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62452A - 一种治疗鱼鳞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鱼鳞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62452A CN1762452A CN 200510017176 CN200510017176A CN1762452A CN 1762452 A CN1762452 A CN 1762452A CN 200510017176 CN200510017176 CN 200510017176 CN 200510017176 A CN200510017176 A CN 200510017176A CN 1762452 A CN1762452 A CN 176245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s
- radix
- grams
- flos carthami
- medic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鱼鳞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领域。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白鲜皮60~70份,威灵仙60~70份,生地黄80~90份,苍术60~70份,防风40~50份,蝉蜕40~50份,红花40~50份,火麻仁40~50份,桂枝40~50份,当归60~70份,川芎40~50份,甘草40~50份,苦参40~50份,麻黄40~50份,地肤子60~70份。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内服制剂。本发明药物具有养血、祛风、通络、润燥等功能,用于治疗鱼鳞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主治鱼鳞病的药物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鱼鳞病(ichthyosis)是一组遗传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肌肤甲错,从细鳞屑至鳄鱼皮样改变不等。本病目前在国内外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西医主要根据本病的不同临床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增加角质层含水量和促进正常角化。全身治疗主要为维生素A及13-顺维甲酸等;局部治疗常用0.1%维甲酸霜,10%尿素软膏或尿素霜等,但疗效均不令人满意。中医称本病为“蛇皮病”、“鱼鳞风”等,认为系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血虚风燥、营卫失和等所致,治疗以养血润燥、活血和营为法,常内服、外用结合治疗,多为汤剂和酊剂,服用不方便,且疗效不确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鱼鳞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目的主要是设计一种疗效确切显著、服用方便的中成药制剂以满足国内外鱼鳞病患者的需求。鱼鳞病在祖国医学方面早有记载。《诸病源侯论》云:“蛇身者,为人皮肤上,如蛇皮而有鳞甲,世谓之蛇身也。此由气血否涩不通润于皮肤故也”。《中国医学大词典》云:“蛇皮风此症由于心肾二经受病。先发臀部之间,皮肤迸裂,形如蛇腹之纹。或痛或痒蔓延周身,发病迅速。本病与脏腑营卫气血的盛衰有密切关系。人体是整体统一的,故脏腑经络、外窍、皮毛均有赖于精气血津液的温煦和濡养,脾胃失调,气血生化之源先乏,则脏腑皮毛失去温煦和濡养。肺主皮毛,皮毛的营养滋润,有赖于肺的宣发。如肺气虚,则气血津液不能上承于肺,故肺不能输津液气血于皮毛,皮毛则焦悴失调,出现鳞屑,皮肤干燥、增厚、皲裂等改变。肾阴亏虚,阴虚而燥,燥盛则干,皮毛失润,日久则成鳞屑。总之,鱼鳞病之发病虽然在皮肤,但其根本病位属肺、脾、肾三藏。其病因病机乃由于肝肾阴虚。脾肺虚弱,营血不足,血虚生风,风盛则燥,肌肤失去濡养所致。此外,本病与外界环境亦有一定关系,例如空气的干湿度即风、热、燥邪侵犯皮肤也有关系。本发明采用滋补肝肾,益气养血活血,健脾润燥,祛风活络,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的治则。以滋补肝肾益气养血扶正为主,佐以健脾润燥祛风活络之味。
方中生地黄、当归为君药。
生地黄性味甘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效。《本草逢原》曰:“干地黄……内专凉血滋阴,外润皮肤荣泽,病人虚而有热者,宜加之”。当归性味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润燥之功效。《日华子本草》曰:“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及主癥癖。”两者合用共奏滋补肝肾,润燥养血扶正之功效。而作为方中君药。
红花、川芎、白鲜皮为臣药。
红花性味辛、温。归心、肝经。《本草纲目》曰:“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川芎性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本品辛散温通,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为血中气药。现代药理学试验已证明该药具有直接扩张周围血管的作用。白鲜皮性味苦,寒。归脾、胃、膀胱经。能清热凉血,解毒疗疮。三者合用加强君药凉血养血活血之功效。
苍术、火麻仁、麻黄、桂枝、防风、蝉蜕、威灵仙、地肤子、苦参、为佐药。
苍术性味辛、苦,温。归脾、胃、肝经。功善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珍珠囊》:“能健胃安脾,诸湿肿非此不能除。”;火麻仁性味甘,平。归脾、胃、大肠经。即能润燥滑肠又能补虚。《本经》曰其能:“补中益气。”。二者合用健脾润燥养容,可调补后天之本;
