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05866B - 运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运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05866B
CN1805866B CN200480016548XA CN200480016548A CN1805866B CN 1805866 B CN1805866 B CN 1805866B CN 200480016548X A CN200480016548X A CN 200480016548XA CN 200480016548 A CN200480016548 A CN 200480016548A CN 1805866 B CN1805866 B CN 18058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electric power
transport systems
power conductor
sh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8001654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05866A (zh
Inventor
里克·林迪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ure Systems Inc.
Original Assignee
Duerr System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uerr Systems AG filed Critical Duerr Systems AG
Publication of CN18058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058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058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05866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Current collectors for power supply lin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5Current collectors for power supply lin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without mechanical contact between the collector and the power supply li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00/00Type of vehicles
    • B60L2200/26Rail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30Railway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urrent-Collector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AREA)
  • Non-Mechanical Conveyors (AREA)
  • Threshing Machine Element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运输系统,包括具有与电源连接的至少一个供电导线的导线系统,相对于导线系统沿行车线路运动的至少一个运输车和至少一个用于将能量从导线系统无接触式传输到运输车的装置,在该系统中,固定的线匝具有尽可能小的电感并保持尽可能低的欧姆损耗,为此提出,该运输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感应导线,它至少分段与供电导线这样相邻设置,使供电导线内流动的电流在感应导线内产生感应电流,其中,感应导线具有至少两个相互短接的端区并且/或者感应导线环形闭路构成。

Description

运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输系统,特别是一种轨道连接的运输系统,例如悬挂单轨起重机,该系统包括具有与电源连接的至少一个供电导线的导线系统,相对于导线系统沿行车线路运动的至少一个运输车和至少一个用于将能量从导线系统无接触式输送到运输车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这种运输系统从现有技术中有所公知。
特别是从现有技术中公知这种运输系统,其中,导线系统包括沿行车线路延伸的供电导线和与供电导线串联的回线,它基本上与供电导线平行沿行车线路返回延伸。图1和2示出这种运输系统。这种运输系统由供电导线和回线构成的导线系统由于供电导线和回线之间较大的间距而具有很高的电感。如果回线靠近运输系统的滑轨返回,那么在滑轨上感应造成电流热损失的涡流。
在从现有技术中公知的其他运输系统中,运输系统的滑轨本身作为回线使用。图3和4示出这种运输系统。在这种运输系统中,在滑轨内流动的电流与供电导线内的电流同样大小,这样造成相当高的电流热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运输系统,在该系统中,固定的线匝具有尽可能小的电感并保持尽可能低的欧姆损耗。
该目的在具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特征的运输系统方面依据本发明由此得以实现,即运输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感应导线,它至少分段与供电导线这样相邻设置,使供电导线内流动的电流在感应导线内产生感应电流,其中,感应导线具有至少两个相互短接的端区并且/或者感应导线环形闭路构成。
通过存在设置在供电导线附近的感应导线,包括供电导线的固定线匝的电感在依据本发明的运输系统中得到减少。与供电导线平行沿运输系统的行车线路返回的回线在依据本发明的运输系统中不需要,从而依据本发明的运输系统可以减少材料和安装费用。
此外,感应导线内感应的电流始终小于外加给供电导线的电流,由此减少感应导线内出现的电流热损失。
在依据本发明的运输系统的一种特别的构成中,感应导线的两个端区借助于短路导线相互短接。由此在感应导线非环形闭合构成的情况下,感应导线端区的相互短路也得到保证。
导线系统的供电导线最好包括基本上沿运输系统的行车线路分布的供电导线-行车线路段。
在这种情况下,感应导线至少分段沿供电导线-行车线路段分布。
此外,供电导线包括第一供电导线-输入段,它将供电导线-行车线路段与电源的第一输出端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短路导线最好包括第一短路导线段,它至少分段沿第一供电导线-输入段分布,以减少导线设置的电感。
第一供电导线-输入段和第一短路导线段至少分段地共同在多芯引入电缆中引导,由此取得导线设置特别小的电感。
特别有益的是,第一供电导线-输入段在多芯引入电缆的至少两个芯内引导,而且第一短路导线段在多芯引入电缆的至少一个芯内引导,该芯在引入电缆的周向上看,该芯设置在第一供电导线-输入段在其中引导的两个芯之间。
此外有益的是,第一短路导线段在多芯引入电缆的至少两个芯内引导,而且第一供电导线-输入段在多芯引入电缆的至少一个芯内引导,该芯在引入电缆的周向上看,该芯设置在第一短路导线段在其中引导的两个芯之间。
