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43104A - 蓄热材料及其组合物以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蓄热材料及其组合物以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43104A
CN1643104A CNA038057727A CN03805772A CN1643104A CN 1643104 A CN1643104 A CN 1643104A CN A038057727 A CNA038057727 A CN A038057727A CN 03805772 A CN03805772 A CN 03805772A CN 1643104 A CN1643104 A CN 16431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ster
storing material
described heat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0577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71926C (zh
Inventor
佐野真弘
阿部和明
町田义典
鹈原笃彦
田口俊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demitsu Kosan Co Ltd
Idemitsu Technof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demitsu Kosan Co Ltd
Idemitsu Technof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06748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268358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06749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268359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18400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026971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Idemitsu Kosan Co Ltd, Idemitsu Technof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Idemitsu Kos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431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431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192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192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5/00Heat-transfer, heat-exchange or heat-storage materials, e.g. refrigerants; Material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eat or cold by chemical reactions other than by combustion
    • C09K5/02Materials undergoing a change of physical state when used
    • C09K5/06Materials undergoing a change of physical state when used the change of state being from liquid to solid or vice vers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7/02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 A61F7/03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thermophore, i.e. self-heating, e.g. using a chemical reac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5/00Heat-transfer, heat-exchange or heat-storage materials, e.g. refrigerants; Material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eat or cold by chemical reactions other than by combustion
    • C09K5/02Materials undergoing a change of physical state when used
    • C09K5/06Materials undergoing a change of physical state when used the change of state being from liquid to solid or vice versa
    • C09K5/063Materials absorbing or liberating heat during crystallisation; Heat storage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7/02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 A61F2007/0292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using latent heat produced or absorbed during phase change of materials, e.g. of super-cooled solu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9Coated or structually defined flake, particle, cell, strand, strand portion, rod, filament, macroscopic fiber or mass thereof
    • Y10T428/2913Rod, strand, filament or fiber
    • Y10T428/2933Coated or with bond, impregnation or co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9Coated or structually defined flake, particle, cell, strand, strand portion, rod, filament, macroscopic fiber or mass thereof
    • Y10T428/2913Rod, strand, filament or fiber
    • Y10T428/2933Coated or with bond, impregnation or core
    • Y10T428/2938Coating on discrete and individual rods, strands or fila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用于身体周围的,熔点是-10~100℃,潜热是30J/g以上的聚合物或低聚物制的蓄热材料,及蓄热材料配合在合成树脂中的蓄热性组合物。这种蓄热材料在外界空气温度上升时吸热熔解,在外界空气温度降低时放热进行凝固,因此缓解外界空气温度的变化,容易保持一定的温度,发挥作为蓄热材料的功能。另外,由于粘度高。即便熔解材料也难流出。用这些蓄热材料、蓄热性组合物可以制造适用于身体周围的薄膜或片材、叠层体、成型品、蓄热性复合纤维、及蓄热性布部件。

Description

蓄热材料及其组合物以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热材料及其组合物、和使用这些的蓄热性薄膜或片材、叠层体、蓄热性复合纤维、蓄热性布构件及成型品。
背景技术
过去,在温度变化明显的环境中穿着用的衣服,例如防寒衣料或运动衣料等制成的衣服,为了提高保温性而利用各种各样的材料。
具体地,例如各种棉材料、羽毛、轻质材料作为隔热性材料使用的衣料,在衣料内部附加铝等的辐射热反射膜的衣料,吸水发热的衣料等。
另外,对外部温度变化,作为赋予温度调节功能的方法,有使用蓄热材料的方法。
作为这样的蓄热材料,例如有十八烧等低分子量的结晶性化合物,利用该化合物的相变化热(熔解、凝固)进行温度调节。
然而,这样的化合物虽然潜热大,但由于熔解后粘度低,流动性增大,故存在泄漏、流出的问题。而且,由于是低分子量,故沸点低,热加工时也存在蒸发掉的问题。
此外,如特开昭58-55699号公报,特开平1-85374号公报,特开平2-182980号公报等所示,完成了将上述的低分子化合物封入微胶囊中的探索。具体地,即把含低分子化合物的微胶囊涂布在布上固定的方法,或把含有该微胶囊的合成树脂进行纺丝,把得到的纤维织成布的方法。
然而,使用这种微胶囊的技术也存在以下的许多问题。
①很难把微胶囊均匀粘在基材上,不能发挥充分的功能。
②涂布粘合剂粘着的场合,虽然保温性提高,但受粘合剂的影响有时保温性降低,破坏作成衣服的舒适感。
③由于微胶囊结构上有一定的尺寸,故进行薄膜,片材化时,薄膜化困难。
④微胶囊基材着色。
⑤有时从微胶囊中放出甲醛。
⑥薄膜,片材化时,微胶囊因压力等而发生破碎,故成型性差,因微胶囊破坏故内部熔解的液体渗出。
⑦粘着使用的粘合剂使布料硬,破坏手感性,而且,由于涂布的粘合剂降低布料所需要的透湿性,故降低做为衣服的功能。
⑧由于微胶囊的粒径大,在纺丝工序和织入工序有可能产生断丝。
另一方面,开发了利用高分子主链相转变的蓄热性高分子(特开昭57-76078号公报,特开昭58-27773号公报等)。
然而,这样的蓄热性高分子熔点高,不适合实用化。例如,高密度聚乙烯的熔点是110-130℃。而且,调节熔点也困难。此外,这些高分子超过熔点时则流动化,故即使成型易产生型体损坏问题。
另外,特开平8-311716号公报中,作为蓄热性物质提出了石蜡与聚乙烯树脂的组合物为芯材的复合纤维。
然而,这样的石蜡(paraffin wax)组合物为芯材的复合纤维,在配合蜡(wax)时或制造复合纤维时,由于蜡在加热后进行飞散等而制造困难,而且,存在不形成充分蓄热性能等的问题。
现在,这样的蓄热材料已用于各种用途。
例如,特开平5-214328号公报,公开了C18-28的α-烯烃的蓄热材料,作为该材料的用途例,提出了利用蓄热材料凝固热的节能型暖气系统。
另外,特开平8-224754号公报,提出了把蓄热材料封入氟树脂或硅树脂的微胶囊中的通过多层注射成型的保温食品容器。
另外,特开平9-174741号公报,提出了利用在0-30℃的温度范围发生相变化的蓄热材料的复合隔热板,用于防止结露。
最近,特开2002-114553号公报,提出了配合了微胶囊化潜热蓄热材料,有蓄热结构的水泥类建材。
另外,专利第3306482号公报,提出了利用石蜡颗粒作为潜热蓄热性颗粒材料的热交换器等。
此外,特开2002-211967号公报,提出了含内包潜热蓄热材料的微胶囊的调温调湿材料及配合该材料的调温调湿泡沫体。
然而,上述公报公开的技术有如下述的缺点。
①进行通常的塑料成型,例如,注射成型、中空成型、压缩成型时,施加压力会破坏胶囊,故不能进行有效的成型。
②石蜡系材料的场合,由于成型时蓄热成分挥发掉,故难呈现蓄热效果。
③蓄热材料的相转变温度高,不适于实用。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其目的是提供容易制造加工且有优异蓄热性的蓄热材料,蓄热性组合物,及使用这些的薄膜或片材,叠层体,成型品,蓄热性复合纤维,蓄热性布构件。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以下的蓄热材料等。
[1]用于身体周围的蓄热材料,含有熔点是-10至100℃,潜热是30J/g以上的聚合物或低聚物。
这里,作为聚合物或低聚物的结构,可列举直链状、侧链状、分枝状、三维网状结构等,没有特殊限制。
[2]上述[1]所述的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前述熔点是-10至80℃。
[3]上述[1]或[2]所述的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前述熔点与凝固点之差是15℃以内。
[4]上述[1]-[3]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前述熔点是0-50℃。
[5]上述[4]所述的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50℃下40%重量%甲苯溶液的溶液粘度是100mm2/s以上。
[6]上述[1]-[5]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前述潜热是50J/g以上。
[7]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含有由式[1]所示的主链部X,连接部Y及侧链Z构成、侧链Z含有可结晶化的结晶性聚合单元的聚合物或低聚物。
Figure A0380577200081
