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98368A -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98368A
CN1698368A CNA2004800003019A CN200480000301A CN1698368A CN 1698368 A CN1698368 A CN 1698368A CN A2004800003019 A CNA2004800003019 A CN A2004800003019A CN 200480000301 A CN200480000301 A CN 200480000301A CN 1698368 A CN1698368 A CN 16983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ection
record
information
re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003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25067C (zh
Inventor
香西俊范
荷方谦二
田内洋一郎
手代木英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983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983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2506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2506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8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 H04N5/782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on tape
    • H04N5/7824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on tape with rotating magnetic heads
    • H04N5/782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on tape with rotating magnetic heads involving helical scanning of the magnetic tape
    • H04N5/78263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on tape with rotating magnetic heads involving helical scanning of the magnetic tape for recording on tracks inclined relative to the direction of movement of the tap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07Time or data compression or expans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01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tapes
    • G11B20/120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tapes with transverse tracks only
    • G11B20/1209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tapes with transverse tracks only for discontinuous data, e.g. digital information signals, computer programme dat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27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used signal is digitally coded
    • G11B27/3063Sub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8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 H04N5/782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on tape
    • H04N5/7824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on tape with rotating magnetic heads
    • H04N5/782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on tape with rotating magnetic heads involving helical scanning of the magnetic ta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91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H04N5/9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90Tape-like record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04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 H04N9/804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involving data redu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04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 H04N9/806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with processing of the sound signal
