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90628A - 洗衣机 - Google Patents

洗衣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90628A
CN1590628A CNA2004100644683A CN200410064468A CN1590628A CN 1590628 A CN1590628 A CN 1590628A CN A2004100644683 A CNA2004100644683 A CN A2004100644683A CN 200410064468 A CN200410064468 A CN 200410064468A CN 1590628 A CN1590628 A CN 15906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s
water
voltage
time
wash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6446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江宏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906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906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5/00Washing machines, apparatus, or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35/003Washing machines, apparatus, or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electrochemical cel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L2/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using physical phenomena
    • A61L2/03Electric current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08Liquid supply or discharge arrang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3/00Parameters monitored or detected for the control of domestic laundry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2103/16Washing liquid temperature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103/00Parameters monitored or detected for the control of domestic laundry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2103/20Washing liquid condition, e.g. turbid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了一种洗衣机,其可以目标浓度向水中添加具有抗菌作用的金属离子,不管水质。电压被间歇地施加到一对金属电极(113、114)上,从而交替地将一个电极和另一个电极分解为金属离子形式。从所施加的用于产生预定值的电流的电压来检测水质和水温。根据检测结果,电极之间的电流值、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时间(T4)、电压施加时间(T2)或电压施加间歇时间(T3)被改变,从而调整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量。

Description

洗衣机
依据35U.S.C§119(a),本申请要求享有2003年8月2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3-209044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结合在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洗衣机,该洗衣机具有向所使用的水中添加具有抗菌性的金属离子的功能。
背景技术
如果使用洗衣机进行洗涤,通常会向水中,特别是漂清水中加入处理剂。作为处理剂的通常是软化剂和上浆剂。此外,近来增加的对最后处理的需求是使已经洗涤的洗涤物具有抗菌性。
根据卫生学的观点,经洗涤的洗涤物应该在太阳下晒干。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中日间无人在家,这是因为女性参加工作的比例在逐渐增加,以及逐渐增加的从家庭向家族化的转变。因此,在这些家庭中,室内晾干变得最终的选择。即使在家中有人的情况下,在下雨天也只能选择室内晾干。
与阳光下晒干相比,进行室内晾干时,经洗涤的洗涤物中会繁殖细菌和真菌。在湿度大温度低时,如在雨季期间,需要经过长时间才能晾干已洗涤的洗涤物,这种趋势会更明显。根据细菌繁殖的情况,已洗涤的洗涤物会产生臭味。因此,在不可避免地日常使用室内晾干的家庭中,具有对抗菌处理的强烈需求,在洗涤物上施加这种处理可抑制细菌和真菌在其上繁殖。
近来,很多洗涤物已预先进行了抗菌除臭的加工或抗微生物的加工。但是,难以使家庭中的所有纺织品都预先经过抗菌除臭处理。此外,经过重复的洗涤,抗菌除臭的效果就降低了。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提出了一种理念,即将抗菌处理施加到每次进行洗涤的洗涤物上。公开号为H5-74487(1993)的日本实用新型申请中描述了一种电动洗衣机,其安装有用于产生具有杀菌力的金属离子,如银离子、铜离子等的离子发生器。公开号为2000-93691的日本专利申请描述了一种洗衣机,其中通过产生电场对洗涤液体进行消毒。公开号为2001-276484的日本专利申请描述了一种具有用于向洗涤水中添加银离子的银离子添加单元的洗衣机。
应用具有抗菌性的金属离子的洗衣机通常采用的一种构造是:通过将电压施加到电极上,离子分解单元将金属电极分解为金属离子的形式。例如,在添加银离子的情况下,阳极侧的电极由银制成并被浸没在水中,当电压施加到该电极时,在阳极上发生 的反应,从而根据法拉第电解定律,理论上将该电极以银离子Ag+的形式分解到与所施加的电荷成比例的水中,从而消耗该阳极。
金属电极分解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效率(根据法拉第电解定律所得到的实际分解量与理论分解量的比率,即,实际被分解的金属与所施加的电荷的比率:(金属分解量)/(电荷)),根据水质的地方差异或水温的季节差异而不同。因此,会出现不能得到所需的金属离子量,从而不能稳定地施加目标金属离子浓度的情况,这种情况使得难以对洗涤物施加所需抗菌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不管水质或水温如何,能以目标浓度,向水中添加具有抗菌活性的金属离子的洗衣机。
为了实现该目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洗衣机,其包括一对金属电极,并且在电极被浸没于所使用的水中的状态下,在所述电极之间施加一电压以在所述电极之间形成一电流,从而在所使用的水中添加通过分解电极所产生的金属离子,其中电极之间的电流值根据水质和水温中的至少一个而改变。
当金属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效率依赖于水质或水温时,洗衣机中电极之间的电流值根据水质和水温中的一个或两个而改变,从而对于每单位时间,调整通过分解金属所产生的金属离子的量。由于每次所使用的水量通常是已知的,每单位时间的分解量的调整可以将金属离子以一个目标浓度添加到水中。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时间可以是恒定的。注意,至少两个电极必须作为一对来工作。提供三个或更多个电极并且电极对在这些电极之间改变的构造也是可以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洗衣机,其包括一对金属电极,并且在电极被浸没于所使用的水中的状态下,在所述电极之间施加一电压以在所述电极之间形成一电流,从而在所使用的水中添加通过分解电极所产生的金属离子,其中金属电极每次形成被添加到所使用的水中的金属离子的形式的分解时间根据水质和水温中的至少一个而改变。
