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61357A - 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其生产方法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用柱 - Google Patents

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其生产方法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用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61357A
CN1561357A CNA028190513A CN02819051A CN1561357A CN 1561357 A CN1561357 A CN 1561357A CN A028190513 A CNA028190513 A CN A028190513A CN 02819051 A CN02819051 A CN 02819051A CN 1561357 A CN1561357 A CN 15613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culate state
hydrophobic polymer
methyl
acrylate
hydrox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81905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49122C (zh
Inventor
间野启资
新保邦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sona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owa Denk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wa Denko KK filed Critical Showa Denko KK
Publication of CN15613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613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4912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912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59/00Polycondensate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Macromolecule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epoxy group per molecule using curing agents or catalysts which react with the epoxy groups
    • C08G59/14Polycondensate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使(A)具有羟基的颗粒状交联聚合物与(B)可交联的环氧化合物反应、水解环氧键、然后使所得的具有羟基的化合物与(C)总共具有6-40个碳原子的环氧化合物反应而生产的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其生产方法,反相液相色谱法用柱以及使用该柱的分析方法。通过使用耐酸/碱性显著高的本发明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可以得到多环芳族化合物的清晰色谱图,而颗粒状聚合物本身的溶胀和收缩降低且甚至在该柱中的洗脱剂进行各种交换时也不会降低在各种溶剂中的柱效率。

Description

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其生产方法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用柱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是根据35 U.S.C.第111(a)条递交的申请,根据35 U.S.C.第119(e)(1)条要求美国临时申请60/328,794的申请日的权益,临时申请60/328,794是根据35 U.S.C.第111(b)条于2001年10月15日递交的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优异的耐酸/碱性的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其最好作为反相液相色谱法用填充材料;其生产方法;填充有该颗粒状聚合物的反相液相色谱法用柱;以及使用该柱的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液相色谱法的一个分离系统,反相液相色谱法是广泛已知的,其中分离基于因填充材料和待分离物质之间的疏水性不同而不同的保留强度。
通常将通过使用具有十八烷基的硅烷偶联剂将十八烷基引入硅胶的硅烷醇基团中而得到的填充材料(该填充材料下文称为“ODS”)广泛用作反相液相色谱法用填充材料。这是因为具有高机械强度的细颗粒可以相对容易地生产。
然而,硅胶的耐碱性低且因此可使用的洗脱剂局限于pH为2-8的洗脱剂。此外,由于实际上不可能将偶联剂化学键合于所有硅烷醇基团上,因此出现碱性化合物如胺容易吸附在未反应的硅烷醇基团上的严重问题。
近年来,已经开发出各种用于反相液相色谱法的聚合物类型的填充材料,以改进在碱性条件下的操作性,其中一些可以反相液相色谱法用柱市购。其实例包括下列:
(1)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颗粒(见Analytical Chemistry(分析化学),第45卷,第1383页(1973),市售产品:Shodex(Showa Denko K.K.的注册商标)以及Showa Denko K.K.生产的Rspak RP18-413);
(2)甲基丙烯酸酯类交联聚合物颗粒(市售产品:Shodex(Showa DenkoK.K.的注册商标)以及Showa Denko K.K.生产的Rspak DE-413);
(3)化学键合有长链酰基的聚乙烯醇类交联聚合物颗粒(市售产品:Shodex(Showa Denko K.K.的注册商标)、Asahipak(Showa Denko K.K.的注册商标)以及Showa Denko K.K.生产的ODP-40 4D);
(4)具有长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类共聚物颗粒(见JP-A-2000-9707(这里使用的术语“JP-A”指“未审日本专利申请公开”);
(5)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与多元醇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颗粒,其化学键合有长链烷基(见JP-A-61-272654);和
(6)化学键合有长链酰基且含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类交联聚合物颗粒(见JP-A-4-58154)。
用这些聚合物型颗粒填充的反相液相色谱法用柱具有一些不能忽略的问题,尽管该柱的优点在于可使用的pH范围比ODS柱的范围宽。
然而,用(1)-(5)的颗粒状聚合物填充的柱不适于分离和分析具有多环芳族位点的天然产物或药物制剂,因为多环芳族化合物的色谱图较宽。
在用(1)的颗粒状聚合物填充的柱中,颗粒状聚合物本身随溶剂而发生严重溶胀或收缩,因此难以令人满意地通过改变柱中的洗脱剂而进行分离和分析。
用(2)-(6)的颗粒状聚合物填充的柱存在的问题是当将该柱在2或更低的pH或11或更高的pH下长时间使用时,由于其结构中所含的酯键的耐酸/碱性低,因此柱效率严重降低,碱性物质如胺的峰形变差且测量不能连续进行。
作为克服该问题的方法,有效的是通过使环氧化合物与具有羟基的颗粒状聚合物反应以引入官能基团而产生高度耐酸/碱的醚键。作为该方法的实例,已知(A)一种在含有碱如氢氧化钠的水中或在极性有机溶剂如二甲基甲酰胺中进行反应的方法;以及(B)一种在醚类溶剂如二氧六环中在路易斯酸如三氟化硼/乙醚配合物存在下进行反应的方法(例如参见上面(5)中提到的JP-A-61-272654)。然而这些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反应需要长时间且由于过量使用环氧化合物,因此后处理如过滤非常麻烦。此外,若底物凝胶为使用上述材料(5)的情况中的聚酯型凝胶,则当进行(A)或(B)的反应时,颗粒状聚合物本身的酯键因水解而断裂且因底物凝胶长时间暴露于酸或碱中而露出羧基。其中存在羧基的颗粒状聚合物吸附碱性物质如胺,且因此不适于作为反相液相色谱法用填充材料。