    • H04N9/8063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with processing of the sound signal using time division multiplex of the PCM audio and PCM video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 H04N9/8205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involving the multiplexing of an additional signal and the colour video sig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数据压缩部件,用于压缩第二级数据,以产生压缩数据;系统数据产生部件,用于产生至少包括时间码的系统数据;扩展轨道号产生部件,用于基于输入到其中的第二级数据来产生扩展轨道号;储存部件,用于将压缩数据和系统数据存储在其中;读取部件,用于读取存储在储存部件中的压缩和系统数据;控制部件,用于基于扩展轨道号控制读取部件在预定的定时读取存储在储存部件中的压缩和系统数据;以及记录部件,用于将由读取部件读取的压缩数据记录到第二区段中,此外将由读取部件读取的系统数据和扩展轨道号记录到第三区段中。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带记录装置,其具有将高分辨率视频数据记录到磁带上的能力。
而且,本申请要求2003年4月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3-102353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背景技术
近些年中,压缩技术得到发展,并且视频数据等也已被例如DV(数字视频)系统压缩,以便将由此压缩的数据记录到磁带上。因此,规定了作为消费数字视频带记录器的DV格式的格式。
图1示出了传统的DV格式的一条轨道的结构。在DV格式中,在对视频数据进行24-25转换之后将其记录。在此情况中,图1中示出的数字(figure)比特数表示已执行了24-25转换之后的数值。
使对应于174度的磁带卷绕角度的范围(range)成为大体上一条轨道的范围。在一条轨道的范围之外,形成有1250比特长的重写空白区(margin)。重写空白区起到消除数据的擦除痕迹的作用。
在旋转头与60×1000/1001Hz(下文称为60Hz)的频率同步旋转的情况中,使一条轨道的长度范围为134975比特。在旋转头与50×1000/1001Hz(下文称为50Hz)的频率同步旋转的情况中,使一条轨道的长度范围为134850比特。
在一条轨道上,以旋转头的轨迹方向(图1中,从左向到右向)依次排列(分配)ITI(插入和轨道信息)区段(sector)、音频区段、视频区段和子码区段。在ITI区段和音频区段之间,形成间隙(gap)G1。在音频区段和视频区段之间,形成间隙G2。此外,在视频区段和子码区段之间,形成间隙G3。
使ITI区段有3600比特长,并在其开头部分放置(分配)用于生成时钟的1400比特的前同步码。在其接下来的部分,由对应于1920比特的长度提供SSA(开始同步区)和TIA(轨道信息区)。在SSA,放置(分配)检测TIA的位置所需的比特列(同步号)。在TIA,记录有指明消费DV格式的信息、指明SP记录模式或LP记录模式的信息、以及指明一帧的引导信号(pilot signal)的模型的信息等。在TIA接下来的部分,放置(分配)280比特的后同步码。
使间隙G1有625比特长。使音频区段有11550比特长,并使开头400比特和最后500比特分别作为前同步码和后同步码,其中,使这之间的10650比特作为数据(音频数据)。使间隙G2有700比特长。
使视频区段有113225比特长,并使开头400比特和最后925比特分别为前同步码和后同步码,其中,使这之间的111900比特作为数据(视频数据)。使间隙G3有1550比特长。
当旋转头与60Hz的频率同步旋转时,使子码区段有3725比特长。当旋转头与50Hz的频率同步旋转时,使子码区段有3600比特长。使其开头1200比特作为前同步码,并使其最后1325比特(60Hz时)或最后1200比特(50Hz时)作为后同步码,其中,使这之间的1200比特作为数据(子码)。
在DV格式中,存在这种问题,即不仅在ITI区段、音频区段、视频区段和子码区段之间形成间隙G1到G3,而且如上所述,每个区段还各自提供前同步码和后同步码,使得所谓开销较高,因而未能充分地保证实质数据的记录速率。
由此,在例如记录高分辨率视频数据(下文中称为HD视频数据)的情况中,需要大约25Mbps的比特速率。然而,在此记录格式中,除了用于搜索图像的数据,对于MPEG(运动图像专家组)的MP@HL,最多仅需要大约24Mbps的视频速率。由此,存在这种问题,即:即使可以执行标准分辨率视频数据(下文中称为SD视频数据)的记录,也不可能通过MP@HL系统或MP@H-14系统等压缩HD视频数据、以记录这种压缩视频数据。
为了克服上面提到的问题,在DV格式中,定义了ATV记录格式(消费用数字VCR规范,PART8(消费用数字VCR的ATV规范)和消费用数字VCR规范,PART7(消费用数字VCR的DVB规范)),以记录HD视频数据。然而,在记录格式遵循DV格式的情况中,总共仅可记录大约18.7Mbps作为ES(Elementary Stream,基本流),并因而需要分别定义记录格式以获得更高的画面质量和/或更高的声音质量。
此外,存在一种技术,其中,在以混合状态记录遵循DV格式的数据(SD数据)和不遵循DV格式的HD格式的数据(HD数据)的情况中,将SD数据和HD数据的ITI的APT(轨道的应用ID)的值设为不同的值,以识别各个数据。在此情况中,SD数据的ITI的APT的值为值“000”,其指明记录格式遵循DV格式。
然而,当APT的值被设为指明记录格式不遵循DV格式的值(例如“010”)时,在仅遵照DV格式的消费数字视频带记录器中,记录状态可能会被识别为保留状态(执行了不可识别的记录),对于用户执行非记录带(non-recordedtape)再现时,可能执行与上述动作相同的动作。由此,存在这种问题,即先前记录的数据可能被错误地擦除,或可能被其它数据重写记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和一种记录方法,所述装置和方法适于将HD数据依照DV格式记录到磁带上,以具有将不遵循DV格式的数据(HD数据)记录在仅遵照DV格式的再现装置中的记录能力。
