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23660A - 自组织网络中的地址自动配置 - Google Patents

自组织网络中的地址自动配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23660A
CN1723660A CNA2004800010900A CN200480001090A CN1723660A CN 1723660 A CN1723660 A CN 1723660A CN A2004800010900 A CNA2004800010900 A CN A2004800010900A CN 200480001090 A CN200480001090 A CN 200480001090A CN 1723660 A CN1723660 A CN 17236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
node
network
network identifier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010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23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236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46Resolving address allocation conflicts; Testing of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92Address allocation by self-assignment, e.g. picking addresses at random and testing if they are already in u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7Adaptation for transition between two IP versions, e.g. between IPv4 and IPv6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系统,节点借此可在加入或建立网络时以地址动态配置自身。一旦建立所述网络,所述网络内的节点交换问候消息,所述问候消息被修改为提供所述节点所属网络的指示。如果两个网络开始相互合并,则在此网络边缘处的节点将从节点接收识别两个不同网络的问候消息。当此发生时,所述节点可确定所述网络合并正在发生,并执行重地址检验过程,以确保其地址在整个合并网络内的唯一性。

Description

自组织网络中的地址自动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终端的自动配置,以识别适当的网络地址。本发明尤其涉及使用IPv6的移动自组织网络内的自动配置。
背景技术
当终端连接到网络,尤其是诸如移动设备的网络的自组织网络时,所述终端必需确定适当的网络地址,以便利与连接到所述网络的其它终端或节点的通信。在IP(互联网协议)情况下,存在使终端确定适当网络地址的各种功能。在IPv4(互联网协议版本4)内,地址变得不足,这归因于分配地址的方式,以及对于新地址的需要增加。分配必须得到小心的控制,因此地址由管理员人工分配给终端,或使用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分配所述地址。DHCP需要维持可用地址的数据库的DHCP服务器。当终端连接到所述网络时,其从DHCP服务器请求可用地址。所述DHCP服务器然后将IP地址分配给所述网络终端。然而,此技术需要新连接终端可用的DHCP服务器,还需要DHCP服务器来维持可用地址的列表。为了提供新终端自由连接到网络的高度灵活性和能力,可能需要大量的DHCP服务器,每个所述DHCP服务器都具有唯一可用地址的内存。自组织网络实质上是一个无基础设施的网络,在这种情况下DHCP是不可能的。使DHCP服务器可用需要基础设施,因而限制了自组织网络的灵活性。
与IPv4相比,在IPv6,即IP协议的较新版本中,可用的潜在地址数量更多。尽管这解决了可用潜在地址的数量限制问题,但使独立服务器在请求时存储被分配给终端的可用地址仍然不便。因而理想的是,使终端借助IP地址配置自身,而无需独立服务器分配地址。
各种系统已建议用于允许自组织网络内的IP地址自动配置。在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的“移动专门连网组,,的Charles E Perkin等人撰写“自组织网络的IP地址自动配置”的文件[2001年11月14日]内描述了一种机制,自组织网络内的终端或节点可借助所述机制以IP地址自动配置自身,所述IP地址在所述自组织网络的被连接部分中是唯一的。
Perkins等的文献描述了这样一种系统,即在所述系统中执行自动配置的终端挑选两个地址,一个暂时地址和终端希望使用的试验地址。所述暂时地址仅简单地用于确定所述试验性地址的唯一性。为了确定所述试验性地址是否唯一,所述终端发送地址请求(AREQ)。如果其接收地址回答(AREP),则其了解所述试验性地址并不是唯一的。如果未接收到AREP,则所述试验性地址注定是唯一的。对于IPv6而言,所述AREQ是修改后的相邻恳求(NS)消息。所述相邻恳求(NS)消息被以标记修改,所述标记指示所述相邻恳求(NS)消息正充当重复地址检测(DAD)操作的一部分,而非其作为相邻通信消息的正常功能。因此,当接收到其中设置所述标记的相邻恳求消息时,与其中消息仅传送到与其距离一跳的邻居的正常情况相反,所述消息由节点传递。
接收相邻恳求消息的终端以修改后相邻通告(NA)消息形式发出地址回答(AREP)消息,所述相邻恳求消息指示对应于其自己地址的试验性地址。以类似于所述相邻恳求消息的标记修改相邻通告消息,所述标记指示所述相邻通告消息正充当重复地址检测(DAD)过程的一部分。类似地,所述NA消息被从节点传送到节点,而非简单的仅传送一跳到其紧靠邻居。这样,所述修改后NA消息将被分配回所述NS消息的原始发送者,从而使得其了解所述试验性地址并非唯一。最初通过从站点本地地址前缀中提供适当的前缀,并将所述终端自身的数字附至所述前缀,从而选择所述试验性地址。这可能是随机数或基于所述终端的一些特征的数字,例如其MAC号码或其扩展通用身份号码(EUI-64)。尽管这些数字对于终端或其网络卡而言是唯一的,但仍然存在着以这种方式形成的地址并非唯一的可能性。
Perkins等指示当网络与另一网络接合时,重复地址检测(DAD)必需得到执行,尽管在此文档中并未指示用于检测网络接合何时发生或启动DAD如何发生的技术。
