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74573A - 正交频分复用接收器中的跟踪系统 - Google Patents

正交频分复用接收器中的跟踪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74573A
CN1674573A CNA2005100561806A CN200510056180A CN1674573A CN 1674573 A CN1674573 A CN 1674573A CN A2005100561806 A CNA2005100561806 A CN A2005100561806A CN 200510056180 A CN200510056180 A CN 200510056180A CN 1674573 A CN1674573 A CN 16745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frequency
tracking system
subcarrier
tra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5618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74573B (zh
Inventor
M·刘易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Original Assignee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filed Critical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Publication of CN16745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45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6745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457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57Carrier synchronisation
    • H04L27/266Fine or fractional frequency offset determination and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68Details of algorithms
    • H04L27/2673Details of algorithms characterised by synchronisation parameters
    • H04L27/2676Blind, i.e. without using known symbols
    • H04L27/2679Decision-a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14Carrier regulation
    • H04L2027/0024Carrier regulation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2027/0026Correction of carrier offset
    • H04L2027/003Correction of carrier offset at baseband on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14Carrier regulation
    • H04L2027/0044Control loops for carrier regulation
    • H04L2027/0053Closed loops
    • H04L2027/0061Closed loops re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14Carrier regulation
    • H04L2027/0083Signalling arrangements
    • H04L2027/0089In-band signals
    • H04L2027/0093Intermittant signals
    • H04L2027/0095Intermittant signals in a preamble or similar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57Carrier synchronisation
    • H04L27/2659Coarse or integer frequency offset determination and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68Details of algorithms
    • H04L27/2673Details of algorithms characterised by synchronisation parameters
    • H04L27/2675Pilot or known symb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包含在一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接收器(200)中的跟踪系统(100),该跟踪系统(100)用以跟踪在已接收信号的频率以及相位偏移中的快速改变。该跟踪系统(100)包括一频率校正装置(102),一转换装置(104),一第一评估装置(106),一第一相位校正装置(108),一第二评估装置(110),其连接至该第一相位校正装置(108),且可操作以执行对已校正符号的一数据驱动的相位评估,进而产生一精确的相位评估;以及一相位以及频率跟踪装置(112),其连接至该第二评估装置(110)。

Description

正交频分复用接收器中的跟踪系统
技术领域
在一第一方面观点中,本发明涉及一种被包括在一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接收器中的一跟踪系统。
