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08293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08293A CN1808293A CN200610000952.9A CN200610000952A CN1808293A CN 1808293 A CN1808293 A CN 1808293A CN 200610000952 A CN200610000952 A CN 200610000952A CN 1808293 A CN1808293 A CN 180829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ening
- closing door
- door
- paper
- st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78 irradi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91008695 photoreceptor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pying both sides of an original or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1—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2—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15/234—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by inverting and refeeding the image receiving material with an image on one face to the recording member to transfer a second image on its second face, e.g. by using a duplex tray; Details of duplex trays or inverte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544—Openable part of feed path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548—Jam, error detection, e.g. double feed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 Registering Or Overturning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10),其构成为:对于图像形成部(13)中进行了图像形成处理的调色剂图像进行了定影处理后的纸(P),由翻转输送通路(R3)把纸(P)正反面翻转,翻转输送通路(R3)相互面对的壁面中的一个(壁面(201))被做成设置在装置(11)上可以打开和关闭的开关门(20),在开关门(20)的转动支点位置(转动轴主体(41)的轴心位置)设置开关门支承结构(30),以让开关门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所述开关门。开关门支承结构(30)的构成是,在开关门(20)被关闭的状态下,可以确保翻转输送通路(R3)的规定宽度尺寸,另一方面,通过打开开关门(20),让开关门向离开翻转输送通路(R3)的方向移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印机和传真机、以及连接在计算机上的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像特开平9-328249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大家知道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是: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处理后的纸从图像形成部通过定影装置向水平方向输送过来,通过朝向上方的翻转输送通路,以正反面翻转的状态(所谓的正面朝下状态)向机内出纸盘出纸。
所述翻转输送通路形成在装置主体一侧的壁面和以定影装置下游一侧的适当位置为支点通过正反向转动可以开关的、装在装置主体上的开关门的内壁面之间。
因此在翻转输送通路中产生卡纸的情况下,通过打开开关门,由于卡在翻转输送通路中的纸成为露在外面的状态,通过把露在外面的纸从翻转输送通路取出,消除卡纸。
送纸通路只要具有纸可以通过的宽度尺寸就足够了,再加上为了实现装置紧凑化,所以优选的是把开关门尽可能设置在靠近翻转输送通路的装置主体一侧的壁面上。但是,过于近的话,打开开关门时其下端干扰定影装置,所以一般转动支点被设置在离开定影装置适当距离的位置。
因此,该开关门位于打开开关门时不干涉定影装置的位置上,而且开关门的转动支点设定在最大限度地靠近定影装置的位置。尽管如此,在打开开关门的状态下,该开关门的转动支点下侧的部分也要向翻转输送通路的方向伸出。此伸出的开关门的下端把发生卡纸的纸压向定影装置,由于成为纸被开关门和定影装置的壁面夹持的状态,所以存在有不容易把卡住的纸取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容易地取出卡在翻转输送通路中的纸,由此可以提高消除卡纸操作的操作性。
