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91769A - 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91769A
CN1791769A CN 200480013667 CN200480013667A CN1791769A CN 1791769 A CN1791769 A CN 1791769A CN 200480013667 CN200480013667 CN 200480013667 CN 200480013667 A CN200480013667 A CN 200480013667A CN 1791769 A CN1791769 A CN 17917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pipe
heater
thermatron
generating function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8001366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14173C (zh
Inventor
神崎浩二
森泰久
松田正人
河合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917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917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1417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1417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Ovens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包括其中嵌有加热装置(27)的加热装置主体,用于使输送管(112)中的液体沸腾的输送管加热部(113),由导热率比制成蒸发部(25)的材料更低的材料制成的传热控制部(114),通过减小向输送管(112)的传热量,同时将加热装置设定在高温以便保证将热能供给到沸腾侧,从而抑制参与输送管中局部沸腾的水垢附着。此外,可以提供蒸汽供给机构,它可以保持输送部和蒸发部之间的热能供给平衡处于令人满意的状态,并且可以连续产生接近100℃的高温蒸汽。

Description

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其包括高频波产生装置,用于将高频波输出到包含被加热对象的加热室中,和蒸汽供给机构,用于将蒸汽供给到加热用的加热室中,以便通过将至少高频波和蒸汽中的一种供给到加热室中来处理被加热对象。
背景技术
具有高频波产生装置的高频加热装置可以用于将高频波输出到包含被加热对象的加热室中,它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一种电子灶,该电子灶是一种食物原料等的加热烹饪装置,因为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加热处于加热室中的被加热对象。
然而,一种缺陷是所述加热仅限于通过使用高频加热进行加热,且装置不能进行各种方式的烹饪。
因此,近年来提出了一种通过增加在加热室中产生热量的电子加热器、能够执行烤炉加热的高频加热装置,还提出了一种通过增加将加热的蒸汽供给到加热室中的蒸汽供给机构、具有通过高温蒸汽执行加热烹饪的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例如JP-A-54-115448)。
背景技术的高频加热装置中的蒸汽供给机构的结构组成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在装置主体上的储水槽,安装在加热室中的供水接受槽(蒸发部),通过加热供水接受槽(蒸发部)使供水接受槽(蒸发部)上的水蒸发的加热装置,和通过安装泵装置将储水槽中的水供给到供水接受槽(蒸发部)的专用泵装置,由此引起的问题是该结构非常复杂且体积庞大。
此外,根据背景技术中使用专用泵装置的蒸汽供给机构,为了控制供给到加热室中的蒸汽的量,同时需要控制加热装置的温度,以及控制泵装置的供给量,由此引起的问题是控制蒸汽供给量所必须的控制处理非常复杂。
此外,在水没有经过初步的加热等(同时为了避免泵因热水而产生的问题)就输送的时间周期中,通过专用泵装置将储存在储水槽中的水输送到供水接受槽(蒸发部),因此供给到供水接受槽(蒸发部)中的水温很低,由此引起的问题是这个时间周期很长,直到通过加热装置加热供水接受槽(蒸发部)产生了蒸汽。
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加热输送管将水供给到供水接受槽中,该输送管用于将水从储水槽供给到供水接受槽(蒸发部),并使其内部的水沸腾。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控制加热输送管的量。
也就是说,当提供给输送管的热量很大时,提供给蒸发部的热量就变得不足,并且水会储存在蒸发部。此外,产生的蒸汽温度较低,或者蒸汽的量变得不足。此外,尽管为了使水蒸发而不让水滞留在蒸发部上,必须增加提供给蒸发部的热容量或者在停止供水之后操作加热装置,当增加蒸发部的热容量时,延长了升高时间周期直到产生了蒸汽,在后一种情况下,需要一种检测温度的方法。
另一方面,当提供给输送管的热量很小时,会引起输送故障。此外,当引起输送故障时,就没有消耗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的负荷,因此由于自发热性加热装置本身的温度会升高。根据温度的升高,增加提供给输送管一侧的热量,当热量超过阀值时,输送水同时产生局部沸腾。因此,通过将消耗热量的负荷供给到蒸发部,加热装置可以回到预定温度。当温度低于预定温度时,会再次引起输送故障。由于重复该现象,还会引起的问题是在输送管内快速局部沸腾的同时促进了水垢的附着,从而引起输送管的阻塞。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问题设计了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其免除了将储水槽中的水供给到供水接受槽(蒸发部)的专用泵装置,通过省略泵装置能够使蒸汽供给机构的结构简单化和小型化,此外,能够使控制蒸汽供给量所必须的控制处理简单化,此外,通过缩短产生蒸汽需要的时间周期能够快速地产生蒸汽,此外,通过良好地保持向输送部一侧和向蒸发部一侧的热能供给平衡,能够连续地产生蒸汽。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具有本发明的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构成为: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该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包括高频波产生装置,用于将高频波输出到包含被加热对象的加热室中,和蒸汽供给机构,用于将加热的蒸汽供给到加热室中,其中通过将高频波和加热蒸汽中的至少一种供给到加热室中加热被加热对象以进行处理,其中蒸汽供给机构包括与装置主体可连接和拆卸安装的储水槽,安装在加热室内部的蒸发部,通过加热蒸发部使水蒸发的加热装置,利用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使储水槽中的水局部沸腾将水输送到蒸发部的输送管,和传热控制部,该传热控制部包括导热率比形成蒸发部和插入到输送管和加热装置之间的材料的导热率更小的材料,其中从加热装置向传热部传导的热能的量受到控制。
此外,优选的是在液体输送方向加热部的上游侧设置止回阀。
此外,构造一种结构,其中防止了由于加热装置的热能使输送管中的水沸腾而产生的气泡向止回阀一侧移动。
此外,优选的是当由从传热控制部传导的热能产生了局部沸腾且水被输送到蒸发部时,控制输送管的温度使其等于或小于120℃。
此外,构造一种结构,其中可以将利用加热装置的热能使输送管中的水沸腾而产生的气泡从设置在输送管处的排气部排出。
根据通过这种方式构造的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可以经过加热装置的加热区布置供水通路(输送管),通过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使供水通路中的水局部沸腾实现泵的功能,并不需要用于将储水槽中的水供给到蒸发部的专用泵装置。
因此,通过省略专用泵装置可以实现蒸汽供给机构的结构组成简单化和小型化。
此外,利用加热装置产生的热将水供给到蒸发部,因此仅仅通过控制加热装置的热产生操作,就能够实现蒸汽的供给量控制,并且和背景技术中需要控制专用泵装置的结构相比,能够使蒸汽的供给量控制所需要的控制处理简单化。
此外,利用加热装置产生的热使供给到蒸发部的水达到升高了其温度的状态,因此能够缩短从供给到蒸发部开始产生蒸汽所需的时间周期,并且能够迅速地加热蒸汽。
此外,可以将蒸发部设定成高温,传热部的温度设定为能够使水沸腾的100-120℃的温度范围,从而能够稳定迅速地蒸发输送的水,同时保持液体输送功能,抑制构成传热部的输送管中水垢的附着,并且能够连续地产生高温蒸汽。
此外,即使当在输送管中局部沸腾的同时产生了气泡,通过使气泡从输送管的上部逸出,可以确保稳定的液体输送功能,抑制水垢的附着,并且能够连续地产生高温蒸汽。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外形透视图;
图2是当从具有如图1所示的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的加热室的开/闭门处于打开状态的正面观看加热室的内部时的外形结构图;
图3是具有如图1所示的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中的蒸汽供给机构的外形结构图;
图4是当提供了单个供水接受槽时蒸汽供给机构的外形结构图;
图5示出了在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中连接和拆下储水槽的操作的示意图,图5(a)是安装储水槽的状态的说明图,图5(b)是露出水槽插入口的状态的说明图,图5(c)是抽出储水槽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是在如图4所示的蒸汽供给机构中使用的储水槽的放大透视图;
图7是在如图4所示的蒸汽供给机构装置的侧面处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了在连接图6中的储水槽部分和供水通路的基端部的回流防止结构的示意图,图8(a)是示出了其中容器主体的连接口没有与基端部的圆形管部配合的状态的视图,图8(b)是示出了其中容器主体的连接口完全与基端部的圆形管部配合的状态的视图;
