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57078A - 用于为传输数据匹配电压电平的方法和电路配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为传输数据匹配电压电平的方法和电路配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57078A
CN1557078A CNA028185218A CN02818521A CN1557078A CN 1557078 A CN1557078 A CN 1557078A CN A028185218 A CNA028185218 A CN A028185218A CN 02818521 A CN02818521 A CN 02818521A CN 1557078 A CN1557078 A CN 15570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voltage level
signal
parts
le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81852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U
U·布兰德
W·柯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A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ublication of CN15570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570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64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8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25/0286Provision of wave shaping within the driver
    • H04L25/0288Provision of wave shaping within the driver the shape being matched to the transmission l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ogic Circuits (AREA)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一个或不同的组件的发射部件(SE)和接收部件(EM)之间电传输数据时调节电压电平的方法和装置。其中,在发射的部件(SE)的输出端步进地或者连续地提高电压电平,直到在接收的部件(EM)达到正确地表达所传输的信号所要求的高度。在此电压电平的提高通过传输一个信息停止。本发明的一个的优点是可以精确地调节传输数据所要求的最小的电压电平。由此可以降低功率损耗并且减少通过高的电压电平造成的干扰。

Description

用于为传输数据匹配电压电平的方法和电路配置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一个或不同的组件的发射部件和接收部件之间电传输数据时调节电压电平的方法和电路安排。
在电子部件之间电的数据传输的效率,首先譬如在传输技术中用较高频率传输数据的领域内起很大的作用。在此优化出现的电压和电流的值对于减低功率损耗是重要的因素。
对于在组件的部件之间或者经过底板向其它的组件的快速的电的数据传输,形成了一定的接口标准,譬如发射极耦合逻辑(ECL)、喷涂收发讯机逻辑(GTL)、电流型逻辑(CML)和低电压差分信号(LVDS)。在这些标准中分别地规范了电压电平、输出电流、端接电阻等。部件的发射单元的输出电路往往以开关电流源方式工作。在电流源导通时在接收机的端接电阻上出现例如与逻辑1对应的电压降。该电压降或者说用于定义二进制逻辑之一的电压差的典型值约为几百mV。由于通过制造公差、供电电压变化和温度影响产生的集成电流源的容差,以及由于制造公差、温度系数和有时候非线性的集成的端接电阻,通过在端接电阻上的电压降产生的电压电平具有显著的容差。集成的电流源和端接电阻的典型的最大的差异对于CMOS技术来说在20%的范围。
为了可靠的数据传输应当这样地选择输出电平:使得在接收机上即使在最不利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在相应的差异范围的低端的输出电流值和端接电阻值的情况下,也能够产生在接收机部件上能够明确地检测出的电压电平。这样的输出电平选择可能导致产生显著地高于为数据传输所需要的输出电流,输出电流和端接电阻与差异范围的低端差别的最大值越大,所述的输出电流就与所述电压所要求的最低值差别就越多。较高的输出电流导致较高的损耗功率,并且在给定的数据速率的条件下导致较大信号边沿陡度,并且结果提高了对相邻信道的干扰。
通过在制造精确的基准电阻和/或基准电压源时的特殊处理步骤或者在制造过程中通过连接线上进行激光校准,能够减少所述的容差。这种降低容差并且从而较好地调节电压电平的方案是高费用的,并且因此一般地是特殊情况下才使用的。
为了匹配输出电流和减少电平差异,部分地使用外部的精确的基准元件,例如电阻和/或电压源。这种方法引起的缺点是附加的对组件位置的要求和附加的成本。此外在部件上还需要附加的接脚。集成的端接电阻还常常地用调节电路调节到精确的基准电阻。为此还是需要外部的元件。此外上述的措施只能够减少容差,而不能够防止对电压电平的显著的偏差和功率损耗。
本发明的任务是,指出调节电压电平方法和电路安排,其中避免公知的降低差异范围的方法的缺点。
