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83985A - 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83985A CN1683985A CNA2005100685870A CN200510068587A CN1683985A CN 1683985 A CN1683985 A CN 1683985A CN A2005100685870 A CNA2005100685870 A CN A2005100685870A CN 200510068587 A CN200510068587 A CN 200510068587A CN 1683985 A CN1683985 A CN 16839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mera
- coil unit
- primary coil
- camera housing
-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5—Control of camera operation in relation to power supp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一种摄像装置,包括摄像机壳体;从外部电源供电并空气密闭地容纳在摄像机壳体中的摄像机主体;设置在摄像机壳体外面并连接外部电源的初级线圈单元;和次级线圈单元,其容纳在摄像机壳体内并电磁耦接到初级线圈单元,以从外部电源供电到摄像机主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外部电源供电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具有摄像机壳体和在摄像机壳体内安装的摄像机主体、以及从外部电源供电的摄像装置(例如,参见JP-UM-A-5-90464)。根据这种摄像装置,通常是摄像机主体通过电缆连接外部电源,引入电缆的开口形成在摄像机壳体中。
当上述摄像装置安装在户外(例如,安装在车辆上)时,它暴露在风和大气中。因此,对摄像装置要求空气密闭性,因而通过用填充物等堵塞摄摄像机壳体和电缆之间的间隙,将摄像装置进行防水处理。
但是,在摄像装置中,即使间隙用填充物等堵塞,间隙也有很小的口子,因而难以保持空气密闭性。因此,当上述摄像装置在户外使用时,水成分例如水滴、湿气等侵入摄像机壳体,侵入摄像机壳体的水成分以雾覆盖摄像机透镜使其模糊或使摄像装置出现故障。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来实现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缺陷,并提供能够抑制如水滴、湿气等的水成分侵入摄像机壳体的摄像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装置包括:摄像机壳体;摄像机主体,其从外部电源供电并且空气密闭地容纳在摄像机壳体中;初级线圈单元,其设置在摄像机壳体外面并连接外部电源;次级线圈单元,其容纳在摄像机壳体内并电磁耦接到初级线圈单元,以从外部电源供电到摄像机主体。
在上述摄像装置中,摄像机壳体具有其中安装初级线圈单元的安装部分,在初级线圈单元安装在摄像机壳体中的状态,次级线圈单元设置成面对初级线圈单元。
上述摄像装置还具有其中容纳初级线圈单元的线圈盒,根据缆线从线圈盒的侧面拽出到外面的拽出方向将线圈盒固接到摄像机壳体上,从而使得在保持彼此面对的同时旋转初级线圈单元和次级线圈单元。
另外,在上述摄像装置中,可以在摄像机壳体中填充填充材料,以至少吸收次级线圈单元的振动。
另外,上述摄像装置还配备有视频信号发射器,用于无线地将视频信号发送到外部视频信号接收器,并且视频信号发射器可以容纳在摄像机壳体中。
在上述摄像装置中,视频信号发射器可以将视频信号输出到次级线圈单元,视频信号接收器通过初级线圈单元接收视频信号。
另外,在上述摄像装置中,外部电源可以是DC电源,用于传输电的开关电路可以设置在初级线圈单元和外部电源之间,开关电路可以与视频信号的水平同步信号同步进行切换操作。
另外,在上述摄像装置中,基于控制信号控制摄像机主体的控制器可以容纳在摄像机壳体中,并且控制器可以通过次级线圈单元接收输出到初级线圈单元的控制信号。
另外,在摄像装置中,在视频信号发射器和视频信号接收器之间可以进行光通信。
根据本发明,可以防止湿气侵入摄像机壳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其上安装第一实施例的摄像装置的车辆的示意图;
图2是显示摄像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3是显示摄像装置的示意性电路结构的框图;
图4是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摄像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5是显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摄像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6A和6B是显示线圈盒的平面图;和
