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15919A - 射频中继器 - Google Patents
射频中继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15919A CN1815919A CN200510087506.1A CN200510087506A CN1815919A CN 1815919 A CN1815919 A CN 1815919A CN 200510087506 A CN200510087506 A CN 200510087506A CN 1815919 A CN1815919 A CN 181591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antenna
- radio
- portable terminal
- base st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7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7274 generation of a signal involved in cell-cell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00172132 Mus musculus Eif3a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7594 Oryza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79 data en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22 photo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spiromesifen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C)=C1C(C(O1)=O)=C(OC(=O)CC(C)(C)C)C11CCCC1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03—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physical layer control
- H04B7/2606—Arrangements for base station coverage control, e.g. by using relays in tu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射频中继器装置。在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基站下存在室内空间,室内空间中的移动终端通过所述射频中继器装置与无线电基站进行无线电通信,所述射频中继器装置包括:第一天线,用于从无线电基站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第一衰减器,用于对第一天线的输出进行衰减;第二天线,用于输出第一衰减器的输出,并且用于从移动终端接收信号;以及第二衰减器,用于对所述第二天线的输出进行衰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信号传送系统和信号传送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在同时存在多个无线电系统的空间中使用的信号传送系统中的射频中继器。
背景技术
由于近年来无线电通信技术已取得进步,提出了各种无线电通信系统,并且正在进行各种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标准化和商业化。因此,存在一些在相同区域中同时存在多个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情况。
图1是示出存在这种多个无线电系统的空间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图1示出了多个移动终端12-1,12-2和12-3,多个天线14-1,14-2和14-3,多个放大器16-1,16-2和16-3,合成器/分配器18,以及无线电基站(节点B)20。可以任意设定天线和放大器的数量。移动终端12-1至12-3放置在室内封闭空间10中,并且各个移动终端12-1至12-3都使用移动站附近的天线进行无线电通信。各个天线14-1至14-3设置在预定的位置。例如,以20米的间距设置天线14-1至14-3。另选地,可以根据障碍物将天线设置为不同密度。各个放大器16-1至16-3放大经过该放大器的信号。合成器/分配器18对来自天线14-1至14-3的上行链路信号进行合成,并且将来自无线电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分配给各个天线。无线电基站20与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图中未示出)相连接
为了描述的简单,假定移动终端12-1至12-3和无线电基站20采用诸如IMT2000系统的宽带码分多址(W-CDMA)方式,并且可以在室内封闭空间10中使用除W-CDMA方式之外的无线电通信,例如个人手提电话服务(PHS)系统、个人通信业务(PCS)系统以及无线局域网(WLAN)等。此外,假定多个天线14-1至14-3由多个无线电通信共享,并且既用于发送也用于接收。为简单起见,在图中未示出诸如PHS用无线电基站的部件。
从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由无线电基站20接收,并通过传输电缆19传送给合成器/分配器18,然后分配给各个天线14-1至14-3,从而分配的信号传送给移动站12-1至12-3。下行链路信号也称作下行线路信号、输出(outbound)信号等。另一方面,来自移动终端12-1至12-3的上行链路信号由天线14-1至14-3接收,由合成器/分配器18合成,并且通过传输电缆19传送给无线电基站20,从而将信号传送给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上行链路信号也称为上行线路信号、输入(inbound)信号等。
图2是表示室内封闭空间10中的天线(例如天线14-2)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的频谱的示意图。图2表示对应于三个共存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三个频带。如图中所示,W-CDMA方式使用1920至1980MHz的频带,PHS使用1895至1920MHz的频带,而无线局域网方式使用2400至2497MHz的频带。当在不同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下工作的多个移动终端位于距天线几乎等距离时,无线电通信系统之间的干扰小,从而移动终端可以在各个通信系统下良好地进行通信。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2-198867公开了一种当同时存在多个无线电通信系统时的通信技术。
然而,在不同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下工作的多个移动终端不必总是位于距天线几乎等距离。例如,如图3中所示,假设在正使用天线14-2进行无线电通信的移动终端12-2的附近存在移动终端31-1和31-2(例如符合IEEE802.11b标准的WiFi终端),并且移动终端32-2比移动终端12-2更靠近天线14-2。在这种情况下,如图4所示,在天线14-2中用于无线LAN的信号变大,从而影响用于W-CDMA的通信信号的伪成分或干扰信号成分增大。换言之,从移动终端发送到无线电基站20的上行链路信号的信噪比劣化。无线电基站20或上级的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指示移动终端12-2用更大的功率发送信号以提高移动终端12-2的信号质量。通过使用下行链路信号传送该指令。然后,移动终端12-2用更大的发送功率进行无线电通信。
在W-CDMA方式中,由于为了解决移动终端的近-远(near-far)问题适当地进行了对发送功率的功率控制,所以很少有W-CDMA的终端对另一移动终端引起大干扰的情况。然而,在除了W-CDMA方式之外的其他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不进行这种功率控制。因此,存在这样的风险:来自使用与W-CDMA方式的频带相近的频带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信号对于W-CDMA方式的通信可能成为伪信号。
此外,来自天线的上行链路信号被图1和3中所示的合成器/分配器18合成,然后被发送到无线电基站20。因此,当通过天线14-2传送的信号的功率增大时,为了保持来自其他天线14-1和14-3的信号的信号质量,必须增大来自天线14-1和14-3的各个信号的功率。即,当来自天线14-2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功率增大时,无线电基站中测量的噪声电平(噪声基底(noise floor))增大,从而指示各个移动终端以更大的功率发送信号,或者禁止通信(例如图3中所示的移动终端12-1和12-3)。原因在于,当由于噪声基底的增大而要求天线接收更大功率的信号时,天线与移动终端之间可以进行通信的距离减小。从通信容量的观点来看,由于可连接的移动终端的数量减少,所以通信容量降低。此外,可以预见,通信可能受到中断。而且,由于移动终端以更大的功率发送信号,所以功耗增大,这对小尺寸的移动终端尤其不利。
至于其他无线电通信系统对下行链路信号的干扰,可以通过在天线中设置带通滤波器或者通过改变网络侧的功率设定值等来有效地减小干扰。然而,对于上行链路信号,难以在分配给每个人的各个移动终端中设置这种条件来采取这种手段。因此,需要一种用于针对上行链路信号减小或消除上述问题的技术。
