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29701A - 用于显示器的防窥视屏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显示器的防窥视屏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29701A
CN1629701A CNA2004101003963A CN200410100396A CN1629701A CN 1629701 A CN1629701 A CN 1629701A CN A2004101003963 A CNA2004101003963 A CN A2004101003963A CN 200410100396 A CN200410100396 A CN 200410100396A CN 1629701 A CN1629701 A CN 16297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zation
film
display
axle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10039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W·麦克马斯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IDP Inc
Original Assignee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0/722,71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7052746B2/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0/926,474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7247356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 filed Critical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
Publication of CN1629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297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2Modifying the appearance of television pictures by optical filters or diffusing scre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2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 G02B27/281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used for attenuating light intensity, e.g. comprising rotatable 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942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components having sam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in differing degre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显示器(例如,LCD)的防窥视屏幕,具有一个偏振薄膜和一个双折射薄膜。该防窥视屏幕能以直角(或接近直角)的方向透射显示器所发出的大部分光线,而不透射从显示器发出的大部分水平非直角的光线。以这种方式产生的防窥视效果是,只有基本位于显示器前方的人才能看见显示器的内容。

Description

用于显示器的防窥视屏幕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器,特别涉及液晶显示器(LCD)和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更具体地涉及用来限制这些显示器视野的装置,显示器上出现的图象主要能位于屏幕前方的使用者看见,而不能被以斜向角度观察屏幕的其他人看见。将以基本垂直之外的方向从屏幕发出的光线基本上消除掉,就能达到防止窥视的目的。
发明背景
液晶可以用于电子显示器的原因,是通过液晶层的偏振光会受该层双折射的影响,而在该层的两面之间施加电压,会使该双折射发生变化。结果是,与其他种类显示器中荧光材料所需要的功率相比,只需要少得多的功率就能控制光线的透射或反射。这使LCD显示器的使用寿命更长,重量更轻,而且能量消耗更低。
在LCD电脑监视器和电视显示器上排列有像素的点阵。这些像素被两组垂直导体之间的X-Y依序寻址装置激活。当显示器上具有向列液晶时,可以用薄膜晶体管的阵列控制一个个像素的激励电压。
在许多应用中,要求扩大不会发生失真或对比度损失的显示器视角。例如在航空电子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显示器对从不同角度观察屏幕的若干个人而言应该是清晰而不失真的。在许多情况下,还要求使用者之外的观察者也能看见电脑显示器上的内容,并要求显示屏幕能给并非直接位于其前方的观众提供不失真的图象。许多现有技术文献中都说明了失真度更小,视角更大的装置,例如美国专利5612801。
但是也出现了许多要求大大减小视角从而防止窥视的用途。其目的是,只有直接位于屏幕前方的人群才能看见屏幕上的图象,防止坐在使用者旁边或站在使用者上方的人看见屏幕上的图象。例如,现在的电脑使用者通常会在飞机上使用便携电脑处理私人文件。为了安全考虑,非常需要防止旁边座位上的乘客或者走过客舱通道的乘客观察到屏幕上的信息。另外,新型的飞机客舱设计用从客舱上方垂下的一个个小屏幕,或者固定在每个乘客座位背后或托盘小桌的小屏幕替代通常悬挂在通道上位于中央的大屏幕,这样各个乘客都能选择自己的娱乐节目。通常,因为每个乘客都可以单独接收他或她选择的娱乐节目为之付款,例如看电影或浏览各个网址,或者出于安全原因,接收私人电子邮件,所以要求防止周围人群看到显示器上的内容。
所开发的大部分能加强LCD显示器应用的器件,都是使更多观众能看到屏幕上的图象。现在还没有能附加在LCD器件上,起到缩小视野,以简便,重量轻和不引人注意的方式限制可视范围而不损失图象亮度效果的装置。目前使用的是由3M公司提供的微型百叶窗式装置来减小视角。但是这样会便图象亮度降低,必须增加应用于背光的功率和/或使用各种增亮薄膜来进行补偿。本发明能够解决这个缺陷,本发明显示器用的防窥视屏幕中包括一个双折射薄膜和一个偏振薄膜,在LCD屏幕上使用具有偏振状态的防窥视屏幕,能缩小LCD屏幕的视野,从而防止窥视。防窥视屏幕的组装方式使该防窥视屏幕能阻挡显示屏幕上所发出光线中其基本上垂直方向以外的水平部分,不致被透射至观察者。这样就能显著减小或消除以大致90°之外的角度观察到屏幕上图象的可能性。而使用增亮薄膜又能提高所透射光线的强度。
美国专利6239853公开了一种包括交错波片的LCD防窥视屏幕,其中含有一些交错的双折射和各向同性薄膜部分。虽然该专利所公开的防窥视屏幕可能是有效的,但是具有以下缺点,交错的双折射和各向同性部分(条状)的结构复杂,制造困难,既耗时又比较昂贵。更重要的是,Rockwell专利只是基于全波和半波考虑的,没有考虑到由于延迟效应引起的入射角的变化。需要为显示器工业开发出一种有效而且节省成本的防窥视屏幕。
发明概述
本发明针对上述要求,基于随着通过双折射介质的光线入射角(或视角)的变化而发生的延迟变化,提出了一种防窥视屏幕。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具有一个偏振轴的显示器的防窥视屏幕,包括:
a)第一单轴双折射薄膜,能透射从显示器发出的光线,该光线沿着显示器偏振轴被基本上线偏振化,该第一双折射薄膜的厚度为d1,延迟值为R:
                     R=(ne-no)d1/cosθ
θ是从显示器入射到屏幕的光线角度,no和ne分别是沿着该第一双折射薄膜寻常对称轴和异常对称轴的折射率,
其中d1大于25微米,使得R随着θ变化;
b)第一偏振薄膜,它具有一个偏振轴,其位置能接受从该第一双折射薄膜透射的基本上线偏振的光。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是一种上述防窥视屏幕,进一步包括:
c)第二双折射薄膜,能将从第一偏振薄膜接受的基本上线偏振的光透射到第一偏振薄膜的偏振轴,该第二双折射薄膜的厚度d2大于或等于25微米;
d)第二偏振薄膜,其位置能接受从第二双折射薄膜透射的基本上线偏振的光,该第二偏振薄膜具有一个偏振轴。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如上所述,并进一步包括:
e)单轴双折射薄膜,能将从第二偏振薄膜接受的基本上线偏振的光透射到第二偏振薄膜的偏振轴,该第三双折射薄膜与第一双折射薄膜等效,具有一个偏振轴。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具有一个偏振轴的显示器的防窥视屏幕,它包括:
a)第一双轴双折射薄膜,能透射从显示器接受的光线,该光线沿着显示器偏振轴被基本上线偏振化,该第一双折射薄膜厚度是d1,对于与法线成θ角入射到薄膜上的光线,其延迟值Rθ大致具有以下关系:
                Rθ≈Ro[1+sin2θ/2ninavg];
该第一双轴双折射薄膜的特征是,具有定义其薄膜平面的单位向量a和b以及定义其法线的单位向量c;
Ro=[nb-na]d1,是垂直入射光线的延迟值;
navg=(na+nb+nc)/3=双轴双折射薄膜的平均折射率;ni选自na,nb,和nc,对应于描述显示器垂直方向的单位向量(a,b,或c);
d1大于25微米,使得R随着θ变化;
b)具有一个偏振轴的第一偏振薄膜,其位置能接受从第一双折射薄膜透射的基本上线偏振的光。
还有其他包括第二和第三双折射薄膜和第二偏振薄膜的实施方式,其中的第一双轴双折射薄膜在其他方面与上面就单轴双折射薄膜所述的情况相同(区别在于一个是单轴薄膜,一个是双轴薄膜)。另外,防窥视屏幕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还附加有输入偏振器。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LCD屏幕上所发出光线的透视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一种双层防窥视屏幕的透视前视图。
图2B是图2A双层防窥视屏幕的侧视图。
图3A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式的一种四层铰接结构防窥视屏幕的透视图。
图3B是图3A四层铰接结构防窥视屏幕的侧视图。
图4A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式的一种五层防窥视屏幕的透视图。
图4B是图4A五层防窥视屏幕的侧视图。
图5是用于典型背光显示器的一种本发明防窥视屏幕一个实例方式(100)的侧视图。
图6是用于典型背光显示器的另一种本发明防窥视屏幕实例方式(200)的侧视图。
图7是用于典型背光显示器的另一种本发明防窥视屏幕实例方式(300)的侧视图。
图8是使用增亮薄膜的一种本发明防窥视屏幕实例方式(100)的侧视图。
图9是实施例1防窥视屏幕中,被透射的入射光百分数和与屏幕法线所成夹角之间的关系图。
(%of Incident Light Transmitted入射光透射%,Angle(degrees)fromNormal Line相对法线角度(度),White白,Red红,Green绿,Blue蓝)
图10是实施例2防窥视屏幕中,透射的入射光百分数和与屏幕法线所成夹角之间的关系图。
图11是实施例3防窥视屏幕中,透射的入射光百分数和与屏幕法线所成夹角之间的关系图。
图12是实施例4防窥视屏幕中,透射的入射光百分数和与屏幕法线所成夹角之间的关系图。
