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经对有关允许在从无线电基站到通信终端的下行链路上的高速分组传输的方案(例如,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存取))进行了各种改进。这也需要允许在从通信终端到无线电基站的上行链路信道上的大容量或者低迟延数据传输的扩展,而且,有关在上行链路信道上实现高速分组通信的方案(例如,增强的上行链路DCH)的研究也在进行中。
如同下行链路一样,有关将用于这样高速分组通信的扩展的调度技术引入到上行链路信道中的研究也在进行中。基站执行有关上行链路分组的调度,并且基站将所创建的调度信息发送到每个通信终端。每个通信终端基于从基站接收的调度信息而将上行链路分组传输到基站。
作为由基站执行的调度方法,存在有关于称为“基站控制的调度传输”的方法和称为“基站控制的速率调度”的方法的提议。
这些方法中,称作“基站控制的调度传输”的方法类似于诸如HSDPA之类的当在下行链路上执行高速分组传输时的调度。也就是说,基站选择用于传输上行链路信道分组的几个通讯终端,并且仅仅指示所选择的通讯终端处于(最大)传输速率或者发射功率界限(transmit power margin)等。
在“3GPP,R1-030067,Reducing control channel overhead for Enhanced Uplink”(在下文中这将称为“文献1”)中描述了在这种情况下,从基站向每个通信终端传输诸如调度信息之类的控制信息(在下文中这可以称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这种方法使用称作“下行链路调度分配控制信道”的下行链路信道,为通过调度选择的每个通信终端传输下行链路控制信息。那个控制信息包括传输定时信息、发射功率界限信息、用于标识目的地通信终 端的标识号(包括在CRC中)以及用于编码的尾比特(tail bit)。
称作“基站控制速率调度”的方法还导致基站对过去由RNC(无线电网络控制器)以相对低速执行的、在上行链路信道分组传输中的速率控制承担责任,以便以高速执行速率控制。可以通过增加用于通信终端的相对小数量的功能实现这个速率控制,而且另一方面还期望有吞吐量的改进,因此这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在“3GPP,R1-03-0129,Two Threshold NodeB Packet Scheduling”(以下简称为“文献2”)中阐述了这种速率控制方法。更具体地说,通过向执行上行链路分组传输的所有通信终端发送称作“RG(速率授予)信息”的、由向上/向下/保持组成、指示传输速率的增加/减少的控制信息,基站分别控制每个通信终端的最大传输速率。因为保持命令可以表示为“不传输RG信息(没有传输)”,所以有可能实际上发送向上/向下。通信终端考虑到发射功率界限和数据量,以最大传输速率或者低于该速率传输上行链路分组。然而,传输向上/向下这两个值仅仅是一个示例,而且如果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可以传输多个位的话,还有可能更详细地指示传输速率的增加/减少。
上述文献2描述了还有可能同时应用混合ARQ等的技术。也就是说,除RG信息之外,从基站传输到通信终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可以是混合ARQ的ACK/NACK等。
在使用“基站控制的速率调度”的上行链路分组传输中,在“3GPP,R1-030177,Downlink physical channel structure”(以下称为“文献3”)中描述了在实际传输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改进。这个文献3描述了传输嵌入到诸如DPDCH(专用物理数据信道)或者DPCCH(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之类、用于每个通信终端的专用信道中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
图1示出了用于实现这种方法的无线电基站设备的配置示例。首先,将说明无线电基站设备10的传输系统。无线电基站设备10具有多个专用信道信号形成单元11-1到11-N,它们形成送往它们相应的通信终端设备的传输信号。也就是说,有N个专用信道信号形成单元11-1到11-N,对应于它们与之进行通信的N个通信终端。因为相应的专用信道信号形成单元11-1到11-N的处理是相同的,所以这里将仅仅说明一个专用信道信号形成单元11-1的配置。
专用信道信号形成单元11-1通过信道编码部分12,而多路复用导频信号 (PILOT)、传输数据、上行链路信道发射功率控制命令(UL-TPC)、ACK/NACK和RG信息。在被多路复用之前,传输数据经受纠错编码。由调制部分13对多路复用后的信号进行调制,并且发送给扩频部分14。
扩频部分14使用通信终端特定的扩频码(spreading code)、在已调制的信号上执行扩频处理。也就是说,专用信道信号形成单元11-1到11-N使用不同的扩频码执行扩频处理。扩频信号被发给放大部分15。放大部分15依据来自发射功率控制部分16的发射功率控制信号、增加/减少扩频信号的功率,并且把所放大的信号发送到传输无线电部分17。
以这种方法,输出从使用不同扩频码的专用信道信号形成单元11-1到11-N中获得的、相应的通信终端的特定专用信道信号。专用信道信号通过传输无线电部分17而经受诸如模拟/数字转换和上变频(up-conversion)等之类的预定无线电处理,并且通过天线18进行传输。
接下来,将说明无线电基站设备10的接收系统。无线电基站设备10将从天线18接收的信号输入到接收无线电部分20。接收无线电部分20对所接收的信号执行诸如下变频(down-conversion)和模拟/数字转换之类的预定无线电处理,以获得所接收的基带信号,并把这个基带信号发送给用于N个通信终端的接收处理单元21-1到21-N。因为专用信道信号形成单元21-1到21-N的处理是相同的,所以这里将仅仅说明专用信道信号形成单元21-1的配置。
解扩频部分(dispreading section)22使用对应于通信终端的扩频码对所接收的基带信号执行解扩频处理,提取从通信终端设备发送的专用信道信号,并且将该专用信道信号输出到解调制部分23。此外,解扩频部分22将指示在解扩频期间、从要被创建的延迟轮廓中获得的期望信号功率的信息发送到SIR测量部分29。
解调制部分23对解扩频部分22的输出信号执行解调处理,并且把已解调的信号发送到信道解码部分24。信道解码部分24对解调制部分23的输出信号执行诸如纠错解码之类的解码处理,并且提取接收的数据、下行链路发射功率控制命令(DL-TPC)等。将接收的数据发送到高层控制站,并且将DL-TPC发送到发射功率控制部分16。
SIR测量部分29根据期望信号功率的变化计算干扰信号功率,计算期望信号功率对干扰信号功率的比率(SIR),并且发送指示SIR的信息到TPC生成部分30和调度部分32。TPC生成部分30基于在上行链路信道的接收SIR和 目标SIR之间的数值关系、生成用于指示上行链路信道的发射功率的增加/减少的上行链路信道发射功率控制命令(UL-TPC),并且发送这个UL-TPC到信道编码部分12。
调度部分32基于来自每个通信终端设备的速率请求信息(RR信息)、来自接收功率测量部分31的SIR和接收功率界限,而判断允许哪个通信终端设备的分组数据的传输,并且确定在分组数据传输期间的参数(纠错编码的编码速率、调制多值数量、扩频因子、发射功率等)作为RG信息(调度)。然后,调度部分32将这个RG信息发送给信道编码部分。
接收功率测量部分31基于来自接收无线电部分20的接收功率和最大接收功率来计算接收功率界限(margin),并且发送该接收功率界限到调度部分32。