图5表示室内封闭空间10中的天线16-1至16-3,小区52-1至52-3各自表示其中可以在正常状态下使用相应天线进行通信的区域。正常状态指不存在上述的噪声基底增大的状态。比小区52-1至52-3小的小区54-1至54-3表示当噪声基底增加时的小区。
图6表示使用室内封闭空间模型的天线接收功率的模拟结果。该模拟结果是在室内封闭空间中可见度好的环境下的结果。纵轴表示50Ω终端时的功率电平(dBm/MHz)。横轴表示天线与移动终端之间的单线距离(米)。更严格地说,单线距离是作为天线与移动终端之间的水平距离与垂直距离的平方和的平方根而获得的。在模拟过程中,室内封闭空间中的天线设置在高于地面3米的天花板上。图中的曲线是通过绘出在各种条件或模型下可以保持等于或大于纵轴中的接收功率的90%的距离而获得的。
曲线61是在W-CDMA方式的移动终端以21dBm的发送功率输出AMR信号(语音会话信号)并且该信号以空间衰减指数2发生衰减的情况下的曲线图。空间衰减指数2对应于信号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地衰减的自由空间模型。
曲线62是在除了曲线61的条件之外还考虑短区间中央值变化的容限和由于人移动而引起的电波屏蔽的情况下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图来估计小区的半径。
曲线63是表示当WiFi装置以10dBm的发送功率同时产生-35dBm的伪信号进行无线电通信时天线接收到的伪信号的影响的曲线图。空间衰减指数为2。
曲线64是表示当WiFi装置以10dBm的发送功率同时产生-60dBm的伪信号进行无线电通信时天线接收的伪信号的影响的曲线图。空间衰减指数为2。
曲线65是表示当PHS终端在产生-21dBm的伪信号时进行无线电通信时天线接收到的伪信号的影响的曲线图。空间衰减指数为2。
曲线66是表示符合改进标准的PHS终端的伪信号(251nW/MHz)的影响的曲线图。
如图中所示,曲线64至66在全部区间位于曲线62以下。因此,当PHS终端或WiFi终端不存在时,或者当PHS终端或WiFi终端只在远离天线处存在时(至少当各个终端存在于距天线几乎相同距离处时),可以实现相对较大的小区半径,例如等于或大于20米。然而,曲线63的峰值(-70dBm/MHz)相当于曲线62的18米附近的电平。因此,当在天线附近(约距天线3米)存在WiFi终端时,从距离天线18米或更远的地方发射的无线电波被阻挡。因此,根据模拟结果,可以理解,小区半径缩小到大约18米。
图7假设与图6相同的条件,除了室内封闭空间处于差可见度之外。曲线71至76是通过使用与图6中的曲线61至66的条件或模型相同的条件或模型而获得的曲线图。在图7中,可以理解,信号的衰减速率大于图6中的信号衰减速率。在图7中,曲线73的峰值(-70dBm/MHz)相当于曲线72的12米附近的电平。因此,当在天线附近(约距天线3米)存在WiFi终端时,从距离天线12米或更远的地方发射的信号不满足需要的SIR。因此,根据模拟结果,可以理解,小区半径缩小到大约12米。
发明内容
提出本发明以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轻传送系统中的问题的技术,在所述传送系统中,至少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和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所共享的天线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通过传输电缆传送到至少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基站,其中,所述问题在于,至少来自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伪功率混和到上行链路信号,使得无线电基站中测得的噪声电平增大,可容纳的电路的数量和覆盖的半径减小。
通过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射频中继器装置来实现该目的,其中,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基站下存在室内空间,室内空间中的移动终端通过射频中继器装置与无线电基站进行无线电通信,该射频中继器装置包括:
第一天线,用于从无线电基站接收下行链路信号;
第一衰减器,用于对第一天线的输出进行衰减;
第二天线,用于输出第一衰减器的输出,并用于从移动终端接收信号;以及
第二衰减器,用于对第二天线的输出进行衰减。
根据本发明,在用于将由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和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共享的天线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传送到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基站的信号传送系统中,可以减少由于混和了来自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信号而引起的在无线电基站中测得的噪声电平的增大。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结合附图来阅读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表示同时存在多个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空间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室内封闭空间中的天线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的频谱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同时存在多个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空间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室内封闭空间中的天线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的频谱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室内封闭空间中的小区的示意图;
图6表示在可见度好的室内封闭空间中的接收功率的模拟结果;
图7表示在可见度差的可见室内封闭空间中的接收功率的模拟结果;
图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传送系统的图;
图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传送系统的框图;
图10是表示图9中所示的信号传送系统的操作概要的流程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传送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图12是详细示出图11的信号传送系统的框图(1);
图13是详细示出图11的信号传送系统的框图(2);
图1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传送系统的框图;
图1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传送系统的框图;
图16是包括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传送系统的射频中继器装置的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传送系统的框图(1);
图1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传送系统的框图(2);
图19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传送系统的图;
图20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传送系统的图;
图21是传统信号传送系统的框图;
图22表示时隙格式和表示各个处理部件的波形的时序图;
图23是所示时隙同步电路和切换控制电路的功能框图,以及
图24表示用于PHS的信号的格式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的概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由至少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和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共享的天线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至少传送到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基站。确定部分确定包含在上行链路信号中的、来自至少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信号的信号电平是否超过允许的电平,电平调节部分根据确定结果对上行链路信号的功率电平进行调节以输出经调节的信号,并且将经调节的信号发送到无线电基站。因此,至少可以减小由于混和了来自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信号而引起的无线电基站中测得的噪声电平的增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在CDMA方式下工作。由于在CDMA方式中噪声电平的增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用于功率控制的控制信息和系统容量,所以本发明的用于减小噪声电平的方法对于CDMA系统尤其有利。