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01616A - 伺服控制方法、电路和具有该伺服控制电路的光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伺服控制方法、电路和具有该伺服控制电路的光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01616A
CN1601616A CNA2004100794483A CN200410079448A CN1601616A CN 1601616 A CN1601616 A CN 1601616A CN A2004100794483 A CNA2004100794483 A CN A2004100794483A CN 200410079448 A CN200410079448 A CN 200410079448A CN 1601616 A CN1601616 A CN 16016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ircuit
servo
detection signal
h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7944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井上幸夫
山口和元
草野泰三
林田和久
有働勇一
藤本祐子
栗山扩实
大石崇
金尾靖宏
安藤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28421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5050483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28714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5056510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28714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5056511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01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016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4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on and avoidance or compensation of imperfections on the carrier, e.g. dust, scratches, dropou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16Test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伺服误差信号和故障检测信号从拾波器单元的输出信号产生,以及伺服控制信号和保持信号从伺服误差信号产生。当基于具有不同跟踪能力的峰值保持电路的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产生的故障检测信号转换为伺服控制信号或保持信号时,执行拾波器单元的伺服控制,使用在伺服控制信号转换为保持信号的定时之前的预定时间的伺服误差信号作为用于产生保持信号的伺服误差信号。

Description

伺服控制方法、电路和具有该伺服控制电路的光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伺服控制方法和一种伺服控制电路,以及一种具有该伺服控制电路的光盘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里,光盘已作为一种能够记录大量数据的大众记录媒质而广泛地使用。
记录在这种光盘上的数据可以这样的方式再现,即依靠光盘重放设备从光盘读取的输入信号在信号处理电路中被处理。
这样,光盘重放设备根据从光盘上读取的输入信号而产生例如跟踪控制信号和聚焦控制信号的多种控制信号,还产生指示光盘故障的故障检测信号,从而根据这些控制信号和故障检测信号控制光盘重放设备的内部电路。
作为用于产生这样的故障检测信号的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一个具有如图14中所示结构的这样的电路是已知的(例如,见以下提及的专利文献1)。
也就是说,如图14所示,常规的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101由第一峰值保持电路102、第二峰值保持电路103、增益调节电路104和比较器电路105组成。
这里该第一峰值保持电路102具有关于输入信号S101的快速跟踪能力。也就是说,它被设置为当该输入信号S101升高或降低时能立刻跟随该输入信号S101的变化,从而使得输出与输入信号S101基本相同的检测信号S102。
另一方面,第二峰值保持电路103具有关于输入信号S101的低跟踪能力。也就是说,它具有这样的电路结构,即当输入信号S101升高时能够立刻跟随输入信号S101的变化,而在当输入信号S101降低时以预定时间跟随输入信号S101的变化。其配置为输出检测信号S103,该信号与输入信号S101以基本相同的方式升高,但是降低比输入信号S101慢得多。
还有,增益调节电路104是一种将在第二峰值保持电路103中检测的检测信号S103的电压划分为其1/n的电路,并且配置为输出通过将检测信号S103的电压划分为其1/n而得到检测信号S104。
比较器电路105配置为将在第一峰值保持电路102中检测的检测信号S102和在第二峰值保持电路103中检测的检测信号S104相比较,从而当检测信号S102大时输出作为故障检测信号S105的“L”电平信号,以及在当检测信号S102小时输出作为故障检测信号S105的“H”电平信号。
然后,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101将通过光学拾波器装置从光盘中读取的该输入信号S101输入到第一和第二峰值保持电路102、103。当光盘上没有故障时,检测信号S102变得比检测信号S104大,,因此输出作为故障检测信号S105的“L”电平信号。另一方面,当光盘上有故障时,检测信号S102变得比检测信号S104小,因此输出作为故障检测信号S105的“H”电平信号(见图15-17)。
另外,在光盘装置中,为了在拾波器单元执行读取点的反馈控制,从拾波器单元的输出信号产生伺服控制信号,以及提供伺服控制电路,其基于伺服控制信号输出用于拾波器电路伺服调节的伺服控制电压。该控制通过将伺服控制电压输入到伺服系统来实现(例如,见以下提及的专利文献2)。
如果由于磁盘上产生的裂纹或附着在磁盘上的灰尘而使拾波器单元自己的输出信号中出现异常,为了防止伺服由异常的输出信号控制,当在拾波器单元的输出信号中出现异常时,给伺服控制电路提供能使伺服处于保持状态的保持装置。
现在特别地参照附图23,通过拾波器单元500从盘600读取的RF信号输入到再现电路700,同时输入到伺服控制电路400。
伺服控制电路400由用于从作为拾波器单元500输出信号的RF信号产生伺服误差信号的误差信号产生电路410、用于从RF信号产生故障检测信号的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420、用于基于伺服误差信号产生伺服控制信号的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430、用于产生保持从附属于该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30中波形调节的伺服误差信号获得的恒定值的保持信号的保持信号产生电路440、以及用于基于伺服控制信号或保持信号输出伺服控制电压的伺服控制电压输出电路450组成。
伺服控制信号或保持信号配置为基于故障检测信号通过转换开关460输入到伺服控制电压输出电路450。特别地,当在拾波器单元500的输出信号中出现异常时,伺服配置为通过将保持信号输入到伺服控制电压输出电路450而处于保持状态
现在,如图24所示,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420由用于将拾波器单元500输出信号的模拟RF信号转换为数字RF信号的A/D转换器电路421、用于产生数字RF信号的初始峰值保持信号的第一峰值保持电路422、用于从初始峰值保持信号产生第二峰值保持信号的第二峰值保持电路423、以及用于基于初始峰值保持信号和第二峰值保持信号的输入来产生故障检测信号的比较器电路424所组成。参考符号425是用于消除数字RF信号中凹点成分而提供的滤波器电路,426是对于第二峰值保持信号的增益调节电路。
另外,在附图14中示出了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的另一个常规例子。
当从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420输出的故障检测信号是“高”电平时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430停止其操作,以及在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430的内部保持状态变量。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公开专利No.2000-90446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公开专利No.2000-90467
现在,上述的常规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101不能依靠磁盘上的一些类型的故障正确地产生故障检测信号S105。
也就是说,关于磁盘上的故障,是被称为暗故障、中断和明亮故障的故障。
这里的暗故障是在数据读取时从磁盘的光线反射数量在附着在磁盘表面上的灰尘影响下变得非常小的故障(见附图15A)。
还有,中断是由于在数据写入时没有记录预定的数据而在数据读取时从磁盘的反射数量是恒定值的故障(见附图16A)。
还有,明亮故障是在数据写入时在附着在磁盘表面的灰尘影响下记录了过度振幅的信号、而在数据读取时从磁盘的光线反射数量变得非常大的故障(见附图17A)。
在这些故障中,如果是暗故障,如图15中所示,由于在故障部分中检测信号S102变得比检测信号S104小(见附图15B),所以在故障部分中产生正确的检测信号S105(见附图15C)。
然而,如果是中断,如图16中所示,在故障部分中检测信号S102也变得比检测信号S104大(见附图16B),在故障部分中检测信号S105也变成“L”电平信号,因此不能产生正确的故障检测信号S105(见附图16C)。