该任务分别地通过权利要求1及16的各自的特征部分所述的方法和电路安排完成。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步进地或者连续地提高发射的部件的输出端电压电平。在此在应用相应的电平的条件下从发射的部件向接收的部件至少传输一个信号。在接收的部件把表达信号的电压电平与基准量比较,或者把所述信号与基准模式比较,并且在达到为正确表达所述信号的足够高的电压电平时向发射的部件传输一个信息。接着在接收到所述信息开始停止在发射的部件的输出端上的提高电压电平(权利要求1)。通过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以有效地方式在接收的部件上调节出传输数据用的最低电压电平。从而减少了由于高的电压电平部件或者说系统的功率损耗和对相邻信道的干扰。集成的电流源或者电压源的精确性可以较低,并且为了调节输出电流不需要任何外部的元件。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变例中,在使用相应的电压电平的条件下,至少一次从发射的部件向接收的部件传输对于接收的部件已知的位模式或者位模式序列。所传输的位模式或者传输的位模式序列在接收的部件与已知的位模式或者位模式序列比较,从而检验正确的传输。在正确的传输时向发射的部件传送信息,由此引起停止提高电压电平(权利要求2)。在此变例中动态地进行调节,也就说在全部要传输的数据速率的条件下进行调节。由此还可以补偿由于在Gbit/s范围的特高数据速率中由于组件材料的介电损耗和线路的集肤效应所造成的信号衰减,也就是说所述的调节考虑到信号电平的频率特性关系。在此还考虑到由于反射和串扰造成的干扰。
在实现如本发明所述的方法时,借助于电平比较器在接收的部件上把传输的信号的电压电平与基准电压电平作比较,所述的基准电压电平与所要求的最低输入电压相应。在相等或者超过所述的最低输入电压时向发射的部件传送一个信息,由此引起停止提高电压电平(权利要求3)。使用电平比较器使之以简单和有效的方式检验,该信号电平是否足以进行无失误地传输数据。用于停止提高电压电平的信息可以经本身的线路传输(权利要求4)。传输该信息的附加的线路可以不用较大的附加费用的条件下设置。无附加线路的方案是,停止提高电压电平的信息经信号线路本身传输(权利要求5)。
本发明提议在调节时相,尤其是在重新启动包含组件的系统时,执行所述的方法(权利要求6)。充分利用调节时相实施所述方法避免了在部件运行或者系统运行时的附加中断。
变通地可以借助于在调节时相于接收的部件相应接通的多路复用器和于发射的部件相应接通的解复用器经现有的线路传输停止提高电压的信息。在此,利用经过它在电压电平的调节时相中不传输不起电平调节作用的信号的线路(权利要求7)。在这种变通中可以不要附加线路地进行。在此可以在接收的部件借助于附加的电流源或者电压源传输所述的信息。为了借助于附加的电流源或电压源传输所述的信息,这样地改变采用的线路的电位电平,使之超过或者低于阈值电压。超过或者低于阈值电压在发射的部件处检测并且停止电压的提高(权利要求8)。
电压电平的提高可以借助于按照一种节拍的标准工作的计数器进行,其中通过该计数器这样地控制发射的部件的输出级:使得按照所述节拍的标准提高电压电平(权利要求9)。使用节拍的计数器使得能够步进地提高电压电平。在调节时相执行该方法和利用本身的回线时可以以下面的方式执行所述方法:借助于脉冲陡沿检测器复位所述计数器,所述脉冲陡沿检测器检测用于初始化调节时相的初始化信息。其中接通计数器借助于初始化输入端的激活信号,其中这样地通过把指示调节时相的初始化信号与用于传输停止提高电压电平的线路的电压值进行逻辑关联而产生所述的信号:只要还没有达到所希望的电平,就在调节时相过程中激活计数据。计数器按照节拍信号的标准工作。在计数升高时通过激活电流源或电压源的不同的级步进地提高电压电平。最后,在达到所希望的电压电平时改变用于传输停止提高电压电平的信息的线路的电位值,从而改变初始化输入端上的信号,由此造成停止计数器计数(权利要求10)。
对于计数器的变通,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的控制方框可以有效地借助移位寄存器实现。在此在发射方按照一种节拍的标准这样地控制输出级:使之按照所述节拍的标准提高电压电平(权利要求11)。
在其中用本身的回线传输信息的在调节时相中调节电压电平时,可以借助于脉冲陡沿检测器复位移位寄存器,所述的脉冲陡沿检测器检测用于初始化调节时相的初始化信号。所述移位寄存器按一种节拍的标准工作。其中
-节拍信号在逻辑上这样地与在传输停止提高电压电平的信息的线路上的信号和指示调节时相的初始化信号进行逻辑关联:只要在接收的部分的输入端上的电压电平在所希望的值以下,就在调节时相中激活所述节拍信号,
-移位寄存器按照所述节拍的标准这样地先后地激活多个单个源构成的电流源或电压源的各个源:使得步进地提高电流源或者电压源的电流值或电压值,从而步进地提高电压电平,并且
-在达到所希望的电压电平时向传输停止提高电压电平的信息的线路施加一个信号,由此引起移位寄存器停止(权利要求12)。
可以附加地降低部件的功率损耗,其中把只在调节相起作用的电路部分在调节时相以后切换成无电流的(权利要求13)。
对于从发射的部件向多个接收的部件调节电压电平的情况下可以调节用于向最远距离的部件传输的电压电平,并且把这样确定的电压电平用于向所有的接收的部分传输(权利要求14)。在此常常用最远距离的接收的部件去调节发射电平(权利要求15),其中由于传输线路段的长度一般地出现最大的信号衰减。这样的,例如从发射部件向多个接收的部件可以分布非常多信号的运行情况,经常出现在交换设备在耦合场中或者在计算机于处理器和存储器部件之间。在这种情况下附加费用特别地少,因为只用一根从发射机向最远距离的部件的回线就足够了。