图13是实施例5未经热处理和经热处理的防窥视屏幕中,透射的入射光百分数和与屏幕法线所成夹角之间的关系图。
图14是实施例6防窥视屏幕中,透射的入射光百分数和与屏幕法线所成夹角之间的关系图。
图15A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方案的一种五层防窥视屏幕的透视前视图。
图15B是图15A五层防窥视屏幕的侧视图。
较佳实施方式的详述
图1是一个LCD显示屏幕10的示意图,表示出一束以垂直方向(直角或垂直入射)由LCD屏幕表面上的光线12(90°)和两束非直角光线14和15,后两条光线是非直角光线的代表。第一束光线14仅在水平方向上不是90°的,第二束光线仅在垂直方向上不是90°的。具有水平分量的非直角光线14能使不坐在该屏幕正前方的人也看得到LCD屏幕上的图象。本发明的目的是尽可能防止这种水平的非直角光线被看见。
一个LCD显示屏幕,例如10,输出偏振性是+45°(如图1中双箭头线16所示)或-45°(如图1中双箭头线17所示)的偏振光线,但是不会输出具有两种偏振性的光线。该LCD显示屏幕具有上述+45°或-45°的显示器偏振轴。在说明与本发明防窥视屏幕相关的理论和其他具体情况之前,先对本发明防窥视屏幕主要实例方式的结构特征进行概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防窥视屏幕100中包括如图2A和2B所示的一个第一双折射薄膜110和一个偏振薄膜120。双折射薄膜可以是单轴双折射或双轴双折射的(下文将定义)。优选该薄膜是单轴双折射的。第一偏振薄膜有时也被称为检偏器。第一双折射薄膜110具有一个光轴,第一偏振薄膜具有一个偏振轴。显示器偏振轴、第一双折射薄膜的光轴和第一偏振薄膜的偏振轴之间的角度关系是不受限制的,但是其中存在优选的角度关系。在这个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显示器偏振轴与或者大致与第一偏振薄膜的偏振轴成直角关系(90°角度关系,交叉构型),而且第一双折射薄膜的光轴大致等分显示器偏振轴与第一偏振薄膜偏振轴之间的夹角。这种优选情况对应于图1和2A中所示的轴的关系,其中显示器偏振轴是16,第一双折射薄膜的光轴是111,第一偏振薄膜的偏振轴是121。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防窥视屏幕200中包括如图3A和3B中所示的一个第一双折射薄膜210,一个第一偏振薄膜220,一个第二双折射薄膜230,一个第二偏振薄膜240,和一个铰链250。可以用铰链250定位第一双折射薄膜210,使其与第一偏振薄膜220(如图3A和3B中所示)或第二偏振薄膜240相邻并直接接触。两个双折射薄膜都可以是单轴双折射或双轴双折射的(如下文所定义)。这些薄膜优选是单轴双折射的。第一偏振薄膜有时也被称为检偏器。第一和第二双折射薄膜210和230具有光轴,第一和第二偏振薄膜220和240具有偏振轴。显示器偏振轴,第一与第二双折射薄膜的光轴,和第一与第二偏振薄膜的偏振轴之间的角度关系是没有限制的,但是存在优选的角度关系。在这个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显示器偏振轴与或大致与第一和第二偏振薄膜的偏振轴成直角关系(90°角度关系,交叉构型),而且第一和第二双折射薄膜的光轴大致等分显示器偏振轴和第一第二偏振薄膜偏振轴之间的夹角。这种优选的角度关系对应于图1和3A中所示的轴的关系,其中显示器偏振轴是16,第一双折射薄膜的光轴是211,第一偏振薄膜的偏振轴是221,第二双折射薄膜的光轴是231,第二偏振薄膜的偏振轴是241。优选如图3A中所示,第一和第二双折射薄膜的光轴(分别是211和231)是平行的,而且第一和第二偏振薄膜的偏振轴(分别是221和241)是平行的。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防窥视屏幕300包括如图4A和4B所示的一个第一双折射薄膜310,一个第一偏振薄膜320,一个第二双折射薄膜330,一个第二偏振薄膜340,和一个第三双折射薄膜350。两个双折射薄膜都可以是单轴双折射或双轴双折射的(如下文所定义)。这些薄膜优选是单轴双折射的。第一偏振薄膜有时也被称为检偏器。第一,第二,和第三双折射薄膜310,330,和350具有光轴,第一和第二偏振薄膜320和340具有偏振轴。显示器偏振轴,第一,第二,与第三双折射薄膜的光轴,和第一与第二偏振薄膜的偏振轴之间的角度关系是不受限制的,但是存在优选的角度关系。在这个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该显示器偏振轴与或大致与第一与第二偏振薄膜的偏振轴成直角关系(90°角度关系,交叉构型),第一,第二,与第三双折射薄膜的光轴大致等分显示器偏振轴与第一,第二偏振薄膜的偏振轴之间的夹角。这种优选的角度关系对应于图1和4A中所示轴的关系,其中显示器偏振轴是16,第一双折射薄膜的光轴是311,第一偏振薄膜的偏振轴是321,第二双折射薄膜的光轴是331,第二偏振薄膜的偏振轴是341,第三双折射薄膜的光轴是351。优选如图4A中所示,第一,第二,与第三双折射薄膜的光轴(分别是311,331,和351)是平行的,第一与第二偏振薄膜的偏振轴(分别是321和341)是平行的。
图5所示是本发明一个实例方式(100)作为典型背光LCD装置的防窥视屏幕的用途。LCD屏幕10背后的光源20发出光线15,结合LCD屏幕像素的电子激发,在该屏幕上形成图象。光线透过屏幕的透明部分。光线可以垂直地,并且以相对于LCD屏幕表面各种不同的角度幅射。也可以将一个传统显示器输出偏振器30用在LCD显示器10的出口面上,形成显示图象并定义显示器偏振轴。已经粘贴有偏振器的整个LCD显示器,由于该起偏器具有一个显示器偏振轴;在这种情况下,另加一个显示器输出偏振器30并不需要,只是可以的,当显示器的偏振角不是±45°时则是有益的。LCD 10(如果装配有偏振器)和/或显示器输出偏振器30起到防窥视屏幕用的输入偏振器的作用,可以称为“输入偏振器”。如果不把LCD作为显示器(例如,如果使用等离子体显示器或阴极射线管(CRT)),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在非LCD显示器的前方附加一个输入偏振器,才能使该显示器具有一个规定的偏振轴。
偏振器(偏振薄膜)只透射振动方向平行于薄膜偏振方向的波列成分,并吸收与所述方向垂直振动的波列成分。虽然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透射不平行于偏振薄膜偏振方向的波列成分,但是射出(通过)该偏振薄膜的光线是基本上线偏振的的。
当一种材料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折射率时,这种材料就是双折射的。根据3个直角轴上的3个主折射率,就能完全表征任何材料。如果其中的两个折射率相同(称为“寻常”,no)而第三个折射率不相同(称为“异常”,ne),则这种材料是单轴双折射的。如果ne>no,则这种材料就是正双折射的。如果全部三个方向上的折射率相同,则该材料称为“各向同性的”。
在单轴双折射薄膜结构中,如果薄膜平面存在异常折射率(或c-轴),则称之为a-平面。因为它接近于被结晶学家称为a-截断晶体的光学对称性。如果其厚度d和双折射ne-no符合下式,则这种a平面是半波的,
                      (ne-no)d=λ/2
其中λ是入射光的波长。半波片的特征是,当平面偏振光入射到半波长上,致使偏振向量与该薄膜的异常轴成θ角时,则光线通过时偏振面会旋转两倍θ角。注意到只在固态单晶中才会有真正的单轴材料。当Δnac或Δnbc大于Δnab时,这里所说的聚合物薄膜被称为单轴双折射薄膜,当na和nb大致相等时,都被称为寻常折射率no,nc不同(较大或较小)时,被称为异常折射率nb;其中a,b,和c都是定义分子或聚合物光学各向异性空间的单位向量。在薄膜状a-平面的情况下,b和c定义薄膜平面,寻常折射率no沿着B轴方向,而异常折射率ne沿着c轴方向。
双轴双折射薄膜的定义是,其全部三个主折射率具有不同的值,即na≠nb≠nc而且na≠nc,其中a,b,和c都是单位向量,a和b定义薄膜平面,c垂直于该薄膜平面。对于厚度为d的双轴双折射薄膜,光线垂直入射时的延迟值由以下等式给出:
                            Ro=[nb-na]d
双轴薄膜具有两个光轴,当na<nb<nc时,这两个光轴位于ac平面上的,在c两面的角度α由下式确定:
           Tanα=nc/na((nb 2-na 2)/(nc 2-nb 2))1/2
对于双轴双折射薄膜,如果Δn很小时(≤0.01),延迟值大致由下式确定:
                   Rθ≈Ro[1+sin2θ/2ninavg]
其中navg是平均折射率(na,nb和nc的平均),ni选自na,nb和nc,对应于描述显示器垂直方向的单位向量(a,b,或c)。在一个例子中,θ角对于在bc平面(如果a是垂直的,则该平面是水平的)的双轴薄膜,其延迟值大致如下所示:
                      Rθ≈Ro[1+sin2θ/2nanavg]
重要的是,只有当双轴薄膜的一个光轴在双轴薄膜平面上的投影相对于入射到薄膜上光线的含θ角的入射表面为90°时,才存在上式的约等于。如果ni的顺序不同于上文所指出的,则必须对上述等式或约等式进行修正。总的来说,其他情况下的双轴双折射薄膜的延迟值是非常复杂的,只能通过复杂的矩阵表示进行描述。
如上所述,图5显示了本发明一个实例的防窥视屏幕100,其中包括一个第一双折射薄膜110和一个第一偏振薄膜(检偏器)120,将该防窥视屏幕用于装配有一个输入偏振器30的显示器屏幕10上。离开输入偏振器30并通过第一双折射薄膜的光线组分,其偏振轴会发生可觉察的旋转,其旋转程度正比于光线在双折射薄膜中通过的距离。对于直角光线,在双折射薄膜中通过的距离最小,等于薄膜厚度d。对于非直角(倾斜的)光线,该距离大于薄膜厚度d,取决于入射在薄膜上的光线相对于法线的角度。在本发明中,根据显示器和防窥视屏幕的光轴与偏振轴,选择双折射薄膜的合适的双折射程度(例如,单轴双折射薄膜的ne-no)和厚度d,使基本上全部直角光线都透射通过防窥视屏幕,离开薄膜120而被观察者看见,而水平方向上的非直角光线基本上被防窥视屏幕阻挡,不会离开薄膜120,从而不会被观察者看到。
在防窥视屏幕100用于具有偏振轴16的显示器屏幕10上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偏振薄膜120的偏振轴与显示器偏振轴交叉(以90°),如图1和2A所示。选择第一双折射薄膜的合适双折射程度和厚度,使直角光线在通过双折射薄膜110后,其偏振向量旋转大约90°。在离开双折射薄膜后,直角光线的偏振向量平行于或基本平行于第一偏振薄膜的偏振轴,从而透射到观察者。与此不同,非直角光线偏振向量的旋转角度大于90°,以更大倾斜角度入射到双折射薄膜上的光线会发生更大角度的旋转。因此,大量倾斜光线的偏振向量不会平行于第一偏振薄膜的偏振轴,不会透射通过防窥视屏幕,因此也不会被观察者看见。对于这个实施例简单地说,构成防窥视屏幕的第一双折射薄膜和第一偏振薄膜能够共同防止光线以倾斜水平方式通过双折射薄膜并透射通过LCD和/或输入偏振器30,到达观察者。与之成鲜明对比的是,垂直入射的光线不会被防窥视屏幕阻挡,能被位于垂直方向或接近垂直方向的观察者看到。
图6所示是本发明另一种实例方式(200)作为典型背光LCD装置的防窥视屏幕的应用。背光LCD装置的功能和操作与上文所述相同。在这个实施方式中,防窥视屏幕200中包括上述四个层,还包括一个铰链,使第一双折射层210直接靠着第一偏振薄膜220(如图6中所示)或直接靠着第二偏振薄膜240。至于这两个位置中哪一个才是双折射层210的正确位置,这取决于显示器的偏振性是+45°还是-45°,可以通过试差法确定。如果选择正确,则防窥视屏幕就能起到防窥视效果——即,基本上防止非直角的水平光线通过屏幕。如果选择错误,则防窥视屏幕就不能起到防窥视效果,还会产生色彩失真;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另行选择才能获得防窥视效果。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一双折射薄膜和第一偏振薄膜的目的和功能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相同。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二双折射薄膜和第二偏振薄膜的目的是,共同消除更多量的非直角光线,从而加强防窥视效果。通过将后述的实施例3的结果与实施例1或2的结果进行比较,就能发现这种效果的加强。
