CN1815922A - 信号传输系统和信号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号传输系统和信号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15922A
CN1815922A CN200510086041.8A CN200510086041A CN1815922A CN 1815922 A CN1815922 A CN 1815922A CN 200510086041 A CN200510086041 A CN 200510086041A CN 1815922 A CN1815922 A CN 18159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tenna
signal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08604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宇多小路明
川岛信一
小野光洋
十和智
大场俊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8159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159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信号传输系统和信号传输方法,该信号传输系统用于将由至少第一无线通信系统和第二无线通信系统共享的天线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到至少第一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在该信号传输系统中,第一无线通信系统受到该第一无线通信系统以外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寄生信号的影响,并且该信号传输系统包括:一个判决部分,用于判决至少来自于第二无线通信系统的、包含在上行链路信号中的信号的信号电平是否超过了容许电平;以及一个电平调节部分,用于根据判决结果调节上行链路信号的功率电平以输出调节后的信号,并将调节后的信号发送给无线基站。

Description

信号传输系统和信号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信号传输系统和信号传输方法。更特别的,本发明涉及在多个无线系统同时存在的空间中使用的信号传输系统和信号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近年来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提出了各种无线通信系统,并且正在实现各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标准化和商业化。因此,存在多个通信系统在同一区域同时存在的情况。
图1是示出存在多个无线通信系统的空间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图1表示多个移动终端12-1,2和3;多个天线14-1,2和3;多个放大器16-1,2和3;一个合成器/分配器18;和一个无线基站(B节点)20。天线和放大器的数量可被任意确定。移动终端12-1~3被放置在一室内封闭空间10中,并且每个移动终端12-1~3利用移动站附近的天线进行无线通信。每个天线14-1~3被设置在一个预定位置。例如,天线14-1~3以20米的间隔放置。可选择的是,天线可以根据障碍物以不同的密度放置。每个放大器16-1~3放大经过放大器的信号。合成器/分配器18合成来自天线14-1~3的上行链路(UP LINK)信号,同时向每个天线分配来自无线基站20的下行链路(DOWN LINK)信号。无线基站20和一个图中没有示出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相连。
为了简明起见,假设移动终端12-1~3和无线基站20采用宽带码分多址(W-CDMA)方案,比如IMT2000系统,并且假设在室内封闭空间10中进行W-CDMA方案以外的无线通信,比如个人手持电话系统(PHS),个人通信服务(PCS)系统,无线局域网(WLAN)等。另外,假设多个天线14-1~3被多个无线通信共享,并且用于接收和发射。为了简明起见,象用于PHS的无线基站那样的组件没有在图中示出。
从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传输的下行链路信号被无线基站20接收,通过传输电缆19发送到合成器/分配器18,并且被分配给每个天线14-1~3,使得该分配后的信号被传输到移动站12-1~3。DOWN LINK信号也称做下行链路信号,出站信号等。另一方面,来自移动终端12-1~3的上行链路信号被天线14-1~3接收,经合成器/分配器18合成,并通过传输电缆19传输到无线基站20,使得信号被传输到无线网络控制器(RNC)。UP LINK信号也被称作上行链路信号,入站信号等。
图2示出在室内封闭空间10中由天线(例如天线14-2)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的频谱的示意图。图2示出对应于同时存在的三个无线通信系统的三个频带。如图所示,频带1920~1980MHz被W-CDMA方案使用,频带1895~1920MHz被PHS方案使用,频带2400~2497MHz被无线局域网方案使用。当在不同无线通信系统下运行的多个移动终端距离天线的位置几乎相等时,各无线通信系统间的干扰较小,使得移动终端能在每个通信系统下进行很好的通信。
日本公开专利申请号2002-198867公开了当多个无线通信系统并存时的通信技术。
然而,在不同的无线通信系统下运行的多个移动终端并不一定总是处在和天线几乎等距的位置。例如,如图3所示,假设移动终端32-1和2(例如遵照IEEE802.11b标准的WiFi终端)处于移动终端12-2附近(该移动终端12-2正在利用天线14-2进行无线通信),并且移动终端32-2比移动终端12-2更靠近天线14-2。在这种情况下,如图4所示,无线局域网(WLAN)的信号在天线14-2中变大,使得影响W-CDMA通信信号的寄生信号或干扰信号成分增大。换句话说,从移动终端12-2传输到无线基站20的上行链路信号的信噪比恶化了。无线基站20或上层无线网络控制器(RNS)指示移动终端12-2用更大的功率发送信号从而提高移动终端12-2的信号质量。这种指示通过利用下行链路信号传输。然后,移动终端12-2用更大的发射功率进行无线通信。
在W-CDMA方案中,因为适当执行发射功率的功率控制以解决移动终端的远近问题,所以较少存在W-CDMA的终端对其他移动终端造成较大干扰的情况。然而,这种功率控制在W-CDMA方案以外的其他无线通信系统中并不执行。因此,就有这样的风险,即,来自于一无线通信系统(其使用的频带与在W-CDMA方案中的频带相近)可能成为W-CDMA方案通信的寄生信号。
顺便提一下,来自天线的上行链路信号由如图1和图3所示的合成器/分配器18合成,然后被发送到无线基站20。因此,当通过天线14-2发射的信号功率增加时,为了保证来自其他天线14-1和3的信号质量,有必要增加来自天线14-1和3的每个信号的功率。也就是,当来自天线14-2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功率增加时,在无线基站20测量的噪声电平(基底噪声(noise floor))也增加了,从而每个移动终端被指示用更大的功率传输信号,或者通信被禁止(例如图3所示的移动终端12-1和3)。其原因是,由于基底噪声的增加而要求天线接收更大功率的信号,因此可进行通信的天线和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减小了。从通信容量的观点,既然可连接的移动终端数量减小了,通信容量也就减小了。此外,可以预测,通信可能遭遇中断。进而,因为移动终端传输较大功率的信号,功率消耗增加了,这尤其对于小型移动终端是不利的。
对于来自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对下行链路信号的干扰,通过在天线处设置一个带通滤波器或在网络端改变一个功率设置值等,可以有效的减小干扰。但是,对于上行链路信号,不容易在分配给每个个体的每个移动终端内设置采取这种措施的条件。因此,需要一种技术能够缩减或消除上行链路信号的上述问题。
图5示出在室内封闭空间10和小区52-1~3中的天线16-1~3,其中每个小区表示能够在正常状态下利用相应的天线进行通信的区域。该正常状态是这样一种状态,在该状态中,没有上述提到的基底噪声的增加。比小区52-1~3小的小区54-1~3代表基底噪声增大时的小区
图6示出采用室内封闭空间模型由天线接收到的功率的仿真结果。仿真结果是在室内封闭空间中可视性较好的环境下得出的。纵轴代表在50欧姆终端负载情况下的功率电平(dBm/MHz)。横坐标代表天线和移动终端间的直线距离(米)。更严格的,该直线距离是天线和移动终端之间的水平距离与垂直距离的平方和的平方根。在该仿真中,室内封闭空间中的天线被设置在距离地板3米高的天花板上。图中的曲线是通过描绘这样一段距离而得到的,通过该距离能在不同的条件或模型下保持与纵轴中的接收功率相等或超过其90%的功率
曲线61是W-CDMA方案的一个移动终端输出其发射功率为21dBm的AMR信号(语音会话信号)、并且信号以空间衰减指数2来衰减的情况下的曲线。空间衰减指数2对应于一自由空间模型,在该模型中,信号以距离平方的反比来衰减。
曲线62是除了曲线61之外的条件,还考虑由于人的移动而带来的短区域的中心值变化容限(margin)和电波屏蔽情况下的曲线。小区半径是基于该曲线来估测的。
曲线63示出当WiFi设备以10dBm的发射功率进行无线通信并产生-35dBm的寄生信号时,天线接收到的寄生信号的影响。空间衰减指数是2。
曲线64示出当WiFi设备以10dBm的发射功率进行无线通信并产生-60dBm的寄生信号时,天线接收到的寄生信号的影响。空间衰减指数是2。
曲线65示出当PHS终端进行无线通信并产生-21dBm的寄生信号时,天线接收到的寄生信号的影响。空间衰减指数是2。
曲线66示出遵照改进标准的PHS终端的寄生信号(251nW/MHz)的影响。