在根据本发明的电路安排中发射的部件具有可变的电流源或者电压源,借助于它们可以在接收的部件上产生要传输的信号。接收的部件具有电平比较器,通过所述的电平比较器可以把基准电压与从发射的部件传输的信号的电压电平进行比较。所述电平比较器具有一个输出端,所述的输出端与发射的部件的门电路连接。所述门电路设有另一个输入端,通过所述的输入端可以施加逻辑信号,通过该逻辑信号可以存储关于调节时相的开始和结束的信息。所述门电路的输出端与一个控制方框连接,通过所述的控制方框可以控制电流源及电压源(权利要求16)。在使用差分信号时可以设两条线路用于传输信号(权利要求17)。
在根据本发明的电路安排的一个扩展中,用多个电流源或电压源产生元件和带有计数器的控制方框构成电流源及电压源,其中
-门电路的输出端与计数器的初始化输入端连接,
-设有脉冲陡沿检测器,在其输入端可以施加初始化调节时相的信号,并且其输出端与计数器的复位输入端连接,
-计数器有节拍信号的输入端,
-计数器具有这样地与电流源或电压源的不同级连接的输出端:使之可以在计数器计数上升时步进地提高从源发出的电流值或者电压值(权利要求18)。借助于计数器和多级的电流源或电压源可以实现这样地步进地提高电压电平。
在另一个借助于移位寄存器的扩展中,用多个单个源和带有计数器的控制方框构成电流源及电压源,其中
-给出一个附加的门电路,其一个输入端与另一个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经过另一个输入端可以馈送节拍信号,并且其输出端与移位寄存器连接,
-设有脉冲陡沿检测器,在其输入端可以施加初始化调节时相的信号,并且其输出端与移位寄存器的复位输入端连接,
-移位寄存器具有这样地与由一系列单个源构成的电流源或电压源连接的输出端:使得对电流源或电压源的电流值或电压值起作用的单个源数量可以步进地增加(权利要求19)。
下面借助附图在实施例的范围内详细地说明本申请的主题,在附图中:
图1实现借助于附加线路的单级信号的本发明主题的示意图,
图2实现借助于附加线路的差分信号的本发明主题的示意图,
图3实现不用附加线路的单级信号的本发明主题的示意图,
图4实现不用附加线路的差分信号的本发明主题的示意图,
图5借助于计数器实现对根据本发明的调节电压电平的控制,
图6借助于移位寄存器实现对根据本发明的调节电压电平的控制,以及
图7调节时相中与信号状态相关的控制参数的时序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标示出相同的元件。图1和2示意地示出借助于独立的回线R实现本发明的主题。从接收部件,这在下文中称接收机,向发射的部件,这在下文中称为发射机,通有一根回线R。回线R一般不产生值得一提的附加费用。
图1中示出了通过电平比较调节电压电平的重要元件。在接收机的输入端有电平比较器PV,所述的电平比较器PV把瞬时电压电平与基准电压Usoll比较,所述的基准电压Usoll等于所要求的接收机的最低输入电压。电路元件对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属性用虚线和标号SE和EM标出。如果超过所述基准电压Usoll,由电平比较器PV的输出信号代表的逻辑值就被反向。这种换向对于发射机SE作出应答并且引起停止输出电流的上升。发射机SE具有一个发射级,所述的发射级含有电流源QS1,所述的电流源QS1可以用开关SS1接通或者断开。电阻RTS是某些情况下存在的发射机上的端接电阻,在低数据速率时可以取消该电阻。L1是连接发射机SE的输出端A与接收机EM的输入端E的信号线。对该信号线L1调节传输的信号的电压电平。RTE是接收机EM的端接电阻。电阻RTS及RTE的端电压是发射机SE上的UTS和接收机上的UTE。为了避免在UTS和UTE之间的持久的电流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功率损耗,UTS和UTE应当有相等的值。B1是检测要在部件中进一步处理的信号的输入缓冲器。电压电平的调节通过输入信号EA(调节时相激活的缩写)初始化,所述的信号EA施加在门电路GS1上并且代表逻辑1。信号EA例如可以是重新起动的信号,所述的重新起动的信号还反复地被称之为英语的概念reset(复位)。经过线路R在倒相器INV上施加电平比较器PV的输出电压,所述的输出电压在开始调节时相时代表逻辑零。门电路GS1构成为与门。在调节时相的开始在门电路GS1的输入端上施加指示调节时相的逻辑1。只要电压电平还没有达到正确地表达传输信号的值Usoll,在另一个输入端就同样地也施加逻辑1。在此从接收机EM向回线施加逻辑0,所述的逻辑0通过非门IVN反相,从而在控制方框ST上施加了逻辑1。经过在图5和图6中给出其实现的该控制方框ST,调高控制电流源QS1。在调节时相的开始闭合开关SS1。接收机EM处在电平比较器PV的输入端的信号线L1上,所述的电平比较器在图中示出为比较器。电平比较器PV把输入线路L1上的电压电平与基准电压Usoll相比较。基准电压值Usoll相比较。在此基准电压Usoll相应于在接收机EM检测信号至少要求的电压值,这就是说相应于要调节的电压值。电平比较器PV发出应答信号R。只要电压电平在基准电压Usoll以下,所述的应答信号就代表逻辑0,而如果输入电位E低于值UTE-Usoll,它就取逻辑值1。这样电压电平大得足以产生逻辑值0。基准电压Usoll可以通过分压器从电压UTE产生。在许多情况下局部的基准电压例如在产生可以为此利用的静态电流补偿的偏压产生范围内。控制方框ST的作用是,在激活调节时相时通过信号EA提高电流源QS1的电流并且从而提高电压电平,直到从接收机EM发出应答R指出达到所希望的电压值。从应答R开始由控制方框ST中断电流上升并且把电流源QS1发出的电流固定在所达到的值。由此也把电压电平固定在所达到的值,然后就用该值发射。为了减少功率损耗,可以把只在调节时相起作用的电路部分在调节时相以后切换成无电流的,这在图1中用虚线示出。