[8]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含有是由式[1]所示的主链部X、连接部Y及侧链部Z构成、侧链Z以可结晶化的结晶性单元为主要构成成分的聚合物或低聚物的交联体。
Figure A0380577200082
[9]上述[7]或[8]所述的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前述主链部X、连接部Y及侧链Z的重量满足以下的式。
Z/(X+Y+Z)≥0.75
[10]上述[7]-[9]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前述主链部X是选自
Figure A0380577200083
的至少一种,前述连接部与侧链Y-Z是选自-CO-O-R、-O-CO-R、-O-R、-CH2-R的至少一种,R是C9以上的烃基。
[11]上述[7]-[10]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R是C9以上的直链烷基。
[12]上述[7]所述的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是聚甲基丙烯酸二十二烷酯、聚甲基丙烯酸二十一烷酯、聚丙烯酸二十烷酯、聚丙烯酸十九烷酯、聚丙烯酸十七烷酯、聚丙烯酸十六烷酯、聚丙烯酸十五烷酯、聚丙烯酸硬脂酯、聚丙烯酸月桂酯、聚丙烯酸肉豆蔻酯、聚甲基丙烯酸肉豆蔻酯、聚甲基丙烯酸十五烷酯、聚甲基丙烯酸棕榈酯、聚甲基丙烯酸十七烷酯、聚甲基丙烯酸十九烷酯、聚甲基丙烯酸二十烷酯、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聚甲基丙烯酸(棕榈/硬脂)酯、聚月桂酸乙烯酯、聚肉豆蔻酸乙烯酯、聚棕榈酸乙烯酯、聚硬脂酸乙烯酯、聚月桂基乙烯基醚、聚肉豆蔻基乙烯基醚、聚棕榈基乙烯基醚或聚硬脂基乙烯基醚。
[13]上述[7]-[12]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还含有亲水性单元。
[14]上述[13]所述的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前述亲水性单元是式(2)所示的单元。
Figure A0380577200091
[15]上述[8]-[14]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前述结晶性单元、或可形成前述结晶性单元及亲水性单元的单体交联剂是0.1-20重量%。
[16]蓄热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将[1]-[15]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蓄热材料配混在合成树脂中制成。
[17]上述[16]所述的蓄热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前述合成树脂至少含有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酰胺树脂、氯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乙烯-乙烯醇共聚树脂、热塑性弹性体树脂、聚苯硫醚树脂、ABS树脂中的至少一种而成。
[18]薄膜或片材,其特征在于含有[1]-[15]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蓄热材料,或[16]-[17]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蓄热性组合物。
[19]叠层体,其特征在于含[18]所述的薄膜或片材作为一层。
[20]蓄热性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具有[1]-[15]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蓄热材料、或[16]-[17]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蓄热性组合物为芯部,合成树脂为鞘部的芯鞘结构。
[21]上述[20]所述的蓄热性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前述合成树脂是聚酰胺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偏氯乙烯树脂、聚氯乙烯、丙烯酸树脂、聚乙烯树脂或聚丙烯树脂。
[22]蓄热性布构件,其特征在于含[20]或[21]所述的蓄热性复合纤维。
[23]成型品,其特征在于包括[1]-[15]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蓄热材料,或[16]-[17]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蓄热性组合物。
[24]上述[23]所述的成型品,其特征在于前述成型品是节能部件或防止过冷、过热构件。
[25]上述[23]所述的成型品,其特征在于前述成型品是建筑材料,家庭用品,汽车部件,家电OA部件,热交换器部件,或传热机械体。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a)是表示实施例76叠层体的模式图,图1b是表示实施例77叠层体的模式图,图1c是表示变形例的叠层体的模式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76、77及比较例3的叠层体中,外部环境气氛温度变动时叠层体内部温度变化的曲线图。
图3是对实施例96的蓄热性聚丙烯组合物、及比较例7的聚丙烯的各4mm厚平板(注射成型品)的蓄热性进行评价的图。
图4是对使用实施例96的蓄热性聚丙烯组合物、及比较例7的聚丙烯制得的容器的空气层的温度调节效果进行评价的图。
图5是对使用实施例96的蓄热性聚丙烯组合物,及比较例7的聚丙烯制得的容器的水层的温度调节效果进行评价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详细地进行说明。
[蓄热材料]
本发明的蓄热材料是下述(A)与(B)所示的材料。
(A)由式(1)所示的主链部X、连接部Y及侧链Z构成、侧链以可结晶的结晶性单元为主要构成成分的聚合物或低聚物。
(B)由上述式(1)所述的主链部X、连接部Y及侧链Z构成、侧链Z以可结晶的结晶性单元为主要构成成分的聚合物或低聚物的交联体(交联蓄热材料)
这些蓄热材料在所期望的温度范围内,因侧链Z的非结晶化或结晶化而发生相变化(熔解、凝固),此时放出或吸收大量的潜热。这些蓄热材料,由于外界空气温度上升时吸热熔解,外界空气温度降低时放热进行凝固,故可缓解外界空气温度的变化。容易保持一定的温度,发挥作为蓄热材料的功能。另外,这些的材料中,式(1)的主链X在上述的温度范围内不熔解,此外,材料(B)由于交联形成三维网状结构,故材料整体不流出而保持形状。另外,这些蓄热材料通过调节侧链的长度可容易地调节熔点。
式(1)的主链部X如果不是阻碍侧链Z的结晶化的结构则没有特殊限定,但优选是选自
的至少一种。
连接部Y是结合主链部X与侧链Z的部分,意味着1个原子单元,侧链Z若可结晶化则没有特殊限定,优选是C9以上的烃基,更优选含C9以上的直链烷基。
连接部与侧链的Y-Z优选是选自-CO-O-R、-O-CO-R、-O-R、-CH2-R的至少一种,R优选是C9以上的烃基,再优选是C9以上的直链烷基。
特别优选由主链部X、连接部Y及侧链Z构成的结晶单元是以下所示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类、聚丙烯酸酯类、聚乙烯基酯类、聚乙烯基醚类或烃类。
甲基丙烯酸酯类                                      丙烯酸酯类
R:C14以上的直链烷基                                     R:C12以上的直链烷基
乙烯基酯类                                                乙烯基醚类
Figure A0380577200132
R:C9以上的直链烷基                                      R:C10以上的直链烷基
烃类                                                      各R满足下式
A=Z/(X+Y+Z)≥0.75
R:C9以上的直链烷基
作为理想蓄热材料(A)的例,可列举甲基丙烯酸或丙烯酸的长链烷基烃酯等的聚合物。作为具体例,可列举聚甲基丙烯酸二十二烷酯、聚甲基丙烯酸二十一烷酯、聚丙烯酸二十烷酯、聚丙烯酸十九烷基酯、聚丙烯酸十七烷基酯、聚丙烯酸十六烷酯、聚丙烯酸十五烷酯、聚丙烯酸硬脂酯、聚丙烯酸月桂酯、聚丙烯酸肉豆蔻酯、聚甲基丙烯酸肉豆蔻酯、聚甲基丙烯酸十五烷酯、聚甲基丙烯酸棕榈酯、聚甲基丙烯酸十七烷酯、聚甲基丙烯酸十九烷酯、聚甲基丙烯酸二十烷酯、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聚甲基丙烯酸(棕榈/硬脂)酯、聚月桂酸乙烯酯、聚肉豆蔻酸乙烯酯、聚棕榈酸乙烯酯、聚硬脂酸乙烯酯、聚月桂基乙烯基醚、聚肉豆蔻基乙烯基醚、聚棕榈基乙烯基醚、聚硬脂基乙烯基醚。
另外,作为理想蓄热材料(B)的例,可列举上述蓄热材料(A)具体例的交联体。
优选主链部X、连接部Y与侧链Z的重量满足以下的式。
Z/(X+Y+Z)≥0.75
即,侧链Z占结晶性单元的比例是75重量%以上。低于75重量%时,侧链Z不能结晶化,有时不能发挥蓄热性。
蓄热材料(A)与(B)在不破坏其特性的范围内,也可以通过含其他的单元可以发挥所期望的功能。
例如,蓄热材料(A)与(B)可以含亲水性单元。这些的蓄热材料,由于侧链有长链烃基故疏水性高,但通过使之含有亲水性单元可以提高亲水性。结果,把这些的蓄热材料涂布在基材等上时,对基材的粘着性提高。
形成这种亲水性单元的单体没有特殊限定,有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等,优选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由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形成的亲水性单元用下述式(2)表示。
Figure A0380577200141
亲水性单元的含量优选是50重量%以下,更优选是30重量%以下。超过50重量%时,侧链Z的结晶性有时降低。
蓄热材料(A)与(B)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是1,000-2,000,000,更优选是10,000-1,000,000。Mw低于1,000时,制品强度低,且因熔点低故使用时液化,有时成为发粘的原因。但,超过2,000,000时,由于高分子的流动性恶化,纺丝,成型加工性有时降低。
蓄热材料(A)及(B)的熔点,即侧链Z非结晶化的温度优选是-10-100℃。该范围的下限更优选0℃,再优选10℃。该范围的上限更优选80℃,再优选是50℃。
熔点超过100℃时,这些材料在日常使用的环境气氛下常以固体状态存在,由于不能利用升温时吸收结晶化热的性质,故难充分发挥作为蓄热材料的功能。
而,熔点低于-10℃时,在日常的使用环境气氛下,这些的材料常以液体状态存在,因不能利用凝固时放出热的性质,所以难充分发挥作为蓄热材料的功能。
蓄热材料(A)及(B)的熔点与凝固点之差优选是15℃以内。大于15℃时,因吸热、放热的间隔宽,作为蓄热材料难在所需的窄温度范围发挥功能。
蓄热材料(A)及(B)的潜热优选是30J/g以上,更优选50J/g以上,再优选是70J/g以上。潜热低于30J/g时,作为蓄热材料的效果有时不充分,通常是200J/g以下。
蓄热材料(A)及(B)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侧链Z随大的潜热可逆性地进行结晶化、非结晶化的相转变,但主链X不进行这样的相转变。
蓄热材料(A)及(B)在50℃下40重量%甲苯溶液的溶液粘度优选100mm2/s时,更优选在120mm2/s以上。低于100mm2/s,蓄热材料有可能泄漏,成为布发粘等的原因。
这里,所谓熔点-凝固点及潜热,分别采用示差扫描热量计(DSC)进行测定,熔点意味着熔解峰顶点的温度,凝固点意味着结晶化峰顶点的温度(JIS K 7121)。此外,熔点是把一次加热到比熔解峰结束时高的温度,冷却到设定温度后,再加热时所得熔解峰顶点的温度作为熔点。
蓄热材料(A)及(B)的制造方法没有特殊限定。
例如,材料(A)可通过将可形成结晶性单元的单体、或可形成结晶性单元和亲水性单元的单体进行聚合来制造。
而,材料(B)可通过将可形成结晶性单元的单体,或可形成结晶性单元和亲水性单元的单体与交联剂一起进行聚合来制造。
作为形成交联的交联剂(单体),有聚乙二醇(1000)二丙烯酸酯、聚乙二醇(1000)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优选是聚乙二醇(1000)二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交联剂的量相对于可形成结晶性单元和亲水性单元的单体,优选是0.1-20重量%,更优选是0.2-3重量%。低于0.1重量%时几乎不交联。另外,即使超过20重量%,效果基本上没有差别。
本发明的蓄热材料如上述,外界空气温度上升时吸热熔解,外界空气温度降低时放热凝固,所以缓解外界空气温度的变化,易保持一定的温度,作为蓄热材料极有用。
此外,蓄热材料(A)及(B)可以有以下的效果。
①由于是高分子量的材料,故没有蒸发、泄漏的问题。
②由于是树脂,故可以涂布、混入、纤维化,容易加工。
③通过调节侧链Z的长度,可容易调节熔点。
④通过共聚可赋予其他功能。
⑤熔解时没有液体渗出,型体不损坏。
⑥与主链结晶型相比,相转变更急速(sharper)。
⑦材料(B)通过交联成为热塑性树脂,可进行成型。
⑧材料(B)交联,成型制品超过熔点型体也不破坏。
[蓄热性组合物]
本发明的蓄热性组合物是把上述的蓄热性材料配合在树脂(合成树脂)中的组合物。
作为用于蓄热性组合物的合成树脂,优选熔点100℃以上的树脂。具体地,可列举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酰胺树脂、聚氯乙烯树脂(PVC树脂)、聚丙烯树酯、聚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酯树脂(例如PET)、聚碳酸酯树脂、乙烯-乙烯基醇共聚树脂、热塑性弹性体树脂、聚苯硫醚树脂、ABS树脂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一种,还可以将二种以上组合使用。
