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98663B - 一种用于水陆两用交通工具的推进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水陆两用交通工具的推进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98663B
CN1798663B CN2004800139269A CN200480013926A CN1798663B CN 1798663 B CN1798663 B CN 1798663B CN 2004800139269 A CN2004800139269 A CN 2004800139269A CN 200480013926 A CN200480013926 A CN 200480013926A CN 1798663 B CN1798663 B CN 17986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nd
propulsion system
boats
ships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8001392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98663A (zh
Inventor
A·T·吉布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ibbs Technologies Ltd
Gibbs International Technolog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Gibbs International Technolog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ibbs International Technologies Ltd filed Critical Gibbs International Technolog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7986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986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7986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98663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FVEHICLES FOR USE BOTH ON RAIL AND ON ROAD; AMPHIBIOUS OR LIKE VEHICLES; CONVERTIBLE VEHICLES
    • B60F3/00Amphibious vehicles, i.e.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both on land and on water; Land vehicles capable of travelling under water
    • B60F3/0007Arrangement of propulsion or steering means on amphibious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1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engine-driven generators, e.g. generators driven by combustion engines
    • B60L50/16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engine-driven generators, e.g. generators driven by combustion engines with provision for separate direct mechanical propul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3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fuel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40Application of hydrogen technology to transportation, e.g. using fuel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ontrol Of Vehicle Eng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fic Uses (AREA)
  • Output Control And Ontrol Of Special Type Engine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 Transition And Organic Metals Composition Catalysts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水陆两用交通工具的推进系统参照图1,水陆两用交通工具(10)具有一推进系统,该水陆两用交通工具可滑行于水上,该推进系统包括原动机(20)、动力传输装置(30)、船舶推进装置(40)和陆地推进装置(50)。交通工具(10)可以船舶模式或陆地模式运行。公共控制器使用于陆地上和水上;转向控制器行程在每种模式中都可以是相同的。在船舶模式中动力被传输给船舶推进装置;在陆地模式中,动力被传输给船舶和陆地两种推进装置。陆地和船舶推进装置之间的动力传输比率在陆地模式中是可变化的。推进控制装置(60)可包括电子处理装置和/或电子、机械、液压或机电的促动装置或它们的任意组合。原动机(20)可包括内燃机、电动机、燃料电池、复合发动机或它们的任意结合。传输装置可以是机械的、电子的或液压的。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水陆两用交通工具的推进系统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推进系统,具体而言,设计一种用于水陆两用交通工具的推进系统。 
背景技术
在本技术领域中已知的专用陆地车辆和船舶船只中,已很好地开发了其产生动力、传送和控制所使用的设备。然而,水陆两用交通工具在这方面表现出了十分独特的问题和需要考虑之处。一个需求是使用船舶和陆地两种推进装置以最优化船舶和陆地两种模式下交通工具的控制和性能,并为船舶和陆地模式之间的转变或其相反转变提供条件。这个现存冲突需求和专用现有技术系统与水陆两用交通工具的需求适应性很差,通过已知的专用系统的简单结合不可能最优化水上和陆上性能。 