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除第一无线电通信系统之外的无线电通信系统是PHS系统、PCS系统、在TDD下工作的系统、或者LAN系统。由于这些通信系统不进行CDMA的功率控制,所以CDMA系统容易受来自这些通信系统的伪信号的影响。因此,本发明对于其中混和了CDMA系统和其他通信系统的环境尤其有利。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天线设置在室内空间中。由于伪信号容易通过多个系统共享的室内共享天线而混入。因此,本发明对于天线是设置在室内封闭空间中的共享天线的情况尤其有利。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设置有无线电接入点以在LAN系统的信号与通过天线传送的信号之间进行信号转换,其中无线电接入点连接到与连接在无线电基站与电平调节部分之间的传输电缆不同的传输电缆。由于共享天线的上级侧的信号传送是在LAN系统和其他系统中分别进行的,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通信容量。由于天线是共享的,因此不必为LAN提供专门天线,从而不损坏设置天线的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设置有用于对来自各个电平调节部分的输出进行合成的合成部分。即使当检测到伪信号时,也由电平调节部分减小伪信号,并且由合成部分接收经调节信号,因此在无线电基站侧不会测到大噪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设置有用于对在TDD方式下工作的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线和下行链路线之间的切换定时进行检测的检测部分,确定部分在当天线从第二无线电通信系统接收上行链路信号时的时间段中进行确定。因此,可以在可能混入伪信号的期间进行对伪信号的检测和减小,而在其他期间不进行对伪信号的检测和减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使用包括天线的信号传送系统,所述天线用于发送和接收,并通过传输电缆连接到在TDD方式下工作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基站。所述信号传送系统包括:检测部分,用于检测包括在通过传输电缆从无线电基站接收到的下行链路信号中的同步模式;以及用于确定在发送与接收之间的切换定时的部分。可以在无线电基站的外部进行对同步模式的检测。例如,可以在共享天线附近进行对同步模式的检测。因此,与传统方式不同,不必从无线电基站向天线发送发送/接收切换信号。即,不必设置从无线电基站到天线的控制信号线,或者保证用于无线传送发送/接收切换信号的通信资源。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图中,使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对应的特征。
图8是表示存在多个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空间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图8表示多个移动终端82-1、82-2和82-3,多个天线84-1、84-2和84-3,多个放大器86-1、86-2和86-3,可变衰减器87-1至87-3,合成器/分配器88,以及无线电基站90。可以任意确定移动终端、天线、放大器和可变衰减器的数量。移动终端82-1至82-3设置在室内封闭空间80中,各个移动终端82-1至82-3使用移动终端附近的天线进行无线电通信。各个天线84-1至84-3设置在预定的位置。例如,各个天线84-1至84-3以20米的间隔设置。另选地,可以根据障碍物按不同的密度设置天线。各个放大器86-1至86-3对经过该放大器的信号进行放大。当上行链路信号中包括的伪信号超过预定电平时,各个可变衰减器87-1至87-3减小经过该可变衰减器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功率。稍后具体描述可变衰减器的配置和操作。合成器/分配器88对来自天线84-1至84-3的上行链路信号进行合成,并且将来自无线电基站90的下行链路信号分配给各个天线。无线电基站90连接到图中未示出的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图中未示出)。
与图1中所示的情况相似,假定移动终端82-1至82-3和无线电基站90采用诸如IMT2000系统的宽带码分多址(W-CDMA)方式,并且在室内封闭空间10中可以使用除W-CDMA方式之外的无线电通信,例如个人手提电话系统(PHS)、个人通信服务(PCS)以及无线局域网(WLAN)等。此外,假定多个天线84-1至84-3由多个无线电通信共享,并且既用于发送又用于接收。为简单起见,在图中未示出诸如用于PHS的无线电基站的部分。
从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由无线电基站90接收,通过传输电缆89传送到合成器/分配器88,然后分配给各个天线84-1至84-3,从而将分配的信号传送给移动站82-1至82-3。另一方面,来自移动终端82-1至82-3的上行链路信号由天线84-1至84-3接收,由合成器/分配器88合成,并通过传输电缆89传送到无线电基站90,从而将信号传送到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
如图8所示,假设移动终端91-1和91-2(例如符合IEEE802.11b标准的WiFi终端)存在于正使用天线84-2进行无线电通信的移动终端82-2附近,并且移动终端92-2比移动终端82-2更接近天线84-2。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传统技术噪声基底增大。然而,如下面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消除了这个问题。
图8中未示出的组件对天线84-2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进行监视,从而确定上行链路中是否包含来自除W-CDMA方式之外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超过允许电平的伪信号。如果不包括超过允许电平的伪信号,则将该上行链路信号传送给合成器/分配器88。当包括该伪信号时,通过可变衰减器87-2使天线84-2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功率衰减。将其中功率已衰减的上行链路信号传送给合成器/分配器88,并将其与来自其他天线的上行链路信号进行合成,以将其传送给无线电基站90。由于将包括大的伪信号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功率减小,并将经减小的信号传送给无线电基站90,因此在无线电基站或在上级装置测得的噪声电平不会增大。因此,与图3的情况不同,移动终端82-1和82-3可以通过天线84-1和84-3继续进行通信。至于移动终端82-2,通信质量可能劣化,通信中断可能增多,或者通信可能断开。然而,根据本实施例,可以有效地避免了更严重的缺陷,即通过天线84-2包括了伪信号,从而噪声基底增大并且通信容量减小。
各个可变衰减器87-1至87-3可以是具有简单衰减功能的衰减器,或者可以是可以改变信号电平的放大器。此外,不对放大器(86-1至86-3)和可变衰减器(87-1至87-3)进行严格区分。根据情况,可以设置它们中的每一个,或者可以将它们集成。
(第一实施例)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传送系统的示意性框图。该信号传送系统包括:图8所示的合成器/分配器88,多个信号处理部分94-1至94-N,以及图8中所示的多个天线84-1至84-N,其中N是自然数。合成器/分配器88包括用于下行链路信号的分配器882和用于上行链路信号的合成器884。由于各个信号处理部分94-1至94-N具有相同的配置并且相似地工作,因此将信号处理部分94-1作为示例进行说明。信号处理部分94-1包括用于下行链路信号的传输线942(例如同轴电缆线,光纤线,无线电传输线等),放大器944,带通滤波器946,循环器(circulator)948,带通滤波器950,自动功率放大器952,用于上行链路信号的传输线954(例如同轴电缆线,光纤线,无线电传输线等),带通滤波器960,功率检测器962以及差分放大器964。
在图9中所示的示例中,合成器/分配器88中的用于下行链路信号的分配器882将从无线电基站(节点B,图9中未示出)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分配给信号处理部分。用于上行链路信号的合成器884对从信号处理部分94-1至94-N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进行合成并将合成的信号发送给无线电基站。
信号处理部分94-1对将要从第一天线84-1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和由该天线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进行电平控制和噪声减小处理等。传输线942和954是用于以诸如电信号、光信号、无线电信号等的信号形式传送来自无线电基站的信号或者向无线电基站传送信号的传输介质。更具体地,各个传输线942和954由同轴电缆、光纤、无线电信道等形成。各个传输线942和954的各端根据需要设置有用于转换信号形式的部件,例如光电(O/E)转换器、电光(E/O)转换器、协议转换器等。
放大器944适当放大下行链路信号的功率电平。
各个带通滤波器946和950根据W-CDMA方式中使用的频带(例如1920至1980MHz)从下行链路信号去除不必要的频率成分。
循环器948将发送/接收共享电线84-1的状态在发送与接收之间进行切换。
自动功率放大器952根据控制信号调节上行链路信号的功率电平。