图9是从图6的箭头标记A观看的视图,它是利用布置在装置底部的加热装置加热供水通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说明了利用热敏电阻控制蒸发量和检测异常的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蒸汽供给机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12是沿图11的线A-A’的截面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蒸汽供给机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14是沿图13的线B-B’的截面图;
图15是包括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输送管加热部等等的输送管的截面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蒸汽供给机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17是沿图16的线A-A’的截面图;
图1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热敏电阻检测水平和操作热源(加热装置)的状态的时序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蒸汽供给机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2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热敏电阻检测水平和操作热源(加热装置)的状态的时序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蒸汽供给机构的结构图;
图22是沿图21的线A-A’的截面图;
图2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蒸汽供给机构的外形图;
图24是沿图23的线B-B’的截面图;
图2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8的蒸汽供给机构的结构图;
图2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9的蒸汽供给机构的结构图;
图27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0的蒸汽供给机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28是沿图27的线A-A’的截面图;
图29(a)-(d)是示出了利用两个如图27所示的输送管加热部构件夹紧(pinching)输送管的状态的截面图;图29(a)是示出了其中半圆形凹槽部的宽度尺寸A小于输送管的外部形状尺寸X的情况的视图;图29(b)是示出了其中半圆形凹槽部的宽度尺寸A大于输送管的外部形状尺寸X的情况的视图;图29(c)是示出了其中半圆形凹槽部的宽度尺寸A大于输送管112的外部形状尺寸X的情况、以及半圆形凹槽部的深度尺寸B大于输送管的外部形状半径尺寸X/2的情况的视图;图29(d)是示出了在从图29(c)的状态上紧螺栓之后的情况的视图;
图3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0的输送管112的结构外形图;
图3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1的输送管143的结构外形图;
图3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2的蒸汽供给机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33是沿图32的线A-A’的截面图;以及
图34是在蒸汽供给机构装置的侧面处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给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图1和2是根据本发明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的外形图。
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100可以用作能够加热的电子灶,以便利用高频波和加热的蒸汽烹饪食物原料,它包括:高频波产生装置(磁控管)5,用于将高频波输出到包含被加热对象如食物原料或类似物的加热室3的内部;和蒸汽供给机构7,用于将加热的蒸汽供给到加热用的加热室3中,以便通过将高频波和加热的蒸汽中的至少一种供给到加热室3中来处理加热室3内部的被加热对象。
加热室3形成在主体外壳10的内部,主体外壳10的正面配备有开/闭门13,其具有透光的窗口13a,用于当从加热室3的出口取出被加热对象时打开/关闭。通过利用铰链使该开/闭门13的下端部与主体外壳10的上部耦合,以及通过抓住设置在门上部的手柄13b向前面拉动,可以沿向上和向下的方向打开和关闭该开/闭门13,可以构成如图2所示的打开状态。
在加热室3和主体外壳10的壁面之间提供预定的绝缘空间,如果必要该空间填充有绝缘构件。
特别地,在加热室3后面的空间由包含用于搅动加热室3的内部空气的循环风扇的循环风扇室和风扇的驱动电机(未示出)构成,加热室3的后壁构成了一个分隔壁,用于将加热室3和循环风扇室隔开。
尽管没有示出,构成加热室3后壁的分隔壁15配备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用于从加热室3一侧向循环风扇一侧吸入空气,所述出气口用于通过使其形成区域分开将风从循环风扇室一侧吹向加热室3一侧。各个排气口形成有多个冲孔。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高频产生装置(磁控管)5布置在加热室3的下侧的空间中,搅拌器叶片17设置在接受从高频加热装置5产生的高频波的位置。此外,通过从高频波产生装置5向旋转的搅拌器叶片17照射高频波,将高频波供给到加热室3的内部,同时用搅拌器叶片17进行搅动。此外,高频产生装置5和搅拌器叶片17不限于被供给到加热室3的底部,而且还可以在加热室3的上面或一侧提供。
如图3所示,蒸汽供给机构7的结构包括一个与装置主体可连接和拆卸安装的储水槽21,两个设置在加热室3中的供水接受槽(蒸发部)25,通过加热供水接受槽(蒸发部)使供水接受槽(蒸发部)25上的水蒸发的加热装置27,通过加热装置27的加热区域将储水槽21中的水导向到供水接受槽(蒸发部)的两路供水通路29,在水槽一侧的截止阀33和在供水通路一侧上的截止阀45,所述截止阀安装于连接储水槽21和各供水通路29的部分上,当去除储水槽21时,用于防止储水槽和供水通路中的水泄漏,还包括布置在供水通路侧截止阀45的下游的止回阀47,用于防止水从供水通路29回流到储水槽21。
关于包括两条通路的供水通路29,尽管后面将给出对它的详细描述,在供水通路的前端从各加热装置27的加热区域到水流出口29e的距离设定成相同的距离。
此外,如图4所示,蒸汽供给机构7还可以通过从一条供水通路29向一个供水接受槽(蒸发部)25供水构造成产生蒸汽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储水槽21是形状为在处理操作方面极好的扁平平行六面体的盒型,并可以插入安装到与主体外壳10的侧面集成的水槽容纳部35,还可以如图1所示,使得能够容易地将储水槽21与装置主体(主体外壳10)连接和拆下,并且储水槽21难以因加热室3内部的加热而受到热破坏。
如图5所示,水槽容纳部35的后端侧通过铰链与主体外壳10耦合,当其前端部的啮合脱离时,如图5(a)中的箭头标记(a)所示,前端侧可向外侧枢转并且使前端处的水槽插入口36暴露,如图5(b)中的箭头标记(b)所示。
在使水槽插入口36暴露的情况下,可以沿图5(c)中箭头标记(c)表示的方向抽出储水槽21。
通过将储水槽21沿与抽出储水槽21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插入到水槽插入口36,最终完成储水槽21的安装。
如图6所示,储水槽21由容器主体22和开/闭盖23构成,所述容器主体形状为扁平的平行六面体,其上部是打开的,所述开/闭盖覆盖住了容器主体22的上开口部分。容器主体22和开/闭盖23由树脂制成。
容器主体22由透明树脂制成,使得能够用眼睛看出在主体内部的剩余水量,并且容器主体22的两个侧面设置有表示剩余水的水平的刻度22a。此外如图5和图7所示,其设置有刻度22a的部分暴露在带有凹槽的窗口37的外面,该窗口在水槽容纳部35的前端缘处形成,使得人眼可以从外面看出储水槽21内部的剩余水量。
如图6所示,与供水通路29连接配合的圆筒形连接口22b在靠近容器主体22后面的下部的位置处凸出。如图8(a)所示,该连接口22b在水槽侧具有截止阀33,通过使连接口22b封闭,在将储水槽21从装置主体取出的状态,可以防止储存的水流出。
通过在加热室3的部分底板4中形成接受供给的水的凹槽可以构成本实施例的供水接受槽(蒸发部)25,并且它与底板4构成为一个整体。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供水接受槽(蒸发部)25分别设置在底板4后部的左侧和右侧。
加热装置27是布置成与每个供水接受槽(蒸发部)25的下面相接触的夹套加热器,并构造成一种结构,其中加热器主体与集成部件27a构成为一个整体,通过压铸附着在供水接受槽(蒸发部)25后面的铝形成该集成部件,并使其与供水接受槽紧密接触,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作为温度检测传感器的热敏电阻41用于检测加热装置27的温度,其连接在从集成部件27a延伸的加热器的两端的一对电极27b、27c之间。
热敏电阻41设置在嵌入于集成部件27a中的一对电极27b、27c之间。利用一个未示出的控制电路监测热敏电阻41的检测信号,该检测信号用于检测储水槽21的剩余量的零值并控制加热装置27的操作(控制热产生的量)。
如图10所示,当通过注入来自储水槽21的水将水注入供水接受槽(蒸发部)25中时,检测到的热敏电阻41的温度水平随着加热装置27的温度升高而升高。然而,当供水接受槽(蒸发部)25中没有水,如图中符号a表示时,由于电流被传导到加热装置27,所以检测到的温度水平会迅速升高,并超过用符号b表示的上限参考值。
未示出的控制电路在超过上限参考值的时间点会切断与加热装置27的电流传导。在该时间点,检测到的热敏电阻41的温度水平会下降,尽管存在过调。一段时间之后,在检测到的热敏电阻41的温度水平达到由符号c表示的下限参考值时,控制电路通过将电流再次传导给加热装置27来加热该加热器。然而,由于在供水接受槽(蒸发部)25中没有水,所以检测到的热敏电阻41的温度水平会再次升高超过用符号d表示的上限参考值。在该时间点,控制电路确定在供水接受槽(蒸发部)25中没有水和加热装置27处于烘烧空的槽的状态,然后执行切断向加热装置27的电流传导的控制如符号e所表示的,并发出警报停止蒸汽加热处理。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实施例,能够控制产生的蒸汽量,并且当在供水接受槽(蒸发部)25中没有水时可以用单个热敏电阻检测异常。