还有,如果是明亮故障,如图17中所示,在故障部分中检测信号S102也变得比检测信号S104大(见附图17B),以及在故障部分中故障检测信号S105也变成“L”电平的信号。而且,在通过故障部分之后,检测信号S102变得比检测信号S104小(见附图17B),以及在通过故障部分之后故障检测信号S105变成“H”电平的信号,因此产生不准确的故障检测信号S105(见附图17C)。
这样,常规的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101只对于磁盘上的暗故障有效作用,而对于中断和明亮故障不能产生正确的故障检测信号。
通常地这不引起实际的问题。当普通用户使用光盘作为记录媒质时,大多数的使用仅仅是重放使用在批量生产工厂的除尘伺中进行的光盘上的数据记录,以及普通用户仅仅执行数据再现,因此由于在数据写入时由于故障而引起的中断或明亮故障不是经常出现。
然而,近些年由于普通用户能自己在记录媒质上写入大量数据,例如广泛使用的一次写入型光盘(例如CD-R和DVD-R)以及可重写型光盘(例如CD-RW和DVD-RW),诸如在数据写入时附着在光盘上的灰尘的故障可能更频繁地产生中断和明亮故障。如果故障检测信号对于这些故障不能正确地产生,就可能有实际的问题。
还有,在上述的伺服控制电路中,在从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输出的故障检测信号中存在时间延迟,因此在将信号输入到伺服控制电压输出电路的定时,经过从在拾波器单元的输出信号中产生的转换的定时之后的预定时间,从伺服控制信号转换到保持信号延迟,并且波动成分被包括到从保持信号产生电路输出的保持信号本身内,由此在保持伺服时将正常的伺服控制电压输入到伺服系统是困难的。
还有,一个问题是当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的操作基于故障检测信号停止时,在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中保持的状态变量中包括波动成分。
现在特别参照附图25,当在磁盘上存在裂纹或灰尘时,如图25A所示,从拾波器单元的输出信号产生的伺服误差信号中出现很大改变。
这样,当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重新操作时,由于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可以基于具有波动成分的状态变量操作,在从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输出正常的伺服控制信号时花费了许多时间。
这时,如图25B所示,在初始峰值保持信号中,由于拾波器单元输出信号中电平降低而出现电平上的电平降低。也就是说,由于第二峰值保持信号保持初级峰值保持信号的正常值,如图25C所示比较器电路通过初级峰值保持信号和第二峰值保持信号输出故障检测信号。
这里,比较器电路提供有预置门限电平。由于当初级峰值保持信号降低到门限电平之下时故障检测信号配置为“高”电平,从初级峰值保持信号开始降低直到其降低到门限电平之下的时间周期是时间延迟t′。
然后,在该时间延迟t′期间,在伺服误差信号中已经出现改变,因此当保持信号产生电路保持伺服误差信号的恒定值并且基于故障检测信号产生保持信号时,在保持信号中也包括有波动成分。
这样,时间延迟t′由门限电平的升高而缩短,因此在保持信号中的波动成分可配置得更小。这样,对于不影响重放操作的磁盘灰尘,也可以出现伺服的保持状态,因此有可能恰恰相反地影响操作稳定性。
发明内容
这样,关于本发明的伺服控制方法,在该伺服控制方法中,从拾波器单元的输出信号产生伺服误差信号和故障检测信号,从伺服误差信号产生伺服控制信号和保持信号,以及基于故障检测信号转换为伺服控制信号或保持信号从而执行拾波器单元的伺服控制,该保持信号配置为在当将伺服控制信号转换为保持信号时执行转换的定时之前从伺服误差信号产生。
还有,关于本发明的伺服控制电路,在该伺服控制电路中用于产生伺服控制信号、用于从拾波器单元的输出信号产生保持信号和故障检测信号、以及基于故障检测信号转换为伺服控制信号或保持信号从而执行拾波器单元的伺服控制,在保持信号产生电路的输入侧提供用于产生保持信号的延迟电路。而且,产生故障检测信号的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的特征在于,具有转换定时延迟电路,其延迟基于故障检测信号将保持信号转换为伺服控制信号的定时。
而且,关于本发明的具有伺服控制电路的光盘装置,在该光盘装置中用于产生伺服控制信号、用于从拾波器单元的输出信号产生保持信号和故障检测信号、和具有基于故障检测信号转换为伺服控制信号或保持信号的伺服控制电路,以及执行拾波器单元的伺服控制,在用于产生保持信号的保持信号产生电路的输入侧提供延迟电路。
关于本发明的伺服控制方法,在该伺服控制方法中产生伺服控制信号、用于从拾波器单元的输出信号产生保持信号和故障检测信号、基于故障检测信号转换为伺服控制信号或保持信号从而执行拾波器单元的伺服控制,当产生伺服控制信号的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的状态变量存储在状态变量存储电路中并且伺服控制信号转换为保持信号时,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配置为使用存储在状态变量存储器电路之外的预定的状态变量。
还有,关于本发明的伺服控制电路,在该伺服控制电路中用于产生伺服控制信号、用于从拾波器单元的输出信号产生保持信号和故障检测信号、以及基于故障检测信号转换为伺服控制信号或保持信号从而执行拾波器单元的伺服控制,该产生伺服控制信号的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连接到存储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状态变量的状态变量存储器电路,以及该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配置为当将伺服控制信号转换为保持信号时使用存储在状态变量存储器电路的上述的状态变量之外的预定状态变量。
而且,由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使用的状态变量的特征在于,具有基于故障检测信号将伺服控制信号转换为保持信号的定时之前、以预定的时间存储的状态变量。产生故障检测信号的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的特征在于,具有延迟基于故障检测信号将保持信号转换为伺服控制信号的定时的转换定时延迟电路。
还有,作为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在该光盘装置中用于产生伺服控制信号、用于从拾波器的输出信号产生保持信号和故障检测信号、以及具有基于故障检测信号转换为伺服控制信号或保持信号从而执行拾波器单元的伺服控制的伺服控制电路,产生伺服控制信号的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连接到存储有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的状态变量的状态变量存储器电路,以及该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配置为当将伺服控制信号转换为保持信号时使用存储在状态变量存储器电路的状态变量之外的预定状态变量。
还有,按照本发明,其决定了通过从记录媒质读取的输入信号产生故障检测信号的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其具有第一和第二信号检测电路,它们在上述的输入信号升高或降低时关于上述输入信号的跟踪能力不同,以及比较在第一及第二信号检测电路中检测的第一及第二检测信号以产生故障检测信号。
还有,按照本发明,其决定了,作为上述的第一信号检测电路,使用关于上述的输入信号具有快速跟踪能力的第一峰值保持电路,以及作为上述的第二信号检测电路,使用具有关于上述的输入信号具有缓慢跟踪能力的第二峰值保持电路。
而且,按照本发明,其决定了上述的第一信号检测电路包括,关于上述的输入信号具有快速跟踪能力的第一峰值保持电路、关于上述的输入信号具有快速跟踪能力的第一谷值保持电路、以及用于检测在上述的第一峰值保持电路中的检测信号和上述的第一谷值保持电路中的检测信号之间的差异的第一差异电路,以及该上述的第二信号检测电路包括,关于上述的输入信号具有缓慢跟踪能力的第二峰值保持电路、关于上述的输入信号具有缓慢跟踪能力的第二谷值保持电路,以及用于检测在上述的第二峰值保持电路中的检测信号和在上述的第二谷值保持电路中的检测信号之间的差异的第二差异电路。
还有,按照本发明,关于具有通过从光盘读取输入信号来产生故障信号的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的光盘记录/重放装置,其决定了上述的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包括第一和第二信号检测电路,它们在上述的输入信号升高或降低时关于上述的输入信号的跟踪能力不同,以及比较在第一和第二信号检测电路中检测的第一和第二检测信号以产生故障检测信号。
在该伺服控制方法中从拾波器单元的输出信号产生伺服误差信号和故障检测信号、从伺服误差信号产生伺服控制信号和保持信号、以及基于故障检测信号转换为伺服控制信号或上述的保持信号从而执行拾波器单元的伺服控制,当将伺服控制信号转换为保持信号时,在转换的定时之前从伺服误差信号产生保持信号,因此在伺服误差信号中产生的变化成分不包括在故障检测信号的时间延迟期间所产生的保持信号中,这样产生了能够稳定地保持拾波器单元伺服的保持信号。
还有,在该伺服控制电路中用于产生伺服控制信号、用于从拾波器单元的输出信号产生保持信号和故障检测信号、基于故障检测信号转换为伺服控制信号或保持信号从而执行拾波器单元的伺服控制,在用于产生保持信号的保持信号产生电路的输入侧提供延迟电路,因此如同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所描述的发明一样,在故障检测信号的时间延迟期间在伺服误差信号中产生的变化成分不包括在所产生的保持信号中,这样产生能稳定地保持拾波器单元伺服的保持信号。
还有,在产生故障检测信号的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中,提供转换定时延迟电路以延迟基于故障检测信号将保持信号转换为伺服控制信号的定时,因此当将依靠伺服控制信号的拾波器单元的伺服控制转换为依靠保持信号的伺服控制时,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基于适当的状态变量重新开始伺服控制信号的产生,这样在从保持状态返回后迅速地输出正常的伺服控制信号并且立即稳定地执行伺服控制。