蓄热材料的配合量,根据所要求的温度调节功能而不同,但相对于合成树脂是5重量%以上,优选20重量%以上,最优选是30重量%以上。低于5重量%时,该温度调节功能有时不充分发挥。
可以在蓄热性组合物中配合含环氧基丙烯酸系聚合物、或烯丙基醚共聚物等作为相溶性改性剂,由此提高合成树脂间的相溶性,可增加蓄热材料的配合量。
另外,蓄热性组合物中在不破坏其特性的范围内,可以配合各种的添加剂,例如,抗氧剂、耐光剂、无机填充剂(碳酸钙、滑石等)、发泡剂(化学发泡材料等)、防老剂、抗菌剂、防霉剂、着色剂、颜料、抗静电剂、阻燃剂、加工助剂、稳定剂、增塑剂、交联剂、反应促进剂等。
蓄热性组合物的潜热在-10-100℃,在蓄热功能上优选是1J/g以上,更优选是5J/g以上,潜热低于1J/g时,蓄热的效果有时不充分。另外,优选在-10-80℃,更优选在0-50℃,优选是1J/g以上,更优选是5J/g以上。
利用该特性可对外界空气温度充分发挥温度调节功能。
这样的蓄热性组合物,可采用公知的方法将蓄热材料与合成树脂混合,进行混炼制得。
本发明蓄热材料或蓄热组合物,例如,发挥如上述的优异蓄热性,很适合用于包含人或动物身体的周围使用。所谓“在周围”包含接触或非接触。本发明的蓄热材料处于身体的周围,在与体温的关联上可调节温度。
具体地可适合在滑雪服,防雨服等的运动衣料、防寒衣料、袜子、妇女带三角裤的长筒袜、衬衣、男子普通西服等的一般衣料、棉絮等的寝具、手套、鞋材料、家具用、汽车用人造革、要求保温和保冷的食品包装材料、建材等方面作用。在家具用、汽车用人造革等方面使用时,在与身体接触的部位,可缓解体温下的基材温度上升速度。可成为夏季舒适的材料。
[薄膜或片材]
本发明的薄膜或片材包括上述的蓄热材料或蓄热性组合物。
薄膜或片材的成型方法,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没有特殊限定,例如可采用到刀涂布、槽辊涂布、喷涂、浸渍涂布等的方法成型。
将蓄热材料或组合物成型时,尤其是作为蓄热性组合物的树脂,使用聚氯乙烯、聚酰胺树脂、聚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酯配合树脂等的场合,可采用通常的T字型模头成型、吹塑薄膜成型、压缩成型、压延成型等热塑性树脂成型使用的方法成型。
另外,作为蓄热性组合物的树脂,使用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酰胺树脂的组合物的场合,可制成溶剂类树脂溶液薄膜化。作为溶剂,可以使用二甲基甲酰胺、甲乙酮、甲苯等。
此外,将各种树脂及蓄热材料微粉化,利用水、异丙醇等的贫溶剂乳液化,也可以薄膜化。
制造本发明的薄膜或片材时,作为原料的蓄热材料或组合物由于是高分子量,故没有蒸发、泄漏的问题。另外,由于是树脂,故可以涂布、混入、纤维化,容易加工。即,蓄热材料或组合物容易加工成薄膜或片材,与过去技术相比,可以使蓄热材料均匀分散。
此外,使用上述的蓄热材料制造薄膜或片材时,在不破坏其特性的范围内,可以添加上述的各种添加剂。
本发明的薄膜或片材由于含上述的蓄热材料,故在蓄热材料的熔点产生潜热。即,在-10-100℃,优选是1J/g以上,更优选是5J/g以上,潜热低于1J/g时,蓄热的效果有时不充分。另外,优选在-10-80℃,更优选在0-50℃,优选潜热是1J/g以上,更优选是5J/g以上。
[叠层体]
本发明的叠层体是含上述的薄膜或片材作为一层的二层或二层以上的叠层体。
本发明的叠层体,最好把薄膜或片材叠层在基材(base)上,作为基材的例,可列举聚氯乙烯(PVC)片、聚氨酯片、纤维坯布、纤维素、聚酯树脂、聚丙烯树脂等的合成树脂薄膜、无纺布、纸等。
本发明的叠层体,除了本发明的薄膜或片材及基材外,还可根据需要在基材与薄膜层之间含聚氨酯等的粘合剂层。
叠层体的制造方法可采用公知的方法,没有特殊限定。例如,可采用到刀涂布、槽辊涂布、喷涂、浸渍涂布等的方法叠层。
使用聚氯乙烯、聚酰胺树脂、聚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酯配合树脂等的场合,可采用通常的T字形模头成型、吹塑薄膜成型、压缩成型、压延成型等热塑性树脂成型使用的方法制造叠层体。
另外可将本发明的薄膜或片材用粘合剂等与其他层粘合制造。
根据本发明,由于使用有优异蓄热性的材料或其组合物,故可以提供随外界空气温度变化少的优异蓄热性薄膜或片材及叠层体。
本发明的薄膜或片材及叠层体可用于与蓄热材料同样的用途,尤其是适合用于纤维制品、家具及汽车用人造革制品等。
例如,利用叠层有本发明薄膜或片材的纤维坯布的纤维制品,在进入高温的房间时由于聚合物夺走潜热,故受外界空气温度的影响少可防止衣服温度上升。而,进入低温的房间时,由于聚合物固化,此时产生凝固热,故可防止衣服的温度降低。因此,作为有所谓温度调节功能的纤维制品,可用于防寒服、运动衣料等。
另外,与蓄热材料同样,在家具用、汽车用人造革等时,在与人体接触的部位,可缓和体温下的基材的温度上升速度,可成为夏季舒适的材料。
[蓄热性复合纤维]
本发明的蓄热性复合纤维,有将上述的蓄热材料或蓄热性组合物作为芯部,合成树脂作为鞘部的芯鞘结构。
用于本发明蓄热性复合纤维的鞘部的合成树脂,可列举聚酰胺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偏氯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等。其中,优选是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酰胺树脂。
通过使用这样的合成树脂,可容易地将芯鞘结构的蓄热性复合纤维纺丝。
本发明的蓄热性复合纤维,可通过使用公知的挤压轨型复合纺丝机等将上述的蓄热材料或蓄热性组合物及合成树脂进行纺丝来制造。
纺丝温度根据所使用的纤维原料而不同,通常是180-350℃左右。
蓄热性复合纤维中蓄热材料的比例优选0.5-70质量%、更优选是1-50质量%。
此外,制造上述的蓄热性复合纤维时,在不破坏纤维特性的范围内,可适当地添加吸湿剂、润湿剂、抗静电剂,其他上述的各种添加剂。
蓄热性复合纤维的截面形状不限于圆形,也可以是三角形或四角形等异形截面。
制造蓄热性复合纤维时,作为原料的蓄热材料或组合物,由于是高分子量故没有蒸发问题。另外,由于是树脂故可混入,纤维化,连续纺丝,织入等的加工容易。即,本发明的蓄热性复合纤维纺丝性好,容易制造。
蓄热性复合纤维的芯部由于含上述的蓄热材料,故蓄热性复合纤维在蓄热材料的熔点产生潜热。即,在-10-100℃,优选潜热1J/g以上,更优选是5J/g以上。潜热低于1J/g时,蓄热的效果有时不充分。另外,优选在-10-80℃,更优选在0-50℃,优选潜热1J/g以上,更优选是5J/g以上。
利用这种特性,可充分发挥对外界空气温度等调节温度的功能。
另外,通过使芯部为上述的蓄热材料或蓄热性组合物,可以使蓄热材料均匀地分散在纤维中,可抑制位伸强度的偏差等。此外,通过使壳部为上述的合成树脂,可与以往的合成纤维同样地形成纤维的表面,也可以采用与以往同样的方法进行织、编的加工或染色等,操作容易。
[蓄热性布部件]
本发明的蓄热性布,该布的一部分或全部用上述的蓄热性复合纤维制成。
例如,可以取织物、编物、无纺布的结构。
蓄热性复合纤维也可以与其他纤维组合使用。
本发明的蓄热性复合纤维及使用该纤维的蓄热性布部件,与上述的蓄热材料等同样,由于有温度调节功能,故可以接触或非接触地用于身体的周围,适于对体温进行温度调节。
这样的蓄热性复合纤维及蓄热性布部件,与上述的蓄热材料等同样地,适合用于有温度调节功能的纤维制品,人造革等的用途。
[成型品]
本发明的成型品,是对上述的蓄热材料或蓄热性组合物进行成型的制品。作为这样的成型制品,例如,可列举注射成型品、中空成型品、搪塑成型品、压延成型品、挤出成型品、吹塑薄膜成型品、发泡成型品、压缩成型品等。这些的成型品可采用公知的方法进行成型。
这些成型品利用其蓄热性能恰好可用于各种节能部件或防止过热、过冷部件,例如,建筑材料(例如隔热板、地板加热件、保温式座便器、住宅用壁、天花板、地板材料等);家庭用品(例如,保温食品容器、保温瓶、家具、寝具等);汽车部件(例如,空调器、隔热材料、手柄、换档球形柄等);家电OA部件;电视机、复印机等的热交换器部件;传热机械体(例如,保温性复印辊、电子部件冷却剂等)等。
本发明的成型品由于利用配合有蓄热材料的组合物,故与能量保有物接触时,基材在低熔点下熔解,利用该溶解热可抑制基材的温度上升。而,成型品配置在低温领域的场合,放出凝固热,可防止基材的温度降低。
此外,本发明的成型品及蓄热性组合物可有以下的效果。
①可容易采用通常的塑料成型,例如,注射成型、中空成型、挤出成型、压延成型、发泡成型、压缩成型进行加工。
②由于是高分子物质,故蓄热材料的挥散少,可呈现优异的蓄热性能。
③在日常的实用温度领域,可发挥蓄热性能。
④过去,例如地板采暖用途使用蜡等的蓄热材料时,为了防止流出而加到容器中,必须设置装蜡的容器,而本发明可以按照每种用途的形状制成塑料成型品,故含蓄热材料的各种部件的结构简单。
⑤由于不使用高价的材料,故成本优势高。
实施例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限定。
实施例中特性的测定方法如下:
(1)分子量:使用GPC测定装置(日本分光公司制),以四氢呋喃(以下,称THF)为溶剂进行测定。分子量按聚苯乙烯换等进行计算。
(2)熔点、凝固点、潜热:使用示差扫描热量计(DSC-7:パ一キンエルマ一日本公司制),在试料量:3mg,升温、降温速度:10℃/分条件下进行测定。
(3)溶液粘度:测定40重量%甲苯溶液在50℃下的粘度(单位mm2/s)(JIS-K 2283)。
(4)熔融粘度:在50℃下测定熔解后的流动粘度(单位mm2/s)(JIS-K2283)。
(5)重量减少率:使用TG-DTA装置(セイコ一インスツルメント公司),在试料量:3mg,空气流速300ml/分的条件下测定在150℃保持1小时的重量减少率。
[甲基丙烯酸酯系蓄热材料]
实施例1
采用以下的方法合成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
①向装有氮气导入管、搅拌装置及回流装置的容积2L的可折式烧杯(4口)中,加入甲基丙烯酸硬脂酯(单体)400g、及作为溶剂的THF 700ml。
②边向烧瓶内供给氮气、边用设定的水浴把烧瓶加热到70℃,慢慢搅拌体单体溶解。
③单体溶解后,加入作为聚合引发剂的偶氮二异丁腈(以下,称AIBN)0.1g继续搅拌。此时,氮气的供给量为THF可回流的范围。
④1小时后,调节水浴的温度体烧瓶内的温度为70-75℃,在该状态下反应7-9小时制得反应溶液。
⑤边搅拌边不断少量地的把反应溶液注入4L甲醇中,使白色固体析出,过滤后,风干,减压干燥,最后得到白色结晶。
NMR分析的结果确认是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把分析数据示于表1。
表1
    化学位移值/ppm     质子数   归属
    0.88(三元组(triplet))     3   硬脂基CH3
    1.02(宽)     3   甲基丙烯酸酯CH3
    1.26(宽)     30   硬脂基CH2×15
    1.60(宽)     2   硬脂基CH2
    1.79(宽)     2   甲基丙烯酸酯CH2
    3.91(宽)     2   硬脂基CH2-OC=O
重均分子量是80万。
测定各种特性。把测定结果示于表2。
此外,也一起示出十八烷及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的特性作为参考。
实施例2
除了溶剂为甲苯以外,其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合成,制成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
重均分子量是61万。
测定各种特性,把测定结果示于表2。
实施例3
除了把AIBN的量改成0.2g以外,其他采用与实施例2同样的方法进行合成,制得聚甲苯丙烯酸硬脂酯。
重均分子量是33万。
测定各种特性,把测定结果示于表2。
实施例4
除了把AIBN的添加量改成1.0g,温度改成85℃以外,其他采用与实施例2同样的方法进行合成,制得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
重均分子量是12.4万。
测定各种特性,把测定结果示于表2。
实施例5、6
除了适当调节AIBN量、温度以外,其他采用与实施例2同样的方法进行合成,制得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
重均分子量是20万及27万。
测定各种特性,把测定结果示于表2。
表2
制得的聚合物   Mw   A   熔点(℃) 凝固点(℃) ΔT(℃) 潜热(J/g)     溶液粘度     重量减少率
实施例1 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   80万   0.80     37     24     13     89     9.552     2%以下
实施例2 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   61万   0.80     35     24     11     75     3.421     2%以下
实施例3 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   33万   0.80     37     24     13     76     491.3     2%以下
实施例4 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   12.4万   0.80     37     24     13     79     120.6     2%以下
实施例5 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   20万   0.80     38     23     15     84     213.6     2%以下
实施例6 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   27万   0.80     39     24     15     77     331.7     2%以下
