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22258A - 等离子显示板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显示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22258A CN1622258A CNA2004100974151A CN200410097415A CN1622258A CN 1622258 A CN1622258 A CN 1622258A CN A2004100974151 A CNA2004100974151 A CN A2004100974151A CN 200410097415 A CN200410097415 A CN 200410097415A CN 1622258 A CN1622258 A CN 162225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discharge
- extension
- display panel
- plasma displ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Phosphorus Chemical compound [P]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01J11/24—Sustain electrodes or scan electrod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10—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 H01J11/12—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with main electrodes provided on both sides of the discharge spac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01J11/32—Disposition of the electrod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22—Electrodes
- H01J2211/24—Sustain electrodes or scan electrodes
- H01J2211/245—Shape, e.g. cross section or patter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22—Electrodes
- H01J2211/32—Disposition of the electrodes
- H01J2211/323—Mutual disposition of electr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Abstract
一种等离子显示板,包括:其上形成有放电维持电极的第一基板,以及在其上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地址电极的相对第二基板。基板之间的阻挡肋限定了其中形成有荧光层的多个放电单元。所述放电维持电极具有在各个放电单元中形成相应对的总线电极,和从总线电极延伸至各个放电单元中以形成相向对的延伸电极。各个延伸电极具有一个端部,其包含具有第一宽度2α的较长延伸部分,以及具有第二宽度β的较短延伸部分。较长延伸部分之间的间距限定第一间隙,而较短延伸部分之间的间距限定比第一间隙长的第二间隙。所述第一和第二宽度满足1.5≤α/β≤4。
Description
本申请要求享有申请号为10-2003-0085483,在2003年11月28日递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的权益,其全部内容在此引作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显示板(在下文为PDP),更特别地涉及一种表面放电型PDP,其具有一种电极构造,其中在一个基板上形成有一对放电维持电极并在两个基板之间的每个放电单元中具有一个相应对的总线电极,以便引起显示放电。
背景技术
通常,等离子显示板为一种显示装置,在所述装置中,通过气体放电产生的紫外线激发荧光体来实现预定的图像。这种等离子显示板对于宽荧幕显示装置是非常普遍的,因为其能够实现具有高分辨率的大荧幕规格的制造。
参照图4,熟知的PDP被形成为具有后基板110上沿一个方向(图中的X轴方向)的地址电极112,并在后基板110的表面上形成覆盖所述地址电极112的电介质层113。在电介质层113上,形成条形图案的阻挡肋(barrierrib)115以将其设置在各个地址电极112之间,并在各个阻挡肋115上形成红色(R)、绿色(G)和蓝色(B)荧光层117。
另外,具有一对透明电极102a和103a以及总线电极102b和103b的放电维持电极102、103沿着与地址电极112相交的方向(图中的Y轴方向)被形成在与后基板110相对的前基板100表面上。透明电介质层106和MgO保护膜108被形成为覆盖前基板100表面上的放电维持电极。
在后基板110上的地址电极112与前基板100上的放电维持电极102、103相交的区域,将是形成放电单元的部分。
在地址电极112和放电维持电极102、103之间施加寻址电压Va以便引起寻址放电,为一对放电维持电极102、103施加维持电压Vs以引起维持放电。随后,产生的真空紫外线激发荧光体使得它们发出可见光穿过前基板100并由此显示PDP图像。