如图所示,在整个区域中,曲线64-66在曲线62的下面。因此当PHS终端或WiFi终端不存在,或PHS终端或WiFi终端只是远离天线存在时(至少当每个终端以距天线几乎相等的距离存在时),能实现一个相对大的小区半径,如等于或大于20米。然而,曲线63的峰值功率(-70dBm/MHz)和曲线62中18米附近的水平相等。因此当WiFi终端在天线附近时(距离天线大约3米),从距离天线18米或18米以上的地方发射的无线电波就被阻挡住了。因此,根据仿真结果,可以理解小区半径缩减到了大约18米。
除了室内封闭空间的可视性比较差,图7被假设为与图6同样的情况。曲线71到76是采用与图6中曲线61到66同样的条件或模型获得的曲线。在图7中,可以理解,信号的衰减率比图6中的要大。在图7中,曲线73中峰值功率(-70dBm/MHz)和曲线72中12米附近的水平相等。因此当WiFi终端在天线附近时(距离天线大约3米),从距离天线12米或12米以上的地方发射的信号不能满足所需的SIR。因此,根据仿真结果,可以理解小区半径缩减到大约12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至少一个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个用于缓解传输系统中的问题的信号传输系统和信号传输方法,在该传输系统中,由至少第一和第二无线通信系统共享的天线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通过传输电缆被至少传送到第一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其中问题在于:至少来自第二无线通信系统的寄生信号功率被混合到上行链路信号中,使得在无线基站处测量的噪声电平增加,并且可容纳的电路数量和覆盖半径减小。
该目的是通过这样一信号传输系统来实现的,该信号传输系统用于将由至少第一无线通信系统和第二无线通信系统共享的天线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至少传送到第一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其中该第一无线通信系统受到除了第一通信系统以外无线通信系统的寄生信号的影响,该信号传输系统包括:
判决部分,判决包含在上行链路信号中的、至少来自于第二无线通信系统的信号的信号电平是否超过了容许电平;以及
电平调节部分,用来根据判决结果调节上行链路信号的功率电平以输出调节后的信号,并将调节后的信号发送给无线基站。
根据本发明,在用于向第一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传送由第一无线通信系统和第二无线通信系统共享的天线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的信号传输系统中,能够减小由于来自第二无线通信系统的信号的混入所导致的在无线基站处测量的噪声电平的增加。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的下述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性和优点将会变的更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现有技术中多个无线通信系统并存的空间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现有技术中在一个室内封闭空间中由天线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的频谱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现有技术中多个无线通信系统并存的空间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现有技术中在一个室内封闭空间中由天线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的频谱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现有技术中在室内封闭空间中的小区的示意图;
图6示出现有技术中在较好可视情况下的室内封闭空间中的接收功率仿真结果;
图7示出现有技术中在较差可视情况下的室内封闭空间中的接收功率仿真结果;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系统的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系统的框图;
图10是示出图9中所示的信号传输系统的操作概况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系统的示意框图;
图12是具体示出图11中的信号传输系统的框图(1);
图13是具体示出图11中的信号传输系统的框图(2);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系统的框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系统的框图;
图16是示出包括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系统的射频中继器的框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系统的框图(1);
图1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系统的框图(2);
图19是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系统的图;
图20是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系统的图;
图21是示出传统信号传输系统的框图;
图22示出时隙格式和显示每个处理部分的信号波形的时序图;
图23是所示的时隙同步电路和交换控制电路的功能框图;以及
图24示出PHS信号格式的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的概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由第一无线通信系统和第二无线通信系统共享的天线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被传输到至少第一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判决部分判决包含在上行链路信号中的至少来自于第二无线通信系统的信号的信号电平是否超过了容许电平;以及电平调节部分根据判决结果调节上行链路信号的功率电平以输出调节后的信号,并将调节后的信号发送给无线基站。因此,至少可以减小由于来自第二无线通信系统的信号的混入导致的在无线基站处测量的噪声电平的增加。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无线通信系统在CDMA方案下运行。由于在CDMA方案中噪声电平的增加对功率控制的控制信息和系统容量影响很大,本发明的减小噪声电平的方法对CDMA系统尤其有利。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除了第一无线通信系统之外的无线通信系统是PHS系统,PCS系统,TDD下运行的系统,或LAN系统。由于这些通信系统不执行CDMA的功率控制,CDMA系统容易受来自这些通信系统的寄生信号的影响。因此,本发明对于CDMA系统和其他通信系统混在一起的环境尤其有利。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天线放在在室内空间。由于寄生信号很容易通过由多个系统共享的室内共享天线混合,因此本发明对于天线是室内封闭空间内设置的共享天线的情况尤其有利。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设置一个无线接入点用来实现LAN系统的信号和通过天线传输的信号之间的信号转换,其中无线接入点连接到一个传输电缆,该电缆不同于在无线基站和电平调节部分之间连接的传输电缆。由于在共享天线上端的信号传输在LAN系统和其他系统中是独立进行的,因此通信容量可以进一步增大。由于天线是共享的,就不需要为LAN提供一个专门的天线,从而设置有天线的空间不会被干扰(defile)。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设置有一合成部分,用于对来自每个电平调节部分的输出进行合成。即使检测出寄生信号时,该寄生信号也会由调解部分减少并由合成部分接收调节后的信号,从而在无线基站侧便不会测量到较大噪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设置一检测部分,用于在TDD方案下运行的第二无线通信系统中检测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线路之间的切换定时,并且判决部分在天线从第二无线通信系统接收到上行链路信号时的时间段内进行判决。因此,可以在可能混有寄生信号的期间内进行寄生信号的检测和减弱,并且在其它期间不进行寄生信号的检测和减弱。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使用这样的信号传输系统,其包括一个天线,该天线用来发送和接收,并且通过一传输电缆连接到在TDD方案下运行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该信号传输系统包括:检测部分,用来检测包含在通过传输电缆从无线基站接收到的下行链路信号中的同步模式(Pattern);以及用于确定发送与接收之间的切换定时的部分。同步模式的检测可以在无线基站外部进行。例如同步模式的检测可以在靠近共享天线处进行。因此,和传统的方案不同,本发明的系统并不必从无线基站向天线发送一个发送/接收切换信号。也就是说,不必从无线基站到天线提供控制信号线,或者不必为发送/接收切换信号的无线传输保持通信资源。
接下来,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图中,使用相同的标号标识对应的特征。