根据一第二方面观点,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跟踪在一OFD接收器中的频率以及相位偏差的快速改变的方法。
根据一第三方面观点,本发明涉及至少一用于跟踪在一OFD接收器中的频率以及相位偏差的快速改变的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在设计快速过渡必须于,例如,接收以及变换状态之间、或是在闲置以及接收状态之间,执行的收发器系统时的一已知争议在于,在该系统上的局部振荡器可以容许来自其稳定操作频率的一扰动,而此则是可,举例而言,起因于,在电源供给上的负载的突然改变,至于如此的一信号干扰(glitch)的一个实例显示于图1之中,其涉及一IEEE 802.11WLAN OFDM变换的前置(preamble),在图1中,2代表最短的前置符号,4代表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以及最长的前置符号,6代表SIGNAL范围(SIGNALfield),以及8代表数据符号,如图所示,该VCO频率一开始显示在一稳定的水平,而当该变换开始时,所述操作条件则会改变,并且该VCO会移动至一不同的稳定操作频率,再者,由于该VCO是于一反馈回路中操作,因此,该频率需要花一些时间在新的稳定操作频率上的收敛。
虽然其亦有可能设计拥有具有一极端稳定的VCO的接收器,不过,在自由市场中,例如,对WLAN装置而言,其却不可能确保竞争者的装置对它们的变换器而言都具有相等的高品质,因此,为了可以解释,其即必须要能够补偿如此的误差。
在一典型的WLAN接收器之中,该频率偏差的一启始粗略评估将会于所述短前置符号期间完成,至于一更精准的评估则是将会在所述长前置符号期间完成,该VCO的该改变频率即表示,所述频率评估很可能是不正确的,并且,即使一相当正确的频率评估已于所述长前置符号结束时完成,不过,该频率也仍然有可能有更进一步的改变。
由于一剩余频率错误(residual frequency error)所造成的问题将通过在图2中所显示的一简化数字OFDM接收器数据路径的操作做为参考而进行解释。
在该数据路径中的该第一操作在于校正由于输入的I/O取样的一渐进相位旋转所达成的该频率错误,且其意欲于精确地抵消该输入信号由于该频率偏差所造成的该相位旋转,并且,在缺乏任何其它输入的情形下,该频率校正会以起始频率评估作为基础。
此操作于频率校正块10中执行。
下一个操作则是,于块12处,在所接收的数据上执行一快速傅立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而此会将该所接收的时域符号(time-doma in symbol)分开成为一些已独立调制的次载波,并且,在一802.11aOFDM变换中,会具有52个次载波,其中,48个被用于变换数据,以及4个为已利用一已知序列进行调制的前导频音(pilot tones)。
接下来,通过该FFT 12所撷取的所述次载波会于解调块14处进行解调(自符号转变成为[软]数据位),而为了执行该解调,其则是必须具有对每一个次载波的信道传递的一评估,此是通过已变换群集(constellation)的一比例(scaling)以及一旋转做代表,典型地,该起始信道评估是获得于所述长前置符号期间。
最终,在错误校正块16处,错误校正会被应用于该已接收的数据流,而在一802.11 OFDM变换中,典型地,会使用一维特比译码器(Viterbidecode),以执行该错误校正功能。
D代表输出自该OFDM接收器的数据。
一剩余频率错误即表示,该频率校正块将不会完全地移除该频率偏差,不过,此所造成的第一个问题是,在该频率校正块的输出端处会具有该已接收信号的一不断增加的相位旋转,该解调程序于该长的前置期间受到评估时,是以该已接收的信号相位作为基础,该频率错误所造成的该渐进相位旋转即代表,将会具有相对于该信道评估的一渐增相位错误,所以,在一特定的点,将会导致不可校正的解调错误,此状况的一个实例显示于图3之中:该未旋转的已接收I/Q向量加以显示为实线,并且,对靠近相对应于该已变换数据的该正确群集点,其中,E代表已接收向量的该正确群集点,以及F代表根据信道频估的所有所述理想群集点,当该已接收向量逐渐地旋转远离E时,其可以很清楚的看见,解调错误会发生在一些点处,再者,为了在图式中保持一合理程度的清晰度,该所显示的实例是使用16-QAM调制,IEEE 802.11 OFDM变换亦使用64-QAM,以用于更高速率的变换,并且,由于64-QAM具有4倍多的群集点,因此,其明显地会对相位错误更为敏感上许多。
而第二个问题则是,其由中等至严重的频率评估错误所造成的,在该FFT中的正交性损失。在缺乏一频率错误的情形下,所述次载波可以完美地彼此分开(来自一个次载波的能量完全不会干扰另一个次载波),然而,若是该频率偏差根本变得很大时,则将会发生一相当大量的载波间干扰,而其则是于该解调器处的该信号中被视为噪声。
若是有可能在接收期间测量该信号的该相位以及频率错误时,则在概念上,其有可能校正它们,其中,一已接收I/Q向量的该相位错误可以以该信道评估以及该已变换群集点的知识作为基础而进行评估,通过直接测量该预期群集点以及该真实已接收向量的角度,而此评估则是会受到在该信道评估中的错误以及受到噪声的扰乱,对于该相位的一以改善评估可以通过测量跨越一些次载波的该相位错误,亦有可能伴随着根据所述次载波信号的该强度的加权,而在一OFDM符号中获得。
该频率错误简单地为在该相位评估中随着时间的改变,并且,可以通过对在具有该符号周期的两个符号之间的该相位改变进行划分而受到评估。
正如所提及的,为了评估该相位以及频率错误,其必需要知道相对应于该已变换信号的该群集点,而此问题的一个可能解决方案是,利用一如在图4中所显示的、称之为数据驱动相位以及频率跟踪的结构,而试着使用该已解调数据来决定该正确群集点。在图2以及图4中的所述相对应功能块已被标示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不再进行解释。在图4中,亦揭示了连接至该块12以及至该块10的一频率评估块18,作中,亦具有一连接至该频率评估块18的解调块20,其中,已解调的数据可以在两个可能的位置处取得:就最大的坚实性而言,其应该要在该错误校正块的该输出端处被取得,然而,其亦可以在该错误校正块之前即被取得。
接着,此解调数据会以该信道评估作为基础、而对在该OFDM中的每一个次载波进行重新调制(映像回(mapped back)I/Q群集点),然后,其有可能使用在该OFDM中的所有所述次载波,来完成该OFDM符号的该整体相位族转的一评估。
典型地是,此相位错误会被用作为到达一使用该相位以及频率错误的所述实时评估、再加上一整数相位项次(integral phase term)来驱动该输入到达该频率校正块的PID(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回路的一输入,以由此同时地跟踪在相位以及频率中的错误。