为了达到此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是在装置主体中设置开关门的图像形成装置,其构成包括:开关门支承结构,在规定的转动支点位置上、以让开关门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所述开关门;翻转输送通路,把纸翻转后出纸;其中,所述开关门支承结构,在关闭开关门的状态下,形成规定宽度尺寸的所述翻转输送通路,另一方面,以开关门向离开所述翻转输送通路的方向移动的方式使开关门打开。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装置主体上设置有开关门,它包括:开关门支承结构,在规定的转动支点位置上、以让开关门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所述开关门;输送纸的纸输送通路;其中,所述开关门支承结构以如下至少两种支承姿态状态支承所述开关门,在关闭状态下支承所述开关门的第一支承姿态状态,利用所述开关门的内壁面形成规定宽度尺寸的所述纸输送通路;在打开状态下支承所述开关门的第二支承姿态状态,使所述开关门的转动支点位置向离开所述纸输送通路的方向移动。
由于采用以上的结构,在关闭开关门的状态下,可以确保翻转输送通路的规定宽度尺寸,这样可以适宜地形成用于把定影处理后的纸正反面翻转后出纸的翻转输送通路,另一方面,在打开开关门的状态下,由于该开关门其下端向离开翻转输送通路的方向移动,在被打开的开关门的转动支点位置一侧和装置主体一侧的壁面之间,形成富裕的空间,因此在翻转输送通路中产生卡纸的情况下,因存在有打开开关门形成的富裕空间,取出卡住的纸的操作变得容易。
附图说明
图1为简要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正面剖视的说明图。
图2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开关门支承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关门的局部立体图,(a)为分解立体图,(b)为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开关门的剖视图,表示状态被设定成开关门关闭的状态。
图4为图2所示的开关门的剖视图,表示状态被设定成开关门打开的状态。
图5为用于说明开关门支承结构的作用的说明图,(a)表示状态被设定成开关门关闭的状态,(b)表示状态被设定成开关门打开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简要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正面剖视的说明图。另外,在图1中,把垂直纸面的方向称为左右方向,把Y-Y方向称为前后方向,特别把-Y方向称为前方,把+Y方向称为后方。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的基本构成包括:纸储存部12,位于呈箱形的装置主体11内,构成为可以储存多张纸;图像形成部13,对从此纸储存部12通过上游一侧送纸通路R1输送来的纸P进行图像形成处理;定影部14,对通过此图像形成部13进行图像形成处理,被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纸P进行调色剂图像定影处理;送纸部15,把在此定影部14完成定影处理的、要送出的纸P进行输送;出纸部16,接收通过此送纸部15送来的纸P。
在所述纸储存部12上设置规定的纸盘,从装在此纸盘中的纸摞中通过搓纸辊等抽出纸的机构,把一张张的纸P抽出,通过驱动设在适当位置上的输送辊17,经由上游一侧送纸通路R1导入图像形成部13。
在所述图像形成部13中设置有:绕轴心旋转的感光鼓;带电装置,在此旋转着的感光鼓的圆周表面施加电压,使形成一样的电荷;曝光装置,根据向带电后的感光鼓圆周表面电子传送过来的电荷的图像信息,照射强弱不同的激光,在此圆周表面形成静电潜影;显影装置,通过向用此曝光装置形成的感光鼓圆周表面上的静电潜影提供调色剂,形成调色剂像;转印辊,把此感光鼓圆周表面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由输送带的周向回转送入的纸P上;清洁装置,清除残留在转印处理后的感光鼓圆周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进行使其清洁的处理;以及电荷去除装置,去除清洁处理后残留的感光鼓圆周表面的电荷。
从纸储存部12通过上游一侧送纸通路R1送到图像形成部13的纸P用输送带输送,同时通过输送带以被感光鼓和转印辊夹持的状态,把感光鼓圆周表面的调色剂像转印在该纸P上。转印处理完成后,在上面一侧形成调色剂像的纸P通过设在图像形成部13下游端的输送辊17提供给定影部14。
所述定影部14是利用热处理使调色剂像在纸P上定影的装置,由内部具有通电发热体等热源的定影辊141和在下部与此定影辊141相面对配置的加压辊142构成,从图像形成部13送入的纸P通过以夹持在旋转着的定影辊141和加压辊142之间的状态提供,实施定影处理。
在这样的定影部14上形成下游一侧送纸通路R2,从图像形成部13的下游端通过定影辊141和加压辊142的夹持位置(定影辊141和加压辊142接触的部分),向后面叙述的翻转输送通路R3输送。
