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94355B - 环维黄杨星d晶体,其一甲醇结晶体,其制备和用途 - Google Patents

环维黄杨星d晶体,其一甲醇结晶体,其制备和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94355B
CN1594355B CN 200410049481 CN200410049481A CN1594355B CN 1594355 B CN1594355 B CN 1594355B CN 200410049481 CN200410049481 CN 200410049481 CN 200410049481 A CN200410049481 A CN 200410049481A CN 1594355 B CN1594355 B CN 15943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clovirobuxinum
crystal
spot
impurity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04948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94355A (zh
Inventor
王孟昉
李思思
何娟
杨勇
高艺歌
Original Assignee
高华
王孟昉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高华, 王孟昉 filed Critical 高华
Priority to CN 20041004948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594355B/zh
Publication of CN1594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943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5943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94355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terocyclic Carbon Compounds Containing A Hetero Ring Having Oxygen Or Sulfur (AREA)

Abstract

公开一种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其化学式为C27H50N2O2,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该结晶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市售环维黄杨星D溶于有机溶剂,以重结晶方式进行溶液生长,其中溶剂包括至少80wt%的甲醇。还公开另外两种环维黄杨星D晶体,这两种环维黄杨星D的晶体的制备方法包括首先生长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然后将其作为原料进行溶液生长这两种环维黄杨星D的晶体,其中可使用不同的有机溶剂。三种晶体由于其纯度高,可以有效的提高环维黄杨星D药品质量,并在医药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Description

环维黄杨星D晶体,其一甲醇结晶体,其制备和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维黄杨星D晶体,其一甲醇结晶体,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医药中的用途。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两种晶体的生长方法。
技术背景
环维黄杨星D(Cyclovirobuxinum D)(又名黄杨宁、黄杨碱等),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或作为新药开发的前体可广泛用于医疗领域。环维黄杨星D(分子式为C26H46N2O)可从黄杨科植物小叶黄杨Buxus microphylla Sieb.etZucc.var.sinica Rehd.et Wils.及其同属植物中提取精制得到。该产品作为中药材被《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
环维黄杨星D是以中国小叶黄杨的木质部分为原料提取的一种药物有效成分。中国黄杨又名瓜子黄杨,有千年矮、白日红、万年青之称,主产于长江以南。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具有行气活血、祛湿通络的作用;《夕阳杂俎》《分类草药性》《四川中药志》《湖南中药志》《浙江杭州中药志》等经典及地方志都有黄杨治疗疾患的应用。1969年空军芜湖机场卫生队的医务人员发掘了安微四褐山地区流传的治疗心病的郭氏验方“心病秘方”,该方中有六味药:黄杨、青木香、紫丹参、细辛、射干、川穹,黄杨为该方中的君药。在以后的几年中,该卫生队的医务人员将这六味药制成片剂,用于冠心病、风心病的治疗,取得了明显的医疗效果。1974-1980年由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卫生处、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对“心病秘方”中的君药黄杨木进行了研究,自此拉开了对小叶黄杨中的有效成分环维黄杨星D的研究序幕。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和大量的临床应用,环维黄杨星D作为中药材被收载于2000年药典一部,以环维黄杨星D为主要原料的黄杨宁片作为中成药也被收载于2000年药典一部中,之后黄杨宁片又被收录到国家社保品种的乙种,自此奠定了环维黄杨星D在我国医药中的地位。根据我们的初步调研估计,目前在中国大陆境内,每年消耗环维黄杨星D约200kg左右,按照0.5mg/片的剂量估算相应的片剂约为4亿片,对应产值约为人民币1亿元左右。如果按照每日剂量为3-6mg,120天为一个疗程,则每年使用环维黄杨星D治疗冠心病的患者在27.8-55.6万人/次。由于环维黄杨星D显著的疗效和长期使用的安全性,目前,在中国药品制剂的研究领域对环维黄杨星D的新制剂的研究如火如荼,新的制剂的研究范围有滴丸剂、分散片、舌下片、水分散体制剂、注射剂等,如果这些新型制剂研究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注册许可,环维黄杨星D的临床使用量将会大增。
近期对环维黄杨星D的新的药物制剂的研究过程中,一些研究人员以及国家药品注册审查人员对完全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的环维黄杨星D质量标准的环维黄杨星D的纯度提出了质疑。《中国药典》标准中涉及环维黄杨星D的纯度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点的描述和要求:(1)性状:为无色针状结晶;(2)熔点:为219-222℃;(3)其他生物碱:在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丙酮-二乙胺(5∶4∶0.4)为展开剂,以稀碘化铋钾为显色剂,点样量为10μg,除主斑点外,不得有其他斑点;(4)含量:采用非水滴定法,含量不少于99.0%。我们检案到1996年出版的“河南省药品标准汇编”中收载的黄杨宁质量标准(环维黄杨星D早期的名称之一是黄杨宁),该标准涉及到纯度的内容有:(1)性状:白色结晶性粉末;(2)熔点:为217-222℃;(3)其他生物碱:在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丙酮-二乙胺(5∶4∶1)为展开剂,以稀碘化铋钾为显色剂,点样量为10μg,除主斑点外,不得有其他斑点。(4)含量:采用非水滴定法,含量应不得少于97.0%。(河南省药品标准汇编1996参考文献7)。这个标准与前述的中国药典的标准比较,在形状、熔点以及含量纯度要求方面存在不同。
关于环维黄杨星D(Cyclovirobuxinum D)纯度的最早的描述是“Cyclovirobuxinum D,C26H46ON2,熔点:221-224℃,比旋光[α]D CHCl3+63o(C=1,氯仿)”(K.S.Brow et al.Tetahedron Letters,2895(1964)参考文献1)。其后主要是我国研究人员的报道,例如王立中等的研究“以氯仿-丙酮重结晶数次即得鳞片状结晶,熔点214-216℃,比旋光[α]32 D+40°(C=1,氯仿)”(王立中等,小叶环常绿黄杨碱-D的分离与鉴定,中成药研究,1979年第4期,24-26页参考文献2);例如梁秉文等的研究“以氯仿-甲醇(1∶99)重结晶,得白色针状结晶,熔点217.5-219.5℃(未校正)”(梁秉文等,药学通报,1981年第16卷第4期,3-4页,参考文献3);例如冯芳等的研究在上述《中国药典》标准中的色谱系统下,将点样量增加25倍来检测响应的杂质,检测限度以环维黄杨星D计为2.5μg(冯芳等,黄杨宁质量标准改进研究,中国新药杂志,2001年第5期,341-342,参考文献4);例如徐新军等的研究采用柱前荧光衍生化RP-HPLC测定环维黄杨星D的含量,检测结果发现“环维黄杨星D非水滴定法含量均在98%以上,而HPLC含量只有87%左右”(徐新军等,柱前荧光衍生化RP-HPLC测定环维黄杨星D的含量,药学通报,2002年第5期,359-361页,参考文献5)。另外,徐新军采用液-质联用(HPLC-MS)对采用重结晶法和用柱层析法制备的环维黄杨星D进行了检测后认为“重结晶难于提高环维黄杨星D的含量,而柱色谱法则为降低有关物质,提高环维黄杨星D含量的有效方法”[徐新军等,HPLC/MS法与柱前衍生化HPLC/UV法测定环维黄杨星D有关物质比较,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2,33(5):408-411参考文献6]。