此外在本发明运输系统的一种优选构成中,供电导线包括第二供电导线-输入段,它将供电导线-行车线路段与电源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短路导线最好包括第二短路导线段,它至少分段沿第二供电导线-输入段分布,以便减少导线设置的电感。
第二供电导线-输入段和第二短路导线段至少分段共同在多芯引入电缆中引导,由此导线设置的电感特别小。
特别有益的是,第二供电导线-输入段在多芯引入电缆的至少两个芯内引导,而且第二短路导线段在多芯引入电缆的至少一个芯内引导,该芯在引入电缆的周向上看,该芯设置在第二供电导线-输入段在其中引导的两个芯之间。
此外有益的是,第二短路导线段在多芯引入电缆的至少两个芯内引导,而且第二供电导线-输入段在多芯引入电缆的至少一个芯内引导,该芯在引入电缆的周向上看,该芯设置在第二短路导线段在其中引导的两个芯之间。
在依据本发明运输系统的一种优选构成中,第一短路导线段和第二短路导线段在电源的接线柱附近相互连接。
为将短路导线段的所需长度保持在很小程度上,对此也可以选择短路导线包括第一短路导线段和第二短路导线段,它们在远离电源的接触部位上相互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供电导线包括带有分段的第一供电导线-输入段,该分段从接触部位向电源的第一输出端分布。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优点的是,供电导线包括带有分段的第二供电导线-输入段,该分段从接触部位向电源的第二输出端分布。
按照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包括两个供电导线-输入段的导线设置的电感。
第一供电导线-输入段的分段和第二供电导线-输入段的分段至少部分共同在多芯引入电缆内引导,由此使这种导线设置的电感特别小。
依据本发明运输系统的感应导线例如可以整体构成。
但为此也可以令感应导线包括多个感应导线段,它们各自具有至少两个端区,其中,第一感应导线段的至少一个端区与第二感应导线段的至少一个端区导电连接。感应导线的这种实施方式特别适用于带有延伸和/或分支行车线路的运输系统。
在此方面,第一感应导线段的至少一个端区与第二感应导线段的至少一个端区通过单独的连接导线导电相互连接。
但作为对此的选择或者补充,第一感应导线段的至少一个端区与第二感应导线段的至少一个端区通过导电的支柱导电连接。
这种导电的支柱特别是可以通过支承行车线路的金属结构构成。
在依据本发明运输系统的一种优选构成中,每个感应导线段的每个端区与同一感应导线段或者其他感应导线段的至少一个端区导电连接。
此外,最好运输系统的感应导线和供电导线彼此电隔离。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感应导线不作为运输系统的导线系统回线使用。
到目前还没有详细介绍依据本发明运输系统感应导线的构成。
原则上适用具有足够导电能力的任何材料制造感应导线。
感应导线最好使用非铁磁材料。
此外,最好感应导线包括至少分段作为成型件构成的部件,也就是说,构成具有基本上恒定横截面在纵向上延伸的部件。
在依据本发明运输系统的特别优选构成中,成型件至少分段具有基本上U形的横截面或者基本上双T形的横截面。
特别是导线系统的供电导线最好基本上中心设置在U形横截面成型件的两个柱之间。
此外,感应导线包括至少分段作为滑轨构成的部件,上面设置运输系统的运输车。在本发明的这种构成中,因此运输系统的滑轨作为其感应导线使用,从而不需要为滑轨附加作为感应导线的其他部件。
作为对此的选择,运输系统包括与感应导线不同的上面滚动运输车滚动辊的滑轨和/或与感应导线不同的上面滚动运输车导向辊的导轨。
此外,感应导线包括至少分段由铝或者铝合金构成的部件。
特别是感应导线可以包括由铝型材或者由铝合金型材构成的部件。
特别是这种型材件可以同时作为运输系统的滑轨和/或作为运输系统供电导线的支柱使用。
在依据本发明运输系统的一种优选构成中,运输系统的导线系统不具有回线,由此与具有回线的运输系统相比可以明显节省材料和安装费用。
运输系统的电源特别是可以包括中频发生器。
特别是中频发生器可以供给供电导线例如约15kHz-约30kHz频率范围内的中频交流电。
依据本发明运输系统的行车线路基本上可以直线构成。
但作为对此的选择,行车线路也可以弯曲构成和特别是具有例如基本上四分之一圆的多个弯道。
最好与运输系统的行车线路平行分布的依据本发明运输系统的感应导线在这种情况下同样最好弯曲构成。
通过行车线路和感应导线的弯曲可以将感应导线的端区尽可能彼此靠近设置,从而将感应导线的端区相互短接的短路导线可以保持得尽可能短。
此外,依据本发明运输系统的行车线路也可以分支并因此具有多个行车线路段。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为每个行车线路段各自分配一个感应导线段,其中,感应导线段通过导电连接段使其串联相互连接,其中,第一感应导线段的第一端区和第二感应导线段的第二端区通过短路导线相互短接。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为每个行车线路段各自分配供电导线段,其中,供电导线段通过导电连接段这样相互连接,使其以与各自分配同一行车线路段的感应导线段相同的顺序串联。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为下列说明和实施例附图的主题。其中:
图1示出按照现有技术运输系统的示意图,其导线系统包括沿运输系统的行车线路延伸的供电导线和沿行车线路延伸的回线;
图2示出图1中运输系统的车行线路和设置在行车线路上运输车的能量传输单元示意横截面;
图3示出按照现有技术另一运输系统的示意图,其导线系统包括沿运输系统的行车线路延伸的供电导线和作为回线使用的滑轨;
图4示出图3中运输系统的车行线路和设置在行车线路上运输车的能量传输单元示意横截面;。
图5示出依据本发明运输系统的示意图,其导线系统包括沿运输系统的行车线路延伸的供电导线,该导线系统包括与供电导线相邻设置的感应导线,其端区相互短接;
图6示出图5运输系统的行车线路和设置在行车线路上运输车的能量传输单元示意横截面;
图7示出图5中运输系统多芯引入电缆的示意横截面;
图8示出依据本发明运输系统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其感应导线包括多个相互导电连接的感应导线段;
图9示出依据本发明运输系统第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其感应导线包括一个四分之一圆的段;
图10示出依据本发明运输系统第四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其感应导线包括两个四分之一圆的段;
图11示出依据本发明运输系统第五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其感应导线包括两个四分之一圆的段,其中,感应导线段的端区通过两个短路导线段相互连接,后者在远离运输系统发生器的接触部位上相互连接;
图12示出依据本发明运输系统第六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包括环形闭合的感应导线;
图13示出依据本发明运输系统第七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包括转接和分支路段;以及
图14示出依据本发明运输系统第八实施方式的感应导线、供电导线和能量传输单元示意横截面。
相同或者功能相等的部件在所有附图中均采用同一附图符号标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2中所示整体采用100标注按照现有技术特别是作为悬挂单轨起重机使用的运输系统包括线性行车线路102以及沿行车线路延伸的滑轨104。
