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70835A - 光拾取器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拾取器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70835A
CN1670835A CN 200410017055 CN200410017055A CN1670835A CN 1670835 A CN1670835 A CN 1670835A CN 200410017055 CN200410017055 CN 200410017055 CN 200410017055 A CN200410017055 A CN 200410017055A CN 1670835 A CN1670835 A CN 16708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mentioned
lens
accurate coil
accu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01705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朴宽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41001705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670835A/zh
Publication of CN16708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08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包括:对物透镜,折射入射到光盘上的激光,形成光斑;透镜支架,安装上述对物透镜;第1精密线圈和第2精密线圈,设置在上述透镜支架两侧面上的跟踪伺服线圈和聚焦伺服线圈;连接PCB,分别设置于与设置在上述透镜支架的第1精密线圈和第2精密线圈相邻的侧面上;弹性部件,分别与上述连接PCB相连接,从而支持上述透镜支架。本发明可以使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实现精密的排线结构,也可以实现与具有现有的铁丝悬架结构的驱动装置的兼容性。

Description

光拾取器驱动装置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光拾取器,尤其是指关于更加容易的实现用于缩小光记录播放器的驱动器的体积和重量的精密线圈的电源连接,同时还可以和铁丝悬浮架或者板簧等弹性部件实现互换的一种光拾取器驱动装置。
(2)背景技术
最近,随着光盘技术的高速发展,用于记录/读取光盘信息的光拾取器也正在多样化开发。光拾取器上安装驱动装置,沿着光盘的半径方向移动对物透镜,使得对物透镜聚集的光斑能够追踪光盘的信号轨迹中心,同时沿着垂直方向移动对物透镜,使得光斑落到信号轨迹面的焦点深度内。即,驱动装置沿着两轴方向移动对物透镜,进行跟踪伺服控制和聚焦伺服控制。该驱动装置是通过磁铁和磁性体形成的磁性空间内设置线圈,然后根据弗莱明的左手法则产生的洛仑兹力(lorentz force)来驱动的。
光拾取器为了能够应用到笔记本电脑等小型/便携式信息装置中,光拾取器正在朝着小型化,超薄化的趋势发展。驱动装置大体上是分为可动部件和固定部件,它通过具有强度和减震特性的连接材料固定到可动部件上,使其具有所需频率的特性。
这里,可动部件需要进行共振运动,并不产生聚焦伺服和跟踪伺服方向的相互垂直的二轴方向的旋转和倾斜等不必要的震动,追踪光盘的信号轨迹的中心。
另外,为了记录读取运用了该记录/播放方式的记录媒体,光盘驱动装置倍速越高,震动和噪音等情况就越严重,所以伺服控制就变得很难,因此高速化就产生了上限。
信息记录媒体作为使用光记录/播放方式的相变化型记录媒体,比之CD,其记录容量,直径为120mm的光盘最大记录容量为4.7GB的DVD-RAM正在被开发普及。作为光磁记录媒体使用磁解调方式,正在开发用于6.1GB记录容量基准的ASMO(Advanced storage magneto optical)。
此类记录媒体对应于动影像等大容量的信息,正在积极进行高密度化研究,因此,利用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和近场光的驱动装置都需要在能够记录更大容量的数据的同时缩小其体积和重量。
尤其是,对于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当中重量和体积都很大的跟踪伺服线圈和聚焦伺服线圈,将其精细化(patterning)转换为PCB形态,然后将其附着在驱动装置两侧面,从而可以缩小其体积和重量。
