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10341A - 传输信道信道性质估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传输信道信道性质估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10341A
CN1610341A CN200410087047.2A CN200410087047A CN1610341A CN 1610341 A CN1610341 A CN 1610341A CN 200410087047 A CN200410087047 A CN 200410087047A CN 1610341 A CN1610341 A CN 16103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erdot
square
transmission channel
numerical value
transfer fun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1008704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84113C (zh
Inventor
P·格雷戈里尤斯
P·G·林德特
H·马特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filed Critical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Publication of CN16103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103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8411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84113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Abstract

为了评估一有线或无线传输信道的物理性质,乃提出对通过该传输信道而接收之一信号(f),例如相对应传输系统的一系统响应,进行取样,以使能够以因此所获得之所述已取样数值(fd)作为基础而确定该已接收信号(f)之阶为0…n的矩(moments)。该传输信道之一传输函数的n个参数(P,a,b)乃可以利用这些阶为0…n的矩而决定,其中,所述参数系可以是该传输函数之多项式系数、零点、或一冗余标记的系数,而利用此传输函数,该传输信道的该物理性质,例如,在衰减以及分散性质上,乃可以精确地被决定、或是至少大略地被估测出来。

Description

传输信道信道性质估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相关于一种估测一传输信道之信道性质的方法以及装置,其中,本发明系可以被用于,特别是,提供对于因分别之电传输信道所造成之衰减或分散效应的补偿,以作为所述已评估信道性质的一函数。
背景技术
当电信号经由一有线或无线传输信道而加以传输时,通常,由于该传输信道或传输媒介的物理性质(physical properties),因此,到达接收器的所述信号都不再具有与在发射器时相同的信号形式,而这些信号改变乃是该传输路径之信道相关衰减以及分散特征的一结果,再者,在该接收器的信号品质系亦会随着该传输信道,举例而言,一铜导体,之长度的增加而减少,因此,若是超过一关键长度时,则有时所接收的信号会有可能无法再正确地被侦测,是以,该信号传输的最大范围乃是藉由该传输信号的物理性质,此系将于之后称之为信道性质,而加以定义。
若是该传输信道之所述物理信道性质,例如,所述衰减以及分散特质,特别是,系于某些程度为已知时,则由于在该接收器或发射器侧的适当量测,该传输信道所造成之所述衰减、或分散效应系因此可以至少部分地受到补偿,也因此,该最大范围的扩大系可以因为此补偿而加以达成,而该补偿的品质乃是取决于知悉该传输信道之所述信道性质的精确程度,若是对于所述信道性质的了解越详细的话,则就会有越好的潜在信道干扰补偿,不过,对实际的实施例而言,相当重要的是,当决定该信道性质时,以及于接续的补偿期间,成本需求仍然是经济上实行的重点。
