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92045A - 无线电中继器 - Google Patents

无线电中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92045A
CN1792045A CN 200480011562 CN200480011562A CN1792045A CN 1792045 A CN1792045 A CN 1792045A CN 200480011562 CN200480011562 CN 200480011562 CN 200480011562 A CN200480011562 A CN 200480011562A CN 1792045 A CN1792045 A CN 17920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towards
mentioned
base station
terminat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8001156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栗田昌典
新居隆之
松本一弘
松尾昌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792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920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04B7/1555Selecting relay station antenna mode, e.g. selecting omnidirectional -, directional beams, selecting polariz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10Polarisation diversity; Directional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64Relay station antennae loop interference reduction
    • H04B7/15571Relay station antennae loop interference reduction by signal isolation, e.g. isolation by frequency or by antenna pattern, or by polarization

Abstract

一种无线电中继装置,该无线电中继装置在下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并且具备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具有朝向基站的天线和朝向终端机的天线,用来在和基站、终端机之间发送及接收电波,上述无线电通信系统采用在发送信道及接收信道中使用的频带接近的TDMA方式,上述天线装置使上述朝向基站的天线的极化面方向和上述朝向终端机的天线的极化面方向不同来进行设置。

Description

无线电中继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下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为了对以弱电场地区作为通信区域进行补偿所使用的无线电中继装置,该无线电通信系统在发送信道及接收信道中使用的频带邻近并且采用TDMA方式。
背景技术
在采用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多址访问)方式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进行电波的中继时,需要在TDMA的无线电中继装置1上如图17所示,装载双系统的无线电设备部2A、2B,并且由一个无线电设备部2A进行和基站3之间的通信,与此同时由另一个无线电设备部2B进行和终端机4之间的通信。此时,例如从基站3通过朝向基站的天线5A由无线电设备部2A的接收部(未图示)接收并解调后的解调信号,被传送到无线电设备部2B的发送部(未图示),并且在由该发送部作为发送信号进行无线电频率变换之后,通过朝向终端机的天线5B传送给终端机4。
相反,从终端机4通过朝向终端机的天线5B由无线电设备部2B的接收部(未图示)接收并解调后的解调信号,被传送到无线电设备部2A的发送部(未图示),在由该发送部作为发送信号进行无线电频率变换之后,通过朝向基站的天线5A传送给基站3。
可是,在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个人便携电话系统)的情况下,如图18所示要按上行和下行分别采用4个时间间隙(下面,简称为时隙)来进行通信,例如若由无线电设备部2A和无线电设备部2B同时使用了时隙At1和时隙Br1,则因发送时隙At1上来自天线5A的无用辐射而产生接收时隙Br1的接收灵敏度抑制。
因此,对于无线电中继装置1而言,以往以来,为了防止因一个无线电设备部发出的无用辐射而产生的对另一个无线电设备部的接收灵敏度抑制,在由一个无线电设备部进行发送之时,不通过另一个无线电设备部进行接收。
另外,还提供了一种具备下述功能的无线电中继装置(例如,特开平11-112402号公报),该功能为通过频率偏移来抑制从发送天线向接收天线的发送输出的一部分出现回旋而引起异常振荡。
以往的无线电中继装置为了防止因一个无线电设备部发出的无用辐射而引起的对另一个无线电设备部的接收灵敏度抑制,在一个无线电设备部进行发送的时刻,另一个无线电设备部不进行接收,在上述以往的无线电中继装置中,在由一个无线电设备进行发送之时,另一个无线电设备部需要成为等待状态或发送状态,并且在使双系统的无线电设备部交替成为等待状态和通信状态时,每一个无线电中继装置的可收纳线路数或通信速度变成一半。
另外,以往示例为装载于无线电中继装置内的双系统无线电设备的一个进行发送时另一个也进行发送,并且一个进行接收时另一个也进行接收,在上述以往示例中,在基站和终端机间通过无线电中继装置进行通信时和不通过无线电中继装置进行通信时,由于收发的时间反转,因而对收发产生延迟。
再者,在上述专利文献的情况下,设置下述IF操作系统和RF操作系统等的结构是较为复杂的,上述IF操作系统用来提取IF信号并控制相位、振幅及延迟时间由合成器来抑制回旋成分,上述RF操作系统用来由耦合器进行提取并同样控制RF信号由合成器加以抑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为提供一种无线电中继装置,可以减轻因一个无线电设备发出的无用辐射而引起的对另一个无线电设备部的接收灵敏度抑制,从而使每一个无线电中继装置的可容纳线路数或通信速度得到提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权利要求1的发明是一种无线电中继装置,其特征为,无线电中继装置在下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并且具备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具有朝向基站的天线和朝向终端机的天线,用来在和基站、终端机之间发送及接收电波,上述无线电通信系统采用在发送信道及接收信道中使用的频带接近的TDMA方式;上述天线装置设置为使上述朝向基站的天线极化面方向和上述朝向终端机的天线极化面方向不同。
权利要求2的发明是一种无线电中继装置,其特征为,无线电中继装置在下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并且具备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具有朝向基站的天线和朝向终端机的天线,用来在和基站、终端机之间发送及接收电波,上述无线电通信系统采用在发送信道及接收信道中使用的频带接近的TDMA方式;上述天线装置设置为使上述朝向基站的天线及上述朝向终端机的天线相互朝向作为零陷方向的方向。