解扩频部分25使用与由通信终端用于扩频上行链路分组数据的扩频因子相同的扩频因子,对所接收的基带信号执行解扩频处理。诸如这个上行链路分组数据的扩频因子、调制多值数量、编码速率等之类的信息是由通信终端嵌入到信号中并且进行传输,并且无线电基站设备10提取嵌入在所接收数据中的信息,并且向解扩频部分25、解调制部分26和信道解码部分27通知该信息。也就是说,构造解扩频部分25、解调制部分26和信道解码部分27,以便能够依据来自通信终端的传输参数信息改变扩频因子、调制多值数量和编码速率。
解调制部分26对从解扩频部分25中输出的分组信号执行解调处理,并且把已解调的信号发送到信道解码部分27。信道解码部分27对已解调的信号执行诸如纠错解码之类的解码处理,提取接收的分组数据并且将该分组数据输出到错误检测部分28。此外,信道解码部分27提取速率请求信息(RR信息),并且把该速率请求信息发送到调度部分32。
错误检测部分28对所接收的分组数据执行错误检测。当没有检测到错误时,错误检测部分28将接收的分组数据输出到高层站,并且将指示已经正确地解调制了数据的ACK信号发送到信道编码部分12。另一方面,当检测到错误时,错误检测部分28将指示没有正确地解调制数据的NACK信号发送到信道编码部分12。
图2示出了与无线电基站设备10进行通信的通信终端设备的配置。通信终端设备40将通过天线41接收的信号输入到接收无线电部分42中。接收无 线电部分42对所接收的信号应用下变频和模拟/数字转换处理,以获得所接收的基带信号,并且把这个基带信号发送到解扩频部分43。
解扩频部分43使用这个通信终端特定的扩频码执行解扩频处理,以获得送往该自身站的信号。解扩频信号通过解调制部分44和信道解码部分45顺序地经受解调处理和解码处理,并且由此获得接收的数据、上行链路信道发射功率控制命令(UL-TPC)、传输速率信息(RG信息)和ACK/NACK。此外,将解扩频信号顺序地输入到SIR测量部分46和TPC生成部分47中,并且由此从TPC生成部分47中获得下行链路发射功率控制命令(DL-TPC)。
接下来,将说明通信终端设备40的传输系统。虽然通信终端设备40改变用于传输分组数据的编码速率、调制多值数量或者扩频因子(spreadingfactor),但是通信终端设备40不改变用于其他数据的这些参数。更具体地说,由编码速率、调制多值数量和扩频因子分别是固定的信道编码部分50、调制部分51和扩频部分52来处理导频信号(PILOT)、下行链路信号发射功率控制命令(DL-TPC)或者传输数据,然后将扩频信号发送到放大部分53。
另一方面,首先将传输分组数据存储在缓冲器54中。基于ACK/NACK,在ACK的情况下,缓冲器54清除上次传输的传输分组数据并且将初始传输分组数据输出到信道编码部分59,而在NACK的情况下,缓冲器54再次将上次发送的传输分组数据输出到信道编码部分59。
此外,由数据量测量部分55测量存储在缓冲器54中的传输分组数据量,而且数据量测量部分55将测量结果发送到传输速率选择部分57和速率请求选择部分56。
传输速率选择部分56基于从无线电基站设备10发送的和从信道解码部分45提取的RG信息,也就是说,传输速率信息、存储在缓冲器54中的数据量和发射功率界限,来选择实际传输数据的传输速率,并且向速率请求选择部分56通知所选择的传输速率,而且同样向传输参数设置部分58通知该传输速率。
速率请求选择部分56基于从传输速率选择部分57通知的传输速率、存储在缓冲器54中的数据量、和发射功率界限,生成速率请求信息(RR信息),并且将该速率请求信息发送到信道编码部分59。这个RR信息是指示通信终端设备所期望的传输分组数据的传输速率的信息,并且用例如,1到n(n是2或者更大的自然数)表示。
基于从传输速率选择部分57通知的传输速率,传输参数设置部分58控制存储在缓冲器54中的传输分组数据的读取速率,设置在信道编码部分59处的编码速率、在调制部分60处的调制多值数量和在扩频部分61处的扩频因子,并且将这些传输参数发送到信道编码部分59、调制部分60和扩频部分61。此外,基于该传输速率,传输参数设置部分58设置当传输分组数据时发射功率的偏移量,并且将这个量发送到发射功率控制部分63。
由发射功率测量部分65设置输入到传输速率选择部分57和速率请求选择部分56中的发射功率界限。更具体地说,发射功率测量部分65依据上行链路信道发射功率控制命令(UL-TPC)和自身设备可以发射的最大发射功率,基于由发射功率控制部分64控制的发射功率来设置发射功率界限。生成分组数据的发射功率控制信号的发射功率控制部分63生成发射功率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通过将由传输参数设置部分58所设置的偏移给予来自发射功率控制部分64的、诸如其他导频信号、下行链路发射功率控制命令(DL-TPC)和传输数据的发射功率控制信号之类的控制信号而获得。
从扩频部分52和扩频部分61输出的扩频信号独立地由相应的放大部分53、62放大,通过传输无线电部分66经受诸如数字/模拟转换和上变频之类的预定无线电处理,并且通过天线41发射。
在具有图1和图2所示结构的传统无线电基站设备10和通信终端设备40中,无线电基站设备10传输嵌入在专用信道中的、诸如RG信息和ACK/NACK之类的用于上行链路分组传输的控制信息。通信终端设备40通过使用专用扩频码来解扩频所接收的信号,从所接收的信号中提取送往自身站的控制信号。然后,通信终端设备40基于这个控制信号判断传输分组数据的传输速率或者是否需要重传,并且形成上行链路分组信号。
图3示出了从无线电基站设备10传输的相应专用信道的状态。由上述专用信道信号形成单元11-1到11-N形成送往通信终端1到N的专用信道信号(通信终端1专用的信道到通信终端N专用的信道)。在每个专用信道中,诸如由图中的阴影区表示的RG信息和ACK/NACK之类的用于形成上行链路分组信号的控制信息嵌入在传输数据之间。这里,使用每个通信终端特定的扩频码来扩频每个专用信道,并因此,即使同时接收了多个专用信道信号,每个通信终端也可以仅仅提取送往自身站的传输数据和控制信息,并且可以基于提取的控制信息适当地形成上行链路分组信号。
当形成上行链路分组信号的控制信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是使用在“3GPP,R1-030067,Reducing control channel overhead for Enhanced Uplink”中所示的方法进行传输时,如果通过一种称作“基站控制的调度传输”的方法的调度、仅仅把信息传输到所选择的通信终端的话,则将仅仅有与所选择的通信终端数量相同的、用于传输控制信息的下行链路信道。
然而,当如同在一种称作“基站控制的速率调度”的方法的情况下,将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同时传输到所有通信终端时,要求在数量上对应于所有通信终端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信道。因此,存在有过度消耗下行链路扩频码的资源的问题。
此外,在称作“基站控制的速率调度”的方法中,即使仅仅发送指示传输速率的增加/减少的控制信息,也必需将用于标识该控制信息被送往的通信终端的数字添加到控制信息中。这导致开销的增加和过度消耗了在下行链路上的发射功率资源的问题。此外,当过度消耗下行链路发射功率资源时,与其它小区(cell)的干扰增加了,这导致系统容量的减少。
另一方面,如“3GPP,R1-030177,Downlink physical channel structure”中所指示的那样,也就是说,如利用图1和图2所示配置而实现的,当用于形成上行链路分组信号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被嵌入到执行上行链路分组传输的每个通信终端的专用信道中时,有可能将控制信息传输到所有通信终端,但是也存在在现有的专用信道上产生副作用的问题。此外,没有错误地传输嵌入到现有专用信道中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需要增加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发射功率,这导致过度消耗下行链路发射功率资源的问题。
