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88703A - 通信电缆用多路接线子及制作方法和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电缆用多路接线子及制作方法和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88703A
CN1588703A CN 200410071935 CN200410071935A CN1588703A CN 1588703 A CN1588703 A CN 1588703A CN 200410071935 CN200410071935 CN 200410071935 CN 200410071935 A CN200410071935 A CN 200410071935A CN 1588703 A CN1588703 A CN 15887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estal
line
wiring
wiring duct
gl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1007193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15228C (zh
Inventor
吴耀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B20041007193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315228C/zh
Publication of CN15887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887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522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522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ying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utsid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通信电缆用多路接线子及制作方法和连接方法。在基座内设置道布线孔道、进线导口、测试孔、断线孔、出线口、进线口标识和压盖池,进线导口、布线孔道、出线口和测试孔在同一轴心,压盖池内的上部放置设置压切盖,压切盖内设置固定插头和接线卡,基座固定放置在线位排列架的定位槽内,作完来线方向和去线方向的芯线穿线操作后,用工具压迫压切盖,使压切盖完全进入压盖池内,两两相对平行设置的接线卡割破芯线的绝缘皮,芯线内的金属线被挤入切线卡口内,金属线在切线卡口内与接线卡相连接。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紧凑,综合造价低,芯线的线序排列清晰,一次压接可以完成一对以上芯线的接续,增设测试功能,完善施工、维护的质量监测手段。

Description

通信电缆用多路接线子及制作方法和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电缆端连接器件,尤其涉及一种通信电缆用四线接线子。
背景技术
一九五八年,美国3M公司发明了通信电缆接线子,八十年代初我国开始引进,经过近二十余年的使用,并未有新形式的接线子出现。
目前,国内的生产厂商生产的通信电缆芯线接线子,一律按照邮电部部颁标准的要求生产,但只有二线、三线接续的形式,国外以美国3M厂商为代表所生产的接线子的标准也跟我国邮电部标准相同。
现行的接线子的接线方法是先将芯线互扭长度为3-5cm,这种的操作工艺会造成互扭的电缆芯线占用了接续长度和周长的空间,而且由于数个接线子集中在一点接续,使接续范围内造成个别空间拥塞,拥塞严重时还会使接续套管无谓增大。现行的接续方法需要被接续的电缆芯线相互扭绞和两次压接才能完成一对电缆芯线的接续,所耗工时较多。现行接线子所设计的刀口尺寸适用电缆芯线的线径范围为φ0.4-0.9mm,由于一个量级的缺口缝隙不可能满足大级差的要求,势必会造成小线径的电缆芯线接续松弛,大线径的电缆芯线损伤线芯的结果。现行的接线子是由各种不同颜色的盖体组成,不便于电缆芯线接续质量的观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接线子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操作方便、成本低、省工、省时的通信电缆用多路接线子及制作方法和连接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在基座内沿基座相对平行设置若干道布线孔道,布线孔道从基座的前端部贯穿到基座的后端部,基座前端部布线孔道的端口设置扩展口状的进线导口,基座后端部布线孔道的端口设置测试孔。基座后端部设置断线孔,断线孔与布线孔道相对垂直贯穿基座后端部,布线孔道与断线孔交汇处设置出线口,进线导口、布线孔道、出线口和测试孔在同一轴心。基座的前端部相对平行设置若干个进线口标识,进线口标识与奇数布线孔道或偶数布线孔道相对应。
基座是整个接线子的总成,进线导口、布线孔道、压线卡槽、断线孔、压盖池、进线口标识、固定插座、测试孔和出线口全部附载在基座上。
进线导口是引导通信电缆芯线进入布线孔道的导线孔;布线孔道是电缆芯线进入基座完成连接的引导隧道;压线卡槽是引导接线卡向电缆芯线运动并卡住电缆芯线的卡槽;断线孔是用切线钳在孔内将芯线切断,同时由能作为电缆芯线的测试孔;压盖池是容纳压切盖的空间,也是完成接线卡进行割破芯线绝缘体动作和连接芯线动作的支持体;进线口标识是电缆芯线通过进线导口进入布线孔道的指示标志;固定插座是使压切盖能准确完成压切动作的支持体;测试孔是利用专用的测试插头从测试孔处进入与被切断电缆芯线的断头相接触,进行对电缆芯线的测试;出线口是将多余的芯线引出基座。
基座的中部沿基座相对平行设置压盖池,压盖池的截面呈圆形、矩形、正方形、椭圆形、多边形,布线孔道沿基座相对平行贯穿压盖池。压盖池内沿基座两侧相对平行设置凹陷的固定插座,压盖池内下部相对平行设置若干道压线卡槽,压线卡槽与布线孔道相对垂直交叉贯通。
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调整压盖池的截面。
