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消肿作用;用于扁桃腺炎,腮腺炎,咽喉肿痛,防治传染性肝炎,小儿麻疹等疾病治疗的药物组合物,特别涉及以中药成方板蓝根糖浆或板蓝根茶剂为基础,经剂型改制而成的一种药物组合物口服滴丸制剂。
背景技术
根据国家药品标准WS3-B-0952-91中给出的配方和提取工艺制备而成的板蓝根糖浆,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消肿作用,用于扁桃腺炎,腮腺炎,咽喉肿痛,传染性肝炎,小儿麻疹等疾病治疗的糖浆剂类制剂,经多年临床验证,质量稳定,疗效确切,是临床和家庭用于治疗以上病症的常用药物制剂。
以下是药品标准WS3-B-0952-91中给出的板蓝根糖浆的配方和提取工艺:
处方:板蓝根700g;
制法:取板蓝根700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h,第二次1h,滤过,合并滤液,静置,取上清液浓缩至适量,加入蔗糖400g与苯甲酸3g,溶解后,滤过,加水至1000ml,即得。
所附板蓝根糖浆说明书中对于该制剂作如下说明:
药品名称:板蓝根糖浆;
主要成分:板蓝根;
性状:本品为棕色液体;味甜;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消肿。用于扁桃腺炎,腮腺炎,咽喉肿痛,防治传染性肝炎,小儿麻疹;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mL,一日3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第一分册490页标准,板蓝根茶的药品标准部分内容:
制法:取板蓝根1400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h,第二次1h,合并滤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50℃),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0%,静置使沉淀,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适量,加入适量得蔗糖和糊精,压制成100块,干燥,即得。
性状:本品为棕色或棕褐色的块状物;味甜、微苦。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消肿。用于热毒壅盛,咽喉肿痛,扁桃腺炎,腮腺炎见上述症状者;
由于制备技术等原因,大多数药物的口服制剂,尤其是中药的口服制剂,服用后均存在着溶散时限长、溶出度低、吸收较差、肝肠首过效应和生物利用度较低等问题,从而影响药效的发挥,也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而糖浆制剂含有较高的糖分,不利于糖尿病人服用。茶剂服用复杂;而颗粒剂含有粉尘;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后果严重,中药及其制剂致过敏性休克位居第一,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这和在临床上应用较多有关。中药注射剂成分比较复杂,将这种混合物从血管注入人体,强迫人体去代谢,本身就已经有潜在的危险,如果再与其它药物配伍,可能发生的反应往往难于预测。
另外,常规的口服剂型,如片剂、胶囊等,在制备过程中由于有制粒的工艺,因此会产生较大的粉尘污染,一定程度上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危害,同时也会给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再者,常规口服制剂的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从而使患者的用药成本也随之提高,不利于提高广大患者的就医能力,也不利于提高社会的总体健康水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补充现有用于扁桃腺炎,腮腺炎,咽喉肿痛,防治传染性肝炎,小儿麻疹等疾病的口服药物制剂之不足,提供一种生物利用度高,快速释药,快速显效,毒副作用小,且药物含量高,服用剂量准确,服用方便,价格低廉,生产中无污染、并便于外出携带的药物组合物口服制剂板蓝根滴丸。
本发明所涉及的板蓝根滴丸,经大量试验筛选确定,以中药成方板蓝根糖浆的提取工艺为基础,经过对部分提取工艺调整,并配合滴丸制备工艺制备而成。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进行制备,即可得到本发明所涉及的板蓝根滴丸:
[制备方法]
1.板蓝根提取物的制备:取板蓝根若干,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h,第二次1h,滤过,合并滤液,静置,取上清夜液缩至适量,即得提取物浸膏;或再经过低温、减压干燥,粉碎,即得干粉;
2.基质——聚乙二醇(1000~20000)、硬脂酸聚烃氧40酯、倍他环糊精、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硬脂酸、硬脂酸钠、甘油明胶、虫胶等可药用载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3.配比——以g或kg为单位,按重量份计,药物提取物∶基质=1∶1~1∶9;
