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39249A - 在无线网络的基站之间直接建立移动站到移动站的分组数据呼叫的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无线网络的基站之间直接建立移动站到移动站的分组数据呼叫的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39249A
CN1739249A CNA2004800021746A CN200480002174A CN1739249A CN 1739249 A CN1739249 A CN 1739249A CN A2004800021746 A CNA2004800021746 A CN A2004800021746A CN 200480002174 A CN200480002174 A CN 200480002174A CN 1739249 A CN1739249 A CN 17392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message
packet data
mobile radio
wireless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0217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威廉·J·森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392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392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线网络,用于在该无线网络的覆盖区域内提供源移动站(MS)和目的移动站(MS)之间的分组数据呼叫连接。该无线网络包括与源移动站无线通信的第一基站、与目的移动站无线通信的第二基站,和用于连接第一和第二基站的移动交换中心。第一基站从源移动站接收表示请求与目的移动站的MS-MS分组数据呼叫连接的第一消息。响应第一消息,第一基站在耦合第一和第二基站的本地IP网络上启动MS-MS分组数据呼叫连接的建立。

Description

在无线网络的基站之间直接建立移动站 到移动站的分组数据呼叫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在无线网络中的移动站之间进行分组数据呼叫的系统和相关方法。
背景技术
社会上已经普遍存在无线通信系统。商业和消费者使用各种各样的固定和移动无线终端,包括蜂窝电话、寻呼机、个人通信业务(PCS)系统和固定无线接入设备(即,具有蜂窝能力的自动销售机)。无线业务提供者通过使无线设备和业务更加便宜和更加可靠不断地试图建立新的无线设备市场和扩展现存的市场。无线设备的价格已经降低到这样一个点,即这些设备几乎对每一个人是可承担的,而无线设备的价格仅仅是使用者(用户)所花费总成本的很小的一部分。为了不断地吸引新的消费者,无线业务提供者正在实施一种新业务,具体地说是数字数据业务,这种业务例如使得用户能够浏览因特网以及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
用户已经对无线网络中的移动站之间使用高速应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很多这些高速应用(例如,视频电话)需要无线电接入网络(RAN),该网络支持流数据应用。流数据应用必须在恒定的带宽上以低延迟和低抖动等级传送。但是,当支持流数据应用时,诸如cdma2000RAN的当前无线网络经常会出现问题。在基站(BS)和移动站(MS)之间的分组数据传输会在网络中的许多点处出现延迟和抖动,包括在MS和BS的通信(air)接口处和在BS和分组数据业务节点(ODSN)之间的接口处。
如果在移动站之间不经过诸如PDSN的无线电业务网络(RAN)的某些基础设施而更加直接地发送流数据,那么,将使得这种延迟和抖动最小化。但是,在TIA-2001-C、即2003年6月的“关于cdma2000接入网络接口的互用性规约”(简称“TIA-2001-C标准”)和其它标准中指定的众所周知的RAN信令消息都不提供直接移动-移动(MS-MS)分组数据呼叫。TIA-2001-C标准只允许发端移动分组数据呼叫。
所有的分组数据呼叫都使用服务于产生分组数据呼叫的移动站(MS)的基站(BS)连接到分组数据业务节点(PDSN)上的控制信号。由源移动站发送的所有数据都经过PDSN传输给分组数据网络。在MS-MS分组数据呼叫的情况下,数据然后被返回到无线网络的基站,以便陆续发送给目的MS。很明显,由于数据被传输出去然后又被从其返回,所以,PDSN是不需要的并且引入了延迟。另外,建立与PDSN的连接所需的附加信令增加了呼叫建立时间并减小了成功比率。
美国专利申请No.20020077096(此后称之为“Jin申请”)公开了一种方法,用于在同一个基站为两个移动站服务的情况下提供移动站-移动站的数据呼叫。在Jin申请中公开的方法无须在BS和PDSN之间进行连接就能够建立MS-MS分组数据呼叫。但是,应该注意,该移动站必须位于由单一基站所服务的小区内。这在使用单一基站(例如家庭或小办公网络)的小型无线网络中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无线网络操作者使用具有多个基站的RAN,则存在严格的限制。彼此间相隔一定距离的用户只能通过不同的基站被服务,并且不能不经过PDSN和广域分组数据网络进行MS-MS流数据应用。
因此,需要一种改进的无线网络,这种网络提供具有低延迟和低抖动特征的移动-移动站(MA-MS)的分组数据连接。具体地说,需要一种无线网络,该网络提供从第一基站到第二基站的无须分组数据服务节点和广域分组数据网络的MS-MS分组数据连接。更具体地说,需要一种无线网络,如果移动站之一被从第一基站越区转接至第三基站,该网络使得由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处理的MS-MS分组数据连接能够被从第一基站传输给第三基站。
发明内容
本发明使得cdma2000无线网络能够快速地连接需要流数据流动(例如,视频电话呼叫)的两个移动站。本发明通过修改在TIA-2001-C、即2003年6月的“cdma2000接入网络接口的互用性规约”中标准化的众所周知的无线电接入网络(RAN)信令消息实现上述目的。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网络,该网络在其覆盖范围区域内提供源移动站(MS)和目的移动站(MS)之间的分组数据呼叫连接。
根据本发明有益的实施例,该无线网络包括:i)第一基站,能够与源移动站进行无线通信;ii)第二基站,能够与目的移动站进行无线通信;iii)移动交换中心,能够连接第一和第二基站,其中,第一基站能够从请求与目的基站的MS-MS分组数据呼叫连接的源移动站接收第一消息,响应该第一消息,第一基站在耦合第一和第二基站的本地IP网上启动建立MS-MS分组数据呼叫的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基站通过向移动交换中心发送第二消息来响应第一消息,第二消息表示请求与目的移动站的MS-MS分组数据呼叫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移动交换中心通过向第二基站发送第三消息来响应第二消息,第三消息表示请求MS-MS分组数据呼叫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第二基站通过向移动交换中心发送第四消息响应第三消息,第四消息包含在本地IP网络上的第二基站的IP地址。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移动交换中心通过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五消息来响应第四消息,第五消息包含第二基站的IP地址和与目的移动站相关的移动识别符的值。
