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63478A - 竹叶提取物作为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抑制剂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竹叶提取物作为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抑制剂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63478A
CN1663478A CN 200510049402 CN200510049402A CN1663478A CN 1663478 A CN1663478 A CN 1663478A CN 200510049402 CN200510049402 CN 200510049402 CN 200510049402 A CN200510049402 A CN 200510049402A CN 1663478 A CN1663478 A CN 16634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mboo leaf
leaf extract
acrylamide
food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4940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13036C (zh
Inventor
张英
吴晓琴
章宇
张根义
楼鼎鼎
董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Zhejiang University Lifu Biology Technology Ltd Co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Zhejiang University Lifu Biology Technology Ltd Co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Zhejiang University Lifu Biology Technology Ltd Co,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Zhejiang University Lifu Biology Technology Ltd Co
Priority to CNB20051004940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313036C/zh
Publication of CN16634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63478A/zh
Priority to US11/909,265 priority patent/US8206766B2/en
Priority to PCT/CN2006/000431 priority patent/WO200609979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303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303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竹叶提取物的新用途,即作为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抑制剂的应用。具体为:在每千克食品原料中添加0.001~5克竹叶提取物;或在每千克包裹料中添加0.001~5克竹叶提取物制成混合料,再用混合料均匀包裹食品原料;或在每升水溶液或低醇溶液中添加0.001~5克竹叶提取物制成浸泡液,再用浸泡液浸泡食品原料;或在每升水溶液或低醇溶液中添加0.001~10克竹叶提取物制成喷洒液,再用喷洒液均匀喷洒食品原料的表面。本发明的竹叶提取物作为丙烯酰胺抑制剂在上述食品体系中使用时,其对丙烯酰胺的抑制率可达20~98%。

Description

竹叶提取物作为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抑制剂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加工食品安全领域;尤其是涉及以黄酮和酚酸类化合物为主要化学成分的天然竹叶提取物,在热加工食品中作为丙烯酰胺抑制剂的应用。
背景技术
食品安全是关系生命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它的决定因素是食品危害,所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应从食品危害入手,也就是从物理危害、化学危害和微生物危害这三种食品危害入手。物理危害容易监测和防犯,微生物危害需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以控制,而化学危害(例如农药、兽药残留等)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是在食品原料生长中由于人为因素而加入的,可从源头实施控制。最令人棘手的是,某些化学危害物并非来源于外部环境,而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如热加工食品中的丙烯酰胺(acrylamide)。
2002年4月,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Margareta Trnqvist首次在油炸或焙烤的马铃薯和谷物类食品中发现了具有神经毒性的潜在致癌物丙烯酰胺[Tareke,E.et al.Analysis of Acrylamide,a carcinogen Formed in Heated Foodstuffs.J.Agri.Food Chem.,2002,50:4998-5006],她在报道中指出“淀粉类食品经过120℃以上的高温加工后,其中所含的丙烯酸胺会大大超出安全标准,长期食用者可导致癌症”的观点一度引起了人们的恐慌。这一发现促使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Swedish National Food Administration,SNFA)对随机抽取的一百多种食品进行了检验和分析,并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检验结果。2002年5月17日,英国食品标准局(Food Standards Agency,FSA)公布了类似的结果,随后,挪威、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的负责食品安全的政府机构对丙烯酰胺在食品中的含量也进行了测定并公布了结果,瑞典科学家的发现被广泛证实。与此同时,许多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对丙烯酰胺在食品中的形成机理、毒理学、风险评估等各方面展开了研究。2005年3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属下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在日内瓦发表声明,含有致癌毒素——丙烯酰胺化合物(简称“丙毒”)的食品会严重危害人的健康,特别是“洋快餐”的多种食物中均含有大量丙毒。丙烯酰胺是一种公认的神经毒素和致癌物[JIFSAN/NCFST Workshop“Acrylamide in food,scientific issues,uncertainties,and research strategies,”28-30th October 2002.Rosemont,USA],动物实验表明,长期暴露在丙烯酰胺的环境中,不仅会引发神经系统的病变,而且可能导致各种癌变。进一步研究表明这一化学危害物并不存在于食品原料中,而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的[Mottram,D.S.,et al.Acrylamide is formed in the Maillard reaction.Nature,2002,419:448-449;Stadler,R.H.,et al.Acrylamide from Maillard reactionproducts.Nature,2002,419:449-450]。