图8是示出在存在多个无线通信系统的空间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图8示出多个移动终端82-1,2和3;多个天线84-1,2和3;多个放大器86-1,2和3;可变衰减器87-1~3;一个合成/分配器88;以及一个无线基站90。移动终端、天线、放大器和可变衰减器的数量可以任意确定。移动终端82-1~3放置在室内封闭空间80,并且每个移动终端82-1~3通过移动终端附近的天线进行无线通信。每个天线84-1~3设置在预定位置。例如,天线84-1~3以20米的间隔放置。可选的,天线可以根据障碍物以不同的密度放置。每个放大器86-1~3放大经过放大器的信号。当包含在上行链路信号中的寄生信号超过预定水平的时候,每个可变衰减器87-1~3减小通过该可变衰减器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功率。下面会详细描述可变衰减器的构造和操作。合成器/分配器88合成来自天线84-1~3的上行链路信号,并分配从无线基站90到每个天线的下行链路信号。无线基站90和一个图中未示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相连。
和图1所示的情况类似,假设移动终端82-1~3和无线基站90采用宽带码分多址(W-CDMA)方案比如IMT2000系统,并且假设可在室内封闭空间10内进行W-CDMA方案之外的无线通信,比如个人手持电话系统(PHS),个人通信服务(PCS),无线局域网(WLAN)等。另外,假设多个天线84-1~3被多个无线通信系统共享,并且用于发射和接收。为了简明起见,在图中没有示出象PHS系统的无线基站那样的组件。
从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被无线基站90所接收,通过传输电缆89发送到合成器/分配器88,并被分配到天线84-1~3,从而使分配的信号传送到移动站82-1~3。另一方面,来自移动终端82-1~3的上行链路信号被天线84-1~3接收,由合成器/分配器88合成,然后通过传输电缆89传输到无线基站90,从而使信号传送到无线网络控制器(RNC)。
如图8所示,假设移动终端92-1和2(例如遵照IEEE802.11b标准的WiFi终端)在利用天线84-2进行无线通信的移动终端82-2附近,并且假设移动终端92-2比移动终端82-2更靠近天线84-2。在这种情况下,依照传统技术的基底噪声增加了。然而这个问题在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中可被消除。
天线84-2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由图8未示的一个组件监控,从而可确定在超过容许电平的上行链路信号中是否包含来自除了W-CDMA方案以外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寄生信号。如果不包含超过容许电平的寄生信号,上行链路信号就传送到合成器/分配器88。当包含该寄生信号时,天线84-2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功率通过可变衰减器87-2衰减。已被衰减的上行链路信号传送到合成器/分配器88,然后与来自其他天线的上行链路信号进行合成,以传送到无线基站90。由于含有较大寄生信号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功率被减小并且减小的信号被传送到无线基站90,因此无线基站或上层设备中测到的噪声电平不会增加。因此,和图3的情况不同,移动终端82-1和3可继续通过天线84-1和3进行通信。对于移动终端82-2,通信质量可能会下降,通信中断可能会增加,或通信可能被断开。然而,根据本实施例,能够有效避免经由天线84-2包含的寄生信号使得基底噪声增大、通信容量减小的严重缺陷。
每个可变衰减器87-1~3可以是一个具有简单衰减功能的衰减器,或可以是一个改变信号电平的放大器。更进一步,放大器(86-1~3)和可变衰减器(87-1~3)并不严格区分。根据实际情况,每种都可以被采用,或者二者可以集成于一体。
(第一实施例)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系统的示意框图。该信号传输系统包括图8中所示的合成器/分配器88,多个信号处理部分94-1~N,以及图8中所示的多个天线84-1~N,这里N是自然数。合成器/分配器88包含一个用于下行链路信号的分配器882和一个用于上行链路信号的合成器884。由于每个信号处理部分94-1~N具有相同的配置并且操作类似,因此以第一信号处理部分94-1作为例子描述。信号处理部分94-1包含一用于下行链路信号的传输线942(比如同轴电缆线,光纤传输线,无线传输线等),一个放大器944,一个带通滤波器946,一个循环器948,一个带通滤波器950,一个自动功率控制放大器952,一用于上行链路信号的传输线954(比如同轴电缆线,光纤传输线,无线传输线等),一个带通滤波器960,一个功率检测器962和差动放大器964。
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在合成器/分配器88中用于下行链路信号的分配器882向信号处理部分分配从无线基站(B节点,图9中未示)接收到的下行链路信号。用于上行链路信号的合成器884合成从信号处理部分94-1~N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并将合成的信号传送到无线基站。
信号处理部分94-1对从第一天线84-1发射的下行链路信号和由该天线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进行电平控制、噪声衰减处理等。传输线942和964是用于以比如电信号、光信号、无线电信号等信号形式来传输来自或去往无线基站的信号的传输媒介。更特别的,每条传输线942和964由同轴电缆、光纤、无线信道等构成。每条传输线942和954的每端都具有一个用于转换信号形式的组件,比如光电(O/E)转换器、电光(E/O)转换器、协议转换器等。
放大器944适当放大下行链路信号的功率电平。
每个带通滤波器946和950从基于W-CDMA方案中使用的频带(例如1920~1980MHz)的下行链路信号中滤除不必要的频率成分。
循环器948切换发送/接收共享天线84-1的发送和接收状态。
自动功率控制放大器952根据控制信号调节上行链路信号的功率电平。
带通滤波器960从基于PHS中使用的频带(例如1895~1920MHz)的下行链路信号中滤除不必要的成分。
功率检测器962检测在上行链路信号中是否包含PHS信号成分,换句话说,检测在上行链路信号中是否包含寄生信号。
差动放大器964用作将寄生信号成分的电平与参考值进行比较的比较器,并产生待提供给自动功率控制放大器952的控制信号。
图10是示出图9中所示的信号传输系统的操作概况的流程图。由于本发明主要和上行链路信号相关,图中并没有显示对下行链路信号的描述。流程从步骤1002开始,继续到步骤1004。
在步骤1004中,(发送/接收共享)天线84-1从W-CDMA方案下运行的移动终端接收上行链路信号。
在步骤1006中,判决包含在上行链路信号中的来自PHS的寄生信号是否超过了容许电平。更特别的,经由天线84-1和循环器,由带通滤波器950和960接收上行链路信号。带通滤波器950提取W-CDMA方案频带内的信号。带通滤波器960提取PHS频带内的信号。提取出的信号由功率检测器962检测。
步骤1008的处理未在本实施例中进行,而将在后面提到的实施例中描述。
在步骤1010中,产生一个用于控制自动功率控制放大器952的输出电平的控制信号,从而确定功率电平。在功率检测器962中检测到的PHS信号成分(寄生信号成分)被提供给差动放大器964,并确定该信号成分是否超过了预定的参考值(容许电平)。当信号成分超过了预定的参考值时,控制信号就被设置为使得自动功率控制放大器952衰减所提供的上行链路信号。上行链路信号被衰减的量可以根据用途适当的确定。例如,衰减量可以根据寄生信号的电平确定,或者衰减量可以是与寄生信号电平无关的固定值(例如-10dB)。此外,功率电平自身可以改变,放大器的放大比率可以改变,或功率电平和放大比率两者都可调节。
当寄生信号成分没有超过预定的参考值时,控制信号被设置为使得自动功率控制放大器952以与传统技术相同的方法放大所提供的上行链路信号。
在步骤1012中,功率电平已被调节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到无线基站,并且流程继续到步骤1014,处理结束。
(第二实施例)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系统的示意框图。在图11中,与图9中相同的标号被用来标识对应的特征。该实施例中的信号处理部分94-1包含已经描述的组件,除此之外,还包含一个带通滤波器970,功率检测器972,差动放大器974和控制信号产生部分976。
带通滤波器970从基于无线LAN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所采用的频带(例如2400~2497MHz)的上行链路信号中滤掉不必要的频率成分。
功率检测器972检测在上行链路信号中是否包含来自无线LAN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信号成分,也就是说,检测在上行链路信号中是否包含寄生信号。
差动放大器974用作将寄生信号成分的电平与参考值进行比较的比较器,并且比较结果被提供给控制信号产生部分976。来自差动放大器964的比较结果也提供给控制信号产生部分976。
基于来自差动放大器964和974的比较结果,控制信号产生部分976确定待提供给自动功率控制放大器952的控制信号信息。例如,可以基于来自PHS和无线LAN的寄生信号中较大的一个来确定该控制信号信息。或者,可基于这两种寄生信号来确定该控制信号信息。
图10所示的信号传输方法也可以用在图11中的信号传输系统中。该流程从步骤1002开始,继续到步骤1004。
在步骤1004中,(发送/接收共享)天线84-1从W-CDMA方案下运行的移动终端接收上行链路信号。
在步骤1006中,判决包含在上行链路信号中的来自PHS的寄生信号是否超过了容许电平。更特别的,经由天线84-1和循环器,由带通滤波器950和960接收上行链路信号。带通滤波器950提取W-CDMA方案频带内的信号。带通滤波器960提取PHS频带内的信号。提取出的信号由功率检测器962检测。
