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71879A - 涡轮设备、复合发电设备和涡轮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涡轮设备、复合发电设备和涡轮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71879A
CN1571879A CN03801323.1A CN03801323A CN1571879A CN 1571879 A CN1571879 A CN 1571879A CN 03801323 A CN03801323 A CN 03801323A CN 1571879 A CN1571879 A CN 15718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rbine
temperature
fluid
cooling
st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038013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滨正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5718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718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CGAS-TURBINE PLANTS;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6/00Plural gas-turbine plants; Combinations of gas-turbine plants with other apparatus; Adaptations of gas-turbine plants for special use
    • F02C6/18Plural gas-turbine plants; Combinations of gas-turbine plants with other apparatus; Adaptations of gas-turbine plants for special use using the waste heat of gas-turbine plants outside the plants themselves, e.g. gas-turbine power heat pla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CGAS-TURBINE PLANTS;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7/00Features, components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orm groups F02C1/00 - F02C6/00;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7/12Cooling of plants
    • F02C7/16Cooling of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cooling medium
    • F02C7/18Cooling of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cooling medium the medium being gaseous, e.g.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CGAS-TURBINE PLANTS;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CONTROLLING FUEL SUPPLY IN AIR-BREATHING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7/00Features, components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orm groups F02C1/00 - F02C6/00; Air intakes f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2C7/12Cooling of plants
    • F02C7/16Cooling of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cooling medium
    • F02C7/18Cooling of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cooling medium the medium being gaseous, e.g. air
    • F02C7/185Cooling means for reduc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cooling air or ga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16Combined cycle power plant [CCPP], or combined cycle gas turbine [CCG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Turbines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 Turbine Rotor Nozzle Sealing (AREA)

Abstract