丙烯酰胺是一种白色晶体,溶于水、乙醇、甲醇、二甲醚、丙酮,而不溶于非极性溶剂如庚烷和苯,它的α,β-不饱和氨基系统非常容易和亲核物质(例如蛋白质中半胱氨酸的巯基)通过Michael Addition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影响蛋白质的正常功能而致病。
各国政府对丙烯酰胺都有一定的限量标准,如饮用水中规定不超过0.5μg/L。比照这个标准,每kg油炸薯片中应至多含有0.5μg的丙烯酸胺,而实际情况是,炸薯片中丙烯酰胺的含量高达1480μg/kg,是正常安全标准的2960倍。其它一些淀粉类食品,像烤面包片、饼干等经高温处理的食品中丙烯酸胺的含量也大大超出安全标准。在我国广泛消费的大众化食品中有着类似热加工方式(加工温度≥120℃)的有以油条、烧饼为代表的传统早餐食品,以油炸方便面、谷物早餐为代表的引进速食品,以咖啡、可可为代表的饮品,还有以烟草和香烟为代表的副食品。可令人遗憾的是,自2002年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发现距今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国在这方面的监测、监控和危害评估几近空白。
对丙烯酰胺产生机理的研究表明,丙烯酰胺是由游离的天门冬酰胺通过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而形成的,如今这一机理基本得到确认。美拉德反应是由还原性糖和氨基酸或蛋白质中的自由氨基在高温条件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它是热加工食品风味产生的重要途径之一。美拉德反应主要有三个反应阶段,第一阶段是由还原糖的羰基和氨基酸的氨基形成的具有“C=N”键的Schiff碱,经过重排而生成Amadori或Heyns产物;第二阶段是Amadori或Heyns产物通过不同途径降解而成多种风味化合物和中间体;最后阶段是美拉德反应棕黄色物质的形成。
由天门冬酰胺参与美拉德反应而形成丙烯酰胺的机理被称作天门冬酰胺途径。天门冬酰胺途径的开始是美拉德反应的初始阶段,当Schiff碱中间物(与N-糖基氨基酸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形成以后,两条不同的反应路线都可导致丙烯酰胺的产生:一条继续美拉德反应,Schiff碱经过Amadori重排生成Amadori产物,继而脱水、脱氨生成含有羰基的产物,天门冬酰胺在这些含有羰基的分子存在下可以通过Strecker降解机制在脱羧、脱氨后生成丙烯酰胺,这一反应机理可以称作Strecker途径;而另一条则是由Schiff碱经过分子内环化反应生成唑烷酮,进而形成脱羧Amadori产物,这一产物的“C-N”键在高温下被断裂而生成丙烯酰胺,这一反应机理可叫做N-糖苷(N-glycoside)途径[张根义。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形成机理和风险分析。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3,22(4):91-99]。Yaylayan等和Becalski等的工作进一步证实了天门冬酰胺是形成丙烯酰胺的关键前体物质[Yaylayan,V.A.,et al.Why asparagine needscarbohydrates to generate acrylamide.J.Agric.Food Chem.,2003,51:1753-1757;Becalski,A.,et al.Acrylamide in foods:occurrence,sources,andmodeling.J.Agric.Food Chem.,2003,51:802-808];Elmore等用土豆、小麦和黑麦的热加工模式系统也证实了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形成机理和前体物质[Elmore,J.S.,et al.Measurement of acrylamide and its precursors in potato,wheatand rye model systems.J.Agric.Food Chem.,2003,51:4782-4787]。
根据丙烯酰胺形成的上述理论,如果去除食品原料中游离的天门冬酰胺或者抑制美拉德反应的进行,热加工时丙烯酰胺的形成就会受到抑制。目前的实验研究表明,在热加工过程中降低或抑制丙烯酰胺产生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改变热加工的条件(包括热加工方式、时间、温度)来实现;二是通过改变食品的加工属性来实现。首先,丙烯酰胺的产生因热加工的时间和温度而异,且受热加工方式的影响,通过控制这些热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条件,从而达到降低或抑制丙烯酰胺产生之目的。例如,通过水煮的方法,控制加热温度在45~78℃以及加热时间在4min以上,可达到抑制丙烯酰胺生成的目的[Lindsay,R.C.and Jang,S.Method for suppressing acrylamide formation.US patent,US2004/0224066 A1];通过控制油炸和加热过程以及先前的洗涤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完全去皮、充分洗涤、及时翻炸和沥干油分等措施来降低丙烯酰胺的生成[Barry,D.L.et al.Method for reducing acrylamide formationin thermally processed foods.PCT patent,WO2004/075656 A2],其机理是通过降低油脂的热解度来抑制油脂-甘油-丙烯醛-丙烯酸-丙烯酰胺途径[Tricoit,J.etal.Method for preventing acrylamide formation during heat treatment of food.USpatent,US2004/0115321 A1;Tricoit,J.et al.Method for preventing acrylamideformation during heat-treatment of food.EU patent,03292813.7]。其次,可通过改变或合理控制食品的加工属性或添加其它组分来降低或抑制丙烯酰胺的产生,如富含盐类(包括钙、镁、铜、铝、铁盐)的食品,由于其二价或三价金属阳离子的存在而使得它们在热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丙烯酰胺很少[Elder,V.A.et al.Method for reducing acrylamide formation in thermally processed foods.PCT patent,WO 2004/075657 A2;Elder,V.A.et al.Method for reducingacrylamide formation in thermally processed foods.US patent,US 2004/0085045A1];通过酸处理降低食品原料的pH值,使亲核性强的氨基(-NH2)质子化为亲核性弱的胺类物质(-NH3 +),可以抑制丙烯酰胺的产生[Baardseth,P.et al.Reduction of acrylamide formation.PCT patent,WO 2004/028278 A2;Jung,M.Y.et al.Method for the reduction of acrylamide formation.PCT patent,WO2004/060078 A1;Jung,M.Y.et al.A novel technique for limitation of acrylamideformation in fried and baked corn chips and in french fries.J.Food Sci.,2003,68:1287-1290];通过降低丙烯酰胺前体物质在食品原料中的含量(包括以微生物糖代谢的方式消耗还原糖或添加天门冬酰胺酶使天门冬酰胺转化为天冬氨酸)来抑制丙烯酰胺的产生[Awad,A.C.Reduction of acrylamide formation incooked starchy foods.US patent,US 2004/0086597 A1;Elder.V.A.et al.Methodfor reducing acrylamide formation in thermally processed foods.PCT patent,WO2004/026042 A1];另外,还可以利用竞争性抑制作用的原理,添加一些其它氨基酸,使其与还原糖反应,从而限制天门冬酰胺与还原糖的反应,这些氨基酸包括半胱氨酸、赖氨酸、甘氨酸、组氨酸、丙氨酸、甲硫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和精氨酸[Elder,V.A.et al.Method forreducing acrylamide formation in thermally processed foods.PCT patent,WO2004/075655 A2]。