权利要求3的发明是一种无线电中继装置,其特征为,无线电中继装置在下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并且具备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具有朝向基站的天线和朝向终端机的天线,用来在和基站、终端机之间发送及接收电波,上述无线电通信系统采用在发送信道及接收信道中使用的频带接近的TDMA方式;上述天线装置分别使用非定向天线作为上述朝向基站的天线,使用定向天线作为上述朝向终端机的天线,。
权利要求4的发明是一种无线电中继装置,其特征为,无线电中继装置在下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并且具备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具有朝向基站的天线和朝向终端机的天线,用来在和基站、终端机之间发送及接收电波,上述无线电通信系统采用在发送信道及接收信道中使用的频带接近的TDMA方式;上述天线装置分别使用定向天线作为上述朝向基站的天线及上述朝向终端机的天线,并且使各自的定向方向不同。
权利要求5的发明是一种无线电中继装置,其特征为,无线电中继装置在下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并且具备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具有朝向基站的天线和朝向终端机的天线,用来在和基站、终端机之间发送及接收电波,上述无线电通信系统采用在发送信道及接收信道中使用的频带接近的TDMA方式;上述天线装置将上述朝向基站的天线及上述朝向终端机的天线的任一方或双方与从装置主体引出的同轴电缆连接,并使两个天线间隔设置。
权利要求6的发明是一种无线电中继装置,其特征为,无线电中继装置在下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并且具备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具有朝向基站的天线和朝向终端机的天线,用来在和基站、终端机之间发送及接收电波,上述无线电通信系统采用在发送信道及接收信道中使用的频带接近的TDMA方式;上述无线电中继装置具备连接装置,用来在与上述朝向基站的天线、上述朝向终端机的天线对应的天线馈电电路上连接对应的天线,使之拆装自如;其构成为,将下面的第1至第4天线装置中的任一个天线装置或者下述天线装置上各个天线的任一个,与上述连接装置有选择地连接,上述第1至第4天线装置即:第1天线装置,设置为使上述朝向基站的天线极化面方向和上述朝向终端机的天线极化面方向不同;第2天线装置,设置为使上述朝向基站的天线及上述朝向终端机的天线相互朝向作为零陷方向的方向;第3天线装置,分别使用非定向天线作为上述朝向基站的天线,使用定向天线作为上述朝向终端机的天线;第4天线装置,分别使用定向天线作为上述朝向基站的天线及上述朝向终端机的天线,并且设置为使各自的定向方向不同;上述天线装置是在上述第1至第4天线装置的任一个之内将上述朝向基站的天线和上述朝向终端机的天线的任一方或双方与从装置主体引出的同轴电缆连接并设置于离开装置主体的位置上的天线装置。
权利要求7的发明根据权利要求6的发明,其特征为,具备:天线选择装置,用于根据设置环境下的通信错误率和接收电场强度来选择最佳的天线装置;用来通知由天线选择装置所选择出的天线装置的装置。
权利要求8的发明,其特征为,无线电中继装置在下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并且具备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具有朝向基站的天线和朝向终端机的天线,用来在和基站、终端机之间发送及接收电波,上述无线电通信系统采用在发送信道及接收信道中使用的频带接近的TDMA方式;上述无线电中继装置具备在上述朝向终端机的天线中插入了衰减器的天线馈电电路。
权利要求9的发明是一种无线电中继装置,其特征为,无线电中继装置在下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并且具备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具有朝向基站的天线和朝向终端机的天线,用来在和基站、终端机之间发送及接收电波,上述无线电通信系统采用在发送信道及接收信道中使用的频带接近的TDMA方式;上述无线电中继装置具备:接收错误检测装置,用来检测接收部中的接收错误,该接收部用来经由上述朝向基站的天线接收来自基站的发送电波;控制装置,用于根据该接收错误检测装置检测的接收错误状况,调整发送部的发送功率,该发送部用来经由上述朝向终端机的天线发送电波。
权利要求10的发明是一种无线电中继装置,其特征为,无线电中继装置在下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并且具备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具有朝向基站的天线和朝向终端机的天线,用来在和基站、终端机之间发送及接收电波,上述无线电通信系统采用在发送信道及接收信道中使用的频带接近的TDMA方式;上述无线电中继装置具备时隙控制装置,用来进行时隙使用率监视,并选择使用时隙,以免朝向基站和朝向朝向终端机的收发时间重叠。
权利要求11的发明是一种无线电中继装置,其特征为,无线电中继装置在下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并且具备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具有朝向基站的天线和朝向终端机的天线,用来在和基站、终端机之间发送及接收电波,上述无线电通信系统采用在发送信道及接收信道中使用的频带接近的TDMA方式;上述无线电中继装置具备:作为第1组天线装置从下面的第1至第4天线装置之中所选择出的任一个天线装置;其他天线装置,作为第2组天线装置都由非定向天线来构成上述朝向基站的天线及上述朝向终端机的天线;天线选择装置,用来进行时隙使用率监视,在时隙使用率为50%以下时转换并选择上述第2组天线装置,另一方面在时隙使用率超过50%时转换并选择上述第1组天线装置;上述第1至第4天线装置分别为:第1天线装置,设置为使上述朝向基站的天线极化面方向和上述朝向终端机的天线极化面方向不同;第2天线装置,设置为使上述朝向基站的天线及上述朝向终端机的天线相互朝向作为零陷方向的方向进行设置;第3天线装置,分别使用非定向天线作为上述朝向基站的天线,使用定向天线作为上述朝向终端机的天线;第4天线装置,分别使用定向天线作为上述朝向基站的天线及上述朝向终端机的天线,并且设置为使各自的定向方向不同。
权利要求12的发明是一种无线电中继装置,其特征为,无线电中继装置在下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并且具备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具有朝向基站的天线和朝向终端机的天线,用来在和基站、终端机之间发送及接收电波,上述无线电通信系统采用在发送信道及接收信道中使用的频带接近的TDMA方式;上述无线电中继装置具备:测量装置,采用二个天线,对每个天线测量从周边的多个基站到达的电波接收电平;根据该测量装置的测量结果,将以高电平接收了更多基站的天线作为上述朝向基站的天线,将剩下的天线作为上述朝向终端机的天线。
上面的任一个本发明都有下述效果,即可以提高朝向基站的天线和朝向终端机的天线的隔离,并减轻因自身干扰波而引起的接收灵敏度抑制,使每一个无线电中继装置的可容纳线路数或通信速率得到提高。
尤其是,权利要求7的发明有下述效果,即可以判明最佳天线装置,该最佳天线装置能够获得上述效果。
另外,权利要求8的发明有下述效果,即减少对朝向基站的天线的无用辐射,还可以减少来自朝向基站的天线的无用辐射影响,并能够减轻因自身干扰波而引起的接收灵敏度抑制,使每一个无线电中继装置的可容纳线路数或通信速率得到提高。
再者,权利要求9的发明有下述效果,即可以减轻因对朝向基站的天线的自身干扰波而引起的接收灵敏度抑制,使每一个无线电中继装置的可容纳线路数或通信速度得到提高。
