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74178A - 一种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混合型超级电容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混合型超级电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74178A
CN1674178A CNA2005100203312A CN200510020331A CN1674178A CN 1674178 A CN1674178 A CN 1674178A CN A2005100203312 A CNA2005100203312 A CN A2005100203312A CN 200510020331 A CN200510020331 A CN 200510020331A CN 1674178 A CN1674178 A CN 16741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composite oxide
electrode material
electrode
oxid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2033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92562C (zh
Inventor
邓正华
陈方
刘力
侯敏
李仁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Indigo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Organic Chemicals Co Ltd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Organic Chemicals Co Ltd of CAS filed Critical Chengdu Organic Chemicals Co Ltd of CAS
Priority to CNB20051002033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92562C/zh
Publication of CN1674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41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9256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92562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3Energy storage using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电极及混合型超级电容器。所述的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是指以锂、钛(原子个数比约为2∶3)为主要金属元素的复合氧化物Li2Ti3O7。本发明选取资源丰富、价廉易得的原材料,采用工艺简单、操作简便的制备工艺,合成出的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具有140mAh/g的比容量。复合氧化物Li2Ti3O7的品格为正斜方结构,能提供一定量的阳离子空位,因此是一种理想的锂离子嵌入材料,适合于作为一种电极应用在混合型超级电容器当中。使用该种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的混合型超级电容器具有高比容量和优良的循环性能,表现出较好的倍率放电特性,适合于用作大功率用电设备的电源部分,具有较好的产业化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混合型超级电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氧化物电极,具体地说,是一种锂、钛复合氧化物Li2Ti3O7为电极材料的复合氧化物电极,和以该电极为阳极活性物质的混合型超级电容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混合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型、环保的交通工具,逐渐成为各国科研部门大力发展的重点项目之一。作为能够供给电动汽车或其它大功率用电设备的电源系统,必须要具备以下基本要求:(1)高能量密度,以保证汽车在长时间、远路程中持续的能量供应;(2)高功率密度,用来提供汽车在起动、加速等瞬间所需的高能量;(3)长循环寿命,以确保汽车电源真正的实现工业化。此外,还有以下的要求:(4)好的安全性能;(5)对环境友好;(6)成本低廉,工艺简单。
针对以上的要求,人们对目前现有的各种二次电源进行了实用性的研究,发展了一种新概念的混合型超级电容器(或称电池型超级电容器):这种电化学系统由一个山嵌锂材料(如Pb/PbO2和Ni(OH)2/NiOOH)构成的“电池型”电极和一个依靠双电层储能的“电容器型”电极(如活性炭,AC)分别作为两极,是一种不对称的混合结构【WendyPell,Brain Conway.J.Power Sources,2004,136:334】。它兼有锂离子电池和碳基双电层电容器二者的优点,能够提供较高的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并且循环寿命比较理想。
2002年5月1日,一项“可再充电式的混合式电池-超级电容器”的发明专利【G.G.Amatucci,PCT/US00/10461】在中国公布,该发明选用可嵌锂材料Li4Ti5Ol2作为阳极,活性炭作为阴极,使用溶有LiPF6或LiBF4的有机电解液,采用与层叠式电池相仿的层叠式结构。由于Li4Ti5O12是一种“零应变”(晶格结构在充放电的循环中基本不发生变化)的锂离子嵌入材料,该发明所制的混合型器件表现出了很好的实用性和循环稳定性。不过,该器件只能在C/3倍率的充放电电流下工作,而在更高的充放电倍率下,会发生容量的大幅衰减,如在10C电流下的容量保持不足1C电流下的60%。也就是说,当实际应用时人们要求电源器件快速地充、放电的时候,这种电源器件将无法做出迅速的响应和供给足够的能量,即比功率不足。这说明作为大功率用电器的动力能源的电极材料,Li4Ti5O12的倍率放电的性能仍有待提高。