有关的专利如CN 92107315.1,“环维黄杨星的分离提取工艺及其片剂”,其中叙述“在苯(或环己烷)内得到环维黄杨星D(cyclovirobuxinc D)结晶,熔点为217-222℃”。还有CN 03113000.3的“环维黄杨星D的纯化方法以及它的制剂”描述了用硅胶柱纯化环维黄杨星D的方法,虽然该专利说纯化后的环维黄杨星D为“高纯度”,但是既没有描述用何种方法来证明这种“高纯度”环维黄杨星D所达到的纯度状况,也没有描述这种“高纯度”环维黄杨星D的具体特征和形状。因此,这种“高纯度”的品质受到质疑。另外,CN 02117899.2的“环维黄杨星D制备及分散体制剂”中公开使用多种分离柱制备环维黄杨星D纯品的方法,“并经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含量在99.99%以上”。还有许多环维黄杨星D药物制剂研究的其他专利文件如CN 03112999.4,03117405.1,03120710.3和02100455.2等,虽然都提到了黄杨宁“单体”、“纯品”的概念,但都没有描述这些“单体”和“纯品”的具体的特征和形状,以及证明这些“单体”和“纯品”的分析检测方法。因此,这种纯品的纯度仅仅是相对的纯度。在其他文献中,所报导的环维黄杨星D(黄杨宁)晶体一般都是针状结晶,但是其三维尺寸没有一个超过毫米级,最多在一维尺寸超过毫米级。涉及这类产品的外国专利文献也有不少,如JP56077300,GB934802,SU1786807,SU677409和RU2004548等,其三维尺寸同样不超过毫米级。
结合上述参考文献分析可见:在环维黄杨星D的结晶形状、熔点方面有明显的不同,并且比旋度也有所不同。根据专业性常识判断:对于分子式虽然相同但是其结晶形状和熔点不同的物质,其物质的纯度以及其他理化特性很可能不同。因此,我们对完全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的环维黄杨星D质量标准的环维黄杨星D的纯度提出了质疑,因为环维黄杨星D的纯度直接影响药物制剂的内在质量,进而还会对环维黄杨星D的生物活性和临床用药安全产生影响。因此,研究并制备具有确定特性的环维黄杨星D高纯度产品是当前在环维黄杨星D的药物研究领域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其化学式为C27H50N2O2,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晶胞尺寸约为a=7.2538(15)A、b=7.8851(16)A、c=23.069(5)A、α=γ=90°、β=94.30°。由于是我们最新发明的晶体,故我们称之为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或黄杨宁一甲醇结晶体。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纯度环维黄杨星D晶体,其三维尺寸至少在毫米级以上,经单晶晶体检测其R indices(all data)参数项下的R1值小于0.129。所述高纯度,除可用上述晶体尺寸和晶体检测的R指数的表征外,还可使用晶体的粉末X衍射检测或薄层色谱(TLC)检测的有关数据来表征。例如,本发明高纯度黄杨宁晶体,其晶体粉末的X射线衍射检测的第二最大衍射峰(2θ衍射角为16.32±2%)的相对强度小于49.42%、第三最大衍射峰(2θ衍射角为15.41±2%)的相对强度小于33.17%。在薄层色谱检测时,对其采用的TLC色谱系统为:薄层板采用硅胶G薄层板;展开剂采用氯仿∶己烷∶甲醇∶氨水=2.5∶4∶1∶0.1;显色剂采用稀碘化铋钾试液;点样量为100~250μg。检测的薄层板上的主斑点与不可去除杂质斑点(不可去除杂质斑点的解释见下面有关内容)之间没有杂质斑点出现,并且杂质斑点的个数应小于3,如要求高纯度产品(例如达到对照品级的纯度99.5%以上),则杂质斑点的个数为1。
本发明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市售黄杨宁溶于有机溶剂,以重结晶方式溶液生长,其中溶剂包括至少80wt%的甲醇。
本发明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的用途,用于制备两种高纯度的,但是三维空间尺寸大小不同的环维黄杨星D晶体的制备方法,包括首先以重结晶方式溶液生长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然后将其作为原料进行溶液生长环维黄杨星D晶体。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环维黄杨星D晶体的用途,用于制备医药,特别是治疗心血管系统的药物。
黄杨宁的质量取决于它的纯度,而高纯度黄杨宁特别不易得到。
非常有意义的是,在研究中我们出乎意料地发现,采用适当的溶媒和物料与溶剂比以及合适的结晶温度,就能生长一种新晶体,即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以该晶体为原料,通过简单的重结晶式的溶液生长方法就能制备一种高纯度大尺寸的环维黄杨星D晶体。
本发明所制备的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的形状有多种,一般优选矩形(也可以描述为扁块状、板块状),在采用薄层色谱(TLC)检测时其中的杂质斑点大幅度下降。一次重结晶溶液生长得到的矩形形态的结晶体中,环维黄杨星D之外的其他成分杂质,一般由原来的7~8%左右即可纯化将杂质降到1%左右或1.5%以下,经过二次重结晶溶液生长得到的矩形状形态的结晶体,可以纯化将杂质降到0.5%左右,甚至更高。杂质定量检测的方法采用下文所述薄层色谱(TLC)系统1进行自身对照法检测。
更为有趣的是即便是采用相同的溶媒,如果物料与溶媒的比例关系不同或结晶的温度条件不同,所得到的结晶体的形状也不同。但是,仍然以尺寸体积较大的矩形状结晶体的纯度最好。这是因为在溶液生长晶体领域,杂质越多,晶体尺寸越难以长大;晶体尺寸本身就是衡量晶体生长质量和技术的标准之一。反过来,控制晶体生长条件,使晶体逐渐长大,就能够得到高纯度环维黄杨星D晶体。为此,我们经过大量试验,从而实现本发明。
纯化环维黄杨星D的现有技术目前可查询的有两种方法,早期的是简单多次重结晶的方法,这种方法目前制备的纯度很低,杂质成分至少为5种,总杂质含量在7~8%左右,无法满足作为单体药物制备药品的一般纯度(一般纯度应达到98.5%以上)要求。较新的是采用柱层析分离的方法(见专利CN 03113000.3),这种方法的生产成本高,难以得到稳定的工艺,很难实现工业化规模的生产。同时我们对使用这种工艺制备的目前国内纯度最高的环维黄杨星对照品(由国家生物制品药品鉴定所颁发)进行检测,其纯度也不能满足对照品的纯度要求(对照品的纯度要求达到99.5%以上,现行对照品至少含3种成分的杂质,纯度低)。
本发明人通过长期研究试验出乎意料地发现一种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该结晶体很容易纯化,并且该结晶体很容易失去结晶甲醇而变成黄杨宁。因此提出一种通过黄杨宁一甲醇制备黄杨宁的方法。反之,不管采用何种方法进行重结晶,如果没有得到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无论所得任何形状的环维黄杨星D晶体,如矩形块状,针状,以及其他如鳞状或无定形状等,不但晶体尺寸小而且无法得到纯度为98.5%以上(杂质为1.5%以下)的原料药产品和纯度为99.5%以上的对照品(在使用单体作为原料的药品生产中合乎要求的对照品与合乎要求的原料药纯度同等重要)。这个结果相同于徐新军等人在上述参考文献6所中得出的结论:“重结晶难于提高环维黄杨星D含量,而柱色谱则为降低有关物质,提高环维黄杨星D含量的有效方法”。我们克服这种技术偏见,利用重结晶溶液生长方法得到一种新晶体,即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再通过变换溶剂生长得到高纯度大尺寸环维黄杨星D晶体。
本发明采用重结晶方法生长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其要点主要有溶剂因素、饱和溶解度因素、温度因素和晶体生长速度。该方法包括重结晶黄杨宁,其中溶剂包括至少80wt%的甲醇,冷却速度0.2-15℃/hr。
溶剂首选纯甲醇作为溶剂,当然,也可以在甲醇溶液中加入其他溶剂,例如水、乙醇、氯仿、丙酮、乙酸乙酯、环己烷等。但是,通过分析本发明新晶体的晶胞结构认为,形成本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的关键是甲醇分子在两个环维黄杨星D分子的N2之间形成一种类似氢键的弱键。如果在甲醇溶剂中含有其他溶剂的分子,可能由于空间结构位置的限制其他溶剂分子不能与环维黄杨星D分子中的N2形成分子间作用力而无法形成类似于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这样生长体积较大的晶胞。所以,其他溶剂加入甲醇溶液对本发明结晶体的生成,从理论上讲应该没有积极的意义。但如果出于其他考虑,例如降低甲醇溶液的饱和度等因素,加入其他溶剂未尝不可,也许会有利于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的生长。我们的实验证明,当在甲醇溶液加入其他溶剂时,如果甲醇的比例不是过低时,例如不小于80wt%,则并不影响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的生成和生长。