“欧洲无线论文集”(2002)中的Karlsruhe大学的Killian Weniger和Martina Zitterbart的“大规模移动自组织网络内的IPv6自动配置”论文建议了一种地址自动配置的分级方法。该论文考虑了IPv6及其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对于大规模移动自组织网络的适用性。移动自组织网络内的节点是集成主机和路由器。因此,所有节点执行所有路由器功能。为了在非单个广播链路的环境内使用IPv6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需要发出路由器通告(RA)的路由器。然而,在重地址检验(DAD)期间内,必须使消息涌入网络。所述涌入导致阻塞,且随着网络尺寸增加,所述阻塞变得无法接受。Weniger等描述了一种系统,其尝试通过每个终端将其广播链路定义为小于距离其的特定跳数的一组节点来限制涌入。为此,使用通过发出路由器通告来配置一组其相邻节点的引导节点,建立层级。这样,所述相邻节点不必执行其路由器功能以及RA消息的相关输出,从而减少了必要的业务量。然而,所述引导者的初始选择和后续重新选择很复杂,必须周期性执行重地址检验,以处理网络分割和合并,这更增加了协议的复杂性。
因此需要提供考虑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的网络协议,所述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避免了复杂的层级结构,并能够处理移动网络的动态性质,尤其是在网络分割和合并规则发生的情况下。此外,优选地提供一种地址选择技术,其提供了站点-本地地址,而非链路-本地地址,以减少地址重复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因此,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网络内的节点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存储网络识别符,所述网络识别符指示所述节点与其相关的所述网络;从其它节点接收消息,并从所述消息中提取网络识别符,所述网络识别符指示所述发送节点与其相关的网络;将所接收网络识别符与所存储网络识别符相比较;以及执行重地址检验过程,其中所存储网络识别符不同于所接收网络识别符。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接到网络以形成节点的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存储器,其用于存储网络识别符,所述网络识别符指示所述节点与其相关的所述网络;接收机,其用于从其它节点接收消息,并从所述消息中提取网络识别符,所述网络识别符指示所述发送节点与其相关的网络;比较器,其用于将所接收网络识别符与所存储网络识别符相比较;以及控制器,其用于执行重地址检验过程,其中所述比较器指示所存储网络识别符不同于所接收网络识别符。
优选地,所述重地址检验过程包括发送由其它节点接收的地址请求消息,其中所述地址请求消息包括标记,所述标记指示所述节点正执行的所述重地址检验过程作为所接收网络识别符不同于所存储网络识别符的结果。所述标记有助于向其它节点指示已发生两个节点的合并。
因而有利的是,在接收到具有所述标记的地址请求消息时,节点启动其自己的重地址检验(DAD)过程。然而,为了避免汹涌的DAD消息,优选地将所述重地址检验过程的开始推迟一段时间。所述时期可能被随机确定,或是基于一些参数,所述参数确保不同于所述网络内的可能类似地将开始DAD过程的其它节点。
为了确保网络内的所有节点意识到合并情况,有利的是,作为所述DAD过程部分发出的所述地址请求消息被从节点传送到节点。然而,为了减少先前消息或回波的重新传送,所述节点可能保持对于已转发消息的记录,而不会重新传送从相同节点始发的消息。所述消息的记录可能被保持一段有限时期,从而使得未来的DAD过程不会受到影响。
作为启动节点的一部分,必须首选建立唯一地址,然后得到并存储网络识别符。如果所述节点并不靠近于其它任何节点,即其无法加入现有网络,则所述节点可能确定其自己的网络识别符,并有效建立其自己的网络。所述网络识别符可能基于所述终端自己的EUI-64或MAC地址,或是简单地被随机选择。
如果节点初始化自身,且周围存在一个或多个其它节点,则所述节点可加入现有网络。所述其它节点应当发送诸如问候消息的消息,所述消息将识别该节点的网络识别符。新节点然后可将所接收的网络识别符存储为其自己的。此过程的执行可能是通过初始等待以了解是否接收到问候消息,并使用所接收的网络识别符,但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并未接收到消息,则所述节点确定其是单独的,并建立起自己的网络识别符。
此外,在初始地址配置期间内,所述终端优选地通过使用站点-本地前缀、后跟子网身份、后跟与终端的接口身份相关的代码(例如EUI-64或MAC地址),从而选择其地址。优选地,所述站点-本地前缀是FECO:0:0::/48。所述子网身份优选地为16位数。所述数可能是随机生成的,并优选地排除值FFFF。
配置了每个节点在所述网络内保持并经由相邻节点之间的问候消息改变的唯一网络识别符,这提供了在网络合并时检测的能力,从而使得适当DAD进程得以执行,避免地址任何可能的冲突。这允许网络合并得以处理,而无需复杂的层级结构,且所述网络不会过度涌出。
根据本发明的备选方面,提供了一种形成由供终端使用的IPv6地址的方法,所述终端形成自组织网络内的节点,所述方法包括:使用站点-本地前缀来形成所述地址的前缀;生成作为子网识别符的随机数;得到预定终端识别符地址;以及通过将所述子网识别符附加到所述前缀的末端,并将所述终端识别符地址附加到所组合的前缀和子网识别符的末端,从而形成所述地址。在形成所述地址之后,所述地址优选地存储起来以供后续使用。
在此技术规范中,对于终端的参考涉及能够连接到网络并形成节点的设备。这可能是网络卡或包括所述卡的设备或其它连接到网络的装置。对于节点的参考是指网络内的连接点,但还适用于其中终端无法与其它任何节点建立联系并因而作为一个节点网络内的单个节点的情况。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特定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初始地址建立和证实进程;
图2示出了终端的监控以确定网络合并是否发生;
图3示出了网络合并发生的过程;
图4示出了在两个合并后网络内如何执行重复地址发现的过程;
图5示出了标准相邻恳求消息的格式;以及
图6示出了用作本发明地址请求(AREQ)消息的修改后相邻恳求消息的格式。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描述了初始化终端以形成节点的过程。当首先启动终端以加入网络时,所述终端将发现其自身处于两种情况中的一种。存在着其可加入的当前网络,或并不存在当前网络,在后者情况下,所述终端有效形成其自己的新网络。在每种情况下,所述终端必须确定在所述网络上使用的IPv6地址(SI)。
由于自组织网络是多跳环境,因此其应当被认为是站点,而非链路。因此,新节点的IPv6地址是站点-本地地址。在此实施例中,所述站点-本地地址包括四个字段。这包括10位站点-本地格式前缀(FEC0::/10)、全为零的38位字段、16位子网ID和64位接口ID。所述子网ID被从所确定范围值中随机选择。一般而言,所述范围允许任何16位值。实际上,避免了一些值,包括值FFFF(其对应于MANET_INITIAL_PREFIX)。所述MANET_INITIAL_PREFIX(FEC:0:0:FFFF::/96)如下所述服务于专用目的。