麻黄性味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可发汗宣肺。桂枝性味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可温通经脉,发汗解肌,助阳化气。《本草纲目》曰:“麻黄遍彻皮毛,故专于发汗而寒邪散,肺主皮毛,辛走肺也。桂枝透达营卫,故能解机而风邪去,脾主营,肺主卫,甘走脾,辛走肺也。”防风性味辛、甘,温。归膀胱、肝、脾经。解表祛风,胜湿。可用于风疹瘙痒。蝉蜕性味甘,寒。归肺肝经。可散风除热透疹。也可用于风疹瘙痒。四者宣发解表透达之力较强,使肺气得宣,皮肤毛孔张开,汗腺分泌,血液流畅。
威灵仙性味辛、咸,温。本品辛成走散,性温通利,具有较强的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作用。地肤子性味辛、苦,寒。归肾、膀胱经。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之功效。具有清湿热祛风止痒的功效。《别录》:“去皮肤中热气,散恶疮,疝瘕,强阴,使人润泽。”。苦参性味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可清热燥湿,皮肤瘙痒。《滇南本草》云其:“凉血,解热毒,疥癞,脓 疮毒。疗皮肤瘙痒,血风癣疮,顽皮白屑,肠风下血,便血。消风,消肿毒,痰毒。”这三味药祛风活络,强阴止痒,与上述四味佐药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可缓解鱼鳞病人的表症,即治标。
甘草为使药。
甘草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调和诸药。补中益气,缓和药性。
诸药配合,相辅相成,扶正祛邪,标本同治,使鱼鳞病患者的顽症逐步得以化解,直至痊愈。
本发明药物组分的用量也是经过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组分用量为在下述重量份范围内都具有较好疗效:
白鲜皮60~70份,威灵仙60~70份,生地黄80~90份,苍术60~70份,防风40~50份,蝉蜕40~50份,红花40~50份,火麻仁40~50份,桂枝40~50份,当归60~70份,川芎40~50份,甘草40~50份,苦参40~50份,麻黄40~50份,地肤子60~70份。
优选的:
白鲜皮66份,威灵仙66份,生地黄88份,苍术66份,防风44份,蝉蜕44份,红花44份,火麻仁44份,桂枝44份,当归66份,川芎44份,甘草44份,苦参44份,麻黄44份,地肤子66份。
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内服制剂。优选地,本发明药物活性组分的制备方法如下:
一、取桂枝、当归、川芎全量及白鲜皮半量,共粉成细粉,过100~180目筛备用。
二、除红花外,余之半量的白鲜皮及生地黄等十一味,分别加14~6倍水量煎煮2~3次,第二次或第三次煎煮前下红花,每次3.5~1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0~1.30的清膏、检测温度为50~80℃;
三、将上述细粉与清膏合并,为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
四、将步骤三的活性组分,用一步制粒机进行制粒,制得颗粒。
将步骤四制得的颗粒加适量的辅料压片,包衣既得片剂。
本发明提供另一种制备所述药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取所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备用;
二、将除红花外的上述药味加水14~6倍煎煮二~三次,每次3.5~0.5小时,第二次或第三次加水前将红花加入,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静置12~24小时,
三、将步骤二制得的上清液滤过;
四、将步骤三制得的活性成分兑加适量辅料制成口服液体制剂。
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可以加入制备不同剂型时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如崩解剂、润滑剂、粘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口服剂型,如丸剂、散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合剂等等。
本发明药物具有养血、祛风、通络、润燥等功能,用于治疗鱼鳞病。片剂成人每次口服6~8片,一日三次。每片含生药量约为0.814g。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试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述药物的有益效果,这些试验例包括了本发明药物的急性毒性试验和长期毒性试验及临床试验。
1.动物急性毒性试验
用上述制剂小白鼠口服给药,因不能测出其LD50,故进行最大耐受量测定试验。一日总剂量达25g/kg,约相当于人日临床用量的168倍。连续观察72小时,未见异常,解剖心、肝、肾也未见异常。
2.动物长期毒性试验
上述制剂每天分别按18g/kg体重、13.5g/kg体重、9g/kg体重分三组大白鼠口服给药,连续给药90天与对照组比较,未发现肝脏、肾脏、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异常。动物的体重增加及生化指标均正常。
3、临床试验
本发明的临床试验选择了141例鱼鳞病患者。其中男性90例,占63.1%;女性51例占36.9%。男与女之比为1.76∶1。年龄最小者为一周岁,最大者为54岁。其中1~10岁31例,11~20岁46例,21~30岁47例,31~40岁10例,41~50岁6例,51岁以上1例。有家族史78例,占55.3%,无家族史者63例,占44.7%。皮损分布情况:全身泛发者103例,占73%;局限于四肢者38例,占27%。疗效判定标准:1、痊愈皮肤柔软,鱼鳞状鳞屑消失,汗腺、皮腺皮脂分泌,汗毛生长,皮肤恢复正常。2、显效:皮肤较前柔软,鳞屑明显减少,汗腺、皮脂腺分泌有所增加。3、好转:皮肤鳞屑较治疗前减少,皮损亦见柔软。4、无效: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疗效判定:1、每疗程为六个月。治疗满一个疗程者37例,不足一个疗程者66例,一个疗程以上者38例。2.疗效分析:在141例患者中,痊愈者21例,占14.9%;显效者36例,占25.5%;好转者79例,占56.0%;无效者5例,占3.5%。总有效率为96.5%。远期疗效:疗后5年追访24例,其中16例在追访时仍未复发,占追访的66.7%;另有8例有不同程度的复发,复发率占33.3%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疗效为痊愈者的10例患者中有8例远期疗效好。近期疗效为显效者的12例患者中有7例远期疗效好。说明治疗当时疗效越好,远期效果也好。
