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90736A - 半导体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半导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90736A
CN1790736A CN 200510119957 CN200510119957A CN1790736A CN 1790736 A CN1790736 A CN 1790736A CN 200510119957 CN200510119957 CN 200510119957 CN 200510119957 A CN200510119957 A CN 200510119957A CN 1790736 A CN1790736 A CN 17907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zone
layer
silicon fiml
film
conductiv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11995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斋藤浩一
井原良和
小出辰彦
须磨大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90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907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小发射极层的宽度、高性能的半导体装置。该半导体装置包括:集电极层(2),其形成在半导体基板(1)之上;含有硅的导电层(4),其形成在集电极层之上;硅膜(5),其形成在导电层(4)之上;发射极电极(7a),其形成在硅膜(5)之上;侧面膜(9),其覆盖发射极电极(7a)的侧面,所述发射极电极(7a)的底面高于侧面膜的下表面,所述硅膜的所述第2区域(5)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导电层(4)与侧面膜(9)之间;杂质区域(10),其与所述导电层相邻形成;和硅化物膜(8b),其跨越所述第2区域(5)的所述侧面、导电层(4)的所述侧面和杂质区域(10)的所述表面形成。

Description

半导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装置。
发明背景
携带电话、PDA、DVC、以及称为DSC的便携式电子设备越来越向高功能化发展。在应对小型及重量轻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要求中,需要高集成的系统LSI。
作为实现高集成的系统LSI的模块的例子,有高频双极晶体管。为了将高频双极晶体管的高性能化作为目标,提出了包含由硅锗(SiGe)合金构成的基极层的异质结双极晶体管。特开平4-179235号公报公开了现有的双极晶体管的制造。
参照图13和图14,说明现有的SiGe基极异质结双极晶体管。
在图13中,n+型集电极埋入层101形成在p-型硅基板(未图示)上。在n+型集电极埋入层101之上,形成具有集电极层功能的n-型层(外延层)102。n-型层102通过蚀刻,剩余作为集电极层和集电极取出层的必要的部分,其他则被除去。元件分离区域包含具有被覆盖了氧化膜103的表面的沟槽、以及埋入在该沟槽中的多晶硅膜104。在进行了集电极形成和元件分离区域形成的基板的表面上,形成平坦的氧化膜(埋入氧化膜)105。在氧化膜105之上,形成具有内部基极层功能的p型SiGe层(SiGe合金层)106。在SiGe合金层106之上依次外延生长具有发射极层功能的n型硅层107、以及具有发射极·接触层(发射极电极,emitter electrode)功能的n+型硅层108。n+型硅层108和n型硅层107以氧化膜109为掩模被蚀刻除去,只剩余作为发射极所需的区域。然后使用氧化膜(侧面膜)110和氧化膜109作为掩模,对剩余的p型SiGe层106中起内部基极层作用的区域的外侧进行规定深度的蚀刻。在那里通过选择外延生长而形成具有外部基极层功能的p+型SiGe层111。
在现有的SiGe基极异质结双极晶体管结构中,n型硅层107(发射极层)具有宽度比较窄的上表面和宽度比较宽的下表面。发射极层的下表面的宽度与沿半导体基板的面测量的侧面膜110的外部尺寸(We2)大致相同。即,位于n型硅层107之下的发射极-基极结的宽度We2比n+型硅层(发射极电极)108的宽度We1长。
在今后制造更高性能的半导体装置(SiGe基极异质结双极晶体管)的情况下,通过进一步微细地加工n+型硅层(发射极电极)108,使We1变细,作为其结果需要将发射极层的宽度We2微细化。但是,因此必不可少要导入高精度的曝光装置,导致制造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小发射极层的宽度、高性能的半导体装置。