根据本发明的还一实施例,第一基站通过使用第二基站的IP地址来响应第五消息,以便经过本地IP网络建立与第二基站的分组数据承载(bearer)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目的移动站的移动识别符,以便识别来自指向目的移动站的源移动站的数据分组。
前述已经概括地描述了本发明的一系列主要特性,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详细描述如下。本文还在后面描述附加的特性。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很明显,他们可以很容易地使用这里作为基础所披露的概念和特定实施例去修改或设计其它结构,以执行这里所述的相同目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与其等效的结构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在进行下面的详细描述之前,对本专利文献中使用的某些字和词组进行定义是有利的。术语“包括”和“包含”及其派生物仅仅表示包含关系而并非限制。术语“或”是范围广泛的,它的意思是和/或。短语“与...相关”和“与此相关”及其派生物的意思可以是包括、被包括在内、与...互连、包含、被包含在内、连接到或与...连接、耦合到或与...耦合、可与...通信、与...协作、交错、并列、近似于、理应、与...关系密切、具有、具有...的性质等。可以利用硬件、固件或软件或至少它们中的两种相互结合来实现控制器。应当注意,与任一特定控制器相关的功能都可以被集中或分散,不管是本地的还是远程的。在整个本专利文献中提供了对某些字或短语的定义,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如果不是最多的例子,也是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定义被应用到这种被定义的字和短语的先前和将来的使用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加完整地理解本发明和本发明的优点,参考下面的描述和附图,其中,相同的数字指示相同的目的,和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原理的无线网络,其中,可以动态地分配辅助信道(SCH);
图2的消息流程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原理的移动站-移动站分组数据呼叫建立;
图3的消息流程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原理的在移动站-移动站分组数据呼叫的基站之间的越区转接;和
图4的消息流程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原理的移动站-移动站分组数据呼叫的拆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要讨论的在该专利文献中用于描述本发明原理的图1到图4以及各实施例仅仅被用于说明而不能被认为是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可以任一适当配置的无线通信网络来实现。
图1示出了一范例性的无线网络,其中,根据本发明的原理,辅助信道(SCH)可以被动态地分配给单一的移动站。无线网络100包括多个小区站点121-123,其中的每一个都包含多个基站之一,即,第一BS101、第二BS102或第三BS103。基站101-103根据IS-2000-C标准(即,Relese C of cdma)、经过码分多址(CDMA)信道与多个移动站(MS)111-114通信。移动站111-114可以是能够经过无线链路与基站通信的任一适当的无线设备,包括传统的蜂窝无线电电话、PCS手机设备、个人数字助理、便携式计算机和遥测设备等。本发明并不局限于移动设备。也可以使用包括固定无线终端的其它类型的无线接入终端。为简便起见,下面只示出和讨论移动站。但是,应当理解,在权利要求书和下面的描述中所使用的术语“移动站”试图包含真正的移动设备(例如,蜂窝电话,无线膝上型计算机)和固定的无线终端(例如,具有无线能力的监视设备)。
虚线表示其中被分别放置有基站101-103的小区站点121-123的近似边界。仅仅是为说明和解释的目的,小区站点被表示为近似圆形。应当清楚地理解,根据所选择小区的结构以及天然和人造障碍,小区站点可以具有其它不规则的形状。
如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公知的,小区站点121-123由多个扇区(未示出)组成,其中,耦合到基站的定向天线辐射每个区。图1的实施例示出了小区中央的基站。另外将定向天线的位置置于扇区的角落。本发明的系统不局限于任一特定的小区站点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BS101、第二BS102和第三BS103包括基站控制器(BSC)和至少一个基本无线电收发子系统(BTS)。基站控制器和基本收发两用机子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基站控制器是一种管理包括基本无线电收发子系统的无线通信资源的设备,用于指定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小区。基本无线电收发子系统包括RF无线电收发机、天线、和其它位于每个小区中的电子仪器。这些仪器可以包括空调单元、加热单元、电源、电话线接口和RF发射机及RF接收机。为便于和清楚解释本发明的操作,分别使用第一BS101、第二BS102和第三BS103共同表示在小区121、122和123每一个之中的基本无线电收发子系统和与每个基本无线电收发两用机子系统相关的基站控制器。
第一BS101、第二BS102和第三BS103经过通信线路131和移动交换中心(MSC)140在彼此之间和在公用交换电话网之间传输语音和数据信号。第一BS101、第二BS102和第三BS103还经过通信线路131和分组数据接入节点(PDSN)150、利用因特网(未示出)传输诸如分组数据的数据信号。分组控制功能(PCF)单元190控制基站101-103和PDSN150之间的数据分组流,PCM单元190可被实现为PDSN150的一部分、基站101-103的一部分、或者作为与PDSN通信的独立设备,如图1所示。线路131也提供连接路径以在MSC140与第一BS101、第二BS102就第三BS103之间传送控制信号,其被用来在MSC140与第一BS101、第二BS102就第三BS103之间建立音频和数据电路的连接。
线路131可以是任何一种适当的连接手段,包括T1线、T3线、光缆链路或任何一种其它数据连接。线路131上的连接可以以脉码调制(PCM)格式、网络协议(IP)格式、异步传输模式(ATM)格式等发送模拟语音信号或数字语音信号。根据本发明一优选的实施例,线路131还提供网络协议(IP)连接,用于在包括第一BS101、第二BS102和第三BS103的无线网络100的基站之间传输数据分组。由此,线路131包括不使用PDSN150而在基站之间提供直接IP连接的局域网(LAN)。
