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40072A - 数据发送装置、中继装置、数据发送接收装置、数据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数据发送装置、中继装置、数据发送接收装置、数据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40072A
CN1640072A CNA038046288A CN03804628A CN1640072A CN 1640072 A CN1640072 A CN 1640072A CN A038046288 A CNA038046288 A CN A038046288A CN 03804628 A CN03804628 A CN 03804628A CN 1640072 A CN1640072 A CN 16400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data
mentioned
networks
protoc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0462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横里纯一
加藤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400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400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04L1/000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by modifying the frame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9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at layers above the network lay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6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explicit feedback to the source, e.g. choke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6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by determining packet size, e.g. maximum transfer unit [MTU]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4Registration at HLR or 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43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of packets, e.g. segmentation and reassembly [SA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从数据接收装置(201)或网关(203)经由网络1(204)、网络2(205)向数据发送装置(202)通知数据接收装置(201)或网关203中的出错状况。在数据发送装置(202)中,根据此出错状况,针对在网络1(204)、网络2(205)中共通的上位协议,也用与错误率适应的分组长度进行接收。由此,可以在网络1(204)、网络2(205)中共通的上位协议中减少分组丢失率。

Description

数据发送装置、中继装置、 数据发送接收装置、数据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即使在经由出错状况变化的网络在发送接收装置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应于变动的出错状况进行通信的数据发送装置、中继装置、数据发送接收装置、数据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图1展示了例如在特开平11-331234号公报中所示的现有的数据发送接收系统。在此数据发送接收系统中,在无线终端装置和应用程序服务器进行数据发送接收时,无线终端装置或者基站装置向网关服务器通知无线区间的线路状态,在网关服务器向无线用协议转换时调整分组长度和再发送时间等参数进行数据通信。
可是,在记载在此特开平11-331234号公报中的现有的数据通信系统中,在网关中使用与无线网络的线路状况相适应的参数(分组长度、再发送时间、窗口尺寸),转换为无线用网络的协议进行发送。
但是,通常在影像和声音等的多媒体通信中,虽然存在在无线、因特网中不同的下位协议和在实现流通信的无线、因特网中共通的上位协议,但在上述现有的数据通信系统中,并不只用下位协议通过与网络的错误特性一致的参数进行发送接收而针对上位协议以适宜的分组长度进行传送。
发明内容
因而,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共通的上位协议中通过用与网络出错状况适应的分组长度进行接收,可以实现减少分组丢失率的数据发送装置、中继装置、数据发送接收装置、数据通信方法。
