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81243A - 具有增益模块和开关的混频器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具有增益模块和开关的混频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81243A
CN1781243A CNA2004800115226A CN200480011522A CN1781243A CN 1781243 A CN1781243 A CN 1781243A CN A2004800115226 A CNA2004800115226 A CN A2004800115226A CN 200480011522 A CN200480011522 A CN 200480011522A CN 1781243 A CN1781243 A CN 17812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in module
main electrode
switch
coupled
tran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1152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92883C (zh
Inventor
厄恩斯特·H·诺德霍尔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II Holdings 6 LLC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led Critical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ublication of CN17812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812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9288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9288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DDEMODULATION OR 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 H03D7/00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e.g. frequency-changing
    • H03D7/14Balanced arrangements
    • H03D7/1425Balanced arrangements with transistors
    • H03D7/145Balanced arrangements with transistor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bipolar transistors and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DDEMODULATION OR 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 H03D7/00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e.g. frequency-changing
    • H03D7/14Balanced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DDEMODULATION OR 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 H03D7/00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e.g. frequency-changing
    • H03D7/14Balanced arrangements
    • H03D7/1425Balanced arrangements with transistors
    • H03D7/1433Balanced arrangements with transistors using bipolar 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DDEMODULATION OR 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 H03D7/00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e.g. frequency-changing
    • H03D7/14Balanced arrangements
    • H03D7/1425Balanced arrangements with transistors
    • H03D7/1441Balanced arrangements with transistors us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DDEMODULATION OR 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 H03D7/00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e.g. frequency-changing
    • H03D7/14Balanced arrangements
    • H03D7/1425Balanced arrangements with transistors
    • H03D7/1458Double balanced arrangements, i.e. where both input signals are differential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DDEMODULATION OR 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 H03D7/00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e.g. frequency-changing
    • H03D7/14Balanced arrangements
    • H03D7/1425Balanced arrangements with transistors
    • H03D7/1491Arrangements to linearise a transconductance stage of a mixer arrangement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DDEMODULATION OR 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 H03D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demodulation or 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covered by H03D
    • H03D2200/0001Circuit elements of demodulators
    • H03D2200/0007Dual gat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DDEMODULATION OR 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 H03D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demodulation or transference of modulation from one carrier to another covered by H03D
    • H03D2200/0001Circuit elements of demodulators
    • H03D2200/0025Gain control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erheterodyne Receivers (AREA)
  • Amplifiers (AREA)
  • 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And Gain Control (AREA)

Abstract

包括增益模块(1-4)和开关(5-8)的混频器系统具有取决于其配置(领悟)的灵活性,并且通过向增益模块(1-4)供给数据输入信号以及向用于在增益模块(1-4)之间切换偶联的开关(5-6)供给振荡信号,来变得更加灵活(基本思想)。开关(5-6)包括开关晶体管,增益模块(1-4)包括增益模块晶体管或者包括五个增益模块晶体管,用于增加该混频器系统的线性度。开关(5-6)具有电极,其在平衡的情况下全部都经由四个阻抗(13-16)偶联到增益模块(1-4)。在单端的情况下,两个主电极经由两个阻抗(13、15、18、20)偶联到增益模块(1-4),另外两个直接偶联到增益模块(1-4)。通过引入与开关(5-6)平行的另外的开关(7-8),可以抑制谐波。基本的混频器系统具有改进的性能,其能被容易地进一步改进。