更具体地说,因为第一实施方式中垂直入射可视区域的延迟是通过第一偏振薄膜的λ/2,所以上述加强作用是需要的。在更倾斜角度,例如30°时,延迟变成λ,仍然存在防窥视效果。由于这种延迟是cosθ的函数,当通过这个平面的θ发生变化时,在某个角度处的延迟会变成3λ/2,因而也能通过第一偏振薄膜。这个实施方式具有一个第二双折射薄膜,在垂直区域的延迟特性是零或者λ(是一回事),这样,垂直或接近垂直的光线就能通过第二偏振薄膜。而且,该第二双折射薄膜在与第一双折射薄膜3λ/2重合的角度具有λ/2的延迟,这样,非垂直光线在平行于第一偏振薄膜时,就会被第二偏振薄膜阻挡。
图7所示是本发明另一个实例方式(300)作为典型背光LCD装置的防窥视屏幕的应用。该背光LCD装置的功能和操作与上述相同。在此实施方式中,防窥视屏幕300中包括上述5个层,其中,第三双折射薄膜与第一双折射薄膜等效。第一和第二双折射薄膜以及第一和第二偏振薄膜的目的和功能与上述防窥视屏幕200的相同。该第三双折射薄膜的目的和功能是,为五层薄膜结构中的第一双折射薄膜提供一个等效薄膜,这样,第一和第二偏振薄膜就具有一个与其相邻的等效双折射层。根据防窥视屏幕300所配备的给定显示器的偏振(+45°或-45°),要求第一双折射薄膜或第三双折射薄膜与显示屏幕相邻,以获得防窥视效果。在这种5层结构中不需要上述实施方式中存在的铰链。
以下将对本发明双折射薄膜和偏振薄膜作一些附加说明。
第一,第二,和第三双折射薄膜可以是单轴双折射或双轴双折射的,前者为优选。第一和第三双折射薄膜的厚度为d1,其中d1大于25微米,使得R(延迟值)随着θ变化(如上所述)。优选第一和第三双折射薄膜的厚度d1大于100微米。第二双折射薄膜的厚度d2大于或等于25微米。优选第一,第二,和第三双折射薄膜的厚度在大约25微米到1000微米范围内。如果薄膜厚度明显小于约25微米,则延迟值对于具有适当折射率差值的双折射薄膜而言太低。如果薄膜厚度明显大于约1000微米,则整个防窥视屏幕的厚度可能太厚,在许多应用中会比较笨重。而且,第一,第二,和第三双折射薄膜的两两折射率差值在大约0.00002到0.001范围内。如果折射率差值小于约0.00002,则延迟值太低,防窥视程度太低或者可以觉察不出。如果折射率差值大于约0.001,则双折射薄膜对通过该膜的光线会产生不利的色效应。对于单轴双折射薄膜的具体情况,Δn=ne-no在大约0.0002到0.001范围内。在本发明中,选择合适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双折射薄膜,使它们在电磁光谱的可见和红外区域内具有双折射现象。优选的双折射薄膜是聚合物,包括但并不限于纤维素乙酸酯(例如纤维素二乙酸酯(CDA)),聚乙烯醇,聚碳酸酯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的薄膜。
这里所述的本发明不要求任何特殊方法来获得双折射薄膜,已公开的文献中说明了多种制造双折射薄膜的技术。一种常用技术是单轴拉伸某睦塑性薄膜,例如聚碳酸酯,聚乙烯醇和纤维素乙酸酯聚合物薄膜。另一种技术是,将一种可聚合液晶单体的溶液浇注在一个摩擦过的聚酰亚胺薄膜上。所形成液晶薄膜的c-轴与聚酰亚胺薄膜的摩擦方向一致。干燥并聚合该聚酰亚胺薄膜,在薄膜上留下一个双折射聚合物涂层。形成这种双折射薄膜的其他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
在实施本发明的一些情况下,要求略微改变双折射薄膜的双折射(例如,平面内双折射(Δnxy)),使制得的防窥视屏幕的防窥视角小于不作该改变的情况。实施例5对通过略微改变平面内双折射获得更小防窥视角作出了清楚的说明。改变双折射薄膜双折射的适用方法,包括但并不限于在超过室温的合适温度下进行适当时间的热处理。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对聚合物薄膜的热处理是在聚合物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或接近该温度进行的。在一个特定实例方式中,对浇注CDA薄膜的热处理是在该浇注CDA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115℃)或接近该温度进行的。可以不加限制地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其他方法,使双折射薄膜的双折射发生略微改变。
要求双折射薄膜的双折射所发生的改变通常是很小的。以实施例5为例,热处理和未处理CDA样品之间所测得的平面内双折射的变化仅1×10-4。使双折射发生变化的处理方式(例如,热处理)造成双折射相关性质发生明显变化的一个更加敏感的指示是平面内延迟,R=Δnxy*d,其中Δnxy是平面内双折射,d是薄膜厚度。在实施例5中,平面内延迟的改变是从-200纳米(未处理)到-150纳米(热处理后)。
本发明中的第一和第二偏振薄膜是没有什么限制的,只是要求能改变并检查光线的偏振状态。具体地说,起到检偏作用的偏振薄膜根据被双折射薄膜改变的偏振状态,阻挡光线或使光线通过。当然,使光线通过也可表示进行改变,如果处于椭圆偏振状态,则偏振器只能允许一些椭圆偏振光线以线形方式通过,当光线通过这些薄膜之一后时与光轴对齐或平行。当显示器发出的偏振光与本发明中的第一或第二双折射薄膜相互作用时,其偏振状态发生变化,最重要的是,其状态的变化因入射光线相对法线的角度而不同。偏振器能使具有这些偏振状态的光线根据其相对于法线的角度情况而通过或者被阻挡。具体地说,在本发明中,第一和第二偏振器与双折射薄膜一起,使可视区域内的光线通过偏振器,而阻挡防窥视区域内的光线。本发明中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商用偏振器作为偏振薄膜。第一和第二偏振薄膜都具有个偏振轴,当光线通过这些薄膜时,可以如上所述对光线的偏振状态进行检查。又是双折射薄膜起到改变的作用,偏振器则采用使光线通过或阻挡光线的方法起到检查作用。
对于本发明带有防窥视屏幕的显示器,偏振薄膜的偏振轴以及双折射薄膜的光轴相对于显示器偏振轴的取向是应该有选择的。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偏振薄膜的偏振轴的取向是与显示器偏振轴成90°加或减60°的第一角度,而第二偏振薄膜的偏振的轴取向是与显示器偏振轴成90°加或减60°的第二角度。在一个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偏振薄膜的偏振轴取向是与显示器偏振轴成90°加或减15°的第一角度,第二偏振薄膜的偏振轴取向是与显示器偏振轴成90°加或减15°的第二角度,第一单轴双折射薄膜的光轴大致等分第一角度,而第二双折射薄膜的光轴大致等分第二角度。在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偏振薄膜的偏振轴直角与显示器偏振轴成直角,而且另外在一个最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二偏振薄膜的偏振轴与显示器偏振轴成直角。
输入偏振器是一个偏振薄膜,作为CRT等非偏振显示器防窥视屏幕的一个组件。输入偏振器起到起偏元件的作用,能使显示器的输出光线偏振化。输入偏振器位于显示器和第一双折射薄膜之间。输入偏振器如图15A和15B中所示,其数字标记是410。
在具有一个用于非偏振显示器(例如CRT)的输入偏振器的一个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防窥视屏幕400包括一个输入偏振器LP(410),一个第一双折射薄膜420,一个第一偏振薄膜430,一个第二双折射薄膜440,和一个第二偏振薄膜450(如图15A和15B中所示实施例6的5层结构)。这两个双折射薄膜可以是单轴双折射或双轴双折射的(如下文所定义)。优选这些薄膜是单轴双折射的。第一和第二双折射薄膜420和440具有光轴,第一和第二偏振薄膜430和450具有偏振轴。输入偏振器,第一与第二双折射薄膜的光轴,和第一与第二偏振薄膜的偏振轴之间的角度关系是没有限制的,但是存在优选的角度关系。在此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是,输入偏振器LP的偏振轴直角与或大致与第一与第二偏振薄膜的偏振轴成直角(90°角度关系,交叉构型),第一和第二双折射薄膜的光轴大致等分输入偏振器LP的偏振轴和第一第二偏振薄膜偏振轴之间的夹角。这种优选的轴间关系如图15A中所示,其中,输入偏振器LP的偏振轴是411,第一双折射薄膜的光轴是421,第一偏振薄膜的偏振轴是431,第二双折射薄膜的光轴是441,第二偏振薄膜的偏振轴是451。如图15A所示,优选第一第二双折射薄膜的光轴(分别是421和441)是平行的,而且第一,第二偏振薄膜的偏振轴(分别是431和451)是平行的。
作为上述器件的进一步改进,可以在不同位置增加一个增亮薄膜40,如图8中所示,位于LCD屏幕10和输入偏振器30外面。(还可以在其他位置增加,例如在LCD屏幕10和输入偏振器30之间。)增亮薄膜利用折射光学作用将光线集中在更前方,使斜向方向上透射的光线更少。这些薄膜可以从市场上购得。增亮薄膜40聚焦从LCD屏幕10/输入偏振器30所发出的光线,使更多光线到达防窥视屏幕100的背面,使通过垂直观察区域观察到的图象变得更亮,结果是到达观察者的光线变得更强。使用增亮薄膜时,在直角方向之外的角度上所接受到的光线更少。防窥视屏幕100以及装在显示器屏幕10/输入偏振器30上的增亮薄膜40的应用如图8中所示。
当本发明的防窥视屏幕中包括一个第一单轴双折射薄膜和一个第一偏振薄膜时,将该防窥视屏幕固定在具有偏振轴而且所发出光线波长为λ的显示器上,该防窥视屏幕能在以下情况下发挥防窥视作用:1)第一偏振薄膜的偏振轴垂直于显示器偏振轴,2)满足以下半波等式:
                  (ne-no)d1=(2n-1)λ/2
其中λ是从显示器入射在屏幕上光线的波长,(ne-no)d1是第一双折射薄膜对以垂直于显示器的方向入射在屏幕上的光线所产生的延迟值R,n是一个整数。在一个实施方式中,n=1,第一双折射薄膜的延迟值R在大约50纳米到350纳米范围内。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延迟值R是大约150纳米到300纳米,和大约250纳米到270纳米。在满足上述半波等式的这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偏振薄膜的偏振轴垂直于显示器偏振轴。
当本发明的防窥视屏幕中还包括一个第二双折射薄膜和一个第二偏振薄膜时,将该防窥视屏幕固定在一个所发出光线波长为λ的显示器上,在满足以下等式时,该防窥视屏幕具有更强的防窥视作用(与上述两层防窥视屏幕相比):
                  (ne-no)d2=(2n-1)λ/2
其中λ是从显示器入射在屏幕上光线的波长,(ne-no)d2与具有延迟值R2的第二双折射薄膜相关,是第二双折射薄膜对以垂直于显示器的方向入射在屏幕上的光线所产生的延迟值R2,n是一个整数。在一个实施方式中,n=1,第二双折射薄膜的延迟值R在大约10纳米到250纳米范围内。在其他一睦实施方式中,延迟值R是大约40纳米到100纳米,和大约60纳米到80纳米。
另外,当本发明的防窥视屏幕中包括一个第一单轴双折射薄膜和一个第一偏振薄膜时,将该防窥视屏幕固定在一个具有偏振轴而且所发出光线波长为λ的显示器上,在以下情况下,该防窥视屏幕具有防窥视作用:1)第一偏振薄膜的偏振轴平行于显示器偏振轴,和2)满足以下全波等式:
                       (ne-no)d1=nλ
其中λ是从显示器入射在屏幕上光线的波长,(ne-no)d1是第一双折射薄膜对以垂直于显示器的方向入射在屏幕上的光线所产生的延迟值R,n是一个整数。在一个实施方式中,n=1,第一双折射薄膜的延迟值R在大约50纳米到350纳米范围内。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延迟值R是大约150纳米到300纳米,和大约250纳米到270纳米。在满足上述全波等式的这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偏振薄膜的偏振轴取向平行于显示器偏振轴。
当本发明的防窥视屏幕中还包括一个第二双折射薄膜和一个第二偏振薄膜时,将该防窥视屏幕固定在一个所发射光线波长为λ的显示器上,在满足以下等式时,该防窥视屏幕具有更强的防窥视作用(与上述两层防窥视屏幕相比):