配备有TCA冷却器(12)的涡轮设备包括:一个燃气轮机(4),其具有压缩机(1)、燃烧室(2)和涡轮(3);TCA冷却器(12),用于通过向其中引入流体来冷却部分从来自压缩机的压缩空气提取的流体并进行热交换,和将冷却的流体引入燃气轮机(4)的涡轮(3)一侧;以及温度控制装置(15),用于将TCA冷却器(12)出口一侧上的流体控制到露点温度或更高,由此可以克服在TCA冷却器(12)出口侧上潮湿和蒸气露点凝结,并消除部分从压缩空气中提取的流体被过分冷却。

Description

涡轮设备、复合发电设备 和涡轮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备有燃气轮机并且还装备有冷却装置的涡轮设备。该燃气轮机包括一个压缩机,一个燃烧室和一个涡轮;而该冷却装置用于冷却来自压缩机的一部分空气,并且将该空气供给涡轮。另外,本发明还涉及带有该涡轮设备的复合循环发电设备。此外,本发明还涉及操作该涡轮设备的方法。
背景技术
从经济和有效利用能源的观点出发,在发电设备中已经采取了各种改善效率的措施。其中一个措施是使用结合了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的复合循环发电设备。在复合循环发电设备中,来自燃气轮机的高温废气送至废热回收锅炉中。在废热回收锅炉中,通过加热装置产生蒸汽,并将所产生的蒸汽送至蒸汽轮机中。在蒸汽轮机中,所产生的蒸汽作功。
从耐热方面来考虑,高温部件,例如,燃气轮机和燃烧室的各构件,都带有各种冷却系统。例如,作为从压缩机出来的压缩空气的一部分的流体,在热交换器中冷却,并利用被冷却的该流体作为诸如涡轮转子的构件的冷却介质。在这种情况下,在热交换器中用于冷却排出的空气的冷却介质为工厂内的低压供水,或轴承用的冷却水。
近年来,根据燃烧温度的升高,燃烧室利用蒸汽进行冷却。对于复合循环发电设备,计划将蒸汽轮机与燃气轮机相结合使用,其中,高温部件,如燃烧室,由蒸汽冷却,从而可以建造高效率的发电厂。例如,来自废热回收锅炉的蒸汽(中压蒸汽)旁通通至燃烧室,从而将冷却蒸汽导入燃烧室,同时冷却蒸汽的量根据温度、压力等调整,以便将所希望的冷却蒸汽量供给燃烧室。
在传统的燃气轮机设备中,冷却作为压缩空气一部分而排出的流体的热交换器的冷却能力,是将在正常工作过程中冷却涡轮转子等考虑在内而设计的。这样,在没有负载的工作等过程中,由热交换器冷却的流体温度太低。如果流体温度太低,则会出现在排出的压缩空气中的水份形成露水的可能性,露水会停留在管路内,或形成烟雾散布在涡轮转子上。
本发明是考虑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涡轮设备,该涡轮设备具有不会使作为压缩空气一部分排出的流体过分冷却的冷却装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带有该涡轮设备的复合循环发电设备和涡轮的工作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涡轮设备配备有:燃气轮机,它包括压缩机,燃烧室和涡轮;冷却装置,它接纳作为从所述压缩机提取的压缩空气的一部分的流体,并通过热交换冷却该流体,以便将被冷却的流体送入所述燃气轮机的涡轮中;以及温度控制装置,用于将所述冷却装置出口侧的流体控制至预定的温度或更高的温度。从而,潮气不会在冷却装置的出口侧上形成露水。结果可以制造装备有不会使作为压缩空气一部分而提取的流体过分冷却的冷却装置的涡轮设备。因而可以避免下述情况发生:即形成的露水停留在管路内,造成生锈;和烟雾散布在涡轮上,并粘附在上面,从而由于热应力作用而使涡轮的零件损坏。
另外,本发明的涡轮设备配备有:包括一个压缩机,一个燃烧室和一个涡轮的燃气轮机;蒸汽冷却装置,用于将冷却的蒸汽送入所述燃烧室,进行冷却;冷却装置,用于接纳作为从所述压缩机提取的压缩空气的一部分的流体,并通过热交换冷却该流体,以便将冷却的流体送入所述燃气轮机的所述涡轮中;以及温度控制装置,用于将所述冷却装置出口侧的流体控制至预定的温度或更高的温度。从而,潮气或蒸汽不会在冷却装置的出口侧上形成露水。结果,可以制造配备有不会使作为压缩空气的一部分提取的流体过分冷却的冷却装置的涡轮设备;并且还可以制造配备有该涡轮设备的复合循环发电设备。因而可以避免下述情况发生:即,所形成的露水停留在管路内,造成生锈;和烟雾散布在涡轮上,并粘附在上面,从而由于热应力作用而使涡轮的零件损坏。
在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涡轮设备中,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一条旁通通道,用于将要送入所述冷却装置中的流体旁通至所述冷却装置的出口侧;还包括流量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旁通通道的流量。这样,简单的控制可以准确地控制在冷却装置出口处的温度。
在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轮设备中,设有用于检测所述冷却装置出口侧的流体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并且,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具有根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状态,控制所述流量控制装置,以控制所述旁通通道的流量的功能。这样,可以准确地控制在冷却装置出口处的温度。此外,在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轮设备中,所述温度控制装置预先储存与所述燃气轮机的工作进度(schedule)相应的、所述旁通通道的流量,并具有根据所述燃气轮机的工作进度控制所述流量控制装置的功能。这样,简单的控制可以准确地控制在冷却装置出口处的温度。
在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涡轮设备中,所述温度控制装置为多台风扇,用于通过空气冷却来冷却流过所述冷却装置的流体。这样,利用简单的工具,可以准确地控制冷却装置出口处的温度。