MSC140是一种交换设备,用于在无线网络和诸如PSDN或因特网的外部网络的用户之间提供业务和协作。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MSC140是已知的。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通信线路131可以是多种不同的数据链路,其中的每一条数据链路将第一BS101、第二BS102或第三BS103中的一个耦合到MSC140上。
在示例性的无线网络100中,第一MS111位于小区站点121中并与第一BS101通信。第二MS113位于小区站点122中并与第二BS102通信和第三MS114位于小区站点123中并与第三BS103通信。第四MS112也位于靠近小区站点123附近,并沿小区站点123的方向运动,如由接近第四MS112的方向箭头所指出的。在某一点处,当第四MS112进入小区站点123并离开小区站点121时,将发生越区转接。
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无线网络100中的移动站能够执行流数据应用(例如,视频电话)。为了便于这种高速应用,本发明不经过PDSN150传送数据分组而是经过线路131提供基站之间的低等待时间、低延迟的IP连接。本发明包括在cdma2000无线电接入网络(RAN)的基站之间的传送消息(基于TIA-2001-C标准)的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基于下述假设:
i)两个移动站当前在单个移动交换中心(即,MSC140)控制下的小区中;
ii)基于IP的分组交换网络(即,线路131)在MSC140的控制下连接所有的基站;
iii)所有用于MS-MS数据呼叫的帐单(billing)都是在MSC140处进行的并仅基于广播时间;和
iv)MS-MS数据呼叫不进入休眠状态(即,在数据呼叫期间两个移动站都置于话务信道上)。
可以使用如在TIA-2001-C标准中叙述的公知的cdma 2000RAN结构实现本发明。图1示出了包括无线网络100的这种结构和实体。在下面描述的例子中,如在TIA-2001-C标准中所规定的,由两个相互分开并经由基于IP的分组交换网络(线路131)连接的基站(即,第一BS101和第二BS102)为两个移动站(即,第一MS111和第二MS113)服务。两个基站经过在TIA-2001-C标准中定义的接口被附着到MSC140上。第一MS111和第二MS113使用在2002年5月的“cdma 2000 spread spectrum system”的通信(air)接口标准TIA-2000-C中定义的消息与无线网络100的基站通信。
图2的消息流程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移动站-移动站(MS-MS)分组数据呼叫的建立。图2示出了作为网络云(cloud)的线路131,以用于表示本发明的操作。在下面的描述中,将频繁使用术语“IP网络131”来表示线路131。
源移动站(即,第一MS111)通过发送具有表示MS-MS分组数据呼叫的业务选择(SO)数据字段的发端消息201来启动MS-MS分组数据呼叫。消息201也可以包括目的(或拨号)移动站(第二MS113)的号。第一BS101将CM业务请求消息202传送给指出SO和目的MS113电话号的MSC140。第一BS101还在此时开始建立到第一MS111的话务信道。
MSC140授权第一MS111和第二MS113验证这两个设备是否已经被允许接入无线网络100。MS140还验证第一MS111和第二MS113是否被授权使用MS-MS分组数据呼叫业务。MSC140发现在服务区内的第二MS113并将寻呼请求消息203传送给第二BS102,该基站是注册有第二MS113的最后一个基站。作为响应,第二BS102利用收到分组数据呼叫的指示(SO)向第二MS113发送寻呼消息204。第二MS113发送表示该第二MS113将接受分组数据呼叫的应答消息205。
接着,第二BS102将寻呼应答消息206发送给MSC140,以表示第二MS113已经对寻呼消息204做出了应答。第二BS102还在消息206中指出它自己的IP网络地址。由此,MSC140知道在网络131上的第二BS102的IP地址。MSC140还将分配请求消息207传送给第二BS102,以开始建立分组数据呼叫。第二BS102使用传统的通信接口消息传送来建立到第二MS113的话务信道。当第二BS102完成到第二MS113的话务信道的建立时,第二BS102向MSC140传送分配完成消息(未示出),以指出在第二BS102和第二MS113之间已经建立了分组数据呼叫连接。
同时,MSC也传送分配请求消息208给第一BS101,以通知第一BS101已经找到了目的MS113和正在建立分组数据呼叫。消息208包含在IP网络131上的第二BS102的IP地址。消息208还包含第二MS113的移动识别符(IMSI或ESN)。如果还没有完成,第一BS101结束建立到第一MS111的话务信道连接(消息209)。当该话务信道被最终建立时,第一BS101向MSC140传送分配完成消息(未示出),以指示在第一BS101和第一MS111之间已经建立了分组数据呼叫连接。
由于使用了由MSC140提供的第二BS102的IP网络地址,第一BS101使用在TIA-2001-C标准中定义的消息建立到第二BS102的分组数据承载连接210。分组数据承载连接210承载与在第一BS101和第二BS102之间的MS-MS呼叫相关的数据分组话务。第一BS101和第二BS102之间的控制消息包括第二MS113的移动识别符,因此,第二BS102能够使具有分组数据呼叫的分组数据承载连接210与第二MS113相关联。此后基站101和102中的每一个分别从移动站111和113之一接收的所有数据分组都被经过分组数据承载连接210传送给其它基站,以便向其它移动站连续发送。这建立了用于呼叫的RAN话务链路。
最后,第一MS111和第二MS113建立链路层连接(由虚线211指出的)。这例如可以是点到点协议(PPP)连接。一旦建立了链路层,移动站111和113就能够彼此交换分组数据(例如,关于视频呼叫)。
为了经过IP网络131在基站101和102之间建立连接,本发明需要对传统的cdma RAN消息传送做下述特定的改变。
i)新的MS-MS分组数据业务选择被定义为允许移动站启动或接收MS-MS分组数据呼叫和警告无线网络100新的呼叫是MSMS分组数据呼叫;
ii)基站102的IP网络地址必须被加到分配请求消息208和寻呼应答消息206上,从而使得MSC140能够将目的基站(第二基站102)的IP地址转送给源基站(第一基站101)。这需要经过IP网络131建立BS-BS数据链路;和
iii)对于建立IP网络链路的BS间的消息,需要添加新的指示符,用于通知目的基站(即,第二基站102)分组数据承载连接被用于MS-MS呼叫。
图3的流程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的在移动站-移动站分组数据呼叫的基站101和103之间的越区转接。在图3中,假设如图2所示在第一MS111和第二MS113之间经过第一BS101和第二BS102的MS-MS分组数据呼叫已经存在。在某一点处,第一MS111移出第一BS101的覆盖区域并进入第三BS103的覆盖区域,如虚线所示。当发生这种情况时,第一MS111从第一BS101越区转接到第三BS103。为了避免MS-MS分组数据呼叫被断掉(drop),第三BS103必须承担第一BS101先前执行的角色。因此,MS-MS分组数据呼叫也必须被从第一BS101越区转接到BS103。