本发明的数据发送装置是经由特性不同的多个网络在和数据接收装置之间,用上述多个网络共通的上位协议、上述多个网络各自固有的下位协议进行数据通信的数据通信发送装置,因为从上述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网络中的错误发生状况,根据此网络中的错误发生状况可变地控制上述多个网络共通的上位协议的分组长度,所以不仅是各网络特有的下位协议,也根据网络的状况改变在各网络中共通的协议的分组长度,因而可以在错误少的网络中实现高效率的通信,在错误多的网络中可以实现使错误的影响极少的通信。
另外,本发明的数据发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根据网络中的错误发生状况可变地控制上述多个网络共通的上位协议的分组长度时,适应传送的数据的构造和特性地可变地调整上位协议的分组长度。
另外,本发明的数据中继装置是经由特性不同的多个网络在数据发送装置和数据接收装置之间,中继用上述多个网络共通的上位协议、上述多个网络各自固有的下位协议进行的数据通信的中继装置,因为从上述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网络中的错误发生状况,根据此网络中的错误发生状况可变地控制上述多个网络共通的上位协议的分组长度,所以不仅是各网络特有的下位协议,也根据网络的状况改变各网络中共通的协议的分组长度,因而可以在错误少的网络中实现高效率的通信,在错误多的网络中可以实现使错误的影响极少的通信。
进而,本发明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把每个网络不同的下位协议的分组长度可变地控制为与上述各网络的出错状况相适应的分组长度。
进而,本发明的中继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从上述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网络中的错误发生状况中,还包含来自存在于与另一网络的边界上的另一中继装置的网络中的错误发生状况。
进而,本发明的数据发送接收装置是经由特性不同的多个网络在和另一数据发送接收装置之间,用上述多个网络共通的上位协议、上述多个网络各自固有的下位协议进行数据通信的数据发送接收装置,因为在从上述另一数据发送接收装置接收到数据时,抽出网络的出错状况,根据抽出的网络中的错误发生状况可变地控制上述多个网络共通的上位协议的分组长度,所以不仅是各网络中特有的下位协议,也根据网络的状况变更各网络中共通的协议的分组长度,因而可以在错误少的网络中实现效率高的通信,可以在错误多的网络中实现错误影响极其小的通信。
进而,本发明的数据通信方法是经由特性不同的多个网络在数据发送装置和数据接收装置之间,用上述多个网络共通的上位协议、上述多个网络各自固有的下位协议进行数据通信时的数据通信方法,因为根据网络中的错误发生状况可变地控制上述多个网络共通的上位协议的分组长度,所以不仅是各网络中特有的下位协议,也根据网络的状况变更各网络中共通的协议的分组长度,因而可以在错误少的网络中实现高效率的通信,可以在错误多的网络中实现错误影响极其小的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例子(特开平11-331234)的方框构成图。
图2是本发明中的实施例1的数据发送接收系统的基本概要构成图。
图3是展示作为通信协议一例利用RTP(实时传送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UDP/IP进行通信时的网络协议堆栈例子的图。
图4是图2所示的实施例1的数据发送装置(202)的详细说明图。
图5是展示网络出错状况的数据构造一例的图。
图6是展示图4所示的上位协议分组长度确定单元305的详细构成的详细构成图。
图7是图2所示的数据接收装置(201)的详细说明图。
图8是展示作为上位协议一例的RTP(Real-time transportprotocol)的分组构成(901)的图。
图9是作为在出错状况通信中使用的协议一例展示RTCP(RTP控制协议:RTP Control Protocol)的分组构成(801)的图。
图10是展示在本实施例1的数据接收装置(201)中的出错状况数据的生成的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中的实施例2的数据发送接收系统的基本概要构成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实施例2的数据发送装置(502)的详细说明图。
图13是图11所示的实施例2的中继装置(503)的详细说明图。
图14是本发明中的实施例3的数据发送接收系统的基本概要构成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实施例3的发送接收装置1、2的详细说明图。
图16是展示实施例4的数据发送装置(502)的详细构成的图。
图17是说明在本实施例4中用RTP发送MPEG-4时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根据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的形式。
实施例1
图2是把经由性质不同的2个网络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时的情况作为例子的本发明中的实施例1的数据发送接收系统的基本概要构成图。在图2中,201是数据接收装置(在图中省略为接收装置),202是数据发送装置(在图中省略为发送装置),203是网关,204是网络1,205是网络2,206是发送数据,207是用于通过网络1发送发送数据(206)的协议堆栈,208是用于通过网络2传送发送数据(206)的协议堆栈,209是接收数据。
如果说明图2所示的数据发送接收系统的动作,则数据接收装置(201)通过性质不同的网络1(204)和网络2(205)从数据发送装置(202)接收发送数据(206),网络1和网络2根据时间或者数据接收装置(201)的状态和位置而错误发生率变化,把在相对于数据接收装置(201)的时间ti时的网络1(204)、网络2(205)的合计错误发生率表示为R(ti)。