图2示意地示出实现借助于附加线路R的差分信号的本发明主题。在此所示电路元件相应其CML接口。图2中所示实现的原理却不限于CML接口,而是还可以采用其它接口标准,例如LVDS标准。LVDS标准部分地用电流源工作,所述的电流源可以双向地对端接电阻馈送电流。基于差分的工作方式发射级由带有两个开关SS1和SS2的电流源QS1细成,所述的电流源视发射信息极性连接QS1的一个或另一个输出端。相应地在发射机SE上有两个端接电阻RTS1和RTS2、在接收机EM上有两个信号线L1和L2和两个端接电阻RTE1和RTE2。在调节时相发射机SE发射恒定的信号,使得输出端A1的电位相应于逻辑0,而输出端A1N的电位相应于逻辑1,这也通过图2中的SS1和SS2的开关位置表达。通过电平比较器PV把E1上处于逻辑0的电压电平与设定值Usoll比较。这些在图2中进一步示出的元件或功能相应于在图1中的元件或功能。电平比较器PV还可以在花费较大的实现中分析两个信号线路L1和L2的差分电压并且与设定值比较,这通过线路L2或输入端E1N和电平比较器PV之间的虚线示出。
为了应答采用现有的线路,例如在调节时相中不传输相关信息的控制线路。在该线路上在接收机EM上有多路复用器并且在发射机SE上有解复用器,它们在图中均没有示出,
借助于初始化信号(EA)在调节时相开始这样的切换多路复用器和解复用器,使得在接收机的调节时相中向线路上发出应答信息并且在相应的解复用器的输出端上发射机分析该信息。变通地为了使用现有的线路还把应答信息经信号线本身或者本身的线路传输。
图3示出实现不用附加线路的单级信号的本发明主题的示意图。为了进行应答利用线路L1本身,在下文中称为信号线路。在传输差分信号时,使用线路L1和L2(图4)。在图3和4中提出的实现中这此在接收机EM上有一或两个自身的电流源QE1或QE1和QE2,所述的电流源在通信的情况下以这样的方式馈入一个附加的电流,在端接电阻上不论是接收方还在在发射方都调节在正常范围之外的电位电平,例如在图3所示的CLM接口中在电位的阈值之下。检测该电位电平并且向发射器SE的控制方框St转交应答。在图3中与图1比较在接收机EM上附加地设有开关SE1和电流源QE1。比较器KE1一旦激活其输出端就把通过电流源QE1产生的附加流馈送到信号线路L1上。发射器SE附加地设有比较器KS1,所述的比较器KS1把信号线路L1上的电压电平与阈值电压Uschw比较,其中所述的阈值电压Uschw在为正常的运行所设定的电压范围之下。在差动地传输时在接收机EM上设有相同电流的两个附加的电流源QE1和QE2,所述的电流源在通信的情况下改变信号的共模电平。在调节时相中控制方框St相应地响应共模电平的改变(图4)。QE1和QE2是接通开关SE1和SE2的附加电流源。在发射器方有两个比较器KS1和KS2。与门GS2这样地与比较器的输出端这样地相关联:当在两个信号线路L1和L2上的电压电平都低于阈值Uschw时停止电流的上升。
对图3还可看出,在调节过程开始时如果开关SE1闭合,在由元件SE1、GE1和KE1组成的回路中可能会出现阻塞。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注意,SE1在调节过程开始时要开路,并且保持开路到发射器把其输出端设置到最低值上时。在调节过程中然后闭合开关SE1并且必须在调节过程结束后,也就是当EA在逻辑0时,再重新开路。
为了调节高频数据交换的电压电平,可以取代与基准电压的比较而传输已知的基准模式并且在接收机处检验是否正确的传输。在本发明主题的该变例中在调节时相发射多重相继的固定的、对于接收机已知的位模式。这样连续地分析发来的数据。如果传输数据的电压电平或者发射电平还过于小,在接收的数据时就出现数据误码。如果该位模式无失误地识别,发射电平就是足够的并且可以如上所述地结束调节时相。然而在此在发射器为产生位模式有一定的附加费用并且在接收机需要进行分析。在许多情况下这样的功能却已经设置在部件中了。例如为了同步化使用帧关键字或者为了测试使用伪随机位模式PRBS(伪随机位序列)。可以有利地伴随使用相应的电路部分。如果在部件的复位时相进行调节,这些电路部分不应当复位,并且要确保它们从任意的状态正确地开始运行。
图5示出借助于计数器Z实现对根据本发明的调节电压电平的控制。开关晶体管用M1和M2标示出并且相应于图1及图2中的开关。在该实现中设有金属氧化物场效应晶体管,它们一般地缩写为MOSFET。也可以使用双极晶体管或者砷化镓晶体管。在开关晶体管M1和M2的输入端上有数据信号D及对之反相的数据信号DN。电流源由晶体管MB0、MB1、...MBn组成。每个产生电流源MB1、...MBn的单个晶体管在其漏极连线上各自有一个串联的晶体管MS1、...、MSn,用之可以接通或者截止相应的电流。与之无关地还可以有另一个晶体管MBx,所述的晶体管馈送不可截止的基础电流或者说最低电流。有一个计数器Z,其计数输出端Q1、Q2...Qn与各个开关晶体管MS1、...MSn的栅极连接。当前的计数器状态确定开关晶体管MS1、...MSn的哪些截止和哪些导通,并且从而确定输出电流。向计数器Z输送节拍CLK(时钟的缩写),所述的时钟应当在调节时相,例如复位时相,激活,也就是说例如开动所述的节拍,与之伴随地还有同步地施加在多数部件上的复位信号。调节时相通过信号EA(是调节时相有效的缩写)激活,所述的信号EA是施加在脉冲陟沿检验器FD和栅极GS1上。脉冲陟沿检验器FD响应信号EA的上升沿,并且向计数器Z的复位端RESZ给出信号RES2,由此把计数器Z复位到开始状态。在计数器Z的输入端CE(计数赋能的缩写)上通过信号EA经栅极GS1释放计数器。所述的计数器Z涉及增加计数器,就是说计数器壮态是上升的。这样地规划电流源的大小,使得在计数状态增加时输出电流下降。一旦进行应答说明在接收机输入端上的电压电平足够高,就停止电流上升。电流上升的中断经回线R通过向GS1施加信号进行,从而中断在计数器输入端CE上的激活计数过程并且计数器保持在所达到的值。
计数器Z可以实施为n之1计数器(1-aus-n-Zaeler)。然后应当这样地规划电流源的大小,使得每次把计数器信号转交给下一级都接入一个新的电流源,所述的新电流源比上一个馈送较大的电流。这一般地通过规划晶体管值进行。计数节拍必须慢得足以使电流源能够跟随改变。在部件的节拍过快时,可以通过分频器从中导出较慢的节拍。