本发明制备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的方法中,对溶质与溶剂的比例没有严格限制;一般为1∶15-26之间,换算成百分浓度为3%-7%(w/w或w/v),优选1∶22左右,换算成百分浓度为4.5%(w/w或w/v)左右。
同样对回流的温度和时间也没有严格限制,回流温度一般采用溶媒沸点温度-高于沸点10℃,优选高于沸点5℃左右。回流时间为5-30分钟,优选10-20分钟,更优选15分钟。取决于选择的溶剂,溶剂/溶质等因素。
回流时或回流后可选地进行过滤,以便进一步去除杂质;之后进行晶体生长。控制晶体生长的关键因素是控制溶液的冷却速度,按照溶液生长晶体基本原理的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常规优选试验很容易得到最佳生长条件。其中可加或不加籽晶,本发明优选加入籽晶。冷却速度一般在0.2-15℃/hr之间,优选0.5-10更优选1-5℃/hr。冷却速度过高,结晶速度快,就会在溶液中很快析出结晶。但是,这些结晶物往往形成针状、或小鳞片状、或无定形粉末状结晶体,其中就会搀杂较多的其他成分的杂质,并且它们的晶胞结构也与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的不同。本发明优选得到矩形块状结晶体,因为它尺寸大,纯度高,是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新的环维黄杨星D结晶体。当然,在生长过程中,冷却速度并非一成不变。析出籽晶前后冷却速度最好不大,随着籽晶生长而加大冷却速度,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如果地域和气候环境合适,甚至通过自然冷却同样能够得到本发明的结晶体。然而冷却速度过低时,经济上不合算,不利于节能。
在发明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的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纯度、大尺寸的环维黄杨星D晶体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先制备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再用其作为原料于有机溶剂中进行溶液生长制备环维黄杨星D晶体。其中溶剂包括诸如乙醇、甲醇、氯仿、丙酮、环己烷或其混和物等。由于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本身就是高纯度,所以容易得到高纯度大尺寸的环维黄杨星D晶体。这种高纯度环维黄杨星D的晶胞结构与采用现有技术制备的体积很小的环维黄杨星D结晶体的晶胞结构相同,但是,解决了现有技术产品纯度无法提高的困难。与生长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时的工艺条件类似,但溶剂优选乙醇,控制冷却速度也是关键,同样按照溶液生长晶体基本理论,通过常规优选试验即可得到最佳生长参数,无需赘述。
另外,还可以使用本发明结晶体以及使用甲醇、乙醇等可以将其溶解的有机溶剂作为溶剂,但是投料比例(或称过饱和浓度)和结晶温度与上述条件相差较大时,也可以得到结晶体尺寸与现有技术相当的针状或鳞片状环维黄杨星D晶体,这样得到环维黄杨星D晶体的三维空间尺寸虽然较小,但是,其纯度也相当于本发明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的纯度;与现有技术低纯度的环维黄杨星D晶体(杂质含量超过1.5%,一般在7~8%左右)相比,具有较大的差异,其重要差异特点就是在制备过程中必须经过生成本发明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的过程,其产品特征是单晶X-衍射测定的R indices(all data)参数项下的R1值小于1.29,较佳的在0.09左右,以及采用本说明书所描述的TLC系统1进行检测(自身对照法)除主斑点之外杂质斑点不超过三个,且检测到的杂质小于1.5%,尤其是在主成分斑点与不可去除的杂质成分斑点(定义见下或见附图1的说明)之间不出现杂质成分的斑点。
采用X射线检测有机晶体的单晶时,R indices(all data)参数项下的R1值十分重要。该R1值表示了测定结果与真实情况的符合程度,与纯度和完整性密切相关。在测量的晶胞参数相当时,该R1值完全取决于物质的纯度。本发明高纯度环维黄杨星D晶体与现行的《(中国药典》(2000年一部)收载的环维黄杨星D标准描述的针状晶体和前期文献描述的鳞片状结晶体是不同的,区别在于R1值代表的纯度,这个纯度还可以通过本说明书所描写的薄层层析(TLC)系统进行检测来验证。
对于由植物中提取的具有活性成分的单体物质而言,单体的纯度级别对于该活性物质作为药品使用有决定性的意义。一般情况下,单体的纯度应该达到98%以上,最好达到98.5%以上,因此,当单体的纯度低于98%以下时,一般不再将其称之为单体,一般也不再将其作为单体药物使用。因此,将黄杨宁的杂质控制在1%左右或1.5%以下对所制备的黄杨宁药品的质量而言,不言而喻,可带来显著的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对市售的环维黄杨星D的小针状(或描述为小棒状)结晶体以及由此制备出来的本发明黄杨宁一甲醇环维黄杨星D结晶体和通过黄杨宁一甲醇环维黄杨星D结晶体制备的高纯度环维黄杨星D晶体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如下:
1、外观和外观尺寸,如下表1所示
表1:结晶体的外观描述
  结晶体  结晶体外观描述
  1.市售黄杨宁小针状晶体  外形尺寸约为0.2×0.1×3mm的针状(或小棒状)白色透明和半透明晶体
  2.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  外形尺寸约为1×3×5mm甚至更大的矩形白色透明晶体,水洗后为不透明块状。
  3.高纯度环维黄杨星D晶体  外形尺寸约为1×1×3mm的棱状(或小棒状)白色透明和半透明晶
2、用本说明书下述的TLC系统1对上述表1中的三种结晶体以及由中国生物制品药品鉴定所购买的环维黄杨星D对照品(批号888-200001,此对照品是被目前国内公认的最纯的环维黄杨星D物质)进行杂质检测分析,结果如附图和下表2所示。
附图1的说明:附图1所描述的是采用本说明书下述的TLC系统1所进行的分析的薄板结果图。图中A为样品点样点,B为展开溶剂的前沿,1、2、3、4、5、6为各成分在薄板上显示的斑点。其中斑点4为环维黄杨星D的主成分斑点,其他为杂质成分的斑点。表示各成分斑点位置的参数是各斑点的Rf值。由于在薄层分析中分析条件的微小改变都会造成斑点的Rf值的变动,所以1~6各斑点的Rf值的范围依次为0.30~0.58、0.35~0.60、0.40~0.63、0.44~0.70、0.55~0.79、0.58~0.82,甚至在这个范围的基础上还会扩大一些,但是,各成分的斑点排列顺序不会改变。
表2:根据附图对各结晶体以及对照品TLC检测的文字描述(点样量100~250μg)
  结晶体   用上述TLC系统1进行杂质分析的描述
  1.市售黄杨宁小针状晶体   除主成分斑点外,在1、2、3、5、6位均有杂质斑点。采用TLC自身对照检测法进行检测其杂质总量约为7~8%左右。
  2.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   本品的对照品级别的产品除主成分斑点外,仅在6位有杂质斑点。采用TLC自身对照检测法进行检测其最低为0.5%以下,一般产品在2、3、6位有杂质斑点,杂质总量约为1%左右。
  3.高纯度环维黄杨星D晶体   除主成分斑点外,仅在6位均有杂质斑点。采用TLC自身对照检测法进行检测其杂质总量约为1%左右。
  4.环维黄杨星D对照品   除主成分斑点外,在3、5、6位均有杂质斑点。采用TLC自身对照检测法进行检测其杂质总量约为1.15%,其中3位为0.6%,5位为0.15%,6位为0.4%左右。
对表2补充说明:在制备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时获得高纯度的产品一般需要二次重结晶,此时的杂质一般低于0.5%以下。但是,在制药实践中,作为单体原料药品一般主成分含量在98%或98.5%以上就可满足纯度的要求,所以,可采用一次重结晶的产品。此时,产品除4位的主成分斑点外在2、3、6位有杂质斑点,其中2位的杂质斑点极其微不易观察,总杂质量在1%左右。在通过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制备高纯度环维黄杨星D晶体时,高纯度环维黄杨星D晶体的纯度与所使用的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的纯度相当,仅在6位的杂质略增加0.2%左右,并不增加新的杂质斑点。这一现象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在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转化为黄杨宁针状(或棱状)晶体的过程中,环维黄杨星D分子被少量的转化为(或称降解)6位的杂质成分。经下面描述的质谱测定分析,6位的杂质成分的分子量在385左右,比主成分的分子量减少一个甲基的分子量,说明在转化的过程中,主成分的分子丢掉了一个甲基。这个分析对环维黄杨星D的纯化过程中6位的杂质来源和难以去除的现象提供了实验依据。