另外,权利要求10的发明有下述效果,即可以减轻因自身干扰波而引起的接收灵敏度抑制,使每一个无线电中继装置的可容纳线路数或通信速度得到提高。
权利要求11的发明有下述效果,即可以通过转换成与设置环境相应的天线装置,来提高隔离,减轻因自身干扰波而引起的接收灵敏度抑制,使每一个无线电中继装置的可容纳线路数或通信速度得到提高。
权利要求12的发明有下述效果,即可以将一般来说易受无用辐射的影响的朝向基站的天线上的接收电平保持得较高,因此能够减轻接收灵敏度抑制的影响,使每一个无线电中继装置的可以收纳线路数或通信速度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无线电中继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无线电中继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无线电中继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无线电中继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无线电中继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将本发明实施方式6的无线电中继装置的天线装置拆除后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7的无线电中继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图8是同上的动作说明用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8的无线电中继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9的无线电中继装置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0的无线电中继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1的无线电中继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图13是同上的动作说明用流程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2的无线电中继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3的无线电中继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图16是同上的动作说明用流程图。
图17是使用无线电中继装置的通信系统的附图。
图18是同上的通信系统中所使用时隙的时间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按照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发明。
(实施方式1)
图1表示出本实施方式无线电中继装置1的外观,其特征为在于,在装置主体10内和图17所示的无线电中继装置1相同,存放双系统的无线电设备部(未图示),在装置主体4的两侧侧面上分别安装单极型朝向基站的天线5A及单极型朝向终端机的天线5B,来作为无线电中继装置1的天线装置,该单极型朝向基站的天线5A与朝向基站的无线电设备部的天线馈电电路连接,该单极型朝向终端机的天线5B与朝向终端机的无线电设备部的天线馈电电路连接。
而且,在图示的示例中,将朝向基站的天线5A的极化面朝向垂直方向,将朝向终端机的天线5B的极化面朝向水平方向。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朝向基站的天线5A设为垂直极化波,并将朝向终端机的天线5B设为水平极化波,可以提高两个天线5A、5B间的隔离,并减轻因自身干扰波而引起的接收灵敏度抑制,使每一个无线电中继装置1的可容纳线路数或通信速度得到提高
还有,将朝向基站的天线5A的极化面设为垂直极化波的原因是,通常在基站中使用垂直极化天线,并且从无线电中继装置1看上去来自基站的电波与来自终端机的电波相比较弱,因此使接收来自基站的电波容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作为两个天线5A、5B使用了直线极化波的天线,但是即使使用圆极化波天线来改变其极化波,也同样可以提高隔离,减轻因自身干扰波而引起的接收灵敏度抑制。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虽然使用了使朝向基站的天线5A的极化面和朝向终端机的天线5B的极化面不同的天线装置,但是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如图2所示使用配置了下述单极型朝向基站的天线5A和朝向终端机的天线5B之天线装置,该单极型朝向基站的天线5A和朝向终端机的天线5B在装置主体10的上面两侧相互朝向零陷方向进行水平配置。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朝向基站的天线5A和朝向终端机的天线5B相互朝向零陷方向,而可以提高天线5A、5B间的隔离,并减轻因自身干扰波而引起的接收灵敏度抑制,使每一个无线电中继装置的可收纳线路或通信速度得到提高。
还有,在装置主体10内和图17所示的情形相同,容纳有朝向基站的无线电设备部和朝向终端机的无线电设备部。
(实施方式3)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如图3所示使用由下述朝向基站的天线5A和朝向终端机的天线5B构成的天线装置,该朝向基站的天线5A在无线电中继装置1的装置主体10一个侧面上按垂直方向设置并且是非定向的偶极型,该朝向终端机的天线5B由设置于装置主体10另一个侧面上的片状天线构成并且具有方向性。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朝向基站的天线5A设为非定向天线,并将朝向终端机的天线5B设为定向天线,而可以保持和对两个天线5A、5B使用非定向天线的无线电中继装置相同的可中继区域,并在此状态下提高天线5A、5B间的隔离,并减轻因自身干扰波而引起的接收灵敏度抑制,使每一个无线电中继装置的可容纳线路数或通信速度得到提高。
还有,在装置主体10内和图17所示的情形相同,存放朝向基站的无线电设备部和朝向终端机的无线电设备部。
(实施方式4)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如图4所示使用由下述朝向基站的天线5A、朝向终端机的天线5B构成的天线装置,该朝向基站的天线5A和朝向终端机的天线5B由分别设置于无线电中继装置1的装置主体10两个侧面上并且具有方向性的片状天线构成。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朝向基站的天线5A及朝向终端机的天线5B都设为定向天线,而可以提高天线5A、5B间的隔离,并减轻因自身干扰波而引起的接收灵敏度抑制,使每一个无线电中继装置的可容纳线路数或通信速度得到提高。
(实施方式5)
上述实施方式1至4是将两个天线5A、5B安装于装置主体10上的结构,而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如图5所示使用下述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将同轴电缆6A作为设置于装置主体10内的朝向基站的无线电设备部(未图示)的天线馈电电路,从装置主体10的一个侧面引出,并在该同轴电缆6A的端部连接朝向基站的天线5A,同样将同轴电缆6B作为设置于装置主体10内的朝向终端机的无线电设备部(未图示)的天线馈电电路,从装置主体10的另一侧面引出,并在该同轴电缆6B的端部连接朝向终端机的天线5B,以此使天线5A、5B间隔设置。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两个天线5A、5B,和实施方式4相同,使用具有方向性的片状天线。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相互隔开两个天线5A、5B进行设置,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天线5A、5B间的隔离,并减轻因自身干扰波而引起的接收灵敏度抑制,使每一个无线电中继装置的可容纳线路数或通信速度得到提高。
