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08669A - 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08669A
CN1708669A CNA2003801025932A CN200380102593A CN1708669A CN 1708669 A CN1708669 A CN 1708669A CN A2003801025932 A CNA2003801025932 A CN A2003801025932A CN 200380102593 A CN200380102593 A CN 200380102593A CN 1708669 A CN1708669 A CN 17086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mpings
layer
heat exchange
fin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3801025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94134C (zh
Inventor
J·A·M·赖因德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xycell Holding BV
Original Assignee
Oxycell Holding B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xycell Holding BV filed Critical Oxycell Holding BV
Publication of CN17086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086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9413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413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1/00Constructions of heat-exchang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 F28F21/06Constructions of heat-exchang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of plastics material
    • F28F21/065Constructions of heat-exchange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of plastics material th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35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using evapo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2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formed by zig-zag bend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7/00Removing ice or water from heat-exchange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3/00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Assemblies of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28F3/02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 F28F3/025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corrugated, plate-like elements
    • F28F3/027Elements or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recesses, with corrugations the means being corrugated, plate-like elements with openings, e.g. louvered corrugated fins; Assemblies of corrugated stri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65/00Safety or protection arrangements;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malfunction
    • F28F2265/20Safety or protection arrangements;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malfunction for preventing development of microorganis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75/00Fastening; Joining
    • F28F2275/02Fastening; Joining by using bonding materials; by embedding elements in particular materials
    • F28F2275/025Fastening; Joining by using bonding materials; by embedding elements in particular materials by using adhesiv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4Free-cooling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可变形层压制品(1、11、105)制造热交换器的方法,其中的层压制品包括金属层和热封层,将层压制品在热和压力下自身密封起来,或者与另一个层压制品密封起来,从而为热交换介质形成一流道。作为优选,该热交换器包括一系列肋片(3、106、107),其形成在层压制品(1、11、105)上从而提高热交换能力,其还可包括一存水层(204)。

Description

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构件以及用来加工该热交换构件的可变形簿片,该装置特别适用于例如蒸发型热交换器中两种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制造该热交换构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两股流体之间热交换的热交换器中通常有一个隔壁来将两股流体分开。通常来讲,许多这类设备的目的是提高隔壁的表面积从而提高两股流体之间的有效传热。通常,隔壁很簿因此这里的温度梯度最大,此时如果其总面积足够的大,那么隔壁材料的导热性就不重要了。专利文献EP0777094中公开了一种设备,其用波纹板来制备热交换构件。
现在有人提出采用弯成U形的金属片来形成隔壁。这种设备可参见美国专利文献US4384611。常规的金属型热交换器中可使用多种技术来将热交换器的各个部件连接起来。通常的连接技术包括:卷边、焊接、铜焊和粘接。现已发现这些技术在使用时都会在成本、连接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以及连接工艺上存在一定的缺点。特别是在隔壁带有肋片以达到所需的传热效果时更是如此,此时肋片很难连接到隔壁上。
在许多低温场合下,例如在家用的热回收和露点冷却器中,经常会用到塑料这种材料,这是因为其加工相对比较便宜,而且容易做成所需的形状。露点冷却器是一种特定形式的蒸发型热交换器,其旨在把产品空气流的温度尽可能降到接近露点的温度。对于绝对湿度一定的空气来说,露点是指该空气达到100%相对湿度时的温度,此时空气饱和不能再吸收水分。产品空气流中的热量通过一定量的液体蒸发成另一工作空气流而被排出。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极其高效并且不像常规制冷循环那样需要压缩机,现在许多人都在尝试实现这种循环,但实际操作中在大多数温度范围内却很难接近露点。
Gershuni等人的专利US4976113中公开了一种间接式蒸发型气体冷却器,其中产品空气流和工作空气流为逆流。现有的其它设备基本都采用叉流形式,例如Maisotsenko等人的专利文献US2003/0033821所公开设备。本发明可用于上述文献所公开的两种设备中,这些文献所公开内容这里以参考的形式全文并入到本申请。
在下面的说明中,术语露点冷却器是指这样的一种设备,其通过热交换将一流体冷却到或接近其初始露点,从而使一液体蒸发成在或接近其饱和点操作的工作流体。特别是在露点冷却器的情况下,现已发现最好将肋片连接到隔壁上,从而在隔壁温度梯度很小时能达到必要的传热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构件,其包括由金属层和热封层构成的可变形层压制品,该层压制品在热压下自身密封在一起或者密封到另一层压制品上,从而为热交换介质形成一个流体通道。采用这种可变形的层压制品,很容易就能做出复杂的形状如圈形,也可生产出肋片等结构,其相对于流体密封,同时传热性能很好而且非常牢固。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该金属层包括铝,特别是软退火的铝,其在使用中非常容易变形。也可采用其它的金属,但我们发现软化退火铝非常便宜而且制作非常容易。更为特别的是,如果选择一种相对没有弹性的材料,层压制品的变形很可能会使热封部分分开。通过选择相对很簿的箔片形式的金属层,可以减少这种力。作为优选,金属层的厚度可以在25到120微米之间,更为优选的是大约70微米。