能够克服上述问题的填充材料及其生产方法尚未公知但迫切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通过本发明方法生产的反相液相色谱法用填充材料,该填充材料具有显著高的耐酸/碱性,颗粒状聚合物本身的溶胀和收缩降低,甚至在该柱中的洗脱剂进行各种交换时也可保持在各种溶剂中的柱效率,并且得到多环芳族化合物的清晰色谱图。
作为深入研究以期解决上述问题的结果,本发明的发明人最近发现(1)当用于反相液相色谱法的柱填充有通过使(A)具有羟基的颗粒状交联聚合物与(B)可交联的环氧化合物反应、在涂敷底物后水解环氧乙烷环并随后使其与(C)总共具有6-40个碳原子的环氧化合物反应得到的颗粒状聚合物时,可以获得显著高的耐酸和耐碱性以及耐溶剂交换性且对多环芳族化合物可以得到清晰的色谱图;以及(2)当可交联的环氧化合物(B)与总共具有6-40个碳原子的环氧化合物(C)的反应在路易斯酸催化剂存在下在低极性溶剂中进行时,反应进行得非常迅速。上述目的可以由这些发现实现。
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下列主题。
(1)一种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通过使(A)具有羟基的颗粒状交联聚合物与(B)可交联的环氧化合物反应、水解环氧乙烷环、然后使所得的具有羟基的化合物与(C)总共具有6-40个碳原子的环氧化合物反应而生产。
(2)如上面(1)所述的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其中具有羟基的颗粒状交联聚合物(A)为两种或更多种选自(I)分子内具有至少一个羟基的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II)(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III)分子内不带羟基的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中的成员的共聚物,或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I)的均聚物。
(3)如上面(2)所述的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其中分子内具有至少一个羟基的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I)为二甲基丙烯酸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II)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且分子内不带羟基的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III)为二甲基丙烯酸亚烷基二醇酯。
(4)如上面(3)所述的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其中二甲基丙烯酸亚烷基二醇酯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
(5)如上面(1)所述的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其中可交联的环氧化合物(B)为选自表卤代醇和含有两个或更多个环氧乙烷环的环氧化合物中的化合物。
(6)如上面(5)所述的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其中含有两个或更多个环氧乙烷环的环氧化合物是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二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季戊四醇三缩水甘油醚或异氰脲酸三缩水甘油酯。
(7)如上面(1)所述的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其中总共具有6-40个碳原子的环氧化合物(C)是选自下式(1)-(4)所示化合物中的化合物:
其中n为4-38的整数;
Figure A0281905100082
其中n为3-37的整数;
其中n为0-32的整数;
其中n为0-31的整数。
(8)如上面(7)所述的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其中总共具有6-40个碳原子的环氧化合物(C)是硬脂基缩水甘油醚。
(9)如上面(1)-(8)中任一项所述的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其平均粒度为1-2,000微米。
(10)一种生产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的方法,包括使(A)具有羟基的颗粒状交联聚合物与(B)可交联的环氧化合物反应、水解环氧乙烷环、然后与(C)总共具有6-40个碳原子的环氧化合物反应。
(11)如上面(10)所述的生产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的方法,其中具有羟基的颗粒状交联聚合物(A)为两种或更多种选自(I)分子内具有至少一个羟基的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II)(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III)分子内不带羟基的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中的成员的共聚物,或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I)的均聚物。
(12)如上面(10)所述的生产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的方法,其中可交联的环氧化合物(B)为选自表卤代醇和含有两个或更多个环氧乙烷环的环氧化合物中的化合物。
(13)如上面(11)所述的生产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的方法,其中分子内具有至少一个羟基的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I)为二甲基丙烯酸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II)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且分子内不带羟基的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III)为二甲基丙烯酸亚烷基二醇酯。
(14)如上面(13)所述的生产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的方法,其中二甲基丙烯酸亚烷基二醇酯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
(15)如上面(12)所述的生产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的方法,其中含有两个或更多个环氧乙烷环的环氧化合物是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二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季戊四醇三缩水甘油醚或异氰脲酸三缩水甘油酯。
(16)如上面(10)所述的生产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的方法,其中总共具有6-40个碳原子的环氧化合物(C)是选自上面(7)中所述的式(1)-(4)所示化合物中的化合物。
(17)如上面(16)所述的生产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的方法,其中总共具有6-40个碳原子的环氧化合物(C)是硬脂基缩水甘油醚。
(18)如上面(10)所述的生产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的方法,其中具有羟基的颗粒状交联聚合物(A)和含有两个或更多个环氧乙烷环的环氧化合物之间的反应在路易斯酸存在下在低极性溶剂中进行。
(19)如上面(10)所述的生产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的方法,其中与总共具有6-40个碳原子的环氧化合物(C)的反应在路易斯酸存在下在低极性溶剂中进行。