本发明之一的半导体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半导体基板1;集电极层2,其形成在所述半导体基板1之上;含有硅的导电层4,其形成在所述集电极层之上,具有侧面;硅膜5,其形成在所述导电层4之上,包括具有发射极层功能的第1区域6、以及包括侧面的第2区域5;发射极电极7a,其形成在所述硅膜5之上,具有侧面、以及与所述硅膜的所述第1区域6相接触的底面50;侧面膜9,其覆盖所述发射极电极7a的所述侧面,具有下表面60,所述发射极电极7a的所述底面50与所述基板之间比所述侧面膜的所述下表面60与所述基板之间更分离,所述硅膜的所述第2区域5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导电层4与所述侧面膜9之间,与所述导电层4和所述侧面膜9两者接触;含有硅的杂质区域10,其与所述导电层相邻形成,具有表面,并具有外部基极层功能;以及硅化物膜8b,其跨越所述第2区域5的所述侧面、所述导电层4的所述侧面和所述杂质区域10的所述表面形成。
本发明之二的半导体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半导体基板1;集电极层2,其形成在所述半导体基板1之上;含有硅的导电层4,其形成所述集电极层之上,具有侧面;硅膜5,其形成在所述导电层4之上,包括具有发射极层功能的第1区域6、以及包含侧面的第2区域5;发射极电极7a,其形成在所述硅膜5之上,具有与所述硅膜的所述第1区域6接触的底面50、以及侧面;侧面膜9,其覆盖所述发射极电极7a的所述侧面,具有下表面60,所述发射极电极7a的所述底面50与所述基板之间比所述侧面膜的所述下表面60与所述基板之间更分离,所述硅膜的所述第2区域5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导电层4和所述侧面膜9之间,与所述导电层4和所述侧面膜9两者相接触;含有硅的杂质区域10,其与所述导电层相邻形成,具有表面,并具有外部基极层功能;以及硅化物膜8b,其跨越所述第2区域5的所述侧面和所述杂质区域10的所述表面而形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有关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装置的剖面图。
图2是图1的半导体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3至图11是用于说明图1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剖面图。
图12是图1的半导体装置的变更例的剖面图。
图13是现有的SiGe基极异质结双极晶体管的剖面图。
图14是图13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和图2来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装置。图1的半导体装置是SiGe基极异质结双极晶体管。
在硅基板1上,形成具有集电极层功能的外延层2。在外延层2的一部分中通过STI(Shallow Trench Isolation)形成元件分离区域3。在外延层2之上,形成具有基极区域功能的SiGe合金层4。在SiGe合金层4之上,形成硅膜5。通过在硅膜5的一部分中扩散n型杂质,形成具有发射极层功能的n型扩散层6。详细地说,如图8所示,硅膜5具有上下相反的T字状的剖面。n型扩散层6通过在硅膜5的突出的上部扩散n型杂质而形成。
在n型扩散层6之上,形成多晶硅膜7a。在多晶硅膜7a之上,形成硅化物膜8a。绝缘性的侧面膜9(侧壁,side wall)覆盖n型扩散层6、多晶硅膜7a以及硅化物膜8a的侧面。侧面膜9例如是硅氧化物。
n型扩散层6和多晶硅膜7a之间的接触面50、即多晶硅膜7a的底面,位于侧面膜9的下表面60的上方。硅膜5配置在侧面膜9和SiGe合金层4之间,包含与侧面膜9的下表面60和SiGe合金层4的上表面接触的边缘部。在SiGe合金层4中具有内部基极层功能的区域的外侧,形成具有外部基极层功能的p+扩散层10。在p+扩散层10的表面,形成具有外部基极层的低电阻层功能的硅化物膜8b。硅化物膜8b具有L字状的剖面,包含用于覆盖硅膜5的侧面和SiGe合金层4的侧面的立壁80。
SiGe合金层4有含有硅的导电层的例子,n型扩散层6有第1区域的例子,除去n型扩散层6的硅膜5有第2区域的例子,多晶硅膜7a有发射极电极的例子,p+扩散层10有杂质区域的例子。