4.按照配方所给出的比例,准确称取药物提取物和基质,将其置于加热容器内边搅拌边加热,直至得到含有药物提取物和基质的熔融液和/或乳浊液和/或混悬液备用;
5.采用自制的或通用的滴丸机(如北京长征天民高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TZDW-1型滴丸机),并调整滴丸机的温度控制系统,使滴丸机的滴头温度加热并保持在(50~90)℃,冷凝剂的温度冷却并保持在(40~-5)℃;
6.待滴丸机滴头和冷凝柱内冷凝剂的温度分别稳定处于以上第2步所要求的温度状态时,保温,置于滴丸机的滴头罐内,通过滴头滴入冷凝剂中;
冷凝剂可以是液体石蜡、甲基硅油、植物油的任意一种;
7.由滴丸机出口将收缩成型的滴丸取出,去掉表面冷凝剂,干燥即得。
[附录:另一种中药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取板蓝根1400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h,第二次1h,合并滤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50℃),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0%,静置使沉淀,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适量,即得提取物浸膏;或再经过低温、减压干燥,粉碎,即得干粉。
这里板蓝根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是根据药品标准WS3-B-0952-91以及药典中的两种提取物的制备方法改变而成,类似的方法很多,实际实施时并不限于此一种方法。
有益效果
据国家药品标准WS3-B-0952-91以及药典中给出的配方和提取工艺制备而成的板蓝根糖浆以及板蓝根茶,是一种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消肿;用于扁桃腺炎,腮腺炎,咽喉肿痛,防治传染性肝炎,小儿麻疹等症状治疗的糖浆剂以及茶剂类制剂,经多年临床验证,质量稳定,疗效确切,是临床和家庭用于治疗以上病症的常用药物制剂。
由于制备技术等原因,大多数药物的口服制剂,尤其是中药的口服制剂,服用后均存在着溶散时限长、溶出度低、吸收较差、肝肠首过效应和生物利用度较低等问题,从而影响药效的发挥,也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而糖浆制剂含有较高的糖分,不利于糖尿病人服用。茶剂服用复杂;而颗粒剂含有粉尘;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后果严重,中药及其制剂致过敏性休克位居第一,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这和在临床上应用较多有关。中药注射剂成分比较复杂,将这种混合物从血管注入人体,强迫人体去代谢,本身就已经有潜在的危险,如果再与其它药物配伍,可能发生的反应往往难于预测。
另外,常规的口服剂型,如片剂、胶囊等,在制备过程中由于有制粒的工艺,因此会产生较大的粉尘污染,一定程度上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危害,同时也会给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再者,常规口服制剂的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从而使患者的用药成本也随之提高,不利于提高广大患者的就医能力,也不利于提高社会的总体健康水平。
本发明所涉及的板蓝根滴丸与板蓝根糖浆,茶剂等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涉及的板蓝根滴丸,利用表面活性剂等为基质,与含有药物活性成分的浸膏或干粉一起制成固体分散剂,使药物呈分子、胶体或微晶状态分散于基质中,药物的总表面积增大,且基质为亲水性,对药物具有润湿作用,能使药物迅速溶散成微粒或溶液,因而使药物的溶解和吸收加快。从而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发挥高效、速效作用等。
与传统口服制剂的给药方式相比,存在着本质区别。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滴丸,可采用口服,还可以舌下给药,能使药物有效成分与粘膜表面充分接触,通过粘膜上皮细胞吸收,直接进入循环系统。由于不经胃肠道和肝脏而直接进入循环系统,有效地避免了首过效应,也避免了胃肠道刺激症状,从而具有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副作用小,用药方便等特点。
2.本发明所涉及的板蓝根滴丸,与唾液接触即迅速溶化,并由口腔黏膜吸收,不仅起效快,而且不受进食的影响,即饭前饭后均可含化服用,局部用药起效更快。
3.本发明所涉及的板蓝根滴丸把含有药物活性成分的提取物与熔融的基质相混合,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制成。因此,药物的稳定性高,不易水解、氧化,且操作是在液态下进行,无粉尘污染,不易受晶型的影响,从而保证了药品的质量,增加了稳定性。
4.制备滴丸的生产工艺、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同时生产车间无粉尘,也有利于劳动保护和环保。
5.制备滴丸的生产成本通常在同品种其它口服制剂的50%左右。