图7是显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摄像装置的示意性电路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1)第一实施例
图1是显示在其上安装有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摄像装置10的车辆的视图。图2是显示摄像装置10的横截面图,图3是显示摄像装置10的示意性电路结构的框图。
摄像装置10设置在户外,其是固接到车辆1的车体的车辆安装型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10固接到车辆的后部1A,并拾取车辆1后侧的图像。基于摄像装置10摄取的视频信号,在车辆内配备的监视器11显示图像。
如图2所示,摄像装置10具有用于拾取车辆1周围图像和输出表示拾取图像的视频信号的摄像机主体12。摄像机主体12具有镜头、CCD(电荷耦合装置)等(未图示),并容纳在树脂形成的摄像机壳体13中。
在摄像机壳体13的前表面上形成开口,使其面对摄像机主体12的图像接收部分。开口用透明盖13A覆盖以保持摄像机壳体13内部的空气密闭性。即,摄像机主体12通过盖13A拾取车辆1周围的图像。
摄像机主体12通过作为外部电源的车辆侧电源21(图3)供电。在第一实施例中,车辆侧电源21是DC电源(例如,6V的DC电源),初级线圈23通过开关电路22连接到车辆侧电源21。初级线圈23设置在摄像机壳体13的外面,如图2所示。开关电路22(图3)使电流间歇地流入初级线圈23,以便将功率传输到次级线圈24侧,并包括开关元件(未示出)和驱动开关元件的驱动电路。当开关电路22的驱动电路驱动开关元件时,电流流入初级线圈23。即,当驱动信号从驱动电路输入到开关元件时,开关元件设定为ON状态,电流从车辆侧电源21流到初级线圈23。
在摄像机壳体13中容纳次级线圈24,其电磁耦接到初级线圈23以给摄像机主体12供电,如图2所示。即,通过初级线圈23和次级线圈之间的电磁感应进行从车辆侧电源21到摄像机主体12的供电,从而不需要提供用于将电缆引入摄像机壳体13的开口,也不需要提供电缆。因此,能够保持摄像机壳体13内的空气密闭性,并能够防止如水滴、湿气等水成分侵入摄像机壳体13。而且,因为能够保持摄像机壳体13内的空气密闭性,所以能够提高防水性能,并且能防止摄像机主体12被水滴弄模糊。
下面描述具体结构。摄像机壳体13具有其上安装初级线圈23的安装部分14。初级线圈23固接到车体1A上,并且在摄像机壳体13的后部形成安装部分14。摄像机壳体13固接到车体1A上,而初级线圈23安装在安装部分14。容纳在摄像机壳体13中的次级线圈24设置成面对初级线圈23,并且初级线圈23和次级线圈24彼此靠近地设置。因此,减少初级线圈23和次级线圈24之间磁通量的泄漏。
在摄像机壳体13内填充至少吸收次级线圈24振动的可硬化填充材料15。填充材料是绝缘的。填充填充材料15以避开摄像机主体12的图像接收部分,以便在摄像机主体12的图像拾取时不出问题。因此,即使在车辆1的行驶期间车辆1振动时,也能防止次级线圈24在摄像机壳体13中颠簸,从而可以防止次级线圈24被损坏。另外,通过填充材料15能够更好地保持空气密闭性。因此,可以省略防水测试。
在图3中,用于进行发送视频信号的处理的视频信号发射器25连接到摄像机主体12,并且视频信号发射器25容纳在摄像机壳体13中。
视频信号发射器25包括视频信号调制器26,用于调制从摄像机主体12输出的视频信号,和包括视频信号RF部分27,用于将这样调制的视频信号转换成可以作为电波输出的高频信号(在下文中称为RF信号)。
在摄像机壳体13的外面设置视频信号解调器(视频信号接收器)28,用于接收和解调表示视频信号的RF信号。
无线地进行视频信号发射器25和视频信号解调器28之间的通信。具体地说,视频信号发射器25通过耦合电容器将表示视频信号的RF信号输出到次级线圈24。视频信号解调器28通过初级线圈23接收表示视频信号的RF信号,并将这样接收到的RF信号转换成可以在监视器11中处理的视频信号,然后,将视频信号输出到监视器11。监视器11显示基于这样输入的视频信号的图像。即,不必为了发送视频信号而单独地提供从摄像机壳体13伸出的天线,并且可以无线地发送视频信号。
在第一实施例中,初级线圈23包括连接视频信号解调器28的信号接收线圈部分23A,和连接开关电路22的供电线圈部分23B,这些元件彼此整体形成。而且,次级线圈24包括通过耦合电容器29连接视频信号RF部分27的信号发送线圈部分24A,和连接多个稳压电路30、31、32的供电线圈部分24B,这些元件彼此整体形成。
多个(例如,四个)分接头33、34、35和36连接次级线圈24的供电线圈部分24B,并且稳压电路30、31、32分别连接分接头33、34和36。这些分接头中的分接头35连接地线。