直观地,从电化学材料工艺的角度来看,Li4Ti5O12粒子之间的离子传导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它的倍率放电的性能,这种粒子之间的离子传导主要取决于材料颗粒的大小和颗粒之间的距离。理论上,电极材料的颗粒越小、颗粒团聚的程度越小,其所能承受的充放电电流就越大。基于这一点,一项美国发明专利【G.G.Amatucci,20020102205]提出了一种纳米Li4Ti5O12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纳米TiO2为主要原料,用少量(<2g)、薄层(<10mm)的热处理前驱体在800℃下进行短时间(<1h)的快速(<2min)升温和冷却,以避免材料颗粒尺寸的增大,从而得到纳米尺度(40nm~100nm)的Li4Ti5O12电极材料。可以在10倍率(10C)电流下提供高于100mAh/g的电极比容量,并在上百个充放电循环中保持约98%的电流效率。该发明所用的方法和技术路线具有耗时短、能耗低的特点,但是在工业生产中仍然有其局限性。首先,由于纳米材料的界面效应,使得纳米材料制成的电极表面活性过强,存在与电解液发生副反应的可能,从而可能影响电源器件的安全性能和寿命;其次,该发明的制备工艺本身不适合工业生产:产品的颗粒大小和性能难以精确控制,难以提供连续、批量的产品,同时还存在难以实现自动控制、对设备的要求较高等不足。
实际上,以固态离子学的观点来看,影响Li4Ti5Ol2的倍率放电容量的主要原因是材料内部结构的特点。在Li4Ti5O12的反尖晶石结构的晶格中,锂、钛、氧三种离子是以高度规则、紧密的方式排列和嵌合的。每个晶胞中的氧离子数目为32个,立方品格常数为a=8.365,是一种高密度晶体。在这样的晶体单元中,锂离子的嵌入与脱出非常缓慢,实验测算的结果表明,每物质的量的Li4Ti5Ol2中嵌入0.6个锂离子时,锂离子在Li4Ti5O12晶格中的扩散系数为3×10-12cm2s-1。锂离子嵌入脱出的速度过慢,将直接影响材料在大电流下的嵌锂容量和效率,
因此,有必要从材料自身出发,寻找一种既具有Li4Ti5O12在容量、循环稳定性方面的优点,又具有有利于锂离子在其中快速嵌入/脱出的内部结构,可以替代Li4Ti5O12的氧化物电极材料。并且通过简单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制得这种材料,研发一种混合型超级电容器,使用该材料作为阳极,获得较高的比容量和高倍率充放电条件下较好的容量表现,使其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大功率用电设备的二次电源。
Li2Ti3O7复合氧化物,其中锂、钛的价态分别为+1,+4,二者原子个数比约为2∶3,属正斜方晶系,为一种类似于γ-MnO2的斜方锰矿结构【M.E.A.Dompablo,A.Várez,F.García- lvarado.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1997,32:993】,具有化学嵌锂和电化学嵌锂的能力;但目前为止,尚没有将该材料应用在超级电容器领域中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复合氧化物Li2Ti3O7在制备电极材料中的用途。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含有该种氧化物电极材料的混合型超级电容器。
本发明提供由锂和钛组成的化学式为Li2Ti3O7的复合氧化物在制备电极材料中的应用,其中锂和钛原子个数比为2∶3。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它含有化学式为Li2Ti3O7的复合氧化物,其中锂、钛的价态分别为+1,+4,二者原子个数比约为2∶3,所述复合氧化物Li2Ti3O7的晶体结构为斜方锰矿结构。
作为改进的方案,所述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中还含有质量百分比不超过5%的掺杂金属离子,所述掺杂金属离子是Cr3+、Fe3+、Fe2+、V5+、Nd3+、Ni+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掺杂金属来源是:掺杂金属的氧化物或盐:CrO3、Cr(NO3)3、Fe2O3、Fe(OH)3、Fe(NO3)3、Fe(OH)2、V2O5、Nd2O3、MgO、NiO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之一为:将锂和钛的氧化物或盐(其中锂、钛原子个数比为2∶3),在液体分散介质中用球磨方式均匀混合后,在60~90℃温度下干燥或喷雾干燥成固体粉末,在马弗炉中于温度为400~1250℃进行高温热处理,冷却后即为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如果添加掺杂金属时,原料为锂、钛和掺杂金属的氧化物或盐,用量配比中,掺杂金属部分替代复合氧化物Li2Ti3O7中的Ti。
所述锂的氧化物或盐为:Li2CO3、LiOH·H2O、LiNO3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钛的氧化物或盐为锐钛矿型TiO2或金红石型TiO2中一种或两种;所述掺杂金属的氧化物或盐为CrO3、Cr(NO3)3、Fe2O3、Fe(OH)3、Fe(NO3)3、Fe(OH)2、V2O5、Nd2O3、MgO、NiO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液体分散介质为水、乙醇、丙酮、环己烷、聚丙烯酸、聚丙烯酰胺、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之二为:
以锂、钛原子个数比2∶3计,金属元素锂的氧化物或盐和钛金属的醇盐作为原料,在有酸和少量去离子水存在下,40~90℃水解-缩聚,60-100℃干燥,400~1250℃进行高温热处理,冷却后即为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如果添加掺杂金属,原料为钛金属的醇盐、锂和掺杂金属的氧化物或盐,用量配比中,掺杂金属部分替代复合氧化物Li2Ti3O7中的Ti。