过去,水陆两用交通工具的设计者将他们的努力都集中在优化水上或陆上的性能。这种集中的结果是,或者为了给予令人满意的陆上性能而牺牲水上性能,或者相反。相反地,本申请人优选设计了一种具有优化的陆上和水上性能的水陆两用交通工具。为此,本申请人在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推进系统上打破了常规思想。 
具体而言,本申请人已发现具有以下这样的推进系统是所希望的:当水陆两用交通工具以船舶模式运行时,该推进系统产生动力并只向船舶推进装置配送动力;但当以陆地模式运行时(该模式包括入水和出水,即:两种模式改变),则该推进系统向船舶和陆地两种推进装置都配送动力(相等地或以选择性的可变比)。由于当其一旦进入水就可利用船舶推进器(一般为喷射推进器)和陆地推进器(一般为轮子的旋转)发动交通工具,所以这点保证能迅速并可控制地实现入水。此外,可利用船舶转向装置(一般通过喷气式驱动转向喷管)和道路转向装置(一般通过转向的前轮)对入水和出水的交通工具进行转向。 
在现有技术的水陆两用交通工具中,在入水后必须谨慎选择船舶驱动器,在实现利用船舶推进器和转向时会存在一延迟,导致对入水控制的不确定性。这会导致交通公具的操作员很难处理不期望的或强大的水  流、风力影响、水下障碍物和/或其他船舶交通。 
相似地,当从水到陆地移动时,在离水之前,如果船舶推进器必须关闭,则只可利用陆地推进器-一般是路面车轮的旋转向前驱动交通工具,不可利用船舶转向装置。这严重限制了驾驶员的控制,也导致进程很慢。船舶转向装置的可用性在当例如接近急流河岸或海岸区的滑道时尤其重要。当转向的前轮作用不大时,可有利地使用船舶螺旋桨或喷射器以在水中传输矢量推力,其可相对河岸的一固定点保持交通工具的位置(vehicle station)。 
由于滑行水陆两用交通工具在水上有更高速度的原因,所以它们比位移式交通工具具有更大的吸引力。然而,为了有效地滑行,它们必须具有后部重量偏置,以保证船首抬起到水之外且船尾坐入水中。如果后部重量偏置与前轮驱动器结合,为了保证待接触滑道的第一轮能够驱动交通工具出水,如WO 02/12005所公开的申请人的共同未决的申请中描述的,得到的道路处理特征会稍微让人不满意。因此,对于滑行水陆两用交通工具,优选后轮驱动器。这种交通工具的设计者必须明白,不驱动要离水的第一轮,这样船用驱动器的可用性在实现可控制地出水方面就尤其有帮助。 
所有以上考虑在设计具有优化的陆上和水上性能的水陆两用交通工具中都是重要的。因为这种交通工具从来没有在整个公路车辆市场中占重要份额,所以有可能这种交通工具的大多数物主和操作员以前从来都没有驾驶过这种交通工具。虽然他们可能已经单独对公路车辆和船舶交通工具的操作都很精通,但设计用来在这两种模式之间改变的交通工具表现出非常新颖的方面。任何对常规的水陆两用交通工具控制系统的改型都有可能对帮助所述操作员就新的运输装置得心应手具有很大的价值,这些改型有助于新的操作员对该交通工具、尤其是从陆地到水或从水到陆地的驾驶的新颖经历中得心应手。一位沉着和冷静的交通工具操作员比一位紧张地适应新经历并且不确定该如何进行的操作员更有可能安全控制他们的交通工具。陆地和船舶交通工具控制系统的可用性在帮助交通工具操作员获得对交通工具控制的自信心期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该系统在陆地和船舶两种模式中都尽可能需要相似的控制输入并都具有相同控制效果。此外,从陆地到水驾驶或相反路线驾驶时的“重  叠”时段,其中许多控制器以与近期运行操作中已确定的方式相似的方式工作,这会有助于交通工具操作员自信并安全地控制交通工具。 
有人提议,提供从船舶到陆地模式和与其相反的模式全转换的现有技术水陆两用交通工具中的常见形式,包括船用驱动器的分离,是基于一位工程师对交通工具模式单独的理解,而不是基于新任操作员对简单使用的考虑,这一点已经影响到现有技术的系统(如Bartlett的美国3,903,831和Kovac的美国4,082,433,在离水之前,有必要采取机械方式将船舶推进装置收回以避免螺旋桨搁浅。) 
还应该注意的是,如果象本发明中那样永久地接合船用驱动器,就会避免船用分离器和其附带控制器的成本、重量、容积和复杂性。这些因素对公路和船舶模式中的水陆两用交通工具是缺陷。永久地接合的船用驱动器的附加“飞轮效应”可能是在陆地驾驶时的某些条件下的缺陷,但当用通水通道的更大流体动力阻力来交换更小的通气通道的气动阻力时,其也可能有助于减少离水时发生所不希望的迅猛加速的任何趋势。 
发明内容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水陆两用交通工具的推进系统,包括: 
原动机; 
船舶推进装置; 
陆地推进装置;和 
动力传输装置,其中: 
该水陆两用交通工具能以船舶模式或陆地模式运行,当动力传输装置传输来自原动机的动力时,无论交通工具以船舶模式运行还是以陆地模式运行,经传输的动力总会被随后传输到船舶推进装置;由此, 
当交通工具以船舶模式运行时,该动力传输装置会将来自原动机的动力仅传输给船舶推进装置; 
当交通工具以陆地模式运行时,该动力传输装置会将来自原动机的动力传输给船舶推进装置和陆地推进装置两者。 
优选地,当交通工具以船舶模式运行时,船舶推进装置能发动该交通工具至一使交通工具获得足够水动升力来滑行的速度。 
优选地,陆地模式包括交通工具的入水和交通工具的出水。 
优选地,当水陆两用交通工具以陆地模式运行时,该动力传输装置能同时将来自原动机的动力相等地或以选择性地可变比传输到船舶推进装置和陆地推进装置。 
优选地,该推进系统包括用于选择性地分离和/或控制从原动机到陆地推进装置的动力传输的分离装置。 
优选地,该推进系统包括用于控制每台原动机、船舶推动装置、陆地推进装置和动力传输装置的所有可调节参数的控制装置。更优选地,该控制装置包括电子处理装置和/或电子的、机械的、液压的或机电的促动装置或它们的任意结合。优选地,控制装置至少部分可由交通工具的驾驶员触及以使驾驶员至少选择或控制以下各项:原动机的启动和停止;船舶或陆地模式;交通工具的转向;档位选择和交通工具的速度。最好是在船舶和陆地两种模式中交通工具的速度都由驾驶员使用单个速度控制器控制。优选地,在船舶和陆地两种模式中交通工具的方向都由驾驶员使用单个转向控制器控制。此外,最好是在船舶和陆地两种模式中交通工具齿轮箱都由驾驶员通过使用单个档位改变/选择控制器控制。 
优选地,推进系统的原动机包括下列任意一项或它们的一种结合:一火花点火内燃机;一压缩点火内燃机;一电动机;一燃料电池或一复合发动机。 
优选地,推进系统的船舶推进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喷气式驱动器。 
优选地,推进系统的陆地推进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可驱动轮。 
优选地,动力传输装置与原动机是成一整体的。优选地,动力传输装置包括用于将动力从原动机传输到船舶推进装置的船舶动力传输装置和用于将动力从原动机传输到陆地推进装置的陆地动力传输装置。优选地,船舶和陆地动力传输装置是同类型的。可替换地,船舶和陆地动力传输装置是不同类型的。 
优选地,船舶和/或陆地动力传输装置是机械的。优选地,机械动力传输装置是手动或自动齿轮箱、或用于向船舶和陆地两种推进装置提供传动(通过传动轴)的连续可变传输装置。 