洗衣机通过改变分解时间而调整由分解所产生的金属离子的总量。该分解时间根据水质或水温而改变,从而不管分解效率如何,每次以一个目标浓度将金属离子添加到所使用的水中。对于每单位时间,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量可以是由根据水质和水温而改变的分解效率来确定的值。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洗衣机,其包括一对金属电极,并且在电极被浸没于所使用的水中的状态下,在所述电极之间施加一电压以在所述电极之间形成一电流,从而在所使用的水中添加通过分解电极所产生的金属离子,其中所述电极之间的电流是恒定的,以及所述电极之间所施加的电压根据水质和水温中的至少一个而改变。
当电极之间的电流保持恒定时,对于每单位时间,洗衣机通过改变所施加的电压来调整金属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量。电极之间施加的电压根据水质或水温而改变,从而不管分解效率如何,每次以一个目标浓度将金属离子添加到所使用的水中。电极分解为金属离子形式的反应是恒定的,例如 ,分解量可以很容易地根据采用恒定电流时所施加的电压来计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洗衣机,其包括一对金属电极,并且在电极被浸没于所使用的水中的状态下,在所述电极之间施加一电压以在所述电极之间形成一电流,从而在所使用的水中添加通过分解电极所产生的金属离子,其中电压被断续地施加到所述电极之间,从而提供一个施加电压的施加时间和一个不施加电压的间歇时间,以及施加到所述电极之间的电压的极性周期性地被反转,并且施加时间和间歇时间中的至少一个根据水质和水温中的至少一个而改变。
洗衣机改变在电极之间施加电压的时间和停止施加电压以调整分解量的时间之间的比率。分解时间和间歇时间根据水质或水温而改变,从而不管分解效率如何,每次以一个目标浓度将金属离子添加到所使用的水中。可以使施加时间和分解时间的总和保持恒定。在每个施加时间中,所施加的电压的极性被反转,从而避免了只消耗一个电极而使其寿命缩短,并且避免了杂质紧紧附着在电极的表面而降低其功能。
在根据本发明的洗衣机中,优选为,施加时间和间歇时间的长度都是可变化的,从而使得该施加时间和该间歇时间的总量恒定。利用这种配置,所施加电压的极性反转周期变成恒定的,从而通过电极分解使得金属离子均等地由两个电极产生。此外,由于施加时间和间歇时间的总量保持恒定,从而很容易地在每次以一个目标浓度将金属离子添加到水中。金属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可以直到洗衣机中供水结束时才完成。
在根据本发明的洗衣机中,优选为,施加时间和间歇时间中的至少一个根据电极之间的电流值来确定。利用这种配置,由于分解量依赖于电流值和电流的时间,所以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量可以准确地设置。
在根据本发明的洗衣机中,优选为,水质和水温中的至少一个通过测量形成电极之间的预定电流值所需的电压来检测。形成电极之间的预定电流值所需的电压根据水的电导率而不同,并且电导率受水质或水温的影响。通过测量产生预定电流值所需的电压,可以得到调整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量所需的信息。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效率随着所施加的电压有下降的趋势。因此,电压值的测量对于将分解量调整到有效精度是很有用的。例如,为了增加分解量,可在电极之间的电流值增加、分解时间长度增加、施加时间长度增加或间歇时间长度减少时,可根据所测电压相对于分解量的增加或减少率来进行精细调整。
在根据本发明的洗衣机中,优选为,适用于水质和水温中的至少一个的分解量的变化是根据操作者的命令实现的。用于洗涤的水通常是清水,即使是清水,根据地区差异其水质也是不同的,从而使得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效率与另一个地区是不同的。在具有低分解效率的地区,优选为根据水质或水温来改变电流值、分解时间、施加时间或间歇时间。另一方面,在具有标准分解效率的地区,通常不需要改变。为了省水,在使用日本式浴盆中的残留水时会出现问题,其中,由于水质和水温都改变从而又改变了分解效率,所以应该改变参数。通过根据操作者的命令来进行改变,从而不管所应用的水的地区,都可以一个目标浓度将金属离子添加到相同类型洗衣机所使用的水中。
在根据本发明的洗衣机中,优选为,变化后的值被存储。不需要在每次应用洗衣机时进行操作,来设置电流值、分解时间、施加时间和间歇时间,从而减轻了操作者的负担。例如,在设置洗衣机后的开始阶段,根据提供到设置位置的清水的水质进行改变,并存储变化后的值,从而使得在其后的第二次正常应用中,不需要再设置相应的参数。此外,在应用日本式浴盆中的残留水的情况下,进行参数的改变并存储该值,其使得相同情况的第二次使用时,不需要再设置该参数。
在根据本发明的洗衣机中,优选为,通过检测放入所洗洗涤物的洗涤筒中的水质和水温中的至少一个来进行变化。洗涤筒中的水的水质,即其中容纳洗涤物的水的水质对应用金属离子的抗菌处理的效果产生差异。特别是,如果加入了处理剂,则会出现由于处理剂的成分而降低抗菌处理的效果的问题。通过改变一个或多个参数,如洗涤筒中的水本身的水质或水温,金属离子可以适当的浓度被添加从而得到所需的抗菌效果。
优选为,透光率被检测作为洗涤筒中的水质。利用这种配置,可由简单的控制在短时间内知道水质。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洗衣机的结构简图的垂向横截面图;
图2所示为洗衣机的供水口的垂向横截面简图;
图3所示为洗衣机的离子分解单元与其周围部分的顶视图;
图4所示为离子分解单元的顶视图。
图5所示为沿图4中的直线A-A截取的离子分解单元的垂向横截面图;
图6所示为沿图4中的直线B-B截取的离子分解单元的垂向横截面图;
图7所示为离子分解单元的水平横截面图;
图8所示为离子分解单元的电极的透视图;
图9所示为离子分解单元的驱动电路的框图;
图10所示为离子分解单元的控制时序图;
图11所示为当离子分解单元中的电流为29mA时的电压与银形成银离子形式的分解效率的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1所示为根据该实施例的洗衣机1的总体结构的垂向横截面图。洗衣机1是全自动型的,并具有一个外壳10,该外壳具有垂直方向较长的几乎为矩形的形状。外壳10由金属或合成树脂制成,并且顶面和底面是开口的。由合成树脂制成的顶面板11放置在外壳10的顶面开口上,并且用螺钉将顶面板11固定在外壳10上。
在图1中,洗衣机1的左侧是其前面,洗衣机1的右侧是其后侧面。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后面板放置在洗衣机1的后侧面的顶面板11的上表面,并且用螺钉将后面板12固定在外壳10或顶面板11上。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底板13放置在外壳10的底面的开口上,并且用螺钉将底板13固定在外壳10上。注意,上述螺钉在图1中未示出。
用于将外壳10支撑在底面上的腿14a和14b位于底板13的四个角。前侧的腿14a是高度可调的有螺纹的腿,旋转腿14a可以整平洗衣机1,而后侧面的腿14b是与底板13形成一个整体的固定的腿。
顶面板11内形成用于向洗涤筒30中投入洗涤物的洗涤物投入口15。盖子16通过铰链部分17连接到顶面板11。盖子16在垂直平面内是可旋转的,并从上面盖住洗涤物投入口15。
外壳10的内部设置有水筒20和作为脱水筒的洗涤筒30。水筒20和洗涤筒30都采用类似圆柱形杯的形状,其顶面是开口的,它们的轴线都在垂直方向上,并且配置为水筒20互相同心地限制洗涤筒。
用吊杆21将水筒20挂起。吊杆21位于四个点,从而将水筒20的外表面的下部连接到外壳10内部的相应的角落,以支撑水筒20使其在水平面内摇摆。
洗涤筒30具有一个逐渐向外和向上延伸的锥形的外壁。除了沿最上部间隔(annually)设置的多个脱水孔31之外,该外壁没有开口。即,洗涤筒30是所谓的“无孔”型。圆形平衡器32连接在洗涤筒30的顶部开口的外围。当洗涤筒30高速旋转以脱水经洗涤的洗涤物时,平衡器32可起到抑制洗涤筒30的振动的作用。用于使筒内的洗涤水或漂洗水流动的搅拌器33位于洗涤筒30的内部的底面。
驱动单元40位于水筒20的下表面上。驱动单元40包括马达41、支撑(クラツチ)机构42、制动机构43、脱水轴44和向上突起在其中心部分的搅拌器轴45。脱水轴44和搅拌器轴45都是双轴结构,其中搅拌器轴被限制在脱水轴44内部。脱水轴44从下向上延伸到水筒20中,然后,连接到洗涤筒30用于支撑该筒。搅拌器轴45从下向上延伸穿过水筒20,并进入连接到搅拌器33的洗涤筒30,用于支撑搅拌器33。用于避免水泄漏的密封部件分别处于脱水轴44和水筒20之间,以及脱水轴44和搅拌器轴45之间。