Description

具有增益模块和开关的混频器系统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增益模块和开关的混频器系统,还涉及一种用于混频器系统的增益模块系统,一种用于混频器系统的混频器,以及一种用于混频器系统并且至少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以及第五增益模块晶体管的增益模块,一种包括混频器系统的装置,以及一种用于对数据输入信号和振荡信号进行混频的方法。
例如这样的装置相当于用于接收将经由混频器系统进行向下混频(进行频率变换或者频率转换)的已调制信号的接收机,或者相当于用于发射将通过混频器系统进行向上混频(进行频率变换或者频率转换)的已调制信号的发射机等。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混频器系统可以从EP 0316999A1获悉,在其图1中,其公开了一种包括增益模块(晶体管T5、T6)和混频器(晶体管T1、T2、T3、T4)的混频器电路。
发明内容
其中,由于不够灵活,该已知的混频器系统存在缺陷。
其中,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灵活的混频器系统。
特别地,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更灵活的混频器系统的增益模块系统,一种供更灵活的混频器系统使用的混频器,一种供更灵活的混频器系统使用的增益模块,一种包括更灵活的混频器系统的装置,以及一种用于对数据输入信号和振荡信号进行混频的更灵活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混频器系统包括增益模块和开关,其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增益模块的控制电极构成用于引入数据输入信号的数据输入端,其中第一和第三增益模块的第一主电极彼此偶联并且偶联到第一阻抗以及第二和第四增益模块的第一主电极彼此偶联并且偶联到第二阻抗,用于构成引出输出信号的输出端,第一和第二增益模块的第二主电极经由第一开关彼此偶联,第三和第四增益模块的第二主电极经由第二开关彼此偶联,这些开关的控制电极构成振荡输入端,用于引入振荡信号。
通过利用该四个增益模块的第一主电极作为输出端,利用该四个增益模块的控制电极作为数据输入端,第一和第二增益模块的第二主电极经由第一开关偶联,第三和第四增益模块的第二主电极经由第二开关偶联,以及通过利用这些开关的控制电极作为振荡输入端,设计出一种新型灵活的混频器系统。由于这个混频器系统的某些部分决定着某些参数(性能的某些部分),而混频器系统的其他部分决定着其他的参数(性能的其他部分),所以现在可以灵活地改进一些参数(性能的一些部分)。
例如,混频器系统的线性度将由增益模块的线性度单独确定,只要开关具有足够低的导通电阻。
数据输入信号例如包括射频(RF)信号,如RF电压或者将经由电阻等转换为RF电压的RF电流等。输出信号例如包括中频(IF)信号,如IF电流等。振荡信号例如来源于振荡器,并且例如包括方波信号,如方波电压或者将经由电阻等转换为方波电压的方波电流等。
引入信号的输入端可以对应于到达或存在于这个输入端的正信号或者离开或存在于这个输入端的负信号,反之亦然。引出信号的输出端可以对应于离开或存在于这个输出端的正信号或者到达或存在于这个输出端的负信号,反之亦然。
根据本发明的混频器系统的实施例由包括至少一个开关晶体管的每一个开关来定义,每一个增益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增益模块晶体管。
通过给每一个开关提供一个开关晶体管以及通过给每一个增益模块提供一个增益模块晶体管,创造出要求很少芯片表面的简单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混频器系统的实施例由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和第七阻抗来定义。
通过给混频器系统提供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和第七阻抗,创造出一个混频器系统,当由平衡(balanced)数据输入源驱动时,该混频器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低噪声、低失真),因为开关晶体管的寄生电容没有或很少携带差分数据输入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混频器系统的实施例由第三和第五阻抗来定义。
通过给混频器系统提供第三和第五阻抗,并且省去第四、第六和第七阻抗,可以以单端的方式(通过单端的数据输入源)来驱动混频器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混频器系统的实施例由第三和第四开关来定义。