可替换地,船舶和/或陆地动力传输装置是液压的。优选地,液压动力传输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产生液力(通过液压管路传输)的液压泵、和一个或多个用于向船舶和/或陆地推进装置提供传动的液压马  达。 
可替换地,船舶和/或陆地动力传输装置是电动的。优选地,电动传输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产生电力(通过电线/敷设电缆传输)的发电机、和一个或多个用于向船舶和/或陆地推进装置提供传动的电动马达,这些发电机可以是交流发电机。 
优选地,原动机位于水陆两用交通工具的中部或后部。更优选地,原动机被定位成其重心位于距离长度为4.6m到5.0m的水陆两用交通工具的后部1.5m到1.6m之间。还更优选地,重心基本距离长度为4.82m的水陆两用交通工具的后部1.54m。 
优选地,原动机以东-西或西-东构造在水陆两用交通工具上横向排布。可替换地,原动机以北-南或南-北构造在水陆两用交通工具上成直线排布。 
优选地,原动机具有一整体式取力器轴(power take-off shaft),其用来将动力直接提供给船舶推进装置。优选地,原动机具有一整体式传动装置布置,使得取力器轴以一与原动机的速度不同的速度旋转。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推进系统的水陆两用交通工具。 
优选地,所述水陆两用交通工具还包括一个或多个轮,使用于水上时,该轮可被收回至水位线之上,使用于陆地上时,该轮可被伸出于水位线之下。 
优选地,所述一个或多个轮中的至少一个可由液力悬架装置收回。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或多个轮中的至少一个的轴可被收回至少45度。 
优选地,液力悬架装置是液压的。 
优选地,液力悬架装置是充气式的。 
优选地,液力悬架装置包括至少一支柱。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支柱还用于陆地模式的悬架。 
附图简述 
现在将仅参考附图、通过实施例的方式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这些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安装在水陆两用交通工具中的根据本发明的推进系统 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推进系统的第一优选实施方案; 
图3示出了用于控制图1和图2的推进系统的驾驶员接口(driverinterface)的优选实施方案;和 
图4是一流程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的推进系统的优选控制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考图1,其中示出了安装在水陆两用交通工具10中的根据本发明的推进系统的示意图。当在船舶和陆地两种模式运行时,原动机20提供用于推进水陆两用交通工具10的动力。由原动机20产生的动力通过动力传输装置30被配送给船舶推进装置40和/或陆地推进装置50。通过动力传输装置30分别向船舶推进装置40和陆地推进装置50的动力配送由控制装置60控制。控制装置60至少基于以下各项而动作:i)来自交通工具10的驾驶员的输入;和ii)在电子控制模块(ECM)(未示出)的控制下使用该技术领域中熟知的控制逻辑(例如存储在EPROM,ROM和/或RAM上)的来自交通工具传感器(未示出)的输入。 
本发明的主要特征是当以船舶模式运行时,推进系统产生动力并根据来自驾驶员的控制输入而控制仅将动力传输给船舶推进装置40,同时,当以陆地模式运行时,推进系统产生动力并根据来自驾驶员的控制输入而控制将动力传输给船舶推进装置40和陆地推进装置50两者。在本发明中,水陆两用交通工具10只能以两种模式中的一种运行。第一种是船舶模式,在该模式中,交通工具10只能在水上以完全移位模式(fully displaced mode)或高速滑行模式被驱动,其中通过穿水速度(through-water speed)获得足够的水动升力,使交通工具10升高出水并位于水面上。第二种是陆地模式,该模式中,交通工具10采用三个阶段中的一个。陆地模式的第一个阶段是在正常的陆地条件下简单地驱动交通工具10,如汽车的情况。第二个阶段是交通工具10从陆地入水,第三个阶段是交通工具10出水着陆。在陆地模式的所有这三个阶段中,在来自驾驶员的输入而动作的控制装置60的命令下,推进系统都将动力传送给船舶推进装置40和陆地推进装置50。 
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的推进系统示意性地被显示并可采取许多不同实施方案的形式。例如,可以领会的是,可通过两个轮传动、或是前轮传动或后轮传动、或四个轮传动的方式作用陆地推进装置50。 
接着参照图2,其中示出了安装在水陆两用交通工具10中的本发明推进系统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该水陆两用交通工具10采用两个轮传动(后轮传动)的布置并具有中置的发动机(也可使用后置的发动机)。在本文中,中置的发动机通常安装在乘客就坐区域的后面、但处在后轴的前面。然而,因为法国Hobbycar水陆两用交通工具具有安装在交通工具中心的发动机和在交通工具四个角落处的独立乘客隔间,所以也有与该规则相例外的。因为发动机在交通工具的中心,所以Hobbycar必须被认为是中置发动的(mid-engined);但该布置具有多种实际缺陷,Hobbycar并不是一商业性的成功之举。 
回到图2,原动机采取横向地安装在水陆两用交通工具10的中部或后部的内燃机20的形式。动力传输装置采取自动齿轮箱30的形式并能  将来自内燃机20的传动在齿轮速比范围内传输给传动轴34和取力器(PTO)轴32。每根传动轴34都以安装在传动轴34上并由其驱动的两个后轮50的形式将来自自动齿轮箱30的传动传输给陆地推进装置。为了控制向每个后轮50的传动传输,每根传动轴34都包括分离器36。虽然示出了两个分离器36,但一个分离器仅可装配于一根传动轴上,其依靠交通工具手闸锁定其他传动轴。每个分离器36优选地通过液压装置(未示出)驱动,并被安装在等速(CV)接头内。如WO 02/14092所公开的申请人的共同未决申请中描述的,也可包括一同步啮合机构。来自齿轮箱30的传动经由取力器轴32和联轴器33被传输给船舶推进装置40。在这个优选实施方案中,船舶推进装置40采取题为“用于水陆两用交通工具的喷气式驱动器”(“A Jet Drive For An Amphibious Vehicle”)的、申请人的共同未决专利-英国专利申请第0311495.6号中公开的喷气式驱动器的形式。 
如上所述,电子控制模块(ECM)(未示出)形成用来对推进系统的控制进行作用的控制装置60的一部分,并当通过图3中示出的驾驶员接口70接收来自交通工具10的驾驶员的输入时部分地实现这一点。可以看出,驾驶员接口70采取一般交通工具仪表板布置的形式。可以看出,驾驶员位于中央传动位置,乘客/船员座位(未示出)位于驾驶员的座位的任一边。使用的就坐布置和调节机构在申请人的共同未决专利申请第GB0218604.7号中公开。如汽车工程技术中已知的,控制机构60也可包括一点火开关和一停机装置系统和发动机以及齿轮箱/传送管理计算机。这些附加项目可以在结构上与ECM和/或控制装置60分离或成一整体。 
