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60380A - 良附滴丸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良附滴丸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60380A
CN1660380A CN 200510200035 CN200510200035A CN1660380A CN 1660380 A CN1660380 A CN 1660380A CN 200510200035 CN200510200035 CN 200510200035 CN 200510200035 A CN200510200035 A CN 200510200035A CN 1660380 A CN1660380 A CN 16603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angfuwan
reference substance
ethyl acetate
solution
galang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20003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10029C (zh
Inventor
蔡瑞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HUANGGUOSHU LISHU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HUANGGUOSHU LISHU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HUANGGUOSHU LISHU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HUANGGUOSHU LISHUA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51020003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310029C/zh
Publication of CN1660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603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002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0029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良附滴丸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制备方法是将高良姜和香附混合,加入适量的醋酸乙酯,回流提取,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减压回收至无醋酸乙酯味的清膏,将清膏与聚乙二醇6000按适量配比混合,滴制成滴丸。质量控制方法包含,以高良姜素为对照品,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良附滴丸中高良姜进行定性鉴别;以α-香附酮为对照品,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良附滴丸中香附进行定性鉴别;以高良姜素为对照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良附滴丸中高良姜素进行含量测定。本发明生产的良附滴丸,具有质量稳定、服用量小、疗效好的特点。同时也具有提取工艺高效可靠、质量控制手段先进的优点。

Description

良附滴丸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胃脘痛的中药滴丸制剂制备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方法,属于药品的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良附丸”是一剂治疗寒凝气滞引起胃脘痛的优良方剂。良附丸出自《良方集腋》,由高良姜与香附两味药组成,具有温胃理气,散寒止痛的功效。现代对高良姜与香附两个单味药材及整方都有十分深入的研究。单用高良姜便有治疗胃炎、胃溃疡的报道。单用香附便有治疗消化道,子宫痉挛的报道。研究发现,两者都含有丰富的挥发油,高良姜的挥发油占生药的1.5%,香附挥发油占生药的1.2%,两者都具有肯定的抗炎及镇痛效果。其中高良姜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物质,经研究证明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英国已将其中的以单体成分用于胃溃疡的治疗。临床文献报道,良附丸用于寒凝气滞的胃脘痛具有良好的疗效。另外,高良姜与香附都属于大宗药材品种,高良姜在两广广泛栽培,香附分布很广,生药价格十分便宜,适宜于工业生产。由于良附丸疗效肯定、确切,因此国家已将其列入了国家标准。良附丸,原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一部》,原制备工艺为“以上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水泛丸属中药传统剂型,虽然制备工艺简单易行,但是具有以下的缺点:
1.服用量大,良附丸日服用量为6~12g,相对于现代制剂而言,服用量明显偏大。
2.微生物控制困难,水泛丸在整个制备过程中无法对微生物进行有效的控制。
3.质量标准低,不易控制。
4、生物利用度低。
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良附丸的治疗效果,对其进行剂型改造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在对良附丸进行剂型改造的研究中,我们考虑了液体制剂如酊水剂、口服液,固体制剂如胶囊,分散片,滴丸等多个剂型。其目的在于既要保留和提高原方的疗效,又要使剂型先进,患者携带方便,服用量减少,质量可控。
由于本品处方中含有较多挥发性有效成分,选择液体制剂则稳定性差,且运输、贮存及携带不便,故同原方一样选择固体制剂为妥。在固体制剂中,滴丸与普通的丸剂、片剂、胶囊剂等其它固体制剂相比,具有溶散速度快,起效迅速,并能有效保存其中的挥发性有效成分,具有更好的药物稳定性的优点。所以最终选择了滴丸剂。滴丸剂属于一种速释制剂,融解快,分散好,适宜于胃肠道用药,在成型工艺上避免了高温操作,可使挥发油保留完备,并且服用量少。通过预试,与药理筛选,我们发现,良附丸的抗炎、镇痛、抗溃疡的有效成分多属脂溶性成分,非常适用于滴丸制剂。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良附滴丸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良附滴丸的质量控制方法。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良附滴丸的制备方法如下:将高良姜和香附按重量比1∶1混合,加入8倍重量的醋酸乙酯,回流提取,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减压回收至无醋酸乙酯味的清膏,将清膏与聚乙二醇6000按重量比1∶4混合,滴制成滴丸。
