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54917A - 树脂合成物和树脂成型品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树脂合成物和树脂成型品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54917A
CN1754917A CN 200510104816 CN200510104816A CN1754917A CN 1754917 A CN1754917 A CN 1754917A CN 200510104816 CN200510104816 CN 200510104816 CN 200510104816 A CN200510104816 A CN 200510104816A CN 1754917 A CN1754917 A CN 17549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resin
thermoplastic resin
fuel
fusing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10481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77739C (zh
Inventor
堤大辅
林浩一郎
安永贤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Toyoda Gos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Toyoda Gos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Toyoda Gos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549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549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773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773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实现树脂成型品(特别是燃料系部件)的特定的性质(特别是燃料阻隔性)和耐冲击性的并存。树脂成型品为在热塑性树脂(1)的基体中,分散着比该热塑性树脂的熔点高或不熔性的、长度为4~20mm的纤维(2)。树脂成型品在比热塑性树脂的熔点高且比纤维的熔点低的成型温度下成型。本发明适用于暴露在燃料中的燃料系部件(燃料箱等),这种情况下,优选使用相对于CE10,在65℃下的燃料透过系数小于或等于10.×10-11m3·m/m2/sec/MPa的热塑性树脂。

Description

树脂合成物和树脂成型品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树脂合成物和树脂成型品及其制造方法,特别适用于暴露在燃料中的燃料箱等的燃料系部件。
背景技术
在汽车用的树脂制的燃料箱中,有利用吹塑成型而整体形成的,也有利用注塑成型,将分成两部分的分割成型体之间在焊接部处焊接而成的,但任何一种都需要兼具耐燃料阻隔性和耐冲击性。
(1)对于利用吹塑成型而整体形成的燃料箱,因为通过使用多层的型坯能够容易地实现多层构造,所以正在研究这样的多层构造体,该多层构造体由以下部分层叠而成:基层,其由耐冲击性优良但燃料阻隔性差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树脂构成;以及阻隔层,其由燃料阻隔性优良的乙烯-乙烯醇(EVOH)共聚体树脂构成(专利文献1、2)。但是,由吹塑成型得到的燃料箱存在下述问题:与注塑成型相比生产性差;形状自由度有限制;以及在特殊部位阻隔层不连续,与一般部位相比燃料透过量增加等,前述特殊部位是在吹塑成型中夹断末端的收缩部,以及为了安装阀等部件而加工的安装孔部等。
(2)另一方面,对于利用注塑成型将分成两部分的分割成型体之间在焊接部处焊接而成的燃料箱,与吹塑成型相比具有如下优点:生产性优良,以及即使是特殊部位,与一般部位相比,燃料透过量也基本没有变化。但是,因为利用注塑成型很难实现多层构造,所以采用单层的燃料阻隔性和耐冲击性均优良的注塑成型材料变得重要。迄今为止,作为注塑成型材料,正在研究的主要有尼龙6、尼龙12(专利文献3),但其存在含有甲醇或乙醇等酒精的燃料的透过量大这一问题。另外,最近正在研究燃料阻隔性优良而耐冲击性差的聚苯硫醚(PPS)树脂和增强了耐冲击性的烯类树脂的混合物(专利文献4),但存在注塑成型中的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专利文献1〕特开平6-3400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6-191296号公报