压盖池内的上部相对垂直设置压接盖,压接盖的截面呈圆形、矩形、正方形、椭圆形、多边形,且与压盖池相吻合。压接盖下部两侧相对平行设置凸起的固定插头,压接盖的固定插头与压盖池的固定插座相吻合。压接盖内两端部相对平行设置若干道接线卡固定槽,接线卡固定槽内固定设置接线卡。
压切盖是固定设置接线卡的承载体;固定插头是使压切盖能准确完成压切动作的支持体;接线卡固定槽是固定设置接线卡的固定槽。
镶有接线卡的压切盖,初步压入基座的压盖池的上方,使接线卡端部插入压线卡槽内,利用压切盖的固定插头对压盖池的侧壁实施侧压,使压切盖和基座联接在一起。
接线卡上部两端相对设置固定卡钩,接线卡上部相对平行设置固定鼓,接线卡下部相对平行交错各设置若干个切线卡口和跨线卡口。压接盖套嵌放置在压盖池的上部,接线卡的下部与压线卡槽相对,固定插头的下部与固定插座相对。
接线卡是完成连接芯线的连接件;切线卡口是用以将芯线的绝缘皮割破,并把芯线的金属线卡入切线卡口内;跨线卡口是跨在布线孔道上,芯线经过时不被卡口割破绝缘皮,与接线卡不发生任何接触,保池芯线完好无损;固定鼓是增强接线卡在压切盖内的牢固度;固定卡钩是将接线卡设置在压接盖的接线卡固定槽后,防止接线卡退出。
基座的下部相对平行设置若干个基座定位柱,基座固定放置在线位排列架的定位卡槽内,在线位排列架上沿线位排列架相对平行设置若干个定位卡槽,基座与定位卡槽相吻合。定位卡槽的底部相对平行设置若干个定位插孔,定位插孔与基座的基座定位柱相吻合。
线位排列架是接线子集成的依托体;定位卡槽是与基座形状相吻合的定位槽,固定摆放基座;定位插孔和基座定位柱是把基座定位柱插入定位插孔内,通过熔化基座定位柱将接线子与线位排列架牢固焊接成一整体。
基座内设置布线孔道的数量为至少2道以上的偶数。
接线卡下部各设置至少1个以上的切线卡口和跨线卡口,接线卡两两相对平行设置在压接盖内,奇数接线卡的切线卡口与偶数接线卡的跨线卡口相对应设置在同一布线孔道上,奇数接线卡的跨线卡口与偶数接线卡的切线卡口相对应设置在同一布线孔道上。
将两片互相颠倒设置的接线卡各自镶到压切盖内的接线卡固定槽中,使奇数接线卡的切线卡口与偶数接线卡的跨线卡口相对应,偶数接线卡的切线卡口与奇数接线卡的跨线卡口相对应。
整体制作基座,基座内制作若干道布线孔道,布线孔道从基座的前端部贯穿到基座的后端部。基座的前端部制作扩展口状的进线导口,基座的后端部制作测试孔。基座后端部制作断线孔,断线孔相对垂直贯穿基座后端部,基座的后端部制作出线口,进线导口、布线孔道、出线口和测试孔在同一轴心,基座的下部制作若干个基座定位柱。基座中部制作截面呈圆形或矩形或正方形或椭圆形或多边形的压盖池,布线孔道能相对平行贯穿压盖池。压盖池内两侧各制作凹陷的固定插座,压盖池内下部制作若干道压线卡槽,压线卡槽与布线孔道相对垂直交叉贯通。基座的前端部制作若干个进线口标识,进线口标识与奇数布线孔道或偶数布线孔道相对应。
整体制作压接盖,压接盖的截面制作成圆形或矩形或正方形或椭圆形或多边形,且与压盖池相吻合。压接盖下部两侧制作凸起的固定插头,固定插头与压盖池的固定插座相吻合。压接盖内两端部制作若干道接线卡固定槽,接线卡固定槽内固定设置接线卡。
整体制作接线卡,接线卡的上部两端制作固定卡钩,接线卡的上部制作固定鼓,接线卡的下部相对平行交错各制作若干个切线卡口和跨线卡口。压接盖内的接线卡两两相对平行,把一片接线卡的切线卡口与另一片接线卡的跨线卡口相对应制作在同一布线孔道上,把一片接线卡的跨线卡口与另一片接线卡的切线卡口相对应制作在同一布线孔道上。
整体制作线位排列架,线位排列架上制作若干个定位槽,定位槽与基座相吻合。定位槽的底部制作若干个定位插孔,定位插孔与基座的基座定位柱相吻合。
采用聚丙烯绝缘材料整体制作基座、压接盖和线位排列架,用注塑、压铸的方式制作。采用金属材料整体制作接线卡,用整体冲压的方式制作,镀锡或银进行表面处理。
来线方向的芯线A端部由基座前端部的进线导口进入奇数布线孔道,来线方向的芯线A端部沿着奇数布线孔道从基座前端部穿过出线口和测试孔由基座的后端部穿出。
来线方向的芯线B端部由基座前端部的进线导口进入偶数布线孔道,来线方向的芯线B端部沿着偶数布线孔道从基座前端部穿过出线口和测试孔由基座的后端部穿出。
去线方向的芯线A′端部由基座前端部的进线导口进入下一个奇数布线孔道,去线方向的芯线A′端部沿着下一个奇数布线孔道从基座前端部穿过出线口和测试孔由基座的后端部穿出。
去线方向的芯线B′端部由基座前端部的进线导口进入下一个偶数布线孔道,去线方向的芯线B′端部沿着下一个偶数布线孔道从基座前端部穿过出线口和测试孔由基座的后端部穿出。
作完来线方向芯线和去线方向芯线的穿线操作后,用工具压迫基座上部的压接盖,使压接盖完全进入压盖池内,两两相对平行设置的接线卡的切线卡口在压卡线槽上割破芯线的绝缘皮,芯线内的金属线被挤入切线卡口内,金属线在切线卡口内与接线卡相连接。接线卡的跨线卡口在压卡线槽上不损伤芯线的绝缘皮,保持芯线与接线卡绝缘。
使布置在奇数布线孔道内来线方向的芯线A与去线方向的芯线A′通过接线卡相连接,使布置在偶数布线孔道内来线方向的芯线B与去线方向的芯线B′通过接线卡相连接。
用工具在基座后端部的断线孔内将来线方向的芯线A、来线方向的芯线B、去线方向的芯线A′和去线方向的芯线B′的芯线多余部分切断。
用检测工具从基座后端部的测试孔插入测试插头与被切断芯线的断头相接触,检测芯线的连接情况以及测试通讯线路的通讯状态。
本发明的接续方法可以单枚有序的排列方式,也可采用线位排列架集成排列方式,这样改变了集中一点的接续方法和取消了互扭的电缆芯线的长度,使其排列有序减少空间占用,有效避免接续套管的无谓增大。
本发明取消了上述电缆芯线相互扭接并一次压接一对电缆芯线的接续,因此速度加快较为省工。本发明因排列有序,便于查找电缆芯线线序,而现行的接续方法必须利用电缆芯线的色谱进行查找,查找电缆芯线的线序非常困难和不方便,而本发明可以在线位排列架的背面书写线序实现快速查找。本发明增加测试功能,由断线孔可承担测试塞的安放进行测试,而现行的接线子不具备测试功能。本发明只针对φ0.4-0.5mm线径的接续,可以使接线子与电缆芯线达到良好的连接。本发明的综合造价少于现行的两个接线子的综合造价之和。
本发明采用了无色、全透明的材料,操作过程清晰可见,使施工质量得到进一步的保障。本发明的结构特点造成了接续程序和操作的变化,会使操作人员的操作不习惯而降低了接续速度,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很快就能达到现有接线子的接续速度,甚至会超过现行的接线子电缆芯线的接续速度。
本发明是通信电缆用多路接线子及制作方法和连接方法。设计合理,结构紧凑,综合造价低于现行接线子,芯线的线序排列清晰,不宜混乱。一次压接可以完成一对以上电缆芯线的接续,较现行接线子的操作速度提高了一倍。增设了测试功能,完善了施工、维护的质量监测手段,利用接线子托板可书写线序,便于工程质量验收和日常维护、缩短了查找电缆芯线障碍的时间。本法明经检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标准《市内通信电缆接线子》(YD334-87)的要求。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详细说明。