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定实施例中,热封层基本与金属层一起延伸,并且在金属层的一面或两侧涂上涂层。
根据热交换构件性能和预期作用的不同,层压制品可进一步包括其它的层。在金属层和热封层之间可加一层底漆,以提高粘结性或防腐蚀。该底漆还可加上颜料或色彩,以提高外观的美感或使传热达到最佳。此外,在用作蒸发性热交换器、加湿器,或者在提高毛细作用时,可在层压制品的全部表面或部分表面加上存水层或输水层。该层可借助于热封层或其它的层粘接形成。
在第一种热交换器结构中,层压制品可做成卷曲或波纹形,从而形成多个肋片以增加表面积。在本文中,表面积增加即指给定体积下的表面积增加。
在另一热交换结构中,层压制品的一个或两个表面上可带有多个肋片或其它的结构,其与层压制品热导通,从而提高层压制品的表面积。对于这些肋片来说,最好使用上述金属/热封的层压制品,其通过热压很容易就能连接起来。该肋片可进一步带有其它用来增加表面的结构或用来破坏流体边界层的结构。这些结构可以是肋片上的开口或开孔。
流体通道的常规形状是总体为矩形断面的平的长管道。在用于热交换单元时,这些流体通道并排布置在一个合适的壳体中,从而使主流体流过管道,第二流体流过管道外侧。该管道可包括一个折起并在边缘沿着一条单独长缝连接起来的单独层压制品。作为选择,其可由两半制成,其中第一和第二层压制品部分沿各自的边缘部分彼此密封起来。
在本发明的优选使用情况中,平的长管道包括布置在层压制品内外表面上的肋片部分。内表面上的肋片彼此支撑,从而有助于保持管道的机械刚度。这对本结构来说非常有用,这样就能使用非常簿的材料。在用作露点冷却器时,至少外表面的肋片部分带有存水层。由此,管道的内部可用作主流体干通道,同时管道的外侧可形成一部分第二流体湿通道。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制造热交换器的方法,其包括:提供塑性可变形的第一金属层压制品;提供塑性可变形的第二层压制品;将第一层压制品塑性变形做成具有一系列凹槽的波纹形;在系列凹槽处将第一层压制品与第二层压制品相连,从而形成具有导热肋片的传热壁;将第二层压制品自身密封或者将第二层压制品与另一个类似的层压制品相封接,从而形成一流体通道。
作为优选,第一或第二层压制品包括一热封层,并且第一和第二层压制品在第一温度下通过热封相互连接起来。
作为优选,第一和第二层压制品均为上述的层压制品。此时,第二层压制品可包括一个不同于第一层压制品的热封层,使得第二层压制品能在低于第一温度的第二温度下通过热封与密封或与另一个类似的层压制品密封起来。这样,在将第二层压制品做成流体通道前,可先将肋片连接到第二层压制品上。
本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将第一层压制品连接到第二层压制品之前先将第一层压制品分成多个部分的步骤。我们发现将各个肋片部分分开能防止热量沿传热器传导,同时还能形成破坏边界层的紊流。这也可通过在第一层压制品连接到第二层压制品之前,在第一层压制品上形成开口来实现。
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定实施例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第一层压制品的第一表面上形成存水层,其中第一层压制品的第二表面与第二层压制品相连。由此制成的传热构件非常适于用作露点冷却器以便加湿干空气,其也可用在热回收设备中。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制造热交换器的方法,其包括:
相互交叠设置的两组介质流道,该介质流道分别形成主介质流道和第二介质流道,两股介质分别流过这两个流道,其在物理上相互分离并形成热接触;
隔开所述通道的导热壁;以及
一壳体,其用来容纳通道外围的壁,并连接两组通道的至少一个入口和两个出口。
该方法包括:
(a)提供塑性可变形板,例如塑料或像铜或铝之类的金属;
(b)至少提供一个金属(例如铜或铝)条,其模制成波纹形,从而可用作一排肋片;
(c)使板塑性变形从而形成一个边缘区域,使其可以与类似的另一块板相连;
(d)在步骤(c)之前或之后,将波纹形的最外面朝着条并将该条连接到塑性可变形板上,由此可形成带有导热肋片的导热壁;
(e)重复步骤(a)、(b)(c)和(d)多次,以获得多个带有肋片的导热壁;
(f)按照步骤(c)用边缘区域将这些壁至少两两相连,从而使所需数目的壁相互平行;以及
(g)将这些壁装到壳体中。
因此,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快速可靠地制造热交换器,从而相对于现有技术能以更低的成本来批量生产热交换器。