可是,具有放电电极102、103和图4中所示条形结构的阻挡肋115的PDP,可以引起邻近阻挡肋115的放电单元之间的串扰。另外,因为放电区域沿着阻挡肋115形成的方向彼此连接,所以可以引起邻近放电单元之间的误放电(misdischarge)。为了防止这些问题,对应于相邻像素的放电维持电极102、103之间的距离必须在一定水平以上,而这降低了效率的改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5所示,已经研究了具有改进电极和阻挡肋的PDP。所述PDP具有一种构造,使得在各个放电单元中放电维持电极123的透明电极123a从总线电极123b成对地彼此面对延伸。为了减少邻近放电单元之间串扰以及通过增加荧光体涂覆面积而增加发射效率的目的,要求PDP具有矩阵型阻挡肋125,其由彼此正交的垂直阻挡肋125a和水平阻挡肋125b形成。申请号为1998-149771的日本专利特开描述了这种等离子显示板。
具有上述构造的PDP如此运作,使得等离子放电发射在一对相对放电电极之间的维持区域中开始,并在边缘附近扩散直到其散尽(extinct)。相应地,形成放电单元的部件的形状特性对于维持放电具有很大的影响。特别地,引起维持放电的放电维持电极123和限定放电单元形状的阻挡肋125的形状很大程度地影响维持放电。
可是,上述放电维持电极123的形状引起部分处于放电间隙中的强烈初始放电,并且如果局部地产生初始放电,则等离子放电不能有效地在放电单元内扩散,并由此使得放电效率下降。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PDP,其中通过有效的电极布局和设计来降低击穿电压,通过改善中心处的局部放电来在放电单元的大面积上产生主要放电,并因此可以最大化发射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等离子显示板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形成在第二基板上的地址电极;设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空间中以限定多个放电单元的阻挡肋;形成在各个放电单元中的荧光层;以及形成在第一基板上的放电维持电极,所述放电维持电极具有沿着与地址电极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以便在各个放电单元中形成相应对的总线电极,和从总线电极延伸至各个放电单元中以形成相向对的延伸电极。对应各个放电单元的一对放电维持电极在彼此相对的延伸电极之间形成了相互具有不同间距的第一间隙G1和第二间隙G2,并且所述第二间隙G2形成为比第一间隙G1长。
各个延伸电极具有一个端部,其具有第一宽度2α的较长延伸部分,以及具有第二宽度β的较短延伸部分。较长延伸部分之间的间距限定第一间隙,而较短延伸部分之间的间距限定比第一间隙长的第二间隙。所述第一和第二宽度满足1.5≤α/β≤4。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间隙G2被形成在延伸电极的相对端部的中心之间,并且各个延伸电极能被形成得适合随邻近总线电极的其后端部远离放电单元中心,在总线电极方向上的宽度变窄。
在于延伸电极的相对端的中心之间形成第二间隙G2的情况中,用于形成第一间隙G1的端部位于相对端的中心的两侧的每一侧上,并且用于形成第一间隙G1的各个端部的宽度为α。
用于形成第一间隙G1的延伸电极端部和用于形成第二间隙G2的延伸电极端部之间的间距D,可被形成为处于10至30μm的范围内。
可以利用透明电极形成所述延伸电极。
此外,设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空间中的阻挡肋可限定除多个放电单元以外的非放电区域,并且所述非放电区域被形成在由通过相邻放电单元中心的放电单元横坐标与通过相邻放电单元中心的放电单元纵坐标所围绕的区域中。
所述非放电区域可被形成为具有由阻挡肋限定的单独单元构造,并且各个放电单元可如下形成:设置在地址电极方向上的其两个端部随着它们远离放电单元中心而宽度变窄。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示意性实施例的PDP的部分分解透视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示意性实施例的PDP的部分平面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示意性实施例的PDP的单位放电单元的放大平面图;
图4为常规PDP的部分分解透视图;
图5为具有延伸电极和矩阵型阻挡肋构造的常规PDP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根据本发明示意性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板通常由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形成,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预定距离相分开并彼此相对。在基板10和20之间的空间中,由阻挡肋限定多个放电单元27R、27G、27B以引起等离子放电,并且放电维持电极12、13和地址电极21被分别形成在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上。
详细地,沿着与第一基板10相对的第二基板20的一个方向(图中的X轴方向)形成多个地址电极21。所述地址电极21被形成为条形图案并与相邻地址电极21以预定的距离相分开,并同时彼此平行行进。电介质层23也被形成在设置有地址电极21的第二基板20上。所述电介质层23被形成在该基板的整个表面上以覆盖所述地址电极21。应当注意到,尽管以上提及了条形的地址电极,但地址电极的形状并不限制于该图形并可以以各种方式予以形成。