〔专利文献3〕实愿昭61-89188号(实开昭62-20922号)的缩微胶片
〔专利文献4〕特开2002-226707公报
发明内容
另外,如果对PPS树脂与烯类高分子的混合物长时间观察,有可能如图6中从实线向双点划线的变化所示,由燃料被贮藏在PPS树脂51中的烯类高分子52中而产生的膨润引起尺寸变化。这是因为,由于烯类高分子耐燃料油性差,所以通常会在燃料中溶解或膨润。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树脂合成物和树脂成型品(特别是燃料系部件),该树脂合成物和树脂成型品对于特定的性质(特别是燃料阻隔性)优良而耐冲击性差的热塑性树脂,通过提高其耐冲击性,使其能够实现特定的性质(特别是燃料阻隔性)和耐冲击性的并存。
(1)本发明的树脂合成物,其特征在于:在热塑性树脂中混合比该热塑性树脂的熔点高或者不熔性的、长度为4~20mm的纤维。
(2)本发明的树脂成型品,其特征在于:在热塑性树脂的基体中,分散着比该热塑性树脂的熔点高或者不熔性的、长度为4~20mm的纤维。
(3)本发明的树脂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热塑性树脂中,混合比该热塑性树脂的熔点高或者不熔性的、长度为4~20mm的纤维,在比前述热塑性树脂的熔点高且比前述纤维的熔点低的成型温度下成型。
a:热塑性树脂
作为热塑性树脂,没有特别限定,但作为优选可以例示如下。
(1)在适用于后述的燃料系部件的成型的情况下,优选的热塑性树脂为燃料阻隔性高的热塑性树脂,具体地说,对于甲苯/异辛烷/乙醇的混合体积比为45/45/10的组成的试验燃料(以下称为“CE10”),在65℃下的燃料透过系数小于或等于1.0×10-11m3·m/m2/sec/MPa。
(2)优选的热塑性树脂是耐燃料油性优良的热塑性树脂,具体地说,65℃下的CE10的饱和膨润量小于或等于10质量%。
(3)优选的热塑性树脂是流动性高的热塑性树脂,具体地说,按照ASTM-D1238所测定的熔体质量流速(MFR)(5000g负载)大于或等于15g/10分钟。
(4)作为种类,优选从聚缩醛、聚酯树脂、酮树脂、聚酰胺树脂及氟类树脂的群中选择的1种(单体)或2种及2种以上的混合物。
(5)更优选满足前述(1)(2)(3)中任意的1个或2个及2个以上条件的前述(4)的种类的热塑性树脂,在表1中表示其中的几个例子。
表1
  材料种类   材料名   熔点〔℃〕   材料透过系数〔m3·m/m2/sec/MPa〕   备注
  聚缩醛   homoPOMco-POM   190165   1.7×10-126.3×10-12
  聚脂   PBTPENPBN   220   1.4×10-124.9×10-124.7×10-12   PET也可以
  酮树脂   脂肪族PEEK   5.5×10-131.3×10-13
  聚酰胺   PA11PA12PA6PA66MXD6   185175215265240   6.0×10-122.0×10-123.1×10-123.9×10-131.2×10-13   所有的PA均可以
  氟类   ETFE   200   6.0×10-13   其他的有PTFE、PVdF、FEP、PFA等
  其他   EVOHPPSPEI   190280-   6.6×10-145.7×10-148.9×10-15
另外,表1中的燃料透过系数使用市售的差压式气体透过率测定试验机(GTRテツク株式会社制:型号GTR-30XVT)进行测定。如图3所示,在该试验机的恒温槽31内,在设定为恒定温度下的试料台32的烧结金属38上设置试验膜S,将压住试验膜S周围的液封用夹具33螺栓固定在试料台32上。然后,将作为试验燃料F的CE10注入试验膜S的上表面,关闭液封用夹具33的上盖34。这样,将试验膜S的上表面暴露在试验燃料F中,利用真空泵35减小试验膜S下方的压力,保持该状态在恒定温度下放置,使试验膜S稳定。稳定后,每隔恒定时间,通过计量管36收集透过试验膜S的试验燃料F,注入到气相色谱仪37中,检测峰值,定性·定量。定量的方法为,预先将规定量的CE10中的各个成分注入气相色谱仪37中,检测峰值,求出表示各成分量与峰值面积的关系的校准线,由该校准线得到由每上述恒定时间的透过所产生的峰值。
b:纤维