所述送纸部15是用于把用定影部14进行了定影处理的纸P向下游一侧输送的部件,由具有通过绕转动轴40正反转动来打开装置主体11的图1中左侧面的开口101的开关门20构成。转动轴40被支承在后面叙述的装置主体11的框架板19(图2、图5)上,可以转动,从开关门20的下部向垂直于纸输送方向的纸宽度方向(垂直于图1的纸面的方向)设置成向与壁面相反方向整体伸出的状态,这样利用绕转动轴40正反向整体转动,开关门20可以在图1中实线所示的关闭状态S1和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的打开状态S2之间变更状态。因此开关门20的开关操作可以由操作人员用手工操作进行。
此外,开关门20在状态被设定成打开状态S2的状态下,它的上面高度被设定成位于比下游一侧送纸通路R2靠下的位置,这样从定影部14导出的纸P直接向前送,以转印面向上的状态(也就是正面朝上)直接由该开关门20接受。也就是开关门20在状态被设定成打开状态S2的状态下,起到了正面朝上的出纸盘的作用。
而且,在送纸部15中,开关门20状态被设定成关闭状态S1,开关门20的壁面201和高于定影部14夹持位置的上部、与此壁面201相面对的装置主体侧壁面111之间,形成翻转输送通路R3,用于使定影处理后的纸P朝向出纸部16,同时在比所述夹持位置靠下一侧的开关门20的壁面201和定影部14上的与开关门20相面对的框体壁面(装置主体11一侧的壁面)143之间,形成回送通路R4的上游端,用于使纸P返回到图像形成部13。
所述回送通路R4是在对纸P进行两面印刷处理时使用的。也就是完成单面(正面)转印处理的纸P进行定影处理后,一旦把该纸P导入翻转输送通路R3,随后通过反向驱动设在翻转输送通路R3上的输送辊17,继续被导入回送通路R4,通过从该回送通路R4的下游端导入上游一侧送纸通路R1,正反面翻转,通过把此正反面翻转的纸P导入图像形成部13,进行反面一侧转印处理。完成两面印刷处理的纸P通过翻转输送通路R3,向出纸部16出纸。
所述出纸部16是接受通过翻转输送通路R3用出纸辊18驱动送出的纸P的装置,具有正面朝下的出纸盘161。被送出到此正面朝下的出纸盘161上的纸P是因为通过翻转输送通路R3,输送方向折回,所以变成转印面在下面(也就是变成正面朝下)的正反面翻转的状态。
图2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开关门支承结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开关门20的局部立体图,(a)为分解立体图,(b)为组装后的立体图。此外图3和图4为图2所示的开关门20的剖视图,分别表示如下状态:图3表示开关门20状态被设定成关闭状态S1,图4表示开关门20状态被设定成打开状态S2。此外在图2~图4中,把X-X方向称为左右方向,把Y-Y方向称为前后方向,特别把-X方向称为左方,把+X方向称为右方,把-Y方向称为前方,把+Y方向称为后方。
开关门20由以下部分构成:沿图2中上下方向的左右一对侧板21(图2中仅表示了右边的侧板21);架设在此一对侧板21下端之间的方形的下框架22;设在其上端之间的方形的上框架23(图3);在其下框架22和上框架23之间并排架设在所述一对侧板21之间的矩形面板24;以架设在所述下框架22和上框架23之间的状态,从此面板24向后方伸出的左右方向多块导向凸板25。
所述多块导向凸板25都如图3所示,上部和下部向装置主体11的内侧形成凹的圆弧形,整体被设计成弓形。利用这个导向凸板25的后方边缘的面形成在翻转输送通路R3和回送通路R4中的开关门20一侧的壁面201。
另一方面,在装置主体11内的前端下部位置设置左右一对框架板19(图2中仅表示右侧的框架板19),用来支承开关门20,开关门支承结构30的形成涉及这一对框架板19和开关门20,开关门20利用开关门支承结构30支承,可以打开和关闭。
如图2(a)所示,所述开关门支承结构30由左右一对转动轴40和左右一对倾斜长孔(长孔)50构成,转动轴与各侧板21的下端设置成一体,相互向相反方向伸出,倾斜长孔50对应于转动轴40穿过各框架板19的前下部。
所述转动轴40由圆柱形的转动轴主体41、从此转动轴主体41的圆周面向径向伸出的被导向凸起(凸起)42。在所述转动轴主体41的轴心位置形成开关门20的转动支点。所述被导向凸起42像齿轮的齿一样,做成向前端方向变细,在圆周方向具有一对倾斜面421。开关门20如图3所示,在状态被设定成关闭状态S1的状态下,这样的转动轴40如图2(a)所示,被导向凸起42从侧板21伸出,被设定成朝向后方,前端有一些向下。
如图2(a)所示,所述倾斜长孔50的孔的宽度尺寸被设定成稍大于转动轴主体41的直径,同时做成从后方向前方前端向下倾斜。在这样的倾斜长孔50中,设置从后方的倾斜边缘面的上部位置向后方前端向下倾斜的凹槽51。此凹槽51呈现出与所述被导向凸起42的横断面(与转动轴主体41的轴心垂直的面)形状大体相似的形状,而且被设定成比被导向凸起42的横断面形状稍大,同时在凹槽51相面对的边缘面上,分别设置对应于被导向凸起42的倾斜面421的倾斜边缘面511。
把转动轴主体41插入倾斜长孔50,而且在倾斜长孔50位于最下面位置的状态下,如图5(b)所示,由于被导向凸起42与比倾斜长孔50的倾斜边缘面511更靠下面的后部的边缘部位相干扰,开关门20必然会变成状态被设定成为打开状态S2。并且,在开关门20状态被设定成为打开状态S2的状态下,被导向凸起42和凹槽51相对的形状被设定成被导向凸起42的前端位于比倾斜长孔50的下侧的倾斜边缘面511稍靠上的位置。
因此,通过关闭开关门20,从开关门20状态被设定成打开状态S2的状态(图4)向关闭该开关门20的关闭状态S1变更,如图5(a)所示,被导向凸起42的下侧的倾斜面421与凹槽51下侧的倾斜边缘面511啮合,这样就成为被导向凸起42扒住凹槽51下侧的倾斜边缘面511的状态,结果转动轴40随此扒住的动作在倾斜长孔50内向上方移动,最终如图5(a)所示,转动轴主体41位于倾斜长孔50的最上面位置,同时成为被导向凸起42插入凹槽51的状态。