电传输信道的运作时间以及衰减补偿系为一种已知并已实行数十年的方法,其中,不同的方式系已经、或是被使用。因此,其系已知要,举例而言,手工地测量该传输信道,然后个别地调整在该接收器、或发射器侧的补偿组件,而此所具有的优势是,其系有可能有非常精准的补偿程度,但是,由于每一个传输信道系必须个别地加以调整,因此,成本系会异常地高。而依照另一种方式,则是已知自一组预设的标准参数中选择出用于传导补偿的一组分别适合的参数,换言之,虽然仅可能有在多组可获得之参数与该传输信道之间的不完整适应,不过,补偿却仅需要很低的成本。再者,其系亦已知要使用数字信号处理方法以用于补偿,而为了能从对,举例而言,信道范围内之能量分布的观察得出有关所述信道性质,亦即,该传输信道之所述物理传输参数,的结论,已接收的数据流系于该信道范围中进行分析,而此程序所具有的优点是,其非常地具有弹性,并且,系允许对于潜在衰减以及分散效应的一适应性补偿,然而,虽然此程序的一个问题是,该传输信道之所述传输参数仅能间接地利用试探性方法(heuristic methods)而加以评估。
上述的这些方式系多少同样地解决了估测参数、或参数补偿的问题,但对所有这些方式而言,共同地是,它们并不能够确定确切的传输信道参数。
原则上,其系亦有可能将自该接收器所接收的该数据流呈送至一快速傅立叶转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FFT),而评估一传输信道的所述物理信道性质,以为了接着能够自所获得的该数据序列中,利用一相称方法(fitting method)而计算该传输信道的所述物理信道性质,然而,一快速傅立叶转换并不具有一线性阶(leaner order),但是,具有一n个数值之取样序列时,阶为0(n ln(n)),为了计算在频率范围k×n×ln(n)内的数值序列,因此,系需要基础的算术操作,其中,该相称方法系仍然必须在该快速傅立叶转换之后实行,并且,此系需要一复数矩阵反转(complex matrix inversion)、或是一时间消耗迭代(time consuming iterative)方法。若单独以该非线性阶作为基础,则基于一快速傅立叶转换之一此型态方法并不能够在最高的可能取样速率时,在没有平行化量测(parallelisation measures)的情形下,实时的实行信号处理,况且,系统复杂度、或计算复杂度的程度系亦相当的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基本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估测、或是决定一电传输信道之物理信道性质的方法以及一相对应构形的装置,藉此,所述物理信道性质系可以利用比先前已知的方法更高程度的正确性而加以决定,其中,本发明系亦可以简单的达成,并且可以低成本的执行。
依照本发明,此目的系藉由具有权利要求1之特征的一种估测一传输信道之物理信道性质的方法,以及具有权利要求15之特征的一种估测一传输信道之物理信道性质的装置而加以达成,至于附属权利要求,其每一个则是定义本发明之较佳以及较具优势的实施例。
为了评估一电传输信道的所述物理信道性质,本发明系提议对经由该传输信道所接收之一信号进行取样,以及从产生自此之所述已取样数值而确定该已接收信号的矩(moments),而根据该些矩,代表所述信道性质之该传输信道之一传输函数的参数系可以依次而加以决定。
特别地是,在此例子中,该已接收信号系可以为一系统响应,举例而言,相对应发射器之脉冲响应或步进响应,而该已评估以及接收之信号系亦可能为该脉冲响应、或步进响应之任何所需线性结合,在此,本发明之方法,原则上,系亦可以延伸至斜坡响应(ramp response)、或是藉由积分、或微分而获得自该脉冲响应的其它系统响应。
决定该分别电传输信道之可以以一不连续有理数函数作为代表之该传输函数的上述参数系可以具有优势地以及简单地特别加以达成,其中,决定自所述先前以确定矩的所述参数系可以为该传输函数之一加总标记的多项式系数,而其系可被转变成为该传输函数之一乘积标记的零点、或是该传输函数之一冗余标记的系数,在此例子中,原则上,该已接收信号之前n个矩系自所述已取样已接收之信号的所述已获得之已取样数值而加以确定,以决定该传输函数的n个参数,特别地是,该传输信道之n/2等级之该不连续有理数传输函数的所述n个参数系可以决定自该已接收信号的该n个矩,而较佳地是,自先前确定之矩决定所述参数系藉由利用一查找表而加以达成,或者是,一相对应线性等式系统系可以加以解决。
