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12013A - 电感式传输能量的装置、输送机构和自动装配机 - Google Patents

电感式传输能量的装置、输送机构和自动装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12013A
CN1812013A CN 200610002499 CN200610002499A CN1812013A CN 1812013 A CN1812013 A CN 1812013A CN 200610002499 CN200610002499 CN 200610002499 CN 200610002499 A CN200610002499 A CN 200610002499A CN 1812013 A CN1812013 A CN 18120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core
conveying mechanism
automatic assembling
assembling machine
secondary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0249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12013B (zh
Inventor
F·埃申维克
T·利贝克
D·帕拉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MPT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ublication of CN18120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120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120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120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14Inductive coupl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Abstract

在一种用于在一个自动装配机(1)和一个用于元件的输送机构(5)之间进行电感式传输能量的装置中,该装置具有一个利用一个初级线圈(3)缠绕的、配置于自动装配机(1)的第一磁芯(4)和一个利用一个次级线圈(7)缠绕的、配置于输送机构(5)的第二磁芯(8)。至少或者所述第一磁芯(4)相对于自动装配机(1)、或者所述第二磁芯(8)相对于输送机构(5)这样弹性地进行支承,使其分别压向其它磁芯。由此保证这两个磁芯(4、8)的接触面始终无间隙地并可靠地彼此紧贴,由此达到高效率的能量传输。

Description

电感式传输能量的装置、输送机构和自动装配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一个自动装配机和一个元件用输送机构之间电感式传输能量的装置、一种输送机构以及一种自动装配机。
背景技术
基底在自动装配机上装配电元件。一个在自动装配机的工作范围上移动的装配头在一个取料位置上拾取电元件,并将其输送到一个装配基底的装配位置处。将元件提供到取料位置上,这借助于多个输送机构进行,这些机构大多侧面地沿着自动装配机上的装配段相耦联。所述输送机构例如以元件传送带的方式存储元件。每个输送机构具有一个本身的运输机构,该运输机构带有进行元件传送带进给的、大多为电的传动机构。为此所需的电能大多由自动装配机提供。
公开文献EP-0453370公开了这样一种用于自动装配机的元件用输送机构,该输送机构在安装到自动装配机上时借助于一个外部的插头连接机构与处于自动装配机侧面上的电源进行电连接。
这种外部的插头连接本身造成明显的操作缺陷。自动装配机的操作人员在换装输送机构时,必须支承最多三个传送带托辊和输送机构,并同时通过拔下插头将输送机构与电源分离。正常情况下为此需要第二名操作人员。因为此外该自动装配机的换装必须迅速进行,所以很容易忘记拔下插头,从而导致扯断插头和损坏输送机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因此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对于在一个自动装配机上的输送机构进行供电的装置、一种输送机构以及一种简化输送机构操作的自动装配机。该目的通过一种依据独立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一种依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送机构以及一种依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动装配机得以实现。