其中,所述钛金属的醇盐为:Ti[OCH(CH3)3]4、Ti[OCH(CH2)2CH3]4中的一种或两种,金属元素锂的氧化物或盐为:丙烯酸锂、乙酸锂、丙酸锂中的一种或几种,掺杂金属的氧化物或盐为CrO3、Cr(NO3)3、MgO、Fe2O3、V2O5、Nd2O3、NiO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酸是丙烯酸、乙酸、丙酸、柠檬酸、乙二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氧化物电极,它由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和导电剂、粘合剂组成,电极中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占电极的质量百分比为75~95%,导电剂与粘合剂的质量比为2.5∶1~7∶1,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含有山锂和钛组成的化学式为Li2Ti3O7的复合氧化物,锂和钛原子个数比为2∶3,掺杂金属可部分替代其中的Ti。
其制备方法为:
a、制备含Li2Ti3O7的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
b、将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导电剂、水性粘合剂按照85∶12∶3的质量比加水混匀,配制成电极浆料,将电极浆料均匀涂覆在电解处理过的纯铜箔或铝箔上并烘干,涂层厚度范围为10~120μm;烘干后的极片经裁切后在温度60~90℃下真空干燥2~10h得到复合氧化物电极;其中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占电极的质量百分比为75~95%,导电剂与粘合剂的质量比为2.5∶1~7∶1。所用导电剂是导电炭黑、石墨中的一种或两种。
本发明提供的混合型超级电容器,其阳极是上述方法制备的复合氧化物电极;阴极是活性碳电极;电解液是浓度为0.5~2M的LiPF6、LiClO4中的一种或几种溶液;隔膜是聚丙烯微孔膜(Celgard2400,US)和腈基聚合物电解质薄膜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所述电解液以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丙烯酯(PC)、1,2-二甲基乙烷(DME)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溶剂。其中,所用活性炭为市售电容器专用活性炭。该混合型超级电容器的制作工艺采用本领域内常规的卷绕工艺。
本发明提出的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Li2Ti3O7具有斜方锰矿结构,其中有多个阳离子空位和空轨道在晶格内的存在,有利于锂离子的快速、通畅地嵌入、脱出。其放电状态下锂离子在晶格内部的锂离子扩散系数可达10-8cm2s-1。少量低价态、大原子半径的金属离子的掺入,在不影响材料的电化学容量的前提下,使材料内部产生的缺陷阳离子空位更多、框架更疏松,使晶格中锂离子活动的通道更加通畅。
本发明制得的复合氧化物电极在1~2V(相对于金属锂电极)的电压段内可以发生可逆的锂离子嵌入脱出的反应,提供较高的容量,而且充放电循环稳定。同时,该电极材料有资源丰富,价低易得和安全无害的特点,是适合于工业生产的实用型电极材料。该材料的制备步骤明了,工艺简单,对设备的要求不高,便于业内工人技术的操作和控制,且整个制备过程中没有有毒有害的中间产物生成。
本发明制作的混合型超级电容器由于使用了复合氧化物电极作为阳极而显示出较高的容量值,且该电容器的循环性能较好,容量的衰减较小,每次充放电的平均电荷效率在95%以上,尤其是在高倍率的充放电电流下的循环比容量变化较小。且该电容器器件的制作工艺规范,无毒无害,符合现代工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综上所述,本发明首次提出了一种可嵌锂、并具有良好的倍率放电性能,能够应用于混合型超级电容器中的高倍率充放型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Li2Ti3O7及其制备方案,并且研制了使用这种复合氧化物电极做阳极的混合型超级电容器的结构和工艺,具有一定的工业价值。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作出替换、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均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所制备的复合氧化物电极的典型X-射线粉末衍射图。图中横坐标为衍射角,单位度(°),纵坐标为衍射峰的相对强度,无量纲。
图2.实施例6所制备的复合氧化物电极的充放电特征曲线。横坐标为比容量,单位mAh/g,纵坐标为相对于金属锂电极的电压,单位V。
图3.实施例7所制备的复合氧化物电极在混合型超级电容器中的充放电曲线,横坐标为比容量,单位mAh/g,纵坐标为电压,单位V。
图4.实施例7所制备的复合氧化物电极在混合型超级电容器中的倍率充放电曲线。横坐标为充放电电流的倍率值,单位C,纵坐标为相对放电容量,单位%。
图5.实施例7所制备的的使用复合氧化物电极做阳极的混合型超级电容器的循环特性。横坐标为充放电循环次数,无量纲,纵坐标为放电容量,mAh/g。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但不应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凡是基于本发明的技术基本思想所做的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所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
以Li2CO3、锐钛矿型TiO2按照Li和Ti物质的量之比为2∶3的比例加入到装有氧化锆磨球的球磨罐中,以体积比为1∶2.5∶3的去离子水、丙酮和乙醇的混合液为分散介质,在750转/h的速率下旋转球磨6h,将得到的混合浆料在75℃下进行喷雾干燥,所得粉末在马弗炉中高温950±50℃热处理14h,冷却后得到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对该材料进行了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所用仪器为日本Rigaku D/MAX 2400衍射仪,测试条件为Cukα,40kV,衍射图谱见图1。各条峰的强度很好地反映出了空间群Pbnm的特征,晶格单元的参数为a=5.07,b=9.53,c=2.94,是一种典型的正斜方结构,类似于γ-MnO2的结构。这样的结构特征决定了多个阳离子空位和空轨道在晶格内的存在,有利于锂离子的快速、通畅地嵌入、脱出。