例如,当把控制信息嵌入到称为“DPDCH”(主要传输来自高层设备的语音数据和信令等的信道)的数据信道中时,减少了在物理信道上可用于专用信道数据的位数目,这导致传输数据的质量恶化的问题。为了弥补质量退化,要求增加专用信道的发射功率。
此外,当控制信息嵌入到称作“DPCCH”的控制信道中时,有将TFCI(用于向接收端通知在DPDCH中多路复用的多个信道的数据尺寸)中的位分配给这个控制信息的提议。但是这同样恶化了TFCI的接收性能,增加了不会正确地执行专用信道的接收处理的可能性。
此外,当已经确定了使用专用信道的标准规范时,改变下行链路专用信道的标准规范产生另一个问题,即不仅要进行有关上行链路信道分组传输的测试,而且需要再次进行有关专用信道的测试。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在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4说明了依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无线电基站设备的配置。无线电基站 设备100具有在数量上与执行通信的通信终端相对应的专用信道信号形成单元101-1到101-N,以及控制信息信道信号形成单元110。
专用信道信号形成单元101-1到101-N起第一传输信号形成部分的作用,其使用分配给每个通信终端的扩频码对送往每个通信终端的传输数据进行扩频,由此形成送往每个通信终端的专用信道信号。
另一方面,控制信息信道信号形成单元110起第二传输信号形成部分的作用,其基于在基站设备和每个通信终端之间预置的多路复用规则、而多路复用送往每个通信终端、用于让每个通信终端使用专用信道执行上行链路分组传输的控制信息,使用对小区中的通信终端共用的扩频码对该控制信息进行扩频,并且由此形成控制信息信道信号。
因为相应的专用信道信号形成单元101-1到101-N的处理是相同的,所以这里将仅仅说明一个专用信道信号形成单元101-1的配置。专用信道信号形成单元101-1通过信道编码部分102而多路复用导频信号(PILOT)、传输数据和上行链路信道发射功率控制命令(UL-TPC)。在被多路复用之前,传输数据经受纠错编码处理。多路复用的信号通过调制部分103而经受调制处理,并然后被发送到扩频部分104。
扩频部分104使用通信终端特定的扩频码对已调制的信号执行扩频处理。也就是说,相应的专用信道信号形成单元101-1到101-N使用不同的扩频码执行扩频处理。经受了扩频处理的信号被发送到放大部分105。放大部分105依据来自发射功率控制部分106的发射功率控制信号来放大该扩频信号的功率,并且把放大后的信号发送到传输无线电部分107。
因此,从相应的专用信道信号形成单元101-1到101-N中输出使用不同扩频码而形成的、对相应的通信终端特定的专用信道信号。
另一方面,控制信息信道信号形成单元110将从调度部分32获得的、送往每个通信终端的RG信息输入到信道编码部分111,并且输入从错误检测部分28获得的、送往每个通信终端的ACK/NACK。信道编码部分111基于定时信息、在基站设备和每个通信终端之间预定的位置处,时分多路复用送往每个通信终端的ACK/NACK和RG信息。图6示出了这个状态。来自信道编码部分111的输出通过调制部分112而经受调制处理,并且被发送到扩频部分113。
扩频部分113使用对该基站设备与之进行通信的所有通信终端共用的扩 频码、对调制的信号进行扩频。扩频信号被发送到放大部分114。放大部分114依据来自发射功率设置部分115的发射功率控制信号来放大该扩频信号的功率,并且把放大后的信号发送到传输无线电部分107。
以这种方法,控制信息信道信号形成单元110在基站设备和通信终端之间确定的定时处,对用于让每个通信终端使用专用信道执行上行链路分组传输的控制信息(在这个实施例中为RG信息(传输速率信息)、ACK/NACK)进行时分多路复用,并且输出使用通信终端共用的扩频码而扩频的控制信息信道信号。
无线电基站设备100的接收系统具有与图1所示的上述无线电基站设备10的传输系统的接收系统类似的配置,因此向相同的部件分配与图1中相同的参考符号,并且将省略它们的说明。
接下来,将使用图5说明与无线电基站设备100进行通信的通信终端设备的配置,在图5中,向对应于图2中的那些的部件分配了相同的参考符号。这里,将省略对与图中的那些部件相同的部件的说明。
这个实施例的通信终端设备200通过解扩频部分201,使用对小区中的通信终端共用的扩频码、而对从接收无线电部分42输出的所接收的基带信号进行解扩频,并且因此提取控制信息信道信号。解扩频部分43使用单独分配给自身站的扩频码执行解扩频处理,以因此提取专用信道信号。
从解扩频部分201输出的解扩频信号是由解调制部分202解调制,并且被输入到信道解码部分203中。信道解码部分203基于定时信息,从送往通信终端的、在控制信息信道上时分多路复用的控制信息中提取送往自身站的控制信息,也就是,RG信息和ACK/NACK。通信终端设备200基于提取的RG信息控制上行链路传输分组数据的传输速率,并且基于提取的ACK/NACK控制上行链路传输分组数据的重传。
通信终端设备200的传输系统具有类似于上面使用图2描述的通信终端设备40的传输系统的配置,因此向与图2中的那些相同的部件分配相同的参考符号,并且将省略它们的说明。
接下来,将说明这个实施例中的无线电基站设备100和通信终端设备200的操作。当使用专用信道传输送往每个通信终端的传输数据时,无线电基站设备100使用控制信息的信道来传输送往每个通信终端、用于让每个通信终端使用专用信道传输上行链路分组传输的控制信息(RG信息和ACK/NACK), 其中该控制信息使用对通信终端共用的扩频码进行扩频。
因此,即使当使用称作“基站控制的速率调度”的方法将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同时发送给通信中的所有通信终端时,也有可能抑制信道数目的增加,并且节省下行链路扩频码资源。此外,使用用于通过第二传输信号形成部分传输的控制信息的信道来发送用于上行链路分组传输的控制信息,其中该信道不同于通过第一传输信号形成部分传输的专用信道,因此有可能避免减少在专用信道数据可使用的物理信道上的的位数目,并且有可能避免因此使在下行链路上的传输数据的质量退化。此外,即使当已经确定了使用专用信道的标准规范时,也有可能传输用于让通信终端使用专用信道执行上行链路分组传输的控制信息,而不用改变在下行链路上的专用信道的标准规范。
此外,无线电基站设备100确定用于在基站设备和每个通信终端之间放置控制信息的定时(也就是说,确定用于时分多路复用的多路复用规则),并且对送往每个通信终端的控制信息进行时分多路复用。因此,通信终端设备200可以在预定定时处从时分多路复用的控制信息中提取送往自身站的控制信息。
因此,在通过使用相同扩频码的信道传输送往所有通信终端的控制信息时,不需要添加标识该控制信息所送往的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换言之,仅仅需要传输控制信息,因此有可能避免开销的增加。
因此,这个实施例在基站设备和每个通信终端之间预定的位置处对用于让每个通信终端使用专用信道执行上行链路分组传输的控制信息进行时分多路复用,使用通信终端共用的扩频码来扩频和传输控制信息,并且,因此可以实现这样的无线电基站设备100,其能够将有关上行链路分组传输的控制信息传输到执行上行链路分组传输的所有通信终端,而不用传输标识通信终端的数字,或者不用改变专用的信道。
此外,当前发明人及其他人认为有可能通过传输使用现有的PICH数据结构作为控制信息信道而时分多路复用的控制信息,变更在基站处的PICH(寻呼指示信道)传输电路和在通信终端处的PICH接收电路,并且抑制基站和通信终端的电路规模的增加。下面将说明使用PICH对控制信息进行时分多路复用的方法。