根据本发明的记录装置指明这样的一种记录装置,其适于在磁带上根据第一格式记录第一分辨率数据,并适于根据不同于第一格式的第二格式记录具有与第一分辨率数据不同分辨率的数据(下文中称为第二分辨率数据),该磁带中,遵循第一格式而形成每个由第一区段、第二区段、以及第三区段组成的多个轨道,该记录装置包括:压缩数据处理组件,用于对输入的第二分辨率数据执行压缩处理,以生成压缩数据;系统数据生成组件,用于生成至少包括时间码的系统数据;时间管理信息生成组件,用于从输入的第二分辨率数据中检测时间信息,以基于该时间信息生成时间管理信息;扩展轨道号生成组件,用于基于时间管理信息生成扩展轨道号;存储组件,用于存储压缩数据和系统数据;读出组件,用于读出存储在存储组件中的压缩数据和系统数据;控制组件,用于控制读出组件,以便基于扩展轨道号,在预定的定时读出存储在存储组件中的压缩数据和系统数据;以及记录组件,用于将已由读出组件读出的压缩数据记录到第二区段中,并用于将已由读出组件读出的系统数据连同扩展轨道号一起记录到第三区段中,其中,记录组件在第一区段的预定位置上记录指明根据第二格式将压缩数据记录在第二区段的格式信息,并在第三区段的预定位置(在根据第一格式记录数据的情况中,其中记录了指明记录第一格式的格式信息的位置(从第一区段的开头地址的位置))上记录指明第一格式的格式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记录方法指明这样的一种记录方法,其在磁带上根据第一格式记录第一分辨率数据,并根据不同于第一格式的第二格式记录具有与第一分辨率数据不同分辨率的数据(下文中称为第二分辨率数据),该磁带中,遵循第一格式而形成每个由第一区段、第二区段、以及第三区段组成的多个轨道,该记录方法包括:压缩数据生成步骤,对输入的第二分辨率数据执行压缩处理,以生成压缩数据;系统数据生成步骤,生成至少包括时间码的系统数据;时间管理信息生成步骤,从输入的第二分辨率数据中检测时间信息,以基于该时间信息生成时间管理信息;扩展轨道号生成步骤,基于时间管理信息生成扩展轨道号;存储步骤,将压缩数据和系统数据存储到存储单元中;读出步骤,基于扩展轨道号,在预定的定时从存储单元读出压缩数据和系统数据;以及记录步骤,将已由读出步骤读出的压缩数据记录到第二区段中,并将已由读出步骤读出的系统数据连同扩展轨道号一起记录到第三区段中,其中,记录步骤包括:在第一区段的预定位置上记录指明根据第二格式将压缩数据记录在第二区段的格式信息,并在第三区段的预定位置(在根据第一格式记录数据的状态下,其中记录了指明第一格式的格式信息的位置(从第一区段的开头地址的位置))上记录指明第一格式的格式信息。
从将在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更进一步的目的和通过本发明获得的实践优点将更为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DV格式的轨道内的区段排列的图。
图2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格式的轨道内的区段排列的图。
图3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格式的ITI区段的结构的图。
图4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格式的ITI区段的TIA的同步结构的图。
图5为示出图4中示出的TIA的APT排列的图。
图6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格式的主区段的结构的图。
图7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格式的子码数据的结构的图。
图8为示出图7中示出的子码数据的子码数据区的结构的图。
图9A为示出图7中示出的子码数据的子码数据区的第一轨道数据(前半部分数据)的结构的图,而图9B为示出图7中示出的子码数据的子码数据区的第二轨道数据(后半部分数据)的结构的图。
图10为示出扩展轨道号(ETN)的包结构的图。
图11为示出DV格式中的子码区段的子码数据的ID数据区的结构的图。
图12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格式中的子码区段的子码数据的ID数据区的结构的图。
图13为示出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格式的磁带记录/再现装置的记录系统的方框图。
图14为示出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格式的磁带记录/再现装置的再现系统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适当地参照附图来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记录/再现装置中,使用与DV(数字视频)系统(格式)基本相同的磁带传动系统来将预定的数据记录到磁带上。
这里,下面将通过使用图1来说明DV格式的一条轨道内的区段排列在旋转头的轨迹方向上(图1中从A到B),一条轨道包括:3600比特的ITI、625比特的GAPI、11550比特的音频区段、700比特的GAP2、113225比特的视频区段、1550比特的GAP3、在旋转头与60×1000/1001Hz(下文称为60Hz)的频率同步旋转的情况中的3725比特的子码区段或在旋转头与50×1000/1001Hz(下文称为50Hz)的频率同步旋转的情况中的3600比特的子码区段、以及1250比特的重写空白区。在从ITI区段的开头地址直到子码区段的最后地址的范围内,在60Hz的情况中,一条轨道的有效比特数等于134975比特,而在50Hz的情况中,其等于134850比特。注意,在图1中,指明了60Hz时一条轨道的有效比特数的数值,而以括号形式指明了50Hz时与其对应的数值。
这里,下面将通过使用图2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格式的一条轨道内的区段排列。在旋转头的轨迹方向上(图2中从A到B),一条轨道包括:3600比特的ITI区段、128575比特的主区段、在旋转头与60Hz的频率同步旋转的情况中的2800比特的子码区段或在旋转头与50Hz的频率同步旋转的情况中的2675比特的子码区段、以及1250比特的重写空白区。在从ITI区段的开头地址直到子码区段的最后地址的范围内,在60Hz的情况中,一条轨道的有效比特数等于134975比特,而在50Hz的情况中,其等于134850比特,并且和DV格式的该比特数相同。注意,在图2中,指明了60Hz时一条轨道的有效比特数的数值,而以括号形式指明了50Hz时与其对应的数值。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格式的ITI区段的结构和DV格式相同,并且包括:1400比特的ITI前同步码(下文中称为前同步码)、对应于61个同步块的总共1830比特(30比特用于一个同步块单元)的SSA(开始同步块区)、对应于3个同步块的总共90比特(类似地,30比特用于一个同步块单元)的TIA(轨道信息区)、以及280比特的ITI后同步码。如图4所示,使TIA具有30比特(b0到b29)的同步结构。
此外,如图5所示,已调整ITA,使得分别两次记录(double-record)了3比特的APT(轨道的应用ID)、2比特的TP(轨道间距)以及1比特的PF(引导帧)。也就是说,将APT的值记录在从TIA的位12到位17的6比特内。
在本发明中,使ITI区段的APT为“010”。这是由于,接续ITI区段的主区段和子码区段的结构不同于DV格式的所述区段,并且其它格式已使用了“001”。