(20)如上面(18)或(19)所述的生产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的方法,其中低极性溶剂为总共具有5-10个碳原子的烃。
(21)如上面(18)或(19)所述的生产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的方法,其中路易斯酸的浓度基于颗粒状交联聚合物为1-70质量%。
(22)如上面(10)-(21)中任一项所述的生产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的方法,其中该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的平均粒度为1-2,000微米。
(23)一种反相液相色谱法用柱,填充有如上面(1)-(9)中任一项所述的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
(24)一种分析含有多环芳族化合物的样品的方法,包括使用如上面(23)所述的反相液相色谱法用柱。
发明详述
本发明涉及具有优异的耐酸/碱性的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其最适于作为反相液相色谱法用填充材料;其生产方法;反相液相色谱法用柱,其填充有该颗粒状聚合物;以及使用该柱的分析方法。
用于本发明的分子内具有至少一个羟基的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I)的实例包括二丙烯酸甘油酯、二甲基丙烯酸甘油酯、三丙烯酸季戊四醇酯、二丙烯酸季戊四醇酯、三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酯、二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酯、二丙烯酸三羟甲基丙酯和二甲基丙烯酸三羟甲基丙酯。其中考虑到易得性和经济性,优选二丙烯酸甘油酯和二甲基丙烯酸甘油酯。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以其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使用。
考虑到所生产的颗粒状交联聚合物的化学强度,(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II)优选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分子内不带羟基的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III)的实例包括聚亚烷基二醇的(甲基)丙烯酸酯,如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二甘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丙二醇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甲基)丙烯酸甘油酯;以及三(甲基)丙烯酸三羟甲基丙酯。其中考虑到易得性和经济性,优选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以其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使用。
在本发明中,对于具有羟基的颗粒状交联聚合物与(B)可交联的环氧化合物的反应,可以直接使用分子内具有至少一个羟基的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I)的颗粒状均聚物或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I)与分子内不带羟基的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III)的颗粒状共聚物来与后述环氧化合物反应。另外,在将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I)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II)、(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II)和分子内不带羟基的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III)共聚或将多(甲基)丙烯酸酯(I)、(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II)和分子内不带羟基的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III)共聚之后,可以水解该共聚物中的环氧乙烷环,随后可以进行与后述可交联的环氧化合物的反应。
在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I)和分子内不带羟基的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III)的共聚物的生产中,(I)优选以10质量%或更大,更优选20质量%或更大使用。若(I)的比例低于10质量%,则与总共具有6-40个碳原子的环氧化合物(C)反应之后得到的颗粒状聚合物在作为反相液相色谱法的填充材料的分离性能差,尤其是多环芳族化合物的峰变宽。
在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I)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II)的共聚物的生产中,(I)优选以30质量%或更大,更优选50质量%或更大使用。若(I)的比例低于30质量%,则得到的颗粒状聚合物的机械性能降低。
在(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II)和分子内不带羟基的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III)的共聚物的生产中,(III)优选以30-90质量%,更优选50-80质量%的范围使用。若(III)的比例低于30质量%,则得到的颗粒状聚合物的机械强度降低,而若(III)的比例超过90质量%,则与总共具有6-40个碳原子的环氧化合物(C)反应之后得到的颗粒状聚合物在作为反相液相色谱法的填充材料的分离性能差且多环芳族化合物的峰变宽。
在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I)、(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II)和分子内不带羟基的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III)的共聚物的生产中,所用(I)和(III)的总比例优选为30质量%或更大,更优选为50质量%或更大。若(I)和(III)的总比例低于30质量%,则得到的颗粒状聚合物的机械强度降低。同时,(I)和(II)优选总共以10质量%或更大,更优选20质量%或更大使用。若(I)和(II)的总量低于10质量%,则与总共具有6-40个碳原子的环氧化合物(C)反应之后得到的颗粒状聚合物在作为反相液相色谱法的填充材料的分离性能差且多环芳族化合物的峰变宽。
在本发明中,分子内具有至少一个羟基的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I)、(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II)、分子内不带羟基的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III)可以在与水不相容的有机溶剂存在下进行水悬浮聚合,形成颗粒状交联(共)聚合物(下文中(I)、(II)和(III)分别称为“单体”)。
用于本发明的与水不相容的有机溶剂无特别限制。然而,随着所用有机溶剂对单体的亲和性增加,颗粒状交联(共)聚合物的孔度更加降低且物理强度更加提高。在这一方面,优选主要包含具有5-12个碳原子的醇如异戊醇、1-己醇、1-辛醇、2-乙基己醇、1-癸醇和1-十二烷醇的有机溶剂。这些有机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以其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使用。
有机溶剂基于单体(I)、(II)和(III)的总量可以10-300质量%的范围使用,但考虑到颗粒状交联(共)聚合物的比表面积和物理强度,优选以25-100质量%的范围使用。