在各个分接头33、34和36上产生不同电压。稳压电路30、31、32的每个均具有二极管37、电容器38和三端调节器39。每个稳压电路通过二极管37调整从分接头33、34、36输入的电流,使调整的电流平滑并在三端调节器39中得到稳定的DC电压。这样得到的稳定DC电压施加到包含摄像机主体12的摄像机壳体13中的每个设备,从而给这些部件供电。
也就是说,稳压电路30、31、32分别施加不同的DC电压到摄像机壳体13中相应的设备。例如,稳压电路30输出DC 12V的电压,稳压电路31输出DC 3.3V的电压,稳压电路32输出DC-5V的电压。如上所述,通过在次级线圈24的不同位置处设置多个分接头33、34、36,在这些分接头处可以得到不同的电压。因此,不必单独提供通过脉冲宽度调制来调节电压的开关电路,并且可以简化该电路结构。
开关电路22与视频信号的水平同步信号同步地切换供应/不供应电流到初级线圈23的供电线圈部分23B。
下面具体地描述,视频信号解调器28检测视频信号的水平同步信号,并将水平同步信号或与水平同步信号同步的信号(在下文中,水平同步信号和与水平同步信号同步的信号称为“同步信号”)输出到开关电路22。
开关电路22的驱动电路(未示出)基于输入的同步信号,将驱动信号输出到开关元件。即,驱动电路仅在向其输入同步信号时将驱动信号输出到开关元件。仅在输入驱动信号时,将开关元件设定为ON状态。
因此,开关电路22仅在输入同步信号时将电流供给初级线圈23的供电线圈部分23B,并且在其它时期中断电流供应。
噪音通过开关电路22的切换操作,从初级线圈23的供电线圈部分23B分配到信号接收线圈部分23A。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很少有噪音叠加在除了视频信号的水平同步信号之外的部分(即,涉及图像的信号部分),并且可以防止由开关电路22的切换操作产生的噪音干扰在监视器上显示的图像。
而且,根据第一实施例,在车辆1中设置产生和调制控制信号的控制信号发生器40,用于进行电变焦、背光校正等摄像功能。控制信号发生器40将控制信号输出到初级线圈23的供电线圈部分23B。该控制信号以与同步信号不同的时刻输出。
在摄像机壳体13中容纳有控制信号解调器(控制器)41,用于接收控制信号并基于控制信号控制摄像机主体12。控制信号解调器41通过耦合电容器42连接到次级线圈24的分接头。从控制信号发生器40输出到初级线圈23的供电线圈部分23B的控制信号是通过次级线圈24的供电线圈部分24B被控制信号解调器41接收的。控制信号解调器41解调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并将它输出到摄像机主体12。摄像机主体12基于输入的控制信号进行各种处理,例如变焦等。因此,不需要提供从摄像机壳体13拽出到车辆侧的控制信号缆线,并且通过有效地利用初级线圈23和次级线圈24,能够无线地进行摄像机主体12的控制。
根据第一实施例,不需要提供从摄像机壳体13拽出到外面的缆线,例如电力缆线、视频信号缆线和控制信号缆线等,从而能够提高摄像机壳体13的空气密闭性。因此,能够抑制水成分侵入照相机壳体13,并且当更换照相机主体12时,所要做的仅仅是更换摄像机壳体13本身,摄像机主体12包含在摄像机壳体13中。因此,可以提高维护性能。
而且,因为不必提供缆线,例如,电力缆线、视频信号缆线和控制信号缆线等,所以摄像机壳体13不会设计成复杂结构,而是简单结构,从而能够使摄像机壳体13小型化。另外,因为不需要外部连接端,因此该实施例的摄像装置几乎不受电的影响。
另外,通过初级线圈23和次级线圈24之间的电磁感应,从车辆侧电源21供电给摄像机壳体13中的部件,例如摄像机主体12等。因此,即使当摄像机壳体13中的某些部件(例如,摄像机主体12)出现短路时,也不会出现过流,因为初级线圈23和次级线圈24之间存在漏磁通。
(2)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初级和次级线圈的位置。在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对其的描述。
图4是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摄像装置10A的横截面图。
摄像机壳体13B具有在其上安装初级线圈23的安装部分14A。在摄像机壳体13B的前部形成安装部分14A。在摄像机壳体13B的前部设置摄像机主体12。容纳在摄像机壳体13B中的次级线圈24设置成围绕摄像机主体12的外围表面,使得初级线圈23和次级线圈24彼此面对并彼此靠近。
第二实施例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抑制如水滴、湿气等水成分侵入摄像机壳体的各种效果。
(3)第三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初级线圈容纳在线圈盒中。在下述的第三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对其的描述。
图5是显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摄像装置10B的横截面图。图6是显示线圈盒61的平面图。
在第三实施例中,初级线圈23容纳在树脂形成的线圈盒61中。线圈盒61固接到摄像机壳体13C上,也固接到车体1A的壁表面上。即,线圈盒61固定地夹在摄像机壳体13C和车体1A之间。
