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38504A - 分散型el元件以及采用该el元件的光照式开关单元 - Google Patents

分散型el元件以及采用该el元件的光照式开关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38504A
CN1738504A CNA2005100915321A CN200510091532A CN1738504A CN 1738504 A CN1738504 A CN 1738504A CN A2005100915321 A CNA2005100915321 A CN A2005100915321A CN 200510091532 A CN200510091532 A CN 200510091532A CN 1738504 A CN1738504 A CN 17385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ersion
forms
type
layer
insulating b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9153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90598C (zh
Inventor
山本保
泽田昌树
田边功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38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385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9059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9059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4/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30Semiconductor lamps, e.g. solid state lamps [SSL] 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or organic LED [O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散型EL元件,在经剥离处理后的临时基板的表面上依次形成短形条触点、第1绝缘层、背面电极层、电介质层、发光体层、透光性电极层。根据该构成,实现厚度方向的薄型化。并且,还提供一种光照式开关单元,将从临时基板剥离的分散型EL元件和具有梳状触点的布线板连接。

Description

分散型EL元件以及采用该EL元件的光照式开关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各种电子机器的输入操作部等中使用的分散型EL元件以及采用该EL元件的光照式开关单元。
背景技术
以下,关于以往的分散型EL元件(以下称作EL元件)以及采用该EL元件的光照式开关单元(以下称作开关单元),采用图13以及图14进行说明。
图13为以往的EL元件的截面图。EL元件101,由绝缘基底部件102、透明电极层103、发光体层104、电介质层105、背面电极层106、绝缘层107构成。绝缘基底部件102,由厚约100μm的透明树脂膜构成,在绝缘基底部件102的背面利用喷溅法等薄膜形成技术形成透明电极层103。在透明电极层103上依次层叠发光体层104、电介质层105、背面电极层106、绝缘层107。另,图13、图14的厚度方向的尺寸被放大表示。
若通过驱动电路(未图示),向透明电极层103和背面电极层106之间施加交流电压或者直流脉冲电压,则发光体层104内的荧光体会发光。从发光体层104发出的光,透过作为EL元件101的发光面侧的绝缘基底部件102一侧进行照光。
图14表示采用EL元件101的以往开关单元的截面图。
如图14所示,开关单元108,具有薄膜开关部114。薄膜开关部114,由在上绝缘基板109(以下称作基板109)和下绝缘基板111(以下称作基板111)之间粘合固定隔离板113而构成。基板109,由厚约100μm的树脂膜形成。可动触点110(以下称作触点110),在基板109的下面印刷形成。基板111由树脂膜形成,固定触点112(以下称作触点112)在基板111的上面印刷形成。为了使触点110和触点112保持给定间隔而相面对,分别在基板109和基板11之间粘合固定隔离板113。通过分别相面对的触点110和触点112,构成开关部119。
并且,EL元件101具有与薄膜开关部114独立的驱动电路且带有绝缘基板102,其配置位于薄膜开关部114上面。EL元件101的总厚度为约0.3mm。还有,在EL元件101的上部,按顺序配置隔离板118和表面薄片117。然后,按键115,对准各个开关部119的位置,并通过粘合材料116粘合固定在表面薄片117的下面,按键115的下端面,与EL元件101上部连接。这样,就构成了开关单元108。