图1通信电缆用多路接线子的剖视示意图
图2通信电缆用多路接线子的示意图
图3通信电缆用多路接线子的剖视示意图
图4通信电缆用多路接线子压接盖的俯视图
图5通信电缆用多路接线子接线卡的示意图
图6通信电缆用多路接线子线位排列架的安装示意图
图7通信电缆用多路接线子压盖池的示意图
图8通信电缆用多路接线子压接盖的示意图
图9通信电缆用多路接线子的压接示意图
图10通信电缆用多路接线子的压接示意图
通信电缆用多路接线子及制作方法和连接方法
1接线卡,2切线卡口,3跨线卡口,4固定鼓,5定位卡钩,6压接盖,7固定插头,8卡线刀固定槽,9基座,10进线导口,11布线孔道,12压线卡槽,13断线孔,14压盖池,15基座定位柱,16线位排列架,17定位槽,18定位插孔,19进线口标识,20固定插座,21测试孔,22出线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基座(9)内沿基座(9)相对平行设置4道布线孔道(11),布线孔道(11)从基座(9)的前端部贯穿到基座(9)的后端部,基座(9)前端部布线孔道(11)的端口设置扩展口状的进线导口(10),基座(9)后端部布线孔道(11)的端口设置测试孔(21)。基座(9)后端部设置断线孔(13),断线孔(13)与布线孔道(11)相对垂直贯穿基座(9)后端部,布线孔道(11)与断线孔(13)交汇处设置出线口(22),进线导口(10)、布线孔道(11)、出线口(22)和测试孔(21)在同一轴心。基座(9)的前端部相对平行设置若干个进线口标识(19),进线口标识(19)与奇数布线孔道(11)相对应。
基座(9)的中部沿基座(9)相对平行设置压盖池(14),压盖池(14)的截面呈圆形,布线孔道(11)沿基座(9)相对平行贯穿压盖池(14)。压盖池(14)内沿基座(9)两侧相对平行设置凹陷的固定插座(20),压盖池(14)内下部相对平行设置4道压线卡槽(12),压线卡槽(12)与布线孔道(11)相对垂直交叉贯通,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
实施例2
在基座(9)内沿基座(9)相对平行设置6道布线孔道(11),布线孔道(11)从基座(9)的前端部贯穿到基座(9)的后端部,基座(9)前端部布线孔道(11)的端口设置扩展口状的进线导口(10),基座(9)后端部布线孔道(11)的端口设置测试孔(21)。基座(9)后端部设置断线孔(13),断线孔(13)与布线孔道(11)相对垂直贯穿基座(9)后端部,布线孔道(11)与断线孔(13)交汇处设置出线口(22),进线导口(10)、布线孔道(11)、出线口(22)和测试孔(21)在同一轴心。基座(9)的前端部相对平行设置若干个进线口标识(19),进线口标识(19)与偶数布线孔道(11)相对应。
基座(9)的中部沿基座(9)相对平行设置压盖池(14),压盖池(14)的截面呈矩形,布线孔道(11)沿基座(9)相对平行贯穿压盖池(14)。压盖池(14)内沿基座(9)两侧相对平行设置凹陷的固定插座(20),压盖池(14)内下部相对平行设置6道压线卡槽(12),压线卡槽(12)与布线孔道(11)相对垂直交叉贯通,如图1、图7A、图8A所示。
实施例3
在基座(9)内沿基座(9)相对平行设置4道布线孔道(11),布线孔道(11)从基座(9)的前端部贯穿到基座(9)的后端部,基座(9)前端部布线孔道(11)的端口设置扩展口状的进线导口(10),基座(9)后端部布线孔道(11)的端口设置测试孔(21)。基座(9)后端部设置断线孔(13),断线孔(13)与布线孔道(11)相对垂直贯穿基座(9)后端部,布线孔道(11)与断线孔(13)交汇处设置出线口(22),进线导口(10)、布线孔道(11)、出线口(22)和测试孔(21)在同一轴心。基座(9)的前端部相对平行设置若干个进线口标识(19),进线口标识(19)与奇数布线孔道(11)相对应。
基座(9)的中部沿基座(9)相对平行设置压盖池(14),压盖池(14)的截面呈正方形,布线孔道(11)沿基座(9)相对平行贯穿压盖池(14)。压盖池(14)内沿基座(9)两侧相对平行设置凹陷的固定插座(20),压盖池(14)内下部相对平行设置4道压线卡槽(12),压线卡槽(12)与布线孔道(11)相对垂直交叉贯通,如图1、图7B、图8B所示。
实施例4
在基座(9)内沿基座(9)相对平行设置6道布线孔道(11),布线孔道(11)从基座(9)的前端部贯穿到基座(9)的后端部,基座(9)前端部布线孔道(11)的端口设置扩展口状的进线导口(10),基座(9)后端部布线孔道(11)的端口设置测试孔(21)。基座(9)后端部设置断线孔(13),断线孔(13)与布线孔道(11)相对垂直贯穿基座(9)后端部,布线孔道(11)与断线孔(13)交汇处设置出线口(22),进线导口(10)、布线孔道(11)、出线口(22)和测试孔(21)在同一轴心。基座(9)的前端部相对平行设置若干个进线口标识(19),进线口标识(19)与偶数布线孔道(11)相对应。
基座(9)的中部沿基座(9)相对平行设置压盖池(14),压盖池(14)的截面呈椭圆形,布线孔道(11)沿基座(9)相对平行贯穿压盖池(14)。压盖池(14)内沿基座(9)两侧相对平行设置凹陷的固定插座(20),压盖池(14)内下部相对平行设置6道压线卡槽(12),压线卡槽(12)与布线孔道(11)相对垂直交叉贯通,如图1、图7C、图8C所示。
实施例5
在基座(9)内沿基座(9)相对平行设置8道布线孔道(11),布线孔道(11)从基座(9)的前端部贯穿到基座(9)的后端部,基座(9)前端部布线孔道(11)的端口设置扩展口状的进线导口(10),基座(9)后端部布线孔道(11)的端口设置测试孔(21)。基座(9)后端部设置断线孔(13),断线孔(13)与布线孔道(11)相对垂直贯穿基座(9)后端部,布线孔道(11)与断线孔(13)交汇处设置出线口(22),进线导口(10)、布线孔道(11)、出线口(22)和测试孔(21)在同一轴心。基座(9)的前端部相对平行设置若干个进线口标识(19),进线口标识(19)与奇数布线孔道(11)相对应。
基座(9)的中部沿基座(9)相对平行设置压盖池(14),压盖池(14)的截面呈多边形,布线孔道(11)沿基座(9)相对平行贯穿压盖池(14)。压盖池(14)内沿基座(9)两侧相对平行设置凹陷的固定插座(20),压盖池(14)内下部相对平行设置8道压线卡槽(12),压线卡槽(12)与布线孔道(11)相对垂直交叉贯通,如图1、图7D、图8D所示。
实施例6