正如先前所提及的,一IEEE 802.11a OFDM变换仅会使用该52个用于承载数据的次载波中的48个,所以,所述剩余的4个前导频音会通过一已知的序列来进行调制,并且,这些因此可以被直接使用于相位错误的该测量。
一作为例子的结构显示于图5之中,称之为以前导(pilot)作为基础的相位以及频率跟踪。在图2、图4、以及图5中的所述相对应功能块已被标示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不再进行解释。在图5中,亦揭示了一连接至该块12以及至该块14的相位校正块22,最终,则亦具有连接至该块10以及至该块22的一以前导为基础的相位评估块24,其中,该以前导为基础的相位评估块24会自该数据流中撷取所前导次载波,并且,会使用它们来计算对于该当前OFDM符号的该相位旋转的一评估,接着,该相位错误的此评估为该相位校正块所使用,而该相位校正块则是在解调的前重新旋转该已接收符号。
另外,为了避免FFT正交性的损失,其亦必须要校正该频率错误,而此是通过以相位改变的一个符号接着一个符号的速率作为基础、来评估该剩余频率错误,并且将此评估反馈至会将该剩余频率错误评估增加到该校正频率的该频率校正块所加以完成。
数据驱动的频率以及相位跟踪所具有的优点是,其通过考虑在该信号中的所有所述可获得次载波而最大化噪声排斥(noise rejection),然而,一个主要的缺点却是,为了获得可靠的数据评估,其必须要自该错误校正块的该输出取得该数据,而此块则是具有一大的潜伏(latency)(通常,数个数据符号),即表示,该频率跟踪回路的反应会非常的慢,并且,对所有但非常少的剩余频率错误而言,该已累积的相位错误将会变得相当的多,而使得解调失败,以及该频率跟踪回路故障。
若是该数据在该错误校正块之前即被取出时,则该潜伏即可以被降低,不过,在存在有于频率偏差中的中等突然改变的情形下,所得出的相位错误将会造成大量的数据评估成为不正确,此将会具有降低、或是甚至反转该相位错误评估的效果,并且,将会造成该频率跟踪回路的故障。
至于该以前导为基础的方法则是非常的坚实,因为所述前导频音已于事先为已知,以及,该相位校正是立即地加以应用,并且,因此可以对付在频率中的大量以及快速摆动(swings),不过,利用该以前导为基础的解决方案的问题则是在于,该相位评估由于其仅跨越该4个前导次载波而导入的该噪声,而此噪声则是会直接地调制该已接收符号,进而增加该错误向量强度,以及因此该错误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前面所提及的问题,而此可以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的一跟踪系统而加以达成,而该根据本发明的跟踪系统是被包含在一OFDM接收器之中,且该跟踪系统可操作以跟踪在已接收信号的频率以及相位偏移中的快速改变,并且,该跟踪系统包括一频率校正装置,其可操作以校正一已接收OFDM符号的一频率错误,该跟踪系统亦包括一变换装置,其连接至该频率校正装置,且可操作以执行一傅立叶变换(Fouriertransform)操作,进而造成一些已独立调制的次载波,该跟踪系统亦包括一第一评估装置,其连接至该变换装置,且可操作为以用于承载前导频音(pilot tones)之一或多个次载波的该相位作为基础,而执行该已接收OFDM符号的该相位的一起始粗略评估,该跟踪系统亦包括一第一相位校正装置,其连接至该第一评估装置,且可操作以执行该符号相位的一起始校正,该跟踪系统亦包括一第二评估装置,其连接至该第一相位校正装置,且可操作以执行对该已校正符号的一数据驱动的相位评估,进而造成一精确的相位评估,该跟踪系统亦包括一相位以及频率跟踪装置,其连接至该第二评估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该跟踪系统所具有的一个优点在于,其提供了具有以前导为基础的相位以及频率跟踪的坚实性,并同时具有可利用横跨所有次载波的数据驱动跟踪而获得的低评估噪声的相位以及频率的跟踪,再者,当该评估噪声由于可能的解调错误而并非完全如可获得自后维特比(post-Viteribi)所衍生的评估一样低的同时,相关的经验则是显示效能仍为可接受,另外,使用来自解调的软决定(soft decisions)而对所述信道评估的所述贡献进行加权会改善效能。
在此关联中的一更进一步的优点将可以加以达成,若是该跟踪系统亦包括一第一解调装置,其连接至该第一相位校正装置,且可操作以解调该已相位校正的OFDM符号,进而产生一数据流,以及一重新调制装置,其连接至该解调装置,且可操作以重新调制该数据流,且该重新调制装置也会连接至该第二评估装置。
在此关联中的一更进一步的优点将可以加以达成,若是该跟踪系统亦包括一第二相位校正装置,连接至该第二评估装置,连接至该变换装置,以及连接至该第二解调装置,且该第二相位校正装置可操作以执行该已接收OFDM符号相位的一更精确校正的时候。
在此关联中,一更进一步的优点将可以加以达成,若是该相位以及频率跟踪装置包括一第二解调装置,连接至该变换装置,且亦依次地连接至一错误校正装置,进而造成该已接收数据序列的该最终评估的时候。
在此关联中,一更进一步的优点将可以加以达成,若是该第二评估装置,该第一解调装置,以及该第二解调装置被提供以用于每一个次载波的该信道传递功能的一起始评估的时候。
在此关联中的一更进一步的优点将可以加以达成,若是该跟踪系统亦包括一第一加权装置,可操作以根据该次载波的强度,而对来自每一个次载波的该OFDM符号相位的该评估的贡献进行加权的时候。
在此关联中,一更进一步的优点将可以加以达成,若是该跟踪系统亦包括一第二加权装置,可操作以根据在一已接收I-Q向量以及最接近群集点(constellation point)之间的一距离,而对来自每一个次载波的相位评估的贡献进行加权的时候。
在此关联中的一更进一步的优点将可以加以达成,若是在该已接收I-Q向量以及最接近群集点之间的该距离被用以对来自此次载波的该总体相位评估的该贡献进行加权的时候,则将会因而使得具有较小的可能性被相关联于该最接近群集点的已接收的I-Q向量贡献的较少。
上述的问题亦通过根据权利要求第9项的一种用于跟踪在一OFDM接收器中的频率以及相位偏差的快速改变的方法而获得解决,而该方法则是包括下列步骤:
-校正一已接收OFDM符号的一频率错误;
-执行一傅立叶变换(Fourier transform)操作,进而造成一些已独立调制的次载波;
-以前导次载波(pilot subcarriers)的该相位作为基础,而执行该已接收OFDM符号的该相位的一起始粗略评估;
-执行该符号相位的一起始校正;
-执行对该已校正符号的一数据驱动的相位评估,进而造成一精确的相位评估;以及