通过给混频器系统提供与第一开关平行的第三开关和与第二开关平行的第四开关,其中第三和第四开关的控制电极引入另外的振荡信号,该另外的振荡信号例如来源于另外的振荡器,并且例如包括例如三倍或五倍或七倍于包括例如方波信号的振荡信号的频率的方波信号,可以抑制第三或第五或第七谐波等。当然,取决于与这个第三或第五或第七谐波等相关的混频器系统的增益,需要正确选择(另外的)振荡器的值和/或(另外的)阻抗的值。
根据本发明的混频器系统的实施例由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和第七阻抗来定义。
通过给混频器系统提供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和第七阻抗,创造出一个混频器系统,当由平衡数据输入源驱动时,该混频器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低噪声、低失真),因为开关晶体管的寄生电容没有或者很少携带差分数据输入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混频器系统的实施例由第八和第十阻抗来定义。
通过给混频器系统提供第八和第十阻抗,并且省去第九、第十一和第七阻抗,可以以单端的方式(通过单端的数据输入源)来驱动混频器系统。当然,第五和第六实施例可以分别与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混频器系统的实施例由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增益模块晶体管来定义。
通过给每一个开关提供一个开关晶体管以及给每一个增益模块提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增益模块晶体管,创造出非常线性的混频器系统,因为这个增益模块在一些级中应用负反馈。这个混频器系统将具有优良的性能(低噪声、低失真),因为开关晶体管的寄生电容没有携带差分数据输入信号(完全平衡情况的结果)。
电流引导终端可以提供离开该终端并且流向负载的正电流,或者可以提供经由负载到达该终端的负电流,反之亦然。电压引导终端可以提供正电压或者负电压。当然,第二到第六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可以与这个第七实施例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增益模块系统、根据本发明的混频器、根据本发明的增益模块、根据本发明的装置以及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实施例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混频器系统的实施例。
特别地,本发明基于混频器系统的灵活性取决于其配置的理解,并且特别地基于对于更灵活的配置将数据输入信号提供给增益模块而将振荡信号提供给用于在增益模块之间切换偶联的开关的基本思想。
特别地,本发明解决了提供更灵活的混频器系统的问题,并且特别地,在改进其性能以及可以容易地进行更进一步改进的方面是有利的。
附图简述
根据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以及参考这些实施例进行阐述,本发明的这些及其他方面将变得显而易见。
图1以方块图的形式举例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基本混频器系统;
图2以方块图的形式举例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改进基本混频器系统的增益模块;
图3以方块图的形式举例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抑制较高次谐波的改进的混频器系统;以及
图4以方块图的形式举例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装置。
发明详述
图1中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基本的混频器系统例如包括四个增益模块1-4,每一个增益模块都包括一个晶体管,诸如双极型晶体管或者场效应晶体管(FET)。增益模块1和4的控制电极(B)彼此偶联,并且经由电阻器22偶联到电压源41(用于偏置的目的)和产生数据输入信号的电流源30和31的一侧。电流源30和31的另一侧偶联到增益模块2和3的控制电极(B),增益模块2和3彼此偶联,并且经由第七阻抗17(如电阻等)偶联到电压源41(用于偏置的目的)。