如图14所示,在现有的半导体装置中,发射极-基极结部分的宽度为We2。相对于此,在优选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装置中,如图2所示,具有与以往相同加工尺寸的硅膜5具有第1区域(n型扩散层6)和第2区域(除了n型扩散层6以外的区域)。第2区域包含位于所述第1区域6之下的下部、以及包围第1区域6的外缘的边缘部。硅膜5的内部的第1区域6具有发射极层功能,在发射极层之下形成发射极-基极结。即,在优选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装置中,发射极-基极结的宽度为We3,该宽度We3比硅膜5和SiGe合金层4的界面宽度(图14的宽度We2)小。如果控制对硅膜5的n型杂质的扩散,则可以使发射极层的宽度、即发射极-基极结的宽度We3实质上与We1相等。其结果,不导入高精度的曝光装置,就可以降低发射极层的宽度We3。在发射极层的宽度We3比硅膜5和SiGe合金层4的界面宽度We2小的情况下,用小的电流就可获得相同的电流密度。因此,根据优选实施方式,可以形成消耗功率低的晶体管,其结果,可以获得高性能的半导体装置。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n型扩散层6和多晶硅膜7a的接触面50位于侧面膜9的下表面60之上。根据这种结构,与接触面50位于与侧面膜9的下表面60相同高度的情况相比,接触到侧面膜9的下表面60的n型扩散层6(发射极层)的比例降低。其结果,可以降低侧面膜9的下表面60中存在的发射极层的寄生电容(所谓的周边部分的寄生电容)。
在以往结构中,在发射极层107的侧面直接形成硅化物膜。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硅膜5的侧面形成硅化物膜8b,因此发射极层(n型扩散层6)不与硅化物膜8b接触。硅膜5具有进行硅化物化时作为缓冲膜的功能,防止发射极层在硅化物化的条件下受到影响,因此可以形成稳定宽度的发射极层。其结果,可以获得高性能的半导体装置。
由于硅化物膜8b将硅膜5的侧面和SiGe合金层4的侧面及p+扩散层10的表面硅化物化而形成,因此硅化物膜8b具有沿硅膜5的侧面和SiGe合金层4的侧面带有立壁80的L字状的剖面。因此,从SiGe合金层4和硅膜5流向硅化物膜8b的基极电流,可以由硅化物膜8b的立壁80(SiGe合金层4和硅膜5的侧面)接收。根据优选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装置,与没有立壁80而只由水平部构成的硅化物膜所形成的结构相比,电流集中被缓和。其结果,半导体装置的性能进一步提高。
参照图3~图11,说明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工序1:参照图3)在p型硅基板1上,形成STI等的元件分离区域3。接着,为了制作集电极层2,离子注入n型杂质而激活硅基板1的一部分。例如,将磷(P)以500~4000keV左右的加速能量、3×1013cm-2至3×1015cm-2左右的浓度进行注入,并进行1000℃左右的热处理。
集电极层2也可以是在硅基板1上掺杂n型杂质而形成的硅外延层。这种情况下,也可在硅外延层形成后形成STI等的元件分离区域3。
(工序2:参照图4)将以1×1019cm-3左右的浓度掺杂了硼(B)的硅锗(SiGe)合金层4、以及不包含锗(Ge)的硅膜5通过减压CVD(ChemicalVapor Deposition)法依次外延生长。SiGe合金层4和硅膜5的膜厚为10nm至100nm左右。SiGe合金层4以通过外延生长而具有与基底基板(p型硅基板1)的晶格常数相同的晶格常数来形成。SiGe合金层4之上形成的硅膜5也具有反映了基底的SiGe合金层4的晶格常数的晶格常数。
SiGe合金层4中的Ge浓度可以是恒定的,也可以从与硅膜5接触的面向与集电极层2接触的面产生变化。例如,SiGe合金层4可具有Ge浓度从与硅膜5接触的侧向集电极层2缓慢增加的倾斜型掺杂分布。这种情况下,可以缩短飞越基极的电子的飞越时间,可以形成高速动作的晶体管。此时,优选Ge浓度在与硅膜5接触的面中实质上为0%左右,在与集电极层2接触的面为15%至20%左右的范围。
在硅膜5中,可与SiGe合金层4同样掺杂硼(B),也可以不进行掺杂。
在SiGe合金层4的成膜之前,也可以将不包含硼(B)的硅膜、或不包含硼(B)的SiGe合金层通过减压CVD法进行外延生长。
(工序3:参照图5)在硅膜5上通过平版印刷法来设置抗蚀剂图形。通过抗蚀剂图形用作掩模的干式蚀刻,从硅膜5和SiGe合金层4中除去不需要的部分。
(工序4:参照图6)将掺杂了1×1020cm-3以上的n型杂质的多晶硅膜7、以及氮化硅膜11通过减压CVD法进行成膜。n型杂质的例子有砷(As)或磷(P)。多晶硅膜7的膜厚的例子为100nm至300nm左右。氮化硅膜11的膜厚的例子为50nm至200nm左右。
(工序5:参照图7)在氮化硅膜11上通过平版印刷法设置抗蚀剂图形。通过抗蚀剂图形用作掩模的干式蚀刻,将氮化硅膜11、多晶硅膜7及硅膜5依次局部地除去。该干式蚀刻不进行到完全除去硅膜5中从抗蚀剂图形露出的部分,在SiGe合金层4上的整个面中剩余了一部分硅膜5的状态下结束。其结果,硅膜5加工成具有上下相反的T字状的层70。此时,多晶硅膜7被加工成覆盖发射极电极7a、SiGe合金层4和硅膜5的周围的侧膜7b。