-以该精确相位评估作为基础而执行一相位以及频率跟踪。
该所建议的方法提供了具有以前导为基础的相位以及频率跟踪的坚实性,并同时具有可利用横跨所有次载波的数据驱动跟踪而获得的低评估噪声,的相位以及频率的跟踪,再者,当该评估噪声由于可能的解调错误而并非完全如可获得自后维特比(post-Viteribi)所衍生的评估一样低的同时,相关的经验则是显示效能仍为可接受,另外,使用来自解调的软决定(soft decisions)而对所述信道评估的所述贡献进行加权会改善效能。
在此关联中的一更进一步的优点将可以加以达成,若是该方法亦包括下列步骤:
-解调该已相位校正的OFDM符号,进而产生一数据流;以及
-重新调制该数据流。
在此关联中,一更进一步的优点将可以加以达成,若是该方法亦包括下列步骤:
-执行该已接收OFDM符号的一第二、更精确的校正。
在此关联中的一更进一步的优点将可以加以达成,若是该方法亦包括下列步骤:
-执行一第二解调;以及
-执行一错误校正,进而造成该已接收数据序列的该最终评估。
在此关联中,一更进一步的优点将可以加以达成,若是该方法亦包括下列步骤:
-将对于每一个次载波的该信道传递功能的一起始评估,提供予该数据驱动的相位评估,该第一以及第二解调等步骤的每一个。
在此关联中的一更进一步的优点将可以加以达成,若是该方法亦包括下列步骤:
-根据该次载波的强度,而对来自每一个次载波的该OFDM符号相位的该评估的贡献进行加权。
在此关联中的一更进一步的优点将可以加以达成,若是该方法亦包括下列步骤:
-根据在一已接收I-Q向量以及最接近群集点(constellation point)之间的一距离,而对来自每一个次载波的相位评估的贡献进行加权。
在此关联中的一更进一步的优点将可以加以达成,若是该加权为,该已接收的I-Q向量属于该最接近群集点的可能性越小时,则对此次载波的该总体评估的贡献就会越小的时候。
上述个所述问题亦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至少一计算机程序产品而获得解决,该至少一计算机程序产品可直接地加载至少一数字计算机的内部存储器之中,且包括当该至少一产品于该至少一计算机上运作时,用于执行权利要求9的所述步骤的软件码部分。
该至少一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具有一个优点在于,其提供了具有以前导为基础的相位以及频率跟踪的坚实性,并同时具有可利用横跨所有次载波的数据驱动跟踪而获得的低评估噪声,的相位以及频率的跟踪,再者,当该评估噪声由于可能的解调错误而并非完全如可获得自后维特比(post-Viteribi)所衍生的评估一样低的同时,相关的经验则是显示效能仍为可接受,另外,使用来自解调的软决定(soft decisions)而对所述信道评估的所述贡献进行加权会改善效能。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关联于所附图式,而于接下来通过实施例进行更详尽的叙述,
其中:
图1:其显示相关于一802.11a前置的VCO信号干扰的一实例;
图2:其显示根据已知技术的一数字OFDM接收器的一方框图;
图3:其显示揭示在解调上的信号相位旋转的影响的一I-Q图式;
图4:其显示根据已知技术的一以数据为基础的频率以及相位跟踪系统的一方框图;
图5:其显示根据已知技术的一以前导为基础的相位以及频率跟踪系统的一方框图;
图6:其显示根据本发明,一可操作以跟踪在已接收信号中的频率以及相位偏差的快速改变的跟踪统的一方框图;
图7:其显示揭示于图6中的该跟踪系统的一更详尽方框图;
图8:其显示根据本发明,一种用于跟踪在一OFDM接收器中的频率以及相为偏差的快速改变的方法的一流程图;以及
图9:根据本发明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一些实例。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6中,揭示有根据本发明的一跟踪系统100的一块图式,该跟踪系统是被包括在一OFDM接收器300之中,而该接收器300在图6中则是仅概略地加以表示,且该跟踪系统100可以操作以跟踪在该已接收信号的频率以及相位偏差中的快速改变,再者,该跟踪系统100包括一频率连接装置102,可操作以校正一已接收OFDM符号,A,亦即,I/Q Rx取样,的一频率错误,一变换装置104连接至该频率校正装置102,且该变换装置104可操作以执行一傅立叶变换(Fourier transform)操作,以造成一些已独立调制的次载波,另外,该跟踪系统100也包括一第一评估装置106,其连接至该变换装置104,且可操作为以承载前导频音之一或多个次载波的该相位作为基础,而执行该已接收OFDM符号之该相位的一起始粗略评估,而且,该跟踪系统100也包括一第一相位校正装置108,其连接至该第一评估装置106,并且,可操作以执行该符号相位的一起始校正,接着,一第二评估装置110会连接至该第一相位校正装置108,且该第二评估装置110可操作以执行对该已校正符号的一数据驱动的相位评估,进而造成一精确的相位评估,其中,所述附图标记A,B,C,以及D具有与图2,图4,以及图5中相同的意思。
在图7中,揭示有图6中所揭示的该跟踪系统100的一更详尽的块图式,而在图7中的一些所述装置/功能块会对应于所述相同的装置/功能块,并且,这些皆已经于图6以及图7中被分配以相同的附图标记,因此将不再叙述。在图7中所揭示的该跟踪系统100亦包括一第一解调装置114,其连接至该第一相位校正装置108,且可操作以解调该已相位校正的OFDM符号,进而产生一数据流,然后,一重新调制装置116会连接至该解调装置114,且该重新调制装置116可操作以重新调制该数据流,而正如可以明显地自图7中看出,该重新调制装置116也连接至该第二评估装置110,再者,该跟踪系统100也包括了一第二解调装置118,其连接至该变换装置104,且也依次地连接至一错误校正装置120,进而造成该已接收数据序列的最终评估,此外,该跟踪系统100也可以包括一第二相位校正装置122,由虚线表示,而其则是连接至该第二评估装置110,连接至该变换装置104,以及连接至该第二解调装置118,其中,该第二相位校正装置122可操作以执行该已接收OFDM符号相位的一更精确校正,另外,在图7所揭示的该跟踪系统100之中,也具有一第一加权装置124,可操作以根据该次载波的强度,而对来自每一个次载波的该OFDM符号相位的该评估的贡献进行加权,在图7中,更揭示有一第二加权装置126,可操作以根据在该已接收IQ向量以及对该次载波而言最接近的群集点之间的一距离,而对来自每一个次载波的相位评估的贡献进行加权,因而使得具有较小的可能被相关联于该最接近群集点的已接收的I-Q向量会具有对来自此次载波的该总体评估的一较小贡献。