所述接口ID是从所述节点的链路层地址生成的。例如,所述接口ID可能是从网络卡IEEE扩展通用识别符(EUI-64)中形成的,所述网络卡IEEE扩展通用识别符(EUI-64)可能基于所述卡的MAC地址。由于EUI-64和MAC地址预计是全球唯一的,因此这种方法最小化了指配给两个不同节点的地址重复的可能性。然而,由于一些机构不一致,因此重复可能会发生。
例如,具有1:21FF:FE63:7135的EUI-64值的设备将会提供201:21FF:FE63:7135的接口ID。随即生成的子网ID被设置为ABCD。如上所述,站点-本地前缀可用于生成最终的站点-本地IPv6地址FEC0::ABCD:201:21FF:FE63:7135。
在确定试验性地址之后,所述终端必需设法确定其是否真正唯一。为了证实已确定的试验性地址的有效性,所述节点因而必须执行重地址检验(DAD)过程(S2)。地址请求(AREQ)被以修改后相邻恳求消息的形式发送。为使所述消息越过直接相邻节点传送,所述消息包括指示其正充当AREQ消息而非简单恳求消息的标记(M)。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消息,相邻终端将传送所述消息到其自己的相邻节点。还会执行与其自己地址的比较,如果所述地址与其自己地址相同,则将会发送回地址回答(AREP)消息,最终发送到原始终端,以向其建议其试验性地址并非唯一,因而必需改变。
所述AREP消息类似地使用修改后相邻通告(NA)消息,所述修改后相邻通告(NA)消息具有附加标记,所述附加标记指示所述NA消息用作重地址检验操作的一部分,从而使得其被逐个节点传送,而非限制为仅经由一跳发送到直接相邻节点。所述试验性地址被包括在所述NA消息内,从而使得当所述地址请求的原始发送者接收到包括其试验性地址的所述网络通知消息时,所述原始发送者了解其试验性地址并非唯一。所述原始发送者然后可基于不同的随机选择的子网ID,开始确定备选试验性地址的过程。
在已发送出所述AREQ消息之后,所述节点必须等到了解是否接收到AREP消息作为回答(S3)。如果从当前正使用所述试验性地址的节点接收AREP消息,则必须建立新试验性地址,必须以所述新地址重复所述重地址检验。
一旦已选择试验性地址,且在固定时期内未接收到AREP消息,所述终端即确定所述试验性地址尚未使用,因而可将此地址用于其自身。Perkin等在上述文献内详细描述了所述重地址检验过程。
在执行重地址检验之后,所述终端最初假定在所述区域内并不存在网络,其是新网络内的唯一节点。所述终端然后将以所确定的试验性地址配置其自身(S4),并初始化所述网络。如果所述节点并未从其它任何节点接收到消息,则其在已建立新网络的基础上继续,并初始选择(S5)此新网络的唯一网络识别符(UNID),然后将其存储。所述唯一识别符有助于识别连接到特定网络的节点。这对于确定网络分割和合并何时发生尤其有用。作为所述网络的正常操作过程的一部分,问候消息被周期性发送给相邻节点,而唯一识别符包括在所述问候消息内。
可能以多种方式,或简单基于所述节点的EUI-64或MAC地址,确定所述唯一识别符。
在初始化终端且网络已存在的情况下,其相邻节点中的一个可发送出问候消息。如上所述,所述问候消息将包括相邻节点形成其一部分的网络的唯一识别符。所述新节点将接收所述消息,并确定其能够加入当前网络,而非建立一个新网络。所述节点因而选择(S5)使用从其相邻节点接收的唯一识别符,并存储所述唯一识别符,而非生成其自己的识别符。在未来,如下所述,所述节点将发送此唯一识别符,作为其发射的问候消息的一部分。这样,特定网络上的所有所述节点将保持相同的唯一识别符。
一旦所述节点已借助IP地址初始化其自身,并根据相邻节点或其自己确定唯一识别符,正常操作(S6)继续,但所述网络的状态必需得到监控,以确定网络分割或合并已发生。这是参照图2来解释的。
在网络分割期间内,形成所述网络部分的一个或多个节点从形成所述网络的其它节点断开。在移动网络内,这可能是因为所述节点已分开,或不再能够与所述网络其它部分内的节点通信。在合并期间内,两个网络,即具有不同唯一识别符的网络内的节点能够在先前无法通信的地方通信。此处的问题是两个节点可能潜在具有相同的IP地址,即使每个节点在合并所述网络之前分别将所述地址鉴权为其自己网络内的唯一地址。当然,在合并之前,所述两个网络可能无法通信,因而所述AREQ消息无法被在两个网络之间传送。然而,一旦合并已发生,具有相同地址的两个节点的存在即会发生问题。
在自组织网络内,网络连接由广播控制消息的接收确定。所述广播控制消息还充当问候消息,向相邻节点指示节点的存在和继续存在。问候消息被在所有相邻节点之中周期性交换。在此实施例中,所述信息包括在所述问候消息内。
所述节点监控所接收消息,以接收问候消息(S61)。当节点接收到问候消息时,其提取所述唯一识别符(S62)。如上所述,如果所述节点先前尚未接收到问候消息,且尚未确定其是唯一节点,则所述节点存储所接收唯一识别符(S64)并继续正常操作。在所述节点已建立唯一识别符的情况下,所述节点将所接收唯一识别符与所存储唯一识别符相比较(S65)。如果所接收唯一识别符不同于所述节点自己的先前所存储唯一识别符,则所述节点确定其当前网络已与另一具有不同唯一识别符的网络合并。为了避免两个具有相同IP地址的节点共同存在的可能性,必须执行新DAD过程(S66)。
在所述DAD过程中(S66),所述节点在初始化时如先前一样发送出AREQ消息,并且如果其地址并非唯一则期望接收AREP消息。所述AREQ消息还包括NetMerge标记,所述NetMerge标记指示所述AREQ消息是由于网络合并,而非新节点初始化其自身而发出的。这样,由于所述AREQ消息被在所述网络内从节点传送到节点,每个节点都意识到所述发出节点在另一网络的边界处。实际上,所述边界可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物理边界,因为连接到移动网络物理中心处的终端的节点可能能够连接到网络剩余部分无法通达的节点。
在接收到具有NetMerge标记设置的AREQ消息时,节点将确定其必须为其自己的IP地址执行DAD过程。当网络与另一网络合并时,若干节点可能在短暂的时间间隔内注意到此,并开始其自己的DAD过程。这可能导致由于相同的网络合并活动,节点接收到若干AREQ消息。因此,所述节点将在特定时期内开始DAD过程一次。因此,如果若干AREQ消息是由于两个网络合并而接收到的,则所述节点将不会执行重复的DAD过程。此外,对于若干在网络合并之后立即尝试执行DAD过程的节点所引起的有限阻塞,可在开始所述DAD过程之前引入随机延迟或跳动,以随时扩展DAD业务。
一旦所述节点已确定其地址仍然唯一,所述两个合并后网络即可对所述合并后网络的新共同唯一识别符达成一致。这可以多种方法得到执行。例如,当所述第一节点检测到两个网络的所述合并时,其可为组合后网络判定新的唯一识别符,并在其DAD期间内将其作为AREQ消息的扩展发送。
由于所述DAD过程在两个网络的合并期间内使用扩散法,存在着通过所述组合后网络的大量DAD消息。使用上述跳动可对此扩展。此外,所述节点可能记录对于AREQ/AREP消息的接收。所述节点可能保持所述消息始发于哪个源地址的记录,且并不转发实际上冗余的后续消息。这将有助于最小化对于先前所转发消息的回波的重新传送。
在避免地址冲突中可能会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涉及站点重编号。如果终端地址改变,则现有TCP连接将会断掉。为了实现站点的设备的适当重编号,可引入优选地址和反对地址。这样,重编号之前的地址,即反对地址将仍然可用。然而,所述节点发送的消息内的源地址将包括新地址,即所述优选地址。这将仅在有限时间内是可用的,以允许所述节点接收到任何未决消息。