适用于本发明的聚合引发剂的实例包括有机过氧化物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二氯苯甲酰、过氧化二枯基和过氧化月桂酰,以及偶氮类化合物如2,2’-偶氮二(异丁腈)和2,2’-偶氮二(2,4-二甲基戊腈)。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以其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使用。其中考虑到操作容易性,优选偶氮类聚合引发剂。
聚合引发剂基于单体总量以0.1-4质量%,优选1-2质量%的范围使用。若聚合引发剂的用量低于0.1质量%,则完成聚合需要非常长的时间,而若用量超过4质量%,则聚合高速进行且从安全性上看并不优选。
在本发明中,可以将诸如微溶性磷酸盐或水溶性聚合物化合物的分散剂加入水相中。微溶性磷酸盐的实例包括磷酸钙(三元)和磷酸镁。水溶性聚合物化合物的实例包括聚乙烯醇、烷基纤维素、羟烷基纤维素和羧烷基纤维素。
分散剂可是微溶性磷酸盐或水溶性聚合物化合物,但优选水溶性聚合物化合物,因为该化合物可以通过在中性条件下洗涤而除去。水溶性聚合物化合物优选基于水以0.01-3质量%的范围使用。
此外,可以将水溶性无机盐加入水相中以降低与水不相容的单体或有机溶剂在水中的溶解性。水溶性无机盐的实例包括氯化钠、氯化钙和硫酸钠。这些水溶性无机盐可以单独使用或以其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使用。所用盐的浓度无特别限制,但例如优选基于所用水以0.5-15质量%的范围使用氯化钠。
预先将分子内具有至少一个羟基的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I)、(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II)、分子内不带羟基的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III)和聚合引发剂混合,将混合物加入含有水溶性无机盐的水溶液中并在其中分散。此时可以根据目标粒度使用分散机如均化机。
水的用量基于单体和有机溶剂的总量优选为1-50倍,但考虑到分散体溶液的稳定性或在随后步骤中过滤所需的时间,水适当地以2-10倍质量的范围使用。
在使用单体(II)的情况下,所得的颗粒状交联(共)聚合物的缩水甘油基使用酸水解。酸催化剂的实例包括硫酸、高氯酸、盐酸、甲苯磺酸和苯磺酸。其中考虑到操作容易性,优选盐酸。
所用酸的浓度优选为0.01-5N,更优选0.05-2N。若浓度低于0.01N,则该反应不能快速进行,而若浓度超过5N,则易于发生酯键的水解。在进行该反应时,只要溶剂中含有至少10质量%或更多的水,就可以组合使用有机溶剂。所用有机溶剂无特别限制,只要它既与酸和水相容又对酸和缩水甘油基呈惰性即可。其实例包括丙酮、甲基乙基酮、1,4-二氧六环和四氢呋喃。
酸溶液的用量在足以将颗粒状交联聚合物浸于溶剂中就足够了,例如该用量可以等于或大于凝胶质量。反应条件不能统一规定,但优选在25-100℃下将反应进行3-10小时。
使用可交联的环氧化合物(B)将如此得到的颗粒状交联(共)聚合物进行表面交联。为了对颗粒状聚合物充分赋予高机械强度和极高耐酸/碱性,该操作是必要的。
可交联的环氧化合物(B)的实例包括选自表卤代醇和具有两个或更多个环氧乙烷环的环氧化合物中的化合物。表卤代醇的实例包括表氯醇、表溴醇和表碘醇。具有两个或更多个环氧乙烷环的环氧化合物的实例包括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二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季戊四醇三缩水甘油醚和异氰脲酸三缩水甘油酯。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以其两种或更多种的组合使用。其中考虑到所得强度与经济性之间的平衡,优选表氯醇或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
在使用表卤代醇作为可交联的环氧化合物(B)进行表面交联反应的情况下,该反应进行的同时释放或消去卤原子,因此在碱水溶液存在下进行该反应。通常使用的碱的实例包括碱金属的氢氧化物和碳酸盐以及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和碳酸盐。该反应也可在水与极性有机溶剂如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和二甲亚砜的混合溶剂中进行。
表卤代醇的用量基于颗粒状交联聚合物优选为5-200质量%,更优选50-150质量%。若表卤代醇的用量低于5质量%,则表面交联反应低速进行且需要很长时间,而若其用量超过200质量%,则反应之后的后处理非常麻烦。
所用碱水溶液的浓度优选为5-40质量%,考虑到生产容易性,更优选为10-30质量%。碱水溶液的量在足以将颗粒状聚合物浸于溶剂中就足够了,例如它可以为凝胶质量的2倍或更多倍。在通过添加极性有机溶剂如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或二甲亚砜进行反应时,将极性有机溶剂加入其中碱水溶液以凝胶质量的2倍或更多倍加入的体系中。
极性有机溶剂的添加量无特别限制,但可以为碱水溶液的0.1-2倍。该反应优选在25-100℃下进行3-16小时,更优选在30-60℃下进行5-12小时。
在使用具有两个或更多个环氧乙烷环的环氧化合物作为可交联的环氧化合物(B)的情况下,表面交联反应可以在碱性条件或酸性条件下进行。在碱性条件下进行表面交联反应时,反应条件可以与使用表卤代醇作为可交联的环氧化合物(B)的情形完全相同。
另一方面,对于在酸性条件下进行表面交联反应的方法,可以使用在路易斯酸作为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的方法。路易斯酸无特别限制,但其实例包括四氯化锡、四氯化钛和三氟化硼的醚配合物。这些化合物可以以其两种或更多种组合使用。其中考虑到操作容易性,最优选三氟化硼的醚配合物。
在进行表面交联时使用的溶剂的实例包括具有5-18个碳原子的烃类溶剂,如苯、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1,3,5-三甲基苯、乙基苯、丙基苯、枯烯、丁基苯、异丁基苯、戊基苯、异戊基苯、戊烷、己烷、环己烷、环戊烷、十氢化萘、庚烷、辛烷、异辛烷、正壬烷、正癸烷、正十一烷、正十二烷、正十三烷、正十四烷、正十六烷和正十八烷;醚类溶剂,如茴香醚、乙基异戊基醚、乙基叔丁基醚、二异戊基醚、二异丙基醚、二苯基醚、二丁基醚、二丙基醚、二苄基醚、四氢呋喃、甲基叔丁基醚、1,4-二氧六环、二甘醇二乙基醚和三甘醇二甲基醚;以及卤代烃,如氯仿、四氯化碳、二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氯苯、邻氯甲苯、对氯甲苯、邻二氯苯、间二氯苯、对二氯苯、二溴乙烷、二溴丁烷、二溴丙烷和二溴苯。
考虑到经济性、操作容易性等因素,优选烃类溶剂或醚类溶剂。考虑到反应速率,更优选总共具有6-10个碳原子的烃类溶剂,如苯、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1,3,5-三甲基苯、乙基苯、己烷、辛烷、异辛烷、正壬烷和正癸烷。
可交联的环氧化合物(B)的用量基于颗粒状交联(共)聚合物优选为0.1-100质量%,更优选0.5-50质量%。若用量低于0.1质量%,则不能产生表面交联的效果且耐酸/碱性降低,而若用量超过100质量%,则反应之后的后处理非常麻烦。
溶剂的用量在足以将颗粒状交联聚合物浸于溶剂中就足够了,例如其量可以为颗粒状交联聚合物质量的2倍或更多倍。考虑到操作容易性,溶剂的用量基于颗粒状交联聚合物质量优选为3-10倍,更优选4-7倍。
用作催化剂的路易斯酸的浓度基于可交联的环氧化合物(B)可以为0.1-100质量%,但考虑到反应速率和经济性,该浓度优选为1-70质量%。反应优选在10-100℃的温度下进行1-16小时,更优选在20-60℃下进行2-10小时。
随后使用酸水解所得的颗粒状表面交联聚合物的环氧基。酸催化剂的实例包括硫酸、高氯酸、盐酸、甲苯磺酸和苯磺酸。其中考虑到操作容易性,优选盐酸。
所用酸的浓度优选为0.01-5N,更优选0.05-2N。若浓度低于0.01N,则该反应不能快速进行,而若浓度超过5N,则易于发生酯键的水解。此时只要含有至少10质量%或更多的水作为溶剂,就可以组合使用有机溶剂。
所用有机溶剂无特别限制,只要它既与酸和水相容又对酸和环氧乙烷环呈惰性即可。其实例包括丙酮、甲基乙基酮、1,4-二氧六环和四氢呋喃。
使如此得到的颗粒状环氧开环表面交联(共)聚合物与总共具有6-40个碳原子的环氧化合物(C)反应,得到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
总共具有6-40个碳原子的环氧化合物(C)的实例包括式(1)-(4)所示化合物。考虑到易得性,优选由式(1)或(2)所示且总共具有6-22个碳原子的环氧化合物,更优选总共具有8-18个碳原子的化合物。
Figure A0281905100161
(其中n为4-38的整数);
(其中n为3-37的整数);
(其中n为0-32的整数);
Figure A0281905100173
(其中n为0-31的整数)。