还有,不言而喻,所使用的天线装置也可以是实施方式1~3的任何天线装置。
(实施方式6)
在上述实施方式1~5中,所使用天线装置的形式是预先确定的,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通过在无线电中继装置1的装置主体10两个侧面之一上设置用来在装置主体10内的朝向基站的无线电设备部(未图示)的天线馈电电路上连接天线的连接接插件7A,并在另一个上设置用来在装置主体10内的朝向终端机的无线电设备部(未图示)的天线馈电电路上连接天线的连接接插件7B,另一方面在天线5A、5B一侧设置被连接接插件8A、8B,从而使天线5A、5B拆装自如,借此可以选择所要使用的天线装置进行连接。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在根据设置环境不能由实施方式1的天线装置获得希望的隔离时,通过更换成实施方式5的天线装置,就可以减轻因自身干扰波而引起的接收灵敏度抑制,使每一个无线电中继装置的可容纳线路数或通信速度得到提高。不言而喻,也可以按照设置环境的情况使用实施方式2~4的天线装置。
也就是说,其构成为,可以对连接接插件7A连接实施方式1~4所示的第1至第4天线装置,对连接接插件7B连接实施方式5所示的5A、5B。
(实施方式7)
在实施方式6中,可以按照设置环境来选择所要使用的天线装置,而本实施方式具有天线选择装置,用来进行选择,并自动通知所要使用天线装置的最佳装置。
也就是说,如图7所示,在无线电中继装置1的装置主体10中设置天线选择装置,该天线选择装置包括:接收电平测量部11,用来测量与朝向基站的天线5A连接的无线电设备部2A电场强度的接收电平;接收错误计数部12,用来对每单位时间的接收错误次数进行计数;最佳天线判断部13;蜂鸣器14。
这样,根据由接收电平测量部11所测出的电场强度的接收电平和由接收错误计数部12所测出的FER(Frame Error Ratio:错帧率),由最佳天线判断部13来判断其设置环境下的最佳天线装置,并根据其判断内容对蜂鸣器14进行驱动并控制,用与判断内容相应的报警音进行通知。
图8表示出最佳天线判断部13的判断流程,首先若开始了判断,则检验由接收电平测量部11所测出的电场强度的接收电平例如是否未达到30dBμV(S1),如果接收电平未达到30dBμV,则检验错误率是否未达到10%(S2),如果未达到10%,则用蜂鸣器14的报警音通知当前使用的天线装置不需要变更(S3)。
然后,在S2的检验中错误率为10%以上时,用蜂鸣器14的报警音告知向隔离为一级良好的天线装置的替换请求(S4)。
另外,在接收电平为30dBμV以上时,检验接收电平是否未达到40dBμV(S5)。这里,在接收电平未达到40dBμV时,检验错误率是否未达到1%(S6),如果未达到1%,则用蜂鸣器14的报警音通知当前使用的天线装置不需要变更(S7)。在S6的检验中错误率为1%以上时,再检验错误率是否未达到10%(S8),如果错误未达到10%,则用蜂鸣器14的报警音告知向隔离为一级良好的天线装置的替换请求(S9)。另外,在错误率有10%以上时,用蜂鸣器14的报警音告知向隔离为二级良好的天线装置的替换请求(S10)。
在上述S5的检验中如果接收电平有40dBμV以上,则检验错误率是否未达到1%(S11),如果未达到1%,则用蜂鸣器14的报警音告知向隔离为二级良好的天线装置的替换请求(S12)。然后,在S11的检验中错误率为1%以上时,再检验错误率是否未达到10%(S13),如果错误率未达到10%,则用蜂鸣器14的报警音告知向隔离为二级良好的天线装置的替换请求(S14)。另外,在错误率有10%以上时,用蜂鸣器14的报警音告知向隔离为三级良好的天线装置的替换请求(S15)。还有,也可以取代步骤S12,而和步骤S3或步骤S7相同,作为天线不需要变更的通知步骤。(→因为优先权不起作用也可以,所以请先行追加。)
这样一来,通过用蜂鸣器14与各自状况相应且不同的报警音发出是否替换当前连接的天线装置的通知和在替换时针对当前连接的天线装置的隔离良好的天线装置的级别通知,来促使用户或施工者选择连接设置环境下最佳的天线装置。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设置环境下最佳的天线装置,从而能够减轻因自身干扰波而引起的接收灵敏度抑制,使每一个无线电中继装置的可容纳线路数或通信速度得到提高。
(实施方式8)
虽然上述实施方式7利用蜂鸣器14的报警音来通知最佳的天线装置,但是本实施方式如图9所示,设置由液晶显示器等构成的显示装置15,该显示装置15取代由蜂鸣器14发出的报警音,而用图画或字符的显示进行通知。也就是说,最佳天线判断部13根据其判断内容对显示装置15的显示进行控制使之显示与判断内容相应的图画或字符,以此进行通知。还有,在显示装置15中使用具备生成图画或字符等的电路的装置。
还有,因为其他结构及最佳天线判断部13的判断流程和实施方式7相同,所以在这里其说明予以省略。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最佳天线,从而能够减轻因自身干扰波而引起的接收灵敏度抑制,使每一个无线电中继装置的可容纳线路数或通信速度得到提高。
(实施方式9)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1至8中,使用了下述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将朝向基站的天线5A和朝向终端机的天线5B的组合设为可减少因自身干扰波而引起的接收灵敏度抑制的一类装置,但是本实施方式如图10所示使用下述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和以往相同,都使用垂直极化波的单极型天线作为朝向基站的天线5A和朝向终端机的天线5B,但在朝向终端机的天线5B的天线馈电电路中插入衰减器16。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朝向终端机的天线5B中插入衰减器16,就可以减轻来自朝向基站的天线5A的干扰波影响,并且还减轻从朝向终端机的天线5发出的干扰波。
借此,能够减轻朝向终端机的天线5B和朝向基站的天线5A双方干扰波的接收灵敏度抑制,并使每一个无线电中继装置的可容纳线路数或通信速度得到提高。
还有,在装置主体10内和图17所示的情形相同,容纳有朝向基站的无线电设备部和朝向终端机的无线电设备部。
(实施方式10)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1至8中,使用下述天线装置,并且在实施方式9中通过在朝向终端机的天线5B的天线馈电电路中插入衰减器16,来减轻因自身干扰波而引起的接收灵敏度抑制,上述天线装置将朝向基站的天线5A和朝向终端机的天线5设为可减少因自身干扰波而引起的接收灵敏度抑制的一类装置,但是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如图11所示使用下述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和以往相同,都使用垂直极化波的单极型天线作为朝向基站的天线5A和朝向终端机的天线5B,并且(因为在2行上都有「正在」,所以尝试做出了改变。)在朝向终端机一侧的无线电设备部B中,使用可变增益放大器17作为发送用放大器,在朝向基站的无线电设备部2A一侧的通信错误增加时,使该可变增益放大器17的增益减小,从而降低发送功率,由此在不减低接收灵敏度的状况下将从朝向终端机的天线5B发射的干扰波减低。
在此,对应于朝向基站的无线电设备部2A的接收部20,和第7实施相同,设置:接收错误计数部12,用于根据接收并解调后的解调信号对FER进行计数;接收电平测量部11;增益控制部19,用来在接收错误计数部12所计的错误比预先所设定的阈值增加后,尽管接收波的接收电平非常高但FER还是较多的情况下,使上述可变增益放大器17的增益下降的方向进行控制。