增益模块1和3的第一主电极(C)彼此偶联,并且构成经由第一阻抗11(如电阻等)偶联到电压源40(电源)的第一输出端32。增益模块2和4的第一主电极(C)彼此偶联,并且构成经由第二阻抗12(如电阻等)偶联到电压源40的第二输出端33。电压源40和41进一步偶联到地。
增益模块1的第二主电极(E)经由电流源42(用于偏置的目的)偶联到地,并且经由第三阻抗13(如电阻等)偶联到第一开关5(例如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开关晶体管,如MOSFET)的第一主电极。增益模块2的第二主电极(E)经由电流源43(用于偏置的目的)偶联到地,并且经由第四阻抗14(如电阻等)偶联到第一开关5的第二主电极。开关5的控制电极偶联到振荡器34的第一输出端,用于接收第一振荡信号。
增益模块4的第二主电极(E)经由电流源45(用于偏置的目的)被偶联到地,并且经由第五阻抗15(如电阻等)偶联到第二开关6(例如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开关晶体管,如MOSFET)的第一主电极。增益模块3的第二主电极(E)经由电流源44(用于偏置的目的)偶联到地,并且经由第六阻抗16(如电阻等)偶联到第二开关6的第二主电极。开关6的控制电极偶联到振荡器34的第二输出端,用于接收第二振荡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混频器系统具有混频器(开关5和6)被嵌入在能为了线性度和噪声而进行优化的增益模块1-4中的优点。第一和第二振荡信号是例如方波信号等这样的反相信号(inverse signals),其使开关5和6的其中之一处于导通状态(低导通电阻),另一开关处于断路状态(高断路电阻)。对于增益模块对1、2或者3、4,增益模块的其中之一提供增益,同时另一增益模块不提供任何输出电流。当然,可以实现多于四个增益模块。进一步地,可以将两个增益模块与一个或两个电阻的组合定义为电压电流转换器。
根据本发明的混频器系统将在其输出端32、33输出振荡信号和数据输入信号的射频(RF)分量。对于具有足够低导通电阻的开关5、6,仅由增益模块1-4的线性度来确定线性度。
图1中示出的基本的混频器系统将采用平衡(RF)数据输入源进行驱动。在需要采用单端(RF)数据输入源进行驱动的情况下,因为开关5、6的开关晶体管随后都需要位于RF电压实际上为零的那一侧,所以将省去阻抗14、16和17。
图2中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增益模块10由于具有改进的线性度,而改进了图1中示出的基本的混频器系统。例如,增益模块10相当于图1中示出的一个或多个增益模块1-4并且例如包括第一增益模块晶体管51、第二增益模块晶体管52、第三增益模块晶体管53、第四增益模块晶体管54和第五增益模块晶体管55,每一个增益模块晶体管包括一个晶体管,如双极型晶体管或者场效应晶体管(FET)。第一增益模块晶体管51(例如npn)的控制电极构成增益模块10的控制输入端(B),第一增益模块晶体管51的第一主电极偶联到第二增益模块晶体管52(例如pnp)的第一主电极和控制电极以及第三增益模块晶体管53(例如pnp)的控制电极,第二增益模块晶体管52的第二主电极偶联到第三增益模块晶体管53的第二主电极以及电压引导终端,该电压引导终端偶联到被进一步偶联到地的电压源57。第一增益模块晶体管51的第二主电极偶联到第四增益模块晶体管54(例如npn)的第二主电极以及电流引导终端,该电流引导终端偶联到被进一步地偶联到地的电流源56,第四增益模块晶体管54的控制电极构成增益模块10的第二主电极(E),并且偶联到第五增益模块晶体管55(例如npn)的第二主电极,第四增益模块晶体管54的第一主电极偶联到第五增益模块晶体管55的控制电极以及第三增益模块晶体管53的第一主电极,并且第五增益模块晶体管55的第一主电极构成增益模块的第一主电极(C)。
当在图1中示出的每一个增益模块1-4中应用图2中示出的增益模块10时,由于这个混频器系统的完全平衡的特性,所以开关5、6的开关晶体管的寄生电容将不会承载任何差分RF信号。这产生优良的性能。当然,不排除其他备选的增益模块,并且可以作为替代被使用。
图3中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改进的混频器系统抑制较高次谐波。这个改进的混频器系统与图1中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基本的混频器系统相当,具有以下增补。
增益模块1的第二主电极(E)经由第八阻抗18(如电阻等)偶联到第三开关7(例如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开关晶体管,如MOSFET)的第一主电极。增益模块2的第二主电极(E)经由第九阻抗19(如电阻等)偶联到第三开关7的第二主电极。开关7的控制电极偶联到另外的振荡器35的第一输出端,用于接收另外的第一振荡信号。