阻挡肋25被设置在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的空间内,以便限定多个放电单元27R、27G、27B以及非放电区域26。优选地,阻挡肋25被设置在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板20上的电介质层23的顶面上。所述放电单元27R、27G、27B指定这样的区域,即其中提供有放电气体并且通过施加寻址电压和放电维持电压能够产生气体放电的区域。所述非放电区域26是这样的区域,即未施加电压而在其中不期望产生气体放电(也就是照明)的区域。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非放电区域26被形成为具有至少比阻挡肋25的顶部宽度大的区域。
如图2所示,由阻挡肋25限定的非放电区域26被形成在由放电单元横坐标H和纵坐标V所围绕的区域内,所述横坐标和纵坐标通过每个放电单元27R、27G、27B的中心并分别与Y方向和X方向相一致。在一个实施例中,非放电区域位于相邻横坐标H和相邻纵坐标V的中心处。区别而言,在一个实施例中,沿X方向彼此相邻的每对放电单元27R、27G、27B与沿Y方向彼此相邻的另一对放电单元27R、27G、27B具有公共的非放电区域26。本发明该实施例的非放电区域26被形成为具有由于阻挡肋而形成的单独单元构造。
所述放电单元27R、27G、27B被形成为与在放电维持电极12、13方向上的相邻放电单元共享至少一个阻挡肋,并且其被形成为适合设置在地址电极方向上(沿图的X轴方向)的其两端部随着它们远离放电单元27R、27G、27B中心而宽度(沿放电维持电极的方向,即沿图的Y轴方向)逐渐变窄。也就是,参照图1,放电单元27R、27G、27B中心处的宽度Wc比端部处宽度We大,并且端部处宽度We随远离放电单元27R、27G、27B的中心而变得更窄。沿本实施例的地址电极21方向的放电单元27R、27G、27B的两个端部形成梯形,并相应地,各个放电单元27R、27G、27B的整体平面形状为八边形。
红色(R)、绿色(G)和蓝色(B)荧光体被分别涂覆在放电单元27R、27G、27B的内部以形成荧光层29R、29G、29B。
形成在第一基板10上的放电维持电极12、13由总线电极12b、13b和延伸电极12a、13a所构成。所述总线电极12b、13b沿与地址电极21的方向相交的方向(图中Y轴方向)以相应对的形式设置在各个放电单元27R、27G、27B中。所述延伸电极12a、13a从总线电极12b、13b以相向对的关系延伸至各个放电单元的内部。所述延伸电极12a、13a具有引起放电单元27R、27G、27B内部等离子放电的作用,并在一实施例中,它们可由透明电极的铟锡氧化物(ITO)所形成以便获得所需的亮度。可是,所述延伸电极并不限于此,其可由不透明的金属电极形成。
参照图2和3,对应各个放电单元27R、27G、27B的一对放电维持电极12、13形成彼此相对的延伸电极12a、13a之间的、相互具有不同间距的第一间隙G1和第二间隙G2。所述第二间隙G2被形成为比第一间隙G1长。所述延伸电极12a、13a在其端部中心各自具有凹部,并且在所述凹部的两侧形成凸部。相应地,短间隙的第一间隙G1被形成在彼此相对的一对延伸电极12a、13a的凸部处,而长间隙的第二间隙G2被形成在彼此相对的一对延伸电极12a、13a的凹部处。所述主要放电开始于第一间隙G1并在第二间隙G2上展开,并由此使得放电被扩散到整个放电单元27R、27G、27B中。
因为延伸电极12a、13a的第一间隙G1能够在不降低孔径比的情况下使相对延伸电极12a、13a的端部之间的距离接近,所以能够降低放电所需电压。所述第二间隙G2具有通过将放电集中在其中心处而稳定放电的作用。
各个延伸电极12a、13a被如下形成:随邻近总线电极12b、13b的其后端部远离放电单元27R、27G、27B的中心,在总线电极12b、13b方向(图中Y轴方向)上的宽度逐渐变窄。由于延伸电极12a、13a与总线电极12b、13b相连的部分几乎没有对放电效率产生贡献,其宽度可形成得比端部的宽度更窄,以改善放电效率并确保了孔径比。
参照图3,将说明怎样确定设计电极的最佳值。所述第一间隙G1形成在延伸电极12a、13a的较长延伸端部之间。各个延伸电极12a、13a具有朝第一间隙G1延伸的端部的左侧和右侧。如果延伸右侧和左侧的宽度为α,则形成第一间隙G1的右侧和左侧的总宽度为2α。第二、更大的间隙G2被形成在延伸电极12a、13a的较短延伸端部之间。如果延伸电极12a、13a的该较小延伸端部的宽度为β,则限定A=α/β。
用以形成第一间隙G1的延伸电极12a、13a的较长延伸端部与用于形成第二间隙G2的较短延伸端部之间的延伸距离限定为D。
A、α、β、D是影响放电特性的因素并根据以上所述予以限定。这些因素基于42英寸板变化,并且放电效率和误放电次数已经被测量出,如表1至表3所示。具体地,表1示出了当D=10μm时,随数值A变化的放电效率和误放电次数。表2示出了当D=20μm时的放电效率和误放电次数,而表3示出了当D=30μm时的放电效率和误放电次数。所述放电效率由相对值表示,其中当数值A为2.5时,所述相对值变为2。误放电次数是8×8放电单元中60帧误放电次数的平均值。作为实验,数值A从0.3变化至10。
表1
A(=α/β) | 放电效率 | 误放电次数 |
0-3 | 1.30 | 8 |
0.5 | 1.33 | 9 |
0.7 | 1.32 | 8 |
0.8 | 1.37 | 8 |
1 | 1.41 | 7 |
1.2 | 1.43 | 3 |
1.4 | 1.46 | 2 |
1.5 | 1.71 | 1 |
1.7 | 1.73 | 2 |
1.9 | 1.76 | 0 |
2 | 1.80 | 0 |
2.1 | 1.84 | 0 |
2.2 | 1.90 | 0 |
2.3 | 1.94 | 0 |
2.4 | 1.96 | 0 |
2.5 | 2.00 | 0 |
2.6 | 2.15 | 0 |
2.7 | 2.22 | 0 |
2.8 | 2.24 | 0 |
2.9 | 2.22 | 0 |
3 | 2.22 | 0 |
3.1 | 2.21 | 0 |
3.2 | 2.21 | 0 |
3.3 | 2.12 | 0 |
3.4 | 2.07 | 0 |
3.5 | 1.96 | 0 |