发送数据(206)在数据发送装置(202)和数据接收装置(201)之间作为上位协议使用记载在协议堆栈208、207中的网络共通协议被传送,作为下位协议在网络1中使用记载在协议堆栈207中的网络1协议被传送,在网络2中使用记载在协议堆栈208中的网络2协议被传送。在作为中继装置的网关(203)中进行网络1和网络2之间的下位协议的转换。
图3是作为通信协议一例展示利用RTP(Real-time transportprotocol)/UDP/IP进行通信时的网络协议堆栈的图。在图3中,1501是用于通过网络1进行通信的协议堆栈,1504是用于通过网络2进行通信的协议堆栈,1502是在网络1和网络2上共通的上位协议,1503是网络1用的下位网络协议,1505是网络2用的下位网络协议。网关(203)在网络1和2之间转换下位网络协议1503和下位网络协议1505的协议。
以下,分为数据发送装置(202)和数据接收装置(201)详细说明构成和动作。
发送装置一侧的说明
图4是图2所示的实施例1的数据发送装置(202)的详细说明图。在图4中,301是分组发送单元,302是上位协议分组生成单元,303是下位协议分组生成单元,304是分组送出单元,305是上位协议分组长度确定单元,307是网络出错状况,309是出错状况收集单元,206是发送数据,202是发送装置,205的网络2。
如果说明图4所示的数据发送装置(202)的动作,则数据发送装置(202)的上位协议分组生成单元(302)生成用于发送发送数据(206)的上位协议的分组。此上位协议的分组长度由上位协议分组长度确定单元(305)参照网络出错状况(307)的数据,确定为与出错状况相适应的分组长度。生成的上位协议的分组被输入到下位协议分组生成单元(303)。在下位协议分组生成单元(303)中生成的分组被输入分组送出单元(304),发送到网络2(205)。有关网络的出错状况(307),出错状况收集单元(309)收集从数据接收装置(201)发送来的错误信息,存储在网络出错状况(307)中。
图5是展示网络出错状况的数据构造一例的图。在图5中,1201是表示网络状况数据的数据一例,例如,网络出错状况如图5所示,假设是在每一时间计算时间、分组丢失率的数据后存储的数据。在此分组丢失率n假设是从时间n-1到时间n丢失的分组相对于此间发送的全部分组的比率。
图6展示了图4所示的上位协议分组长度确定单元305的详细构成。在图6中,1401是分组长度确定单元,1402是分组长度确定用数据,305是上位协议分组长度确定单元,307是网络出错状况,302是上位协议分组生成单元。
如果说明图6所示的上位协议分组长度确定单元305的动作,则上位协议分组长度确定单元305的分组长度确定单元(1401)读入网络出错状况(307),确定发送的分组长度。在确定分组长度时分组长度确定单元1401读入分组长度确定用数据(1402),通过检索与网络出错状况一致的分组长度确定分组长度。在此,分组长度确定用数据(1402)例如是具有网络错误率的范围和分组长度的各列的表,检索现在的网络错误率所属的网络错误率的范围,可以得到一致的分组长度。
接收装置一侧的说明
图7是图2所示的数据接收装置(201)的详细说明图。在图7中,401是分组输入单元,402是下位协议分组分解单元,403是上位协议分组分解单元,209是接收数据,405是出错状况通知单元。
如果说明图7所示的数据接收装置(201)的动作,则从网络1(204)输入到分组输入单元(401)的分组由下位协议分组分解单元(402)分解下位协议,在上位协议分组分解单元(403)中作为分解了上位协议的数据复原,存储在接收数据(209)中。出错状况通知单元(405)在上位协议分解单元(403)中解析分组的接收状况,求出分组损失率并输入到出错状况通知单元(405)。出错状况通知单元(405)把出错状况发送到数据发送装置(202)。
图8是展示作为上位协议一例的RTP(Real-time transportprotocol)的分组构成(901)的图。出错状况通知单元(405)例如根据此RTP分组构成中的“顺序号码”的连续性求出到达数据接收装置(201)内的分组的损失率。在图8中,V是版本,P是装填标志,X是扩展标志,CC是发送方发送源数,M是标志位,PT是有效载荷类型。
图9是作为在出错状况通信中使用的协议一例展示RTCP(RTPControl Protocol)的分组构成(801)的图。在图9中,V是版本,P是装填标志,PT是有效载荷类型。出错状况通知单元(405)例如将信息存储在此RTCP分组构成中的“分组丢失率”以及“丢失分组数单元”中并发送到发送单元。此时,如图9所示,数据接收装置(201)的出错状况通知单元(405)用RTCP分组把接收出错状况发送到数据发送装置(202)。
图10是展示在本实施例1的数据接收装置(201)中的出错状况数据的生成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如果向上位协议分组分解单元(403)输入分组(步骤ST1),则例如在RTP分组的情况下,上位协议分组分解单元(403)抽出接收到的分组的顺序号码(参照图8),通过与前一次接收到的分组的顺序号码比较来计算丢失分组数(步骤ST2),在把丢失分组数以及接收分组数通知出错状况通知单元(405)的同时(步骤ST3),分解分组,抽出接收数据并存储(步骤ST4),进入到下一分组的接收等待状态(步骤ST5)。当接收到下一分组的情况下(步骤ST5“是”),进行上述的步骤ST1转移的处理。
可是,出错状况通知单元(405)如果从上位协议分组分解单元(403)通过步骤ST3的处理接收到丢失分组数以及接收分组数的通知(步骤ST11“是”),则增加丢失分组数和接收分组数的计数(步骤ST12),如果达到发送出错状况的时刻(步骤ST13“是”),则例如在利用RTCP分组的情况下,计算分组丢失率以及丢失分组数,作为出错状况数据向数据发送装置(202)发送(步骤ST14),并初始化丢失分组数、接收分组数(步骤ST15)。