尽管这些方法从理论上可能对丙烯酰胺的产生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从方法的实用性、食品对色香味的要求以及食用安全性的角度来讲,很难满足实际的需要,所以还有待探索新的方法来降低丙烯酰胺的形成,并保持食品原有的风味和质构。最近,国内学者采用钙离子和阿魏酸作用于由天门冬酰胺和葡萄糖组成的模拟反应体系,在钙离子和阿魏酸的最适添加范围以及最适反应温度和时间内发现其对丙烯酰胺的抑制率可达80%以上[欧仕益等。用于高温加工食品的丙烯酰胺抑制剂及其应用工艺方法。公开号CN 1561866A],但实际体系与模拟体系往往存在显著的差异,其在实际体系中的应用效果还有待检验。同时,由天门冬酰胺途径产生的丙烯酰胺随热加工条件变化的规律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食品技术研究所2004年最近公告的PCT专利称,在制作炸薯条的过程中,使用黄酮类化合物可大大减少薯条中的丙烯酰胺含量。其在制作薯条过程中添加了0.05~0.15%的植物提取物,该提取物由绿茶提取物(45%)、苹果浓缩汁(45%)和洋葱浓缩汁(10%)组成,富含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结果发现,在实际油炸过程中产生的丙烯酰胺减少了50%[Kurppa,L.A process and composition for prevention of reducing the formation ofacrylamide in foods.PCT patent,WO 2004/032647 A1]。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食物功能因子,广泛存在于药用植物和蔬菜、水果中,具有很强的生物抗氧化活性,对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用植物黄酮来抑制食品体系中丙烯酰胺的形成可能是目前比较适用的方法,因为这一方法融合了食品安全和功能性食品这两个对于保障生命健康都十分重要的方面。
就其抗氧化性质而言,植物黄酮类提取物中的许多品种,如茶叶提取物、甘草提取物、迷迭香提取物等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用作食品抗氧化剂。本发明者近期研发的一种竹叶提取物(竹叶抗氧化物)已于2004年4月被卫生部批准列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如专利申请号为200310107871.5所述的竹叶抗氧化物(AOB),是一种从竹叶中提取的天然酚性部位,以黄酮和酚酸类化合物为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四种主要的竹叶碳苷黄酮和三种酚酸,分别是荭草苷、异荭草苷、牡荆苷、异牡荆苷和绿原酸、阿魏酸、咖啡酸。其分子结构式如下:
    (I)荭草苷                                     (II)异荭草苷
Figure A20051004940200091
        (III)牡荆苷                                (IV)异牡荆苷
Figure A20051004940200092
                      (V)绿原酸
Figure A20051004940200093
        (VI)咖啡酸                                  (VII)阿魏酸
竹叶碳苷黄酮的结构特点是黄酮母核在6位或8位以C-C键与葡萄糖相连,由于C-C键合的强大键能,这类化合物具有极高的结构稳定性,遇酸完全不水解,并能抗热解和酶解,同时具有良好的亲水性,适用于多种食品体系,具有氧苷黄酮(O-glycosyl flavone)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尤其是应用于高温处理的热加工食品。尽管人类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黄酮苷元(如槲皮素等)和氧苷黄酮(如芦丁等)上。自20世纪90年代起,国际上对碳苷黄酮的结构与功能性的研究开始起步,属国际前沿领域。迄今用碳苷黄酮抑制高温处理的食品中丙烯酰胺形成的研究未见公开报道。
鉴于竹叶“药食两用”的独特背景和竹叶提取物的优良禀赋,它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竹叶提取物的新用途,即在热加工食品中作为丙烯酰胺抑制剂的应用。
本发明为达到以上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提供一种竹叶提取物,作为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抑制剂的应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在每千克食品原料中添加0.001~5克竹叶提取物。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每千克食品原料中添加0.1~1克竹叶提取物。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改进:在每千克中包裹料中添加0.001~5克竹叶提取物制成混合料,再用所述混合料均匀包裹食品原料。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每千克中包裹料中添加0.1~1克竹叶提取物制成混合料。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种改进:在每升水溶液或低醇溶液中添加0.001~5克竹叶提取物制成浸泡液,再用所述浸泡液浸泡食品原料。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每升水溶液或低醇溶液中添加0.1~5克竹叶提取物制成浸泡液。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种改进:在每升水溶液或低醇溶液中添加0.001~10克竹叶提取物制成喷洒液,再用所述喷洒液均匀喷洒食品原料的表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每升水溶液或低醇溶液中添加0.1~10克竹叶提取物制成喷洒液。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热加工是指热处理温度在120℃以上的食品加工,热加工食品是指以油炸、焙烤、烧烤、烘烤、微波加热、膨化、燃烧方式得到的炸薯条、炸薯片、薄脆饼、饼干、蛋糕、面包、谷物早餐、油条、大饼、方便面、汉堡包、炸鸡块、咖啡、可可、烟草、香烟。
本发明的竹叶提取物作为丙烯酰胺抑制剂在上述食品体系中使用时,其对丙烯酰胺的抑制率是通过测定比较添加和不添加竹叶提取物的食品原料,在热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丙烯酰胺含量来确定的,其中丙烯酰胺的测定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GC)或液相色谱-两级质谱联用法(LC-MS/MS)进行。经测定表明,对丙烯酰胺的抑制率范围为20~98%。
附图说明
图1为丙烯酰胺标准品的GC图谱;
图2为空白对照组由天门冬酰胺途径产生丙烯酰胺的GC图谱;
图3为试验组1(竹叶提取物(AOB)含量为10mg/kg)产生丙烯酰胺的GC图谱;
图4为试验组2(竹叶提取物(AOB)含量为150mg/kg)产生丙烯酰胺的GC图谱;
图5为A组土豆片经油炸后产生丙烯酰胺的GC图谱;
图6为B组土豆片(用含有1g/L竹叶提取物的水溶液浸泡后的土豆片)经油炸产生丙烯酰胺的GC图谱;
图7为C组土豆片(用含有1g/L茶叶提取物的水溶液浸泡后的土豆片)经油炸产生丙烯酰胺的GC图谱;
图8为丙烯酰胺以及13C标记的丙烯酰胺标准品的LC-MS/MS图谱;
图9为A组鸡翅(炸鸡料中无任何添加成分)外表面裹上面粉后经油炸产生丙烯酰胺的LC-MS/MS图谱;
图10为B组鸡翅(炸鸡料中含有4.9g/kg竹叶提取物)外表面裹上面粉后经油炸产生丙烯酰胺的LC-MS/MS图谱;
图11为C组鸡翅(炸鸡料中含有4.9g/kg茶叶提取物)外表面裹上面粉后经油炸产生丙烯酰胺的LC-MS/MS图谱;