                       (ne-no)d2=nλ
其中λ是从显示器入射在屏幕上光线的波长,(ne-no)d2与具有延迟值R2的第二双折射薄膜相关,是第二双折射薄膜对入射在屏幕上的方向与显示器成90°的光线所产生的延迟值R2,n是一个整数。在一个实施方式中,n=1,第二双折射薄膜的延迟值R在大约10纳米到250纳米范围内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延迟值R是大约40纳米到100纳米,和大约60纳米到80纳米。
当本发明的防窥视屏幕中包括一个第一双轴双折射薄膜和一个第一偏振薄膜时,将该防窥视屏幕固定在一个具有偏振轴,而且所发出光线波长为λ的显示器上,在以下条件下,该防窥视屏幕具有防窥视作用:1)该第一偏振薄膜的偏振轴垂直于显示器偏振轴,和2)满足以下半波等式:
                    Δnxyd=(2n-1)λ/2
其中λ是从显示器入射在屏幕上光线的波长,n是一个整数,d是该第一双轴双折射薄膜的厚度,Δnxy是平面内双折射。
已经用一些不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原理和范围内,对其形式,细节,组成,和操作条件进行变化。
词汇
CDA:纤维素二乙酸酯薄膜;实施例中所用的薄膜厚度在7-28密耳范围内;Clarifoil,一个ACORDIS集团成员,(Spondon,Derby,United Kingdom)。
C.I.E.:国际照明委员会
LCD:液晶显示器;实施例中所用的LCD从Envision Peripherals,Incorporated,(Fremont,CA)获得。
LP&输入偏振器LP:线偏振器;实施例中所用的LP是Tech Spec线偏振层压薄膜,从Edmund Scientific,(Barrington,NJ)获得。
PA:防窥视角度,是输出光线降至法线处输出光线(在法线处测得的没有任何物理阻挡时的光线输出)的5%时,在显示器法线两侧的观察方向之间所测得的角度。例如,如果在法线(对应于0°)两侧角度θ/2°处测得的输出光线为5%,则防窥视角度是2×θ/2=θ°。对于配备有防窥视角度为θ的防窥视屏幕的显示器而言,通常能在防窥视角度θ以内的观察角度处看到显示器上的内容,在大于防窥视角度θ的斜向观察角度处通常无法看到(例如,太暗或者字符的分辨率不够)。
PSA:压敏胶粘剂;实施例中所用的PSA材料是从Polatechno CompanyLimited,(Hong Kong,China)获得的商品名为AD-20的产品。
RGB:这个术语分别表示红/绿/蓝颜色,红色的额定波长是632纳米,绿色是550纳米,蓝色是470纳米。
Tmiss:透射系数,是相对于入射光量(Iincident),透射通过一种材料的光(不考虑波长)量(Itransmitted)百分数Tmis=Itransmitted/Iincident×100。
Tmitt:透射系数,是通过一种材料的特定波长λ的光量(I(λ)transmitted)相对于该波长入射光量(I(λ)incident)的百分数:Tmitt=I(λ)transmitted/I(λ)incident×100。
VLT可见光透射系数;用被称为C.I.E.等能源的白光光源获得的透射系数。
λ:电磁辐射(光线)的波长以纳米(10-9米)为单位。
实施例
实施例1
制备一个具有两层结构和一个垫片的防窥视屏幕,对其进行测试以显示其防窥视效果。更具体地说,该两层结构中包括一种单一的双折射材料,它是20密耳的CDA(从Clarifoil获得的非轧制片CDA),和一个LP,它是Tech Spec线偏振层压膜。用一个具有4.5″×3″开孔的1/16″垫片分隔CDA和LP。与浇注CDA膜从方向重合的CDA光轴垂直于(沿着y轴,z直角于显示器的xy平面,x为水平方向)显示器轴,LP和与CDA光轴成45°的偏振轴对齐,并与显示器输出的偏振轴成直角(交叉),假设显示器偏振轴是-45°。然后为了保护人员安全,将样品边缘用带子包起来。
将一全色LCD固定在Newport旋转台上,再将样品(防窥视屏幕)夹在该全色LCD的前面。将一个Photo Research Spectroscan 650扫描分光辐射计(Photo Research Inc.,Chatsworth,CA)固定在距离LCD垂直表面24英寸的位置。LCD输出可以在C.I.E.白色等能点与饱和红,绿,蓝(RGB)屏幕之间切换。然后在显示器法线两侧的水平面上以5°增量旋转80°,测量透射系数和透射系数。观察到的结果在法线两侧是对称的。获得的平均结果(在水平面中法线两侧)如表1中所示,以透射通过防窥视屏幕的入射光线百分数作图,如图9所示。
                             表1
    角度(°)   透射系数(%)白光          透射系数(%)
    红     绿     蓝
    0   36     33     36     39
    5   35     32     34     38
    10   32     29     31     37
    15   28     26     29     34
    20   24     22     25     30
    25   17     15     18     23
    30   13     11     13     19
    35   7     5     7     10
    40   3     3     4     6
    45   3     3     3     3
    50   5     5     4     4
    55   7     8     7     6
    60   11     12     10     9
    65   12     13     11     10
    70   9     10     9     7
    75   3     4     4     4
    80   2     2     3     1
根据表1中的数据,本实施例中防窥视屏幕所测得的防窥视角度(根据透射系数测量)是大于70°并小于80°的一个值。具体情况参见实施例2末尾的讨论以及词汇部分中关于防窥视角度的定义。另外,从该角度范围内不断增加的透射系数值可知,在55°和70°之间的角度内,防窥视性有一定的(很小的)损失。从下文关于四层和五层结构的实施例中可以看出,在以下实施例中使用附加层,能基本消除在该角度范围内发生的防窥视性略有损失的情况。
实施例2
在此实施例中,制备了一个具有两层结构(不包括一个PSA胶粘剂薄层)的防窥视屏幕,其CDA双折射材料层比实施例1中的更厚,对其进行测试,进一步显示其防窥视效果。更具体地说,该两层结构中依次包括一种单一双折射材料,即厚度等于27密耳的CDA层(从Clarifoil获得的非轧制片CDA),和一个LP层,即Tech Spec线偏振层压膜。用PSA作为厚度不定的粘性薄层将这两个层粘合在一起;此实施例中的PSA替代了实施例1中的垫片。使用PSA能将整个结构层压为一个单一的不可分离的薄膜层叠物。在此实施例中,CDA层的厚度增加到27密耳(实施例1中是20密耳),为的是证明,在维持要求角度内的防窥视效果时,通过所需观察区域的VLT有所增加。CDA的光轴也垂直于显示器光轴,LP的偏振轴和与CDA光轴成45°,并与显示器输出的偏振轴成直角(交叉),同样假设显示器偏振轴是-45°。
将一全色LCD固定在Newport旋转台上,再将PSA层压的两层结构防窥视屏幕贴附在该全色LCD的前面。然后按照实施例1中所述相同方法测量透射系数和透射系数。所得结果如表2中所示,作图如图10所示。
                          表2
    角度(°)   透射系数(%)白光           透射系数(%)
    红     绿     蓝
    0   61     58     59     62
    5   58     56     56     56
    10   51     52     52     51
    15   39     45     44     43
    20   28     33     31     32
    25   13     20     18     19
    30   5     8     7     8
    35   3     3     2     2
    40   2     3     1     1
    45   5     4     3     3
    50   7     5     3     4
    55   5     6     3     6
    60   3     5     2     5
    65   3     4     2     3
    70   3     3     2     3
    75   3     3     1     2
    80   3     3     1     1
上述表2中的结果表明,在透射系数等于或大于5的0°到30°主观察区域法线两侧30°角度处,透射系数降至100%的未阻挡法线值(即,没有贴附任何防窥视屏幕或其他阻挡物时,法线处的显示器输出)的5%。因此本实施例防窥视屏幕所测得的防窥视角度(根据透射系数进行测量)在该主观察区域是大约60°。对于此2层结构防窥视屏幕,从表2中数据可知,有一个45-55°的第二角度范围,其中的透射系数也等于或大于5%。可以将此作为次观察区域,采用以下实施例中所述的附加层能消除或基本消除这种次观察区域。
实施例3
在此实施例中,制备一个具有四层结构的防窥视屏幕,并对其进行测试,显示使用这个包括两个CDA层的结构能获得更高水平的防窥视效果。更具体地说,在此实施例中,该四层铰接结构中包括一个20密耳的CDA薄膜(从Clarifoil获得的非轧制片CDA),该薄膜被沿着其顶部的一条掩蔽胶带与一个薄膜层叠物铰接在一起,该薄膜层叠物中包括一个LP层,一个10密耳的CDA薄膜和一个第二LP层。该10密耳CDA层(从Clarifoil获得的非轧制片CDA)垂直置于两个平行的LP层之间,这两个LP层的轴与CDA光轴成45°角。这个三层层叠物(不包括20密耳的CDA层)与PSA层压在一起。
铰链使20密耳CDA薄膜能进行翻动和旋转,可以被用于输出偏振是+45°或-45°(由显示器制造商确定)的LCD上。作为防窥视屏幕时,20密耳CDA必须是显示器输出其入射光的第一材料(背膜)。类似的,LP轴必须交叉(直角)于显示器输出偏振轴。为了正确对齐LCD上的器件,要打开铰链,使20密耳CDA垂直地位于显示器上方而不是位于其前面。然后,通过贴附着显示器通过LP层叠物进行观察,根据观察到显示器变暗的面确定正确方向。确定正确取向之后,将20密耳CDA折叠到LP层叠物后面。
在许多显示器上定性观察此实施例,证明这种防窥视屏幕能用于目前市场上的许多膝上电脑以及桌面LCD。
然后将本实施例的四层防窥视屏幕固定到测量LCD上,如上所述进行测量,结果如表3中所示,作图如图11所示。
                            表3
    角度(°)   透射系数(%)白光            透射系数(%)
    红     绿     蓝
    0   33     32     33     34
    5   32     31     32     34
    10   28     27     29     30
    15   22     22     22     24
    20   14     15     14     16
    25   8     8     8     9
    30   3     4     3     4
    35   1     2     1     1
    40   1     2     1     1
    45   2     3     2     3
    50   2     3     2     3
    55   1     4     2     3
    60   1     4     2     4
    65   1     3     2     3
    70   1     3     1     2
    75   1     2     1     2
    80   1     2     1     1
根据表3中的数据,本实施例防窥视屏幕上所测得的防窥视角度(根据透射系数进行测量)是大于50°并小于60°的一个值。具体情况参见实施例2末尾处的讨论以及词汇部分中防窥视角度的定义。
实施例4