在这种情况下,MSC140基于TIA-2001-C标准与第一BS101、第二BS102和第三BS103中的每一个交换消息。类似地,第一BS101、第二BS102和第三BS103基于TIA-2001-C标准彼此之间相互交换消息。第一MS111基于TIA-2001-C标准与第一BS101和第三BS103交换消息。
最初,第一MS111在指出请求到由第三BS103覆盖的目的小区越区转接的消息301中向BS101传送导频(pilot)强度测量。第一BS101通过向MSC140传送越区转接请求消息301做出应答。消息302包括用于MS-MS分组数据呼叫的业务选择(SO)、由第一BS101和第二BS102使用进行MS-MS分组数据呼叫的呼叫识别符、用于第一MS111和第二MS113的移动识别符和第二BS102的IP网络地址。MSC140确定在MSC140的控制下目标小区属于基站(即,第三BS103)并将越区转接请求消息303传送给第三BS103。
越区转接请求消息303包含与MSC140从第一BS101接收的越区转接请求消息302中相同的信息。BS103准备接收第一MS111并将越区转接请求确认消息304传送给MSC140,以便指出第三BS103接受越区转接请求。同时,第三BS103使用第三BS103从MSC140接收的IP地址、移动识别符和小区识别符开始建立与第二BS102的分组数据承载连接305。一旦建立了分组数据承载连接305,第二BS102向BS101和第三BS103两者发送与第一MS111相关的所有数据。
MSC104将越区转接命令消息306传送给第一BS101,该消息表示第三BS103已经做好准备接收越区转接。第一BS101将越区转接方向消息307(例如,扩展的越区转接方向消息307、通用越区转接方向消息307等)传送给第一MS111,以指令第一MS111开始传送和接收关于由第三BS103覆盖的目的小区的信息。当第一MS111获得第三BS103时,第一MS111向BS103传送越区转接完成消息308。MS-MS分组数据呼叫现在已经从BS101越区转接到第三BS103。第一MS111和第二MS113继续经过在第二BS102和BS103之间建立的分组数据承载连接305交换数据。
接着,在第一MS111被成功获取之后,第三BS103向MSC140传送越区转接完成消息309。MSC140向第一BS101传送清除命令消息310,以指出第一MS111已经被第三BS103成功获取。第一BS101传送消息以拆除与第二BS102的分组数据承载连接301。第二BS102停止向第一BS101传送为第一MS111而指定的数据。在完成其之后,第一BS101将清除完成消息(未示出)传送给MSC140,以便指出在第一BS101上已经清除了MS-MS分组数据呼叫。
为了经过IP网络131越区转接在基站之间的连接,本发明需要对传统的cdma2000RAN消息做如下的改变:
i)越区转接请求消息302和越区转接请求消息303(如TIA-2001-C标准中规定的)必须包括用于MS-MS分组数据呼叫的新的业务选择(SO)、用于第二MS113的移动识别符和第二BS102的IP网络地址;和
ii)与在图2所示相似,需要到BS-BS消息的改变。
图4的消息流程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原理的移动站-移动站分组数据呼叫的拆除。在这种情况下,MSC140基于TIA-2001-C标准与第一BS101和第二BS102中的每一个交换消息。类似地,第一BS101和第二BS102基于TIA-2001-C标准与彼此之间交换消息。第一MS111基于TIA-2001-C标准与第一BS101和第二BS102交换消息。
在某个点处,一个移动站(这个例子中的第二MS113)终止MS-MS分组数据呼叫。为此,第二MS113传送释放命令消息401给第二BS102,以释放呼叫。BS102发送消息402以确认释放命令消息401的接收并断掉到第二MS113的话务信道。第二BS102在IP网络131的分组数据承载连接403上通知第一BS101连接403必须被拆除。这也通知BS101第一BS101不再需要支持MS-MS分组数据呼叫。
第二BS102向MSC140传送清除请求消息404以请求释放MS-MS分组数据呼叫。MSC140通过发送清除命令消息405给第二BS102以释放MS-MS分组数据呼叫做出应答。然后,在所有的资源都被释放之后,第二BS102向MSC140传送清除完成消息406。在从第二BS102接收表示IP网络131上的分组数据承载连接403已经被拆除的指示之后,BS101向MSC140传送清除请求消息407以请求释放MS-MS分组数据呼叫。MSC140向第二BS102传送清除命令消息408以释放MS-MS分组数据呼叫。BS101向第一MS111发送释放指令消息409以释放话务信道。第一MS111发送消息410以确认释放命令消息409的接收。在该点,话务信道被释放。在所有的资源都被释放之后,第一BS101向MSC140传送清除完成消息411。
可以使用在TIA-2001-C标准中定义的现存消息实现上述拆除。应当注意,移动站111和113可以同时释放MS-MS分组数据呼叫。MSC140可以保持关于每个移动站的跟踪。
本发明使得能够直接进行MS-MS分组数据呼叫。由于利用在IP网络131上的直接BS-BS信令而旁路PDSN150,所以,允许快速呼叫建立和越区转接。
虽然已经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最广泛形式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做出改变、替换和选择。

Claims (51)

1.一种无线网络,用于在该无线网络覆盖区域内的源移动站和目的移动站之间提供分组数据呼叫连接,所述无线网络包括:
能够与所述源移动站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一基站,其中,所述第一基站能够从所述源移动站接收请求与所述目的移动站进行MS-MS分组数据呼叫连接的第一消息,和响应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第一基站在耦合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站的本地IP网络上启动所述MS-MS分组数据呼叫连接的建立;
能够与所述目的移动站无线通信的第二基站;和
移动交换中心,能够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具有指示请求所述MS-MS分组数据呼叫连接的业务选择字段的发端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络,其中,所述第一基站通过向所述移动交换中心发送第二消息来对所述第一消息做出应答,所述第二消息表示请求与所述目的移动站的MS-MS分组数据呼叫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网络,其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CM业务请求消息,该消息包含表示请求所述MS-MS分组数据呼叫连接的所述业务选择,并包含与所述目的移动站相关的电话号码和所述第一基站的IP地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网络,其中,所述移动站交换中心通过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第三消息来对所述第二消息做出应答,所述第三消息表示请求所述MS-MS分组数据呼叫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网络,其中。