依据本发明,在一个自动装配机和一个元件用配属的输送机构之间的能量传输以电感式地进行。所述依据权利要求1的、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因此包括一个利用一个初级线圈缠绕的、配置于自动装配机的第一磁芯和一个利用一个次级线圈缠绕的、配置于输送机构并与第一磁芯耦合的第二磁芯。为保证磁场尽可能强地聚束、或良好的能量传输,所述磁芯由一种例如铁氧体这样的具有高磁导率(也就是磁场的高导磁率)的材料制成。为了保证这两个磁芯的可靠接触,至少或者所述第一磁芯相对于自动装配机、或者第二磁芯相对于输送机构弹性地进行支承,从而使其分别压向其它磁芯,并使所述磁芯的彼此面对的接触面无间隙地可靠接触。通过电感式传输能量,可以取消插头。由此便于操作人员换装输送机构时的操作,并不可能再扯断插头。
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弹性支承的磁芯附加地可旋转地进行支承。由此保证第一和第二磁芯彼此面对的接触面在压紧状态下始终彼此平行。在自动装配机一侧上,通过热翘曲会在磁芯的轴承上产生变形,从而在自动装配机和输送机构的磁芯之间出现间隙。通过弹性支承的磁芯在自动装配机一侧上或者在输送机构一侧上可以附加地转动地进行支承,磁芯轴承上的这些变化可以得到补偿。
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方案的特征在于,第二磁芯这样狭窄地构成,使其不超过输送机构的宽度,并使其在利用次级线圈缠绕的区域内连同该次级线圈不超过输送机构的宽度。因为输送机构特别狭窄地构成,以便在自动装配机上在预先规定的空间上可以设置尽可能多的输送机构,所以第二磁芯这样狭窄地构成,使其本身连同次级线圈不超出输送机构。由此输送机构在自动装配机上可以保持一种低的网栅尺寸(Rastermaβ)。
依据按权利要求4所述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磁芯这样狭窄地构成,使其不超过输送机构的宽度,并使其在它利用初级线圈缠绕的区域内连同该初级线圈不超过输送机构的宽度。由此保证在自动装配机一侧上磁芯也这样狭窄地构成,使该磁芯可以按照与输送机构相同的网栅尺寸进行安装。由此该磁芯在这两个侧面上始终相对置。
在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磁芯具有拉丁字母“E”形的结构,其中,仅中间柱利用次级线圈进行缠绕。磁芯的这种形状允许可以进行非常有效的能量传输。
依据权利要求6,所述第一磁芯具有E形的结构,其中,在这里也仅仅是中间柱利用初级线圈进行缠绕。在压紧状态下所述第一和第二磁芯各自与这三个柱的自由端面相接触。通过无论是自动装配机一侧上的磁芯还是输送机构一侧上的磁芯均具有一种E的形状,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感式能量传输的效率。
此外,依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E形的第二磁芯的、将三个柱连接起来的背面部分至少在中间柱延长部分的区域内这样狭窄地构成,使该背面部分至少在第二磁芯的侧面上与中间柱齐平地终止,以便能够在那里引导次级线圈的连接线。正如上面已经提到的那样,所述第二磁芯连同次级线圈的整体不超过输送机构的宽度。为了防止次级线圈的输送机构侧面地超出输送机构,E形磁芯的、将三个柱连接起来的背面部分至少在中间柱延长部分的区域内这样狭窄地构成,使得在那里可以引导次级线圈的连接线。
相应地根据依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该装置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E形磁芯的、将三个柱连接起来的背面部分至少在中间柱延长部分的区域内这样狭窄地构成,使该背面部分至少在第一磁芯的一侧上与中间柱齐平地终止,以便在那里引导初级线圈的连接线。由此保证初级线圈的连接线侧面不超出第一磁芯,而且该第一磁芯连同缠绕在其上的初级线圈以及所属的连接线不超出输送机构的宽度。因此在自动装配机一侧上可以达到所述第一磁芯的一种尽可能紧密的网栅尺寸,由此可以在自动装配机上安装尽可能大量的输送机构。
在按权利要求9所述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初级线圈与一个配置于自动装配机的电源、并且次级线圈与一个配置子输送机构的耗电器进行电连接。属于耗电器的有驱动电机和控制电子机构。由此得到,所述电能供给装置处于自动装配机一侧的中心上,而且电能借助于电感式能量传输而输送到输送机构上。
依据权利要求10,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一个自动装配机的元件用输送机构,该输送机构具有一个输送机构外壳和一个第二磁芯,该第二磁芯利用一个次级线圈进行缠绕,该次级线圈本身与一个配置于输送机构的耗电器进行电连接,其中第二磁芯这样设置,使其与一个配置于自动装配机的第一磁芯相耦合,该第一磁芯本身利用一个初级线圈进行缠绕,而且第二磁芯相对于输送机构弹性地支承,从而使第二磁芯在耦合状态下压向第一磁芯。所述第二磁芯借助于这种弹性支承压向第一磁芯,由此确保这两个磁芯固定地并无间隙地彼此压紧。这一点保证在耦合状态下高效地进行能量传输。