再参照图4,其描述了一显示包含ECM的控制装置60的功能的流程图,现在描述操作水陆两用交通工具10的第一优选模式。驾驶员首先通过常规插入钥匙并打着火的方式启动水陆两用交通工具10的控制装置60-步骤100。假如齿轮选择器或自动传输选择器74在“中性”或“静止”位置,发动机启动器联锁装置将只会允许启动发动机20-步骤110。如果是这样,然后启动发动机20-步骤120,否则不会启动发动机20-步骤220。 
驾驶员能使用已知技术中的油门踏板76控制由发动机20产生的动力。当动力以船舶或陆地模式被传输时,油门踏板76控制由发动机20  产生的动力和向喷气式驱动器40和/或轮50的动力配送。同时在示出的优选实施方案中,传输装置是附带有齿轮选择器74的自动齿轮箱,可以领会的是,可提供手动传输装置,并且其包括一如本技术领域中已知的用于接合传动的离合器踏板。 
提供用于当处于船舶和陆地两种模式时控制交通工具10转向的转向盘72。如申请人的共同未决专利申请第GB0309452.1号中描述的,交通工具10的转向在船舶和陆地模式都通过转向盘72而起作用。 
仪表盘布置包括一系列该技术领域中已知的用于告知驾驶员交通工具10的速度(以陆上或水上每小时所行驶之英里数mph或每小时所行驶之公里数km/h测量)、发动机的每分钟转数rpm或动力输出、各自的温度和燃油表的刻度盘80。提供脚制动踏板77用于驱动轮闸;驻车制动器踏板78用于在陆地模式停泊交通工具10时驱动驻车制动器。 
接着是步骤130(模式识别/选择),控制装置60确定是否已经通过模式选择器按钮82选择了船舶模式。如果船舶模式已经被选择或正被选择,接着就像从陆地到船舶模式改变的部分,将向路面车轮50的传动断开。因此,当齿轮选择器74被移动至“传动”位置时-步骤170,来自发动机20的动力只被传送至喷气式驱动器40-步骤180。如果没有选择船舶模式,控制装置60接着在步骤140就确定是否已经通过模式选择器按钮82选择了陆地模式。如果陆地模式已经被选择或正被选择,接着就像从船舶到陆地模式改变的部分,将向路面车轮50的传动接合。因此,当齿轮选择器74被移动至“传动”位置时-步骤150,发动机20通过齿轮箱30和传动轴34(分离器36连接在其上)将动力提供给轮50,还将来自发动机20的动力通过取力器轴32传输给喷气式驱动器40。在两种模式的任一种中,交通工具10的控制都由驾驶员使用转向盘72、油门踏板76、脚制动踏板77和齿轮选择器74来作用。接着,控制装置60继续进行步骤190,如果检测到模式改变,系统就返回130处的模式识别/选择路线并继续进行控制进程。可替换地,如果驾驶员没有通过模式选择器按钮82选择模式改变,则控制装置60继续进行步骤200以确定驾驶员是否已经选择停止发动机20。如果没有,控制装置就返回在步骤130处的模式识别/选择路线的开始,并如上所述地继续进行。然而,如果驾驶员选择停止发动机20,则控制装置60移到步骤210处,在该点  停止发动机20,交通工具控制进程在步骤220处终止。 
在一个与以上相似的方法中,当交通工具从船舶模式向陆地模式转变时,轮分离器36被连接,以便在船舶模式中仅向船舶传动的传动被转变为在陆地模式中向船舶传动和轮的传动。 
可以领会的是,尽管在以上描述的优选实施方案中,原动机20采取内燃机的形式,原动机20可以替换地采取压缩点火内燃机、电动机、燃料电池、复合发动机或它们的任意结合的形式。此外,尽管动力传输装置30采取通过轴和车轴(包括取力器轴)传输动力的常规自动齿轮箱的形式,可以领会的是,可实施许多可替换的布置。例如,动力传输装置30可包括或采取用于向船舶和陆地两种推进装置提供传动的连续可变传输的形式。尤其是,设想如果原动机为一电动机或通过交流发电机发电,则可提供一个或多个电动机以驱动一个或多个轮和/或喷气式驱动器。可替换地,原动机20可以向液压泵或象旋转斜盘泵的泵提供动力,并且可以以液压管道和加压的液压流体的方式将动力配送给轮和/或喷气式驱动器,该液压流体驱动液压马达或直接连接到每个轮50和/或喷气式驱动器40的马达。 
此外,可以领会的是,也可有利地使用不同的机械/电子和/或液压复合系统的结合。例如,原动机20可以采取内燃机的形式,其将传动以机械方式通过齿轮箱和轴的联合提供给喷气式驱动器40和将传动以液压方式通过一个或多个轮50上的旋转斜盘泵、液压管路和液压马达提供给一个或多个轮50。 
尽管优选的是,船舶推进装置以喷气式驱动器40的形式实施,但可以领会的是,可以替换地使用传统的螺旋桨和螺旋轴。类似地,尽管已经描述过,陆地推进装置包括路面车轮50,但可以替换地使用轨道。 
在所有情况下,正如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很容易理解的,具体的原动机、船舶推进装置、陆地推进装置和动力传输装置与它们的附带布置被采纳作为最适合水陆两用交通工具的具体应用。 
而且,可将原动机如图所示并如WO 02/0799所公开的申请人的共同未决申请中所描述地那样横向固定,或方便地纵向固定。在WO02/12005公开的申请人的共同未决申请中可找到一包含纵向固定的原动机的动力传动系的实施例。以上描述的推进系统可特别适合于使用路  面车轮的水陆两用交通工具,使用于水上时,可将该路面车轮收回至水位线之上,使用于陆地上时,可将该路面车轮伸出于水位线之下。 

Claims (55)

1.一种用于水陆两用交通工具的推进系统,包括:
原动机;
船舶推进装置;
陆地推进装置;
动力传输装置,和
用于控制原动机、船舶推动装置、陆地推进装置、动力传输装置和水陆两用交通工具的可调节参数的控制装置,其中:
该水陆两用交通工具能以船舶模式或陆地模式运行,当动力传输装置传输来自原动机的动力时,无论交通工具以船舶模式运行还是以陆地模式运行,经传输的动力总会被随后传输到船舶推进装置;由此,
当交通工具以船舶模式运行时,该动力传输装置会将来自原动机的动力仅传输给船舶推进装置;
当交通工具以陆地模式运行时,该动力传输装置会将来自原动机的动力传输给船舶推进装置和陆地推进装置两者,以及
该控制装置包括电子处理装置,电子、机械、液压或机电的促动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并至少部分可由交通工具的驾驶员触及,以使驾驶员在船舶模式和陆地模式中都可以使用用于单个参数的单个促动装置和/或用于每套参数的单个促动装置来选择或控制各个参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能使驾驶员选择或控制下列各个参数:
原动机的启动和停止;
船舶或陆地模式;
交通工具的转向;和
交通工具的速度。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船舶和陆地模式中交通工具的速度都由驾驶员使用单个速度控制器控制。