如从图2清楚看到的那样,滑轨104具有基本上双T形的横截面并包括带有基本上平面的上滑动面108和两个侧导向面110和112的上部皮带106以及带有两个侧导向面116和118的下部皮带114。
两个皮带在其彼此相对的面上通过垂直连接片120相互连接,连接片的壁为平面并与滑轨纵向平行分布。
在两个皮带106和114之间从连接片120的侧壁伸出由电绝缘材料构成的供电导线支架122,在其远离连接片120的末端上携带供电导线126的供电导线-行车线路段124。
运输系统100运输车的支承辊128在滑轨104的上滑动面108上滚动。
在该运输车中,图2除了支承辊128外仅示出在侧导向面110、112、116或118上滚动的侧导向辊130、132、134和136以及能量传输单元138,它包括例如构成为U形铁氧体铁心且上面设置导线绕组142的集电环140,绕组与用于将导线绕组142内感应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的集电环电路(图2中未示出)连接。
供电导线126的供电导线-行车线路段124伸入能量传输单元138的U形集电环140内而不与其接触。
如从图1清楚看到的那样,供电导线-行车线路段124从滑轨104的第一端区144与滑轨104平行向滑轨104的第二端区146分布,从该端区整体采用150标注的回线的回线-行车线路段148沿滑轨104向滑轨104的第一端区144返回。在第二端区146内,供电导线126和回线150通过连接段152相互连接。
如从图2所看到的那样,回线150的回线-行车线路段148设置在滑轨104远离供电导线-行车线路段124的面上。
但作为对此的选择,回线-行车线路段148也可以设置在滑轨104与供电导线-行车线路段124的同一面上。
供电导线-行车线路段124处于滑轨104第一端区144内的末端通入接线盒154内并在那里连接在供电导线-输入段156上,该段将供电导线-行车线路段124与作为运输系统100的电源160使用的中频发生器162的第一输入端158连接。
回线-行车线路段148处于滑轨104第一端区144内的末端同样通入接线盒154内并在那里连接在回线-输入段164上,该段将回线-行车线路段148与中频发生器162的第二输入端166连接。
供电导线-输入段156和回线-输入段164共同在多芯引入电缆168内引导。
如果借助于中频发生器162向供电导线126和回线150供给中频交流电(大多处于约15kHz-约30kHz的范围内)的话,那么该中频交流电在运输车的能量传输单元138集电环140内产生时间上相应变化的磁通量,从而在导线绕组142内感应交流电并可以利用(未示出的)集电环电路转换成用于运输车驱动和控制目的的直流电。
该运输系统100由供电导线126和回线150构成的导线系统170由于供电导线126和回线150之间较大的间距而具有很高的电感。虽然如已经介绍的那样回线150也可以设置在滑轨104与供电导线126的同一面上,但是通过U形集电环140的尺寸而预先规定了供电导线126和回线150之间的最小间距。
如果回线150在特别是由铝型材构成的滑轨104附近返回,那么其电感减小。但通过滑轨104上的紧密导向,在滑轨104中感应造成电流热损失的涡流。
图3和4中所示按照现有技术运输系统100的另一实施方式与上述运输系统100实施方式的区别仅在于将滑轨104本身作为回线-行车线路段148使用。为此,供电导线-行车线路段124在滑轨104的第二端区146内通过连接段152与滑轨104连接。
此外,滑轨104的第一端区144通过通入接线盒154内的连接段172连接在回线-输入段164上。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为固定线匝的返回线路使用特别是可以作为铝型材构成的不绝缘滑轨104。
滑轨104内的电流与供电导线126内的电流同样大小。
此外,图3和4中所示依据现有技术运输系统100的实施方式在结构和功能方面与图1和2中所示的运输系统100相同,就此方面参阅其上述说明。
图5-7中所示依据本发明运输系统100的第一实施方式与图1和2中所示运输系统100的区别在于不存在回线150。
确切地说,滑轨104第二端区146内的供电导线-行车线路段124通入第二接线盒174内并在那里连接在第二供电导线-行车线路段176上,该段将供电导线-行车线路段124与作为运输系统100电源160使用的中频发生器162的第二输出端166连接。
在滑轨104的第一端区144内,供电导线-行车线路段124通入第一接线盒154内并在那里连接在第一供电导线-行车线路段156上,该段将供电导线-行车线路段124与中频发生器162的第一输出端158连接。
滑轨104在该实施方式中与供电导线126电隔离。
滑轨104的第一端区144通过通入第一接线盒154内的第一连接段178连接在第一短路导线段180上,该段将第一连接段178与设置在中频发生器162接线柱附近的接触部位182连接。
大部分第一短路导线段180与大部分第一连接导线-输入段156共同在第一多芯引入电缆168内引导,图7示意示出其横截面。
如从图7的横截面所看到的那样,在第一引入电缆168内引导的第一连接导线-输入段156包括两个芯,它们彼此对角处于第一多芯引入电缆168内。
此外,在第一引入电缆168内引导的第一短路导线段180包括两个芯,它们同样彼此对角处于第一多芯引入电缆168内并且在第一引入电缆168的周向上看,各自设置在第一连接导线-输入段156的两个芯之间,从而在第一引入电缆168的周向上第一供电导线-输入段156和第一短路导线段180的芯各自交替相继。
第一引入电缆168的所有芯均嵌入绝缘材料182内。
通过第一连接导线-输入段156和第一短路导线段180的芯在第一引入电缆168内的上述设置,实现了第一引入电缆168具有特别小的电感。
如从图5所看到的那样,滑轨104的第二端区146通过通入第二接线盒174内的第二连阶段184连接在第二短路导线段186上,该段将第二连阶段184与设置在中频发生器162接线柱附近的接触部位182连接。
大部分第二短路导线段186与大部分第二连接导线-输入段156共同在第二多芯引入电缆188内引导,该电缆与上述和图7所示的第一引入电缆168结构相同。
通过第一连接段178、第一短路导线段180、接触部位182、第二短路导线段186和第二连接段184,使得滑轨104的第一端区144和第二端区146相互短接。
在这种短接的电流回路中流动感应电流,该电流通过供电导线126内的电流,也就是在其供电导线-行车线路段124和其供电导线-输入段156和176内、滑轨104和短路导线段180、186内的电流所感应。
滑轨104因此构成感应导线190,其端区144和146通过包括第一短路导线段180、第二短路导线段186和接触部位182的短路导线192相互短接。
在这种导线设置中,由中频发生器162供给中频电流的供电导线126的电感最小化。
滑轨104由具有导电能力的材料构成。
此外,滑轨104最好由非铁磁材料构成。
特别是滑轨104可由铝或者铝合金构成。
此外,图5-7中所示依据本发明运输系统100的第一实施方式在结构和功能方面与图1和2中所示的运输系统相同,就此方面参阅其上述说明。
与图1和2中所示的运输系统100相比,依据本发明运输系统100的优点在于,取消了导线系统170的回线150并因此为减少回线的电感不必在滑轨104的附近和/或在供电导线126的附近沿行车线路102返回。
通过取消回线150不存在滑轨104内由于回线150磁场感应的涡流而附加的损失。
图5-7中所示运输系统100的实施方式与图1和2中所示运输系统100相比因此特征在于减少了材料和安装费用,因为不需要敷设回线。此外,图5-7中所示运输系统100的固定线匝具有低于图1和2中所示运输系统100的电感。
与图3和4中所示的运输系统100相比,图5-7中所示依据本发明运输系统100的实施方式具有的优点是,短接滑轨104内感应的电流始终小于由中频发生器162外加的电流并因此始终小于图3和4中所示运输系统100通过在那里作为回线150使用的滑轨104流动的电流。由此滑轨104上出现的电流热损失在图5-7中所示依据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小于图3和4中所示的运输系统100。