(工序6:参照图8)通过CVD法在整个面上形成氧化硅膜。氧化硅膜例如可以通过将四乙氧基硅烷(TEOS)/氧(O2)混合气体以720℃左右加热而进行成膜。氧化硅膜的膜厚的例子为约100nm至400nm左右。
接着,通过干式蚀刻进行全面深腐蚀(etch back),形成该氧化硅膜的一部分构成的侧面膜9。侧面膜9覆盖氮化硅膜11的侧面、多晶硅膜7的侧面、以及硅膜5的凸部的侧面。侧面膜9是所谓的侧壁。
以氮化硅膜11和侧面膜9作为掩模,将硅膜5和SiGe合金层4蚀刻至规定的深度。其结果,SiGe合金层4具有对于半导体基板1带有垂直侧面的上下相反的T字状的剖面形状。立壁80垂直于半导体基板1是理想的,但在实际的制造技术中,立壁80的外表面相对于半导体基板1为倾斜的平面或曲面。即使相对于半导体基板1为倾斜的平面或曲面,如果该面具有垂直分量,则对半导体基板1起到与垂直的平面相同的效果。因此,在本说明书中,‘立壁80’不限定于具有垂直于半导体基板1的平面的壁,而定义为包含在半导体基板1的上方延伸的面的壁。在SiGe合金层4中不完全除去未被氮化硅膜11和侧面膜9掩模的边缘部分,剩余SiGe合金层4的该边缘部的原因在于,在形成后述的硅化物膜8a、8b时,使集电极基板和基极电极不短路。在SiGe合金层4的成膜之前,在将不包含硼的硅膜或不包含硼的SiGe合金层通过减压CVD法进行外延生长的情况下,也可以完全除去SiGe合金层4的边缘部。
(工序7:参照图9)通过减压CVD法在整个面形成氧化硅膜12。通过离子注入硼(B),并进行热处理的激活,形成具有外部基极层功能的p+扩散层10。离子注入例如将BF2以1keV至30keV的加速能量、按1×1014cm-2至5×1015cm-2的注入量来进行。根据该离子注入条件,由于离子不通过多晶硅膜7a上存在的约100nm膜厚的氮化硅膜11,因此硼未注入在多晶硅膜7a中。
p+扩散层10是在SiGe合金层4的边缘部和集电极层2的一部分中注入离子而形成的层,所以p+扩散层10包含硅(Si)。
(工序8:参照图10)进行热处理,使多晶硅膜7a内的n型杂质扩散到硅膜5中,形成n型扩散层6。其结果,将发射极-基极结形成在硅膜5的内部。热处理的例子是使用RTA(Rapid Thermal Annealing)装置,在1050℃左右进行5秒~30秒左右的加热。
硅膜5内形成的发射极层(n型扩散层6)通过来自多晶硅膜7a的n型杂质的扩散而形成。n型杂质的扩散不仅在深度方向而且向横向方向推进,所以发射极层的有效宽度比多晶硅膜7a的宽度宽。但是,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侧面膜9具有n型杂质的扩散阻挡功能。详细地说,通过覆盖硅膜5的凸部的侧面的侧面膜9,n型扩散层6向横向方向的扩散被抑制。因此,发射极层的宽度被最小化。此外,由于n型杂质回入到侧面膜9的下表面60的下方的量(比例)减少,所以发射极层的寄生电容(所谓的周边成分的寄生电容)也被降低。
(工序9:参照图11)热处理后,使用稀氢氟酸和磷酸,除去基极电极上、发射极电极上以及集电极电极上(未图示)的氧化硅膜12和氮化硅膜11。
(工序10:参照图1)在多晶硅膜7a的上表面、硅膜5的侧面、SiGe合金层4的侧面及p+扩散层10的表面上,形成钴(Co)层。通过对该钴层进行热处理,形成钴硅化物膜(硅化物膜)8a、8b。硅化物膜8a、8b的表面电阻(sheet resistance)为5Ω/□(square)左右。硅化物膜8a、8b的表面电阻值与以往的p+型SiGe层和p+扩散层10的100Ω/□左右的表面电阻值相比非常低,所以硅化物膜8a、8b可以降低在连接着内部基极层和外部基极层的基极电极(未图示)之间产生的寄生电阻。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硅化物膜8b形成在硅膜5的侧面,不与发射极层(n型扩散层6)直接接触。因此,n型扩散层6的尺寸在硅化物化时不变动,可以形成稳定宽度的发射极层。
硅化物膜8b将硅膜5的侧面和SiGe合金层4的侧面及p+扩散层10的表面进行硅化物化而形成,所以具有带有立壁80的L字状的剖面。从SiGe合金层4和硅膜5向硅化物膜8b流动的基极电流,可以由硅化物膜8b的立壁80(SiGe合金层4和硅膜5的侧面部分的硅化物膜8b)接收。根据优选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装置,与形成仅水平部构成的硅化物膜的结构相比,可以缓和电流集中。
在工序10中,也可以形成钛(Ti)层来代替形成钴(Co)层。这种情况下,通过硅化物处理,形成钛硅化物膜。包含钛硅化物膜的半导体装置可获得优选实施方式的优点。
接着,虽然未特别图示,但将等离子TEOS膜等的层间绝缘膜淀积在半导体基板的表面,进行NPN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极部、基极电极部、以及发射极电极部的接触开口,形成钛等构成的阻挡金属层、以及铝或铝合金构成的导电层,可以制造具有NPN晶体管的双极晶体管。