在此实施例中,制备一个具有五层结构的防窥视屏幕并进行测试,显示使用这种结构作为防窥视屏幕能在不考虑显示器输出偏振的情况下提供防窥视效果。更具体地说,在此实施例中,该五层结构的第一和第五层是相同的,所以可以正反面地用于输出偏振是+45°或-45°的LCD上,从而无须使用实施例3中所述的铰链。整个实施例方式被层压在一起形成单个层叠物,这5个层的各层之间都使用了PSA。
这个层叠物的构造是,第一层是27密耳的CDA(从Clarifoil获得的非轧制片CDA),其光轴是垂直的,接着是一个LP层,其轴与垂直方向成45°角,接着是一个10密耳CDA层(从Clarifoil获得的非轧制片CDA)其光轴是垂直的,接着是一个第二LP层,其轴平行于第一LP层,最后是一个27密耳的CDA层(从Clarifoil获得的非轧制片CDA),其光轴平行于其他CDA层。总的来说,所有CDA层都是平行的,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光轴。两个LP层是平行的,其轴相对CDA光轴倾斜45°。(注意:CDA光轴的垂直对齐为水平面上的防窥视性能提供了一个对称轴。)
对产生防窥视效果和不正常颜色变化进行观察,能将本发明的5层结构的防窥视屏幕以正确取向安放在输出偏振是+45°或-45°的各种LCD上。如果本实施例的5层结构被不正确地安放在显示器上,则显示器输出的颜色会是棕色,而且观察不到防窥视效果。如果被正确地安放在显示器上,则能够保持颜色逼真度,但是屏幕会变暗,防窥视效果很明显。
按照与上述实施例中类似的方法,将五层结构的防窥视屏幕固定在一测试LCD上,如上所述进行测量,结果如表4中所示,作图如图12所示。
                          表4
    角度(°)   透射系数(%)白光           透射系数(%)
    红     绿     蓝
    0   52     51     50     50
    5   51     50     49     50
    10   46     46     44     46
    15   38     38     37     37
    20   27     27     25     27
    25   15     16     15     16
    30   6     7     6     7
    35   2     2     2     3
    40   1     2     1     2
    45   2     4     2     3
    50   2     4     2     3
    55   2     5     2     4
    60   1     4     2     3
    65   1     4     2     3
    70   1     3     1     2
    75   1     3     1     1
    80   1     3     1     1
根据表4中的数据,本实施例防窥视屏幕上所测得的防窥视角度(根据透射系数进行测量)是大于60°并小于70°的一个值。具体情况参见实施例2末尾部分的讨论以及词汇部分关于防窥视角度的定义。
实施例5
在此实施例中,在实施例4所述五层结构中,使用经过热处理或未经过热处理的CDA(商用品)轧制薄膜样品(Clarifoil,UK)作为增亮层,对效果进行比较。用平面内双折射(Δnxy)和延迟值R(其中R=Δnxy*d,d是薄膜厚度)表征未经热处理和经过热处理的样品。
厚度是20密耳的未经热处理CDA薄膜,其nx,ny,和nz(折射率)值分别是1.4831,1.4835,和1.4838,因此所测得的Δnxy是-0.0004。所测得延迟值是-200纳米。将这种未经热处理的CDA轧制薄膜用于实施例4的五层结构防窥视屏幕中,该屏幕的特征防窥视角度(PA)在65°和75°之间,如表5中数据所示,作图如图13所示。
在115℃(CD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下,将这种未经热处理的轧制CDA薄膜样品加热30分钟。所得热处理的CDA薄膜,其nx,ny,和nz(折射率)值分别是1.4832,1.4835,和1.4838,因此所测得Δnxy是-0.0003。所测得延迟值是-150纳米。将这种热处理的CDA薄膜用于实施例4的五层结构防窥视屏幕时,该屏幕的特征防窥视角度(PA)在55°和65°之间,如表5中的数据所示,作图如图13所示。
               表5
    角度(°)              T(%)
    未经热处理     过热处理
    -80     0     0
    -75     0     0
    -70     1     0
    -65     1     0
    -60     1     1
    -55     1     1
    -50     1     1
    -45     1     1
    -40     2     1
    -35     8     2
    -30     17     6
    -25     28     15
    -20     37     24
    -15     45     33
    -10     49     39
    -5     51     43
    0     52     44
    5     51     42
    10     47     37
    15     40     29
    20     31     20
    25     20     10
    30     10     4
    35     4     1
    40     1     2
    45     2     3
    50     2     3
    55     1     1
    60     1     1
    65     1     1
    70     0     0
    75     0     1
    80     0     0
发现由热处理的轧制CDA薄膜制得的防窥视屏幕具有较窄的观察角度,与由未经热处理的轧制CDA薄膜所制得其他方面相同的防窥视屏幕相比,窄大约10°。
另外,上述热处理会造成CDA薄膜收缩,重量减小以及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变化。更具体地说,CDA在纵向的收缩率大约2.1%,在横向仅收缩大约0.2%。CDA比其原始重量损失大约1.4%。该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从115℃变成123℃。
实施例6
制备如图15A和15B所示具有五层结构的防窥视屏幕,并进行测试,显示使用这种结构作为防窥视屏幕能在CRT(阴极射线管)等非偏振显示器前面提供的防窥视性能。更具体地说,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层起到起偏元件的作用,将显示器输出偏振化-45°,但是透射系数的初始损失大于50%。用位于5个层每层之间的PSA将整个样品层压在一起形成单个层叠物。
如图15A和15B中所示,层叠物中有输入偏振器LP(410),其偏振轴是-45°,接着是一个27密耳的CDA层(420),其光轴是垂直的,接着是一个第一LP层(430),其轴与垂直方向成+45°,接着是一个10密耳CDA(440),其光轴是垂直的,最后是一个第二LP层(450),其轴平行于第一LP层。总的来说,所有CDA层都是平行的,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光轴。输入偏振器LP层的轴相对CDA的光轴倾斜-45°。第一和第二LP层是彼此平行的,其轴相对CDA的光轴倾斜+45°,因此与第一LP层成直角。(注意:CDA光轴的垂直对齐为水平面中的防窥视性能提供了一个对称轴。)
将该样品夹在CRT 460的前面使其贴附,CRT 460是Dell ComputerCorporation提供的M782型号产品,被固定在Newport旋转台上。将PhotoResearch Spectroscan 650扫描分光辐射计(Photo Research Inc.,Chatsworth,CA)固定在距离CRT法线面24英寸的位置。在C.I.E.白色等能点和饱和红,绿,蓝(RGB)屏幕之间切换CRT输出。然后在显示器法线两侧的水平面上以5°增量在60°旋转范围内进行透射系数和透射系数测量。结果如表6中所示,作图如图14所示。
                      表6
    角度(°)     透射系数白光            透射系数
    红     绿     蓝
    -60     5     6     3     6
    -55     5     4     1     6
    -50     7     5     2     6
    -45     6     5     3     6
    -40     5     4     2     5
    -35     3     3     2     6
    -30     3     3     1     6
    -25     6     4     3     7
    -20     10     7     6     9
    -15     15     11     11     14
    -10     19     15     15     19
    -5     21     18     19     22
    0     25     24     23     27
    5     24     23     22     26
    10     22     21     21     25
    15     21     19     19     23
    20     18     17     15     19
    25     14     11     10     14
    30     10     7     6     10
    35     6     5     3     6
    40     3     3     1     6
    45     3     3     2     6
    50     7     5     3     7
    55     6     6     3     7
    60     5     6     3     6
根据表6中的数据,本实施例防窥视屏幕上所测得的防窥视角度(根据透射系数进行测量)是大于60°并小于70°的一个值。具体情况参见实施例2末尾处的讨论以及词汇部分关于防窥视角度的定义。

Claims (41)

1.一种用于具有偏振轴的显示器的防窥视屏幕,包括:
a)第一单轴双折射薄膜,能透射从显示器发出的光线,其特征在于该束光线沿着显示器偏振轴被基本上线偏振,该第一双折射薄膜厚度为d1,延迟值为R:
                       R=(ne-no)d1/cosθ
θ是从显示器入射到屏幕上的光线角度,no和ne分别是沿第一双折射薄膜寻常轴和异常轴的折射率,
其中d1大于25微米,所以R随着θ而变化;
b)第一偏振薄膜,具有一个偏振轴,其位置能接受从第一双折射薄膜透射的基本上线偏振的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防窥视屏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c)第二双折射薄膜,能将从第一偏振薄膜接受的基本上线偏振的光透射到该第一偏振薄膜的偏振轴,该第二双折射薄膜厚度为d2,大于或等于25微米;
d)第二偏振薄膜,其位置能接受从该第二双折射薄膜透射的基本上线偏振的光,该第二偏振薄膜具有一个偏振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防窥视屏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e)第三单轴双折射薄膜,用来将从该第二偏振薄膜接受的基本上线偏振的光透射到该第二偏振薄膜的偏振轴,该第三双折射薄膜与该第一双折射薄膜相同,具有一个偏振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防窥视屏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铰链,使得该第一双折射薄膜能发生转动,根据使显示器获得防窥视效果所要求的位置,使其与第一偏振薄膜或第二偏振薄膜相邻。
