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74898B - 无线分组通信方法以及无线分组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分组通信方法以及无线分组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74898B
CN1774898B CN2004800097711A CN200480009771A CN1774898B CN 1774898 B CN1774898 B CN 1774898B CN 2004800097711 A CN2004800097711 A CN 2004800097711A CN 200480009771 A CN200480009771 A CN 200480009771A CN 1774898 B CN1774898 B CN 17748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frame
header
data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8000977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74898A (zh
Inventor
永田健悟
熊谷智明
大槻信也
齐藤一贤
相河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filed Critical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748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748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7748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7489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83Formatting with frames or packets; Protocol or part of protocol for 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38Negotiation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prior to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当发送通过多个数据帧的结合或剪贴而生成的特殊格式的数据分组时,在此之前,接收发送只有支持特殊格式的无线站能够接收的确认分组和应答分组,并确认出支持特殊格式的无线站来进行管理。然后,根据本站的管理信息,发送发送端无线站兼容的特殊格式或标准格式的数据分组。当生成剪贴多个数据帧而成的特殊格式的多个数据分组时,给多个数据帧的每一个附加子报头并进行结合,然后将其分割成多个数据块。接着给各个数据块附加包括还原被剪贴的数据帧所需的信息的主报头,进而在其前后附加数据分组的控制信息区域和检验区域,从而生成数据分组。

Description

无线分组通信方法以及无线分组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收发特殊格式的数据分组的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特殊格式的数据分组通过结合或剪贴多个数据帧而生成。通过结合或剪贴多个数据帧而生成的多个数据分组例如被应用于利用了多个无线信道和空分复用技术的并行传送等。 
在遵照标准规格的以往的无线分组通信方法中,事先只确定一个要使用的无线信道,然后在发送数据分组之前检测该无线信道是否处于空闲状态(载波侦听),并仅在该无线信道处于空闲状态的情况下发送一个数据分组。通过这样的控制,可在多个无线站之间彼此错开时间共用一个无线信道((1)IEEE802.11“MAC and PHY Specification for Metropolitan AreaNetworks”,IEEE 802.11,1998;(2)小電力デ一タ通信システム/広带域移動アクセスシステム(CSMA)標凖規格、ARIB SDT-T711.0版、(社)電波産業会、平成12年策定(低功率数据通信系统/宽带移动接入系统(CSMA)标准,ARIB SDT-T711.0版,无线电产业协会(株),平成12年制定))。 
在这样的无线分组通信方法中,正在研究下述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即:为了提高数据分组的传输效率而利用公知的空分复用址技术(黒崎ほか、MIMOチヤネルにより100Mbit/sを実現する広带域移動通信用SDM-COFDM方式の提案、電子情報通信学会技術研究報告、A·P2001-96,RCS2001-135(2001-10),(黑崎等、利用MIMO信道实现100Mbit/s的宽带移动通信用SDM-COFDM方式的方案,电子信息通信学会技术研究报告,A·P2001-96,RCS2001-135(2001-10)))在一个无线信道中并行发送多个数据分组。该空分复用技术(SDM)是如下方式,即:从多个 天线利用同一无线信道同时发送不同的数据分组,并由对方无线站根据多个天线接收的各个数据分组的传播系数的不同来进行相应的数据信号处理,从而接收利用同一无线信道同时发送的多个数据分组。其中,根据传播系数等来确定空分复用数。 
此外,正在研究下述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即:为了提高数据分组的传输效率,各个无线站分别具有多个无线通信接口,并且若载波侦听时多个无线信道处于空闲状态,则利用该多个无线信道并行发送多个数据分组。 
此外,还在研究下述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即:通过多个无线信道和空分复用技术的组合,并行发送与多个无线信道的各空分复用数的总和相当数量的数据分组。 
在这些方法中,例如若对于三个数据分组,处于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有两个,则利用两个无线信道并行发送三个中的两个数据分组。此外,若对于两个数据分组,处于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有三个,则利用两个无线信道并行发送所有的(两个)数据分组。利用空分复用技术时也是一样。 
然而,在利用多个无线信道并行发送多个数据分组的方法中,当同时使用的多个无线信道的中心频率彼此接近时,从一个无线信道向其他无线信道使用的频率区域泄漏的泄漏功率的影响会变大。通常,在传输数据分组时,在发送端无线站发送数据分组之后,接收端无线站针对所接收的数据分组向发送端无线站返回送达确认分组(ACK分组,NACK分组)。当发送端无线站要接收该送达确认分组时,来自正被用于并行发送的其他无线信道的泄漏功率的影响就会成为问题。 
例如,如图23所示,假设无线信道#1和无线信道#2的中心频率彼此接近,并且从各无线信道并行发送的数据分组的传输所需时间不同。这里,由于从无线信道#1发送的数据分组较短,所以在接收与其对应的ACK分组时,无线信道#2正处于发送当中。因此,在无线信道#1中,由于来自无线信道#2的泄漏功率,有可能无法接收ACK分组。在这样的状况下,即使同时利用多个无线信道进行并行发送,也不能期望吞吐量得以改善。 
此外,上述的情况,在各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相等的情况下会由于各 数据分组的分组长度(传输所需时间=数据大小)不同而发生,若还考虑各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则会由于各数据分组的分组长度(传输所需时间=数据大小/传输速率)不同而发生。 
另外,在无线LAN系统中,从网络输入的数据帧的数据大小不是恒定的。从而,当将输入的数据帧依次转换为数据分组并发送时,各个数据分组的分组长度(传输所需时间)也变化。因此,如图23所示,在多个数据分组的分组长度发生不同时,即使同时并行发送,接收ACK分组失败的可能性也会变高。 
对于这样的问题,正在研究下述方法,即:使并行发送的多个数据分组的分组长度相同或同等,从而使多个数据分组的发送同时或近乎同时结束。在该方法中,在与多个数据分组中的每一个对应的ACK分组到达的时刻,发送站不进行发送。因此,能够不受无线信道间的泄漏功率等的影响而接收针对并行发送的数据分组的所有ACK分组,从而有望改善吞吐量。本说明书中的“并行发送”是指多个数据分组在分组长度(传输所需时间)被统一后被并行发送的状态。空分复用传输时也是一样。 
这里,从数据帧生成并行发送的多个数据分组的方法有以下三种。例如,当数据帧有一个而空闲信道有两个时,如图24(1)所示,通过分割数据帧来生成分组长度相同的两个数据分组。此外,当数据帧有三个而空闲信道有两个时,如图24(2)所示,例如分割数据帧2并分别与数据帧1和数据帧3结合,从而生成分组长度相同的两个数据分组。或者,连接三个数据帧之后再分割成两个也是一样。此外,如图24(3)所示,连接数据帧1和数据帧2,并给数据帧3附加虚拟位,从而生成两个分组长度相同的数据分组。另外,当使用多个无线信道而各个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不同时,使各个数据分组的大小比与传输速率比相对应,从而将分组长度调整为相同。 
此外,在无线LAN系统中,将一个数据帧变换为一个MAC(MediaAccess Control;媒介访问控制)帧。因此,即使数据帧的数据区域的数据大小较小时,也能变换成一个MAC帧,并作为一个数据分组(无线分组)进行发送。例如,IEEE802.11标准的MAC帧的数据区域的最大大小 为2296位,而作为数据帧一般被使用的以太网(注册商标)帧中,数据区域的数据大小被限制在最大1500位。因此,即使是最大大小的以太网帧,相对于MAC帧的数据区域的最大大小(2296位)也有富余。即,在以往的系统中,无法有效利用通过一个MAC帧可发送的最大数据大小,从而对于吞吐量的改善也是有限的。 
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数据分组的数据大小,还在研究如图24(4)所示那样将多个数据帧的数据区域结合起来从而作为一个数据分组进行传输的方法。另外,在图24(1)~(3)所示的方法中也可以在MAC帧的最大大小范围内进行数据帧的结合等。 
这里,可以根据依照基于已有片段处理的标准规格的帧格式,处理图24(1)所示的通过分割而生成的多个数据分组。另一方面,通过图24(2)所示的数据帧的剪贴和图24(3)、(4)所示的数据帧的结合而重构的数据分组具有不依照标准规格的特殊格式。 
但是,就具有这种特殊格式的数据分组来说,其数据帧的数据区域和数据分组的数据区域不是一一对应的。另外,在接收端无线站必需从接收的数据分组还原出原来的数据帧,但是,由于是从前预想不到的分组格式,所以无法直接还原。其理由如下。 
在实际的系统中,例如当将IP层中的IP分组转到下位层时,需进行将其分割成几个数据帧再转移的处理。此时,在分割而成的各个数据帧的数据区域的先头部分分别附加用于还原原始IP分组的报头。当接收端接收了从这样生成的数据帧作成的数据分组时,从数据分组中提取数据帧,进而还原原始IP分组。 