上述的良附滴丸制备方法中,比较好的是,将高良姜粉碎成最粗粉,香附打碎,按重量比1∶1混合,加入8倍量醋酸乙酯,浸泡1小时,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减压回收至无醋酸乙酯味60℃时密度为1.05-1.10的清膏,,将清膏与聚乙二醇6000按1∶4比例混合均匀,滴制成滴丸,即得。
前述的良附滴丸制备方法中,为了避免其中挥发性成分在保存期内的损失和减少由于挥发油类带来的口腔不适感,所述滴丸为包薄膜衣的滴丸。
前述的良附滴丸制备方法中,香附为醋制香附。
本发明良附滴丸的质量控制方法如下:以高良姜素为对照品,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良附滴丸中高良姜进行定性鉴别;以α-香附酮为对照品,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良附滴丸中香附进行定性鉴别;以高良姜素为对照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良附滴丸中高良姜素进行含量测定。
前述的良附滴丸的质量控制方法中,良附滴丸中高良姜的鉴别方法为:取滴丸1g,置三角瓶中,用热水15ml溶散,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再用10ml醋酸乙酯洗涤三角瓶并将洗涤液并入分液漏斗中,用醋酸乙酯萃取2次(30ml、20ml),分取醋酸乙酯层,回收醋酸乙酯至干,残渣加无水乙醇3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高良姜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2μl、对照品溶液10μl,分别点于同一块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7∶1∶0.5的正己烷-醋酸乙酯-冰醋酸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254nm紫外光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暗斑点
前述的良附滴丸的质量控制方法中,良附滴丸中香附的鉴别方法为:取α-香附酮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前述的供试品溶液及对照品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块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25∶1的苯-丙酮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254nm紫外光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暗斑点。
前述的良附滴丸的质量控制方法中,良附滴丸中高良姜素的含量测定方法为:
(1)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体积比为20∶40∶40的乙腈-甲醇-0.4%磷酸为流动相;以为266nm检测波长进行检测;
(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高良姜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用甲醇溶解,制成每1ml含0.05mg的溶液,即得;
(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约1.2g,置50ml量瓶中,加入甲醇40ml,温水浴中溶解,放冷,用甲醇定容至刻度,摇匀,滤过,再精密吸取续滤液1ml至5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
前述的良附滴丸的质量控制方法中,良附滴丸中每克含高良姜以高良姜素(C15H10O5)计,不得少于4.0mg。
前述的良附滴丸的质量控制方法中,良附滴丸中每克含高良姜以高良姜素(C15H10O5)计,不得少于8.8mg。
在确定良附滴丸的制备方法过程中,我们利用药理筛选相配合,在使有效成分保留完备的前提下,合理降低了收率,保留了挥发油,使高良姜素的转移率在80%左右。确定了先进、简便、经济的醋酸乙酯提取工艺。经3批中试生产,生产可控,重复性好,质量稳定。
为了完成本发明,申请人做了大量的提取实验并研发了相应的含量测定方法对提取实验的结果进行验证。
1、不同提取方法的考察
已知有效部位为石油醚提取部分和醋酸乙酯提取部分等中低极性成分,而石油醚提取部分代表了本方中挥发油组分。对它们的提取可采取多种方法,只有对它们进行筛选,才能得到可进行工业化生产而又最能适应制剂学要求的提取方法。
1.1样品的制备
方法一:80%乙醇直接提取
称取高良姜、香附(醋制)各100g(共200g),加入80%乙醇8倍量,浸泡1小时,加热回流提取1小时,冷却,滤过,取滤液,再往药渣中加入8倍量80%乙醇,回流1小时,冷却,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稠膏,得样品A32.4g,收率16.2%。
方法二:醋酸乙酯提取
称取高良姜、香附(醋制)各100g(共200g),加入醋酸乙酯8倍量,浸泡1小时,加热回流提取1小时,冷却,滤过,取滤液,再往药渣中加入8倍量醋酸乙酯,回流1小时,冷却,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回收醋酸乙酯并浓缩至稠膏,得样品B9.6g,收率4.8%。
方法三:先水提收取挥发油,再用80%乙醇提取
称取高良姜、香附(醋制)各100g,加入12倍量水浸泡1小时,提取挥发油5小时,收集挥发油2.4ml,冷却,滤过,弃去滤液。估计吸水率200%,加入95%乙醇2133ml至醇浓度80%,加热回流两次,每次1小时,收集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稠膏,得到样品C14.4g,收率7.2%。
方法四:95%乙醇直接提取
称取高良姜、香附(醋制)各100g(共200g),加入乙醇8倍量,浸泡1小时,加热回流提取1小时,滤过,取滤液,再往药渣中加入8倍量乙醇,回流1小时,冷却,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稠膏,得样品D26.7g,收率13.35%。
方法五:水直接提取
称取高良姜、香附(醋制)各100g(共200g),加入12倍量水,浸泡1小时,煎煮1小时,滤过,取滤液,再往药渣中加入12倍量水,煎煮1小时,冷却,滤过,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稠膏,得样品E62.0g,收率31%。
1.2不同提取方法的考察
(1)通过HPLC测定高良姜素的提取率