所述第三消息是寻呼请求消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网络,其中,所述第二基站通过向所述移动交换中心发送第四消息来对所述第三消息做出应答,所述第四消息包含在所述本地IP网络上的第二基站的IP地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网络,其中,所述第四消息包括寻呼应答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网络,其中,所述移动交换中心通过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第五消息来对所述第四消息做出应答,所述第五消息包含所述第二基站的所述IP地址和与所述目的移动站相关的移动识别符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网络,其中,所述第五消息包括包含所述第二基站的所述IP地址和所述移动识别符值的分配请求消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网络,其中,所述第一基站通过使用所述第二基站的所述IP地址来对所述第五消息做出应答,以便经过本地IP网络建立与所述第二基站的分组数据承载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网络,其中,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所述目的移动站的所述移动识别符,以便识别来自所述源移动站的数据分组,所述数据分组指向所述目的移动站。
13.一种在无线网络的源移动站和目的移动站之间提供MS-MS分组数据呼叫连接的方法,所述无线网络包括:i)与源移动站无线通信的第一基站;ii)与目的移动站无线通信的第二基站;和iii)连接第一和第二基站的移动交换中心,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在第一基站,从源移动站接收请求与目的移动站进行MS-MS分组数据呼叫连接的第一消息;
响应第一消息,在耦合第一和第二基站的本地IP网络上建立MS-MS分组数据呼叫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消息包括具有表示请求MS-MS分组数据呼叫连接的业务选择字段的发端消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从第一基站向移动交换中心发送第二消息的步骤,第二消息表示请求与目的移动站的MS-MS分组数据进行呼叫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CM业务请求消息,该CM业务请求消息包含表示请求MS-MS分组数据呼叫连接的业务选择并包含与目的移动站相关的电话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响应第二消息从移动交换中心向第二基站发送第三消息的步骤,第三消息表示请求MS-MS分组数据呼叫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消息是寻呼请求消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响应所述第三消息从第二基站向移动交换中心发送第四消息的步骤,第四消息包含在本地IP网络上的第二基站的IP地址。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第四消息包括寻呼应答消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响应第四消息从移动交换中心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五消息的步骤,第五消息包含第二基站的IP地址和与目的移动站相关的移动识别符值。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五消息包括分配请求消息,该分配请求消息包含第二基站的IP地址和移动识别符值。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响应第五消息,使用第二基站的IP地址以经过本地IP网络建立从第一基站到第二基站的分组数据承载连接的步骤。
24.一种无线网络,用于在该无线网络覆盖区域内的源移动站和目的移动站之间提供分组数据呼叫连接,所述无线网络包括:
能够与所述源移动站无线通信的第一基站,其中,所述第一基站能够从所述源移动站接收表示所述源移动站将被越区切换到第三基站的第一消息,和其中所述第一基站响应所述第一消息来启动在所述本地IP网络上的第一分组数据承载连接的建立,以便在所述第二和第三基站之间直接传输与MS-MS分组数据呼叫相关的所述数据分组;
能够与所述目的移动站无线通信的第二基站,当源移动站从第三基站越区切换时,能够与第三基站建立第二分组数据承载连接;
移动交换中心,能够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站;和
本地因特网协议网络,能够经过第二分组数据承载连接直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站之间传输与MS-MS分组数据呼叫相关的数据分组。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无线网络,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含与所述第三基站相关的信号强度测量。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无线网络,其中,所述第一基站通过向移动交换中心发送表示所述源移动站正在向所述第三基站越区切换的第二消息而可操作地对所述第一消息做出应答。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无线网络,其中,所述第二消息包含所述第二基站在所述本地IP网络上的所述第二基站的IP地址、与所述MS-MS分组数据呼叫相关的业务选择字段、由第一和第二基站使用的识别所述MS-MS分组数据呼叫的呼叫识别符和与所述源和目的移动站相关的移动识别符值。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无线网络,其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越区切换请求消息。