与此相反,在开关门20状态被设定成关闭状态S1的状态下,如打开该开关门20,如图5(a)所示,通过转动轴主体41绕轴心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被导向凸起42的前端与凹槽51上侧的倾斜边缘面511干扰,这样向下方的力作用在转动轴主体41上,所以转动轴主体41向倾斜长孔50的下方移动。因此在开关门20完全打开的状态下,如图5(b)所示,转动轴40返回到位于倾斜长孔50最下面位置的状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关门20被装置主体11的图中省略的框架挡住,如图5(b)中实线所示,使被导向凸起42搭接在倾斜长孔50的后方边缘部位,即使开关门20不被框架挡住,也如图5(b)的双点划线所示,开关门20仅在从实线所示位置到双点划线所示位置转动,被导向凸起42起到止动件的作用,挡住倾斜长孔50前侧的边缘部分,这样可以保持开关门20的打开状态S2。因此没有必要特意另外设置为了保持开关门20的打开状态S2的止动件,有助于降低这部分的装置成本。
另一方面,在装置主体11上的开口101的上边缘部分的位置,设置有定位部件102,把开关门20定位在状态被设定成关闭状态S1的状态。此定位部件102如图4所示,用U字形的弹簧部件做成,被固定在开口101的上边缘部位,以放倒的状态,使U字形前端开口部分朝向装置主体11的内侧。而在开关门20状态被设定成关闭状态S1的状态(也就是关闭的状态)下,如图3所示,利用该定位部件102弹性变形形成的压力,把开关门20保持在关闭状态S1。
下面以图5为基础,根据需要参照图1~图4,对本发明的开关门支承结构30的作用进行说明。图5为用于说明开关门支承结构30的作用的说明图,分别表示为(a)开关门20状态被设定成关闭状态S1的状态,(b)开关门20状态被设定成打开状态S2的状态。在图5中的Y的方向表示与图2的情况相同(也就是-Y表示前方,+Y表示后方)。此外在图5(a)中,作为对比例用双点划线表示转动轴主体41仍留在倾斜长孔50的上部位置,绕该转动轴主体41逆时针转动被打开的状态。
首先如图5(a)中实线所示,开关门20在状态被设定成直立的关闭状态S1的状态下,转动轴40的转动轴主体41被设定在倾斜长孔50的上部位置,转动轴40的被导向凸起42插入倾斜长孔50的凹槽51中,这样对于开关门20关闭状态S1的状态设定就成为稳定的状态。
而在开关门20状态设定为关闭状态S1的状态下,在该开关门20的后方一侧的壁面201和定影部14(图1)的框体壁面143之间,形成规定宽度尺寸的回送通路R4,这样在两面印刷处理时完成了单面印刷的纸P通过此回送通路R4可以返回到图像形成部13(图1)。此外在图5中被省略了,也形成规定宽度尺寸的翻转输送通路R3(参照图3)。
在此状态下,如要打开该开关门20,使该开关门20绕转动轴主体41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与转动轴主体41一体的被导向凸起42一起绕转动轴主体41的轴心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由于该被导向凸起42的上侧的倾斜面421与倾斜长孔50上侧的倾斜边缘面511干涉,所以转动轴主体41因此时的反作用力而在倾斜长孔50内向下方移动。
通过继续打开开关门20的动作,在开关门20状态被设定成打开状态S2时,如图5(b)所示,被导向凸起42从凹槽51抽出,同时转动轴主体41成为下降到倾斜长孔50的下部位置的状态。
而在开关门20状态被设定成打开状态S2的状态下,在开关门20下端的后方前端形成的前端角部(开关门20的转动支点位置一侧)202和定影部14的框体壁面143之间的距离,比开关门20状态被设定成关闭状态S1时更大(也就是要通过纸P的间隙变宽)。
因此在开关门20状态被设定成关闭状态S1的状态下,即使在回送通路R4中产生卡纸,通过打开开关门20,变成打开状态S2,由于定影部14的框体壁面143和开关门20的前端角部202之间的间隙扩大,所以容易把卡住的纸取出。
对此,在框架板19上没有设置倾斜长孔50,仅仅设置转动轴主体41穿过的圆孔的情况下,在状态被设定成关闭状态S1的开关门20被打开的状态下,如图5(a)中双点划线所示,开关门20由于成为其前端角部202与定影部14的框体壁面143干涉的状态,所以在回送通路R4中产生卡纸的情况下,卡住的纸P变成仅被夹持在前端角部202和定影部14的框体壁面143的状态,产生不容易取出的不利的情况。
随后,在要关闭状态被设定成打开状态S2的开关门20时,可以用手动操作使开关门20绕转动轴主体41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于是通过转动轴40向顺时针方向绕轴心转动,由于转动轴40的被导向凸起42扒上倾斜长孔50的下侧倾斜边缘面511,转动轴主体41在倾斜长孔50中被导向,同时在该倾斜长孔50内上升,这样在开关门20被关闭的状态下(状态被设定成关闭状态S1的状态下),返回到被导向凸起42插入凹槽51中的图5(a)所示的状态。
像以上详细叙述的那样,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10是对于在图像形成部13进行了图像形成处理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处理后的纸P,由翻转输送通路R3把纸P正反面翻转,翻转输送通路R3相互面对的壁面中的一个(壁面201)被做成设置在装置11上可以打开和关闭的开关门20的结构,在开关门20的转动支点位置(转动轴主体41的轴心位置)设置开关门支承结构30,支承该开关门20,让其可以自由转动,开关门支承结构30的结构是,在开关门20被关闭的状态下,可以确保翻转输送通路R3的规定的宽度尺寸,另一方面,通过打开开关门20,让开关门向离开翻转输送通路R3的方向移动。