图12是图1的半导体装置的变更例的剖面图。该半导体装置包含硅化物膜8b,硅化物膜具有用于覆盖硅膜5的侧面和p+扩散层10的表面的立壁80a。立壁80a不与SiGe合金层4的侧面接触。即,p+扩散层10的上表面与SiGe合金层4的上表面相同但位于其上的位置,所以SiGe合金层4的侧面与p+扩散层10接触,但不与硅化物膜8b的立壁80a接触。通过图12的半导体装置,可获得与图1的半导体装置的优点相同的优点。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各种双极晶体管。

Claims (14)

1.一种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半导体基板(1);
集电极层(2),其形成在所述半导体基板(1)之上;
含有硅的导电层(4),其形成在所述集电极层之上,具有侧面;
硅膜(5),其形成在所述导电层(4)之上,包括具有发射极层功能的第1区域(6)、以及包括侧面的第2区域(5);
发射极电极(7a),其形成在所述硅膜(5)之上,具有侧面、以及与所述硅膜的所述第1区域(6)相接触的底面(50);
侧面膜(9),其覆盖所述发射极电极(7a)的所述侧面,具有下表面(60),所述发射极电极(7a)的所述底面(50)与所述基板之间比所述侧面膜的所述下表面(60)与所述基板之间更分离,所述硅膜的所述第2区域(5)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导电层(4)与所述侧面膜(9)之间,与所述导电层(4)和所述侧面膜(9)两者相接触;
含有硅的杂质区域(10),其与所述导电层相邻形成,具有表面,并具有外部基极层功能;以及
硅化物膜(8b),其跨越所述第2区域(5)的所述侧面、所述导电层(4)的所述侧面和所述杂质区域(10)的所述表面而形成。
2.如权利要求1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区域(6),通过从所述发射极电极(7a)至所述硅膜(5)的杂质的热扩散而形成。
3.如权利要求1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杂质区域(10)的所述表面包括与所述半导体基板平行的上表面,所述第2区域(5)的所述侧面及所述导电层(4)的所述侧面相对所述杂质区域(10)的所述上表面垂直,
所述硅化物膜(8b)包括:
覆盖所述杂质区域(10)的所述上表面的水平部;和
覆盖所述第2区域(5)的所述侧面及所述导电层(4)的所述侧面,相对所述水平部垂直的垂直部(80)。
4.如权利要求3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层(4)及所述硅膜(5)具有沿与所述半导体基板平行的面测量的外部尺寸,所述导电层的所述外部尺寸与所述硅膜(5)的所述外部尺寸相同。
5.如权利要求3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面膜(9)的所述下表面(60)与所述硅膜的所述第1区域、所述第2区域及所述垂直部(80)的上端相接触。
6.如权利要求1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面膜(9)的所述下表面(60)与所述硅膜的所述第1区域(6)和所述第2区域(5)两方相接触。
7.如权利要求1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区域(6)位于所述硅膜(5)的中央,
所述第2区域包括位于所述第1区域(6)之下的下部、以及包围所述第1区域(6)的外缘的边缘部,
所述第2区域的所述侧面是所述边缘部的外缘,
所述发射极电极(7a)具有沿与所述半导体基板平行的面测量的第1宽度(We1),
所述侧面膜(9)是沿所述发射极电极(7a)的所述侧面延伸的筒状的侧壁(9),所述侧壁具有沿与所述半导体基板平行的面测量的第2宽度(9的直径。与图14的We2相同),
所述第1区域(6)包括下表面,该下表面具有沿与所述半导体基板平行的面测量的第3宽度(We3),
所述第3宽度(We3)比所述第1宽度大,比所述第2宽度(We2)小。
8.一种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半导体基板(1);
集电极层(2),其形成在所述半导体基板(1)之上;
含有硅的导电层(4),其形成所述集电极层之上,具有侧面;
硅膜(5),其形成在所述导电层(4)之上,包括具有发射极层功能的第1区域(6)、以及包含侧面的第2区域(5);
发射极电极(7a),其形成在所述硅膜(5)之上,具有与所述硅膜的所述第1区域(6)接触的底面(50)、以及侧面;