环氧化合物与颗粒状环氧开环表面交联(共)聚合物的反应可以在碱性条件或酸性条件下进行,但考虑到反应速率和反应再现性,该反应优选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其代表性实例是在路易斯酸作为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的方法。这里使用的路易斯酸的实例包括四氯化锡、四氯化钛和三氟化硼的醚配合物。所用路易斯酸无特别限制且可以组合使用两种或更多种路易斯酸。考虑到易得性,优选三氟化硼的醚配合物。
在总共具有6-40个碳原子的环氧化合物(C)与颗粒状环氧开环表面交联聚合物反应时使用的溶剂的实例包括具有5-18个碳原子的烃类溶剂,如苯、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1,3,5-三甲基苯、乙基苯、丙基苯、枯烯、丁基苯、异丁基苯、戊基苯、异戊基苯、戊烷、己烷、环己烷、环戊烷、十氢化萘、庚烷、辛烷、异辛烷、正壬烷、正癸烷、正十一烷、正十二烷、正十三烷、正十四烷、正十六烷和正十八烷;醚类溶剂,如茴香醚、乙基异戊基醚、乙基叔丁基醚、二异戊基醚、二异丙基醚、二苯基醚、二丁基醚、二丙基醚、二苄基醚、四氢呋喃、甲基叔丁基醚、1,4-二氧六环、二甘醇二乙基醚和三甘醇二甲基醚;以及卤代烃,如氯仿、四氯化碳、二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氯苯、邻氯甲苯、对氯甲苯、邻二氯苯、间二氯苯、对二氯苯、二溴乙烷、二溴丁烷、二溴丙烷和二溴苯。
考虑到经济性、操作容易性等因素,优选烃类溶剂或醚类溶剂。考虑到反应速率,更优选总共具有6-10个碳原子的烃类溶剂,如苯、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1,3,5-三甲基苯、乙基苯、己烷、辛烷、异辛烷、正壬烷和正癸烷。
环氧化合物(C)可以单独使用或以其两种或更多种组合使用。
环氧化合物(C)的用量基于可交联的环氧化合物(B)优选为10-2,000质量%,更优选100-1,000质量%。若该用量低于10质量%,则反应再现性变差,而若用量超过2,000质量%,则在后面步骤中的洗涤成问题。
溶剂的用量在足以将颗粒状交联聚合物浸于溶剂中就足够了,例如其量可以为颗粒状交联聚合物质量的2倍或更多倍。考虑到操作容易性,该用量优选为3-10倍,更优选4-7倍。
用作催化剂的路易斯酸的浓度基于可交联的环氧化合物(B)可以为0.1-100质量%,但考虑到反应速率和经济性,该浓度优选为1-70质量%。反应优选在10-100℃的温度下进行1-16小时,更优选在20-60℃下进行2-10小时。
需要的话,将粒度为1-2,000μm,优选3-25μm的如此得到的球形颗粒分级并随后可以用作反相液相色谱法的填充材料。洗脱剂的实例包括水/乙腈、水/甲醇、乙腈/(酸或碱水溶液)和甲醇/(酸或碱水溶液)。
用本发明的填充材料填充的柱在随溶剂的溶胀/收缩方面得到令人满意的抑制,可以在1-13的pH下使用且具有优异的耐酸/碱性。此外,芘的理论塔板数目与萘的理论塔板数目之比为0.7或更大且对多环芳族化合物得到清晰的峰。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本发明通过参考实施例在下面更详细地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
实施例。
实施例1
<步骤1:合成底物颗粒状交联聚合物>
在含有2,000g二甲基丙烯酸甘油酯和1,000g 1-己醇的混合溶液中溶解30g 2,2’-偶氮二(异丁腈)以制备油相。单独将120g聚乙烯醇(Kuraray PovalPVA-224,由Kuraray Co.,Ltd.生产)溶于3升水中并向其中加入7升水,然后加入含有240g氯化钠的水溶液(2升)并混合而制备水相。将如此得到的油相和水相在20升体积的不锈钢制容器中混合并将混合物在高速分散机(均化机)中在控制转数和分散时间的情况下进行分散,得到最大粒度为4μm的油滴。
然后将分散体在150rpm下搅拌,以使反应在60℃下进行7小时。将所生产的颗粒状交联聚合物离心分离(在2,000rpm下10分钟),丢弃上层清液,将沉淀分散在12升70℃的热水中(使用超声洗涤器),并将该分散体在70℃下搅拌3小时,然后吸滤。依次用60升70℃的热水和18升丙酮洗涤漏斗上的滤饼,通过将滤饼铺展在不锈钢制成的盘上而风干并在减压和60℃下进一步干燥24小时。通过气力分级器对颗粒进行分级,得到62g平均粒度为4μm的颗粒状交联聚合物(下文简称为“底物凝胶”)。
<步骤2:彻底洗涤>
向50g在步骤1中得到的底物凝胶中加入500ml纯水。在60℃加热下将所得混合物搅拌5小时,然后通过过滤收集颗粒,依次用2,000ml 70℃的热水和300ml甲醇洗涤,通过将颗粒铺展在不锈钢制成的盘上而风干并在减压和70℃下进一步干燥24小时,得到48g彻底洗涤的底物凝胶。
<步骤3:表面交联>
在100ml甲苯中分散20g在步骤2中得到的彻底洗涤的底物凝胶。在搅拌下向其中加入2g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后,将该混合物室温搅拌30分钟,向其中加入通过将500mg三氟化硼/乙醚配合物溶于5ml甲苯中得到的溶液并在40℃下反应3小时。
通过过滤收集不溶性物质并依次用100ml甲苯和100ml四氢呋喃洗涤。然后通过过滤收集颗粒状聚合物并转移到300ml体积的烧杯中。在向其中加入100ml四氢呋喃后,通过超声洗涤器将该混合物超声波处理10分钟。再次通过过滤收集颗粒状聚合物,随后依次用100ml四氢呋喃和100ml丙酮洗涤,风干并在减压和60℃下进一步干燥2小时(产量:21.2g)。
<步骤4:环氧开环反应>
在60ml 0.05N盐酸水溶液中分散15g步骤3中得到的颗粒状表面交联聚合物并在50℃下搅拌1小时。通过过滤收集所得的颗粒状环氧开环聚合物,用500ml纯水洗涤,风干并在减压和60℃下进一步干燥2小时(产量:15.5g)。下文将如此得到的颗粒状环氧开环聚合物称为“未改性凝胶”。
<步骤5:C18引入反应>
在100ml甲苯中分散15g在步骤4中得到的未改性凝胶。向其中加入105g硬脂基缩水甘油醚后,将混合物在40℃下搅拌0.5小时,向其中加入通过将1g三氟化硼/乙醚配合物溶于5ml甲苯中得到的溶液并在40℃下反应5小时。然后将100ml甲苯加入反应器中,通过过滤收集颗粒状聚合物,用200ml四氢呋喃洗涤,然后转移到300ml体积的烧杯中。在向其中加入100ml四氢呋喃后,通过超声洗涤器将该混合物超声波处理10分钟并再次通过过滤收集颗粒状聚合物。
将该颗粒状聚合物用100ml四氢呋喃洗涤,再次转移到300ml体积的烧杯中并分散在变性醇/1%磷酸氢二钾水溶液(50/50(体积/体积))中。通过超声洗涤器将所得分散体超声波处理10分钟并再次通过过滤收集颗粒状聚合物。将收集的颗粒状聚合物用500ml纯水和200ml丙酮洗涤,风干并在减压和60℃下进一步干燥2小时(引入C18的颗粒状交联聚合物:下文称为“改性凝胶”;产量:17.5g)。
<C18基团的引入比>
由未改性凝胶和改性凝胶各自的元素分析值计算C18基团的引入比,发现该值为20质量%。
<改性凝胶的填充>
通过淤浆法将步骤5中得到的改性凝胶填充到不锈钢制成的4.6mm(内径)×150mm(长度)柱中,以制造反相液相色谱法用柱(下文称为“柱A”)。
<性能测量1:萘和芘的理论塔板数目之比>
柱A在下列反相液相色谱法测试条件下测试对萘和芘的峰的理论塔板数目。
反相液相色谱法测试条件:
洗脱剂: CH3CN/水=65/35(体积/体积)
流速:    1.00ml/min
柱温:    40℃
检测器:  UV 254nm
样品:    萘(0.4mg/ml)
          芘(0.3mg/ml)
注射体积:5μl
结果以理论塔板数目对各峰得到下列值。在括号中示出了相对于萘的值(取1)的比例。萘:7,300(1.00);芘:6,200(0.85)。
<性能测量2:耐酸性试验>
柱A在下列条件下测试耐酸性。
洗脱剂:  MeOH/1%三氟乙酸水溶液(pH1.2)=10/90(体积/体积)
流速:    1.00ml/min
柱温:    60℃
检测器:  UV 254nm
样品:    对羟基苯甲酸(0.5mg/ml)
注射体积:10μl
测试时间:70小时
结果以对羟基苯甲酸的停留时间得到下列值。在括号中示出了相对于刚开始后对羟基苯甲酸的停留时间(取1)的比例。在试验刚开始后:12.6分钟(1.00);在试验开始70小时后:12.3分钟(0.98)。
<性能测量3:耐碱性试验>
柱A在下列条件下测试耐碱性,并比较试验前后在与性能测量1相同的条件下测量的芘的停留时间。
洗脱剂: CH3CN/0.1 N-NaOH(pH13)=20/80(体积/体积)
流速:    0.50ml/min
柱温:    25℃
测试时间:18小时
结果以芘的停留时间得到下列值。在括号中示出了相对于试验前的值(取1)的比例。在耐碱性试验之前:11.6分钟(1.00);在耐碱性试验经过18小时后:11.6分钟(1.00)。
<性能测量4:溶剂交换试验>
柱A在下列条件下进行溶剂交换测试,并将测试前后在与性能测量1相同的条件下测量的萘和芘的各自理论塔板数目进行比较。纯水和甲醇各自以0.5ml/min的流速交换60分钟且对每一样品重复5个循环。