在确定该已接收信号之所述矩之前,藉由取样该已接收信号所获得的所述已取样数值系较佳地加以量化,以及因此被转变成为一二进制数字标记,而所述个别的已取样数值戏会被乘上不同的时间数值,以确定所述矩,且所述时间数值系以一二进制数字标记的方式存在。总体而言,所述矩系可以藉由为一完全数字方式的接续加总,而加以确定为一数字乘法的形式,其中,所述个别矩系可以以一完全平行的方式,并以所述相同的已取样数值作为基础,以及藉由相同的时钟,而加以确定。
依照本发明,该传输信道之所述信道性质的估测系较佳地于真实数据传输开始之前的一学习阶段期间,在与一相对应发射器进行通信之一接收器侧的一传输系统中加以实行,其中,该信道估测系可以在此学习阶段期间不断地重复运作,以在每一次运作时决定该传输函数的一组新的参数,因此,从各种参数组中,即可以确定出一组平均参数,而其系会形成该传输函数、或传输信道的决定性评估,接着,规则的数据传输系可以以此平均参数组作为基础而加以实行,紧接着用于补偿之一均衡器的适当程序化。
本发明系特别适合于估测用于通信装置之高速接口的一有限传输信道的信道性质,例如,一集线器,举例而言,本发明系显然地并不受限于此较佳的应用领域,然而,系亦可以一般地用于估测一无线传输信道之所述信道性质。
利用本发明,所述物理信道性质、或信道参数的决定、或评估系会有可能具有一高程度的正确性,然而,其中,本发明却可以简单地加以达成,并且以低成本而加以执行,再者,本发明系亦首次使得自一线性传输系统之一脉冲响应、或步进响应撷取一关闭形式的所述系统参数成为可能,而本发明系以可以于微电子系统上非常具有优势地加以绘制的一信号理论方式作为基础。
若是该传输系统、或该相对应传输信道系可以藉由一不连续有理数函数而加以叙述,以及此系为,举例而言,所有RLCGU系统的例子时,则该传输信道之所述系统参数,亦即,代表所述物理信道性质之该传输函数的所述参数,例如,特别是,所述衰减以及分散特质,系可以获得自该传输系统之该步进响应、或脉冲响应。但,若是该相对应传输系统并无法藉由一不连续有理数函数而加以叙述时,正如,举例而言,一导体的例子一样,则该传输系统系可以藉由一不连续有理数函数,而尽可能如所需一样正确地加以近似,在任何例子中,依照本发明所建议之方法系为线性阶0(n),以及,若是该脉冲响应、或步进响应系存在而作为n个数值之一取样序列时,则就仅会需要k×n个基本算术操作来计算该传输函数的所述参数。
因此,本发明乃是基于一信号理论基础,其系原则上允许所述传输信道参数的一评估尽可能如所需一样的正确,而与精确数值结果的误差则是专门地由于一实际执行之限制,亦即,由于该内部数字标记的正确性以及该信号取样速率,所造成,并且,此系可以被视为执行相关之量化噪声。再者,由于依照本发明我建议之该方法系为线性阶的事实,因此,本发明系使得在不需要平行化的情形下,于最高可能取样速率的实时数字信号处理成为可能,而可以选择之该取样速率越高,则时间方面之分辨率系会越高,以及所获得之所述参数之正确性也会越高,正如仅有非常简单的算术操作必须要加以实行一样,本发明的执行系亦有可能利用一极为简单的架构。
附图说明
此后,本发明将以图式做为参考、并且在一较佳实施例的帮助之下,进行更详尽的叙述。
第1图:其系显示根据本发明之一较佳实施例,一种用于估测一电传输信道之物理信道性质的装置的简化方块图;
第2图:其系显示在第1图中所示之一矩确定装置的一详细方块图;以及
第3图:其系显示一不连续有理数传输函数的一例子,其中,多项式系数系可以利用同样显示于第3图中之矩阵方程式,并依照本发明而加以决定。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图系显示一种用于评估一电传输信道、或一无线或有线传输系统之物理信道性质的装置的一简化方块图,其中,在第1图中所显示的该装置系可以被产生于,特别是,与该传输系统之一相对应发射器进行通信的一接收器侧。在第1图中所显示的该装置系包括一控制单元5,其系会,一方面,控制该信道估测的顺序,以及另一方面,经由控制信号ctr而与该相对应发射器进行通信,而对信道评估而言,该控制单元5,或是显示于第1图中之该装置,之操作的原则模式系如下所示:
在开始真实的数据传输之前,系会开始一学习阶段,而在该学习阶段之中,该传输信道之所述信道性质系会进行决定、或是评估,该接收器系会切换进入一学习模式,以执行此学习阶段,并且,系传输一开始学习模式信号至该发射器。
接着,该发射器系会发送一个0-1步进(step)至该接收器,并且,藉由一取样装置1的帮助,该接收器系会对该步进响应进行取样,直到其已经取得其稳定数值为止,而该取样装置1的所述取样数值则会藉由一量化装置2而进行量化,并且因此被转变成为已量化的二进制数值,因此,该步进响应的该稳定终止数值系会以一已量化之二进制数值的形式而进行储存。
然后,该接收器系会再发送一另一开始学习模式信号至该发射器,因此,该发射器则会将一0序列(0 sequence)传输至该接收器,据此,该接收器系会再次地,藉由该取样装置1的帮助而对该步进响应进行取样,直到其已经取得其稳定数值为止。
接着,一另一开始学习模式信号系会自该接收器、或是自该控制单元5,而被发送至该发射器,据此,该发射器系会因此而传送一0-1步进至该接收器,以用作为评估该相对应传输信道之所述信道性质的基础。而在一预先调整的延迟之后,相对应于加倍该传输信道的该已评估延迟时间,该接收器系会开始藉由该取样装置1的帮助而对该已接收信号f(t)的该步进响应进行取样,据此,系可因此获得已取样数值f(tk),其中,tk系表示该取样装置1的取样瞬间。依次,该取样装置1的所述已取样数值系会被馈送至可以包括一模拟数字转换器的该量化装置2,以量化所述已取样数值,并且将它们转变成为一二进制数字标记fd(tk)。
因此,所获得之已数字化数据流fd(tk)系会被馈送至一用于决定该已接收信号、或是该已接收步进响应f(t)之矩(moments)的装置,而该已数字化数据流系分布于n+1个同时操作的处理单元(其将于之后有更详尽的叙述)之间,以决定前面n+1个矩,所述处理单元系自馈送至它们的该已数字化数据流而计算出该已接收步进响应f(t)的所述前面n+1个矩m0...mn
正如可以由第1图中看出的一样,该矩确定装置4的所述矩系会被馈送至一转变或参数决定装置4,而其系会将所述矩m0...mn转变成为一不连续有理数函数的n=1个参数,特别是转变成为n/2等级之一不连续有理数函数的多项式系数,再者,该参数决定装置4系可以在最简单的例子中藉由一查找表(look-up table)而加以执行,而因为由该参数决定装置4所产生之所述参数P0...Pn系会决定该传输信道的该传输函数,因此,原则上,代表该传输信道之所述物理特质之该传输信道的该传输函数系加以获得,以作为来自该参数决定装置4的一输出,而藉由该函数之帮助,该传输信道之所述物理性质,例如,特别是,该衰减以及分散性质,系可以加以评估、或是决定。
只要获得自该接收器的该步进响应f(t)已经达到其稳定数值,则所述矩m0...mn即不会再有任何改变,接着,上述的学习阶段系可以重复地不断运作,以在每一次运作之后,计算一组新的参数P0...Pn,因此,一平均参数组系接着可以自所有组的参数而加以形成,而其系会形成该传输信道之决定性评估,亦即,用于该传输信道之该传输函数的所述决定性参数数值,再者,一旦上述的学习模式已经完成,则该接收器即可以发送一终止学习模式信号至该发射器,因此,规则的数据传输系接着可以以该传输信道之该已在前评估的物理信道性质作为基础,亦即,以该已确定传输函数作为基础,并可选择地藉由对于该传输信道所造成之所述衰减以及分散效应的补偿而举行。
由于基本上,显示于第1图中之该用于评估该传输信道之该物理信道性质的装置的操作模式系已经于先前讨论过,因此,经由该矩确定装置3而评估所述个别矩以及经由该参数决定装置4而决定所述个别参数系应该于之后有更详尽的讨论,此后,其系将假设,用于决定所述矩以及用于决定该传输函数之所述参数的程序将开始在一瞬间t=0,并伴随着对于经由该传输信道所接收之该信号f(t)的估测。
正如所述,此模拟信号f(t)系于周期性的间隔Δt,藉由该取样装置1而进行取样,而取样速率则系藉由在第1图中所显示的一时钟clk而加以决定,其中,藉由变动的Δt,则其亦有可能为异步的取样,此外,获得自该已取样信号f(t)的已取样数值或脉冲的离散,正如已经叙述的一样,系会被馈送至该量化装置2,以实行一离散化以及量化,而该量化装置2系亦藉由一时钟clk而加以操作,因此,该量化装置2系会输出代表所述已取样数值之所述个别幅度数值的该二进制信号序列fd(tk),以作为二进制数。