在步骤1008中,判决包含在上行链路信号中的、来自无线LAN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寄生信号是否超过了容许电平。经由天线84-1和循环器,也由带通滤波器970接收上行链路信号。带通滤波器970提取无线LAN方案频带内的信号。提取出的信号由功率检测器972检测。
虽然为了方便描述,步骤1008显示在流程图10中的步骤1006后面,但是步骤顺序可以互换,或者可以同时执行这些操作的全部或一部分。
在步骤1010中,基于来自差动放大器964和974的比较结果,产生一个用于控制自动功率控制放大器952的输出电平的控制信号,从而确定功率电平。例如,可基于来自PHS和无线LAN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种或两种寄生信号确定该控制信号信息。
PHS和无线LAN的信号引起的寄生信号成分分别提供给差动放大器964和974,并判决所述信号成分是否超过预定的参考值(容许电平)。当由PHS和无线LAN的信号引起的其中一种寄生信号超过了预定的参考值,则基于该寄生信号产生控制信号,并且自动功率控制放大器952衰减提供给它的上行链路信号。例如,当两种寄生信号成分都超过了预定的参考值时,基于较大的寄生信号产生控制信号,并且自动功率控制放大器952衰减提供给它的上行链路信号。
当任一种寄生信号都没超过预定的参考值时,控制信号被设置为使得自动功率控制放大器952以与传统技术相同的方式放大所提供的上行链路信号。
在步骤1012中,功率电平已被调节后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到无线基站,并且流程继续到步骤1014,处理结束。
(第三实施例)
图12和13是更详细示出图11中的信号传输系统的功能框图。在图12中,通过循环器1204,将从W-CDMA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B节点)1202传输的下行链路信号提供给可以使W-CDMA频带通过的带通滤波器1206,然后该信号被提供给合成器1208。经由用于PHS的带通滤波器1212和一个循环器1214,从PHS的无线基站1210传输的下行链路信号被提供给合成器1208。经由无线局域网的带通滤波器1218和一个循环器1220,来自无线局域网的接入点(例如WiFi设备)的下行链路信号被提供给合成器1208。每个无线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信号都通过合成器1208合成,然后通过分配器1222分配到多条下行链路传输线。每条传输线对应一个小区,并用来将下行链路信号传输到这个小区中的移动终端。在该小区中可能有W-CDMA、无线LAN、PHS的移动终端。
从每个小区的上行链路传输线获得来自小区的移动终端的上行链路信号。上行链路信号由合成器1230合成,然后分配器1232将为每个无线通信系统分配信号。其中的一个已分配的上行链路信号通过带通滤波器1234和循环器1204传送到无线基站1202。由分配器1232分配的其中一个上行链路信号在衰减器(ATT)1236内被衰减,然后通过循环器和带通滤波器1212传送到PHS的无线基站1210。由分配器1232分配的另一个上行链路信号在衰减器(ATT)1238内被衰减,然后通过循环器1220和带通滤波器1218传送到无线LAN的接入点1216。
图13示出图12示出的四个下行链路传输线之一和四个上行链路传输线之一上的处理组件。从图12所示的分配器1222分配的下行链路信号经过一个W-CDMA的带通滤波器1302、一个循环器1304和一个混合电路部分(HYB)1306,从天线1301发射出去。该下行链路信号也提供给PHS的带通滤波器1303,并且其输出经过切换器(SW0)1305和混合电路部分(HYB)1306,从天线1301发射出去。进而,该下行链路信号也被提供给无线LAN的带通滤波器1307,其输出经过切换器(SW0)1309和混合电路部分(HYB)1306,从天线1301发射出去。
由天线1301从移动终端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经由混合电路部分(HYB)1306和循环器130被提供给W-CDMA的带通滤波器1310,其输出通过可变衰减器(VATT)1312发送给图12所示的合成器1230。图13示出在衰减器的前后和其他位置用三角形标记表示的放大器。但是在该实施例中放大器并不是必要的,因此没有给出其描述。上行链路信号通过混合电路部分(HYB)1306和切换器1305也被提供给PHS的带通滤波器1314,其输出通过切换器1316(SW1)、切换器1318(SW2)和一个信号处理部分1331被传送给图12中所述的合成器1230。此外,上行链路信号也通过混合电路部分(HYB)1306和切换器1309(SW10)提供给无线LAN的带通滤波器1340,其输出通过可变衰减器1342(VATT)传送给图12中所示的合成器1230。
从可变衰减器1320(VATT)输出的PHS上行链路信号由检测器1322检测。经由差动放大器1324将检测的结果与一个参考值进行比较。比较结果提供给控制信号产生部分1326。每个信号处理部分1332、1333和1334都进行同样的处理,并且每个比较结果也都提供给控制信号产生部分1326。可变衰减器1320的输出电平基于来自差动放大器1324的比较结果来确定。当比较结果表明存在超过容许值的PHS上行链路信号时,PHS的上行链路信号就在可变衰减器1320中被衰减,因为PHS的上行链路信号会导致W-CDMA通信的寄生信号。
从可变衰减器1342(VATT)输出的无线LAN上行链路信号由检测器1344检测。将比较结果提供给控制信号产生部分1326。当比较结果表明存在超出容许值的无线LAN上行链路信号时,无线LAN的上行链路信号就在可变衰减器1342中被衰减,因为该上行链路信号会导致W-CDMA通信的寄生信号。
基于天线1301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中所含的不同寄生信号(W-CDMA以外的信号)中最强的那个,控制信号产生部分1326产生用于确定可变衰减器1312中的衰减量的控制信号。当存在寄生信号时,W-CDMA方案的上行链路信号就在可变衰减器1312内被衰减。因此,当存在的W-CDMA方案以外的上行链路信号成分超过容许电平时,上行链路信号通过可变衰减器1312和1320(和/或1342)进行衰减。
顺便提一下,在PHS通信系统中,采用时分双工(TDD)方案或全双工方案,需要正确地控制发送/接收切换,使得每个信号处理部分1331~1334根据相应的时隙在上行链路时间间隔内运行。切换通过切换控制电路1354和切换器1305(SW0)实现,并且切换定时由PHS解调电路1350和时隙同步电路1352检测。后面提到的实施例将对切换做更详细的描述。另外,通过切换器1309(SW10)中的CSMA/CA(带有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路存取)方案来进行无线LAN方案中的发送/接收切换。切换定时以不规则的时间间隔出现。检测器1358检测无线LAN的信号电平,使得比较器1360将检测结果与参考值进行比较以检测切换定时。
(第四实施例)
图13所示例子中,关于从切换器1318输出的PHS上行链路信号的频率配置被简化了。也就是说,图13示出的配置是这样:所有来自切换器1318的信号以相同的频率来处理。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从切换器1318输出的四个PHS上行链路信号之一的频率,通过振荡器1402-1和混频器1404-1被转换为第一频率。然后,上行链路信号被提供给可变衰减器1320-1,然后可变衰减器1320-1的输出信号的频率通过混频器1406-1返回到原始频率。从切换器1318输出的四个PHS上行链路信号中另一个信号的频率,通过振荡器1402-2和混频器1404-2被转换为第二频率。然后,上行链路信号被提供给可变衰减器1320-2,并且可变衰减器1320-2的输出信号的频率通过混频1406-2返回到原始频率。从切换器1318输出的四个PHS上行链路信号中又另外一个信号的频率,通过振荡器1402-3和混频器1404-3被转换为第三频率。然后,上行链路信号被提供给可变衰减器1320-3,并且可变衰减器1320-3的输出信号的频率通过混频器1406-3返回到原始频率。从切换器1318输出的四个PHS上行链路信号的再另外一个信号的频率,通过振荡器1402-4和混频器1404-4被转换为第二频率。然后,上行链路信号被提供给可变衰减器1320-4,并且可变衰减器1320-4的输出信号的频率通过混频器1406-4返回到原始频率。上述处理后执行的处理与参照图13描述的那些相同。如上所述,如寄生信号的检测和减弱这样的处理可以在每个频道内执行。
(第五实施例)
图15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系统。在该实施例中,在W-CDMA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节点B)下存在多个建筑物A,B和C。每个移动终端142-A、B和C通过建筑物内的射频中继器(中继设备)144-A、B和C中对应的一个中继器来执行与B节点的通信。移动终端142-D直接和节点B进行无线通信。建筑物A、B和C的每个内部空间能被视为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室内封闭空间。
假设在无线LAN方案下通信的移动终端146-1和2出现在移动终端142-B(其正在建筑物B内进行无线通信)附近。当由移动终端146-1和2发射的无线电波由射频中继器144-B收到时,无线电波对来自移动终端142-B的上行链路信号产生一寄生信号。结果,包含该寄生信号或干扰信号的上行链路信号从射频中继器144-B传送到节点B。为了改善移动终端142-B的信号质量,节点B或上层设备这样控制移动终端142-B,使其以增大的功率传输信号。结果,节点B内涉及的噪声电平增加,使得不仅建筑物B内的通信受到影响,其他区域也受到了影响。例如,通信被中断,通信容量减小,通信质量恶化,功率消耗增加等。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射频中继器实现本发明的信号传输系统,就可避免避免这种缺点。