上述TLC检测对目前国内公认的最纯的环维黄杨星D与本专利所描述的高纯度环维黄杨星D晶体的区别提供了实验依据,两者之间不仅仅是外形体积尺寸的差异,更为主要的差异是TLC检测证明的所含的杂质成分的差异,对照品在5位上比高纯度黄杨宁多了一个杂质斑点(或多了一个杂质成分),这一差异也证明了本发明比现有技术所具有的先进性。
通过本发明的研究,我们认为TLC分离检测到的现有技术生产的环维黄杨星D中在的1、2、3、5、6位杂质成分应该是与主成分理化性质极为接近的其他生物碱成分,其中1、2、3、5位的成分为吸附杂质,6位的成分为吸附和/或降解杂质,因为在成品中6位的杂质是主要杂质,而对提取过程的母液的TLC分析,6位的杂质非常少,明显的不是主要杂质成分。
我们将附图1中的4位成分斑点定义为主成分斑点,将6位成分斑点定义为不可去除杂质成分斑点,其他位置的斑点定义为可去除杂质斑点。
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是在采用TLC系统1的检测时,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和高纯度黄杨宁环维黄杨星D晶体在5位上(或在主成分斑点与不可去除杂质斑点之间)不出现杂质斑点。
3、对市售环维黄杨星D和由市售产品制备的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以及由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制备的高纯度环维黄杨星D晶体进行单晶分析的结果见下表3:
表3:三种晶体的晶胞参数和对于p21标示码的结构精细度
(Crystal data and structure refinement for p21)
 晶胞参数  市售环维黄杨星D针状晶体   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晶体  高纯度环维黄杨星D晶体
 Identification code  p21   p21  p21
 化学式  C<sub>26</sub>H<sub>46</sub>N<sub>2</sub>O   C<sub>27</sub>H<sub>50</sub>N<sub>2</sub>O<sub>2</sub>  C<sub>26</sub>H<sub>46</sub>N<sub>2</sub>O
 分子量  402.65   434.69  402.65
 温度  291(2)K   291(2)K  291(2)K
 波长  0.71073A   0.71073A  0.71073A
 晶系,空间群  单斜晶系,P2(1)   单斜晶系,P2(1)  单斜晶系,P2(1)
 晶胞尺寸  a=13.526(3)Aα=90°b=6.7066(13)Aβ=104.32°c=14.046(3)Aγ=90°   a=7.2538(15)Aα=90°b=7.8851(16)Aβ=94.30°c=23.069(5)Aγ=90°  a=13.480(3)Aα=90°b=6.7544(14)Aβ=104.09°c=14.048(3)Aγ=90°
 体积  1234.5(4)A^3   1315.7(5)A^3  1240.5(4)A^3
 Z,计算密度  2,1.083Mg/m^3   2,1.097Mg/m^3  2,1.078Mg/m^3
 吸收系数  0.065mm^-1   0.068mm^-1  0.064mm^-1
  F(000)   448   484   448
  晶体尺寸   0.20×0.17×0.14mm   0.20×0.18×0.16mm   0.20×0.18×0.12mm
  数据采集的θ角范围   1.50-24.99°   0.89-25.00°   1.49-25.00°
  指数范围   0<=h<=16.-7<=k<=7.-16<=1<=15   0<=h<=8.-9<=k<=9.-27<=1<=27   0<=h<=16.-7<=k<=7.-16<=1<=16
  Reflections collected/unique   2556/2510[R(int)=0.0258]   3637/3485[R(int)=0.0625]   3260/3192[R(int)=0.0602]
  2θ=25.00的完整度   72.7%   89.6%   86.4%
  Absorption correction   None   None   None
  最大和最小传输   0.9910-0.9873   0.9892-0.9866   0.9923-0.9872
  Data/restraints/paramrters   2510/2/275   3485/1/298   3192/1/271
  Goodness-of-fit on F^2   1.002   1.027   1.001
  Final R indices[I>2sigma(I)]   R1=0.0850.Wr2=0.1991   R1=0.0697.wR2=0.1674   R1=0.0610.wR2=0.1455
  R指数(所有数据)R indices(all data)   R1=0.1635.Wr2=0.2355   R1=0.0976.Wr2=0.1809   R1=0.0946.Wr2=0.1628
  绝对结构参数Abosolute structure parameter   -9(7)   -1(3)   -1(3)
  消光系数   0.020(6)   0.042(6)   0.008(3)
  最大峰孔差   0.187和-0.189e.A^-3   0.230和-0.219e.A^-3   0.176和-0.150e.A^-3
单晶测定结果的分析和结论:由上述单晶测定参数我们首先可以看出,现有技术黄杨宁针状结晶体与本发明的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虽然同属单斜晶系,但是,它们的晶胞参数不同。两种晶体进行比较可看出:环维黄杨星D在重结晶的溶液生长过程中,与甲醇分子构成了一种新的化合物,这种新的化合物的分子量是434.69,比环维黄杨星D的分子量正好多了一个甲醇的分子量,与之相对应的还有化学式,为C27H5ON2O2
附图2、3、4、5显示了现有技术针状结晶体与本发明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的空间构形。由图2和3可见,针状结晶体在形成晶胞时,是通过环维黄杨星D分子中N1与另一个环维黄杨星D分子中的O1上的H,依靠分子间作用力(氢健)结合形成晶胞。由图4和5可见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除了与上述针状结晶体在N1和O1上的H具有相同的结构外,在环维黄杨星D分子的N2上分别与两个甲醇分子进行分子间结合,其中N2与一个甲醇分子羟基的氢分子形成分子间作用力结合成健,N2上的H与另一个甲醇的羟基上的氧形成分子间作用力结合成健,并由此两个环维黄杨星D分子与两个甲醇分子共同形成晶胞。由于这种空间结构,就决定了现有技术结晶体与本发明结晶体在晶体参数上的不同。这种一甲醇结晶体从来没有文献报道过,更没有相应的晶体测定参数问世。所以,本发明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是环维黄杨星D类的一种新的结晶体。
由上述单晶测定参数我们还可以看出,现有技术黄杨宁针状结晶体与通过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制备的高纯度环维黄杨星D晶体在晶胞结构参数上(例如化学式、分子量、晶胞尺寸等)是基本一致的,说明这两种晶体是一种晶体。但是,在描述晶体测定的精细度的参数上(例如Reflections collected/unique、2θ=25.00的完整度、Data/restraints/paramrters、Final R indices[I>2sigma(I)]、R指数(所有数据)、绝对结构参数)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与高纯度环维黄杨星D晶体的参数是基本一致的,说明这两种晶体的纯度是一致的。为简化暂选择R指数参数的R1作为晶体纯度的表征。并且取市售小针状环维黄杨星D晶体与高纯度环维黄杨星D晶体R1值之差的中间0.129作为两种晶体结构相同但是纯度不相同的区别参数值。实际上,还可以选择例如具有差异较大的绝对结构参数作为晶体纯度的表征。
4、晶体粉末X-射线测定:
本次测定使用日本理学D/Max-3型X射线衍射仪,使用波长为
Figure G200410049481120040629D000111
铜钯。下表4、5、6所示的是相对峰高大于10%以上的或最大的前6~9个衍射峰的参数,具体衍射图可见附图6、7、8、9、10。
表4:不同干燥情况的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的X-射线衍射测量结果