图6示出借助于移位寄存器实现对根据本发明的调节电压电平的控制,所述的移位寄存器由D触发器(数据锁存触发器)FE1...FEn组成。在第一个触发器FE1的D输入端上永久地加以逻辑1。在调节时相的开始用信号EA的脉冲前沿经脉冲陡沿检测器FD复位触发器FE1...FEn,就是说输出端Q1...Qn的电位值代表逻辑0。在此关断各个电流源;然后只还有一个经晶体管MBx馈送的基础电流。从而在接收机EM电压电平在调节时相的开始过低并且因此把应答设定到代表逻辑0的电位值。因为在调节时相中信号EA代表逻辑1,所以经过门电路GS2为触发器释放节拍CLK。脉冲陟沿检测器FD把触发器的复位输入端重新设置为0,并且逻辑1通过移位寄存器这样地进一步推移:使得随着每个节拍脉冲相应的另一个触发器输出端是逻辑1并且一个附加的电流源是激活的,并且从而提高总的输出电流。
在此情况下把电流源的大小规划得都相同的适宜的。如果激活回线R,GS2就截止移位寄存器的节拍CKL并且固定该瞬间状态。
图7对于实现相应于图5或6的根据本发明的控制,示出调节时相中与信号状态相关的控制参数的时序图。在此图中CKL标示出节拍频率。信号EA激活调节时相。这可以例如涉及复位信号。通过信号EA借助于脉冲陡沿检测器FD产生信号RES2,通过该信号RES2把计数器或者移位寄存器设置到其原始位。以一定的延迟在接收机处检测出过低的电压电平并且把应答信号R设置为0。通过设置信号R经过信号CE激活计数器或者移位寄存器。应答信号R和用于激活控制方框St的信号CE可以在此之前设置,处于逻辑状态0或1,这在图7中通过两条直线标示出。在达到所希望的电压电平时把应答信号设为1,由此通过信号CE使计数器或移位寄存器失活

Claims (19)

1.方法,用于在一个或不同的组件的发射部件(SE)和接收部件(EM)之间电传输数据时调节电压电平
其特征在于,
-在发射的部件(SE)的输出端步进地或者连续地提高电压电平,
-在应用相应的电压电平的条件下从发射的部件(SE)向接收的部件(EM)至少传输一个信号,
-在接收的部件(EM)把表达信号的电压电平与基准量(Usoll)比较,或者把所述信号与基准模式比较,
-在达到为正确表达所述信号的足够高的电压电平时向发射的部件(SE)传输一个信息,并且
-依据接收到所述信息引起停止在发射的部件(SE)的输出端上的提高电压电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使用相应的电压电平的条件下,至少一次从发射的部件(SE)向接收的部件(EM)传输对于接收的部件已知的位模式或者位模式序列,
-把所传输的位模式或者传输的位模式序列在接收的部件(EM)与已知的位模式或者位模式序列比较,从而检验正确的传输,和
-在正确的传输时向发射的部件(SE)传送信息,由此引起停止提高电压电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借助于电平比较器(PV)在接收的部件(EM)上把传输的信号的电压电平与基准电压电平(Usoll)作比较,所述的基准电压电平与所要求的最低输入电压相当,和
-在相等或者超过所述的最低输入电压时向发射的部件(SE)传送一个信息,由此引起停止提高电压电平。
4.如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用于停止提高电压电平的信息经特有的线路(R)传输。
5.如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停止提高电压电平的信息经信号线路本身传输。
6.如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调节时相,尤其是在重新启动组件或包含组件的系统时,执行所述的方法。
7.如以上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借助于在调节时相于接收的部件相应接通的多路复用器和于发射的部件相应接通的解复用器经现有的线路传输停止提高电压的信息,所述现有的线路在电压电平的调节时相中不传输不起电平调节作用的信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接收的部件借助于附加的电流源或者电压源(QE1、QE2)传输所述的信息,
-为了借助于附加的电流源或电压源(QE1、QE2)传输所述的信息,改变采用的线路的电位电平:使得超过或者低于阈值电压(Uschw),
-在发射的部件(SE)处检测超过或者低于阈值电压(Uschw)并且停止电压的提高。
9.如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电压电平借助于按照一种节拍工作的计数器(Z)提高,其中通过所述计数器(Z)控制发射的部件的输出级:使得按照所述节拍的标准提高电压电平。
10.如权利要求5、6和9之一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借助于脉冲陡沿检测器(FD)复位所述计数器(Z),所述脉冲陡沿检测器(FD)检测用于初始化调节时相的初始化信号(EA),
-借助于初始化输入端的激活信号(CE)接通计数器(Z),其中按以下方式通过把指示调节时相的初始化信号(EA)与用于传输停止提高电压电平的线路(R)的电位值进行逻辑关联而产生所述的信号:只要还没有达到所希望的电压电平,就在调节时相过程中激活计数器(Z),
-计数器(Z)按照节拍信号工作,
-在计数升高时通过激活电流源或电压源的不同的级步进地提高电压电平,以及
-在达到所希望的电压电平时改变用于传输停止提高电压电平的信息的线路(R)的电位值,从而改变初始化输入端上的信号(CE),由此造成停止计数器计数。
11.如权利要求2至8之一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发射方按照一种节拍移位寄存器控制输出级:使得按照所述节拍的标准提高电压电平。