有关治疗前后病理改变情况说明:
本组141例中有11例具有治疗前、后病理组织切片对照。其中临床治愈8人,显效3人;年龄最小为10岁,最大为40岁,平均年龄为19岁。
11例病理材料治疗前取自小腿伸侧鱼鳞病样病变显著的皮肤;治疗于同一部位再次取材,切取的皮肤全层组织,立即投入10%甲醛固定液中,固定24小时,然后进行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用测微尺测量角化层及棘层厚度。
治疗前皮肤组织学观察:表皮过度角化,未见角化不全现象。角化层平均厚度为10.35μ,颗粒层变薄或消失。11例中3例变薄,8例消失。棘细胞层变薄,平均厚度为5.55μ。表皮脚数目减少或萎缩、平坦。毛囊正常(3例)或萎缩(5例)。仅1例见毛囊角质栓形成。真皮内未见炎细胞浸润。病理组织学诊断:寻常性显性鱼鳞病。
经过本发明药物治疗后。肉眼观察:皮肤光滑,鱼鳞样粗糙表面消失。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皮肤角化层较治疗前明显变薄,平均为3.44μ。颗粒层均可见到,或可见一层,或可见二层。棘细胞层较治疗前增厚,平均可达7.46μ。表皮脚多数(7例)较治疗前数目增多,表皮脚延长,毛囊汗腺3例正常,1例仍有萎缩,其余几例均未见到毛囊、汗腺。
从以上病理形态学观察证明治疗前与治疗后变化较明显。治疗前角化层厚度平均为10.35μ,治疗后为3.44μ,平均差为9.91μ,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证明有显效,颗粒细胞层于治疗前多数消失(8例),治疗后隐约可见或明显可见层次不等的颗粒细胞层。治疗前棘层较薄,平均为5.55μ。疗后平均为7.40μ平均为1.91μ,P<0.05,有显效。表皮脚治疗后较治疗前增多,变长,毛囊及汗腺变化不明显。以病理组织学观察分析,证实了服本发明药物后原鱼鳞病皮肤基本恢复正常。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1本发明药物的颗粒剂制备
本发明药物组分的用量
白鲜皮60克,威灵仙60克,生地黄80克,苍术60克,防风40克,蝉蜕40克,红花40克,火麻仁40克,桂枝40克,当归60克,川芎40克,甘草40克,苦参40克,麻黄40克,地肤子60克。
一、取桂枝、当归、川芎全量及白鲜皮半量,共粉成细粉,过180目筛备用。
二、除红花外,余之半量的白鲜皮及生地黄等十一味,分别加14、10、8倍水量煎煮3次,第二次煎煮时下红花,每次煎煮分别为3.5、2.5、1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0~1.30的清膏(50℃)。
三、将上述细粉与清膏用一步制粒机进行制粒,制得颗粒剂。
实施例2本发明药物丸剂的制备
本发明药物组分的用量
白鲜皮65克,威灵仙65克,生地黄85克,苍术65克,防风45克,蝉蜕45克,红花45克,火麻仁45克,桂枝45克,当归65克,川芎45克,甘草45克,苦参45克,麻黄45克,地肤子65克。
一、取桂枝、当归、川芎全量及白鲜皮半量,共粉成细粉,过140目筛备用。
二、除红花外,余之半量的白鲜皮及生地黄等十一味,分别加10、8、6倍水量煎煮3次,第三次煎煮时下红花,每次煎煮分别为3、2、1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清膏(65℃)。
三、将上述细粉与清膏用制丸机制成丸剂。
实施例3本发明药物的片剂制备
本发明药物组分的用量
白鲜皮66克,威灵仙66克,生地黄88克,苍术66克,防风44克,蝉蜕44克,红花44克,火麻仁44克,桂枝44克,当归66克,川芎44克,甘草44克,苦参44克,麻黄44克,地肤子66克。
一、取桂枝、当归、川芎全量及白鲜皮半量,共粉成细粉,过100目筛备用。
二、除红花外,余之半量的白鲜皮及生地黄等十一味,分别加10、8倍水量煎煮2次,第二次煎煮时下红花,每次3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0~1.15的清膏(80℃)。
三、将上述细粉与清膏用一步制粒机进行制粒,颗粒加适量的辅料压片,包衣既得。
实施例4本发明药物的胶囊剂制备
本发明药物组分的用量
白鲜皮70克,威灵仙70克,生地黄90克,苍术70克,防风50克,蝉蜕50克,红花50克,火麻仁50克,桂枝50克,当归70克,川芎50克,甘草50克,苦参50克,麻黄50克,地肤子70克。
一、取桂枝、当归、川芎全量及白鲜皮半量,共粉成细粉,过120目筛备用。
二、除红花外,余之半量的白鲜皮及生地黄等十一味,分别加10、6倍水量煎煮2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第二次煎煮时下红花,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1.15的清膏(80℃)。
三、将上述细粉与清膏用一步制粒机进行制粒或用制丸机制成小丸,将颗粒或小丸装入空心胶囊中,即得。
实施例5本发明药物的合剂(或口服液)制备
一、本发明药物组分的用量
白鲜皮66克,威灵仙66克,生地黄88克,苍术66克,防风44克,蝉蜕44克,红花44克,火麻仁44克,桂枝44克,当归66克,川芎44克,甘草44克,苦参44克,麻黄44克,地肤子66克。
二、将除红花外的上述药味加水煎煮三次,分别加10、8、6倍水量,第一次煎煮3小时,第二次煎煮3小时,第三次煎煮2小时,第三次加水前将红花加入,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静置24小时,取上清夜滤过,兑加矫味剂和防腐剂适量搅匀,滤过,灌封,灭菌。
实施例6本发明药物的合剂(或口服液)制备
一、本发明药物组分的用量