由上面不同干燥情况的产品粉末X射线衍射测定结果可见,当干燥温度升高以后,衍射峰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如果将干燥温度继续升高(120℃以下),衍射峰的变化停止。这说明样品中的微量溶剂和结晶体中的甲醇分子对产品的粉末X衍射有较大的影响。由于甲醇的沸点较低,所以,未干燥的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的衍射图的特征不稳定。因此,本发明采用经105℃干燥的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产品的衍射图的特征作为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的衍射图的特征。但是,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经过105℃干燥的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遭到了破坏,结晶体中的甲醇分子在高温下逃逸出结晶体。
表5:售针状环维黄杨星D晶体(同一批次,105℃干燥)的两次X-射线衍射测量结果:
表6:高纯度环维黄杨星D晶体(同一批次,105℃干燥)的两次X-射线衍射测量结果:
表5、6说明:为了防止残留溶剂的干扰,要求被测样品在测定前在105℃干燥条件下干燥二小时后测定。根据表5、6检测的结果和误差分析,我们取两种晶体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的第二最大、第三最大衍射峰的衍射角(取小数点2位,衍射角偏差±2%以内)和衍射峰相对强度这二组参数的中间差值(取小数点2位)作为各自衍射图的特征,具体数据见表下7所述。
表7:市售针状环维黄杨星D晶体与高纯度环维黄杨星D晶体粉末X射线衍射的区别:
Figure G200410049481120040629D000123
附图6、7、8、9、10说明:图6为未干燥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衍射图;图7为60℃干燥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衍射图;图8为105℃干燥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衍射图;图9为市售针状环维黄杨星D晶体衍射图;图10为高纯度环维黄杨星D晶体衍射图。
5、其它测定:
我们还对这三种结晶体的熔点、溶解度、比旋度、核磁(1H NMR)、质谱测定(直接进样)、红外等项目进行了对比测定,不同结晶体之间在这些检测方面突出的特征不明显,例如比旋度、核磁(1H NMR)、质谱测定(直接进样)、红外相互之间都具有环维黄杨星D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特征,但是,在纯度(即杂质)的检测上有明显的不同,例如熔点对于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和高纯度环维黄杨星D晶体较市售小针状晶体而言,熔距略小,熔点略偏高在223.6-224.9℃左右。售小针状晶体的核磁(1H NMR)检测在δ=2.470,2.282,4.580,4.810处有明显的杂质峰,而其它两种的杂质峰明显偏小或没有。售小针状晶体的质谱测定(直接进样)图中m/z峰有386.8,403.0,414.9;其中m/z403.0为环维黄杨星D的m+1质谱峰,m/z386.8,414.9为其他成分m+1质谱峰,其中m/z386.8可能是环维黄杨星D分子中N1上的甲基(C20)失去后的产物。m/z414.9很可能是环维黄杨星D分子中N1上的H被甲基取代的产物(C27H48N2O),而其它两种晶体的质谱图相对比较纯。在红外图谱中,三种晶体基本骨架特征峰是一致的。溶解度检测也没有显著的差异。
上述这些检测说明三种晶体虽然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在晶体形成时多了一分子的甲醇,但是,由于甲醇与环维黄杨星D的分子依靠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当晶体被破坏以后,晶体仍然保持了环维黄杨星D分子所具备的基本特性。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见,我们研究并制备的黄杨宁(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在本质上与现有技术环维黄杨星D晶体不是同一物质,是一种新的结晶体;这种环维黄杨星D的结晶体在以前的文献中从来没有报道过,是本专利发明人的新发明。由于这种新结晶体的出现,为环维黄杨星D的纯化提供了简捷方便的技术路线,使采用重结晶方法纯化环维黄杨星D得到了实现。并且,由于这种进入结晶体中的甲醇很容易去掉。随着甲醇的去除,这种新的结晶体在空间结构上就回复到现有技术环维黄杨星D晶体的分子空间结构。所以,这种新型的一甲醇环维黄杨星D结晶体,它与现在市售的小针状环维黄杨星D结晶体相比,虽然晶体结构不同,但是晶体破坏以后其分子结构一样,但纯度变高。以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为原料仍然采用重结晶方法但变换结晶条件可将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还原为与现有技术制备的市售环维黄杨星D晶体的晶体结构一样的环维黄杨星D晶体,但是,这种新的环维黄杨星D晶体的纯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由于通过本发明使环维黄杨星D的纯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不仅可以直接的提高现用药品的质量,还可以预见由于黄杨宁单体的纯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使其药理活性将会更好,也就具有更大的医疗价值。并且由于黄杨宁单体的纯度得到了提高,为在以黄杨宁为前体药物的新药开发研究中奠定更为科学的基础。
在制备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的过程中,采用薄层色谱(TLC)进行纯度检测是必须的。然而,有效的、高灵敏度的TLC色谱系统是需要经过发明创造性的研究才能获得。本发明所使用的两种TLC色谱系统正是在本专利发明人的艰苦研究下获得的,它是制备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的过程中必须使用的手段。因此,本专利下面所描述的两种TLC色谱系统属于本发明系列的技术范畴。
TLC色谱系统1
薄层板:硅胶G薄层板;展开剂:氯仿∶己烷∶甲醇∶氨水=2.5∶4∶1∶0.1;显色剂:稀碘化铋钾试液;点样量:100~250μg;检测灵敏度:0.1μg左右。根据环境不同,上述展开剂可以进行调整:氯仿∶己烷∶甲醇∶氨水=2~3∶2~4∶1∶0.06~0.15。其中己烷可以用正己烷替代。
TLC色谱系统2
薄层板:硅胶G薄层板;展开剂:氯仿∶甲醇∶丙酮∶乙酸乙酯∶氨水=6.5∶1。6∶2∶1.5∶0.5;显色剂:稀碘化铋钾试液;点样量:100~250μg;检测灵敏度:0.1μg左右。根据环境不同,上述展开剂可以进行调整:氯仿∶甲醇∶丙酮∶乙酸乙酯∶氨水=5~7∶1.6∶2∶1.5∶0.4~0.6。
本发明环维黄杨星D晶体可广泛用于医药。特别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例如,经过粉碎的本发明环维黄杨星D晶体(粉碎的粒径要尽可能的小,优选1-5μm左右。若微粒尺寸更小,因为存在电荷效应可能会影响药物的体内吸收),然后可以制成片剂、胶囊剂、舌下片、口含片、快速口崩片、分散片、滴丸剂、干混悬剂等单方药物制剂。由于本品味道较苦,因此,在制备口服制剂时可以采用药剂学常规的掩盖苦味的方法对本品掩盖苦味,使所制备的口服制剂味更适合口服。通常的掩盖苦味的方法例如甜味剂、酸味剂、香味剂等掩盖苦味;使用包合剂对本品进行包合,例如使用环糊精包合掩盖其苦味等。
此外,在单方制剂的基础上,可使用本发明产品与冰片、灯盏花素、葛根素、银杏黄酮、槲皮素、芦丁等其他心血管药物组成复方药物制剂,能更好地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本发明产品还可与无机酸和有机酸形成可溶性的环维黄杨星D,这种可溶性的的环维黄杨星D也同样具有较高的纯度,可直接作成诸如注射剂的剂型。这种可溶性的环维黄杨星D可以使用包合材料进行包合掩盖其苦味后,作成口服液、口含片、舌下片。上述这些制剂的制备可以在通过本发明获得纯度达到98.5%的高纯度环维黄杨星D后,本领域的专业人员采用药学领域的专业技术完成上述制造并非难事。
由于本发明产品的高纯度特性,使它在以此为前体药物进一步制备新的药物上具有特别美好的前景。例如将本发明产品作为药物前体,采用一定的化学合成方法对本品进行结构修饰,尤其是对N1和N2上的甲基,对C2上的羟基,以及对C18、C19、C21、C22、C23、C24、C25进行化学结构的修饰,意味着诞生新的心血管治疗药物,其潜能巨大。完全可以预料,使用本发明产品制备的新药物制剂,对进一步提高环维黄杨星D的临床治疗作用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而在完成高纯度的一甲醇环维黄杨星D结晶体的基础上,采用药学领域的专业技术完成上述制造同样并非难事。
对于上述药物制剂和药物结构修饰或改造的技术,虽然在本发明之前,就有多人使用针状或其他所谓高纯度的环维黄杨星D单体进行了上述研究;但是,与本发明所述的一甲醇环维黄杨星结晶体进行的上述研究是不可比拟的,因为一甲醇环维黄杨星D结晶体是一种从未报道过的新晶体。
附图说明
图1TLC系统1分析的各成分斑点位置示意图
图2现在市售的小针状环维黄杨星D晶体的分子结构图
图3市售的小针状环维黄杨星D晶体的单层晶体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晶体的分子结构图
图5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晶体的单层晶体结构图