电磁地被打开或关闭的供水阀50位于后面板12下的空间。供水阀50具有向上突出穿过后面板12的连接管51。连接到连接管51的是用于提供清水如自来水的供水软管(未示出)。供水阀50向容器形的供水口53供水,该供水口处于面向水筒30内部的位置。供水口53具有图2所示的结构。
图2所示为供水口53的垂向横截面简图。供水口53的前面是开口的,一个抽屉53a(插入的容器)通过开口插入到其中。抽屉53a的内部被划分成多个部分(在该实施例中为左侧和右侧的两部分)。左半部分是作为放入洗涤剂的备用空间的洗涤剂室54。右半部分是作为放入处理剂的备用空间的处理剂室55。处理剂室54底部设有注水口54a,其在供水口53的内部开口。处理剂室55是一个虹吸部分57。抽屉53a以下位置的供水口53用作向水筒30中注水的注水口56。
虹吸部分57由一个从处理剂室55的底面垂直竖立的内管57a和一个帽子形的覆盖内管57a的外管57b组成。内管57a和外管57b之间形成了水穿过的空隙。内管57a的底部是面向供水口53底部的开口。外管57b的下端在它本身和处理剂室55的底面保持一个预定的间隔,并且该间隔作为水的入口。当水注入处理剂室55,直到水增加到超过内管57a的下端时,虹吸作用开始,其中水被从处理剂室55穿过虹吸部分57,到达供水口53的底部并穿过注水口56落入水筒30中。
供水阀50由主供水阀50a和子供水阀50b构成。主供水阀50a具有相对较大的流速。另一方面,子供水阀50b具有相对较小的流速。通过使主供水阀50a和子供水阀50b的具有相互不同的内部结构,可实现流速值的设置,同时通过组合具有相互不同收缩百分比的流速控制机构与具有相同结构的相应的供水阀,也可实现流速值的设置。主供水阀50a具有与子供水阀50b相同的连接管51。
主供水阀50a通过主供水路径52a连接到供水口53的顶部开口。开口在洗涤剂室54中是敞开的。因此,流过主供水阀50a的大流速的水流穿过主供水路径52a被注入到洗涤剂室54中。另一方面,子供水阀50b通过子主供水路径52b连接到供水口53的顶部开口。开口面向处理剂室55敞开。因此,流过子供水阀50b的小流速的水流穿过子供水路径52b被注入到处理剂室55中。即,水从主供水阀50a穿过洗涤剂室54流入洗涤筒30中的路径与水从子供水阀50b穿过处理剂室55流入洗涤筒30中的路径不同。
在参考图1进行描述。排水软管60被连接到水筒20的底部,水筒20和洗涤筒30中的水流到外壳10的外部。水从排水管道61和62流入排水软管60。排水管道61连接到水筒20的底面的外围附近的位置。另一方面,排水管道62连接到水筒20底部的中心附近的位置。
圆形隔板63被固定到水筒20的内部底面,以封闭水筒20内部的排水管道62的连接处。圆形密封部件64连接到隔板63的上部。密封部件64与固定到洗涤筒30的内部底面的圆盘65的外围相接触,从而形成水筒20和洗涤筒30之间的一个独立的排水空间66。排水空间66穿过形成在洗涤筒30底部的排水口67与洗涤筒30的内部相连通。
电磁地被打开或关闭的排水阀68设在排水管道中。防气阀69位于排水管道62的排水阀的上游侧的一个位置,导管70从防气阀69延伸。用于检测洗涤筒30或水筒20内的水量的水位开关71连接到导管70的上端。
控制部分80安装在外壳10的前面一侧。控制部分80位于顶面板11的下面,通过位于顶面板11的上表面的操作/显示部分81接收操作者的操作命令,并向驱动单元40、供水阀50和排水阀68传送操作命令。控制部分80向操作/显示部分81发送显示命令。控制部分80包括以下将要描述的离子分解单元100的驱动电路(见图9)。
流速检测器185安装在从主供水阀50a到主供水路径52a的供水路径内。流速检测器185可以是众所周知的流量计。流速检测器185在图1中显示为供水阀50的一部分。但是其安装位置不必指定为该位置,也可以安装在离子分解单元100或可安装在供水口53上。实现流速检测的方法为:从对每单位时间由水位开关71检测的水量的变化或预定的水量变化所需的时间,可计算得到流速。
洗衣机1的离子分解单元100连接到主供水阀52a的下游侧。以下将参考图3到图10描述离子分解单元100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安装到洗衣机内的离子分解单元100所起的作用。
图3所示为供水阀50、离子分解单元100和供水口53的结构的部分顶视图。离子分解单元100的两端分别直接连接到主供水阀50a和供水口53。即,离子分解单元100单独构成了所有的主供水路径52a。子供水路径52b的结构为:从供水口53突出的导管和子供水阀50b通过软管相互连接。
注意,在图1的筒图中,所示的供水阀50、离子分解单元100和供水口53配置在从洗衣机1的前到后的一个方向上,实际的洗衣机1的这些结构并不是配置在从前到后的方向上,而是从左到右的方向。
图4到8所示为离子分解单元100的结构。图4是离子分解单元100的顶视图。图5是沿直线A-A截取的离子分解单元100的垂向横截面图。图6是沿直线B-B截取的离子分解单元100的垂向横截面图。图7是离子分解单元100的水平横截面图。图8是离子分解单元100的电极的透视图。
离子分解单元100具有一个由透明或半透明的合成树脂(无色或彩色)或不透明合成树脂制成的管壳110。管壳110由具有敞开的顶面的壳体110a和闭合该敞开的顶面的盖子110b(见图5)。壳体110a具有一个窄长的形状,并且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具有水流入口111,在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具有水流出口112。流入口111和流出口112都是导管形状。流出口112的横截面积小于流入口111的横截面积。
管壳110被安装在长度方向上的水平面上,但这种安装的壳体110a的底面是一个向流出口112下降的倾斜面(见图5)。即,流出口112处于管壳110的内部空间的最低位。
用四个螺钉170将盖子110b固定到壳体110a(见图4)。将密封环171置于壳体110a和盖子110b之间(见图5)。
两个板状电极113和114在管壳110内部相对放置,从而与从流入口11到流出口112的水流一致(见图6和图7)。当管壳110内存有水的状态下将预定电压施加到电极113、114时,通过电极113、114的阳极的分解产生电极金属的金属离子。电极113、114的构成为:每个银板具有2cm×5cm的面积和1mm厚度,银板之间具有5mm的间隔。
电极113、114的材料不限于上述的银,而是可以应用任何金属,只要产生具有抗菌性的金属离子即可。例如,该金属可以选自银、铜、银和铜的合金、锌等。以下的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抗细菌和抗真菌效果:从银电极分解的银离子,从铜电极分解的铜离子和从锌电极分解的锌离子。银离子和铜离子可同时从由银和铜制成的合金中分解,并具有类似的抗细菌效果和抗真菌效果。氯化银难以分解,金属表面产生的金属氯化物会阻碍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由于氯化铜和氯化锌电离倾向很强并且易于分解,银和铜或银和锌的合金制成的电极难以形成均匀的氯化层,从而避免了分解被阻碍。
在离子分解单元100中,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不分解可以通过施加/不施加电压来选择。通过控制电流值和电压施加时间的长度,可以控制和调整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量。在离子分解单元100中,由于是否添加金属离子的选择和金属离子浓度的调整可以电力地执行,因此与通过金属离子载体,如沸石的分解产生金属离子的情况相比可确保更好的可操纵性。
电极113、114优选为相互平行地放置。如上所述,电极113、114相对于流过管壳110的水流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呈锥形放置。即,使得电极之间的间隔从流入口111向流出口112越来越窄(见图7)。
壳体110a的顶视图的形状是从具有流入口111的端部向具有流出口112的端部越来越窄。即,管壳110的内部空间的横截面积从上流侧向下流侧逐渐减小。
电极113、114在前视图中是矩形的,并分别具有端子115、116。端子115、116每个都形成从电极113、114的下端悬挂的形状,并处于从上流侧的电极端部向内的位置。
电极113和端子115、以及电极114和端子116中的每对都用相同的金属整体地形成在相应的单片上。端子115、116通过壳体110a的下表面上的通孔被引出到壳体110a的下表面。在端子穿透壳体110a的位置应用一个水密封172,如图6中放大图所示。水密封172与以下将描述的第二套筒175一起形成一个双密封结构,以避免水从中泄漏。
将端子115、116相互隔开的绝缘壁173与壳体110a的底面形成一个整体(如图6所示)。通过电缆(未示出)将端子115、116连接到属于控制部分80的驱动电路120。