在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涡轮设备中,设有用于检测所述冷却装置的出口侧的流体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并且,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具有根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状况,控制所述工作风扇数目的功能。这样,可以可靠地和准确地控制冷却装置出口处的温度。另外,在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涡轮设备中,所述温度控制装置预先存储与所述燃气轮机工作进度相应的所述工作风扇的数目;并且,具有根据所述燃气轮机的工作进度,控制所述工作的风扇数目的功能。这样,简单的控制可以准确地控制冷却装置出口处的温度。
在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涡轮设备中,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具有根据所述燃气轮机的工作状况,将出口侧的流体温度控制至比露点高的温度的功能。这样,可以可靠地消除形成露水。在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涡轮设备中,所述燃气轮机的工作状况是要送入所述冷却装置中的流体潮湿状态。在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涡轮设备中,所述燃气轮机的工作状况为要供给所述压缩机的空气温度。在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轮设备中,所述燃气轮机的工作状况为作用在所述燃气轮机上的负载。这样,可以准确地控制出口侧的温度。
本发明的复合循环发电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涡轮设备;一个废热回收锅炉,用于回收所述涡轮设备的燃气轮机的废热并产生蒸汽;利用由所述废热回收锅炉产生的蒸汽作为能源的一个蒸汽轮机;和冷凝装置,用于冷凝所述蒸汽轮机的废汽并将冷凝水供给所述的废热回收锅炉。这样,可以制造配备有不会在冷却装置的出口侧上由潮气形成露水的涡轮设备的发电设备。结果,可以提供一种配备有冷却装置不会使作为压缩空气的一部分提取的流体过分冷却的涡轮设备的复合循环发电设备。因而可以避免下述情况发生:即形成的露水停留在管路内,造成生锈;和烟雾散布在涡轮上,并粘附在上面,从而由于热应力作用而使涡轮的零件损坏。
此外,本发明的复合循环发电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涡轮设备;一个废热回收锅炉,用于回收所述涡轮设备的燃气轮机的废热并产生蒸汽;蒸汽冷却装置,用于将由所述废热回收锅炉产生的蒸汽的一部分送入燃烧室中,以进行冷却;利用由所述废热回收锅炉产生的蒸汽作为能源的一个蒸汽轮机;和冷凝装置,用于冷凝所述蒸汽轮机的废汽并将冷凝水供给所述的废热回收锅炉。这样,可以制造配备有不会在冷却装置的出口侧上形成由潮气或蒸汽产生的露水的涡轮设备的发电设备。结果,可以提供一种配备有冷却装置不会使作为压缩空气一部分提取的流体过分冷却的涡轮设备的复合循环发电设备。因而可以避免下述情况发生:即形成的露水停留在管路内,造成生锈;和烟雾散布在涡轮上,并粘附在上面,从而由于热应力作用而使涡轮的零件损坏。
本发明的涡轮工作方法包括:冷却来自压缩机的一部分压缩空气,使在冷却后的空气温度为比露点高的预定温度,或为比预定温度高的温度;和将控制至预定温度或更高温度的冷却流体送入涡轮中。这样,在冷却后潮气不会形成露水。结果,可以提供一种不使作为压缩空气一部分提取的流体过分冷却的涡轮工作方法。因而可以避免下述情况发生:即形成的露水停留在管路内,造成生锈;和烟雾散布在涡轮上,并粘附在上面,从而由于热应力作用而使涡轮的零件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配备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涡轮设备的复合循环发电设备的示意性系统图;
图2为表示作用在涡轮设备上的负载随时间变化的图形;
图3为表示冷却水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形;
图4为表示冷却装置的出口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形;
图5为配备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涡轮设备的复合循环发电设备的示意性系统图;
图6为表示冷却风扇状态随时间变化的图形;
图7为配备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涡轮设备的复合循环发电设备的示意性系统图;
图8为配备有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涡轮设备的复合循环发电设备的示意性系统图;
图9为表示露点温度的一个例子的表;
图10为表示露点温度的另一个例子的表;
图11为配备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涡轮设备的复合循环发电设备的示意性系统图;
图12为表示工作的冷却风扇数与冷却装置的出口温度之间的关系随负载变化的图形;
图13为配备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涡轮设备的复合循环发电设备的示意性系统图;
图14为表示旁通流量和冷却装置的出口温度之间的关系随负载变化的图形。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4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提供了具有一个压缩机1,一个燃烧室2和一个涡轮3的燃气轮机4;发电机5同轴地设置在燃气轮机4内。来自燃气轮机4的废气G送至废热回收锅炉6。在废热回收锅炉6中,通过加热装置(没有示出),由废气G产生蒸汽。
在废热回收锅炉6中产生的蒸汽送至蒸汽轮机7,在那里,蒸汽作功。从蒸汽轮机7排出的蒸汽由冷凝器8冷凝,并且,冷凝水由供水泵9(冷凝装置)送至废热回收锅炉6。图中的附图标记10表示与蒸汽轮机7连接的发电机。