图8中所示依据本发明运输系统100的第二实施方式与图5-7中所示实施方式的区别仅在于,滑轨104不是整体构成,而是包括多个沿行车线路102相继的滑轨段194,其中,相继的滑轨段194各自导电相互连接。
这种相继导电连接的滑轨段194在图8中通过连接导线196示出。
滑轨段194相继的导电连接可以通过单独的连接导线实现。
但作为对此的选择或者补充,相继滑轨段194之间的导电连接也可以通过导电支柱实现,上面固定两个各自导电相互连接的滑轨段194。
这种支柱特别是可以通过支承行车线路102的钢结构构成。
如从图8所看到的那样,包括滑轨104第一端区144的第一滑轨段194a通过第一连接段178连接在第一短路导线段180上,而包括滑轨104第二端区146后面的滑轨段194b通过第二连接段184连接在第二短路导线段186上。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因此滑轨段194各自构成一个感应导线段198,而感应导线段198则与将感应导轨段198彼此连接的连接导线196共同构成运输系统100的感应导线190。
此外,图8中示出的运输系统100的第二实施方式在结构和功能方面与图5-7中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就此方面参阅其上述说明。
图9中所示依据本发明运输系统100的第三实施方式与图5-7中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仅在于行车线路102不是直线构成,而是包括带有基本上四分之一圆行车线路段200的弯道。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滑轨104还包括基本上四分之一圆的弯曲段202。通过行车线路102和滑轨104的拱形弯曲,滑轨104的端区144和146比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更近相邻,从而可以减少引入电缆168、188的长度,特别是在作为运输系统100的电源160使用的中频发生器162几乎设置在两个端区144和146之间中心的情况下。
如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那样,在该实施方式中滑轨104也可以分成多个沿行车线路102相继的滑轨段194。
此外,图9中示出的第三实施方式在结构和功能方面与图5-7中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就此方面参阅其上述说明。
图10中所示依据本发明运输系统100的第四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行车线路102不仅包括唯一的四分之一圆的行车线路段200,而是包括两个同向弯曲的这种四分之一圆的行车线路段200,从而行车线路102整体上具有U字形状。
滑轨104在该实施方式中也具有两个同向弯曲基本上四分之一圆的滑轨段202。
通过行车线路102和滑轨104的这种构成,达到滑轨104的端区144、146比第三实施方式中更近相邻并因此可以将引入电缆168、188的长度保持得更短,特别是在作为运输系统100的电源160使用的中频发生器162几乎设置在两个端区144、146之间中心的情况下。
此外,图10中所示依据本发明运输系统100的第四实施方式在结构和功能方面与图5-7中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就此方面参阅其上述说明。
图11中所示依据本发明运输系统100的第五实施方式与图10中所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第一短路导线段180和第二短路导线段186不是在处于中频发生器162输出端158、166附近的接触部位182上,而是取代其在设置在滑轨104端区144、146之间的接触部位204上相互连接。
接触部位204设置在接线盒206内。
滑轨104的第一端区144通过第一短路导线段180与接触部位204连接。滑轨104的第二端区146通过第二短路导线段186与接触部位204连接。
供电导线-行车线路段124处于滑轨104第一端区144内的末端通过通入接线盒206内并在第一短路导线段180附近和基本上与其平行分布的第一连接段208连接在第一供电导线-输入段156的分段209上,该段将第一连接段208与作为运输系统100电源160使用的中频发生器162的第一输出端158连接。
供电导线-行车线路段124处于滑轨104第二端区146内的末端通过通入接线盒206内并在第二短路导线段186附近和基本上与其平行分布的第二连接段210连接在第二供电导线-输入段176的分段211上,该段将第二连接段210与中频发生器162的第二输出端166连接。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供电导线-输入段156的分段209和第二供电导线-输入段176的分段211共同在多芯引入电缆212内引导。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短路导线段180和186的长度在下述情况下也可以保持得很短,即中频发生器162不是基本上设置在滑轨104端区144、146之间的中心,而是设置在其他位置上。
此外,图11中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在结构和功能方面与图10中所示运输系统100的第四实施方式相同,就此方面参阅其上述说明。
图12中所示依据本发明运输系统100的第六实施方式与图11中所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行车线路102不是U形,而是环形闭合构成。
该实施方式的滑轨104相应地也是环形闭合构成。
也可以设想环形闭合的滑轨104在例如图12中采用214标注的那个位置上分成第一端区144和第二端区146,它们沿分界面214导电接触并因此相互短接。
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为将作为感应导线190使用的滑轨104的端区144、146相互短接不需要短路导线192。
供电导线-行车线路段124沿行车线路102分布但不环形闭合。确切地说,供电导线-行车线路段124的末端之一通入接线盒216内并在那里连接在第一供电导线-输入段156上,该段156将供电导线-行车线路段124与作为运输系统100的电源160使用的中频发生器162的第一输出端158连接。
供电导线-行车线路段124的另一端同样通入接线盒216内并在那里连接在第二供电导线-输入段176上,该段176将供电导线-行车线路段124与中频发生器162的第二输出端166连接。
大部分第一供电导线-输入段156和大部分第二供电导线-输入段176共同在多芯引入电缆212内引导。
此外,图12中所示运输系统100的第六实施方式在结构和功能方面与图11中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相同,就此方面参阅其上述说明。
图13中所示依据本发明运输系统100的第七实施方式与图10中所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运输系统100的行车线路102不是无分支,而是分支构成并在弯曲的主行车线路段218旁包括例如直线的副行车线路段220。
滑轨104相应地也具有弯曲的主行车线路段222和例如直线的副行车线路段224。
通过转接区226主轨道段222的第一端区144可有选择地与副轨道段224或者与主轨道段222的第二端区228连接。
这种转接区226从现有技术中公知并因此在这里不再赘述。这种转接区特别是可以作为带有可移动轨道段的“有源转接”构成,例如像由DE 3302266C2所公开的那样。