以下将参照3(a)到3(c)描述网络合并过程的详细实例。图3(a)示出了两个具有唯一网络识别符ID_A和ID_B的独立网络。第一个网络包括节点1、2、3、4和5。第二个网络包括节点6、7、8和9。节点2和8都具有相同IP地址,在此实例内所述IP地址=x。尽管如图3(a)所示所述网络是分开的,但这并不会出现问题。然而,如果所述节点随后如图3(b)所示合并,则问题将会产生。
随着网络合并,节点2和9发送出当前都可由节点1接收到的问候消息。节点1从节点2接收到所述问候消息,并注意到其唯一网络识别符ID_A。节点1然后从节点9接收所述问候消息,并注意到其唯一网络识别符是ID_B。由于所述唯一网络识别符并不相同,节点1确定合并已发生。
如图3(c)所示,节点1开始DAD过程,以确定其自己的地址在所述组合网络内是否仍然唯一。其通过发送具有NetMerge标记设置的AREQ消息而开始。所述消息由如图所示的节点2、4、6和9接收。所述节点反过来重新传送由其对应邻居接收的所述AREQ消息。所述AREQ消息被分配到组合网络的所有节点。由于节点1的地址在两个网络中是唯一的,因此并不发出AREP消息。在适当期间之后,节点1确定其IP地址仍然唯一并继续正常操作。已接收到具有NetMerge标记设置的AREQ消息的其它节点开始其自己的DAD过程。如上所示,在此过程被在任何特定节点内启动之前可能存在随机延迟。
最终,节点2将开始其自己的DAD过程,如图4(a)所示。节点2因而发送通过所述网络分配的AREQ消息。所述消息被最终传送到节点8。节点8注意到节点2的地址与其自己的地址相同,然后发出AREP消息。所述AREP消息然后例如被借助如图4(b)所示的示范路由发射并最终传送回节点2。节点2最终接收所述AREP消息,并确定其地址不再唯一。其因此确定新的试验地址,然后重复初始化DAD过程。
在此实例中,节点2改变其地址。然而,如果节点8发送出节点2向其回答的其自己AREQ消息,则节点8还可能已改变其地址。实际上,两个节点中的每个都可能响应于发送出AREP消息和/或通过接收具有相同IP地址的AREQ,改变其地址。
图5示出了标准NS消息。图6示出了上述实施例的AREQ消息的结构实例。所述AREQ消息是修改后相邻恳求(NS)消息,具有额外的M和N标记。所述M标记指示NS消息是用于DAD的专门类型。所述N标记用于指示所述MS消息用作由于合并两个网络而发生的DAD过程的一部分。所述两个标记包括在标准NS消息的保留部分内。此外,所述跳次限制被从255修改为对应于所述自组织网络直径的参数,以实现多跳连接。所述目的地地址并不改变,作为“所有节点组播地址”。所述源地址是站点-本地的,并是借助具有所述站点本地前缀,MANTE_INITIAL_PREFIX(FEC0:0:0:FFFF::/96)的随机地址形成的。在最初尝试确定所述试验性地址是否唯一的期间内仅使用所述地址一次。尽管不同地址的潜在数量相比较而言较小,但由于所述地址仅短暂用于提供AREP消息被发送到的返回地址,因此重复的可能性相对很小。
当节点离开网络时,其可突然如此执行,并不通知其它节点其离开或其在哪里。在任何一种情况下,对于所述节点的其它地址请求并不响应。作为另一种选择,上述布置可能包括有限持续期间或租用类似于在DHCP内使用的机制。在DHCP中,地址被在时控租约内分配,所述时控租约在特定持续期间之后到期除非重订。这避免了实际上未使用的地址无法得到。因此,如果节点的预定时间到期,且尚未从所述节点接收到更新消息(例如问候消息),则其相邻节点可假定其已移出所述网络范围之外,或所述节点故障。

Claims (29)

1、一种用于控制网络中的节点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存储网络识别符,其中所述网络识别符用于指示与所述节点相关的网络;
从其它节点接收消息,并从所述消息中提取网络识别符,其中所述网络识别符用于指示与所述发送节点相关的网络;
将所述接收的网络识别符与所述存储的网络识别符相比较;以及
执行重地址检验过程,其中所述存储的网络识别符不同于所述接收的网络识别符。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重地址检验过程包括发送由其它节点接收的地址请求消息,
其中所述地址请求消息包括这样的标记,即所述标记用于指示所述节点正在执行重地址检验过程是由于所述接收的网络识别符不同于所述存储的网络识别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还包括接收从第二节点传送的地址请求消息,并确定所述消息是否包括这样一个标记,即所述标记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正在执行重地址检验过程是由于所述第二节点已经接收到不同于其所存储的网络识别符的网络识别符。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接收到包含所述标记的地址请求消息,启动重地址检验过程。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所述重地址检验过程的开始被推迟一段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所述时间被随机地确定。
7、根据权利要求4、5或6的方法,其中在已经响应于接收到包含所述标记的地址请求消息而启动重地址检验过程之后,在此后一段时间接收到的地址请求消息并不启动重地址检验过程。
8、根据权利要求3到7中任何一个的方法,还包括重新传送所述接收的地址请求消息,以由其它节点接收。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还包括:
提示对于地址请求消息的接收,并存储所述消息从其始发的节点的地址记录,以及
阻止重新传送地址请求消息,其中始发于相同节点的地址请求消息已经被转发。
10、根据权利要求1到9中任何一个的方法,还包括在从另一节点接收的消息中得到所述网络识别符。
11、根据权利要求1到9中任何一个的方法,还包括生成所述网络识别符自身。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方法,还包括等待预定的时间周期,以确定是否从另一节点接收到任何包含网络识别符的消息,以及如果并未接收到所述消息,则执行所述生成步骤。
13、一种用于连接到网络以形成节点的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网络识别符,其中所述网络识别符用于指示与所述节点相关的网络;
接收机,用于从其它节点接收消息,并从所述消息中提取网络识别符,其中所述网络识别符用于指示与所述发送节点相关的网络;
比较器,用于将所述接收的网络识别符与所述存储的网络识别符相比较;以及