此外,利用上述控制,能够延长加热器的使用寿命,并通过使用耐热温度下的供水接受槽(蒸发部)防止涂覆有氟树脂的供水接受槽(蒸发部)的表面受到损坏。
此外,尽管根据本实施例,可以构造一种结构,其中当热敏电阻通过重复使加热器开/关的循环检测而设定上限参考值的温度两次,可以确定在供水接受槽(蒸发部)中没有水,检测的次数不限于两次,而是可以通过多次检测温度来进行确定。
此外,尽管根据本实施例,使用夹套加热器作为加热装置27,但是也可以使用玻璃管加热器、片式加热器或类似物替代夹套加热器。
如图3和图9所示,供水通路29包括:通过通向两条通路的分支与储水槽21的连接口22b连接的基端配管部29a,从基端配管部29a经由每个加热装置27的加热区域布置在加热室3的底板4下面的水平配管部29b,从水平配管部29b的前端在加热室3一侧垂直竖立的垂直配管部29c,从垂直配管部29c向每个供水接受槽(蒸发部)的上侧伸出、用于使从垂直配管部29c向供水接受槽(蒸发部)25压送的水滴下的上部配管部29d,以及形成每个上部配管部29d的前端的水流出口29e。
如图3所示,水平配管部29b布置成与加热装置27的集成部件27a相接触,如图9所示与集成部件27a相接触的接触部30构成加热装置27的加热区域。
因此,在双通路的蒸汽供给机构7中,如上所述,显示出的是从各个接触部30到各个水流出口29e的长度设定成相同的距离。
根据本实施例,通过这种方式,每个供水通路29的水平配管部29b设定成加热装置27的加热区域,通过接受由每个加热装置27产生的热引起的传热使每个水平配管部中的水沸腾,将水供给到每个供水接受槽(蒸发部)25。
下面进一步详细描述产生蒸汽的动作,在其中储水槽21插入到水槽容纳部35中并将水注入到水平配管部29b内部的状态下,当每个加热装置27产生热量时,通过将热量提供给与集成部件27a相接触的接触部30处配管中的水使其沸腾。由于止回阀47可以中止(stop)配管中的水压,该压力仅仅沿垂直配管部29c的方向引导。此外,垂直配管部29c中的水位由于压力而上升,水会流过上部配管部29d然后从各水流出口29e滴下,并供给到供水接受槽(蒸发部)25。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当在与集成部件27相接触的接触部30处在沸腾的水中产生了气泡,也可以使气泡向接触部30上方设置的进气口(排气部)29f移动,然后从供水通路(输送管)29排出到外部。当进气口(排气部)29f在供水通路(输送管)29的顶部形成时,气泡将向上移动,因此能够进一步完全地排出气泡,而不滞留在供水通路(输送管)29中。
此外,由于从与集成部件27相接触的接触部30到各水流出口29e的距离设定成相同的距离,因此通过应用相同规格的加热装置27,能够从接触部30向各水平配管部29b施加相同的热量,由此能够将水均匀地供给到各供水接受槽(蒸发部)25。
此外,当从接触部30到各水流出口29e的距离设定成相同的距离时,可以使各供水通路29和接触部30的温度相同,并且使得容易控制蒸汽的产生。
由于供给到供水接受槽(蒸发部)25的水变成其中由于各加热装置27产生的热量导致温度升高的状态,因此,能够缩短从供给水到供水接受槽(蒸发部)25产生蒸汽所需的时间周期并进行快速的蒸汽加热。
当中断加热时,在各供水通路29的垂直配管部29c中的水不会沸腾,水不能到达进气口29f,来自进气口29f的大气压力进入配管内,从而停止供水。
如图8(a)所示,当在与容器主体22的连接口22b配合的基端圆形部分43取下储水槽21时,基端配管部29a在配管侧设置有截止阀45,用于防止水从水平配管部29b侧泄露,以及基端配管部29a设置有截止阀47,用于防止在水平配管部29b与水平配管部29b连接的部分处(沿附图中箭头标记(e)的方向流动)的水的热膨胀而导致水从水平配管部29b侧回流。
在水槽侧上的截止阀33以及在用于压迫阀构件33a、45a的弹簧33b、45b的水槽侧上的截止阀45的方向彼此相反,当容器主体22的连接口22b完全配合到基端圆形配管部43时,两个构件的阀构件33a、45a的前端部彼此邻接,以便使抵抗弹簧33b、45b的压迫力的相反部件变位,由此导致流路打开,如图8(b)所示。
容器主体22的连接口22b的外圆周部配备有用作密封构件的O形环49,用于封闭外圆周部和基端圆形配管部43之间的间隙。
图8(a)示出了一种其中容器主体22的连接口22b没有与基端圆形配管部43配合的情况,还示出了一种其中在水槽侧的截止阀33和在配管侧的截止阀45都关闭了流路的情况。
在其中容器主体22的连接口22b从基端圆形配管部43分离的情况下,供水通路侧由配管侧的截止阀45密封,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供水通路29中的水回流。也就是说,当如图3所示时,储水槽21插入到水槽容纳部35中,水流到各供水通路29的垂直配管部29c中,其水位与储水槽21相同。即使当在水压下抽出储水槽21时,也能够使用配管侧的截止阀45防止水回流。
水槽容纳部35后面的底部设置有凹槽部51,用于当从水槽容纳部35抽出储水槽21时,接受在水槽侧的截止阀33和在配管侧的截止阀45之间滴落的小部分剩余水,该凹槽部51设置有用于吸收滴落的水的吸水膜53。例如,可以使用吸水性能良好的无纺织物作为吸水膜53。
此外,如图3和4所示,与上部配管部29d连接的垂直配管部29c的上端设定在比储存在储水槽21中的水的最高水平位置Hmax更高的位置。这是为了防止由于虹吸操作导致储存在储水槽21中的水意外地和连续地流出到上部配管部29d侧。
此外,供水通路29通过位于比储存在储水槽21中的水的最低水平Hmin更低位置的基端配管部29a与储水槽21连接。
这是为了能够取出储存在储水槽21中的水供给到供水通路29,而不在其内部剩下水。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供水接受槽(蒸发部)25和加热装置27分别设置在加热室3的底板4后部的左侧和右侧。因此,如图4所示,两路供水通路29通过例如在基端配管部29a下游处的止回阀47分别分支成两条水平配管部29b,各加热装置27和与水平配管部29b、垂直配管部29c、上部配管部29d、集成部件27a相接触并用于将加热器的热量供给到配管中的水的接触部30一起放置,根据设置在各供水接受槽(蒸发部)25上的各供水通路29,从接触部30到配管前端的水流出口29e的距离设定成相同的距离。
根据上述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100,供水通路29布置成经过加热装置27的加热区域,由此利用加热装置27产生的热量使供水通路29中的水热膨胀而提供泵功能,并且不需要用于将储水槽21中的水供给到供水接受槽(蒸发部)25的专用泵装置。
因此,通过省略专用泵装置,能够使蒸汽供给机构7的结构组成简单化和小型化。
此外,利用加热装置27产生的热量将水供给到供水接受槽(蒸发部)25,因此仅仅通过控制加热装置27产生热量的操作,就能够实现对供给的蒸汽量的控制,和其中需要控制专用泵装置的背景技术中的结构相比,能够简单地执行控制供给蒸汽的量所需要的控制处理。
此外,使供给到供水接受槽(蒸发部)25的水成为其中水温由于加热装置27产生的热量而升高的状态,因此能够缩短从当将水供给到供水接受槽(蒸发部)25时到产生蒸汽所需的时间周期,并快速地进行蒸汽加热。
此外,即使当由于加热装置27产生的热量导致供水通路(输送管)29中的水沸腾而产生气泡时,也能够将气泡从在供水通路(输送管)29的顶部设置的进气口(排气部)29f排出到外部,因此可以防止气泡滞留在供水通路(输送管)29中,并且能够确保稳定的液体输送功能。
此外,当在上述结构中,储水槽21的剩余量变为0(零)时,减小在供水接受槽(蒸发部)25上剩余的水量,蒸发水所消耗的热量减小,因此加热装置27和供水接受槽(蒸发部)25本身的温度会升高。
然而,本实施例的蒸汽供给机构7配备有热敏电阻41,用于检测加热装置27的温度,因此通过监测检测到的热敏电阻41的信号,能够比较简单地检测储水槽21的剩余量的零值,并且可以防止产生烘烧空的水槽等缺点。
此外,通过利用检测到的热敏电阻信号,例如,当检测到储水槽21的剩余量为零时,可以进行各种控制如停止操作加热装置27或发出供水的警报等,从而能够提高处理高频加热装置100的性能。
此外,尽管根据本实施例,热敏电阻41与加热装置27直接接触,但是热敏电阻41可以设置成与供水接受槽(蒸发部)25接触。
此外,优选的是通过分散地安装蒸汽产生部到加热室3中的多个部分,从防止在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的加热室中产生加热的蒸汽加热不均匀的观点来看,该蒸汽产生部由供水接受槽(蒸发部)25和加热装置27构成,从而使加热室3中加热的蒸汽本身的供给均匀。然而,当分散地安装蒸汽产生部到多个部分时,需要设计成均匀地将水供给到在多个部分处的供水接受槽(蒸发部)25。
然而,在如上所述安装了多组供水接受槽(蒸发部)25和加热装置27的情况下,当构造成这样一种结构时,其中根据安装到各供水接受槽(蒸发部)25的各供水通路29,从加热器的接触部到配管前端的水流出口的距离设定成相同的距离,即使当没有特别控制供给水的流速时,也能够使各供水通路29的供给量均匀,并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加热室3中加热蒸汽的均匀供给。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蒸汽供给机构的分解透视图,图12示出了沿图11的线A-A’的截面图。
在图11和图12中,数字27表示构成加热装置的U形夹套加热器,数字111表示由嵌有加热装置27的铝压铸件(aluminum diecast)成型所构成的加热装置主体,数字112表示由具有高导热率的材料如铝或铜构成的输送管,以及数字113表示用于使输送管112中的液体沸腾的输送管加热部。数字114表示传热控制部,其布置在加热装置主体111和输送管加热部113之间。
输送管加热部113由两个构件115、116构成,并构造成使输送管112夹在这两个构件之间。构件115配备有沿输送管112的输送方向居中在中心部的凹槽部115a,并在输送管112侧面的下半端和两端与输送管112相接触。
对于传热控制部114来说,可以使用一种材料,其导热率比成型加热装置主体111的材料的导热率和输送管112的材料的导热率低一个数位(digit)或者更多。尽管可以选择铁、不锈钢或类似材料,但是考虑到抗蚀性选择使用不锈钢。此外,在集成传热控制部114中,在传热控制部114和加热装置主体111之间以及在传热控制部114和输送管加热部113之间,沿表面方向(导热率:100至200W/mK)而不是厚度方向(导热率:5至7W/mK)嵌入具有更高导热率的碳素薄钢114a、114b,由此排除除传热控制部114之外的部分的不必要的传热抑制。
另一方面,构件116构造成在输送方向与输送管112的所有区域相接触。两个构件115、116和输送管112主要通过螺栓117、118、119、120构成为一个整体。
此外,主要和输送管112构成一个整体的装置和输送管加热部113通过使用螺栓121、122穿过传热控制部114与加热装置主体111成一体结构。
数字123表示止回阀,它是形成沿液体输送方向设置在输送管加热部113的上游侧的传热部的一部分;数字124、125表示导线连接部,用于连接夹套加热器27的电源导线;数字126至129表示连接加热装置主体111的孔;数字130表示传导热能的部分,用于蒸发输送的液体。数字25表示蒸发部,其由导热率比传热控制部114更低的材料形成,特别地,是由使钢板经过氟表面处理等构成的材料形成,该钢板的主要成分是铁。