通常,在接收端的IP层中,机械识别出所接收的各个数据帧的数据区域的先头部分是用于还原原始IP分组所需的报头信息,从而对IP分组进行还原处理。即,从IP层的角度来看,如果各数据帧的数据区域的先头部分不是用于还原原始IP分组的报头信息,就会发生问题。 
但是,如上述那样在发送端通过“剪贴”和“结合”重构的数据分组中,用于还原原始IP分组的报头信息被移动到各数据帧数据区域的先头部分以外的部分,从而无法直接在IP层还原IP分组。因此,在接收端还原 IP分组之前,需要首先从接收的数据分组还原重构前的原始的数据帧。 
为了在接收端从在发送端重构的特殊格式的数据分组还原出重构前的数据帧,需要数据帧是否是特殊格式的信息,而且是特殊格式时还需要数据帧的边界、数据分组的次序等信息。但是,由于标准格式中没有定义用于传输这种信息的区域,所以需要通过定义新的特殊格式来将这些信息从发送端传给接收端。但是,若在整个通信系统中采用通常没有定义的特殊格式,则不得不将构成通信系统的所有无线站置换成支持特殊格式的新的装置,从而将不可避免地增加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下述的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即:在收发标准格式的数据分组的无线分组通信方法中,能够进行特殊格式数据分组的收发并识别特殊格式,从而还原重构前的数据帧。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当在无线站之间传输通过多个数据帧的结合或剪贴而生成的特殊格式的数据分组和从一个数据帧生成的标准格式的数据分组时,特殊格式的无线站在发送数据分组之前发送只有支持特殊格式的无线站能够接收的确认分组。接收了确认分组的支持特殊格式的无线站将确认分组的发送端的无线站作为支持特殊格式的无线站来管理,并对该无线站发送只有支持特殊格式的无线站能够接收的应答分组。接收了应答分组的支持特殊格式的无线站将应答分组的发送端的无线站作为支持特殊格式的无线站来管理。然后,根据本站的管理信息,在接收端无线站支持特殊格式时发送特殊格式的数据分组,在不支持特殊格式时发送标准格式的数据分组。 
由此,即使在支持特殊格式的无线站和支持标准格式的无线站混合存在的情况下,也能够管理与各无线站对应的格式,并能够发送与发送端无线站的格式对应的数据分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发送数据分组的无线站在发送的数据分组的控制信息区域中设定至少表示所述标准格式与特殊格式的区别的格式识别信息。接收了数据分组的无线站根据所接收数据分组的控制信息区域中包 含的格式识别信息的内容来选择标准格式或特殊格式,并根据所选择的格式的定义对数据分组进行接收处理。 
由此,即使在支持特殊格式的无线站和支持标准格式的无线站混合存在的情况下,也能够管理与各无线站对应的格式,并通过格式识别信息来识别所通知的格式,从而能够接收发送与各自的格式对应的数据分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接收了数据分组的无线站从所接收的数据分组的控制信息区域识别发送端的无线站,并根据本站的管理信息识别发送端无线站所支持的格式,而且根据所识别的格式的定义对数据分组进行接收处理。 
由此,即使在支持特殊格式的无线站和支持标准格式的无线站混合存在的情况下,也能够管理与各无线站对应的格式,并能够确认发送端无线站的格式,从而能够接收发送与各自的格式对应的数据分组。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当生成剪贴了多个数据帧而成的特殊格式的多个数据分组时,给多个数据帧的每一个附加子报头,所述子报头包括表示数据大小的域、表示帧次序的域、表示后续帧有无的域。接着,结合附加了子报头的数据帧来生成一个数据块,并分割该一个数据块使得各分组长度一致,从而生成并行发送数的数据块。接着,分别给并行发送数的数据块附加主报头,然后在其前后附加数据分组的控制信息区域和检验区域,从而生成数据分组,其中所述主报头包括还原被剪切的数据帧所需的信息。 
由此,可定义特殊格式,并能够进行特殊格式数据分组的收发。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主报头具有:类域,表示与数据分组内的数据帧和片段的数量相对应的主报头的结构;帧数量域,表示数据分组内的帧数量;第一帧开始位置域,以字节单位表示数据分组内的帧开始位置;以及片段域,表示分割数据帧而得的片段的有无和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主报头具有:类域,表示与数据分组内的数据帧和片段的数量相对应的主报头的结构;第一帧开始位置域,以字节为单位表示数据分组内的帧开始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当数据分组内的数据帧和片段的数量为1 时,省略类域以外的域而生成主报头。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是还原第五方面的数据分组的过程。从接收的各数据分组的主报头的类域的值,确认主报头的结构。然后,从数据分组的主报头的第一帧开始位置域的值,确认数据帧的子报头的开始位置,并根据该子报头的数据大小截出对应的数据帧。然后,根据数据分组的主报头的帧数量域和片段域的值,当跟随的是数据帧时,根据其子报头的数据大小截出对应的数据帧,当跟随的是片段时,进行与后续数据分组的先头部分上的片段的结合处理。由此能够还原所接收的各数据分组中包含的多个数据帧。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是还原第六方面的数据分组的过程。从所接收的各数据分组的主报头的类域的值,确认主报头的结构。然后,从数据分组的主报头的第一帧开始位置域的值,确认数据帧的子报头的开始位置,并根据该子报头的数据大小截出对应的数据帧。然后,比较接在截出的数据帧之后的子报头的数据大小和所述子报头的后续部分的大小,从而识别是数据帧还是分割数据帧而得的片段,并在跟随的是数据帧时,根据其子报头的数据大小截出对应的数据帧,在跟随的是片段时,进行与后续数据分组的先头部分上的片段的结合处理。由此能够还原所接收的各数据分组中包含的多个数据帧。 
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是还原第七方面的数据分组的过程。从所接收的各数据分组的主报头的类域的值,确认主报头的结构。然后,根据类域的结构,在数据帧和片段的数量为1时,比较子报头的数据大小和子报头的后续部分的大小,从而识别是数据帧还是分割数据帧而得的片段,并在跟随的是数据帧时,根据其子报头的数据大小截出对应的数据帧,在跟随的是片段时,进行与后续数据分组的先头部分上的片段的结合处理。由此能够还原所接收数据分组中包含的数据帧。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当生成结合了多个数据帧而成的特殊格式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时,给数据帧附加子报头,所述子报头包括表示数据大小的域、表示帧次序的域、表示后续帧有无的域。接着,结合附加了子报头的数据帧来生成数据块。然后,给数据块附加主报头,接着在其前 后附加数据分组的控制信息区域和检验区域,从而生成数据分组,其中,所述主报头包括还原被结合的数据帧所需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主报头具有:类域,表示与数据分组内的数据帧的数量相对应的主报头的结构;帧数量域,表示数据分组内的帧数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当数据分组内的数据帧的数量为1时,省略类域以外的域而生成主报头。 
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是还原第十二方面的数据分组的过程。从接收的各数据分组的主报头的类域的值,确认主报头的结构。然后,在每个数据分组中,根据主报头的帧数量域的值,并基于数据帧的子报头的数据大小依次截出对应的数据帧。由此能够还原所接收数据分组中包含的数据帧。 
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是还原第十三方面的数据分组的过程。从接收的各数据分组的主报头的类域的值,确认主报头的结构。然后,在每个数据分组中,根据数据帧的子报头的数据大小依次截出对应的数据帧。由此能够还原所接收数据分组中包含的数据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无线分组通信方法中数据分组的格式识别过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无线分组通信方法中数据分组的格式识别过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用于数据分组格式识别的无线站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无线站的数据分组发送处理过程1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无线站的数据分组发送处理过程2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无线站的数据分组接收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无线分组通信方法中数据分组的格式识别过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无线分组通信方法中数据分组的格式识别过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9是特殊格式数据分组的第一帧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10是特殊格式数据分组的第二帧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11是特殊格式数据分组的帧结构例的示意图,其中(1)示出了第三帧结构例,(2)示出了第四帧结构例。 
图12是用于生成特殊格式数据分组的第一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3是以第一处理过程生成的根据第一帧结构例的数据分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以第一处理过程生成的根据第一帧结构例的数据分组1、2的还原处理过程说明图; 
图15是以第一处理过程生成的根据第二帧结构例的数据分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以第一处理过程生成的根据第二帧结构例的数据分组1、2的还原处理过程说明图; 
图17是用于生成特殊格式数据分组的第二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8是以第二处理过程生成的根据第三帧结构例的数据分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以第二处理过程生成的根据第三帧结构例的数据分组1、2的还原处理过程说明图; 
图20是以第二处理过程生成的根据第四帧结构例的数据分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以第二处理过程生成的根据第四帧结构例的数据分组1、2的还原处理过程说明图; 