控制器,用于执行重地址检验过程,在所述重地址检验过程中,所述比较器指示所述存储的网络识别符不同于所述接收的网络识别符。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终端,其中在所述重地址检验过程期间,所述控制器发送由其它节点接收的地址请求消息,其中所述地址请求消息包含这样的标记,即所述标记指示所述控制器正在执行所述重地址检验过程是由于所述接收的网络识别符不同于所述存储的网络识别符。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的终端,其中所述接收机还监控所接收的消息,以确定是否接收到从第二节点传送的地址请求消息,所述地址请求消息包含这样的标记,即所述标记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正在执行重地址检验过程是由于所述第二节点已经接收到不同于其所存储的网络识别符的网络识别符。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器响应于接收到包含所述标记的地址请求消息,启动重地址检验过程。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终端,其中所述重地址检验过程的开始被推迟一段时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终端,其中所述时期被随机地确定。
19、根据权利要求16、17或18的终端,其中在所述控制器已经响应于接收到包含所述标记的地址请求消息而启动重地址检验过程之后,所述控制器响应于在此后一段时间接收到的地址请求消息,禁止启动其它任何重地址检验过程。
20、根据权利要求15到19中任何一个的终端,还包括:
发射机,用于重新传送所接收的地址请求消息,以由其它节点接收。
21、根据权利要求20的终端,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地址请求消息从其始发的节点的地址记录,其中
所述发射机被禁止重新传送所接收的地址请求消息,其中始发于相同节点的地址请求消息已被接收并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
22、根据权利要求13到21中任何一个的终端,还包括:
提取器,用于在从另一节点接收的消息中得到所述网络识别符,并将所述网络识别符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
23、根据权利要求13到21中任何一个的终端,还包括:
生成器,用于生成网络识别符,并将所述网络识别符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
24、根据权利要求13到21中任何一个的终端,还包括:
提取器,用于在从另一节点接收的消息中得到所述网络识别符,并将所述网络识别符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以及
生成器,用于生成网络识别符,其中所述生成器等待预定的时间周期,以确定所述提取器是否接收到任何包含网络识别符的消息,并且如果并未接收到所述消息,则生成网络识别符,并将所述网络识别符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
25、一种形成供终端使用的IPv6地址的方法,所述终端形成自组织网络中的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使用站点-本地前缀来形成所述地址的前缀;
生成作为子网识别符的随机数;
得到预定的终端识别符地址;以及
通过将所述子网识别符附加到所述前缀的末端,并将所述终端识别符地址附加到组合后的前缀和子网识别符的末端,从而形成所述地址。
26、根据权利要求25的方法,其中所述前缀是10位站点-本地前缀,后跟38位零字符串。
27、根据权利要求26的方法,其中所述前缀是FEC0::/48。
28、根据权利要求25、26或27的方法,其中所述子网ID是16位随机数。
29、根据权利要求25、26、27或28的方法,其中所述终端识别符地址是基于下面其中一个的64位数:所述终端的EUI-64地址和终端MAC地址。
CNA2004800010900A 2003-02-21 2004-02-19 自组织网络中的地址自动配置 Pending CN172366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0304007.8 2003-02-21
GB0304007A GB2398704B (en) 2003-02-21 2003-02-21 Address autoconfiguration in ad hoc network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23660A true CN1723660A (zh) 2006-01-18

Family

ID=9953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800010900A Pending CN1723660A (zh) 2003-02-21 2004-02-19 自组织网络中的地址自动配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414996B2 (zh)
EP (2) EP1626543A3 (zh)
JP (1) JP4138835B2 (zh)
CN (1) CN1723660A (zh)
DE (1) DE602004011579T2 (zh)
GB (1) GB2398704B (zh)
WO (1) WO2004075493A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0156B (zh) * 2009-06-03 2012-02-22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移动自组织网络地址自动分配方法
CN112492057A (zh) * 2020-11-16 2021-03-1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固定根节点的地址自配置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79834B1 (ko) * 2003-10-20 2006-05-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모바일 애드혹 네트워크에서 ip 사이트로컬 프리픽스풀을 이용한 주소 할당방법
GB2413037B (en) * 2004-04-07 2006-02-15 Toshiba Res Europ Ltd Network addressing
US20050271049A1 (en) * 2004-06-03 2005-12-0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HCP cache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060095546A1 (en) * 2004-10-07 2006-05-04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locating services in proximity networks for legacy application
US8752129B1 (en) * 2004-10-12 2014-06-10 Alex I. Alt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self-defending wireless computer network