开关单元108,若用手指或者笔等从表面薄片117的上部进行按下操作,则配置在被按下的位置的下面的按键115被按下。按键115按压EL元件101后,被按压部分的EL元件101产生部分弯曲,同时在下方配置的基板109也部分弯曲。这样,触点110被按下,触点110的下面与触点112的上面挡接。并且,触点110和触点112成为电连接的状态,开关部119成为开关接通(ON)状态。
然后,若表面薄片117的操作力被除去,则基板109和EL元件101通过本身的恢复力而返回原始状态,因此如图14所示,开关部119成为开关断开(OFF)状态。
另外,这样的EL元件101和开关单元108,在例如特开平10-106754号公报等中被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分散型EL元件,在经剥离处理后的临时基板的表面上依次形成包含:短形条触点、第1绝缘层、背面电极层、电介质层、发光体层、和透光性电极层。根据该构成,实现厚度方向的薄型化。并且,采用这种分散型EL元件的光照式开关单元,将从临时基板剥离的EL元件和具有梳状触点的布线板连接。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分散型EL元件的截面图。
图2表示图1所示的分散型EL元件的斜视图。
图3表示图1所示的分散型EL元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4表示采用图1所示的分散型EL元件构成的光照式开关单元的截面图。
图5表示图4所示的光照式开关单元的分解斜视图。
图6表示图4所示的光照式开关单元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7表示图4所示的光照式开关单元的动作状态的截面图。
图8表示具有与图4所示的光照式开关单元不同截面的截面图。
图9为表示另一形式的光照式开关单元的分解斜视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分散型EL元件的截面图。
图11表示如图10所示分散型EL元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12表示采用如图10所示分散型EL元件构成的光照式开关单元的截面图。
图13表示以往的分散型EL元件的截面图。
图14表示采用以往的分散型EL元件构成的光照式开关单元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采用图1~图1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分散型EL元件(以下称作EL元件)的截面图。图2为表示在临时基板上以给定间距构成图1所示EL元件的状态的斜视图。并且,图3为表示EL元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另,以下的各个截面图中,厚度方向的尺寸被放大表示。
图1和图2中,临时基板21,为由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构成的箍状。对临时基板21的上面,进行用于改善表面剥离性的剥离处理。EL元件41,在临时基板21的上面侧,在箍状临时基板21的长轴方向以给定间距形成。构成EL元件41的各个功能层,根据丝网印刷法等重叠印刷后构成。
采用图3,对EL元件4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准备临时基板21(步骤S01),对临时基板21的表面进行剥离处理(步骤S02)。给定形状的短形条(short bar)触点31(以下叫作触点31)在经剥离处理后的临时基板21的上面重叠形成(步骤S03)、触点31,采用导电胶等导电性材料印刷形成。并且,在触点31的周围,从触点31的外围开始设置给定间隔,按照包围触点31而印刷形成环状的粘合材料层32(步骤S04)。
然后,第1绝缘层42(以下称作绝缘层42)被形成为分别覆盖在触点31和粘合材料层32的上面(步骤S05)。没有形成触点31和粘合材料层32的临时基板21的表面,为使临时基板21的表面露出,绝缘层42的下面在临时基板21的上面直接重叠而形成。
还有,背面电极层43在绝缘层42上面重叠形成(步骤S06)。并且,电介质层44在背面电极层43的上面重叠形成(步骤S07)。发光体层45在电介质层44的上面重叠形成(步骤S08)。透光性电极层46(以下称作电极层46)在发光体层45的上面重叠形成(步骤S09)。透光性保护用绝缘层47(以下称作绝缘层47)在电极层46的上面重叠形成(步骤S10)。还有,作为在电极层46的表面未形成绝缘层47的部分,即在电极层46露出部分上面形成非透光性印刷层48(步骤S11)。触点31、粘合材料层32、绝缘层42、背面电极层43、电介质层44、发光体层45、电极层46、绝缘层47、印刷层48的各功能层,根据丝网印刷法分别依次重叠形成。
另外,触点31和粘合材料层32的形成顺序可相反,绝缘层47和印刷层48的形成顺序也可相反。并且,形成触点31、粘合材料层32、绝缘层47、印刷层48的步骤未必是必需的。