首先,将说明普通的PICH。PICH是用于预测寻呼的存在的下行链路的公共信道(指示寻呼到达的振铃)。PICH被广播到在相同小区中所有在等候的 通信终端。每个通信终端知道在PICH中分配给自身站的定时,并且在那个定时处、从PICH中提取送往自身站的寻呼指示符。图7示出了在PICH及其它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之间的定时关系。
更具体地说,通过10毫秒长的S-CCPCH(第二公用控制物理信道)发送寻呼消息。当有多个S-CCPCH信道时,用关于小区的参考定时P-CCPCH的定时偏移τS-CCPCH,k来发送第k个S-CCPCH。用关于这个第k个S-CCPCH的定时偏移τPICH传输PICH。
图8示出了PICH的帧配置。PICH是用于传输寻呼指示符、具有固定速率(扩频因子SF=256)的物理信道。PICH总是涉及传输寻呼消息的S-CCPCH。PICH帧包括在10毫秒中的300位。这些位中,288位用于传输寻呼指示符(PI)而剩余12位对应于不传输(DTX)。
每个PICH帧中,以{P0,...,PNp-1}的次序时分多路复用和传输Np个寻呼指示符。这里,在1个帧内寻呼指示符的数量Np是18、36、72或者144中的任何一个。用一个寻呼指示符传输的信息是1/0的两个值。关于一个寻呼指示符的在PICH上的位数目是288/Np。通信终端属于Np个组中的任何一个,并且在自身组的定时处接收寻呼指示符。由以下的表达式定义和随机化寻呼指示符的定时,以便在帧中每个寻呼指示符的定时在帧之间不同。
在上述表达式中,
表示分数部分的略去,SFN表示在PICH无线电帧开始期间、P-CCPCH无线电帧的系统帧序号。图9示出了用于每种寻呼指示符数目Np(Np=18,36,72,144)的、在寻呼指示符中的位分配,作为参考。从这个图中显然可以看出,随着寻呼指示符数目Np的增加,在每个寻呼指示符中的重复位的数目减少。
这个实施例提出了以下三种方法①、②和③,作为传输变更这样的PICH数据结构的、有关上行链路分组传输的控制信息的方法:
①仅仅把一个寻呼指示符分配给一个通信终端,以便实现用于每个通信终端的控制。这是因为分配相同的寻呼指示符给同一个寻呼组中的多个通信终端防止了对每个通信终端的控制。因为每个寻呼指示符可以传输1/0两个值,所有有可能执行例如+1=向上、-1=向下的映射作为速率控制。为了实现速率控制的“保持”,有可能引入不传输部分(DTX)。此外,当传输HARQ的 ACK/NACK,有可能执行+1=ACK、-1=NACK的映射。
②将多个寻呼指示符分配给一个一个通信终端。这允许为每个时隙将控制信息传输到一个通信终端(换句话说,每个帧多次),因此可以实现高速控制。此外,还有可能执行需要多个位的控制(例如,使用多个位的高准确度速率控制,或者同时进行速率控制和ACK/NACK控制)。因为对应于一个寻呼指示符的定时是每个帧一个,所以对于高速控制或者要求多个位的控制,将多个寻呼指示符分配给一个通信终端是有效的。
③在上述表达式中,假定q=PI。这使得传输寻呼指示符PI的定时为常量,与帧无关。这是因为利用依据上述表达式的随机化,传输送往通信终端的寻呼指示符的定时在帧之间发生改变,产生在控制间隔中的变化。
因此,通过变更现有的PICH数据结构来使用这样的方法①到③传输控制信息允许变更在基站处的PICH传输电路和在通信终端处的PICH接收电路、而不用添加用于新的下行链路信道的任何新数据结构,这使得有可能抑制基站和通信终端的电路规模的增加。
图10示出了当变更PICH数据结构以便对送往多个通信终端、有关上行链路传输分组信号的控制信息进行时分多路复用时,控制信息信道信号形成单元110的特定配置示例。实际上,图4所示的控制信息信道信号形成单元110中的信道编码部分111可以构造为图10中的信道编码部分120。
信道编码部分120将送往每个通信终端的ACK/NACK和RG信息输入到选择部分121中。选定部分121依据在基站设备和通信终端之间预定的定时信息,在定时处顺序输出这个信息。
重复部分122以与预定重复计数一样多的次数来重复地输出所输入的数据。这个重复计数是由如上所述的寻呼指示符的数目Np所确定,而且以与存储在一个寻呼指示符中的位数目一样多的次数重复该处理。例如,当寻呼指示符的数目Np是18时,该处理重复16次,并且当Np是144时,该处理重复两次。
经受了重复处理的控制信息被发送到映射部分123。映射部分123依据该控制信息执行到传输位的映射。例如,当控制信息为1时执行到-1的映射,并且当控制信息是0时执行到+1的映射(也就是说,依据控制信息的内容改变传输位的极性)。因此有可能使用与现有的PICH数据结构相同的数据结构对送往多个通信终端的、有关上行链路传输分组信号的控制信息进行时分 多路复用。当应该传输三个值时,可以使用“不传输”。
图11示出了信道解码部分210的配置,其对由图10中的信道编码部分120形成的数据进行解码。实际上,图5所示的信道解码部分203可以构造为图11中的信道解码部分210。
信道解码部分210将已解调的信号输入到解重复部分211。解重复部分211基于定时信息、从送往多个终端的时分多路复用寻呼指示符中提取送往自身站的寻呼指示符。解重复部分211还基于重复计数、把在寻呼指示符中重复的位组合为一个位,并且输出该组合的位。解重复部分211的输出被输出到极性判定部分212。极性判定部分212判断从解重复部分211输出的位的极性,并且因此检测控制信息(RG信息和ACK/NACK)的内容。
这样做,除了使用现有的PICH数据结构寻呼预测信号之外,还有可能使用现有的PICH数据结构传输送往多个终端的控制信息。为了让通信终端标识寻呼预测信号和送往多个终端的控制信息,还有可能改变例如扩频码,或者让系统确定传输相应信号的时间。
(实施例2)
考虑到如实施例1的情况下、通过变更PICH数据结构而传输送往多个通信终端的控制信息对可传输的控制信息段的数目和通信终端数目产生了限制的事实,这个实施例提议依据控制信息的类型改变扩频码。
例如,如图9所示,在一个帧中的寻呼指示符的数目Np设置为Np=144的系统中,存在有可以在一个帧内传输的、144个通信终端和控制信息段的组合,而在具有Np=18的系统中,在寻呼指示符中的位的重复计数增加,因此仅仅可以确保可以在一个帧内传输的、在通信终端和控制信息段之间的18个组合。集中于可传输控制信息段的数目或者通信终端的数目取决于寻呼指示符的数目Np而急剧下降的事实,这个实施例设计了即使当使用PICH数据结构时,也增加可传输控制信息段和通信终端的数目的配置。
图12示出了依据这个实施例的控制信息信道信号形成单元的配置。也就是说,如图12所示构造图4所示的控制信息信道信号形成单元110。图12所示的控制信息信道信号形成单元被设计成依据控制信息的类型而形成控制信息信道信号。在这个实施例的情况下,有两种类型的控制信息要被传输;ACK/NACK和RG信息,因此提供了双信道处理系统。
更具体地说,将送往多个终端的ACK/NACK输入到信道编码部分130的选择部分131A,以及将送往多个终端的RG信息输入到选择部分131B。选择部分131A、131B依据定时信息,在定时处顺序地输出送往相应通信终端的ACK/NACK和RG信息。重复部分132A、132B依据重复数目重复地输出从选择部分131A、131B输出的ACK/NACK和RG信息。映射部分133A、133B依据重复输出的ACK/NACK和RG信息的内容来执行映射处理(更具体地说,依据内容改变输出位的极性),并且因此形成和输出PICH位。
以这种方法,由信道编码部分130形成两条PICH位的线路。相应线路的PICH位分别由调制部分112A、112B调制,并且由扩频部分113A、113B使用不同的扩频码扩频。由这里的扩频部分113A使用的扩频码是在小区中共用的扩频码,而且由扩频部分113B使用的扩频码不同于由扩频部分113A使用的扩频码,但是在小区中共用。由在小区中的通信终端识别这些扩频码。
由放大部分114A、114B放大从扩频部分113A、113B输出的扩频信号,并然后输出到传输无线电部分,其中由发射功率设置部分115A、115B分别控制放大部分114A、114B的放大系数。