参考 十八烷   254*1   -     30     20     10     225     3.330*2     99%以上
参考 甲基丙烯酸硬脂酯   338*1   -     34     18     16     200     5.874*2     8%
Mw:重均分子量
ΔT:融点-凝固点
A:Z/(X+Y+Z)
*1:分子量      *2:熔融粘度
参考例所述的十八烷及甲基丙烯酸硬脂酯因为是低分子量,故熔解时的粘度非常低,说明不耐使用。此外,十八烷蒸发量(重量减少量)也非常大。
[丙烯酸酯系蓄热材料]
实施例7
除了单体使用丙烯酸硬脂酯、单体量为1/5、AIBN的添加量为0.2g以外,其他采用与实施例2同样的方法,制得聚丙烯酸硬脂酯。
重均分子量是22万。
测定各种特性。把测定结果示于表4。
实施例8
除了使AIBN的添加量为0.1g以外,其他采用与实施例7同样的方法,制得聚丙烯酸硬脂酯。
重均分子量是70万。
测定各种特性。把测定结果示于表4。
[共聚物系蓄热材料]
实施例9
除了单体用甲基丙烯酸硬脂酯356g及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59g(进料摩尔比7/3)以外,其他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合成,制得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共聚物375g。
NMR分析的结果,确认是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共聚物。把分析数据示于表3。
表3
    化学位移值/ppm     质子数     归属
    0.88(三元组)     2.1     硬脂基CH3
    1.03(宽)     3     甲基丙烯酸酯CH3
    1.26(宽)     21     硬脂基CH2×15
    1.60(宽)     1.4     硬脂基CH2
    1.85(宽)     2     甲基丙烯酸酯CH2
    3.84(宽)     0.6     羟乙基CH2-OH
    3.92(宽)     1.4     硬脂基CH2-OC=O
    4.11(宽)     0.6     羟乙基CH2-OC=O
重均分子量是71万。
测定各种特性,把测定结果示于表4。
实施例10
除了原料的进料比从7/3改成9/1以外,其他采用与实施例5同样的方法进行合成,制得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共聚物。
重均分子量是49万。
测定各种特性。把测定的结果示于表4。
表4
制得的聚合物 Mw A 熔点(℃) 凝固点(℃) ΔT(℃)   潜热(J/g) 重量减少率
实施例7 聚丙烯酸硬脂酯 22万 0.83     56     42     14     87   2%以下
实施例8 聚丙烯酸硬脂酯 70万 0.83     57     42     15     84   2%以下
实施例9 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共聚物(7∶3) 71万 - 31 19 12 71 2%以下
实施例10 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共聚物(9∶1) 49万 - 36 23 13 72 2%以下
Mw:重均分子量
ΔT:融点-凝固点
A:Z/(X+Y+Z)
[丙烯酸酯系蓄热材料]
实施例11-13
单体使用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肉豆蔻酯或丙烯酸棕榈酯,采用与实施例7、8同样的方法,分别制得聚丙烯酸月桂酯、聚丙烯酸肉豆蔻酯、聚丙烯酸棕榈酯。
测定各种特性。把测定的结果示于表5。
[甲基丙烯酸酯系蓄热材料]
实施例14-16
单体使用甲基丙烯酸肉豆蔻酯、甲基丙烯酯棕榈酯或甲基丙烯酸棕榈酯与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的2种混合体,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分别制得聚甲基丙烯酸肉豆蔻酯、聚甲基丙烯酸棕榈酯或聚甲基丙烯酸(棕榈/硬脂)酯。
测定各种特性。把测定的结果示于表5。
[乙烯基酯系蓄热材料]
实施例17-20
单体使用月桂酸乙烯酯、肉豆蔻酸乙烯酯、棕榈酸乙烯酯或硬脂酸乙烯酯,采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分别制得聚月桂酸乙烯酯,聚肉豆蔻酸乙烯酯,聚棕榈酸乙烯酯或聚硬脂酸乙烯酯。
测定各种特性。把测定的结果示于表5。
[乙烯基醚系蓄热材料]
实施例21
单体使用月桂基乙烯基醚、催化剂使用BF3醚络合物、溶剂使用甲苯,进行通常的阳离子聚合,制得聚月桂基乙烯基醚。
测定各种特性。把测定的结果示于表5。
表5
   制得的聚合物 Mw 熔点(℃) 凝固点(℃) ΔT(℃) 潜热(J/g)     A 重量减少率
实施例11    聚丙烯酸月桂酯 16万     12     0     12     55     0.77   2%以下
实施例12    聚丙烯酸肉豆蔻酯 22万     32     18     14     64     0.79   2%以下
实施例13    聚丙烯酸棕榈酯 20万     43     30     13     76     0.81   2%以下
实施例14    聚甲基丙烯酸肉豆蔻酯 28万     10     -5     15     52     0.75   2%以下
实施例15    聚甲基丙烯酸棕榈酯 33万     22     8     14     60     0.77   2%以下
实施例16    聚甲基丙烯酸(棕榈/硬脂)酯(1/1) 30万 22~32宽双峰 8~18 - 60 - 2%以下
实施例17    聚月桂酸乙烯酯 8万     16     3     13     62     0.81   2%以下
实施例18    聚肉豆蔻酸乙烯酯 5万     28     15     13     80     0.83   2%以下
实施例19    聚棕榈酸乙烯酯 3万     41     28     13     92     0.85   2%以下
实施例20    聚硬脂酸乙烯酯 1万     54     42     12     103     0.86   2%以下
实施例21    聚月桂基乙烯基醚 1万     30     16     14     67     0.80   2%以下
Mw:重均分子量
A:Z/(X+Y+Z)
ΔT:熔点-凝固点
分析例
使用X射线衍射装置(ガイガ一フレツクス、リガク公司制)分析实施例2及实施例5所得的高分子侧链的结晶状态。确认相当于侧链间距离、侧链长的规整的峰。
采用峰分离法求结晶度。把结果示于表6。
表6
测定对象 Mw 熔点(℃) 侧链间D()  侧链长L()  结晶度(%) 备考
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实施例2) 61万 35 4.2  29.4  59 熔解前
4.1  30.4  45 熔解后,再凝固(30分后)
4.2  29.6  54 熔解后,再凝固(1日后)
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实施例5) 20万 38 4.2  29.2  60 熔解前
4.1  30.1  47 熔解后,再凝固(30分后)
4.2  29.4  55 熔解后,再凝固(1日后)
Mw:重均分子量
D:侧链间距离
L:侧链长
[甲基丙烯酸酯系蓄热材料]
实施例22
采用以下的方法合成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
在2L的4口可拆式烧瓶上安装氮气导入管、搅拌叶、回流器,向该烧瓶中加入甲基丙烯酸硬脂酯400g,及作为溶剂的甲苯600ml。
边慢慢通入氮气,边在65℃的水浴中搅拌约15分钟溶解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然后,加入作为聚合引发剂的AIBN 1.0g,调节水浴温度使内温为75℃,反应8小时。
反应结束后,在室温下冷却反应物,向加到5L烧杯中的4L甲醇中边搅拌边加入反应物,使聚合物沉淀。搅拌2小时后,过滤析出的聚合物,然后风干,制得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
所得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是202,000,熔点是38℃。潜热是84J/g。
[各种蓄热材料]
实施例23-35
与实施例22同样地,制造表7所示的蓄热材料。
表7
    制得的聚合物     Mw(万)     熔点(℃)    潜热(J/g)
    实施例22     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     20.2     38     84
    实施例23     聚丙烯酸硬脂酯     22     56     87
实施例24     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7∶3) 71 31 71
    实施例25     聚丙烯酸月桂酯     16     12     55
    实施例26     聚丙烯酸肉豆蔻酯     22     32     64
    实施例27     聚丙烯酸棕榈酯     20     43     76
    实施例28     聚甲基丙烯酸肉豆蔻酯     28     10     52
    实施例29     聚甲基丙烯酸棕榈酯     33     22     60
实施例30 聚甲基丙烯酸(棕榈/硬脂)酯(1/1) 30     22~32宽双峰 60
    实施例31     聚月桂酸乙烯酯     8     16     62
    实施例32     聚肉豆蔻酸乙烯酯     5     28     80
    实施例33     聚棕榈酸乙烯酯     3     41     92
    实施例34     聚硬脂酸乙烯酯     1     54     103
    实施例35     聚月桂基乙烯基醚     1     30     67
Mw:重均分子量
[甲基丙烯酸酯系交联蓄热材料]
实施例36
采用以下的方法合成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交联体(1%交联)。
①把氮气导入管、搅拌装置、回流装置安装在2L可拆式4口烧瓶上。
②向该烧瓶中加入甲基丙烯酸硬脂酯(单体)495g(固体),和作为交联剂的聚乙二醇(1000)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部分平均分子量1,000)5g,再加入作为溶剂的甲苯300ml。
③边慢慢向烧瓶内通入氮气,边将烧瓶置于油浴(90℃)上,慢慢搅拌(约200rpm)使固体溶解。
④固体溶解成均匀溶液后,待烧瓶的内温上升到70℃左右,温度达到70℃后,加入作为聚合引发剂的AIBN 0.5g,继续搅拌。此时,氮的量达到甲苯可以回流的范围。
⑤烧瓶的内温达到80℃后内容物慢慢变粘稠,在20分钟左右后变成饼状,故将转数降到约20rpm,转动搅拌棒防止内容物上升。在该状态下,使油浴的浴温升到130℃,继续这样搅拌3小时。
⑥拆下安在烧瓶上的回流装置与氮气导入管,换上减压蒸馏装置,慢慢减压避免内容物膨胀充满容器中,除去甲苯和未反应的轻质成分。最后减压到大约2torr。
⑦大约2小时除去轻质成分后,取出内容物放在特氟隆(商品名)板上,进行粗粉碎、风干、再减压干燥,最后得到白色固体480g。
NMR分析的结果,确认是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交联体。把分析数据示于表8。
表8
化学位移值/ppm     质子数   归属
  0.88(三元组)     3   硬脂基CH3
  1.02(宽)     3   甲基丙烯酸酯CH3
  1.26(宽)     30   硬脂基CH2×15
  1.60(宽)     2   硬脂基CH2
  1.79(宽)     2   甲基丙烯酸酯CH2
  3.91(宽)     2   硬脂基CH2-OC=O
测定各种特性。把测定结果示于表9。
此外,也示出十八烷及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的制性作为参考。
实施例37
除了甲基丙烯酸硬脂酯改成490g、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改成10g以外,其他采用与实施例36同样的方法进行合成,制得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交联体(2%交联)。
测定各种特性。把测定结果示于表9。
实施例38
除把甲基丙烯酸硬脂酯改成485g,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改成15g以外,其他采用与实施例36同样的方法进行合成,制得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交联体(3%交联)。
测定各种特性。把测定的结果示于表9。
实施例39
除了使用甲基丙烯酸硬脂酯495g,作为交联剂的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5g以外,其他采用与实施例36同样的方法进行合成,制得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交联体(1%交联)。
测定各种特性。把测定的结果示于表9。
实施例40
除了使用甲基丙烯酸硬脂酯490g,作为交联剂的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0g以外,其他采用与实施例36同样的方法进行合成,制得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交联体(2%交联)。