4.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船舶和陆地模式中交通工具的方向都由驾驶员使用单个转向控制器控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单个转向控制器具有一行程范围,且该行程范围在船舶和陆地模式中相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单个转向控制器的行程范围使驾驶员能在船舶和陆地模式中利用交通工具转向的全部范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船舶和/或陆地模式中可获得的单个转向控制器的行程范围与交通工具转向范围的比率都是1∶1。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船舶和/或陆地模式中可获得的单个转向控制器的行程范围与交通工具转向范围的比率不同于1∶1。
9.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动力传输装置是齿轮箱,并且在船舶和陆地两种模式中,齿轮箱都由驾驶员通过使用单个档位改变控制器控制。
10.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在第一驾驶位置驾驶、交通工具以陆地模式运行时,驾驶员可触及的控制装置可由驾驶员操作;当在比第一驾驶位置抬得更高的第二驾驶位置驾驶、交通工具以船舶模式运行时,该控制装置也可由驾驶员操作。
11.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当交通工具以船舶模式运行时,船舶推进装置能发动该交通工具至一使交通工具获得足够水动升力以滑行的速度。
12.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陆地模式包括交通工具的入水和交通工具的出水。
1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水陆两用交通工具以陆地模式运行时,该动力传输装置能同时将来自原动机的动力相等地或以选择性的可变比传输到船舶推进装置和陆地推进装置。
14.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从原动机到陆地推进装置的动力传输的分离装置。
15.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原动机包括下列任意一项或多项:
一火花点火内燃机;
一压缩点火内燃机;
一电动机;
一燃料电池;和/或
一复合发动机。
16.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船舶推进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喷气式驱动器。
17.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陆地推进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可驱动轮。
18.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动力传输装置与原动机成一整体。
19.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动力传输装置包括用于将动力从原动机传输到船舶推进装置的船舶动力传输装置和用于将动力从原动机传输到陆地推进装置的陆地动力传输装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船舶和陆地动力传输装置是同类型的。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船舶和陆地动力传输装置是不同类型的。
22.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动力传输装置是机械的。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船舶和/或陆地动力传输装置是机械的。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机械动力传输装置是手动或自动齿轮箱、或用于向船舶和/或陆地推进装置提供传动的连续可变传输装置。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船舶和/或陆地动力传输装置是手动或自动齿轮箱、或用于向船舶和/或陆地推进装置提供传动的连续可变传输装置。
26.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动力传输装置是液压的。
27.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船舶和/或陆地传输装置是液压的。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液压动力传输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产生液力的液压泵。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船舶和/或陆地液压动力传输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产生液力的液压泵。
30.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液压动力传输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向船舶和陆地两种推进装置提供传动的液压马达。
31.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船舶和/或陆地液压传输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向船舶和/或陆地推进装置提供传动的液压马达。
32.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动力传输装置是电动的。
3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船舶和/或陆地动力传输装置是电动的。
3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电动传输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产生电力的发电机。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是交流发电机。
36.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船舶和/或陆地电动传输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产生电力的发电机。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是交流发电机。
38.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电动传输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向船舶和陆地两种推进装置提供传动的电动马达。