塑性变形可采用多种方式,在选择时可考虑所用材料的性能和类型。这些方式例如可以是挤压、热成形、真空成形以及注射成型等。
在使用铝材时,本方法的使用尤其具有优势,因为步骤(c)的塑性变形可以冷的状态进行。
本方法还可以下面的方式来实现,其中在步骤(d)之前使板和/或肋片上形成一层粘合剂,并且在步骤(d)时,至少在接触表面的位置上将板和肋片挤压在一起。作为选择,这可在加热时进行。
为此,例如可使用一个简单的压具,只要其在挤压(也可同时加热加热)一段时间时能提供必要的粘性即可。必须确保粘合层所形成的热阻处于预定数值以下。这就意味着对于给定的导热性能,粘合层在形成连接后只有有限的厚度。
本方法的优点在于粘合层几乎完全覆盖板和/或肋片,因此能防止它们被侵蚀。由此粘合层就能同时实现粘接和防蚀两个目的。
在实施本方法时,粘合层可以是簿膜片的形式。
特别是在使用热塑性塑料作为塑性可变形板的材料时,在实施本方法时,可使粘合层与板一起挤出成型形成一层状挤出型材。
本方法的另一种重要变化形式是板和/或肋片由很难粘上粘接层的材料制成,例如铝,此时加到铝材上的部分粘合层通过一层底漆粘接在铝材上。
该层底漆能使粘合层很好地粘接到铝材上。在没有底漆时,粘性会有所不足,从而对热交换器的可靠性产生影响。
在实施该方法时,可使底漆具有一定的颜色、图案和/或纹理,同时可使粘合层做成透明的。底漆例如可以是金色的。由此热交换板的外观非常漂亮。颜色、图案和/或纹理也可用作热交换器部件的代码,由此用肉眼就能识别出所选技术参数的类目。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底漆和/或涂层含有银,由此该粘合层就具有抗菌作用。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不需要什么特定的措施来防止细菌污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制成的带肋片的板以边缘区域彼此交替成对地粘接起来,并且在步骤(g)之前将这样形成的多组板子彼此堆叠起来。最终制成的板或壁可以是完全相同的。
后一实施例的方法的特征在于,先在板子上形成粘合层,再将边缘区域彼此挤压起来(可同时加热),由此实现粘接。该方法还能以非常简单、成本很低以及快速的方式来实现。
后面所述的方法还可进一步以下面的方式来实现,板子通过一事先布置在板子之间并且两侧带有粘合层的片体粘接起来,同时将各自边缘区域彼此相对,并且优选将各自肋片的外表面也彼此相对,然后通过挤压(也可同时加热)将它们彼此粘接在一起,其中的加热例如可以是使之经过热空气来实现。
在热交换器的一个实施例中,至少第二介质流道中的肋片带有亲水性多孔涂层或纤维涂层,其由例如微孔型硅酸盐水泥构成,该层通过加水装置来保持湿润,形成热交换器的一部分,由此通过第二介质的蒸发,分别冷却层、第二肋片、壁、主肋片以及最后的主介质,该层的厚度应使其在湿的状态时具有足够小的热阻,从而使该热交换器能用作露点冷却器。
为了获得良好的机械强度、防蚀能力、传热性能以及相对较低的成本,该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片体为层压制品,其包括两面均涂有塑料外层的金属内层。内层例如可由厚度在25μm量级的铝制成。塑料外层由合适的塑料制成,其厚度例如在25μm或更小的量级上。在这么小的厚度条件下,塑料外层的热阻可忽略不计。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该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将两片体折成矩形波纹形,其中两片体的波纹形具有相同的波距,并在纵向90度的方向上相互交叠。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举例的形式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a为通过热成型模制的塑料片体的透视图,其两侧有导热肋片;
图1b为片体沿着两条折线折起从而使两壁相对移动的状态;
图1c为两壁相互平行固定时的最终位置;
图2a、2b和2c分别对应于图1a、1b和1c,其宽度相同,但长度更长;
图3a为片体的透视图,其中隔壁的区域上有矩形开口以便肋片穿过;
图3b为导热壁的透视图,其两侧布置有肋片,该肋片固定在图3a中片体的开口中;
图4为热交换器部分剖开时的透视图,其中为了清楚起见省略了壳体;
图5a和5b为露点冷却器不同侧面的透视图;
图6为露点冷却器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7对应于图4为另一种热交换器的透视图;
图8为图3a、3b另一实施例剖开的透视图;
图9为两个片体相互交错所构成的热交换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0a为将一板模压成热交换壁的压模的示意图;
图10b为热交换壁两侧上布置肋片的示意图;
图10c为其上布置有导热肋片的热交换壁;
图10d为四个带有肋片的壁叠在一起形成本发明热交换器内部结构的图;
图11为另一个实施例,其通过粘性箔将热交换壁以及肋片粘接在一起;
图12为肋片条实际实施例的透视图;以及