图12为D组鸡翅(炸鸡料中含有4.9g/kg芦丁)外表面裹上面粉后经油炸产生丙烯酰胺的LC-MS/MS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上述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所指的竹叶提取物是从禾本科(Graminae)、竹亚科(Bambusoideae)、刚竹属(Phyllostachys Sieb.Et Zucc)品种的叶子中得到的天然竹叶提取物,其生产工艺在申请者以前的两项发明专利(专利号分别为ZL 98104563.4和ZL 98104564.2)中已经涉及。需要声明的是,本专利所指的竹叶提取物既可以是采用上述专利工艺得到的产品,也可以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吸附~解吸和膜分离等高新技术及其组合方法精制得到的竹叶提取物[包括竹叶抗氧化物(AOB)]制品。
竹叶提取物的外观为黄色或棕黄色粉末(也可以浸膏的形式存在),其主要成分包括以荭草苷(Orientin)、异荭草苷(Homoorientin)、牡荆苷(Vitexin)和异牡荆苷(Isovitexin)为代表的黄酮类化合物和以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和咖啡酸(Caffeic acid)为代表的酚酸类化合物。其总黄酮含量一般在4~50%(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以芦丁为标准品),其中总酚含量一般在10~80%(福林试剂还原比色法测定,以对羟基苯甲酸为标准品)。
在由天门冬酰胺途径产生丙烯酰胺的模拟反应体系中,以天门冬酰胺和葡萄糖按等摩尔浓度比例进行反应,反应体系可以是水溶液或混合物润湿体,在≥120℃的温度条件下加热10~40min,从而产生丙烯酰胺,并测定丙烯酰胺的生成量。同时,以此反应体系为空白对照,并在此基础上添加本发明声明的添加范围内的竹叶提取物,按同样条件加热并测定丙烯酰胺的生成量,与空白对照作比较,计算竹叶提取物对丙烯酰胺形成的抑制率。丙烯酰胺的测定采用GC或LC-MS/MS进行。
在食品原料经过热加工而产生丙烯酰胺的实际反应体系中,一是将竹叶提取物按比例直接添加至食品原料或包裹料中,使其在热加工过程中作用于天门冬酰胺途径,阻断产生丙烯酰胺的反应链,从而降低或抑制热加工过程中丙烯酰胺的产生;二是将竹叶提取物按比例配成水溶液或加入少量乙醇或料酒制成低醇溶液,用来浸泡食品原料或均匀喷洒在食品原料的表面,同时,以不添加竹叶提取物的实际热加工体系为空白对照,将试验组添加本发明声明的添加范围内的竹叶提取物后,按同样条件加热并测定丙烯酰胺的生成量,与上述空白对照作比较,计算竹叶提取物对丙烯酰胺生成的抑制率。丙烯酰胺的测定采用GC或LC-MS/MS进行。
其中,
(1)气相色谱法(GC)分析的实验条件如下:
仪器名称:Fuli GC9790气相色谱仪;检测器:ECD(电子捕获);
色谱柱:HP-5(30m×0.32mm,25μm);进样器:SLIP(不分流毛细管);
流动相以及流速:氮气(1mL/min);进样量:1μL;
柱箱初温:100℃;检测口温度:250℃;进样口温度:250℃;
升温程序:100℃1min→10℃/min 140℃15min→30℃/min 240℃7min。
与此同时,气相色谱法测定前须对样品进行衍生化处理提高其挥发程度,采用KBr和KBrO3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溴分子,使溴分子与丙烯酰胺反应生成一溴或二溴丙酰胺,最后加入Na2S2O3终止衍生化反应并将多余的溴还原为Br-
丙烯酰胺标准品的GC图谱如图1所示。
(2)液相色谱-两级质谱联用(LC-MS/MS)分析的实验条件如下:
仪器名称:Micromass公司液相色谱-两级质谱联用仪;
LC条件:
色谱柱:Atlantis(1.5×210mm,5μm);
流动相:甲醇(0.1%甲酸)∶水(0.1%甲酸)=2∶98;
流速:1mL/min;柱温:20℃;进样量:10μL。
MS条件:
毛细管电压:3.50kV;锥孔电压:50V;源温:100℃;脱溶剂温度:350℃;锥孔气流速:45L/h;脱溶剂气流速:400L/h;
MRM参数:丙烯酰胺标样72>55,13C3-丙烯酰胺内标75>58;
碰撞能量6eV。
丙烯酰胺以及13C标记的丙烯酰胺标准品的LC-MS/MS图谱如图8所示。
实施例1、竹叶提取物对模拟反应体系产生丙烯酰胺的抑制作用:
取0.1mol/L的L-天门冬酰胺和D-葡萄糖各10mL混合→置于100mL锥形瓶中→设空白对照组;还在上述空白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竹叶提取物,制成最终体系中竹叶提取物浓度分别为10mg/kg的试验组1和150mg/kg的试验组2→将空白对照组、试验组1、试验组2分别在120℃水浴中加热15min→直接取得到的反应溶液后进行衍生化→GC分析。
其中衍生化反应具体过程如下:
各取20μL的空白对照组、试验组1、试验组2→入20mL比色管中→加入0.6mL 10%(v/v)H2SO4→加水定容至10mL→4℃冰箱放置20min后预冷→加入1.5g KBr粉末充分溶解→加入1mL 0.1mol/L KBrO3→充分混匀→冰箱中静置衍生30min→取出后加入0.1mL 1mol/L Na2S2O3→充分混匀→取出后加入5mL重蒸后或者HPLC纯的乙酸乙酯充分萃取→取乙酸乙酯相并用无水Na2SO4脱水→待用。
其中竹叶提取物为杭州浙大力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竹叶抗氧化物(产品代码为AOB),外观为棕黄色粉末,总黄酮含量32.5%,总酚含量56.7%。其中四种竹叶碳苷黄酮——异荭草苷、荭草苷、异牡荆苷和牡荆苷的含量比例为:2.75∶1.05∶1.15∶1[Yu Zhang et al,Determination of flavone C-glucosides in antioxidant of bamboo leaves(AOB)fortified foods byreversed-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ultraviolet diodearray detection,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2005,1065:177-185]。
图2为空白对照组由天门冬酰胺途径产生丙烯酰胺的GC图谱;图3为试验组1(AOB浓度为10mg/kg)产生丙烯酰胺的GC图谱;图4为试验组2(AOB浓度为150mg/kg)产生丙烯酰胺的GC图谱。根据峰面积计算并折合后得丙烯酰胺的生成量分别为6460.31μg/kg、410.10μg/kg和190.66μg/kg,AOB对模拟反应体系产生的丙烯酰胺的抑制率分别为93.6%和97.0%(如表1所示)。
表1  竹叶提取物(AOB)对模拟反应体系产生的丙烯酰胺的抑制率(n=6)
组别   AOB添加量(mg/kg)     丙烯酰胺生成量(μg/kg) 抑制率(%)
空白对照   0     6460.31±570.24   -
试验组1   10     410.10±10.45   93.6±0.4
试验组2   150     190.66±11.74   97.0±0.3
由表1可见,AOB对模拟反应体系产生的丙烯酰胺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
实施例2、不同剂量的竹叶提取物对模拟反应体系产生丙烯酰胺的抑制作用:
竹叶提取物(AOB)来源同实施例1。为了探明其抑制丙烯酰胺的最适作用剂量范围,在模拟体系中分别设置了4个不同浓度的添加剂量。模拟体系反应过程、取样以及衍生化过程同实施例1,采用GC法测定丙烯酰胺含量。表2不同剂量的竹叶提取物(AOB)对模拟反应体系产生的丙烯酰胺的抑制率(n=6)
组别   AOB添加量(g/kg)     丙烯酰胺生成量(μg/kg) 抑制率(%)
空白对照   0     5977.19±425.43     0
试验组   0.001     4870.30±221.28     18.5±3.1
  0.003     3884.90±185.40     35.0±2.9
  0.007     1735.46±76.55     71.0±4.8
  0.009     544.95±33.70     90.9±4.0
由表2可见,在模拟反应体系中当AOB添加量在1~9mg/kg的范围内对模拟反应体系产生的丙烯酰胺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
实施例3、竹叶提取物对油炸土豆片产生丙烯酰胺的抑制作用:
(1)土豆片
新鲜土豆经清洗后去皮并切成厚度大约为1mm的薄片,切好的土豆片经挑选后用流水漂洗两次,并用吸水纸吸干。
(2)植物提取物
竹叶提取物:为杭州浙大力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产品代码为EOB-C01),总黄酮含量为40.7%,总酚含量为79.8%;
茶叶提取物:为浙江大学茶学系提供的水溶性茶多酚制剂,含量为98%。
(3)实验分组
本实验共设三个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土豆片不用任何溶液处理)、竹叶提取物剂量组B(土豆片用竹叶提取物水溶液浸泡处理)和茶叶提取物剂量组C(土豆片用茶叶提取物水溶液浸泡处理)。