39.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船舶和/或陆地电动传输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向船舶和/或陆地推进装置提供传动的电动马达。
40.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原动机位于水陆两用交通工具的中部或后部。
41.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原动机被定位成其重心位于距离长度为4.6m到5.0m的水陆两用交通工具的后部1.5m到1.6m之间。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原动机被定位成其重心基本距离长度为4.82m的水陆两用交通工具的后部1.54m。
4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原动机横向排布在水陆两用交通工具上。
44.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原动机纵向排布在水陆两用交通工具上。
45.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原动机具有一整体式取力器轴,其用来将动力直接提供给船舶推进装置。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原动机具有一整体式传动装置布置,使得取力器轴以与原动机的速度不同的速度旋转。
47.权利要求1到46中任一项的推进系统在水陆两用交通工具中的使用。
48.包括权利要求1至46中任一项的推进系统的水陆两用交通工具。
49.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水陆两用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或多个轮,使用于水上时,该轮可被收回至水位线之上,使用于陆地上时,该轮可被伸出于水位线之下。
50.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水陆两用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轮中的至少一个可由流体悬架装置收回。
51.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水陆两用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或多个轮中的至少一个的轴线被收回至少45度。
52.如权利要求50或51所述的水陆两用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流体悬架装置是液压的。
53.如权利要求50或51所述的水陆两用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流体悬架装置是充气式的。
54.如权利要求50或51所述的水陆两用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流体悬架装置包括至少一支柱。
55.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水陆两用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支柱还用于陆地模式的悬架。
CN2004800139269A 2003-05-19 2004-05-19 一种用于水陆两用交通工具的推进系统 Active CN17986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0311498.0 2003-05-19
GB0311498A GB2401831A (en) 2003-05-19 2003-05-19 A propulsion system for an amphibious vehicle
PCT/GB2004/002143 WO2004103742A1 (en) 2003-05-19 2004-05-19 A propulsion system for an amphibious vehicl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98663A CN1798663A (zh) 2006-07-05
CN1798663B true CN1798663B (zh) 2012-05-30

Family

ID=9958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139269A Active CN1798663B (zh) 2003-05-19 2004-05-19 一种用于水陆两用交通工具的推进系统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7438611B2 (zh)
EP (1) EP1631466B1 (zh)
JP (1) JP4802099B2 (zh)
CN (1) CN1798663B (zh)
AT (1) ATE490100T1 (zh)
AU (1) AU2004241191B2 (zh)
CA (1) CA2525914A1 (zh)
DE (1) DE602004030332D1 (zh)
GB (1) GB2401831A (zh)
WO (1) WO20041037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17304B2 (ja) * 2007-08-31 2013-06-19 株式会社Ihi 水陸両用車
JP5217314B2 (ja) * 2007-09-11 2013-06-19 株式会社Ihi 水陸両用車
JP5217315B2 (ja) * 2007-09-11 2013-06-19 株式会社Ihi 水陸両用車
JP2009067207A (ja) * 2007-09-12 2009-04-02 Ihi Corp 水陸両用車
US8162704B2 (en) * 2008-10-15 2012-04-24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Amphibious vehicle and engine power control
JP5243978B2 (ja) * 2009-01-27 2013-07-2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舶用推進システムおよび操船方法
JP5537835B2 (ja) * 2009-05-25 2014-07-02 ユニバーサル特機株式会社 水陸両用車の制御システム
US8986056B2 (en) 2009-07-24 2015-03-24 Kevin R. NEPRUD Amphibious yacht