使主区段具有图6中示出的结构。在主区段上记录有视频数据、音频数据、附加数据以及搜索数据。主区段包括16比特的同步区、24比特的ID数据区、768比特的C2奇偶校验(parity)区和主数据区、以及80比特的C1奇偶校验区,其中,每一条轨道记录139个同步块。在此例子中,每一条轨道的C2奇偶校验区中记录18个同步块,而每一条轨道的主数据区中记录121个同步块。另外,图6中示出的值为在24-25转换单元11处执行24-25转换之前的值,后面将通过使用图13来描述该单元。
如图1所示,DV格式的子码区段的结构包括:1200比特的前同步码、1200比特的子码数据、以及60Hz时的1325比特的后同步码或50Hz时的1200比特的后同步码。此外,从ITI区段的开头地址直到子码区段的子码数据的开头地址的区为132450比特。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子码区段的结构包括:275比特的前同步码、1200比特的子码数据、以及60Hz时的1325比特的后同步码或50Hz时的1200比特的后同步码。此外,类似于DV格式,从ITI区段的开头地址直到子码区段的子码数据的开头地址的区为132450比特。
在使用了这样一种机制使得当由例如仅遵循DV格式的再现单元(下文中称为DV再现单元)检测出子码同步模式时的情况中,测定磁带上的特定位置,即通过作为参照的ITI区段的记录位置(开头地址)来记录DV格式的子码同步块的位置,以限定测定的位置,由此检测子码同步模式,下面将说明在再现依照根据本发明的格式记录的数据的情况中的操作。
在DV再现单元中,通常使用这种结构,即当同步模式间断出现时,对间断部分进行插值。这里,将说明DV再现单元的插值处理。操作DV再现单元,使得当检测出一个同步模式之后的随后定时(T1)未出现同步模式时,DV再现单元通过插值在该T1以伪方式(pseudo manner)形成同步脉冲,以进一步确认在随后的定时(T2)是否存在同步脉冲。此外,当T2未出现同步脉冲时,DV再现单元已认为不存在同步脉冲,使一系列同步模式的连续性中断,以准备新同步模式的检测。
在根据本发明的格式中,如图2所示,准备275比特子码区段的前同步码。由于前同步码为子码的一个同步块长(100比特)的两倍(两个同步块)或更多倍,所以,即使DV再现单元的插值电路执行对应于两个同步的前向插值,也将预备(run-up)模式(不同于同步模式的预定模式的比特列)记录在插值的同步脉冲的邻接处,因而,生成伪数据的可能性极低。
如上所述,由于由DV格式记录的子码同步块的记录位置和由根据本发明的格式记录的子码同步块的记录位置在磁带上彼此物理上对应,所以,在使用DV再现单元再现根据本发明的格式记录的数据中,子码同步模式的检测范围不可能出错。注意,前同步码仅需要具有足够的比特数以便通过DV再现单元的插值处理来中断连续性,并且不限于275比特。然而,类似于DV格式,从ITI区段的开头地址直到子码区段的子码数据的开头地址的区必须具有132450比特。
接下来,图7中示出了子码数据的结构。一个同步块包括:16比特的同步区、24比特的ID数据区、40比特的子码数据区、以及16比特的C1奇偶校验区,其中,每一个轨道记录12个同步块。
此外,图8中示出了60Hz和50Hz时的子码数据区的结构。在子码数据区中,在60Hz的情况中,如图8的(A)所示,使一帧(10条轨道)中从轨道0直到轨道4的前半部分5条轨道作为第一轨道数据(下文中称为前一半数据),而使从轨道5直到轨道9的后半部分5条轨道作为第二轨道数据(下文中称为后一半数据)。此外,在子码数据区中,在50Hz的情况中,如图8的(B)所示,使一帧(12条轨道)中从轨道0直到轨道5的前半部分6条轨道作为前一半数据,而使从轨道6直到轨道11的后半部分6条轨道作为后一半数据。前一半数据如图9A所示,而后一半数据如图9B所示。
图9A和9B中用斜线表示的同步块被定义为DV格式中的主区,并且为其中必须必要地记录指定数据的数据区。另一方面,没有加斜线的同步块被定义为可选区,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为自由操作(使用)的数据区。在本发明中,在主区中执行遵循DV格式的普通记录,并且将附带有将要记录到主区段中的数据的信息记录到可选区中。此外,自然,记录到可选区中的信息使用与DV格式相同的5字节包结构。此外,在图9A和9B中,ETN指明扩展轨道号包,并位于从包头起的位置97h,TTC指明标题时间码包,并位于从包头起的位置13h,TBG指明标题二进制组包,并位于从包头起的位置14h,NOI指明无信息包,并位于从包头起的位置FFh,VRT指明Vaux记录时间(VauxRec Time)包,并位于从包头起的位置62h,VRT指明Vaux记录时间包,并位于从包头起的位置63h,ARD指明Aaux记录日期(Aaux Rec Date)包,并位于从包头起的位置52h,以及ART指明Aaux记录时间(Aaux Rec Time)包,并位于从包头起的位置53h。
图10中示出了包数据的例子。使此包数据具有5字节包结构,并且,此包数据由标志等、以及扩展轨道号(ETN)组成。注意,后面将描述记录到PC2到PC4中的ETN的细节。
在例如由MPEG-2编码的视频数据和从视频数据准备的搜索数据被记录在主区段中的情况中,作为记录到PC1中的标志等,记录有与搜索数据相关的标志等。此外,由于即使在包括在该单元内的记录/再现头高速扫描磁带的情况中,也可以获得子码同步块,所以,可将指明记录结束点和/或记录在当前轨道上的画面的种类的标志记录在PC1中。
此外,可将包数据的包头设为在DV格式中未使用的值,例如97h等。注意,当包头被设为97h等时,这样,提高了和与DV格式的MPEG的相关的包数据组(9*h)的兼容性。
此外,如图11所示,DV格式的子码区段的子码数据的ID数据区包括:ID0(从MSB到LSB有8位)、ID1(从MSB到LSB有8位)、以及未示出的24比特奇偶校验(8位)。此外,在ID数据区的第12个同步的APT2到APT0(从ID0的位4(b4)到位6(b6))处,表示记录在轨道(音频区段和视频区段)上的数据的种类。例如,“APT2、APT1、APT0”(下文中称为APT)的值“000”意味着轨道上记录了消费数字视频盒带记录器的数据,即记录了DV格式的数据。
另一方面,类似于上述DV格式,如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格式中的子码区段的子码数据的ID数据区包括:ID0(从MSB到LSB有8位)、ID1(从MSB到LSB有8位)、以及未示出的24比特奇偶校验(8位)。
这里,下面将说明DV格式中的ITI的APT2、APT1、APT0(下文中称为APT)和子码区段的子码数据区的APT。
在根据DV格式记录数据的情况中,当这种数据被记录到音频区段和视频区段时的格式信息被记录到ITI的APT和子码区段的子码数据区的APT中。例如,在由DV格式以外的第二格式记录数据的情况中,将指明第二格式的信息(除了“000”)记录到ITI的APT和子码区段的子码数据区的APT中。
当由DV再现单元再现以如上所述的方式将指明第二格式的信息记录在ITI的APT和子码区段的子码数据区的APT中的磁带时,对应的轨道记录模式可为不同于DV格式(APT=000)的轨道记录模式。由此,存在即使在无错的状态中可获得子码数据、也会导致好像这种磁带表现为未记录磁带一样的情况,使得存在先前记录的数据可能被错误地擦除、或可能被其它数据重写记录的情况。