压盖池(14)内的上部相对垂直设置压接盖(6),压接盖(6)的截面呈圆形,且与压盖池(14)相吻合。压接盖(6)下部两侧相对平行设置凸起的固定插头(7),压接盖(6)的固定插头(7)与压盖池(14)的固定插座(20)相吻合。压接盖(6)内两端部相对平行设置若干道接线卡固定槽(8),接线卡固定槽(8)内固定设置接线卡(1)。
接线卡(1)上部两端相对设置固定卡钩(5),接线卡(1)上部相对平行设置固定鼓(4),接线卡(1)下部相对平行交错各设置2个切线卡口(2)和跨线卡口(3)。压接盖(6)套嵌放置在压盖池(14)的上部,接线卡(1)的下部与压线卡槽(12)相对,固定插头(7)的下部与固定插座(20)相对,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
实施例7
压盖池(14)内的上部相对垂直设置压接盖(6),压接盖(6)的截面呈矩形,且与压盖池(14)相吻合。压接盖(6)下部两侧相对平行设置凸起的固定插头(7),压接盖(6)的固定插头(7)与压盖池(14)的固定插座(20)相吻合。压接盖(6)内两端部相对平行设置若干道接线卡固定槽(8),接线卡固定槽(8)内固定设置接线卡(1)。
接线卡(1)上部两端相对设置固定卡钩(5),接线卡(1)上部相对平行设置固定鼓(4),接线卡(1)下部相对平行交错各设置2个切线卡口(2)和跨线卡口(3)。压接盖(6)套嵌放置在压盖池(14)的上部,接线卡(1)的下部与压线卡槽(12)相对,固定插头(7)的下部与固定插座(20)相对,如图1、图7A、图8A所示。
实施例8
压盖池(14)内的上部相对垂直设置压接盖(6),压接盖(6)的截面呈正方形,且与压盖池(14)相吻合。压接盖(6)下部两侧相对平行设置凸起的固定插头(7),压接盖(6)的固定插头(7)与压盖池(14)的固定插座(20)相吻合。压接盖(6)内两端部相对平行设置若干道接线卡固定槽(8),接线卡固定槽(8)内固定设置接线卡(1)。
接线卡(1)上部两端相对设置固定卡钩(5),接线卡(1)上部相对平行设置固定鼓(4),接线卡(1)下部相对平行交错各设置2个切线卡口(2)和跨线卡口(3)。压接盖(6)套嵌放置在压盖池(14)的上部,接线卡(1)的下部与压线卡槽(12)相对,固定插头(7)的下部与固定插座(20)相对,如图1、图7B、图8B所示。
实施例9
压盖池(14)内的上部相对垂直设置压接盖(6),压接盖(6)的截面呈椭圆形,且与压盖池(14)相吻合。压接盖(6)下部两侧相对平行设置凸起的固定插头(7),压接盖(6)的固定插头(7)与压盖池(14)的固定插座(20)相吻合。压接盖(6)内两端部相对平行设置若干道接线卡固定槽(8),接线卡固定槽(8)内固定设置接线卡(1)。
接线卡(1)上部两端相对设置固定卡钩(5),接线卡(1)上部相对平行设置固定鼓(4),接线卡(1)下部相对平行交错各设置2个切线卡口(2)和跨线卡口(3)。压接盖(6)套嵌放置在压盖池(14)的上部,接线卡(1)的下部与压线卡槽(12)相对,固定插头(7)的下部与固定插座(20)相对,如图1、图7C、图8C所示。
实施例10
压盖池(14)内的上部相对垂直设置压接盖(6),压接盖(6)的截面呈多边形,且与压盖池(14)相吻合。压接盖(6)下部两侧相对平行设置凸起的固定插头(7),压接盖(6)的固定插头(7)与压盖池(14)的固定插座(20)相吻合。压接盖(6)内两端部相对平行设置若干道接线卡固定槽(8),接线卡固定槽(8)内固定设置接线卡(1)。
接线卡(1)上部两端相对设置固定卡钩(5),接线卡(1)上部相对平行设置固定鼓(4),接线卡(1)下部相对平行交错各设置2个切线卡口(2)和跨线卡口(3)。压接盖(6)套嵌放置在压盖池(14)的上部,接线卡(1)的下部与压线卡槽(12)相对,固定插头(7)的下部与固定插座(20)相对,如图1、图7D、图8D所示。
实施例11
基座(9)的下部相对平行设置2个基座定位柱(15),基座(9)固定放置在线位排列架(16)的定位卡槽(17)内,在线位排列架(16)上沿线位排列架(16)相对平行设置5个定位卡槽(17),基座(9)与定位卡槽(17)相吻合。定位卡槽(17)的底部相对平行设置2个定位插孔(18),定位插孔(18)与基座(9)的基座定位柱(15)相吻合,如图1、图6所示。
实施例12
基座(9)的下部相对平行设置2个基座定位柱(15),基座(9)固定放置在线位排列架(16)的定位卡槽(17)内,在线位排列架(16)上沿线位排列架(16)相对平行设置10个定位卡槽(17),基座(9)与定位卡槽(17)相吻合。定位卡槽(17)的底部相对平行设置2个定位插孔(18),定位插孔(18)与基座(9)的基座定位柱(15)相吻合,如图1、图6所示。
实施例13
基座(9)内设置布线孔道(11)的数量为4的偶数。
接线卡(1)下部各设置2的切线卡口(2)和跨线卡口(3),接线卡(1)两两相对平行设置在压接盖(6)内,奇数接线卡(1)的切线卡口(2)与偶数接线卡(1)的跨线卡口(3)相对应设置在同一布线孔道(11)上,奇数接线卡(1)的跨线卡口(3)与偶数接线卡(1)的切线卡口(2)相对应设置在同一布线孔道(11)上,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
实施例14
基座(9)内设置布线孔道(11)的数量为6的偶数。
接线卡(1)下部各设置2的切线卡口(2)和跨线卡口(3),接线卡(1)两两相对平行设置在压接盖(6)内,奇数接线卡(1)的切线卡口(2)与偶数接线卡(1)的跨线卡口(3)相对应设置在同一布线孔道(11)上,奇数接线卡(1)的跨线卡口(3)与偶数接线卡(1)的切线卡口(2)相对应设置在同一布线孔道(11)上,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7、图8所示。
实施例15
整体制作基座(9),基座(9)内制作4道布线孔道(11),布线孔道(11)从基座(9)的前端部贯穿到基座(9)的后端部。基座(9)的前端部制作扩展口状的进线导口(10),基座(9)的后端部制作测试孔(21)。基座(9)后端部制作断线孔(13),断线孔(13)相对垂直贯穿基座(9)后端部,基座(9)的后端部制作出线口(22),进线导口(10)、布线孔道(11)、出线口(22)和测试孔(21)在同一轴心,基座(9)的下部制作若干个基座定位柱(15)。基座(9)中部制作截面呈圆形的压盖池(14),布线孔道(11)能相对平行贯穿压盖池(14)。压盖池(14)内两侧各制作凹陷的固定插座(20),压盖池(14)内下部制作2道压线卡槽(12),压线卡槽(12)与布线孔道(11)相对垂直交叉贯通。基座(9)的前端部制作2个进线口标识(19),进线口标识(19)与奇数布线孔道(11)相对应。
整体制作压接盖(6),压接盖(6)的截面制作成圆形2,且与压盖池(14)相吻合。压接盖(6)下部两侧制作凸起的固定插头(7),固定插头(7)与压盖池(14)的固定插座(20)相吻合。压接盖(6)内两端部制作若干道接线卡固定槽(8),接线卡固定槽(8)内固定设置接线卡(1)。
