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13676A - 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13676A
CN1613676A CN 200310123804 CN200310123804A CN1613676A CN 1613676 A CN1613676 A CN 1613676A CN 200310123804 CN200310123804 CN 200310123804 CN 200310123804 A CN200310123804 A CN 200310123804A CN 1613676 A CN1613676 A CN 16136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ink
engagement section
wind outlet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31012380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82986C (zh
Inventor
黑崎高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jim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jima Press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jima Press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jima Press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13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136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8298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8298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其能防止在用连接部件连接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内的风向部件的连接部产生异常声音。在连接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14、16内的风向部件的连接部件84挠曲变形的状态下,通过将设置在连接部件84上的第二卡合部86卡合在设置于各风向部件上的第一卡合部36上,基于与连接部件84的挠曲变形相对应的复原力,第二卡合部86推压并接触于第一卡合部36。

Description

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尤其是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出风口装置和第二出风口装置、并且分别设置在该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内的多个风向部件能联动地自动往复转动的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以往,作为将空气吹到车室内、以便调节车室内的空气的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的一种形式,是在具备空气吹出口的出风口装置内能绕一个轴转动地配设呈平板状等各种形状的风向部件(冀片)。这种形式的空气调节装置中,通过使冀片转动,就能使空气吹向各个方向。另外,日本专利公报实公平2-33074号(专利文献1)等公开了这样一种装置,即,用马达等使出风口装置内的风向部件自动地作摇头运动(往复转动)。这样的空气调节装置中,空气的吹出方向能自动地连续变化。
但在具有这种结构的空气调节装置中,例如,对于连接到汽车上的冷暖空调装置或外气吸入口装置的空气通道等上的空气调节装置中,一般情况下,相互独立构成的第一出风口装置和第二出风口装置分别各自配设在仪表盘的驾驶员座椅一侧的部位和副驾驶员座椅一侧的部位上。
因此,本申请人首先在日本专利公报实公平5-28437号(专利文献2)和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1-171342号(专利文献3)等中,提出了具有如以上所述的第一出风口装置和第二出风口装置的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的优化结构。即,这些公报所公开的空气调节装置具有:驱动马达;将该驱动马达的旋转运动变换成往复运动的运动变换机构;随着各出风口装置内的风向部件的转动、与风向部件一体地转动的驱动臂或驱动板;经由该驱动臂或驱动板连接分别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内的各风向部件的连接部件。而且,这样的空气调节装置中,通过驱动马达的驱动,由运动变换机构使驱动臂往复运动。再有,随之,连接部件和驱动板往复运动。结果,配置在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内的所有的风向部件就联动地往复转动。
这种结构的现有的空气调节装置中,能用1个驱动马达使配置在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内的所有的风向部件联动地自动往复转动。因此,与分别不同地设置用于使第一出风口装置内的风向部件转动的驱动马达、和用于使第二出风口装置内的风向部件转动的驱动马达的场合相比,有利地减少了驱动马达的个数。因此,为如以上所述的结构的空气调节装置,有利于小型轻量化和结构的简化。除此之外,仅在减少驱动马达的个数这方面,就能降低成本。