图16是包括本实施例的传输系统的射频中继器的框图。该射频中继器可以用作图15所示的任一个中继器144-A、B和C。来自无线基站(节点B)的下行链路信号由天线1501接收,并且通过一个循环器1502提供给W-CDMA的带通滤波器1504,其输出被可变衰减器1506和1510衰减。然后,通过带通滤波器1518和循环器1520,信号从天线1522发射出去,使得信号到达射频中继器下的移动终端。来自带通滤波器1504的输出通过本地振荡器1515和混频1508、1514在通带(passed band)和变频带(frequency-converted band)被衰减。来自射频中继器下的移动终端的上行链路信号由天线1522接收,并且通过循环器1520提供给W-CDMA的带通滤波器1530,其输出被可变衰减器1532和1536衰减,然后经过带通滤波器1542和循环器1502从天线1501输出,使得信号被传送到无线基站。传统的射频中继器也具有这些特性。
在本实施例中的射频中继器中,天线1522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也提供给PHS的带通滤波器1550,其输出被可变衰减器1552(VATT)衰减,从而使衰减后的信号由检测器1554检测。检测结果被提供给控制信号产生部分1558。另外,天线1522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也提供给无线LAN的带通滤波器1560,其输出被可变衰减器1562(VATT)衰减,使得衰减后的信号由检测器1564检测。检测结果被提供给控制信号产生部分1558。进而,将要输入到带通滤波器1542的信号也被提供给检测器1556,并且检测器1556的检测结果也被提供给控制信号产生部分1558。基于所提供的检测结果,控制信号产生部分1558判决包含在W-CDMA上行链路信号中的寄生信号(PHS或无线LAN的信号)是否超过容许电平。然后,基于判决结果,控制信号产生部分1558确定待提供给可变衰减器1532和1536的控制信号信息。当寄生信号超过容许电平时,这样产生控制信号,使得上行链路信号大量衰减。当寄生信号没有超过容许电平时,这样产生控制信号,使得上行链路信号不被大量衰减。虽然控制信号是基于PHS和无线LAN信号中较大的那个信号产生的,但是控制信号可以基于这两个信号共同产生。
(第六实施例)
图17和1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系统的功能框图。在图中,使用与图12和13相同的标号来标识对应的特征。从W-CDMA方案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B节点)1202传送的下行链路信号经由循环器1204被提供给使W-CDMA频带通过的带通滤波器1206,然后信号被提供给合成器1208。来自PHS无线基站1210的下行链路信号经由PHS的带通滤波器1212和循环器1214被提供给合成器1208。
和图12所示的例子不同,来自无线LAN的接入点1216或来自LAN的路由器的下行链路信号经由无线LAN的传输媒介,与W-CDMA和PHS信号分开传输。传输媒介可以是金属的LAN电缆,比如同轴电缆,光纤电缆等。
W-CDMA和PHS无线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信号通过合成器1208合成,并且通过分配器1222分配给多条下行链路传输线。每条传输线对应一个小区,并且用来将下行链路信号传送到该小区内的移动终端。在该小区中可以有W-CDMA、无线LAN和PHS的移动终端。
来自小区中的移动终端来的上行链路信号由每个小区的上行链路传输线获得。该上行链路信号通过合成器1230合成,并且分配器1232将信号分配给每个无线通信系统。其中一个分配的上行链路信号经由带通滤波器1234和循环器1204传送到无线基站1202。其中一个通过分配器1232分配的上行链路信号在衰减器(ATT)1236内被衰减,并且经由循环器1214和带通滤波器1212传送到PHS的无线基站1210。
和其他信号不同,无线LAN的上行链路信号与其他上行链路信号分开传送到无线LAN的接入点1216。
图18示出图17中所示四个下行链路传输线之一、四个上行链路传输线之一和一无线LAN传输线上的处理组件。在图17中,采用相同的标号来标识图13中的对应特征。从图17所示的分配器1222分配的下行链路信号,经由W-CDMA的带通滤波器1302、循环器1304和混合电路部分1306,从天线1301发射出去。下行链路信号也被提供给PHS的带通滤波器1303,并且其输出经由切换器1305(SW0)和混合电路部分(HYB)1306,从天线1301发射出去。
无线LAN的下行链路信号被提供给无线LAN的接入点1702,并在经过象信号形式转换这样的处理后,经由切换器1309和混合电路部分(HYB)1306,信号由天线1301发射出去。
由天线1301从移动终端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经由混合电路部分1306(HYB)和循环器1304,被提供给W-CDMA的带通滤波器1310,并且其输出经由可变衰减器1312(VATT)传送到图17所示的合成器1230。另一方面,上行链路信号经由混合电路部分1306(HYB)和切换器1305被提供给PHS的带通滤波器1314,并且其输出经由可变衰减器1320(VATT)传送到图17所示的合成器1230。
进而,来自天线1301的上行链路信号,经由混合电路部分1306(HYB)和切换器1309,提供给无线LAN的带通滤波器1340,并且其输出经由接入点1702和传输媒介传送到另一个接入点1216。
从可变衰减器1320(VATT)输出的PHS上行链路信号由检测器1322检测。通过差动放大器1324将检测结果与一参考值进行比较。比较结果被提供给控制信号产生部分1326。可变衰减器1320的输出电平基于差动放大器1324的比较结果来确定。当比较结果表明存在超过容许电平的PHS上行链路信号时,上行链路信号就在可变衰减器1320中衰减,因为该上行链路信号会引起寄生信号。
从可变衰减器1342(VATT)输出的无线LAN上行链路信号由检测器1344检测。通过差动放大器1346将检测结果与参考值进行比较。比较结果被提供给控制信号产生部分1326。当比较结果表明存在超过容许电平的无线LAN上行链路信号时,上行链路信号就被衰减,因为该上行链路信号会引起寄生信号。
基于天线1301获得的上行链路信号中所含的不同寄生信号(除了W-CDMA方案以外的信号)中最强的那个,控制信号产生部分1326产生用于确定可变衰减器1312中的衰减量的控制信号。当存在寄生信号时,上行链路信号在可变衰减器1312和(1320和/或1342)中进行衰减。
顺便提一下,在PHS通信系统中,采用时分双工(TDD)方案。这样,就需要正确地控制上行链路/下行链路线之间的切换。该切换通过切换器1305(SW0)实现,切换定时由PHS解调电路1350和时隙同步电路1352检测。后面提到的实施例将对切换做更详细的描述。另外,无线LAN方案中的发射与接收之间的切换是通过切换器1309来实现的。检测器1704检测无线LAN的信号电平,从而比较器1706将检测结果与参考值进行比较来检测切换定时。
图19示出类似图12和13所示的信号传输系统那样的信号传输系统,并且图20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系统。如图19所示,由多个无线通信系统共享的天线1802-1~4和1804-1~4被设置在室内封闭空间1800里,在这一空间里一个天线和一个小区相对应。要被发送到每个天线的下行链路信号被分配器/合成器1808分配,并且来自每个天线的上行链路信号被分配器/合成器1808合成。分配器/合成器180与图12中的分配器1222和合成器1230相对应。同样在这个例子中,虽然存在W-CDMA,PHS和无线LAN的无线通信系统,但是W-CDMA和PHS的组成部分在图中没有示出。假定天线1802-1~4的区域和天线1804-1~4的区域是分离的,这样彼此间不会互相干扰。在图中所示的例子中,两个区域中均采用四个频道F1~F4。
在天线1802-1下面,示出标识为1A的两个无线LAN移动终端。每个移动终端以时分的方式采用频道F1,并且通过图中示出的无线LAN设备(F1)与相应的通信方进行通信。在天线1802-2下面,示出标识为2A的无线LAN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采用频道F2,并通过图中示出的无线LAN设备(F2)与相应的通信方进行通信。以同样的方式,移动终端3A通过无线LAN设备(F3)与相应的通信方进行通信,移动终端4A通过无线LAN设备(F4)与相应的通信方进行通信。在天线1804-1~4的区域里的每个移动终端1B~4B也采用同样的方式通信。
对于采用频道F1的通信,虽然天线1802-1和天线1804-1在地理上彼此分开从而不发生干扰,但是天线1802-1和天线1804-1下的移动终端不能同时采用频道F1,因为来自/去往天线的信号被分配器/合成器1808分配/合成。所以,频道F1需要以时分的方式被使用。换言之,移动终端1A和1B在相同的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存取(CSMA/CS)协议控制下。另外,两个终端1A需要以时分的方式使用频道F1,并且两个终端1B需要以时分的方式使用频道F1。因此,频道F1在四个移动终端中以时分的方式使用。从而,从提高数据传输速度等方面的观点来看,这种方法不一定有优势。
和图19中所示的系统不同,图20中所示的系统为每个天线提供无线局域网接入点。接入点1902-1~4提供给天线1802-1~4,接入点1904-1~4提供给天线1804-1~4。该接入点和图18所示的接入点1702相对应。每个接入点1902-1和1904-1与一个相应的通信方接入点(相应于图17中的接入点1216)彼此独立通信(不被合成)。因此,当移动终端1B采用频道F1的同时,移动终端1A也可以采用频道F1。也就是说,对于CSMA/CA控制,移动终端1A和移动终端1B彼此分开。这样,这两个移动终端1A可以在两个移动终端间采用时分的方式使用频道F1,从而就不需要考虑移动终端1B的存在。另一方面,移动终端1B也不需要考虑移动终端1A的存在。
根据该实施例,无线LAN的信号通过一个专用的传输媒介传输,而不在合成器1230中与W-CDMA、PHS的信号合成,也不被分配器1222分配。在这种情况,天线1301为这三个无线通信系统共用。因此,根据该实施例,当一个天线被多个无线通信系统共享时,数据传输速度可以增大,通信容量可以增加。
(第七实施例)