另一方面,作为从燃气轮机4的压缩机1中的压缩空气中提取的压缩空气的一部分的流体,通过提取通道11送入作为冷却装置的TCA冷却器12中。作为压缩空气的一部分提取的流体在TCA冷却器12中冷却,并且,冷却的流体通过冷却通道13,送入涡轮3中,用于冷却涡轮3的叶片和转子等。将系统内的冷却水(例如,轴承的冷却水),用作冷却介质供给TCA冷却器12。燃烧室2被提供有来自废热回收锅炉6的冷却蒸汽。
要供给TCA冷却器12的冷却水量可由流量控制装置14调整,而流量控制装置14中的流量由控制装置15控制;因此,可将TCA冷却器12的出口侧的冷却流体的温度控制至预定的温度或更高的温度(温度控制装置)。
将压缩机1的入口空气温度T1,压缩机1的出口压力P,冷却通道13的流体温度TE(温度检测装置)和燃气轮机4上的负载MW输入控制装置15中。根据这些信息(燃气轮机4的工作状况),将冷却通道13的流体温度TE控制至比露点高的温度。送至燃烧室2的冷却蒸汽泄漏,并部分地与冷却空气(从压缩机1提取的空气)混合。考虑到混合量(流体的潮湿状况),将冷却通道13的流体温度TE控制至比露点高的温度。
如上所述,将冷却通道3的流体温度TE控制至比露点高的温度。然而,例如可以将不论潮气含量状况或负载状况都不会形成露水的温度设定为阈值,并控制流量控制装置14,使冷却通道13的流体温度TE不会低于阈值。
如上所述,涡轮设备控制TCA冷却器出口侧的冷却通道13的流体温度TE至比露点高的温度。这样,流体中所含的潮气或蒸汽不会在冷却通道13的管路内形成露水。尤其是,如果冷却燃烧室2用的蒸汽泄漏并与冷却空气混合,则冷却器12中形成露水的露点温度升高,容易形成露水。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这种现象,可将冷却通道13的流体温度TE控制至更高的温度,从而可以可靠地消除潮气形成露水。
因此,可以提供一种具有不会使作为压缩空气一部分提取的流体过分冷却的TCA冷却器12的涡轮设备;并可提供一种配备这种涡轮设备的复合循环发电设备。结果,形成的露水停留在管路内从而造成生锈的可能性不再存在。另外,烟雾散布在涡轮3上并粘附在上面,从而由于热应力而使涡轮3的零件损坏的可能性也没有了。
现根据图2~4具体地说明冷却通道13中的流体温度的控制。
如图2所示,从工作开始,作用在燃气轮机4上的负载增加,并且在额定工作过程中,在预定的负载下继续工作。如图3所示,在这个期间,供给TCA冷却器12的冷却水量设定得与额定工作过程中的负载一致,并且以设定的流量供给冷却水,以冷却送至冷却通道13的流体。当由于例如图2所示,工作停止(如图中虚线所示,在负载减小后,转速降低,即带有时间滞后),使燃气轮机4上的负载减小时,供给TCA冷却器12的冷却水量减少。
如图4实线所示,通过根据作用在燃气轮机4上的负载,调整供给TCA冷却器12的冷却水量,可使送至冷却通道13的流体温度不低于露点T。又如图4中虚线所示,如果在燃气轮机4上的负载减小后,冷却水量不减少,则送至冷却通道13的流体的温度达不到露点T。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例中,当使用TCA冷却器12的冷却介质作为冷却水时,送至冷却通道13的流体的温度的控制可通过调整冷却水量来实现。然而,如图5所示,送至冷却通道13的流体的温度的控制可以通过使用多台风扇进行空气冷却来实现。
如图5所示,TCA冷却器12构成为使得作为提取的压缩空气的一部分的流体,由三台冷却风扇21冷却。在这种情况下,取代在燃气轮机4上的负载减小后进行控制来减小冷却水量,而是通过将工作的冷却风扇21的数目从3台减少至2台,来控制送至冷却通道13的流体温度,如图6中的实线所示那样。或者,如图6中的虚线所示,通过降低风扇的转速,来控制上述流体的温度。
将根据图7和图8来说明冷却空气用的温度控制装置的其他例子。与图1所示部件相同的部件与图1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省略其重复说明。
如图7所示(第三实施例),提供了作为提取通道11的分支的一条旁通通道31,并且,该旁通通道31与TCA冷却器12的出口侧(冷却通道13)连接。在旁通道通31中设有作为流量控制装置的一个通断阀32;利用控制装置的指令控制该通断阀32打开或关闭。没有提供图1所示的流量控制装置14,TCA冷却器12构造成以恒定状态(以恒定的量供给冷却水等)冷却来自提取通道11的流体(空气)。这样,通过控制该通断阀32,使来自旁通通道31的高温空气与在TCA冷却器12的出口处的低温空气混合,从而将冷却通道13的流体温度TE控制至所希望的温度。因为这个结构,简单的控制就能够准确地控制TCA冷却器12出口的温度。
图8所示的温度控制装置(第四实施例)取代通断阀32,而是构造成在旁通通道31和冷却通道13之间的连接处(汇合处)具有一个三通阀33作为流量控制装置。三通阀33由控制装置15的指令控制。结果,来自旁通通道31的高温空气和在TCA冷却器12的出口处的低温空气以适当的比例混合,从而将冷却通道13的流体温度TE控制至所希望的温度。因为这个结构,简单的控制就能够准确地控制TCA冷却器12出口处的温度。
参见图9和图10来说明在没有或有蒸汽泄漏情况下,根据工作状况的露点温度的一个例子。图9表示在没有蒸汽泄漏的情况下,压缩机1的入口温度为30℃或20℃的情况。图10表示在有5%的蒸汽泄漏时,压缩机1的入口温度为30℃或20℃的情况。在每一个温度下的负载状况为无负载或100%负载,在无负载和100%负载条件下,压缩机1的出口压力比为1∶1.6。
如图9所示,如果冷却燃烧室的蒸汽没有泄漏,则当压缩机1的入口温度为30℃时,在没有负载条件下的露点温度为77℃,而100%负载条件下为88℃。而当压缩机1的入口温度为20℃时,没有负载条件下的露点温度为63℃,而100%负载条件下为73℃。因此,压缩机1的入口温度越高,和负载越大,则露点温度越高。根据这个情况,对冷却水量的控制实施为随着压缩机1的入口温度变高和负载变大使得冷却水的量减小。这样,可以准确地控制露点温度。
如图10所示,如果冷却燃烧室的蒸汽泄漏设定为5%(正常情况下,燃烧器冷却用的蒸汽泄漏为1%或更小),则当压缩机1的入口温度为30℃时,在没有负载条件下,露点温度为97℃,在100%负载条件下为110℃。而当压缩机1的入口温度为20℃时,在没有负载的条件下,露点温度为91℃,而在100%负载条件下,为103℃。这样,压缩机1的入口温度越高,且负载越大,则露点温度越高。如果含有蒸汽,对露点温度绝对会更高。根据这个情况,对冷却水量的控制就是要随着压缩机1的入口温度升高和负载增大使得冷却水的量减少。这样,可以准确地控制露点温度。