但是,本发明人等进一步研究了上述公报所公开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发现潜在如下所示的问题:
即,现有的空气调节装置中,在连接部件的两端部设有具有锁止孔的钩部。另外,在驱动臂和驱动板上,分别凸设有与驱动臂和驱动板一体的锁止销。而且,分别设置在这些驱动臂和驱动板上的锁止销插入在设置在连接部件的两端部的钩部的锁止孔内,被锁止在该锁止孔内。因此,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内的风向部件经由驱动臂和驱动板用连接部件连接着。但是,锁止销具以适当的间隙插入在锁止孔内。因此,例如,由于行驶时的车体的振动,锁止销和钩部产生相当于锁止孔内的间隙大小的相对位移,而使锁止销冲击锁止孔的内周面。此时导致产生异常声音之类的问题。
而且,本发明人首先在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0-168351号(专利文献4)提出了能解决如以上所述的问题的技术。采用该技术的空气调节装置,在第二出风口装置上设有使连接部件具有向牵拉方向加载的加载手段。而且,分别设置在驱动臂和驱动板上的锁止销基于这样的加载手段的弹簧力,被分别压在设置于连接部件的两端部的钩部的锁止孔的内周面上,并与其接触。由此阻止锁止销和钩部相对位移。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以上述情况为背景完成的,提出了防止异常声音的与先前提出的技术方案不同的技术方案。即,对于通过用连接部件相互连接分别设置在相互独立地构成的第一出风口装置和第二出风口装置的内部的多个风向部件、使其能相互联动地自动往复转动的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通过一种新的结构使这种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能有效地防止由于行驶时的振动等引起的、在连接部件和各风向部件的连接部产生异常声音。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是:具有:(a)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该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相互独立地构成,在该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能分别转动的一个以上的具有第一卡合部的风向部件;(b)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具有允许挠曲变形,能产生与该挠曲变形相对应的复原力的弹性,并且该连接部件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具有能与分别设置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内的上述风向部件上的上述第一卡合部卡合的第二卡合部,通过将该第二卡合部卡合在该第一卡合部上,在相互连接该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内的各风向部件的状态下,该连接部件被能往复运动地设置,随着该往复运动,能使分别设置在该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内的风向部件联动地往复转动;(c)变形作用部,该变形作用部与上述连接部件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对应地配设,其推压或者牵拉上述连接部件的中间部位,使上述连接部件挠曲变形;(d)驱动马达,该驱动马达以旋转运动的形式产生用于使上述连接部件往复运动的驱动力;以及(e)运动变换机构,该运动变换机构设置在上述驱动马达和上述连接部件之间,将上述驱动马达的旋转运动变换成往复运动,而使上述连接部件往复运动,其中,在上述连接部件由于上述变形作用部而挠曲变形的状态下,通过将上述连接部件的上述第二卡合部分别卡合在上述风向部件的上述第一卡合部上,在与上述连接部件的挠曲变形相对应的复原力的作用下,以上述第二卡合部推压并接触于上述第一卡合部的状态,通过上述连接部件使上述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内的各风向部件相互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的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是:在上述连接部件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的与配设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配设上述驱动马达和上述运动变换机构,而且,该该运动变换机构包含随着上述驱动马达的旋转能往复运动的往复运动部件,且该往复运动部件具有推压或者牵拉上述连接部件的中间部位的变形作用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的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是:与上述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相对应地再分别各设置一个移动部件,该移动部件随着分别设置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内的风向部件的往复转动与该风向部件一体地往复移动,而且,通过将上述第一卡合部分别形成在该两个移动部件上,从而该第一卡合部经由该移动部件,设置在该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内的风向部件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的任意一项的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是:设置在上述风向部件上的上述第一卡合部和设置在上述连接部件上的上述第二卡合部中的任意一个卡合部,具有由筒状面构成的筒状卡合面,另一方面,其中的另一个卡合部具有由包围该筒状卡合面周围的包围面而构成的包围卡合面,在上述连接部件挠曲变形而使该第二卡合部卡合在该第一卡合部的状态下,上述包围卡合面在与上述连接部件的挠曲变形相对应的复原力的作用下,分别推压并接触于上述筒状卡合面上的与该连接部件的上述往复运动方向相向的部位。