如果运输系统100的运输车具有两个能量传输单元138,其沿行车线路的彼此间距大于转接可移动轨道段长度的话,那么可以取消在转接区内敷设供电导线,这一点正如Dürr Automotion GmbH编号10159678.2的德国专利申请中所介绍的那样。
如从图13中所看到的那样,主轨道段22的第二末端228通过连接导线230与副轨道段224邻接在转接区226上的第一端区232连接。
主轨道段222的第一端区144通过通入第一接线盒154内的第一连接段178连接在第一短路导线段180上,该段180将第一连接段178与接触部位182连接,该部位182设置在作为运输系统100的电源160使用的中频发生器162的输出端158和166的附近。
副轨道段224远离转接区226的第二端区246通过通入第二接线盒174内的第二连接段184连接在第二短路导线段186上,该段将第二连接段184与接触部位182连接。
主轨道段222、连接导线230和副导轨段224因此共同构成运输系统100的感应导线190,其端区144、146借助于包括连接段178、184、短路导线段180、186和接触部位182的短路导线段192相互短接。
运输系统100第七实施方式的供电导线-行车线路段124包括供电导线-主行车线路段234,它从主轨道段222的第一端区144出发沿主轨道段222向其第二端区228延伸,包括供电导线-副行车线路段236,它从副轨道段224的第一端区232出发沿副轨道段224向其第二端区146延伸,还包括供电导线-行车线路连接段238,它将供电导线-主行车线路段234处于主轨道段222第二端区228内的末端与供电导线-副行车线路段236处于副轨道段224第一端区232内的末端连接。
供电导线-主行车线路段234处于主轨道段222第一端区144内的末端通入第一接线盒154内并在那里连接在第一连接导线-输入段156上,该段将供电导线-主行车线路段234与中频发生器162的第一输出端158连接。
供电导线-副行车线路段236处于副轨道段224第二端区146内的末端通入第二接线盒174内并在那里连接在第二连接导线-输入段176上,该段将供电导线-副行车线路段236与中频发生器162的第二输出端166连接。
大部分第一供电导线-输入段156和大部分第一短路导线段180共同在多芯第一引入电缆168内引导。
大部分第二供电导线-输入段176和大部分第二短路导线段186共同在多芯第二引入电缆188内引导。
通过由中频发生器162供给到运输系统100连接导线126内的交流电,在借助于短路导线192短接的运输系统100的感应导线190内产生感应电流,它具有小于外加到供电导线126内电流的振幅。
此外,图13中所示依据本发明运输系统100的第七实施方式在结构和功能方面与图10中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相同,就此方面参阅其上述说明。
图14中所示依据本发明运输系统100的第八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至第七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不是运输系统100的滑轨104作为感应导线190使用,而是感应导线190作为运输系统100与滑轨104不同的单独部件构成。
如从图14所看到的那样,感应导线特别是作为沿行车线路102延伸具有基本上U形横截面的成型件构成,该件由导电的非铁磁材料,特别是由铝或者铝合金制成。
感应导线的上柱240和下柱242通过连接片120相互连接。
从连接片120的侧壁出发,伸出由电绝缘材料构成的供电导线支架122,它在其远离连接片120的末端上带有供电导线126的供电导线-行车线路段124。
如从图14所看到的那样,在该实施方式中供电导线-行车线路段124基本上设置在感应导线190两个柱240、242之间的中心,从而使包括供电导线-行车线路段124和感应导线190的导线设置具有特别低的电感。
运输车能量传输单元138基本上U形的集电环140伸入感应导线190两个柱240、242之间的区域内并包围供电导线-行车线路段124,而不与其接触。
作为U形铁氧体铁心构成集电环携带导线绕组142,它与用于将在导线绕组142内感应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的集电环电路(图14中未示出)连接。
运输系统100运输车的支承辊(未示出)和导向辊在该实施方式中不在感应导线190上滚动,而是在一个或者多个(未示出)与感应导线190不同且单独构成的轨道上滚动。
此外,图14中所示依据本发明运输系统100的实施方式在结构和功能方面与图5-13中所介绍的实施方式相同,就此方面参阅其上述说明。
特别是感应导线190在第八实施方式中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同样可以分成多个感应导线段并且/或者具有弯曲分布。供电导线126和短路导线192在第八实施方式中也可与上述第一至第七实施方式的任何一个同样构成。

Claims (28)

1.运输系统,包括具有与电源(160)连接的至少一个供电导线(126)的导线系统(170),相对于导线系统(170)沿行车线路(102)运动的至少一个运输车和至少一个用于将能量从导线系统(170)无接触式传输到运输车的装置(138),其中,供电导线(126)包括基本上沿行车线路(102)分布的供电导线-行车线路段(124),其中,运输系统(100)包括至少一个感应导线(190),该感应导线至少分段地与供电导线(126)这样相邻设置,使供电导线(126)内流动的电流在感应导线(190)内产生感应电流,其中,感应导线(190)具有至少两个相互短接的端区(144、146)并且/或者感应导线(190)环形闭路构成,其特征在于,感应导线(190)至少分段地沿供电导线-行车线路段(124)分布。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系统,其中,感应导线(190)的两个端区(144、146)借助于短路导线(192)相互短接。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系统,其中,供电导线(126)包括第一供电导线-输入段(156),该第一供电导线-输入段将供电导线-行车线路段(124)与电源(160)的第一输出端(158)连接。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输系统,其中,短路导线(192)包括第一短路导线段(180),该第一短路导线段至少分段地沿第一供电导线-输入段(156)分布。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输系统,其中,第一供电导线-输入段(156)和第一短路导线段(180)至少分段地共同在一个第一多芯引入电缆(168)中引导。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输系统,其中,第一供电导线-输入段(156)在第一多芯引入电缆(168)的至少两个芯内引导;并且第一短路导线段(180)在第一多芯引入电缆(168)的至少一个芯内引导,在第一多芯引入电缆(168)的周向上看,该芯设置在第一供电导线-输入段(156)在其中引导的两个芯之间。
7.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输系统,其中,第一短路导线段(180)在第一多芯引入电缆(168)的至少两个芯内引导;第一供电导线-输入段(156)在第一多芯引入电缆(168)的至少一个芯内引导,在第一多芯引入电缆(168)的周向上看,该芯设置在第一短路导线段(180)在其中引导的两个芯之间。
8.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输系统,其中,供电导线(126)包括第二供电导线-输入段(176),该第二供电导线-输入段将供电导线-行车线路段(124)与电源(160)的第二输出端(166)连接。