实施例2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
本实施例的材料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所述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在原料采用LiOH·H2O和锐钛矿型TiO2,分散介质采用平均分子量为850的聚丙烯酸,旋转球磨后将浆料在烘箱中80℃下烘干,成为块状的前驱体,该前驱体在马弗炉中空气气氛、400℃下做预热处理,当颜色转白、没有气体放出时,提升温度至950±50℃,持续14h,冷却后得到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
实施例3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
本实施例的材料制备方法同1,其不同之处在于在原料中增加Fe2O3,其中Li2CO3、锐钛矿型TiO2、Fe2O3三种化合物用量以Li、Ti、Fe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75∶O.25。
实施例4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
本实施例中将等体积的醇盐Ti[OCH(CH2)2CH3]4和丙醇在圆底三口烧瓶中搅拌均匀,在搅拌作用下缓缓滴入乙酸锂的水饱和液和少量乙酸(乙酸锂的量依照锂、钛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滴加完毕后得到形成澄清的溶胶状。在60℃下缓慢搅拌12h,得到乳白色凝胶体。将此凝胶体在80℃下干燥得到高温处理的前驱体。将该前驱体在马弗炉中400℃下做预热处理,当颜色转白、没有气体放出时,提升温度至950±50℃,持续14h,冷却后得到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
实施例5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
本实施例聚合物的制法和操作条件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唯不同的是增加一种原料为Fe2O3,分散在体积比1∶1的Ti[OCH(CH2)2CH3]4和丙醇的混合液中,其与Ti[OCH(CH2)2CH3]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6∶1。
实施例6复合氧化物电极的制备
称取用实施例1种制得的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450克,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5%的LA132水性粘合剂(成都茵地乐电源技术有限公司)100克,及去离子水200克、导电炭黑35克置于高速搅拌机中搅拌4~12小时得分散均匀的浆体,然后将浆体涂覆在抗腐蚀铝箔上并烘干水分得到复合氧化物电极片,其中铝箔厚度为20μm,Li2Ti3O7涂层厚度为40μm,然后使用碾压机将Li2Ti3O7涂层厚度由40μm碾压至26μm。
为了检测这种复合氧化物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将这种极片装成金属锂电池进行材料测试。测试电池为两电极系统,对电极为金属锂,电解液为浓度1M的LiPF6的等体积的EC+DEC溶液。所用的电解质盐为LiPF6,溶剂为等体积的碳酸乙烯酯(EC)和碳酸二乙酯(DEC),电解液的浓度为1M。隔膜材料采用聚丙烯微孔膜(Celgard 2400,US)。由计算机控制的多路电池自动充放测试仪(广东擎天BS-9300)进行电池数据采集和过程控制。充放电截止电压为1~3V;充放电电流密度为70mA/g。室温下的复合氧化物电极的充放电特征曲线如图2所示,材料的放电平台处于1.3~1.6V之间,长而倾斜的放电曲线显示出锂离子能够以较快速度嵌入、脱出该电极材料的能力,该电极比容量约为140mAh/g,在所显示的20个循环内有很好的重合性,证明材料较好的循环性能。
实施例7混合型超级电容器的制作
混合型超级电容器采用实施例6中的复合氧化物电极作为阳极,活性炭电极作为阴极。阴极材料为超级电容器专用活性炭,其电容克容量为32F/g。阴极极片的成分与制作方式同实施例6中所述复合氧化物电极的制作。混合型超级电容器中电活性物质的质量比(w∶w)为2.5~3.5∶1。电解液为浓度1M的LiPF6的等体积的EC+DEC溶液。隔膜材料采用聚丙烯微孔膜(Celgard 2400,US)。混合型超级电容器的充放电条件为:截止电压0.5~3V,充放电电流密度70mA/g。
图3为所制的混合型超级电容器在室温下的充放电曲线,充放电电流密度均为0.2mA/g(相当于0.5倍率,C/2)以复合氧化物电极的质量核算的放电容量约为140mAh/g且衰减程度很小,该容量值与测试电池中复合氧化物电极的特征比容量值相吻合,说明所制备的复合氧化物电极适合于用作混合型超级电容器的阳极,并能够在这种混合型超级电容器发挥其高比容量、循环稳定的优点,在整个电容器器件的电化学表现中起主导作用。
图4描述了所制的混合型超级电容器在室温下的倍率充放容量的变化。可以看出,容量在充、放电电流的倍率成倍的增加时,混合型超级电容器的循环放电容量呈下降趋势,但整体的容量值水平仍然较高,以复合氧化物电极的质量核算,以C/2充放电时的容量值(140mAh/g)为计算基准,材料在2C充放电时的容量为其89%,10C下充、放电时的容量为其74.7%。这说明使用了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氧化物电极的混合型超级电容器有很好的倍率充放电性能,能够实现器件在大电流工作条件下的稳定储能。
图5描述了所制的混合型超级电容器在室温下随循环次数增加,其放电比容量的变化情况,实验用混合型超级电容器以1C的电流充、放电,在50次的循环内有较稳定的容量表现,除了首次的4%的容量损失以外,第50次的放电容量比第二次的容量衰减的百分比略小于2%。这说明使用了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氧化物电极的混合型超级电容器有很好的预期循环稳定性能,适合于需要长期稳定容量表现的二次电源的应用和推广。