总的来说,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的第一技术方案,在连接部件挠曲变形的情况下,设置在这样的连接部件的两端的第二卡合部被分别卡合在分别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内的风向部件上的第一卡合部上。因此,基于与连接部件的挠曲变形相对应的复原力,第二卡合部对第一卡合部进行推压并与其接触。而且,在这种状态下,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内的各风向部件之间用连接部件连接着。
因此,这样的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在被安装到实际的车上时,在第二卡合部卡合在第一卡合部上的情况下,即使在这些卡合部之间例如存在间隙,也能消除由于行驶时车体的振动等引起的、相当于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的间隙的相对位移。而且,因此,能有利地避免这些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相互冲击现象。
因此,这样的本发明的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在搭载在实际的车上的状态下,能有效地防止由于行驶时的振动等引起的、在连接部件和各风向部件的连接部产生异常声音的现象。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的第二技术方案,驱动马达和运动变换机构配设在连接部件的长度方向中间部位的与配设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因此,与配设在第一出风口装置和第二出风口装置上的场合相比,能有利地提高这些驱动马达和运动变换机构的配设位置的自由度。因此,例如,能将驱动马达和运动变换机构配设在仪表盘的驾驶员座椅一侧的部位和副驾驶员座椅一侧的部位之间的闲置空间等处。因此,具有便于有效利用这样的闲置空间的优点。
而且,这样的本发明的装置,在设置于运动变换机构上的往复运动部件上设有推压或牵拉连接部件的中间部位的变形作用部。因此,与用不同的部件设置这样的变形作用部的场合相比,具有零部件个数少、随之成本降低等极为有利的优点。
再有,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的第三技术方案,连接部件经由随着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内的风向部件的往复转动而一体地往复移动的移动部件,安装在各风向部件上。而且,为这些各风向部件用连接部件相互连接着。因此,例如,与连接部件直接安装在各风向部件上的场合相比,能有利地提高连接部件的配设自由度。
再有,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的第四技术方案,在第二卡合部卡合在第一卡合部上的状态下,能有利地防止第二卡合部和第一卡合部在连接部件的往复运动的两个方向上产生相对位移。因此,在连接部件被驱动马达驱动而往复运动时,换句话说,在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内的风向部件自动地往复运动时,能有效地防止由于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的冲击而引起的异常声音的产生。而且,能极其有利地消除与第二卡合部和第一卡合部在连接部件的往复运动方向上的相对位移量相对应的、在第一出风口装置内的风向部件和第二出风口装置内的风向部件之间、往复运动的开始时间和转动角度出现偏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正面示意图。
图2是图1的II-II剖面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的III-III剖面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IV-IV剖面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用于表示组装在图1所示的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上的连接部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了更加具体地说明本发明,参照附图,详细地对本发明的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首先,在图1中,作为具有本发明的结构的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的一个例子,简要地示出了安装在汽车的仪表盘上的空气调节装置。如也由该图表明的那样,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为具有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14、16。另外,这些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14、16还具有相互独立的矩形筒状的外壳10、12。而且,这样的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14、16,其各自的外壳10、12安装在汽车的仪表盘上,其后方的开口部与冷暖空调装置的空气通道相连接。因此,从冷暖空调装置供给的空气能从前方开口部吹到车室内。