5.如权利要求2所述防窥视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双折射薄膜在电磁光谱的可见和红外区域显示双折射。
6.如权利要求2所述防窥视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双折射薄膜的ne-no值在大约0.00002到0.001范围内。
7.如权利要求2所述防窥视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双折射薄膜的厚度在大约25微米到1000微米范围内。
8.如权利要求2所述防窥视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振薄膜的偏振轴相对于显示器偏振轴的取向是90°加或减60°的第一角度,而且该第二偏振薄膜的偏振轴相对于该显示器偏振轴的取向是90°加或减60°的第二角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防窥视屏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偏振薄膜的偏振轴相对于该显示器偏振轴的取向是90°加或减15°的第一角度,该第二偏振薄膜的偏振轴相对于该显示器偏振轴的取向是90°加或减15°的第二角度,该第一单轴双折射薄膜的光轴大致等分该第一角度,该第二双折射薄膜的光轴大致等分该第二角度。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防窥视屏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偏振薄膜的偏振轴与显示器偏振轴成直角关系。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防窥视屏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偏振薄膜的偏振轴与显示器偏振轴成直角关系。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防窥视屏幕,其特征在于:
                   (ne-no)d1=(2n-1)λ/2
其中λ是从显示器入射在屏幕上光线的波长,(ne-no)d1是第一双折射薄膜对以垂直于显示器的方向入射在屏幕上的光线所产生的延迟值R,n是一个整数。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防窥视屏幕,其特征在于n=1,而且该第一双折射薄膜的延迟值R是50纳米到350纳米。
14.如权利要求2所述防窥视屏幕,其特征在于:
                   (ne-no)d2=(2n-1)λ/2
其中λ是从显示器入射在屏幕上光线的波长,(ne-no)d2与具有延迟值R2的第二双折射薄膜相关,是第二双折射薄膜对以垂直于显示器的方向入射在屏幕上的光线所产生的延迟值R2,n是一个整数。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防窥视屏幕,其特征在于n=1,而且该第二双折射薄膜的延迟值R2在10纳米到250纳米范围内。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防窥视屏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偏振薄膜的偏振轴垂直于显示器偏振轴。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防窥视屏幕,其特征在于:
                       (ne-no)d1=nλ
其中λ是从显示器入射在屏幕上光线的波长,(ne-no)d1是第一双折射薄膜对以垂直于显示器的方向入射在屏幕上的光线所产生的延迟值R,n是一个整数。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防窥视屏幕,其特征在于n=1,而且该第一双折射薄膜的延迟值R在50纳米到350纳米范围内。
19.如权利要求2所述防窥视屏幕,其特征在于:
                      (ne-no)d2=nλ
其中λ是从显示器入射在屏幕上光线的波长,(ne-ne)d2与具有延迟值R2的第二双折射薄膜相关,是第二双折射薄膜对以垂直于显示器的方向入射在屏幕上的光线所产生的延迟值R2,n是一个整数。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防窥视屏幕,其特征在于n=1而且该第二双折射薄膜的延迟值R2在10纳米到250纳米范围内。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防窥视屏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偏振薄膜的偏振轴平行于显示器偏振轴。
22.一种用于具有偏振轴的显示器的防窥视屏幕,包括:
a)第一双轴双折射薄膜,能透射从显示器接受的光线,其特征在于这束光线沿显示器偏振轴是被基本上线偏振的,该第一双折射薄膜的厚度为d1,对以相对于法线为θ的角度入射在薄膜上的光线所产生的延迟值Rθ大致符合以下关系式:
                   Rθ≈Ro[1+sin2θ/2ninavg];
其中该第一双轴双折射薄膜的特征是,具有定义其薄膜平面的单位向量a和b,以及定义其法线的单位向量c;
Ro=[nb-na]d1,是垂直入射光的延迟;
navg=(na+nb+nc)/3=该双轴双折射薄膜的平均折射率;ni选自na,nb和nc,对应于描述显示器垂直方向的单位向量(a,b,或c);
d1大于25微米,所以R随着θ变化;
b)第一偏振薄膜,具有一个偏振轴,其位置能接受从该第一双折射薄膜透射的基本上线偏振的光。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防窥视屏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c)第二双折射薄膜,能将从第一偏振薄膜接受的基本上线偏振的的光线透射到第一偏振薄膜的偏振轴,该第二双折射薄膜厚度为d2,大于或等于25微米;
d)第二偏振薄膜,其位置能接受从第二双折射薄膜透射的基本上线偏振的光,该第二偏振薄膜具有偏振轴。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防窥视屏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三单轴双折射薄膜,能将从第二偏振薄膜接受的基本上线偏振的光透射到第二偏振薄膜的偏振轴,该第三双折射薄膜与第一双折射薄膜等效,并且具有偏振轴。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防窥视屏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铰链,能使第一双折射薄膜发生转动,根据使显示器获得防窥视效果所要求的位置,使其与第一偏振薄膜或第二偏振薄膜相邻。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防窥视屏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偏振薄膜的偏振轴相对于该显示器偏振轴的取向是90°加或减60°的第一角度,而第二偏振薄膜的偏振轴相对于该显示器偏振轴的取向是90°加或减60°的第二角度。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防窥视屏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偏振薄膜的偏振轴相对于该显示器偏振轴的取向是90°加或减15°的第一角度,第二偏振薄膜的偏振轴相对于该显示器偏振轴的取向是90°加或减15°的第二角度,该第一单轴双折射薄膜的光轴大致等分该第一角度,该第二双折射薄膜的光轴大致等分该第二角度。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防窥视屏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偏振薄膜的偏振轴与该显示器偏振轴成直角。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防窥视屏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偏振薄膜的偏振轴与该显示器偏振轴成直角。
30.如权利要求22所述防窥视屏幕,其特征在于:
                    Δnxyd=(2n-1)λ/2
其中λ是从显示器入射在屏幕上光线的波长,n是一个整数,d是第一双轴双折射薄膜的厚度,Δnxy是平面内双折射。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防窥视屏幕,其特征在于n=1,而且该第一双折射薄膜的延迟值R在50纳米到350纳米的范围内。
32.如权利要求23所述防窥视屏幕,其特征在于:
                    Δnxyd=(2n-1)λ/2
其中λ是从显示器入射在屏幕上光线的波长,Δnxy与具有延迟值R2的第二双折射薄膜相关,是第二双折射薄膜对以垂直于显示器的方向入射在屏幕上的光线所产生的延迟值R2,n是一个整数。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防窥视屏幕,其特征在于n=1,第二双折射薄膜的延迟值R2在10纳米到250纳米范围内。
34.如权利要求30所述防窥视屏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偏振薄膜的偏振轴垂直于该显示器偏振轴。
35.如权利要求22所述防窥视屏幕,其特征在于:
                         Δnxyd=nλ
其中λ是从显示器入射在屏幕上光线的波长,Δnxy是第一双折射薄膜对以垂直于显示器的方向入射在屏幕上的光线所产生的延迟值R,n是一个整数。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防窥视屏幕,其特征在于n=1,而且该第一双折射薄膜的延迟值R在50纳米到350纳米的范围内。
37.如权利要求23所述防窥视屏幕,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等式:
                        Δnxyd=nλ
其中λ是从显示器入射在屏幕上光线的波长,Δnxyd与具有延迟值R2的第二双折射薄膜相关,是第二双折射薄膜对以垂直于显示器的方向入射在屏幕上的光线所产生的延迟值R2,n是一个整数。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防窥视屏幕,其特征在于n=1,而且第二双折射薄膜的延迟值R2在10纳米到250纳米范围内。
39.如权利要求35所述防窥视屏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偏振薄膜的偏振轴平行于该显示器偏振轴。
40.一种用于显示器的防窥视屏幕,包括:
a)输入偏振器,它具有的偏振轴定义显示器的偏振轴;
b)第一单轴双折射薄膜,能透射通过该输入偏振器从显示器接受的光线,其特征在于这束光线是沿偏振轴被基本上线偏振的,该第一双折射薄膜的厚度为d1,延迟值为R:
                       R=(ne-no)d1/cosθ
θ是从显示器入射在屏幕上光线的角度,no和ne分别是沿着第一双折射薄膜的寻常对和异常的折射率,
其中d1大于25微米,所以R随着θ变化;
c)具有偏振轴的第一偏振薄膜,其位置能接受从第一双折射薄膜透射的基本上线偏振的光。
41.一种用于显示器的防窥视屏幕,包括:
a)输入偏振器,它具有的偏振轴定义显示器的偏振轴;
b)第一双轴双折射薄膜,能透射通过输入偏振器从显示器接受的光线,其特征在于这束光线是沿偏振轴被基本上线偏振的,该第一双折射薄膜的厚度为d1,对以相对法线为θ的角度入射在薄膜上的光线所产生的延迟值Rθ大致具有以下关系式:
                    Rθ≈Ro[1+sin2θ/2ninavg];