保留在管壳110内的端子15、116的一部分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套筒保护。这种结构中应用了两种套筒,包括第一套筒174和第二套筒175。第一套筒174由合成树脂制成,并围绕端子115、116的底部接合。第一套筒174的一部分延伸到113、114的一个侧面上,并且突起形成在该部分的侧表面并嵌入到形成在电极113、114中的相应的通孔中(参见图6和7)。因此避免了电极113、114从第一套筒174滑出。第二套筒175由软管制成,利用该套筒填充第一套筒174和壳体110a底面之间的间隙,从而避免了水从它本身和壳体110a之间以及它本身和每个电极113、114之间的间隙泄漏。
端子115、116处于电极113、114上流侧的位置,并且用第一套筒174与端子115、116接合来形成电极113、114上流侧部分的支撑。叉形的支撑部分176形成在盖子110b的内表面上,从而与第一套筒174的位置匹配(见图6)。支撑部分176紧压第一套筒174的上端以用作紧固支撑结构,同时协同利用第二套筒175填充第一套筒174和壳体110a底面之间的间隙。注意,叉形的支撑部分176利用其长的和短的凸起紧压电极113、114,从而适当地保证盖子110b一侧的电极113、114之间的间隔。
电极113、114下游侧的部分也通过管壳110的内表面上的支撑部分支撑。叉形的支撑部分177从壳体110a的底面直立,叉形的支撑部分178从盖子110b的顶面类似地悬挂下来,从而与支撑部分177相对(见图5和8)。电极113、114被夹紧并支撑在其下游侧的部分的上边沿和下边沿的支撑部分117和118之间,从而不能移动。
如图7所示,电极113和114如此设置,形成以管壳110的内表面和电极的相对的表面的另一侧的表面之间的间隔。如图5所示,电极113、114也形成了管壳110的内表面和其上端和下端(除了与支撑部分176、177、178接触的部分)之间的间隔。此外,如图5和7所示,电极113、114具有分别在上和下游侧的电极113、114的边沿和管壳110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
注意,在管壳110的宽度被迫更窄的情况下,可采用以下结构:电极113、114的相对的表面另一侧的表面紧密接触管壳110的内表面。
为了避免异物接触电极113、114,在电极的上游侧设置了一个由金属网制成的滤网。在该实施例中,连接管道51中有滤网180,如图2所示。滤网180可避免异物进入供水阀50中,并且其用作离子分解单元100中上流侧的滤网。
在电极113、114的下流侧也有金属滤网181。滤网181避免电极113、114经长时间使用后变得太细而断折成碎片流走。例如滤网181可以选择安装在流出口112。
滤网的安装位置不限于上述位置。滤网180、181可以位于供水路径中的任何位置,只要该位置符合放置在“电极的上流侧”和“电极的下流侧”的需要即可。注意,滤网180、181是可拆卸的,从而可以将截获的异物拿走或将引起阻塞的材料清除。
以下描述离子分解单元100的驱动电路120。图9所示为驱动电路120的示例性的配置。变压器122连接到商用电源121,并且变压器122从100V降到预定电压。变压器122的输出电压由全波整流电路123整流,然后由稳压器124变成恒定电压。整流器125连接到稳压器124。不管电极驱动电路150的阻值如何改变,整流器125都会向电极驱动电路150提供恒定电流。以下将详细描述。
整流二极管126连接到与变压器122并联的商用电源121。整流二极管126的输出电压由电容器127变平滑,然后由稳压器128变成恒定电压,并提供到微计算机130。微计算机130激活并控制连接在变压器122的初级线圈的一端和商用电源121之间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129。
通过连接NPN型晶体管Q1到Q4、二极管D1、D2以及电阻器R1到R7来形成电极驱动电路150,如图所示。晶体管Q1和二极管D1构成光电耦合器151,晶体管Q2和二极管D2构成光电耦合器152。即,二极管D1、D2是发光二极管,晶体管Q1、Q2是光电晶体管。
当高电压施加到线L1,低电压或零电压施加到线L2时,二极管D2导通,同时晶体管Q2也导通。当晶体管Q2导通时,穿过电阻器R3、R4、R7的电流和一个偏流被加到晶体管Q3的基极,从而导通Q3。
另一方面,由于二极管D1截止,则晶体管Q1截止,晶体管Q4也截止。这样,电流从阳极侧的电极113流向阴极侧的电极114。因此,在离子分解单元100中产生金属离子(阳离子)和阴离子。
如果电流长时间在离子分解电路100中的一个方向流动,图9中阳极侧的电极113被消耗,并且杂质,如水中的钙就会附着在阴极侧的电极114上,如鳞状物。电极表面上产生组成该电极的金属氯化物和硫化物。由于这种现象降低了离子分解单元100的性能,在该实施例中采用了一种电极驱动电路150可以反转电极的极性的配置。
当电极的极性被反转时,微计算机130变换控制,从而使线L1和L2之间的电压反转以产生电极113、114之间的反向电流。这样,晶体管Q1、Q4导通,而晶体管Q2、Q3截止。微计算机130具有计数功能,并且当每次到达预定的计数时执行控制的变换。
当电极驱动电路150中电阻的改变引起电极之间,特别是电极113、114之间的电流值降低时,稳压器125升高其输出电压以避免电流的降低。但是,如果累计工作时间较长,离子分解单元100会达到其使用寿命。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应用如反转电极极性,变换到电极清洗模式以长时间采用一个特定的极性,从而清除附着在另一个电极上的杂质,或者提高稳流器125的输出电压的措施,也不能避免电流的降低。
因此,在该电路中,应用一个跨接电阻器R7的电压来监视离子分解单元100中流过电极113、114的电流,当该电流到达一个预定的最小电流值时,电流检测电路160检测该事实。检测到的最小电流值的信息从作为光电耦合器163的组成部分的发光二极管D3,穿过作为光电耦合器163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光电二极管Q5,被发送到微处理器130。微处理器130通过线L3驱动报警器131以产生一个预定的报警通知。报警器131位于操作/显示部分81或控制部分80中。
提供一个用于检测电流超过预定的最大电流值的电流检测电路161,以应用于出现故障的情况,如电极驱动电路150的短路,并且当电极驱动电路150出现故障时,微处理器130根据电流检测电路161的输出驱动报警器131。此外,当稳流器125的输出电压降低到预定的最小值或更小时,电压检测电路162检测该事实,并且微处理器130类似地驱动报警器131。
离子分解单元100产生的金属离子以以下的方式进入到洗涤筒30中,以进行对洗涤物的抗菌处理。
当主供水阀50a打开时,水在主供水路径52a中流动。如果想提供更多的水,子供水阀50b也打开,水也可以在子供水路径52b中流动。
在金属离子分解步骤中,来自主供水阀50a的水在离子分解单元100的内部空间流动,同时将该空间填满。与此同时,驱动电路120在电极113和114之间施加电压以将构成一个电极的金属以离子形式分解到水中。如果构成一个电极的金属是银,在阳极侧的电极上发生 反应以将该电极分解为Ag+离子进入水中。电极之间的电流是直流电。添加了金属离子的水进入到洗涤剂室54,并从注水口54a穿过注水口56注入洗涤筒30中。
如果添加了金属离子的预定量的水被供应到洗涤筒30中,添加了金属离子的预定量的水被注入洗涤筒30中,并且随后未添加金属离子的水被灌入到达设定的水位,并且当洗涤筒30的水中的金属离子浓度确定为已到达预定值时,通过来自接收到预定操作中的供水停止处理的控制部分80的信号,中断电极113、114之间施加的电压。
注意,在检测水量时,即使采用了预先产生金属离子的处理,甚至是在离子分解单元100中断产生金属离子之后,也继续从主供水阀50a供水,当提供了预定量的水时,供水中断,因此可以得到预定浓度的添加了金属离子的水。
当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继续时,电极113、114逐渐消耗,并且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量下降。如果继续应用很长时间,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量变得不稳定或不能保证达到预定的分解量。因此,离子分解单元100是可更换的,并且当电极113、114达到使用寿命时,可更换一对新电极。此外,将电极达到使用寿命的情况通过操作/显示部分81通知给操作者,以催促操作者进行维护,如更换离子分解单元100。
当驱动离子分解单元100时,驱动电路120中的稳流器125控制电极113和114之间的电流值。因此,每单位时间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量变得恒定。在每单位时间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量是恒定的情况下,洗涤筒30中金属离子的浓度可以通过控制在离子分解单元100的水流量和离子分解时间来控制,从而很容易地得到所需的金属离子浓度。注意,由稳流器125产生的电极13、114之间的电流可以根据水质或水量而改变。以下将进行详细的描述。