图13为模制壁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模制片体,其由很簿的片形材料如聚苯乙烯、PVC或PET构成。可将这些材料加工成厚度很小例如为0.1mm级的簿片。例如采用热成形就能进行快速低成本的生产。
片体1两侧带有示意性表示出来的肋片,其在图1中由附图标记2表示主介质流路,用附图标记3表示第二介质流路。
注意,助片2、3仅示意性示出。在本实施例中它们在长度方向上即介质流动方向上由长度有限的Z字形模制条构成。这一点对本发明来说并不重要。
片体1中形成有变流板4以改变相应流体的流向。这一点后面将参考图4进一步说明。
片体1还具有多个冷凝出口,其为漏头形并带有三角形中部5以便排水。该水例如可以是冷凝水,当然在热交换器用作露点冷却器的情况下,其也可能是加到第二介质通道的过量的水。
通过图1a、1b和1c所示步骤可以看出,壁8、9沿着铰接线6和7对折从而形成图1c所示的折起状态。由此获得的结构就是形成一个构件组,其组合起来能够形成热交换器。这一点例如也可参考图4、5a、6和7。
该热交换器也可用作例如露点冷却器。如上所述,此时第二介质流道中的热交换表面必须能形成有效地间断水流。这就意味着肋片3必须具有亲水涂层,同时该涂层必须具有开放的多孔或纤维结构,从而使水或其它挥发性液体能通过毛细作用被快速地分配。水流的方式不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因此不再详细论述。图5a象征性地表示出了这种水流。
在生产的过程中,先将肋片布置好,再对图1a所示片体1进行处理,至少要将肋片的外表面打湿,然后粉状的灰浆以雾化方式喷涂到肋片上。由此获得的多孔状硅酸盐水泥的厚度在50um的量级上。该工艺可进行精密控制从而生产出亲水性隔水涂层。主流道中的肋片2不带有这种涂层,因为主流道中不会出现蒸发。
如图1b所示,将壁部8、9的自由边10彼此相对靠近,并如图1c所示例如通过胶接、焊接等使它们彼此相连。显然,由此就形成一个密封的主介质流道。为了密封肋片3所在的第二介质流道,必须加上其它的结构特别是密封装置来与壳体一起工作。
图2a、2b和2c所示结构与图1a、1b和1c的结构相同,只是在介质流向上的长度要长一些。注意,这里的介质流向是指肋片3的画线方向。图2中的片体用附图标记11表示。
图3a所示片体21为图1中片体1的整体结构。这里的片体21上没有肋片2、3,其只带有两个开口22、23。肋片24装在该开口中并通过例如焊接或锡焊布置在导热壁25上。肋片和导热壁可由例如铜制成。肋片26同样布置在壁的另一侧上。这些肋片分别装在开口22和23中。导热壁25例如通过粘合剂密封粘接在板21上。最后所获得的结构在外部结构上与图1a相同。其与图1a的不同在于板或壁25是在片体1的下面延伸。当然,必须考虑使壁部25在铰接线6这里折弯。
此外,在图3b中,只是为了清楚起见,显示了肋片26的轮廓线。显然,这些轮廓线在透视图中是看不到的。
图4所示为露点冷却器在省略了肋片去掉了壳体或外壳时的内部结构31。底座33中布置有多个单元32,即图1c中的单元。如上所述,水可经出口34以及底座33上的开口35排掉。
图5a和5b中所示的露点冷却器41带有两个单元42、43。如图5b所示,主介质流44从一侧进入,其中一部分主介质流45从另一侧流出。另一部分主介质流46掉头流过带水肋片47。由此,加湿了的第二空气流48就被导流板49折流向上从顶部离开单元41。
图6所示为盘形底座51,其上布置有多个单元52。本实施例中同样要用到导流板53。图中肋片没有画出。构槽之间的开口54通到盘底以便水能经出口55排掉。
图7所示结构与图4相关。其中单元61模制形成不同的排水结构。
图8所示的两个单元71是基于图3a和3b的原理。铜板或铜箔72的两侧承载有肋片,这些肋片排列成块73、74、75。图中看不到的一侧布置有同样的肋片。这些肋片块按箭头176所示安装到预制片体79上的开口76、77和78中。与图1c所示结构类似,其壁在上部的铰接区域中对折成相互平行的状态,之后将自由边10相互粘接在一起。与图1所示结构的不同在于,本实施例只用了一条铰接线80,该铰接线为刻线,其两侧基本为刚性,并且由于相应形成的相互作用的底壁83、84,使得壁81、82的最终距离对应于所选的距离。
该距离例如可以是肋片相互压靠在一起时的距离。利用一个合适的挤压结构,就能使单元71(可以是两个以上的单元71)成为一个基本为刚性组块。这样,肋片就为最终形成的热交换器的机械强度提供主要作用。
图9所示为本发明热交换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热交换器90包括有两个片体91、92,其折成具有相同间距或波长的矩形波浪形。片体91、92沿纵向90度的方向相互交叠。用来送入排出主介质流和第二介质流的歧管在示意图中省去。热交换器90包括有肋片93。
如图3所示的一样,在图9的实施例中,热交换器90中肋片93彼此之间最好经片体91、92中的开口借助于例如导热载板94热交换接触。这就避免了两片体91、92之间位置不齐所产生的热阻。此时,肋片93和载板94之间必须尽可能地热接触,例如借助于导热胶(例如很簿的压敏或热敏胶)、焊接、锡焊或机械连接等来实现热接触。