作为纤维,如前所述,是比热塑性树脂的熔点高或不熔性的、长度为4~20mm的纤维。采用比热塑性树脂的熔点高或不熔性的纤维,是为了相对热塑性树脂的熔融而保持纤维形态。另外,采用长度为4~20mm的纤维是因为,若小于4mm,则降低提高耐冲击性的效果,若超过20mm,则有成型品的外型变差的倾向。更优选长度为6~10mm的纤维。对于纤维来说,除此之外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作为优选可以例示如下。
(1)有机纤维或碳纤维。其他的纤维(例如玻璃纤维)可以采用,但也可以不考虑。
(2)作为有机纤维的种类,优选从纤维素纤维、聚酰胺纤维、聚脂纤维、聚乙烯醇类纤维、聚氯乙烯类纤维、聚偏二氯乙烯类纤维、聚烯烃类纤维、聚氨脂类纤维、聚亚烃基对氧苯甲酸脂(polyalkylenepara oxybenzoate)纤维、以及聚四氟乙烯纤维的群中选出的1种(单体)或2种及2种以上的混合。将其中的几个例子和碳纤维一起表示在表2中。
表2
  纤维种类   纤维名称   熔点
  纤维素   人造纤维   不熔
  铜氨纤维   不熔
  醋酸纤维   不熔
  聚酰胺   尼龙6   215
  尼龙66   265
  芳族聚酰胺(全芳香族)   不熔
  聚脂   PET   245
  PBT   220
  聚乙烯醇类   维尼纶   230
  聚氯乙烯类   氯乙烯   180
  聚偏二氯乙烯类   聚偏氯乙烯   212
  聚烯烃类   聚乙烯   120
  聚丙烯   160
  聚氨脂类   聚氨脂   100
  聚亚烃基对氧苯甲酸脂   苯甲酸脂   不熔
  其他   聚四氟乙烯   不熔
  苯硫醚   285
  碳   不熔
c:热塑性树脂与纤维的组合
(1)不熔性的纤维可混合到任何一种热塑性树脂中。
(2)热熔融性的纤维可混合入熔点更高的任何一种热塑性树脂中。
(3)作为具体的组合,可例示表3左栏的热塑性树脂与右栏的纤维的组合。
表3
  树脂   纤维
  PBT   PET、PA66、维尼纶、纤维素、氟类、苯硫醚、芳族聚酰胺、碳
  POM   PET、PBT、PA6、PA66、维尼纶、纤维素、氟类、苯硫醚、芳族聚酰胺、碳
  尼龙6   人造纤维、尼龙66、芳族聚酰胺、苯硫醚
d:其它添加物
在热塑性树脂中,也可以添加纤维以外的其他添加物,可例示如下。
(1)抗氧化剂
(2)改良剂:可以混合偶合剂、可塑剂、结晶成核剂、金属皂、分型剂、防着色剂、润滑剂、防紫外线剂、着色剂、阻燃剂、发泡剂等普通的改良剂。
(3)填充材料
e:树脂合成物的混合比例
树脂合成物的混合比例优选纤维为5~50质量%,热塑性树脂和其它添加物为其余部分。若纤维不足5质量%,则会降低提高耐冲击性的效果,若纤维超过50质量%,则具有成型加工性(外观·焊接性)降低的倾向。更优选纤维为20~40质量%。
f:树脂合成物的制造方法
树脂合成物的制造方法(热塑性树脂与纤维的混合方法)不特别限定,但优选如下例示的方法。如图1(a)所示,向安装在树脂挤压机端部的十字头8中供给熔融的热塑性树脂1,同时供给多根的连续的纤维2。该纤维2的供给可以这样进行:将多根由单丝组成的纤维束(线)2a卷在绕线管9上,从该绕线管9将多根纤维束2a送出等。从十字头8压出长形体3,该长形体3为在一起拉出的多根纤维上涂覆热塑性树脂的状态,将该长形体3切割成规定长度(该长度为纤维的长度。)的颗粒4,由此可以得到颗粒状的树脂合成物。另外,通过将该颗粒4利用注塑成型机等的混合机进行熔融及混合,则可得到熔融状的树脂合成物。
g:纤维的分散状态
图1(b)是示意地例示熔融状的树脂合成物或由其成型的树脂成型品中的微观组织的放大图,表示在热塑性树脂1的基体中,纤维2以单丝为单位分离分散的状态(也可以是单丝的一部分部分地相互缠绕。)。优选这种分散状态。因为纤维2是比热塑性树脂1的熔点高或者不熔性的材料,所以即使热塑性树脂1熔融也保持这种纤维形态。另外,如前所述,若纤维2的纤维长度大于或等于4mm,则如该图所示,缠绕增多。若这样使纤维2分散,则在对树脂成型品施加冲击力时,冲击能量由热塑性树脂1的基体和纤维2之间的摩擦吸收,以此推断耐冲击性应该提高。特别是当纤维2的纤维长度为4~20mm的长纤维时,考虑到其摩擦增大,且相互缠绕增多,相应地耐冲击性会更加提高。
h:树脂成型品
树脂成型品并不限定于特定用途的物品,可以在汽车的部件·内饰品、电器电子装置的部件·外壳、机械装置的部件·外壳、室内设置品的主体·外壳等各种用途的树脂成型品中实施。特别是,因为通过在燃料阻隔性优良的热塑性树脂中混合纤维而兼具燃料阻隔性和耐冲击性,所以能够很好地应用于暴露在燃料中的燃料系部件。作为燃料系部件,可例示燃料箱、阀门、燃料管、燃料管接头、燃料泵、燃料泵外壳、罐等,特别适用于燃料箱。
i:成型方法