而且,在光盘装置中用于产生伺服控制信号、用于从拾波器单元的输出信号产生保持信号和故障检测信号、以及具有基于故障检测信号来转换为伺服控制信号或保持信号从而去执行拾波器单元的伺服控制的伺服控制电路,在用于产生保持信号的保持信号产生电路的输入侧提供延迟电路,如同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描述的发明一样,在故障检测信号的时间延迟期间在伺服误差信号中产生的变化成分不包括在所产生的保持信号中,这样产生能稳定地保持拾波器单元伺服的保持信号。因此,能够提高光盘装置的操作稳定性。
还有,在伺服控制方法中产生伺服控制信号、从拾波器单元的输出信号产生保持信号和故障检测信号、以及基于故障检测信号转换为伺服控制信号或保持信号从而执行拾波器单元的伺服控制,产生伺服控制信号的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的状态变量存储在状态变量存储器电路中;当将依靠保持信号的拾波器单元伺服控制转换为依靠伺服控制信号的伺服控制时,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基于适当的状态变量重新开始伺服控制信号的产生,当将伺服控制信号转换为保持信号时,依靠存储在状态变量存储器电路的状态变量之外的预定状态变量的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也是如此,这样在从保持状态返回之后迅速地输出正常的伺服控制信号并且立即稳定地执行伺服控制。
而且,在伺服控制电路中用于产生伺服控制信号、用于从拾波器单元的输出信号产生保持信号和故障检测信号、基于故障检测信号转换为伺服控制信号或保持信号从而执行拾波器单元的伺服控制,该产生伺服控制信号的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连接到存储有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的状态变量的状态变量存储器电路;当将伺服控制信号转换为保持信号时,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配置为使用存储在状态变量存储器电路中的上述的状态变量之外的预定状态变量;当将依靠保持信号的拾波器单元伺服控制转换为依靠伺服控制信号的伺服控制时,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基于适当的状态变量重新开始伺服控制信号的产生,这样在从保持状态返回之后迅速地输出正常的伺服控制信号并且立即稳定地执行伺服控制。
还有,由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使用的状态变量配置为基于故障检测信号将伺服控制信号转换为保持信号的定时之前、以预定时间存储的状态变量,因此防止了在由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使用的状态变量中包括拾波器单元的输出信号的波动成分,以及能够使用能产生稳定的伺服控制信号的状态变量。
还有,在产生故障检测信号的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中,提供转换定时延迟电路以延迟基于故障检测信号将保持信号转换为伺服控制信号的定时,因此当保持信号转换为伺服控制信号时,防止了将具有波动成分的信号输入到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这样在从保持状态返回后迅速地输出正常的伺服控制信号并且立即稳定地执行伺服控制。
还有,在光盘装置中用于产生伺服控制信号、用于从拾波器单元的输出信号产生保持信号和故障检测信号、以及具有基于故障检测信号转换为伺服控制信号或保持信号从而执行拾波器单元的伺服控制的伺服控制电路,产生伺服控制信号的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连接到存储有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的状态变量的状态变量存储器电路;当伺服控制信号转换为保持信号时,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配置为使用存储在状态变量存储器电路的状态变量之外的预定状态变量;当将依靠保持信号的拾波器单元伺服控制转换为依靠伺服控制信号的伺服控制时,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基于适当的状态变量重新开始伺服控制信号的产生,这样在从保持状态返回之后迅速地输出正常的伺服控制信号并且立即稳定地执行伺服控制。因此,能改善光盘装置的操作稳定性。
还有,在依靠从记录媒质读取的输入信号产生故障检测信号的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中,提供第一和第二信号检测电路,它们在上述的输入信号的升高或降低时关于上述的输入信号的跟踪能力不同,以及比较在第一和第二信号检测电路中检测的第一和第二检测信号以产生故障检测信号,因此即使在重放操作中出现明亮故障,也可能防止错误的故障检测信号产生。
而且,作为第一信号检测电路,使用关于上述的输入信号具有快速跟踪能力的第一峰值保持电路,以及作为第二信号检测电路,使用关于上述的输入信号具有缓慢跟踪能力的第二峰值保持电路,因此即使在重放操作时出现明亮故障,也可能仅用简单的电路防止错误故障检测信号的产生。
还有,第一信号检测电路包括,关于输入信号具有快速跟踪能力的第一峰值保持电路、关于输入信号具有快速跟踪能力的第一谷值保持电路、以及检测第一峰值保持电路中的检测信号和第一谷值保持电路中的检测信号之间差异的第一差异电路,其中第二信号检测电路包括,关于输入信号具有缓慢跟踪能力的第二峰值保持电路、关于输入信号具有缓慢跟踪能力的第二谷值保持电路、以及检测第二峰值保持电路中的检测信号和第二谷值保持电路中的检测信号之间差异的第二差异电路,因此正确地产生对于在重放操作时可能产生的暗故障、中断和明亮故障的故障检测信号。
而且,在具有依靠从光盘中读取的输入信号来产生故障检测信号的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的光盘记录/重放装置中,上述的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具有在上述的输入信号升高或降低时关于上述的输入信号的跟踪能力不同的第一和第二信号检测电路,比较在第一和第二信号检测电路中检测的第一和第二检测信号以产生故障检测信号,因此即使在重放操作时出现明亮故障,也可能防止错误的故障检测信号产生,也就防止了光盘记录/重放装置的出错。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再现电路的框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了记录介质的图;
图3是示出了可变A/D转换器电路的框图;
图4是示出了开关控制的时序图;
图5是示出了可变A/D转换器电路的操作的时序图;
图6是示出了信号产生电路的框图;
图7A至7E示出了暗故障时的检测信号的图;
图8A至8E示出了中断时的检测信号的图;
图9A至9E示出了明亮故障时的检测信号的图;
图10示出了另一个信号产生电路的框图;
图11A至11F示出了暗故障时的检测信号的图;
图12A至12F示出了中断时的检测信号的图;
图13A至13F示出了明亮故障时的检测信号的图;
图14是示出了常规的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的框图;
图15A至15C示出了暗故障时的检测信号的图;
图16A至16C示出了中断时的检测信号的图;
图17A至17C示出了明亮故障时的检测信号的图;
图18是按照本发明的伺服控制电路的框图;
图19是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的框图;
图20A至20C是用于解释在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中产生的故障检测信号的图;
图21是用于解释在伺服控制电路中的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和保持信号产生电路的框图;
图22是用于解释状态变量存储器电路和保持信号产生电路的操作的图;
图23是常规的伺服控制电路的框图;
图24是常规的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的框图;以及
图25A至25C是用于解释在常规的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中产生的故障检测信号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按照本发明的光盘记录/重放装置具有用于再现记录在作为记录介质的光盘上的数据的再现电路。
该再现电路具有一个可变A/D转换器电路和一个信号产生电路。
这里该可变A/D转换器电路是用于将从在记录介质上的互不相同的第一和第二记录区读取的第一和第二模拟信号转换为分别具有不同采样速率的第一和第二数字信号的电路。
该可变A/D转换器电路通过第一和第二开关将第一和第二模拟信号连接到A/D转换器电路,并且其配置为由以不同采样速率间断地转换它们的控制电路控制这些第一和第二开关。
另外,信号产生电路是用于产生互不相同的第一或第二再现信号的电路,并且将第一或第二数字信号认为是输入信号。
该信号产生电路具有第一和第二信号检测电路,其在作为输入信号的数字信号升高和降低时关于上述的输入信号的跟踪能力不同,以及能配置为比较第一和第二信号检测电路中的第一和第二检测信号从而产生再现信号。
例如,该信号产生电路使用关于输入信号具有快速(高)跟踪能力的第一峰值保持电路作为第一信号检测电路,以及可以配置为使用关于输入信号具有缓慢(低)跟踪能力的第二峰值保持电路作为第二信号检测电路。
另外,该信号产生电路包括,第一信号检测电路,关于输入信号具有快速(高)跟踪能力的第一峰值保持电路,关于输入信号具有快速(高)跟踪能力的第一谷值保持电路,以及检测第一峰值保持电路中的检测信号和第一谷值保持电路中的检测信号之间的差异的第一差异电路,同时其也可以配置为包括,作为第二信号检测电路,关于输入信号具有缓慢(低)跟踪能力的第二峰值保持电路,关于输入信号具有缓慢(低)跟踪能力的第二谷值保持电路,以及检测第二峰值保持电路中的检测信号和第二谷值保持电路中的检测信号之间的差异的第二差异电路。
第一和第二记录区例如是数据记录区、突发切割区(burst cutting area)等。也就是,第一记录区配置为数据记录区,第二记录区配置为突发切割区,因此可以将故障检测信号再现作为第一再现信号,可以将突发切割区信号再现作为第二再现信号。
这样,作为信号产生电路,提供第一和第二信号检测电路,其在输入信号升高和降低时关于输入信号的跟踪能力不同,以及当比较在第一和第二信号检测电路中检测的第一和第二检测信号以产生再现信号时,即使在重放操作是发生明亮故障,也可能防止错误的故障信号作为再现信号产生。
特别地,当关于输入信号具有高跟踪能力的第一峰值保持电路作为第一信号检测电路使用以及关于输入信号具有低跟踪能力的第二峰值保持电路作为第二信号检测电路使用时,即使在重放操作时有明亮故障,也可能仅以简单电路防止错误的故障检测信号作为再现信号产生,因此防止了光盘记录/重放装置的错误动作。