图10a所示为一个开口模具,其包括下模部分101和上模部分102,两者彼此对应,并能按箭头103所示靠近从而导致铝板104塑性冷变形,其中的铝板104两面均涂有热敏压敏胶层。在使用铝板时,采用PVC/聚炳烯酸基的粘性剂比较合适。其厚度大约为3微米,优选与大约2微米厚的用作热封漆的PVC底漆一起使用。
图10b所示为肋片条106、107布置在这样形成的模制热交换壁105的两侧并分别按箭头108和109的方向压在其上。注意,肋片107的下表面120和肋片106的上表面110优选带有热敏压敏胶层,同样板104上也可涂上这种胶层。作为选择,可以选择较高的熔合温度,从而防止肋片在板104的热封过程中松开。
图10c所示壁105上带有肋片条106和107。
图10d所示有多个相同的带有肋片106和107的热交换壁105彼此相连形成热交换器内部结构的情况,之后将该内部结构布置在合适的具有入口和出口的壳体以便主介质和第二介质进出,其还带有相应的歧管,从而使所述入口出口正确连接到图10d所示热交换单元111的不同通道上。在图10d中,还要注意两组肋片107是如何彼此支撑而形成加强结构的。可将一箔片121布置在图10d中的肋片107之间,从而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图11所示为另一实施例,其中有一个粘性箔片112布置在制成的带有肋片的壁之间,然后将边缘区域113与其间的箔片112沿箭头114方向压在一起,同时将肋片107与肋片之间的箔片112按箭头115的方向压在一起,由此壁105之间通过粘性箔片112紧紧连接在一起,从而使所形成的结构具有很高机械强度,从而能够承受住更高压力的热交换介质。使热空气流过肋片107所占据的空间能非常有效地使粘性箔片112在一定压力下熔化,由此就能在短时间里实现所需的软化效果以及冷却后所需的粘接效果。粘性箔片112可由一塑料制成,该塑料比肋片上热封粘接剂的软化点和熔点要低。
尽管图10a-11所示流体通道是由相同两个层压部分连接形成。但注意,也可用图1-3所示的方式来实现一个单独层压制品(如两面带有肋片的层压制品)折叠所形成的结构。
图12详细地展示了前面示意性展示的肋片条107,该肋片条例如由铜或铝制成。该条可以是一个层压制品,其由铜或铝的底层、涂在其上的底漆以及涂在其上的防蚀粘接层构成,其可通过热压来将肋片条107连接到壁105上。该层压制品的上表面还带有存液层204。
存液层204由纤维无纺材料制成。尽管这里说的是存液层,但显然该层实际上是液体存放释放层。层204示意性地展示了一个非常开放的结构,由此就能通过层204纤维之间的空间清楚地看到金属层。形成存水层204的材料例如可以是20g/m2的聚酯/纤维胶,按50/50混合,其可从荷兰的Lantor B.V.获得;也可以是涂有聚酯纤维的30g/m2的聚酰胺,其可从荷兰的Colbond N.V.获得,其名称是ColbackTM。也可采用其它具有类似性能的材料,这包括合成和天然纤维如羊毛。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可对存液层进行涂覆或处理从而使其具有抗菌或防霉性能。
存液层204可粘接到层压制品1整个区域的金属层上。在将铝与上述的Lantor纤维一起使用时,我们发现2微米厚的双组分聚亚安酯粘合剂具有非常好的效果。这样的簿层对传热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当然也可采用其它的存液层如上述的硅酸盐水泥。
在图12中,该条包括多个单独的肋片216,每个肋片216均带有长槽形开口218,该开口穿透层压制品(图中仅示出第一个肋片上的开口)。开口218成组排列。第一组220用来将流体导入表面,第二组222将流体导出表面。由此沿着箭头A的方向流过肋片的一些空气会流过层压制品而流向下面第二表面。沿着箭头B方向流动的空气会经第二组开口向外流。由此,空气会交叉流过第一表面,从而接收存水层蒸发出来的湿气,接着在第二表面其直接接收热能升高温度。
除了在肋片216的表面之间导流,开口218还能用来破坏空气流过表面时形成的边界层。也可布置其它的结构来破坏边界层,与开口218一起使用或完全替代开口218。此外,尽管图12中的肋片是直的,但也可生产曲线形或Z字形的肋片。我们相信这种肋片形状更有利于破坏沿着肋片流动所形成的边界层,因为肋片每次改变方向均能重新形成一次紊流。该肋片可以是各种剖面形状,这包括起伏的方形、梯形、矩形、铃铛形以及正弦波形。注意,肋片底或槽底208优选为尽可能的平并且具有锐利的转角,从而增大其与板105的传热面积。
除了开口218之外,肋片216还带有导桥224。这些导桥224做成切口形式,其在肋片216的整个高度上穿过层压制品。这些导桥224用来防止热量沿空气流动方向沿肋片传递。
肋片条107优选用标准的起皱技术来做出。将一卷宽度合适的准备好的层压制品送入一对波纹辊,该波纹辊一次就可形成肋片216、开口218以及热桥224。然后获得的产品切成大小合适的肋片条107,以便进一步加工。
最后的图13展示的热交换壁116由本发明的层压制品形成,较短的两头带有相对较浅的加强框117,此外,弯边118带有端法兰119,该弯边118可用作导流板。注意,在多数情况下不必使用例如图1a所示那样圆滑的导向板。介质流动只要稳定而不产生不良损耗即可。
图13的热交换壁116为对称的。这一点并不是必须的。