9.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输系统,其中,短路导线(192)包括第二短路导线段(186),该第二短路导线段至少分段地沿第二供电导线-输入段(176)分布。
10.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运输系统,其中,第二供电导线-输入段(176)和第二短路导线段(186)至少分段地共同在一个第二多芯引入电缆(188)中引导。
11.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运输系统,其中,第二供电导线-输入段(176)在第二多芯引入电缆(188)的至少两个芯内引导;并且第二短路导线段(186)在第二多芯引入电缆(188)的至少一个芯内引导,在第二多芯引入电缆(188)的周向上看,该芯设置在第二供电导线-输入段(176)在其中引导的两个芯之间。
12.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运输系统,其中,第二短路导线段(186)在第二多芯引入电缆(188)的至少两个芯内引导;并且第二供电导线-输入段(176)在第二多芯引入电缆(188)的至少一个芯内引导,在第二多芯引入电缆(188)的周向上看,该芯设置在第二短路导线段(186)在其中引导的两个芯之间。
13.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运输系统,其中,第一短路导线段(180)和第二短路导线段(186)在电源(160)的附近相互连接。
14.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系统,其中,短路导线(192)包括第一短路导线段(180)和第二短路导线段(186),它们在设置在端区(144、146)之间的接触部位(204)上相互连接。
15.按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运输系统,其中,供电导线(126)包括带有第一分段(209)的第一供电导线-输入段(156),该第一分段从接触部位(204)的区域向电源(160)的第一输出端(158)分布。
16.按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运输系统,其中,供电导线(126)包括带有第二分段(211)的第二供电导线-输入段(176),该第二分段从接触部位(204)的区域向电源(160)的第二输出端(166)分布。
17.按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运输系统,其中,第一供电导线-输入段(156)的第一分段和第二供电导线-输入段(176)的第二分段共同在一个多芯引入电缆(212)内引导。
1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系统,其中,感应导线(190)包括多个感应导线段(198),它们各自具有两个端区,其中,第一感应导线段(198)的至少一个端区与第二感应导线段(198)的至少一个端区导电连接。
19.按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运输系统,其中,第一感应导线段(198)的至少一个端区与第二感应导线段(198)的至少一个端区通过单独的连接导线(196)导电连接。
20.按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运输系统,其中,第一感应导线段(198)的至少一个端区与第二感应导线段(198)的至少一个端区通过导电的支柱导电连接。
21.按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运输系统,其中,每个感应导线段(198)的每个端区与其他感应导线段(198)的至少一个端区导电连接。
2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系统,其中,感应导线(190)和供电导线(126)彼此电隔离。
2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系统,其中,感应导线(190)包括至少分段地作为成型件构成的部件。
24.按权利要求23所述的运输系统,其中,成型件至少分段地具有基本上U形的横截面或者至少分段地具有基本上双T形的横截面。
2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系统,其中,感应导线(190)包括至少分段地作为滑轨(104)构成的部件,其上设置运输系统(100)的运输车。
2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系统,其中,感应导线(190)包括至少分段地由铝或者铝合金构成的部件。
2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系统,其中,运输系统(100)的导线系统(170)不具有回线(150)。
2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系统,其中,电源(160)包括中频发生器(162)。
CN200480016548XA 2003-06-13 2004-04-24 运输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058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326614A DE10326614A1 (de) 2003-06-13 2003-06-13 Transportsystem
DE10326614.3 2003-06-13
PCT/EP2004/004351 WO2004110805A1 (de) 2003-06-13 2004-04-24 Transport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05866A CN1805866A (zh) 2006-07-19
CN1805866B true CN1805866B (zh) 2011-04-20

Family

ID=33482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1654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05866B (zh) 2003-06-13 2004-04-24 运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17)

Country Link
US (1) US7511250B2 (zh)
EP (1) EP1633592B1 (zh)
JP (1) JP4437135B2 (zh)
KR (1) KR20060017787A (zh)
CN (1) CN1805866B (zh)
AT (1) ATE391049T1 (zh)
AU (1) AU2004247331B2 (zh)
BR (1) BRPI0411434A (zh)
CA (1) CA2527030C (zh)
DE (2) DE10326614A1 (zh)
ES (1) ES2300766T3 (zh)
MX (1) MXPA05013291A (zh)
PL (1) PL1633592T3 (zh)
PT (1) PT1633592E (zh)
RU (1) RU2349464C2 (zh)
WO (1) WO2004110805A1 (zh)