图1为现有技术当中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精密线圈的连接结构图。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当中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包括:对物透镜3,将从激光二极管光源发出的光束聚光到光盘的信息记录面;透镜支架20,用来支持透镜;以及设置在上述透镜支架20两侧的磁轭10和磁铁11;与上述磁铁11相对,分别设置在上述透镜支架20两侧的第1精密线圈15a和第2精密线圈15b;用来连接上述第1精密线圈15a和第2精密线圈15b的输入输出端口的连接支持部13;结合到上述连接支持部13设置的板簧12,用来实现上述第1精密线圈15a和第2精密线圈15b的电力连接;连接板簧14,与上述连接支持部13连接,用来支持上述透镜支架20。
上述第1精密线圈15a和第2精密线圈15b上设置有跟踪伺服线圈和聚焦伺服线圈,边缘上设置有输入输出端口。为了实现上述第1精密线圈15a和第2精密线圈15b上设置的跟踪伺服线圈和聚焦伺服线圈的电力连接,在上述透镜支架20两侧边缘设置上述连接支持部13。上述连接支持部13通过上述板簧12可以电力连接上述第1精密线圈15a和第2精密线圈15b。
下面将对具有上述结构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具体操作进行说明。
上述磁铁11和磁轭10在上述透镜支架20所在区域形成磁场。通过上述板簧12导入跟踪伺服信号和聚焦伺服信号。通过上述板簧12导入的信号通过上述连接支持部13导入到上述第1精密线圈15a和第2精密线圈15b上设置的跟踪伺服线圈和聚焦伺服线圈。
在导入上述第1精密线圈15a和第2精密线圈15b的信号的作用下,设置的跟踪伺服线圈和聚焦伺服线圈得到洛伦兹力。在该洛伦兹力的作用下,上述透镜支架20进行上、下或者左、右移动。而且,跟踪伺服线圈和聚焦伺服线圈为固定设置在PCB上的,所以其厚度小,重量轻,对实现超薄型光拾取器驱动装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上述驱动器的透镜支架20上设置精密线圈时,需要在两侧设置连接支持部13,这样就会增大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体积。
另外,如上所述,使用连接支持部13时,只使用板簧12就可以实现精密线圈的电力连接,很难应用一般使用的铁丝悬架。
因此,为了应用上述板簧来实现精密线圈的电力连接,就需要特别设置一定的设备,所以,制造精密线圈设置在驱动器上时,就存在不能够结合到一般使用的铁丝悬架上的缺点。
而且,由于增加了用于连接上述精密线圈而设置的连接支持部,所以透镜支架的体积和重量都增加了,因此,很难实现精密聚焦伺服操作和跟踪伺服操作,尤其是高阶共振的操作特性会显著降低。
(3)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可以简便实现PCB上设置的跟踪伺服线圈和聚焦伺服线圈形成的精密线圈(FINE PATTERN COIL)的电力连接,同时又能够实现结合到支持透镜支架的板簧或者铁丝悬架等多种弹性部件进行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物透镜,折射入射到光盘上的激光,形成光斑;
透镜支架,安装上述对物透镜;
第1精密线圈和第2精密线圈,设置在上述透镜支架两侧面上的跟踪伺服线圈和聚焦伺服线圈;
连接PCB,分别设置在与设置在上述透镜支架的第1精密线圈和第2精密线圈的相邻侧面上;
弹性部件,分别与上述连接PCB相连接,从而支持上述透镜支架。
这里,为了实现上述第1精密线圈和第2精密线圈上设置的跟踪伺服线圈模式和聚焦伺服线圈模式的两端子之间的电力连接,在上述连接PCB上使用软线进行排线和设置的。上述弹性部件与设置在上述连接PCB上的排线实现电力连接的同时,固定于上述连接PCB上。而且,上述弹性部件可以选择铁丝悬架或者板簧当中的任何一个进行使用。
本发明的效果:
具有上述构成并进行如上所述操作的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为了实现用于实现光拾取装置的轻薄小型化而使用的精密线圈的设置和电信号排线,在邻近区域设置连接PCB,从而可以实现精密的排线结构,进而可以容易的进行信号处理。
另外,使用连线PCB也可以实现具有现有的铁丝悬架结构的驱动装置的兼容性。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4)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当中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精密线圈的连接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使用精密线圈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结构图;
图3a和图3b为上述图2所示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电源连接结构的左、右侧侧面图;
图4为本发明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透镜支架侧面图。
附图中主要部分的符号说明:
30,磁轭                      31,磁铁
33,对物透镜                  35a,第1精密线圈