此外,使用加热装置主体111与提供输送管112的方向相反的一侧作为传导热能的一部分,用于蒸发输送的液体。
关于如上所述构造的蒸汽供给机构,下面将说明操作机构的方式及其操作。
用水作为输送的液体,对其作出说明。首先,储水槽(未示出)设置在止回阀123一侧。因此,将水注入到输送管112中。之后,运行夹套加热器27。在开始运行夹套加热器27的同时,加热该加热装置主体111,使其温度升高。加热装置主体111的热量经由输送管加热部113的传热控制部114、构件115传导给主构件116,同时通过插入碳素薄钢114a、114b保持均匀的温度分布特性,然后加热输送管112。在部分输送管112的管壁部会产生水的局部沸腾,在此,管壁温度超过100℃。随着沸腾而产生的气泡膨胀变成气体,并沿输送管的两个方向推动输送管112中的水。止回阀123布置在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由于止回阀123被输送管112中的水推动而处于关闭状态。与此同时,由于沸腾产生的气泡仅仅会沿输送方向向下游侧逸出。随着气泡沿输送方向向下游侧的移动,止回阀123将处于打开状态,从而水从储水槽注入到输送管112中。重复所述过程,可以输送水。输送的水经由输送管(未示出)导向到蒸发部25。该蒸发部构造成从加热装置主体111传导热能,因此,进一步加热输送到蒸发部的水使其蒸发。
通过将加热装置主体111提供的热能分布到输送管侧和蒸发部侧,使得在蒸发部侧分布的热能是在输送管侧分布的热能的大约10倍,从而能够迅速地使输送的水蒸发。在这种情况下,当传导给水的热量随着附着在蒸发部侧上的水垢而减小时,加热装置主体111的温度将升高。传热控制部114根据加热装置主体111的温度升高抑制传导给输送管加热部113的热量,使输送管112的壁面温度基本上保持在恒定的期望温度(具体地,是大约105至120℃),以及使在输送管112中局部沸腾的热能保持较低,由此,可以抑制输送管112中的水垢附着。
作为一个具体的温度实例,当夹套加热器的功率是600W时,传热控制部114构造成使得当加热装置主体111的温度是160℃时,主构件116的温度变成105至110℃。传热控制部114包括其板厚度为3mm、截面积为300mm2的不锈钢材料。当水垢在一定条件下堆积在蒸发部侧时,加热装置主体111的温度升高20至30℃,但是,利用传热控制部114,主构件116升高的温度小于5℃。
此外,如本实施例结构的附图所示,作为输送管加热部113的结构,通过沿重力方向在下部布置主构件116,可以使由输送管112中的沸腾现象产生的气泡沿重力方向移动到上部。当利用沸腾产生气泡时,未暴露在水中的内壁面温度将会迅速升高,然而,通过使水快速流向沸腾部,可以抑制输送管壁的温度升高,并进一步抑制水垢附着。
此外,通过构造主构件116沿输送管112的水的输送方向散热,以及通过使用具有高导热率的材料如铜、铝或类似物的输送管,利用之前输送到沸腾区域的加热水带来的小部分热能就能够产生局部沸腾,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水垢附着。
此外,由于蒸发部25的表面经过氟的防水处理或类似处理,因此,减小了水垢附着在蒸发部25上的力,可以通过使用湿布或类似物擦除水垢来去除和清洁水垢。
(实施例2)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体蒸发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14示出了沿图13中的线B-B’的截面图。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一种结构,其中在嵌有夹套加热器的铝压铸件的上表面设置了凹进部,以便构造成蒸发部,还在于该蒸发部经过氟的防水处理或类似处理。
在图13、图14中,数字132表示构成加热装置的U形夹套加热器,数字133表示由嵌有加热装置132的铝压铸件构成的加热装置主体,数字134表示由具有高导热率的材料如铝或铜构成的输送管,以及数字135表示用于使输送管134中的液体沸腾的输送管加热部。数字136表示传热控制部,其布置在加热装置主体133和输送管加热部135之间。
输送管加热部135由两个构件137、138构成,并构造成使输送管134夹在这两个构件之间。构件137配备有沿输送管134的输送方向居中在中心部的凹槽部137a,并在输送管134的下半端和两端与输送管134相接触。
对于传热控制部136,可以使用一种材料,其导热率比成型加热装置主体133的材料的导热率和输送管134的材料的导热率低一个数位或者更多。尽管可以选择铁、不锈钢或类似材料,但是考虑到抗蚀性选择使用不锈钢。此外,在集成传热控制部136中,在传热控制部136和加热装置主体133之间以及在传热控制部136和输送管加热部135之间,沿表面方向(导热率:100至200W/mK)而不是厚度方向(导热率:5至7W/mK)嵌入具有更高导热率的碳素薄钢136a、136b,由此排除除传热控制部136之外的部分的不必要的传热抑制。
另一方面,构件138构造成在输送方向与输送管134的所有区域相接触。两个构件137、138和输送管134通过螺栓139、140、141、142构成为一个整体。
此外,主要与输送管134和输送管加热部135构成一个整体的装置通过使用螺栓143、144穿过传热控制部136与加热装置主体111成一体结构。
数字145表示沿液体输送方向设置在输送管加热部135的上游侧的止回阀;数字146、147表示导线连接部,用于连接夹套加热器132的电源导线;数字148表示设置在构成加热装置主体133的铝压铸件上表面上凹进形状的蒸发部,并且其表面经过氟的防水处理或类似处理。
关于如上所述构造的蒸汽供给机构,下面将说明操作机构的方式及其操作。
根据实施例2,加热装置主体133整体地形成有蒸发部148,因此直到水被输送到蒸发部148,加热装置133的温度和蒸发部148的温度都变成相同。当水被输送到蒸发部148时,消耗了加热装置主体132储存的热能,暂时地减小了传导给输送管134的热量,但是,通过连续地进行操作,可以使传导给蒸发部148和输送管134的热量平衡。由此,稳定地产生蒸汽。此外,由于从蒸发部148向输送的水传导热的效率高,因此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使输送到蒸发部148的水蒸发。
此外,由于蒸发部148的表面经过氟的防水处理或类似处理,因此,减小了水垢的附着力,并且可以通过使用湿布或类似物擦除水垢来去除和清洁水垢。
除加热装置主体133的形状和蒸发部148的材料之外的内容都与实施例1类似,因此省略对其的说明。
(实施例3)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包括输送管加热部等的输送管的截面图。实施例3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不同点在于一种形状,在该形状下使得配管内侧面的表面积大于配管外侧面的表面积,并且配管内侧面经过防水处理。
在图15中,数字149表示构成加热装置的U形夹套加热器;数字150表示由嵌有加热装置149的铝压铸件成型所构成的加热装置主体;数字151表示输送管,其包括高导热率的材料铝或铜,具有凹进的截面积和凸出的形状,并使其表面经过防水处理;数字152表示用于使输送管151中的液体沸腾的输送管加热部。数字153表示传热控制部,其布置在加热装置主体147和输送管加热部152之间。
根据实施例3,由于输送管151的表面经过氟的防水处理或类似处理,所以减小了其与水等的接触角度,尽管或多或少地减小了传热性能,但是还可以抑制水垢附着等等。由此,可以减缓由于附着水垢导致输送管151阻塞。此外,当利用柠檬酸等去除输送管151中的水垢时,可以提高清洁水垢的功能,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清除水垢。此外,构造一种结构,其中和配管中的单位水量接触的输送管151的接触面积更大,因此通过逐渐地加热水,利用少部分的热能能够产生局部沸腾,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水垢附着和沸腾声的发出。
除输送管151之外的内容都与实施例1类似,因此省略对其的说明。
(实施例4)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蒸汽供给机构的分解透视图,图17是沿图16的线A-A’的截面图。
在图16、图17中,数字101表示构成热源(加热装置)的U形夹套加热器,数字111表示由嵌有热源(加热装置)101的铝压铸件成型所构成的热源主体;数字112表示由具有高导热率的材料如铝或铜构成的形成传热部的输送管;以及数字113表示用于使输送管112中的液体沸腾构成传热部的输送管加热部。数字114表示传热控制部,其布置在热源主体111和传热部113之间。
输送管加热部113由两个构件115、116构成,并构造成使输送管112夹在这两个构件之间。构件115配备有沿输送管112的输送方向居中在中心部的凹槽部115a,并在输送管112的下半端和两端与输送管112相接触。
可以使用一种材料,其导热率比成型热源主体111的材料的导热率和输送管112的材料的导热率低一个数位或者更多。尽管可以选择铁、不锈钢或类似材料,但是考虑到抗蚀性选择使用不锈钢。此外,在集成传热控制部114中,在传热控制部114和热源主体111侧之间以及在传热控制部114和输送管加热部113之间,沿表面方向(导热率:100至200W/mK)而不是厚度方向(导热率:5至7W/mK)嵌入具有更高导热率的碳素薄钢114a、114b,由此排除除传热控制部114之外的部分的不必要的传热抑制。
另一方面,构件116构造成在输送方向与输送管112的所有区域相接触。两个构件115、116和输送管112主要通过螺栓117、118、119、120构成为一个整体。
此外,主要与输送管112和输送管加热部113构成一个整体的装置通过使用螺栓121、122穿过传热控制部114与热源主体111构成一体结构。
数字123表示沿液体输送方向设置在输送管加热部113上游侧的形成传热部的止回阀,数字124、125表示导线连接部,用于连接夹套加热器101的电源导线,数字126至129表示连接热源主体111的孔。
数字130表示用于蒸发输送的水的传导热能的部分,其用作和提供输送管112的方向相反使被输送到热源主体111侧的液体蒸发而传导热能的部分。
数字131表示由具有比传热控制部114更小的导热率特性的材料形成的蒸发部,特别地,是通过使钢板在其上部凹进形状中进行氟表面处理等构成的材料,该钢板的主要成分是铁。
此外,数字132表示连接到热源主体下表面侧的热敏电阻,用于检测热源主体132的温度,通过利用热敏电阻132的输出信号由温度控制部(未示出)控制向热源主体111传导电流,进行温度控制。
关于如上所述构造的蒸汽供给机构,下面将说明操作机构的方式及其操作。