EL元件41的光照功能,由在临时基板21上面依次印刷形成的绝缘层42、背面电极层43、电介质层44、发光体层45、电极层46、绝缘层47、印刷层48构成。在EL元件41工作中,采用驱动电路(未图示),在背面电极层43和电极层46之间施加交流电压或者直流脉冲电压,使发光体层45内的荧光体发光。并且,发光体层45发出的光穿透绝缘层47的一侧,向外部照光。
然后,在采用EL元件41构成光照式开关单元(以下称作开关单元)等的情况下,使含有触点31和粘合材料层32的EL元件41,在层叠各个功能层成为一体化的状态下从临时基板21剥离后采用。即,采用不具有基底部件的无基底部件的EL元件41。由于形成EL元件41的临时基板21的上面侧,被实施剥离处理,因此当EL元件41从临时基板21剥离时,操作性良好。
接着,对开关单元进行说明。图4表示开关单元的截面图。图5表示图4所示的开关单元的分解斜视图。图6表示图4所示的开关单元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4和图5所示,开关单元51构成为使从临时基板21剥落的EL元件41与布线板71重合且连接。EL元件41和布线板71通过将触点31和在布线板71上面设置的梳状触点61(以下称作触点61)相面对配置而相连接。另,EL元件41,其总厚度为约100μm的程度,与以往的EL元件相比非常薄。
接着,采用图6,对开关单元5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准备形成触点61的布线板71(步骤S31)。另,省略布线板71的制造方法的详细说明。接着,使绝缘隔离板72(以下称作隔离板72)定位于布线板71表面的位置并重合(步骤S32)。
另一方面,按照图3所示的流程图,准备带有临时基板21的EL元件41(步骤S41)。使EL元件41从临时基板21剥离(步骤S42)。然后,进行使载置隔离板72的布线板71和EL元件41的定位(步骤S51)。并对定位的布线板71和EL元件41进行加热处理,使粘合材料层32和隔离板72以及布线板71分别粘合一起,且使EL元件41和布线板71相互连接。
如上这样形成的开关单元51,具有以下构成。EL元件41和布线板71的配置为,在使触点31和触点61在上下方向维持给定间隔相面对的状态下定位。然后,露出到EL元件41下面的粘合材料层32的下面,与配置在布线板71上面的隔离板72上面粘贴。
粘合材料层32,预先形成环形状,分别环绕在每个触点31的周围,若EL元件41从临时基板21剥离则使粘合材料层32露出。然后,使具有粘合性的粘合材料层32与布线板71上面重合。这样,就很容易进行从临时基板21剥离的EL元件41与布线板71的粘贴作业。
并且,通过对隔离板72的高度进行适当设定,能使触点31和触点61之间的触点间隔维持稳定。因此,能使开关动作保持稳定。
另外,如图4和图5所示,隔离板72,可以是使与触点61对应的部分开口的绝缘膜。并且,绝缘胶(未图示)等可以是在布线板71上一体化形成的,也可以是根据丝网印刷法等形成的。另外,在由绝缘膜构成隔离板72时,优选其构成为按照围绕在触点61的周围那样,而使隔离板72的下面粘合固定在布线板71的上面,以提高防尘性。隔离板72本身可具有粘合性,隔离板72和布线板71之间也能够形成其它的粘合层(未图示)。
触点61其构成为,从分别独立的布线部分延伸出来的2个或2个以上的梳状部分61A与1个触点31之间具有间隙并相面对配置,且梳状部分61A以电独立的状态并列设置。
在EL元件41从临时基板21剥离之前,触点31和粘合材料层32,被临时基板21覆盖。这样,触点31和粘合材料层32各自的表面,尘埃等多余的附带物较少。这样,就能够实现具有各个开关部52的高品质且防尘性良好的开关单元51。
并且,由于在绝缘层42的下面侧以直接露出的状态配置的触点31,其构成作为各个开关部52的一个相面对的触点,因此开关单元51被薄型化。
接着,关于以上构成的开关单元51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若向背面电极层43和电极层46之间施加给定电压,则使发光体层45中含有的荧光体发光。从发光体层45发出的光,穿透绝缘层47一侧,并从开关单元51的上方照亮。另外,开关单元51的发光色,根据在发光体层45中分散的荧光体的种类、电极层46或者绝缘层47等光穿透的层的着色等,设定为所望的发光色。
接着,如图7所示的箭头A所示,若采用手指或者钢笔等,对触点31上部的绝缘层47从上往下进行按下操作,则被按下的地方局部向下弯曲。由于EL元件41的各层,采用丝网印刷而形成,因此含有较多树脂成分。还有,EL元件41,为不具有基底部件的无基底部件状态。因此,EL元件41,富有柔软性、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和操作触感。并且,由于各个开关部52的触点31和61的间隔,设定为20~100μm程度的短行程,因此减轻了给EL元件41的各个功能层施加的应力负担,并防止受破损。
然后,随着按下操作,触点31往下降,并分别与梳状部分61A接触。这样,电独立配置的各个梳状部分61A,为电连接,开关部52为接通(ON)状态。
并且,若除去按下操作的操作力,则EL元件41的弯曲部分,通过自身的恢复力,恢复原始状态。这样,触点31与梳状部分61A分离,并使各个梳状部分61A返回成为相互电独立的状态。然后,开关部52为断开(OFF)状态。