US7330696B2 (en) * 2004-11-24 2008-02-12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mode radio operation
US7706776B2 (en) * 2004-12-06 2010-04-27 Meshnetworks, Inc. Scheme for MAC address privacy in infrastructure-based multi-hop wireless networks
KR100628112B1 (ko) * 2004-12-30 2006-09-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도약 접속 방식이 적용되는 네트워크 영역에서,이동통신 단말기를 이용한 아이피 주소 설정 제어 방법
CN100338920C (zh) * 2005-01-27 2007-09-19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利用层次自组网构建紧急通信系统的方法
KR100667283B1 (ko) * 2005-02-01 2007-01-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애드혹 망 및 인프라스트럭처 망을 연결하는 게이트웨이,상기 게이트웨이를 이용하는 서비스제공자 등록방법, 및탐색방법.
WO2006091178A1 (en) * 2005-02-22 2006-08-31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A method of obtaining presence information and a method of maintaining an updated membership list of communication devices in a decentralised network
KR100644695B1 (ko) * 2005-05-07 2006-1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확장된 무선 랜에서 이동 노드를 그룹화하기 위한 방법 및장치
EP1729456B1 (en) * 2005-05-30 2016-11-23 Sap Se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lection of network nodes
US7873743B2 (en) * 2005-12-05 2011-01-18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router device for managing connections
WO2007072554A1 (ja) * 2005-12-20 2007-06-28 Fujitsu Limited アドレス割当装置
JP4914207B2 (ja) * 2006-02-17 2012-04-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レイヤの役割決定方法
US7693120B2 (en) * 2006-06-26 2010-04-06 The Boeing Company Neural network-based mobility management for self-partition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mobile ad hoc radio networks
US7606173B2 (en) * 2006-08-30 2009-10-20 Robert Bosch Gmbh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for minimum neighbor assurance in deployment of nodes in a multihop wireless network
KR101319491B1 (ko) * 2006-09-21 2013-10-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도메인 정보를 설정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7848263B2 (en) * 2006-11-28 2010-12-07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Simplified auto-configuration and service discovery in ad-hoc networks
US7782797B2 (en) * 2007-02-27 2010-08-24 Hatteras Network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elf partitioning a data network to prevent address conflicts
JP5248820B2 (ja) * 2007-08-15 2013-07-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通信方法
JP5031487B2 (ja) * 2007-08-27 2012-09-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US7792050B2 (en) * 2007-10-26 2010-09-07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intelligent merging of ad hoc network partitions
US9648493B2 (en) * 2007-11-16 2017-05-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ing identifiers to establish communication
US20090132674A1 (en) * 2007-11-16 2009-05-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lving node identifier confusion
CN101547383B (zh) * 2008-03-26 2013-06-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认证方法及接入认证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JP5183307B2 (ja) * 2008-06-10 2013-04-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US9585069B2 (en) * 2008-06-19 2017-02-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cess terminal assisted node identifier confusion resolution