综上所述,本发明首次提出了一种能够应用于混合型超级电容器中的新型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案,并且研制了使用这种复合氧化物电极做阳极的混合型超级电容器的结构和工艺。解决了传统制备工艺条件下阳极材料难以实现高倍率充放电的难题,为混合型超级电容器的工业开发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具有一定的工业价值。

Claims (12)

1、由锂和钛组成的化学式为Li2Ti3O7的复合氧化物在制备电极材料中的应用,其中锂和钛原子个数比为2∶3。
2、一种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它含有化学式为Li2Ti3O7的复合氧化物,其中锂和钛原子个数比为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中还含有质量百分比不超过5%的掺杂金属离子,所述掺杂金属离子是Cr3+、Fe3+、Fe2+、V5+、Nd3+、Ni+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杂金属来源是:掺杂金属的氧化物或盐:CrO3、Cr(NO3)3、Fe2O3、Fe(OH)3、Fe(NO3)3、Fe(OH)2、V2O5、Nd2O3、MgO、NiO中的一种或几种。
5、一种制备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锂和钛的原料以及掺杂金属的原料在液体分散介质中用球磨方式均匀混合后,在60~90℃干燥,于400~1250℃进行高温热处理,冷却后即为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其中原料配比以锂、钛原子个数比2∶3计,掺杂金属可部分替代其中的Ti。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氧化物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锂的氧化物或盐是:Li2CO3、LiOH·H2O、LiNO3中的一种或几种;钛的氧化物或盐是:锐钛矿型TiO2或金红石型TiO2中一种或两种;所述液体分散介质是:乙醇、丙酮、环己烷、聚丙烯酸、聚丙烯酰胺、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7、一种制备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锂和钛原料以及掺杂金属的原料在有酸和少量去离子水存在下,水解—缩聚,干燥,400~1250℃进行高温热处理,冷却后即为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其中原料配比以锂、钛原子个数比2∶3计,掺杂金属可部分替代其中的Ti。
8、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锂和钛原料是:钛金属的醇盐:Ti[OCH(CH3)3]4、Ti[OCH(CH2)2CH3]4中的一种或两种;金属元素锂的氧化物或盐:丙烯酸锂、乙酸锂、丙酸锂中的一种或几种。
9、一种复合氧化物电极,它由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和导电剂、粘合剂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含有由锂和钛组成的化学式为Li2Ti3O7的复合氧化物,锂和钛原子个数比为2∶3,掺杂金属可部分替代其中的Ti。
10、一种制备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氧化物电极的方法,包括:
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和导电剂、水性粘合剂加水混匀,配制成电极浆料,将电极浆料涂覆在纯铜箔或铝箔上烘干,60~90℃真空干燥得到复合氧化物电极;所述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占电极质量百分比为75~95%,导电剂与粘合剂的质量比为2.5∶1~7∶1。
11、混合型超级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其阳极为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氧化物电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混合型超级电容器,其特征在于:电容器的阴极是活性碳电极;电解液是浓度为0.5~2M的LiPF6、LiClO4中的一种或几种溶液;隔膜是聚丙烯微孔膜和腈基聚合物电解质薄膜中的一种。
CNB2005100203312A 2005-02-04 2005-02-04 一种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混合型超级电容器 Active CN100492562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203312A CN100492562C (zh) 2005-02-04 2005-02-04 一种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混合型超级电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203312A CN100492562C (zh) 2005-02-04 2005-02-04 一种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混合型超级电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4178A true CN1674178A (zh) 2005-09-28
CN100492562C CN100492562C (zh) 2009-05-27

Family

ID=35046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203312A Active CN100492562C (zh) 2005-02-04 2005-02-04 一种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混合型超级电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92562C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5827B (zh) * 2007-08-29 2010-05-19 山东神工海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电化学电容器