用水作为输送的液体,对其作出说明。首先,储水槽(未示出)设置在止回阀123一侧。因此,将水注入到输送管112中。之后,运行夹套加热器101。在开始运行夹套加热器101的同时,加热该热源主体111,使其温度升高。热源主体111的热量经由输送管加热部113的传热控制部114、构件115传导给主构件116,同时通过插入碳素薄钢114a、114b保持均匀的温度分布特性,然后加热输送管112。在部分输送管的管壁部会产生水的局部沸腾,在该部分,输送管112的管壁温度超过100℃。随着沸腾而产生的气泡膨胀变成气体,并沿输送管方向的两个方向推动输送管112中的水。止回阀123布置在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由于止回阀123被输送管112中的水推动而处于关闭状态。与此同时,由于沸腾产生的气泡仅仅会沿输送方向向下游侧逸出。随着气泡沿输送方向向下游侧的移动,止回阀123将处于打开状态,从而水从储水槽注入到输送管112中。重复所述过程,可以输送水。输送的水经由输送管112导向到蒸发部131。构造一种结构,其中从热源主体111向蒸发部传导热能,因此,进一步加热输送到蒸发部的水使其蒸发。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由热敏电阻132检测热源主体111的温度,并控制热源主体111的温度,从而限制传导给传热控制部114的热量。由此,限制了传导给注入到输送管112内部的水的热量,并使蒸发部131的供给量稳定。此外,当减少了从储水槽供给到输送管112的水,减少了传导给水的热量,热源主体111的温度将升高,但是可以通过温度控制停止传导给夹套加热器101的电流,并且通过改变热敏电阻132的信号水平也可以检测缺水。图18示出了热敏电阻132的信号水平,和向夹套加热器101传导电流的情况。
通过将热源主体111提供的热能分布到输送管侧和蒸发部侧,使得在蒸发部侧分布的热能大于在输送管侧分布的热能约10倍,从而能够迅速地使输送的水蒸发。在这种情况下,当传导给水的热量随着在蒸发部侧上的水垢附着而减小时,热源主体111的温度升高。传热控制部114根据热源主体111的温度升高抑制传导给输送管加热部113侧的热量,使输送管112的壁面温度基本上保持在恒定的期望温度(具体地,是大约105至120℃),以及使在输送管112中局部沸腾的热能保持较低,由此可以抑制输送管112中的水垢附着。
作为一个具体的温度实例,当夹套加热器的功率是620W时,传热控制部114构造成使得当加热装置主体111的温度是200℃时,主构件116的温度变成105至120℃。传热控制部114包括其板厚度为3mm、截面积为300mm2的不锈钢材料。当水垢在一定条件下堆积在蒸发部侧时,热源主体111的温度升高20至30℃,但是,利用传热控制部114,主构件116升高的温度小于5℃。
此外,通过构造主构件116沿输送管112的水输送方向散热,或者通过使用具有高导热率的材料如铜、铝或类似物的输送管,利用之前输送到沸腾区域的加热水带来的小部分热能就能够产生局部沸腾,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水垢附着。
此外,由于蒸发部131的表面经过氟的防水处理或类似处理,因此,减小了水垢附着在蒸发部131上的力,可以通过使用湿布或类似物擦除水垢来去除和清洁水垢,并进而通过控制热源本体111的温度,还能够保护经过防水处理的蒸发部131的表面。
(实施例5)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蒸汽供给机构的分解透视图。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热敏电阻133与配管加热部113连接,并通过检测配管加热部113的温度,控制夹套加热器的电流传导。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检测配管加热部113的温度进行热源主体111的温度控制,因此可以立即检测输送管112的温度变化,并且通过控制夹套加热器101的电流传导,可以限制传导给传热控制部114的热量。
由此,可以限制传导给注入到输送管112内部的水的热量,使蒸发部131的供给量稳定,减小输送管112的温度变化,以及减小水垢附着。此外,还能够检测储水槽中的缺水。图15示出了热敏电阻133的信号水平和向夹套加热器101传导电流的情况。
除热敏电阻131之外的内容都与实施例4类似,因此省略对其的说明。
(实施例6)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蒸汽供给机构的结构图,图22示出了沿图21的线A-A’的截面图。
在图21、图22中,数字101表示构成加热装置的夹套加热器;数字111表示嵌有加热装置101的热源主体;数字112表示由具有高导热率的材料如铝或铜构成的输送管;以及数字113表示用于使输送管112中的液体沸腾的加热部。热源主体111由使用了铝材料的压铸成型构成。数字114表示传热量抑制部,其布置在热源主体111和加热部113之间。加热部113由两个构件115、116构成,并构造成使输送管112夹在这两个构件之间。构件115配备有沿输送管112的输送方向居中在中心部的凹槽部115a,并且仅仅在输送管112的两端与输送管112相接触。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构件116对应于主体,并构造成在输送方向与输送管112的所有区域相接触。两个构件115、116和输送管112通过螺栓117、118构成为一个整体。
此外,和输送管112成一整体的加热部113通过使用螺栓119、120、121穿过传热控制部114与热源主体111成一体结构。
数字122表示沿液体输送方向设置在加热部113上游侧的止回阀,数字123、124表示导线连接部,用于连接夹套加热器101的电源导线。
对于传热量抑制部114来说,可以使用一种材料,其导热率比成型热源主体133的材料的导热率和输送管112的材料的导热率低一个数位或者更多。尽管可以选择铁、不锈钢或类似材料,但是考虑到抗蚀性选择使用不锈钢。此外,在集成传热量抑制部114中,在传热量抑制部114和热源主体111侧之间以及在传热量抑制部114和加热部113之间,可以嵌入硅脂或碳素薄钢或类似物,由此排除除传热量抑制部114之外的部分的不必要的传热抑制。
此外,使用热源主体111的与提供输送管112的方向相反的一侧作为传导热能的部分,用于蒸发输送的液体。
关于如上所述构造的蒸汽供给机构,下面将说明操作机构的方式及其操作。
用水作为输送的液体,对其作出说明。首先,储水槽(未示出)设置在止回阀122一侧。因此,将水注入到输送管112中。之后,运行夹套加热器101。在开始运行夹套加热器101的同时,加热热源主体111,使其温度升高。热源主体111的热量经由加热部113的传热量抑制部114、构件115传导给主构件116,然后加热输送管112。在部分输送管112的管壁部会产生水的局部沸腾,在该部分,管壁温度超过100℃。随着沸腾而产生的气泡膨胀变成气体,并沿输送管的两个方向推动输送管112中的水。止回阀122布置在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止回阀122由于被输送管112中的水推动而处于关闭状态。与此同时,由于沸腾产生的气泡仅仅会沿输送方向向下游侧选出。随着气泡沿输送方向向下游侧的移动,止回阀122处于打开状态,从而水从储水槽注入到输送管112中。重复所述过程,可以输送水。输送的水被导向到所谓的蒸发部(未示出)。构造一种结构,其中热能从热源主体111向蒸发部传导,因此,进一步加热注入到蒸发部的水使其蒸发。
通过将由热源主体111提供的热能分布到输送管侧和蒸发部侧,使得在蒸发部侧分布的热能是在输送管侧分布的热能的大约10倍,从而能够迅速地使输送的水蒸发。在这种情况下,当传导给水的热量随着在蒸发部侧上的水垢附着而减小时,热源主体111的温度升高。通过根据热源主体111的温度升高抑制传导给加热部113侧的热量,使输送管112的壁面温度基本上保持在恒定的期望温度(具体地,等于或小于110℃),以及使在输送管112中局部沸腾的热能保持较低,由此,传热量抑制部114可以抑制输送管112中的水垢附着。
作为一个具体的温度实例,当夹套加热器的功率是600W时,传热量抑制部114构造成使得当热源主体111的温度是160℃时,主构件116的温度变成105至110℃。传热量抑制部114包括其板厚度为3mm、截面积为300mm2的不锈钢材料。当水垢在一定条件下堆积在蒸发部侧时,热源主体111的温度升高20至30℃,但是,利用传热量抑制部114,主构件116升高的温度小于5℃。
此外,如本实施例的结构图所示,作为加热部113的结构,通过在重力方向在下部布置主构件116,可以使由输送管112中的沸腾现象产生的气泡沿重力方向移动到上部。当利用沸腾产生气泡时,未暴露在水中的内壁面温度将会迅速升高,通过使水快速流向沸腾部,可以抑制输送管壁的温度升高,并进一步抑制水垢附着。
此外,通过构造主构件116沿输送管112的输送方向散热,以及利用之前输送到沸腾区域的加热水带来的小部分热能就能够产生局部沸腾,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水垢附着。
(实施例7)
图23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蒸汽供给机构的外形图,图24是沿图23的线B-B’的截面图。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增大了传导热量给蒸发部侧的区域和一种其中使输送管与热源主体连接的结构。
在图23、图24中,数字130表示构成加热装置的U形夹套加热器,数字131表示由嵌有加热装置130的铝压铸件成型所构成的热源主体,数字132表示由具有高导热率的材料如铝或铜构成的输送管,以及数字133表示用于使输送管132中的水沸腾的加热部。数字134表示传热量抑制部,其布置在热源主体131和加热部133之间。加热部133由两个构件135、136构成,并构造成使输送管132夹在这两个构件之间。构件135配备有沿输送管132的输送方向居中在中心部的凹槽部135a,并在输送管132的下半端和两端与输送管132相接触。另一方面,构件136构造成在输送方向与输送管132的所有区域相接触。两个构件135、136和输送管132主要通过螺栓137、138构成为一个整体。
此外,主要和输送管132构成一整体的装置和加热部133通过使用螺栓139、140、141穿过传热量抑制部134与热源主体131构成一体结构。
数字142、143表示导线连接部,用于连接加热器130的电源导线,数字144至147表示连接热源主体131的孔,数字148表示部分传导的热能,用于蒸发输送的液体。
关于传热量抑制部134的材料和集成的内容与实施例6类似,因此省略对其的说明。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蒸汽供给机构,通过增大传导热能给蒸发部侧的区域,能够减缓在蒸发部水垢附着的同时传热量的减小,因此能够输送液体并且能够操作输送的液体以进一步稳定地蒸发。此外,通过构造一种结构,其中来自热源主体131的热量从输送管132的侧面方向传导,利用输送管132中的沸腾产生的气泡能够迅速地沿重力方向向上部移动。尽管当产生气泡时,未暴露在水中的内壁面温度将会迅速升高,但是由于气泡很容易向上部移动,所以通过抑制输送管壁面的温度升高,可以使液体快速流向沸腾区域,并进一步抑制水垢附着。此外,通过由构成加热部133的构件135提供大的凹槽部135a,传热量抑制部134和加热部133可以容易地和热源主体131构成一个整体。
(实施例8)
图25示出了表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蒸汽供给机构的截面图。此外,与实施例7相同的或具有相同功能的对应部件用相同的数字表示。
图25和实施例7的不同点在于输送管150布置在热源主体131的下部。通过这种方式,利用传热量抑制部,可以自由地选择输送管和同一热源主体的布置。
(实施例9)