例如已经参照冷却蒸汽供给燃烧室2,并且可将这种蒸汽合并到提取的空气中的无论设备说明了以上的实施例。然而,本发明也可用于不供给冷却蒸汽并且该蒸汽不送入提取的空气中的涡轮设备,还可以通过根据湿度等推导出露点温度,来消除产生露水。
现根据图11来说明第五实施例。与图5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相同的部件,用与图5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图11所示的设备中,根据燃气轮机4的工作进度而工作的冷却风扇21的数目预先储存在控制装置15中。即:如图12所示,工作的冷却风扇21的数目相对于负载与工作进度相应地设定,使得在负载小时,将工作的冷却风扇21的数目设定为2,而当负载稍微增大时,将工作的冷却风扇21的数目设定为3。
将燃气轮机4上的负载MW输入控制装置15中,并且根据负载的改变(工作进度),预定数目的冷却风扇21工作。
这样,当负载小时,来自提取通道11的流体(空气)由两台冷却风扇21冷却,以将冷却通道13的流体温度控制至所希望的温度。当冷却通道13的流体温度升高时,工作中的冷却风扇21的数目改变至3台。来自提取通道11的流体(空气)由三台冷却风扇21冷却,从而将冷却通道13的流体温度控制至所希望的温度。这样,不需要使用基于由热电偶等进行的温度检测的温度控制,简单的控制能够准确地控制TCA冷却器12的出口处的温度。
因此,可以提供一种具有不会使作为压缩空气的一部分而提取的流体过分冷却的TCA冷却器12的涡轮设备,和配备这种涡轮设备的复合循环发电设备。结果,所形成的露水停留在管路内而引起生锈的可能性不再存在。另外,烟雾散布在涡轮3上,并粘附在其上,从而由于热应力使涡轮3的零件损坏的可能性也没有了。
现根据图13来说明第五实施例。与图7所示的第三实施例相同的部件,用与图7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重复说明。
在图13所示的设备中,根据燃气轮机4的工作进度的旁通通道32的流量预先储存在控制装置15中。即,如图14所示,旁通通道32的流量可相对于负载与工作规范相应地设定,使得在负载小时,旁通通道32的流量可以设置得较大;而当负载增大时,旁通通道32的流量设定成逐渐减小。
将燃气轮机4上的负载MW输入控制装置15,并且控制阀32控制成使得响应负载的变化(工作进度),旁通通道32的流量为预定的流量。
这样,当负载小时,来自提取通道11的高温流体(空气)大量地在TCA冷却器12的出口处混合,从而将冷却通道13的流体温度控制至所希望的温度。当负载增大而使冷却通道13的流体温度升高时,将来自提取通道11的高温流体(空气)的总量送入TCA冷却器12,这样,可将冷却通道13的流体温度控制至所希望的温度。因此,在不使用基于利用热电偶等进行的温度检测来进行温度控制的情况下,也可以准确地控制TCA冷却器12出口处的温度。
因此,可以提供一种具有不会使作为压缩空气的部分提取的流体过分冷却的TCA冷却器12的涡轮设备,和配备这种涡轮设备的复合循环发电设备。结果,所形成的露水停留在管路内而引起生锈的可能性不再存在。另外,烟雾散布在涡轮3上,并粘附在其上,从而由于热应力使涡轮3的零件损坏的可能性也没有了。
工业应用性
如上所述,提供了一种涡轮设备,其中一部分压缩空气被冷却并送入燃气轮机中,且冷却后的空气温度比露点高。这样,使涡轮设备免于作为压缩空气一部分提取的流体被过分冷却。结果,所形成的露水停留在TCA冷却器的出口侧的管路内而造成生锈的可能性不再存在。另外,烟雾散布在涡轮上,并粘附在其上,由于热应力使涡轮零件损坏的可能性也没有了。

Claims (15)

1.一种涡轮设备,它包括:
包括压缩机,燃烧室和涡轮的燃气轮机;
冷却装置,它接纳作为从所述压缩机提取的压缩空气的一部分的流体,并通过热交换冷却该流体,以便将被冷却的流体送入所述燃气轮机的所述涡轮中;和
温度控制装置,用于将所述冷却装置出口侧的流体控制至预定的温度或更高的温度。
2.一种涡轮设备,它包括:
包括压缩机,燃烧室和涡轮的燃气轮机;
蒸汽冷却装置,用于将冷却的蒸汽送入所述燃烧室,以进行冷却;
冷却装置,它接纳作为从所述压缩机提取的压缩空气的一部分的流体,并通过热交换冷却该流体,以便将被冷却的流体送入所述燃气轮机的所述涡轮中;和
温度控制装置,用于将所述冷却装置出口侧的流体控制至预定的温度或更高的温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涡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旁通通道,用于将要送入所述冷却装置中的流体旁通送至所述冷却装置的出口侧;并还包括流量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旁通通道的流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轮设备,其特征在于,提供了用于检测所述冷却装置出口侧的流体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并且,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具有根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状态来控制所述流量控制装置,以控制所述旁通通道的流量的功能。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装置预先储存与所述燃气轮机的工作进度相应的所述旁通通道的流量,并具有根据所述燃气轮机的工作进度控制所述流量控制装置的功能。