另外,如图2所示,在第一出风口装置14的外壳10内,分别各配设有多个作为风向部件的纵冀片18和横冀片20。这些纵、横冀片18、20中的任何一个都呈长的平板状。而且,它们与现有的一样,横跨于相向的壁部之间,且被定位。
另外,多个纵冀片18,以相互平行地沿左右方向(在图1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排列成一列的状态分别配置在外壳10内。而且,多个纵冀片18能通过设置在上下方向两端部的安装轴22,绕安装轴22转动地枢支在外壳10的上下相向的两个壁部上。另外,在这些多个的纵冀片18上,设置在其下端部的短轴24用左右方向延伸的联动板26相互连接着。因此,随着多个纵冀片18中的任何一个纵冀片的转动,能在全部多个纵冀片18保持相互平行的状态下,同步地绕安装轴22在左右方向一起转动。
另一方面,多个横冀片20,以相互平行且上下方向排列成一列的状态配置在外壳10内。另外,虽然图2未明示,这些多个横冀片20也与多个纵冀片18一样,能分别绕一个轴转动地安装在外壳10、12的左右相向的两个壁部上。还有,多个横冀片20由上下方向延伸的联动板相互连接着。因此,随着多个横冀片20中的任何一个横冀片的转动,在全部的横冀片20保持相互平行的状态下,能同步地绕上述一个轴在上下方向一起转动。
另外,配设有这些多个纵冀片18和横冀片20的外壳10制成具有在上下方向以规定距离间隔地相向配置的上侧底部28和下侧底部30的双层底结构。而且,在这样的外壳10的上侧底部28和下侧底部30之间配设有能在左右方向往复移动的、作为移动部件的往复移动板32。
如图2和图3所表明的那样,该往复移动板32整体呈矩形的平行板状。而且,在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分别在整个全长的范围上、以连续延伸的状态,一体地形成有具有规定高度的凸条34、34。另外,在这样的往复移动板32上,在板厚方向的一个面的上部的中央部位,一体地凸设有作为第一卡合部的卡合爪36。该卡合爪36笔直地向板厚方向凸出,且前端部具有向下方弯曲成直角构成的钩形的形状。再有,在这样的卡合爪36的下方,一体地设有凸缘部38。该凸缘部38凸出规定的高度,且具有向长度方向连续延伸的平板形状。另外,在往复移动板32的与卡合爪36和凸缘部38的形成面相反一侧的面上,沿全长一体地形成有在左右方向连续延伸的齿条40。
而且,在外壳10的上侧底部28和下侧底部30之间的间隙内,在相对于外壳10内的纵冀片18的配置位置更靠近空气吹出方向的前方一侧(在图2中为左侧),以使卡合爪36的形成面为前面的方式配置有往复移动板32。另一方面,在上侧以及下侧底部28、30相向的面上,以沿左右方向成一条直线地连续延伸的方式分别形成有滑动槽42。而且,往复移动板32在将凸条34、34能滑动地分别嵌入到各滑动槽42中的同时,以使凸缘部38的下面与外壳10的下侧底部30的上面接触的状态,被定位。因此,往复移动板32能相对于外壳10,在被滑动槽42、42引导的下,沿左右方向移动。
另外,上述多个纵冀片18中的、位于中央的纵冀片18的下侧安装轴22,其贯通外壳10的上侧底部28安装在下侧底部30上。因此,这样的纵冀片18的下侧安装轴22的下端部,凸出到外壳10的上侧底部28和下侧底部30之间的间隙内,且被定位。而且,离合机构44在这样的上侧底部28和下侧底部30之间的间隙内,介于纵冀片18的下侧安装轴22的下端部和上述往复移动板32之间。
该离合机构44具有上侧和下侧齿轮46、48。另外,这些上侧齿轮46和下侧齿轮48被压缩螺旋弹簧45的弹簧力推压而相互接触着。而且,能一体转动地安装在纵冀片18的安装轴22的下端部的齿轮部50与这样的离合机构44的上侧齿轮46相啮合。另外,往复移动板32的齿条40与下侧齿轮48相啮合。因此,往复移动板32的向左右方向的移动能经由离合机构44传递到中央的纵冀片18,使该纵冀片往复转动。而且,随之使全部的纵冀片18一起往复转动。
而且,该离合机构44具有与日本专利公报实公平5-28437号所记载的离合机构同样的结构。因此,如以后所述的那样,在通过驱动马达52的驱动,往复移动板32往复移动时,该驱动马达52的驱动力能通过离合机构44传递到纵冀片18。但是,在驱动马达52停止驱动的状态下,在用手动转动纵冀片18时,能阻止该纵冀片18的转动运动向往复移动板32一侧传递。而且,因此使得能通过手动很容易地变更多个纵冀片18的转动位置。
另外,虽然图未示,但第二出风口装置16也采用与第一出风口装置14相同的结构。也就是说,在第二出风口装置16的外壳12内,多个纵冀片18和多个横冀片20也采用与设置在第一出风口装置14的外壳10内的多个纵冀片18和多个横冀片20同样的结构,而能转动地被安装着。再有,配设往复移动板32和离合机构44,使其也具有与配设在第一出风口装置14的外壳10内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因此,设置在第二出风口装置16的外壳12内的多个纵冀片18也是其全部的纵冀片随着往复移动板32的向左右方向往复移动而一起往复移动。
而且,在这样的本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使第一出风口装置14和第二出风口装置16位于左右的状态下,在它们之间配置有驱动马达52。而且,通过该驱动马达52的驱动,能使分别设置在各出风口装置14、16的外壳10、12内的多个纵冀片18一起转动。
即,在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14、16之间,配置有筒状托架54。该筒状托架54的结构为,一体地组装有在上下方向以规定距离间隔的定位于水平位置的顶板56和底板58、以及在其前后的两端部连接顶板56和底板58的两个连接壁60、60。而且,托架54以向作为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14、16分别所处的位置的方向的左右方向(在图1和图3中为左右方向)敞口的状态定位。