因此在关闭开关门20的状态下,确保翻转输送通路R3的规定宽度尺寸,这样适宜地形成用于把定影处理后的纸P正反面翻转后出纸的翻转输送通路R3,另一方面,在打开开关门20的状态下,由于该开关门20的前端角部202向离开翻转输送通路R3的方向移动,在前端角部202和装置主体11一侧的壁面(定影部14的框体壁面143)之间,形成富裕的空间。因此在翻转输送通路R3位置产生卡纸的情况(在实施方式中在回送通路R4产生卡纸的情况)下,利用存在有打开开关门20形成的富裕空间,可以容易地进行取出卡住的纸P的操作。
开关门支承结构30的构成包括:转动轴40,从开关门20的下端位置向垂直于纸输送方向的纸宽度方向整体伸出;倾斜长孔50,被设置在装置主体11一侧上,支承转动轴40,呈前端向装置主体的外侧向下倾斜,在转动轴40上设置被导向凸起42,其被固定成在关闭开关门20的状态下在横向上伸向装置主体11内,另一方面,在倾斜长孔50中在它的上部位置设置有凹槽51,在关闭开关门20的状态下插入被导向凸起42。因此在打开开关门20的状态下,转动轴40的被导向凸起42在脱离倾斜长孔50的凹槽51的状态下,该转动轴40位于形成前端向前方降低的倾斜长孔50的下端,这样成为离开翻转输送通路R3的装置相反一侧壁面的状态。另一方面,被导向凸起42设在与开关门20一起整体转动的转动轴40上,通过关闭开关门20,随关闭开关门20的动作,使被导向凸起42上方扒上并插向靠近翻转输送通路R3一侧的倾斜长孔50上部的凹槽51,最后被导向凸起42完全插入凹槽51,这样可以使开关门20的关闭状态稳定,同时在开关门20的壁面201和定影部14的框体壁面143之间,形成使纸P通过的回送通路R4。
这样,随关闭开关门20的动作,通过转动轴40的被导向凸起42插入倾斜长孔50的凹槽51或脱离凹槽51,在关闭开关门20的状态下,能正常确保翻转输送通路R3,同时在打开开关门20的状态下,加大了开关门20和翻转输送通路R3和回送通路R4的装置主体11一侧的壁面之间的间距,所以使开关门支承结构30构造简单,同时可以容易进行去除卡纸的操作。
此外,开关门20由于可以在打开的状态下作为接受定影处理后的纸P的出纸盘来利用,所以不用使定影处理后的纸P翻转,在以所谓的正面朝上的状态下出纸时,把开关门20作为出纸盘利用,这样与另外设置出纸盘的情况相比,有利于降低装置成本。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回送通路R4把在纸P上进行两面印刷时完成单面印刷处理的定影处理后的纸P向图像形成部13回送,翻转输送通路R3的上游端连接在回送通路R4的上游端上,所以完成单面印刷处理的纸P一旦被送入翻转输送通路R3后,通过向回送通路R4回送进行翻转处理,以另一面可以进行印刷处理的状态(也就是可以进行两面印刷的状态)把该纸P向图像形成部回送,可以提高图像形成装置10的通用性。
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的实施方式,还包括以下内容:
(1)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0采用不能读取原稿图像(也就是,以从规定的计算机和作为单功能设备的扫描仪电子传送的图像信息为基础进行印刷)的打印机,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图像形成装置10是打印机,也可以是具有原稿读取装置的复印机和通过电话线路进行图像信息传递的传真机。
(2)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两面印刷使用,在装置主体11中设置回送通路R4,用于把完成单面印刷的纸P向图像形成部13回送,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在装置主体11中设置回送通路R4,在把图像形成装置10仅作为以单面印刷为对象的单功能设备的情况下,没有必要特别设置回送通路R4。
(3)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使开关门20具有作为使单面印刷时的纸P的印刷面朝上出纸的情况下的出纸盘的功能,也就是所谓的正面朝上的出纸盘的功能,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使开关门20具有作为正面朝上的出纸盘的功能,也可以区别于开关门20,设置专用的正面朝上的出纸盘。
(4)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图像形成部13中仅用一个感光鼓,对于是用一个感光鼓对纸P进行单色转印处理(单色印刷处理),还是各种颜色(例如黄、品红、青和黑四色)都采用感光鼓,用多个感光鼓在纸P上进行彩色印刷的所谓的串列式方式,没有特别的说明,这暗示本申请的发明可以适用于任何一种印刷处理。
(5)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例举了在开关门20状态被设定成关闭状态S1时形成的送纸通路是翻转输送通路R3和回送通路R4的情况,但也可以是除了这些用途之外的送纸通路。也就是,利用开关门20的内壁面(由导向凸板25的后方边缘面形成的壁面201),可以适用于所有在开关门20处于关闭状态S1时形成的送纸通路。