这里,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格式中的ITI的APT和子码区段的子码数据区的APT。
在依照根据本发明的格式记录数据的情况中,当这种数据被记录在主区段时的格式信息被记录到ITI的APT中,而指明DV格式的信息“000”被记录到子码区段的子码数据区的APT中。因此,在本发明中,基于记录在主区段中的数据,将预定值记录到ITI的APT中,而将指明DV格式的信息固定地记录在子码区段的子码数据区的APT上。例如,在由DV格式以外的格式将数据记录到主区段中的情况中,将“010”记录在ITI的APT中,而将“000”记录在子码区段的子码数据区的APT上。
因此,当依照根据本发明的格式记录数据时,以与现有技术中的情况中相同的方式将要记录到主区段中的数据的格式信息记录到ITI的APT中。然而,由于指明DV格式的信息被记录到子码区段的子码数据区的APT中,所以,在由DV再现单元再现这种数据的情况中,可将已被记录到主区段中的数据识别为已根据DV格式记录的数据。
这里,下面将示出适于根据上述格式记录数据的磁带记录/再现装置1的实践例子。
图13为磁带记录/再现装置1的记录系统的方框图。磁带记录/再现装置1包括:视频数据压缩单元3,用于对输入的视频数据执行压缩处理;搜索数据生成单元4,用于生成搜索数据;音频数据压缩单元5,用于对输入的音频数据执行压缩处理;辅助数据生成单元6,用于生成辅助数据;MUX单元7,用于对从视频数据压缩单元3、搜索数据生成单元4、音频数据压缩单元5和辅助数据生成单元6输入的数据执行多路复用处理;错误校正码ID添加单元9,用于添加错误校正码和ID数据;子码生成单元10,用于在子码区段中生成子码的数据列;24-25转换单元11,用于对从错误校正码ID添加单元9输入的数据执行24-25转换;同步添加电路12,用于将同步添加到输入数据中;调制单元·P/S转换单元13,用于对输入数据执行NRZI(Non Return to ZeroInverted,反相不归零)调制,之后将其转换为数据列;控制单元8,用于控制磁带记录/再现装置1的整个操作;以及磁头14,用于将已从调制单元·P/S转换单元13递送的数据记录到磁带2上。
这里,将说明用于由磁带记录/再现装置1将数据记录到磁带2上的操作。
在已被控制单元8进行了速率控制的视频数据压缩单元3,将顺序输入的视频数据HDV(高分辨率视频)压缩为MPEG-2视频ES(基本流)。此外,将由作为解码时间信息的DTS(解码时间戳)和作为显示时间信息的PTS(表现时间戳)等组成的PES头添加到由此得到的压缩视频数据中,以便将其变换为PES(分组基本流)。之后,将由此得到的PES存储到MUX单元7的存储器的预定位置中。
此外,在音频数据压缩单元5,将音频数据DA压缩为MPEG-1音频层2。类似于视频PES,将PES头添加到由此得到的压缩音频数据中,以便将其变换为PES。之后,将由此得到的PES存储在MUX单元7的存储器的预定位置。
搜索数据生成单元4选择性地在已被暂时存储在MUX单元7中的视频PES数据中获得作为I画面的画面数据,以进一步对其执行数据压缩,由此生成搜索画面,以将由此生成的搜索画面变换为PES,之后将其存储在MUX单元7的存储器的预定位置。
辅助数据生成单元6收集附带有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压缩的信息、与搜索数据相关的信息以及与来自视频数据压缩单元3、音频数据压缩单元5和搜索数据生成单元4的那些信息相关的时间信息,并且,从控制单元8提供用于控制由此收集的所述信息的信息,以基于递送的信息生成辅助数据,以将其存储在MUX单元7的存储器的预定位置。根据以与视频PES数据的DTS成正比关系的轨道单元来单调增加的ETN,在预定的时间从预定的存储器位置读出存储在MUX单元7的存储器中的各种数据。在错误校正码ID添加单元9,将错误校正码和ID数据添加到由此读出的数据中。此后,在24-25转换单元11,对由此得到的数据进行24-25转换,并由同步添加电路12将同步模式添加到已被24-25转换的数据的每个同步块的开头部分中。由调制单元·P/S转换单元13对由此得到的数据进行NPZI-调制。此后,将由此得到的调制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列。记录放大器和磁记录头14将由此得到的串行数据列记录到磁带2上。在此例子中,还将作为用于读出MUX单元7的存储器中的数据的定时信息的ETN记录到磁带2上,作为子码数据的一部分。
接下来,将说明当由磁带记录/再现装置1再现如上所述记录到磁带2上的数据时的操作。
图14为磁带记录/再现装置1的再现系统的方框图。磁带记录/再现装置1包括:磁头14,用于从磁带2读出数据;数字转换单元·S/P转换单元21,用于执行数字转换和串行到并行转换;解调单元22,用于执行解调处理;同步检测单元23,用于检测同步的开头部分;错误码ID检测单元24,用于执行错误校正处理和去交织处理;25-24转换单元25,用于对输入数据执行25-24转换;子码检测单元26,用于从子码同步对子码执行同步块检测,以执行错误校正;DEMUX单元27,用于通过同步块头将错误码ID检测单元24的输出数据分为各个处理系统的数据,以输出由此分离的数据;视频数据展开单元28,用于对从DEMUX单元27输入的视频数据执行数据展开,以输出由此得到的数据;搜索数据检测单元29,用于对从DEMUX单元27输入的用于搜索的数据中生成视频数据,以输出由此生成的视频数据;音频数据展开单元30,用于对从DEMUX单元27输入的音频数据执行数据展开,以输出由此得到的音频数据;以及辅助数据检测单元31,用于检测从DEMUX单元27输入的辅助数据,以将由此检测出的辅助数据输出到控制单元8。
注意,数字转换单元·S/P转换单元21和解调单元22和调制单元·P/S转换单元13、25-24转换单元和24-25转换单元11、错误码ID检测单元24和错误校正码ID添加单元9、子码检测单元26和子码生成单元10、DEMUX单元27和MUX单元7、视频数据展开单元28和视频数据压缩单元3、搜索数据检测单元29和搜索数据生成单元4、音频数据展开单元30和音频数据压缩单元5、以及辅助数据检测单元31和辅助数据生成单元6可被集成。
这里,将说明用于由磁带记录/再现装置1读出记录在磁带2上的数据的操作。
在数字转换单元·S/P转换单元21,对由磁头14再现的数据进行S/P转换。此后,在解调单元22,执行相对于记录时的NRZI调制的解调处理,并且,在25-24转换单元25执行25-24转换。25-24转换单元25将与输入到24-25转换单元11时的数据相同的数据输出到错误码ID检测单元24。此外,同时,将在解调单元22解调的数据输入到同步检测单元23。同步检测单元23从输入比特列检测同步的开头部分,以将检测结果输出到错误码ID检测单元24。
错误码ID检测单元24对由25-24转换单元25执行了25-24转换后的再现数据执行错误校正。此后,将由此得到的数据存储在DEMUX单元27的存储器的预定位置。