整体制作接线卡(1),接线卡(1)的上部两端制作固定卡钩(5),接线卡(1)的上部制作固定鼓(4),接线卡(1)的下部相对平行交错各制作2个切线卡口(2)和跨线卡口(3)。压接盖(6)内的接线卡(1)两两相对平行,把一片接线卡(1)的切线卡口(2)与另一片接线卡(1)的跨线卡口(3)相对应制作在同一布线孔道(11)上,把一片接线卡(1)的跨线卡口(3)与另一片接线卡(1)的切线卡口(2)相对应制作在同一布线孔道(11)上。
整体制作线位排列架(16),线位排列架(16)上制作5个定位槽(17),定位槽(17)与基座(9)相吻合。定位槽(17)的底部制作2个定位插孔(18),定位插孔(18)与基座(9)的基座定位柱(15)相吻合,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
实施例16
整体制作基座(9),基座(9)内制作6道布线孔道(11),布线孔道(11)从基座(9)的前端部贯穿到基座(9)的后端部。基座(9)的前端部制作扩展口状的进线导口(10),基座(9)的后端部制作测试孔(21)。基座(9)后端部制作断线孔(13),断线孔(13)相对垂直贯穿基座(9)后端部,基座(9)的后端部制作出线口(22),进线导口(10)、布线孔道(11)、出线口(22)和测试孔(21)在同一轴心,基座(9)的下部制作2个基座定位柱(15)。基座(9)中部制作截面呈矩形的压盖池(14),布线孔道(11)能相对平行贯穿压盖池(14)。压盖池(14)内两侧各制作凹陷的固定插座(20),压盖池(14)内下部制作3道压线卡槽(12),压线卡槽(12)与布线孔道(11)相对垂直交叉贯通。基座(9)的前端部制作2个进线口标识(19),进线口标识(19)与偶数布线孔道(11)相对应。
整体制作压接盖(6),压接盖(6)的截面制作成矩形,且与压盖池(14)相吻合。压接盖(6)下部两侧制作凸起的固定插头(7),固定插头(7)与压盖池(14)的固定插座(20)相吻合。压接盖(6)内两端部制作3道接线卡固定槽(8),接线卡固定槽(8)内固定设置接线卡(1)。
整体制作接线卡(1),接线卡(1)的上部两端制作固定卡钩(5),接线卡(1)的上部制作固定鼓(4),接线卡(1)的下部相对平行交错各制作2个切线卡口(2)和跨线卡口(3)。压接盖(6)内的接线卡(1)两两相对平行,把一片接线卡(1)的切线卡口(2)与另一片接线卡(1)的跨线卡口(3)相对应制作在同一布线孔道(11)上,把一片接线卡(1)的跨线卡口(3)与另一片接线卡(1)的切线卡口(2)相对应制作在同一布线孔道(11)上。
整体制作线位排列架(16),线位排列架(16)上制作10个定位槽(17),定位槽(17)与基座(9)相吻合。定位槽(17)的底部制作2个定位插孔(18),定位插孔(18)与基座(9)的基座定位柱(15)相吻合,如图1、图3、图5、图6、图7A、图8A、图9、图10所示。
实施例17
整体制作基座(9),基座(9)内制作4道布线孔道(11),布线孔道(11)从基座(9)的前端部贯穿到基座(9)的后端部。基座(9)的前端部制作扩展口状的进线导口(10),基座(9)的后端部制作测试孔(21)。基座(9)后端部制作断线孔(13),断线孔(13)相对垂直贯穿基座(9)后端部,基座(9)的后端部制作出线口(22),进线导口(10)、布线孔道(11)、出线口(22)和测试孔(21)在同一轴心,基座(9)的下部制作2个基座定位柱(15)。基座(9)中部制作截面呈正方形的压盖池(14),布线孔道(11)能相对平行贯穿压盖池(14)。压盖池(14)内两侧各制作凹陷的固定插座(20),压盖池(14)内下部制作2道压线卡槽(12),压线卡槽(12)与布线孔道(11)相对垂直交叉贯通。基座(9)的前端部制作2个进线口标识(19),进线口标识(19)与奇数布线孔道(11)相对应。
整体制作压接盖(6),压接盖(6)的截面制作成正方形,且与压盖池(14)相吻合。压接盖(6)下部两侧制作凸起的固定插头(7),固定插头(7)与压盖池(14)的固定插座(20)相吻合。压接盖(6)内两端部制作2道接线卡固定槽(8),接线卡固定槽(8)内固定设置接线卡(1)。
整体制作接线卡(1),接线卡(1)的上部两端制作固定卡钩(5),接线卡(1)的上部制作固定鼓(4),接线卡(1)的下部相对平行交错各制作2个切线卡口(2)和跨线卡口(3)。压接盖(6)内的接线卡(1)两两相对平行,把一片接线卡(1)的切线卡口(2)与另一片接线卡(1)的跨线卡口(3)相对应制作在同一布线孔道(11)上,把一片接线卡(1)的跨线卡口(3)与另一片接线卡(1)的切线卡口(2)相对应制作在同一布线孔道(11)上。
整体制作线位排列架(16),线位排列架(16)上制作5个定位槽(17),定位槽(17)与基座(9)相吻合。定位槽(17)的底部制作2个定位插孔(18),定位插孔(18)与基座(9)的基座定位柱(15)相吻合,如图1、图3、图5、图6、图7B、图8B、图9、图10所示。
实施例18
整体制作基座(9),基座(9)内制作6道布线孔道(11),布线孔道(11)从基座(9)的前端部贯穿到基座(9)的后端部。基座(9)的前端部制作扩展口状的进线导口(10),基座(9)的后端部制作测试孔(21)。基座(9)后端部制作断线孔(13),断线孔(13)相对垂直贯穿基座(9)后端部,基座(9)的后端部制作出线口(22),进线导口(10)、布线孔道(11)、出线口(22)和测试孔(21)在同一轴心,基座(9)的下部制作2个基座定位柱(15)。基座(9)中部制作截面呈椭圆形的压盖池(14),布线孔道(11)能相对平行贯穿压盖池(14)。压盖池(14)内两侧各制作凹陷的固定插座(20),压盖池(14)内下部制作3道压线卡槽(12),压线卡槽(12)与布线孔道(11)相对垂直交叉贯通。基座(9)的前端部制作3个进线口标识(19),进线口标识(19)与偶数布线孔道(11)相对应。
整体制作压接盖(6),压接盖(6)的截面制作成椭圆形,且与压盖池(14)相吻合。压接盖(6)下部两侧制作凸起的固定插头(7),固定插头(7)与压盖池(14)的固定插座(20)相吻合。压接盖(6)内两端部制作2道接线卡固定槽(8),接线卡固定槽(8)内固定设置接线卡(1)。
整体制作接线卡(1),接线卡(1)的上部两端制作固定卡钩(5),接线卡(1)的上部制作固定鼓(4),接线卡(1)的下部相对平行交错各制作2个切线卡口(2)和跨线卡口(3)。压接盖(6)内的接线卡(1)两两相对平行,把一片接线卡(1)的切线卡口(2)与另一片接线卡(1)的跨线卡口(3)相对应制作在同一布线孔道(11)上,把一片接线卡(1)的跨线卡口(3)与另一片接线卡(1)的切线卡口(2)相对应制作在同一布线孔道(11)上。