带通滤波器960根据PHS中使用的频带(例如1895至1920MHz)从下行链路信号去除不需要的频率成分。
功率检测器962检测上行链路信号中包括的PHS信号成分,换言之,检测上行链路信号中包括的伪信号。
差分放大器964用作用于将伪信号成分的电平与基准值进行比较的比较器,并产生要提供给自动功率放大器952的控制信号。
图10是表示图9所示的信号传送系统的操作概况的流程图。由于本发明主要涉及上行链路信号,因此未给出关于下行链路信号的说明。流程从步骤1002开始,进行到步骤1004。
在步骤1004中,(发送/接收共享)天线84-1从在W-CDMA方式下工作的移动终端接收上行链路信号。
在步骤1006中,确定上行链路信号中包括的来自PHS的伪信号是否超过允许电平。更具体地,带通滤波器950和960通过天线84-1和循环器接收上行链路信号。带通滤波器950提取W-CDMA方式的频带的信号。带通滤波器960提取PHS的频带的信号。功率检测器962对提取的信号进行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不进行步骤1008的处理,在后述的实施例中描述步骤1008中的处理。
在步骤1010中,产生用于对自动功率控制放大器952的输出电平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从而确定功率电平。将功率检测器962中检测到的PHS的信号成分(伪信号成分)提供给差分放大器964,确定该信号成分是否超过预定的基准值(允许电平)。当该信号成分超过预定的基准值时,设置控制信号以使得自动功率控制放大器952衰减提供的上行链路信号。可以根据用途来适当地确定上行链路信号的衰减量。例如,可以根据伪信号的电平来确定衰减量,或者可以不管伪信号的电平而固定衰减量(例如固定为-10dB)。此外,可以改变功率电平本身,可以改变放大器的放大比率,或者可以既调节功率电平又调节放大比率。
当伪信号成分未超过预定的基准值时,设置控制信号以使得自动功率控制放大器952以与传统技术相同的方式对提供的上行链路信号进行放大。
在步骤1012中,将已对功率电平进行了调节的上行链路信号传送给无线电基站,流程进入步骤1014,处理结束。
(第二实施例)
图1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传送系统的示意性框图。在图11中,使用与图9相同的标号表示对应的特征。本实施例中的信号处理部分94-1包括已经进行了说明的部件,除此之外,其还包括带通滤波器970、功率检测器972、差分放大器974以及控制信号发生部分976。
带通滤波器970根据无线LAN方式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频带(例如2400至2497MHz)从上行链路信号中去除不必要的频率成分。
功率检测器972检测上行链路信号中包括的来自无线LAN方式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信号成分,换言之,检测上行链路信号中包括的伪信号。
差分放大器974用作用于将伪信号成分的电平与基准值进行比较的比较器,比较结果提供给控制信号发生部分976。来自差分放大器964的比较结果也提供给控制信号发生部分976。
控制信号发生部分976根据来自差分放大器964和974的比较结果确定要提供给自动功率控制放大器952的控制信号的信息。例如,可以根据来自PHS和无线局域网(LAN)的伪信号间较大的一个来确定控制信号的信息。或者,可以根据两个伪信号来确定控制信号的信息。
图10所示的信号传送方法也可以用于图11的信号传送系统中。流程从步骤1002开始,进行到步骤1004。
在步骤1004中,(发送/接收共享)天线84-1从在W-CDMA方式下工作的移动终端接收上行链路信号。
在步骤1006中,确定包括在上行链路信号中的来自PHS的伪信号是否超过允许电平。更具体地,带通滤波器950和960通过天线84-1和循环器接收上行链路信号。带通滤波器950提取W-CDMA方式的频带的信号。带通滤波器960提取PHS的频带的信号。功率检测器962对提取的信号进行检测。
在步骤1008中,确定包括在上行链路信号中的来自无线LAN方式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伪信号是否超过允许电平。带通滤波器970也通过天线84-1和循环器接收上行链路信号。带通滤波器970提取无线LAN方式的频带的信号。功率检测器972对提取的信号进行检测。
虽然在图10的流程图中为了说明的方便将步骤1008示于步骤1006之后,但是步骤的顺序可以反转,或者可以同时进行这些操作的全部或部分。
在步骤1010中,根据来自差分放大器964和974的比较结果产生用于对自动功率控制放大器952的输出电平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从而确定功率电平。例如,由来自PHS和无线LAN方式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伪信号中的仅仅一个或全部两个来确定控制信号的信息。
由PHS和无线LAN的信号引起的伪信号成分分别提供给差分放大器964和974,并且确定该信号成分是否超过预定的基准值(允许电平)。当由PHS和无线LAN的信号引起的伪信号中的一个超过预定基准值时,根据该伪信号产生控制信号,并且自动功率控制放大器952使对其提供的上行链路信号衰减。当两个伪信号都超过预定基准值时,例如,根据较大的伪信号产生控制信号,并且自动功率控制放大器952使对其提供的上行链路信号衰减。
当任何伪信号成分都不超过预定基准值时,设置控制信号以使得自动功率控制放大器952以与传统技术相同的方式对提供的上行链路信号进行放大。
在步骤1012中,将已对功率电平进行了调节的上行链路信号传送给无线电基站,流程进入步骤1014,处理结束。
(第三实施例)
图12和13是更详细地示出图11的信号传送系统的功能框图。在图12中,从W-CDMA方式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基站(节点B)1202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通过循环器1204提供给通过W-CDMA频带的带通滤波器1206,并且将该信号提供给合成器1208。从PHS的无线电基站1210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通过针对PHS的带通滤波器1212和循环器1214提供给合成器1208。来自无线LAN的接入点(例如WiFi装置)的下行链路信号通过针对无线LAN的带通滤波器1218和循环器1220提供给合成器1208。由合成器1208对各个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信号进行合成,由分配器1222将其分配给多个下行链路传输线。每个传输线对应于一小区,并用于向小区中的移动终端发送下行链路信号。在小区中,可能存在W-CDMA、无线LAN和PHS的移动终端。
从用于各个小区的上行链路传输线获得来自小区中的移动终端的上行链路信号。由合成器1230对上行链路信号进行合成,分配器1232为各个无线电通信系统分配这些信号。所分配的上行链路信号中的一个通过带通滤波器1234和循环器1204传送给无线电基站1202。在衰减器(ATT)1236中使分配器1232分配的上行链路信号中的一个衰减,并通过循环器和带通滤波器1212将其传送给PHS的无线电基站1210。在衰减器(ATT)1238中使得分配器1232分配的另一个上行链路信号衰减,并通过循环器1220和带通滤波器1218将其传送给用于无线LAN的接入点1216。
图13表示图12所示的4个下行链路传输线之一和4个上行链路传输线之一上的处理部件。从图12所示的分配器1222分配的下行链路信号通过针对W-CDMA的带通滤波器1302、循环器1304和混和部分(HYB)1306从天线1301发送。下行链路信号还提供给针对PHS的带通滤波器1303,并且通过切换器1305(SW0)和混和部分(HYB)1306从天线1301发送该输出。此外,下行信号还提供给针对无线LAN的带通滤波器1307,并且该输出通过切换器1309(SW10)和混和部分(HYB)也从天线1301发送。
天线1301从移动终端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通过混和部分1306(HYB)和循环器1304提供给针对W-CDMA的带通滤波器1310,并且该输出通过可变衰减器1312(VATT)提供给图12所示的合成器1230。图13在可变衰减器之前和之后以及其他位置中示出了用三角标记表示的放大器。但是,在本实施例中放大器不是必要的,并且不给出说明。上行链路信号还通过混和部分1306(HYB)和切换器1305提供给针对PHS的带通滤波器1314,并且该输出通过切换器1316(SW1)、切换器1318(SW2)和信号处理部分1331提供给图12所示的合成器1230。此外,上行链路信号通过混和部分(HYB)1306和切换器1309(SW10)提供给针对无线LAN的带通滤波器1340,并且该输出通过可变衰减器1342(VATT)传送给图12所示的合成器1230。
检测器1322对从可变衰减器1320(VATT)输出的PHS上行链路信号进行检测。差分放大器1324将检测到的结果与基准值进行比较。将比较结果提供给控制信号发生部分1326。在各个信号处理部分1332、1333和1334中进行相同的处理,也将各个比较结果提供给控制信号发生部分1326。根据来自差分放大器1324的比较结果来确定可变衰减器1320的输出电平。当比较结果表示存在超过允许电平的PHS上行链路信号时,由于PHS的上行链路信号引起对于W-CDMA通信的伪信号,所以在可变衰减器1320中使PHS的上行链路信号衰减。
检测器1344对从可变衰减器1342(VATT)输出的无线LAN的上行链路信号进行检测。比较的结果提供给控制信号发生部分1326。当比较结果表示存在超过允许电平的无线LAN的上行链路信号时,由于无线LAN的上行链路信号引起对于W-CDMA通信的伪信号,因此在可变衰减器1342中使该上行链路信号衰减。
控制信号发生部分1326根据天线1310获得的上行链路信号中包括的各种伪信号(除W-CDMA之外的信号)中最大的一个来产生用于确定可变衰减器1312中的衰减量的控制信号。当存在伪信号时,在可变衰减器1312中使W-CDMA方式的上行链路信号衰减。因此,当存在超过允许电平的除W-CDMA方式之外的上行链路信号成分时,通过可变衰减器1312和1320(和/或1342)使上行链路信号衰减。