增益模块4的第二主电极(E)经由第十阻抗20(如电阻等)偶联到第四开关8(例如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开关晶体管,如MOSFET)的第一主电极。增益模块3的第二主电极(E)经由第十一阻抗21(如电阻等)偶联到第四开关8的第二主电极。开关8的控制电极偶联到另外的振荡器35的第二输出端,用于接收另外的第二振荡信号。
通过向混频器系统提供第三和第四开关7、8以及另外的振荡器35,其中该另外的振荡器35例如产生另外的振荡信号,该另外的振荡信号例如包括例如三倍或五倍或七倍于(基本)振荡信号的频率的另外的方波信号,该(基本)振荡信号例如包括(基本的)方波信号(如对于图1所描述的),则抑制该第三或第五或第七谐波等。因此,对于每一个将被抑制的谐波,需要增加两个开关(混频器)和一个振荡器。根据与该第三或第五或第七谐波等相关的混频器系统的增益,需要适当地选择(另外的)振荡器的值和/或(另外的)阻抗的值。
例如振荡器34和35的每一个都包括正弦发生器,其输出端偶联到限幅器(用于将正弦波转换为方波)的输入端。限幅器的输出端用于振荡器的输出端,第一输出端进一步经由电阻偶联到电压源41(用于偏置的目的),第二输出端进一步经由电阻偶联到电压源41(用于偏置的目的)。或者,可以经由一个或多个分频器从单个振荡器中获得振荡信号。
图4中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装置60例如相当于用于接收将进行向下混频(将进行频率变换或者频率转换)的已调制信号的接收机,并且例如包括输入级61(例如天线和/或一个或多个前置放大器和/或一个或多个滤波器等)、如图1和3中所示且如上所述的混频器系统62、处理级63(例如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或一个或多个增益模块等)、以及输出级64(例如一个或多个人机接口等)等。
或者,图4中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装置60例如相当于用于发射将进行向上混频(将进行频率变换或者频率转换)的已调制信号的发射器,并且包括输入级61(例如一个或多个人机接口等)、处理级62(例如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或一个或者多个增益模块等)、如图1和3中所示且如上所述的混频器系统63、以及输出级64(例如天线和/或一个或者多个功率放大器和/或一个或多个滤波器等)等。
通常,但不是唯一的,第一主电极将相当于集电极或者漏极,第二主电极将相当于发射极或者源极,控制电极将相当于基极或者栅极。
在例如″用于A″和″用于B″中的词语″用于″不排除一个或者多个像″用于C″等的其他功能也同样被同时或者不同时执行。″X偶联到Y″、″在X和Y之间的偶联″以及″偶联X和Y″等的词句不排除单元Z在X和Y之间。词句″P包括Q″等不排除也包括/包含单元R。
人们注意到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举例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并且,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偏离附加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设计许多其它的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书中,放置在括号内的任何参考标志将不会被看作是限制权利要求。动词″包括″及其各种变化形式的使用不排除在权利要求中所陈述的单元或者步骤之外存在其它单元或者步骤。放在单元之前的冠词″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单元。本发明可以通过包括多个不同单元的硬件,以及通过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几个装置的设备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的几个可以体现为硬件的同一个元件。在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叙述某些手段的事实不表明这些手段的组合不能被有利地使用。
特别地,本发明基于混频器系统的灵活性取决于其配置的理解,并且特别地基于对于更灵活的配置将数据输入信号提供给增益模块而将振荡信号提供给用于在增益模块之间切换偶联的开关的基本思想。
特别地,本发明解决了提供更灵活的混频器系统的问题,并且特别地,在改进其性能和能容易地进行更进一步改进的方面是有益的。