将竹叶提取物配制成质量含量为1g/L的水溶液,即在每升水中添加1克的竹叶提取物,然后将土豆片浸没在竹叶提取物水溶液中,浸渍时间为1min。该组设为竹叶提取物剂量组B。
将茶叶提取物配制成质量含量为1g/L的水溶液,即在每升水中添加1克的水溶性茶多酚制剂,然后将土豆片浸没在茶叶提取物水溶液中,浸渍时间为1min。该组设为茶叶提取物剂量组C。
将A、B、C三个组中的土豆片分别放入功率为750W的家用微波炉中,在中火档加热干燥,干燥时间为A组3.5min,B、C组各为5.5min。
(4)油炸
设定各组土豆片的量均为50~60g,将干燥后的A、B、C三组土豆片分别在油锅中炸制,所用油为市售花生油,油温控制在140~160℃之间,油炸时间在3min左右,炸至土豆片表面呈金黄色或棕黄色,捞出,沥油,检测;每炸完一组后启用新油。
(5)取样及样品预处理
取适量油炸土豆片样品并用研钵碾碎→称取1.5g样品→加入浓度为1μg/mL的内标500μL→静置10min→两次加入20mL重蒸石油醚脱脂并充分振荡10min→两次加入8mL 2mol/L NaCl超声振荡提取20min→15000rpm离心15min→三次加入15mL重蒸乙酸乙酯充分萃取→合并萃取液旋转蒸发→N2吹干→1.5mL蒸馏水重溶→6cc HLB柱固相萃取纯化→进样分析。
(6)结果检测
土豆片经上述预处理后用GC测定丙烯酰胺的含量。
图5为A组土豆片经油炸后产生丙烯酰胺的GC图谱;图6为B组土豆片(用含有1g/L竹叶提取物的水溶液浸泡后的土豆片)经油炸产生丙烯酰胺的GC图谱;图7为C组土豆片(用含有1g/L茶叶提取物的水溶液浸泡后的土豆片)经油炸产生丙烯酰胺的GC图谱。根据峰面积计算得竹叶提取物和茶叶提取物对油炸土豆片产生的丙烯酰胺的抑制率分别为95.7%和73.4%(如表3所示)。
表3  竹叶提取物对油炸土豆片产生丙烯酰胺的抑制率(n=6)
组别 丙烯酰胺生成量(μg/kg)     抑制率(%)
空白对照(A组) 556.12±84.35
竹叶提取物剂量(B组) 24.11±2.46     95.7±0.3
茶叶提取物剂量(C组) 147.85±14.33     73.4±2.8
由表3可见,竹叶提取物和茶多酚对油炸土豆片产生的丙烯酰胺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竹叶提取物的抑制效果好于茶多酚。
实施例4、竹叶提取物对油炸土豆片产生丙烯酰胺的抑制作用:
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增加了一黄酮醇糖苷化合物(芦丁)的试验组,并将竹叶提取物(AOB)浸泡液的浓度增大到5g/L,即在每升水中添加5克的AOB。竹叶提取物的来源同实施例1,茶叶提取物的来源同实施例3。芦丁为购自Sigma公司的标准品,其纯度≥95%。所用油同实施例3,油温控制在140~160℃之间。样品预处理的方法同实施例3,采用LC-MS/MS测定丙烯酰胺含量,根据内标法计算得竹叶提取物、茶叶提取物和芦丁对油炸土豆片产生丙烯酰胺的抑制率分别为40.0%、37.7%和39.7%(如表4所示)。
表4  竹叶提取物(AOB)对油炸土豆片产生的丙烯酰胺的抑制率(n=6)
组别   丙烯酰胺生成量(μg/kg)     抑制率(%)
空白对照(A组)   416.96±44.38
竹叶提取物剂量(B组)   250.21±22.58     40.0±1.3
茶叶提取物剂量(C组)   259.89±56.92     37.7±2.5
芦丁剂量(D组)   251.48±43.82     39.7±0.8
由表4可见,竹叶提取物、茶叶提取物和芦丁对油炸土豆片产生的丙烯酰胺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与实施例3相比,抑制效果均显著下降,这表明,抑制效果与添加剂量之间并非呈简单的线性关系。说明黄酮类化合物对油炸土豆片中丙烯酰胺的抑制效果并非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是存在一个最适添加量区间,并且随食品体系和加工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实施例5、不同剂量的竹叶提取物对油炸土豆片产生丙烯酰胺形成的抑制作用:
竹叶提取物(AOB)来源同实施例1。为了探明不同剂量的AOB对油炸土豆片中丙烯酰胺形成的抑制作用,分别设置了6个不同浓度的浸泡液,油炸后的土豆片样品经预处理后,用LC-MS/MS测定丙烯酰胺的含量,样品预处理方法同实施例3。
表5  不同剂量的竹叶提取物对油炸土豆片产生丙烯酰胺的抑制作用(n=6)
组别   竹叶提取物浸泡液浓度(g/L)   丙烯酰胺生成量(μg/kg) 抑制率(%)
空白对照组   0   587.10±31.01
试验组1   0.002   502.46±20.00     14.4±2.3
  试验组2     0.01     235.43±14.10     59.9±8.6
  试验组3     0.1     118.34±11.39     79.8±6.6
  试验组4     1     36.12±4.66     93.8±2.0
  试验组5     2.5     203.16±11.23     65.4±7.1
  试验组6     4.9     360.98±19.42     38.5±3.2
由表5可见,在油炸土豆片中当竹叶提取物(AOB)浸泡液浓度在0.002~4.9g/L的范围内时,浸泡土豆片后对其油炸产生丙烯酰胺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在浸泡液浓度为0.002~1g/L时随着浸泡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在浸泡液浓度为1~4.9g/L时却随着浸泡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少,这说明存在一个最适添加量区间。
实施例6、竹叶提取物对焙烤咖啡产生丙烯酰胺的抑制作用:
(1)原料来源
咖啡生豆为市售产品,竹叶提取物(AOB)来源同实施例1。
(2)实验分组
本实验共设两个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咖啡豆不用任何溶液处理)、竹叶提取物剂量组B(咖啡豆用竹叶提取物水溶液浸泡处理)。
将竹叶提取物(AOB)制成质量含量为0.1g/L的水溶液,即每升水中添加0.1克的AOB,然后将咖啡生豆浸没在AOB水溶液中,浸渍时间为1min,所得的咖啡豆为竹叶提取物剂量组B。
(3)咖啡制作
将A、B两组中的咖啡豆进行焙烤,焙烤温度控制在190~200℃之间。将焙烤后的咖啡粉碎,并用热水充分萃取,经喷雾干燥后得到咖啡产品。
咖啡产品经样品预处理后用LC-MS/MS测定其丙烯酰胺的含量,样品预处理方法同实施例3。根据内标法计算得竹叶提取物对焙烤咖啡产生丙烯酰胺的抑制率为85.0%(如表6所示)。
表6  竹叶提取物(AOB)对焙烤咖啡产生丙烯酰胺的抑制率(n=6)
组别   丙烯酰胺生成量(μg/kg)   抑制率(%)
空白对照(A组)   241.45±20.02
竹叶提取物剂量(B组)   36.10±3.30   85.0±3.4
由表6可见,采用0.1g/L的竹叶提取物(AOB)水溶液浸泡咖啡生豆,进而对咖啡焙烤过程中丙烯酰胺的产生具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说明在该竹叶提取物添加剂量下对丙烯酰胺的抑制率已接近最佳水平。
实施例7、竹叶提取物对炸鸡翅产生丙烯酰胺的抑制作用:
竹叶提取物为杭州浙大力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总黄酮含量为16.5%,总酚含量为33.7%;茶叶提取物和芦丁的来源与实施例4相同;煎炸用油来源同实施例3;炸鸡料为市售产品。
(1)分组
本实验共设四个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炸鸡翅所用包裹料不添加任何试样)、竹叶提取物剂量组B、茶叶提取物剂量组C和芦丁剂量组D。添加方法和剂量均为在每千克包裹料中分别均匀混入4.9克试样。然后制作面糊:加水调成稀薄糊状,并打入鸡蛋一个,拌匀。
(2)油炸
用各组对应调好的炸鸡料裹匀鸡翅,然后将鸡翅挂上面糊,立即上油锅炸制,油温控制在140~160℃之间,炸至金黄色出锅,每次炸完一组后启用新油。
(3)检测
样品预处理方法同实施例3,经样品预处理后用LC-MS/MS测定其丙烯酰胺的含量。
(4)结果
图9为A组鸡翅(炸鸡料中无任何添加成分)外表面裹上面粉后经油炸产生丙烯酰胺的LC-MS/MS图谱;
图10为B组鸡翅(炸鸡料中含有4.9g/kg竹叶提取物)外表面裹上面粉后经油炸产生丙烯酰胺的LC-MS/MS图谱;
图11为C组鸡翅(炸鸡料中含有4.9g/kg茶叶提取物)外表面裹上面粉后经油炸产生丙烯酰胺的LC-MS/MS图谱;