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涡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装置为多台风扇,用于通过空气冷却来冷却流过所述冷却装置的流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涡轮设备,其特征在于,提供了用于检测所述冷却装置的出口侧的流体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且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具有根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状况,控制工作的所述风扇的数目的功能。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涡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装置预先存储与所述燃气轮机工作进度相应的工作的所述风扇的数目;并且,具有根据所述燃气轮机的工作进度来控制工作的所述风扇的数目的功能。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涡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具有根据所述燃气轮机的工作状况,将出口侧的流体温度控制至比露点高的温度的功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涡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轮机的工作状况为要送入所述冷却装置中的流体的潮湿状态。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涡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轮机的工作状况为要供给所述压缩机的空气温度。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涡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轮机的工作状况为所述燃气轮机上的负载。
13.一种复合循环发电设备,包括:
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涡轮设备;
废热回收锅炉,用于回收所述涡轮设备的燃气轮机的废热并产生蒸汽;
利用由所述废热回收锅炉产生的蒸汽作为能源的蒸汽轮机;以及
冷凝装置,用于冷凝所述蒸汽轮机的废汽并将冷凝水供给所述废热回收锅炉。
14.一种复合循环发电设备,包括:
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涡轮设备;
废热回收锅炉,用于回收所述涡轮设备的燃气轮机的废热并产生蒸汽;
蒸汽冷却装置,用于将由所述废热回收锅炉产生的蒸汽的一部分送入燃烧室中,以进行冷却;
利用由所述废热回收锅炉产生的蒸汽作为能源的蒸汽轮机;和
冷凝装置,用于冷凝所述蒸汽轮机的废汽并将冷凝水供给所述废热回收锅炉。
15.一种涡轮工作方法,其特征为,
冷却来自压缩机的一部分压缩空气,使得在冷却后该空气的温度为比露点高的预定温度,或为比预定的温度高的温度;以及
将控制至预定温度或更高温度的冷却流体送入涡轮中。
CN03801323.1A 2002-03-04 2003-02-26 涡轮设备、复合发电设备和涡轮工作方法 Pending CN157187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56768/2002 2002-03-04
JP2002056768 2002-03-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71879A true CN1571879A (zh) 2005-01-26

Family

ID=27784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801323.1A Pending CN1571879A (zh) 2002-03-04 2003-02-26 涡轮设备、复合发电设备和涡轮工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40172947A1 (zh)
JP (1) JPWO2003074854A1 (zh)
CN (1) CN1571879A (zh)
DE (1) DE10392154T5 (zh)
WO (1) WO2003074854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6314B (zh) * 2008-12-26 2015-06-03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利用船舶用废热回收系统的发电方法及其废热回收系统
CN106930835A (zh) * 2015-12-07 2017-07-07 通用电气公司 用于预冷却器排气能量回收的方法和系统
CN107448249A (zh) * 2017-07-14 2017-12-08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燃机透平冷却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09424437A (zh) * 2017-08-31 2019-03-05 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燃气轮机复合循环发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9891058A (zh) * 2016-11-25 2019-06-14 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热交换系统及其运转方法、燃气轮机的冷却系统及冷却方法、以及燃气轮机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15824B2 (en) * 2007-05-01 2011-09-1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gulating a cooling fluid within a turbomachine in real time