图22是示出了应用本发明无线分组通信方法的无线分组通信装置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23是用于说明多个无线信道的中心频率接近时的问题的时序图; 
图24是用于说明从多个数据帧生成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的方法的示意图,其中,(1)表示数据帧的分割,(2)表示数据帧的剪贴,(3)表示数据帧的结合,(4)表示数据帧的结合。 
具体实施方式
(数据分组的格式识别过程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1及图2示出了本发明无线分组通信方法中数据分组的格式识别过程的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来说明用于在支持特殊格式的无线站A和无线站B之间确认是否支持特殊格式,并收发特殊格式数据分组的过程。 
在图1中,支持特殊格式的无线站A向无线站B发送确认分组P2a(S11)。该确认分组P2a通过下述处理中的至少一个来操作CRC码,所述处理包括:FCS区域中存储的CRC码的所有位的位反转、或其一部分位的位反转,或者对CRC码进行预定值的加法或减法运算。CRC码被操作的这种确认分组只能被支持特殊格式的无线站正常接收。 
无线站B由于支持特殊格式,所以对确认分组P2a进行识别,并识别出发送端无线站A支持特殊格式(S12)。然后,将表示无线站A是否支持特殊格式的信息注册到本站的功能管理表中。在该功能管理表中,例如图1(2)所示,与各无线站的ID(识别码)对应地注册用于表示是否支持特殊格式的信息。 
无线站B向所接收的确认分组P2a的发送端发送预定的应答分组P2b(S13)。该应答分组P2b的CRC码也被操作。无线站A对与发送的确认分组P2a对应的来自无线站B的应答分组P2b进行识别,并识别出无线站B支持特殊格式(S14)。然后,将表示是否支持特殊格式的信息注册到本站的功能管理表中。 
当无线站A向无线站B进行发送时,参照本站的功能管理表的内容来确认接收端是否支持特殊格式(S15)。这里,由于作为接收端的无线站B支持特殊格式,所以无线站A根据特殊格式生成数据分组P1a,并将其发送给无线站B(S15)。此时,在数据分组P1a的MAC报头(控制信息区域)设定表示是特殊格式的格式识别信息。另外,在并行发送时,以特殊格式生成分组长度一致的多个数据分组。 
无线站B在接收数据分组P1a之后,根据该数据分组的MAC报头中设定的格式识别信息来识别出是特殊格式,并根据特殊格式的定义(已预先定义)对接收的数据分组P1a进行处理(S16)。 
[0073] 同样,在无线站B向无线站A进行发送时,参照本站的功能管理表的内容来确认接收端是否支持特殊格式(S17)。这里,由于作为发送端的无线站A支持特殊格式,所以无线站B根据特殊格式生成数据分组P1b,并将其发送给无线站A(S17)。此时,在数据分组P1b的MAC报头(控制信息区域)中设定表示是特殊格式的格式识别信息。另外在并行发送时,以特殊格式生成分组长度一致的多个数据分组。 
无线站A在接收数据分组P1b之后,根据该数据分组的MAC报头中设定的格式识别信息来识别出是特殊格式,并根据特殊格式的定义对接收的数据分组P1b进行处理(S18)。 
下面,参照图2来说明用于在支持特殊格式的无线站A和不支持特殊格式的无线站C之间确认是否支持特殊格式,并收发标准格式的数据分组的步骤。 
在图2中,支持特殊格式的无线站A向无线站C发送确认分组P2a(S21)。该确认分组P2a的存储在FCS区域中的CRC码被如上述操作。CRC码被操作的这种确认分组只能被支持特殊格式的无线站正常接收。 
由于无线站C不支持特殊格式,所以针对接收的确认分组P2a发生FCS检错(S22)。由此,确认分组被废弃,从而完全不会影响到无线站C以后的操作。 
在无线站A,对于所发送的确认分组P2a的应答分组一直没有到达,从而引起超时(S23)。由此,无线站A识别出无线站C不支持特殊格式。然后将该信息注册到本站的功能管理表中。 
当无线站A向无线站C进行发送时,参照本站的功能管理表的内容确认接收端是否支持特殊格式(S24)。这里,由于接收端无线站C不支持特殊格式,所以无线站A根据标准格式生成数据分组P1a,并将其发送给无线站C(S24)。此时,在数据分组P1a的MAC报头(控制信息区域)中设定表示是标准格式的格式识别信息。无线站C在接收数据分组P1a之后,根据该数据分组的MAC报头中设定的格式识别信息来识别出是标准格式,并根据标准格式的定义进行处理(S25)。 
此外,当无线站C向无线站A进行发送时,根据标准格式生成并发送数据分组P1b(S26)。此时,在数据分组P1b的MAC报头(控制信息区域)中设定表示是标准格式的格式识别信息。无线站A在接收数据分组P1b之后,根据该数据分组的MAC报头中设定的格式识别信息来识别出是标准格式,并根据标准格式的定义对接收的数据分组P1b进行处理(S27)。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操作确认分组P2a和应答分组P2b的CRC码,使得无线站A、B以及无线站A、C之间互相确认是否支持特殊格式,并在功能管理表中进行管理。当向支持特殊格式的无线站进行发送时,生成特殊格式的数据分组,并且在该数据分组的MAC报头中设定表示是特殊格式的格式识别信息。此外,当向支持标准格式的无线站进行发送时,生成标准格式的数据分组,并且在该数据分组的MAC报头中设定表示是标准格式的格式识别信息。在接收端,从MAC报头的格式识别信息识别出所接收数据分组的格式,并以相应的格式对数据分组进行接收处理。 
图3示出了用于数据分组的格式识别的无线站的处理过程。在图中,无线站生成通信功能确认用的数据分组来作为确认分组(S30)。接着,生成用于对确认分组进行检错的CRC码(S31),对该CRC码的所有位进行位反转,并将其结果存储在确认分组的FCS区域(S32)。另外,代替对所有位进行位反转,也可以对预定的一部分位进行位反转,或是进行加或减预定值的处理。 
接着,向通信对方的无线站发送该确认分组(S33),并为了确认发送确认分组后的经过时间,启动内部计时器(S34)。这里,监视是否在内部计时器超时之前接收到针对所发送确认分组的应答分组(S35、S36),若在超时前接收了应答分组,则认为接收端的无线站支持特殊格式,并将该信息与接收端的无线站ID对应地注册到本站的功能管理表中(S37)。另一方面,若在接收应答分组之前就超时了,则认为接收端的无线站不支持特殊格式,并将该信息与接收端的无线站ID对应地注册到本站的功能管理表中(S38)。 
此外,当另外还存在通信对方的无线站时,从步骤S39返回到S30,重复上述的操作。由此,在各无线站的功能管理表中注册如图1(2)所示的信息。这样,各无线站能够从功能管理表的内容中掌握通信对方的无线站是否支持特殊格式。 
图4示出了无线站的数据分组发送处理过程1。在图中,进行发送处理的无线站A从所有可利用的无线信道中检索所有的空闲无线信道(S41)。实际上,通过对每个无线信道进行载波侦听来检测无线信道的空闲状况。将检测出的空闲无线信道的总数设为N。若检测出一个以上空闲信道,则进入下一步骤S42。接着,获取发送缓冲区上有无处于等待发送状态的数据帧的信息(S42)。然后,若有等待发送的数据帧,则进入下一步骤S43。 
接着,参照本站的功能管理表的内容,识别接收端无线站是否支持特殊格式(S43)。当向不支持特殊格式的无线站进行发送时,与一般的无线站一样,从一个数据帧生成标准格式的一个数据分组(S44)。另外,当向支持特殊格式的无线站发送时,根据空闲无线信道数N生成特殊格式的数据分组。当空闲无线信道的数量N为1时,与一般的无线站一样,利用一个数据帧生成一个数据分组(S45、S46)。其中,数据分组的格使用特殊格式,并在MAC报头中设定表示特殊格式的格式识别信息。当空闲无线信道的数量N为2以上时,利用一个或多个数据帧生成特殊格式的X个(多个)数据分组(S45、S48)。在该数据分组的MAC报头中设定表示特殊格式的格式识别信息。 
当在步骤S44、S46中生成一个数据分组时,利用一个空闲无线信道发送一个数据分组(S47)。另外,当在步骤S48中空闲无线信道的数量N为2以上并且生成了X个(多个)数据分组时,同时使用X个空闲无线信道并行发送X个数据分组(S49)。 
图5示出了无线站的数据分组发送处理过程2。这里示出了一并使用空分复用的情况,当空闲无线信道的各空分复用数的总和为L时,并行发送的数据分组数X在(X≤L)的范围内被确定。 
由于通过空分复用能够在一个无线信道中同时发送多个数据分组,所 以可省略相当于图4的步骤S45、S46的处理。因此,当接收端无线站支持特殊格式时,从步骤S43进入S48,生成X个数据分组。接着,并用一个或多个空闲无线信道和空分复用,并行发送X个数据分组(S49B)。其他的操作与图4所示的发送处理过程1一样。 
另外,在该发送处理过程2中,假设了在可同时使用多个无线信道时并用空分复用的情况,但即使在可使用的无线信道只有一个时,也可以利用空分复用同时并行发送多个数据分组。 
图6示出了无线站的数据分组接收处理过程。在图中,进行接收处理的无线站对多个无线信道中的每一个反复执行数据分组的接收处理(S51)。这里,在接收到数据分组后,对接收的数据分组进行FCS校验(S52)。即,检查对数据分组进行预定CRC运算的结果与FCS区域中存储的CRC码是否一致。 
当正常接收了标准格式或特殊格式的数据分组时,CRC运算的结果与CRC码一致,但在数据分组的内容中发生了误码等时将会发生不一致。此外,当传输确认分组时,由于发送端在图3的步骤S32中对CRC码进行位反转,所以总是发生不一致。 
因此,当检测出CRC码一致时,确认所接收数据分组的接收地址是否与本站的ID一致(S53),若是发给本站的,则根据从所接收数据分组的MAC报头中获得的格式识别信息来识别帧格式,并对接收的数据分组进行处理(S56)。 
此外,当检测出CRC码不一致时,对CRC码进行由发送端在图3的步骤S32中进行的运算的逆运算。这里,对反转CRC码的所有位来还原原始CRC码,并确认其结果是否与数据分组的CRC运算结果一致(S55)。当接收的数据分组产生了数据误码时,既便对CRC码进行位反转也检测出不一致,所以废弃所接收的数据分组(S56)。 
另一方面,当接收了确认分组时,由于位反转的结果一致,所以确认所接收确认分组的发送地址是否与本站的ID一致(S57)。当接收了发给本站的确认分组时,则认为发送端无线站支持特殊格式,并将该信息与发送端的无线站ID对应地注册到本站的功能管理表中(S58)。然后向发送 端的无线站A发送预定的应答分组(S59)。另一方面,若不是发给本站的确认分组,则废弃(S56)。 
另外,当不支持特殊格式并进行以往的操作的无线站接收了确认分组时,只通过FCS检错的处理就废弃分组,所以不会发生任何问题。即,即使是支持特殊格式的无线站和不支持特殊格式的无线站混合存在的系统,也不会发生问题。 
(数据分组的格式识别过程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7和图8示出了本发明无线分组通信方法中数据分组的格式识别过程的第二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7来说明用于在支持特殊格式的无线站A和无线站B之间确认是否支持特殊格式,并收发特殊格式的数据分组的过程。另外,过程(S11~S14)中的无线站A和无线站B通过交换确认分组P2a和应答分组P2b来互相确认是支持特殊格式的无线站,并将该信息注册到本站的功能管理表中的处理与图1所示的处理相同。其中,确认分组P2a和应答分组P2b的CRC码被操作,并且它们只能被支持特殊格式的无线站正常接收。 
当无线站A向无线站B进行发送时,参照本站的功能管理表的内容来确认接收端是否支持特殊格式(S15)。这里,由于作为接收端的无线站B支持特殊格式,所以无线站A根据特殊格式生成数据分组P1a,并将其发送给无线站B(S15)。另外,当并行发送时,以特殊格式生成分组长度一致的多个数据分组。 