3.6 | 1.95 | 0 |
3.7 | 1.93 | 0 |
3.8 | 1.90 | 0 |
3.9 | 1.87 | 0 |
4 | 1.87 | 0 |
4.1 | 1.86 | 0 |
4.2 | 1.53 | 0 |
4.3 | 1.53 | 0 |
4.4 | 1.51 | 0 |
4.5 | 1.53 | 0 |
4.6 | 1.52 | 0 |
4.7 | 1.49 | 0 |
4.8 | 1.50 | 0 |
4.9 | 1.52 | 0 |
5 | 1.49 | 0 |
表2
A(=α/β) | 放电效率 | 误放电次数 |
0.3 | 1.31 | 9 |
0.5 | 1.32 | 10 |
0.7 | 1.31 | 8 |
0.8 | 1.34 | 8 |
1 | 1.39 | 10 |
1.2 | 1.42 | 7 |
1.4 | 1.66 | 3 |
1.5 | 1.68 | 2 |
1.7 | 1.72 | 2 |
1.9 | 1.75 | 1 |
2 | 1.79 | 1 |
2.1 | 1.83 | 0 |
2.2 | 1.89 | 0 |
2.3 | 1.92 | 0 |
2.4 | 1.95 | 0 |
2.5 | 2.00 | 0 |
2.6 | 2.20 | 0 |
2.7 | 2.23 | 0 |
2.8 | 2.24 | 0 |
2.9 | 2.23 | 0 |
3 | 2.22 | 0 |
3.1 | 2.23 | 0 |
3.2 | 2.21 | 0 |
3.3 | 2.10 | 0 |
3.4 | 2.06 | 0 |
3.5 | 1.95 | 0 |
3.6 | 1.96 | 0 |
3.7 | 1.91 | 0 |
3.8 | 1.86 | 0 |
3.9 | 1.87 | 0 |
4 | 1.86 | 0 |
4.1 | 1.85 | 0 |
4.2 | 1.54 | 0 |
4.3 | 1.54 | 0 |
4.4 | 1.52 | 0 |
4.5 | 1.53 | 0 |
4.6 | 1.53 | 0 |
4.7 | 1.49 | 0 |
4.8 | 1.51 | 0 |
4.9 | 1.52 | 0 |
5 | 1.48 | 0 |
表3
A(=α/β) | 放电效率 | 误放电次数 |
0.3 | 1.29 | 10 |
0.5 | 1.31 | 11 |
0.7 | 1.32 | 9 |
0.8 | 1.35 | 8 |
1 | 1.38 | 7 |
1.2 | 1.61 | 3 |
1.4 | 1.63 | 2 |
1.5 | 1.66 | 3 |
1.7 | 1.70 | 2 |
1.9 | 1.76 | 2 |
2 | 1.80 | 1 |
2.1 | 1.85 | 0 |
2.2 | 1.88 | 0 |
2.3 | 1.96 | 0 |
2.4 | 1.97 | 0 |
2.5 | 2.00 | 0 |
2.6 | 2.09 | 0 |
2.7 | 2.17 | 0 |
2.8 | 2.22 | 0 |
2.9 | 2.26 | 0 |
3 | 2.26 | 0 |
3.1 | 2.27 | 0 |
3.2 | 2.23 | 0 |
3.3 | 2.20 | 0 |
3.4 | 2.06 | 0 |
3.5 | 1.95 | 0 |
3.6 | 1.94 | 0 |
3.7 | 1.92 | 0 |
3.8 | 1.88 | 0 |
3.9 | 1.87 | 0 |
4 | 1.85 | 0 |
4.1 | 1.65 | 0 |
4.2 | 1.56 | 0 |
4.3 | 1.52 | 0 |
4.4 | 1.52 | 0 |
4.5 | 1.54 | 0 |
4.6 | 1.53 | 0 |
4.7 | 1.48 | 0 |
4.8 | 1.50 | 0 |
4.9 | 1.53 | 0 |
5 | 1.43 | 0 |
如表1所示,当数值D为10μm以及数值A处于1.5≤A≤4.1的范围内时,所述放电效率是适合的且几乎没有误放电。
如表2所示,当数值D为20μm以及数值A处于1.4≤A≤4.1的范围内时,所述放电效率是适合的且几乎没有误放电。
如表3所示,当数值D为30μm以及数值A处于1.2≤A≤4的范围内时,所述放电效率是适合的且几乎没有误放电。
在各种情况中,如果数值A低于合适值,则用于形成短间隙的第一间隙G1的较长延伸端部的宽度减小,使得不能实现放电表面的均匀放电并且增加了误放电的次数。如果数值A高于合适值,则用于形成长间隙的第二间隙G2的较短延伸端部的宽度减小,而很难使长间隙放电,进而降低放电效率。
因此,从表1至表3中计算出的A的公共最佳值处于1.5≤A≤4范围内,并且如果数值A落入该范围内,则能够获得设计的合适值,所述合适值具有独立于数值D的高效率和误放电减少的优势。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板中,对应各个放电单元的一对放电维持电极形成彼此具有不同距离的间隙G1和G2,并且优化对应这些间隙的延伸电极端部的设计,由此改善了放电效率。
尽管本发明结合一些示意性实施例已经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并相反地,意指涵盖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或等价设置。
Claims (12)
1.一种等离子显示板,包括:
彼此相对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形成在所述第二基板上并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地址电极;
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以限定多个放电单元的阻挡肋;
形成在各个放电单元中的荧光层;以及