尽管上面的示例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还包括其它的结构形式,该范围由权利要求书来限定。

Claims (20)

1、一种热交换构件,其包括由金属层和热封层构成的可变形层压制品,该层压制品在热和压力下自身密封在一起或者与另一层压制品密封在一起,从而为热交换介质形成一个流体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构件,其中所述金属层包括软退火的铝。
3、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热交换构件,其中金属层的厚度在25到120微米之间,优选为约70微米。
4、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热交换构件,其中所述热封层基本上与金属层一起延伸。
5、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热交换构件,其中所述金属层的两面均带有热封层。
6、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热交换构件,其中所述层压制品还包括存水层。
7、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热交换构件,其中所述层压制品制成增加表面积的卷曲形状。
8、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热交换构件,其中所述层压制品波状起伏,从而形成多个肋片。
9、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热交换构件,其中所述层压制品的一个或两个表面上带有多个在热和压力下连接起来的肋片,该肋片与层压制品形成热传导,从而增加其有效面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交换构件,其中的肋片由权利要求1到8之一所述的层压制品制成。
11、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热交换构件,其中的流体通道包括总体为矩形断面的平的长管道。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交换构件,其中所述管道包括一具有侧边的第一层压部分,该侧边被折叠在一起并封上,从而形成一长缝。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交换构件,其中所述管道包括第一和第二层压部分,每一个层压部分均具有侧边,第一和第二层压部分沿着其各自的侧边彼此密封。
14、一种制造热交换器的方法,其包括:
提供可塑性变形的第一金属层压制品;
提供可塑性变形的第二层压制品;
将第一层压制品塑性变形形成具有一系列凹槽的波纹形状;
在系列凹槽处将第一层压制品与第二层压制品相连,从而形成具有导热肋片的传热壁;以及
将第二层压制品封起来或者将第二层压制品与另一个类似的层压制品封起来,从而形成一流体通道。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第一或第二层压制品包括一热封层,并且第一和第二层压制品在第一温度下通过热封相互连接起来。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层压制品包括一个热封层,并且第二层压制品在一个低于第一温度的第二温度下通过热封与将自身密封起来,或者与另一个类似的层压制品密封起来。
17、如权利要求14到16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层压制品包括第一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带有存水层,第二表面与第二层压制品相连。
18、如权利要求14到17之一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将第一层压制品连接到第二层压制品之前将第一层压制品分成多个部分的步骤。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层压制品包括第一和第二表面,并且第一层压制品的各个部分连接到第二层压制品的第一和第二表面上。
20、如权利要求14到19之一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第一层压制品连接到第二层压制品之前在第一层压制品上形成开口的步骤。
CNB2003801025932A 2002-10-31 2003-10-31 热交换构件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413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NL1021794 2002-10-31
NL1021794A NL1021794C1 (nl) 2002-10-31 2002-10-31 Warmtewisselaar.