在作为电极113、114的阴极的一侧具有附着物。直流电在不反转电极的情况下继续流动,当附着物的沉淀量很大时,电流难以流动从而使以预定速率将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很困难。此外,也会产生仅用作阳极的电极比另一个电极消耗得快的“一侧消耗”的问题。因此,电极13、114的极性被周期性地反转。
以下参考图10描述电极113、114之间施加电压的控制方法。图10所示为在离子分解步骤中电极的极性反转操作中各组成部分的相关操作的时序图。例如,如果在洗涤步骤、漂洗步骤和脱水步骤中的最后漂洗步骤中选择“金属离子的注入”,则最后的漂洗步骤是离子分解步骤。
在图10中,首先,主供水阀50a和子供水阀50b开启(打开),并且驱动电路120中的变压器122也开启。没有电压施加在电极A(电极113、114中的一个)和电极B(电极113、114中的另一个)之间。
在这种情况下,在电流检测电路160、160中执行操作确认。这样就排除了电流检测电路160、161执行错误检测的可能性,从而避免产生使金属电极以不适当的浓度形成金属离子形式。
在电流检测电路操作确认时间T1期间,电流检测电路160、161的操作确认之后,开始在电极A和B之间提供电流。首先,电压被提供到电极A,而电极B保持接地。此时,电极A作为阳极,电极B作为阴极。
电压施加时间T2过后,停止向电极A施加电压。在其中插入电压施加间歇时间T3之后开始向电极B施加电压。电极A保持地电压。此时,电极B作为阳极,电极A作为阴极。即,电极之间的电压极性被反转。
又经过电压施加时间T2后,停止向电极B施加电压。在电压施加间歇时间T3之后电极之间的电压的极性又被反转。
用这种方式,电压施加时间T2和电压施加间歇时间T3交替地重复,从而周期性地反转电极113、114之间的电压的极性。极性反转周期性地重复,直到预定量的金属电极被分解成金属离子形式。电压施加时间T2和电压施加间歇时间T3的总和被称为“离子分解时间”T4。
为了确保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效率,发明人进行了大量有发现的研究,结果为,确保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效率和电极均匀消耗的最优值为:电压施加时间T2为19.9秒,电压施加间歇时间T3为0.1秒。进一步的发现为电压优选为约10V,电流优选为约29mA。还发现为了施加JIS(日本工业标准)L1902规定的抗菌性标准的抗菌处理,90ppb的银离子浓度是必须的。
放入标称洗涤容量为8公斤的洗衣机中的是JIS C 9606(洗衣机)规定的8公斤的模拟洗涤物,应用最优值控制的离子分解单元被安装到洗衣机,并且利用JIS L 1902(纺织物的抗菌性测试方法和抗菌效果)规定的细菌液体吸收方法(抗菌/除臭处理中的抑菌活性值为2.0或更高)进行抗菌测试,结果为抑菌活性值为2.4。在一天一次洗涤8公斤待洗洗涤物,并且施加抗菌处理的情况下(一次抗菌处理中水的用量为40L),能够保证一对重量为15g的银电极可能的使用寿命为10年,该结果来自于银连续分解为银离子形式的累加的分解测试。从该结果可知,具有必须的最小量的银电极可足以应用到超过洗衣机的使用寿命,并且,也能够超过该使用寿命给予洗涤物足够的抗菌效果。
在开始向离子分解单元100加水后开始向电极113、114施加电压。因此,可以从电压施加到电极的开始就可靠地将金属电极分解为金属离子形式,从而能将所需总量的金属离子可靠地施加给洗涤物。
当电压施加到电极113、114的开始后的预定时间之后,电流检测电路160、161开始检测操作。继续监视检测操作中电极113、114之间的电流,直到离子分解时间T4结束。根据电流检测电路160、161的检测操作的结果来控制驱动电路120。用这种方式,当电压施加到电极113、114刚刚开始之后电流不稳定时,电流检测电路160、161都不执行检测操作,并且在电流稳定后执行检测操作,因此,可确保更准确的检测。
当电流检测电路160、161检测到一个超过预定范围的电流异常值时,报警器131通知该事实。这样,操作者就可以知道由于电流值异常,离子分解单元100不能保证所需的金属离子分解量,不能对洗涤物施加所需的抗菌处理,并且需要调整或修理离子分解单元100。
当电流检测电路160、161检测到一个异常电流值时,洗衣机1的操作中止。利用这种操作中止,可以避免以下情况:洗衣机1在操作者没有觉察到的,离子分解单元没有对洗涤物施加所期望的抗菌处理功能的情况下继续操作。
也可能执行以下的操作。即,在操作中,即使电流检测电路160、161检测到一个异常的电流值,报警器131也不执行异常的通知,只要具有正常值的电流可以在离子分解步骤中检测到至少一次即可。利用这种操作,洗衣机1继续操作,从而即使在由于噪音或类似情况引起错误检测而临时检测到异常的情况下,也能完成洗涤步骤。
可以应用以下的方法驱动离子分解单元100。首先,根据洗衣机中使用的水量,即,根据洗涤筒30中的水位调整离子分解时间T4。利用这种操作,根据所使用的水量调整离子分解时间T4,就可以对洗涤物施加具有稳定的金属离子浓度的水。因此,可以避免以下情况:与期望的相反,洗涤物被具有过高金属离子浓度的水所损坏,或相反,由于过低的金属离子浓度而没有足够的抗菌处理施加到洗涤物上。
电极113、114所应用的电压施加时间T2和电压施加间歇时间T3可根据水的使用量或离子分解时间T4进一步调整。应用这种调整,金属电极113或114的分解量可根据水的使用量而改变,或离子分解时间T4可通过调整电压施加时间T2和电压施加间歇时间T3中的至少一个来补偿。因此,电极113、114的消耗变得均匀,并且可避免电极113、114中的一个电极采用一侧极性,而在作为阴极的一个电极上沉积大量附着物的时间比在作为阳极的一个电极上沉积大量附着物的时间更长,并且可避免当一个电极反转为阳极时,阻碍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因此能够长时间对洗涤物施加稳定的抗菌处理。
根据流速检测器185的流速检测结果,可进一步调整电压施加时间T2、电压施加间歇时间T3或离子分解时间T4。在洗衣机1用水时,将其连接到自来水的水龙头,操作条件,如水压、管道阻力和其他情况根据住所情况而不同,即使洗衣机1一侧的供水阀50具有恒定的开口百分比,离子分解单元100的水流流速也不是恒定的。如果根据流速检测器185的流速的检测结果执行调整,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量可根据水的流速来调整;因此,可以提供具有低变动的金属离子浓度的水,从而使洗涤物得到均匀抗菌处理。因此,可以最小化用于将金属离子分散到洗涤物各部分的搅拌步骤。
当电路检测电路160检测到电极113、114之间的电流为预定值或更低时,向离子分解单元100中供水的流速降低,并且离子分解时间延长。采用这种操作,即使在电流值不符合保证所需的将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量的要求的情况下,即,即使在金属电极难以被分解为金属离子形式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由于降低流速而延长供水时间和延长离子分解时间而在完成供水以前通过电极分解产生预定量的金属离子。因此,洗涤物在所有时间都可以得到稳定的抗菌处理。
以下描述根据水质或水温改变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的控制过程,其是本发明最显著的特征。
通常,洗衣机中使用的水是自来水,并且与所提供的饮用水相同。因此,根据地区不同水质差异也很大。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效率理论上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得到:例如,由于银可以分解为一价银离子,在施加29mA的电流2分钟,并且银离子被添加到体积为40L的洗涤筒30中的情况下,根据法拉第电解定律可建立以下的关系式:(浓度)=(银的原子量:107.868)×(电极之间的电流值:29mA)×(分解时间:120秒)/(法拉第常数:96485C/mol)/(水量:40L)=97.3ppb。
在日本所有地区观察和测量分解效率结果发现,例如,大阪、京都和东京的分解值范围为约80%到90%,而在冲绳部分地区的值通常显著降低到约30%,所以结论为分解效率根据水质的改变而变化很大。如果水温不同,也会产生分解效率的差异,尽管没有与水质变化一样大的差异。为了对洗涤物施加稳定的抗菌处理,需要以稳定的方式向洗涤筒30中提供包含预定浓度的金属离子的水。