所述矩m0...mn系以上述的离散二进制信号序列fd(tk)作为基础而加以计算,在此,第i个阶的一矩(i=0...n)系通常藉由下列的数学方程式而加以定义:
m i = 1 i ! ∫ t = 0 ∞ t i · f ( t ) dt     方程式(1)
在一数字、信号处理系统中,在方程式(1)中的该函数f(t),正如已经叙述的,系代表已经接收的电信号,其中,所述幅度数值系出现作为离散二进制信号序列,而该参数t系于方程式(1)中对应于时间,而同时,该参数i系表示矩的阶,因此,依照方程式(1)的积分系会改变成为一总和,以及该已接收信号f(t)之该第i个阶的矩系可以如下式而加以计算:
m i = 1 i ! Σ k = 0 ∞ t k i · f ( t k ) · Δt     方程式(2)
在此,Δt系表示该取样装置1的该取样间隔,以及tk系表示所述取样瞬间。而为了完整的目的,参考系亦相关于,i!表示如此命名之i的阶乘,其中,i!=1×2×3×...xi,以及在一真实电路方程式(2)中,系仅实际上利用N个已取样数值之一有限数字而加以计算的事实。
其系可以从方程式(2)看出,原则上,每一个矩系可以藉由相乘以及相加的程序而加以决定,所以,据此,在第1图中所显示之该矩确定装置3系可以建构自处理单元、或是每一个矩的矩形成器6,如第2图所示。
其系可以从第2图看出,每一个处理单元6系会自该量化单元2接收该离散二进制信号序列fd(tk),而该公共时钟信号clk则亦会被馈送至每一个处理单元6,其中,每一个处理单元6系包括一时基(time base)7,而作为该时钟信号clk的一函数,该时基系会产生时间数值ti k(i=0...n),以计算该分别的矩,而其数值则会作为一二进制数字而被馈送至一数字乘法器8,在此,该相对应的时间数值系会被乘上该离散二进制信号序列fd(tk),此相乘的结果系亦以一二进制标记的方式存在,而所述个别相乘的结果系会藉由一加总组件9而相加,再者,由于分别所获得的加总数值系会被馈送至一另一数字乘法器10,并且,被乘上该数值(Δt/i!),因此,该所需的矩mi系会与方程式(2)一致地藉由该乘法器10而输出。
第2图系显示,仅是举例说明,所述矩m0,m1,以及m2的世代。当然,原则上,其系亦可以理解的是,自该离散二进制信号序列fd(tk)确定在该矩确定装置3中之矩的一较大(或一较小)数字,更甚者,依照方程式(1)的该积分等式系已经根据第2图而于所述个别处理单元6之中被转变成为一离散总和,与方程式(2)一致,其中,藉由一较高程度的正确性,举例而言,相对应于根据辛普森(Simpson)等的梯形法则(Trapezoidal Rule),一数值积分系可以被用于取代一简单的加总。
该已接收信号f(t)的所述前面n+1个矩m0,m1,...,mn系必须加以决定(n=0,1,2,3...),以藉由n+1个参数来叙述该传输信道。
其系可以由第2图中看出,由该量化装置2所产生的该离散二进制信号序列fd(tk)以及该时钟信号clk系皆同时被馈送至处理单元6,因此,所述处理单元6系可以完整地同时决定所述个别的矩,基本上,所述处理单元6系具有一相同的结构,但是系会藉由它们的时基7而产生不同功率的所述取样瞬间tk,不同的相乘数值系亦会被馈送至在所述个别加总组件9之输出端的所述数字乘法器10,以作为决定该分别所需之矩的一函数。
其系有可能自如上述所确定之所述矩m0,m1...mn而决定出该传输信道的n+1个参数,其系有可能大略地、或是精确地代表该传输信道,正如所述,藉由一不连续的有理数函数,正如在第3图中所示,H(p)系表示该传输信道的该传输函数,以及a1与bi(i=0...n)系表示该传输信道之所述多项式系数。
在所述矩以及该多项式系数之间的连接系藉由同样于第3图中所举例说明的该矩阵等式而产生,显示在第3图底部的所述式系施加于在所述矩阵之所述矩mi以及该‘波浪(wavy)’数值之间。
第3图的所述矩阵等式系倾向于较少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使用,而作为替代,是使用其解决方案。由于在此例子中,当这些仅是所述已确定矩之一线性结合时,该转变系可以加以执行,举例而言,以一查找表的形式,因此,原则上,在第1图中所显示的该参数决定装置4系可以藉由简单地评估该内存而自所述已确定矩决定出该传输信道之该传输函数的所述多项式系数。
所述物理信道性质,例如,特别是,所述分散以及衰减性质,系可以利用因此所决定之该传输函数而精确地,或是至少大略地,加以叙述。