综上所述,使本发明所涉及的板蓝根滴丸具有三效(速效、高效、长效)、三小(服用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五方便(生产方便、贮存方便、运输方便、携带方便、使用方便)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现以几组具体实施例,就本发明所述板蓝根滴丸的制备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第一组:单一基质的试验
1.板蓝根提取物的制备:取板蓝根若干,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h,第二次1h,滤过,合并滤液,静置,取上清夜液缩至适量,即得提取物浸膏;或再经过低温、减压干燥,粉碎,即得干粉;
2.基质:聚乙二醇(1000~20000)、硬脂酸聚烃氧40酯、倍他环糊精、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硬脂酸、硬脂酸钠、甘油明胶、虫胶等可药用载体;
3.配比:以g或kg为单位,按重量份计,药物提取物∶基质=1∶1~1∶9;
4.再按照[制备方法]4~7的过程进行制备,即可以制得各种不同规格的板蓝根滴丸。
[试验结果]
试验1:为了观察药物提取物与不同基质在1∶1的配比时所制得的板蓝根滴丸在质量上的差异,按照1∶1的比例,将药物提取物分别与聚乙二醇1000、聚乙二醇2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8000、聚乙二醇9300、聚乙二醇10000、聚乙二醇20000、硬脂酸聚烃氧40酯、倍他环糊精、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硬脂酸、硬脂酸钠、甘油明胶、虫胶等可药用载体相配合,采用自制的滴丸机,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15个含有药物提取物与不同基质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15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1。
试验2:为了观察药物提取物与不同基质在1∶3的配比时所制得的板蓝根滴丸在质量上的差异,按照1∶3的比例,将药物提取物分别与聚乙二醇1000、聚乙二醇2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8000、聚乙二醇9300、聚乙二醇10000、聚乙二醇20000、硬脂酸聚烃氧40酯、倍他环糊精、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硬脂酸、硬脂酸钠、甘油明胶、虫胶等可药用载体相配合,采用自制的滴丸机,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15个含有药物提取物与不同基质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15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2。
试验3:为了观察药物提取物与不同基质在1∶9的配比时所制得的板蓝根滴丸在质量上的差异,按照1∶9的比例,将药物提取物分别与聚乙二醇1000、聚乙二醇2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8000、聚乙二醇9300、聚乙二醇10000、聚乙二醇20000、硬脂酸聚烃氧40酯、倍他环糊精、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硬脂酸、硬脂酸钠、甘油明胶、虫胶等可药用载体相配合,采用自制的滴丸机,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15个含有药物提取物与不同基质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15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3。
第二组:混合基质的试验
1.板蓝根提取物的制备:取板蓝根若干,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h,第二次1h,滤过,合并滤液,静置,取上清夜液缩至适量,即得提取物浸膏;或再经过低温、减压干燥,粉碎,即得干粉;
2.基质:
2.1聚乙二醇——英文名Macrogol,
2.2硬脂酸聚烃氧40酯——英文名Polyoxyl(40)Stearate,
分子式以C17H35COO(CH2CH2O)nH表示,n约为40,
2.3泊洛沙姆——英文名Poloxamer,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
分子式HO(C2H4O)a(C3H6O)b(C2H4O)cH,
2.4羧甲基淀粉钠——英文名Carboxymethylstach Sodium,淀粉在碱性条件下与氯乙酸作用生成的淀粉羧甲基醚的钠盐,
2.5倍他环糊精——英文名Betacyclodextrin,分子式C6H10O5,本品为环状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作用于淀粉而生成的7个葡萄糖以α-1,4-糖苷键结合的环状低聚糖;
3.配比(以g或kg为单位,按重量份计)