整体制作线位排列架(16),线位排列架(16)上制作10个定位槽(17),定位槽(17)与基座(9)相吻合。定位槽(17)的底部制作2个定位插孔(18),定位插孔(18)与基座(9)的基座定位柱(15)相吻合,如图1、图3、图5、图6、图7C、图8C、图9、图10所示。
实施例19
整体制作基座(9),基座(9)内制作8道布线孔道(11),布线孔道(11)从基座(9)的前端部贯穿到基座(9)的后端部。基座(9)的前端部制作扩展口状的进线导口(10),基座(9)的后端部制作测试孔(21)。基座(9)后端部制作断线孔(13),断线孔(13)相对垂直贯穿基座(9)后端部,基座(9)的后端部制作出线口(22),进线导口(10)、布线孔道(11)、出线口(22)和测试孔(21)在同一轴心,基座(9)的下部制作2个基座定位柱(15)。基座(9)中部制作截面呈多边形的压盖池(14),布线孔道(11)能相对平行贯穿压盖池(14)。压盖池(14)内两侧各制作凹陷的固定插座(20),压盖池(14)内下部制作4道压线卡槽(12),压线卡槽(12)与布线孔道(11)相对垂直交叉贯通。基座(9)的前端部制作4个进线口标识(19),进线口标识(19)与奇数布线孔道(11)相对应。
整体制作压接盖(6),压接盖(6)的截面制作成多边形,且与压盖池(14)相吻合。压接盖(6)下部两侧制作凸起的固定插头(7),固定插头(7)与压盖池(14)的固定插座(20)相吻合。压接盖(6)内两端部制作若干道接线卡固定槽(8),接线卡固定槽(8)内固定设置接线卡(1)。
整体制作接线卡(1),接线卡(1)的上部两端制作固定卡钩(5),接线卡(1)的上部制作固定鼓(4),接线卡(1)的下部相对平行交错各制作2个切线卡口(2)和跨线卡口(3)。压接盖(6)内的接线卡(1)两两相对平行,把一片接线卡(1)的切线卡口(2)与另一片接线卡(1)的跨线卡口(3)相对应制作在同一布线孔道(11)上,把一片接线卡(1)的跨线卡口(3)与另一片接线卡(1)的切线卡口(2)相对应制作在同一布线孔道(11)上。
整体制作线位排列架(16),线位排列架(16)上制作5个定位槽(17),定位槽(17)与基座(9)相吻合。定位槽(17)的底部制作2个定位插孔(18),定位插孔(18)与基座(9)的基座定位柱(15)相吻合,如图1、图3、图5、图6、图7D、图8D、图9、图10所示。
实施例20
采用聚丙烯绝缘材料整体制作基座(9)、压接盖(6)和线位排列架(16),用注塑的方式制作。采用金属材料整体制作接线卡(1),用整体冲压的方式制作,镀银进行表面处理,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所示。
实施例21
采用聚丙烯绝缘材料整体制作基座(9)、压接盖(6)和线位排列架(16),用压铸的方式制作。采用金属材料整体制作接线卡(1),用整体冲压的方式制作,镀银进行表面处理,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所示。
实施例22
来线方向的芯线A端部由基座(9)前端部的进线导口(10)进入奇数布线孔道(11),来线方向的芯线A端部沿着奇数布线孔道(11)从基座(9)前端部穿过出线口(22)和测试孔(21)由基座(9)的后端部穿出。
来线方向的芯线B端部由基座(9)前端部的进线导口(10)进入偶数布线孔道(11),来线方向的芯线B端部沿着偶数布线孔道(11)从基座(9)前端部穿过出线口(22)和测试孔(21)由基座(9)的后端部穿出。
去线方向的芯线A′端部由基座(9)前端部的进线导口(10)进入下一个奇数布线孔道(11),去线方向的芯线A′端部沿着下一个奇数布线孔道(11)从基座(9)前端部穿过出线口(22)和测试孔(21)由基座(9)的后端部穿出。
去线方向的芯线B′端部由基座(9)前端部的进线导口(10)进入下一个偶数布线孔道(11),去线方向的芯线B′端部沿着下一个偶数布线孔道(11)从基座(9)前端部穿过出线口(22)和测试孔(21)由基座(9)的后端部穿出。
作完来线方向芯线和去线方向芯线的穿线操作后,用工具压迫基座(9)上部的压接盖(6),使压接盖(6)完全进入压盖池(14)内,两两相对平行设置的接线卡(1)的切线卡口(2)在压卡线槽(12)上割破芯线的绝缘皮,芯线内的金属线被挤入切线卡口(2)内,金属线在切线卡口(2)内与接线卡(1)相连接。接线卡(1)的跨线卡口(3)在压卡线槽(12)上不损伤芯线的绝缘皮,保持芯线与接线卡(1)绝缘。
使布置在奇数布线孔道(11)内来线方向的芯线A与去线方向的芯线A′通过接线卡(1)相连接,使布置在偶数布线孔道(11)内来线方向的芯线B与去线方向的芯线B′通过接线卡(1)相连接。
用工具在基座(9)后端部的断线孔(13)内将来线方向的芯线A、来线方向的芯线B、去线方向的芯线A′和去线方向的芯线B′的芯线多余部分切断,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所示。
实施例23
用检测工具从基座(9)后端部的测试孔(21)插入测试插头与被切断芯线的断头相接触,检测芯线的连接情况以及测试通讯线路的通讯状态,如图1、图2、图7、图9、图10所示。

Claims (7)

1、一种通信电缆用多路接线子,其特征是在基座(9)内沿基座(9)相对平行设置若干道布线孔道(11),布线孔道(11)从基座(9)的前端部贯穿到基座(9)的后端部,基座(9)前端部布线孔道(11)的端口设置扩展口状的进线导口(10),基座(9)后端部布线孔道(11)的端口设置测试孔(21);基座(9)后端部设置断线孔(13),断线孔(13)与布线孔道(11)相对垂直贯穿基座(9)后端部,布线孔道(11)与断线孔(13)交汇处设置出线口(22),进线导口(10)、布线孔道(11)、出线口(22)和测试孔(21)在同一轴心;基座(9)的前端部相对平行设置若干个进线口标识(19),进线口标识(19)与奇数布线孔道(11)或偶数布线孔道(11)相对应;基座(9)的中部沿基座(9)相对平行设置压盖池(14),压盖池(14)的截面呈圆形、矩形、正方形、椭圆形、多边形,布线孔道(11)沿基座(9)相对平行贯穿压盖池(14);压盖池(14)内沿基座(9)两侧相对平行设置凹陷的固定插座(20),压盖池(14)内下部相对平行设置若干道压线卡槽(12),压线卡槽(12)与布线孔道(11)相对垂直交叉贯通;压盖池(14)内的上部相对垂直设置压接盖(6),压接盖(6)的截面呈圆形、矩形、正方形、椭圆形、多边形,且与压盖池(14)相吻合;压接盖(6)下部两侧相对平行设置凸起的固定插头(7),压接盖(6)的固定插头(7)与压盖池(14)的固定插座(20)相吻合;压接盖(6)内两端部相对平行设置若干道接线卡固定槽(8),接线卡固定槽(8)内固定设置接线卡(1);接线卡(1)上部两端相对设置固定卡钩(5),接线卡(1)上部相对平行设置固定鼓(4),接线卡(1)下部相对平行交错各设置若干个切线卡口(2