Claims (21)

1.一种用于估测一传输信道之信道性质的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
a)对通过该传输信道所接收之一信号(f)进行取样,以获得相对应的已取样数值(fd);
b)确定来自于步骤a)中所获得的所述已取样数值(fd)的该已接收信号(f)的复数个矩(moments)(m);
c)决定来自于步骤b)中所确定之所述矩(m)的该传输信道之一传输函数的参数(P,a,b);以及
d)藉由在步骤c)中所决定之该传输函数的帮助,确定出该传输信道的所述信道性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方法,其中,在该步骤a)中所取样到的该已接收信号(f)系为一传输系统的一系统响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之方法,其中,该系统响应系为该传输系统的一脉冲响应(pulse response)、或是一步进响应(step response)。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方法,其中,在该步骤a)中所取样到的该已接收信号(f)系为一传输系统之各式系统响应的一结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方法,其中,在该步骤c)中所决定之该传输函数的所述参数系选择自一个包括该传输函数之多项式系数(polynomial coefficients)、零点(zero points)、以及一冗余标记(residue notation)的系数的群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方法,其中,为了决定该传输函数的n+1个参数,在步骤b)中,该已接收信号(f)之阶为0,1...n的所述矩乃被确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方法,其中,在步骤c)中,一不连续有理数函数的所述参数(P,a,b)乃自所述矩(m)中决定,进以作为该传输信道的该传输函数。
8.根据权利要求6以及7所述之方法,其中,该传输函数系为n/2等级的一不连续有理数函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方法,其中,该传输信道的该传输函数H(p)具有下列之形式:
H ( p ) = a 0 + a 1 p + a 2 p 2 + a 3 p 3 + . . . + a n p n b 0 + b 1 p + b 2 p 2 + b 3 p 3 + . . . + b n p n , 以及
其中,所述系数ai以及bi乃于步骤c)中依照下列等式而自步骤b)中所确定之所述矩mi中决定,其中,i=0,1...n:
b 1 b 2 · · · b n - 2 b n - 1 b n = - m ~ n m ~ n - 1 · · · m ~ 3 m ~ 2 m ~ 1 m ~ n + 1 m ~ n · · · m ~ 4 m ~ 3 m ~ 2 m ~ n + 2 m ~ n + 1 · · · m ~ 5 m ~ 4 m ~ 3 m ~ 2 n - 3 m ~ 2 n - 4 · · · m ~ n m ~ n - 1 m ~ n - 2 m ~ 2 n - 2 m ~ 2 n - 3 · · · m ~ n + 1 m ~ n m ~ n - 1 m ~ 2 n - 1 m ~ 2 n - 2 · · · m ~ n + 2 m ~ n + 1 m ~ n - 1 m ~ n + 1 m ~ n + 2 m ~ n + 3 · · · m ~ 2 n - 2 m ~ 2 n - 1 m ~ 2 n
以及
其中
m ~ i = ( - 1 ) i m j .
乃被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方法,其中,在步骤c)中,该传输信道之该传输函数的所述参数(P,a,b)通过使用一查找表(look-uptable)而自所述矩(m)中决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方法,其中,在步骤a)中所获得之该已接收信号的所述已取样数值乃被量化,以确定所述矩(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方法,其中,在步骤b)中,阶为0...n的矩乃依照下列等式而自该已接收信号(f)之所述已取样数值(fd)中确定:
m i = 1 i ! Σ k = 0 N t k i · f ( t k ) · Δt ,
其中,mi系表示阶为i的该矩,tk系为一取样瞬间,Δt系为一取样间隔,以及N系为取样数值(fd)的数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至c)乃不断地重复运作,而所述参数(P,a,b)乃会于每一次运作中的步骤c)中被决定,以所述已确定之参数作为基础而决定在步骤d)中用以确定该传输信道之所述信道性质的该传输函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方法,其中,该方法系用于评估在一通信装置中之一有线传输信道的信道性质。
15.一种用于估测一传输信道之信道性质的装置,包括:
一取样装置(1),其用于对通过该传输信道所接收之一信号(f)进行取样,以获得相对应的取样数值(fd);
一矩确定装置(3),其用于自该取样装置(1)之所述取样数值(fd)中确定出该已接收信号(f)的复数个矩(m);以及
一参数决定装置(4),其用于自该矩确定装置(3)所确定之所述矩(m)中决定出该传输信道之一传输函数的参数(P,a,b),进以用于以该因而决定的传输函数作为基础而确定该传输信道的所述信道性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之装置,其中,一用于量化该取样装置(1)之所述已取样数值的一量化装置(2)乃被配置于该取样装置(1)以及该矩确定装置(3)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之装置,其中,该矩确定装置(3)系包括用于确定所述矩(m)的复数个处理单元(6),而各处理单元(6)乃为了确定所述矩的其中之一而被提供以及构形。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之装置,其中,该矩确定装置(3)乃为了确定所述矩m0,mi...mn而被构形,而mi乃代表该接收信号(f)之该阶为i的矩,其中i=0...n,以及其中,用于确定该矩mi的该处理单元(6)乃包括一时基(time base)(7),以像产生一时间数值ti k,一乘法器(8),以将该时间数值ti k乘上以数字形式呈现的该取样装置(1)之所述取样数值(fd),一加总组件(9),以加总该乘法器(8)之输出信号,以及一另一乘法器(10),其用于将该加总组件(9)之一输出信号与数值(Δt/i!)相乘,其中,tk系表示一取样瞬间,以及Δt系为一取样间隔。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之装置,其中,该取样装置(1)的所述已取样数值(fd)乃会同时被馈送至该矩确定装置(3)的所有处理单元(6),并且是以数字之形式馈送。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之装置,其中,一公共时钟信号(clk)乃被馈送至该矩确定装置(3)的所有处理单元(6)。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之装置,其中,该装置乃为了以实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4其中任一的该方法而构形。
CNB2004100870472A 2003-10-24 2004-10-22 传输信道信道性质估测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048411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349566.5 2003-10-24
DE10349566A DE10349566A1 (de) 2003-10-24 2003-10-24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Schätzung von Kanaleigenschaften eines Übertragungskanal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10341A true CN1610341A (zh) 2005-04-27
CN100484113C CN100484113C (zh) 2009-04-29