还有,当第一信号检测电路配置为包括关于输入信号具有高跟踪能力的第一峰值保持电路、关于输入信号具有高跟踪能力的第一谷值保持电路、以及检测第一峰值保持电路中的检测信号和第一谷值保持电路中的检测信号之间的差异的第一差异电路,同时第二信号检测电路配置为包括关于输入信号具有低跟踪能力的第二峰值保持电路、关于输入信号具有低跟踪能力的第二谷值保持电路、以及检测第二峰值保持电路中的检测信号和第二谷值保持电路中的检测信号之间的差异的第二差异电路时,其能够正确地产生关于在重放操作中可能产生的暗故障、中断、明亮故障的再现信号的检测信号。
而且,当用于再现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数据的再现电路配置为包括将在记录介质上相互不同的第一和第二记录区中读取的分别具有不同采样速率的第一和第二模拟信号转换为第一和第二数字信号的一个可变A/D转换器电路、以及用于产生相互不同的第一或第二再现信号的一个信号产生电路,将上述的第一或第二数字信号自作输入信号时,不必独立地准备用于产生第一再现信号的电路和用于产生第二再现信号的电路,因此这些电路能由一个电路组成,由此可以减少产生第一和第二再现信号的再现电路的电路规模,因此减少了用于生产其中包括该再现电路的光盘重放装置所需的劳动力、时间和成本。
特别地,当通过将第一记录区配置为数据记录区再现作为第一再现信号的检测信号时,通过将第二记录区配置为突发切割区再现作为第二再现信号的检测信号,不必独立地准备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和突发切割区信号产生电路,这些电路能由一个电路组成,这样减少了产生故障信号和突发切割区信号的再现电路的电路规模。
还有,当可变A/D转换器电路配置为通过第一和第二开关将第一和第二模拟信号连接到A/D转换器电路时,以及由以不同采样速率间断地切换它们的控制电路去控制这些第一和第二开关,能够减少可变A/D转换器电路的电路规模,因此也能够进一步地减少产生第一和第二再现信号的再现电路的电路规模。
参照附图,以下将描述按照本发明具有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的再现电路的特定结构。另外,按照本发明的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可以应用到多种具有再现记录在由光盘重放装置、光盘记录/重放装置等代表的记录介质上的数据的再现电路的电子装置。
如图1所示,再现电路1由一个可变A/D转换器电路2和一个信号产生电路3组成。这里在该再现电路1中,按照本发明信号产生电路3是故障信号产生电路。
可变A/D转换器电路2是用于将第一和第二模拟信号S1和S2转换为具有不同采样速率的第一和第二数字信号S3和S4的电路,其中第一和第二模拟信号S1和S2是从在如图2分别示出的记录介质4上且相互不同的第一和第二记录区5和6中读取的。
现在,如图2所示,记录有写入记录介质4中的通常数据的数据记录区作为第一记录区5使用。另一方面,被称为突发切割区(BCA:Burst Cutting Area)的区域作为第二记录区6使用,该区域记录用于识别记录通常数据的数据记录区域独立地提供的每个记录介质4的数据。另外,突发切割区集中地形成于记录介质4的中心孔7的周围,这里从属于PE调制(Phase Encoding modulation)的数据作为由RZ(Return to Zero)系统编码的条形码数据记录。
还有,信号产生电路3是用于产生相互不同的第一或第二再现信号S5或S6的电路,将在可变A/D转换器电路2中产生的第一或第二数字信号S3或S4看作是输入信号。
以下将描述可变A/D转换器电路2和信号产生电路3的特定结构。
首先,将描述可变A/D转换器电路2的结构。如图3中所示,可变A/D转换器电路2通过第一开关10将信道0输入终端9连接到一输入一输出(one-input-one-output)型A/D转换器电路8的模拟输入部分,以及通过第二开关19和为每个信道提供的开关20至27将信道1输入终端11连接到信道8输入终端18直到相同的模拟输入部分。
还有,可变A/D转换器电路2通过开关37至45和寄存器46至54将信道0输出终端28连接到信道8输出终端36直到A/D转换器电路8的数字输出部分。
而且,可变A/D转换器电路2将控制电路55连接到A/D转换器电路8和所有的开关10、19至27、以及37至45。
该可变A/D转换器电路2配置为,为了提高通用性而具有九个信道、将第一模拟信号S1输入到信道0输入终端9、以及将第二模拟信号S2输入到信道1输入终端11,从而通过信道0输出终端28输出第一数字信号S3,以及通过信道1输出终端29输出第二数字信号S4。
控制电路55配置为,产生与系统时钟信号S7同步的多种类型的控制信号从而控制A/D转换器电路8和开关10、19至27、以及37至45。这里,由控制电路55产生的控制信号可以包括用于驱动A/D转换器电路8的A/D时钟信号S8、用于启动A/D转换器电路8中转换的启动标志信号S9、用于间断地控制开关10、19至27、以及37至45的开关控制信号S10至S28、和用于将数据写入寄存器46至54的写使能信号S29至S37。
还有,控制电路55具有在其中的寄存器并且配置为按照如图4中示出的在该寄存器中存储的值在预定定时产生多种类型的控制信号。
例如,当在寄存器中存储二进制数“000”时,输入到信道0输入终端9的第一模拟信号S1转换为具有2.112MHz采样速率的数字信号以存储在寄存器46中,以及第一数字信号S3通过信道0输出终端28输出。另一方面,例如输入到信道1输入终端11至信道8输入终端18的第二模拟信号S2转换为具有132kHz采样速率的数字信号以存储在寄存器47至54中,以及通过信道1输出终端29至信道8输出终端36输出第二数字信号S4等。
然后,如图5所示,可变A/D转换器电路2配置为在启动标志信号S9的上升沿进行A/D转换、以及在允许写入信号S29至S37的上升沿将数据存储进寄存器46至54从而通过信道0输出终端28至信道8输出终端36输出。
接下来,将描述信号产生电路3的结构。如图6所示,信号产生电路3由第一峰值保持电路56、第二峰值保持电路57、增益调节电路58和比较器电路59组成。
第一峰值保持电路56关于输入信号S38(第一数字信号S3或第二数字信号S4)具有快速跟踪能力。也就是,其配置为具有能在输入信号S38升高和降低时能够立刻跟踪输入信号S38变化的电路结构,从而输出与输入信号S38的最大值基本相同的检测信号S39(见图7A和7B至图9A和9B)。
另一方面,第二峰值保持电路57关于输入信号S38具有缓慢跟踪能力。也就是,其配置为具有在输入信号S38升高和降低时以预定的时间(负荷时间和非负荷时间)跟随输入信号S38变化的电路结构,从而输出比输入信号S38升高和降低地更慢的检测信号S40(见图7A和7C至图9A和9C)。
还有,增益调节电路58是将在第二峰值保持电路57中检测的检测信号S40的电压划分成其1/n的电路,以及这里配置为输出将检测信号S40的电压划分成一半的检测信号S41(见图7D至图9D)。
而且,比较器电路59配置为将在第一峰值保持电路56中检测的检测信号S39和在增益调节电路58中从在第二峰值保持电路57中检测的检测信号S40的电压中划分的检测信号S41相比较,当检测信号S39大时,输出作为输出信号S42(第一再现信号S5或第二再现信号S6)的“L”电平信号,当检测信号S39小时,输出作为输出信号S42的“H”电平信号(见图7E至图9E)。
然后,关于如此组成的信号产生电路3,当将基于在数据记录区中信号的第一数字信号S3作为输入信号S38使用时,产生作为输出信号S42的故障信号作为第一再现信号S5。另一方面,当将基于在突发切割区中信号的第二数字信号S4作为输入信号S38使用时,产生作为输出信号S42的突发切割区信号作为第二再现信号S6。
而且,通过如上述描述的配置信号产生电路3,可能防止错误的故障检测信号产生,即使在重放操作时出现明亮故障。
也就是说,如图7所示,如果是暗故障,在故障部分中检测信号S39变得比检测信号S41小(见图7D),因此在故障部分中信号产生电路3产生正确的故障信号(S42)(见图7E)。
还有,如果是中断,如图8中所示,检测信号S39总是比检测信号S41大(见图8D),因此故障检测信号(S42)总是“L”电平的信号(见图8E)。
而且,如果是明亮故障,如图9中所示,检测信号S39总是比检测信号S41大(见图9D),因此故障检测信号(S42)总是“L”电平的信号(见图9E)。
这样,在常规的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中,在明亮故障时故障检测信号偶然地变为“H”电平的信号。按照上述的信号产生电路3,在明亮故障时故障检测信号不会偶然地变为“H”电平的信号。
然而,在上述的信号产生电路3中,在中断和明亮故障中不必产生正确的故障检测信号。
然后,将描述信号产生电路3′,其配置为具有即使在中断和明亮故障时能够产生正确的故障检测信号的电路结构。
信号产生电路3′配置为包括上述的信号产生电路3的第一峰值保持电路56、第二峰值保持电路57、增益调节电路58、以及比较器电路59,还包括第一和第二谷值保持电路60和62以及第一和第二差异电路61和63。
第一谷值保持电路60关于输入信号S38(第一数字信号S3或第二数字信号S4)具有快速跟踪能力。也就是,其配置为在输入信号S38升高和降低时能立刻跟随输入信号S38的变化,从而输出与输入信号S38的最小值基本相同的检测信号S43(见图11A和11B至图13A和13B)。
还有,第一差异电路61配置为检测在第一峰值保持电路56中检测的检测信号S39和在第一谷值保持电路60中检测的检测信号S43之间的差异,以使其的输出作为检测信号S44(见图11A和11B至图13A和13B)。
另一方面,第二谷值保持电路62具有关于输入信号S38的缓慢跟踪能力。也就是,其配置为在输入信号S38升高和降低时以预定的时间(负荷时间和非负荷时间)跟随输入信号S38的变化,从而输出比输入信号S38上升或下降地更慢的检测信号S45(见图11A和11C至图13A和13C)。
还有,第二差异电路63检测在第二峰值保持电路57中检测的检测信号S40和在第二谷值保持电路62中检测的检测信号S45之间的差异,从而使其输出作为检测信号S46(见图11D至图13D)。
而且,增益调节电路58是将在第二差异电路63中检测的检测信号S46的电压划分成其1/n的电路,以及这里配置为输出从检测信号S46的电压划分为一半的检测信号S41(见图11E至图13E)。
还有,比较器电路59配置为比较在第一差异电路61中检测的检测信号S44和在增益调节电路58中从在第二差异电路63中检测的检测信号S46中划分电压的检测信号S41之间的差异,从而在当检测信号S44大时输出作为输出信号S42(第一再现信号S5或第二再现信号S6)的“L”电平信号,以及在当检测信号S44小时输出作为输出信号S42的“H”电平信号(见图11F至图13F)。
然后,即使信号产生电路3′如上所述组成,与上述的信号产生电路3一样,当将基于数据记录区上信号的第一数字信号S3作为输入信号S38使用时,作为输出信号S42产生的故障检测信号作为第一再现信号S5。另一方面,当将基于突发切割区上信号的第二数字信号S4作为输入信号S38使用时,作为输出信号S42产生的突发切割区信号作为第二再现信号S6。