下面具体地描述,线圈盒61具有面对车辆1A的一个面(背面)和面对摄像机壳体13C的一个面(正面),并且背面和正面设计成具有规则的多边形形状(在第三实施例中为正方形)。在正方形的每个角附近形成从线圈盒61的正面穿透到背面的螺纹孔62。而且,在线圈盒61的表面形成园柱形凹槽部分63,初级线圈23环状地形成并沿线圈盒61中的凹槽部分63设置,并且如电力缆线、视频信号缆线和控制信号缆线等的缆线64(参见图6)从线圈盒61的侧面拽出。在车体1A中形成螺纹孔65使其面对线圈盒61的螺纹孔62。
如第一实施例的情况,在摄像机壳体13C的后部形成安装部分14B。安装部分14B形成在园柱形中以便朝外突出,并且当线圈盒61和摄像机壳体13C彼此安装在一起时,安装部分14B被安装到线圈盒61的凹槽部分63中。
当线圈盒61和摄像机壳体13C彼此安装在一起时,初级线圈23和次级线圈24彼此靠近,从而减少磁通量的泄漏。
摄像机壳体13C具有带螺纹孔66的固定板67,螺纹孔66设置成当线圈盒61和摄像机壳体13C彼此安装在一起时面对线圈盒61的各个螺纹孔62。因此,线圈盒61和摄像机壳体13C可以用螺钉71安装到车体1A上。
在线圈盒61用螺钉71安装前,在保持初级线圈23和次级线圈24彼此面对的同时,线圈盒61可以旋转。例如,即使当线圈盒61沿垂直于车体1A的轴线旋转90°(从图6A的状态转到图6B的状态)时,车辆1A的螺纹孔65也面对线圈盒61的螺纹孔62,从而可以用螺钉71将摄像机壳体13C和线圈盒61安装到车体1A上。因此,根据图中从线圈盒61的侧面拽出到外面的缆线64的绘制方向,使得线圈盒61的螺纹孔62面对车体1A的螺纹孔65,可以适当地旋转线圈盒61并将其安装到车体1A上。而且,摄像机壳体13C的园柱形安装部分143安装到线圈盒61的园柱形凹槽部分63中。因此,当保持摄像机壳体13C的正常位置时,即使在旋转线圈盒61时,也不旋转摄像机壳体13C,从而能够用螺钉71将摄像机壳体13C和线圈盒61固接到车辆1A上。
(4)第四实施例
第四实施例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视频信号通过光通信发送。在第四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对其的描述。
图7是显示第四实施例的摄像装置10C的示意性电路结构的框图。
在第四实施例中,在视频信号发射器125和视频信号接收器128之间进行光通信。视频信号发射器125包括视频信号光调制器126,用于光学地调制从摄像机主体12输出的视频信号(将视频信号转换成光学信号),和光发射器127,用于发射这样调制的光学信号。
视频信号接收器128包括光接收器129,用于接收从光发射器127发射的光学信号,和视频信号光解调器130,用于将这样接收到的光学信号解调(转换)成视频信号(电信号)。在上述结构中,光学信号几乎不受开关电路22的影响,因此,能够抑制图像的干扰。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偏离本发明的主题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各种变型。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摄像装置固接到车辆的后部,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模式。例如,摄像装置可以固接到车辆的任何位置。另外,摄像装置的安装位置不限于车体,可以固接到除了车体之外的任何其它位置。
Claims (9)
1.一种摄像装置,包括:
摄像机壳体;
摄像机主体,其从外部电源供电并且空气密闭地容纳在摄像机壳体中;
初级线圈单元,其设置在摄像机壳体的外面并连接到外部电源;和
次级线圈单元,其容纳在摄像机壳体中并电磁耦接到初级线圈单元,以从外部电源供电到摄像机主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摄像机壳体具有其中安装初级线圈单元的安装部分,并且在初级线圈单元安装在摄像机壳体中的状态下,次级线圈单元设置成面对初级线圈单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还包括其中容纳初级线圈单元的线圈盒,并且根据从线圈盒的侧面拽出到外面的缆线的拽出方向,把线圈盒固接到摄像机壳体上,在保持彼此面对的同时使得初级线圈单元和次级线圈单元旋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在摄像机壳体中填充填充材料,以至少吸收次级线圈单元的振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还包括视频信号发射器,用于无线地将视频信号发送到外部视频信号接收器,其中视频信号发射器容纳在摄像机壳体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视频信号发射器将视频信号输出到次级线圈单元,并且视频信号接收器通过初级线圈单元接收视频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装置,还包括传输功率并设置在初级线圈单元和外部电源之间的开关电路,其中外部电源是DC电源,并且开关电路与视频信号的水平同步信号同步地进行切换操作。