无线站B在接收数据分组P1a之后,从该数据分组的MAC报头识别发送端的无线站,并参照本站的功能管理表的内容来确认发送端的无线站是否支持特殊格式。这里,由于作为发送端的无线站A支持特殊格式,所以无线站B根据特殊格式的定义(已预先定义)对接收的数据分组P1a进行处理(S61)。 
同样,当无线站B向无线站A进行发送时,参照本站的功能管理表的内容来确认接收端是否支持特殊格式(S17)。这里,由于作为发送端的无线站A支持特殊格式,所以无线站B根据特殊格式生成数据分组P1b, 并将其发送给无线站A(S17)。另外当并行发送时,以特殊格式生成分组长度一致的多个数据分组。 
无线站A在接收数据分组P1b之后,从该数据分组的MAC报头识别发送端的无线站,并参照本站的功能管理表来确认发送端的无线站是否支持特殊格式。这里,由于发送端的无线站B支持特殊格式,所以无线站A根据特殊格式的定义(已预先定义)对接收的数据分组P1b进行处理(S62)。 
接着,参照图8来说明用于在支持特殊格式的无线站A和不支持特殊格式的无线站C之间确认是否支持特殊格式,并收发标准格式的数据分组的过程。另外,过程(S21~S23)中的无线站A向无线站C发送确认分组P2a,然后识别无线站C是支持标准格式的无线站,并将该信息注册到本站的功能管理表中的处理与图2所示的处理相同。 
当无线站A向无线站C进行发送时,参照本站的功能管理表的内容确认接收端是否支持特殊格式(S24)。这里,由于接收端的无线站C不支持特殊格式,所以无线站A根据标准格式生成数据分组P1a,并将其发送给无线站C(S24)。无线站C在接收数据分组P1a之后,根据标准格式的定义进行处理(S25)。 
此外,当无线站C向无线站A进行发送时,根据标准格式生成并发送数据分组P1b(S26)。无线站A在接收数据分组P1b之后,从该数据分组的MAC报头识别发送端的无线站,并参照本站的功能管理报的内容来确认发送端的无线站是否支持特殊格式。这里,由于发送端的无线站C不支持特殊格式,所以无线站A根据标准格式的定义对接收的数据分组P1b进行处理(S71)。 
在数据分组的格式识别过程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在要发送的数据分组的MAC报头中设定格式识别信息,并在接收端以与该格式识别信息对应的格式进行接收处理。而本实施方式不在MAC报头设定格式识别信息,而是从MAC报头中识别发送端的无线站,并参照功能管理表来识别所接收数据分组的格式。 
此外,关于数据分组,也与确认分组和应答分组一样,当其是特殊格 式时,对CRC码进行操作并存储到FCS区域中,然后在接收端识别是否是经操作的CRC码,从而识别出是特殊格式。 
(特殊格式数据分组的帧结构) 
图9示出了特殊格式数据分组的第一数据结构例。这里示出了如图24(2)所示那样通过数据帧的“剪贴”而生成的数据分组的帧结构。另外,当通过剪贴来分割数据帧时,称每一部分为“片段”。 
数据分组由MAC报头(控制信息区域)、最大为2296字节的数据区域、以及FCS(帧校验序列)区域构成。特殊格式的数据分组在数据区域中配置主报头、剪贴生成的各个数据帧的数据部、以及附加在各数据部的子报头。 
主报头由类域(1位)、帧数量域(6位)、第一帧开始位置域(11位)、片断域(2位)以及其他的域(4位)构成,其中,所述类域表示与该数据分组所包含的数据帧和片段的数量相应的主报头的结构;所述帧数量域表示数据帧内的帧数量;所述第一帧开始位置域以字节单位表示数据分组内的帧开始位置;所述片断域表示片断的有无和位置。其中,当该数据分组所包含的数据帧和片段的数量为多个时,类域为“1”。当该数据分组所包含的数据帧和片段的数量为1时,类域为“0”,并且主报头由类域(1位)和其他的域(7位)构成。构成主报头的各个域的位数仅为一个示例,并且,其他的域是为使主报头构成字节单位而用于调整的,但这不是必须的。片段域在没有片段时为“00”,在先头有片段时为“10”,在末尾有片段时为“01”,在先头和末尾都有片段时为“11”。 
子报头由数据大小域(11位)、帧编号域(8位)、后续帧域(1位)以及其他的域(4位)构成,其中,所述数据大小域表示各个数据帧的数据大小;帧编号域表示结合的各个数据帧的次序;后续帧域表示后续帧的有无。另外,构成子报头的各个域的位数仅为一个示例,并且,其他的域是为使子报头构成字节单位而用于调整的,但这不是必须的。后续帧域在存在后续帧时为“1”,没有后续帧,即其为最后的数据帧时为“0”。 
图10示出了特殊格式数据分组的第二帧结构例。这里示出了如图24 (2)所示那样通过数据帧的“剪贴”而生成的数据分组的帧结构。另外,第二帧结构例是简化第一帧结构例中主报头的结构而成的。 
主报头由类域(1位)、第一帧开始位置域(11位)以及其他的域(4位)构成,其中,所述类域表示与该数据分组所包含的数据帧和片段的数量相应的主报头的结构;所述第一帧开始位置域以字节单位表示数据分组内的帧开始位置。其中,当该数据分组所包含的数据帧和片段的数量为多个时,类域为“1”。当该数据分组所包含的数据帧和片段的数量为1时,类域为“0”,并且主报头由类域(1位)和其他的域(7位)构成。构成主报头的各个域的位数仅为一个示例,并且,其他的域是为使主报头构成字节单位而用于调整的,但这不是必须的。 
子报头的结构与第一帧结构例相同。另外,在本帧结构例中,通过使用子报头的帧大小的信息,能够识别子报头后续部分是帧还是片段。由此,可从第一帧结构例的主报头中省略片段域。此外,帧数量域表示从一个数据帧可提取的数据帧个数,可将其用作结束对每个数据帧的数据帧提取处理的契机。但是,也可以从数据分组的前面依次提取数据帧,并在判断出剩余的是片段时以此为契机结束该数据帧提取处理。由此,可以从第一帧结构例的主报头中省略帧数量域。 
图11示出了特殊格式数据分组的第三和第四帧结构例。这里示出了如图24(3)、(4)那样通过数据帧的“结合”而生成的数据分组的帧结构。 
参照图11(1)来说明第三帧结构例。数据分组由MAC报头(控制信息区域)、最大为2296字节的数据区域、以及FCS区域构成。特殊格式的数据分组在其数据区域配置主报头、结合的各个数据帧的数据部、以及附加到各数据部的子报头。子报头的结构与第一帧结构例相同。 
主报头由类域(1位)、帧数量域(11位)以及其他的域(4位)构成,其中,所述类域表示与该数据分组所包含的数据帧的数量相应的主报头的结构;所述帧数量域表示数据帧内的帧数。其中,当该数据分组所包含的数据帧的数量为多个时,类域为“1”。当该数据分组所包含的数据帧的数量为1时,类域为“0”,并且主报头由类域(1位)和其他的域 (7位)构成。构成主报头的各个域的位数量仅为一个示例,并且,其他的域是为使主报头构成字节单位而用于调整的,但这不是必须的。 
此外,帧数量域可以如在第二帧结构例中说明的那样进行省略。此时,主报头只包括类域和其他的域,从而具有类域功能的、与该数据分组所包含的数据帧的数量相应的主报头在结构上没有区别。因此,如图11(2)所示的第四帧结构例那样,可以省略主报头本身。子报头的结构与第一帧结构例相同。 
在第三、第四帧结构例中,如第一、第二帧结构例那样没有片段,全部为帧单位,帧开始位置是在所有的数据分组中共用的值,因此,不需要片段域和第一帧开始位置域。 
(特殊格式的生成和还原处理:第一处理过程) 
图12示出了生成特殊格式数据分组的第一处理过程。图13示出了以第一处理过程生成的根据第一帧结构例的数据分组的结构。这里,假设并行发送数为2,并且如图24(2)所示,通过剪贴三个数据帧而生成了分组长度一致的两个数据分组。 
在图12和图13的最开始的步骤S101中,确定与空闲信道数相应的并行发送数X。当并用空分复用时,并行发送数X为各无线信道的空分复用数的总和。这里,假设并行发送中所使用的各个传输媒介的传输速率相同。 
在接下来的步骤S102中,设发送的数据分组的最大数据大小为Dmax,并计算出与并行发送数X对应的最大数据大小的总和Dmax·X,然后选择数据大小的总和处于该范围内的多个数据帧。这里,若假设X=2,Dmax=2296字节,则将选择出这样的多个(3个)数据帧,这些数据帧的数据大小的总和包括后述的主报头和子报头在内为(2296×2)字节以下。假设所选择的各个数据帧1、2、3的数据大小为L1、L2、L3(字节)。 
在接下来的步骤S103中,分别给各个数据帧附加子报头,并结合它们生成数据块。子报头(3字节)的结构如图9所示。关于后续帧域,例如数据帧1、2有后续帧,所以为“1”,而数据帧3没有后续帧,所以为 “0”。由于子报头为3字节,所以结合这三个数据帧的数据块的大小为: 
(3+L1)+(3+L2)+(3+L3)≤2296×2(字节)。 
在接下来的步骤S104中,将在步骤S103中生成的数据块分为并行发送数X份,并生成分组长度一致的X个数据块。这里,第一数据块由数据帧1及其子报头、数据帧2的一部分(2a)及其子报头构成。第二数据块由数据帧2的剩余部分(2b)、数据帧3及其子报头构成。另外,这里的分割位置在数据帧2的数据部,但是有时也在子报头内分割。无论是那种情况,被分割的数据帧都被作为片段。即,第一数据块是数据帧1和片段的组合,第二数据块是片段和数据帧3的组合。 
此外,当用于并行发送的传输媒介的传输速率不同时,设各传输媒介的传输速率为Ri(i是1~X的整数),其最大速率为Rmax,此时一一确定各传输媒介的最大数据大小Dmax·Ri/Rmax,并计算出利用X个传输媒介并行发送时的最大数据大小的总和(Dmax·∑(Ri/Rmax))。然后,在此范围内给多个数据帧的数据部附加子报头并进行连接,然后将连接而成的数据块以与传输速率Ri相应的大小比分为X份,从而生成分组长度(所需传输时间)一致的X个数据块。 
在接下来的步骤S105中,分别给X个数据块附加主报头,进而在先头部分附加MAC报头(数据分组的控制信息区域),最后在最末尾附加FCS区域,由此生成数据分组。主报头(3字节或1字节)的结构如图9的第一帧结构例所示。 
假设数据分组1的第一帧开始位置域为“a”,其是以数据分组1的主报头开始位置为基准而表示数据帧1的子报头的开始位置。即,a与主报头的长度对应。数据分组2的第一帧开始位置域为“a+p”,其是以数据帧2的主报头的开始位置为基准,在主报头的长度a上相加片段(2b)的长度p而得的。数据帧1的片段域由于片段(2a)位于最末尾,所以为“01”,数据帧2的片段域由于片段(2b)位于先头部分,所以为“10”。 
接着,参照图14来说明该数据分组1、2的还原处理过程。 
(1)根据所接收的各数据分组的MAC报头中包含的表示数据分组次序的值,重新排列接收的多个数据分组。这里,重新排列成数据分组1、2的次序并进行以下处理。 
(2)根据数据分组1、2的主报头的类域的值,确认与数据帧1、2中包含的数据帧和片段的数量相对应的主报头的结构。这里,可确认数据分组1、2的各主报头中均包含帧数量域、第一帧开始位置域、片段域。 
(3)根据数据分组1的主报头的第一帧开始位置域的值,确认第一帧的子报头开始位置(a)。 
(4)根据位于数据分组1的第一帧开始位置上的子报头的数据大小(L1)和帧编号(1)截出相应的数据帧1的数据部。此时,关于数据帧1,将帧编号和后续帧的有无对应起来进行管理。 
(5)根据数据分组1主报头的帧数量域和片段域的值,确认接下来的处理。这里,由于数据分组1的帧数量为“1”,片段信息为“01”,所以确认没有数据帧1以外的数据帧,并且在数据帧1之后接着是片段。然后,为了进行与位于数据分组2先头部分的片段的结合处理,临时存储数据分组1的片段。 
(6)根据数据分组2主报头的第一帧开始位置域的值,确认数据分组2的数据帧3子报头的开始位置(a+p)。 
(7)根据位于数据分组2的第一帧开始位置上的子报头的数据大小(L3)和帧编号(3),截出相应的数据帧3的数据部。此时,关于数据帧3,将帧编号和后续帧的有无对应起来进行管理。 