另一方面,在朝向终端机的无线电设备部2B的发送部21中,具备:发送信号发生部22,用来获取由无线电设备部2A的接收部20接收并解调后的解调信号,并令其作为发送信号来发生;频率变换器23,用来将来自发送信号发生部21的发送信号变换成无线电频率;上述可变增益放大器17;通过收发转换开关24将可变增益放大器17的发送输出向朝向终端机的天线5B进行供电。还有,朝向终端机的天线5B在接收时,通过收发转换开关23的转换动作连接到接收部24上,由接收部25对来自基站的电波信号进行接收并解调。另外,在无线电设备部2A中也具备接收部20、发送部18及收发转换开关(未图示),但是对发送部18的发送输出放大用放大器使用增益被固定的放大器。
这样,在因设置场所周边人的移动或家具的移动等而使朝向基站的无线电设备部2A中的通信错误数比阈值增加时,为了使接收电平测量部11的测量电平下降成指定电平,增益控制部19进行控制以便减小可变增益放大器17的增益,从而降低朝向终端机的无线电设备部2B的发送功率。借此,可以在不降低无线电设备部2A接收灵敏度的状况下,减低从朝向终端机的天线5B发射的自身干扰波。
另外,在朝向基站的无线电设备部2A中的通信错误数比阈值减少时,通过由增益控制部19将可变增益放大器17的增益控制得较大,以使接收电平测量部11的测定电平成为指定电平,并增大发送功率,而可以扩大通信区域。
借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减轻因朝向基站的天线5A的自身干扰波而引起的接收灵敏度抑制,使每一个无线电中继装置的可容纳线路数或通信速度得到提高。
(实施方式11)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如图12所示,设置:使用时隙通知部26,用来从朝向基站的无线电设备部2A的接收部20中的接收信号,检测由基站所分配的时隙,并将其使用时隙通知给朝向终端机的无线电设备部2B;时隙控制部27,用于根据来自该时隙通知部26的通知,决定朝向终端机的无线电设备部2B的发送部21中的使用时隙;并且使用下述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和以往相同,都采用垂直极化波的单极型天线作为朝向基站的天线5A和朝向终端机的天线5B。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若从由基站所分配的时隙通知部26通知了分配的时隙,则时隙控制部27检验在和基站之间的通信中的使用时隙数是否为3个以上或者未达到3个(S1)。这里,在本实施方式的PHS中使用的时隙如图18所示说明的那样,发送或接收单方的全部时隙数是4个时隙。并且,在因其使用时隙未达到3个也就是2个时隙以下而使用率为50%以下时,时隙控制部27向使用时隙通知部26查询对基站使用时隙(S2),并根据其查询结果将对基站未使用时隙任意分配为对终端机使用(S3)。然后,在判定将哪个号码的时隙使用于终端机中(S4)之后,如果不使用,则完成分配,并且在要使用时将上述未使用时隙作为使用于对终端机中的时隙进行转换(S5)。另一方面,在和基站之间的通信中时隙使用数为3个以上,也就是在使用率超过50%时,任意选择空闲时隙作为在和对终端机之间的通信中使用的时隙(S6),并完成对发送部21的时隙分配。
借此,如果在和基站之间的通信中的时隙使用率为50%以下,则不发生因终端机方的发送而引起的接收灵敏度抑制,从而可以提高通信速度。
(实施方式12)
在实施方式11中,将由对终端机使用的时隙,按照和基站之间的通信中的时隙使用率进行分配并控制,而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除实施方式11的结构之外,如图14所示还添加下述结构,即在时隙使用率为50%以下时,驱动转换开关28A、28B的至少一个进行转换,以便使用非定向天线5A1、5B1作为第2组天线装置,在时隙使用率超过50%时,驱动转换开关28A、28B,以便使用实施方式1至4天线装置的任一个,或者第5实施方式所说明的那种由带同轴电缆的天线5A2、5B2构成的天线装置作为第1组。这里,作为带同轴电缆6A、6B的天线5A2、5B2,使用了方向性的片状天线,但是只要可以抑制朝向基站方和无线电终端方各自的两个天线间的无线电干扰,也可以使用实施方式1至4的天线装置。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时隙使用率为50%以下,则使用实施方式1至4天线装置的任一个来作为第1组天线装置,从而能够保持和以往使用非定向天线5A、5B的无线电中继装置相同的可中继区域,如果时隙使用率超过了50%,则使用第2组天线装置,从而可以减轻自身干扰波的接收灵敏度抑制,使每一个无线电中继装置的可容纳线路数或通信速度得到提高。
(实施方式13)
本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在2个无线电设备部2A、2B中分别附加设置接收电平测量部11A、11B,通过这些接收电平测量部11A、11B,将各无线电设备部2A、2B的天线5A、5B中的接收电平和基站ID一起通知给基站方向判定部29,并由基站方向判定部29根据通知结果来决定基站方向。也就是说,将一个天线5设为朝向基站的天线5A,将另一个天线5设为朝向终端机的天线5B,并且将各个无线电设备部2、2设为朝向基站的2A、朝向终端机的2B。
也就是说,如图16所示,在设置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电中继装置1之后进行电源接入的初始指定期间,由两个无线电设备部2、2接收来自周边基站的电波,并开始下述周边基站搜索(S1),在一定时间持续执行该周边基站搜索,上述周边基站搜索将由接收电平测量部11、11所测出的接收电平和所接收到的基站ID通知给基站方向判定部21。
借此,在基站方向判定部21中根据与双方天线5、5对应的通知结果,为每个无线电设备部对可等待电平(例如,35dBμV)以上的基站数进行计数(S2、S3),此后比较两个无线电设备部的可等待基站数A、B(S4),将其中基站数较多的天线5设为朝向基站的天线,将较少的天线设为朝向终端机的天线进行设定,并结束周边基站搜索(S5、S6)。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保持较高的一般来说易于受到无用辐射影响的朝向基站的天线中的接收电平,并能够减轻接收灵敏度抑制的影响,使每一个无线电中继装置的可容纳线路数或通信速度得到提高。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在下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用于为了补偿作为通信区域的弱电场地区所使用的无线电中继装置中,上述无线电通信系统其在发送信道及接收信道中使用的频带邻近并且采用TDMA方式。

Claims (12)

1.一种无线电中继装置,其特征为:
该无线电中继装置在下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并且具备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具有朝向基站的天线和朝向终端机的天线,用来在和基站、终端机之间发送及接收电波,上述无线电通信系统采用在发送信道及接收信道中使用的频带接近的TDMA方式,
上述天线装置使上述朝向基站的天线的极化面方向和上述朝向终端机的天线的极化面方向不同来进行设置。
2.一种无线电中继装置,其特征为:
该无线电中继装置在下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并且具备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具有朝向基站的天线和朝向终端机的天线,用来在和基站、终端机之间发送及接收电波,上述无线电通信系统采用在发送信道及接收信道中使用的频带接近的TDMA方式,
上述天线装置将朝向基站的天线及上述朝向终端机的天线相互朝向作为零陷方向的方向,来进行设置。
3.一种无线电中继装置,其特征为:
该无线电中继装置在下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并且具备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具有朝向基站的天线和朝向终端机的天线,用来在和基站、终端机之间发送及接收电波,上述无线电通信系统采用在发送信道及接收信道中使用的频带接近的TDMA方式,