白鲜皮60克,威灵仙60克,生地黄80克,苍术60克,防风40克,蝉蜕40克,红花40克,火麻仁40克,桂枝40克,当归60克,川芎40克,甘草40克,苦参40克,麻黄40克,地肤子60克。
二、将除红花外的上述药味加水煎煮三次,分别加12、9、7倍水量,第一次煎煮2.5小时,第二次煎煮2小时,第三次煎煮1小时,第三次加水前将红花加入,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静置12小时,取上清夜滤过,兑加矫味剂和防腐剂适量搅匀,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实施例7本发明药物的合剂(或口服液)制备
一、本发明药物组分的用量
白鲜皮70克,威灵仙70克,生地黄90克,苍术70克,防风50克,蝉蜕50克,红花50克,火麻仁50克,桂枝50克,当归70克,川芎50克,甘草50克,苦参50克,麻黄50克,地肤子70克。
二、将除红花外的上述药味加水煎煮三次,分别加14、10、8倍水量,第一次煎煮3.5小时,第二次煎煮2小时,第三次煎煮0.5小时,第三次加水前将红花加入,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静置18小时,取上清夜滤过,兑加矫味剂和防腐剂适量搅匀,滤过,灌封,灭菌。
Claims (6)
1、一种治疗鱼鳞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白鲜皮60~70份,威灵仙60~70份,生地黄80~90份,苍术60~70份,防风40~50份,蝉蜕40~50份,红花40~50份,火麻仁40~50份,桂枝40~50份,当归60~70份,川芎40~50份,甘草40~50份,苦参40~50份,麻黄40~50份,地肤子60~7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鱼鳞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白鲜皮66份,威灵仙66份,生地黄88份,苍术66份,防风44份,蝉蜕44份,红花44份,火麻仁44份,桂枝44份,当归66份,川芎44份,甘草44份,苦参44份,麻黄44份,地肤子66份。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鱼鳞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一、取桂枝、当归、川芎全量及白鲜皮半量,共粉成细粉,过100~180目筛备用;
二、除红花外,余之半量的白鲜皮及生地黄等十一味,分别加14~6倍水量煎煮2~3次,第二次或第三次煎煮时下红花,每次3.5~1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0~1.30的清膏、检测温度为50~80℃;
三、将上述细粉与清膏合并,为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鱼鳞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还包括下列步骤:
将步骤三制得的活性组分,加适量的辅料制成片剂、胶囊剂、丸剂或颗粒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鱼鳞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一、取所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备用;
二、将除红花外的上述药味加水14~6倍煎煮二~三次,每次3.5~0.5小时,第二次或第三次加水前将红花加入,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静置12~24小时,
三、将步骤二制得的上清液滤过;
四、将步骤三制得的活性成分兑加适量辅料制成口服液体制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鱼鳞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为:将除红花外的上述药味加水煎煮三次,分别加10、8、6倍水量,第一次煎煮3小时,第二次煎煮3小时,第三次煎煮2小时,第三次加水前将红花加入,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静置24小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5100171769A CN1330340C (zh) | 2005-09-30 | 2005-09-30 | 一种治疗鱼鳞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5100171769A CN1330340C (zh) | 2005-09-30 | 2005-09-30 | 一种治疗鱼鳞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62452A true CN1762452A (zh) | 2006-04-26 |
CN1330340C CN1330340C (zh) | 2007-08-08 |
Family
ID=36746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0171769A Active CN1330340C (zh) | 2005-09-30 | 2005-09-30 | 一种治疗鱼鳞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330340C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43722B (zh) * | 2009-10-22 | 2011-07-27 | 北京绿源求证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治疗鱼鳞病的中药 |
CN101843711B (zh) * | 2009-10-28 | 2011-08-17 | 北京绿源求证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治疗鱼鳞病的中药 |
CN101843808B (zh) * | 2009-11-25 | 2011-08-24 | 北京绿源求证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治疗鱼鳞病的中药 |