在该跟踪系统100的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第一解调装置114以及该第二解调装置118会被提供以用于每一个次载波的该信道变换功能的一起始评估。
本发明结合了以所述前导次载波的该相位作为基础的、该已接收OFDM符号的该相位的一起始评估以及校正,以及以已解调数据作为基础的、一接续的精确相位评估(在没有错误校正的情形下),而接着,此精确的相位评估则是可以被使用作为,用于已知频率以及相位跟踪(例如,经由一PID回路),以及,若有需要的话,用于在解调之前的该OFDM符号的相位校正,的基础。
一作为例子的实施例显示于图6之中。在该FFT之后,一以前导作为基础的相位评估块会以所述前导的该相位作为基础而产生该OFDM符号相位的一起始相位评估,而此起始相位评估则是会为该相位校正块所用,以执行该OFDM符号的一第一相位校正。
接着,该相位相关的OFDM符号会进行解调,以产生一直接通过而进入一重新调制块的数据流,并且,在该已解调数据中缺乏错误的情形下,每一个次载波的该已解调I-Q向量会对应于提供该已变换I-Q向量以及对于该次载波的该信道评估的该理想群集点,假若每一个次载波皆给予所述已接收I-Q向量以及理想群集点,则借此其即有可能可以计算使用该OFDM符号的所有所述次载波的一精确评估,并且,借此所具有的噪声将会比起仅使用52个次载波的其中4个的该已前导作为基础的评估低上许多。
接着,此精确相位评估可以被用于相位以及频率跟踪(例如,在一已知的PID回路之中),且该相位评估亦可以被用以执行该已接收OFDM符号相位的一更精准校正,而此则是改善了对于非常迅速的频率飘移(very suddenfrequency shifts)的坚实度,在此,由于该相位评估具有低噪声,因此,此相位校正并不会降级在该解调器处所件的该错误向量强度,不过,同样地,当其在该相位评估仅以所述前导次载波作为基础时,却会发生降级。
然后,该已相位校正的OFDM符号会通过解调程序以及错误校正程序,以提供该已接收数据序列的最终评估,在此,要注意地是,若是不需要对于快速频率改变的该额外坚实度时(例如,若是该频率/相位跟踪可以足够迅速地响应预期的频率瞬变时),则该最终相位校正即可以为非必要。
在解调中的错误可以是由于在该起始相位评估中的噪声以及错误所造成的,而这种情形的所造成的影响则是,将会选择到不对的群集点(当简单的选择了对该已接收I-Q向量而言的该“最接近”群集点时,该解调程序可以获得考虑),而这些错误则将会在某些程度上扰乱该总体相位评估,不过,这些错误的所述影响却可以通过在计算该以数据作为基础的相位评估时所应用的一些技术而加以最小化。
首先,由于该信道的特性,一些次载波比起其它而言更强烈地被接收,而所述较强的次载波则是较不可能会接收错误,因此,其有可能根据该次载波的强度,而对来自每一个次载波的该信道评估的该贡献进行加权。此为相当已知的技术。
其次,在“软”解调执行时,其有可能根据该解调决定是正确的可能性,而对来自每一个次载波的该相位评估进行加权,举例而言,当该已接收I-Q向量位在非常接近所述群集点的其中之一的位置时,则高度有可能是,此为该正确的群集点,以及因此,就此次载波而言,对该总体相位评估的该贡献将会为大,而当该已接收I-Q向量位在两个群集点之间的中途位置时,则将很难断定所述群集点的哪一个会较有可能,以及因此,来自此次载波的对该总体相位评估的该贡献就会为小。
在图8中,揭示有用于跟踪在一OFDM接收器中的频率以及相位偏差的快速改变的方法的一流程图。该方法开始于块150,且该方法继续,在块152,具有步骤:校正一已接收OFDM符号的一频率错误,此后,该方法继续,在块154,具有步骤:执行一傅立叶变换操作,以造成一些已独立调制的次载波,该方法继续,在块156,具有步骤:以承载前导频音的一或多个次载波的相位作为基础,而执行该已接收OFDM符号的该相位的一起始粗略评估,之后,该方法继续,在块158,具有步骤:执行该符号相位的一起始校正,该方法继续,在块160,具有步骤:在该已校正符号上执行一数据驱动的相位评估,以导致一精确的相位评估,此后,该方法继续,在块162,具有步骤:执行一相位以及频率跟踪,以提供该已接收数据序列的一最终评估,而该方法则是结束于块164。
在该方法的一较佳实施例中,亦包括了下列步骤:
-解调该已相位校正的OFDM符号,以产生一数据流;以及
-重新调制该数据流。
在该方法的一较佳实施例中,亦包括了下列步骤:
-执行该已接收OFDM符号相位的一第二、更精确的校正。
在该方法的一较佳实施例中,亦包括了下列步骤:
-执行一第二解调;以及
-执行一错误校正,以造成该已接收数据序列的该最终评估。
在该方法的一较佳实施例中,亦包括了下列步骤:
-将用于每一个次载波的该信道传递功能的一起始评估提供予该数据驱动的相位评估、该第一以及第二解调等步骤的每一个。
在该方法的一较佳实施例中,亦包括了下列步骤:
-根据该次载波的强度而对来自每一个次载波的该信道传递功能的该评估的该贡献进行加权。
在该方法的一较佳实施例中,亦包括了下列步骤:
-根据在一已接收IQ向量以及该最接近群集点之间的一距离,而对来自每一个次载波的该相位评估进行加权。
在图9中,揭示有根据本发明的一些计算机程序产品的一示意图式,其中,揭示有n个不同的数字计算机2001,…,200n,其中,n为一整数,亦揭示有n个不同的计算机程序产品2021,…,202n,在此,显示为光盘片的形式,并且,所述不同的计算机程序产品2021,…,202n可以直接地加载该n个不同数字计算机2001,…,200n的内部存储器之中,另外,每一个计算机程序产品2021,…,202n则是会包括当该等产品2021,…,202n于该等计算机2001,…,200n上运转时,用于执行图8的一些、或所有所述步骤的软件码部分(software code portions),此外,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2021,…,202n可以为,例如,软磁盘片、RAM磁盘片、磁带、光磁盘片、或任何其它适合的产品。
本发明并不受限于先前所叙述的实施例,显而易见的是,在接下来权利要求的范围之中,可能有许多不同的修饰。

Claims (17)