另外,在该筒状托架54的底板58的下面,中间经由减速器62安装有例如步进马达等驱动马达52。再有,驱动马达52的减速器62上的输出轴63贯通底板58,凸出到其上面。而且,在该输出轴63上的底板58上的凸出部位安装有不能相对旋转的曲轴64。另外,在该曲轴64的上面,在与向输出轴63上进行安装的安装部位间隔规定距离的位置上,一体地立起地设有曲柄销65。
再有,在筒状托架54的底板58的与顶板56相向的面上,在与输出轴63的贯通部位间隔规定距离的位置,以在左右方向(上述往复移动板32的往复移动方向)连续延伸的方式,一体地形成有导向凸条78。另外,在筒状托架54的顶板56的与底板58相向的面上,与导向凸条78相对应,延伸地形成有导向槽80。
而且,在筒状托架54的底板58和顶板56之间配置有作为往复运动部件的滑板66。该滑板66由整体大致呈“T”字形的板材制成。而且,相当于该T字的头部的部位为向作为筒状托架54的开口方向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导向部68。另一方面,相当于T字的腿部的部位为卡合部70。另外,在该滑板66上,在导向部68的下面,设有沿全长向左右方向连续延伸的凹槽72。再有,在导向部68的上面,与凹槽72对应地延伸形成有凸条74。
在导向部68的与卡合部70一侧相反一侧的面上,一体地凸出形成有卡合凸起75。该卡合凸起75具有与设置在上述往复移动板32上的卡合爪36同样的钩形形状。另外,在这样的卡合凸起75的基部一侧的外周面上一体地形有具有外凸缘形式的环状的变形作用部76。再有,在滑板66的卡合部70上以按规定的长度在卡合部7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设有卡合槽77。
而且,作为这样的滑板66,在配置在筒状托架54的底板58和顶板56之间的状态下,与筒状托架54的底板58的上面形成一体的导向凸条78能滑动地嵌入在导向部68的凹槽72内。另外,将导向部68的凸条74能滑动地嵌入到设置在筒状托架54的顶板56的下面的导向槽80内。再有,通过驱动马达52的驱动而旋转的曲轴64的曲柄销65嵌入并卡在卡合部70的卡合槽77内。
这样一来,滑板66就被组装在筒状托架54的内部。而且,随着由步进马达构成的驱动马达52在例如180°的旋转角度的范围内往复转动,在筒状托架54内,在底板58的导向凸条78和顶板54的导向槽80的导引下,向左右方向往复滑动。由此,用筒状托架54、滑板66和曲柄64,构成运动变换机构。而且,在图1和图3中,82是用于使驱动马达53驱动和停止的动作开关。
然而,在本实施例,特别是,由于驱动马达52的驱动而沿左右方向往复滑动的滑板66和使分别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14、16的外壳10、12内的多个纵冀片18往复转动的往复移动板32,由连接部件84、用特别的结构连接着。
即,如图5所示,该连接部件84,由一根长的钢琴线构成。而且,连接部件84具有一定的刚性,使其在轴向上受到规定的推压力或拉力时不会很容易地变形,还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其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受到有规定的推压力或拉力时能挠曲变形成弯曲状,且对这样的挠曲变形能产生复原力。另外,在由这样的钢琴线构成的连接部件84上,长度方向的两侧前端部位和其中央部位,分别弯曲变形成圆形。因此,在其两前端部分别形成有作为第二卡合部的前端环部86。另外,在长度方向的中央也设有中央环部88。
而且,如图3所示,该连接部件84横跨第一出风口装置14和第二出风口装置16之间并延伸地配置。另外,在这样的配置状态下,滑板66的上述卡合凸起75插入在中央环部88内。再有,上述各往复移动板32的卡合爪36、36分别插入在各前端环部86、86内。因此,中央环部88和各前端环部86、86分别卡在滑板66的卡合凸起75和各往复移动板32、32的卡合爪36、36上。
因此,用连接部件84连接着各往复移动板32、32。而且,其结果是,分别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14、16的各外壳10、12内的多个纵冀片18中的位于中央的各纵冀片,其经由各往复移动板32、32,用连接部件84相互连接着。
而且,如以上所述,滑板66的卡合凸起75和各往复移动板32、32的卡合爪36、36中的任何一个都为钩形形状。因此,这些卡合凸起75和卡合爪36、36不会很容易地从插入在连接部件84的中央环部88内和各前端环部86、86内的状态下脱落下来。另外,滑板66的卡合凸起75平顺地插入在连接部件84的中央环部88内。
这样一来,随着滑板66向左右方向滑动,连接部件84变成向左右方向往复移动。另外,因此,各往复移动板32、32被连接部件84推压或牵拉而向左右方向往复移动。因此,随着由于驱动马达52的驱动而使滑板66、连接部件84和各往复移动板32向左右方向一体地往复移动,分别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14、16的各外壳10、12内的全部多个纵冀片18能一起联动地自动往复移动。
而且,在本实施例,特别是,如以上所述,在用连接部件84连接着各往复移动板32的状态下,滑板66配置在相对连接两个往复移动板32、32的配置位置的直线m(在图3中用点划线表示)向各出风口装置14、16的空气吹出方向的后方一侧(在图3中为上侧)仅错开规定距离的位置上。因此,连接部件84的中央环部88被设置在滑板66的卡合凸起75的外周面上的上述变形作用部76推向空气吹出方向的后方一侧。而且,其结果是,整个连接部件84挠曲变形,呈向空气吹出方向的后方一侧凸起的弯曲形状。而且,这样一来,由于连接部件84被变形作用部76推压,能挠曲变形,所以,在向汽车的仪表盘上安装空气调节装置时,将筒状托架54安装在从向仪表盘上安装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14、16上的各外壳10、12的位置向空气吹出方向后方一侧错开规定尺寸的位置上即可。