而且,当信号产生电路3′如上所述组成时,不仅在暗故障时而且在中断和明亮故障时能产生正确的故障检测信号。
也就是,关于信号产生电路3′,如图11中所示,如果是暗故障,在故障部分中检测信号S44变得比检测信号S41小(见图11E),因此能在故障部分中产生正确的故障信号(S42)(见图11F)。
还有,如果是中断,如图12中所示,在故障部分中检测信号S44变得比检测信号S41小(见图12E),因此在故障部分中产生正确的故障检测信号(S42)(见图11F)。
而且,如果是明亮故障,如图13中所示,在故障部分中检测信号S44变得比检测信号S41小(见图13E),因此在故障部分中产生正确的故障检测信号(S42)(见图13F)。
这样,按照上述的信号产生电路3′,其可能产生关于任何故障的正确的故障检测信号。
还有,在具有本发明的伺服控制方法、伺服控制电路以及伺服控制电路的光盘装置中,基于从拾波器单元的输出信号产生的故障检测信号,选择从输出信号产生的伺服控制信号或保持信号从而执行拾波器单元的伺服控制。特别地,当伺服控制信号转换为保持信号时,在执行转换的定时之前从伺服误差信号产生保持信号。
在具有本发明的伺服控制方法、伺服控制电路以及伺服控制电路的光盘装置中,基于从拾波器单元的输出信号产生的故障检测信号,选择从输出信号产生的伺服控制信号或者保持信号以执行拾波器单元的伺服控制。特别地,当产生伺服控制信号的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与存储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的状态变量的状态变量存储器电路连接时,伺服控制信号转换为保持信号,该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配置为使用存储在状态变量存储器电路中的状态变量之外的预定状态变量。
因此,当依靠保持信号的拾波器单元的伺服控制转换为依靠伺服控制信号的伺服控制时,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基于适当的状态变量重新开始伺服控制信号的产生,因此在从保持状态返回之后迅速输出正常的伺服控制信号并且立即稳定地执行伺服控制。
也就是,保持信号配置为在故障检测信号所具有的时间延迟期间之前依靠伺服误差信号而产生。
因此,在故障检测信号的时间延迟期间伺服误差信号中产生的变化成分不包括在所产生的保持信号中,由此产生能够稳定地保持拾波器单元的伺服的保持信号。
特别地,基于故障检测信号,在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的重新开始时使用的状态变量配置为在将伺服控制信号转换为保持信号的定时之前的预定时间的状态变量,以及该预定时间配置为比故障检测信号的时间延迟的周期长,以由此避免拾波器单元的输出信号的波动成分包括在由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使用的状态变量中,从而使用能产生稳定的伺服控制信号的状态变量。
还有,当伺服控制信号转换为保持信号时,产生保持信号的保持信号产生电路配置为通过在执行转换的定时之前输入伺服误差信号来产生保持信号,作为用于产生保持信号的伺服误差信号。
为了在故障检测信号具有的时间延迟周期之前依靠伺服误差信号产生保持信号,在伺服控制电路中在用于产生保持信号的保持信号产生电路的输入侧提供延迟电路。该延迟电路输出要输入到保持信号产生电路中的伺服误差信号,以使其延迟比故障检测信号所具有的时间延迟周期长的时间。
因此,由预定时间延迟的信号能非常容易地输入到保持信号产生电路,以及可以平滑地产生保持信号。
还有,产生伺服控制信号的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连接到存储有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的状态变量的状态变量存储器电路。当伺服控制信号转换为保持信号时,该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配置为使用存储在状态变量存储器电路中的状态变量之外的预定状态变量。
因此,当依靠伺服控制信号的拾波器单元的伺服控制转换为依靠保持信号的伺服控制时,基于适当的状态变量重新开始伺服控制信号的产生,因此在从保持状态返回之后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可以迅速地输出正常的伺服控制信号并且立即稳定地执行伺服控制。
特别地,在伺服控制信号产生重新开始时使用的状态变量配置为在基于故障检测信号将伺服控制信号转换为保持信号的定时之前的预定时间的状态变量,以及该预定时间配置为比故障检测信号的时间延迟的周期要长的时间,因此避免了拾波器单元的输出信号的波动成分包括在由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使用的状态变量中,以及能使用能够产生稳定的伺服控制信号的状态变量。
基于附图,以下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图18是用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伺服控制电路204的结构。为了描述方便,在该优选实施例中,伺服控制电路204是控制位于盘202磁道中心的拾波器单元201的读取点的跟踪伺服控制电路。然而,伺服控制电路不限制为执行跟踪伺服控制的电路。其可应用到具有其他伺服保持功能的伺服控制电路,例如聚焦伺服控制。
由拾波器单元201从盘202读取的并输入到再现电路203的部分RF信号配置为输入到伺服控制电路204。
伺服控制电路204由用于从作为拾波器单元201输出信号的RF信号产生伺服误差信号的误差信号产生电路241、用于从RF信号产生故障检测信号的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242、用于基于伺服误差信号产生伺服控制信号的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43、用于产生保持从附属于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43中波形调节的伺服误差信号获得的恒定值的保持信号的保持信号产生电路244、以及用于基于伺服控制信号或保持信号输出伺服控制电压的伺服控制电压输出电路245组成。在图18中,参考符号246描述基于按照伺服控制信号和保持信号从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242输出的故障检测信号转换输入到伺服控制电压输出电路245的信号的转换开关。
在误差信号产生电路241中提供A/D转换器从而输出由数字信号组成的伺服误差信号。
在优选实施例中,从属于在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43中波形调节的伺服误差信号配置为输入到保持信号产生电路244,而不给保持信号产生电路244提供波形调节电路。然而,保持信号产生电路244也可以提供有波形调节的电路,因此从误差信号产生电路241输出的伺服误差信号可以直接输入到保持信号产生电路244。
在保持信号产生电路244的输入侧提供输入延迟电路247,因此由预定时间延迟的伺服误差信号可由输入延迟电路247输入到保持信号产生电路244。依靠该输入延迟电路247的延迟时间认为是T。该延迟时间T认为是比后面所述的故障检测信号检测电路242中产生的故障检测信号的时间延迟t的周期更长的时间。
还有,在优选实施例中,其中存储有代表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43的电路状态的状态变量的状态变量存储器电路248连接到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43。以及当输入到伺服控制电压输出电路245的信号基于故障检测信号从伺服控制信号转换为保持信号时,作为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43的状态变量,使用存储在状态变量存储器电路248中状态变量之外的预定状态变量。
这里,作为预定的状态变量,可以使用建立为能够产生适当的伺服控制信号的默认值,或可以使用在基于故障检测信号将伺服控制信号转换为保持信号的定时之前的预定时间的状态变量。为了描述方便,该预定时间与上述的延迟时间T相同。然而,该预定时间不必与延迟时间T相同。其认为是比在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242中产生的故障检测信号的时间延迟t的周期更长的时间。
如图19所示,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242由用于将作为拾波器单元1输出信号的模拟RF信号转换为数字RF信号的A/D转换器电路251、用于产生数字RF信号的初始峰值保持信号的第一峰值保持电路252、用于从该初始峰值保持信号产生第二峰值保持信号的第二峰值保持电路253、用于基于初始峰值保持信号和第二峰值保持信号的输入产生故障检测信号的比较器电路254、以及用于由预定时间来延迟用于决定将伺服控制电压输出电路245的输入在从比较器电路254输出的故障检测信号中从保持信号转换为伺服控制信号的下降沿的转换定时延迟电路255组成。这里,依靠转换器定时延迟电路255的下降沿的延迟时间认为是T′。参考符号256是为了消除数字RF信号中凹点成分所提供的滤波器电路,以及符号257是第二峰值保持信号的增益调节电路。
另外,在参照附图6描述的跟踪能力中的峰值保持是不相同的。不但上述的串行结构而且在图6中附加有转换定时电路的并行结构是可利用的。
通过这样组成的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242,如图20中所示在盘202上有裂纹或灰尘,因此当在从如图20A中示出的拾波器单元201输出信号中产生的伺服误差信号中出现大的变化时,由于在拾波器单元1的输出信号中电平降低,在如图20B中示出的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242中的初始峰值保持信号中出现电平降低,由此能产生和输出如图20C所示的故障检测信号。
如常规的情况,在该故障检测信号中具有时间延迟t,其是从初始峰值保持信号的电平开始降低直到其降低到门限电平以下的时间周期。
以及,在故障检测信号的下降沿部分中通常具有与该时间延迟t的基本相同周期的时间延迟。当通过依靠转换定时延迟电路55由长于时间延迟t的延迟时间T′来延迟下降沿基于故障检测信号将输入到伺服控制电压输出电路45的信号从保持信号转换为伺服控制信号时,基于正常的伺服误差信号由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43产生伺服控制信号,由此在从保持状态返回后能立即稳定地执行伺服控制。
在最后的例子中,将详细描述输入延迟电路247和状态变量存储器电路248的操作。
首先,在优选实施例中,如图4中所示,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43使用由存储有第一状态变量m1(n)的第一电路元件243a组成的环路滤波器、存储有第二状态变量m2(n)的第二电路元件243b、存储有第三状态变量m3(n)的第三电路元件243c、以及第一附加电路243d。