3.1复合基质的比例——硬脂酸聚烃氧40酯∶聚乙二醇或泊洛沙姆∶聚乙二醇或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或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1∶1~1∶10,
3.2混合药物提取物∶混合基质重量和=1∶1~1∶9。
4.再按照[制备方法]4~7的过程进行制备,即可以制得各种不同规格的板蓝根滴丸。
[试验结果]
试验4:为了观察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在1∶1的配比时所制得的板蓝根滴丸在质量上的差异,将硬脂酸聚烃氧40酯、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倍他环糊精等4种载体分别和聚乙二醇以1∶1的比例混合均匀作为混合基质,再按照1∶1的比例将药物提取物与4种不同的混合基质相混合并使均匀,采用自制的滴丸机,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4个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所构成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4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4。
试验5:为了观察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在1∶3的配比时所制得的板蓝根滴丸在质量上的差异,将硬脂酸聚烃氧40酯、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倍他环糊精等4种载体分别和聚乙二醇以1∶1的比例混合均匀作为混合基质,再按照1∶3的比例将药物提取物与4种不同的混合基质相混合并使均匀,采用自制的滴丸机,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4个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所构成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4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5。
试验6:为了观察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在1∶9的配比时所制得的板蓝根滴丸在质量上的差异,将硬脂酸聚烃氧40酯、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倍他环糊精等4种载体分别和聚乙二醇以1∶1的比例混合均匀作为混合基质,再按照1∶9的比例将药物提取物与4种不同的混合基质相混合并使均匀,采用自制的滴丸机,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4个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所构成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4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6。
试验7:为了观察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在1∶1的配比时所制得的板蓝根滴丸在质量上的差异,将硬脂酸聚烃氧40酯、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倍他环糊精等4种载体分别和聚乙二醇以1∶5的比例混合均匀作为混合基质,再按照1∶1的比例将药物提取物与4种不同的混合基质相混合并使均匀,采用自制的滴丸机,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4个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所构成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4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7。
试验8:为了观察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在1∶3的配比时所制得的板蓝根滴丸在质量上的差异,将硬脂酸聚烃氧40酯、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倍他环糊精等4种载体分别和聚乙二醇以1∶5的比例混合均匀作为混合基质,再按照1∶3的比例将药物提取物与4种不同的混合基质相混合并使均匀,采用自制的滴丸机,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4个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所构成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4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8。