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放电维持电极,所述放电维持电极具有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以便在各个放电单元中形成相应对的总线电极,和从所述总线电极延伸至各个放电单元中以形成相向对的延伸电极,各个延伸电极具有一个端部,所述端部包含具有第一宽度2α的较长延伸部分和具有第二宽度β的较短延伸部分,
其中延伸电极的各相向对中较长延伸部分之间的间距限定第一间隙,而延伸电极的各相向对中较短延伸部分之间的间距限定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比所述第一间隙长,
以及其中所述第一宽度和所述第二宽度满足1.5≤α/β≤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较短延伸部分接近所述延伸电极端部的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较长延伸部分位于所述延伸电极端部的中心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延伸电极的宽度随着远离所述放电单元的中心而变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数值D被形成为处于10至30μm范围内,其中D为各个延伸电极的所述较长延伸部分和所述较短延伸部分之间的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延伸电极被形成为透明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阻挡肋进一步限定非放电区域,所述非放电区域形成在由通过相邻放电单元中心的放电单元横坐标和沿着与所述放电单元横坐标的方向相交的方向通过相邻放电单元中心的放电单元纵坐标所围绕的区域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非放电区域被形成为具有由所述阻挡肋限定的独立单元构造。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各个放电单元被形成为适合设置在所述地址电极的方向上的其两个端部随着它们远离所述放电单元的中心而宽度变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二间隙形成在所述延伸电极的相对端的中心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第一间隙形成在所述中心的任一侧上的两个凸部之间,各个凸部的宽度等于α,并且其中所述两个凸部构成所述较短延伸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中所述延伸电极的宽度随着远离所述放电单元的中心而变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0085483/2003 | 2003-11-28 | ||
KR1020030085483A KR100570653B1 (ko) | 2003-11-28 | 2003-11-28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KR0085483/03 | 2003-11-2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22258A true CN1622258A (zh) | 2005-06-01 |
CN100349248C CN100349248C (zh) | 2007-11-14 |
Family
ID=34632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9741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9248C (zh) | 2003-11-28 | 2004-11-29 | 等离子显示板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109656B2 (zh) |
KR (1) | KR100570653B1 (zh) |
CN (1) | CN100349248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214166A (ja) * | 2003-01-02 | 2004-07-29 | Samsung Sdi Co Ltd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
JP2006019136A (ja) * | 2004-07-01 | 2006-01-19 |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
KR100669469B1 (ko) * | 2005-11-29 | 2007-01-16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JP5403623B2 (ja) * | 2010-03-10 | 2014-01-29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2画面表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149771A (ja) | 1996-11-18 | 1998-06-02 | Hitachi Ltd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6281628B1 (en) * | 1998-02-13 | 2001-08-28 | Lg Electronics Inc. | Plasma display panel and a driving method thereof |