1.一种被包含在一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OFDM)接收器(300)中的跟踪系统(100),该跟踪系统(100)可操作以跟踪在频率以及相位偏移中的快速改变,其中,该跟踪系统(100)包括一频率校正装置(102),其可操作以校正一已接收OFDM符号的一频率错误,一变换装置(104),其连接至该频率校正装置(102)且可操作以执行一傅立叶变换(Fourier transform)操作进而产生一些已独立调制的次载波;其特征在于,该跟踪系统(100)亦包括一第一评估装置(106),其连接至该变换装置(104)且可操作为以前导次载波(pilotsubcarriers)的相位作为基础而执行该已接收OFDM符号的相位的一起始粗略评估;一第一相位校正装置(108),其连接至该第一评估装置(106)且可操作以执行该符号相位的一起始校正;一第二评估装置(110),其连接至该第一相位校正装置(108)且可操作以执行对该已校正符号的一数据驱动的相位评估,进而产生一精确的相位评估;以及一相位以及频率跟踪装置(112),其连接至该第二评估装置(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跟踪系统(100),其特征在于,该跟踪系统(100)亦包括一第一解调装置(114),其连接至该第一相位校正装置(108)且可操作以解调该已相位校正的OFDM符号进而产生一数据流;以及一重新调制装置(116),其连接至该解调装置(114)且可操作以重新调制该数据流;且该重新调制装置(116)也连接至该第二评估装置(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跟踪系统(100),其特征在于,该相位以及频率跟踪装置(112)包括一第二解调装置(118),其连接至该变换装置(104)且依次地连接至一错误校正装置(120)进而造成该已接收数据序列的最终评估。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其中任一所述的跟踪系统(100),其特征在于,该跟踪系统(100)亦包括一第二相位校正装置(122),其连接至该第二评估装置(110)、该变换装置(104)以及该第二解调装置(118),且该第二相位校正装置(122)可操作以执行该已接收OFDM符号相位的一更精确校正。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其中任一所述的跟踪系统(100),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评估装置(110),变换装置(104)、以及该第二解调装置(118)都被提供了用于每一个次载波的信道传递功能的一起始评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跟踪系统(100),其特征在于,该跟踪系统(100)亦包括一第一加权装置(124),其可操作以根据该次载波的强度而对来自每一个次载波的该OFDM符号相位的该评估进行贡献加权。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其中任一所述的跟踪系统(100),其特征在于,该跟踪系统(100)亦包括一第二加权装置(126),其可操作以根据在一已接收I-Q向量以及最接近群集点(constellation point)间的一距离而对来自每一个次载波的相位评估进行加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跟踪系统(100),其特征在于,该加权加以选择地,因此具有较小可能性而与该最接近群集点相关的一已接收的I-Q向量会产生对来自此次载波的该总体评估而言较小的一贡献。
9.一种用于跟踪在一OFDM接收器中的频率以及相位偏差的快速改变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校正一已接收OFDM符号的一频率错误;
-执行一傅立叶变换(Fourier transform)操作,进而产生一些已独立调制的次载波;
-以前导次载波(pilot subcarriers)的相位作为基础,执行该已接收OFDM符号的相位的一起始粗略评估;
-执行该符号相位的一起始校正;
-执行对该已校正符号的一数据驱动的相位评估,进而造成一精确的相位评估;以及
-以该精确相位评估作为基础而执行一相位以及频率跟踪。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亦包括下列步骤:
-解调该已相位校正的OFDM符号,进而产生一数据流;以及
-重新调制该数据流。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亦包括下列步骤:
-执行该已接收OFDM符号的一较精确的第二校正。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其中任一所述的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亦包括下列步骤:
-执行一第二解调;以及
-执行一错误校正,进而产生该已接收数据序列的该最终评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亦包括下列步骤:
-将每一个次载波的该信道传递功能的一起始评估提供予该数据驱动的相位评估,该第一以及第二解调等步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亦包括下列步骤:
-根据该次载波的强度,而对来自每一个次载波的该OFDM符号相位的该评估进行贡献加权。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4其中任一所述的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亦包括下列步骤:
-根据在一已接收I-Q向量以及最接近群集点(constellationpoint)间的距离而对来自每一个次载波的相位评估进行加权。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加权是经过选择地,因此具有较小可能性且相关联于该最接近群集点的一已接收的I-Q向量会产生对来自此次载波的总体评估而言较小的一贡献。
17.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2021,...,202n),其可直接地加载至少一数字计算机(2001,...,200n)的内部存储器之中,其包括当该至少一产品(2021,...,202n)于该至少一计算机(2001,...,200n)上运作时,用于执行权利要求9的所述步骤的软件码部分。
CN2005100561806A 2004-03-23 2005-03-23 正交频分复用接收器中的跟踪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6745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4006933.8 2004-03-23