此外,在PHS通信系统中,采用时分双工(TDD)方式或者全双工结构,需要适当地控制发送/接收切换,以使得各个信号处理部分1331至1334根据对应的时隙在上行链路的间隔工作。通过切换控制电路1354和切换器1305(SW0)进行切换,通过PHS解调电路1350和时隙同步电路1352来检测切换定时。在后述的实施例中更详细地对切换进行说明。此外,在切换器1309(SW10)中通过CSMA/CA(带冲突避免的载波感测多重访问)方式进行无线LAN方式的发送/接收切换。切换定时以不定期的间隔发生。检测器1358对无线LAN的信号电平进行检测,从而比较器1360将检测结果与基准值进行比较以检测切换定时。
(第四实施例)
在图13的示例中,在图13中简化了关于来自切换器1318的PHS上行链路信号的频率的结构。即,图13以用相同频率来处理来自切换器1318的所有信号的方式来示出结构。在图14所示的示例中,通过振荡器1402-1和混频器1404-1将来自切换器1318的4个PHS上行链路信号中的一个的频率转换为第一频率。之后,该上行链路信号提供给可变衰减器1320-1,并且通过混频器1406-1将可变衰减器1320-1的输出的频率还原为原始频率。通过振荡器1402-2和混频器1404-2将来自切换器1318的4个PHS上行链路信号中的另一个的频率转换为第二频率。之后,该上行链路信号提供给可变衰减器1320-2,并且通过混频器1406-2将可变衰减器1320-2的输出的频率还原为原始频率。通过振荡器1402-3和混频器1404-3将来自切换器1318的4个PHS上行链路信号中的又一个的频率转换为第三频率。之后,该上行链路信号提供给可变衰减器1320-3,并且通过混频器1406-3将可变衰减器1320-3的输出的频率还原为原始频率。通过振荡器1402-4和混频器1404-4将来自切换器1318的4个PHS上行链路信号中的再一个的频率转换为第四频率。之后,该上行链路信号提供给可变衰减器1320-4,并且通过混频器1406-4将可变衰减器1320-4的输出的频率还原为原始频率。在上述处理之后进行的处理与参照图13进行了说明的处理相同。如上所述,可以针对各个频率信道进行诸如检测和减小伪信号的处理。
(第五实施例)
图15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传送系统。在本实施例中,在W-CDMA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基站(节点B)下存在多个建筑物A、B和C。各个移动终端142-A、142-B和142-C通过建筑物中的射频中继器144-A、144-B和144-C中对应的一个与节点B进行无线电通信。移动终端142-D直接与节点B进行无线电通信。可以将建筑物A、B和C的各个内部空间看作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室内封闭空间。
假设在建筑物B中在正进行无线电通信的移动终端142-B附近出现在无线LAN方式下通信的移动终端146-1和146-2。当射频中继器144-B接收到移动终端146-1和146-2发射的无线电波时,该无线电波引起对于来自移动终端142-B的上行链路信号的伪信号。结果,从射频中继器144-B向节点B传送包括伪信号或干扰信号的上行链路信号。节点B或上级装置对移动终端142-B进行控制以使其以增大的功率发送信号,以改进针对移动终端142-B的信号质量。结果,节点B中作为基准的噪声电平增大,从而不仅影响建筑物B中的通信,而且影响其他区域的通信。例如,通信被中断,通信容量降低,通信质量劣化,功耗增大等。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射频中继器来实现本发明的信号传送系统从而避免该缺点。
图16是包括本发明的传送系统的射频中继器的框图。此射频中继器可以用作图15所示的各个射频中继器144-A、144-B和144-C。来自无线电基站(节点B)的下行链路信号由天线1501接收,并通过循环器1502提供给针对W-CDMA的带通滤波器1504。通过可变衰减器1506和1510使输出衰减。然后,通过带通滤波器1518和循环器1520从天线1522发送该信号,从而信号到达该射频中继器下的移动终端。通过本地振荡器1515以及混频器1508和1514使得带通滤波器1504的输出在通带以及经频率变换的频带衰减。来自射频中继器下的移动终端的上行链路信号由天线1522接收,并通过循环器1520提供给针对W-CDMA的带通滤波器1530。通过可变衰减器1532和1536使输出衰减,并通过带通滤波器1542和循环器1502将其从天线1501输出,从而将信号发送给无线电基站。传统的射频中继器中也包括这些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射频中继器中,天线1522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还提供给针对PHS的带通滤波器1550,通过可变衰减器1552(VATT)使输出衰减,从而通过检测器1554对经衰减的信号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提供给控制信号发生部分1558。此外,天线1522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还提供给针对无线LAN的带通滤波器1560,通过可变衰减器1562(VATT)使输出衰减,从而通过检测器1564对经衰减的信号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提供给控制信号发生部分1558。此外,要输入带通滤波器1542的信号还提供给检测器1556,并且检测器1556的检测结果也提供给控制信号发生部分1558。控制信号发生部分1558根据提供的检测结果来确定W-CDMA的上行链路信号中包括的伪信号(PHS的信号或无线LAN的信号)是否超过允许电平。然后,控制信号发生部分1558基于确定结果来确定要提供给可变衰减器1532和1536的控制信号的信息。当伪信号超过允许电平时,产生控制信号以使得大幅衰减上行链路信号。当伪信号不超过允许电平时,产生控制信号以使得不大幅衰减上行链路信号。虽然控制信号是根据PHS信号和无线LAN信号中较大的一个而产生的,但是也可以基于这两个信号产生控制信号。
(第六实施例)
图17和1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传送系统的功能框图。在图中,使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图12和13中的对应特征。从W-CDMA方式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基站(节点B)1202发送的下行链路信号经过循环器1204提供给通过W-CDMA频带的带通滤波器1206,并且将该信号提供给合成器1208。来自PHS的无线电基站1210的下行链路信号通过针对PHS的带通滤波器1212和循环器1214提供给合成器1208。
与图12中所示的示例不同,通过用于无线LAN的传输介质将来自用于无线LAN的接入点1216或者来自用于LAN的路由器的下行链路信号与W-CDMA和PHS的信号分开地传送。例如,该传输介质是诸如同轴电缆、光纤缆等的金属LAN电缆。
W-CDMA和PHS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下行链路信号由合成器1208合成,并由分配器1222分配给多个下行链路传输线。各个传输线对应一小区,并且用于向小区中的移动终端传送下行链路信号。在小区中,可能存在W-CDMA、无线LAN和PHS的移动终端。
从用于各个小区的上行链路传输线获得来自小区中的移动终端的上行链路信号。合成器1230对上行链路信号进行合成,分配器1232将信号分配给各个无线电通信系统。所分配的上行链路信号中的一个通过带通滤波器1234和循环器1204发送给无线电基站1202。分配器1232分配的上行链路信号中的一个在衰减器(ATT)1236中衰减,并经过循环器1214和带通滤波器1212发送到PHS的无线电基站1210。
与其他信号不同,无线LAN的上行链路信号与其他上行链路信号分开发送到无线LAN的接入点1216。
图18表示图17中所示的4条下行链路传输线之一和4条上行链路传输线之一以及用于无线LAN的传输线上的处理部件。在图18中,使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图13中的对应特征。从图17所示的分配器1222分配的下行链路信号通过针对W-CDMA的带通滤波器1302、循环器1304和混和部分(HYB)1306从天线1301发送。下行链路信号还提供给针对PHS的带通滤波器1303,通过切换器1305(SW0)和混和部分(HYB)1306从天线1301发送该输出。
无线LAN的下行链路信号提供给用于无线LAN的接入点1702,在进行了诸如信号形式转换的处理之后,通过切换器1309和混和部分(HYB)1306从天线1301发送该信号。
天线1301从移动终端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通过混和部分1306(HYB)和循环器1304提供给针对W-CDMA的带通滤波器1310,该输出通过可变衰减器1312(VATT)传送到图17所示的合成器1230。另一方面,上行链路信号通过混和部分1306(HYB)和切换器1305提供给针对PHS的带通滤波器1314,该输出通过可变衰减器1320(ATT)传送到图17所示的合成器1230。
此外,来自天线1301的上行链路信号通过混和部分1306(HYB)和切换器1309提供给针对无线LAN的带通滤波器1340,该输出通过接入点1702和传输介质传送到图17所示的另一接入点1216。
通过检测器1322对从可变衰减器1320(VATT)输出的PHS上行链路信号进行检测。通过差分放大器1324将检测的结果与基准值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提供给控制信号发生部分1326。通过来自差分放大器1324的比较结果来确定可变衰减器1320的输出电平。当比较结果表示存在超过允许电平的PHS上行链路信号时,因为该上行链路信号引起伪信号,所以在可变衰减器1320中使该上行链路信号衰减。