上述天线装置作为上述朝向基站的天线以及作为上述朝向终端机的天线,分别使用非定向天线及定向天线。
4.一种无线电中继装置,其特征为:
该无线电中继装置在下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并且具备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具有朝向基站的天线和朝向终端机的天线,用来在和基站、终端机之间发送及接收电波,上述无线电通信系统采用在发送信道及接收信道中使用的频带接近的TDMA方式,
上述天线装置作为上述朝向基站的天线及上述朝向终端机的天线分别使用定向天线,并且使各自的定向方向不同。
5.一种无线电中继装置,其特征为:
该无线电中继装置在下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并且具备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具有朝向基站的天线和朝向终端机的天线,用来在和基站、终端机之间发送及接收电波,上述无线电通信系统采用在发送信道及接收信道中使用的频带接近的TDMA方式,
上述天线装置将上述朝向基站的天线及上述朝向终端机的天线的任一方或双方与从装置主体所引出的同轴电缆连接,并使两个天线间隔设置。
6.一种无线电中继装置,其特征为:
该无线电中继装置在下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并且具备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具有朝向基站的天线和朝向终端机的天线,用来在和基站、终端机之间发送及接收电波,上述无线电通信系统采用在发送信道及接收信道中使用的频带接近的TDMA方式,
上述无线电中继装置具备连接装置,用来在与上述朝向基站的天线、上述朝向终端机的天线对应的天线馈电电路上,连接对应的天线,使之拆装自如,
其构成为,从下面的第1至第4天线装置之中将任一个天线装置或者下述天线装置上各个天线的任一个,与上述连接装置有选择地连接,
上述第1至第4天线装置,包括:第1天线装置,使上述朝向基站的天线极化面方向和上述朝向终端机的天线极化面方向不同来进行设置;第2天线装置,将上述朝向基站的天线及上述朝向终端机的天线相互朝向作为零陷方向的方向进行设置;第3天线装置,作为上述朝向基站的天线以及作为上述朝向终端机的天线分别使用非定向天线及定向天线;第4天线装置,作为上述朝向基站的天线及上述朝向终端机的天线分别使用定向天线,并且使各自的定向方向不同进行设置;
上述天线装置是在上述第1至第4天线装置的任一个之中将上述朝向基站的天线和上述朝向终端机的天线的任一方或双方与从装置主体所引出的同轴电缆连接并设置于离开装置主体的位置上的天线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电中继装置,其特征为,
具备:
天线选择装置,用来根据设置环境下的通信错误率和接收电场强度来选择最佳的天线装置;
一种装置,用来通知由该天线选择装置所选择出的天线装置。
8.一种无线电中继装置,其特征为:
该无线电中继装置在下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并且具备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具有朝向基站的天线和朝向终端机的天线,用来在和基站、终端机之间发送及接收电波,上述无线电通信系统采用在发送信道及接收信道中使用的频带接近的TDMA方式,
上述无线电中继装置具备在上述朝向终端机的天线中插入了衰减器的天线馈电电路。
9.一种无线电中继装置,其特征为:
该无线电中继装置在下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并且具备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具有朝向基站的天线和朝向终端机的天线,用来在和基站、终端机之间发送及接收电波,上述无线电通信系统采用在发送信道及接收信道中使用的频带接近的TDMA方式,
上述无线电中继装置,具备:
接收错误检测装置,用来检测接收部中的接收错误,该接收部用来经由上述朝向基站的天线接收来自基站的发送电波;
控制装置,用于根据该接收错误检测装置检测的接收错误状况,调整发送部的发送功率,该发送部用来经由上述朝向终端机的天线发送电波。
10.一种无线电中继装置,其特征为:
该无线电中继装置在下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并且具备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具有朝向基站的天线和朝向终端机的天线,用来在和基站、终端机之间发送及接收电波,上述无线电通信系统采用在发送信道及接收信道中使用的频带接近的TDMA方式,
上述无线电中继装置具备时隙控制装置,用来进行时隙使用率监视,并选择使用时隙,以免朝向基站和朝向终端机的收发时间重叠。
11.一种无线电中继装置,其特征为:
该无线电中继装置在下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并且具备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具有朝向基站的天线和朝向终端机的天线,用来在和基站、终端机之间发送及接收电波,上述无线电通信系统采用在发送信道及接收信道中使用的频带接近的TDMA方式,
上述无线电中继装置,具备:
天线装置,是作为第1组天线装置从下面的第1至第4天线装置之中所选择出的任一个,上述第1至第4天线装置包括:第1天线装置,使上述朝向基站的天线极化面方向和上述朝向终端机的天线极化面方向不同来进行设置;第2天线装置,将上述朝向基站的天线及上述朝向终端机的天线相互朝向作为零陷方向的方向来进行设置;第3天线装置,作为上述朝向基站的天线以及作为上述朝向终端机的天线分别使用非定向天线及定向天线;第4天线装置,作为上述朝向基站的天线及上述朝向终端机的天线分别使用定向天线,并且使各自的定向方向不同进行设置;
其他天线装置,作为第2组天线装置都由非定向天线来构成上述朝向基站的天线及上述朝向终端机的天线;
天线选择装置,用来进行时隙使用率监视,在时隙使用率为50%以下时选择上述第2组天线装置进行转换,而在时隙使用率超过50%时选择上述第1组天线装置进行转换。
12.一种无线电中继装置,其特征为:
该无线电中继装置在下述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并且具备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具有朝向基站的天线和朝向终端机的天线,用来在和基站、终端机之间发送及接收电波,上述无线电通信系统采用在发送信道及接收信道中使用的频带的TDMA方式,
上述无线电中继装置,具备:
测量装置,采用二个天线,对每个天线测量从周边的多个基站到达的电波接收电平;
根据该测量装置的测量结果,将以高电平接收了更多基站的天线设定为上述朝向基站的天线,将剩下的天线作为上述朝向终端机的天线。
CN 200480011562 2003-04-28 2004-04-28 无线电中继器 Pending CN17920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24240/2003 2003-04-28
JP2003124240A JP4529375B2 (ja) 2003-04-28 2003-04-28 無線中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92045A true CN1792045A (zh) 2006-06-21

Family

ID=33410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80011562 Pending CN1792045A (zh) 2003-04-28 2004-04-28 无线电中继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529375B2 (zh)