(8)根据数据分组2主报头的帧数量域和片段域的值,确认接下来的处理。这里,由于数据分组2的帧数量为“1”,片段信息为“10”,所以确认没有数据帧3以外的数据帧,并且数据帧3的前面是片段,从而进入片段的结合处理。在片段的结合处理中,结合数据分组1最末尾的片段(数据帧2的子报头和部分数据部(2a))和数据分组2先头部分的片段(数据帧2的部分数据部(2b))。然后,通过子报头的数据大小(L2)和帧编号截出相应的数据帧2的数据部。此时,关于数据帧2,将帧编号和后续帧的有无对应起来进行管理。 
如以上那样,通过利用各数据分组的主报头和子报头的信息,可从所接收的两个数据分组1、2还原出在发送端剪贴的三个数据帧1、2、3。另外,由于数据帧3的子报头的后续帧域为“0”,并且还原出数据帧1、2、3,所以,可以确认接收了并行发送的所有数据分组1、2。 
图15示出了以第一处理过程生成的根据第二帧结构例的数据分组的结构。这里,假设并行发送数为2,并且通过剪贴两个数据帧来生成分组长度一致的两个数据分组。 
分别给两个数据帧1、2附加子报头,并生成将它们结合起来的数据块。将该数据块分为并行发送数2份,并生成分组长度一致的两个数据块。这里,第一数据块由数据帧1的一部分(1a)及其子报头构成。第二数据块由数据帧1的剩余部分(1b)、数据帧2及其子报头构成。即,第一数据块是片段,第二数据块是片段和数据帧2的组合。 
接着,分别给两个数据块附加主报头,并进一步在先头部分附加MAC报头(数据分组的控制信息区域),然后在最末尾附加FCS区域,由此生成数据分组。主报头(2字节或1字节)的结构如图10的第二帧结构例所示。数据分组1的类域为“0”,没有接下来的第一帧开始位置域。数据分组2的类域为“1”,接下来的第一帧开始位置域的值为“a+p”。 
下面,参照图16来说明该数据分组1、2的还原处理过程。 
(1)根据所接收的各数据分组的MAC报头中包含的表示数据分组次序的值,重新排列接收的多个数据分组。这里,重新排列成数据分组1、2的次序并进行以下处理。 
(2)从数据分组1、2的主报头的类域的值,确认与数据帧1、2中包含的数据帧和片段的数量相对应的主报头的结构。这里,可确认数据分组2的主报头中包含第一帧开始位置域。并且,可确认数据分组1的主报头中没有第一帧开始位置域。另外,数据分组1中包含的一个数据帧或片段可根据MAC报头的信息而确认为是一个片段。或者,也可以从后续的数据大小小于数据帧1的子报头的帧大小的情况,判断出数据分组1是片段。 
(3)数据分组1是片段,并且为了进行与位于数据分组2先头部分的片段的结合处理,临时存储数据分组1的片段。 
(4)从数据分组2主报头的第一帧开始位置域的值,确认第一帧的子报头的开始位置(a+p)。 
(5)从位于数据分组2的第一帧开始位置上的子报头的数据大小(L2)和帧编号(2)截出相应的数据帧2的数据部。此时,关于数据帧2,将帧编号和后续帧的有无对应起来进行管理。 
(6)在数据帧2的片段的结合处理中,结合数据分组1最末尾的片段(数据帧1的子报头和部分数据部(1a))和数据分组2先头部分的片段(数据帧1的部分数据部(1b))。然后,通过子报头的数据大小(L1)和帧编号(1)截出相应的数据帧1的数据部。此时,关于数据帧1,将帧编号和后续帧的有无对应起来进行管理。 
如以上那样,通过利用各数据分组的主报头和子报头的信息,可从所接收的两个数据分组1、2还原出在发送端剪贴的两个数据帧1、2。另外,由于数据帧2的子报头的后续帧域为“0”,并且还原出数据帧1、2,所以,可以确认接收了并行发送的所有数据分组1、2。 
(特殊格式的生成、还原处理:第二处理过程) 
图17示出了生成特殊格式数据分组的第二处理过程。图18示出了以第二处理过程生成的根据第三帧结构例的数据分组的结构。这里,假设并行发送数为2,并且如图24(3)所示,通过结合三个数据帧来生成了分组长度一致的两个数据分组。 
在图17和图18的最开始的步骤S201中,确定与空闲信道数相应的并行发送数X。当并用空分复用时,并行发送数X为各无线信道的空分复用数的总和。这里,假设并行发送中所使用的各个传输媒介的传输速率是相同。 
在接下来的步骤S202中,分别给各个数据帧附加子报头。子报头(3字节)的结构如图11(1)所示。关于后续帧域,例如数据帧1、2有后续帧,所以为“1”,而数据帧3没有后续帧,所以为“0”。 
在接下来的步骤S203中,设发送的数据分组的最大数据大小为 Dmax,并在此最大数据大小的范围内组合数据帧来生成X个数据块。在接下来的步骤S204、S205中,比较各数据块的数据大小,若各数据大小不一致,则给其他的数据块附加虚拟数据,以使它们的大小与最大大小的数据块一致,由此统一所有数据块的数据大小。这里,第一数据块由数据帧1及其子报头、数据帧2及其子报头构成。第二数据块由数据帧3及其子报头、虚拟位构成。 
在接下来的步骤S206中,分别给X个数据块附加主报头,进而在先头部分附加MAC报头(数据分组的控制信息区域),最后在最末尾附加FCS区域,由此生成数据分组。主报头(1字节)的结构如图11(1)所示。 
数据分组1的帧数量为2,其被表示在帧数量域中。数据分组2的帧数量为1,当没有帧数量域时,帧数量被判断为1。 
接着,参照图19来说明该数据分组1、2的还原处理过程。 
(1)根据所接收的各数据分组的MAC报头中包含的表示数据分组次序的值,重新排列接收的多个数据分组。这里,重新排列成数据分组1、2的次序并进行以下处理。 
(2)根据数据分组1、2的主报头的类域的值,确认与数据帧1、2中包含的数据帧和片段的数量相对应的主报头的结构。这里,可确认数据分组1的主报头中包含帧数量域。并可确认数据分组2的主报头中没有帧数量域。 
(3)根据数据分组1的第一帧的子报头的数据大小(L1)和帧编号(1),截出对应的数据帧1的数据部。此时,关于数据帧1,将帧编号和后续帧的有无对应起来进行管理。 
(4)根据数据分组1的第二帧的子报头的数据大小(L2)和帧编号(2),截出对应的数据帧2的数据部。此时,关于数据帧2,将帧编号和后续帧的有无对应起来进行管理。 
(5)根据数据分组2的第一帧的子报头的数据大小(L3)和帧编号(3),截出对应的数据帧3的数据部。此时,关于数据帧3,将帧编号和后续帧的有无对应起来进行管理。并废弃虚拟数据。 
如以上那样,通过利用各数据分组的主报头和子报头的信息,可从所接收的两个数据分组1、2还原出在发送端结合的三个数据帧1、2、3。另外,由于数据帧3的子报头的后续帧域为“0”,并且还原出数据帧1、2、3,所以,可以确认接收了并行发送的所有数据分组1、2。 
图20示出了以第二处理过程生成的根据第四帧结构例的数据分组的结构。这里,假设并行发送数为2,并且通过结合三个数据帧来生成了分组长度一致的两个数据分组。 
分别给三个数据帧1、2、3附加子报头,并将它们结合起来生成分组长度一致的两个数据块。接着,在两个数据块各自的先头部分附加MAC报头(数据分组的控制信息区域),然后在最末尾附加FCS区域,从而生成数据分组。这里,在图17所示的第二处理过程的步骤S206中不进行主报头的附加。 
下面,参照图21来说明该数据分组1、2的还原处理过程。 
(1)根据所接收的各数据分组的MAC报头中包含的表示数据分组次序的值,重新排列接收的多个数据分组。这里,重新排列成数据分组1、2的次序并进行以下处理。 
(2)根据数据分组1的第一帧的子报头的数据大小(L1)和帧编号(1),截出对应的数据帧1的数据部。此时,关于数据帧1,将帧编号和后续帧的有无对应起来进行管理。 
(3)根据数据分组1的第二帧的子报头的数据大小(L2)和帧编号(1),截出对应的数据帧2的数据部。此时,关于数据帧2,将帧编号和后续帧的有无对应起来进行管理。 
(4)根据数据分组2的第一帧的子报头的数据大小(L3)和帧编号(3),截出对应的数据帧3的数据部。此时,关于数据帧3,将帧编号和后续帧的有无对应起来进行管理。并废弃虚拟数据。 
如以上那样,通过利用各数据分组的主报头和子报头的信息,可从所接收的两个数据分组1、2还原出在发送端结合的三个数据帧1、2、3。另外,由于数据帧3的子报头的后续帧域为“0”,并且还原出数据帧1、2、3,所以,可以确认接收了并行发送的所有数据分组1、2。 
另外,图15所示的数据分组1、2,图18所示的数据分组1、2由于主报头结构的不同而分组长度也不同。但是,由于此差最大在2字节左右,所以数据分组1、2所需的传输时间之差很微小,从而不会产生如图23所示那样的无法接收ACK分组的问题。另外,也可以设定为通过调整其他的域的长度来使分组长度一致。 
此外,当剪贴数据帧而构成数据分组时,即使类域的值为“0”,也可以构成为与图9或图10所示的“1”的情况相同的帧结构。此时,也可以省略类域。当结合数据帧而构成数据分组时,即使类域的值为“0”,也可以构成为与图11(1)所示的“1”的情况相同的帧结构。此时也可以省略类域。 
(无线分组通信装置的结构例) 
图22示出了采用本发明无线分组通信方法的无线分组通信装置的结构例。这里,虽然示出了可使用三个无线信道#1、#2、#3来并行收发三个数据分组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结构,但是该并行数可以任意设定。另外,当在各个无线信道利用空分复用时,可以并行收发与多个无线信道的各空分复用数的总和相当的并行发送数的数据分组,但是,这里省略了对空分复用的说明。 
在图中,无线分组通信装置包括:收发处理部10-1、10-2、10-3、发送缓冲器21、数据分组生成部22、数据分组管理部23、信道状态管理部24、分组分发发送控制部25、数据帧还原部26以及报头删除部27。 
收发处理部10-1、10-2、10-3在互不相同的无线信道#1、#2、#3中进行无线通信。这些无线信道由于无线频率等互不相同而彼此独立,并具有可同时利用多个无线信道进行无线通信的结构。各收发处理部10包括调制器11、无线发送部12、天线13、无线接收部14、解调器15、分组选择部16以及载波检测部17。 
由其他的无线分组通信装置通过互不相同的无线信道#1、#2、#3发送的无线信号通过各自对应的收发处理部10-1、10-2、10-3的天线13而被输入到无线接收部14中。各无线信道对应的无线接收部14对所输入的无线信号实施包括频率转换、滤波、正交检波以及AD转换在内的接收处 理。另外,当各自连接的天线13不用于发送时,各无线信道中的无线传播路径上的无线信号始终输入各无线接收部14中,因此将表示各无线信道的接收电场强度的RSSI信号输入给载波检测部17。此外,当通过与无线接收部14相对应的无线信道接收了无线信号时,经接收处理的基带信号被输入解调器15中。 
解调器15对从无线接收部14输入的基带信号分别进行解调处理,并将所得的数据分组输出给分组选择部16。分组选择部16对所输入的数据分组进行CRC检验,并在数据分组被无误接收时,识别该数据分组是否为发送给本站的。即,检查各数据分组的发送地址ID是否与本站一致,并将发给本站的数据分组输出给数据帧还原部26,并且在未图示的送达确认分组生成部生成送达确认分组并将其输出给调制器11,从而进行应答处理。此时,在发送送达确认分组时,也可以进行传输速率的设定或不采用空分复用等的发送模式的设定。另一方面,若不是发给本站的数据分组,则在分组选择部16中废弃该分组。 
数据帧还原部26利用上述的数据帧还原处理过程从数据分组中提取数据帧。并将其结果作为接收数据帧序列输出给报头删除部27。报头删除部27从所输入的接收数据帧序列中包含的各个数据帧中删除报头部并进行输出。 
载波检测部17在输入了RSSI信号之后,对该信号所表示的接收电场强度的值与预先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若在预定期间内接收电场强度连续小于阈值的状态持续维持,则判定所分配的无线信道处于空闲状态,此外的情况判定所分配的无线信道忙。与各无线信道对应的载波检测部17将该判定结果作为载波检测结果CS1~CS3输出。另外,在各收发处理部10中,当天线13处于发送状态时,载波检测部17中没有RSSI信号的输入。此外,当天线13已处于发送状态时,不能使用同一天线13将其他的数据分组作为无线信号同时发送。因此,各载波检测部17在没有RSSI输入的时候输出载波检测结果,该载波检测结果表示所分配的无线信道忙。 