ZA (1) ZA2005089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338852B4 (de) * 2003-08-20 2019-05-29 Sew-Eurodrive Gmbh & Co Kg Anordnung zur berührungslosen induktiven Übertragung elektrischer Leistung
DE102006049588B4 (de) * 2006-02-03 2020-08-13 Sew-Eurodrive Gmbh & Co Kg Transportsystem
GB2461577A (en) 2008-07-04 2010-01-06 Bombardier Transp Gmbh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electric energy to a vehicle
GB2461578A (en) 2008-07-04 2010-01-06 Bombardier Transp Gmbh Transferring electric energy to a vehicle
GB2463693A (en) 2008-09-19 2010-03-24 Bombardier Transp Gmbh A system for transferring electric energy to a vehicle
GB2463692A (en) 2008-09-19 2010-03-24 Bombardier Transp Gmbh An arrangement for providing a vehicle with electric energy
RU2461946C1 (ru) * 2008-10-09 2012-09-20 Тойота Дзидося Кабусика Кайся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есконтактного получения энергии и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содержащее та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KR101171024B1 (ko) 2008-10-09 2012-08-08 도요타 지도샤(주) 비접촉 수전장치 및 그것을 구비하는 차량
US8967051B2 (en) 2009-01-23 2015-03-03 Magnemotion, Inc. Transport system powered by short block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s and switching mechanism
US9032880B2 (en) 2009-01-23 2015-05-19 Magnemotion, Inc. Transport system powered by short block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s and switching mechanism
US8616134B2 (en) 2009-01-23 2013-12-31 Magnemotion, Inc. Transport system powered by short block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s
EP2445083B1 (en) * 2009-06-18 2017-08-09 Daifuku Co., Ltd. Contactless power-feed equipment
JP5664665B2 (ja) 2010-12-27 2015-02-0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非接触充電装置
KR101284076B1 (ko) * 2011-04-29 2013-07-10 한국과학기술원 급전선로 보상 전력전송 장치
CN107415768B (zh) 2011-06-07 2020-03-27 麦克纳莫绅有限公司 线性同步电机推进系统的通用控制
GB2491652A (en) * 2011-06-10 2012-12-12 Bombardier Transp Gmbh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Electric Energy to a Vehicle Using a Plurality of Segments of a Conductor Arrangement
GB2491651A (en) * 2011-06-10 2012-12-12 Bombardier Transp Gmbh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Electric Energy to a Vehicle Using Constant Current Operation of Segments of a Conductor Arrangement at resonance frequency
US9802507B2 (en) 2013-09-21 2017-10-31 Magnemotion, Inc. Linear motor transport for packaging and other uses
DE102015100233B9 (de) * 2015-01-09 2016-03-24 Carl Mahr Holding Gmbh Induktiver Drehübertrager
CN109789977B (zh) 2016-10-05 2021-07-23 莱特拉姆有限责任公司 线性电机输送机系统
JP2020524119A (ja) 2017-06-19 2020-08-13 レイトラム,エル.エル.シー. モノレールトレイコンベア
EP3431320B1 (de) * 2017-07-21 2021-03-24 BEUMER Group GmbH & Co. KG Versorgung einer fahrwagenkette mit elektrischer energi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93308A (en) * 1991-03-26 1994-03-08 Auckland Uniservices Limited Inductive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US5839554A (en) * 1993-05-03 1998-11-24 Auckland Uniservices Limited Power collector for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CN1243480A (zh) * 1997-01-09 2000-02-02 株式会社戴福库 无接触供电设备的保护装置
CN1316359A (zh) * 2000-04-05 2001-10-10 王光宇 一种新型的磁浮列车的推力系统
US6515878B1 (en) * 1997-08-08 2003-02-04 Meins Juergen 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lying contactless pow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55335B2 (ja) * 1992-11-27 2000-06-26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電磁誘導加熱式融雪器