图6为未干燥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衍射图
图7为60℃干燥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衍射图
图8为105℃干燥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衍射图
图9为市售针状环维黄杨星D晶体衍射图
图10为高纯度环维黄杨星D晶体衍射图。
由于高纯度环维黄杨星D晶体的结构图与小针状环维黄杨星D晶体的完全一样,所以本说明书未再附高纯度环维黄杨星D晶体的分子结构和单层晶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案进一步详述本发明,显然,实施例或方案仅供说明绝非限制。
实施方案1(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的制备1)
取市售环维黄杨星D原料1份,加纯甲醇22份((w/w或w/v),于80℃水浴上加热回流15分钟,趁热抽滤。将60℃滤液以0.5℃/hr冷却速度冷却到45℃,如有必要可加少量晶种,然后以4℃/hr速度降温到15~25℃之间,逐渐生长成为矩形块状,必要时也可以将温度降到4~8℃的冷藏室温度进行晶体生长。抽滤,得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的一次重结晶的产品,收率约40%左右,母液可用作另一个一次重结晶的溶液,用该溶液进行另一次的重结晶的收率可达80%以上。
对一次重结晶的产品采用本专利前面所述的TLC系统1、2进行TLC自身对照法检测,如果TLC检测的杂质斑点超过1.5%,则需要另外选取纯甲醇溶液依法进行二次重结晶纯化,直到TLC检测的杂质低于1.5%以下即可(一般情况下由市售纯度在92%左右的环维黄杨星D原料经过一次重结晶即可将纯度提高到98.5%以上)。如果要求更高纯度的环维黄杨星D,例如制备环维黄杨星D的对照品可以将TLC检测杂质的量控制标准控制到0.5%以下甚至更低。因此,必要时可以依法进行多次重结晶纯化,一般情况下二次重结晶的产品其纯度可达到99.5%以上。另外,原则上对产品采用TLC系统1检测时应注意控制产品在附图1的5位上不出现杂质斑点。
对于市售杂质在7~8%%左右的环维黄杨星D用纯甲醇进行一次重结晶后,母液可以重复使用7次左右,重复使用过多不能保障一次重结晶产品的TLC检测杂质在1.5%以下。不能使用的母液,可对甲醇回收后析出溶液中的环维黄杨星D,可重复上述工序进行一次或多次重结晶生长,使其成为符合要求的产品。
同理,二次重结晶的母液可以使用到3次。二次重结晶的母液不能作为二次重结晶的溶液时,可作为一次重结晶的母液使用。
对于上述重结晶的产品,可以使用对环维黄杨星D溶解度小的溶剂洗涤,例如水或丙酮。然而,用水洗涤后,容易在结晶体中保留结晶水。因此,洗涤后的产品应该在105℃的条件下烘干。经过105℃的条件下烘干的产品其中的甲醇在受到高温以后逃逸出晶体,破坏了晶体的晶胞结构以及外观的透明形状,但并不改造环维黄杨星D的分子结构,所以对产品的品质和主要物理特性并不影响。
实施方案2(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的制备2)
选择纯甲醇∶乙醇=99~85∶1~15的混合溶剂作为重结晶纯化的溶剂,冷却速度为室温自然放置到20℃左右或冷却速度为0.2~8℃/hr,,其他条件同实施方案1。
实施方案3(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的制备3)
选择纯甲醇∶乙酸乙酯=99~85∶1~15的混合溶剂作为重结晶纯化的溶剂,冷却速度为室温自然放置到20℃左右或冷却速度为0.2~8℃/hr,,其他条件同实施方案1。
实施方案4(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的制备4)
选择纯甲醇∶丙酮=99~85∶1~15的混合溶剂作为重结晶纯化的溶剂,冷却速度为室温自然放置到20℃左右或冷却速度为0.2~8℃/hr,,其他条件同实施方案1。
实施方案5(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的制备5)
选择纯甲醇∶氯仿=99~95∶1~5的混合溶剂作为重结晶纯化的溶剂,冷却速度为室温自然放置到20℃左右或冷却速度为0.2~8℃/hr,其他条件同上述实施方案1。
实施方案6(大体积高纯度环维黄杨星D结晶体的制备1)
取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加18倍的无水乙醇(w/w或w/v),加热80~90℃回流至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溶解,冷却速度为室温自然放置到20℃左右或冷却速度为0.2~8℃/hr,直到生长出三维体积的尺寸在1mm的棱状透明结晶体(放置时间在12小时左右),过滤,80℃~105℃干燥即得。母液第一次收率为40%左右,母液二次使用收率为96%左右。产品纯度的检测常规采用TLC系统1、2进行。在采用TLC系统1进行检测时,应注意控制产品在附图1的5位上不出现杂质斑点。产品的纯度确定是采用TLC自身对照法进行,纯度要求:原料药98.5%以上,对照品99.5%以上。另外,应尽量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进行检测,要求产品的检测结果符合第二最大衍射峰(2θ衍射角为16.32±2%)的相对强度小于49.42%(一般在30%左右)、第三最大衍射峰(2θ衍射角为15.41±2%)的相对强度小于33.17%(一般在15%左右)的要求,检测时注意应事先在105℃干燥2小时对于产品的单晶检测,应该在不高于40℃的条件下干燥2~4小时,然后进行单晶检测,产品的R1参数应小于0.129,一般在0.09左右。粉末和单晶X射线检测虽然是对晶体的结构进行检测,但是,在这里是区别与之晶体结构相同的低纯度(纯度小于95%)环维黄杨星D原料的有效方法。
实施方案7(大体积高纯度环维黄杨星D结晶体的制备2)
选择纯乙醇∶氯仿=99~95∶1~5的混合溶剂作为重结晶纯化的溶剂,冷却速度为室温自然放置到20左右℃或冷却速度为0.2~8℃/hr,其他条件同上述实施方案6。
实施方案8(小体积高纯度环维黄杨星D结晶体的制备1)
取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加22倍的甲醇(w/w或w/v),于80℃水浴上加热回流15分钟,于室温下放置至温度降为50℃以下后,置温度为4℃~8℃冷藏室内放置12小时左右,得无定形粉末状或小鳞片状晶体,晶体三维体积的尺寸在1mm以下,绝大部分小于0.3mm,过滤,80℃~105℃干燥即得。母液第一次收率为40%左右,母液二次使用收率为80%以上。产品纯度的检测常规采用TLC系统1、2进行。在采用TLC系统1进行检测时,应注意控制产品在附图1的5位上不出现杂质斑点。产品的纯度确定是采用TLC自身对照法进行,纯度要求:原料药98.5%以上,对照品99.5%以上。
实施方案9(小体积高纯度环维黄杨星D结晶体的制备2)
选择纯甲醇醇∶丙酮=99~95∶1~5的混合溶剂作为重结晶纯化的溶剂,其他条件同实施方案8。
药物制剂举例:下面的实施例为使用上述三种高纯度环维黄杨星D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为书写药物制剂处方的方便,将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用符号A表示;大尺寸高纯度环维黄杨星D用符号B表示;小尺寸高纯度环维黄杨星D用符号C表示。
实施例1分散片的制备
处方:A或B或C               0.5g
      淀粉                  5g
      蔗糖                  5g
      羧甲基淀粉钠          7g
      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    15g
      硬脂酸镁              0.15g
      柠檬矫味剂            适量
      甜蜜素                适量
      乙醇(50%)            适量
制备工艺:
1、将上述各原辅料分别过80目筛。
2、将A或B或C、淀粉、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与羧甲基淀粉素钠混匀,用50%乙醇制软材,过14目筛网制粒。
3、于50℃左右干燥,整粒。
4、加入剩余的羧甲基淀粉素钠、甜蜜素、柠檬矫味剂、硬脂酸镁混合后,压片,即得。
实施例2舌下片的制备
处方:A或B或C                 0.5g
      聚维酮                  1.5g
      乳糖                    10g
      蔗糖                    10g
      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      5g
      薄荷油                  适量
甜蜜素                  适量
硬脂酸镁                0.1g
制备工艺:
1、将A或B或C与聚维酮溶于适量丙酮中,作为粘合剂。
2、将乳糖、蔗糖、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混匀,制粒。
3、于50℃左右干燥,整粒,加入薄荷油,密闭。
4、加入甜蜜素和硬脂酸镁,混匀后,压片,即得。