因而,如果采用本实施例1,则从数据接收装置(201)和网关(203)经由网络1(204)、网络2(205)向数据发送装置(202)通知数据接收装置(201)和网关(203)中的出错状况,在数据发送装置(202)中,因为根据此出错状况,针对网络1(204)、网络2(205)共通的上位协议通过与错误率相适应的分组长度进行发送接收,所以即使是网络1(204)、2(205)共通的上位协议也可以减少分组丢失率。
具体地说,例如在发送接收影像的系统中,网络1是手机网络等无线网络,网络2是因特网等有线网络,假设下位协议在无线用协议和有线用协议中是不同的,作为上位的共通协议使用RTP/UDP/IP,数据接收装置(201)、数据发送装置(202)之间的出错状况用RTCP/UDP/IP发送。假设无线网络固有的下位协议使用与错误多的无线网络适合的短的分组长度,有线网络固有的下位协议为了有效地发送接收数据而使用上位协议的分组长度。如果接收装置的无线状态恶化,网络的错误发生率高,则从接收装置向发送装置使用RTCP通知此现象。发送一侧根据通知的出错状况缩短RTP上位分组的分组长度进行发送。由此无线网络中的下位协议分组丢失波及的对上位协议(RTP)的影响降低,可以实施与网络的出错状况适应的数据的发送接收。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中,是使用网络1和2全体的出错状况确定分组长度,但在本实施例2中说明分别使用网络1和网络12的出错状况确定分组长度的系统。
图11是把经由特性不同的2个网络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的情况作为例子的本发明中的实施例2的数据发送接收系统的基本概要构成图。在图11中,501是数据接收装置(在图中,省略为接收装置),502是数据发送装置(在图中,省略为发送装置),503表示中继装置,204表示网络1,205表示网络2,206表示发送数据,507表示网络1中的协议堆栈,508表示网络2中的协议堆栈,209表示接收数据。
如果说明图11所示的实施例2的数据发送接收系统的动作,则数据接收装置(501)通过性质不同的网络1(204)和网络2(205)从数据发送装置(502)接收接收数据(206)。网络1和网络2根据时间或者数据接收装置(501)的状态和位置而错误发生率变化,把相对于数据接收装置(501)的时间ti的网络1中的错误发生率表示为ER1(ti),把网络2中的错误发生率表示为ER2(ti)。
发送数据(206)在数据发送装置(502)、接收装置(502)之间作为上位协议使用507、508所述的网络共通协议被传送,作为下位协议,在网络1中使用507所述的网络1协议,在网络2中使用508所述的网络2协议传送。网络1和网络2之间的下位协议的转换以及上位协议的分组长度转换在中继装置(503)中进行。
图12是图11所示的实施例2的数据发送装置(502)的详细说明图。在图12中,302是上位协议分组生成单元,602是下位协议分组生成单元,304是分组送出单元,305是上位协议分组长度确定单元,605是下位协议分组长度确定单元,309是出错状况收集单元,607是网络2出错状况,206是发送数据。
如果说明图12所示的实施例2的数据发送装置(502)的动作,则上位协议分组生成单元(302)生成用于发送发送数据(206)的上位协议的分组。
此时,此上位协议的分组长度由上位协议分组长度确定单元(305)参照网络2出错状况(607)的数据,确定为适应出错状况的分组长度。已生成的上位协议的分组被输入到下位协议分组生成单元(602)。下位协议分组长度由下位协议分组长度确定单元(605)参照网络2出错状况(607)的数据,确定为适应出错状况的分组长度。
在此上位以及下位协议分组长度确定单元的构成假设与图6所示的上位协议分组长度确定单元305的构成相同。在下位协议分组生成单元(602)中生成的分组被输入到分组送出单元(304),被送出到网络2(205)。对于网络2的出错状况(607),由出错状况收集单元(309)收集网络2的出错状况,存储在网络2出错状况(607)中。
图13是图11所示的实施例2的中继装置(503)的详细说明图。在图13中,701是分组接收单元,702是下位协议分组分解单元,703是上位协议分组分解单元,704是上位协议分组生成单元,705是下位协议分组生成单元,706是分组送出单元,707是上位协议分组长度确定单元,708是下位协议分组长度确定单元,709是出错状况通知单元,710是出错状况收集单元,711是网络1出错状况,712是分组中继单元,503是中继装置,204是网络1,205是网络2,716是缓冲器。
如果说明图13所示的实施例2的中继装置(503)的动作,则分组接收单元(701)从网络2(205)取得从数据发送装置(502)接收到的分组,输出到下位协议分组分解单元(702)。下位协议分组分解单元(702)从分组中分解下位协议,输出到上位协议分组分解单元(703)。在上位协议分组分解单元(703)中,分解上位协议,把数据暂时存储在缓冲器(716)中。缓冲器(716)是FIFO。
上位协议分组生成单元(704)从缓冲器(716)中读出发送数据,生成上位协议分组,输出到下位协议分组生成单元(705)。在此,上位协议的分组长度由上位协议分组长度确定单元(707)参照网络1出错状况(711)确定。
在下位协议分组生成单元(705)中,根据由上位协议分组生成单元(704)输入的上位协议分组生成网络1用的下位协议分组。在此,下位协议的分组长度由下位协议分组长度确定单元(708)参照网络1出错状况(711)确定。进而,上位以及下位协议分组长度确定单元(707)、(708)的构成与图6所示的上位协议分组长度确定单元305的构成相同。
在此,例如当作为上位通信协议使用图8所示的RTP分组,在中继装置(713)中变更分组长度的情况下,需要再次附加顺序号码。在此,当存在在网络1中丢失的分组的情况下,新生成的RTP分组除去丢失的部分附加连续的顺序号生成分组。
在下位协议分组生成单元(705)中生成的分组被输入分组发送单元(706),发送到网络1(204)。而后,图11所示的本实施例2的数据接收装置(501)经由网络1(204)接收数据,但因为和图7所示的实施例1的数据接收装置(201)同样地构成、动作,所以出错状况通知单元(405)向中继装置(503)通知出错状况。