通过检测器1344对从可变衰减器1342(VATT)输出的无线LAN上行链路信号进行检测。通过差分放大器1346将检测的结果与基准值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提供给控制信号发生部分1326。当比较结果表示存在超过允许电平的无线LAN上行链路信号时,因为该上行链路信号引起伪信号,所以使该上行链路信号衰减。
控制信号发生部分1326根据天线1301所获取的上行链路信号中包括的各种伪信号(除W-CDMA方式之外的信号)中最大的一个,产生用于确定可变衰减器1312中的衰减量的控制信号。当存在伪信号时,在可变衰减器1312和(1320和/或1342)中使上行链路信号衰减。
此外,在PHS的通信系统中,采用时分双工(TDD)方式。因此,有必要适当地控制在上行链路线/下行链路线之间的切换。通过切换器1305进行该切换。通过PHS解调电路1350和时隙同步电路1352对切换定时进行检测。在后述的实施例中详细地说明该切换。此外,通过切换器1309进行无线LAN方式中的发送与接收的切换。检测器1704对无线LAN的信号电平进行检测,以使得比较器1706将检测结果与基准值进行比较以检测切换定时。
图19表示与图12和13中所示信号传送系统相似的信号传送系统,图20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信号传送系统。如图19中所示,在室内封闭空间1800中设置有多个无线电通信系统共享的天线1802-1至1802-4以及1804-1至1804-4,其中一个天线对应一个小区。分配器/合成器1808对要发送给各天线的下行链路信号进行分配,并且分配器/合成器1808对来自各天线的上行链路信号进行合成。分配器/合成器1808对应于图12中的分配器1222和合成器1230。此外,在本示例中,虽然存在W-CDMA,PHS和无线LAN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但是在图中未示出W-CDMA和PHS的部件。假定天线1802-1至1802-4的区域与天线1804-1至1804-4的区域分开,从而不会相互引起干扰。在图中所示的示例中,在两个区域的每一个中使用4个频率信道F1至F4。
在天线1802-1下,示出了示为1A的无线LAN的两个移动终端。各移动终端通过时分(time-division)来使用频率信道F1,并且通过图中所示的无线LAN装置(F1)与对端通信方进行通信。在天线1802-2下,示出了示为2A的无线LAN的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使用频率信道F2,并且通过图中所示的无线LAN装置(F2)与对端通信方进行通信。以相同的方式,移动终端3A通过无线LAN装置(F3)与对端通信方进行通信,移动终端4A通过无线LAN装置(F4)与对端通信方进行通信。天线1804-1至1804-4的区域中的各个移动终端1B至4B以相同的方式进行通信。
对于使用频率信道F1的通信,虽然天线1802-1和天线1804-1在地理上彼此分隔开从而不发生干扰,但是,由于从天线来的信号和到天线的信号是通过分配器/合成器1808而分配/合成的,所以天线1802-1和天线1804-1下的移动终端不能同时使用频率信道F1。于是,需要通过时分来使用频率信道F1。换言之,移动终端1A和1B处于相同的CSMA/CS控制下。此外,两个终端1A需要通过时分来使用频率信道F1,两个终端1B需要通过时分来使用频率信道F1。因此,需要在4个移动终端之间通过时分来使用频率信道F1。因此,从增大数据传送速度等观点,该方法未必有利。
与图19所示的系统不同,图20所示的系统针对各个天线设置有用于无线LAN的接入点。针对天线1802-1至1802-4设置有接入点1902-1至1902-4,针对天线1804-1至1804-4设置有接入点1904-1至1904-4。接入点对应于图18所示的接入点1702。各个接入点1902-1和1904-1彼此独立地与对端方接入点(对应于图17中的接入点1216)进行通信。因此,移动终端1A可以在移动终端1B使用频率信道F1的同时使用频率信道F1。即,对于CSMA/CA控制,移动终端1A是与移动终端1B分开的。因此,两个移动终端1A可以通过在两个移动终端之间时分来使用频率信道F1,从而不必考虑移动终端1B的存在。另一方面,移动终端1B不需要考虑移动终端1A的存在。
根据本实施例,通过专门的传输介质来传送无线LAN的信号,不在合成器1230中将其与W-CDMA和PHS的信号进行合成,并且不通过分配器1222对其进行分配。在这种情况下,天线1301由三种无线电通信系统共用。因此,根据本实施例,虽然一个天线由多个无线电通信系统共享,仍可以增大数据传送速度并增大通信容量。
(第七实施例)
如上所述,在PHS的通信系统中,由于采用时分双工(TDD)方式或者全双工方式,所以有必要适当地控制上行链路线/下行链路线之间的切换。为此目的,在传统PHS中采用图21所示的配置。图21表示用于PHS的无线电基站2101、信号传送系统2103和PHS的移动终端2114。来自无线电基站2101中的无线电装置2102的下行链路信号通过循环器2104由电/光转换部分2106(E/O)转换为光信号。转换的光信号在光纤2107上传输,并且该信号被光电转换部分2108(O/E)转换为电信号。转换的信号通过切换器2110和天线2112到达移动终端2114。另一方面,来自移动终端的上行链路信号通过天线2112和切换器2110提供给电/光转换部分2116(E/O)以将其转换为光信号。转换的信号在光纤2117上传输,并被光/电转换部分(O/E)2118转换为电信号。转换的信号通过循环器2104到达无线电装置2102。之后,将该信号传送给上级装置(不在图中)。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切换器2110进行针对天线2112的发送与接收之间的切换,并且根据从无线电装置2102通过传输介质2120传送的控制信号来确定切换定时。然而,在这种方法中存在下列缺点:(1)用于产生适当的控制信号的处理工作负担未必小,以及(2)需要设置用于传送控制信号的传输介质或者信道。因此,对本发明的信号传送系统采用这种发送/接收切换器方式是不明智的。
以下描述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缺点。在以下示例中,虽然采用PHS作为示例,但是本发明不仅可以应用于PHS,而且可以应用于使用TDD的其他无线电通信系统。
再次参照图13,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号传送系统中,根据PHS的下行链路信号进行针对切换器1305的切换控制。PHS解调电路1350对提供给针对PHS的带通滤波器1303的信号进行解调。时隙同步电路1352确定经解调的信号是否包括预定的同步模式。响应于确定结果,切换器控制电路1354确定针对发送/接收的切换定时从而对切换器1305(SW0)进行控制。
图22表示时隙格式和各个处理部件的信号波形。如图中所示,上行链路线和下行链路线中的每一个包括四个时隙TS1至TS4。稍后描述用于各个处理部件的信号。图22还示出了图13所示的切换器1309(SW10)的切换操作。来自比较器1360的比较结果表示存在还是不存在无线LAN的下行链路信号。根据该比较结果,当检测到无线LAN的下行链路信号时,切换器1309进行操作以传送下行链路信号。如果没有检测到无线LAN的下行链路信号,则切换器1309进行操作以使得上行链路信号通过切换器1309。
图23是图13所示的时隙同步电路和切换控制电路的功能框图。由PHS解调电路1350进行了解调的经解调信号提供给采样电路2302和时钟提取电路2303。在时钟提取电路2303中,异或电路2304对所接收信号的状态改变进行检测,从而通过低通滤波器2306、放大器2308和功率控制振荡器2310提取出时钟信号。来自时钟提取电路2303的时钟信号(表示数据变化点或沿的信号)提供给延迟电路2312,从而输出表示时钟信号的沿之间的中央定时的定时信号,并且该定时信号提供给采样电路2302、计数器2326和2338、以及移位寄存器2324和2326。
采样电路2302与定时信号同步地对经解调的信号进行采样,以将采样信息顺序地提供给移位寄存器2314。移位寄存器2314例如包括一系列触发电路。移位寄存器2314例如存储100比特序列,并且每次输入采样数据时移位。保持在移位寄存器2314中的数据输入模式检测电路2316。模式检测电路2316从同步模式输出电路2318接收预先存储在同步模式输出电路2318中的同步模式。然后,模式检测电路2316将来自移位寄存器2314的序列与该模式进行比较。当获得与同步模式一致的模式时,向计数器2320和2332发送获得了与同步模式一致的模式的信息。
图24表示PHS的下行链路信号的格式的示例。图24示出了各自具有与一个时隙的长度对应的240比特长度的5种格式。BCCH、SCCH和PCH各自是用于传送控制信号的格式。TCH和FACCH各自是用于传送电话会话信号的格式。用于控制信号的格式通常包括形成总长度为100比特的预定模式的R、SS、PR和UW。该预定模式预先存储在图23所示的同步模式输出电路2318中。
图23所示的计数器2320对模式匹配出现的次数进行计数。例如,当次数达到4时,计数器2320输出用于对触发器2322进行置位的信号。当触发器2322被置位时,响应于此,计数器2320被复位以再次开始对次数进行计数。从移位寄存器2324获得从触发器2322被置位时起延迟预定时间段(例如,对应于140比特的时间段)而获得的定时。基于该定时,进行对切换器1305的切换(从下行链路线切换到上行链路线)。此外,响应于触发器2322的置位,计数器2326对与上行链路线时间段对应的预定比特数(例如,240×4比特)进行计数,计数结果提供给触发器2322的复位输入。当触发器2322被复位时,从移位寄存器2324获得从触发器2322被复位时起延迟预定时间段(例如,对应于140比特的时间段)而获得的定时。基于该定时,进行对切换器1305的切换(从上行链路线切换到下行链路线)。