试验9:为了观察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在1∶9的配比时所制得的板蓝根滴丸在质量上的差异,将硬脂酸聚烃氧40酯、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倍他环糊精等4种载体分别和聚乙二醇以1∶5的比例混合均匀作为混合基质,再按照1∶9的比例将药物提取物与4种不同的混合基质相混合并使均匀,采用自制的滴丸机,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4个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所构成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4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9。
试验10:为了观察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在1∶1的配比时制得的板蓝根滴丸在质量上的差异,将硬脂酸聚烃氧40酯、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倍他环糊精等4种载体分别和聚乙二醇以1∶10的比例混合均匀作为混合基质,再按照1∶1的比例将药物提取物与4种不同的混合基质相混合并使均匀,采用自制的滴丸机,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4个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所构成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4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10。
试验11:为了观察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在1∶3的配比时制得的板蓝根滴丸在质量上的差异,将硬脂酸聚烃氧40酯、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倍他环糊精等4种载体分别和聚乙二醇以1∶10的比例混合均匀作为混合基质,再按照1∶3的比例将药物提取物与4种不同的混合基质相混合并使均匀,采用自制的滴丸机,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4个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所构成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4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11。
试验12:为了观察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在1∶9的配比时制得的板蓝根滴丸在质量上的差异,将硬脂酸聚烃氧40酯、泊洛沙姆、羧甲基淀粉钠、倍他环糊精等4种载体分别和聚乙二醇以1∶10的比例混合均匀作为混合基质,再按照1∶9的比例将药物提取物与4种不同的混合基质相混合并使均匀,采用自制的滴丸机,按照制备方法中规定的步骤进行制备,可得到4个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所构成的药物组合物实验,并得到4组不同的实验结果见表12。
表1 药物提取物与单一基质的组合实验
(药物提取物∶基质=1∶1)
基质名称 |
有效成分(%) |
圆整率(%) |
溶散时限(分钟) |
丸重差异(%) |
硬度 |
聚乙二醇1000 |
50.0 |
80 |
<30 |
>10 |
+ |
聚乙二醇2000 |
50.0 |
82 |
<30 |
>10 |
+ |
聚乙二醇4000 |
50.0 |
80 |
<30 |
>10 |
++ |
聚乙二醇6000 |
50.0 |
82 |
<30 |
>10 |
++ |
聚乙二醇8000 |
50.0 |
79 |
<30 |
>10 |
++ |
聚乙二醇9300 |
50.0 |
88 |
<30 |
>10 |
++ |
聚乙二醇10000 |
50.0 |
80 |
<30 |
>10 |
++ |
聚乙二醇20000 |
50.0 |
80 |
<30 |
>10 |
++ |
硬脂酸聚烃氧40酯 |
50.0 |
78 |
<30 |
>10 |
++ |
倍他环糊精 |
50.0 |
72 |
<30 |
>10 |
+ |
泊洛沙姆 |
50.0 |
79 |
<30 |
>10 |
++ |
羧甲基淀粉钠 |
50.0 |
73 |
<30 |
>10 |
+ |
十二烷基硫酸钠 |
50.0 |
68 |
>30 |
>10 |
++ |
硬脂酸 |
50.0 |
55 |
>30 |
>10 |
+++ |
硬脂酸钠 |
50.0 |
54 |
>30 |
>10 |
+++ |
甘油明胶 |
50.0 |
55 |
>30 |
>10 |
+++ |
虫胶 |
50.0 |
52 |
>30 |
>10 |
+++ |
表2 药物提取物与单一基质的组合实验
(药物提取物∶基质=1∶3)
基质名称 |
有效成分(%) |
圆整率(%) |
溶散时限(分钟) |
丸重差异(%) |
硬度 |
聚乙二醇1000 |
25.0 |
70 |
<30 |
>10 |
+ |
聚乙二醇2000 |
25.0 |
79 |
<30 |
>10 |
++ |
聚乙二醇4000 |
25.0 |
86 |
<30 |
<10 |
++ |
聚乙二醇6000 |