从数据接收装置(501)向中继装置(503)发送出错状况通知,在中继装置(503)中,合并采用网络1(204)的数据接收装置(501)中的出错状况和采用网络2(205)的中继装置(503)中的出错状况,发送到数据发送装置(502)。
即,在中继装置(503)中,出错状况收集单元(710)接收从在网络1中的中继装置(713)到数据接收装置(501)的出错状况信息,存储在网络1出错状况(711)中。另外,在中继装置(503)的出错状况通知单元(709)中,在输入上位协议分组分解单元(703)分析的分组丢失率和丢失分组数的同时,从网络1出错状况(711)中输入网络1中的出错状况信息,把这些出错状况经由网络2(205)发送到数据发送装置(502)。
例如,当使用图9所示的RTCP分组发送到数据发送装置(502)的情况下,“接收装置的接收出错状况”表示网络1的出错状况,“中继装置的接收出错状况”表示网络2的出错状况。
因而,如果采用本实施例2,因为在中继装置(503)中检测网络1、2的出错状况,控制从中继装置(503)向数据接收装置(501)发送数据时的上位共通协议、下位协议的分组长度,或者控制在向数据发送装置(502)进行发送而向中继装置(503)发送数据时的上位共通通信协议、下位协议的分组长度,所以向从中继装置(503)到数据接收装置(501)的网络1同时用上位共通协议、下位协议发送与网络1的出错状况相适应的分组长度的分组,另一方面,能够向从数据发送装置(502)到中继装置(50)的网络2共同用上位共通协议、下位共通协议,发送不仅适应于网络2,还与网络1的出错状况适应的分组长度的分组。
具体地说,例如假设是发送接收影像的系统,网络1是无线网络、网络2是有线网络,下位协议在无线用协议和有线用协议中是不同的,作为上位的共通协议使用RTP/UDP/IP,数据接收装置(501)和数据发送装置(502)之间的出错状况用RTCP/UDP/IP进行发送。无线网络固有的下位协议使用基本上适合于错误多的无线网络的短分组长度,但进而可以使此分组长度适合于网络1的出错状况地变化。
网络2的有线网络固有的协议为了高效率地发送接收数据而使用上位协议的分组长度,但进而可以使此上位协议的分组长度适应于网络2的出错状况地变化。
即,作为共通协议的RTP分组长度通过与网络1和网络2的出错状况相适应地在中继装置(503)中转换,由此例如在网络2中因为错误少所以可以用长的分组长度高效率地发送,网络2因为错误多,所以为了减少错误对分组的影响可以缩短分组长度。
进而,在以上的说明中,说明了经由1个中继装置(503)从数据发送装置(502)向接收装置(501)发送数据的情况,但在本发明中并不限于此,在经由多个中继装置从数据发送装置(502)向接收装置(501)发送数据的情况下,也可以生成在各中继装置的分组中继单元中中继的网络的出错状况数据,通过发送到对方中继装置可以同样用与出错状况相适应的分组长度进行发送接收。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以及2中,数据接收装置以及中继装置具有通知各网络出错状况的装置,但在本实施例3中,说明即使没有通知网络的出错状况的装置时也可以取得出错状况的系统。
图14是本发明中的实施例3的数据发送接收系统的基本概要构成图。在图14中,1001是发送接收装置1、1001是发送接收装置2,1003是网关,204是网络1,205是网络2,1006是发送数据1,1007是发送数据2,1008是网络1的协议堆栈,1009是网络2中的协议堆栈,1010是接收数据1,1011是接收数据2。另外,ER(ti)是对应发送接收装置1(1001)的在时间ti时的网络1(204)、网络2(205)的合计错误发生率。
如果说明图14所示的实施例3的数据发送接收系统的动作,则发送接收装置1(1001)向发送接收装置2(1002)发送发送数据1(1006),从发送接收装置2(1002)接收接收数据1(1010)。发送接收装置2(1002)向发送接收装置1(1001)发送发送数据2(1007),从发送接收装置1(1001)接收接收数据2(1011)。
图15是图14所示的实施例3的发送接收装置1、2的详细说明图。在图中,301是和图12所示的实施例2的数据发送装置(502)的分组发送单元(609)一样的分组发送单元,1102是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1的数据接收装置(201)的分组接收单元(404)一样的分组接收单元,1103是出错状况收集单元,307是网络出错状况,1010是接收数据,1006是发送数据,1001是发送接收装置,204是网络。
如果说明图15所示的实施例3的发送接收装置1、2的动作,则假设发送接收装置1(1001)和另一发送接收装置2(1002)进行双方向的数据通信,进行发送接收的网络线路使用同一网络,如果是图14则使用网络1(204)、网络2(205)。
在此,发送接收装置1(1001)其接收数据的分组接收单元(1102)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1的数据接收装置(201)的分组接收单元(404)一样,在接收分组并分解时,抽出分组的丢失状况,输出到出错状况收集单元(1103)。出错状况收集单元(1103)根据接收到的分组丢失状况生成网络出错状况数据,存储在网络出错状况(301)中。
在发送一侧,分组发送单元(301)和图12所示的上述实施例2的数据发送装置(502)的分组发送单元(609)一样,参照网络出错状况(307)确定上述协议以及下位协议的分组长度并发送分组。