还有,保持信号产生电路244使用由存储有第四状态变量m4(n)的第四电路元件244a组成的低通滤波器和第二附加电路244b。
为了说明方便,将依靠使用通过Z变换的离散时间来描述。特别地,在控制电路中的时间由基于伺服误差信号的离散时间表示。
然后,如图22中表(a)表示,假定故障检测信号在从时间TE(n)到时间TE(n+3)的周期期间产生,异常的状态周期E在时间TE(n-1)和时间TE(n+2)之间,如图22中表(b)所示。
图22中表(c)示出了第一电路元件43a中的第一状态变量m1(n)的变化,图22中表(d)示出了第二电路元件43b中的第二状态变量m2(n)的变化,以及图22中表(e)示出了第三电路元件43c中的第三状态变量m3(n)的变化。
图22中表(f)示出了存储在状态变量存储器电路48中的第一状态变量m1(n),图22中表(g)示出了存储在状态变量存储器电路48中的第二状态变量m2(n),以及图22中表(h)示出了存储在状态变量存储器电路48中的第三状态变量m3(n)。
在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2中所示,第一电路元件243a、第二电路元件243b和第三电路元件243c的、早先是预定时间的状态变量m1(n)、m2(n))和m3(n)分别配置为分别存储在状态变量存储器电路248中,其中该预定时间配置为与上述的延迟时间T相同。
以及,如图22所示,当输入到伺服控制电压输出电路245的信号在时间TE(n)上基于故障检测信号从伺服控制信号转换为保持信号时,然后存储在状态变量存储器电路248中的状态变量配置为输入到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43的每个电路元件243a、243b和243c。
由于预定时间T配置为比在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242中产生的故障检测信号具有的时间延迟t的周期更长的时间,所以可能防止分别输入到电路元件243a、243b和243c中的状态变量m1(n-3)、m2(n-3)以及m3(n-3)中由于伺服误差信号的变化而包含波动成分。
因此,当基于伺服控制信号的伺服控制由基于保持信号的拾波器单元1的保持重新开始时,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43重新开始基于适当状态变量的伺服控制信号的产生,因此在从保持状态返回之后能迅速地输出正常的伺服控制信号并且立即稳定地执行伺服控制。
另外,当允许产生正常的伺服控制信号的状态变量预先建立时,可以输入状态变量。
还有,作为其他优选实施例,第一电路元件243a、第二电路元件243b和第三电路元件243c在时间上的状态变量m1(n)、m2(n)和m3(n)配置为分别存储在状态变量存储器电路248中。当在时间TE(n)上输入到伺服控制电压输出电路245的信号从伺服控制信号转换为保持信号,存储在状态变量存储器电路248中的、早先是预定时间的状态变量可被读取以及输入到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243的每个电路元件243a、243b和243c。
当在时间TE(n)上输入到伺服控制电压输出电路245的信号从伺服控制信号转换为保持信号时,状态变量存储器电路248中止存储每个电路元件243a、243b和243c的状态变量,从而在时间TE(n)上保持所存储的状态变量。以及,状态变量存储器电路248配置为在异常状态周期E时间过去后重新开始存储状态变量。
图22中的表(j)示出了保持信号产生电路244的第四电路元件244a中第四状态变量m4(n)的改变。因为依靠输入延迟电路247由比时间延迟t的周期长的延迟时间T延迟的伺服误差信号配置为输入到保持信号产生电路244,当基于故障检测信号输入到伺服控制电压输出电路245中的信号从伺服控制信号转换为保持信号时,没有产生变化的伺服误差信号可输入到保持信号产生电路244,这样产生了不包括波动成分的保持信号。因此,可以产生能够稳定地保持拾波器的伺服的保持信号。

Claims (40)

1.一种伺服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从拾波器单元的输出信号产生伺服误差信号和故障检测信号;
从所述伺服误差信号产生伺服控制信号和保持信号;和
通过基于所述故障检测信号转换为所述伺服控制信号或所述保持信号来进行所述拾波器单元的伺服控制,其中:
当所述伺服控制信号转换为所述保持信号时,在转换的定时之前从所述伺服误差信号产生所述保持信号。
2.一种伺服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从拾波器单元的输出信号产生伺服控制信号、保持信号和故障检测信号;和
通过基于该故障检测信号转换为所述伺服控制信号或所述保持信号来进行所述拾波器单元的伺服控制,其中:
产生所述伺服控制信号的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的状态变量存储在状态变量存储器电路中;和
当所述伺服控制信号转换为所述保持信号时,所述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使用存储在所述状态变量存储器电路的所述状态变量之外的预定状态变量。
3.一种伺服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从拾波器单元的输出信号产生伺服控制信号、保持信号和故障检测信号;和
通过基于该故障检测信号转换为所述伺服控制信号或所述保持信号来进行所述拾波器单元的伺服控制,其中:
当所述伺服控制信号转换为所述保持信号时,在转换的定时之前从所述伺服误差信号产生所述保持信号;
产生所述伺服控制信号的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的状态变量存储在状态变量存储器电路中;和
当所述伺服控制信号转换为所述保持信号时,所述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使用存储在所述状态变量存储器电路的所述状态变量之外的预定状态变量。
4.一种伺服控制电路,其用于从拾波器单元的输出信号产生伺服控制信号、保持信号和故障检测信号,以及基于该故障检测信号转换为所述伺服控制信号或所述保持信号从而执行所述拾波器单元的伺服控制;所述伺服控制电路还包括:
在用于产生所述保持信号的保持信号产生电路的输入侧的延迟电路。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伺服控制电路,其中:
产生所述故障检测信号的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包括:
在所述拾波器单元的输出信号升高和降低时具有不同跟踪能力的第一和第二信号检测电路;和
比较在第一和第二信号检测电路中检测的第一和第二检测信号以产生故障检测信号。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伺服控制电路,其中:
关于所述输入信号具有快速跟踪能力的第一峰值保持电路作为所述第一信号检测电路使用;和
关于所述输入信号具有缓慢跟踪能力的第二峰值保持电路作为所述第二信号检测电路使用。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伺服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信号检测电路包括:
关于所述输入信号具有快速跟踪能力的该第一峰值保持电路;
关于所述输入信号具有快速跟踪能力的第一谷值保持电路;和
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峰值保持电路中的检测信号和所述第一谷值保持电路中的检测信号之间差异的第一差异电路;以及
所述第二信号检测电路包括:
关于所述输入信号具有缓慢跟踪能力的该第二峰值保持电路;
关于所述输入信号具有缓慢跟踪能力的第二谷值保持电路;和
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峰值保持电路中的检测信号和所述第二谷值保持电路中的检测信号之间差异的第二差异电路。
8.按照权利要求4、5、6或7所述的伺服控制电路,其中:
用于产生所述故障检测信号的所述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包括转换定时延迟电路,其用于延迟基于所述故障检测信号将所述保持信号转换为所述伺服控制信号的定时。
9.一种伺服控制电路,其用于从拾波器单元的输出信号产生伺服控制信号、保持信号和故障检测信号,以及基于该故障检测信号转换为所述伺服控制信号或所述保持信号从而执行所述拾波器单元的伺服控制,其中:
用于存储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的状态变量的状态变量存储器电路连接到产生所述伺服控制信号的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和
当所述伺服控制信号转换为所述保持信号时,所述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配置为使用存储在所述状态变量存储器电路中的所述状态变量之外的预定状态变量。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伺服控制电路,其中:
产生所述故障检测信号的该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还包括:
在所述拾波器单元的输出信号升高和降低时具有不同跟踪能力的第一和第二信号检测电路,其中
比较在第一和第二信号检测电路中检测的第一和第二检测信号以产生故障检测信号。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伺服控制电路,其中:
关于所述输入信号具有快速跟踪能力的第一峰值保持电路作为所述第一信号检测电路使用;和
关于所述输入信号具有缓慢跟踪能力的第二峰值保持电路作为所述第二信号检测电路使用。
12.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伺服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信号检测电路包括:
关于所述输入信号具有快速跟踪能力的该第一峰值保持电路;
关于所述输入信号具有快速跟踪能力的第一谷值保持电路;和
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峰值保持电路中的检测信号和所述第一谷值保持电路中的检测信号之间差异的第一差异电路;以及
所述第二信号检测电路包括:
关于所述输入信号具有缓慢跟踪能力的该第二峰值保持电路;
关于所述输入信号具有缓慢跟踪能力的第二谷值保持电路;和