DEMUX单元27在预定的定时通过子码检测单元26将子码信息读出到控制单元8。控制单元8执行STC(系统时间时钟)的初始化,其中STC提供定时基准,用于利用作为参照的记录在子码中的ETN从存储器读出各个数据。此外,DEMUX单元27根据控制单元8的控制,基于同步块内的识别信息选择输出目的地,并执行被写入到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各个PES头中的DTS和STC之间的比较处理。在DEMUX单元27已基于比较结果判定了STC与DTS-VBV(视频缓冲检验器)延迟的时间一致的情况中,其将其中DTS已被写入到PES头中的视频PES数据输出到视频数据展开单元28。
展开输入到视频数据展开单元28的视频PES数据,以便将其作为原始视频数据HDV输出。当音频数据STC与对应于检查PTS-PES数据长度所需的延迟的时间相一致时,DEMUX单元27将其中PTS已被写入到PES头中的音频PES数据输出到音频数据展开单元30。展开输入到音频数据展开单元30的音频PES数据,以便将其作为原始音频数据DA输出。
对于已从DEMUX单元27的存储器读出的搜索数据,由搜索数据检测单元29检测出视频数据,并通过视频数据展开单元28将其作为视频数据HDV输出。
已从DEMUX单元27的存储器读出的辅助数据通过辅助数据检测单元31,以便将其分别区分为与视频数据或音频数据的展开相关的信息、以及关于搜索数据的辅助数据。区分的信息的一部分被递送到控制单元8,并作为AUX被输出到外部。
这里,下面将描述视频PES数据的记录位置和ETN之间的关系。通过本发明记录在磁带上的视频PES数据的记录位置和ETN之间的关系等同于视频PES数据和DTS时间之间的关系。视频PES数据的开头地址和DTS时间之间的时间差为VBV延迟。在此情况中,从磁带上特定的视频PES数据的开头位置直到在子码处记录了对应于该视频PES数据的ETN的轨道的轨道数可如下计算:
VBV延迟/90kHz×(视频编码速率)/(可记录在一条轨道内的有效数据量)此计算结果的商为轨道数,而余数为具有比轨道更精确的精确度的同步块单元的记录位置校正量。
例如,在特定ETN被记录在磁带上某条轨道的子码上的情况中,如前所述,与该ETN相对应的视频PES数据的写入位置为:从相对自ETN的轨道退回对应于VBV延迟的轨道数的轨道之前一个轨道的特定同步块起的位置。然而,作为实际记录到磁带上的数据,不仅有视频数据,还有音频PES数据、搜索数据和/或辅助数据。由于此原因,在磁带记录/再现装置1中,因而,为了具有空白区,视频PES数据、音频PES数据、辅助数据和/或搜索数据的记录从自ETN的轨道退回VBV延迟+α轨道(例如,α=16)的轨道开始。
此外,如果再现时忠实再现每一条轨道的可被记录在先前描述的一条轨道内的对应于有效数据量的数据,则视频PES数据与在被记录时的自身的数据精确相同。因此,像流一样再现和输出这种数据成为可能,其中每单位时间的数据量没有偏差。
此外,在用于确定磁带上开始数据记录的位置的过程中,当存在记录了特定ETN的多条轨道时,可能产生不能将开始视频PES数据记录的轨道确定为一条轨道的麻烦。此外,ETN和开始视频PES数据记录的轨道之间的关系与DTS和视频PES数据的开头部分之间的关系相同。对于DTS以视频一帧间隔等距增加的事实,当对应于某个视频PES数据的ETN的值和对应于随后的视频PES数据的ETN的值之间的间隔一直不相等时,由于再现时的每单位时间的数据量偏差,将必然产生矛盾。
此外,在DV格式中,子码上存在用于对绝对轨道数进行计数的ATN(绝对轨道数)。在此情况中,为了考虑到混合有磁带传动速度为标准速度的SP(标准播放)记录模式和磁带传动速度为比SP记录模式的磁带传动速度大三分之二倍的LP记录(长播放)模式的混合记录、和/或连接(链接)相片记录,在SP记录模式中,导致诸如每条轨道加1的计数器的这种操作,而在LP记录模式时,导致诸如每三条轨道加两个计数值的计数器的这种操作。由于此原因,不能利用DV格式作为和上述ETN一样的任何情况中每一条轨道增加一个计数值的轨道计数器。考虑到以上描述,在根据本发明的格式中,利用上述ETN作为每一条轨道增加一个计数值的计数器。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磁带记录/再现装置1中,在遵循DV格式将例如HD视频数据记录到磁带上时,对HD视频数据执行压缩处理,并根据不同于DV格式的第二格式将压缩的HD视频数据记录到磁带上。因此,将指明第二格式的信息记录到ITI的APT中,将指明DV格式的信息记录到子码区段的子码数据区的APT中,并且,子码区段的子码数据的记录开始位置等于当根据DV格式记录数据时的子码区段的子码数据的记录开始位置。因此,在由磁带记录/再现装置1再现其中已依照根据本发明的格式记录了数据的DV带时,可操作DV再现单元(仅遵循DV格式的再现单元)以便估计ITI的APT,由此,当识别出已根据除了DV格式之外的格式对DV带进行了记录时,其读出记录在子码区段的子码数据上的时间码等,而不读取记录在主区段中的数据,以在显示器上显示时间码等。用户可以通过显示在显示器上的时间码等来识别出其它数据已经被记录了在主区段中。因此,可引起用户的注意,使他不会试图错误地擦除记录在主区段中的数据,或用其它数据重写记录该数据。
另外,可让使用DV再现单元的用户通过例如指令手册等运行用于执行对于对应磁带是否为未记录带的判定的预定操作(例如,提示/检查(Cur/Review)操作)。DV再现单元执行提示/检查(Cue/Review)操作,由此进行操作,以便在读取中跳过ITI区段,以仅读出记录在子码区段的子码数据上的数据(时间码等),从而在显示器上显示时间码等。用户可通过显示在显示器上的时间码等来识别出主区段中已记录了其它数据。因此,可引起用户的注意,使他不会试图错误地擦除记录在主区段中的数据,或用其它数据重写记录该数据。
注意,尽管已根据在附图中示出并详细描述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来描述了本发明,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例,并可实现各种修改、替换结构或等价物,而不背离如所附权利要求所述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髓。
工业应用性
在根据本发明的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中,在遵循DV格式将例如HD视频数据记录到磁带上时,通过基于HD视频数据的预定的方法,对HD视频数据执行压缩处理,以生成至少包括时间码的系统数据,从而生成扩展轨道号,以将压缩的HD视频数据和系统数据存储到存储单元,以基于扩展轨道号从该存储单元读出压缩的HD视频数据和系统数据,从而根据不同于DV格式的第二格式将该数据记录到磁带上。因此,将指明第二格式的信息记录在ITI的APT中,将指明DV格式的信息记录在子码区段的子码数据区的APT上,并且,子码区段的子码数据的记录开始位置等于当根据DV格式记录数据时的子码区段的子码数据的记录开始位置。
因此,在由根据本发明的记录装置再现其中已根据第二格式记录了数据的记录带时,可操作DV再现单元(仅遵循DV格式的再现单元)以便估计ITI的APT,以识别出已根据第二格式在磁带上进行了记录,以读出记录在子码区段的子码数据上的时间码等,而不读取记录在主区段中的数据,以在显示器上显示时间码等。用户可以通过显示在显示器上的时间码等来识别出在主区段中已经记录了其它数据。因此,可引起用户的注意,使他不会试图错误地擦除记录在主区段中的数据,或用其它数据重写记录该数据。