图22示出了来自对同步模式的匹配次数进行计数的计数器2320和2332的输出波形,来自用于对上行链路线和下行链路线的时间段进行计数的计数器2326和2338的输出波形,以及来自用于使时间延迟从检测点到时隙边沿的时间段的移位寄存器2324等的输出波形。如图中所示,在作为第四下行链路时隙的时隙TS4中,检测到第4同步模式。响应于此,计数器2320和2332的输出上升,从而对触发器2322和2334置位。使触发器2322置位的定时延迟对应于140比特的时间段,从移位寄存器2324输出该定时。来自移位寄存器2324的输出上升的时间表示上行链路线的开始(下行链路线的结束)。另一方面,响应于对触发器2322和2334的置位,计数器2326和2338被复位。输出状态在经过对应于240×4比特的时间段之后变化。响应该变化,触发器2322和2334被复位,使得复位的定时延迟对应于140比特的时间段,从移位寄存器2324输出该信号。输出下降的时间表示上行链路线的结束(下行链路线的开始)。
天线1301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通过切换器1305和带通滤波器1314提供给切换器2330。根据来自移位寄存器2336的控制信号,切换器2330将上行链路信号提供给各个处理部件,从而可以进行针对各个时隙TS1至TS4的处理。移位寄存器2336从触发器2334的输出中检测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切换定时和各个时隙的切换定时。在图中所示的示例中,移位寄存器2336输出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切换定时t0起延迟对应于140比特的时间段的时间、从前一时间起进一步延迟240比特(从t0起380比特)的时间、从前一时间起进一步延迟240比特(从t0起620比特)的时间、从前一时间起进一步延迟240比特(从t0开始860比特)的时间,从而根据上行链路线的4个时隙TS1至TS4(参照图22)正确地对切换器2330进行切换。此后,在各个时隙中进行上述处理,例如检测和减小伪信号。
本发明不限于具体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变型和修改。
本发明包含与2005年2月4日在JPO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5-029556相关的主题,在此通过引用并入其全部内容。
Claims (2)
1.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射频中继器装置,其中,在所述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基站下存在室内空间,所述室内空间中的移动终端通过所述射频中继器装置与所述无线电基站进行无线电通信,所述射频中继器装置包括:
第一天线,用于从所述无线电基站接收下行链路信号;
第一衰减器,用于对所述第一天线的输出进行衰减;
第二天线,用于输出所述第一衰减器的输出,并且用于从所述移动终端接收信号;以及
第二衰减器,用于对所述第二天线的输出进行衰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中继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衰减器由所述第二天线接收到的无线电波的强度控制,其中所述无线电波是从除与所述无线电基站进行通信的所述移动终端之外的装置发送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029556A JP4610361B2 (ja) | 2005-02-04 | 2005-02-04 | 無線中継装置 |
JP2005029556 | 2005-02-04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75534.7A Division CN101656561B (zh) | 2005-02-04 | 2005-07-20 | 射频中继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15919A true CN1815919A (zh) | 2006-08-09 |
Family
ID=3627339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510087506.1A Pending CN1815919A (zh) | 2005-02-04 | 2005-07-20 | 射频中继器 |
CN20091017553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56561B (zh) | 2005-02-04 | 2005-07-20 | 射频中继器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7553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56561B (zh) | 2005-02-04 | 2005-07-20 | 射频中继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881659B2 (zh) |
EP (1) | EP1689099B1 (zh) |
JP (1) | JP4610361B2 (zh) |
CN (2) | CN1815919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69586A (zh) * | 2012-03-28 | 2013-10-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基站上行外部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
CN109442684A (zh) * | 2018-10-18 | 2019-03-08 | 张馨月 | 实现室内无线信号覆盖的无线中继器以及空调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046645A1 (en) * | 2004-08-25 | 2006-03-02 | Ogilvie Scott A | Cell phones that communicate over a network of other cell phones as well as base stations |
JP4965880B2 (ja) * | 2006-03-30 | 2012-07-04 |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 アンテナ装置 |
US8126392B2 (en) * | 2006-08-18 | 2012-02-28 | Fujitsu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a multi-radio wireless network |
US20080081555A1 (en) * | 2006-10-03 | 2008-04-03 |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Co., Ltd | Unified communication repeater |
JP5164704B2 (ja) * | 2008-07-17 | 2013-03-21 |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 中継局装置及び中継局における一斉通信後追い通知方法 |
TWI379536B (en) * | 2008-08-06 | 2012-12-11 | Asustek Comp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signal |
KR101473758B1 (ko) * | 2008-11-28 | 2014-12-1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복수의 안테나를 구비한 릴레이를 경유하여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데이터 전송 시스템 |
KR101624907B1 (ko) * | 2010-03-16 | 2016-06-0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실내 기지국의 송신 전력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
WO2011156465A1 (en) | 2010-06-09 | 2011-12-15 | Andrew Llc | Uplink noise minimization |
CN102480318B (zh) * | 2010-11-25 | 2014-04-16 |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同轴结构微功率直放站的实现装置 |
CN104579509B (zh) * | 2014-12-11 | 2018-04-03 |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 | 一种用于iot的射频链路切换装置及测试方法 |
CN110537338A (zh) | 2017-04-11 | 2019-12-03 | 威尔逊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具有同轴电缆连接的信号增强器 |
EP3451532A1 (en) | 2017-08-31 | 2019-03-06 | Wilson Electronics, LLC | Protection of power amplifiers in a signal boost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717599B2 (ja) * | 1996-07-04 | 2005-11-16 |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 無線中継増幅装置 |
JP3833787B2 (ja) * | 1997-08-07 | 2006-10-18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基地局の送受信装置 |