EP04006933A EP1580949B1 (en) 2004-03-23 2004-03-23 Phase and frequency synchronizer for OFDM receivers using a preamble, pilots and information data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4573A true CN1674573A (zh) 2005-09-28
CN1674573B CN1674573B (zh) 2011-04-06

Family

ID=34854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05618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674573B (zh) 2004-03-23 2005-03-23 正交频分复用接收器中的跟踪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480337B2 (zh)
EP (1) EP1580949B1 (zh)
CN (1) CN1674573B (zh)
DE (1) DE602004015929D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41701A (zh) * 2012-09-21 2015-05-2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的频率跟踪环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4021860B4 (de) 2004-05-04 2010-04-29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Phasen- und Frequenznachführung eines OFDM-Empfängers mittels pilotgestützter Phasenwertschätzung
US7822069B2 (en) 2006-05-22 2010-10-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ase correction for OFDM and MIMO transmissions
JP5203457B2 (ja) * 2008-06-20 2013-06-05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受信方法
US8204156B2 (en) * 2008-12-31 2012-06-19 Intel Corporation Phase error detection with conditional probabilities
US20130177115A1 (en) * 2011-07-05 2013-07-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dressing doppler effec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8780838B2 (en) 2011-11-18 2014-07-15 Vixs Systems, Inc. Carrier tracking without pilots
WO2014090321A1 (en) * 2012-12-14 2014-06-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receiver for multi carrier modulated signals
CN108289071B (zh) * 2018-01-03 2020-11-20 深圳市极致汇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相位跟踪方法及相位跟踪系统
US10873493B2 (en) * 2018-05-15 2020-12-22 Cable Television Laboratories, Inc. Carrier-phase recovery system and method
US11057249B1 (en) * 2020-01-28 2021-07-06 Tarana Wireless, Inc. Frame structures, transmitters, and receivers utilizing dual subcarriers for signal adjustment
US20230021835A1 (en) * 2021-07-26 2023-0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ing for additional training of neural networks for multiple channel conditions
US11792881B2 (en) * 2021-09-16 2023-10-17 Apple Inc. Frequency offset delta tracking for NR connected mode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carrier aggreg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28062A (en) * 1990-04-16 1993-07-13 Telebi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rrecting for clock and carrier frequency offset, and phase jitter in multicarrier modems
JPH10257013A (ja) * 1997-03-14 1998-09-25 Toshiba Corp 受信装置
CN1135763C (zh) 1997-07-31 2004-01-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正交频分复用信号解调装置
DE69940235D1 (de) * 1998-05-26 2009-02-26 Panasonic Corp Modulator, Demodulator, und Übertragungssystem für OFDM-Übertragung