而且,这样的连接部件84在挠曲变形的情况下,挠曲变形产生弹性力,由此产生对连接部件84的分别形成有前端环部86的两端部向空气吹出方向的后方一侧加载的加载力,以使连接部件84返回到笔直延伸的状态。因此,各前端环部86的内周面上的在左右方向(连接部件84的往复移动方向)相向的部位,其分别推压并接触于插入到各前端环部86中的各往复移动板32的卡合爪36的外周面上的在左右方向相向的部位。而且,还因此各前端环部86的内周面和各卡合爪36的外周面之间的、在左右方向对应的部位之间的间隙消失。其结果是,连接部件84和各往复移动板32的、与该间隙相对应部分的相对移动完全消失。如这一事实所表明的那样,在此,由作为第一卡合部的各往复移动板32的卡合爪36的外周面构成筒状卡合面。而且,由作为第二卡合部的连接部件84的各前端环部86的内周面构成包围卡合面。
这样一来,在本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连接部件84的各前端环部86的内周面压接于各往复移动板32的卡合爪36的外周面,以使随着驱动马达52的驱动而产生的连接部件84和各往复移动板32的在往复移动方向上的间隙消失。而且,因此能阻止这些连接部件84和各往复移动板32之间的相对移动。
因此,在该空气调节装置中,有利于消除在由于行驶时的车体振动等、或随着驱动马达52的驱动的连接部件84往复移动时,由于连接部件84和各往复移动板32相对移动,而使各前端环部86的内周面和卡合爪36的外周面相互冲撞之类的情况。因此,例如能有效地消除产生振动声或不稳声等异常声音之类的情况。
而且,在该实施例中,能阻止连接部件84和各往复移动板32相对移动。因此,随着驱动马达52的驱动,连接部件84往复移动,同时,各往复移动板32往复移动。另外,与此同时,分别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14、16的各外壳10、12内的多个纵冀片18也能一起联动地自动往复移动。因此,能极其有效地解决在第一出风口装置14内的纵冀片18和第二出风口装置16内的纵冀片18之间,开始往复转动的时间或转动角度产生偏差的问题。
另外,这样的空气调节装置中,驱动马达52和滑板66、曲柄64等用于使连接部件84往复移动、使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14、16内的纵冀片18自动地往复移动的驱动机构部,其在安装在筒状托架54上的状态下,与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14、16分体地配设在一起。因此,与该驱动机构部安装在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14、16的任意一个上的场合不同,有利于使这些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14、16小型化。另外,有利于提高驱动机构部的配设位置的自由度。因此,能将驱动机构部配设在仪表盘的驾驶员座椅一侧的部位和助手座椅一侧的部位之间的闲置空间等。而且,因此具有能有效地利用这样的闲置空间的优点。
再有,在本实施例中,使连接部件84挠曲变形的变形作用部76,与滑板66的卡合凸起75设置成一体。因此,例如,与用独立的一个部件构成该变形作用部76的场合相比,有利于减少零部件个数。另外,仅零部件少这一方面也能有效地降低成本。
另外还有,在该空气调节装置中,其结构为,连接部件84经由使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14、16内的纵冀片18往复转动的往复移动板32连接这些纵冀片18。因此,例如,与连接部件84直接安装在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14、16内的纵冀片18上、用连接部件84连接这些纵冀片18的场合相比,有利于提高连接部件84的配设位置的自由度。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件84由钢琴线构成。而且,卡合在各往复移动板32和滑板66上的卡合部分,由简单地将该钢琴线弯曲成圆形而形成的环部86、86构成。因此,与能轴向移动地将钢丝绳等插入到树脂管内、且在这样的钢丝绳等的两部安装适当的钩子部件以构成连接部件的场合相比,有利于简化连接部件84的结构和减少构成连接部件84的零部件个数。而且,因此也能有效地降低整个空气调节装置的成本。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具体结构详细地进行了描述,但这归根结底不过是举的例子。本发明也不受上述记载的任何限制。
例如,通过将连接部件84直接安装在第一和第二这些出风口装置14、16内的纵冀片18上,也能用连接部件84相互连接这些纵冀片18。而且,在将连接部件84直接连接在各纵冀片18上的场合,作为第一卡合部的卡合爪36设置在各纵冀片18上。
另外,即使设置三个以上的相互独立结构的出风口装置也没有任何关系。在这种场合,变成用一个连接部件、或用多个连接部件,直接或间接地连接设置在这些多个出风口装置内的风向部件。
再有,也可以采用取代纵冀片18或在此基础上追加配设在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14、16内的横冀片20的结构,使其随着驱动马达52的驱动,能自动地往复转动。另外,在使纵冀片18和横冀片20都自动地往复转动的场合,也可以使这些纵冀片18和横冀片20同时或独立地往复转动。
再有,各出风口装置14、16的外壳10、12的形状、或配置在外壳10、12上的纵冀片18和横冀片20的个数和形状、及其支承形式,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示的例子。它们可以根据各出风口装置14、16的配设位置和所要求的功能等适当地选择或设定。另外,即使在各出风口装置14、16内、作为风向部件,仅配设纵冀片18和横冀片20中的任何一个,当然也可以。
再有,作为将驱动马达52的旋转运动变换为往复运动的运动变换机构,除了举出的由曲柄64和滑板66构成的运动变换机构之外,也可以适当地采用公知的各种各样的运动变换机构。因此,例如,也可以用凸轮机构或连杆机构等构成这样的运动变换机构。
另外,也可以为用变形作用部76向空气吹出方向的前方一侧或上方一侧、下方一侧等与连接部件84的往复移动方向成直角的方向推压或向这些方向牵拉连接部件84,使其挠曲变形。而且,当然也可以用独立的部件形成该变形作用部76。