实施例3微囊的制备1
处方:A或B或C          0.5g
      藻酸钠           0.2g
      氯化钙溶液       5%(W/V)
      水               50ml
制备工艺:
1、将藻酸钠溶解在水中,将A或B或C分散其中。
2、将上述悬浮液滴加到氯化钙溶液中,不停搅拌。
3、滤出微囊,干燥,即得。
实施例4微囊的制备2
处方:A或B或C              0.5g
      阿拉伯胶粉           0.25g
      3%阿拉伯胶液        17ml
      3%明胶液            40ml
      37%甲醛             1ml
      5%氢氧化钠溶液      适量
      10%醋酸             适量
      淀粉                 适量
制备工艺:
1、取阿拉伯胶粉与A或B或C加水研匀,用3%的阿拉伯胶液稀释成乳剂。
2、另取3%明胶液,使两液保持在45℃,混合,并用10%醋酸调PH为4.1-4.3。
3、加40℃水150ml稀释,搅拌,至温度达30℃以下时,冰浴中冻凝,加入37%甲醛,搅20分钟,使固化。
4、用5%氢氧化钠溶液调PH为7.0-7.5,搅拌30分钟。
5、加入10%淀粉液4ml于10℃搅拌30分钟,分离,洗涤,尽量除去水,加入6%干淀粉,制粒,干燥,即得。
实施例5滴丸的制备
处方:A或B或C                   0.5g
      聚乙二醇4000或6000        25.5g
制备工艺:
1、将聚乙二醇加热熔融后,将A或B或C均匀的分散入其中。
2、将上述溶液置滴丸机上滴制出滴丸。
实施例6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处方:A或B或C                 0.5g
      β-环糊精               8g
      丙酮                    50ml
      水                      250ml
制备工艺:
1、取A或B或C,加丙酮50ml,微温使溶解,保温。
2、滴入250ml的β-环糊精饱和水溶液中,搅拌30分钟,停止加热,继续搅拌5小时,得白色混悬物,静置12小时,过滤。
3、所得固体于40℃干燥,即得。
实施例7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处方:A或B或C的可溶性盐            0.5g
      β-环糊精                    2.5g
      水                           适量
工艺:取A或B或C的可溶性盐和β-环糊精,加适量水于60℃恒温电动搅拌使β-环糊精达饱和,继续搅拌30分钟后倒入蒸发皿中,于90℃水浴蒸干,干燥器中干燥,研细,即得。
实施例8口含片的制备
处方:A或B或C的包合物                5g
      蔗糖                           3g
      淀粉                           0.5g
      甜蜜素                         3.4mg
      羧甲基淀粉钠                   0.6g
      柠檬油                         0.05ml
      硬脂酸镁                       26mg
      枸橼酸                         7.5mg
      水                             适量
制备工艺:
1、取举例7中所得的A或B或C包合物、淀粉、枸橼酸、蔗糖和羧甲基淀粉钠按处方量混合均匀,加水制软材,过14目筛制粒。
2、湿粒于50℃干燥,整粒,加入柠檬油和硬脂酸镁混匀,密闭30分钟后压片,即得。
实施例9颗粒剂的制备
处方:A或B或C                   0.5g
      淀粉                      5g
      β-环糊精                 8g
      乳糖                      5g
      蔗糖                      5g
      糖精钠                    5mg
      柠檬酸                    1.5g
      2%羧甲基纤维素钠胶浆     适量
      柠檬香精                  适量
制备工艺:
1、取A或B或C和β-环糊精,加少量水研磨成糊状,50℃干燥备用。
2、将淀粉、柠檬酸、蔗糖、糖精钠和乳糖与上述包合物混匀,用2%羧甲基纤维素钠胶浆适量制软材,过30-40目制粒,50℃干燥。
3、在烘干的颗粒上喷洒柠檬香精,密闭30分钟,即得。
实施例10口崩片的制备
处方:上述实施例中A或B或C的包合物       5g
      微晶纤维素                        40g
      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                10g
      蔗糖                              5g
      糖精钠                            5mg
制备工艺:将上述原辅料过80目筛,混匀,直接压片,即得。
实施例11口溶片的制备
处方:A或B或C                     0.5g
      羟乙基纤维素                3.5g
      黄原胶                      7g
      蔗糖                        40g
      甘露醇                      30g制备工艺:
1、将A或B或C混悬于羟乙基纤维素中,制成溶液1。
2、将黄蓍胶、蔗糖和甘露醇混合溶解于水中,制成溶液2。
3、将溶液1和溶液2混匀,放入模具中低温冻结干燥,即得。
实施例12A或B或C的可溶性盐酸盐或其它可溶性酸盐的制备
制备工艺:称取A或B或C 1g,放于50ml的烧杯中,加入双蒸馏水10ml,充分搅拌,将烧杯置于电炉上,微微加热并控制在60℃左右,由于A或B或C难溶于水,而悬浮在水中成为浑悬状。在搅拌下慢慢地滴加10%HCl水溶液,此时应注意水溶液PH的变化。随着盐酸的加入,悬浮在水中的A或B或C逐步地与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成为盐酸环维黄杨星D,所生成的盐可溶于水,所以悬浮的固体逐渐地减少直到最后全部消失成为澄明的水溶液,在酸碱作用过程,水溶液的PH也相应发生变化,从PH≥9逐渐地降低,当水溶液成为澄明时,其PH值为5~6,为了使成盐作用充分完成,将水溶液继续加热至微沸并持续10分钟,整个成盐作用即告完成。从电炉上取下烧杯,于室温静置,放置过夜,即有结晶析出。切莫搅拌或移动,以利于晶体的形成。过滤,收集结晶性固体,置于红外灯下(60℃左右)烘干——盐酸环维黄杨星D。
上述可溶性盐的制备所选用的酸还可选自硫酸、磷酸、冰醋酸等无机酸和有机酸,本专业技术人员使用基本的药学知识在参考本实施例的基础上即可完成相关的A或B或C可溶性盐的制备,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13A或B或C的注射液的制备
制备工艺:
(1)调PH直接配置注射液:取1g A或B或C,加入注射用水适量,搅拌使成悬浮液,滴加盐酸溶液(10%)至悬浮液成为透明溶液为止。过滤,滤液中加入9g氯化钠,搅拌均匀,用PH调节剂调PH到4.0~6.0。用注射用水定容至1000ml,用针级炭吸附脱色后滤过,再用0.45um微孔滤膜滤过,灌封,在115℃流通蒸汽灭菌30分钟。
(2)采用使用A或B或C可溶性盐进行配置注射液:取A或B或C的盐酸盐(或A或B或C的其它可溶性盐),加注射用水(按其药理活性)配制成适当的浓度,过滤,灌封,灭菌,灯检,质检,制成注射液。
实施例14速效膜的制备
处方:A或B或C              0.5g
      聚维酮               0.6g
      聚乙烯酮             0.5g
羧甲基纤维素钠                 0.3g
吐温-80                        200ml
甘油                           50ml
山梨醇                         42g
蔗糖                           0.5g
制备工艺:
1、聚乙烯酮加水充分溶胀,搅匀后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山梨醇、甘油和蔗糖搅匀。
2、另取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晶体、聚维酮及吐温-80溶于适量氯仿∶乙醇(9∶1)混合液中。
3、水浴挥尽氯仿、乙醇,涂膜,70℃干燥,剥落药膜,即得。
上面已详述本发明,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熟知本发明后可作许多改进和变化而并不背离本发明精神范围。

Claims (6)

1.一种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其化学式为C27H50N2O2,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晶胞尺寸约为a=7.2538(15)A、b=7.8851(16)A、c=23.069(5)A、α=γ=90°、β=94.30°,