CN (1) CN1792045A (zh)
WO (1) WO2004098207A2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26741A1 (fr) * 2007-08-29 2009-03-05 Alcatel Shanghai Bell Company, Ltd.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pour un précodage distribué
CN102118206A (zh) * 2011-02-23 2011-07-06 尚雪峰 一种基于广播原理的照明设备无线组网方法和系统
CN101647211B (zh) * 2006-09-04 2013-05-15 E-亮点公司 基站和移动电话网络的中继天线之间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
CN103401600A (zh) * 2013-08-06 2013-11-20 胡自力 一种一体化智能微功率直放机
US9320040B2 (en) 2010-02-26 2016-04-19 E-Blink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nding/receiving electromagnetic signals received/sent on one or more first frequency bands
US10009790B2 (en) 2012-05-04 2018-06-26 EBlink NV Wide area transport networks for mobile radio access networks and methods of us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02014A1 (en) 2002-06-21 2003-12-31 Widefi, Inc.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repeater
US8885688B2 (en) 2002-10-01 2014-1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 message management in physical layer repeater
CN100574119C (zh) 2002-10-11 2009-12-2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操作无线局域网中转发器的方法
US8078100B2 (en) 2002-10-15 2011-12-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layer repeater with discrete time filter for all-digital detection and delay generation
AU2003275001A1 (en) 2002-10-15 2004-05-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repeater with automatic gain control for extending network coverage
US7230935B2 (en) 2002-10-24 2007-06-12 Widefi, Inc. Physical layer repeater with selective use of higher layer functions based on network operating conditions
BR0316218A (pt) 2002-11-15 2005-09-27 Widefi Inc Método e aparelho para detectar a presença de um sinal em um de pelo menos dois canais de frequência em um repetidor de translação de frequência para uso em uma rede de área local sem fios (wlan)
JP2006510326A (ja) 2002-12-16 2006-03-23 ワイデファイ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改良された無線ネットワーク中継器
US8027642B2 (en) 2004-04-06 2011-09-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canceller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EP1745567B1 (en) 2004-05-13 2017-06-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Non-frequency translating repeater with detection and media access control
WO2005122428A2 (en) 2004-06-03 2005-12-22 Widefi, Inc. Frequency translating repeater with low cost high performance local oscillator architecture
US8059727B2 (en) 2005-01-28 2011-11-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layer repeater configuration for increasing MIMO performance
US7801556B2 (en) * 2005-08-26 2010-09-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unable dual-antenna system for multiple frequency band operation
WO2007062074A2 (en) * 2005-11-22 2007-05-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rectional antenna configuration for tdd repeater
EP2373115A1 (en) * 2005-12-28 2011-10-05 Panasonic Corporation Method for 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JP4758236B2 (ja) * 2006-01-27 2011-08-24 マスプロ電工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放送再送信装置の回り込み監視方法,監視プログラム,及びデジタル放送再送信装置
JP2007201855A (ja) * 2006-01-27 2007-08-09 Maspro Denkoh Corp デジタル放送再送信装置
WO2008036401A2 (en) 2006-09-21 2008-03-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tigating oscillation between repeaters
JP4875164B2 (ja) 2006-10-26 2012-02-15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ビームフォーマを利用する多入力多出力のための中継器技術
TWI372530B (en) 2007-03-02 2012-09-11 Qualcomm Inc Configuration of a repeater