Claims (5)

1、一种记录装置,其适于在磁带上根据第一格式记录第一分辨率数据,并适于根据不同于第一格式的第二格式记录具有与第一分辨率数据不同分辨率的数据(下文中称为第二分辨率数据),该磁带中,遵循第一格式而形成分别由第一区段、第二区段、以及第三区段组成的多个轨道,
该记录装置包括:
压缩数据处理组件,用于对输入的第二分辨率数据执行压缩处理,以生成压缩数据;
系统数据生成组件,用于生成至少包括时间码的系统数据;
时间管理信息生成组件,用于从输入的第二分辨率数据中检测时间信息,以基于该时间信息生成时间管理信息;
扩展轨道号生成组件,用于基于时间管理信息生成扩展轨道号;
存储组件,用于存储压缩数据和系统数据;
读出组件,用于读出存储在存储组件中的压缩数据和系统数据;
控制组件,用于控制读出组件,以便基于扩展轨道号,在预定的定时读出存储在存储组件中的压缩数据和系统数据;以及
记录组件,用于将已由读出组件读出的压缩数据记录到第二区段中,并用于将已由读出组件读出的系统数据连同扩展轨道号一起记录到第三区段中,
其中,记录组件在第一区段的预定位置上记录指明根据第二格式将压缩数据记录在第二区段的格式信息,并在第三区段的预定位置(在根据第一格式记录数据的情况中,其中记录了指明第一格式的格式信息的位置(从第一区段的开头地址的位置))上记录指明第一格式的格式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
其中,压缩数据处理组件通过MP@HL系统或MP@H-14系统对输入的第二分辨率数据执行压缩处理。
3、一种记录方法,其在磁带上根据第一格式记录第一分辨率数据,并根据不同于第一格式的第二格式记录具有与第一分辨率数据不同分辨率的数据(下文中称为第二分辨率数据),该磁带中,遵循第一格式而形成分别由第一区段、第二区段、以及第三区段组成的多个轨道,
该记录方法包括:
压缩数据生成步骤,对输入的第二分辨率数据执行压缩处理,以生成压缩数据;
系统数据生成步骤,生成至少包括时间码的系统数据;
时间管理信息生成步骤,从输入的第二分辨率数据中检测时间信息,以基于该时间信息生成时间管理信息;
扩展轨道号生成步骤,基于时间管理信息生成扩展轨道号;
存储步骤,将压缩数据和系统数据存储到存储单元中;
读出步骤,基于扩展轨道号,在预定的定时从存储单元读出压缩数据和系统数据;以及
记录步骤,将已由读出步骤读出的压缩数据记录到第二区段中,并将已由读出步骤读出的系统数据连同扩展轨道号一起记录到第三区段中,
其中,记录步骤包括:在第一区段的预定位置上记录指明根据第二格式将压缩数据记录在第二区段的格式信息,并在第三区段的预定位置(在根据第一格式记录数据的情况中,其中记录了指明第一格式的格式信息的位置(从第一区段的开头地址的位置))上记录指明第一格式的格式信息。
4、一种记录装置,其适于在磁带上根据第一格式记录第一分辨率数据,并适于根据不同于第一格式的第二格式记录具有与第一分辨率数据不同分辨率的数据(下文中称为第二分辨率数据),该磁带中,遵循第一格式而形成分别由第一区段、第二区段、以及第三区段组成的多个轨道,
该记录装置包括:
压缩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对输入的第二分辨率数据执行压缩处理,以生成压缩数据;
系统数据生成单元,用于生成至少包括时间码的系统数据;
时间管理信息生成单元,用于从输入的第二分辨率数据中检测时间信息,以基于该时间信息生成时间管理信息;
扩展轨道号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时间管理信息生成扩展轨道号;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压缩数据和系统数据;
读出单元,用于读出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压缩数据和系统数据;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读出单元,以便基于扩展轨道号,在预定的定时读出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压缩数据和系统数据;以及
记录单元,用于将已由读出单元读出的压缩数据记录到第二区段中,并用于将已由读出单元读出的系统数据连同扩展轨道号一起记录到第三区段中,
其中,记录单元在第一区段的预定位置上记录指明根据第二格式将压缩数据记录在第二区段的信息,并在第三区段的预定位置(在根据第一格式记录数据的情况中,其中记录了指明第一格式的格式信息的位置(从第一区段的开头地址的位置))上记录指明第一格式的格式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装置,
其中,压缩数据处理单元通过MP@HL系统或MP@H-14系统对输入的第二分辨率数据执行压缩处理。
CNB2004800003019A 2003-04-04 2004-03-17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506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02353/2003 2003-04-04
JP2003102353A JP3757948B2 (ja) 2003-04-04 2003-04-04 記録装置及び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8368A true CN1698368A (zh) 2005-11-16
CN100425067C CN100425067C (zh) 2008-10-08

Family

ID=33156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0030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5067C (zh) 2003-04-04 2004-03-17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424206B2 (zh)
EP (1) EP1613079A4 (zh)
JP (1) JP3757948B2 (zh)
KR (1) KR20050122173A (zh)
CN (1) CN100425067C (zh)
HK (1) HK1080654B (zh)
WO (1) WO20040912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25263B2 (ja) * 2014-01-31 2018-05-16 ローム株式会社 画像データの受信回路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画像データの伝送方法