测定各种特性。把测定的结果示于表9。
实施例41
除了把溶剂改成THF、把反应温度降到THF的回流温度以外,其他采用与实施例36同样的方法进行合成,制得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交联物(1%交联)。此外,本实施例中不对溶剂进行减压蒸馏,而直接放置到室温。这样,变成含THF的白色固体。将该固体粉碎放入热水中搅拌,除去进入固体中的THF。反复这样进行5次,THF的香味不再从粉体中放出。将粉体风干、再减压干燥,得到白色的交联物粉末470g。
测定各种特性。将测定结果示于表9。
表9
制得的交联物 交联剂(重量%) 熔点(℃) 凝固点(℃) ΔT(℃) 潜热(J/g) 重量减少率
实施例36 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交联物*1     1     37     24     13     83     2%以下
实施例37 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交联物*1     2     37     24     13     84     2%以下
实施例38 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交联物*1     3     37     22     15     88     2%以下
实施例39 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交联物*2     1     37     23     14     85     2%以下
实施例40 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交联物*2     2     37     23     14     86     2%以下
实施例41 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交联物*1     1     37     23     14     85     2%以下
参考 十八烷     -     30     20     10     225     99%以上
参考 甲基丙烯酯硬脂酯     -     34     18     16     200     8%
A=Z/(X+Y+Z);A=0.80
ΔT:熔点-凝固点
*1:交联剂使用聚乙二醇(1000)二甲基丙烯酸酯
*2:交联剂使用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作为参考所述的十八烷及甲基丙烯酸硬脂酯固是低分子量,故熔解时的粘度非常低,说明不耐使用。此外,十八烷蒸发量(重量减少量)也非常大。
[丙烯酸酯系交联蓄热材料]
实施例42
除了单体使用丙烯酸硬脂酯495g以外,其他采用与实施例36同样的方法,制得聚丙烯酸硬脂酯交联体(1%交联)。
测定各种特性。把测定的结果示于表12。
实施例43
除了单体使用丙烯酸硬脂酯485g以外,其他采用与实施例36同样的方法,制得聚丙烯酸硬脂酯交联体(3%交联)。
测定各种特性。将测定的结果示于表12。
[共聚物系交联蓄热材料]
实施例44
除了单体使用甲基丙烯酸硬脂酯425g及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70g(进料摩尔比7/3)、交联剂使用聚乙二醇(1000)二甲基丙烯酸酯5g以外,其他采用与实施例36同样的方法进行合成,制得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共聚物交联体(1%交联)480g。
NMR分析的结果,确认是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共聚物交联体。把分析数据示于表10。
表10
  化学位移值/ppm     质子数   归属
    0.88(三元组)     2.1   硬脂基CH3
    1.03(宽)     3   甲基丙烯酸酯CH3
    1.26(宽)     21   硬脂基CH2×15
    1.60(宽)     1.4   硬脂基CH2
    1.85(宽)     2   甲基丙烯酸酯CH2
    3.84(宽)     0.6   羟乙基CH2-OH
    3.92(宽)     1.4   硬脂基CH2-OC=O
    4.11(宽)     0.6   羟乙基CH2-OC=O
测定各种特性。把测定的结果示于表12。
实施例45
除了将甲基丙烯酸硬脂酯与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的进料比从7/3改成9/1以外,其他采用与实施例44同样的方法进行合成,制得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共聚物交联体(1%交联)480g。
NMR的分析结果确认是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共聚物交联体。把分析数据示于表11。
表11
  化学位移值/ppm     质子数   归属
    0.88(三元组)     2.7   硬脂基CH3
    1.03(宽)     3   甲基丙烯酸酯CH3
    1.26(宽)     27   硬脂基CH2×15
    1.60(宽)     1.8   硬脂基CH2
    1.85(宽)     2   甲基丙烯酸酯CH2
    3.84(宽)     0.2   羟乙基CH2-OH
    3.92(宽)     1.8   硬脂基CH2-OC=O
    4.11(宽)     0.2   羟乙基CH2-OC=O
测定各种特性。把测定的结果示于表12。
表12
制得的交联物* 交联剂(重量%) 熔点(℃) 凝固点(℃) ΔT(℃) 潜热(J/g)   A   重量减少率
实施例42 聚丙烯酸硬脂酯交联物     1     56     42     14     83   0.83   2%以下
实施例43 聚丙烯酸硬脂酯交联物     3     57     42     15     84   0.83   2%以下
实施例44 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共聚物交联物(7∶3) 1 31 19 12 71 - 2%以下
实施例45 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共聚物交联物(9∶1) 1 36 23 13 72 - 2%以下
*:交联剂使用聚乙二醇(1000)二甲基丙烯酸酯。
A:Z/(X+Y+Z)
ΔT:熔点-凝固点
[丙烯酸酯系交联蓄热材料]
实施例46~48
单体使用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肉豆蔻酯或丙烯酸棕榈酯,采用与实施例36同样的方法分别制得1%交联的聚丙烯酸月桂酯交联体、聚丙烯酸肉豆蔻酯交联体或聚丙烯酸棕榈酯交联体。
测定各种特性。把测定的结果示于表13。
[甲基丙烯酸酯系蓄热材料]
实施例49~51
单体使用甲基丙烯酸豆肉蔻酯、甲基丙烯酸棕榈酯或甲基丙烯酸棕榈酯与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的2种混合体,采用与实施例36同样的方法分别制得1%交联的聚甲基丙烯肉豆蔻酯交联体,聚甲基丙烯酸棕榈酯交联体或聚甲基丙烯酸(棕榈基/硬脂基)酯。
测定各种特性。把测定的结果示于表13。
[乙烯基酯系交联蓄热材料]
实施例52~55
单体使用月桂酸乙烯酯,肉豆蔻酸乙烯酯、棕榈酸乙烯酯或硬脂酸乙烯酯,采用与实施例36同样的方法,分别制得1%交联的聚月桂酸乙烯酯交联体,聚肉豆蔻酸乙烯酯交联体、聚棕榈酸乙烯酯交联体或聚硬脂酸乙烯酯交联体。
测定各种特性。把测定的结果示于表13。
[乙烯基醚系交联蓄热材料]
实施例56
单体使用月桂基乙烯基醚、交联剂使用聚乙二醇(1000)二甲基丙烯酸酯、催化剂使用BF3醚络合物、溶剂使用甲苯,进行通常的阳离子聚合,制得聚月桂基乙烯基醚交联体(1%交联)。
测定各种特性。把测定的结果示于表13。
表13
    制得的交联物* 熔点(℃) 凝固点(℃) ΔT(℃) 潜热(J/g)     A 重量减少率
  实施例46     聚丙烯酸月桂酯交联体     12     0     12     55     0.77   2%以下
  实施例47     聚丙烯酸肉豆蔻酯交联体     32     18     14     64     0.79   2%以下
  实施例48     聚丙烯酸棕榈酯交联体     43     30     13     76     0.81   2%以下
  实施例49     聚甲基丙烯酸肉豆蔻酯交联体     10     -5     15     52     0.75   2%以下
  实施例50     聚甲基丙烯酸棕榈酯交联体     22     8     14     60     0.77   2%以下
实施例51     聚甲基丙烯酸(棕榈/硬脂)酯(1/1)交联体     22~32宽双峰 8~18 - 60 - 2%以下
  实施例52     聚月桂酸乙烯酯交联体     16     3     13     62     0.81   2%以下
  实施例53     聚肉豆蔻酸乙烯酯交联体     28     15     13     80     0.83   2%以下
  实施例54     聚棕榈酸乙烯酯交联体     41     28     13     92     0.85   2%以下
  实施例55     聚硬酯酸乙烯酯交联体     54     42     12     103     0.86   2%以下
  实施例56     聚月桂基乙烯基醚交联体     30     16     14     67     0.80   2%以下
*:交联剂使用聚乙二醇(1000)二甲基丙烯酸酯1重量%
A:Z/(X+Y+Z)
ΔT:熔点-凝固点
分析例
使用X射线衍射装置(ガイガ一フレツクス、リガク公司制)分析实施例36、38、44及45得到的交联体的侧链的结晶状态。确认相当于侧链间距离、侧链长的规则正确的峰。
采用峰分离法求结晶度。把结果示于表14。
                                              表14
  制得的交联体 交联剂(重量%) 侧链间D() 侧链长L() 结晶度(%)
  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交联体(实施例36)   1   4.2   30.2   62
  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交联体(实施例38)   3   4.1   31.1   55
  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共聚物交联体(7∶3)(实施例44)   1   4.2   35.0   20
  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共聚物交联体(9∶1)(实施例45)   1   4.2   32.4   45
D:侧链间距离
L:侧链长
[甲基丙烯酸酯系蓄热材料]
实施例57
采用以下的方法合成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
将氮气导入管、搅拌叶、回流器安装在3L的4口可拆式烧瓶上。向烧瓶中加入甲基丙烯酸硬脂酯800g,再加入作为溶剂的THF 1.2L。
边慢慢通入氮气、边在65℃的水浴中搅拌约15分钟将甲基丙烯酸硬脂酯溶解。然后,在75℃加入作为聚合引发剂的AIBN 1.5g,反应8小时。
反应结束后在室温冷却反应物,将反应物边搅拌边加入5L烧杯中的4L甲醇中,使聚合物沉淀。搅拌2小时后,过滤析出的聚合物,然后风干,制得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
该聚合物的评价结果如下。
重均分子量:202,000、熔点38℃、凝固点:24℃、潜热:84J/g。
[甲基丙烯酸酯系交联蓄热材料]
实施例58
采用以下的方法合成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交联体(1%交联)。
①将氮气导入管、搅拌装置、回流装置安装在2L可折式烧瓶(4口)上。
②向该烧瓶中加入甲基丙烯酸正硬脂酯(单体)743g(固体)、和作为交联剂的聚乙二醇(1000)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部分平均分子量1,000)7.5g,再加入作为溶剂的甲苯450ml。
③边慢慢向烧瓶中通入氮气,边将烧瓶放在油浴(90℃)上,慢慢搅拌(约200rpm)使固体溶解。
④固体溶解成均匀溶液后,待烧瓶内的温度升高到70℃左右,温度达到70℃后,加入作为聚合引发剂的AIBN 0.75g,继续搅拌。此时,氮的量为甲苯可回流的范围。
⑤烧瓶的内温达到80℃后内容物慢慢变粘稠,因20分钟左右后变成饼状,故把转数降到约20rpm。转动搅拌棒防止内容物上升。在该状态下,油浴的浴温上升到130℃,继续这样搅拌3小时。
⑥拆掉安在烧瓶上的回流装置和氮气导入管,换上减压蒸馏装置,慢慢减压以免使内容物膨胀后充满容器中,除去甲基及未反应的轻质成分。最后减压到约2torr。
⑦约2小时,除去轻质成分后,取出内容物放在特氟隆(商品名)板上,粗粉碎、风干、再减压干燥、最后得到白色固体720g。
NMR分析的结果,确认该白色固体是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交联体(1%交联)。制2批该交联体。
该交联体的评价结果如下。
熔点:37℃、凝固点:24℃、ΔT(熔点-凝固点):130℃、潜热:83J/g、重量减少率:2%以下。
[蓄热材料制的片材]
实施例59~72
使用涂布器把制造例22~35制造的蓄热材料涂布在脱模纸上,在80℃干燥后,剥离脱模纸、得到厚度100μm的片材。
把片材的熔点、潜热示于表15
表15
使用的聚合物 Mw(万)   熔点(℃)   潜热(J/g)
实施例59     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     20.2     38     84