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峰值保持电路中的检测信号和所述第二谷值保持电路中的检测信号之间差异的第二差异电路。
13.按照权利要求9、10、11或12所述的伺服控制电路,其中:
由所述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使用的所述状态变量是在基于所述故障检测信号将所述伺服控制信号转换为所述保持信号的定时之前的预定时间存储的状态变量。
14.按照权利要求9、10、11或12所述的伺服控制电路,其中:
在产生所述故障检测信号的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中提供有转换定时延迟电路;和
所述转换定时延迟电路延迟基于所述故障检测信号将所述保持信号转换为所述伺服控制信号的定时。
15.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伺服控制电路,其中:
在产生所述故障检测信号的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中提供转换定时延迟电路;和
所述转换定时延迟电路延迟基于所述故障检测信号将所述保持信号转换为所述伺服控制信号的定时。
16、一种伺服控制电路,其用于从拾波器单元的输出信号产生伺服控制信号、保持信号和故障检测信号,以及基于该故障检测信号转换为所述伺服控制信号或所述保持信号从而执行所述拾波器单元的伺服控制,其中:
在用于产生所述保持信号的保持信号产生电路的输入侧提供延迟电路;
用于存储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的状态变量的状态变量存储器电路连接到产生所述伺服控制信号的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和
当所述伺服控制信号转换为所述保持信号时,所述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配置为使用存储在所述状态变量存储器电路中的所述状态变量之外的预定状态变量。
17.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伺服控制电路,其中:
产生所述故障检测信号的该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包括:
在所述拾波器单元的输出信号升高和降低时具有不同跟踪能力的第一和第二信号检测电路;其中
比较在第一和第二信号检测电路中检测的第一和第二检测信号以产生故障检测信号。
18.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伺服控制电路,其中:
关于所述输入信号具有快速跟踪能力的第一峰值保持电路作为所述第一信号检测电路使用;和
关于所述输入信号具有缓慢跟踪能力的第二峰值保持电路作为所述第二信号检测电路使用。
19.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伺服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信号检测电路包括:
关于所述输入信号具有快速跟踪能力的第一峰值保持电路;
关于所述输入信号具有快速跟踪能力的第一谷值保持电路;和
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峰值保持电路中的检测信号和所述第一谷值保持电路中的检测信号之间差异的第一差异电路;以及
所述第二信号检测电路包括:
关于所述输入信号具有缓慢跟踪能力的第二峰值保持电路;
关于所述输入信号具有缓慢跟踪能力的第二谷值保持电路;和
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峰值保持电路中的检测信号和所述第二谷值保持电路中的检测信号之间差异的第二差异电路。
20.按照权利要求16、17、18或19所述的伺服控制电路,其中:
由所述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使用的所述状态变量是在基于所述故障检测信号将所述伺服控制信号转换为所述保持信号的定时之前的预定时间存储的状态变量。
21.一种具有伺服控制电路的光盘装置,该伺服控制电路从拾波器单元的输出信号产生伺服控制信号、保持信号和故障检测信号,以及基于该故障检测信号转换为所述伺服控制信号或所述保持信号从而执行所述拾波器单元的伺服控制;所述伺服控制电路还包括:
在用于产生所述保持信号的保持信号产生电路的输入侧提供延迟电路。
22.按照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产生所述故障检测信号的该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包括:
在所述拾波器单元的输出信号升高和降低时具有不同跟踪能力的第一和第二信号检测电路;其中
比较在第一和第二信号检测电路中检测的第一和第二检测信号以产生故障检测信号。
23.按照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关于所述输入信号具有快速跟踪能力的第一峰值保持电路作为所述第一信号检测电路使用;和
关于所述输入信号具有缓慢跟踪能力的第二峰值保持电路作为所述第二信号检测电路使用。
24.按照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信号检测电路包括:
关于所述输入信号具有快速跟踪能力的第一峰值保持电路;
关于所述输入信号具有快速跟踪能力的第一谷值保持电路;和
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峰值保持电路中的检测信号和所述第一谷值保持电路中的检测信号之间差异的第一差异电路;以及
所述第二信号检测电路包括:
关于所述输入信号具有缓慢跟踪能力的第二峰值保持电路;
关于所述输入信号具有缓慢跟踪能力的第二谷值保持电路;和
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峰值保持电路中的检测信号和所述第二谷值保持电路中的检测信号之间差异的第二差异电路。
25.按照权利要求21、22、23或24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在产生所述故障检测信号的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中提供转换定时延迟电路;和
所述转换定时延迟电路延迟基于所述故障检测信号将所述保持信号转换为所述伺服控制信号的定时。
26.一种具有伺服控制电路的光盘装置,该伺服控制电路用于从拾波器单元的输出信号产生伺服控制信号、保持信号和故障检测信号,以及基于该故障检测信号转换为所述伺服控制信号或所述保持信号从而执行所述拾波器单元的伺服控制,其中:
用于存储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的状态变量的状态变量存储器电路连接到产生所述伺服控制信号的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和
当所述伺服控制信号转换为所述保持信号时,所述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配置为使用存储在所述状态变量存储器电路中的所述状态变量之外的预定状态变量。
27.一种具有伺服控制电路的光盘装置,该伺服控制电路从拾波器单元的输出信号产生伺服控制信号、保持信号和故障检测信号,以及基于该故障检测信号转换为所述伺服控制信号或所述保持信号从而执行所述拾波器单元的伺服控制,其中:
在用于产生保持信号的保持信号产生电路的输入侧提供延迟电路。
28.按照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产生所述故障检测信号的该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还包括:
在所述拾波器单元的输出信号升高和降低时具有不同跟踪能力的第一和第二信号检测电路,其中
比较在第一和第二信号检测电路中检测的第一和第二检测信号以产生故障检测信号。
29.按照权利要27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关于所述输入信号具有快速跟踪能力的第一峰值保持电路作为所述第一信号检测电路使用;和
关于所述输入信号具有缓慢跟踪能力的第二峰值保持电路作为所述第二信号检测电路使用。
30.按照权利要求27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信号检测电路包括:
关于所述输入信号具有快速跟踪能力的第一峰值保持电路;
关于所述输入信号具有快速跟踪能力的第一谷值保持电路;和
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峰值保持电路中的检测信号和所述第一谷值保持电路中的检测信号之间差异的第一差异电路;以及
所述第二信号检测电路包括:
关于所述输入信号具有缓慢跟踪能力的第二峰值保持电路;
关于所述输入信号具有缓慢跟踪能力的第二谷值保持电路;和
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峰值保持电路中的检测信号和所述第二谷值保持电路中的检测信号之间差异的第二差异电路。
31.按照权利要求27、28、29或30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由所述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使用的所述状态变量是在基于所述故联检测信号将所述伺服控制信号转换为所述保持信号的定时之前的预定时间存储的状态变量。
32.按照权利要求27、28、29或30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在产生所述故障检测信号的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中提供转换定时延迟电路;和
所述转换定时延迟电路延迟基于所述故障检测信号将所述保持信号转换为所述伺服控制信号的定时。
33.按照权利要求3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在产生所述故障检测信号的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中提供转换定时延迟电路;和
所述转换定时延迟电路延迟基于所述故障检测信号将所述保持信号转换为所述伺服控制信号的定时。
34、一种具有伺服控制电路的光盘装置,该伺服控制电路从拾波器单元的输出信号产生伺服控制信号、保持信号和故障检测信号,以及基于该故障检测信号转换为所述伺服控制信号或所述保持信号从而执行所述拾波器单元的伺服控制,其中所述的伺服控制电路包括:
在用于产生所述保持信号的保持信号产生电路的输入侧提供延迟电路;和