因而,如果采用本实施例3,因为发送接收装置(1001)、(1002)在发送数据时与图12所示的上述实施例2的数据发送装置(502)的分组发送单元(609)一样,根据网络出错状况(307)确定上述协议以及下位协议的分组长度并发送分组,另一方面,在接收数据时,与图4所示的实施例1的数据接收装置(201)的分组接收单元(404)一样,在接收分组并分解时,抽出分组的丢失状况,根据出错状况收集单元(1103)接收到的分组丢失状况生成网络出错状况数据,并存储在网络出错状况(301)中,所以即使在没有通知各网络的出错状况的装置的系统中,也可以根据双向的分组发送接收的状况分析生成的网络出错状况,用与网络的状况相适应的分组长度实施数据的发送接收。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3中,对于上位协议的分组长度确定,参照网络的出错状况确定适宜的分组长度,但在本实施例4中,说明发送如影像和声音那样对分组的分割有条件的介质时的分组长度确定。
图16是展示本实施例4的数据发送装置(502)的详细构成的图。本实施例4的数据发送装置(502)其特征在于向图4所示的实施例1的数据发送装置(202)追加了分组分割条件(1311)。
在图16中,302是上位协议分组生成单元,303是下位协议分组生成单元,304是分组送出单元,1304是上位协议分组长度确定单元,309是出错状况收集单元,307是网络2的出错状况,206是发送数据,1309是分组发送单元,205是网络2,它们与图12所示的实施例2的数据发送装置(502)相同,1311是分组分割条件。
如果说明图16所示的实施例4的数据发送装置(502)的动作,则上位协议分组长度确定单元(1304)在确定发送的分组长度时,参照分组分割条件(1311)。在分组分割条件中存储发送的数据的构造、特性信息,提供确定分组长度时的基准。
图17展示了在本实施例4中用RTP传送MEPG-4视频的情况。在图中,1601~1606表示MPEG-4视频的构造,1601以及1602是表示视频的帧的VOP(视频对象平面:Video Object Plane)。VOP可以由多个Video Packet(视频分组)构成,1603~1606表示VideoPacket。这样构成的MPEG-4视频因为希望以VOP或者VP为单位分组化,所以把用分组分割条件(1311)分割分组的条件指定为VOP单位或者Video Packet单位。由此,可以在这些分组分割条件(1311)下把分组长度进一步分割为与出错状况适应的长度。
另外,在图中,1607~1610表示分组的构成,1607以及1608表示在分组分割条件(1311)下以VOP单位构成分组的情况,另外,1609以及1610在分组分割条件(1311)下以VP单位构成分组。
因而,如果采用本实施例4,因为设置预先存储有发送到数据发送装置(1301)的数据的构造和特性信息的分组分割条件(1311),在上位协议分组长度确定单元(1304)确定发送的分组长度时,参照分组分割条件(1311)确定上位协议分组长度,所以可以适应传送的数据特性和构造地可变地变更分组长度。
进而,在本实施例4中,说明了向图4所示的实施例1的数据发送装置(202)追加了分组分割条件(1311),但在本发明中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向图12所示的实施例2的数据发送装置(502)追加分组分割条件(1311)而在上位协议分组长度确定单元(305)确定上位协议分组长度时参照,或者设置在图13所示的实施例2的中继装置(713)中,在上位协议分组长度确定单元(707)中确定向网络1(204)发送的分组的上位协议分组长度时参照,或者向图15所示的实施例3的数据发送接收装置(1001)追加分组分割条件(1311)并在上位协议分组长度确定单元确定上位协议分组长度时参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数据发送装置即使在经由出错状况变化的网络而在发送接收装置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适应于变动的出错状况的通信。

Claims (8)

1.一种数据发送装置,是经由特性不同的多个网络在与数据接收装置之间,用上述多个网络共通的上位协议、上述多个网络各自固有的下位协议进行数据通信的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网络中的错误发生状况,根据该网络中的错误发生状况可变地控制上述多个网络共通的上位协议的分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根据网络中的错误发生状况可变地控制多个网络共通的上位协议的分组长度时,适应于传送的数据构造和特性地可变地调整上位协议的分组长度。
3.一种中继装置,是对经由特性不同的多个网络在数据发送装置和数据接收装置之间用上述多个网络共通的上位协议、上述多个网络各自固有的下位协议进行的数据通信进行中继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网络中的错误发生状况,根据该网络中的错误发生状况可变地控制上述多个网络共通的上位协议的分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把在每个网络中都不同的下位协议的分组长度可变地控制为与上述各网络的出错状况适应的分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从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网络中的错误发生状况中,还包含来自存在于与其他网络的边界上的其他中继装置的网络中的错误发生状况。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从数据接收装置接收的网络中的错误发生状况中,还包含来自存在于与其他网络的边界上的其他中继装置的网络中的错误发生状况。
7.一种数据发送接收装置,是经由特性不同的多个网络在与其他数据发送接收装置之间,用上述多个网络共通的上位协议、上述多个网络各自固有的下位协议进行数据通信的数据发送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从上述其他数据发送接收装置接收数据时,抽出网络的出错状况,根据抽出的网络中的错误发生状况可变地控制上述多个网络共通的上位协议的分组长度。