再有,作为这样的连接部件,只要是允许挠曲变形且对这样的挠曲变形能产生复原力的具有弹性的部件的话,也可以采用任何材质的部件。另外,也可以采用像将预先为弯曲形式的连接部件而使其延伸成笔直地进行挠曲变形的形式。而且,在采用具有这样的弯曲形式的连接部件的场合,可以将滑板66配设在例如连接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14、16上的各往复移动板32的配置位置的直线m上。
再还有,如果对风向部件直接或间接地设置第一卡合部,另外,以能卡合在第一卡合部上的状态对连接部件设置第二卡合部的话,则其结构和配设位置、或配设个数不做特别限定。
因此,例如,也可以在往复移动板32和纵冀片18上设置适当的贯通孔等作为第二卡合部,同时在连接部件84的两端设置以能钩挂在这样的贯通孔中的状态、凸入并进行卡合的钩挂部等作为第二卡合部。
另外,往复运动部件具有这样的结构即可,即,使其随着驱动马达的驱动向连接部件的往复移动方向往复运动。因此,例如,也可以采用用转动部件等构成这样的往复运动部件的结构,使其随着驱动马达的驱动向连接部件的往复移动的方向往复转动。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对于安装在汽车的仪表盘上的空气调节装置来说,举出了应用本发明的具体的例子。但是,当然,本发明除此之外,即使对于安装在汽车的仪表盘以外的空气调节装置、或安装在汽车以外的车辆上的空气调节装置的任何一种空气调节装置来说,也是很适用的。
另外,虽然未一一例举,但本发明在依据业内人士的知识、在增加了各种变更、修改、改良等情况下能被实施。另外,这样的实施例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任何的实施例都应理解为是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是:具有:
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该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相互独立地构成,在该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的内部分别设置有能分别转动的一个以上的具有第一卡合部的风向部件;
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具有允许挠曲变形,能产生与该挠曲变形相对应的复原力的弹性,并且该连接部件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具有能与分别设置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内的上述风向部件上的上述第一卡合部卡合的第二卡合部,通过将该第二卡合部卡合在该第一卡合部上,在相互连接该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内的各风向部件的状态下,该连接部件被能往复运动地设置,随着该往复运动,能使分别设置在该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内的风向部件联动地往复转动;
变形作用部,该变形作用部与上述连接部件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对应地配设,其推压或者牵拉上述连接部件的中间部位,使上述连接部件挠曲变形;
驱动马达,该驱动马达以旋转运动的形式产生用于使上述连接部件往复运动的驱动力;以及
运动变换机构,该运动变换机构设置在上述驱动马达和上述连接部件之间,将上述驱动马达的旋转运动变换成往复运动,而使上述连接部件往复运动,
其中,在上述连接部件由于上述变形作用部而挠曲变形的状态下,通过将上述连接部件的上述第二卡合部分别卡合在上述风向部件的上述第一卡合部上,在与上述连接部件的挠曲变形相对应的复原力的作用下,以上述第二卡合部推压并接触于上述第一卡合部的状态,通过上述连接部件使上述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内的各风向部件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是:在上述连接部件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的与配设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配设上述驱动马达和上述运动变换机构,而且,该该运动变换机构包含随着上述驱动马达的旋转能往复运动的往复运动部件,且该往复运动部件具有推压或者牵拉上述连接部件的中间部位的变形作用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的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是:与上述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相对应地再分别各设置一个移动部件,该移动部件随着分别设置在上述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内的风向部件的往复转动与该风向部件一体地往复移动,而且,通过将上述第一卡合部分别形成在该两个移动部件上,从而该第一卡合部经由该移动部件,设置在该第一和第二出风口装置内的风向部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的任意一项的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是:设置在上述风向部件上的上述第一卡合部和设置在上述连接部件上的上述第二卡合部中的任意一个卡合部,具有由筒状面构成的筒状卡合面,另一方面,其中的另一个卡合部具有由包围该筒状卡合面周围的包围面构成的包围卡合面,在上述连接部件挠曲变形而使该第二卡合部卡合在该第一卡合部的状态下,上述包围卡合面在与上述连接部件的挠曲变形相对应的复原力的作用下,分别推压并接触于上述筒状卡合面上的与该连接部件的上述往复运动方向相向的部位。