CN102011653A (zh) * 2010-11-16 2011-04-13 深圳市海斯比船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高速船用多站多发动机遥控系统
TR201102259A1 (tr) 2011-03-09 2012-08-22 Fnss Savunma Si̇stemleri̇ A.Ş. Birden fazla çıkışa sahip bir dişli kutusu.
CN102229318A (zh) * 2011-04-26 2011-11-02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两栖车辆混合动力综合驱动系统
CN102785578A (zh) * 2011-05-14 2012-11-21 珠海银通航空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气垫装置的通行性好的电动汽车
GB2495898B (en) * 2011-06-13 2013-09-11 Gibbs Tech Ltd A power train for an amphibian
JP6202709B2 (ja) 2012-11-15 2017-09-27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水陸両用車
WO2014100568A1 (en) * 2012-12-21 2014-06-26 Neprud Kevin R Amphibious yacht
CN103057367B (zh) * 2013-01-30 2015-06-03 七星关区箭牌轮胎翻修厂 水陆两用车
CN103129338A (zh) * 2013-03-19 2013-06-05 李祉谌 净化空气的环保能源水陆两栖电动车
KR101452293B1 (ko) 2013-11-15 2014-10-22 김중재 수륙양용 보트
CN105082913A (zh) * 2015-08-24 2015-11-25 上海瑞华(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的水陆二栖车系统装置
JP6842910B2 (ja) * 2016-12-20 2021-03-17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水陸両用車
US10654503B1 (en) 2017-06-08 2020-05-19 Hendrick Motorsports Performance Group, LLC Tactical transport cart for manual navigation over both topographic and hydrographic terrains
US11254341B2 (en) 2017-06-08 2022-02-22 Hendrick Motorsports Performance Group, LLC Tactical transport cart for manual navigation over both topographic and hydrographic terrains
WO2019164448A1 (en) * 2018-02-23 2019-08-29 St Engineering Land Systems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amphibious vehicle
CN108725113B (zh) * 2018-05-29 2021-07-02 芜湖市创源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水路两用巡视机器人用驱动装置
CN112895825B (zh) * 2021-03-17 2022-04-08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可变构型的多模式水陆两栖运动关节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50037A (en) * 1941-12-03 1944-05-30 Amphibian Car Corp Amphibian vehicle
US3765367A (en) * 1970-11-24 1973-10-16 Us Army Propulsion systems
US3903831A (en) * 1973-05-14 1975-09-09 Waterland Corp Amphibious vehicle
EP0970825A2 (en) * 1992-06-23 2000-01-12 Aquastrada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Amphibious vehicle
WO2002018161A1 (en) * 2000-08-26 2002-03-07 Gibbs Technologies Ltd. Amphibious vehicle
WO2002022383A1 (en) * 2000-09-13 2002-03-21 Gibbs Technologies Limited Power trai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13821A (en) * 1964-03-10 1965-10-26 Vincent R Godwin Convertible hydromobile
US3968766A (en) * 1975-06-16 1976-07-13 House William C Amphibious air cushion vehicle
DE2904151A1 (de) * 1979-02-03 1980-08-14 Wilhelm Westphalen Schwimmfaehiger personenkraftwagen als reise- und wassersport-mobil
US4387661A (en) * 1980-01-03 1983-06-14 Duff Kenneth R Amphibious motor-driven cycle
US4802433A (en) 1986-07-16 1989-02-07 Kovac Andrew J Amphibious vehicle
DE3916200C2 (de) * 1989-05-18 1998-07-02 Renk Ag Antriebsanlage für ein Amphibienfahrzeug
NZ250979A (en) * 1994-02-25 1996-03-26 Terence James Roycroft Amphibious vehicle axle driven wheel retracting mechanism
US5755173A (en) * 1995-02-13 1998-05-26 Rorabaugh; Dale Amphibious automobile with a sleek displacement hull in the substantial contour of a canoe