图12为D组鸡翅(炸鸡料中含有4.9g/kg芦丁)外表面裹上面粉后经油炸产生丙烯酰胺的LC-MS/MS图谱。
根据内标法计算得竹叶提取物、水溶性茶多酚和芦丁对炸鸡翅产生的丙烯酰胺的抑制率分别为38.3%、32.5%和22.5%(如表7所示)。
表7  竹叶提取物对炸鸡翅产生丙烯酰胺的抑制率(n=6)
组别   丙烯酰胺生成量(μg/kg)     抑制率(%)
空白对照(A组)   177.51±13.06
竹叶提取物剂量组(B组)   109.50±8.98     38.3±0.3
茶多酚剂量组(C组)   119.84±11.39     32.5±3.9
芦丁剂量组(D组)   137.56±9.09     22.5±1.0
由表7可见,竹叶提取物、茶叶提取物和芦丁对炸鸡翅产生的丙烯酰胺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实施例8、不同剂量的竹叶提取物对炸鸡翅产生丙烯酰胺的抑制作用:
竹叶提取物来源同实施例1。为了探明不同剂量的竹叶提取物与包裹料混合后对炸鸡翅产生丙烯酰胺的抑制作用,在实际油炸体系中分别设置了6个不同添加量的竹叶提取物,样品预处理方法同实施例3,经样品预处理后用LC-MS/MS测定其丙烯酰胺的含量。
表8  不同剂量的竹叶提取物(AOB)对炸鸡翅产生丙烯酰胺的抑制作用
                           (n=6)
组别   添加的竹叶提取物(g/kg)   丙烯酰胺生成量(μg/kg) 抑制率(%)
  空白对照组   0   194.50±9.45
  试验组1   0.002   168.77±6.12     13.2±2.2
    试验组2     0.01     116.99±1.20     39.8±4.6
    试验组3     0.1     57.70±5.04     70.3±3.5
    试验组4     1     30.74±3.08     84.2±1.1
    试验组5     2.5     77.13±3.33     60.3±3.7
    试验组6     4.9     139.12±10.30     28.5±4.2
由表8可见,在炸鸡翅中当竹叶提取物(AOB)添加量在0.002~4.9g/kg的范围内时,与包裹料混合后对炸鸡翅产生丙烯酰胺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在AOB添加量为0.002~1g/kg时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在添加量为1~4.9g/L时却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少,这说明存在一个最适添加量区间。
实施例9、竹叶提取物对油条产生丙烯酰胺的抑制作用:
(1)原料来源
竹叶提取物的来源和含量与实施例1相同,茶叶提取物和芦丁的来源和含量与实施例4相同。
(2)试验分组
本实验共设四个组,分别为:
空白对照组A(面粉不作任何处理);
在每千克面粉中加入2.5g竹叶提取物,制成B组;
在每千克面粉中加入2.5g茶叶提取物,制成C组;
在每千克面粉中加入2.5g芦丁,制成D组。
将上述4组用于制作油条的面粉,加入适量苏打和发酵粉,然后加水和成面团。静置12h后再和面一次,然后静置直至油炸。
(3)油炸
将各组发酵好的面团搓成条状,切成小团,然后拉成长条状以后入油锅炸制,待金黄色且膨松后将油条捞出油锅并沥干油分即成。样品预处理方法同实施例3,经样品预处理后用LC-MS/MS测定其丙烯酰胺的含量。
根据内标法计算得竹叶提取物、茶叶提取物和芦丁对油条产生丙烯酰胺的抑制率分别为67.5%、64.9%和53.7%(如表9所示)。
表9  竹叶提取物(AOB)对油条产生丙烯酰胺的抑制率(n=6)
组别     丙烯酰胺生成量(μg/kg) 抑制率(%)
空白对照     182.74±15.06
竹叶提取物剂量组(B组)     59.33±6.29     67.5±2.1
茶叶提取物剂量组(C组)     64.07±4.32     64.9±3.6
芦丁剂量组(D组)     84.56±7.20     53.7±3.9
由表9可见,竹叶提取物、茶多酚和芦丁对油条产生的丙烯酰胺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实施例10、不同剂量的竹叶提取物对油条产生丙烯酰胺的抑制作用:
竹叶提取物来源同实施例1。为了探明不同剂量的竹叶提取物对油条产生丙烯酰胺的抑制作用,在实际油炸体系中分别设置了6个不同的添加量水平。样品预处理方法同实施例3,样品经预处理后用LC-MS/MS测定其丙烯酰胺的含量。
表10  不同剂量的竹叶提取物(AOB)对油条产生丙烯酰胺的抑制作用(n=6)
组别   添加的竹叶提取物(g/kg)     丙烯酰胺生成量(μg/kg) 抑制率(%)
  空白对照组   0     201.23±12.40
  试验组1   0.002     184.12±10.23     8.5±1.0
  试验组2   0.01     123.94±8.66     38.4±7.0
  试验组3   0.1     67.70±4.86     66.4±5.5
  试验组4   1     34.41±2.98     82.9±6.9
  试验组5   2.5     74.52±9.44     63.0±5.8
  试验组6     4.9   141.00±11.01     29.9±5.3
由表10可见,在油条中当竹叶提取物(AOB)添加量在0.002~4.9g/kg的范围内时,与原料混合后对油条产生丙烯酰胺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在AOB添加量为0.002~1g/kg时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在添加量为1~4.9g/L时却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少,这说明存在一个最适添加量区间。
实施例11、竹叶提取物对香烟燃烧过程中产生丙烯酰胺的抑制作用:
(1)试样来源
竹叶提取物:为杭州浙大力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产品代码为EOB-S03),外观为深棕色浓缩液,总黄酮含量为4.5%,固形物含量为25.2%。
茶叶提取物:为浙江大学茶学系提供的水溶性茶多酚制剂,含量为98%;
芦丁:为购自Sigma公司的标准品,其纯度为95%。
(2)试验分组
本实验共设4个组:
空白对照组A为普通烟丝制成的卷烟。
将竹叶提取物配制成4.9g/L的水溶液,即在每升水溶液中含有以干基计4.9克的竹叶提取物,然后将此溶液以10mL/kg的比例均匀喷洒至烟丝表面,制成的卷烟为试验组B。
将茶叶提取物配制成4.9g/L的水溶液,即在每升水溶液中含有以干基计4.9克的茶叶提取物,然后将此溶液以10mL/kg的比例均匀喷洒至烟丝表面,制成的卷烟为试验组C。
将芦丁配制成4.9g/L的水溶液,即在每升水溶液中含有以干基计4.9克的芦丁,然后将此溶液以10mL/kg的比例均匀喷洒至烟丝表面,制成的卷烟为试验组D。
(3)卷烟燃烧
采用吸烟机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卷烟的燃烧试验,并分别收集焦油相和气相,测定焦油相中丙烯酰胺的含量。焦油相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同实施例3,样品经预处理后用LC-MS/MS测定其丙烯酰胺的含量。
根据峰面积计算竹叶提取物、茶叶提取物和芦丁对烟草产生丙烯酰胺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67.8%、55.0%和65.3%(如表11所示)。
表11  竹叶提取物对烟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丙烯酰胺的抑制率(n=6)
  组别     丙烯酰胺峰面积   相对抑制率(%)
  空白对照     12343±146
  竹叶提取物剂量组     3976±36   67.8±6.7
  茶多酚剂量组     5556±62   55.0±9.4
  芦丁剂量组     4287±31   65.3±4.4
由表11可见,竹叶提取物、茶叶提取物和芦丁对烟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丙烯酰胺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实施例12、不同剂量的竹叶提取物对香烟燃烧过程中产生丙烯酰胺的抑制作用:
竹叶提取物来源同实施例11。
本实验共设4个组:空白对照组A为普通烟丝制成的卷烟。
将竹叶提取物配制成浓度为10g/L的低醇溶液,即在每升低醇溶液(本实施例中低醇溶液是指体积分数为20%的酒精溶液)中含有以干基计10克的竹叶提取物,然后将此溶液以10mL/kg的比例均匀喷洒至烟丝表面,制成的卷烟为试验组D。