)和跨线卡口(3);压接盖(6)套嵌放置在压盖池(14)的上部,接线卡(1)的下部与压线卡槽(12)相对,固定插头(7)的下部与固定插座(20)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电缆用多路接线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9)的下部相对平行设置若干个基座定位柱(15),基座(9)固定放置在线位排列架(16)的定位槽(17)内,在线位排列架(16)上沿线位排列架(16)相对平行设置若干个定位槽(17),基座(9)与定位槽(17)相吻合;定位槽(17)的底部相对平行设置若干个定位插孔(18),定位插孔(18)与基座(9)的基座定位柱(15)相吻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电缆用多路接线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9)内设置布线孔道(11)的数量为至少2道以上的偶数;接线卡(1)下部各设置至少1个以上的切线卡口(2)和跨线卡口(3),接线卡(1)两两相对平行设置在压接盖(6)内,奇数接线卡(1)的切线卡口(2)与偶数接线卡(1)的跨线卡口(3)相对应设置在同一布线孔道(11)上,奇数接线卡(1)的跨线卡口(3)与偶数接线卡(1)的切线卡口(2)相对应设置在同一布线孔道(11)上。
4、一种通信电缆用多路接线子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整体制作基座(9),基座(9)内制作若干道布线孔道(11),布线孔道(11)从基座(9)的前端部贯穿到基座(9)的后端部;基座(9)的前端部制作扩展口状的进线导口(10),基座(9)的后端部制作测试孔(21);基座(9)后端部制作断线孔(13),断线孔(13)相对垂直贯穿基座(9)后端部,基座(9)的后端部制作出线口(22),进线导口(10)、布线孔道(11)、出线口(22)和测试孔(21)在同一轴心,基座(9)的下部制作若干个基座定位柱(15);基座(9)中部制作截面呈圆形或矩形或正方形或椭圆形或多边形的压盖池(14),布线孔道(11)能相对平行贯穿压盖池(14);压盖池(14)内两侧各制作凹陷的固定插座(20),压盖池(14)内下部制作若干道压线卡槽(12),压线卡槽(12)与布线孔道(11)相对垂直交叉贯通;基座(9)的前端部制作若干个进线口标识(19),进线口标识(19)与奇数布线孔道(11)或偶数布线孔道(11)相对应;整体制作压接盖(6),压接盖(6)的截面制作成圆形或矩形或正方形或椭圆形或多边形,且与压盖池(14)相吻合;压接盖(6)下部两侧制作凸起的固定插头(7),固定插头(7)与压盖池(14)的固定插座(20)相吻合;压接盖(6)内两端部制作若干道接线卡固定槽(8),接线卡固定槽(8)内固定设置接线卡(1);整体制作接线卡(1),接线卡(1)的上部两端制作固定卡钩(5),接线卡(1)的上部制作固定鼓(4),接线卡(1)的下部相对平行交错各制作若干个切线卡口(2)和跨线卡口(3);压接盖(6)内的接线卡(1)两两相对平行,把一片接线卡(1)的切线卡口(2)与另一片接线卡(1)的跨线卡口(3)相对应制作在同一布线孔道(11)上,把一片接线卡(1)的跨线卡口(3)与另一片接线卡(1)的切线卡口(2)相对应制作在同一布线孔道(11)上;整体制作线位排列架(16),线位排列架(16)上制作若干个定位槽(17),定位槽(17)与基座(9)相吻合;定位槽(17)的底部制作若干个定位插孔(18),定位插孔(18)与基座(9)的基座定位柱(15)相吻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电缆用多路接线子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用聚丙烯绝缘材料整体制作基座(9)、压接盖(6)和线位排列架(16),用注塑、压铸的方式制作;采用金属材料整体制作接线卡(1),用整体冲压的方式制作,镀锡或银进行表面处理。
6、一种通信电缆用多路接线子的连接方法,其特征是在于来线方向的芯线A端部由基座(9)前端部的进线导口(10)进入奇数布线孔道(11),来线方向的芯线A端部沿着奇数布线孔道(11)从基座(9)前端部穿过出线口(22)和测试孔(21)由基座(9)的后端部穿出来线方向的芯线B端部由基座(9)前端部的进线导口(10)进入偶数布线孔道(11),来线方向的芯线B端部沿着偶数布线孔道(11)从基座(9)前端部穿过出线口(22)和测试孔(21)由基座(9)的后端部穿出;去线方向的芯线A′端部由基座(9)前端部的进线导口(10)进入下一个奇数布线孔道(11),去线方向的芯线A′端部沿着下一个奇数布线孔道(11)从基座(9)前端部穿过出线口(22)和测试孔(21)由基座(9)的后端部穿出;去线方向的芯线B′端部由基座(9)前端部的进线导口(10)进入下一个偶数布线孔道(11),去线方向的芯线B′端部沿着下一个偶数布线孔道(11)从基座(9)前端部穿过出线口(22)和测试孔(21)由基座(9)的后端部穿出;作完来线方向芯线和去线方向芯线的穿线操作后,用工具压迫基座(9)上部的压接盖(6),使压接盖(6)完全进入压盖池(14)内,两两相对平行设置的接线卡(1)的切线卡口(2)在压卡线槽(12)上割破芯线的绝缘皮,芯线内的金属线被挤入切线卡口(2)内,金属线在切线卡口(2)内与接线卡(1)相连接;接线卡(1)的跨线卡口(3)在压卡线槽(12)上不损伤芯线的绝缘皮,保持芯线与接线卡(1)绝缘;使布置在奇数布线孔道(11)内来线方向的芯线A与去线方向的芯线A′通过接线卡(1)相连接,使布置在偶数布线孔道(11)内来线方向的芯线B与去线方向的芯线B′通过接线卡(1)相连接;用工具在基座(9)后端部的断线孔(13)内将来线方向的芯线A、来线方向的芯线B、去线方向的芯线A′和去线方向的芯线B′的芯线多余部分切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电缆用多路接线子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检测工具从基座(9)后端部的测试孔(21)插入测试插头与被切断芯线的断头相接触,检测芯线的连接情况以及测试通讯线路的通讯状态。