图26示出了表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蒸汽供给机构的结构图。
在图26中,数字160表示作为加热装置的夹套加热器;数字161表示与夹套加热器160整体成型的热源主体;数字162表示作为传热量抑制部的热管,其一端与热源主体161的侧面相接触,另一端与输送管163相接触。液槽165沿输送管163的输送方向经过止回阀164布置在上游侧。此外,输送管163的下游侧配备有出水口167,其通过与其连接的配管166和大气相通。数字168表示用于储存输送的液体的蒸发部,并通过拉制金属薄片形成。热源主体161与拉拔的蒸发部168相接触。
此外,数字169表示包含被加热对象的加热室,该被加热对象采用的模式是通过利用蒸发部168产生的蒸汽加热所包含的被加热对象。
根据如上所述的蒸汽供给机构,通过使用热管162作为传热量抑制部和使用水作为热管中的工作流体,加热输送管的部分对应热管的冷凝部分,可以将热量在最高温度为100℃下传导给输送管。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输送管中的水垢附着。此外,热源主体和输送管可以布置成彼此分开,通过解决安装中输送管的迂回路线减小输送压力损失,随着沸腾有利于气泡的流动,增加液体的输送速度,和进一步抑制水垢附着。
(实施例10)
图27是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蒸汽供给机构的结构图,图28是沿图27的线A-A’的截面图。
在图27、图28中,数字101表示构成加热装置的U形夹套加热器,数字111表示由嵌有加热装置101的铝压铸件成型所构成的加热装置主体,数字112表示由具有软硬度和高导热率的材料如铝或铜构成的输送管,以及数字113表示用于使输送管112中的液体沸腾的加热部。加热装置主体111由使用了铝材料的压铸成型构成。数字114表示传热量抑制部,其布置在加热装置主体111和加热部113之间。加热部113由两个构件115、116构成,并构造成使输送管112夹在这两个构件之间。构件115配备有沿输送管112的输送方向在中心部的半圆形接触部115a,并且在输送方向与输送管112的所有区域相接触。另一方面,类似地构件116也具有半圆形的接触部116a,并构造成在输送方向与输送管112的所有区域相接触。两个构件115、116和输送管112通过螺栓117、118、119、120构成为一个整体。
此外,和输送管112构成一整体的加热部113通过使用螺栓121、122穿过传热控制部114与加热装置主体111成一体结构。数字123表示沿液体输送方向设置在加热部113上游侧的止回阀,数字124、125表示导线连接部,用于连接夹套加热器101的电源导线。
在传热量限制装置114中,可以使用一种材料,其导热率比成型加热装置主体111的材料的导热率和输送管的材料的导热率低一个数位或者更多。尽管可以选择铁、不锈钢或类似材料,但是考虑到抗蚀性选择使用不锈钢。此外,在集成传热量抑制部114中,在传热量抑制部114和加热装置主体111侧之间以及在传热量抑制部114和加热部113之间,可以嵌入硅脂或碳素薄钢114a、114b或类似物,由此排除除传热量抑制部114之外的部分的不必要的传热抑制。
图29是示出了利用输送管加热部113的两个构件115、116夹紧(pinching)输送管112的状态的截面图。如图29(a)所示,当半圆形凹槽部115a、116a的宽度尺寸A小于输送管112的外部形状尺寸X时,输送管112不与半圆形凹槽部115a、116a相接触,但产生了空间132a、132b,不仅不能确保充分的传热,而且不能使两个构件115、116彼此紧密接触固定。
此外,如图29(b)所示,当半圆形凹槽部115a、116a的宽度尺寸A大于输送管112的外部形状尺寸X时,输送管112不与半圆形凹槽部115a、116a相接触,而且两个构件115、116可以彼此紧密接触固定。此外,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会形成空间115a,通过嵌入具有高导热率的软材料如硅脂可以确保足够的传热性能。但是,在一种情况下,即,在使输送管112和输送管加热部BP>P13彼此紧密接触的力不够时,输送管112可能沿输送管加热部113移动。
此外,如图29(c)所示,当半圆形凹槽部115a、116a的宽度尺寸A大于输送管112的外部形状尺寸X,以及半圆形凹槽部115a、11a的深度尺寸B大于输送管112的外部形状半径尺寸X/2时,输送管112处于由半圆形凹槽部115a、116a夹紧的状态,并且输送管112与输送管加热部113彼此接触固定。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会在两个构件115、116之间形成空间134,当如图29(d)所示使用螺栓将两个构件112紧固时,由于输送管112由具有软硬度的铝或铜形成,所以由此夹紧两个构件115、116使其容易地发生变形,可以彼此紧密地接触固定。此外在一种情况下,即,通过在两个构件之间夹紧具有高导热率的软材料131如硅脂,可以进一步提高传热性能。
图30是示出了输送管112的结构外形图。加热装置主体111布置成与供水接受槽25的下面接触,热量通过加热部113传导给输送管112的水平配管部140。该水平配管部140沿输送管112的液体输送方向与加热部113的最下部接触,即使当在输送管中产生了局部沸腾和产生气泡时,由于气泡将沿重力方向向上部移动,所以气泡穿过从与设置在最下部的加热部113接触的部分向上设置的弯曲部142,并从在垂直配管部141的上部形成的进气口(未示出)排出到外部。
关于如上所述构造的蒸汽供给机构,下面将说明操作机构的方式及其操作。
用水作为输送的液体,对其作出说明。首先,储水槽(未示出)设置在止回阀123一侧。因此,将水注入到输送管112中。之后,运行夹套加热器101。在开始运行夹套加热器101的同时,加热该加热装置主体111,使其温度升高。加热装置主体111的热量经由加热部113的传热量抑制部114、构件115传导给主构件116,然后加热输送管112。在部分输送管的管壁部会产生水的局部沸腾,在该部分,输送管112的管壁温度超过100℃。随着沸腾而产生的气泡膨胀变成气体,并沿输送管的两个方向推动输送管中的水。止回阀123布置在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止回阀123由于被输送管112中的水推动而处于关闭状态。与此同时,由于沸腾产生的气泡仅仅会沿输送方向向下游侧逸出。随着气泡沿输送方向向下游侧的移动,止回阀123将处于打开状态,从而水从储水槽注入到输送管112中。重复所述过程,可以输送水。输送的水可以导向到所谓的蒸发部25。该蒸发部构造成从加热装置主体111传导热能,因此,进一步加热注入到蒸发部25的水使其蒸发。
在上述操作中,在输送管112与加热部113和蒸发部接触的区域,使水沸腾,因此包含在水中的钙、镁或类似成分的残留物附着在壁面上剩余下来。附着的残留物称为水垢。通过继续附着水垢,输送管112的内部截面将逐渐变小,处于最不利的情况,从而不能实现输送功能。此外,减小了传导给蒸发部和输送管的热量。
此外,如本实施例的结构图所示,通过沿输送管112的重力方向在最下部布置主构件116作为加热部113的结构,在输送管112内由沸腾现象产生的气泡沿重力方向向上部移动。尽管当利用沸腾产生气泡时,未暴露在水中的内壁面的温度将会迅速升高,然而,通过使水快速流向沸腾部,可以抑制输送管壁面的温度升高,并且能够抑制水垢附着。
此外,通过增加与水平配管部140和垂直配管部141连接的弯曲部142的弯曲半径尺寸,可以减小输送液体的阻力,有利于气泡的流动,增大液体的输送速度,因此能够抑制水垢附着,以及通过产生气泡流动使液体膨胀抑制沸腾声的产生。
作为一个具体实例,当弯曲部142的弯曲半径等于或大于25mm时,就难以产生沸腾声等的现象,并且能够实现良好的液体输送功能。
(实施例11)
图3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蒸汽供给机构的外形图。实施例11与实施例10的不同点在于一种结构,其中加热部与沿液体输送方向向上倾斜的部分输送管连接。
在图31中,加热装置主体111布置成与供水接受槽25的下面接触,热量通过加热部145传导给输送管143的水平配管部146。该水平配管部146沿输送管143的液体输送方向向上倾斜,该倾斜部与加热部145接触,即使当在输送管中由于产生局部沸腾而产生气泡时,由于气泡将沿重力方向向上部移动,所以气泡穿过从与向上倾斜的加热部145接触的部分向上设置的弯曲部148,并从在垂直配管部147的上部形成的进气口(未示出)排出到外部。
关于加热部145的结构与实施例1类似,因此省略对其的说明。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蒸汽供给机构,水平配管部146沿输送管143的液体输送方向向上倾斜,通过使水平配管部146在倾斜部与加热部145接触,在输送管143内部由于沸腾现象产生的气泡会沿重力方向向上部移动,并在沿液体输送方向向上倾斜的水平配管部146产生流动。尽管当利用沸腾产生气泡时,未暴露在水中的内壁面温度将会迅速升高,然而,通过产生水的流动,即,使水快速流向沸腾部,可以抑制输送管壁面的温度升高,并且能够抑制水垢附着。
(实施例12)
图32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蒸汽供给机构的结构图,图33是沿图32的线A-A’的截面图。
在图32、图33中,数字101表示构成加热装置的U形夹套加热器,数字111表示由嵌有加热装置101的铝压铸件成型所构成的加热装置主体,数字112表示由具有软硬度和高导热率的材料如铝或铜构成的输送管,以及数字113表示用于使输送管112中的液体沸腾的加热部。加热装置本体111由使用了铝材料的压铸成型构成。数字114表示传热量抑制部,其布置在加热装置主体111和加热部113之间。
加热部113由两个构件115、116构成,并构造成使输送管112夹在这两个构件之间。构件115配备有沿输送管112的输送方向在中心部的半圆形接触部115a,并沿输送方向与输送管112的所有区域相接触。另一方面,构件116还具有半圆形接触部115a,并构造成在输送方向与输送管112的所有区域相接触。两个构件115、116和输送管112通过螺栓117、118、119、120构成为一个整体。
此外,和输送管112一体构成的加热部113通过使用螺栓121、122穿过传热量抑制部114与加热装置主体111成一体结构。数字123表示沿液体输送方向设置在加热部113上游侧的止回阀,数字124、125表示导线连接部,用于连接夹套加热器101的电源导线。
对于传热量抑制部114来说,可以使用一种材料,其导热率比成型加热装置主体111的材料的导热率和输送管112的材料的导热率低一个数位或者更多。尽管可以选择铁、不锈钢或类似材料,但是考虑到抗蚀性选择使用不锈钢。
此外,在集成传热量抑制部114中,在传热量抑制部114和加热装置主体111之间以及在传热量抑制部114和加热部113之间,可以嵌入硅脂、碳素薄钢114a、114b或类似物,由此排除除传热量抑制部114之外的部分的不必要的传热抑制。
图34是在蒸汽供给机构装置的侧面处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在图34中,进气口(排气部)29f设置在垂直配管部29c的上部和供水通路(输送管)29的顶部。进气口(排气部)29f的垂直连接部50大体上沿垂直方向与上部配管部29d连接,其前端具有由从水平方向或多或少地向上倾斜的弯曲部51导向加热室后壁54一侧的前端排气孔52。此外,前端排气孔52构造成比输送管连接部53的尺寸小。