将竹叶提取物调整为浓度1g/L的低醇溶液,即在每升溶液含以干基计1克的竹叶提取物,然后将此溶液以10mL/kg的比例均匀喷洒至烟丝表面,制成的卷烟为试验组C。
将竹叶提取物调整为浓度0.1g/L的低醇溶液,即在每升溶液中含以干基计为0.1克的竹叶提取物,然后将此溶液以10mL/kg的比例均匀喷洒至烟丝表面,制成的卷烟为试验组B。
(3)卷烟燃烧
采用吸烟机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卷烟的燃烧试验,并分别收集焦油相和气相,测定焦油相中丙烯酰胺的含量。焦油相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同实施例3,样品经预处理后用LC-MS/MS法测定其丙烯酰胺的含量。根据峰面积计算竹叶提取物对烟草产生丙烯酰胺的相对抑制率(如表3所示)。
表12  不同剂量的竹叶提取物对香烟燃烧过程中产生丙烯酰胺的抑制作用(n=6)
组别   竹叶提取物喷洒液浓度(g/L) 丙烯酰胺峰面积     相对抑制率(%)
  A   0   11645±107
  B   0.1   10204±87     12.4±2.3
  C   1   6483±32     44.3±3.8
  D   10   3367±21     71.1±4.1
由表12可见,当竹叶提取物(EOB-S03)的低醇溶液浓度在0.1~10g/L的范围内时,以10mL/kg的比例均匀喷洒至烟丝表面,采用吸烟机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卷烟的燃烧试验,对其燃烧过程焦油相中产生丙烯酰胺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在竹叶提取物的低醇溶液浓度为0.1~10g/L(即烟丝中竹叶提取物添加量为0.001~0.1g/kg)时随着喷洒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若干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竹叶提取物作为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抑制剂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叶提取物作为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抑制剂的应用,其特征是:在每千克食品原料中添加0.001~5克竹叶提取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竹叶提取物作为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抑制剂的应用,其特征是:在每千克食品原料中添加0.1~1克竹叶提取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叶提取物作为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抑制剂的应用,其特征是:在每千克包裹料中添加0.001~5克竹叶提取物制成混合料,再用所述混合料均匀包裹食品原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竹叶提取物作为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抑制剂的应用,其特征是:在每千克包裹料中添加0.1~1克竹叶提取物制成混合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叶提取物作为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抑制剂的应用,其特征是:在每升水溶液或低醇溶液中添加0.001~5克竹叶提取物制成浸泡液,再用所述浸泡液浸泡食品原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竹叶提取物作为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抑制剂的应用,其特征是:在每升水溶液或低醇溶液中添加0.1~5克竹叶提取物制成浸泡液。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叶提取物作为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抑制剂的应用,其特征是:在每升水溶液或低醇溶液中添加0.001~10克竹叶提取物制成喷洒液,再用所述喷洒液均匀喷洒食品原料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竹叶提取物作为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抑制剂的应用,其特征是:在每升水溶液或低醇溶液中添加0.1~10克竹叶提取物制成喷洒液。
10、根据权利要求3、5、7或9所述的竹叶提取物作为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抑制剂的应用,其特征是:所述热加工是指热处理温度在120℃以上的食品加工,所述热加工食品是指以油炸、焙烤、烧烤、烘烤、微波加热、膨化、燃烧方式得到的炸薯条、炸薯片、薄脆饼、饼干、蛋糕、面包、谷物早餐、油条、大饼、方便面、汉堡包、炸鸡块、咖啡、可可、烟草、香烟。
CNB2005100494021A 2005-03-21 2005-03-21 竹叶提取物作为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抑制剂的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3036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494021A CN1313036C (zh) 2005-03-21 2005-03-21 竹叶提取物作为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抑制剂的应用
US11/909,265 US8206766B2 (en) 2005-03-21 2006-03-20 Method for using bamboo leaf extract as acrylamide inhibitor for heat processing food
PCT/CN2006/000431 WO2006099798A1 (fr) 2005-03-21 2006-03-20 Méthode d'utilisation d'extrait de feuille de bambou en tant qu'inhibiteur d'acrylamide dans les aliments transformés à chau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494021A CN1313036C (zh) 2005-03-21 2005-03-21 竹叶提取物作为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抑制剂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63478A true CN1663478A (zh) 2005-09-07
CN1313036C CN1313036C (zh) 2007-05-02

Family

ID=35034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4940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3036C (zh) 2005-03-21 2005-03-21 竹叶提取物作为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抑制剂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313036C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6101A (zh) * 2011-12-01 2012-04-11 浙江大学 复合型丙烯酰胺抑制剂及其用途
CN102415516A (zh) * 2011-12-11 2012-04-18 浙江大学 油炸马铃薯片专用的复合型丙烯酰胺抑制剂
CN102802450A (zh) * 2009-06-02 2012-11-28 R.J.雷诺兹烟草公司 用于烟草材料的热处理方法
CN103153098A (zh) * 2010-08-12 2013-06-12 R.J.雷诺兹烟草公司 用于烟草材料的热处理方法