结果以理论塔板数目对各峰得到下列值。在括号中示出了进行溶剂交换试验之前的值和试验前后的塔板数目之比。萘:7,300(7,300,1.00);芘:6,200(6,200,1.00)。
对比例1
<步骤1:合成底物颗粒状交联聚合物>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得到底物颗粒状交联聚合物(下文简称为“底物凝胶”)。
<步骤2:彻底洗涤>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得到彻底洗涤的底物凝胶。
<步骤3:表面交联>
将20g在步骤2中得到的彻底洗涤的底物凝胶与20g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混合,并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然后向其中加入50g1N-NaOH并在30℃下搅拌3小时。
在通过过滤收集之后,将不溶性物质用1000ml纯水洗涤,然后用100ml丙酮洗涤,并在减压和60℃下干燥2小时(产量:20.7g)。
<步骤4:环氧开环反应>和
<步骤5:C18引入反应>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得到引入C18的颗粒状交联聚合物(下文称为“改性凝胶”)(产量:18.1g)。
<C18基团的引入比>
由未改性凝胶和改性凝胶各自的元素分析值计算C18基团的引入比,发现该值为19质量%。
<改性凝胶的填充>
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进行填充(下文称为“柱B”)。
<性能测量1:萘和芘的理论塔板数目之比>
柱B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试验。
结果以理论塔板数目对各峰得到下列值。在括号中示出了相对于萘的值(取1)的比例。萘:6,900(1.00);芘:5,800(0.84)。
<性能测量2:耐酸性试验>
柱B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试验。
结果以对羟基苯甲酸的停留时间得到下列值。在括号中示出了相对于刚开始后对羟基苯甲酸的停留时间(取1)的比例。在试验刚开始后:11.4分钟(1.00);在试验开始70小时后:10.8分钟(0.95)。
<性能测量3:耐碱性试验>
柱B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试验。
结果以芘的停留时间得到下列值。在括号中示出了相对于试验前的值(取1)的比例。在耐碱性试验之前:11.0分钟(1.00);在耐碱性试验经过18小时后:9.9分钟(0.90)。
<性能测量4:溶剂交换试验>
柱B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试验。
结果以理论塔板数目对各峰得到下列值。在括号中示出了进行溶剂交换试验之前的值和试验前后的塔板数目之比。萘:6,500(6,900,0.94);芘:5,000(5,800,0.86)。
对比例2
<步骤1:合成底物颗粒状交联聚合物>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得到底物颗粒状交联聚合物(下文简称为“底物凝胶”)。
<步骤2:彻底洗涤>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得到彻底洗涤的底物凝胶。
<步骤3:C18引入反应>
在110ml甲苯中分散20g在步骤2中得到的彻底洗涤的底物凝胶。向其中加入3.9g吡啶后,将混合物超声波处理3分钟。在搅拌下在15分钟内向其中滴加6.0g硬脂酰氯并在60℃下反应5小时。通过过滤收集不溶性物质并依次用四氢呋喃(250ml)、变性乙醇(250ml)、变形醇/水(=1∶1)(250ml)、四氢呋喃(250ml)和甲醇(250ml)洗涤,得到35.57g甲醇润湿的改性凝胶。
<步骤4:封端处理>
在100ml 2,2-二甲氧基丙烷中分散35.57g在步骤3中得到的甲醇润湿的改性凝胶。向其中加入2.0ml浓盐酸之后,将分散体超声波处理3分钟,然后在50℃下搅拌2小时。通过过滤收集不溶性物质并依次用甲醇(250ml)、甲醇/水(=1∶1)(250ml)和甲醇(250ml)洗涤。然后风干凝胶并在减压和60℃下进一步干燥24小时,得到封端处理的改性凝胶(21.03g)。
<十八烷酰基的引入比>
由底物凝胶和改性凝胶各自的元素分析值计算C18基团基于底物凝胶中所有羟基的引入比,发现该值为14质量%。
<改性凝胶的填充>
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进行填充(下文称为“柱C”)。
<性能测量1:萘和芘的理论塔板数目之比>
柱C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试验。
结果以理论塔板数目对各峰得到下列值。在括号中示出了相对于萘的值(取1)的比例。萘:15,100(1.00);芘:12,100(0.80)。
<性能测量2:耐酸性试验>
柱C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试验。
结果以对羟基苯甲酸的停留时间得到下列值。在括号中示出了相对于刚开始后对羟基苯甲酸的停留时间(取1)的比例。在试验刚开始后:11.9分钟(1.00);在试验开始70小时后:7.1分钟(0.60)。
<性能测量3:耐碱性试验>
柱C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试验。
结果以芘的停留时间得到下列值。在括号中示出了相对于试验前的值(取1)的比例。在耐碱性试验之前:11.0分钟(1.00);在耐碱性试验经过18小时后:6.4分钟(0.58)。
<性能测量4:溶剂交换试验>
柱C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试验。
结果以理论塔板数目对各峰得到下列值。在括号中示出了进行溶剂交换试验之前的值和试验前后的塔板数目之比。萘:11,500(15,100,0.76);芘:6,200(12,100,0.51)。
对比例3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合成,不同的是省去步骤3。结果得到17.1g未进行表面交联处理的改性凝胶。在步骤4中将15g在步骤2中得到的彻底洗涤的底物凝胶用作材料。
<C18基团的引入比>
由未进行表面交联处理的底物凝胶和改性凝胶各自的元素分析值计算C18基团的引入比,发现该值为17质量%。
<改性凝胶的填充>
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进行填充(下文称为“柱D”)。
<性能测量1:萘和芘的理论塔板数目之比>
柱D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试验。
结果以理论塔板数目对各峰得到下列值。在括号中示出了相对于萘的值(取1)的比例。萘:6,900(1.00);芘:5,500(0.80)。
<性能测量2:耐酸性试验>
柱D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试验。
结果以对羟基苯甲酸的停留时间得到下列值。在括号中示出了相对于刚开始后对羟基苯甲酸的停留时间(取1)的比例。在试验刚开始后:10.6分钟(1.00);在试验开始70小时后:8.5分钟(0.80)。
<性能测量3:耐碱性试验>
柱D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试验。
结果以芘的停留时间得到下列值。在括号中示出了相对于试验前的值(取1)的比例。在耐碱性试验之前:9.5分钟(1.00);在耐碱性试验经过18小时后:6.9分钟(0.69)。
<性能测量4:溶剂交换试验>
柱D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试验。
结果以理论塔板数目对各峰得到下列值。在括号中示出了进行溶剂交换试验之前的值和试验前后的塔板数目之比。萘:11,500(15,100,0.76);芘:5,100(6,900,0.74)。
在实施例1和2以及对比例1-3中得到的各种评价结果一起示于表1中。
                                       [表1]
萘和芘的塔板数目之比:芘/萘 耐酸性试验:对羟基苯甲酸在试验前后的停留时间之比 耐碱性试验:芘在试验前后的停留时间之比 溶剂交换试验:试验前后的塔板数目之比(上∶萘;下∶芘)
柱A(实施例1) 0.85 0.98 1.00 0.991.00
柱B(对比例1) 0.84 0.95 0.90 0.940.86
柱C(对比例2) 0.80 0.60 0.58 0.760.51
柱D(对比例3) 0.80 0.80 0.69 0.760.74
在实施例1中得到的柱A中,萘和芘的塔板数目之比高且耐酸/碱性试验之后的停留并不降低。此外,即使在纯水和甲醇之间进行溶剂交换,聚合物类型的填充材料所特有的溶胀和收缩均被抑制且理论塔板数目并未降低。