另外,由于在电极层46的上方配置绝缘层47,因此,在按下操作时,电极层46被绝缘层47保护,防止电极层46受损伤。并且,通过形成绝缘层47,得到使除去按下力量后的恢复力量增强的效果。还有,若给绝缘层47附加显示功能等,则可进一步提高操作性和功能性。
另,构成EL元件41的各个功能层的胶结树脂,较重要的是选择具有亮度等所期望的EL特性的材料,同时还可以选择在开关动作时具有耐久性等机械特性的材料。并且,按压操作后的复原特性,仍然对胶结树脂的依赖度较高。因此,由上述综合判断,应选定胶结树脂的材料。
如上述,开关单元51,采用从临时基板21剥离的薄型EL元件41,该EL元件41仅由不含基底部件的功能层层叠而成。还有,构成各个开关部52的相面对触点的一方触点,由配置在EL元件41的下面构成。这样,就实现了薄型构成的开关单元51。
并且,触点31和粘合材料层32,在经剥离处理后的临时基板21的上面形成,因此,在EL元件41从临时基板21剥离之后,残余剥离剂会残留在触点31和粘合材料层32的表面上。然而,触点31和粘合材料层32的表面状态为,维持没有附着脱落屑的良好状态。这样,就能够容易实现薄型且高品质的各个开关部52。
还有,在EL元件41从临时基板21剥离之后,触点31和粘合材料层32,具有将临时基板21的表面形状转印的形状。通过适当选择临时基板21的表面形状,可对触点31和粘合材料层32的表面形状进行良好控制。这样,就能对EL元件41和布线板71的粘合条件进行良好控制。
另,在形成触点31之前,虽然对含有对临时基板21进行剥离处理的步骤的方法进行了说明,剥离处理,不限于在形成触点31之前进行。例如,假如采用氟树脂等剥离性高的材料形成临时基板21,则并不需要特别的剥离处理。因此,采用剥离性能高的材料作为临时基板21,也就意味着实施剥离处理。
另外,如图5和图8所示,电极层46表面的中央部分,被透光性绝缘层47覆盖,周边部分被非透光性的印刷层48覆盖。这样,通过采用具有透光性的层和具有非透光性的层覆盖EL元件41的表面,开关单元51可以构成为仅让所望的范围内进行照光。另,印刷层48未必一定需要,如图9所示,开关单元51A也可以构成为EL元件41A的表面全部被透光性绝缘层47覆盖。
并且,绝缘层47的形成,不限定于覆盖电极层46的整个面形成绝缘层47,也可以在任意地方形成。例如,其可以构成为在与每个开关部52对应的电极层46上面不形成绝缘层47。这种情况下,其构成为只要设置绝缘性的键(未图示)等,就可进行开关操作。并且,由于其构成为可对电极层46上面用键进行直接按压操作,因此与电极层46挡接的键的下面,可以是曲率较大的球面形状等。
(第2实施方式)
图10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EL元件的截面图。图11表示如图10所示的EL元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12表示采用如图10所示分散型EL元件构成的光照式开关单元的截面图。
根据第2实施方式,EL元件81构成为:相对第1实施方式所说明的EL元件41,在绝缘层42和背面电极层43之间,进一步通过印刷形成屏蔽层82和第2绝缘层83(以下称作绝缘层83)。另外,与第1实施方式所说明的EL元件41相同构成的部分,采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另外,EL元件81构成为实现对实施静电对策的构成的扩展应用。
采用图11,关于EL元件8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从步骤S01到步骤S05与图3同样,在临时基板21上形成触点31、粘合材料层32和绝缘层42。接着,通过采用银胶等导电性良好的导电胶的丝网印刷法,跨过绝缘层42上的整个面形成屏蔽层82(步骤S21)。还有,根据采用绝缘胶的丝网印刷法,在屏蔽层82上的整个面重叠形成绝缘层83(步骤S22)。在绝缘层83的上面,如图3,通过丝网印刷法依次形成背面电极层43、电介质层44、发光体层45、电极层46、绝缘层47、印刷层48。
并且,在EL元件81也从临时基板21一体化剥离之后,便与设置触点61的布线板71贴合,构成开关单元91。
然后,由于屏蔽层82的一端,与布线板71的大地部(未图示)电连接,即使静电等噪音电压或浪涌电压从EL元件81一侧流入,也会直接落入信号地/大地。这样,可防止相对各个开关部52的静电泄漏,并提高开关单元91的可靠性。
并且,更优选,若屏蔽层82,配置在相对背面电极层43的开关部52一侧,则对EL元件81进行驱动时的噪音等也会落到大地。
另,由于EL元件41在无基底部件的状态下构成开关单元51,因此能够具有薄型化的优点。相反,由于在EL元件41和开关部52之间存在的绝缘介入物较少,因此容易受到外部的静电等影响。然而,由于在EL元件81内部,实施综合静电对策,因此不需要针对每个开关部52个别实施静电对策,因此能够有效实施静电对策。
另外,开关单元91的开关动作,与开关单元51同样,因此省略其说明。由于屏蔽层82和绝缘层83含有树脂成分,因此能够得到进一步增强开关单元91在开关动作时的恢复力的效果。