35b,第2精密线圈              36,连接PCB
38,弹性部件连接部            40,弹性部件
41、42,精密线圈连接部        50,透镜支架
(5)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理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2为本发明的使用精密线圈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结构图。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包括:
对物透镜33,将从激光二极管光源发出的光束聚光到光盘的信息记录面;透镜支架50,用来支持透镜;以及设置在上述透镜支架50两侧的磁轭30和磁铁31;与上述磁铁31相对,分别设置在上述透镜支架50两侧的第1精密线圈35a和第2精密线圈35b;弹性部件40,从两侧支持上述透镜支架50,同时导入控制信号。
另外,虽然附图当中没有明确标出,但是,在安装有上述第1精密线圈和第2精密线圈35a、35b的区域以外的上述透镜支架50两侧角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实现上述第1精密线圈35a和第2精密线圈35b的电力连接的连接PCB36。
而且,上述弹性部件40在上述弹性部件连接部38的作用下,能够实现和上述透镜支架50的两侧设置的上述连接PCB36电力连接,使得上述透镜支架50进行左、右跟踪伺服操作和上、下聚焦伺服操作的上述第1精密线圈35a和第2精密线圈35b,同样在精密线圈连接部42、41的作用下实现和上述连接PCB36电力连接。
下面将对具有上述结构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操作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分别设置在上述透镜支架50的两侧的上述磁轭30和磁铁31在上述透镜支架50周围形成磁场。通过上述弹性部件40,跟踪伺服信号和聚焦伺服信号被导入后,通过上述弹性部件连接部38,虽然附图并没有明确说明,信号被导入至上述连接PCB36。被导入至上述连接PCB36的信号通过与上述第1精密线圈35a和第2精密线圈35b相连接的上述精密线圈连接部42、41将信号传送到上述第1精密线圈35a和第2精密线圈35b。
然后,传送到上述第1精密线圈35a和第2精密线圈35b的信号被导入到设置在内面的跟踪伺服线圈和聚焦伺服线圈,从而可以使得上述透镜支架50进行上、下、左、右操作。
图3a和图3b为上述图2所示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电源连接结构的左、右侧的侧面图。
如图3a所示,安装有对物透镜33的透镜支架两侧上设置有PCB形态的跟踪伺服线圈和聚焦伺服线圈,即第1精密线圈35a和第2精密线圈35b,它们是设置在与磁铁31相对位置的。
而且,如图所示,上述透镜支架50上设置上述第1精密线圈35a和第2精密线圈35b之外的边缘位置上设置有连接PCB36,用来实现设置在上述弹性部件40(包括:40a、40b)和上述第1精密线圈35a和第2精密线圈35b内的跟踪伺服线圈和聚焦伺服线圈的端子之间的连接的。
因此,作为上述弹性部件40(40a、40b)的聚焦伺服弹性部件40a和跟踪伺服弹性部件40b通过弹性部件连接部38可以分别实现与上述连接PCB36之间的连接。上述第1精密线圈35a和第2精密线圈35b通过上述连接PCB36和精密线圈连接部42、41可以分别实现电力连接。
如图3b所示,安装有对物透镜33的透镜支架两侧上设置有PCB形态的跟踪伺服线圈和聚焦伺服线圈,即第1精密线圈35a和第2精密线圈35b,它们是设置在与磁铁31相对位置的。
而且,如图所示,上述透镜支架50上设置上述第1精密线圈35a和第2精密线圈35b之外的边缘位置上设置有连接PCB36,用来实现设置在上述弹性部件40(包括:40a、40b)和上述第1精密线圈35a和第2精密线圈35b内的跟踪伺服线圈和聚焦伺服线圈的端子之间的连接的。
因此,作为上述弹性部件40(40a、40b)的聚焦伺服弹性部件40a和跟踪伺服弹性部件40b通过铁丝连接部38可以分别实现与上述连接PCB36之间的连接。上述第1精密线圈35a和第2精密线圈35b通过上述连接PCB36和精密线圈连接部42、41可以分别实现电力连接。
图4为本发明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的透镜支架侧面图。
如图4所示,具有四角形结构的透镜支架50上设置有对物透镜33,两侧面上设置有第1精密线圈35a和第2精密线圈35b。上述透镜支架50的两侧设置有连接PCB36,它是用来实现设置在上述第1精密线圈35a和第2精密线圈35b内部的跟踪伺服线圈和聚焦伺服线圈的电力连接的。
而且,上述连接PCB36上设置有用来传送控制跟踪伺服线圈的信号的排线和用来传送控制聚焦伺服线圈的信号的排线。
另外,上述连接PCB36的中心区域设置有弹性部件连接部38,用来支持上述透镜支架50的同时,用来实现上述连接PCB36上的排线和上述弹性部件40(包括:40a、40b)之间的电力连接的。