实施例60     聚丙烯酸硬脂酯     22     56     87
实施例61     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7∶3) 71 31 71
实施例62     聚丙烯酸月桂酯     16     12     55
实施例63     聚丙烯酸肉豆蔻酯     22     32     64
实施例64     聚丙烯酸棕榈酯     20     43     76
实施例65     聚甲基丙烯酸肉豆蔻酯     28     10     52
实施例66     聚甲基丙烯酸棕榈酯     33     22     60
实施例67 聚甲基丙烯酸(棕榈/硬脂)酯(1/1) 30     22~32宽双峰 60
实施例68     聚月桂酸乙烯酯     8     16     62
实施例69     聚肉豆蔻酸乙烯酯     5     28     80
实施例70     聚棕榈酸乙烯酯     3     41     92
实施例71     聚硬脂酸乙烯酯     1     54     103
实施例72     聚月桂基乙烯基醚     1     30     67
Mw:重均分子量
[蓄热性组合物制的片材]
实施例73
使用涂布器把相对于透湿性聚氨酯树脂溶液(大日精化业制ハイムレンY-237:固体成分25重量%)1,000g、混合了实施例22制的蓄热材料583g的树脂溶液涂布在脱模纸上,在80℃干燥后,剥离脱模纸,制得厚度100μm的片材。
实施例74
除了使用混合了实施例22制的蓄热材料250g的树脂溶液以外,其他与实施例73同样地制得厚度100μm的片材。
比较例1
除了不配合蓄热材料以外,其他与实施例73同样地制得厚度100μm的片材。
比较例2
除了使用甲基丙烯酸硬脂酯二聚物代替实施例22制的蓄热材料以外,其他与实施例74同样地制得厚度100μm的片材。
[叠层体:纤维]
实施例75
在尼龙50%与聚酯纤维50%的混纺纤维制的基材上,使用湿式涂布装置涂布实施例74制的树脂溶液。将该基材通入凝固水洗槽中后在140℃干燥,制得厚度100μm的叠层体。
测定实施例73~75及比较例1的片材与叠层体在38℃(蓄热材料的熔点)下的潜热。把结果示于表16。
此外,比较例2,甲基丙烯酸硬脂酯二聚物成分溶解溶出,严重发粘,不能用于各种制品。
                               表16
蓄热性组合物中的蓄热材料含有量(重量%) 潜热(J/g)
实施例73     70     58
实施例74     50     42
实施例75     50     42
比较例1     0     0
[叠层体:聚氨酯树脂]
实施例76
如下述制造图1(a)表示的叠层体10。
使用棒涂器把聚酯系聚氨酯树脂溶液(大日精化工业制、レザミンME-3612 LP)涂布在脱模纸11上,在80℃干燥,制得10μm厚的聚氨酯层12(层A)。
把固体成分60%的双液系聚氨酯树脂(大日精化工业制、粘合剂レザミン UD-660SA)1000g、交联剂(大日精化工业制、レザミン UD-102)120g,促进剂(大日精化工业制、レザミン UD-102)100g、甲苯600g及实施例22制的蓄热材料600g混合成涂布溶液。
用棒涂器将该涂布液涂布在层A上。在100℃干燥,制得100μm厚的聚氨酯/蓄热材料层13(蓄热性组合物层)。
在该层上载置聚酯无纺布14,用120℃的压机进行层压,剥离脱模纸11,得到叠层体10。
实施例77
如下述地制造图1(b)表示的叠层体20。
与实施例76同样地,使用棒涂器在脱模纸21上所形成的聚氨酯层22上,涂布用甲苯1000g与实施例22制的蓄热材料400g混合的涂布液,在80℃干燥制得厚度70μm的蓄热材料层23。
使用棒涂器在该层23上涂布与实施例76相同的双液系聚氨酯树脂1000g、交联剂120g及促进剂100g混合的涂布液,在100℃干燥,制得厚度10μm的聚氨酯粘合剂层24。
在该层24上载置聚酯无纺布25,用120℃的压机进行层压,剥离脱模纸21,得到叠层体20。
此外,除实施例76与实施例77以外,还可以是使用了聚氨酯树脂的各种叠层体的构造。例如,可以制图1(c)所述的叠层体30。该叠层体30由聚氨酯层31、聚氨酯/蓄热材料层(蓄热性组合物层)32、聚氨酯层33、粘合剂层34及纸或布35构成,聚氨酯/蓄热材料层32的聚氨酯或聚氨酯层33的两面或一面由于发泡,故进一步提高蓄热效果。
比较例3
除了不含蓄热材料以外,采用与实施例76同样的方法制得叠层体。
对实施例76、77及比较例3制得的叠层体,将这些叠层体折4次,向内部插入热电偶、测定外部环境气氛温度进行25℃→40℃→5℃变化时的叠层体内部的温度变化。把结果示于图2。
由图2的曲线可以看出,实施例76、77的叠层体、温度变化比比较例3的叠层体少。
[叠层体:人造革]
实施例78
相对于软质聚氯乙烯树脂(信越聚合物公司制、增塑剂38重量%、平均聚合度3000)50重量%,混合实施例22制的蓄热材料50重量%、将混合物在160℃加热混炼,加工成厚400μm的片状后,使用聚氨酯粘合剂、粘贴聚酯/人造丝(50/50)坯布,制得聚氯乙烯人造革。
比较例4
除了不配合蓄热材料以外,其他采用与实施例78同样的方法制得叠层体。
测定实施例78及比较例4制的片材在38℃(蓄热材料的熔点)下的潜热。把结果示于表17。
           表17
    潜热(J/g)
  实施例78     45
  比较例4     0
[蓄热性复合纤维以及蓄热性布部件]
实施例79~92
将实施例22~35制的蓄热材料及尼龙6作为纺丝原料,使用挤压型复合纺丝机进行复合纺丝。该复合纺丝程序是分别熔融蓄热材料为芯部、尼龙6为鞘部,从芯鞘型纺丝头纺成复合纤维,用拉伸辊热定型后卷绕制得38旦、12支单纤维的拉伸丝(蓄热性复合纤维)。蓄热性复合纤维中蓄热材料的量是约35质量%。
把该蓄热性复合纤维卷在聚氨酯纤维的周围,制成单包覆弹力丝型的加工丝(single-covered type yarns),使用圆筒编织机制成针织布(蓄热性布)。
实施例93
将实施例22制的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蓄热材料)30质量%配合在聚丙烯(IDEMITSU PPY-2005GP),在加热熔融状态下使用双螺杆挤出机(池贝铁工制PCM-30)在230℃混炼,制造蓄热性组合物。
除了使用上述的组合物代替实施例79使用的蓄热材料外,其他与实施例79同样地,制造40旦、12支单纤维的拉伸丝(蓄热性复合纤维),同样地制成针织布(蓄热性布部件)。蓄热性复合纤维中的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的量是约15质量%。
实施例94
在尼龙6中配合实施例22制的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蓄热材料)20质量%,与实施例93同样地制造蓄热性组合物。
除了使用上述的蓄热性组合物代替实施例93使用的蓄热性组合物以外,其他与实施例93同样地制造40旦、12支单纤维的拉伸丝(蓄热性复合纤维),同样地制得针织布(蓄热性布部件)。蓄热性复合纤维中的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量是约10质量%。
实施例95
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中,配合实施例22制的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蓄热材料)20质量%,与实施例93同样地制造蓄热性组合物。为了使上述组合物成为芯部,PET树脂为鞘部,与实施例9 3同样地制造40旦、12支单纤维的拉伸丝(蓄热性复合纤维),同样地制造针织布(蓄热性布部件)。蓄热性复合纤维中的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量是约10质量%。
比较例5
除了使用聚丙烯代替实施例79中作为芯材使用的蓄热材料以外,其他与实施例79同样地制造38旦、12支单纤维的拉伸丝(蓄热性复合纤维),同样地制得针织布(蓄热性布部件)。
比较例6
除了使用与鞘部相同的尼龙6代替实施例79中作为芯材使用的蓄热材料以外,其他与实施例79同样地制造70旦、24支单纤维的拉伸丝(蓄热性复合纤维)、同样地制得针织布(蓄热性布)。
把上述实施例与比较例制得的布部件切成10cm正方形,卷绕在热电偶型温度计的周围制成实验装置。
使用该实验装置,热电偶型温度计在20℃的环境气氛下放置到达到20℃,然后移到50℃的环境气氛下,测定热电偶型温度计到40℃的时间,评价布部件的温度调节功能。把结果示于表18。
          表18
  到达时间(分)
  实施例79     18
  实施例80     18
  实施例81     16
  实施例82     15
  实施例83     16
  实施例84     16
  实施例85     15
  实施例86     16
  实施例87     16
  实施例88     16
  实施例89     18
  实施例90     21
  实施例91     23
  实施例92     13
  实施例93     12
  实施例94     11
  实施例95     12
  比较例5     7
  比较例6     6
(注射成型品)
实施例96
在聚丙烯树脂(IDEMITSU PP J 466H(商品名)、出光石油化学公司制、熔点158℃、PP)70重量份中,干混实施例57制的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30重量份后,使用35mmφ挤出机(池贝铁工制)在200℃进行混炼,制得蓄热性PP组合物。
然后,使用20t的小型注射成型机,在210℃将该PP组合物成型制成厚4mm、15cm正方形的平板。然后,将该平板在50℃的恒温槽中放置0.5小时、再在5℃的恒温槽中放置0.5小时。用表面温度计测定基材的温度变化,评价蓄热性。把结果示于图3。另外,使用该材料制造容器,评价填充空气和水时的空气层与水层的各层的内部温度。把结果示于图4及图5。另外,把本材料蓄热性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9。
比较例7
实施例96中,除了不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以外,其他与实施例96同样地制造4mm厚的PP平板、评价蓄热性。把结果示于图3。另外,使用该材料制造容器,评价填充空气和水时的空气层与水层的各层的内部温度。把结果示于图4及图5。
[中空成型品]
实施例97
在高密度聚乙烯树脂(IDEMITSU HD 520MB(商品名)、出光石油化学公司制,熔点130℃HDPE)70重量份中,干混实施例57制的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30重量份后,使用35mmφ挤出机(池贝铁工制)在180℃进行混炼,制得蓄热性HDPE。
然后,使用2种3层小型中空成型机,在温度180度下,制造上述HDPE组合物为中间层(2mm厚)、上述HDPE为内层及外层(各lmm厚)的200cc的多层中空瓶,评价蓄热性。把结果示于表19。
[压缩成型品]
实施例98
采用实施例96制的蓄热性PP组合物45g,使用1mm厚的20cm正方形框模,200℃预热10分钟,脱气后,以16MPa G施加2分钟压力,然后,用室温的冷却压机在10MPa的压力下冷却,制得蓄热性PP组合物的压缩成型品。再者,此时把通常使用的PET薄膜用作脱模膜,而模框上下使用1mm铝板。把蓄热性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9。
实施例99
实施例96中,除了使用实施例58制的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交联体代替实施例57制的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以外,其他与实施例96同样地制得蓄热性PP组合物。
然后,使用该蓄热性PP组合物,与实施例98同样地制得压缩成型品。把蓄热性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9。
[发泡成型品]
实施例100
将实施例57制的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多元醇成分、异氰酸酯成分、发泡剂、催化剂及泡沫稳定剂按下述的比例进行配合,按照规定方法制作含30重量%蓄热成分的蓄热性聚氨酯发泡体,评价蓄热性。把结果示于表19。
道聚氨酯公司制#3000(商品名)、多元醇成分100重量份、
道聚氨酯公司制T-80(商品名)、
异氰酸酯成分40重量份
水、发泡剂2.9重量份
空气产品公司制、33LV(商品名)、胺系催化剂        0.3重量份
空气产品公司制、AT33(商品名)、胺系催化剂        0.3重量份
日东化成公司制、T-9(商品名)、锡系催化剂         0.3重量份
日本ュニカ一公司制、L6202(商品名)、泡沫稳定剂   0.3重量份
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蓄热材料                    62重量份
[挤出成型品]
实施例101
使用40mm的小型挤出机、在200℃将实施例96制的蓄热性PP组合物进行多层挤出成型,制造中心的蓄热材料层含有30重量%蓄热成分的3层挤出成型品、评价蓄热性。把结果示于表19。
表19
成形品中蓄热材料的含有量(wt%)   潜热(J/g)
  实施例96     30     20
  实施例97     15     11
  实施例98     30     23
  实施例99     30     22
  实施例100     30     21
  实施例101     30     20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容易制造加工且有优异蓄热性的蓄热材料、蓄热性组合物、及使用这些的薄膜及片材、叠层体、成型品、蓄热性复合纤维、蓄热性布部件。

Claims (25)

1.用于身体周围的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含有熔点是-10~100℃,潜热是30J/g以上的聚合物或低聚物。