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其基于控制信号控制摄像机主体并容纳在摄像机壳体中,其中控制器通过次级线圈单元接收输出到初级线圈单元的控制信号。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在视频信号发射器和视频信号接收器之间进行光通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02376/04 | 2004-03-31 | ||
JP2004102376A JP2005292161A (ja) | 2004-03-31 | 2004-03-31 | カメラ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83985A true CN1683985A (zh) | 2005-10-19 |
Family
ID=35053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5100685870A Pending CN1683985A (zh) | 2004-03-31 | 2005-03-31 | 摄像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50219371A1 (zh) |
JP (1) | JP2005292161A (zh) |
CN (1) | CN1683985A (zh) |
AU (1) | AU2005201229A1 (zh) |
DE (1) | DE102005014791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64245C (zh) * | 2005-10-28 | 2009-02-25 | 索尼株式会社 | 照相机模块和电子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129791A (ja) * | 2005-11-01 | 2007-05-24 | Seiko Epson Corp | 電子装置の収納装置、電子装置の給電システム、撮像装置の防水ケース、防水ケース収納撮像装置の充電システム |
DE102009060425B4 (de) * | 2009-12-22 | 2021-06-24 |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 Kameraeinrichtung zur Bilderfassung eines Außenbereichs an einem Fahrzeug |
JPWO2016181907A1 (ja) * | 2015-05-12 | 2018-08-16 | 三郎 山内 | 監視システム |
DE102017208592A1 (de) * | 2017-05-22 | 2018-11-22 |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 Rückfahrkamerasystem und dessen Komponente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31449A (en) * | 1975-11-20 | 1977-06-21 | Arthur D. Little, Inc. | Electromagnetically coupled battery charger |
US5455466A (en) * | 1993-07-29 | 1995-10-03 | Dell Usa, L.P. | Inductive coupling system for power and data transfer |
US6987527B2 (en) * | 1999-06-15 | 2006-01-17 | Philip Kossin | Sealed, waterproof digital electronic camera system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and communicating with same |
US6795110B1 (en) * | 1999-06-15 | 2004-09-21 | Philip Kossin | Weatherproof and watertight digital electronic camera, including a solid or fluid-filled digital camera operating at great depths |
US20020067425A1 (en) * | 2000-12-06 | 2002-06-06 | Intel Corporation | Sealed digital camera system |