在本实施例的洗衣机中,稳流器125的设定值根据水质或水温而变化以改变电极113、114之间的电流值,并改变每单位时间的分解量,或者可以选择,产生电极113、114之间产生电流的时间(图10中的离子分解时间T4)是可变的,从而补充由于分解效率改变而产生的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的改变,以向洗涤筒30中提供包含预定浓度的金属离子的水。
电流值的改变和离子分解时间的改变也可以同时进行。如果电流值的改变和离子分解时间的改变同时执行,会增加改变的自由度,并且,即使在分解效率急剧变化的情况下,相应的改变量也会很小。因此,电流的增加很小,并且可以保证在洗衣机的安全方面优选的相对于电路部件额定值的余量。
由于洗衣机1安装有流速检测器185,从而可以检测水流量,因此可以应用流速信息确定电流目标值和离子分解时间如何改变,从而能实现控制以在供水完成前,完成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注意,在初始阶段的供水完成之后,增加一个将金属电极分解为金属离子形式的步骤也是允许的。
在洗衣机1中,电极113和114之间施加的电压由稳流器125改变,从而在电极113和114之间产生恒定值的电流。当然,分解效率随水质变化,在供水期间,提供到洗涤筒30中的水不会急剧变化,相同期间内分解效率也不会急剧变化,以及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反应Ag→Ag++e-也是恒定的。因此,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量可以很容易地利用恒定电流值来计算,从而又使目标电流值和电压施加时间的计算更容易。
根据图10所示的时序在电极之间施加电压。这种方式提供电压施加时间T2和电压施加间歇时间T3时,可以在不改变离子分解时间T4的情况下,改变金属电极分解成金属离子形式的时间,例如,可以控制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以适应水质的变化。
在洗涤过程中,为了避免电极113、114直接浸入到容纳有大量洗涤剂、附着在洗涤物上的污物和其他物质的洗涤筒30的水中,采用了在供水路径中安装离子分解单元100的结构。因此,上述方法也可以应用于通过调整供水流速来调整离子分解时间T4的情况,从而在完成供水前添加预定量的金属离子。从可操作性的观点出发,如控制方法中的过程,即,改变构成离子分解时间的电压施加时间T2和电压施加间歇时间T3中的一个或两个,从而调整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的过程,与在调整供水速率的同时甚至以更长的时间供水的情况相比,能更容易地通过选择一种调整时间的方式,在完成供水前添加预定量的金属离子,从而可靠地实现操作者所需的抗菌处理。此外,在该过程中,不需要流速调整装置也降低了成本。
这里,优选为改变电压施加时间T2和电压施加间歇时间T3,使得不改变极性反转周期中所消耗的时间(电压施加时间T2和电压施加间歇时间T3的总和)。这种情况下,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可以在与设计阶段相同的周期内执行。因此,不会产生通过改变电压施加时间T2,只有一个电极急剧消耗,从而引起分解不足和在更早的时间使用寿命终止或不稳定分解的麻烦的情况。
例如,当需要在2分钟内完成金属电极形成预定量的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时,如果由于水质的改变分解量降低为目标值的三分之二(初始设定的电压施加时间T2为10秒,电压施加间歇时间T3为10秒),则电压施加时间T2就设置为15秒,电压施加间歇时间T3设置为5秒。这样,在不改变20秒的电压施加周期时间的情况下,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量设置为3/2,从而得到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目标分解量,使操作者能执行所需的抗菌处理。
根据目标电流值改变电压施加时间T2和电压施加间歇时间T3中的一个或两个是允许的。应用这种操作,由于适用于目标电流值的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时间可以设置,所以可避免以下麻烦的情况,如在目标电流值设置得很高的情况下,金属电极过度地分解为金属离子,从而加速电极113、114的消耗,在更早的时间终止使用寿命以及金属离子损坏洗涤物。
水质和水温可以用电压检测电路162通过检测施加到电解113和114之间的电压来检测。这是因为水质的改变,即水的硬度、透明度或类似性质的改变会引起水的导电性的改变,以及温度的改变也会引起导电性的略微改变。从目标电流值和所施加的电压计算导电性可以检测水质和水温。
已经证实如果水质的差异用导电性来定义,较高的导电性会得到较低的分解效率。即,较高的导电率有使电压降低的趋势,并且由于导电率通常在100到300μS/cm的范围内,因此优选为,当参考导电率设置为例如300μS/cm时,在超过该参考导电率的情况下,执行以下所述的用于提高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效率的控制。
此外,由于具有水温越高导电率越高的趋势,可以说考虑水温度升高的上述控制是必要的,结果为水温越高,分解效率越低。即,由于具有水温越高,电极之间的电压越低,水温越低,电极之间电压越高的趋势,优选为在水温超过预先设置的参考水温的情况下,执行以下所述的用于提高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效率的控制。
当在电极之间产生预定值的电流并且电压低于参考电压时,优选为执行以下所述的用于提高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效率的控制,而不是执行导电率或温度的调整。注意,在实际值远低于以上的参考导电率或参考温度,或远高于参考电压时,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效率过度升高。因此,优选为执行用于降低分解效率的控制。
电压和分解效率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以下将描述),并且优选为控制电极之间所施加的电压,从而能将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效率保持在70%到100%范围内。为了实现根据上述的JIS L1902的抑菌测试结果的超过2.0的抑菌活性值和银电极的有效寿命,优选为控制所施加的电压在约7V到17V范围内,从而使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效率保持在70%到90%范围内。
根据观察日本所有地区的水的结果,我们发现与上述一样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效率在冲绳的部分地区特别低,并且作为进一步观察的结果,我们还发现施加在电极113和114之间的电压也特别低。例如,在大阪,产生在电极113和114之间流动的29mA的电流的电压约为10V,而在冲绳地区该电压约为4V,在相对于根据法拉第电解定律得到的理论分解量,大阪的分解效率约为80%,而在冲绳地区约为30%。
因此,应用大阪的水进行了研究,其结果为:例如,在产生在电极113和114之间流动的29mA的电流的情况下,得到了如图11所示的施加的电压和分解效率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的施加电压和分解效率之间的关系对于所施加的电压不是均匀的,其中电压越低,分解效率越低,并且在电压在7V或更低时分解效率急剧下降。我们发现,分解效率几乎为0时的电压稍高于0V,并且如果不施加一个更高的值,金属电极不分解为金属离子。该关系与在4V的电压和29mA的电流时冲绳部分地区的水中的分解效率为30%的结果相互关联,其中的分解效率特别低,从该图可看出水质的改变可利用电压来检测。
注意,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电压的检测是应用用于将金属电极分解为金属离子形式的电极113、114来执行的,因此,不需要增加其他的组成部分。用于检测水质的电极可以独立安装,该情况是优选的,这是由于可检测的位置增加了。例如,用于检测的电极和端子可以安装在洗涤筒30中的水进入的排水空间66的附近、水筒20或洗涤筒30上。
根据检测到的电压,通过改变目标电流值、电压施加时间T2、电压施加间歇时间T3、离子分解时间T4等可以执行控制以将使金属电极分解为金属离子形式,从而增补由于水质而改变的分解效率。