US7762789B2 (en) * 2007-11-12 2010-07-27 Ingersoll-Rand Company Compressor with flow control sensor
US20110146307A1 (en) * 2009-12-23 2011-06-23 Ofer Kogel Condenser ventilation control
ES2525168T3 (es) * 2010-10-19 2014-12-18 Alstom Technology Ltd Método de funcionamiento de una planta de energía de ciclo combinado con cogeneración, y a una planta de energía de ciclo combinado para realizar el método
JP5901225B2 (ja) * 2011-10-26 2016-04-06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ガスタービン設備、及びその冷却空気制御方法
US9580185B2 (en) * 2012-01-20 2017-02-28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Small engine cooled cooling air system
JP6389613B2 (ja) * 2014-01-27 2018-09-12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ガスタービン発電設備およびガスタービン冷却空気系統乾燥方法
JP6284376B2 (ja) * 2014-01-27 2018-02-28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ガスタービンの運転方法および運転制御装置
US9789972B2 (en) * 2014-06-27 2017-10-17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Fuel and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CN104456524B (zh) * 2014-12-05 2016-06-15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余热锅炉高压给水系统
JP5894317B2 (ja) * 2015-06-03 2016-03-23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ガスタービン及びガスタービン冷却方法
JP7349266B2 (ja) * 2019-05-31 2023-09-2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ガスタービン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コンバインドサイクルプラン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28720A (en) * 1946-07-03 1950-11-07 Thomas W Binder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for heating and cooling
JPH0643811B2 (ja) * 1985-07-29 1994-06-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ガスタービンのホットパーツ冷却方法
JPS62182444A (ja) * 1986-02-07 1987-08-10 Hitachi Ltd ガスタ−ビン冷却空気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US5411078A (en) * 1993-12-13 1995-05-02 Ares; Roland Air and evaporatively cooled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ng system therefor
JPH08151934A (ja) * 1994-11-29 1996-06-11 Toshiba Corp ガスタービン軸受冷却水供給装置
DE19531562A1 (de) * 1995-08-28 1997-03-06 Abb Management Ag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Kraftwerksanlage
JP3977909B2 (ja) * 1997-11-26 2007-09-19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回収式蒸気冷却ガスタービン
JP3800384B2 (ja) * 1998-11-20 2006-07-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コンバインド発電設備
DE10041413B4 (de) * 1999-08-25 2011-05-05 Alstom (Switzerland) Lt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Kraftwerksanlage
US6792762B1 (en) * 1999-11-10 2004-09-21 Hitachi, Ltd. Gas turbine equipment and gas turbine cooling method
JP2001214758A (ja) * 2000-01-31 2001-08-10 Hitachi Ltd ガスタービン複合発電プラント設備