侧面膜(9),其覆盖所述发射极电极(7a)的所述侧面,具有下表面(60),所述发射极电极(7a)的所述底面(50)与所述基板之间比所述侧面膜的所述下表面(60)与所述基板之间更分离,所述硅膜的所述第2区域(5)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导电层(4)和所述侧面膜(9)之间,与所述导电层(4)和所述侧面膜(9)两者相接触;
含有硅的杂质区域(10),其与所述导电层相邻形成,具有表面,并具有外部基极层功能;以及
硅化物膜(8b),其跨越所述第2区域(5)的所述侧面和所述杂质区域(10)的所述表面而形成。
9.如权利要求8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区域(6),通过从所述发射极电极(7a)至所述硅膜(5)的杂质的热扩散而形成。
10.如权利要求8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杂质区域(10)的所述表面包括与所述半导体基板平行的上表面,所述第2区域(5)的所述侧面及所述导电层(4)的所述侧面相对所述杂质区域(10)的所述上表面垂直,
所述硅化物膜(8b)包括:
覆盖所述杂质区域(10)的所述上表面的水平部;和
覆盖所述第2区域(5)的所述侧面及所述导电层(4)的所述侧面,相对所述水平部垂直的垂直部(80a)。
11.如权利要求10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层(4)及所述硅膜(5)具有沿与所述半导体基板平行的面测量的外部尺寸,所述导电层的所述外部尺寸比所述硅膜(5)的所述外部尺寸小。
12.如权利要求11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面膜(9)的所述下表面(60)与所述硅膜的所述第1区域、所述第2区域、及所述垂直部(80)的上端相接触。
13.如权利要求9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面膜(9)的所述下表面(60)与所述硅膜的所述第1区域和所述第2区域两者相接触。
14.如权利要求9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区域(6)位于所述硅膜(5)的中央,
所述第2区域包括位于所述第1区域(6)之下的下部,以及包围所述第1区域(6)的外缘的边缘部,
所述第2区域的所述侧面是所述边缘部的外缘,
所述发射极电极(7a)具有沿与所述半导体基板平行的面测量的第1宽度(We1),
所述侧面膜(9)是沿所述发射极电极(7a)的所述侧面延伸的筒状的侧壁(9),所述侧壁具有沿与所述半导体基板平行的面测量的第2宽度(9的直径。与图14的We2相同),
所述第1区域(6)包括下表面,该下表面具有沿与所述半导体基板平行的面测量的第3宽度(We3),
所述第3宽度(We3)比所述第1宽度大,比所述第2宽度(We2)小。
CN 200510119957 2004-09-29 2005-09-27 半导体装置 Pending CN17907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83183 2004-09-29
JP2004283183 2004-09-29
JP2005250701 2005-08-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90736A true CN1790736A (zh) 2006-06-21

Family

ID=36788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119957 Pending CN1790736A (zh) 2004-09-29 2005-09-27 半导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79073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6856A (zh) * 2010-05-12 2010-10-20 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Npn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
CN104425577A (zh) * 2013-08-30 2015-03-18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自对准锗硅异质结双极型三极管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6856A (zh) * 2010-05-12 2010-10-20 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Npn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