2.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前述熔点是-10~80℃。
3.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前述聚合物或低聚物的熔点与凝固点之差是15℃以内。
4.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前述熔点是0~50℃。
5.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前述聚合物或低聚物在50℃下40重量%甲苯溶液的溶液粘度是100mm2/s以上。
6.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前述潜热是50J/g以上。
7.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含有由式(1)所示的主链部X,连接部Y及侧链Z构成、侧链Z以可结晶化的结晶性单元为主要构成成分的聚合物或低聚物。
Figure A038057720002C1
8.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含有由式(1)所示的主链部X、连接部Y及侧链Z构成、侧链Z以可结晶化的结晶性单元为主要构成成分的聚合物或低聚物的交联体。
9.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前述主链部X、连接部Y及侧链Z的重量满足以下的式子。
Z/(X+Y+Z)≥0.75
10.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前述主链部X是选自
Figure A038057720003C1
的至少一种,
前述连接部与侧链Y-Z是选自-CO-O-R、-O-CO-R、-O-R、-CH2-R的至少一种,
R是C9以上的烃基。
11.权利要求10所述的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R是C9以上的直链烷基。
12.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是聚甲基丙烯酸二十二烷基酯、聚甲基丙烯酸二十一烷酯、聚丙烯酸二十烷酯、聚丙烯酸十九烷酯、聚丙烯酸十七烷酯、聚丙烯酸十六烷酯、聚丙烯酸十五烷酯、聚丙烯酸硬脂酯、聚丙烯酸月桂酯、聚丙烯酸肉豆蔻酯、聚甲基丙烯酸肉豆蔻酯、聚甲基丙烯酸十五烷酯、聚甲基丙烯酸棕榈酯、聚甲基丙烯酸十七烷酯、聚甲基丙烯酸十九烷酯、聚甲基丙烯酸二十烷酯、聚甲基丙烯酸硬脂酯、聚甲基丙烯酸(棕榈/硬脂)酯、聚月桂酸乙烯酯、聚肉豆蔻酸乙烯酯、聚棕榈酸乙烯酯、聚硬脂酸乙烯酯、聚月桂基乙烯基醚、聚肉豆蔻基乙烯基醚、聚棕榈基乙烯基醚或聚硬脂基乙烯基醚。
13.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还含有亲水性单元。
14.权利要求13所述的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前述亲水性单元是式(2)所示的单元。
15.权利要求8或13所述的蓄热材料,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前述结晶性单元、或可形成前述结晶性单元及亲水性单元的单体交联剂是0.1~20重量%。
16.蓄热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7或8所述的蓄热材料与合成树脂配混而成。
17.权利要求16所述的蓄热性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前述合成树脂至少含有选自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酰胺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乙烯-乙烯基醇共聚树脂、热塑性弹性体树脂、聚苯硫醚树脂、ABS树脂中的任何一种。
18.薄膜或片材,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1、7或8所述的蓄热材料、或权利要求16所述的蓄热性组合物。
19.叠层体,其特征在于含权利要求18所述的薄膜或片材作为一层。
20.蓄热性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7或8所述的蓄热材料、或权利要求16所述的蓄热性组合物是芯部,合成树脂为鞘部的芯鞘结构。
21.权利要求20所述的蓄热性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前述合成树脂是聚酰胺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偏氯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乙烯树脂或聚丙烯树脂。
22.蓄热性布部件,其特征在于含权利要求20所述的蓄热性复合纤维。
23.成型品,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或8所述的蓄热材料,或权利要求16所述的蓄热性组合物。
24.权利要求23所述的成型品,其特征在于前述成型品是节能部件或防止过热、过冷部件。
25.权利要求23所述的成型品,其特征在于前述成型品是建筑材料、家庭用品、汽车部件、家电OA部件、热交换器部件或传热机械体。
CNB038057727A 2002-03-12 2003-03-07 蓄热材料及其组合物以及其用途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192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067489A JP2003268358A (ja) 2002-03-12 2002-03-12 体の周囲に用いる蓄熱材料
JP2002067491A JP2003268359A (ja) 2002-03-12 2002-03-12 蓄熱材料
JP67489/2002 2002-03-12
JP67491/2002 2002-03-12
JP2002184007A JP2004026971A (ja) 2002-06-25 2002-06-25 架橋蓄熱材料
JP184007/2002 2002-06-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43104A true CN1643104A (zh) 2005-07-20
CN100471926C CN100471926C (zh) 2009-03-25

Family

ID=27808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0577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1926C (zh) 2002-03-12 2003-03-07 蓄热材料及其组合物以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106392A1 (zh)
EP (1) EP1484378A4 (zh)
KR (1) KR20040094789A (zh)
CN (1) CN100471926C (zh)
AU (1) AU2003213421A1 (zh)
TW (1) TWI253466B (zh)
WO (1) WO2003076547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98364A (zh) * 2010-03-17 2010-08-11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聚合物型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470067A (zh) * 2009-08-26 2012-05-23 拜尔材料科学股份公司 具有潜热储存单元的聚氨酯泡沫材料
CN104718269A (zh) * 2012-10-09 2015-06-17 瓦克化学股份公司 包含潜热储藏介质的片状结构或成形制品
CN111684040A (zh) * 2018-02-05 2020-09-18 菲利克株式会社 温度控制剂以及使用该温度控制剂的发热组合物和温热材料
CN112437779A (zh) * 2018-07-25 2021-03-02 昭和电工材料株式会社 丙烯酸树脂及其制造方法、树脂组合物套组、储热材料以及物品
CN113557252A (zh) * 2019-03-14 2021-10-26 昭和电工材料株式会社 硬化性组合物、蓄热材及物品
CN113646412A (zh) * 2019-03-25 2021-11-1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蓄热组合物、蓄热部件、电子设备及蓄热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13728056A (zh) * 2019-03-29 2021-11-30 株式会社钟化 潜热蓄热材料
CN114450377A (zh) * 2019-10-04 2022-05-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蓄热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4033431A1 (de) * 2004-07-10 2006-02-02 Interstuhl Büromöbel GmbH & Co. KG Wärmeregulierender Materialverbund und seine Verwendung
DE102005032769A1 (de) * 2005-07-14 2007-01-18 Outlast Technologies, Inc., Boulder Hygieneartikel
US9234059B2 (en) * 2008-07-16 2016-01-12 Outlast Technologies, LLC Articles containing functional polymeric phase change material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00012883A1 (en) * 2008-07-16 2010-01-21 Outlast Technologies, Inc. Functional Polymeric Phase Change Materials
US8404341B2 (en) * 2006-01-26 2013-03-26 Outlast Technologies, LLC Microcapsules and other containment structures for articles incorporating functional polymeric phase change materials
US20100016513A1 (en) * 2008-07-16 2010-01-21 Outlast Technologies, Inc. Functional Polymeric Phase Change Material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RU2444583C2 (ru) * 2007-09-03 2012-03-10 Ска Хайджин Продактс Аб Многокомпонентные волокна
AU2007358683B2 (en) * 2007-09-03 2012-05-24 Essity Hygiene And Health Aktiebolag Multi-component fibres
US8221910B2 (en) 2008-07-16 2012-07-17 Outlast Technologies, LLC Thermal regulating building materials and other construction components containing polymeric phase change materials
US20100015430A1 (en) * 2008-07-16 2010-01-21 Outlast Technologies, Inc. Heat Regulating Article With Moisture Enhanced Temperature Control
DE102008043982B4 (de) 2008-11-21 2014-10-23 Wacker Chemie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wärmespeicherndes Material enthaltenden Bindemittel, Bindemittel enthaltend wärmespeicherndes Material und Verwendung des Bindemittels
KR100931005B1 (ko) * 2009-05-29 2009-12-10 김규호 상전이물질을 이용한 건축용 난방패널
US8673448B2 (en) 2011-03-04 2014-03-18 Outlast Technologies Llc Articles containing precisely branched functional polymeric phase change materials
EP2800792B1 (en) 2012-01-03 2019-02-20 Phase Change Energy Solutions, Inc.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latent heat storage material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JP6020747B1 (ja) 2014-12-15 2016-11-0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重合体