(6)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插入转动轴40的长孔例举了倾斜长孔50的例子,但也可以是从装置主体11的内侧向外侧延伸的、基本没有倾斜的长孔。这种情况下可以具有规定的转动轴移动装置(例如加力弹簧等),在开关门20被支承在关闭状态S1(第一支承状态)下的情况下,使转动轴40位于所述长孔靠内一侧,在开关门20被支承在打开状态S2(第二支承状态)的情况下,使转动轴40位于所述长孔靠外一侧。
Claims (8)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装置主体上设置有开关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开关门支承结构,在规定的转动支点位置上、以让开关门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所述开关门;
翻转输送通路,把纸翻转后出纸;其中,
所述开关门支承结构,在关闭开关门的状态下,形成规定宽度尺寸的所述翻转输送通路,另一方面,以开关门向离开所述翻转输送通路的方向移动的方式使开关门打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门支承结构包括:
转动轴,从所述开关门的下端位置向垂直于纸输送方向的纸宽度方向整体伸出;
长孔,设置在装置主体一侧上,呈前端向该装置主体的外侧向下倾斜,支承所述转动轴;其中,
在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凸起,将该凸起固定成在关闭开关门的状态下,在横向上伸向装置主体内;
在所述长孔的上部位置设置有凹槽,在关闭开关门的状态下插入所述凸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门在打开的状态下,是作为接受定影处理后的纸的出纸盘而利用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输送通路的上游端连接在回送通路的上游端上,该回送通路把在纸上进行两面印刷时完成单面印刷处理的定影处理后的纸向图像形成部回送。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装置主体上设置有开关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开关门支承结构,在规定的转动支点位置上、以让开关门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所述开关门;
输送纸的纸输送通路;其中,
所述开关门支承结构以如下至少两种支承状态支承所述开关门,
在关闭状态下支承所述开关门的第一支承状态,利用所述开关门的内壁面形成规定宽度尺寸的所述纸输送通路;
在打开状态下支承所述开关门的第二支承状态,使所述开关门的转动支点位置向离开所述纸输送通路的方向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门支承结构包括:
转动轴,从所述开关门的下端位置向垂直于纸输送方向的纸宽度方向整体伸出;
长孔,设置在装置主体一侧上,从该装置主体内侧向外侧延伸,支承所述转动轴;
转动轴移动装置,在以第一支承状态支承所述开关门的情况下,使所述转动轴位于所述长孔的内侧,在以第二支承状态支承所述开关门的情况下,使所述转动轴位于所述长孔的外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门支承结构包括:
转动轴,从所述开关门的下端位置向垂直于纸输送方向的纸宽度方向整体伸出;
长孔,设置在装置主体一侧上,呈前端向该装置主体的外侧向下倾斜,支承所述转动轴;其中,
在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凸起,将该凸起固定成在关闭开关门的状态下,在横向上伸向装置主体内;
在所述长孔的上部位置设置有凹槽,在关闭开关门的状态下插入所述凸起。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门在打开的状态下,是作为接受定影处理后的纸的出纸盘而利用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011265 | 2005-01-19 | ||
JP2005011265A JP2006201335A (ja) | 2005-01-19 | 2005-01-19 | 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08293A true CN1808293A (zh) | 2006-07-26 |
CN100489676C CN100489676C (zh) | 2009-05-20 |
Family
ID=36684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00095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9676C (zh) | 2005-01-19 | 2006-01-16 | 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515849B2 (zh) |
JP (1) | JP2006201335A (zh) |
CN (1) | CN100489676C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70614A (zh) * | 2016-04-29 | 2018-12-21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打印机门铰链组件 |