从与各无线信道对应的载波检测部17输出的载波检测结果CS1~CS3被输入给信道状态管理部24。信道状态管理部24基于与各无线信道对应 的载波检测结果,管理各无线信道的空闲状态,并将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和空闲无线信道数等信息通知给数据帧管理部23(图22,a)。 
另一方面,将应发送的发送数据帧序列被输入到发送缓冲器21中,进行缓冲。该发送数据帧序列由一个或多个数据帧构成。发送缓冲器21将当前保持的数据帧的数量、作为发送目的地的无线分组通信装置的ID信息、数据大小、表示在缓冲器上的位置的地址信息等逐次通知给数据帧管理部23。 
数据帧管理部23基于从发送缓冲器21通知的与每个发送目的地无线站ID的数据帧相关的信息和从信道状态管理部24通知的有关无线信道的信息,确定从哪个数据帧如何生成数据分组以及通过哪个信道进行发送,并分别通知给发送缓冲器21、数据分组生成部22以及数据分组分发发送控制部25(c、d、e)。例如,若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数N少于发送缓冲器21中等待发送的数据帧数K,则将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确定为并行发送的数据分组数,然后对发送缓冲器21从K个数据帧确定发送的N×Dmax以下的数据帧,并通知用于指定它们的地址信息(c)。此外,向数据分组生成部22通知用于从自发送缓冲器21输入的数据帧生成N个数据分组的信息(d)。此外,向分组分发发送控制部25指示在数据分组生成部22中生成的N个数据分组与空闲状态的无线信道之间的对应(e)。 
发送缓冲器21向数据分组生成部22输出被输出指定的数据帧(f)。数据分组生成部22从各数据帧提取数据区域,并在附加了上述子报头的基础上进行剪贴,从而生成分组长度一致的多个数据块,在该数据块上附加报头部和作为检错码的CRC码(FCS部)来生成数据分组,其中所述报头部包括作为所述数据分组的目的地的目的地无线站的ID信息以及表示数据帧次序的序列号等控制信息。分组分发发送控制部25将从数据分组生成部22输入的各数据分组和各无线信道对应起来。 
这样对应的结果是,与无线信道#1对应的数据分组被输入到收发处理部10-1内的调制器11中,与无线信道#2对应的数据分组被输入到收发处理部10-2内的调制器11中,与无线信道#3对应的数据分组被输入到收发处理部10-3内的调制器11中。各调制器11从分组分发发送控制部25接 收数据分组之后,对该数据分组实施预定的调制处理,然后输出给无线发送部12。各无线发送部12对从调制器11输入的经调制处理后的数据分组实施包括DA转换、频率转换、滤波以及功率放大在内的发送处理,并从天线13经由各自对应的无线信道作为数据分组发送出去。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规定通过多个数据帧的结合或剪贴而生成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的特殊格式。由此可以接收发送包含多个数据帧的特殊格式的数据分组,从而可实现最大吞吐量的大幅改善以及高效率的无线分组通信。 
此外,即使在支持特殊格式的无线站和只支持标准格式的无线站混合存在的系统中,也能够在无线站之间识别所支持的格式,并生成与之相应的格式的数据分组来进行收发。由此,本发明也可以应用到支持特殊格式的新的无线站和只支持标准格式的已有无线站混合存在的系统中,以改善吞吐量。 

Claims (27)

1.一种无线分组通信方法,用于生成剪贴了多个数据帧而成的特殊格式的多个数据分组,并在无线信道之间并行发送,其特征在于,
分别给所述多个数据帧附加子报头,所述子报头包括表示数据大小的域、表示帧顺序的域、表示后续帧有无的域,
进行所述剪贴,即结合附加了所述子报头的数据帧而生成一个数据块,并分割该一个数据块使得各分组长度统一,从而生成数目等于并行发送数的数据块,分别给所述并行发送数量的数据块附加主报头,并进一步在其前后附加数据分组的控制信息区域和检验区域,从而生成数据分组,其中所述主报头包括还原剪贴了的数据帧所必需的信息,
通过以上步骤生成的数据分组即为所述特殊格式的数据分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报头具有:类域,表示与数据分组内的数据帧和数据帧被分割而形成的片段的数量相对应的主报头的结构;帧数量域,表示数据分组内的帧数量;第一帧开始位置域,以字节为单位表示数据分组内的帧开始位置;以及片段域,表示分割了数据帧的片段的有无和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报头具有:类域,表示与数据分组内的数据帧和数据帧被分割而形成的片段的数量相对应的主报头的结构;第一帧开始位置域,以字节为单位表示数据分组内的帧开始位置。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数据分组内的数据帧和片段的数量为1时,省略所述类域以外的域而生成所述主报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从接收的各数据分组的主报头的类域的值确认主报头的结构,
从所述数据分组的主报头的第一帧开始位置域的值确认数据帧的子报头的开始位置,并根据该子报头的数据大小切割出对应的数据帧,
根据所述数据分组的主报头的帧数量域和片段域的值,在数据帧连续时,根据其子报头的数据大小切割出对应的数据帧,在所述片段连续时,进行与后续的位于数据分组的先头的片段的结合处理,
还原接收的各数据分组所包含的多个数据帧。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接收的各数据分组的主报头的类域的值确认主报头的结构,
从所述数据分组的主报头的第一帧开始位置域的值确认数据帧的子报头的开始位置,并根据该子报头的数据大小切割出对应的数据帧,
对切割出的数据帧所连接的子报头的数据大小和所述子报头的后续部分的大小进行比较,从而识别是数据帧还是数据帧被分割了的片段,并在数据帧连续时,根据其子报头的数据大小切割出对应的数据帧,在所述片段连续时,进行与后续的位于数据分组的先头的片段的结合处理,
还原接收的各数据分组所包含的多个数据帧。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接收的各数据分组的主报头的类域的值确认主报头的结构,
根据所述类域的结构,当所述数据帧和片段的数量为1时,对子报头的数据大小和所述子报头的后续部分的大小进行比较,从而识别是数据帧还是数据帧被分割了的片段,并在数据帧连续时,根据其子报头的数据大小切割出对应的数据帧,在所述片段连续时,进行与后续的位于数据分组的先头的片段的结合处理,
还原接收的各数据分组所包含的多个数据帧。
8.一种无线分组通信方法,用于生成结合了多个数据帧而成的特殊格式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并在无线信道之间并行发送,其特征在于,
给所述数据帧附加子报头,所述子报头包括表示数据大小的域、表示帧顺序的域、表示后续帧有无的域,
结合附加了所述子报头的数据帧而生成数据块,
给所述数据块附加主报头,并进一步在其前后附加数据分组的控制信息区域和检验区域,从而生成数据分组,其中所述主报头包括还原所结合的数据帧所必需的信息,
通过以上步骤生成的数据分组即为所述特殊格式的数据分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报头具有:类域,表示与数据分组内的数据帧的数量相对应的主报头的结构;帧数量域,表示数据分组内的帧数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数据分组内的数据帧的数量为1时,省略所述类域以外的域而生成所述主报头。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接收的各数据分组的主报头的类域的值确认主报头的结构,
根据主报头的帧数量域的值,在各个数据分组的每一个中,根据数据帧的子报头的数据大小顺次切割出数据帧,
还原接收的各数据分组所包含的多个数据帧。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接收的各数据分组的主报头的类域的值确认主报头的结构,
在所述各数据分组的每一个中,根据数据帧的子报头的数据大小顺次切割出对应的数据帧,
还原接收的各数据分组所包含的多个数据帧。
13.一种无线分组通信方法,用于在无线站之间传输利用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方法生成的特殊格式的数据分组和从一个数据帧生成的标准格式的数据分组,其特征在于,
支持所述特殊格式的无线站在发送所述数据分组之前发送只有支持所述特殊格式的无线站能够接收的确认分组,
接收了所述确认分组的、支持所述特殊格式的无线站将所述确认分组的发送端的无线站作为支持特殊格式的无线站来管理,并对该无线站发送只有支持所述特殊格式的无线站能够接收的应答分组,
接收了所述应答分组的、支持所述特殊格式的无线站将所述应答分组的发送端的无线站作为支持特殊格式的无线站来管理,
根据本站的管理信息,在接收端的无线站支持所述特殊格式时发送所述特殊格式的数据分组,在不支持所述特殊格式时发送所述标准格式的数据分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发送数据分组的无线站在发送的数据分组的控制信息区域中设定至少表示所述标准格式与特殊格式的区别的格式识别信息,
接收了所述数据分组的无线站根据接收的数据分组的控制信息区域所包含的所述格式识别信息的内容选择所述标准格式或特殊格式,并根据所选择的格式的定义接收处理所述数据分组。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接收了数据分组的无线站从接收的数据分组的控制信息区域识别发送端的无线站,并根据本站的管理信息识别发送端的无线站所支持的格式,根据所识别的格式的定义接收处理所述数据分组。
16.一种无线分组通信装置,用于生成剪贴了多个数据帧而成的特殊格式的多个数据分组,并在无线信道之间并行发送,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述的单元,即:分别给所述多个数据帧附加子报头,所述子报头包括表示数据大小的域、表示帧顺序的域、表示后续帧有无的域;
后述的单元,即:进行所述剪贴,即结合附加了所述子报头的数据帧而生成一个数据块,并分割该一个数据块以便各分组长度统一,从而生成数目等于并行发送数的数据块;
后述的单元,即:分别给所述并行发送数量的数据块附加主报头,并进一步在其前后附加数据分组的控制信息区域和检验区域,从而生成数据分组,其中所述主报头包括还原剪贴了的数据帧所必需的信息,
通过以上单元生成的数据分组即为所述特殊格式的数据分组。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报头具有:类域,表示与数据分组内的数据帧和数据帧被分割而形成的片段的数量相对应的主报头的结构;帧数量域,表示数据分组内的帧数量;第一帧开始位置域,以字节为单位表示数据分组内的帧开始位置;以及片段域,表示分割了数据帧的片段的有无和位置。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报头具有:类域,表示与数据分组内的数据帧和数据帧被分割而形成的片段的数量相对应的主报头的结构;第一帧开始位置域,以字节为单位表示数据分组内的帧开始位置。