US9153246B1 (en) 2014-09-25 2015-10-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agnetic tape rewind overwrite data protec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24309A (ja) * 1994-10-28 1996-05-17 Hitachi Ltd ディジタル信号記録方法及び装置
JP2001273709A (ja) * 2000-03-29 2001-10-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JP2001291334A (ja) * 2000-04-04 2001-10-19 Sony Corp 磁気テープ記録装置および方法、磁気テープのフォーマット、並びに記録媒体
US7088911B2 (en) * 2000-04-26 2006-08-08 Sony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playback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therefor
JP4264576B2 (ja) * 2000-08-31 2009-05-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磁気テープ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JP2002343032A (ja) * 2001-05-14 2002-11-29 Sony Corp 磁気テープ記録装置および方法、磁気テープのフォーマット、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3821361B2 (ja) * 2001-05-28 2006-09-13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映像信号記録再生装置
JP3885525B2 (ja) * 2001-06-27 2007-02-21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符号化信号記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312314A (ja) 2004-11-04
JP3757948B2 (ja) 2006-03-22
EP1613079A4 (en) 2006-10-11
HK1080654A1 (en) 2006-04-28
US20060127065A1 (en) 2006-06-15
EP1613079A1 (en) 2006-01-04
US7424206B2 (en) 2008-09-09
HK1080654B (zh) 2009-03-06
CN100425067C (zh) 2008-10-08
WO2004091206A1 (ja) 2004-10-21
KR20050122173A (ko) 2005-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59141B1 (en) Data reproduction apparatus and reproduction method
JPH087540A (ja) 情報の伝送或は記録方法、再生方法、及び再生装置
CN1137479C (zh) 数字信号的记录与重放
US5986593A (en) Reproducing apparatus, error correcting device and error correcting method
US7551840B2 (en) Video tape recorder and recording method
CN1698368A (zh)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JP2001157172A (ja) ディジタル信号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
CN1149840C (zh) 程序记录再现方法和装置
JP4023310B2 (ja) 記録再生装置及び記録再生方法
JP3735863B2 (ja) ビデオテープレコーダ及び記録方法
US8340500B2 (en) Video signal recording apparatus
US7155114B2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nformation rea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magnetic tape format, and recording medium
JP4164769B2 (ja) ビデオテープレコーダ及び記録方法
JP4328995B2 (ja) 磁気テープ記録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記録媒体
JP4655101B2 (ja) データ生成装置及びデータ生成方法
US20020021889A1 (en) Magnetic tap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magnetic tape playback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mat of magnetic tape, and recording medium
JP3716849B2 (ja) データ記録再生方法および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
JP4042610B2 (ja) データ再生方法およびデータ再生装置
JP2002343032A (ja) 磁気テープ記録装置および方法、磁気テープのフォーマット、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00244864A (ja) デジタル磁気記録再生装置
JPH09246996A (ja) エラー訂正装置
CN1335622A (zh) 磁带跟踪控制装置和方法,磁带格式,记录介质和程序
JP2006012407A (ja) データ記録再生方法および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8065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8065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08

Termination date: 2013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