CN101127276B (zh) * 2006-08-15 2012-03-28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71部队 有机电解液体系混合电化学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92453A (zh) * 2017-08-10 2017-12-19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纳米氧化物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75389A (zh) * 2018-08-22 2018-12-11 安徽科达铂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钛氧化物材料Li2Ti3O7的制备方法
CN109336046A (zh) * 2018-11-20 2019-02-15 太原科技大学 一种在阳极键合中应用的peg基复合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02118B2 (ja) * 1993-03-17 2004-03-0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負極の製造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7276B (zh) * 2006-08-15 2012-03-28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71部队 有机电解液体系混合电化学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65827B (zh) * 2007-08-29 2010-05-19 山东神工海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电化学电容器
CN107492453A (zh) * 2017-08-10 2017-12-19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纳米氧化物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75389A (zh) * 2018-08-22 2018-12-11 安徽科达铂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钛氧化物材料Li2Ti3O7的制备方法
CN109336046A (zh) * 2018-11-20 2019-02-15 太原科技大学 一种在阳极键合中应用的peg基复合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工艺
CN109336046B (zh) * 2018-11-20 2020-07-31 太原科技大学 一种在阳极键合中应用的peg基复合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92562C (zh) 2009-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56936B (zh) 钠离子二次电池及其用的层状钛酸盐活性物质、电极材料、正负极和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
CN100547831C (zh) 改性尖晶石锰酸锂材料、制备方法及锂二次电池
CN100338800C (zh) 一种锂电池正极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10931738B (zh) 一种复相高压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66265B (zh) 钠离子电池负极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784798A (zh) 正极活性材料、制备方法及包含其的高性能正极浆料和全固态锂离子电池
CN104900862B (zh) 对称钠离子二次电池的 p2 相层状电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KR101895641B1 (ko) 캐소드 물질 및 이로부터의 리튬이온 배터리
CN101780983A (zh) 一种尖晶石Li1+xMyMn2-x-yO4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03384003B (zh) 一种高容量耐高温锰酸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1794876B (zh) 高倍率性能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79605A (zh) 钠离子二次电池及其用的活性物质、正负极及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
CN107681147B (zh) 一种固态电解质包覆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212159A (zh) 一种复合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95555A (zh) 一种水溶液钠离子电池及其正极材料、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078099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62056A (zh) 一种水溶液可充锂离子电池
CN108807920B (zh) Laso包覆八面体结构镍锰酸锂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7946564B (zh) 富钠锰基Na4Mn2O5/Na0.7MnO2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370330A (zh) 循环寿命长的活性材料