HPLC色谱条件:迪马钻石C18柱(250×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60∶40);检测波长为360nm;柱温40℃;流速为1.30ml/分钟。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高良姜素4.81mg,置10ml容量瓶中,加入甲醇溶解并定容,摇匀备用。再精密吸取1ml置10ml容量瓶中,加入甲醇定容,摇匀,浓度为0.0481mg/ml,作为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浸膏适量,精密称定,于100ml量瓶中,加甲醇80ml,超声处理(功率不少于150W)30分钟,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振摇混匀,再分别吸取2ml至5ml容量瓶中,甲醇定容,取少量离心(10000转/分钟)10分钟,取出,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样品测定: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本实验所用高良姜中高良姜素含量为1.18%。结果见下表
                   不同提取方法对高良姜素提取率的影响
编号 浸膏收率(%) 高良姜素在浸膏中的含量(%) 200g生药浸膏中高良姜素的含量(mg/200g) 200生药中高良姜素理论含量(mg) 提取率(%)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方法四方法五  16.24.87.213.3531.0  3.0810.784.453.80/  997.921034.80640.801014.60/  1180.01180.01180.01180.01180.0  84.5787.6954.3085.98/
由以上HPLC结果分析,醋酸乙酯提取物(方法二)中高良姜素含量及提取率均最高,而浸膏收率最低,得到了最好的提取效果。
(2)通过TLC比较不同提取方法的优劣,各方法均可将α-香附(醋制)酮等挥发性成分及高良姜素(水提除外)等成分提出,但以醋酸乙酯提取物所得较多。
(3)醋酸乙酯提取物和系统提取法不同溶剂提取物的TLC考察。对系统提取法中石油醚提取物、醋酸乙酯提取物、80%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及醋酸乙酯提取物(供试品制备:取各提取物浸膏适量,均加甲醇制成相当于3.6g生药/ml的溶液,即得。)通过TLC进行比较,以考察它们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
由TLC分析可知,石油醚、醋酸乙酯基本将高良姜素等有效成分提出,而直接醋酸乙酯提取物亦基本可将高良姜素等成分提出。
以α-香附(醋制)酮为对照品,由TLC分析可知,石油醚、醋酸乙酯基本将香附酮等挥发性有效成分提出,而直接醋酸乙酯提取物亦基本可将上述挥发性有效成分提出。
综上,方法二(醋酸乙酯提取)不但保留了挥发油成分,且能将高良姜中黄酮类化合物最大量提出,提取率最高而收率最低,故提取工艺确定用醋酸乙酯提取。
药效学试验显示,良附丸改为良附滴丸后,仍有良好的抗消化性胃溃疡及抗炎作用,且在等剂量时,两者无明显差异,其在减少醋酸所致小鼠腹痛反应的扭体次数及促进胃排空方面优于良附丸。毒理试验显示,4倍临床周期,100倍人用剂量应用及一次最大耐受量给药,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果显示,良附滴丸是一安全,有效的新型制剂。
按照国家药监局批准的临床试验方案,经四川省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88例良附滴丸治疗胃脘痛II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良附滴丸治疗寒凝气滞胃脘痛(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胃溃疡)的临床有效率为88.9%,高于对照品良附丸5.6个百分点。
按本发明生产的良附滴丸,具有质量稳定、服用量小、疗效好的特点。同时也具有提取工艺高效可靠、质量控制手段先进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良附滴丸的制备方法。用高良姜93.75g、香附(醋制)93.75g为原料,将高良姜粉碎成最粗粉,香附打碎,加入8倍量醋酸乙酯,浸泡1小时,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减压回收至无醋酸乙酯味的清膏,60℃时密度为1.07,将清膏与聚乙二醇6000按2∶8比例混合均匀,滴制成滴丸1000粒,包薄膜衣即得。成品有温胃理气的功效。用于治疗寒凝气滞,脘痛吐酸,胸腹胀满。每丸重45mg,口服,一次0.75~1.5g,一日二次。
良附滴丸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鉴别方法:步骤为;(1)取滴丸1g,置三角瓶中,用热水15ml溶散,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再用10ml醋酸乙酯洗涤三角瓶并将洗涤液并入分液漏斗中,用醋酸乙酯萃取2次(30ml、20ml),分取醋酸乙酯层,回收醋酸乙酯至干,残渣加无水乙醇3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高良姜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2μl、对照品溶液10μl,分别点于同一块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7∶1∶0.5的正己烷-醋酸乙酯-冰醋酸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254nm紫外光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暗斑点;(2)取α-香附酮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1)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及上述的对照品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块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25∶1的苯-丙酮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254nm紫外光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暗斑点。还包括含量测定方法: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附录VID),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20∶40∶40的乙腈-甲醇-0.4%磷酸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6nm;理论板数按高良姜素峰计算不低于50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高良姜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用甲醇溶解,制成每1ml含0.05mg的溶液,即得;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约1.2g,置50ml量瓶中,加入甲醇40ml,温水浴中溶解,放冷,用甲醇定容至刻度,摇匀,滤过,再精密吸取续滤液1ml至5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本品每克含高良姜以高良姜素(C15H10O5)计,不得少于8.8mg。