在依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输送机构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磁芯附加地可旋转地进行支承,从而第一和第二磁芯彼此面对的接触面在压紧状态下彼此平行。因此,自动装配机一侧的磁芯的轴承上例如由于热翘曲可能产生的变形可以通过第二磁芯的可转动的支承得到补偿,从而这两个磁芯在压紧或耦合状态下彼此平行地紧贴,并在这两个磁芯之间没有形成间隙。因此,即使在自动装配机一侧上的磁芯的位置略有改变的情况下,仍能保证高效的能量传输。
在依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输送机构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磁芯这样狭窄地构成,使其不超过输送机构外壳的宽度,并使其在它利用次级线圈缠绕的区域内连同该次级线圈不超过输送机构外壳的宽度。第二磁芯本身连同缠绕在它上面的线圈不超过输送机构外壳的宽度,该外壳本身容纳输送机构的机械机构和控制电子机构。由此实现输送机构在自动装配机上的紧密的网栅尺寸。
在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本发明的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磁芯具有拉丁字母“E”形的结构,其中该结构的中间柱由次级线圈缠绕。该磁芯的这种E形结构的原理是一种高效的能量传输。
此外,依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输送机构的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E形的第二磁芯的、将三个柱连接起来的背面部分至少在中间柱延长部分的区域内这样狭窄地构成,使得该背面部分至少在第二磁芯一侧上与中间柱齐平地终止,从而在那里可引导次级线圈的连接线。通过E形磁芯的这种方案,连接线可以与第二磁芯齐平地引导,并防止次级线圈的连接线超出输送机构外壳。
权利要求15中所述的自动装配机具有一个第一磁芯,它利用一个本身与一个配置于自动装配机的电源进行电连接的初级线圈缠绕,其中所述第一磁芯这样设置,使其与一个配置于一个元件用输送机构的、利用一个次级线圈缠绕的第二磁芯耦合,而且第一磁芯相对于自动装配机弹性地支承,使第一磁芯在耦合状态下压向第二磁芯。通过这种弹性支承达到,在所述自动装配机一侧上的第一磁芯在耦合状态下紧固地压向第二磁芯相应的接触面,从而提高电感式能量传输的效率。
在依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自动装配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磁芯附加地可旋转地进行支承,从而第一和第二磁芯的彼此面对的接触面在压紧状态下彼此平行。如果无论是在自动装配机一侧上还是在输送机构一侧上磁芯的位置由于热翘曲而改变,那么这可以通过受弹簧作用的第一磁芯的可转动的支承得到补偿,因此磁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始终彼此平行地紧贴。由此防止磁芯之间的间隙形成,并保持高效的能量传输。
在按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自动装配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磁芯这样狭窄地构成,使得它不超过输送机构的宽度,并使其在它利用初级线圈缠绕的区域内连同该初级线圈不超过输送机构的宽度。由此可以在自动装配机上设置尽可能多的输送机构,而且在输送机构一侧上的和自动装配机一侧上的磁芯始终准确地相对置。
按权利要求18所述的自动装配机具有优点地这样构成,使所述第一磁芯具有拉丁字母“E”的结构,该结构的中间柱由初级线圈缠绕。正如上面已经提到的那样,通过磁芯的E形的结构可以达到一种高效的电感式的能量传输。
具有优点的是,依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自动装配机的特征在于,第一磁芯的、将三个柱连接起来的背面部分至少在中间柱延长部分的区域内这样狭窄地构成,使该背面部分至少在第一磁芯的侧面上与中间柱齐平地终止,以便在那里引导初级线圈的连接线。通过E形磁芯的这种结构,在自动装配机一侧上所述磁芯可以非常紧密地并排安置。由此还可以在自动装配机上耦联大量的输送机构。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示出本发明的输送机构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图3示出本发明的一种具有附属外壳的优选的磁芯的横截面图;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包括外壳在内的一种优选的磁芯的正视图;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磁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磁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局部正视图;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磁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另一个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一种用于电感式传输能量的、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在自动装配机1(图1左侧所示)的一侧上,在一个第一外壳2内设有一个利用初级线圈3缠绕的第一磁芯4。