由图12中的控制信息信道信号形成单元形成的信号是由具有图13所示的配置的通信终端设备所接收的。图13仅仅示出了用于这个实施例中的通信终端的接收系统的特征部分,而且这些部分对应于图5中的解扩频部分201、解调制部分202和信道解码部分203。
将从接收无线电部分42(图5)输出的信号输入到解扩频部分201A、201B中。解扩频部分201A、201B分别使用与扩频部分113A、113B所使用的扩频码相同的扩频码来对接收的基带信号进行解扩频(图12)。以这种方法,两条PICH信号线路与接收的基带信号分离。由解调制部分202A、202B分别对相应的PICH信号进行解调制,并将其分别发送到信道解码部分220A、220B。
信道解码部分220A、220B依据来自PICH信号的定时信息、分别通过解重复部分221A、221B提取送往自身站的寻呼指示符,并且依据重复计数进一步应用解重复处理。极性判定部分222A、222B在解重复处理(也就是说,应用解映射处理)之后判定信号的极性,以便因此重建ACK/NACK和RG信息。
因此,这个实施例为每种类型的控制信息形成PICH信号,使用不同但是在小区中共用的扩频码对与控制信息类型对应的多个PICH信号进行扩频, 并将所扩频的信号发送到小区中的多个通信终端,并且因此,即使当使用PICH数据结构时,也可以增加可传输的控制信息段的数目或者通信终端的数目。在这个实施例的情况下,有可能双重地增加可传输控制信息段的数目或者通信终端的数目。
这个实施例已经说明了以下的情况,其中,因为两种类型的控制信息:ACK/NACK和RG信息被传输到每个通信终端,所以形成容纳这些控制信号的两条PICH信号线路,使用在小区中共用的两个扩频码进行扩频,并且进行传输。然而,在例如三种类型控制信息的情况下,有可能形成容纳相应控制信号的三条PICH信号线路,使用在该小区中共用的三个扩频码对PICH信号进行扩频,并且传输该扩频的信号。此外,当一个通信终端的控制信息位的数目是N而且所使用的、在小区中共用的扩频码数目是M时,有可能把控制信号划分为每部分N/M位,并且使用它们相应的扩频码来发送它们。
此外,这个实施例已经说明了其中使用了不同但是在小区中共用的扩频码来形成和扩频对应于控制信息类型的多个PICH信号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而且,还有可能使用图14所示的配置来增加可传输控制信息段的数目或者通信终端的数目。
在图14中,其中向与图12中的那些部件对应的部件分配相同的参考符号,在信道编码部分140中的选择部分141基于定时信息和码分配信息来选择和输出送往多个终端的、输入的ACK/NACK和RG信息。
这里在图14的配置中,例如,当在小区中存在20应该将控制信息传输到其的通信终端时,对10个通信终端使用对这些终端是共用的第一扩频码,并且对剩余10个通信终端使用对这些终端是共用的第二扩频码。也就是说,依据扩频码对小区中的多个通信终端进行分组,并且分组形成PICH信号。
也就是说,选择部分141基于码分配信息,将送往每个通信终端的ACK/NACK和RG信息划分为两条线路。此外,对于每条线路的信号,基于定时信息对送往组中通信终端的ACK/NACK和RG信息进行时分多路复用,并且输出这些信息。
相应线路的控制信息通过重复部分142A、142B而经受重复处理,并且通过映射部分143A、143B而经受映射,并且因此作为PICH信号从信道编码部分140输出。
因此,依据图14中的配置,依据扩频码对小区中的多个通信终端进行分 组,并且分组形成用于传输控制信息的PICH信号,并且,即使当如在上述实施例的情况下使用PICH数据结构时,也有可能因此增加可传输控制信息段的数目或者通信终端的数目。在这种情况下,组的数目也不局限于2。
(实施例3)
这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将有关上行链路分组传输的、使用签名而多路复用的控制信息传输到通信终端的方法。更具体地说,这是一种提供多个被多路复用但是仍然可分离(也就是说,互相不相关或者准不相关)的码元模式,将一个或者多个码元模式分配给一个通信终端,并且依据要被传输的控制信息的内容改变码元模式的极性的方法。
其中向与图14中的那些部件对应的部件分配了相同的参考符号的图15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无线电基站设备的配置。除了将签名信息输入到信道编码部分302中并且使用签名对送往每个通信终端的上行链路传输分组的控制信息进行多路复用之外,无线电基站设备300具有类似于实施例1中的无线电基站设备100的配置。
如图16所示构造信道编码部分302。信道编码部分302将送往每个通信终端的RG信息和ACK/NACK输入到选择部分303中。选择部分303基于定时信息在定时处,从输入信息中输出对应于签名信息的信息。
信道编码部分302还包括模式表格304。模式表格304存储具有互相0相关性的多个码元模式,而且模式表格304基于定时信息在定时处,输出对应于签名信息的多个码元模式。在图16的示例中,可用签名信息重写模式表格304的内容。
将从模式表格304输出的每个码元模式输入到极性反转部分305-1到305-M。极性反转部分305-1到305-M依据来自选择部分303的控制信息(RG信息和ACK/NACK)反转输入码元模式的极性,或者输出具有相同极性的码元模式或者不输出。
例如,当RG信息具有指示传输速率增加的内容时,极性反转部分305-1到305-M输出没有反转它们的极性的码元模式,而当RG信息具有指示传输速率减少的内容时,极性反转部分305-1到305-M输出具有反转了它们的极性的码元模式。此外,当内容指示应该保持传输速率时,极性反转部分305-1到305-M没有任何输出。由多路复用部分306对来自极性反转部分305-1到 305-M的输出进行多路复用,并且将其发送到调制部分112(图15)。
依据在基站设备和每个通信终端之间预定的规则确定应该由选择部分303在哪个定时选择将哪个控制信号送往哪个通信终端。此外,也依据在基站设备和通信终端之间预定的规则确定应该将哪个通信终端分配给从模式表格304中输出的哪个码元模式,以及分配哪个控制信息(RG信息或者ACK/NACK)。
接下来,将使用向与图5中的那些部件对应的部件分配了相同的参考符号的图17来说明与无线电基站设备300进行通信的通信终端设备的配置。除了信道解码部分401的配置不同之外,这个通信终端设备400具有类似于实施例1中的通信终端设备200的那个配置的配置。信道解码部分401被设计成基于签名信息和定时信息,从在控制信息信道上多路复用的、送往多个通信终端的控制信息中提取送往自身站的控制信息。
图18示出了信道解码部分401的配置。信道解码部分401将控制信息信道中的已解调的信号输入到模式标识部分402。模式标识部分402基于签名信息(指示自身站特定的码元模式的预置信息),查找在已解调制的信号和自身站特定的码元模式之间的相关性,由此从送往各个通信终端的已多路复用的码元模式中标识并提取送往自身站的码元模式。
接下来,信道解码部分401通过极性判定部分403判定所提取的码元模式的极性,以检测RG信息和ACK/NACK的内容。对于RG信息,例如,如果码元模式的极性是正的,则极性判定部分403输出指示应该增加传输速率的RG信息,如果极性是负的,则输出指示应该减少传输速率的RG信息,而且如果相关性结果是0或者等于或者低于某一等级则输出指示应该保持该传输速率的RG信息。
接下来,将使用图19来说明这个实施例中的无线电基站设备300和通信终端设备400的操作。如在实施例1的无线电基站设备100的情况下那样,无线电基站设备300通过专用信道发送送往每个通信终端的传输数据,同时无线电基站设备300通过控制信息信道(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信道),发送用于让每个通信终端使用专用信道执行上行链路分组传输的、送往每个通信终端的控制信息(例如,RG信息、ACK/NACK)。
在这种情况下,无线电基站设备300利用与分配到那里的互相不相关的码元模式对送往通信终端的、要至少同时传输其数据的控制信号进行多路复 用。在这时候,无线电基站设备300依据送往每个通信终端的控制信息的内容改变码元模式的极性。