CN111489480A (zh) * | 2020-04-24 | 2020-08-04 | 中科院成都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选票识别装置可开合的投票箱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371582B2 (en) | 2009-06-29 | 2013-02-12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5187330B2 (ja) * | 2010-03-23 | 2013-04-2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8915661B2 (en) | 2010-04-23 | 2014-12-23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Media drive restraint |
JP5353913B2 (ja) * | 2011-01-31 | 2013-11-2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8594532B2 (en) * | 2011-06-30 | 2013-11-26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Door dampening device and system |
JP2014095813A (ja) * | 2012-11-09 | 2014-05-22 | Fuji Xerox Co Ltd | 装置 |
JP6115352B2 (ja) * | 2013-06-25 | 2017-04-1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用紙排出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325382B2 (ja) * | 2014-07-28 | 2018-05-16 |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 扉開閉装置 |
JP2019014052A (ja) * | 2017-07-03 | 2019-01-3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80331A (en) * | 1990-02-13 | 1994-01-1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both-surface frame including a retractable re-feeding path unit |
US5337134A (en) * | 1992-08-11 | 1994-08-09 | Fujitsu Limited | Sheet inverting unit and an imaging form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
JP2803577B2 (ja) * | 1994-10-05 | 1998-09-2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給紙装置 |
JP3773988B2 (ja) | 1996-06-12 | 2006-05-1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の排紙装置 |
JPH10288936A (ja) * | 1997-04-15 | 1998-10-27 |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 Syst Inc | 画像記録装置 |
US6078765A (en) * | 1997-10-28 | 2000-06-2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3614669B2 (ja) * | 1998-07-14 | 2005-01-2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シート処理装置 |
JP3757776B2 (ja) * | 2000-09-29 | 2006-03-2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KR100385058B1 (ko) * | 2001-02-19 | 2003-05-2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양면인쇄 가능한 화상형성장치 |
JP2003295732A (ja) * | 2002-03-29 | 2003-10-15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US6876830B2 (en) * | 2002-09-05 | 2005-04-05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system having a space for unjamming |
JP4490790B2 (ja) * | 2003-12-24 | 2010-06-3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