如上所述,在PHS通信系统中,因为采用了时分双工(TDD)或全双工方案,就需要正确控制上行链路/下行链路线之间的切换。为此,在传统的PHS系统中,采用如图21所示的配置。图21示出PHS的无线基站2101,信号传输系统2103,和PHS移动终端2114。来自无线基站2101中无线装置2102的下行链路信号,经由循环器2104,由电-光转换部分2106(E/O)被转换成光信号。转换后的光信号在光纤2107中传输,且信号通过光-电转换部分2108(O/E)被转换成电信号。转换后的信号通过切换器2110和天线2112到达移动终端2114。另一方面,来自移动终端2114的上行链路信号,经过天线2112和切换器2110被提供给电-光转换部分2116(E/O),使得其转成光信号。转换后的信号在光纤2117中传输,并通过光-电转换部分2118(O/E)转换成电信号。转换后的信号通过循环器2104到达无线装置2102。然后,信号传输到上层设备(图中没有示出)。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天线2112在发送和接收间的切换由切换器2110执行,并且切换定时基于由无线装置2102通过传输媒介2120传输的控制信号来确定。然而,这种方法中存在缺点,包括:(1)产生正确控制信号的处理工作负载并不一定较小,(2)需要提供传输控制信号的传输媒介或信道。因此,对本发明中的信号传输系统采用这样的发送/接收切换方案是不可取的。
下面描述的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些缺点。在下面的例子中,虽然以PHS作为例子,但本发明不仅可用在PHS系统中,也可以用在其他采用时分双工(TDD)的无线通信系统中。
再次参照图13,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传输系统中,切换器1305的切换控制是基于PHS的下行链路信号来执行的。提供给PHS的带通滤波器1303的信号被PHS解调电路1350解调。时隙同步电路1352判决解调后的信号中是否包含预定同步模式。响应于判决结果,切换控制电路1354确定发送/接收的切换定时,从而控制切换器1305(SW0)。
图22示出每个处理部分的时隙格式和信号波形。如图中所示,每个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线中包括四个时隙TS1~TS4。每个处理部分的信号在后面描述。图22中也示出了图13中切换器1309(SW10)的切换操作。来自比较器1360的比较结果表明是否存在无线LAN下行链路信号。基于比较结果,当检测到无线LAN的下行链路信号时,切换器1309运作,以传输该下行链路信号。如果没有检测到,切换器1309这样运行,使上行链路通过切换器1309。
图23是图13所示的时隙同步电路和切换控制电路的功能框图。由PHS解调电路1350解调的解调信号被提供给采样电路2302和时钟提取电路2303。在时钟提取电路2303中,异或电路2304检测接收信号的状态变化,使得时钟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2306、放大器2308和功率控制振荡器2310被提取出来。来自时钟提取电路2303的时钟信号(指示数据改变点或边缘的信号)被提供给延迟电路2312,从而输出一个表示在时钟信号的边缘之间的中心定时的定时信号,并将这一定时信号提供给采样电路2302,计数器2326和2338,移位寄存器2324和2326。
采样电路2303采用与定时信号同步的解调信号,从而将采样信号按顺序提供给移位寄存器2314。移位寄存器2314例如包括一系列的触发器电路。例如,移位寄存器2314存储100比特数据序列,并在每次输入采样数据时将比特移位。保留在移位寄存器2314内的数据被输入到模式检测电路2316中。模式检测电路2316从同步模式输出电路2318中接收预先存储在同步模式输出电路2318中的同步模式。然后,模式检测电路2316将来自移位寄存器2314的序列与该模式比较。当得到一个与同步模式一致的模式时,得到与同步模式一致的模式的信息被发送到计数器2320和2332。
图24示出PHS的下行链路信号格式的例子。图24示出五种格式,每种有240比特的长度,其对应于一个时隙的长度。每个BCCH,SCCH和PCH是传输控制信号的格式。每个TCH和FACCH是传输电话会话信号的格式。控制信号格式通常包括R,SS,PR和UW,它们共同形成一个100比特长度的预定模式。该预定模式预先存储在图23所示的同步模式输出电路2318里面。
图23中所示的计数器2320对模式匹配的出现次数进行计数。例如,当达到四次,记数器2320输出用于置位触发器2322的信号。当触发器2322被置位后,记数器被复位,使得再次开始计数。从移位寄存器2324获得从触发器2322被置位开始,延迟预定时间段(例如对应140比特的时间段)所得的定时。基于该定时,切换器1305执行切换动作(从下行链路线切换到上行链路线)。此外,响应于触发器2322的置位,计数器2326对相应于上行链路线一时间段的预定比特数(例如240X4比特)进行计数,并且计数结果被提供给触发器2322的复位输入端。从移位寄存器2324获得从触发器2322被复位时,延迟预定时间段(例如对应140比特的时间段)所得的定时。基于该定时,切换器1305执行切换动作(从上行链路线切换到下行链路线)。
图22示出来自计数器2320和2322(计数同步模式匹配次数)、来自计数器2326和2338(计数上行链路线和下行链路线时间段)、来自移位寄存器2324(延迟从检测点到时隙边界的时间段)等的输出波形。如图中所示,在时隙TS4里,也就是第四个下行链路时隙,第四个同步模式被检测到。响应于此,计数器2320和2322的输出增大,使得触发器2322和2324被置位。触发器2322被置位的定时被延迟了相应于140比特的时间段,并且该定时从移位寄存器2324输出。移位寄存器的输出增大的时间表明上行链路线的开始(下行链路线的结束)。另一方面,响应于触发器2322和2334的置位,计数器2336和2338被复位。在相应于240X4比特的时间段过去后,输出状态被改变。响应于该改变,触发器2322和2334被复位,复位定时被延迟了相应于140比特的时间段,并且信号从移位寄存器2324输出。输出下降的时间表明上行链路线的结束(下行链路线的开始)。
由天线1301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通过切换器1305和带通滤波器1314被提供给切换器2330。根据来自移位寄存器2336的控制信号,该切换器2330将上行链路信号提供给每个处理组件,使得可以执行每个时隙TS1~TS4的处理。移位寄存器2336从触发器2334的输出中检测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切换定时和每个时隙的切换定时。在图中所示的例子中,移位寄存器2336输出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切换定时t0延迟了相应于140比特时间段的时间;从前一时间进一步延迟了240比特时间(从t0算是380比特)的时间;从前一时间开始进一步延迟了240比特(从t0算是620比特)的时间;以及从前一时间开始进一步延迟了240比特(从t0算是840比特)的时间,这样切换器2330根据上行链路线(参考图22)的四个时隙TS1~4正确地进行切换。之后,在每个时隙中执行上述处理比如寄生信号的检测和减弱。
本发明不仅限于具体公开的实施例,而且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也可做出变化和改型。
本申请包含的主题涉及在2005年2月4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5-029554,其中通过参考并入其全部内容。

Claims (17)

1、一种信号传输系统,用于将由至少第一无线通信系统和第二无线通信系统共享的天线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传输到至少该第一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其中该第一无线通信系统受到该第一无线通信系统以外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寄生信号的影响,该信号传输系统包括:
判决部分,用于判决至少来自于该第二无线通信系统的、包含在上行链路信号中的信号的信号电平是否超过了容许电平;以及
电平调节部分,用来根据判决结果调节上行链路信号的功率电平以输出调节后的信号,并将调节后的信号发送给无线基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输系统,其中该第一无线通信系统采用具有功率控制功能的无线方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传输系统,其中该无线方案是一个码分多址方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传输系统,其中该第二无线通信系统采用不具有功率控制功能的无线方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号传输系统,其中不具有功率控制功能的无线方案是个人手持电话系统、个人通信服务系统或局域网方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输系统,其中该天线设置在室内空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输系统,其中该天线由该第一无线通信系统、该第二无线通信系统和一第三无线通信系统共享。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输系统,其中该天线受到无用电波的影响。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号传输系统,其中该判决部分判决来自该第二无线通信系统的、包含于上行链路信号中的信号的信号电平是否超过容许电平,以及判决来自该第三无线通信系统的、包含于上行链路信号中的信号的信号电平是否超过容许电平。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号传输系统,其中该第一无线通信系统遵循不具有功率控制功能的码分多址方案。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信号传输系统,其中该第二无线通信系统是遵循时分双工方案的系统,以及该第三无线通信系统是局域网系统。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号传输系统,其中该信号传输系统还包括一无线接入点,用于在局域网系统的信号与通过该天线传输的信号之间进行信号转换,其中该无线接入点连接到一个传输电缆,该传输电缆不同于连接在无线基站和该电平调节部分之间的传输电缆。