JP2000031879A (ja) * | 1998-07-15 | 2000-01-28 | Kokusai Electric Co Ltd | 無線中継増幅装置 |
JP2000269879A (ja) * | 1999-03-16 | 2000-09-29 | Kokusai Electric Co Ltd | 中継増幅装置 |
US6658263B1 (en) * | 1999-12-21 | 2003-12-02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Wireless system combining arrangement and method thereof |
JP3574057B2 (ja) * | 2000-09-04 | 2004-10-06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無線受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JP3443094B2 (ja) | 2000-12-27 | 2003-09-02 | 株式会社東芝 | 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
US20030003917A1 (en) * | 2001-06-29 | 2003-01-02 | Copley Rich T.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thin a building structure |
US6868254B2 (en) * | 2001-08-30 | 2005-03-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peater with diversity transmission |
JP4247091B2 (ja) | 2002-10-31 | 2009-04-02 | 池田食研株式会社 | 皮膚老化防止剤 |
US7009573B2 (en) | 2003-02-10 | 2006-03-07 | Calamp Corp. | Compact bidirectional repeater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7263072B2 (en) * | 2003-04-16 | 2007-08-28 | Kyocera Wireless Cor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a communication band |
US7474882B2 (en) * | 2003-11-26 | 2009-01-06 | Acct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F gain control |
-
2005
- 2005-02-04 JP JP2005029556A patent/JP461036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6-24 US US11/166,060 patent/US788165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6-27 EP EP05253980A patent/EP1689099B1/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5-07-20 CN CN200510087506.1A patent/CN1815919A/zh active Pending
- 2005-07-20 CN CN200910175534.7A patent/CN10165656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69586A (zh) * | 2012-03-28 | 2013-10-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基站上行外部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
CN103369586B (zh) * | 2012-03-28 | 2018-04-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基站上行外部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
CN109442684A (zh) * | 2018-10-18 | 2019-03-08 | 张馨月 | 实现室内无线信号覆盖的无线中继器以及空调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60178106A1 (en) | 2006-08-10 |
CN101656561A (zh) | 2010-02-24 |
JP4610361B2 (ja) | 2011-01-12 |
CN101656561B (zh) | 2013-01-02 |
JP2006217409A (ja) | 2006-08-17 |
EP1689099A1 (en) | 2006-08-09 |
US7881659B2 (en) | 2011-02-01 |
EP1689099B1 (en) | 2013-02-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815919A (zh) | 射频中继器 | |
CN1815922A (zh) | 信号传输系统和信号传输方法 | |
CN103326845B (zh) | 一种在无线通信网络中进行通信的方法、装置 | |
EP4152866A1 (en) |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related device, and system | |
JP5763767B2 (ja) | 再配置可能な無線ノードおよびマクロセル無線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との協同動作方法 | |
CN1815921A (zh) | 信号传输系统及信号传输方法 | |
CN101064555A (zh) | 多跳接入网络的帧构造、帧处理方法及设备和系统 | |
TW200423562A (en) | Cross cell user equipment interference reduction in a time division duplex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
CN1130451A (zh) | 模拟扩展频谱通信网用户装置接收到的干扰的系统和方法 | |
EP2845335A1 (en) | Determining noise levels in frequency band(s) i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and adjusting frequency band(s) of communications signals in response, and related components, systems, and methods | |
CN1758560A (zh) | 电力线通信方法 | |
CN1220789A (zh) | 用于无绳红外通信的方法与设备 | |
CN1130450A (zh) | 在扩展谱通信网中模拟用户干扰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2726088A (zh) |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通信控制方法、以及通信控制程序 | |
CN104780550A (zh) | 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基站及系统 | |
CN105813100A (zh) | 移频合分路模块、同频分裂扩容方法及运营商共享资源方法 | |
CN107026660A (zh) | 通信中继装置、通信中继系统以及方法 | |
CN105101342B (zh) | 一种将不同通信终端接入同一小区的方法、基站和终端 | |
CN1781327A (zh) | 用于分析umts子网中的干扰和供应情况的方法 | |
WO2016060294A1 (ko) | 분산 안테나 시스템의 헤드엔드 장치 및 그 신호 처리 방법 | |
EP2461635B1 (en) | Relay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 |
US20110134772A1 (en) | Methods of radio communication involving multiple radio channels, and radio signal repeater and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es implementing same | |
US20210410000A1 (en) | Allocating a physical radio resource for a non-guaranteed bit rate bearer in a 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CN1279546A (zh) | 发射功率控制方法 | |
US20210409050A1 (en) | Reducing uplink accumulated noise floor in a 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s system (dc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608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