29.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无线网络,其中,所述移动交换中心通过向所述第三基站发送第三消息来可操作地对所述第二消息做出应答。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无线网络,其中,所述第三消息包含在所述本地IP网络上的所述第二基站的IP地址、与所述MS-MS分组数据呼叫相关的所述业务选择字段、由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站用于识别所述MS-MS分组数据呼叫的所述呼叫识别符值、以及与所述源和目的移动站相关的移动识别符值。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无线网络,其中,所述第三消息包括越区切换请求消息。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无线网络,其中,所述第三基站通过建立与所述第二基站的所述第二分组数据承载连接来对所述第三消息做出应答。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无线网络,其中,所述第三基站使用1)所述第二基站的IP地址;2)由所述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识别所述MS-MS分组数据呼叫所用的所述呼叫识别符值;和3)与所述源和目的移动站相关的所述移动识别符值来建立所述第二分组数据承载连接。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无线网络,其中,所述第二基站通过经过所述第二分组数据呼叫连接向所述第三基站发送与所述MS-MS分组数据呼叫相关的数据分组来应答与所述第三基站的所述第二分数数据连接的建立。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无线网络,其中,所述移动交换中心在所述源移动站越区切换到所述第三基站之后可操作地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第四消息。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无线网络,其中,所述第四消息使所述第一基站将所述第一和第二基站之间的所述第一分组数据承载连接被取消通知给所述第二基站。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无线网络,其中,所述第二基站响应来自所述第一基站的表示所述第一分组数据承载连接被取消的所述通知而停止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与所述MS-MS分组数据呼叫相关的数据分组。
38.一种用于在无线网络中处理源移动站和目的移动站之间MS-MS分组数据呼叫的方法,所述无线网络包括:i)与源移动站无线通信的第一基站;ii)与目的移动站无线通信的第二基站;iii)连接第一和第二基站的移动交换中心;和vi)本地因特网协议(IP)网络,用于经过第一分组数据连接、在第一和第二基站之间直接传输与MS-MS分组数据呼叫相关的数据分组,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基站接收来自源移动站的表示该源移动站将被越区切换到第三基站的第一消息;和
响应第一消息,在本地IP网络上启动建立第一分组数据承载连接,用于在第二和第三基站之间直接传输与MS-MS分组数据呼叫相关的数据分组。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消息包含与第三基站相关的信号强度测量。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响应第一消息、从第一基站向移动交换中心发送表示源移动站正被越区切换到第三基站的第二消息的步骤。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消息包含在本地IP网络上的第二基站的IP地址、与MS-MS分组数据呼叫相关的业务选择字段、由第一和第二基站使用识别MS-MS分组数据呼叫的呼叫识别符值、以及与源和目的移动站相关的移动识别符值。
42.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越区切换请求消息。
43.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响应第二消息从移动交换中心向第三基站发送第三消息的步骤。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三消息包含在本地IP网络上的第二基站的IP地址、与MS-MS分组数据呼叫相关的业务选择字段、由第一和第二基站使用的识别MS-MS分组数据呼叫的呼叫识别符值、以及与源和目的移动站相关的移动识别符值。
45.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消息包括越区切换请求消息。
46.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基站通过建立与第二基站的第二分组数据承载连接而对第三消息做出应答。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基站使用1)第二基站的IP地址;2)由第一和第二基站识别MS-MS分组数据呼叫所使用的呼叫识别符值;和3)与源和目的移动站相关的移动识别符值来建立第二分组数据承载连接。
48.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响应由第三基站建立第二分组数据承载连接,经过第二分组数据承载连接从第二基站向第三基站发送与MS-MS分组数据呼叫相关的数据分组的步骤。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源移动站越区切换到第三基站之后,从移动交换中心向第一基站发送第四消息的步骤。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四消息使第一基站将正在消除第一和第二基站之间的第一分组数据承载连接通知给第二基站。
51.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响应来自第一基站的表示第一分组数据承载连接正在被消除的通知,停止从第二基站向第一基站发送与MS-MS分组数据呼叫相关的数据分组的步骤。
CNA2004800021746A 2003-10-28 2004-10-15 在无线网络的基站之间直接建立移动站到移动站的分组数据呼叫的系统和方法 Pending CN173924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0/695,595 2003-10-28
US10/695,595 US20050089007A1 (en) 2003-10-28 2003-10-28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handoffs of mobile station-to-mobile station packet data calls in a wireless network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39249A true CN1739249A (zh) 2006-02-22

Family

ID=34522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800021746A Pending CN1739249A (zh) 2003-10-28 2004-10-15 在无线网络的基站之间直接建立移动站到移动站的分组数据呼叫的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089007A1 (zh)
JP (1) JP2006524932A (zh)
KR (1) KR100653014B1 (zh)
CN (1) CN1739249A (zh)