JPH08175233A (ja) * 1994-12-26 1996-07-09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DE19610289A1 (de) * 1996-03-15 1997-08-28 Siemens Ag Sendespule
DE19735685A1 (de) * 1997-08-19 1999-02-25 Wampfler Ag Vorrichtung zur berührungslosen Übertragung elektrischer Energie
JP2001016702A (ja) * 1999-06-29 2001-01-19 Tsubakimoto Chain Co 非接触給電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るピックアップ部
US7084527B2 (en) * 2000-03-22 2006-08-01 Lju Industrieelektronik Gmbh Electric suspended conveyor with contactless energy transmission
DE10014954A1 (de) * 2000-03-22 2001-10-04 Lju Industrieelektronik Gmbh Elektrohängebahn mit berührungsloser Energieübertragu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93308A (en) * 1991-03-26 1994-03-08 Auckland Uniservices Limited Inductive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US5839554A (en) * 1993-05-03 1998-11-24 Auckland Uniservices Limited Power collector for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CN1243480A (zh) * 1997-01-09 2000-02-02 株式会社戴福库 无接触供电设备的保护装置
US6515878B1 (en) * 1997-08-08 2003-02-04 Meins Juergen 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lying contactless power
CN1316359A (zh) * 2000-04-05 2001-10-10 王光宇 一种新型的磁浮列车的推力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PI0411434A (pt) 2006-07-18
PT1633592E (pt) 2008-05-05
KR20060017787A (ko) 2006-02-27
CN1805866A (zh) 2006-07-19
DE502004006722D1 (de) 2008-05-15
ZA200508934B (en) 2007-01-31
CA2527030A1 (en) 2004-12-23
DE10326614A1 (de) 2004-12-30
US20060131294A1 (en) 2006-06-22
CA2527030C (en) 2008-12-23
ATE391049T1 (de) 2008-04-15
RU2349464C2 (ru) 2009-03-20
ES2300766T3 (es) 2008-06-16
EP1633592A1 (de) 2006-03-15
JP4437135B2 (ja) 2010-03-24
AU2004247331B2 (en) 2009-07-02
EP1633592B1 (de) 2008-04-02
WO2004110805A1 (de) 2004-12-23
RU2006100189A (ru) 2007-07-20
MXPA05013291A (es) 2006-03-09
US7511250B2 (en) 2009-03-31
JP2006527129A (ja) 2006-11-30
PL1633592T3 (pl) 2008-09-30
AU2004247331A1 (en) 2004-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05866B (zh) 运输系统
US836021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electric energy to a vehicle
US8590682B2 (en) Transferring electric energy to a vehicle
KR101930601B1 (ko) 차량에 전기 에너지를 제공하는 장치, 시스템 및 방법
US5839554A (en) Power collector for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EP2494677B1 (en) Transferring electric energy to a vehicle, using a system which comprises consecutive segments for energy transfer
CN100509467C (zh) 轨道引导的输送系统
JP2003528555A (ja) 非接触電力伝送を具備した電気テルハー
US6899035B2 (en) Rail-mounted transport system
CN104470752A (zh) 通过磁感应为车辆提供电能的配置结构和方法
CN116250161A (zh) 非接触供电系统以及输送系统
JP3522413B2 (ja) 地上移動体の非接触給電装置
KR101332792B1 (ko) 급전선로를 세그먼트화하여 전력을 공급하는 급전장치, 그 구동방법 및 급집전장치
CN109279282B (zh) 行驶车辆链的电能供应
CN118104099A (zh) 非接触供电系统以及输送系统
NZ252316A (en) Power collector for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60719

Assignee: Toure coating system engineering (Shanghai) Co., Ltd.

Assignor: Durr Systems GmbH

Contract record no.: 2013990000582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utomatic transporting system without energy sourc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0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30912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German bietigheim bissingen

Patentee after: Toure Systems Inc.

Address before: Stuttgart,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Duerr Systems GmbH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0

Termination date: 202004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