US20100008235A1 (en) * 2008-07-11 2010-01-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porting and resolving conflicting use of a node identifier
US8743858B2 (en) 2008-07-15 2014-06-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femto cells
US8989138B2 (en) * 2008-07-15 2015-03-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femto nodes
US8379512B2 (en) 2008-09-18 2013-02-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ing identifier mapping to resolve access point identifier ambiguity
EP2389751A1 (en) * 2009-01-22 2011-11-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ddress allocation in a network
US8116336B2 (en) * 2009-01-27 2012-02-14 Sony Corporation Distributed IP address assignment protocol for a multi-hop wireless home mesh network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JP2010226192A (ja) * 2009-03-19 2010-10-07 Nec Corp 通信システム
JP5971488B2 (ja) * 2010-10-15 2016-08-17 マーベル ワールド トレード リミテッド ネットワークアドレスの割り当て
CN102984296B (zh) * 2012-12-07 2015-10-21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网络地址配置及网络合并的方法
JP6131509B2 (ja) * 2013-07-03 2017-05-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961044B2 (en) * 2013-09-26 2018-05-01 Intellihot, Inc. Routerless identification code assignment system and method
CN104468868B (zh) * 2014-12-30 2017-10-10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识别IPv6地址接口ID的方法
JP5975119B2 (ja) * 2015-01-15 2016-08-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Bmc、情報処理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10075410B2 (en) 2015-05-18 2018-09-11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assigning internetwork addresses
US10051688B1 (en) 2015-05-28 2018-08-14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Bridging wireless network traffic
US10447532B2 (en) * 2015-10-23 2019-10-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Non-disruptively merging coordinated timing networks
CN105517091B (zh) * 2015-11-30 2018-09-21 常熟理工学院 一种车载网的通信方法
WO2017180999A2 (en) * 2016-04-15 2017-10-19 Convida Wireless, Llc Enhanced 6lowpan neighbor discovery for supporting mobility and multiple border routers
CN107787022B (zh) 2016-08-26 2023-07-07 马维尔亚洲私人有限公司 无线节点的远程配置和管理的方法与装置
US11516179B2 (en) * 2018-09-21 2022-11-29 Juniper Networks, Inc. Automatic recovery from duplicate network addresses
WO2020152691A1 (en) * 2019-01-21 2020-07-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ulti-network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ipv6) duplicate address detection using ethernet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evpn)
WO2020176525A1 (en) * 2019-02-25 2020-09-03 Emory University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autonomic formation of wireless network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83224B2 (ja) * 1997-07-31 2001-07-0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複数nw端末接続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6931016B1 (en) * 1999-10-13 2005-08-16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JP2001156787A (ja) * 1999-11-10 2001-06-08 Internatl Business Mach Corp <Ibm> 無線アドホック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無線局探索方法及び装置