DE (1) DE112004000046T5 (zh)
RU (1) RU2292645C1 (zh)
WO (1) WO200504143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85676A1 (zh) * 2017-10-31 2019-05-0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无人机与控制器的通信方法及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83436B2 (en) * 2003-10-28 2009-01-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mobile station-to-mobile station packet data calls directly between base stations of a wireless network
JP4499526B2 (ja) * 2004-10-19 2010-07-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端末間のデータ伝送路確立システム
KR100677591B1 (ko) * 2005-05-27 2007-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Sctp 기반의 핸드오버 기능을 구비한 단말장치 및핸드오버 방법
US8064401B2 (en) 2006-07-14 2011-11-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Expedited handoff
US7899495B2 (en) 2006-07-14 2011-03-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connections
JP5027297B2 (ja) * 2007-04-26 2012-09-19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移動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呼のハンドリング
DE102007024913A1 (de) * 2007-05-29 2008-12-11 Vodafone Holding Gmbh Verfahren zur Verringerung der Latenzzeit bei der Datenübertragung innerhalb eines Kommunikationsnetzes, Verfahren zur Kommunikation zwischen Nutzer-Endeinrichtungen in einem zellularen Kommunikationsnetz und zellulares Kommunikationsnetz
JP2008301184A (ja) * 2007-05-31 2008-12-11 Sanden Corp 通信機器用の接続装置
CN101651889B (zh) * 2008-08-14 2011-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呼叫释放方法及装置
WO2011010363A1 (ja) * 2009-07-21 2011-01-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基地局間通信制御方法
JP2016178484A (ja) * 2015-03-20 2016-10-0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基地局、通信システム、ベアラ確立方法、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432399B2 (en) * 2016-07-12 2019-10-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oring context information in a mobile device
CN107623946A (zh) * 2016-07-15 2018-01-23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对轻连接状态的终端的寻呼方法和装置
CN108023709B (zh) * 2016-11-04 2022-03-15 夏普株式会社 上行发送波形的配置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99766B1 (en) * 1997-05-19 2006-02-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ation of a cellular network
JPH1141643A (ja) * 1997-07-04 1999-02-12 Internatl Business Mach Corp <Ibm> 無線情報処理端末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6496505B2 (en) * 1998-12-11 2002-12-1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Packet tunneling optimization to wireless devices accessing packet-based wired networks
US6580699B1 (en) * 1999-03-29 2003-06-17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for updating an R-P connection for a roaming mobile station
US6483822B1 (en) * 1999-06-07 2002-11-19 Marcello Lioy Establishing a packet network call between a mobile terminal device and an interworking function
ITBO990700A1 (it) * 1999-12-21 2001-06-21 Technogym Srl Sistema di collegamento telematico tra postazioni ginniche per lo scambio di comunicazioni dei relativi utenti .
US6424639B1 (en) * 1999-12-22 2002-07-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Notifying a mobile terminal device of a change in point of attachment to an IP internetwork to facilitate mobility
KR100382478B1 (ko) * 2000-03-13 2003-05-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의 데이터 서비스 방법