第一外壳2与第一磁芯4共同与自动装配机1固定连接。在一个输送机构5(图1右侧所示)的一个面对自动装配机1的端面上,在一个第二外壳6内设有一个利用一个次级线圈7缠绕的第二磁芯8。这两个磁芯4、8由一种例如铁氧体这种具有高磁导率(也就是对于磁场的高导磁率)的材料制成,以保证磁场尽可能强的聚束、并因此保证一种良好的能量传输。如从图1所看到的那样,所述第一磁芯4连同初级线圈3在自动装配机1的一侧上、以及第二磁芯8连同次级线圈7在输送机构5的一侧上相同地构成。第一磁芯4的初级线圈3与一个配置于自动装配机1的电源9进行电连接,而所述第二磁芯8的次级线圈7与输送机构5一侧上的一个或者多个耗电器10进行电连接。通过这两个磁芯贴在一起,就形成从电源9到耗电器10的一种电感式的能量传输。
在图2中部分透视地示出一个输送机构5的一种优选的实施例。输送机构5具有一个输送机构外壳11,在该外壳中安装输送机构5的全部电气机构和机械机构,例如像进给电动机或者控制单元。所述第二磁芯8的第二外壳6借助于两个螺钉12安装在输送机构5的外壳正面上。处于第二外壳6内的第二磁芯8的接触面在第二外壳6的面对自动装配机1的一侧敞开,并与第二外壳6齐平地终止。在输送机构外壳11的底面上设有导向件13。为将输送机构5安装在自动装配机1上,输送机构5利用导向件13安装在自动装配机1的相应导轨(未示出)上,并沿着该导轨在移动方向(图1中箭头所示)上一直移动到自动装配机1上的止挡处(耦合状态)。在输送机构5的正面上设置一个调节螺栓14,该调节螺栓在输送机构5安装时卡入到自动装配机1一侧上的相应的接受孔内。调节螺栓14用于使输送机构5稳定,并将该输送机构固定在其预先规定的位置上。
现借助图3和4详细介绍图1中所示第二外壳6连同其中安装的第二磁芯8的优选的构造。图3在此示出一个沿着图4中的线A-A的横截面。所示的第二磁芯8具有拉丁字母“E”的形状,它的中间柱15利用次级线圈7进行缠绕。第二磁芯8的第二外壳6在上侧面和底侧面上各自具有一个凸缘状的扩展部分16,该扩展部分具有一个沿着输送机构5的移动方向指向的长孔17。从在图4中所示的第二磁芯8的第二外壳6的正视图中清楚看出,所述第二外壳6如何借助于螺钉12固定在输送机构外壳11上。在输送机构外壳11上这样设置螺孔18,使得所述第二磁芯8的第二外壳6可以借助于引导穿过长孔17的螺钉12固定在输送机构外壳11上。长孔17的垂直直径D1在这种情况下大于螺孔18的螺纹直径D2。用于固定第二外壳6的螺钉12在一个前面的部分中具有一个与螺孔18配合的螺纹,其中,螺杆的直径在螺帽的附近呈阶梯状地扩展,从而螺钉12只能一定程度上旋入到孔18内。具有扩展直径的螺钉件例如比第二磁芯8的第二外壳6的凸缘状扩展部分16的宽度长几十分之一毫米。由此防止第二磁芯8的第二外壳6完全固定地旋接在输送机构5的外壳11上。换句话说,在输送机构5的外壳11和第二磁芯8的第二外壳6之间在旋接状态下存在一定的间隙d。第二外壳6因此可水平地在输送机构5的移动方向上移动地支承,其中,长孔17和螺杆的扩展部分用作导向机构。
从图4还可看出,第二外壳6连同其中含有的第二磁芯8包括次级线圈7在内不超过输送机构外壳11的宽度。通过第二磁芯8及其第二外壳6非常狭窄的结构,可以将大量输送机构5以紧密的网栅尺寸沿着自动装配机1进行设置。
如从图1可看到的那样,第二磁芯8的第二外壳6在安装状态下在其背面上通过两个螺旋弹簧19与输送机构外壳11相对地弹性地进行支承。螺旋弹簧19在安装第二磁芯8的第二外壳6之前装入到输送机构外壳11一侧上的相应孔内。通过弹簧力,所述第二磁芯8的可移动地支承的第二外壳6在未耦合的状态下(也就是在输送机构5尚未完全安装在自动装配机1上的状态下),在移动方向上向前挤压,因此该第二外壳6在输送机构5的正面上略微凸起。取代螺旋弹簧19,也可以设有例如像橡胶塞这样的弹性体元件。如果现在将输送机构5沿着自动装配机1的轨道一直推移到自动装配机1的止挡处,那么第二外壳6就压在第一磁芯4的第一外壳2上。由此,所述磁芯的在这两个磁芯的外壳的正面上暴露的接触面相接触(耦合状态)。如上所述,因为第二磁芯8的第二外壳6在未耦合状态下略微超出输送机构5的正面,所以第二外壳6在耦合时逆着输送机构5的移动方向移动,由此所述两个螺旋弹簧19至少部分地受到压缩。由此产生的压紧力将第二磁芯8的接触面压向第一磁芯4的接触面。按照这种方式确保在所述两个磁芯的接触面之间没有间隙,由此达到高效的电感式能量传输。
此外从图1还可以看出,在第二外壳6的上侧面、底侧面和背侧面与输送机构5的外壳11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a(典型地为一毫米)。由此第二磁芯8的第二外壳6相对于输送机构外壳11不仅可以沿着输送机构外壳11的推移方向移动,而且还可以环绕一个与螺杆平行的回转轴线转动地、或者翻转地进行支承。因此,如果自动装配机1一侧上的第一磁芯4的第一外壳2的相对角位置例如由于热翘曲而发生改变,那么输送机构5一侧上的第二磁芯8的第二外壳6在耦合或压紧状态下通过略微转动或翻转而与第一磁芯4的第一外壳2的变化了的位置相配合。由此确保即使在第一外壳2的角位置略微改变的情况下,第一和第二磁芯的接触面在压紧状态下也始终完全地相互紧贴。因此防止接触面之间出现一个空气间隙,从而达到高效的能量传输。