12.如权利要求5、6或11之一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借助于脉冲陡沿检测器(FD)复位移位寄存器,所述的脉冲陡沿检测器(FD)检测用于初始化调节时相的初始化信号(EA),
-所述移位寄存器按一种节拍工作,其中
-节拍信号在逻辑上这样地与在传输停止提高电压电平的信息的线路(R)上的信号和指示调节时相的初始化信号(EA)进行逻辑关联:只要在接收的部分的输入端上的电压电平在所希望的值以下,就在调节时相中激活所述节拍信号,
-移位寄存器按照所述节拍先后激活多个单个源构成的电流源或电压源的各个源:使得步进地提高电流源或者电压源的电流值或电压值,从而步进地提高电压电平,并且
-在达到所希望的电压电平时向传输停止提高电压电平的信息的线路施加一个信号,由此引起移位寄存器停止。
13.如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把只在调节时相起作用的电路部分在调节时相以后切换成无电流的。
14.如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从发射的部件向多个接收的部件调节电压电平,其中
-用于向接收的部件之一传输的电压电平被调节,并且
-把这样确定的电压电平用于向所有的接收的部分传输。
15.如权利要求之1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向最远距离的部件传输的电压电平被调节。
16.电路安排,用于在一个或不同的组件的发射部件(SE)和接收部件(EM)之间电传输数据时调节电压电平,
其特征在于,
-发射的部件(SE)具有可变的电流源或者电压源,借助于其不同的电压电平可以在接收的部件(EM)上产生要传输的信号,
-接收的部件(EM)具有电平比较器(PV),通过所述的电平比较器可以把基准电压(Usoll)与从发射的部件(SE)传输的信号的电压电平进行比较,
-所述电平比较器(PV)具有一个输出端,所述的输出端与发射的部件(SE)的门电路(GS1)连接,
-所述门电路(GS1)设有另一个输入端,通过所述的输入端可以施加逻辑信号,通过该逻辑信号可以存储关于调节时相的开始和结束的信息,并且
-所述门电路(GS1)的输出端与一个控制方框连接,通过所述的控制方框可以控制电流源及电压源。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路安排,
其特征在于,设有两条线路(L1、L2)用于传输差分信号。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路安排,
其特征在于,
-构成带有多个电流或电压产生元件的电流源及电压源
-构成带有计数器(Z)的控制方框(St),
-门电路(GS1)的输出端与计数器(Z)的初始化输入端(CE)连接,
-设有脉冲陡沿检测器(FD),在其输入端可以施加初始化调节时相的信号(EA),并且其输出端与计数器(Z)的复位输入端连接,
-计数器(Z)有节拍信号的输入端,
-计数器具有这样地与电流源或电压源的不同级连接的输出端(Q1…Qn):使得可以在计数器计数上升时步进地提高从源发出的电流值或者电压值。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路安排,
其特征在于,
-用一系列的单个源构成电流源及电压源,
-构成带有移位寄存器的控制方框(St),其中
-给出一个附加的门电路(GS2),其一个输入端与另一个门电路(GS1)的输出端连接,经过另一个输入端可以馈送节拍信号,并且其输出端与移位寄存器连接,
-设有脉冲陡沿检测器(FD),在其输入端可以施加初始化调节时相的信号(EA),并且其输出端与移位寄存器的复位输入端连接,
-移位寄存器具有这样地与由一系列单个源构成的电流源或电压源连接的输出端(Q1…Qn):使得对电流源或电压源的电流值或电压值起作用的单个源数量可以步进地增加。
CNA028185218A 2001-09-21 2002-09-20 用于为传输数据匹配电压电平的方法和电路配置 Pending CN155707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146585A DE10146585A1 (de) 2001-09-21 2001-09-21 Verfahren und Schaltungsanordnung zur Anpassung des Spannungspegels für die Übertragung von Daten
DE10146585.8 2001-09-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57078A true CN1557078A (zh) 2004-12-22

Family

ID=7699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28185218A Pending CN1557078A (zh) 2001-09-21 2002-09-20 用于为传输数据匹配电压电平的方法和电路配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023242B2 (zh)
EP (1) EP1428364B1 (zh)
CN (1) CN1557078A (zh)
DE (2) DE10146585A1 (zh)
WO (1) WO2003028324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7629A (zh) * 2008-04-11 2011-05-11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网络节点节能设备、系统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55352B2 (en) * 2003-12-31 2006-12-26 Intel Corporation Using feedback to select transmitting voltage