CNB2004100719355A 2004-09-14 2004-09-14 通信电缆用多路接线子及制作方法和连接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5228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719355A CN1315228C (zh) 2004-09-14 2004-09-14 通信电缆用多路接线子及制作方法和连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719355A CN1315228C (zh) 2004-09-14 2004-09-14 通信电缆用多路接线子及制作方法和连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88703A true CN1588703A (zh) 2005-03-02
CN1315228C CN1315228C (zh) 2007-05-09

Family

ID=34604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7193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5228C (zh) 2004-09-14 2004-09-14 通信电缆用多路接线子及制作方法和连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315228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9933A (zh) * 2008-06-18 2009-12-23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带有电连通装置的电气设备
CN101291018B (zh) * 2007-04-20 2012-02-01 昆山市大唐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电缆接线子
CN102683918A (zh) * 2012-05-08 2012-09-19 江门协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接线器
CN112186463A (zh) * 2020-09-03 2021-01-05 北京日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线束接线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8682B (zh) * 2017-05-20 2019-05-31 芜湖博康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线束压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67445Y (zh) * 1993-05-22 1994-06-01 陈�峰 扣式接线子
CN2185930Y (zh) * 1994-04-28 1994-12-21 浙江省邮电器材四厂 广用型扣式接线子
CN2466802Y (zh) * 2001-02-26 2001-12-19 吴耀龄 四线式接线子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1018B (zh) * 2007-04-20 2012-02-01 昆山市大唐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电缆接线子
CN101609933A (zh) * 2008-06-18 2009-12-23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带有电连通装置的电气设备
CN102683918A (zh) * 2012-05-08 2012-09-19 江门协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接线器
CN102683918B (zh) * 2012-05-08 2016-04-13 江门协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接线器
CN112186463A (zh) * 2020-09-03 2021-01-05 北京日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线束接线器
CN112186463B (zh) * 2020-09-03 2021-11-23 北京日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线束接线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15228C (zh) 2007-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41218C (zh) 用于车辆薄型无电刷电动机的集中式配电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414672A (zh) 集中式配电装置以及汇流条的加工方法
CN1178354C (zh) 电线导引装置
CN1138318C (zh) 高性能接插件
CN1044761C (zh) 有噪声抵消性能的通信用接插件终端阵列
CN1414673A (zh) 用于车辆薄型无电刷电动机的集中式配电装置
CN1926724A (zh) 模块化插座连接器系统
CN101051726A (zh) 端子压接装置和压接端子的方法
CN1601670A (zh) 泄漏式变压器
CN1017851B (zh) 板式插座组件
CN1497789A (zh) 连接器
CN1012865B (zh) 通讯系统中安装接线排的装置
CN1315228C (zh) 通信电缆用多路接线子及制作方法和连接方法
CN1576992A (zh) 显示组件接受单元、具有该接受单元的显示组件及显示器
CN1363967A (zh) 小型天线及其制造方法
CN1128491C (zh) 屏蔽的电信连接器
CN1103128C (zh) 用于传输网,特别是电话网或信息网的连接器
CN2807556Y (zh) 用于单底座灯的灯座和使用该灯座的照明装置
CN2805147Y (zh) 连接器
CN217544703U (zh) 电池负压化成设备
CN1088716A (zh) 一种用来夹紧电缆的平面型元件
CN2772052Y (zh) 电子仪器中的电气连接装置
CN1080469C (zh) 电线压接装置和电线压接方法
CN103296554A (zh) 网通连接器的构件制造方法
CN1666400A (zh) 电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