其中该第一双轴双折射薄膜的特征是,具有定义其薄膜平面的单位向量a和b,以及定义其法线的单位向量c;
Ro=[nb-na]d1,是垂直入射光的延迟;
navg=(na+nb+nc)/3=该双轴双折射薄膜的平均折射率;ni选自na,nb和nc,对应于描述显示器垂直方向的单位向量(a,b,或c);d1大于25微米,所以R随着θ变化;
c)具有偏振轴的第一偏振薄膜,其位置能接受从该第一双折射薄膜透射的基本上线偏振的光。
CNA2004101003963A 2003-11-26 2004-11-26 用于显示器的防窥视屏幕 Pending CN16297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0/722,719 2003-11-26
US10/722,719 US7052746B2 (en) 2003-11-26 2003-11-26 Privacy screen for a display
US10/926,474 2004-08-26
US10/926,474 US7247356B2 (en) 2003-11-26 2004-08-26 Privacy screen for a display
US10/978,546 US7201955B2 (en) 2003-11-26 2004-11-01 Privacy screen for a display
US10/978,546 2004-11-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29701A true CN1629701A (zh) 2005-06-22

Family

ID=34468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101003963A Pending CN1629701A (zh) 2003-11-26 2004-11-26 用于显示器的防窥视屏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201955B2 (zh)
EP (1) EP1536269A1 (zh)
JP (1) JP2005173571A (zh)
KR (1) KR20050050589A (zh)
CN (1) CN1629701A (zh)
TW (1) TW200527009A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5722B (zh) * 2007-05-28 2010-08-04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现金自动交易装置
CN102360136A (zh) * 2011-10-26 2012-02-22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防窥液晶显示器
CN102510435A (zh) * 2011-10-09 2012-06-20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 防窥显示系统
CN101681572B (zh) * 2007-05-21 2012-11-07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器及其所使用的视野角控制元件
CN102768560A (zh) * 2012-03-26 2012-11-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03700191A (zh) * 2012-09-27 2014-04-02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顾客用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4730758A (zh) * 2015-04-01 2015-06-24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911740A (zh) * 2016-05-23 2016-08-31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旋转偏光片的防窥显示系统
CN106094348A (zh) * 2016-08-19 2016-11-0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及具有该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器
CN104090410B (zh) * 2014-06-18 2017-05-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143622A (zh) * 2017-06-15 2019-01-04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偏光式视角控制显示模块以及偏光式视角控制光源模块
CN109739054A (zh) * 2019-02-28 2019-05-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0109292A (zh) * 2019-05-23 2019-08-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70680B2 (en) * 2005-01-06 2007-01-30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rivacy screen for a display
KR100786468B1 (ko) * 2007-01-02 2007-12-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2차원 및 3차원 영상 선택 가능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805796B1 (ko) * 2007-10-19 2008-02-21 주식회사 엘지에스 디스플레이 장치용 보안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090058468A (ko) * 2007-12-04 2009-06-0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시야각 보상 필름 적층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면상 스위칭 액정표시 장치
TWI403788B (zh) * 2008-09-24 2013-08-01 Data Image Corp Anti-glare paste method, paste the device and attached with anti-glare film display
JP5809235B2 (ja) 2010-03-25 2015-11-10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押出成形ダイ、及び複合層を製造する方法
EP2550155B1 (en) 2010-03-25 2020-11-0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omposite layer
US8780301B2 (en) * 2011-10-07 2014-07-15 Japan Display West In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475294B (zh) * 2012-12-11 2015-03-01 Inventec Corp 防窺顯示設備
CN104345787A (zh) * 2013-08-09 2015-02-11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US9170646B2 (en) * 2013-09-04 2015-10-27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Ophthalmic lens system capable of interfacing with an external device
WO2017061768A1 (ko) * 2015-10-05 2017-04-1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필름
US10728752B2 (en) 2015-10-13 2020-07-28 Confivox Inc. Case for a portable device
TWI606286B (zh) 2016-05-24 2017-11-21 揚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複合膜以及顯示裝置
TWI605287B (zh) 2016-12-29 2017-11-11 揚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CN108345139B (zh) 2017-01-25 2022-04-22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视角可切换显示装置
CN109143442A (zh) * 2018-09-14 2019-0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偏光片、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78779B1 (en) 1989-06-22 1994-11-02 Citizen Watch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phase difference plates
US5175638A (en) 1989-09-12 1992-12-29 Ricoh Company, Ltd. ECB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birefringent layer with equal refractive indexes in the thickness and plane directions
US5612801A (en) 1994-04-04 1997-03-18 Rockwell Science Center, Inc. Monolithic optical compensation device for improved viewing angle in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GB2315902A (en) * 1996-08-01 1998-02-11 Sharp Kk LIquid crystal device
DE19706029C2 (de) * 1997-02-17 1999-09-16 Bayer Ag Flüssigkristall-Display mit Phasenkompensationsschicht
US6262843B1 (en) 1997-12-31 2001-07-17 Qwest Communications Int'l, Inc. Polarizing privacy system for use with a visual display terminal
FR2789220B1 (fr) * 1999-02-01 2001-04-20 Entrelec Sa Mecanisme de commande d'un disjoncteur electrique
CN1192256C (zh) 1999-07-29 2005-03-09 帝人株式会社 相位差薄膜、层压相位差薄膜和使用该材料的液晶显示装置
US6239853B1 (en) 1999-10-01 2001-05-29 Rockwell Science Center, Llc Staggered waveplate LCD privacy screen