在图19所示的示例中,在时间T1处,将码元模式1(Sig.1)分配给通信终端1,并且同时将码元模式M(Sig.M)分配给通信终端N,并且利用依据要被传输的控制信息而改变的这些码元模式的极性,对这些码元模式进行多路复用。此外,在时间T2处,将码元模式1(Sig.1)、码元模式2(Sig.2)和码元模式3(Sig.3)分配给通信终端2,并且将码元模式M(Sig.M)分配给通信终端N,并且利用依据要被传输的控制信息而改变的这些码元模式的极性,对这些码元模式进行多路复用。
因为接收这个信号的通信终端被设计成能够根据定时信息和签名信息,知道在例如时间T2处将码元模式1、2、3分配给通信终端2,所以有可能仅仅提取送往自身站的控制信息。
因此,如同实施例1一样,使用一个控制信息信道传输送往全部通信终端的控制信息,因此有可能传输用于让通信终端使用专用信道执行上行链路分组传输的控制信息,而没有改变下行链路专用信道的标准规范。
此外,提供多个码元模式、向一个通信终端分配一个或者多个码元模式,以及依据要被发送的控制信息内容改变码元模式的极性并且由此对送往每个通信终端的控制信息进行多路复用,这消除了添加用于从多路复用的信号中提取送往自身站的信号的标识信息的必要,并且避免了开销的增加。
因此,这个实施例使用在基站设备和相应通信终端之间预定的码元模式分对用于让每个通信终端使用专用信道执行上行链路分组传输的控制信息进行多路复用,并且使用通信终端共用的扩频码对控制信息进行扩频,并且因此可以实现这样的无线电基站设备300,其能够将控制信息传输到执行上行链路分组传输的所有通信终端而不用传输用于标识通信终端的数字,或者不用改变专用信道。
这个实施例已经描述了其中不仅使用签名还使用定时在控制信息信道上对用于上行链路分组传输的控制信息进行多路复用的情况,但是还可以修改这个实施例以便仅仅使用签名执行多路复用。例如,如果始终将码元模式1分配给通信终端1,将码元模式2分配给通信终端2,.........,将码元模式3分配给通信终端N,也就是说,如果不执行时分多路复用处理,则有可能对每个通信终端在没有定时信息的情况下提取送往自身站的控制信息。
然而,如图19所示,如果使用定时以及签名,则有可能同时执行需要多个位的控制(例如,使用多个位的高准确度速率控制,或者速率控制和ACK/NACK控制二者)。在图中,通信终端2对应于此。
此外,这个实施例提议使用现有的AICH(捕获指示信道)数据结构作为用于传输使用签名多路复用的、送往多个终端的有关上行链路分组传输的控制信息的一种优选方法。下面将说明使用AICH的、对控制信息进行多路复用的方法。
首先,将说明普通的AICH。响应于通过PRACH(物理随机存取信道)从通信终端发送的前同步码(preamble),从基站发送AICH。图20示出了在从通信终端来看的PRACH和AICH之间的定时关系。通信终端以τp-p的间隔传输前同步码。已经检测到前同步码的基站发送捕获指示符,作为对所检测的前同步码的响应。在前同步码和捕获指示符之间的时间间隔是τp-a。已经接收了意指允许消息传输的捕获指示符(ACK)的通信终端响应于该前同步码,以间隔τp-m发送消息。
AICH以固定速率发送捕获指示符(扩频因子SF=256)。如图7所示,与变为(SFN模数2)=0的P-CCPCH帧同时启动AICH的存取时隙#0。以#0到#14的15周期重复存取时隙。
图21示出了AICH的配置。每个存取时隙(AS#0到AS#14)包括5120个小片(=2个时隙),而且每个存取时隙用最初的4096个小片(chip)传输用32个码元表示的捕获指示符,而且剩余的1024个小片对应于不传输。
向送往每个通信终端的捕获指示符分配多个码元模式(在图22的情况下为16种类型)之一。例如,将图中s=0的码元模式分配给一个通信终端,并且将图中s=1的码元模式分配给另一个通信终端。
实际上通过依据要被传输的信息将32个分配的码元模式bs,0,......,bs,31 与三个值+1/-1/0中的任何一个相乘,获得在一个捕获指示符中的信息。这使得有可能使用码元模式的极性传输三个值的信息。
例如,当将具有签名数字s=0的码元模式分配给通信终端以传输信息+1时,按原样传输该码元模式。另一方面,为了传输信息-1,用反转的在该图中具有签名数字s=0的所有码元模式的极性来传输这些码元。这对其中将具有其它签名数字s的码元模式分配给其它通信终端的情况也适用。
这个实施例提出了以下三种方法①、②和③,作为通过变更这样一个 AICH数据结构而传输有关上行链路分组传输的控制信息的方法。
①将存取时隙(定时)和签名的一个组合仅仅分配给一个通信终端。这允许实现对每个通信终端的控制。因为上述捕获指示符可以传输三个值+1/-1/0,所有有可能执行诸如+1=向上、-1=向下,0=保持的映射作为速率控制。此外,当传输HARQ中的ACK/NACK时,有可能执行诸如+1=ACK、-1=NACK的映射。
②将多个存取时隙分配给一个通信终端。这允许每个帧将控制信息传输到一个通信终端多次,并且由此可以实现高速控制。此外,还有可能实现需要多个位的控制(例如,使用多个位的高准确度速率控制,或者既进行速率控制又进行ACK/NACK控制)。
③将多个码元模式分配给一个通信终端。这允许同时执行需要多个位的控制(例如,使用多个位的高准确度速率控制,或者既进行速率控制又进行ACK/NACK控制)。在图19的示例中用于通信终端2的分配对应于此。
因此,变更现有的AICH数据结构并且使用诸如①到③之类的方法传输控制信息使得,变更在基站处的AICH传输电路和在通信终端处的AICH接收电路而没有增加新数据结构的下行链路信道,并且抑制基站和通信终端的电路规模的增加成为可能。
当如这个实施例所述变更AICH数据结构时,如实施例2所述,还有对可传输的控制信息段的数目和通信终端的数目的限制。也就是说,这些数目受限于AICH中存取时隙的数目和签名数目的组合。
考虑到此,在变更AICH数据结构的情况下执行与实施例2中所说明的处理类似的处理,在增加可传输的控制信息段的数目和通信终端的数目方面是有效的。
也就是说,通过为每种类型的控制信息形成AICH信号,使用不同但是在小区中共用的扩频码对与控制信息类型和总位数对应的AICH信号进行扩频,而且将AICH信号发送到小区中的多个通信终端,即使当使用AICH数据结构时,也有可能增加可传输的控制信息段的数目或者通信终端的数目。
此外,通过依据扩频码对多个通信终端进行分组并且逐组地形成AICH信号,即使当使用AICH数据结构时,也有可能增加可传输控制信息段的数目或者通信终端的数目。
(实施例4)
其中向与图4中的那些部件相对应的部件分配了相同的参考符号的图23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无线电基站设备的配置。无线电基站设备500的控制信息信道信号形成单元501具有平均功率计算部分502。
平均功率计算部分502基于来自专用信道信号形成单元101-1到101-N的发射功率控制部分106的发射功率控制值,为每个专用信道计算平均发射功率。例如,为每个专用信道计算在一个帧内的平均发射功率值。然后,平均功率计算部分502对每个计算的专用信道的平均发射功率值给予一个偏移,并且将其发送到发射功率设置部分503。
发射功率设置部分503依据定时信息从平均功率计算部分502所输入的多个专用信道的平均发射功率值中选择任何一个信道的平均发射功率值,并且将具有与这个平均发射功率值对应的值的发射功率控制信号发送到放大部分114。这导致从控制信息信道信号形成单元501输出的、送往每个通信终端的控制信号的发射功率值具有与每个专用信道的发射功率值对应的数值。
图24示出了从这个实施例的无线电基站设备500传输的控制信息信道信号(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信道)。如实施例1所示,在无线电基站设备和每个通信终端设备之间预定的定时处对送往每个通信终端的控制信息(例如,RG信息、ACK/NACK)进行时分多路复用,以便每个通信终端可以提取送往自身站的控制信息而不用标识信息。