US7512794B2 (en) * 2004-02-24 2009-03-31 Intersil America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hentication
US7729427B2 (en) * 2004-02-24 2010-06-01 Intersil Americas Inc. Pseudo-synchronous one wire bidirectional bus interface
US7596699B2 (en) * 2004-02-24 2009-09-29 Intersil Americas Inc. Battery authentication system
TWI381342B (zh) * 2006-11-20 2013-01-01 Princeton Technology Corp 驅動電壓產生電路
US7482839B2 (en) * 2006-12-13 2009-01-27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Method and/or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
JP5082515B2 (ja) * 2007-03-09 2012-11-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インタフェース回路および信号出力調整方法
US8094507B2 (en) * 2009-07-09 2012-01-10 Micron Technology, Inc. Command latency systems and methods
TWI436371B (zh) * 2010-11-02 2014-05-01 Etron Technology Inc 具低功耗之或線比對電路
EP2453618B1 (en) * 2010-11-16 2016-09-14 Nxp B.V. Power reduction in switched-current line-drivers
US9531256B2 (en) * 2013-12-03 2016-12-27 Avogy, Inc. AC-DC converter with adjustable output
US10530325B1 (en) 2018-08-30 2020-01-07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Low loss T-coil configuration with frequency boost for an analog receiver front end
US10692545B2 (en) * 2018-09-24 2020-06-23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Low power VTT generation mechanism for receiver termination
US10749552B2 (en) 2018-09-24 2020-08-18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Pseudo differential receiving mechanism for single-ended signaling
US10944368B2 (en) 2019-02-28 2021-03-09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Offset correction for pseudo differential signal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04450A (en) * 1995-07-27 1997-02-18 Intel Corporation High speed bidirectional signaling scheme
US5939923A (en) * 1995-12-27 1999-08-1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electable low power signal lin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JP3006516B2 (ja) * 1996-10-18 2000-02-0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KR19980034730A (ko) * 1996-11-08 1998-08-05 김영환 외부 인터페이스 전압 자동검출 반도체 장치
DE19919140B4 (de) * 1998-04-29 2011-03-31 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N.D.Ges.D.Staates Delaware), Santa Clara Niederspannungs-Differenzsignaltreiber mit Vorverstärkerschaltung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7629A (zh) * 2008-04-11 2011-05-11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 网络节点节能设备、系统和方法