如开头已经提到的那样,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利用初级线圈3缠绕的第一磁芯4以及利用次级线圈7缠绕的第二磁芯8相同地构成。第一磁芯4的第一外壳2与第二磁芯8的第二外壳6的区别仅在于,它没有长孔17、以及固定地并无弹性地安装在自动装配机1上。同时所述第一外壳2连同安装在其中的第一磁芯4和初级线圈3这样窄地构成,使该第一外壳不超过输送机构外壳11的宽度。这样就保证,如果将大量输送机构以一种紧密的网栅尺寸安装在装配机构上的话,那么输送机构5一侧上的第二磁芯8中的每一个均与自动装配机1一侧上的一个相应的第一磁芯4相对置。
即使在该实施例中仅仅在输送机构5一侧上的第二磁芯8相对于输送机构外壳11可转动并弹性地进行支承,而且在自动装配机1一侧上的第一磁芯4紧固并不可移动地固定,那么可以设想并优选的构造是,其中或者第一磁芯4的第一外壳2相对于自动装配机1弹性并可转动地进行支承、第二磁芯8的第二外壳6在输送机构5上紧固地进行固定;但或者该结构也可以是,无论是第一还是第二磁芯的外壳均弹性并可转动地进行支承。
图5至7示出如同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一个第一或者第二磁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并在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图5示出一个磁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的侧视图。该磁芯具有拉丁字母“E”的形状,其中,三个彼此平行的柱分别在其各自的末端上通过一个背面部分20相互连接起来。这三个柱的中间柱利用一个线圈(它可以是一个初级或者次级线圈)进行缠绕。该线圈具有电连接线21,利用其该电连接线该线圈可以或者与一个电源9或者与一个耗电器10进行电连接。根据该线圈是与一个电源9还是与一个耗电器10进行电连接,就将其称为初级线圈或者次级线圈。
图6示出磁芯沿着图5中的横剖面线B-B的横截面图。所述E形磁芯的利用线圈缠绕的中间柱15这样狭窄地构成,使得该中间柱连同缠绕在其上的线圈不超过剩余磁芯的宽度。
图7示出磁芯的另一侧视图。从中可以看出,所述将磁芯的三个柱连接起来的背面部分20在中间柱15的区域内这样狭窄地构成,使该背面部分在该位置上与中间柱15齐平地终止。在背面部分的凹陷部位内可以埋入地引导所述线圈的连接线21,从而连接线21侧面地不会超出所述磁芯。从图6的横截面图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所述线圈的连接线21在背面部分的凹陷部位内如此地埋入地引导,使得该连接线没有超出E形磁芯的宽度。由此一方面保证连接线21不会被夹住和损坏,另一方面磁芯连同线圈可以非常狭窄和紧凑。
总体上可以说明,所述磁芯依据本发明可以这样构成,使其连同缠绕在上面的线圈和可能的外壳不超过输送机构5的、或者输送机构外壳11的宽度。因此可以保证输送机构5在自动装配机1上的非常紧密的网栅尺寸。
在上面介绍的实施例中,所述利用初级线圈3缠绕的第一磁芯4直接安装在自动装配机1上。但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的构思在方案上还可以扩展,其中,所述利用初级线圈3缠绕的第一磁芯4不直接安装在自动装配机1上。例如所述第一磁芯4可以相应地设置在一个用于输送机构5的移动的支承机构上、例如一个小车上,该支承机构连同输送机构5在自动装配机1上行驶,并与其一起通过一个唯一的电缆连接机构(电源电缆)相耦联,该连接机构保证在自动装配机1和输送机构5之间的能量传输。在这种情况下也不需使输送机构各自通过一个电缆与自动装配机连接,由此产生相同的优点。
                      附图标记列表
1  自动装配机                              12  螺钉
2  第一磁芯的第一外壳                      13  导向件
3  初级线圈                                14  调节螺栓
4  第一磁芯                                15  中间柱
5  输送机构                                16  凸缘状扩展部分
6  第二磁芯的第二外壳                      17  长孔
7  次级线圈                                18  螺孔
8  第二磁芯                                19  螺旋弹簧
9  电源                                    20  背面部分
10 耗电器                                  21  连接线