在检测到的电压低于预定电压时,改变对电极113、114的控制以增加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即,通过增加目标电流值、电压施加时间T2和离子分解时间T4,并减少电压施加间歇时间T3来增加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例如,在电压高于预定电压如7V时,在目标电流值为29mA的情况下,改变施加电压的时间,从而调整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效率,而在电压低于预定值时,可以改变目标电流值为,如将其设置为42mA,此外还改变施加电压的时间,从而调整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量。注意,在控制方法中,相反,在电压高于预定值时,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也可以被减少。
温度可以直接用水温检测器,如所安装的热敏电阻来测量。水温检测器的位置可以安装在离子分解单元100的内部、上流侧或下流侧,或进一步在水筒20中、洗涤筒30中或其周围区域。由于基本上空气温度和水温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一个时期的环境状况可用水温检测器检测的水温来推知,当水温,即空气温度很低的一年中的一个时期,而已洗涤的洗涤物难以晾干时,可以增加金属离子浓度。
优选为操作者可以选择是否要改变目标电流值、电压施加时间T2、离子分解时间T4和电压施加间歇时间T3中的哪个参数,以适应水质或水温。在清水的分解效率很低的地区,如冲绳的部分地区,需要根据相应的标准值,经常改变目标电流值、离子分解时间、电压施加时间或电压施加间歇时间。相对于清水的分解效率为标准的地区就不经常需要这种改变。即使在分解效率标准的地区,也有操作者使用日本式浴盆中的残留水用于节约用水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由于分解效率随水质和水温而改变,则需要进行改变来得到所需的抗菌效果。由于根据一年中的季节水温变化很大,基于春天和秋天的水温设置的标准值,如目标电流值应该在夏天或冬天进行改变。
如果操作者发出一个关于是否执行改变的命令,不管地区、所使用的水或季节如何都可以得到所需的抗菌效果。为了实现这种效果,只有一个指示改变的变换开关必须安装在操作/显示部分81中。
可以采用命令目标电流值或类似值的改变的结构。洗衣机1本身也可以根据水质和水温的检测结果设置目标电流值或类似值。其实现方式为响应于变换开关的操作,控制部分80操作上述的电压检测电路162和水温检测器来检测水质和水温,从而计算目标温度值、离子分解时间T4、电压施加时间T2和电压施加间歇时间T3的适当值。
操作者可以设置目标电流值、离子分解时间T4、电压施加时间T2和电压施加间歇时间T3中的至少一个。例如,用于选择数值,例如目标电流值等的选择开关被安装在操作/显示部分81,并且在洗涤的开始,操作者操作选择开关。通过安装选择开关、选择连接器和操作/控制部分81的跨接线、控制部分80和驱动电路120也可以改变设置。
在操作者设置目标电流值时,建议在控制部分中安装EEP-ROM以存储开始改变后的目标电流值等的值和改变后的控制序列。采用这种结构,在每次应用洗衣机时就不需要设置操作了。通过采用操作/显示部分81中的预定开关来设置变化模式、操作选择开关从而改变控制时序并存储该变化的电子简单操作,可以很容易地改变设置。
注意,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制造者、安装者或操作者在洗衣机上输入安装位置信息、环境情况如所使用水的地区信息,而不是直接设置目标电流值等,以改变洗衣机1的控制时序。洗衣机1本身也可以应用GPS(全球定位系统)获取环境情况信息或网络信息以改变控制模式。操作者命令是否应用清水或日本式浴盆中的残留水,当应用日本式浴盆中的残留水时,利用存储值或改变后的时序执行控制。
在该实施例的洗衣机1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应用电压检测电路162检测电极113和114之间的电压,从而检测水质,并且所检测的水质不是洗涤筒30中的,而是离子分解单元100中的。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在抗菌处理的步骤中加入处理剂,并且使用处理剂时具有大大改变水质的机会。因此,当加入处理剂时,基于电压检测的水的水质与洗涤筒30中的水的水质会有差异,从而不能得到足够的抗菌处理。
通过安装水质检测器187可以避免这种麻烦的情况,其不同于洗涤筒30中电极113、114和电压检测电路162,或与洗涤筒30相连的排水空间66的设置。由于水质检测器187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具有/没有处理剂,因此该检测器可具有只能实现该目的的简单结构。例如,如果加入了处理剂,水的透光率会改变,该现象可用作测量透光率的传感器。当检测到已加入处理剂时,通过调整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量,或在加入金属离子的初始阶段的供水完成后添加含适当量的金属离子作为溶质的水,可得到所需的抗菌效果。注意,在处理剂室55中可以安装水质检测器。
在根据不通过离子分解单元100提供到洗涤筒30中的水(例如,通过泵注入的日本式浴盆中的残留水)的水质,进行目标电流值等的改变时,用于洗涤筒30中检测水质的水质检测器187是不可缺少的。在这种情况下,水质检测器187可以是用于测量透光率的简单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中,以全自动洗衣机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应用于所有类型的任何洗衣机,如水平筒型(滚筒型)、斜筒型、烘干机型或双筒型等。本发明的根据水质或水温调整金属电极形成金属离子形式的分解量的概念不仅可应用于通过分解金属电极产生金属离子的结构,而且可应用于通过分解包含金属的物质产生金属离子的结构。
很明显,根据以上的描述,根据本发明可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因此,可以理解,在不限于具体描述的情况下,可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实现本发明。

Claims (11)

1.一种洗衣机,其包括一对金属电极,并且在电极被浸没于所使用的水中的状态下,在所述电极之间施加一电压以在所述电极之间形成一电流,从而在所使用的水中添加通过分解电极所产生的金属离子,其中
所述电极之间的电流值根据水质和水温中的至少一个而改变。
2.一种洗衣机,其包括一对金属电极,并且在电极被浸没于所使用的水中的状态下,在所述电极之间施加一电压以在所述电极之间形成一电流,从而在所使用的水中添加通过分解电极所产生的金属离子,其中
金属电极每次形成被添加到所使用的水中的金属离子的形式的分解时间根据水质和水温中的至少一个而改变。
3.一种洗衣机,其包括一对金属电极,并且在电极被浸没于所使用的水中的状态下,在所述电极之间施加一电压以在所述电极之间形成一电流,从而在所使用的水中添加通过分解电极所产生的金属离子,其中
所述电极之间的电流是恒定的,以及
所述电极之间所施加的电压根据水质和水温中的至少一个而改变。
4.一种洗衣机,其包括一对金属电极,并且在电极被浸没于所使用的水中的状态下,在所述电极之间施加一电压以在所述电极之间形成一电流,从而在所使用的水中添加通过分解电极所产生的金属离子,其中
电压被断续地施加到所述电极之间,从而提供一个施加电压的施加时间和一个不施加电压的间歇时间,以及
施加到所述电极之间的电压的极性周期性地被反转,并且施加时间和间歇时间中的至少一个根据水质和水温中的至少一个而改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洗衣机,其中所述施加时间和所述间歇时间的长度都是可变的,从而使得该施加时间和该间歇时间的总量恒定。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洗衣机,其中所述施加时间和所述间歇时间中的至少一个根据所述电极之间的电流值来确定。
7.如权利要求1到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洗衣机,其中水质和水温中的至少一个通过测量形成所述电极之间的预定电流值所需的电压来检测。
8.如权利要求1到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洗衣机,其中适用于水质和水温中至少一个的分解量的变化是根据操作者的命令实现的。
9.如权利要求1到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洗衣机,其中所述变化后的值被存储。
10.如权利要求1到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洗衣机,其中通过检测放入洗涤物的洗涤筒中的水质和水温中的至少一个来进行所述变化。
11.如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洗衣机,其中透光率被检测作为洗涤筒中的水质。