19.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述的单元,即:当所述数据分组内的数据帧和片段的数量为1时,省略所述类域以外的域而生成所述主报头。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述的单元,即:从接收的各数据分组的主报头的类域的值确认主报头的结构;
后述的单元,即:从所述数据分组的主报头的第一帧开始位置域的值确认数据帧的子报头的开始位置,并根据该子报头的数据大小切割出对应的数据帧;
后述的单元,即:在根据所述数据分组的主报头的帧数量域和片段域的值数据帧连续时,根据其子报头的数据大小切割出对应的数据帧,在所述片段连续时,进行与后续的位于数据分组的先头的片段的结合处理;
后述的单元,即:还原接收的各数据分组所包含的多个数据帧。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述的单元,即:根据接收的各数据分组的主报头的类域的值确认主报头的结构,
后述的单元,即:从所述数据分组的主报头的第一帧开始位置域的值确认数据帧的子报头的开始位置,并根据该子报头的数据大小切割出对应的数据帧,
后述的单元,即:对切割出的数据帧所连接的子报头的数据大小和所述子报头的后续部分的大小进行比较,从而识别是数据帧还是数据帧被分割了的片段,并在数据帧连续时,根据其子报头的数据大小切割出对应的数据帧,在所述片段连续时,进行与后续的位于数据分组的先头的片段的结合处理,并还原接收的各数据分组所包含的多个数据帧。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述的单元,即:根据接收的各数据分组的主报头的类域的值确认主报头的结构,
后述的单元,即:根据所述类域的结构,当所述数据帧和片段的数量为1时,对子报头的数据大小和所述子报头的后续部分的大小进行比较,从而识别是数据帧还是数据帧被分割了的片段,并在数据帧连续时,根据其子报头的数据大小切割出对应的数据帧,在所述片段连续时,进行与后续的位于数据分组的先头的片段的结合处理,并还原接收的各数据分组所包含的多个数据帧。
23.一种无线分组通信装置,用于生成结合了多个数据帧而成的特殊格式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并在无线信道之间并行发送,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述的单元,即:给所述数据帧附加子报头,所述子报头包括表示数据大小的域、表示帧顺序的域、表示后续帧有无的域;
后述的单元,即:结合附加了所述子报头的数据帧而生成数据块;
后述的单元,即:给所述数据块附加主报头,并进一步在其前后附加数据分组的控制信息区域和检验区域,从而生成数据分组,其中所述主报头包括还原所结合的数据帧所必需的信息,
通过以上单元生成的数据分组即为所述特殊格式的数据分组。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报头具有:类域,表示与数据分组内的数据帧的数量相对应的主报头的结构;帧数量域,表示数据分组内的帧数量。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述的单元,即:当所述数据分组内的数据帧的数量为1时,省略所述类域以外的域而生成所述主报头。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述的单元,即:根据接收的各数据分组的主报头的类域的值确认主报头的结构;
后述的单元,即:根据主报头的帧数量域的值,在各个数据分组的每一个中,根据数据帧的子报头的数据大小顺次切割出数据帧,并还原接收的各数据分组所包含的多个数据帧。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无线分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述的单元,即:根据接收的各数据分组的主报头的类域的值确认主报头的结构;
后述的单元,即:在所述各数据分组的每一个中,根据数据帧的子报头的数据大小顺次切割出对应的数据帧,并还原接收的各数据分组所包含的多个数据帧。
CN2004800097711A 2003-07-30 2004-07-26 无线分组通信方法以及无线分组通信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748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203630 2003-07-30
JP203630/2003 2003-07-30
JP209582/2003 2003-08-29
JP2003209582 2003-08-29
PCT/JP2004/010986 WO2005013576A1 (ja) 2003-07-30 2004-07-26 無線パケット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74898A CN1774898A (zh) 2006-05-17
CN1774898B true CN1774898B (zh) 2012-02-01

Family

ID=34117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0977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74898B (zh) 2003-07-30 2004-07-26 无线分组通信方法以及无线分组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668143B2 (zh)
EP (1) EP1650922B1 (zh)
JP (1) JP3914558B2 (zh)
KR (1) KR100733673B1 (zh)
CN (1) CN1774898B (zh)
CA (1) CA2518696C (zh)
WO (1) WO20050135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34364B1 (en) * 2003-09-09 2023-12-06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Multi-channel wlan station
AU2005296409B2 (en) * 2004-10-18 2009-10-29 Lg Electronics Inc. A method of transmitt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an orthogon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OFDM access (OFDM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564831B2 (en) * 2004-12-27 2009-07-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using an extended subheader
JP2006197045A (ja) * 2005-01-12 2006-07-27 Nec Corp 無線パケット信号伝送システム、無線パケット信号伝送端末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無線パケット信号伝送方法
KR100713152B1 (ko) * 2005-02-17 2007-05-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홈네트워크 및 그의 채널할당방법
JP4875056B2 (ja) * 2005-03-10 2012-02-15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個別に復号化できるパケットで制御情報を送信することによって制御情報取得レイテンシーを改善する方法
US8675631B2 (en) * 2005-03-10 2014-03-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chieving faster device operation by logical separation of control information
US20100157833A1 (en) * 2005-03-10 2010-06-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mproved timing acquisition for varying channel conditions
JP2009508451A (ja) * 2005-09-12 2009-02-26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通信において使用するための高速制御メッセージング機構
US7623607B2 (en) 2005-10-31 2009-11-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im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948329B2 (en) * 2005-12-15 2015-02-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timing recovery in a wireless transceiver
JP4566922B2 (ja) * 2006-02-10 2010-10-20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方法
US8805367B2 (en) 2006-03-14 2014-08-1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terminal identifiers based on communication function
JP2007318247A (ja) * 2006-05-23 2007-12-06 Allied Telesis Holdings Kk バス型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利用者制限方法および利用者制限装置、ならびにバス型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CN100576822C (zh) * 2006-08-23 2009-12-30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及解析方法及其装置
US7904778B2 (en) 2007-01-09 2011-03-0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Base station device, mobile station device,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control information reception method and program