可见填充有通过在碱性条件下进行表面交联反应得到的改性凝胶的柱C的耐酸/碱性与柱A相比降低且耐溶剂交换性并不令人满意地高。
工业应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生产用于反相液相色谱法用填充材料的方法,可以生产用于反相液相色谱法的高性能填充材料。填充有本发明的用于反相液相色谱法的填充材料的反相液相色谱法用柱可以用于pH非常低的区域和pH非常高的区域。
当使用通过本发明的反相液相色谱法的分析方法时,尤其对于医药/农业制剂、食品添加剂及其中间体、天然或合成聚合物及其添加剂以及环境污染物可以获得高精度的分离/分析。因此,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

Claims (24)

1.一种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通过使(A)具有羟基的颗粒状交联聚合物与(B)可交联的环氧化合物反应、水解环氧乙烷环、然后使所得的具有羟基的化合物与(C)总共具有6-40个碳原子的环氧化合物反应而生产。
2.如权利要求1所要求的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其中具有羟基的颗粒状交联聚合物(A)为两种或更多种选自(I)分子内具有至少一个羟基的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II)(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III)分子内不带羟基的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中的成员的共聚物,或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I)的均聚物。
3.如权利要求2所要求的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其中分子内具有至少一个羟基的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I)为二甲基丙烯酸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II)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且分子内不带羟基的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III)为二甲基丙烯酸亚烷基二醇酯。
4.如权利要求3所要求的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其中二甲基丙烯酸亚烷基二醇酯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
5.如权利要求1所要求的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其中可交联的环氧化合物(B)为选自表卤代醇和含有两个或更多个环氧乙烷环的环氧化合物中的化合物。
6.如权利要求5所要求的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其中含有两个或更多个环氧乙烷环的环氧化合物是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二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季戊四醇三缩水甘油醚或异氰脲酸三缩水甘油酯。
7.如权利要求1所要求的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其中总共具有6-40个碳原子的环氧化合物(C)是选自下式(1)-(4)所示化合物中的化合物:
其中n为4-38的整数;
其中n为3-37的整数;
Figure A028190510003C2
其中n为0-32的整数;
Figure A028190510003C3
其中n为0-31的整数。
8.如权利要求7所要求的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其中总共具有6-40个碳原子的环氧化合物(C)是硬脂基缩水甘油醚。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要求的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其平均粒度为1-2,000微米。
10.一种生产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的方法,包括使(A)具有羟基的颗粒状交联聚合物与(B)可交联的环氧化合物反应、水解环氧乙烷环、然后与(C)总共具有6-40个碳原子的环氧化合物反应。
11.如权利要求10所要求的生产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的方法,其中具有羟基的颗粒状交联聚合物(A)为两种或更多种选自(I)分子内具有至少一个羟基的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II)(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III)分子内不带羟基的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中的成员的共聚物,或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I)的均聚物。
12.如权利要求10所要求的生产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的方法,其中可交联的环氧化合物(B)为选自表卤代醇和含有两个或更多个环氧乙烷环的环氧化合物中的化合物。
13.如权利要求11所要求的生产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的方法,其中分子内具有至少一个羟基的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I)为二甲基丙烯酸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II)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且分子内不带羟基的多元醇的多(甲基)丙烯酸酯(III)为二甲基丙烯酸亚烷基二醇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要求的生产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的方法,其中二甲基丙烯酸亚烷基二醇酯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
15.如权利要求12所要求的生产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的方法,其中含有两个或更多个环氧乙烷环的环氧化合物是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二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季戊四醇三缩水甘油醚或异氰脲酸三缩水甘油酯。
16.如权利要求10所要求的生产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的方法,其中总共具有6-40个碳原子的环氧化合物(C)是选自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式(1)-(4)所示化合物中的化合物。
17.如权利要求16所要求的生产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的方法,其中总共具有6-40个碳原子的环氧化合物(C)是硬脂基缩水甘油醚。
18.如权利要求10所要求的生产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的方法,其中具有羟基的颗粒状交联聚合物(A)和含有两个或更多个环氧乙烷环的环氧化合物之间的反应在路易斯酸存在下在低极性溶剂中进行。
19.如权利要求10所要求的生产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的方法,其中与总共具有6-40个碳原子的环氧化合物(C)的反应在路易斯酸存在下在低极性溶剂中进行。
20.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要求的生产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的方法,其中低极性溶剂为总共具有5-10个碳原子的烃。