NL1022794 2003-0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08669A true CN1708669A (zh) 2005-12-14
CN100394134C CN100394134C (zh) 2008-06-11

Family

ID=32589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8010259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4134C (zh) 2002-10-31 2003-10-31 热交换构件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94134C (zh)
NL (1) NL1021794C1 (zh)
ZA (1) ZA20050435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3551A (zh) * 2017-12-05 2020-07-17 舒瑞普国际股份公司 热交换器
CN112368536A (zh) * 2018-07-11 2021-02-1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单元及制冷循环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415549D0 (en) * 2004-07-12 2004-08-11 Oxycell Holding Bv Heat exchange device
CN103851944B (zh) * 2014-03-17 2016-01-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翅片结构、加工方法、换热器及组装方法
DE102016122455A1 (de) * 2015-11-27 2017-06-01 Hanon Systems Wärmeübertrager zur Abgaskühlung in Kraftfahrzeugen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s Wärmeübertrag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84126A (en) * 1975-01-03 1977-08-24 Covrad Ltd Heat exchangers
DE2518683C3 (de) * 1975-04-26 1981-04-09 4P Verpackungen Gmbh, 8960 Kempten Wärmeübertrager aus zwei miteinander verbundenen Aluminiumblechen
JPS57184892A (en) * 1981-05-06 1982-11-13 Sharp Corp Sensible heat exchanger
SE8400302L (sv) * 1984-01-20 1985-08-18 Munters Ab Carl Kontaktkropp
EP0283937A1 (en) * 1987-03-25 1988-09-28 Nihon Radiator Co., Ltd. Flat tube for heat exchanger with inner fin inserted therein
US4758385A (en) * 1987-06-22 1988-07-19 Norsaire Systems Plate for evaporative heat exchanger and evaporative heat exchanger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3551A (zh) * 2017-12-05 2020-07-17 舒瑞普国际股份公司 热交换器
CN111433551B (zh) * 2017-12-05 2022-01-21 舒瑞普国际股份公司 热交换器
US11867469B2 (en) 2017-12-05 2024-01-09 Swep International Ab Heat exchanger
CN112368536A (zh) * 2018-07-11 2021-02-1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单元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12368536B (zh) * 2018-07-11 2022-04-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单元及制冷循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394134C (zh) 2008-06-11
NL1021794C1 (nl) 2004-05-06
ZA200504354B (en) 2006-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16598B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heat exchanger, and heat exchanger obtained with said method
US6221463B1 (en) Three-dimensional film structures and methods
CN1148560C (zh) 热交换器以及该热交换器中的热交换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05339752B (zh) 具有性能增强部件的流体管道以及包括所述流体管道的装置
US11254085B2 (en) Absorbent microstructure arrays and methods of use
CN102205668B (zh) 石头纸蜂窝纸板及其制造方法
WO2017070173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hermoforming two and three way heat exchangers
CN101045269A (zh) 热交换器制造方法
US20080035313A1 (en) Heat-Conducting Base and Isothermal Plate having the same
CN1708669A (zh) 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1338989A (zh) 一种波纹板片
AU2007216908B2 (en) Air conditioner heat transfer water tank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reof
CN208238614U (zh) 基于挤压型材构造流道进出口结构的层叠板片式换热器
CN104716362B (zh) 一种基于蜂窝金属的管带式换热器及其应用
CN202938678U (zh) 一种高效带小凸包两通道折叠扁管
CN207716935U (zh) 一种热管-板片一体式换热器
JP2005504233A (ja) 流体処理用ポリマーバリア管の製造方法
CN106584974A (zh) 一种特种冲压保护膜
CN205332879U (zh) 一种三部件组合式散热管
CN2385290Y (zh) 板式空气换热器
CN110228220A (zh) 热塑性组合芯材的生产方法和生产设备
CN206219495U (zh) 一种具有复合毛细单向辅助驱动结构的量子点合成微通道
CN2585409Y (zh) 散热器结构
CN210374707U (zh) 一种改良型汽车散热器扁管
CN2472345Y (zh) 电脑芯片散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11

Termination date: 201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