KR101430465B1 (ko) * 2007-12-05 2014-08-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호출 메시지 송수신 방법 및 데이터송수신 방법
US8908578B2 (en) * 2008-12-22 2014-12-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questing and allocating uplink resour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227052A1 (en) * 2009-03-04 2010-09-08 Alcatel Lucent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WO2010101439A2 (en) * 2009-03-05 2010-09-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dating system information in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008077B2 (en) * 2009-03-17 2015-04-14 Entropic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for quick map recovery in case of error in MoCA
JP5333968B2 (ja) * 2009-04-14 2013-11-06 独立行政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 データ送受信方法,データ送信装置,及びデータ受信装置
JP5316208B2 (ja) 2009-05-08 2013-10-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US20100309908A1 (en) * 2009-06-08 2010-12-0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ng with a network device
KR20120084237A (ko) * 2011-01-19 2012-07-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엠엠티(mmt)에서 엠엠티 인캡슐레이터를 전송하는 방법
JP5329581B2 (ja) 2011-02-04 2013-10-30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1779614B1 (ko) * 2011-06-08 2017-09-18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인버터 통신 시스템
JP5814829B2 (ja) 2012-03-01 2015-11-17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方法
US10425371B2 (en) * 2013-03-15 2019-09-24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for fragmented messaging between network devices
US10270719B2 (en) * 2013-09-10 2019-04-23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Methods for handling data packets in a digital network of a welding system
JP5888376B2 (ja) * 2014-08-21 2016-03-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JP2023043893A (ja) * 2020-02-18 2023-03-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ステーション装置、通信方法
US11722248B1 (en) * 2022-01-26 2023-08-08 Zurn Industries, Llc Cloud communication for an edge device
CN116668004B (zh) * 2023-05-12 2024-05-07 深圳市晶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异常信息的快速识别方法、装置及其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1230424A1 (en) 2000-01-20 2001-07-31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Frame structure for variable rate wireless channels transmitting high speed data
US6987770B1 (en) * 2000-08-04 2006-01-17 Intellon Corporation Frame forwarding in an adaptive network
US6721302B1 (en) * 2000-11-17 2004-04-13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packet data in a SDMA (Space-Division, Multiple-Access) communication scheme
US6804220B2 (en) * 2001-05-07 2004-10-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packet data
JP2003125018A (ja) * 2001-10-17 2003-04-25 Sony Corp 伝送システム、データ送信装置、データ受信装置、データ送信方法、データ受信方法
BRPI0215108A2 (pt) * 2001-12-05 2016-07-05 Lg Electronics Inc código de detecção de erro que gera o gerador de código da detecção do método e de erro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74898A (zh) 2006-05-17
CA2518696A1 (en) 2005-02-10
EP1650922A1 (en) 2006-04-26
US20060251028A1 (en) 2006-11-09
US7668143B2 (en) 2010-02-23
EP1650922B1 (en) 2012-01-18
WO2005013576A1 (ja) 2005-02-10
EP1650922A4 (en) 2006-12-20
JPWO2005013576A1 (ja) 2006-09-28
KR20060020611A (ko) 2006-03-06
CA2518696C (en) 2012-11-13
KR100733673B1 (ko) 2007-06-29
JP3914558B2 (ja) 2007-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74898B (zh) 无线分组通信方法以及无线分组通信装置
CN102665142B (zh) 一种终端均衡速率的无线音视频并行传输方法
CN101268673B (zh) 用于通信系统中的分组分割和级联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1588230B (zh) 无线通讯系统的同步混合式自动重复请求的操作方法
CN1870600B (zh) 无线通信网中载送分组语音和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JP3883562B2 (ja) パケット通信方法およびパケット通信装置
CN1578305A (zh) 在无线局域网中高速率发送帧的方法
WO2006064716A1 (ja) 無線通信装置
CN101785214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数据和缓存器状态报告的方法、用于实现该方法的无线设备
WO2003036886A3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ferring ip packets by aggregating multip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nnels for high data rate transfers
CN102144369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产生媒体访问控制协议数据单元的装置及方法
CN104335516A (zh) 用于高效重传通信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870595B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EP1198917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ata reception acknowledgement
US20130301625A1 (en) Aggregation of information units in a wireless network
JPH09121187A (ja) Cdma移動通信の再送制御方法
CN101174874A (zh) 用于mmr扩展802.16e系统的集中式调度器中继站
CN101563942A (zh) 用于跨越通信网络发射超帧的方法和装置
CN100382461C (zh) 减少通信系统中的内务操作
CN104754644B (zh) 一种多天线数据压缩方法和设备
CN102027701B (zh) 用于对控制信道的非排他复用进行信道差错控制的装置和方法
CN101034964B (zh) 一种下行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基站
CN103179094B (zh) Ip报文头的发送、接收方法、发送装置以及接收装置
WO2020179542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905844B2 (ja) 消失訂正符号を利用する通信システムの中継装置、そ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中継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1

Termination date: 2017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