作为树脂成型品的成型方法不特别限定,但可以例示熔融成型(注塑成型、注塑挤压成型等)、吹塑成型、挤压成型、冲压成型、真空成型、压空成型、滚压成型、压缩成型等。特别是在燃料系部件的情况下,优选熔融成型。
j:成型温度
树脂成型品的成型温度如上所述,是比前述热塑性树脂的熔点高且比前述纤维的熔点低的温度,但优选比前述热塑性树脂的熔点高10~50℃,且比前述纤维的熔点低20~30℃或以上的温度。其目的是使热塑性树脂充分熔融,同时可靠地防止纤维的熔融。
发明的效果
由本发明的树脂合成物和树脂成型品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对特定的性质优良而耐冲击性差的热塑性树脂,提高其耐冲击性,可以实现特定性质与耐冲击性的并存。特别地,由使用了燃料阻隔性优良的热塑性树脂的树脂合成物及燃料系部件,通过对燃料阻隔性好而耐冲击性差的热塑性树脂,提高其耐冲击性,可以实现燃料阻隔性和耐冲击性并存,因而可实现利用熔融成型(注塑成型、注塑挤压成型等)的单层的燃料系部件。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树脂合成物,(a)是表示颗粒的制造方法的概略图,(b)是树脂合成物的放大图。
图2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燃料箱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燃料透过量的测定方法的概略图。
图4是表示燃料透过量的其他测定方法的概略图。
图5是在实施例2的艾氏冲击试验中断裂的测定用试验片的裂剖面的显微镜照片。
图6是现有例的树脂合成物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表示使用以下树脂合成物所制造的燃料箱,该树脂合成物为在燃料阻隔性及流动性高的热塑性树脂中混合比该热塑性树脂的熔点高或不熔性纤维而成。从微观上说,如前述的图1(b)所示,在热塑性树脂的基体中,纤维以单丝为单位分离而分散。该燃料箱在焊接部30处,将利用注塑成型而分成两部分的分割成型体的上壳10和下壳20焊接而成,该上壳10为下部开口的倒立有底杯状,该下壳20为上部开口的有底杯状。上壳10及下壳20的一般部的壁厚大约为4mm,内部尺寸为宽约400mm×长约600mm。从上壳10的下部开口到内顶面的深度约为150mm,从下壳20的上部开口到内底面的深度约为150mm。焊接部30是将上壳10的下端面11(图示例中带有使周缘向外突出的凸缘12)与下壳20的上端面21(同样带有凸缘22)对接的部位。在上壳10的上表面(一般部)上形成安装孔13,在该安装孔13上贴有泵组件14的安装板14a,利用锁环15通过垫圈(未图示)锁在里面。
该燃料箱以如下工序制造。
(1)在比前述热塑性树脂的熔点高且比前述纤维的熔点低的成型温度下,将前述树脂合成物注入上壳用的成型模具中,注塑成型上壳10,将前述树脂合成物注入下壳用的成型模具中,注塑成型下壳20(图2(a))。
(2)将上壳10的下端面11与下壳20的上端面21进行热板加热后对接(热板焊接),形成焊接部30(图2(b)(c))。
(3)在上壳10的安装孔13(在注塑成型时形成,但也可以在该成型后开口加工)上,通过锁环15安装泵组件14的安装板14a(图2(b))。
由本实施方式的燃料箱,可以得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A)因为使用前述树脂合成物注塑成型上壳10及下壳20,所以生产性高。另外,因为如前所述,使用流动性高的热塑性树脂,所以成型性优良,不会产生填充不足,同时可以确保冲击特性和拉伸强度。
(B)因为使用燃料阻隔性(特别是对汽油、酒精的阻隔性)高的热塑性树脂注塑成型上壳10和下壳20,所以能够抑制一般部的燃料透过。另外,因为在焊接部30处也是该热塑性树脂之间融合的结构,所以焊接部30的燃料阻隔性和一般部相同,能够抑制燃料透过。
(C)因为利用长度为4~20mm的纤维分散而增加耐冲击性,所以可以得到耐冲击性优良的燃料箱。
实施例
如下面的表4所示,利用实施例1~8及比较例1~4的各树脂合成物,成型作为树脂成型品的燃料箱,检测并比较性能。
表4
树脂   纤维30%(纤维直径30μm)   成型温度℃   成型品中的纤维结构   -40℃艾氏冲击强度J/m   燃料透过量g·mm/m2/d   饱和膨润时的尺寸变化率%
 实施例1   POM(同类型)   PET   200   ○   320   7.5   1.4
 实施例2   POM(共聚型)   PET   200   ○   540   7.5   1.4
 实施例3   尼龙6   尼龙66   240   ○   480   1.9   0.4