CN1218353C (zh) * | 2001-01-23 | 2005-09-07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器的电极结构 |
JP2003092063A (ja) * | 2001-09-18 | 2003-03-2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
US7323818B2 (en) * | 2002-12-27 | 2008-01-29 | Samsung Sdi Co., Ltd. | Plasma display panel |
JP2004214166A (ja) * | 2003-01-02 | 2004-07-29 | Samsung Sdi Co Ltd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
US7425797B2 (en) * | 2003-07-04 | 2008-09-16 | Samsung Sdi Co., Ltd. | Plasma display panel having protrusion electrode with indentation and aperture |
KR100536215B1 (ko) * | 2003-08-05 | 2005-12-12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KR100589406B1 (ko) * | 2003-11-29 | 2006-06-14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
2003
- 2003-11-28 KR KR1020030085483A patent/KR100570653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4
- 2004-11-29 CN CNB2004100974151A patent/CN10034924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11-29 US US10/999,226 patent/US710965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7109656B2 (en) | 2006-09-19 |
KR20050051826A (ko) | 2005-06-02 |
KR100570653B1 (ko) | 2006-04-12 |
CN100349248C (zh) | 2007-11-14 |
US20050122046A1 (en) | 2005-06-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65939C (zh) |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及具有集中电场区域的介电层的制作方法 | |
US7315122B2 (en) | Plasma display panel | |
CN1705068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CN1694215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CN1763894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CN1523633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US7208875B2 (en) | Plasma display panel | |
US7098594B2 (en) | Plasma display panel having delta pixel arrangement | |
CN1744262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CN1606121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CN1324635C (zh) | 等离子体显示板 | |
CN1179393C (zh) | 平板显示器 | |
CN1658363A (zh) | 等离子体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 |
CN1725423A (zh) | 等离子显示板 | |
CN1301526C (zh) | 等离子体显示屏 | |
CN100349248C (zh) | 等离子显示板 | |
CN1905120A (zh) | 等离子显示装置 | |
CN1763897A (zh) | 等离子显示板 | |
CN1622256A (zh) | 等离子显示面板 | |
CN1310276C (zh) | 等离子体放电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等离子体显示器 | |
KR20050052281A (ko) | 델타 화소 배열 구조를 갖는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 |
CN1870211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CN1702813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CN1783404A (zh) | 等离子显示板 | |
CN1776875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114 Termination date: 20101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