JP4301690B2 (ja) * 2000-03-30 2009-07-2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タービン設備
JP3690972B2 (ja) * 2000-08-08 2005-08-3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蒸気冷却ガスタービン
JP3849473B2 (ja) * 2001-08-29 2006-11-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ガスタービンの高温部冷却方法
US6523346B1 (en) * 2001-11-02 2003-02-25 Alstom (Switzerland) Ltd Process for controlling the cooling air mass flow of a gas turbine set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6314B (zh) * 2008-12-26 2015-06-03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利用船舶用废热回收系统的发电方法及其废热回收系统
CN106930835A (zh) * 2015-12-07 2017-07-07 通用电气公司 用于预冷却器排气能量回收的方法和系统
CN109891058A (zh) * 2016-11-25 2019-06-14 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热交换系统及其运转方法、燃气轮机的冷却系统及冷却方法、以及燃气轮机系统
US11441452B2 (en) 2016-11-25 2022-09-13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Heat exchange system, cooling system and cooling method of gas turbine, and gas turbine system
CN107448249A (zh) * 2017-07-14 2017-12-08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燃机透平冷却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09424437A (zh) * 2017-08-31 2019-03-05 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燃气轮机复合循环发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3074854A1 (fr) 2003-09-12
JPWO2003074854A1 (ja) 2005-06-30
US20040172947A1 (en) 2004-09-09
DE10392154T5 (de) 2004-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71879A (zh) 涡轮设备、复合发电设备和涡轮工作方法
JP6183994B2 (ja) トルクコンバータシステムを有するガスタービン圧縮機入口加圧
JP6276520B2 (ja) ガスタービン圧縮機入口加圧及び流れ制御システム
CN1143054C (zh) 在具有一个燃气轮机和一个蒸汽轮机的一个联合电厂的发电
CA2535094C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gas turbine engines
CN1789864A (zh) 使用热电联产系统的冷却/加热设备
US6666026B2 (en) Process for preheating suction air by waste heat in power engines
CN100458121C (zh) 常压燃气轮机系统
GB2516509A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6884685A (zh) 涡轮发动机组件及其操作方法
CN104632309A (zh) 蒸汽轮机强制冷却装置、具备该装置的蒸汽轮机装置及蒸汽轮机强制冷却方法
WO2003044350A1 (fr) Systeme de machine de sechage avec turbine a gaz et methode d'utilisation
US6672069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creasing the pressure of a gas
CN1418286A (zh) 发电的方法和系统
CN1237261C (zh) 燃气轮机发电设备及空气加湿器
CN104271897B (zh) 一种透平装置和用于冷却透平装置的方法
CN100408842C (zh) 降低增压活塞发动机氮氧化物排放物(NOx)的方法和活塞发动机装置
CN1270065C (zh) 产生能的设备
CN110586638A (zh) 一种正压回热型天然气土壤加热修复系统及其方法
CN203534220U (zh) 烟气余热发电系统
CN213630639U (zh) 一种燃气轮机热通道冷却空气热交换器排气废热利用系统
CN205591968U (zh) 热力发电厂低压转子光轴供热系统
CN204923920U (zh) 一种水泥窖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
US2692477A (en) Turbine power plant utilizing crude oil
RU2576556C2 (ru) Компрессорная станция магистрального газопровода с газотурбодетандерной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ой установко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