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气促、咳喘、咯痰的药物,该药物具有顺气平喘、止咳排痰、抗炎抗过敏和解毒之功效。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基于祖国医学对“咳嗽”和“喘证”机理的认识和治疗原则,首先运用中医的辨证施治,从祖国医药宝库中挑选出具有顺气平喘、止咳排痰、抗炎抗过敏解毒等作用的经典中药,并参考现代中药药理的研究,深入了解其中每味中药所含的有效化学成份,把确认所含的有效化学成份是支持其本身中药药效学的中药筛选出来,进一步研究出最合理的配方组分,并在临床反复实践、改进,达到最理想的临床疗效为最佳配方。
本发明药物是由下列组分制成的:(用量为重量份):
炙麻黄3~13 地龙8~26 北杏2~15 鱼腥草5~30 桔 梗2~20
苍耳子1~10 蛤粉3~20 甘草1~20 辛夷花4~18 款冬花3~18。
制备本发明药物的配方优选重量(份)配比范围是:
炙麻黄4~8 地龙10~24 北杏6~10 鱼腥草6~20 桔 梗10~15
苍耳子4~8 蛤粉8~15 甘草2~10 辛夷花5~10 款冬花7~15。
本发明药物的最佳重量(份)配比是:
炙麻黄7 地龙18 北杏10 鱼腥草15 桔 梗10
苍耳子5 蛤粉10 甘草9 辛夷花8 款冬花8。
本发明药物可按常规生产工艺制成药剂学上所说的各种剂型,如液剂、膏剂、片剂、颗粒剂或胶囊等。
本发明药物的第一个重要特点是临床疗效确切而显著。根据门诊治疗245例痰热郁肺病人的疗效总结可得到证实。利用本发明药物门诊治疗的245例,中医诊断为痰热郁肺的患者,用西医的诊断分组,总结各组疗效如下:
表1 患者一般情况
总例数 男(例) 女(例) 平均年龄
245 142 103 52
(年龄范围4-78岁)
表2 本发明药物的疗效
病因分组 例数 临床控制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COPD合并感染 87 64 20 2 1 96.55
支扩合并感染 24 11 10 2 1 87.5
肺部感染 13 7 4 1 1 84.62
支气管哮喘 108 72 33 2 1 97.22
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13 13 0 0 0 100
以上5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为95.51% 临床控制+显效=有效 好转+无效=无效
本发明药物的第二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明显的顺气平喘作用。在临床做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和测试:患者哮喘发作时,用简易最高呼气流速仪测出FEV1,立即服用本发明药物,30分钟后再测FEV1。
50例门诊就诊患者测试结果如下(重症哮喘和12岁以下不作测试):
治疗前 治疗后
50病例FEV1平均值(升/秒) 1.94 2.86
前后对比P值 P<0.01
本发明药物的第三个重要持点是:通常在临床上平喘顺气药、止咳药、化痰药是明显分开的,可以说它们是各施其职,但是本发明药物是通过中西医理论结合选药和组方的。发明者从立题到解决方案开始,到完成组方在临床反复实践,就一直把顺气平喘、止咳排痰、抗炎抗过敏解毒之功集为一体来研究,让本发明药物含有解痉、抗炎抗过敏、止咳、抗菌、消炎、解毒排痰等有效化学成份,这些有效化学成份和本发明药物在临床使用中显示出来的起效快、疗效确切显著、使用面广等功效有直接的关系。
本发明药物的第四个重要特点是:本药物处方重用通鼻窍、治鼻疾之药,不但符合传统中医关于肺开窍于鼻等肺、鼻之病理生理的论说,而且符合现代医学提出的上、下呼吸道相互彼邻,组织结构相同,各部位病症互相牵连、互相影响而统称为‘系统性呼吸道粘膜病’(systemic respiratory mucosal disease)的最新理念。同时依据2002年WHO一次工作会议的总结报告显示,哮喘病人中有鼻部症状的患者超过80%之多。所以在治疗喘、咳的处方中重用通鼻窍、治鼻疾之药,使鼻、肺上下同治、同时畅通而达呼吸畅顺,喘平咳止。此可谓是中、西医理论有机地结合并应用于临床的新成果。
本发明药物临床使结果表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药物疗效显著确切,顺气平喘起效快,止咳化痰、抗炎解毒效果好,而且有良好的通鼻窍作用,未发现药物对机体器官有不良副作用和毒性。
2、本发明药物选用的原料均为经典中药,各组份符合药政法规定。利用各味药的综合作治疗喘、咳、痰,不加防腐剂,对人体无毒无害。
3、本发明药物是中、西医理论有机结合的科研成果,一种药多种功效,可减少用药种类、节省医疗费用。
4、本发明药物可用惯用常规工艺制成各种剂型,使用方便,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中西药联合使用,与西药联合使用时,可减少西药的用量和缩短治疗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治疗气促、咳喘、咯痰的药物,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
炙麻黄6 地龙9 北杏2 鱼腥草7 桔 梗5
苍耳子3 蛤粉8 甘草1 辛夷花4 款冬花4
实施例2
本发明治疗气促、咳喘、咯痰的药物,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
炙麻黄8 地龙10 北杏6 鱼腥草9 桔 梗7
苍耳子5 蛤粉12 甘草1 辛夷花6 款冬花7
实施例3
本发明治疗气促、咳喘、咯痰的药物,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
炙麻黄7 地龙12 北杏8 鱼腥草15 桔 梗10
苍耳子8 蛤粉10 甘草9 辛夷花10 款冬花13
实施例4
本发明治疗气促、咳喘、咯痰的药物,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
炙麻黄10 地龙20 北杏7 鱼腥草15 桔 梗13
苍耳子9 蛤粉6 甘草15 辛夷花12 款冬花10
实施例5
本发明治疗气促、咳喘、咯痰的药物,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
炙麻黄7 地龙18 北杏10 鱼腥草15 桔 梗10
苍耳子5 蛤粉10 甘草9 辛夷花8 款冬花8
以上所述实施例可按常规生产工艺制成药剂学上所说的各种剂型,如液剂、膏剂、片剂、颗粒剂、或胶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