2005
- 2005-01-19 JP JP2005011265A patent/JP2006201335A/ja active Pending
-
2006
- 2006-01-16 CN CNB2006100009529A patent/CN10048967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1-18 US US11/334,851 patent/US751584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70614A (zh) * | 2016-04-29 | 2018-12-21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打印机门铰链组件 |
CN111489480A (zh) * | 2020-04-24 | 2020-08-04 | 中科院成都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选票识别装置可开合的投票箱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7515849B2 (en) | 2009-04-07 |
US20060159488A1 (en) | 2006-07-20 |
JP2006201335A (ja) | 2006-08-03 |
CN100489676C (zh) | 2009-05-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808293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US7596341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vertically arranged process units | |
US7676190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8526874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5135371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中継ユニット | |
KR100622401B1 (ko) | 화상형성장치의 용지역전장치 | |
US10962918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mountable unit for discharging developer | |
JP2007197156A (ja) | 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3008011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8588645B2 (en) | Multi-function printer | |
JP4077218B2 (ja) | 複写機及び複合機 | |
JP2006256807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417281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1893830B (zh) |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转印辊偏压系统 | |
US8433234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 |
JP5771590B2 (ja) | 給紙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8065258A (ja) | 開閉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20140105662A1 (en) |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development unit attachable thereto | |
US20110262178A1 (en) | Member moving mechanis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20100054825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5690782B2 (ja) |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820944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904763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JP5181705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6855733B2 (ja) |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20 Termination date: 2017011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