25.0 |
93 |
<30 |
<10 |
+++ |
聚乙二醇8000 |
25.0 |
93 |
<30 |
<10 |
+++ |
聚乙二醇9300 |
25.0 |
94 |
<30 |
>10 |
++ |
聚乙二醇10000 |
25.0 |
92 |
<30 |
<10 |
+++ |
聚乙二醇20000 |
25.0 |
91 |
<30 |
<10 |
++ |
硬脂酸聚烃氧40酯 |
25.0 |
92 |
<30 |
<10 |
++ |
倍他环糊精 |
25.0 |
82 |
<30 |
>10 |
++ |
泊洛沙姆 |
25.0 |
89 |
<30 |
<10 |
+++ |
羧甲基淀粉钠 |
25.0 |
80 |
<30 |
>10 |
++ |
十二烷基硫酸钠 |
25.0 |
77 |
<30 |
>10 |
++ |
硬脂酸 |
25.0 |
73 |
>30 |
>10 |
+++ |
硬脂酸钠 |
25.0 |
72 |
>30 |
>10 |
+++ |
甘油明胶 |
25.0 |
71 |
>30 |
>10 |
+++ |
虫胶 |
25.0 |
72 |
>30 |
>10 |
+++ |
表3 药物提取物与单一基质的组合实验
(药物提取物∶基质=1∶9)
基质名称 |
有效成分(%) |
圆整率(%) |
溶散时限(分钟) |
丸重差异(%) |
硬度 |
聚乙二醇1000 |
10.0 |
70 |
<30 |
>10 |
+ |
聚乙二醇2000 |
10.0 |
83 |
<30 |
>10 |
++ |
聚乙二醇4000 |
10.0 |
93 |
<30 |
<10 |
+++ |
聚乙二醇6000 |
10.0 |
94 |
<30 |
<10 |
+++ |
聚乙二醇8000 |
10.0 |
92 |
<30 |
<10 |
+++ |
聚乙二醇9300 |
10.0 |
89 |
<30 |
>10 |
+++ |
聚乙二醇10000 |
10.0 |
93 |
<30 |
<10 |
+++ |
聚乙二醇20000 |
10.0 |
92 |
<30 |
<10 |
+++ |
硬脂酸聚烃氧40酯 |
10.0 |
93 |
<30 |
<10 |
++ |
倍他环糊精 |
10.0 |
88 |
<30 |
<10 |
++ |
泊洛沙姆 |
10.0 |
92 |
<30 |
<10 |
+++ |
羧甲基淀粉钠 |
10.0 |
86 |
<30 |
<10 |
+++ |
十二烷基硫酸钠 |
10.0 |
83 |
<30 |
>10 |
+++ |
硬脂酸 |
10.0 |
76 |
>30 |
>10 |
+++ |
硬脂酸钠 |
10.0 |
77 |
>30 |
>10 |
+++ |
甘油明胶 |
10.0 |
74 |
>30 |
>10 |
+++ |
虫胶 |
10.0 |
73 |
>30 |
>10 |
+++ |
表4 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的组合实验
(药物提取物∶混合基质=1∶1)
基质名称 |
有效成分(%) |
圆整率(%) |
溶散时限(分钟) |
丸重差异(%) |
硬度 |
硬脂酸聚烃氧40酯∶聚乙二醇=1∶1 |
50 |
85 |
<30 |
<10 |
++ |
泊洛沙姆∶聚乙二醇=1∶1 |
50 |
86 |
<30 |
<10 |
++ |
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1∶1 |
50 |
81 |
<30 |
>10 |
++ |
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1∶1 |
50 |
78 |
<30 |
>10 |
+ |
表5 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的组合实验
(药物提取物∶混合基质=1∶3)
基质名称 |
有效成分(%) |
圆整率(%) |
溶散时限(分钟) |
丸重差异(%) |
硬度 |
硬脂酸聚烃氧40酯∶聚乙二醇=1∶1 |
25 |
92 |
<30 |
<10 |
+++ |
泊洛沙姆∶聚乙二醇=1∶1 |
25 |
93 |
<30 |
<10 |
+++ |
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1∶1 |
25 |
89 |
<30 |
<10 |
+++ |
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1∶1 |
25 |
86 |
<30 |
>10 |
++ |
表6 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的组合实验
(药物提取物∶混合基质=1∶9)
基质名称 |
有效成分(%) |
圆整率(%) |
溶散时限(分钟) |
丸重差异(%) |
硬度 |
硬脂酸聚烃氧40酯∶聚乙二醇=1∶1 |
10 |
92 |
<30 |
<10 |
+++ |
泊洛沙姆∶聚乙二醇=1∶1 |
10 |
92 |
<30 |
<10 |
+++ |
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1∶1 |
10 |
90 |
<30 |
<10 |
+++ |
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1∶1 |
10 |
84 |
<30 |
>10 |
+++ |
表7 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的组合实验