CNB2003101238042A 2003-11-04 2003-12-30 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298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74191/2003 2003-11-04
JP2003374191A JP4210199B2 (ja) 2003-11-04 2003-11-04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13676A true CN1613676A (zh) 2005-05-11
CN100382986C CN100382986C (zh) 2008-04-23

Family

ID=34685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1012380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2986C (zh) 2003-11-04 2003-12-30 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210199B2 (zh)
CN (1) CN100382986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9104A (zh) * 2012-04-01 2012-07-18 慈溪市福尔达实业有限公司 汽车空调出风格栅离合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61617B2 (ja) * 2005-11-29 2010-10-13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調装置のスイングレジスタ
JP4800836B2 (ja) * 2006-05-11 2011-10-26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気吹出口装置
FR2933036B1 (fr) * 2008-06-25 2010-09-10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Dispositif de manoeuvre d'un moyen d'obturation d'air pour installation de chauffage, ventilation et/ou climatisation, notamment d'un habitacle de vehicule
JP2014113935A (ja) * 2012-12-11 2014-06-26 Kojima Press Industry Co Ltd 車両用空気吹出口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37914B2 (ja) * 1997-09-09 2003-08-18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気吹出口装置
JP2000006653A (ja) * 1998-06-22 2000-01-11 Aichi Mach Ind Co Ltd 空調用吹出口
JP2003104045A (ja) * 2001-07-27 2003-04-09 Denso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の空調ダクト構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9104A (zh) * 2012-04-01 2012-07-18 慈溪市福尔达实业有限公司 汽车空调出风格栅离合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210199B2 (ja) 2009-01-14
CN100382986C (zh) 2008-04-23
JP2005138616A (ja) 2005-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58008A (zh) 车辆用的电动座椅
CN1769747A (zh) 跨骑式车辆用动力传递系统控制装置
CN1290719C (zh) 混合电动车辆的动力系统
CN1109225C (zh) 空调机
JP4678526B2 (ja) 空調用レジスタ
CN1613676A (zh) 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
CN1636782A (zh) 顶置副仪表板装置
EP1251417A1 (en) Adjustable pedal assembly
CN1765590A (zh) 电动工具
CN1603666A (zh) 用于车辆用可变级自动变速器的换档控制装置
CN1386991A (zh) 汽车自动变速器
CN102597645B (zh) 壁挂型室内机
CN100351160C (zh) 具有结合成一体的通风系统的电梯轿厢
CN1689868A (zh) 用于机动车的具有多功能致动器块的前照灯装置
CN1547537A (zh) 车辆用可倾斜式转向装置
CN1226703C (zh) 圆板提升设备
CN2723886Y (zh) 空调机
CN1819935A (zh) 车辆换档装置
CN1601426A (zh) 车辆空调机的操作装置
CN1257817C (zh) 车辆的减震结构
CN1890125A (zh) 活动顶篷装置
CN1519495A (zh) 电动阀
CN1619232A (zh) 空调机
CN1119191C (zh) 一种相互作用的玩具火车
JP2005003289A (ja) 風向調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23

Termination date: 2019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