 实施例4   POM(共聚型)   尼龙66   200   ○   520   7.0   1.3
 实施例5   PBT   尼龙66   240   ○   440   2.5   0.4
 实施例6   PBT   芳族聚酰胺   240   ○   480   2.3   0.3
 实施例7   尼龙6   芳族聚酰胺   240   ○   500   1.7   0.3
 实施例8   PPS   芳族聚酰胺   300   ○   450   1.1   0.1
 比较例1   POM(同类型)   -   200   -   53   7.0   1.5
比较例2   PPS环氧改性聚乙烯乙烯α烯烃共聚体 - 300 - 450 6.3 11.0
 比较例3   PBT   PET   250   ×   30   2.5   0.5
 比较例4   尼龙6   尼龙66   260   ×   20   1.8   0.4
若以实施例1及实施例2为例说明其详细内容,则按照前述图1(a)所示的方法,制成树脂合成物的颗粒,该树脂合成物为在作为燃料阻隔性高的热塑性树脂的POM树脂中,混合质量30%的作为纤维的长度为6mm的PET纤维而成。更具体地说,图1(a)所示的纤维供给,是将12根由192根单丝组成的纤维束(线)2a(1670dTEX)送入十字头8。利用注塑成型机(图示略)的混合机,将该颗粒熔融及混合后向模具注入,从而成型为前述燃料箱的上壳和下壳。成型温度是比POM的熔点高且比PET的熔点低的大约200℃。
实施例3是在尼龙6树脂中混合尼龙66纤维后得到的树脂合成物,成型温度是比尼龙6的熔点高且比尼龙66的熔点低的大约240℃。
实施例4是在POM树脂中混合尼龙66纤维后得到的树脂合成物,成型温度是比POM的熔点高且比尼龙66的熔点低的大约200℃。
实施例5是在PBT树脂中混合尼龙66纤维后得到的树脂合成物,成型温度是比PBT的熔点高且比尼龙66的熔点低的大约240℃。
实施例6是在PBT树脂中混合芳族聚酰胺纤维后得到的树脂合成物,成型温度是比PBT的熔点高且比芳族聚酰胺的熔点低的大约240℃。
实施例7是在尼龙6树脂中混合芳族聚酰胺纤维后得到的树脂合成物,成型温度是比尼龙6的熔点高且比芳族聚酰胺的熔点低的大约240℃。
实施例8是在PPS树脂中混合芳族聚酰胺纤维后得到的树脂合成物,成型温度是比PPS的熔点高且比芳族聚酰胺的熔点低的大约240℃。
比较例1是未混合纤维的POM树脂单体,成型温度是200℃。
比较例2是在PPS树脂中混合总量30%质量的作为烯类橡胶的环氧改性聚乙烯及乙烯α烯烃共聚体后得到的树脂合成物,成型温度是300℃。
比较例3是在PBT树脂中混合PET纤维后得到的树脂合成物,成型温度是比PBT的熔点高且比PET的熔点高的大约250℃。
比较例4是在尼龙6树脂中混合尼龙66纤维的树脂合成物,成型温度是比尼龙6的熔点高且比尼龙66的熔点高的大约260℃。
而且,实施例3,4,5及比较例2,3的纤维长度、纤维量、颗粒制作方法以及壳体的成型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比较例1中的壳体的成型方法也与实施例1相同。
另外,利用实施例1~8及比较例1~4的各个树脂合成物以及各个成型温度,成型燃料透过量的测定用试验片和艾氏(Izod)冲击强度的测定用试验片,测定燃料透过量和艾氏冲击强度。另外,测定对燃料的饱和膨润时的尺寸变化率。这些测定方法如后面所述。将这些测定结果表示在上述的表4中。
〔艾氏冲击强度的测定〕
对注塑成型得到的试样进行后加工使其具有切口,按照ASTM-D256,在温度环境-40℃下,测定带切口的艾氏冲击强度。
〔燃料透过量的测定(杯模法)〕
所谓杯模法是指如下方法:将17ml试验燃料F倒入图4所示的带凸缘的杯(内径:34mm,杯内高度:25mm)40中,在凸缘部41上搭载试验片S,并且,通过金属丝网42,利用压力圈43施压,用螺栓44固定,然后,使该杯装配体翻转,按时间测定试验燃料F的耗散量。试验燃料F为CE10,在65℃下测定。数值换算为1mm厚时的值。
〔饱和膨润时的尺寸变化率的测定〕
测定在浸渍到65℃的CE10中2000小时的前和后,试样(ISO3167中所规定的多目的试验片类型A中央部)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求得尺寸变化率。
如表4所示,比较例1燃料阻隔性优良而耐冲击性差,比较例2由饱和膨润引起的尺寸变化大,与之相对,实施例1~8在燃料阻隔性、耐冲击性及耐饱和膨润性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优良。另外,比较例3,4虽然混合了比热塑性树脂的熔点高的纤维,但是在比纤维的熔点高的成型温度下注塑成型,所以结果是耐冲击性差。被认为是因为纤维一旦熔融,则没有纤维形态存留,而与基体融合,所以也不能实现提高耐冲击性的作用。