CN104425577A (zh) * 2013-08-30 2015-03-18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自对准锗硅异质结双极型三极管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4425577B (zh) * 2013-08-30 2017-08-08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自对准锗硅异质结双极型三极管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42507C (zh) 制造应变mosfet的结构和方法
CN1224109C (zh) 双极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225796C (zh) 双载子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US7163878B2 (en) Ultra-shallow arsenic junction formation in silicon germanium
CN1197148C (zh) 异质结bicoms集成电路的制造方法
CN1649173A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6642553B1 (en) Bipolar transisto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CN1812060A (zh) 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US6583016B1 (en) Doped spacer liner for improved transistor performance
US7719031B2 (en) Heterojunction biploar transis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US20090212394A1 (en) Bipolar transistor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7129530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625809A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794469A (zh) 一种肖特基势垒mos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
US7564075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7307315B2 (en) Scalable planar DMOS transistor structure and its fabricating methods
CN1790736A (zh) 半导体装置
CN1722461A (zh) 半导体装置
US6414372B2 (en) Bipolar transistor having lightly doped epitaxial collector region constant in dopant impurity and process of fabrication thereof
US8637959B2 (en) Vertical parasitic PNP device in a BiCMOS proces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US6774455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a collector contact in a depressed well-region
US6806159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sinker contact region
CN1310296C (zh) 一种在硅衬底上形成mos器件的方法
JPH10135453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1122787A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for integrated injection logic cell and process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