关于如上所述构造的蒸汽供给机构,下面将说明操作机构的方式及其操作。
用水作为输送的液体,对其作出说明。首先,储水槽(未示出)设置在止回阀123一侧。因此,将水注入到输送管112中。之后,运行夹套加热器101。在开始运行夹套加热器101的同时,加热该加热装置主体111,使其温度升高。加热装置主体111的热量经由加热部113的传热量抑制部114、构件115传导给主构件116,然后加热输送管112。在部分输送管112的管壁部会产生水的局部沸腾,在该部分,其管壁温度超过100℃。随着沸腾而产生的气泡膨胀变成气体,并沿输送管的两个方向推动输送管112中的水。
止回阀123布置在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止回阀123由于被输送管112中的水推动而处于关闭状态。与此同时,由于沸腾产生的气泡仅仅会沿输送方向向下游侧逸出。随着气泡沿输送方向向下游侧的移动,止回阀123将处于打开状态,从而水从储水槽注入到输送管112中。重复所述过程,可以输送水。输送的水可以导向到所谓的蒸发部25。该蒸发部25构造成从加热装置主体111传导热能,因此,进一步加热注入到蒸发部25的水使其蒸发。
然而,如本实施例的结构图所示,在输送管112内由沸腾现象产生的气泡可以沿重力方向向上部移动。尽管当利用沸腾产生气泡时,未暴露在水中的内壁面温度将会迅速升高,然而,通过使水快速流向沸腾部,抑制输送管壁面的温度升高,可以抑制水垢附着。
此外,在输送管112内由于沸腾现象产生的气泡会沿重力方向向上部移动,和从垂直配管部29c向上部配管部29d的方向移动。由于进气口(排气口)29f设置在供水通路(输送管)29的顶部,所以移动的气泡不会滞留在顶部,而是从进气口(排气部)29f排出到外部。
此外,垂直连接部50沿大体上与上部配管部29d的液体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布置,因此对液体输送的影响很小,使前端排气孔52比输送管连接部53小,因此,构造成一种结构,其中与液体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压力增大,且水难以进入前端排气孔52。
此外,即使当输送的水被弯曲部51引导到加热室后壁54侧而前进到垂直连接部50,突然沸腾的水(bumped water)附着在加热室后壁54上,并沿着壁面安全地排出。此外,由于前端排气孔52不是向上的,所以可以防止来自孔的灰尘和污垢的侵入,并且能够在供水通路(输送管)29内部提供卫生性能。
此外,出气部51的前端或多或少地从水平方向向上倾斜,即使当从沸腾的水中产生的蒸汽进入进气口(排气部)29f并在内部冷凝,和冷凝水沿倾斜处滴落时,因此冷凝水没有从前端排气孔52排出,而是由垂直连接部50侧导向返回到供水通路(输送管)29,可以防止由于冷凝水滴落到外部导致绝缘故障的危险,并且还能够有效地利用冷凝水。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通过利用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使供水通路中的水沸腾实现泵的功能,可以免除专用泵装置,以及可以使蒸汽供给机构的结构组成简单化和小型化。
此外,仅仅通过控制加热装置的热产生操作就能够控制供给蒸汽的量,因此使控制处理简单化。
此外,当分散地将由供水接受槽和加热装置构成的蒸汽产生部设置在加热室的多个部分中时,可以低成本地实现在加热室内部均匀地提供加热蒸汽。
此外,通过抑制传导给传热部的热量,同时通过保持传热部的温度在100至120℃的范围内,确保传导给蒸发部的热能,随着在传热部配管内部的局部沸腾可以抑制水垢附着。此外,能够提供蒸汽供给机构,其可以极好地保持向传热部一侧和蒸发部一侧的热能供给平衡,和连续地产生接近100℃的高温蒸汽。
此外,通过从在供水通路的顶部形成的排气部排出由于输送管中的水沸腾而产生的气泡,可以防止气泡滞留在与加热装置连接的部分,通过使液体迅速流动到沸腾产生部,可以抑制输送管壁面温度的升高,确保稳定的液体输送功能,抑制水垢附着,并连续地产生高温蒸汽。

Claims (36)

1.一种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包括:
包含被加热对象的加热室;
高频波产生装置,用于将高频波输出到加热室;以及
蒸汽供给机构,用于将加热的蒸汽供给到加热室中;
其中通过将高频波和加热蒸汽中的至少一种供给到加热室中来加热被加热对象以进行处理;
其中蒸汽供给机构包括:
与装置主体可连接和拆卸安装的储水槽;
设置在加热室内部的蒸发部;
通过加热蒸发部使水蒸发的加热装置;
输送管,用于通过加热装置产生的热能使储水槽中的水局部沸腾将水输送到蒸发部;和
传热控制部,包括导热率比构成蒸发部和插入到输送管和加热装置之间的材料更低的材料;而且
其中从加热装置向传热部传导的热能的量受到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从加热装置向输送管供给的热能的量等于或小于供给到蒸发部的热能的量的1/8。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利用在除厚度方向之外的表面方向上具有更大的导热特性的材料将加热装置的热能传导给传热控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构成加热装置的夹套加热器嵌入在铝压铸件中,通过使经过氟的防水处理或类似处理的钢板形成凹进形状构成蒸发部,使该蒸发部与铝压铸件的上表面连接,而且利用由不锈钢形成的传热控制部使输送管与铝压铸件的侧面或底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的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蒸发部做成与铝压铸件可连接和从铝压铸件上可拆卸。
6.根据权利要求1的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构成加热装置的夹套加热器嵌入在铝压铸件中,在其上表面设置凹进部以构成蒸发部,输送管通过由不锈钢形成的传热控制部与铝压铸件的侧面或底面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的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蒸发部的表面经过氟的防水处理或类似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1的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输送管由具有高导热率的铝或铜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的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输送管的内部表面积比其外部表面积大。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输送管的内表面经过氟的防水处理或类似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通过从传热控制部传导的热能产生局部沸腾,将在输送水到蒸发部的过程中输送管的温度抑制成小于等于120℃。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在通过将构成加热装置的夹套加热器嵌入到铝压铸件中组成的加热器部件的基础上,以及在用于检测加热器部件的温度的热敏电阻和检测到的热敏电阻信号的基础上,通过控制操作加热器部件,控制输送管的温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1的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在通过将构成加热装置的夹套加热器嵌入到铝压铸件中组成的加热器部件的基础上,以及在用于检测传热控制部的温度的热敏电阻和检测到的热敏电阻信号的基础上,通过控制操作加热器部件,控制输送管的温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的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在检测到的热敏电阻信号的基础上,当多次操作使得加热装置开-关达到预定的阀值时,停止加热装置的操作并报知异常。
15.根据权利要求1的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蒸汽供给机构包括利用加热装置的热能使输送管中的水沸腾的输送管加热部,和沿液体输送方向设置在加热部上游侧的止回阀。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构成输送管的材料由铝或铜组成,传热量抑制部的材料由不锈钢组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5的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输送管加热部由至少两个构件组成,输送管主要由沿重力方向设置在下部的主构件加热,另一构件将加热装置的热能传导给主构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主构件构造成沿液体输送方向散热。
19.根据权利要求15的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输送管构造成与包括加热装置的主体成一体化结构。
20.根据权利要求15的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传热控制装置由热管组成。
21.根据权利要求1的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蒸汽产生机构包括在加热装置的上游布置的止回阀,用于防止水从输送管回流到储水槽,防止利用加热装置的热能使输送管中的水沸腾而产生的气泡向止回阀侧移动。
22.根据权利要求21的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通过利用加热装置的热能使输送管中的水沸腾的输送管加热部与沿液体输送方向设置在输送管最下部的部分输送管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21的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通过利用加热装置的热能使输送管中的水沸腾的输送管加热部构造成与沿液体输送方向向上倾斜的部分输送管连接。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的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输送管加热部由至少两个构件形成,这两个构件分别构造成包括半圆形的凹槽部。
25.根据权利要求24的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输送管加热部构造成使得半圆形凹槽部的宽度尺寸比输送管的外形尺寸大。