CN100492562C (zh) 一种复合氧化物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混合型超级电容器
CN105185978A (zh) 用作负极活性物质的含锰氧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050678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电极材料镧掺杂钛酸锂的制备方法
CN103378355B (zh) 碱金属二次电池及其用的负极活性物质、负极材料、负极和负极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
CN101867036A (zh) 长寿命高功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Hi tech building, East Road, hi tech Zone, Chengdu

Patentee after: Chengdu Organic Chemicals Co., Ltd.,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ddress before: No. four, South Renmin Road, Sichuan, Chengdu Province nine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Organic Chemicals Co., Ltd.,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IANGSU YUANYU ELECTRONIC GROUP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HENGDU ORGANIC CHEMICALS CO., LTD.,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Effective date: 2012052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610041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TO: 213000 CHANGZHOU, JIANGSU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529

Address after: 213000, No. 801, Changwu Road, Hutang Town, Wujin District, Jiangsu, Changzhou (Changzhou science and Education City)

Patentee after: Jiangsu far Yu Electronic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610041 hi tech building, East Road, Chengdu hi tech Zone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Organic Chemicals Co., Ltd.,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AAC NEW POWER DEVELOPMENT (CHANGZHOU)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JIANGSU YUANYU ELECTRONIC GROUP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112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13000 CHANGZHOU, JIANGSU PROVINCE TO: 213167 CHANGZHOU, JIANGSU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120

Address after: 213167, No. 3, Chang Zhu Road, Wujin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Wujin District, Jiangsu, Changzhou

Patentee after: Rui Xin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hangzhou)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3000, No. 801, Changwu Road, Hutang Town, Wujin District, Jiangsu, Changzhou (Changzhou science and Education City)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far Yu Electronic Group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01

Address after: No.168, Xinghua 7th Road, industrial park, Xinjin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611430

Patentee after: Sichuan Indig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3167 No.3, Changcao Road, Wujin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Ruisheng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hangzhou)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