KR100775164B1 (ko) * 2001-04-06 2007-11-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영상 호 성립시 동기화 방법
KR100361492B1 (ko) * 2000-12-20 2002-11-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영상 호 제어 방법
US7142860B2 (en) * 2001-03-30 2006-11-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cell/interface selection in mixed networks
FI114190B (fi) * 2002-01-11 2004-08-31 Radionet Oy Menetelmä liikkuvuuden tukemiseksi langattomissa verkoissa
US7110377B2 (en) * 2002-10-10 2006-09-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Dormant handoff in a packet data network
KR100553543B1 (ko) * 2003-03-29 2006-02-20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Cdma ev-d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최소 전송지연을 보장하기 위한 패킷 스케쥴링 방법 및 시스템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85676A1 (zh) * 2017-10-31 2019-05-0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无人机与控制器的通信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50040702A (ko) 2005-05-03
WO2005041436A1 (en) 2005-05-06
DE112004000046T5 (de) 2006-03-23
KR100653014B1 (ko) 2006-12-01
JP2006524932A (ja) 2006-11-02
RU2292645C1 (ru) 2007-01-27
US20050089007A1 (en) 2005-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88094B2 (en) Point-to-multipoint mobile radio transmission
CN1739249A (zh) 在无线网络的基站之间直接建立移动站到移动站的分组数据呼叫的系统和方法
US752632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mobile switching center and a mobile station operating in a data mode using an IP-based network interface
US20040002340A1 (en) Wireless network using multiple channel assignment messages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CN101128053B (zh) 核心网控制系统间切换的方法、网元及系统
US2003011951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TTY/TDD baudot code-capable vocoders in a wireless mobile network
CN1823481B (zh) 用于不同无线网络中移动台之间建立移动台到移动台分组数据呼叫的系统和方法
CN1535540A (zh) 将内容无线传送给用户的通信系统
US748343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mobile station-to-mobile station packet data calls directly between base stations of a wireless network
CN100502347C (zh) 便于睡眠模式、分组数据移动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00238A (zh) 寻找目标核心网络节点的方法
AU200430634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allocation and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forward packet data and supplemental channels in EV-DV network
KR100683377B1 (ko) 2세대와 3세대 이동 통신망 사이의 번호이동성 서비스에따른 음성 착신호 처리 방법, 그 장치 및 시스템
CN100539524C (zh) 用于候选接入路由器能力发现方法、无线接入路由器及终端
AU715374B2 (en) Remote vocoding over a long distance link
US8155691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50879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 base station-assigned public long code mask
US745726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uting data packets in a 1xEV-DV wireless network
CN102137492B (zh) 单卡双待系统中视频电话业务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KR101075759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패킷 데이터 서비스 방법 및 시스템과이를 위한 패킷 데이터 서빙 노드 장치
US2005007028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mobile station registration in a traffic channe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322789C (zh) 个人手持电话系统的精确寻呼方法及装置
CN102075906B (zh) 对cs业务的处理方法及网络控制设备
US20050048966A1 (en) Enhanced IS-2000 mobile capabilities information element
CN101536580A (zh) 通信控制装置和通信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