存储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的状态变量的状态变量存储器电路连接到产生所述伺服控制信号的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其中:
当所述伺服控制信号转换为所述保持信号时,所述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配置为使用存储在所述状态变量存储器电路中的所述状态变量之外的预定状态变量。
35.按照权利要求34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产生所述故障检测信号的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包括:
在所述拾波器单元的输出信号升高和降低时具有不同跟踪能力的第一和第二信号检测电路,其中
比较在第一和第二信号检测电路中检测的第一和第二检测信号以产生故障检测信号。
36.按照权利要求35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关于所述输入信号具有快速跟踪能力的第一峰值保持电路作为所述第一信号检测电路使用;和
关于所述输入信号具有缓慢跟踪能力的第二峰值保持电路作为所述第二信号检测电路使用。
37.按照权利要求35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信号检测电路包括:
关于所述输入信号具有快速跟踪能力的第一峰值保持电路;
关于所述输入信号具有快速跟踪能力的第一谷值保持电路;和
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峰值保持电路中的检测信号和所述第一谷值保持电路中的检测信号之间差异的第一差异电路;以及
所述第二信号检测电路包括:
关于所述输入信号具有缓慢跟踪能力的第二峰值保持电路;
关于所述输入信号具有缓慢跟踪能力的第二谷值保持电路;和
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峰值保持电路中的检测信号和所述第二谷值保持电路中的检测信号之间差异的第二差异电路。
38.按照权利要求34、35、36或37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由所述伺服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使用的所述状态变量是在基于所述故障检测信号将所述伺服控制信号转换为所述保持信号的定时之前的预定时间存储的状态变量。
39.按照权利要求34、35、36或37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在产生所述故障检测信号的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中提供转换定时延迟电路;和
所述转换定时延迟电路延迟基于所述故障检测信号将所述保持信号转换为所述伺服控制信号的定时。
40.按照权利要求38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
在产生所述故障检测信号的故障检测信号产生电路中提供转换定时延迟电路;和
所述转换定时延迟电路延迟基于所述故障检测信号将所述保持信号转换为所述伺服控制信号的定时。
CNA2004100794483A 2003-07-31 2004-07-30 伺服控制方法、电路和具有该伺服控制电路的光盘装置 Pending CN16016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284219A JP2005050483A (ja) 2003-07-31 2003-07-31 ディフェクト信号生成回路及び同回路を有する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JP284219/2003 2003-07-31
JP287140/2003 2003-08-05
JP2003287140A JP2005056510A (ja) 2003-08-05 2003-08-05 サーボ制御方法及びサーボ制御回路並びに同サーボ制御回路を有する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87141/2003 2003-08-05
JP2003287141A JP2005056511A (ja) 2003-08-05 2003-08-05 サーボ制御方法及びサーボ制御回路並びに同サーボ制御回路を有する光ディス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01616A true CN1601616A (zh) 2005-03-30

Family

ID=34108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100794483A Pending CN1601616A (zh) 2003-07-31 2004-07-30 伺服控制方法、电路和具有该伺服控制电路的光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024998A1 (zh)
KR (1) KR20050014728A (zh)
CN (1) CN1601616A (zh)
NL (1) NL1026758C2 (zh)
TW (1) TW20051126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96062B2 (en) * 2003-09-09 2009-09-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preventing optical recording media from being fractured and apparatus thereof
US20100266875A1 (en) * 2006-11-13 2010-10-21 Ryan Somogye Fuel Cell Power Management Module
US20100157750A1 (en) * 2008-12-24 2010-06-24 Shih-Hsin Chen Defect detect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cal disc
JP2011181129A (ja) * 2010-02-26 2011-09-15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半導体集積回路およびそれを使用した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記録再生装置
JP5775768B2 (ja) * 2011-09-09 2015-09-09 日立コンシューマ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7086119B2 (ja) * 2020-01-17 2022-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信号処理回路、信号処理方法及び放射線撮像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51154A (en) * 1987-01-28 1990-08-21 Nec Corporation Magneto-optic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JP3945880B2 (ja) * 1997-12-01 2007-07-18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信号補完装置、情報再生装置及び情報記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NL1026758A1 (nl) 2005-02-01
US20050024998A1 (en) 2005-02-03
NL1026758C2 (nl) 2007-10-05
KR20050014728A (ko) 2005-02-07
TW200511268A (en) 2005-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47019C (zh) 传输数据流记录/再现装置及方法和程序/数据记录介质
CN1111842C (zh) 磁盘重现装置和用于控制该装置的方法
CN1288655C (zh) 数据再生装置
CN1165165C (zh) 信息记录介质及用于记录或再现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CN1254819C (zh) 光盘缺陷的管理方法和光盘装置
CN1084910C (zh) 光盘重放机的伺服控制系统
CN1348184A (zh)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CN1147180A (zh) 用于光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再现设备及方法
CN1738440A (zh) 用于处理信息的设备,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251189C (zh) 光盘控制器和使用该光盘控制器的光盘设备
CN1129119C (zh) 光盘驱动装置和时序信号产生器及信息记录和再现方法
CN1992805A (zh) 显示控制设备、显示控制方法及其程序
CN1446356A (zh)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和再现方法以及信息记录和再现装置
CN1222736A (zh) 记录装置、记录/复制装置及记录方法
CN1497970A (zh) 信息重放装置和信息重放方法
CN1890717A (zh) 信息记录介质和信息记录装置及方法
CN1601616A (zh) 伺服控制方法、电路和具有该伺服控制电路的光盘装置
CN1189872C (zh) 盘驱动装置
CN1173021A (zh) 组合系统
CN101042915A (zh)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499492A (zh) 记录媒体的再现方法、再现控制电路及再现装置
CN1853221A (zh) 记录光学记录载体的方法、光学记录载体和用于写入信息的装置
CN1779839A (zh)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669300A (zh) 同步信号检测装置、同步信号检测方法
CN1191584C (zh) 信息记录装置和信息记录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