8.一种数据通信方法,是在经由特性不同的多个网络在数据发送装置和数据接收装置之间用上述多个网络共通的上位协议、上述多个网络各自固有的下位协议进行数据通信时的数据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网络中的错误发生状况可变地控制上述多个网络共通的上位协议的分组长度。
CNA038046288A 2002-03-27 2003-03-24 数据发送装置、中继装置、数据发送接收装置、数据通信方法 Pending CN164007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88117/2002 2002-03-27
JP2002088117A JP2003283562A (ja) 2002-03-27 2002-03-27 データ送信装置、中継装置、データ送受信装置、データ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40072A true CN1640072A (zh) 2005-07-13

Family

ID=28449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38046288A Pending CN1640072A (zh) 2002-03-27 2003-03-24 数据发送装置、中继装置、数据发送接收装置、数据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191370B2 (zh)
EP (1) EP1489786A4 (zh)
JP (1) JP2003283562A (zh)
CN (1) CN1640072A (zh)
WO (1) WO200308185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5794A (zh) * 2009-11-05 2011-05-11 空中客车运作股份公司 飞行器通信系统及飞行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11910A (ja) * 2004-04-23 2005-11-04 Uniden Corp 中継装置、ルーティング方法
JP2006245834A (ja) * 2005-03-02 2006-09-14 Nec Corp Ip網の通信装置
US20080123639A1 (en) * 2006-07-12 2008-05-29 Shiro Saito Relay apparatus and routing method
US8276035B1 (en) * 2008-07-28 2012-09-25 Netmotion Wireless, Inc. High performance digital communications resiliency in a roamable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JP4702443B2 (ja) 2008-12-17 2011-06-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通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2571423B (zh) * 2011-12-29 2014-05-14 清华大学 基于gshlpn的网络数据传输建模及性能分析方法
US9198197B2 (en) * 2013-11-15 2015-11-24 Nokia Technologies Oy Determining maximum packet duration
CN112623259B (zh) * 2021-03-08 2021-05-1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数据丢包的自抗扰控制器设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97144A (ja) 1988-02-03 1989-08-08 Toyoda Gosei Co Ltd 自動車用ウエザストリツプ
JPH07321847A (ja) 1994-05-25 1995-12-08 Fuji Xerox Co Ltd パケット長制御方法およびデータ通信装置
US6172972B1 (en) * 1996-05-28 2001-01-09 Microsoft Corporation Multi-packet transport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sending network data over satellite network
JPH10145341A (ja) 1996-11-11 1998-05-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の信号処理装置
US5959974A (en) * 1996-12-02 1999-09-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covering path MTU of internet paths
JPH10242946A (ja) 1996-12-25 1998-09-11 Sharp Corp データフレーム伝送方法
JP3839922B2 (ja) 1997-07-25 2006-11-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
JPH11331175A (ja) 1998-05-11 1999-11-30 Sony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3233102B2 (ja) 1998-05-12 2001-11-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パケット送信制御方法