JP5073517B2 (ja) * 2008-01-29 2012-11-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Mimo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無線通信装置
JP4611401B2 (ja) * 2008-05-30 2011-01-12 日本電業工作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US8711047B2 (en) 2009-03-13 2014-04-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Orthogonal tunable antenna array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CN102045779A (zh) * 2009-10-19 2011-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方法、设备和系统
JP5538022B2 (ja) * 2010-03-29 2014-07-02 京セラ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731578B2 (ja) * 2016-09-01 2020-07-2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JPWO2021060070A1 (zh) * 2019-09-26 2021-04-01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01885B2 (ja) * 1992-12-30 2001-08-27 有限会社アール・シー・エス 双方向中継増幅器
JPH09284200A (ja) * 1996-04-10 1997-10-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5835848A (en) * 1996-12-30 1998-11-10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Range repeater for a transmission system
JP2001016152A (ja) * 1999-06-30 2001-01-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無線中継装置
JP3851478B2 (ja) * 1999-12-16 2006-11-29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適応アレーアンテナ装置
JP2001230719A (ja) * 2000-02-17 2001-08-24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放送波中継システム
JP2001333009A (ja) * 2000-05-24 2001-11-30 Docomo Engineering Hokkaido Inc 小型中継増幅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7211B (zh) * 2006-09-04 2013-05-15 E-亮点公司 基站和移动电话网络的中继天线之间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
WO2009026741A1 (fr) * 2007-08-29 2009-03-05 Alcatel Shanghai Bell Company, Ltd. Procédé et dispositif pour un précodage distribué
US9320040B2 (en) 2010-02-26 2016-04-19 E-Blink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nding/receiving electromagnetic signals received/sent on one or more first frequency bands
CN102118206A (zh) * 2011-02-23 2011-07-06 尚雪峰 一种基于广播原理的照明设备无线组网方法和系统
US10009790B2 (en) 2012-05-04 2018-06-26 EBlink NV Wide area transport networks for mobile radio access networks and methods of use
CN103401600A (zh) * 2013-08-06 2013-11-20 胡自力 一种一体化智能微功率直放机
CN103401600B (zh) * 2013-08-06 2016-02-24 胡自力 一种一体化智能微功率直放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529375B2 (ja) 2010-08-25
WO2004098207A3 (ja) 2005-02-24
WO2004098207A2 (ja) 2004-11-11
JP2004328666A (ja) 2004-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92045A (zh) 无线电中继器
CN106031051B (zh) 用于选择和分配具有优先级的传送波束索引的方法和装置
KR101237549B1 (ko) 무선 통신 장치에 의한 반영구적 자원 해제
CN113747465A (zh) 一种协作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483249A (zh) 蜂窝通信系统中的自动增益设定
CN1722639A (zh) 中继装置、通信装置及指向性控制方法
KR20170102502A (ko) 밀리미터 파 무선 로컬 영역 네트워크 시스템에서의 빠른 연결
JP6065178B2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WO2018137547A1 (zh) 电子设备、通信方法以及介质
CN1825779A (zh) 一种发起多入多出通信的方法及射频发射器
CN104170508A (zh) 处理与ack/nack重复信号的调度请求冲突
CN1787390A (zh) 收发根据移动通信业务的频段信号的无线发送/接收设备
CN1852202A (zh) 负荷分散处理系统、无线访问装置和无线网络
CN1783766A (zh) 数据分组多路接入通信方法及其发射和接收设备
CN1943125A (zh) 配置基站的方法和基站
CN101068125A (zh) 用于确定基站天线接近状态的移动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01043228A (zh) 一种多频移动通信终端及其射频接收和发射电路、方法
WO2021008495A1 (zh) 波束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956393A (zh) 发送/接收装置
CN1862875A (zh) 无线通信终端的内置天线模块
CN1191692C (zh) 具有不同输出功率的发射系统的移动通信系统
CN1930824A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TW200843193A (en) Antenna module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574695A (zh) 无线控制站、无线终端、基站、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162027C (zh) 发射功率控制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