此外,控制送往每个通信终端的控制信息的数值,以便与送往相应通信终端的、在专用信道处的发射功率值相匹配(然而,具有一个偏移)。可以通过当例如将送往通信终端1的控制信息输入到放大部分114中时,发射功率设置部分503基于定时信息、将通信终端1的专用信道的平均发射功率值与放大部分114的放大系数相匹配,而实现这个控制。
作为比较,图25示出了当没有为送往每个通信终端的每个控制信息段执行依据专用信道的发射功率控制时,控制信息信道信号(例如,来自实施例1的无线电基站设备100的控制信息信道信号形成单元110的输出信号)的发射功率的状态。从这个图中显然可知,除非执行了依据这个实施例的发射功率控制,否则在1个帧内,送往每个通信终端的控制信号的发射功率是固定的。
另一方面,这个实施例依据相应专用信道的发射功率,控制送往它们相应的通信终端、在控制信息信道上时分多路复用的控制信号的发射功率,并 且因此可以高质量地将送往每个通信终端的控制信号传输到目标通信终端,并且提高上行链路分组传输的可靠性。此外,这个实施例可以避免过度消耗发射功率资源的需要,并且将节省的发射功率资源使用于其它信道。
因此,除实施例1的配置之外,这个实施例依据对应专用信道的发射功率控制送往它们相应的通信终端、在控制信息信道上时分多路复用的控制信号的发射功率,并且可以因此实现这样的无线电基站设备500,其除了实施例1的效果之外,还能够提高送往每个通信终端的控制信号的可靠性,并且提高发射功率资源的利用效率。
这个实施例已经描述了其中依据送往对应通信终端的专用信道信号的发射功率、控制如实施例1中的情况那样时分多路复用的、送往每个通信终端的控制信息的发射功率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而且还有可能通过依据送往对应通信终端的专用信道信号的发射功率来控制如实施例3所示使用签名多路复用的、送往相应通信终端的控制信息的发射功率,而获得类似于在上述实施例中的那些的效果。此外,这个实施例对相应通信终端的发射功率进行平均,但是它还有可能使用瞬时发射功率而不是平均发射功率。
(实施例5)
这个实施例将描述在设置定时信息和签名信息的方法中的改进,该定时信息和签名信息需要在上述实施例1到4的无线电基站设备和通信终端设备之间共享。此外,这个实施例还将描述,除定时信息和签名信息之外,需要在无线电基站设备和通信终端设备之间共享的扩频码信息(信道化码信息、挠频(scrambling)码信息)的设置。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定时信息、签名信息和扩频码信息统称为“物理信道参数”。
这个实施例通过来自诸如无线电网络控制站之类的高层设备的信令来设置物理信道参数。图27示出了实现这个设置的系统配置。
由作为基站700的高层设备的无线电网络控制站(RNC)600生成这些物理信道参数。由NBAP(节点B应用部分)604将这些物理信道参数转换为用于控制基站700的参数的控制信号,然后将它们发送到基站700的物理层(PHY)701。以这种方法,在基站700的物理层(PHY)701中设置物理信道参数。
此外,在无线电网络控制站600中生成的物理信道参数逐个通过无线电网络控制站600中的RRC(无线电资源控制)603、RLC(无线电链路控制)601 和MAC(媒体存取控制)602,转换为可应用于基站700的物理层701的数据,然后通过无线电从基站700的物理层701传输到通信终端800的物理层803。
这些物理信道参数逐个通过通信终端800的MAC 802、RLC 801和RRC804,转换为用于控制物理层803的参数的控制信号,然后发送给物理层803。以这种方法,在通信终端800的物理层803中设置物理信道参数。
以这种方法,如图26所示,将相同的物理信道参数从无线电网络控制站600传输到基站700和通信终端800二者,并且在相应设备的物理层701、803中设置这些物理信道参数。
因此,如在实施例1到4中的情况那样,这个实施例预置在无线电基站和每个通信终端之间的多路复用规则,并且在构造其中无线电基站依据该多路复用规则对送往多个通信终端的控制信息进行多路复用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相应通信终端共用的扩频码对多路复用的控制信息进行扩频,通过无线电传输该扩频控制信息,而且通信终端使用共用的扩频码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扩频,并且依据该多路复用规则、从该解扩频的信号中提取送往自身站的控制信息,这个实施例导致通过发自诸如无线电网络控制站600之类的高层设备的信号、将需要在无线电基站设备和通信终端设备之间共享的多路复用规则(物理信道参数)传输到基站700和通信终端800,并且因此可以容易地设置多路复用规则。
如在其中按照原样使用PICH物理信道的配置的实施例1中的情况那样,将信道化码设置为定时信息(寻呼指示符的数目)和扩频码信息。这个因为当标准规范保证挠频码与P-CPICH相同时,就不需要另外设置挠频码。
此外,如在其中按照原样使用AICH物理信道的配置的实施例3的情况那样,将信道化码设置为签名信息(签名数字)、定时信息(存取时隙号)和扩频码信息。如果标准规范保证挠频码与P-CPICH相同的话,在这种情况下也不需要另外设置挠频码。
(其它实施例)
上述实施例已经描述了用于控制上行链路分组传输的传输速率的RG信息和用于控制重传的ACK/NACK作为用于让每个通信终端使用专用信道执行上行链路分组传输的控制信息的一个示例,并且已经描述了其中将这个RG信息和ACK/NACK从无线电基站设备发送到通信终端设备的情况,但是上 述控制信息不局限于此。
控制信息还可以是,例如,上行链路专用信道分组的发射功率、上行链路专用信道分组的编码速率、上行链路专用信道分组的调制方案、上行链路专用信道分组的扩频码的数目、上行链路专用信道分组的数据尺寸,并且当传输这样的控制信息时也可以获得与在上述实施例中的那些效果类似的效果。
上述的实施例2和实施例3已经说明了用于依据控制信息的每种类型和位总数形成控制信息信道的方法、和对小区中的通信终端进行分组并且为每个组中的每段控制信息形成控制信息信道的方法,作为当变更PICH数据结构以及变更AICH数据结构时、增加可传输的控制信息段的数目或者通信终端的数目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不局限于变更PICH数据结构或者变更AICH数据结构的情况,而且当对用于传输多个通信终端的上行链路分组的控制信息进行多路复用并且传输该控制信息时,还可以广泛地使用这些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控制信息没有经受纠错编码,但是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以便对在上述控制信息信道上的控制信息执行纠错编码,然后执行多路复用,并且传输多路复用后的控制信息。
此外,当变更PICH数据结构以及变更AICH数据结构时,就数据结构而言必须存在不传输部分,而且还可以使用这个不传输部分来传输控制信息。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修改来实现。
本发明的无线电基站设备的一种模式包括第一传输信号形成部分和第二传输信号形成部分,第一传输信号形成部分通过使用分配给每个通信终端的扩频码对送往每个通信终端的传输数据进行扩频,形成送往多个通信终端的专用信道信号;第二传输信号形成部分通过基于在基站设备和每个通信终端之间预置的多路复用规则,对送往每个通信终端、用于让每个通信终端使用专用信道执行上行链路分组传输的控制信息进行多路复用,并且使用相应的通信终端共用的扩频码对控制信息进行扩频,而形成送往多个通信终端的传输信号。