CN102057629B (zh) * 2008-04-11 2014-09-24 诺基亚通信公司 网络节点节能设备、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40264230A1 (en) 2004-12-30
EP1428364A2 (de) 2004-06-16
EP1428364B1 (de) 2005-08-03
WO2003028324A3 (de) 2003-08-28
US7023242B2 (en) 2006-04-04
DE10146585A1 (de) 2003-04-24
WO2003028324A2 (de) 2003-04-03
DE50203841D1 (de) 2005-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57078A (zh) 用于为传输数据匹配电压电平的方法和电路配置
US9450744B2 (en) Control loop management and vector signaling code communications links
US6774674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9059816B1 (en) Control loop management and differential delay correction for vector signaling code communications links
US5955894A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impedance of a driver circuit
KR100873569B1 (ko) 병렬 데이터 통신 장치 및 방법
US7278069B2 (en)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for high-speed transmission of digital data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skew calibration
US6452428B1 (en) Slew rate control circuit
EP0326007A2 (en) Center frequency high resolution digital phase-loop circuit
US20030208717A1 (en) Skew calibration means and a method of skew calibration
EP1315328B1 (en) Multi-phase sampling
US2006023327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ulti-level reference voltage in systems using equalization or crosstalk cancellation
US8878568B1 (en) High-speed SSR transmit driver
US7548086B2 (en) Impedance control circuit i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impedance control method
EP0515097A1 (en) Bus transceiver
US8384424B2 (en) Real time averaged impedance calibration for on-die termination
US6184717B1 (en) Digital signal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using source based reference logic levels
CN101849356A (zh) 自计时电路抗毛刺的加固
US20090316836A1 (en) Single-wire, serial, daisy-chain digital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6653893B2 (en) Voltage margin testing of a transmission line analog signal using a variable offset comparator in a data receiver circuit
US20120081177A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Arrangement with a Transformer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EP119042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an impedance-controlled input/output (i/o) buffer in a highly efficient manner
CN1581704A (zh) 用于测量通信链路质量的方法和设备
CN103973279B (zh) 总线通信收发器
WO2002039629A9 (en) Channel time calibration mea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