再有,EL元件81也可在无基底部件的状态下构成开关单元91,因此容易实现实施静电对策的薄型开关单元91。
还有,对于EL元件41、81,可根据丝网印刷法形成第2发光体层(未图示)等,以便能够发出彩色光等。这样,就能构成进一步提高功能或者特性的薄型开关单元。
另,虽然对在EL元件41、81上形成有粘合材料层32的构成进行了说明,然而其构成也可以是不在EL元件上形成粘合材料层。例如,从临时基板21剥离的EL元件,可采用双面带等粘合材料,与布线板71或隔离板71贴合。
还有,同样,触点31也可以不是与EL元件一体化形成的构成。例如,也可以是当EL元件与布线板71连接时,插入独立的短形条触点的构成。

Claims (7)

1、一种分散型EL元件,其特征在于,包含:
短形条触点,其在经剥离处理后的临时基板的表面上形成;
第1绝缘层,其在所述短形条触点上形成;
背面电极层,其在所述第1绝缘层上形成;
电介质层,其在所述背面电极层上形成;
发光体层,其在所述电介质层上形成;
透光性电极层,其在所述发光体层上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型EL元件,其特征在于,
还包含:屏蔽层,其在所述第1绝缘层上形成;和第2绝缘层,其在所述屏蔽层上形成,
所述背面电极层在所述第2绝缘层上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型EL元件,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粘合材料层,其被形成在所述临时基板的表面上,位于所述短形条触点的周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型EL元件,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透光性保护用绝缘层,其在所述透光性电极层上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型EL元件,其特征在于,
还包含非透光性印刷层,其在所述透光性电极层上形成。
6、一种光照式开关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有分散型EL元件和布线板,
所述分散型EL元件包含:
短形条触点,其在经剥离处理后的临时基板的表面上形成;
第1绝缘层,其在所述短形条触点上形成;
背面电极层,其在所述第1绝缘层上形成;
电介质层,其在所述背面电极层上形成;
发光体层,其在所述电介质层上形成;
透光性电极层,其在所述发光体层上形成;
所述布线板具有梳状触点,在所述梳状触点和所述短形条触点相面对的状态下,所述布线板与所述分散型EL元件连接;
所述分散型EL元件在从所述临时基板剥离之后,与所述布线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照式开关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散型EL元件还具有在所述短形条触点的周围形成的粘合材料层;
在所述分散型EL元件和所述布线板之间介入绝缘隔离板,通过让所述粘合材料层和所述绝缘隔离板粘合,将所述分散型EL元件和所述布线板连接。
CNB2005100915321A 2004-08-20 2005-08-18 分散型el元件以及采用该el元件的光照式开关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059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40472A JP4507761B2 (ja) 2004-08-20 2004-08-20 分散型el素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照光式スイッチユニット
JP2004240472 2004-08-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38504A true CN1738504A (zh) 2006-02-22
CN100490598C CN100490598C (zh) 2009-05-20

Family

ID=35908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9153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0598C (zh) 2004-08-20 2005-08-18 分散型el元件以及采用该el元件的光照式开关单元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619358B2 (zh)
JP (1) JP4507761B2 (zh)
CN (1) CN100490598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XPA06011653A (es) * 2004-04-29 2007-05-31 Span Tech Llc Sistema de clasificador de matriz.