Claims (13)

1、混频器系统,包括增益模块(1-4)和开关(5-8),其中第一增益模块(1)、第二增益模块(2)、第三增益模块(3)和第四增益模块(4)的控制电极构成用于引入数据输入信号的数据输入端,第一增益模块(1)和第三增益模块(3)的第一主电极彼此偶联并且偶联到第一阻抗(11)以及第二增益模块(2)和第四增益模块(4)的第一主电极彼此偶联并且偶联到第二阻抗(12),用于构成引出输出信号的输出端(32、33),第一增益模块(1)和第二增益模块(2)的第二主电极经由第一开关(5)彼此偶联,第三增益模块(3)和第四增益模块(4)的第二主电极经由第二开关(6)彼此偶联,该开关(5、6)的控制电极构成用于引入振荡信号的振荡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频器系统,其中每一个开关(5、6)包括至少一个开关晶体管,每一个增益模块(1-4)包括至少一个增益模块晶体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频器系统,其中第一开关(5)的第一主电极经由第三阻抗(13)偶联到第一增益模块(1)的第二主电极,第一开关(5)的第二主电极经由第四阻抗(14)偶联到第二增益模块(2)的第二主电极,第二开关(6)的第一主电极经由第五阻抗(15)偶联到第四增益模块(4)的第二主电极,第二开关(6)的第二主电极经由第六阻抗(16)偶联到第三增益模块(3)的第二主电极,第二增益模块(2)和第三增益模块(3)的控制电极经由第七阻抗(17)偶联到电压引导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频器系统,其中第一开关(5)的第一主电极经由第三阻抗(13)偶联到第一增益模块(1)的第二主电极,第一开关(5)的第二主电极直接偶联到第二增益模块(2)的第二主电极,第二开关(6)的第一主电极经由第五阻抗(15)偶联到第四增益模块的第二主电极,第二开关(6)的第二主电极直接偶联到第三增益模块(3)的第二主电极,并且第二增益模块(2)和第三增益模块(3)的控制电极直接偶联到电压引导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频器系统,其中该混频器系统包括与第一开关(5)平行的第三开关(7),以及与第二开关(6)平行的第四开关(8),第三开关(7)和第四开关(8)的控制电极构成另外的振荡输入端,用于引入另外的振荡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频器系统,其中第三开关(7)的第一主电极经由第八阻抗(18)偶联到第一增益模块(1)的第二主电极,第三开关(7)的第二主电极经由第九阻抗(19)偶联到第二增益模块(2)的第二主电极,第四开关(8)的第一主电极经由第十阻抗(20)偶联到第四增益模块(4)的第二主电极,第四开关(8)的第二主电极经由第十一阻抗(21)偶联到第三增益模块(3)的第二主电极,第二增益模块(2)和第三增益模块(3)的控制电极经由第七阻抗(17)偶联到电压引导终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频器系统,其中第三开关(7)的第一主电极经由第八阻抗(18)偶联到第一增益模块(1)的第二主电极,第三开关(7)的第二主电极直接偶联到第二增益模块(2)的第二主电极,第四开关(8)的第一主电极经由第十阻抗(20)偶联到第四增益模块(4)的第二主电极,第四开关(8)的第二主电极直接偶联到第三增益模块(3)的第二主电极,并且第二增益模块(2)和第三增益模块(3)的控制电极直接偶联到电压引导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频器系统,其中每一个开关(5、6)包括至少一个开关晶体管,每一个增益模块(10)至少包括第一增益模块晶体管(51)、第二增益模块晶体管(52)、第三增益模块晶体管(53)、第四增益模块晶体管(54)和第五增益模块晶体管(55),第一增益模块晶体管(51)的控制电极构成该增益模块(10)的控制输入端,第一增益模块晶体管(51)的第一主电极偶联到第一主电极、第二增益模块晶体管(52)的控制电极、以及第三增益模块晶体管(53)的控制电极,第二增益模块晶体管(52)的第二主电极偶联到第三增益模块晶体管(53)的第二主电极以及电压引导终端,第一增益模块晶体管(51)的第二主电极偶联到第四增益模块晶体管(54)的第二主电极以及电流引导终端,第四增益模块晶体管(54)的控制电极构成该增益模块(10)的第二主电极并且偶联到第五增益模块晶体管(55)的第二主电极,第四增益模块晶体管(54)的第一主电极偶联到第五增益模块晶体管(55)的控制电极以及第三增益模块晶体管(53)的第一主电极,并且第五增益模块晶体管(55)的第一主电极构成该增益模块(10)的第一主电极。