11 输送机构外壳

Claims (19)

1.用于在一个自动装配机(1)和一个用于元件的输送机构(5)之间电感式地进行能量传输的装置,该装置具有
—一个利用一个初级线圈(3)缠绕的、配置于自动装配机(1)的第一磁芯(4),
—一个利用一个次级线圈(7)缠绕的、配置于输送机构(5)并与第一磁芯(4)耦合的第二磁芯(8),
其中,至少或者所述第一磁芯(4)相对于自动装配机(1)、或者第二磁芯(8)相对于输送机构(5)这样弹性地进行支承,使其分别压向其它的磁芯。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地支承的磁芯附加地可转动地进行支承,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和第二磁芯(4、8)的彼此面对的接触面在压紧状态下彼此平行。
3.按权利要求1至2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芯(8)这样狭窄地构成,使其不超过输送机构(5)的宽度,并使其在它利用次级线圈(7)缠绕的区域内连同该次级线圈(7)不超过输送机构(5)的宽度。
4.按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芯(4)这样狭窄地构成,使其不超过输送机构(5)的宽度,并使其在它利用初级线圈(3)缠绕的区域内连同该初级线圈(3)不超过输送机构(5)的宽度。
5.按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芯(8)具有一种E形的结构,其中,只有中间柱(15)利用次级线圈(7)进行缠绕。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芯(4)具有一种E形的结构,其中,只有中间柱(15)利用初级线圈(3)进行缠绕,而且所述第一和第二磁芯(4、8)在压紧状态下分别与三个柱的自由端面相接触。
7.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芯(8)的、将三个柱连接起来的背面部分(20)至少在中间柱(15)的延长部分的区域内这样狭窄地构成,使得该背面部分至少在第二磁芯(8)的一个侧面上与中间柱(15)齐平地终止,以便在那里引导次级线圈(7)的连接线(21)。
8.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芯(4)的、将三个柱连接起来的背面部分(20)至少在中间柱(15)的延长部分的区域内这样狭窄地构成,使得该背面部分至少在第一磁芯(4)的一个侧面上与中间柱(15)齐平地终止,以便在那里引导初级线圈(3)的连接线(21)。
9.按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初级线圈(3)与一个配置于自动装配机(1)的电源(9)、并且次级线圈(7)与一个配置于输送机构(5)的耗电器(10)进行电连接。
10.用于一个自动装配机(1)的、用于元件的输送机构(5),该输送机构具有一个输送机构外壳(11)、一个利用一个与一个配置于输送机构(5)的耗电器(10)进行电连接的次级线圈(7)缠绕的第二磁芯(8),其中,该第二磁芯(8)这样设置,使其与一个配置于自动装配机(1)的、利用一个初级线圈(3)进行缠绕的第一磁芯(4)相耦合,而且第二磁芯(8)相对于输送机构(5)弹性地进行支承,从而第二磁芯(8)在耦合状态下压向第一磁芯(4)。
11.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送机构(5),其特征在于,第二磁芯(8)附加地可转动地进行支承,从而第一和第二磁芯(4、8)彼此面对的接触面在压紧状态下彼此平行。
12.按权利要求10至11之一所述的输送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芯(8)这样狭窄地构成,使其不超过输送机构外壳(11)的宽度,并使其在它利用次级线圈(7)进行缠绕的区域内连同次级线圈(7)不超过输送机构外壳(11)的宽度。
13.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输送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芯(8)具有E形的结构,该结构的中间柱(15)由次级线圈(7)缠绕。
14.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输送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芯(8)的将三个柱连接起来的背面部分(20)至少在中间柱(15)的延长部分的区域内这样狭窄地构成,使该背面部分至少在第二磁芯(8)的侧面上与中间柱(15)齐平地终止,以便在那里引导次级线圈(7)的连接线(21)。
15.用于装配一个具有元件的基底的自动装配机(1),它具有一个第一磁芯(4),该第一磁芯利用一个与一个配置于自动装配机(1)的电源(9)进行电连接的初级线圈(3)缠绕,其中该第一磁芯(4)这样设置,使其与一个配置于一个元件用输送机构(5)的、利用一个次级线圈(7)缠绕的第二磁芯(8)相耦合,而且所述第一磁芯(4)相对于自动装配机(1)弹性地进行支承,从而使所述第一磁芯(4)在耦合状态下压向第二磁芯(8)。