其经105℃干燥后的粉末在X射线发生器为铜钯
Figure FA20188619200410049481101C00011
的X射线衍射仪上进行粉末衍射测定,在2θ衍射角为15.317±2%、13.034±2%、14.526±2%、20.930±2%、16.280±2%有衍射峰,峰强度按照上述顺序依次排列减小,
其所采用TLC色谱的检测系统为:薄层板采用硅胶G薄层板、展开剂采用氯仿∶己烷∶甲醇∶氨水=2.5∶4∶1∶0.1溶剂、显色剂采用稀碘化铋钾试液,点样量在100~250μg之间的进行检测,其薄层板上的主斑点与不可去除杂质斑点之间没有杂质斑点出现,产品的杂质斑点的个数小于3,其药品对照品级别的产品的杂质斑点的个数为1。
2.一种权利要求1结晶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市售环维黄杨星D溶于有机溶剂,以重结晶方式进行溶液生长,其中溶剂包括至少80wt%的甲醇。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结晶体生长时的冷却速度为0.2-15℃/hr。
4.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是甲醇。
5.一种权利要求1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的用途,用于制备由两个环维黄杨星D分子形成晶胞的高纯度环维黄杨星D和其晶体产物,其特征在于采用与权利要求1所采用的色谱系统相同的TLC色谱系统进行检测,点样量在100~250μg之间,检测的薄层板上的主斑点与不可去除杂质斑点之间没有杂质斑点出现,并且杂质斑点个数小于3。
6.一种由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进一步转化生成的高纯度环维黄杨星D产品的制备方法,该产品采用与权利要求1所采用的色谱系统相同的TLC色谱系统进行检测,点样量在100~250μg之间,检测的薄层板上的主斑点与不可去除杂质斑点之间没有杂质斑点出现,并且杂质斑点个数小于3,该方法包括首先以权利要求2的方法生长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然后将其作为原料进行溶液生长高纯度环维黄杨星D晶体,使用能够溶解环维黄杨星D一甲醇结晶体的乙醇、甲醇、氯仿、丙酮、环己烷或其混和物的有机溶剂,在制备过程中使用TLC色谱法作为检测系统进行质量控制。
CN 200410049481 2004-06-18 2004-06-18 环维黄杨星d晶体,其一甲醇结晶体,其制备和用途 Expired - Lifetime CN15943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049481 CN1594355B (zh) 2004-06-18 2004-06-18 环维黄杨星d晶体,其一甲醇结晶体,其制备和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410049481 CN1594355B (zh) 2004-06-18 2004-06-18 环维黄杨星d晶体,其一甲醇结晶体,其制备和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94355A CN1594355A (zh) 2005-03-16
CN1594355B true CN1594355B (zh) 2010-12-08

Family

ID=346657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410049481 Expired - Lifetime CN1594355B (zh) 2004-06-18 2004-06-18 环维黄杨星d晶体,其一甲醇结晶体,其制备和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59435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32573B (zh) * 2016-12-30 2018-09-21 江苏晶立信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维黄杨星d盐酸盐的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70254C (zh) * 2005-09-05 2008-02-20 河南工业大学 一种辣椒制品中苏丹色素的薄层色谱检测方法
CN109078002A (zh) * 2018-09-23 2018-12-25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临床医院) 环维黄杨星d固体分散体制备方法及其医药新用途
CN112094312B (zh) * 2019-06-18 2022-03-11 江苏晶立信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环维黄杨星d二盐酸盐的晶型a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32573B (zh) * 2016-12-30 2018-09-21 江苏晶立信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维黄杨星d盐酸盐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94355A (zh) 2005-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35548B (zh) 甾体皂苷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255180B (zh) 二苯乙烯苷衍生物
CN104447904B (zh) 一种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的稳定天麻素晶体及其制备方法、制剂与应用
CN109575009B (zh) 17-羟基新苦参碱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
CN1594355B (zh) 环维黄杨星d晶体,其一甲醇结晶体,其制备和用途
CN101993462B (zh) 一种灯盏花乙素结晶i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81434C (zh) 具有抗癌、抗菌作用的余甘子提取物的中药制剂的生产方法
CN105079085A (zh) 一种镰形棘豆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CN103159774A (zh) 一种马钱子总碱的提取分离纯化方法
CN102060763A (zh) 微粉型阿立哌唑晶型ⅰ或ⅱ的制备方法
CN106966944A (zh) 一种维格列汀晶型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17557A (zh) 一种马钱子碱的提取分离纯化方法
CN105481791A (zh) 一种盐酸阿考替胺二水合物的晶型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992219B (zh) 羟戊基苯甲酸钾晶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60889B (zh) 二苯乙烯苷衍生物
CN113754620B (zh) 火麻仁中的木脂素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566314A (zh) 一种盐酸替扎尼定化合物
CN114573456A (zh) 一种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351835B (zh) 芒果苷元晶型及其组合物、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087070A (zh) 高纯度氯化两面针碱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方法
CN102405216B (zh) 蓬莪术环二烯的晶型a、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CN101928325A (zh) 一种制备天然18-α甘草酸的方法
CN105017216A (zh) 右兰索拉唑晶型iii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9464488A (zh) 金银花总黄酮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585576B (zh) 银杏内酯k晶l型及制备方法和其组合物与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Gao Hua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o Go Through Formalities of Registr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Gao Hua

Document name: Notice of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