CN103404557A (zh) * 2013-08-04 2013-11-27 刘海燕 一种羊乳保健面包
CN105285732A (zh) * 2015-11-30 2016-02-03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控制油炸肉制品杂环胺含量的加工方法
CN111296824A (zh) * 2020-03-23 2020-06-19 昆明芳本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含藤茶提取物的丙烯酰胺抑制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3208108A (zh) * 2021-04-23 2021-08-06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降低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40999A1 (en) * 2002-11-08 2004-05-21 Bayer Cropscience Gmbh Process for reducing the acrylamide content of heat-treated foods
JP2004305201A (ja) * 2002-11-27 2004-11-04 Hayashibara Biochem Lab Inc アクリルアミドの生成抑制方法とその用途
CN1275552C (zh) * 2004-04-01 2006-09-20 暨南大学 用于高温加工食品的丙烯酰胺抑制剂及其应用工艺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2450A (zh) * 2009-06-02 2012-11-28 R.J.雷诺兹烟草公司 用于烟草材料的热处理方法
CN103153098A (zh) * 2010-08-12 2013-06-12 R.J.雷诺兹烟草公司 用于烟草材料的热处理方法
CN103153098B (zh) * 2010-08-12 2016-09-28 R.J.雷诺兹烟草公司 用于烟草材料的热处理方法
CN102406101A (zh) * 2011-12-01 2012-04-11 浙江大学 复合型丙烯酰胺抑制剂及其用途
CN102406101B (zh) * 2011-12-01 2013-04-10 浙江大学 复合型丙烯酰胺抑制剂及其用途
CN102415516A (zh) * 2011-12-11 2012-04-18 浙江大学 油炸马铃薯片专用的复合型丙烯酰胺抑制剂
CN103404557A (zh) * 2013-08-04 2013-11-27 刘海燕 一种羊乳保健面包
CN103404557B (zh) * 2013-08-04 2014-10-29 安徽省葛根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羊乳保健面包
CN105285732A (zh) * 2015-11-30 2016-02-03 天津科技大学 一种控制油炸肉制品杂环胺含量的加工方法
CN111296824A (zh) * 2020-03-23 2020-06-19 昆明芳本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含藤茶提取物的丙烯酰胺抑制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1296824B (zh) * 2020-03-23 2023-08-29 昆明芳本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含藤茶提取物的丙烯酰胺抑制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3208108A (zh) * 2021-04-23 2021-08-06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降低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3036C (zh) 2007-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63478A (zh) 竹叶提取物作为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抑制剂的应用
Liu et al. Maillard conjugates and their potential in food and nutritional industries: A review
US8206766B2 (en) Method for using bamboo leaf extract as acrylamide inhibitor for heat processing food
CN1663477A (zh) 应用竹叶提取物作为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抑制剂的方法
Elias-Orozco et al. Comparison of nixtamalization and extrusion processes for a reduction in aflatoxin content
TWI516210B (zh) Method for producing flavor raw material
CN101052317A (zh) 降低热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生成的方法
Kornbrust et al. Asparaginase-an enzyme for acrylamide reduction in food products
KR101210571B1 (ko) 표고버섯이 함유된 천연조미료의 제조방법
CN103462212B (zh) 一种通过添加酶制剂和葡萄糖及柠檬酸提高烟叶品质的方法
CN115047091A (zh) 一种干制红枣片中呈香组分的分析方法
JP7139160B2 (ja) 食品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183546B (zh) 一种基于天然复配香辛料降低结合态杂环胺含量的方法
EP2586320B1 (en) Method for reduction of acrylamide content in heat-treated processed food
CN103462214A (zh) 一种通过添加葡萄糖和柠檬酸及植物水解蛋白提高烟叶品质的方法
KR101344916B1 (ko) 쌀된장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2406101B (zh) 复合型丙烯酰胺抑制剂及其用途
JP2004283062A (ja) 加熱調理された加工食品
CN105076916B (zh) 一种食品添加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Abbasi et al. Reduction of Nitrate and Acrylamide in Heat-processed Meats using treatment with Lactobacillus Casei and Plant Extracts
CN112293679B (zh) 一种抑制杂环胺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Bao et al. Effect of roasting on volatile flavor compounds of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analyzed by 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combined with electronic nose.
Fahmi et al. Cholesterol content, fatty acid composition and sensory analysis of deep fried and roasted abon ikan (fish floss/shredded fish flesh)
JP6142316B2 (ja) 無機金属塩の呈味改善方法、ならびに食品添加剤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食品添加剤
CN115777744B (zh) 一种丙烯酰胺天然抑制剂及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