而且,上述连接PCB36的两侧边缘上设置有实现上述第1精密线圈35a和第2精密线圈35b的电力连接同时实现与上述弹性部件连接部38相连接的排线之间的电力连接的精密线圈连接部42、41。
所述的弹性部件40可以选择铁丝悬架或者板簧当中的任何一个进行使用。
这样,使用软线将包括跟踪伺服线圈和聚焦伺服线圈的精密线圈进行结合设置,可以让一定的排线通过PCB实现电力连接,从而可以实现在驱动装置侧面可以附着多种弹性部件进行驱动的兼容(互换)性。
虽然本发明已参照当前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应理解其中可作各种变化和修改而在广义上没有脱离本发明,所以并非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形都将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物透镜,折射入射到光盘上的激光,形成光斑;
透镜支架,安装所述的对物透镜;
第1精密线圈和第2精密线圈,设置在所述的透镜支架两侧面上的跟踪伺服线圈和聚焦伺服线圈;
连接PCB,分别设置于与设置在所述的透镜支架上的第1精密线圈和第2精密线圈相邻的侧面上;
弹性部件,分别与所述的连接PCB相连接,从而支持上述透镜支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连接PCB上使用软线进行排线和设置,以实现所述的第1精密线圈和第2精密线圈上设置的跟踪伺服线圈模式和聚焦伺服线圈模式的两端子之间的电力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弹性部件与设置在所述的连接PCB上的排线实现电力连接的同时,固定于所述的连接PCB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弹性部件可以选择铁丝悬架或者板簧当中的任何一个进行使用。
CN 200410017055 2004-03-19 2004-03-19 光拾取器驱动装置 Pending CN16708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017055 CN1670835A (zh) 2004-03-19 2004-03-19 光拾取器驱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017055 CN1670835A (zh) 2004-03-19 2004-03-19 光拾取器驱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0835A true CN1670835A (zh) 2005-09-21

Family

ID=35042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10017055 Pending CN1670835A (zh) 2004-03-19 2004-03-19 光拾取器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67083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4369C (zh) 用于光拾取器的驱动器
CN1088230C (zh) 适用于多种光盘的光头装置
CN1402232A (zh) 光学拾波致动器驱动方法
CN101042458A (zh) 透镜驱动装置和具有该透镜驱动装置的光学拾取单元
CN1794349A (zh) 光学头致动器以及光学记录和/或再现设备
CN101281756B (zh) 用于访问可移动存储介质的拾取器及具有其的驱动器
CN1670835A (zh) 光拾取器驱动装置
CN1558405A (zh) 光拾取致动器及使用该致动器的光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CN1441414A (zh) 光拾取头致动器和使用其的光学记录/再现设备
CN1278316C (zh) 光学拾波器及盘驱动装置
CN1302470C (zh) 光学拾波器的致动器
CN1195295C (zh) 物镜驱动器和包括它的盘片驱动装置
CN1645491A (zh) 小型光学拾取致动器
CN1271619C (zh) 光头装置
CN1667723A (zh) 光拾取器驱动装置
CN1716401A (zh) 光头中的物镜驱动单元
CN1256724C (zh) 可多轴驱动的近场光记录播放装置
CN1266685C (zh) 实现直线驱动的近场光记录播放装置
CN1306496C (zh) 利用音圈电机的超小型激光头多轴驱动装置
CN1684163A (zh) 光学头致动器和光学记录和/或再现设备
CN1272780C (zh) 光学拾取单元和光盘装置
CN1667720A (zh) 光拾取器用驱动装置
CN1311446C (zh) 物镜驱动装置和光盘装置
CN1253867C (zh) 光拾取驱动器及利用其光拾取驱动器的调焦伺服方法
CN1591610A (zh) 可多轴驱动的近场光记录播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