CN101366856B (zh) * | 2008-10-17 | 2011-09-21 | 大连美罗中药厂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鱼鳞病的中药组合物的检测方法 |
CN104997994A (zh) * | 2015-07-21 | 2015-10-28 | 孙春晖 | 一种治疗鱼鳞病的中药组合物及护理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909A (zh) * | 1993-04-13 | 1993-12-01 | 张长胜 | 肤乐擦剂及制备方法 |
CN1048635C (zh) * | 1993-10-13 | 2000-01-26 | 北京市富元保健制品厂 | 一种治疗鱼鳞病的酊剂 |
-
2005
- 2005-09-30 CN CNB2005100171769A patent/CN1330340C/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66856B (zh) * | 2008-10-17 | 2011-09-21 | 大连美罗中药厂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鱼鳞病的中药组合物的检测方法 |
CN101843722B (zh) * | 2009-10-22 | 2011-07-27 | 北京绿源求证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治疗鱼鳞病的中药 |
CN101843711B (zh) * | 2009-10-28 | 2011-08-17 | 北京绿源求证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治疗鱼鳞病的中药 |
CN101843808B (zh) * | 2009-11-25 | 2011-08-24 | 北京绿源求证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治疗鱼鳞病的中药 |
CN104997994A (zh) * | 2015-07-21 | 2015-10-28 | 孙春晖 | 一种治疗鱼鳞病的中药组合物及护理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30340C (zh) | 2007-08-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20572B (zh) | 一种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178800B (zh) | 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742939A (zh) | 一种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810685A (zh) | 一种治疗膝关节炎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041173A (zh) | 一种治疗皮炎、湿疹的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496887A (zh) | 治疗急性热重痒重、湿重症型和慢性荨麻疹的药物 | |
CN101518600B (zh) | 一种治疗细菌或真菌性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689226A (zh) | 一种治疗小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666579A (zh) | 一种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225169B (zh) | 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制剂 | |
CN1330340C (zh) | 一种治疗鱼鳞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536838B (zh) | 一种治疗先兆流产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9554C (zh) | 一种治疗过敏性紫癜病的药 | |
CN103041262B (zh) | 一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中药灌肠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631538B (zh) | 一种治疗心脏病的中药 | |
CN102178781B (zh) | 一种治疗阴囊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539882A (zh) | 足浴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520668B (zh) | 一种治疗心气不足证型胸痹心痛的中药 | |
CN1895357A (zh) | 一种治疗肾阴阳两虚的中药 | |
CN102166305B (zh) | 一种治疗扁平苔癣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689252A (zh) | 一种治疗韦格肉芽肿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348252C (zh) | 一种保肝通便中药制品 | |
CN104258351A (zh) | 一种治疗酒精性心肌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330861B (zh) | 一种治疗霍乱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264225B (zh) | 治疗舌根部溃疡的内服汤剂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