16.按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动装配机(1),其特征在于,第一磁芯(4)附加地可旋转地进行支承,从而第一和第二磁芯(4、8)彼此面对的接触面在压紧状态下彼此平行。
17.按权利要求15至16之一所述的自动装配机(1),其特征在于,第一磁芯(4)这样狭窄地构成,使其不超过输送机构(5)的宽度,并使其在它利用初级线圈(3)缠绕的区域内连同初级线圈(3)不超过输送机构(5)的宽度。
18.按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自动装配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芯(4)具有一种E形的结构,该结构的中间柱(15)由初级线圈(3)缠绕。
19.按权利要求18所述的自动装配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芯(4)的、将三个柱连接起来的背面部分(20)至少在中间柱(15)的延长部分的区域内这样狭窄地构成,使该背面部分至少在第一磁芯(4)的一个侧面上与中间柱(15)齐平地终止,以便在那里引导初级线圈(3)的连接线。
CN 200610002499 2005-01-04 2006-01-04 电感式传输能量的装置、输送机构和自动装配机 Active CN18120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5000744.9 2005-01-04
DE102005000744 2005-01-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12013A true CN1812013A (zh) 2006-08-02
CN1812013B CN1812013B (zh) 2010-12-01

Family

ID=36578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10002499 Active CN1812013B (zh) 2005-01-04 2006-01-04 电感式传输能量的装置、输送机构和自动装配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1686597B1 (zh)
JP (1) JP2006191098A (zh)
CN (1) CN181201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3828A (zh) * 2008-08-01 2011-08-03 三重电子株式会社 工具自动更换装置用组件
CN104854668A (zh) * 2012-12-13 2015-08-19 泰科电子荷兰公司 无接触连接器
CN109346267A (zh) * 2018-10-12 2019-02-15 泉州兴哲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低损耗节能电力变压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17022A1 (de) * 2005-04-13 2006-10-19 Siemens Ag Bestückungsautomat mit kontaktloser Bauelementefördererenergieversorgung
DE102008019318B4 (de) 2008-04-16 2022-10-06 Sew-Eurodrive Gmbh & Co Kg Anpasstransformator und System
DE202008007647U1 (de) 2008-06-07 2008-08-14 Narva Lichtquellen Gmbh + Co. Kg Heatpipe zur Wärmeübertragung in der Solarthermie
DE102011056265A1 (de) 2011-12-12 2013-06-13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Steckvorrichtung zur kontaktlosen induktiven Energieübertragung und Betriebsverfahren für eine solche Steckvorrichtung
JP6412008B2 (ja) * 2013-10-09 2018-10-24 株式会社Fuji 部品実装機
WO2023202881A1 (de) * 2022-04-21 2023-10-26 Sew-Eurodrive Gmbh & Co. Kg Sekundärteil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81637T2 (de) * 1987-10-30 1994-01-05 R Heinen N V Sa Ets Übertragungsvorrichtung für elektrische Energie.