下面,制造将实施例2的树脂合成物(POM数值(共聚型)+PET纤维)的PET纤维量改为20、30、40质量%的树脂合成物,在成型温度大约200℃下成型测定用试验片,测定艾氏冲击强度。将其测定结果表示在下面的表5中。在PET纤维量为20~40质量%的任何一种情况下,都能获得较高的冲击强度,在30质量%的情况下可得到最高冲击强度。该30质量%情况下的测定用试验片的断裂面的显微镜照片显示如图5所示。
表5
  纤维量(质量1%)  20   30   40
  -40℃艾氏冲击强度(J/m)  380   540   450
下面,制造将实施例2的树脂合成物(POM树脂(共聚型)+PET纤维)的PET纤维长度改为3、6、9mm的树脂合成物,在成型温度大约200℃下成型测定用试验片,测定艾氏冲击强度。将其测定结果表示在下面的表6中,在PET长度为3~6mm的任何一种情况下都可以得到较高的冲击强度,特别是在大于或等于6mm的情况下可以得到高的冲击强度。
表6
  纤维长(mm)   3   6   9
  -40℃艾氏冲击强度(J/m)  250   540   530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在前述实施方式·实施例中,例如,也可如下所述,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来实现。
(1)注塑加压成型上壳10及下壳20的情况。
(2)使用本发明的树脂合成物,熔融成型燃料箱以外的各种用途的树脂成型品的情况。
(3)使用本发明的树脂合成物,熔融成型没有焊接部的树脂成型品的情况。

Claims (7)

1.一种树脂合成物,
其为在热塑性树脂中混合比该热塑性树脂的熔点高或者不熔性的、长度为4~20mm的纤维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合成物,
前述纤维为有机纤维或碳纤维。
3.一种树脂成型品,
其为在热塑性树脂基体中,分散着比该热塑性树脂的熔点高或者不熔性的、长度为4~20mm的纤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树脂成型品,
前述纤维为有机纤维或者碳纤维。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树脂成型品,
树脂成型品是暴露在燃料中的燃料系部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树脂成型品,
热塑性树脂是相对于甲苯/异辛烷/乙醇的混合体积比为45/45/10的组成的试验燃料,在65℃下的燃料透过系数小于或等于1.0×10-11m3·m/m2/sec/MPa的热塑性树脂。
7.一种树脂成型品的制造方法,
在热塑性树脂中,混合比该热塑性树脂的熔点高或者不熔性的、长度为4~20mm的纤维,在比前述热塑性树脂的熔点高且比前述纤维的熔点低的成型温度下注塑成型。
CN200510104816A 2004-09-30 2005-09-21 树脂合成物和树脂成型品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773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86264 2004-09-30
JP2004286264 2004-09-30
JP2005224320 2005-08-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4917A true CN1754917A (zh) 2006-04-05
CN100577739C CN100577739C (zh) 2010-01-06

Family

ID=36688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1048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7739C (zh) 2004-09-30 2005-09-21 树脂合成物和树脂成型品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77739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9200A (zh) * 2010-10-29 2013-07-03 纳幕尔杜邦公司 