9、用于混频器系统的增益模块系统(1-4),包括增益模块(1-4)和开关(5-8),其中第一增益模块(1)、第二增益模块(2)、第三增益模块(3)和第四增益模块(4)的控制电极构成用于引入数据输入信号的数据输入端,第一增益模块(1)和第三增益模块(3)的第一主电极彼此偶联并且偶联到第一阻抗(11)以及第二增益模块(2)和第四增益模块(4)的第一主电极彼此偶联并且偶联到第二阻抗(12),用于构成引出输出信号的输出端,第一增益模块(1)和第二增益模块(2)的第二主电极经由第一开关(5)彼此偶联,第三增益模块(3)和第四增益模块(4)的第二主电极经由第二开关(6)彼此偶联,该开关(5、6)的控制电极构成用于引入振荡信号的振荡输入端,该增益模块系统(1-4)包括第一增益模块(1)、第二增益模块(2)、第三增益模块(3)和第四增益模块(4)。
10、用于混频器系统的混频器(5-8),包括增益模块(1-4)和开关(5-8),其中第一增益模块(1)、第二增益模块(2)、第三增益模块(3)和第四增益模块(4)的控制电极构成用于引入数据输入信号的数据输入端,第一增益模块(1)和第三增益模块(3)的第一主电极彼此偶联并且偶联到第一阻抗(11)以及第二增益模块(2)和第四增益模块(4)的第一主电极彼此偶联并且偶联到第二阻抗(12),用于构成引出输出信号的输出端,第一增益模块(1)和第二增益模块(2)的第二主电极经由第一开关(5)彼此偶联,第三增益模块(3)和第四增益模块(4)的第二主电极经由第二开关(6)彼此偶联,该开关(5、6)的控制电极构成用于引入振荡信号的振荡输入端,其中该混频器包括第一开关(5)和第二开关(6)。
11、用于混频器系统的增益模块(10),至少包括第一增益模块晶体管(51)、第二增益模块晶体管(52)、第三增益模块晶体管(53)、第四增益模块晶体管(54)以及第五增益模块晶体管(55),第一增益模块晶体管(51)的控制电极构成该增益模块(10)的控制输入端,第一增益模块晶体管(51)的第一主电极偶联到第二增益模块晶体管(52)的第一主电极和控制电极、以及第三增益模块晶体管(53)的控制电极,第二增益模块晶体管(52)的第二主电极偶联到第三增益模块晶体管(53)的第二主电极以及电压引导终端,第一增益模块晶体管(51)的第二主电极偶联到第四增益模块晶体管(54)的第二主电极以及电流引导终端,第四增益模块晶体管(54)的控制电极构成该增益模块(10)的第二主电极并且偶联到第五增益模块晶体管(55)的第二主电极,第四增益模块晶体管(54)的第一主电极偶联到第五增益模块晶体管(55)的控制电极以及第三增益模块晶体管(53)的第一主电极,并且第五增益模块晶体管(55)的第一主电极构成该增益模块(10)的第一主电极。
12、包括混频器系统(62或63)的装置,该混频器系统包括增益模块(1-4)和开关(5-8),其中第一增益模块(1)、第二增益模块(2)、第三增益模块(3)和第四增益模块(4)的控制电极构成用于引入数据输入信号的数据输入端,第一增益模块(1)和第三增益模块(3)的第一主电极彼此偶联并且偶联到第一阻抗(11)以及第二增益模块(2)和第四增益模块(4)的第一主电极彼此偶联并且偶联到第二阻抗(12),用于构成引出输出信号的输出端,第一增益模块(1)和第二增益模块(2)的第二主电极经由第一开关(5)彼此偶联,第三增益模块(3)和第四增益模块(4)的第二主电极经由第二开关(6)彼此偶联,该开关(5、6)的控制电极构成用于引入振荡信号的振荡输入端。
13、用于经由增益模块(1-4)和开关(5-8)对数据输入信号和振荡信号进行混频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
在第一增益模块(1)、第二增益模块(2)、第三增益模块(3)和第四增益模块(4)的控制电极处引入数据输入信号,
在第一增益模块(1)和第三增益模块(3)的第一主电极处以及在第二增益模块(2)和第四增益模块(4)的第一主电极处引出输出信号,其中第一增益模块(1)和第三增益模块(3)的第一主电极彼此偶联并且偶联到第一阻抗(11),而第二增益模块(2)和第四增益模块(4)的第一主电极彼此偶联并且偶联到第二阻抗(12),以及
在第一开关(5)和第二开关(6)的控制电极处引入振荡信号,其中第一增益模块(1)和第二增益模块(2)的第二主电极经由第一开关(5)彼此偶联,第三增益模块(3)和第四增益模块(4)的第二主电极经由第二开关(6)彼此偶联。
CNB2004800115226A 2003-04-29 2004-04-27 具有增益模块和开关的混频器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288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3101180 2003-04-29
EP03101180.2 2003-04-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81243A true CN1781243A (zh) 2006-05-31
CN100492883C CN100492883C (zh) 2009-05-27