21.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要求的生产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的方法,其中路易斯酸的浓度基于颗粒状交联聚合物为1-70质量%。
22.如权利要求10-21中任一项所要求的生产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的方法,其中该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的平均粒度为1-2,000微米。
23.一种反相液相色谱法用柱,填充有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要求的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
24.一种分析含有多环芳族化合物的样品的方法,包括使用如权利要求23所要求的反相液相色谱法用柱。
CNB028190513A 2001-09-28 2002-09-27 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其生产方法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用柱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912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302838 2001-09-28
JP302838/2001 2001-09-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61357A true CN1561357A (zh) 2005-01-05
CN1249122C CN1249122C (zh) 2006-04-05

Family

ID=34452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1905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49122C (zh) 2001-09-28 2002-09-27 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其生产方法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用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20040039422A (zh)
CN (1) CN1249122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8982B (zh) * 2005-12-02 2013-09-04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离子交换液相色谱用填充剂及其制造方法
CN104043436A (zh) * 2013-03-15 2014-09-17 戴安公司 作为反相和疏水性相互作用色谱介质的环氧基化学衍生材料、用于合成和使用它们的方法
CN107407667A (zh) * 2015-03-10 2017-11-28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液相色谱用填充剂
CN110267740A (zh) * 2017-02-27 2019-09-20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体积排阻色谱用填充剂和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8982B (zh) * 2005-12-02 2013-09-04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离子交换液相色谱用填充剂及其制造方法
CN104043436A (zh) * 2013-03-15 2014-09-17 戴安公司 作为反相和疏水性相互作用色谱介质的环氧基化学衍生材料、用于合成和使用它们的方法
US9216403B2 (en) 2013-03-15 2015-12-22 Dionex Corporation Epoxy chemistry derived materials as reversed-phase and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chromatography media, method for their synthesis and use
CN107407667A (zh) * 2015-03-10 2017-11-28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液相色谱用填充剂
US11167264B2 (en) 2015-03-10 2021-11-09 Showa Denko K.K. Packing material for liquid chromatography
CN110267740A (zh) * 2017-02-27 2019-09-20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体积排阻色谱用填充剂和其制造方法
CN110267740B (zh) * 2017-02-27 2022-03-15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体积排阻色谱用填充剂和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49122C (zh) 2006-04-05
KR20040039422A (ko) 2004-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27300C (zh) 调理有机颜料的方法
CN1061059C (zh) 加入接枝共聚物而变得相容的热塑性聚合物合金
CN1114633C (zh) 基于1,1-亚甲基丙二酸酯的新型表面活性剂共聚物
CN1028643C (zh) 含有无机填料的聚烯烃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CN1494946A (zh) 可用于制备多元醇的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及其相关方法
CN1726230A (zh) 烯烃聚合用催化剂组分
CN1111641A (zh) 一种改进的金属茂催化剂体系
CN1769306A (zh) 制备聚烯烃的方法
CN1079968A (zh) 在熔融状态下具有改进加工性能的丙烯结晶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922275A (zh) 有机无机复合纳米纤维、有机无机复合结构体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
CN1083409C (zh) 用于污染聚合物的回收单体方法
CN87100911A (zh) 制备含烷氧基化/阳离子改性酰胺的聚合物的方法
CN1010781B (zh) 用于α-烯烃定向聚合的固体催化剂及其制法和采用它的α-烯烃聚合方法
CN1249122C (zh) 颗粒状疏水性聚合物、其生产方法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用柱
CN1630683A (zh) 烧结体、树脂粒子及其生产方法
CN1803908A (zh) 一种聚丙烯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49927C (zh) 生产单分散凝胶型离子交换剂的方法
CN1037522A (zh) 丙烯酸类聚合物
CN87103866A (zh) 一种制备低或中密度的直链聚乙烯的方法以及适合于该目的催化剂
CN1047321A (zh) 含有不可熔化的聚合物稳定剂或纤维素稳定剂的聚缩醛树脂
CN1205258C (zh) 吸水性树脂交联剂和用其获得的吸水剂
CN1150222C (zh) 制备烯烃聚合催化剂的方法
CN1789291A (zh) 负载型非茂金属催化剂的烯烃聚合和共聚合方法
CN1065248C (zh) 烯烃聚合用的催化剂组份、其制备法及在其存在下烯烃的聚合法
CN1054073A (zh) 聚烯烃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405

Termination date: 2012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