JP2005057312A (ja) * | 2001-08-06 | 2005-03-0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デジタルカメラデータ送信台 |
US7180503B2 (en) * | 2001-12-04 | 2007-02-20 | Intel Corporation | Inductive power source for peripheral devices |
-
2004
- 2004-03-31 JP JP2004102376A patent/JP2005292161A/ja active Pending
-
2005
- 2005-03-21 US US11/084,028 patent/US2005021937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5-03-22 AU AU2005201229A patent/AU200520122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5-03-31 CN CNA2005100685870A patent/CN1683985A/zh active Pending
- 2005-03-31 DE DE102005014791A patent/DE102005014791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64245C (zh) * | 2005-10-28 | 2009-02-25 | 索尼株式会社 | 照相机模块和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05014791A1 (de) | 2005-11-24 |
JP2005292161A (ja) | 2005-10-20 |
AU2005201229A1 (en) | 2005-10-20 |
US20050219371A1 (en) | 2005-10-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77918A (zh) | 一种水下摄像机 | |
RU2012137375A (ru) | Камера слежения и наблюдения и система дистанционного наблюдения с таким же применением | |
US20100007744A1 (en) | Network camera | |
KR20210022973A (ko) | 멀티 카메라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촬영 시스템 | |
US20030090353A1 (en) | Contactless transmission of power and information signals in a continuous rotation pan/tilt device | |
CN206991003U (zh) | 相机模块组件 | |
CN1683985A (zh) | 摄像装置 | |
CN106231199A (zh) | 一种实现手持云台横拍和竖拍之间转换的方法 | |
CN102129149A (zh) | 补光装置及具有该补光装置的取像装置 | |
CN207978034U (zh) | 一种图像采集装置 | |
CN201138417Y (zh) | 全方位红外恒速球形摄像机 | |
KR102197656B1 (ko) | 크레인용 회전형 카메라 | |
JPH09284612A (ja) | 電動雲台 | |
KR20190020599A (ko) | 케이블이 내장되어 있는 cctv 승강식 브라켓 구조체 | |
US20040201713A1 (en) | Remote control camera system and image transmission method | |
CN110653745B (zh) | 一种电动远程可视冲击扳手及其操作方法 | |
CN104822050A (zh) | 一种360度全景视频监视装置 | |
CN116170697A (zh) | 多目摄像机 | |
KR100415274B1 (ko) | 전자 내시경 장치 | |
CN2304145Y (zh) | 空中照相装置 | |
CN208754441U (zh) | 监控用一体式雷达云台 | |
KR101725323B1 (ko) | Ip 카메라를 이용한 전광판 방송장비 모니터링 원격제어시스템 | |
KR101603211B1 (ko) | 슬립-링이 제거된 감시 카메라 | |
CN220586383U (zh) | 一种具有补光功能的摄像装置 | |
US20040012360A1 (en) | Remote-control utility equipment mounting apparatu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