Family

ID=34559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870472A Active CN100484113C (zh) 2003-10-24 2004-10-22 传输信道信道性质估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561639B2 (zh)
CN (1) CN100484113C (zh)
DE (1) DE103495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48225B4 (de) * 2005-10-07 2014-04-30 Lantiq Deutschland Gmbh Verfahren zum Ermitteln von Leitungsparametern einer auszumessenden Signalübertragungsleitung
US8488726B2 (en) 2006-08-02 2013-07-16 Clariphy Communications, Inc. Receivers based on closed-form parametric estimates of the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for the received signal
US20100079170A1 (en) * 2008-09-29 2010-04-01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a periodic signal
CN112013505B (zh) * 2019-05-31 2021-11-02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通讯补偿的方法及装置、空调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79777B (en) * 1993-06-30 1997-07-16 West Instr Limited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process
US6697633B1 (en) * 1995-06-02 2004-02-24 Northrop Grummar Corporation Method permitting increased frequency re-use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by recovery of transmitted information from multiple cochannel signals
DE19906865C2 (de) * 1999-02-18 2003-03-13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r Entzerrung und Decodierung eines Datensignals
US6603823B1 (en) * 1999-11-12 2003-08-05 Intel Corporation Channel estimator
CA2325615A1 (en) * 2000-11-10 2002-05-10 Robert F. Enenke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valuating polynomials and rational functions
US7133477B2 (en) * 2002-01-02 2006-11-07 Intel Corporation Robust low complexity multi-antenna adaptive 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 equalizer
US7184492B2 (en) * 2003-02-10 2007-02-27 Ericsson Inc. Using antenna arrays in multipath environ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111591A1 (en) 2005-05-26
US7561639B2 (en) 2009-07-14
DE10349566A1 (de) 2005-06-09
CN100484113C (zh) 2009-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14252B (zh) 基于参数化稀疏表示的单比特压缩感知雷达目标时延估计方法
Elshorbagy et al. Noise reduction in chaotic hydrologic time series: facts and doubts
CN1103084C (zh) 进行快速阿达玛变换的方法和装置
Sivakumar et al. Dynamics of monthly rainfall-runoff process at the Gota basin: A search for chaos
CN1788413A (zh) 功率放大器预失真
CN114118142A (zh) 一种雷达脉内调制类型的识别方法
CN107766293B (zh) 部分采样数据规则性缺失时的信号频谱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00484113C (zh) 传输信道信道性质估测方法及装置
US647674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king optimal estimates of linearity metrics of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s
CN114972232A (zh) 基于增量元学习的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CN106872773A (zh) 一种单载频脉冲信号的多脉冲频率精确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578179A (zh) 来自取样相位选择组件的取样控制信号的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14942415A (zh) 一种基于自编码器的多频段子带信号融合方法
CN110633516A (zh) 一种电子器件性能退化趋势的预测方法
CN106709221B (zh) 一种基于概率统计的新能源出力离散概率序列生成方法
CN108398600B (zh) 基于Prony状态空间算法的阻抗谱测量方法及测试仪
Strohmer et al. Fast algorithms for blind calibration in time-interleaved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s
CN111082973A (zh) 基于杠杆采样的网络时延估计方法
Chihab et al. The influence of the non-uniform spline basis on the approximation signal
Jakubiec et al. Error model application in neural reconstruction of nonlinear sensor input signal
RU2365980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выделения полезного сигнала на фоне шумов с минимизацией концевых эффектов способом кусочного размножения оценок
CN113114241B (zh) 一种时间交替架构采集系统中频响失配误差的校正方法
RU2771593C1 (ru) Вероятност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вычисления средней полной мощности
CN115941129B (zh) 基于线性拟合误差矩阵的高速链路眼图实现方法
Casey et al. Adaptive and ultra-wideband sampling via signal segmentation and proje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INFENNIAN TECHNOLOGIES AG

Effective date: 2011041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LANTIQ DEUTSCHLAND GMBH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INFINEON TECHNOLOGIES WIRELESS SOLUTIONS AB

Owner name: INFINEON TECHNOLOGIES WIRELESS SOLUTIONS AB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MUNICH, GERMANY TO: NEUBIBERG, GERMAN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German Neubiberg

Patentee after: Lantiq Deutschland GmbH

Address before: German Neubiberg

Patentee before: Infineon Technologies Wireless Solutions Ltd.

Address after: German Neubiberg

Patentee after: Infineon Technologies Wireless Solutions Ltd.

Address before: German Neubiberg

Patentee before: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418

Address after: German Neubiberg

Patentee after: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Address before: Munich,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07

Address after: German Neubiberg

Patentee after: LANTIQ BETEILIGUNGS GmbH & Co.KG

Address before: German Neubiberg

Patentee before: Lantiq Deutschland GmbH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06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INTEL Corp.

Address before: German Neubiberg

Patentee before: LANTIQ BETEILIGUNGS GmbH & Co.K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