(药物提取物∶混合基质=1∶1)
基质名称 |
有效成分(%) |
圆整率(%) |
溶散时限(分钟) |
丸重差异(%) |
硬度 |
硬脂酸聚烃氧40酯∶聚乙二醇=1∶5 |
50 |
94 |
<30 |
<10 |
+++ |
泊洛沙姆∶聚乙二醇=1∶5 |
50 |
94 |
<30 |
<10 |
+++ |
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1∶5 |
50 |
89 |
<30 |
<10 |
+++ |
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1∶5 |
50 |
83 |
<30 |
>10 |
++ |
表8 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的组合实验
(药物提取物∶混合基质=1∶3)
基质名称 |
有效成分(%) |
圆整率(%) |
溶散时限(分钟) |
丸重差异(%) |
硬度 |
硬脂酸聚烃氧40酯∶聚乙二醇=1∶5 |
25 |
94 |
<30 |
<10 |
+++ |
泊洛沙姆∶聚乙二醇=1∶5 |
25 |
95 |
<30 |
<10 |
+++ |
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1∶5 |
25 |
92 |
<30 |
<10 |
+++ |
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1∶5 |
25 |
89 |
<30 |
<10 |
++ |
表9 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的组合实验
(药物提取物∶混合基质=1∶9)
基质名称 |
有效成分(%) |
圆整率(%) |
溶散时限(分钟) |
丸重差异(%) |
硬度 |
硬脂酸聚烃氧40酯∶聚乙二醇=1∶5 |
10 |
95 |
<30 |
<10 |
+++ |
泊洛沙姆∶聚乙二醇=1∶5 |
10 |
94 |
<30 |
<10 |
+++ |
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1∶5 |
10 |
91 |
<30 |
<10 |
+++ |
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1∶5 |
10 |
88 |
<30 |
<10 |
+++ |
表10 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的组合实验
(药物提取物∶混合基质=1∶1)
基质名称 |
有效成分(%) |
圆整率(%) |
溶散时限(分钟) |
丸重差异(%) |
硬度 |
硬脂酸聚烃氧40酯∶聚乙二醇=1∶10 |
50 |
91 |
<30 |
<10 |
+++ |
泊洛沙姆∶聚乙二醇=1∶10 |
50 |
91 |
<30 |
<10 |
+++ |
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1∶10 |
50 |
89 |
<30 |
<10 |
+++ |
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1∶10 |
50 |
82 |
<30 |
>10 |
+++ |
表11 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的组合实验
(药物提取物∶混合基质=1∶3)
基质名称 |
有效成分(%) |
圆整率(%) |
溶散时限(分钟) |
丸重差异(%) |
硬度 |
硬脂酸聚烃氧40酯∶聚乙二醇=1∶10 |
25 |
94 |
<30 |
<10 |
+++ |
泊洛沙姆∶聚乙二醇=1∶10 |
25 |
93 |
<30 |
<10 |
+++ |
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1∶10 |
25 |
90 |
<30 |
<10 |
+++ |
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1∶10 |
25 |
87 |
<30 |
<10 |
+++ |
表12 药物提取物与混合基质的组合实验
(药物提取物∶混合基质=1∶9)
基质名称 |
有效成分(%) |
圆整率(%) |
溶散时限(分钟) |
丸重差异(%) |
硬度 |
硬脂酸聚烃氧40酯∶聚乙二醇=1∶10 |
10 |
94 |
<30 |
<10 |
+++ |
泊洛沙姆∶聚乙二醇=1∶10 |
10 |
93 |
<30 |
<10 |
+++ |
羧甲基淀粉钠∶聚乙二醇=1∶10 |
10 |
91 |
<30 |
<10 |
+++ |
倍他环糊精∶聚乙二醇=1∶10 |
10 |
90 |
<30 |
<10 |
+++ |
1.由表中的结果可以看到:当药物提取物与基质的比例为1∶1时,其圆整率、丸重差异和硬度等指标均不理想,而溶散时限所受影响不明显。
2.当药物提取物与基质的比例为1∶3时,圆整率、丸重差异和硬度等指标稍均开始进入较佳的状态。
3.当药物提取物与基质的比例为1∶9时,圆整率、丸重差异和硬度等指标虽有提高,但已不明显。
4.复合基质的总体效果优于单一基质。
5.附表中的硬度表示方法,采用将滴丸置于玻璃板上,用手指按之,观察其形态变化。“+”表示轻按即变形,“++”表示用力按之变形,“+++”表示按之不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