依据这个配置,而不是将用于上行链路分组传输的控制信息嵌入到专用信道中,提供了与形成专用信道信号的第一传输信号形成部分分离的第二传输信号形成部分,以便通过这个第二传输信号形成部分多路复用和传输控制信息,因此有可能传输用于上行链路分组传输的控制信息,而没有改变现有 的第一传输信号形成部分的处理(也就是说,没有改变现有的专用信道)。此外,第二传输信号形成部分基于在基站设备和每个通信终端之间预定的多路复用规则、对送往每个通信终端的控制信息进行多路复用,因此一旦设置了多路复用规则,则通信终端可以从依据该多路复用规则多路复用的控制信息中提取送往自身站的控制信息。因此,没有必要在每次传输控制信息时增加指示控制信息送往哪个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而且有可能因此减少在下行链路上传输的信息量多达与所节省的控制信息对应的量。此外,第二传输信号形成部分使用通信终端共用的扩频码对多路复用的控制信息进行扩频,并且因此可以节省扩频码资源。
依据本发明中的无线电基站设备的另一个模式,第二传输信号形成部分在基站设备和每个通信终端之间预定的位置处,对送往每个通信终端的控制信息进行时分多路复用。
依据这个配置,如果将有关时分多路复用的定时信息设置为在无线电基站设备和每个通信终端之间的多路复用规则,则无线电基站设备可以容易地依据定时信息对送往每个通信终端的控制信息进行多路复用,而且通信终端可以依据该定时信息提取送往自身站的控制信息。
依据本发明的无线电基站设备的又一个模式,第二传输信号形成部分变更PICH(寻呼指示信道)数据结构,在时分的基础上将控制信息分配给通过PICH布置的寻呼指示符的位,并且因此对送往每个通信终端的控制信号进行时分多路复用。
依据这个配置,变更现有的PICH数据结构,并且对控制信息进行时分多路复用且传输该控制信息,因此有可能变更在基站处的PICH传输电路和在通信终端处的PICH接收电路,并且抑制基站和通信终端的电路规模的增加。
依据本发明的无线电基站设备的又一个模式,第二传输信号形成部分从多个码元模式中分配每个通信终端都不同的码元模式,依据相应控制信号的内容改变所分配的码元模式的极性,以便由此对送往每个通信终端的控制信息进行多路复用。
依据这个配置,如果在通信终端中设置了自身站特定的码元模式,则通信终端可以从送往多个多路复用的通信终端的码元模式中仅仅提取自身站的码元模式,并且通过判定所提取的码元模式的极性而知道送往自身站的控制信息的内容。此外,与时分多路复用的情况相比,有可能延伸传输1位控制 信息的时间,并且因此增加对传播路径中诸如衰减之类的变化的抵抗力。
依据本发明的无线电基站设备的又一个模式,第二传输信号形成部分变更AICH(捕获指示信道)数据结构,并且使用这个AICH签名对送往每个通信终端的控制信息进行多路复用。
依据这个配置,变更现有的AICH数据结构,并且使用签名对控制信息进行多路复用且传输该控制信息,因此有可能变更在基站处的AICH传输电路和在通信终端处的AICH接收电路,并且抑制基站和通信终端的电路规模的增加。
本发明中的无线电基站设备的又一个模式还包括第一发射功率控制部分和第二发射功率控制部分,其中,第一发射功率控制部分为每个专用信道控制由第一传输信号形成部分形成的专用信道信号的发射功率;第二发射功率控制部分依据对应专用信道的发射功率,控制由第二传输信号形成部分多路复用的、送往每个通信终端的控制信息的发射功率。
依据这个配置,不是所有送往多个多路复用的通信终端的控制信号都是相等的,而是由第二发射功率控制部分依据往返于每个通信终端的传播路径的条件进行差别化(differentiate),其不仅提高了送往每个通信终端的控制信号的可靠性,而且还提高了发射功率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还可以抑制与其它小区的干扰。
依据本发明的无线电基站设备的又一个模式,第二传输信号形成部分包括第一扩频部分和第二扩频部分,其中,第一扩频部分使用通信终端共用的第一扩频码对送往每个通信终端的第一控制信息进行扩频;第二扩频部分使用通信终端共用的第二扩频码对送往每个通信终端的第二控制信息进行扩频。
依据这个配置,当通过变更PICH或者AICH数据结构来传输送往多个通信终端的控制信息时,考虑到有对可传输的控制信息段的数目和通信终端数目的限制,依据控制信息的类型改变扩频码(信道化码或者挠频码)。例如,通信终端共用的第一扩频码是用于指定传输速率的信息(RG信息),而且通信终端共用的第二扩频码用于ACK/NACK。因此,即使当变更PICH或者AICH数据结构时,也有可能增加可传输控制信息段的数目和通信终端的数目。
依据本发明的无线电基站设备的又一个模式,第二传输信号形成部分将执行上行链路分组传输的多个通信终端划分为至少两个组,并且包括第一扩 频部分和第二扩频部分,其中,第一扩频部分使用第一组通信终端共用的第一扩频码、对送往第一组的通信终端的控制信息进行扩频,第二扩频部分使用第二组通信终端共用的第二扩频码、对送往第二组通信终端的控制信息进行扩频。
依据这个配置,当通过变更PICH或者AICH数据结构将控制信息送往多个通信终端时,考虑到可传输控制信息段的数目和通信终端的数目对通信终端进行分组,并且逐组改变扩频码(信道化码或者挠频码)。例如,当在小区中有20个要将控制信息传输给其的通信终端时,将10个通信终端共用的第一扩频码用于这些通信终端,而且将其它10个通信终端共用的第二扩频码用于这些通信终端。因此,即使当变更PICH或者AICH数据结构时,也有可能酌情增加可传输控制信息段的数目和通信终端的数目。
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设备的一种模式包括:解扩频部分,其使用小区中共用的扩频码对从无线电基站设备接收的信号进行解扩频;信道解码部分,其基于在通信终端设备和无线电基站设备之间预置的多路复用规则、从在已解扩频的信号中多路复用的、送往多个通信终端的控制信息中提取送往自身站的控制信息;以及传输信号形成部分,其基于所提取的控制信息来控制传输分组数据的传输速率、编码速率、扩频因子、扩频码数目、调制方案、分组数据尺寸、发射功率或者重传,以形成上行链路传输分组。
依据本发明的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的一种模式是一种用于让无线电基站将控制信息传输到小区中的多个通信终端、以便每个通信终端使用专用信道形成上行链路传输分组的方法,其包括步骤:预置在无线电基站和每个通信终端之间的多路复用规则;无线电基站依据多路复用规则对送往多个通信终端的控制信息进行多路复用,使用通信终端共用的扩频码对多路复用的控制信息进行扩频并且通过无线电传输该控制信息;以及通信终端使用共用的扩频码对所接收的信号进行解扩频,并且依据多路复用规则从解扩频的信号中提取送往自身站的控制信息。
一种本发明的无线电通信系统模式包括:无线电基站设备,其依据在基站设备和多个通信终端之间预置的多路复用规则、对送往多个通信终端的控制信息进行多路复用,使用通信终端共用的扩频码对多路复用的控制信息进行扩频,并且通过无线电传输扩频的控制信息;以及通信终端设备,其使用公用的扩频码对所接收的信号进行解扩频,依据该多路复用规则、从解扩频 的信号中提取送往自身站的控制信息,并且基于提取的控制信息形成要使用专用信道传输的上行链路分组信号。
本发明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又一个模式依据来自高层设备的信令来设置用于无线电基站设备和通信终端设备的多路复用规则。
如上所述,本发明可以将控制信息传输到执行上行链路分组传输的所有通信终端,以便让通信终端形成上行链路传输分组信号而不用传输用于标识通信终端的标识信息,以及不用改变专用信道。
这个申请基于2003年5月13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3-135117号,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明确地合并于此。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优选可应用于由诸如便携式电话机的无线电通信终端和基站组成的无线电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