JP2009099275A (ja) * 2007-10-12 2009-05-07 Hakodate Sekonic Inc セグメントelスイッチ駆動制御回路、セグメントelスイッチ駆動制御回路を備え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及び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エレメント
ATE524530T1 (de) * 2008-01-30 2011-09-15 Dow Corning Verwendung von glasartigen siliconbasierten hartbeschichtungen als trennbeschichtungen für druckbare elektronik
WO2019183182A1 (en) 2018-03-20 2019-09-26 Day Michael Joseph Security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625186T2 (de) 1995-03-30 2003-05-0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Elektro-lumineszentes foliediaphragma und dieses verwendender schalter
JPH10106754A (ja) 1996-09-30 1998-04-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分散型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素子配線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照光式スイッチユニット
US5856030A (en) * 1996-12-30 1999-01-05 E.L. Specialists, Inc. Elastomeric electroluminescent lamp
JP4038265B2 (ja) * 1998-02-17 2008-01-23 セイコー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El付きシートスイッチ
JP2000212494A (ja) * 1999-01-26 2000-08-02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Elインク及びこのelインクからなる光源を備えた入力部材
JP4747401B2 (ja) 2000-08-07 2011-08-17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014831B2 (ja) * 2000-09-04 2007-11-28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El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4310984B2 (ja) * 2002-02-06 2009-08-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有機発光表示装置
JP3911453B2 (ja) 2002-07-23 2007-05-09 セイコー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El素子の製造方法
JP3953404B2 (ja) 2002-10-21 2007-08-08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該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CN1498047A (zh) 2002-10-21 2004-05-19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US6936960B2 (en) * 2003-01-10 2005-08-30 Eastman Kodak Company OLED displays having improved contras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619358B2 (en) 2009-11-17
JP4507761B2 (ja) 2010-07-21
JP2006059670A (ja) 2006-03-02
CN100490598C (zh) 2009-05-20
US20060038487A1 (en) 2006-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45304C (zh) 电致发光器件和使用该电致发光器件的照明装置
CN1235249C (zh) 照明式键盘开关
CN1204024A (zh) 操作机器用面板
CN1167094C (zh) 光照明型开关
CN109300932B (zh) Led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619733A (zh) 开关单元
CN1187844C (zh) 片式发光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08962914B (zh) 电子装置与其制造方法
CN1881499A (zh) 带有棘轮弹簧的片材及其制造方法及使用它的开关
CN1856875A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识别标签和信息载体
CN1738504A (zh) 分散型el元件以及采用该el元件的光照式开关单元
EP1605507A3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949426A (zh) 带有荧光体的键盘、键盘组件和便携式终端
JP4281379B2 (ja) El素子
CN1222968C (zh) 带板簧的片以及采用该带板簧的片的开关装置
JP2000067682A (ja) 一体化された照明を備えるコマンド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735764A (zh) 取像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CN109411513A (zh) 柔性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728341A (zh) 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JPH05274956A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用キートッ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532674A (zh) 键盘结构
CN101060042A (zh) 按键板
CN1375845A (zh) 照明部件和使用该照明部件的照明装置
CN1783383A (zh) 带有按键弹性片的薄片以及使用该薄片的开关装置
CN1315358C (zh) El元件以及使用该el元件的照明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20

Termination date: 2011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