1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信号传输系统,其中设置有多个天线,并且为所述多个天线的每个天线设置该判决部分和该电平调节部分。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号传输系统,其中该信号传输系统还包含一合成部分,用于合成来自每个电平调节部分的输出。
1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信号传输系统,该信号传输系统还包括一检测部分,用于检测在时分双工方案下运行的第二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线之间的切换定时,
其中该判决部分在该天线从该第二无线通信系统接收上行链路信号时的时间段内执行判决。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信号传输系统,其中该检测部分检测包含在下行链路信号中的同步模式。
17、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用于将由至少第一无线通信系统和第二无线通信系统共享的天线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到至少该第一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其中该第一无线通信系统受到该第一无线通信系统以外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寄生信号的影响,该信号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判决至少来自于该第二无线通信系统的、包含在上行链路信号中的信号的信号电平是否超过了容许电平;
根据判决结果调节上行链路信号的功率电平以输出调节后的信号;以及
将调节后的信号发送给无线基站。
CN200510086041.8A 2005-02-04 2005-07-19 信号传输系统和信号传输方法 Pending CN181592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29554 2005-02-04
JP2005029554A JP4567480B2 (ja) 2005-02-04 2005-02-04 信号伝送システム及び信号伝送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15922A true CN1815922A (zh) 2006-08-09

Family

ID=36282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086041.8A Pending CN1815922A (zh) 2005-02-04 2005-07-19 信号传输系统和信号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178162A1 (zh)
EP (1) EP1689093A2 (zh)
JP (1) JP4567480B2 (zh)
CN (1) CN181592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9586A (zh) * 2012-03-28 2013-10-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基站上行外部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CN103780295A (zh) * 2009-09-29 2014-05-07 索尼公司 无线传送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517016A (ja) * 2007-01-17 2010-05-20 オムニフェイズ・リサーチ・ラボラトリーズ・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自動雑音測定システム
US8626238B2 (en) * 2008-06-24 2014-01-07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in a TDD system
US8310963B2 (en) * 2008-06-24 2012-11-13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ynchronized time-division duplex signal switching
JP5164704B2 (ja) * 2008-07-17 2013-03-21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中継局装置及び中継局における一斉通信後追い通知方法
US7961689B2 (en) * 2008-08-18 2011-06-14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n end of a subframe in a TDD system
JP5249801B2 (ja) * 2009-01-29 2013-07-3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通信制御方法、そのプログラム、及び無線通信機器制御装置
KR101624907B1 (ko) * 2010-03-16 2016-06-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실내 기지국의 송신 전력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KR101324141B1 (ko) 2010-12-03 2013-11-01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무선 인터넷 커버리지를 확장하는 시스템
KR20130004964A (ko) * 2011-07-05 2013-01-15 주식회사 엘지유플러스 무선 인터넷용 듀얼 와이파이 장치 및 그 장치를 이용한 무선 인터넷 시스템
US8693342B2 (en) 2011-10-28 2014-04-08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using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scheme
WO2014015006A1 (en) * 2012-07-19 2014-01-23 Tensorco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60 ghz endfire antenna
US10629993B2 (en) 2012-07-19 2020-04-21 HungYu David Ya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60 GHz endfire antenna
US9007272B2 (en) 2012-07-19 2015-04-14 Tensorco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alignment of a 60 GHz endfire antenna
KR101566415B1 (ko) * 2013-12-20 2015-11-05 주식회사 쏠리드 기지국 신호 정합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중계 장치
CN104579509B (zh) * 2014-12-11 2018-04-03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 一种用于iot的射频链路切换装置及测试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56607B1 (en) * 1995-06-05 2002-03-12 Omnipoint Corporation Preamble code structure and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JPH1056415A (ja) * 1996-08-12 1998-02-24 Kokusai Electric Co Ltd 狭エリア用中継増幅方式
US6353729B1 (en) * 1997-11-14 2002-03-05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Using an RF repeater in CDMA applications to combat interference caused by a non-collocated radio
JP2000269879A (ja) * 1999-03-16 2000-09-29 Kokusai Electric Co Ltd 中継増幅装置
US6690657B1 (en) * 2000-02-25 2004-02-10 Berkeley Concept Research Corporation Multichannel distributed wireless repeater network
US6535747B1 (en) * 1999-12-23 2003-03-18 Ericsson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verage and interference prediction and tradeoff