US7016336B2 (en) * 2000-11-22 2006-03-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dministrative domains for personal area networks
JP2002190816A (ja) * 2000-12-20 2002-07-05 Nec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20040167988A1 (en) * 2002-12-23 2004-08-26 Johan Rune Bridging between a Bluetooth scatternet and an Ethernet LAN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0156B (zh) * 2009-06-03 2012-02-22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移动自组织网络地址自动分配方法
CN112492057A (zh) * 2020-11-16 2021-03-1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固定根节点的地址自配置方法
CN112492057B (zh) * 2020-11-16 2022-06-2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固定根节点的地址自配置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40240474A1 (en) 2004-12-02
WO2004075493A3 (en) 2005-07-28
EP1450523A2 (en) 2004-08-25
DE602004011579D1 (de) 2008-03-20
EP1626543A2 (en) 2006-02-15
US7414996B2 (en) 2008-08-19
GB2398704A (en) 2004-08-25
EP1450523B1 (en) 2008-01-30
GB0304007D0 (en) 2003-03-26
JP4138835B2 (ja) 2008-08-27
GB2398704B (en) 2005-07-06
JP2006518961A (ja) 2006-08-17
WO2004075493A2 (en) 2004-09-02
EP1450523A3 (en) 2004-12-22
EP1626543A3 (en) 2006-02-22
DE602004011579T2 (de) 2009-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23660A (zh) 自组织网络中的地址自动配置
CN100474824C (zh) 用于搜索外部网中的域名系统服务器的装置及方法
KR100948383B1 (ko) Ad hoc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의 효율적인 ip 주소할당 및 중복 검출 방법
CN107889185B (zh) 一种电表无线数据采集系统的组网方法
EP148981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duplicate IP addresses in mobile ad hoc network environment
CN1849779A (zh) 用于在微微网通信系统内发现邻者的方法和设备
CN1408159A (zh) 作为对于路由发现的触发机制的广播
JP4114939B2 (ja) ノード接続方法、ネットワーク識別子割当て方法、コンピュータ読出し可能な媒体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WO2001097447A2 (en) Random identity management in scatternets
Singh et al. Address allocation for MANET merge and partition using cluster based routing
EP165592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a unique identifier to a network node
Munjal et al. Review of stateful address auto configuration protocols in MANETs
CN1973520B (zh) 通信网络中针对服务器检测的路由
Choi et al. Random and linear address allocation for mobile ad hoc networks
CN112492057B (zh) 一种固定根节点的地址自配置方法
Grigoras Service-oriented naming scheme for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Kumar et al. Issues & trends in autoconfiguration of ip address in manet
KR100928024B1 (ko) 네트워크 주소 자동 구성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실현시키기 위한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컴퓨터로 판독 가능한 기록매체
Mukhtar Group based Address Autoconfiguration Scheme for Mobile Ad Hoc Networks
Lee et al. HARMS-based service discovery protocol using address-DNS
Jeong et al. NDR: Name Directory Service in Mobile Ad-Hoc Network
Munjal et al. Message complexity analysis of address autoconfiguration protocols in MANETs
Indrasinghe et al. Disjointed Conflict Free Address Auto-Configuration for Mobile Ad Hoc Networks
Kim et al. An integrated scheme for address assignment and service location in pervasive environments
Kim et al. An integrated scheme for address assignment and service location in ad hoc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6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