JPH11355253A (ja) * 1998-06-08 1999-12-24 Nec Telecom Syst Ltd ディジタル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ディジタル無線通信装置
JP2000324164A (ja) * 1999-05-12 2000-11-24 Nec Corp パケットデータ転送装置
JP2001086190A (ja) 1999-09-09 2001-03-30 Mega Chips Corp データ伝送における誤り制御システム
JP4101993B2 (ja) 1999-12-03 2008-06-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有線無線混在網データ配信装置及び有線無線混在網データ配信方法
JP2001168914A (ja) 1999-12-10 2001-06-22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通信接続装置および通信接続方法
JP2001197144A (ja) * 2000-01-14 2001-07-19 Fuji Electric Co Ltd 無線機
EP1120932A1 (de) * 2000-01-28 2001-08-01 Abb Research Ltd. Datenübertragung mit variabler Paketlänge
US7031343B1 (en) * 2000-11-17 2006-04-18 Alloptic, Inc. Point-to-multipoin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that utilizes variable-length packet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5794A (zh) * 2009-11-05 2011-05-11 空中客车运作股份公司 飞行器通信系统及飞行器
CN102055794B (zh) * 2009-11-05 2015-10-28 空中客车运作股份公司 飞行器通信系统及飞行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191370B2 (en) 2007-03-13
EP1489786A1 (en) 2004-12-22
US20050086576A1 (en) 2005-04-21
WO2003081853A1 (fr) 2003-10-02
JP2003283562A (ja) 2003-10-03
EP1489786A4 (en) 2008-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03796C (zh) 通过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无线网络传输数据
CN1700629A (zh) 移动自组织网中发送数据的方法及利用该方法的网络设备
CN101068236A (zh) 流媒体码率控制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881916A (zh) 一种在通信设备间实现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CN1909503A (zh) 一种探测路径最大传输单元的方法
CN101030842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数据的重排方法及其装置
CN1863165A (zh) 分组域网络中减少数据ip分片数量的方法
CN1640072A (zh) 数据发送装置、中继装置、数据发送接收装置、数据通信方法
CN1835476A (zh) 分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1039254A (zh) 一种媒体数据重组方法以及组包服务器
CN1798104A (zh) 针对组播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
CN1889505A (zh) 一种辅助cpu转发报文的方法及系统
CN101065908A (zh) 通信系统的发送与接收装置及其方法
CN101080093A (zh) 服务质量保证方法和设备
CN1633796A (zh) 针对广播或无线网络修改tcp/ip
CN1882126A (zh) 一种实现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处理单元间数据传输的方法
CN1921481A (zh) 一种用户面协议栈和一种无损迁移实现方法
CN1571418A (zh) 一种流控传输协议中数据传输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705308A (zh) 一种用户面数据处理方法
CN1863148A (zh) 穿越二层隧道网络实现vlan设备间交互bpdu报文的方法
CN1282342C (zh) 一种无线局域网网桥透明桥接的实现方法
CN1617525A (zh) 一种保证通用路由封装隧道传输可靠的方法
CN101060489A (zh)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494277A (zh) 网络通信中数据发送/接收缓冲区的管理方法
CN1921364A (zh) 基于消息的可靠传输层的并包发送和自适应窗口缩放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