Family

ID=33395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1152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2883C (zh) 2003-04-29 2004-04-27 具有增益模块和开关的混频器系统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7282982B2 (zh)
EP (1) EP1620941B1 (zh)
JP (1) JP2006525726A (zh)
KR (1) KR20060009276A (zh)
CN (1) CN100492883C (zh)
AT (1) ATE531123T1 (zh)
WO (1) WO2004098043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87499B1 (ko) * 2007-01-09 2014-04-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주파수도약을 적용하는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및주파수도약방식용 부대역 결정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94555A (en) * 1984-10-29 1986-06-10 Hewlett-Packard Company Frequency selective sampling detector
US4937516A (en) 1987-11-13 1990-06-26 U.S. Philips Corporation Balanced voltage-current converter and double-balanced mixer circuit comprising such a converter
US5151625A (en) * 1990-11-08 1992-09-29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High frequency BiMOS linear V-I converter, voltage multiplier, mixer
US5334949A (en) * 1992-02-27 1994-08-02 Nec Corporation Differential amplifiers
EP0565299A1 (en) 1992-04-07 1993-10-13 Hughes Aircraft Company Double-balanced active mixer with single-ended-to-differential voltage-current conversion circuits
US6026286A (en) * 1995-08-24 2000-02-15 Nor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RF amplifier, RF mixer and RF receiver
KR100204591B1 (ko) * 1996-11-18 1999-06-15 정선종 복제 전압-전류 변환기를 사용한 혼합기
EP1067673A3 (de) * 1999-06-30 2001-08-29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Mischer mit einstellbarer Linearität
GB9915919D0 (en) * 1999-07-08 1999-09-08 Mitel Semiconductor Ltd Radio frequency amplifier
US6975838B1 (en) * 1999-10-21 2005-12-13 Broadcom Corporation Adaptive radio transceiver with noise suppression
EP1128546A1 (en) * 2000-02-28 2001-08-29 Deutsche Thomson-Brandt Gmbh Upconverter mixer circuit
US6965655B1 (en) * 2000-06-20 2005-11-1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optimizing the performance of a radio frequency receiver in the presence of interference
US6807406B1 (en) * 2000-10-17 2004-10-19 Rf Micro Devices, Inc. Variable gain mixer circuit
WO2002045253A1 (fr) 2000-12-01 2002-06-06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mplificateur haute fréquence
JP2003060441A (ja) * 2001-08-10 2003-02-28 Toshiba Corp ダブルバランスミキサー回路とそれを用いた直交復調回路
CN100517985C (zh) * 2002-12-20 2009-07-22 株式会社瑞萨科技 发送电路和使用了该电路的收发机
US7107025B2 (en) * 2003-04-25 2006-09-12 Broadcom Corporation High gain, highly linear mixer
US7161406B1 (en) * 2004-04-15 2007-01-09 Xilinx,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non 2:1 Gilbert cell mixer
US7116172B2 (en) * 2004-11-03 2006-10-0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High-swing folded cascode having a novel gain-boost amplifi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TE531123T1 (de) 2011-11-15
US7282982B2 (en) 2007-10-16
KR20060009276A (ko) 2006-01-31
US20080032657A1 (en) 2008-02-07
CN100492883C (zh) 2009-05-27
US20070052469A1 (en) 2007-03-08
US7856223B2 (en) 2010-12-21
JP2006525726A (ja) 2006-11-09
EP1620941B1 (en) 2011-10-26
WO2004098043A3 (en) 2005-01-06
EP1620941A2 (en) 2006-02-01
WO2004098043A2 (en) 2004-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7738C (zh) 线性采样开关
CN1673937A (zh) 接近位置输入装置
CN1543069A (zh) 开关器件
CN1087521C (zh) 放大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399488A (zh) 双级上变频调制器
CN1012249B (zh) 超高频电子开关装置
US8045950B2 (en) Mixer circuit, receiving circuit, transmitting circuit,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mixer circuit
CN1288836C (zh) 自振荡功率放大器
CN1280982C (zh) 高频功率放大器电路
CN1781243A (zh) 具有增益模块和开关的混频器系统
CN1200383C (zh) 模拟乘法电路和可变增益放大电路
CN1508978A (zh) 具有放大功能的天线转换模块
CN101043208A (zh) 放大电路及其增益控制方法
CN1489824A (zh) 振荡器、传输电路和无线电装置
CN1714507A (zh) Pwm发生器
CN1960173A (zh) 功率输出级
CN101043201A (zh) 半导体集成电路
CN1089498C (zh) 电压极性反向电路装置
CN1592284A (zh) 数据接收装置及数据传送系统
CN1890873A (zh) 混频器装置
CN1812253A (zh) 混频级以及用于将具有不同频率的两个信号混合的方法
CN2849790Y (zh) 提高低频电源抑制比的辅助电路、电压调节器和电路装置
CN1115773C (zh) 电视机调谐器的多级前置电路
CN1169308C (zh) 天线装置
CN1173410C (zh) 场效应晶体管及其控制方法和混频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XP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Effective date: 2007101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71019

Address after: Holland Ian Deho Finn

Applicant after: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ddress before: Holland Ian Deho Finn

Applicant before: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II HOLDINGS 6, LL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Effective date: 2015090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908

Address after: Delaware

Patentee after: III Holding 6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Address before: Holland Ian Deho Finn

Patentee before: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27

Termination date: 201804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