重叠注塑的聚酰胺复合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72231A (zh) * 2019-05-08 2019-08-27 南通开普乐工程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耐冷媒pbt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9200A (zh) * 2010-10-29 2013-07-03 纳幕尔杜邦公司 重叠注塑的聚酰胺复合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01100A (zh) * 2010-10-29 2013-07-10 纳幕尔杜邦公司 重叠注塑的聚酰胺复合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01100B (zh) * 2010-10-29 2016-11-09 纳幕尔杜邦公司 重叠注塑的聚酰胺复合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72231A (zh) * 2019-05-08 2019-08-27 南通开普乐工程塑料有限公司 一种耐冷媒pbt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77739C (zh) 2010-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81038B2 (ja) 樹脂成形品
CN1253310C (zh) 热塑性的多层复合材料
CN106461156B (zh) 用于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塑料衬里
JP5578290B1 (ja) 中空構造を有する成形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860003A (zh) 抗冲改性聚酰胺中空体
WO2020006054A1 (en) Flexible feedstock
CN1211434C (zh) 树脂结构体及其用途
TWI776955B (zh) 樹脂組成物、成形品及其製造方法、預浸體及其製造方法、以及纖維強化成形品及其等之製造方法
US11351718B2 (en) Overmoulding by 3D printing
JP2007015364A (ja) 積層体
CN101080312A (zh) 将塑料制成的管状件连接到塑料制成的燃料箱的注入口的方法
JP4964365B2 (ja) 熱可塑性多層中空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754917A (zh) 树脂合成物和树脂成型品及其制造方法
US20140197175A1 (en) Automobile fuel tank
US10960594B2 (en) Coextrusion processes and products produced thererom
CN1925983A (zh) 由包含隔离塑料球粒的基体塑料制成的层
CN1660567A (zh) 燃料容器
JP2011062880A (ja) サンドイッチ成形体
EP2236555A1 (en) Resin fuel-supply component
CN106062074B (zh) 成型体和其制造方法
KR102281976B1 (ko) 연료튜브용 폴리아미드계 수지 조성물
EP2571938A1 (de) Thermoplastische formmassen mit erhöhter schmelzefestigkeit
WO2023008480A1 (ja)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3次元造形用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3次元造形された成形体
KR101649864B1 (ko) 자동차 연료튜브 내층용 튜브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H04363225A (ja) 多層プラスチック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06

Termination date: 2013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