JP3981509B2 (ja) 1999-11-22 2007-09-26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とその製造装置及びレンズ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TW466860B (en) 2000-06-22 2001-12-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otection lens of display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6912006B2 (en) * 2001-04-16 2005-06-28 Sony Corporation Exposure controller for camera attached to electronic equipment
US6765550B2 (en) 2001-04-27 2004-07-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rivacy filter apparatus for a notebook computer display
JP2003058066A (ja) 2001-08-03 2003-02-28 Three 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光学フィルタ
US6897916B2 (en) 2001-09-11 2005-05-24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Polarizing plate, optical elemen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2003215591A (ja) 2002-01-25 2003-07-30 Alps Electric Co Ltd 半透過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US6919946B2 (en) 2002-04-16 2005-07-1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ompensators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and the use and manufacture of the compensators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1572B (zh) * 2007-05-21 2012-11-07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器及其所使用的视野角控制元件
CN101315722B (zh) * 2007-05-28 2010-08-04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现金自动交易装置
CN102510435A (zh) * 2011-10-09 2012-06-20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 防窥显示系统
CN102360136A (zh) * 2011-10-26 2012-02-22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防窥液晶显示器
CN102768560B (zh) * 2012-03-26 2016-06-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02768560A (zh) * 2012-03-26 2012-11-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03700191A (zh) * 2012-09-27 2014-04-02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顾客用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4090410B (zh) * 2014-06-18 2017-05-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0139670B2 (en) 2015-04-01 2018-11-27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4730758A (zh) * 2015-04-01 2015-06-24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911740B (zh) * 2016-05-23 2019-10-25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旋转偏光片的防窥显示系统
CN105911740A (zh) * 2016-05-23 2016-08-31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旋转偏光片的防窥显示系统
CN106094348B (zh) * 2016-08-19 2019-05-0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及具有该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器
WO2018032572A1 (zh) * 2016-08-19 2018-02-2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及具有该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器
US10295864B2 (en) 2016-08-19 2019-05-21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the same
CN106094348A (zh) * 2016-08-19 2016-11-0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及具有该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器
CN109143622A (zh) * 2017-06-15 2019-01-04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式视角控制元件、偏光式视角控制显示模块以及偏光式视角控制光源模块
CN109739054A (zh) * 2019-02-28 2019-05-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9739054B (zh) * 2019-02-28 2021-07-3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0109292A (zh) * 2019-05-23 2019-08-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109292B (zh) * 2019-05-23 2022-02-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536269A1 (en) 2005-06-01
JP2005173571A (ja) 2005-06-30
TW200527009A (en) 2005-08-16
KR20050050589A (ko) 2005-05-31
US7201955B2 (en) 2007-04-10
US20050129918A1 (en) 2005-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29701A (zh) 用于显示器的防窥视屏幕
CN1800948A (zh) 显示器保密屏
JP4760275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4981719B (zh) 一体式量子点光学构造
CN1299153C (zh) 利用透射光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器
CN1312919A (zh) 增强对比度的背投影屏
KR20010020221A (ko) 반사형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것으로 구성되는 터치패널 일체형 반사형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07004104A5 (zh)
TW530179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811550A (zh) 彩色液晶显示设备及彩色液晶显示装置
US904188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1208021B1 (ko) 액정 디스플레이 장치용 컬러시프트 저감 광학필름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액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12145942A (ja)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用カラーシフト低減光学フィルター及びこれを具備す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4295055A (ja) 医療用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医療用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
Becker Evalu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display reflectance
JP2010085802A (ja) 位相差フィルム・偏光板積層体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149431C (zh) 液晶显示器
CN1627154A (zh) 具有更宽观看角度的平面内切换液晶显示设备
US7052746B2 (en) Privacy screen for a display
US7247356B2 (en) Privacy screen for a display
JP2012027486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156883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照明装置
WO2022191131A1 (ja) 干渉色の評価方法、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Dahal et al. Method for characterizing small-spot luminance in medical virtual reality headsets
TWI291063B (en) Outer lamination having visual angle compensation function for LCD panel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7570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7570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