US10003053B2 (en) 2015-02-04 2018-06-19 Global Web Horizons, Llc Systems, structures and materials for electrochemical device thermal management
US10431858B2 (en) 2015-02-04 2019-10-01 Global Web Horizons, Llc Systems, structures and materials for electrochemical device thermal management
JP6877425B2 (ja) 2016-06-15 2021-05-2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重合体、成形体、発泡体、樹脂組成物およ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1609255S (zh) 2017-04-03 2018-07-17
CN111936597B (zh) 2018-04-05 2022-04-1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蓄热材料、其制造方法和蓄热槽
KR102300808B1 (ko) * 2020-12-22 2021-09-13 한국건설기술연구원 상전이물질이 함침된 셀룰로스 섬유를 이용한 축열방열 소재 및 그 제조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685676A (zh) * 1965-08-19 1967-02-20
US4426307A (en) * 1981-07-17 1984-01-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Heat accumulative material
US4487856A (en) * 1983-03-14 1984-12-11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Ethylene polymer composite heat storage material
US5156911A (en) * 1989-05-11 1992-10-20 Landec Labs Inc. Skin-activated temperature-sensitive adhesive assemblies
US5211949A (en) * 1990-01-09 1993-05-18 University Of Dayton Dry powder mixes comprising phase change materials
CA2098565A1 (en) * 1991-11-05 1993-05-06 Hirotaka Tagoshi A resin composition and a molded article utilizing it
JP3078919B2 (ja) * 1992-03-10 2000-08-21 三菱電線工業株式会社 保冷庫及び保冷車
JPH0859956A (ja) * 1994-08-23 1996-03-05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架橋ポリアセタール樹脂組成物
JPH08311716A (ja) * 1995-05-12 1996-11-26 Nippon Ester Co Ltd 吸発熱性複合繊維
JPH09272861A (ja) * 1996-04-05 1997-10-21 Ube Ind Ltd 蓄熱体
US5889118A (en) * 1996-06-03 1999-03-30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Thermomorphic "smart"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s
US5827926A (en) * 1996-11-08 1998-10-27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Moisture-curable, hot-melt composition
JPH10279931A (ja) * 1997-04-07 1998-10-20 Mitsubishi Chem Corp 蓄熱材組成物
US20050208286A1 (en) * 2000-09-21 2005-09-22 Hartmann Mark H Polymeric composites having enhanced reversible thermal propertie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thereof
US6855422B2 (en) * 2000-09-21 2005-02-15 Monte C. Magill Multi-component fibers having enhanced reversible thermal properti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US20030054141A1 (en) * 2001-01-25 2003-03-20 Worley James Brice Coated articles having enhanced reversible thermal properties and exhibiting improved flexibility, softness, air permeability, or water vapor transport properties
US7129276B2 (en) * 2001-05-04 2006-10-31 L'oreal S.A. Composition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liquid fatty phase structured by at least one semi-crystalline polymer
FR2824264B1 (fr) * 2001-05-04 2005-11-18 Oreal Composition a phase grasse liquide gelifiee par un polymere semi-cristallin
FR2824267B1 (fr) * 2001-05-04 2008-06-27 Oreal Composition cosmetique filmogene
CN1337149A (zh) * 2001-09-24 2002-02-27 华中农业大学 生态型雄性不育水稻育性人工光温鉴定方法
US7255870B2 (en) * 2002-01-24 2007-08-14 L'oreal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semicrystalline polymer, uses thereof, and method for making
US7008680B2 (en) * 2003-07-03 2006-03-0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Heat-activatable adhesive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0067A (zh) * 2009-08-26 2012-05-23 拜尔材料科学股份公司 具有潜热储存单元的聚氨酯泡沫材料
CN101798364A (zh) * 2010-03-17 2010-08-11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聚合物型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718269A (zh) * 2012-10-09 2015-06-17 瓦克化学股份公司 包含潜热储藏介质的片状结构或成形制品
CN111684040A (zh) * 2018-02-05 2020-09-18 菲利克株式会社 温度控制剂以及使用该温度控制剂的发热组合物和温热材料
CN112437779A (zh) * 2018-07-25 2021-03-02 昭和电工材料株式会社 丙烯酸树脂及其制造方法、树脂组合物套组、储热材料以及物品
CN112437779B (zh) * 2018-07-25 2024-01-02 株式会社力森诺科 丙烯酸树脂用于储热材料的用途、树脂组合物套组用于储热材料的用途、储热材料以及物品
US11965048B2 (en) 2018-07-25 2024-04-23 Resonac Corporation Acrylic resin, producing method thereof, resin composition set, heat storage material, and article
CN113557252A (zh) * 2019-03-14 2021-10-26 昭和电工材料株式会社 硬化性组合物、蓄热材及物品
CN113646412A (zh) * 2019-03-25 2021-11-1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蓄热组合物、蓄热部件、电子设备及蓄热部件的制造方法
US11959010B2 (en) 2019-03-25 2024-04-16 Fujifilm Corporation Heat storage composition, heat storage member, electron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heat storage member
CN113728056A (zh) * 2019-03-29 2021-11-30 株式会社钟化 潜热蓄热材料
CN114450377A (zh) * 2019-10-04 2022-05-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蓄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3334A (en) 2004-03-01
CN100471926C (zh) 2009-03-25
EP1484378A4 (en) 2006-08-30
TWI253466B (en) 2006-04-21
WO2003076547A1 (fr) 2003-09-18
US20050106392A1 (en) 2005-05-19
AU2003213421A1 (en) 2003-09-22
KR20040094789A (ko) 2004-11-10
EP1484378A1 (en) 2004-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43104A (zh) 蓄热材料及其组合物以及其用途
CN1076366C (zh) 阻燃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树脂组合物
CN1235933C (zh) 聚酯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聚酯嵌段共聚体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186C (zh) 2-羟基苯基三嗪
CN100338127C (zh) β-结晶聚丙烯
CN1185294C (zh) 稳定剂组合
CN1314754C (zh) 注塑成型体
CN101080465A (zh) 生物降解性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体
CN1902240A (zh) 酰亚胺树脂、及其制造方法和利用
CN1471546A (zh) 嵌段共聚物及其组合物、以及由此构成的薄膜
CN101056898A (zh) 用于处理玻璃纤维的改性聚烯烃类树脂、表面处理玻璃纤维及纤维强化聚烯烃类树脂
CN1611533A (zh) 抗静电性树脂组成物
CN1749316A (zh) 一种三元复配聚乳酸型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CN1320054C (zh) 热塑性聚酯树脂组合物与包含该组合物的成型体
CN1749315A (zh) 四元复配完全生物降解聚乳酸型复合材料及应用
CN1898317A (zh) 用于控制聚烯烃类树脂结晶速度的组合物和方法、树脂组合物和树脂成型品
CN1144843C (zh) 含有硅橡胶颗粒的水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875034A (zh) 苯乙烯系共聚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912045A (zh) 抗静电片材
CN1926189A (zh) 聚酯树脂用改性剂和使用它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
CN1733964A (zh) 直接蒸镀用树脂组合物、使用该组合物的模塑制品以及表面金属化处理的灯罩
CN1111115C (zh) 丙烯酸系片状成形料或预制整体模塑料及其生产和生产丙烯酸人造大理石的方法以及增稠剂
CN1735508A (zh) 复合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12086B (zh) 用丙烯酸酯共聚体粘合剂粘合的无纺纤维织物
CN1226906A (zh) 三嵌段低聚物,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和抗雾化挤塑/模塑制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25

Termination date: 201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