US6704374B1 (en) * 2000-02-16 2004-03-09 Thomson Licensing S.A. Local oscillator frequency correction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
AU2001251749A1 (en) * 2000-04-04 2001-10-15 Broadcom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carrier modulation
EP1162803A1 (en) * 2000-06-05 2001-12-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Frequency track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a receiver of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106709B2 (en) * 2000-11-29 2006-09-12 Telefonaktiebologet Lm Ericsson (Publ) Timing drift compensation in wireless packet-based systems
KR100402906B1 (ko) * 2001-02-08 2003-10-22 (주)아이앤씨테크놀로지 직교주파수분할다중방식에서의 주파수 오프셋 동기화 장치및 방법
US20030128660A1 (en) * 2002-01-09 2003-07-10 Atsushi Ito OFDM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OFDM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OFDM communications program
US7453792B2 (en) * 2002-11-14 2008-11-18 Edgewater Computer Systems, Inc. Receiver architecture for pilot based OFDM systems
JP2004214962A (ja) * 2002-12-27 2004-07-29 Sony Corp Ofdm復調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41701A (zh) * 2012-09-21 2015-05-2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的频率跟踪环路
CN104641701B (zh) * 2012-09-21 2019-04-0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的频率跟踪环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213678A1 (en) 2005-09-29
CN1674573B (zh) 2011-04-06
EP1580949B1 (en) 2008-08-20
US7480337B2 (en) 2009-01-20
DE602004015929D1 (de) 2008-10-02
EP1580949A1 (en) 2005-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74573A (zh) 正交频分复用接收器中的跟踪系统
CN1700688A (zh) 追踪系统
CN1881823A (zh) 校正通信系统中数据流的数据包的采样频率偏移的方法
CN101032139A (zh) 帧同步和初始符号定时捕获系统及方法
US768019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ampling timing compensation in multi-carrier system
CN1901440A (zh) 时序恢复的电路和方法
CN1187919C (zh) 正交频分复用通信装置及传播路径估计方法
CN1926831A (zh) 用于分级编码数据传输的数据检测
CN1117460C (zh) 多载波解调系统中的回波相位偏移校正
CN1801905A (zh) 具有选择信道和快速傅立叶变换窗口的数字接收器和方法
JP5782366B2 (ja) 受信装置、信号処理装置、信号処理方法
CN1582557A (zh) 使用相位展开的dat辅助频率偏移检测
CN1921463A (zh) 正交频分复用移动通信系统的信道估计方法和实现装置
CN1561620A (zh) 机动射频接收器的自动射频修正
CN1013469B (zh) 改进的交换序列检测器
CN1694440A (zh) 一种单载波分块传输系统中的定时跟踪方法
CN101053189A (zh) 解调装置、接收装置以及解调方法
CN1826785A (zh) 用于估计多载波信号传播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JP4482835B2 (ja) データ処理装置、データ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299456C (zh) 在ofdm通信系统中恢复具有最小峰均功率比的序列的方法
CN1211361A (zh) 具有一个简化符号检测器的传输系统和记录系统
CN1638375A (zh) 用于在频域中检测回声的设备、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01043503A (zh) 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精同步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281039C (zh) 将载波相位旋转减到最小的方法和接收机
CN100337406C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06

Termination date: 201703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