CNA2004100644683A 2003-08-27 2004-08-27 洗衣机 Pending CN159062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9044/2003 2003-08-27
JP2003209044A JP2005065746A (ja) 2003-08-27 2003-08-27 洗濯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90628A true CN1590628A (zh) 2005-03-09

Family

ID=3426395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420087155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53774Y (zh) 2003-08-27 2004-08-27 洗衣机
CNA2004100644683A Pending CN1590628A (zh) 2003-08-27 2004-08-27 洗衣机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420087155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53774Y (zh) 2003-08-27 2004-08-27 洗衣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2005065746A (zh)
KR (2) KR20050021289A (zh)
CN (2) CN2753774Y (zh)
TW (1) TW200523427A (zh)
WO (1) WO200502185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07930A (zh) * 2016-11-24 2018-06-01 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金属离子进行除菌的电器的控制方法及电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21836B1 (ko) 2003-12-09 2007-05-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은용액공급장치를 구비한 세탁기
KR100715536B1 (ko) 2005-06-30 2007-05-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온 발생기와 그 제어방법 및 이온발생장치를 구비한세탁기
KR101269460B1 (ko) * 2005-07-07 2013-05-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세탁기
JP5383435B2 (ja) * 2009-10-29 2014-01-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洗濯機
JP2013132500A (ja) * 2011-12-27 2013-07-08 Panasonic Corp 洗濯機システム
US10640403B2 (en) 2013-08-15 2020-05-05 Applied Silver, Inc. Antimicrobial batch dilution system
US11618696B2 (en) 2013-08-15 2023-04-04 Applied Silver, Inc. Antimicrobial batch dilution system
US9689106B2 (en) 2013-12-06 2017-06-27 Applied Silver, Inc. Antimicrobial fabric application system
US20170050870A1 (en) 2015-08-21 2017-02-23 Applied Silver, Inc. Systems And Processes For Treating Textiles With An Antimicrobial Agent
WO2017197260A1 (en) 2016-05-12 2017-11-16 Applied Silver, Inc. Articles and methods for dispensing metal ions into laundry systems
US11622557B2 (en) 2016-10-31 2023-04-11 Applied Silver, Inc. Dispensing of metal ions into batch laundry washers and dryers
EP3615092A4 (en) 2017-03-01 2021-03-10 Applied Silver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TEXTILES WITH AN ANTIMICROBIAL ACTIVE SUBSTANCE
KR102638184B1 (ko) * 2019-04-12 2024-02-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세탁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PO502297A0 (en) * 1997-02-10 1997-03-06 Austech Pty Ltd Liquid purification apparatus
JP2001276484A (ja) * 2000-03-30 2001-10-09 Toto Ltd 洗濯機
JP4671160B2 (ja) * 2001-03-05 2011-04-13 Toto株式会社 殺菌水生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07930A (zh) * 2016-11-24 2018-06-01 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金属离子进行除菌的电器的控制方法及电器
CN108107930B (zh) * 2016-11-24 2021-01-26 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金属离子进行除菌的电器的控制方法及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065746A (ja) 2005-03-17
KR20050021289A (ko) 2005-03-07
WO2005021857A1 (ja) 2005-03-10
CN2753774Y (zh) 2006-01-25
KR200369287Y1 (ko) 2004-12-04
TW200523427A (en) 2005-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753774Y (zh) 洗衣机
EP1566361B1 (en) Ion eluting method
EP1580313B1 (en) Washer
US20080299006A1 (en) Ion Eluting Unit and Apparatus and Washing Machine Comprising Same
CN1671911A (zh) 洗衣机
CN1304883A (zh) 水处理装置
CN1692079A (zh) 离子溶出单元以及装有该离子溶出单元的设备
JP2004321320A (ja) 洗濯機
US7493784B2 (en) Washing machine with water treatment unit
JP2004057856A (ja) イオン溶出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洗濯機
JP3957655B2 (ja) 乾燥機能付き洗濯機
JP2004248861A (ja) イオン溶出ユニット、イオン溶出ユニットを搭載した機器、及びイオン溶出ユニットを搭載した洗濯機
JP4417404B2 (ja) 洗濯機
CN1692080A (zh) 离子溶出单元、装有离子溶出单元的设备以及装有离子溶出单元的洗衣机
AU2007231905B2 (en) Ion eluting unit and device provided with same
KR200407214Y1 (ko) 수처리 유닛 및 이를 탑재한 기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