US6859652B2 (en) * 2000-08-02 2005-02-22 Mobile Satellite Ventures, Lp Integrated or autonomous system and method of satellite-terrestrial frequency reuse using signal attenuation and/or blockage, dynamic assignment of frequencies and/or hysteresis
JP3596452B2 (ja) * 2000-09-28 2004-12-02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中継器
JP2002141848A (ja) * 2000-10-31 2002-05-17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無線中継装置
JP4548954B2 (ja) * 2001-03-09 2010-09-22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干渉信号除去装置
KR100377928B1 (ko) * 2001-05-11 2003-03-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단말기에 장착된 근거리 무선 통신장치에서의신호간섭 제거방법 및 장치
US20030045284A1 (en) * 2001-09-05 2003-03-06 Copley Richard 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communication service using an additional frequency band through an in-building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US7215659B1 (en) * 2001-10-18 2007-05-08 Oxford Semiconductor, Inc. Remotely-cooperative scheduling solution for moderating wireless protocols
US7039417B2 (en) * 2003-09-25 2006-05-02 Lenovo Pte Ltd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mitigating access point data rate degradation
US7072616B2 (en) * 2002-09-09 2006-07-04 Conexant Systems, Inc. Multi-protocol interchip interface
JP4390525B2 (ja) * 2003-03-03 2009-12-24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通信波伝送装置
US20040125869A1 (en) * 2002-12-31 2004-07-01 May Michael 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n-intrusive transceiver property adjustment
US6993287B2 (en) * 2003-03-04 2006-01-31 Four Bars Clarity, Llc Repeater system for strong signal environments
US7295528B2 (en) * 2003-03-12 2007-11-13 Broadcom Corporation Peer to pe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flict resolution
KR100791729B1 (ko) * 2003-05-12 2008-01-03 가부시키가이샤 고베 세이코쇼 고주파 마이크로-스트립 선로, 무선 lan 안테나, 무선 lan 카드 및 무선 lan 시스템
US7474882B2 (en) * 2003-11-26 2009-01-06 Acct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F gain control
US20050215284A1 (en) * 2004-03-26 2005-09-29 Broadcom Corporation Collaborative coexistence with dynamic prioritization of wireless devices
EP1745567B1 (en) * 2004-05-13 2017-06-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Non-frequency translating repeater with detection and media access control
WO2005119936A2 (en) * 2004-05-26 2005-12-15 Wireless Extenders, Inc. Wireless repeater for a duplex communication system implementing a protection based on oscillation detection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80295A (zh) * 2009-09-29 2014-05-07 索尼公司 无线传送系统
CN103369586A (zh) * 2012-03-28 2013-10-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基站上行外部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CN103369586B (zh) * 2012-03-28 2018-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基站上行外部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217407A (ja) 2006-08-17
JP4567480B2 (ja) 2010-10-20
US20060178162A1 (en) 2006-08-10
EP1689093A2 (en) 2006-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15922A (zh) 信号传输系统和信号传输方法
CN1815919A (zh) 射频中继器
CN103326845B (zh) 一种在无线通信网络中进行通信的方法、装置
CN1233107C (zh) 转发中继的方法和装置
US8718542B2 (en) Co-location of a pico eNB and macro up-link repeater
CN101884242B (zh) 无线电通信系统、通信控制方法、无线电台站和记录介质
US859464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f-adaptive adjustment of pilot power of Femto Cell
US2015031971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in heterogeneous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employing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KR101383513B1 (ko) 단말 장치, 통신 시스템 및 통신 방법
CN1815921A (zh) 信号传输系统及信号传输方法
JP2017153102A (ja) サブフレームにおける伝送ブロックのサイズを確定する方法及び基地局
CN101031127A (zh) 上行fdma蜂窝系统的减小用户间同信道干扰的方法
JP5447893B2 (ja)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関連プログラム
CN102124787B (zh) 集中控制基站和信号控制方法
CN101064555A (zh) 多跳接入网络的帧构造、帧处理方法及设备和系统
CN103875285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异构网络中重新选择小区的方法和装置
CN106411381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KR102289773B1 (ko) 비허가 스펙트럼에서의 특수 서브프레임 구성
CN105208626A (zh) 无线网络的通信方法、接入设备、用户设备
CN107026660A (zh) 通信中继装置、通信中继系统以及方法
TWI729192B (zh) 用於減輕現用的頻譜內之干擾的系統及方法
US927122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llowing low priority UEs to connect to a femtocell operating in a mixed mode based on path loss
US20110058492A1 (en) Managing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scheduling channel
WO201720168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US10756786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isolation for antenna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6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