26.根据权利要求25的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输送管加热部构造成使得半圆形凹槽部的深度尺寸比输送管的外形半径尺寸小。
27.根据权利要求26的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输送管的配管由具有软硬度的铝或铜形成。
28.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的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输送管加热部构造成在两个构件之间挤压具有高导热率的软材料,而彼此紧密接触固定。
29.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的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输送管加热部构造成连接在加热装置的夹套加热器的弯曲部分附近,该弯曲部分是通过布置夹套加热器而形成的,而夹套加热器由在铝压铸件制成的集成部件中使夹套加热器大体上弯曲成U形而成型。
30.根据权利要求21的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输送管构造成使得连接水平配管部和垂直配管部的弯曲部分的弯曲半径设定为大的数值。
31.根据权利要求1的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从设置在输送管的排气部排出气泡,该气泡是通过利用加热装置的热能使输送管中的水沸腾而产生的。
32.根据权利要求31的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排气部用于排出通过使输送管中的水沸腾而产生的气泡,该排气部构造成设置在沿液体输送方向的输送管的顶部。
33.根据权利要求31的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排气部用于排出通过使输送管中的水沸腾而产生的气泡,该排气部构造成沿大体上与液体输送方向的输送管垂直的方向布置。
34.根据权利要求31的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排气部用于排出通过使输送管中的水沸腾而产生的气泡,该排气部构造成使得其前端弯曲到加热室后壁一侧。
35.根据权利要求34的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排气部的弯曲部分构造成从水平方向或多或少地向上倾斜。
36.根据权利要求31的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其中排气部的前端排气孔的尺寸构造成比输送管连接部的孔尺寸小。
CNB200480013667XA 2003-05-20 2004-05-19 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417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41725/2003 2003-05-20
JP141724/2003 2003-05-20
JP141723/2003 2003-05-20
JP2003141723A JP3714339B2 (ja) 2003-05-20 2003-05-20 蒸気発生機能付き高周波加熱装置
JP184171/2003 2003-06-27
JP198313/2003 2003-07-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91769A true CN1791769A (zh) 2006-06-21
CN100414173C CN100414173C (zh) 2008-08-27

Family

ID=33530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1366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4173C (zh) 2003-05-20 2004-05-19 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714339B2 (zh)
CN (1) CN100414173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2121A (zh) * 2009-04-16 2012-02-22 夏普株式会社 加热烹调器
CN103307687A (zh) * 2013-07-09 2013-09-18 温州大学 基于倾斜u型轨道的电加热式加湿方法及电加热式加湿器
CN108369007A (zh) * 2015-12-16 2018-08-0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加热烹调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104481A1 (ja) 2003-05-20 2004-12-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蒸気発生機能付高周波加熱装置
JP5191909B2 (ja) * 2009-01-09 2013-05-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及び蒸気発生装置の洗浄方法
JP2011149643A (ja) * 2010-01-22 2011-08-04 Sharp Corp 加熱調理器
CN105674457B (zh) * 2016-01-28 2018-08-24 温州医科大学 基于蜗牛状加热轨道的可回收式医用加湿方法及加湿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2132B2 (ja) * 1978-05-08 1984-05-24 株式会社東芝 蒸気発生器付高周波加熱装置
JPH06249445A (ja) * 1993-02-25 1994-09-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マイクロ波加熱装置
JPH08135979A (ja) * 1994-11-08 1996-05-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高周波加熱装置
JP3603356B2 (ja) * 1994-12-28 2004-12-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高周波加熱装置
IN190221B (zh) * 1995-06-22 2003-07-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FR2754334B1 (fr) * 1996-10-07 1998-12-18 Bourgeois Prod Coop Four a vapeur et convexion forcee
JP2001355844A (ja) * 2000-06-16 2001-12-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加熱調理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2121A (zh) * 2009-04-16 2012-02-22 夏普株式会社 加热烹调器
CN102362121B (zh) * 2009-04-16 2014-11-05 夏普株式会社 加热烹调器
CN103307687A (zh) * 2013-07-09 2013-09-18 温州大学 基于倾斜u型轨道的电加热式加湿方法及电加热式加湿器
CN108369007A (zh) * 2015-12-16 2018-08-0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加热烹调器
CN108369007B (zh) * 2015-12-16 2019-10-1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加热烹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714339B2 (ja) 2005-11-09
JP2004347153A (ja) 2004-12-09
CN100414173C (zh) 2008-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987C (zh) 沸腾和冷凝制冷剂的冷却装置
CN1500432A (zh) 数码调温自动饮水机及实现数码调温的方法
CN1249375C (zh) 饱和蒸汽发生装置和蒸汽灭菌装置
CN1217439C (zh) 燃料电池系统及其运转方法
CN1290392C (zh) 电子装置
CN1135344C (zh) 热电变换装置
CN1238921C (zh) 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CN101029786A (zh) 冷冻循环装置
CN1200563A (zh) 干燥装置及基板表面处理方法
CN1345568A (zh) 煮咖啡壶
CN1959328A (zh) 冷却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494648A (zh) 排热回收系统
CN1285078C (zh) 混凝土筒状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910775A (zh) 燃料电池系统
CN1791769A (zh) 具有蒸汽产生功能的高频加热装置
CN1525831A (zh) 洗手器以及具备洗手器的洗手装置
CN1890510A (zh) 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清洗装置
CN1661757A (zh) 电子热泵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该装置的电子机器
CN1167249A (zh) 利用沸腾和冷凝制冷剂的冷却装置
CN1577932A (zh) 燃料电池的发电及废热供暖系统
CN1323508A (zh) 加热装置和加热方法
CN1699727A (zh) 蒸汽发动机
CN1579031A (zh) 燃料电池发电装置
CN101033997A (zh) 水位检测用电极棒和水位检测方法、水位控制方法
CN1227726C (zh) 电子器件制造装置及电子器件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827

Termination date: 201605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