Claims (10)

1.良附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高良姜和香附按重量比1∶1混合,加入8倍重量的醋酸乙酯,回流提取,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减压回收至无醋酸乙酯味的清膏,将清膏与聚乙二醇6000按重量比1∶4混合,滴制成滴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良附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高良姜粉碎成最粗粉,香附打碎,按重量比1∶1混合,加入8倍量醋酸乙酯,浸泡1小时,回流提取2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减压回收至无醋酸乙酯味60℃时密度为1.05-1.10的清膏,将清膏与聚乙二醇6000按1∶4比例混合均匀,滴制成滴丸,即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良附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滴丸为包薄膜衣的滴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良附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香附为醋制香附。
5.良附滴丸的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高良姜素为对照品,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良附滴丸中高良姜进行定性鉴别;以α-香附酮为对照品,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良附滴丸中香附进行定性鉴别;以高良姜素为对照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良附滴丸中高良姜素进行含量测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良附滴丸的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良附滴丸中高良姜的鉴别方法为:取滴丸1g,置三角瓶中,用热水15ml溶散,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再用10ml醋酸乙酯洗涤三角瓶并将洗涤液并入分液漏斗中,用醋酸乙酯萃取2次(30ml、20ml),分取醋酸乙酯层,回收醋酸乙酯至干,残渣加无水乙醇3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高良姜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2μl、对照品溶液10μl,分别点子同一块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7∶1∶0.5的正己烷-醋酸乙酯-冰醋酸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254nm紫外光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暗斑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良附滴丸的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良附滴丸中香附的鉴别方法为:取α-香附酮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前述的供试品溶液及对照品溶液各10μl,分别点子同一块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25∶1的苯-丙酮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254nm紫外光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暗斑点。
8.根据权利要求5、6或7所述的良附滴丸的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良附滴丸中高良姜素的含量测定方法为:
(1)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体积比为20∶40∶40的乙腈-甲醇-0.4%磷酸为流动相;以为266nm检测波长进行检测;
(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高良姜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用甲醇溶解,制成每1ml含0.05mg的溶液,即得;
(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约1.2g,置50ml量瓶中,加入甲醇40ml,温水浴中溶解,放冷,用甲醇定容至刻度,摇匀,滤过,再精密吸取续滤液1ml至5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良附滴丸的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良附滴丸中每克含高良姜以高良姜素(C15H1005)计,不得少于4.0mg。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良附滴丸的质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良附滴丸中每克含高良姜以高良姜素(C15H1005)计,不得少于8.8mg。
CNB2005102000350A 2005-01-14 2005-01-14 良附滴丸的质量控制方法 Active CN1310029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2000350A CN1310029C (zh) 2005-01-14 2005-01-14 良附滴丸的质量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2000350A CN1310029C (zh) 2005-01-14 2005-01-14 良附滴丸的质量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60380A true CN1660380A (zh) 2005-08-31