FR2661310B1 (fr) 1990-04-20 1996-08-23 Eurosoft Robotique Chargeur de composants pour machine de pose automatique de composants electroniques et procede de reperage et d'identification d'un tel chargeur.
JP3752731B2 (ja) * 1996-05-15 2006-03-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部品装着装置
KR100701906B1 (ko) * 1999-12-28 2007-04-02 해리 알. 버스웰 와이어 코어 유도 디바이스들을 이용하는 전력 변환 시스템
JP2003142327A (ja) * 2001-10-31 2003-05-16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非接触給電装置
DE10225005C1 (de) * 2002-06-06 2003-12-04 Wampfler Ag Vorrichtung zur induktiven Übertragung elektrischer Energie
JP2004022779A (ja) * 2002-06-17 2004-01-22 Yazaki Corp 電磁誘導型コネクタ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3828A (zh) * 2008-08-01 2011-08-03 三重电子株式会社 工具自动更换装置用组件
CN104854668A (zh) * 2012-12-13 2015-08-19 泰科电子荷兰公司 无接触连接器
CN104854668B (zh) * 2012-12-13 2019-02-22 泰科电子荷兰公司 无接触连接器
CN109346267A (zh) * 2018-10-12 2019-02-15 泉州兴哲商贸有限公司 一种低损耗节能电力变压器
CN109346267B (zh) * 2018-10-12 2021-03-02 王志扬 一种低损耗节能电力变压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191098A (ja) 2006-07-20
EP1686597A3 (de) 2011-11-30
EP1686597B1 (de) 2016-10-05
CN1812013B (zh) 2010-12-01
EP1686597A2 (de) 2006-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12013A (zh) 电感式传输能量的装置、输送机构和自动装配机
CN110900651B (zh) 基于滚动接触的柔性关节及具有其的连续体机器人
CN107250907A (zh) 叶片驱动装置
CN101710777A (zh) 一种节能共振式电动作动器
CN1282910C (zh) 光写入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3959620A (zh) 直线致动器构造体以及具有该直线致动器构造体的口腔卫生装置
CN103545997A (zh) 永磁体在转子上的固定
CN1759522A (zh) 往复式电机的定子
US10644545B2 (en) Coil positioning device
RU2008101543A (ru) Аккумулятор энергии
CN101065815A (zh) 一种用于无线轴线圈绕制机上的排线设备
CN110668251A (zh) 改进的电线束放卷装置
CN116146652A (zh) 一种磁弹簧巨电流变液阻尼结构及隔振器
CN101087728A (zh) 可设定制动力的纱线制动器
CN1715699A (zh) 用电磁方式松开的双回路附装制动器
CN1783365A (zh) 双稳态双向电磁铁
CN214499934U (zh) 一种钢丝缠绕直线驱动机构
US8610323B2 (en) Bearingless machine
CN215709053U (zh) 一种料箱变距穿梭车
WO1996039590A1 (en) Actuator for linear movement
WO2019112783A2 (en) Tool system for tightening retightenable wedge system in slot of generator stator core
CN106347974A (zh) 磁性转盘式自动螺丝输送机
KR101038981B1 (ko) 자계차폐판과 영구자석을 이용한 동력전환장치
CN209905927U (zh) 推箱装置及包含其的装卸系统
CN102297390A (zh) 用于舞台灯光的机械调光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IEMENS ELECTRONICS ASSEMBLY SYSTEMS LIMITED PART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IEMENS AG

Effective date: 2009092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925

Address after: Munich, Germany

Applicant after: SIEMENS ELECTRONICS ASSEMBLY SYSTEMS GmbH & Co.KG

Address before: Munich, Germany

Applicant before: Siemens AG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ADVANCED ASSEMBLY SYSTEMS GMBH + CO. K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SIEMENS AG (D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after: ASM Assembly Systems GmbH & Co. KG

Address before: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SIEMENS ELECTRONICS ASSEMBLY SYSTEMS GmbH & Co.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