US5690046A (en) * 1995-11-21 1997-11-25 Grzech, Jr.; Albert S. Amphibious vehicles
US5727494A (en) * 1996-09-26 1998-03-17 Caserta; Anthony L. Amphibious vehicle
DE19926145A1 (de) * 1999-06-09 2000-12-14 Volkswagen Ag Amphibienfahrzeug
JP2002014604A (ja) 2000-06-30 2002-01-18 Central Japan Railway Co 鉄道の乗心地模擬装置
GB0017784D0 (en) * 2000-07-21 2000-09-06 Gibbs Tech Ltd Power train
EP1307354B8 (en) 2000-08-10 2005-09-28 Gibbs Technologies Limited Power train
AU2001276495A1 (en) 2000-08-12 2002-02-25 Gibbs Technologies Limited Amphibious vehicle comprising an improved decoupler
US6540569B1 (en) * 2001-09-24 2003-04-01 Shao-Wei Gong Integrated utility personal vehicle
GB0218604D0 (en) 2002-08-10 2002-09-18 Gibbs Tech Ltd Seating for amphibious vehicles
GB2401830A (en) 2003-05-19 2004-11-24 Gibbs Tech Ltd A jet drive for an amphibious vehicl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50037A (en) * 1941-12-03 1944-05-30 Amphibian Car Corp Amphibian vehicle
US3765367A (en) * 1970-11-24 1973-10-16 Us Army Propulsion systems
US3903831A (en) * 1973-05-14 1975-09-09 Waterland Corp Amphibious vehicle
EP0970825A2 (en) * 1992-06-23 2000-01-12 Aquastrada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Amphibious vehicle
WO2002018161A1 (en) * 2000-08-26 2002-03-07 Gibbs Technologies Ltd. Amphibious vehicle
WO2002022383A1 (en) * 2000-09-13 2002-03-21 Gibbs Technologies Limited Power trai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004030332D1 (de) 2011-01-13
JP4802099B2 (ja) 2011-10-26
ATE490100T1 (de) 2010-12-15
CN1798663A (zh) 2006-07-05
EP1631466B1 (en) 2010-12-01
US7438611B2 (en) 2008-10-21
AU2004241191B2 (en) 2011-06-09
JP2007503360A (ja) 2007-02-22
WO2004103742A1 (en) 2004-12-02
CA2525914A1 (en) 2004-12-02
GB2401831A (en) 2004-11-24
AU2004241191A1 (en) 2004-12-02
EP1631466A1 (en) 2006-03-08
US20060264127A1 (en) 2006-11-23
GB0311498D0 (en) 2003-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98663B (zh) 一种用于水陆两用交通工具的推进系统
US7497285B1 (e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CN101208229B (zh) 混合动力车辆及其控制方法
US9902393B2 (en) Vehicle control system
CN102079306B (zh) 确定动力系的输出转矩约束的方法
US9506558B2 (en) Vehicle control system
CN1355746A (zh) 水陆两用车
CN104553731A (zh)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
CN105408180A (zh) 用于控制具有独立的后部电动机的混合动力车辆的系统和方法
CN104995046A (zh) 用于水陆两用车的动力系
CN102627068B (zh) 轮毂电机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方法
CN103906633A (zh) 用于水陆两用车的动力系
EP3545212B1 (en) A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gear shift coordination
CN106004426A (zh) 机动车辆、控制机动车辆的方法和用于车辆的系统
KR101345954B1 (ko) 4륜구동 전기 자동차용 후륜 구동장치
US10300910B2 (en) Apparatus for driving rear-wheels of environment-friendly vehicle
JPH11208304A (ja) 四輪駆動車
KR20190078618A (ko) 파워 분할 하이브리드 파워트레인
CN203832230U (zh) 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该动力传动系统的车辆
CN203267759U (zh) 油、电双驱动模式的四轮车
JP2022112447A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制御装置
JP2021024290A (ja) 電動モータ式4輪駆動車の駆動装置
GB2401829A (en) A propulsion system for an amphibious vehicle
CN212861435U (zh) 一种新能源观光小火车的无极传动系统
US11820376B2 (en) Control device for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