CN1310029C CN1310029C (zh) 2007-04-11

Family

ID=35010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2000350A Active CN1310029C (zh) 2005-01-14 2005-01-14 良附滴丸的质量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310029C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8008B (zh) * 2007-11-02 2011-03-23 陈勃 一种具有抑制肿瘤作用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056059A (zh) * 2015-07-29 2015-11-18 王洪安 治疗胃病的中药
CN105136966A (zh) * 2015-06-29 2015-12-09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一种良附丸类制剂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08478740A (zh) * 2018-05-07 2018-09-04 张叶 一种能够治疗肠胃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96765A (zh) * 2018-12-25 2019-04-09 贵州黄果树立爽药业有限公司 良附滴丸的检测方法
CN114835582A (zh) * 2022-04-29 2022-08-02 贵州黄果树立爽药业有限公司 良附滴丸浸膏提取溶剂的再利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59099C (zh) * 2003-04-30 2006-06-14 天津药物研究院 一种治疗胃脘痛的中成药良附滴丸及其制备工艺
CN1234403C (zh) * 2004-02-06 2006-01-04 贵州黄果树立爽药业有限公司 治疗胃病的药物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8008B (zh) * 2007-11-02 2011-03-23 陈勃 一种具有抑制肿瘤作用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136966A (zh) * 2015-06-29 2015-12-09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一种良附丸类制剂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05056059A (zh) * 2015-07-29 2015-11-18 王洪安 治疗胃病的中药
CN108478740A (zh) * 2018-05-07 2018-09-04 张叶 一种能够治疗肠胃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96765A (zh) * 2018-12-25 2019-04-09 贵州黄果树立爽药业有限公司 良附滴丸的检测方法
CN114835582A (zh) * 2022-04-29 2022-08-02 贵州黄果树立爽药业有限公司 良附滴丸浸膏提取溶剂的再利用方法
CN114835582B (zh) * 2022-04-29 2024-03-15 贵州黄果树立爽药业有限公司 良附滴丸浸膏提取溶剂的再利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0029C (zh) 2007-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10029C (zh) 良附滴丸的质量控制方法
CN1799605A (zh) 生脉输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57890A (zh)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制剂和其应用
CN102786518B (zh) 盐酸巴马汀晶b型物质及制法与在药品和保健品中应用
CN101647993A (zh) 一种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药物及其制备和检测方法
CN103142474B (zh) 以高纯度银杏内酯b为活性成分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989984A (zh) 川芎有效组分、制备方法及其制剂与用途
CN1887324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CN102976943A (zh) 丹酚酸A的α晶型物质、制法以及药物组合物与用途
CN1559528A (zh) 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58542B (zh) 软紫草总酚酸及其在制药中的用途
CN1283289C (zh) 一种治疗眩晕病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762359A (zh) 乌药生物碱及其制备方法与在制药中的应用
CN1843461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CN1309373C (zh) 一种治疗癌症的颗粒剂及其质量控制方法
CN1548066A (zh) 一种治疗痛经的药物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810272A (zh) 一种丹参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CN1181836C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3142472B (zh) 一种银杏内酯b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76677C (zh)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制备方法
CN1824102A (zh) 一种治疗眩晕病中药制剂及质量控制方法
CN1292738C (zh) 用于补心益肾参茸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546055A (zh) 一种消癌平注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541669A (zh) 一种治疗胃脘痛的中成药良附滴丸及其制备工艺
CN1850261A (zh) 治疗中风、中经络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