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34049A - 聚异丁烯丁二酸酐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聚异丁烯丁二酸酐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34049A CN1534049A CNA031211577A CN03121157A CN1534049A CN 1534049 A CN1534049 A CN 1534049A CN A031211577 A CNA031211577 A CN A031211577A CN 03121157 A CN03121157 A CN 03121157A CN 1534049 A CN1534049 A CN 15340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leic anhydride
- polyisobutene
- reaction
- holding
- mol ratio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聚异丁烯丁二酸酐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端烯含量大于70%的活性聚异丁烯在氧气的存在下升温至100~160℃,恒定温度至红外光谱出现C-O-O键特征峰,即用氮气置换保护;2)在150~180℃,按聚异丁烯与马来酸酐1∶0.3~0.6的摩尔比加入马来酸酐反应,反应至端烯转化率大于30%时,再加入余量的马来酸酐,使聚异丁烯与马来酸酐的最终摩尔比达到1∶1.2~3.0;3)升高温度至190~225℃,继续反应至端烯转化率大于95%,则将温度升至230~250℃,反应至马来酸酐在聚异丁烯上的取代度大于1.2;4)在氮气的存在下,抽空脱除未反应的马来酸酐,得到透明无结焦的聚异丁烯丁二酸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异丁烯丁二酸酐的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烯基丁二酸酐除了作为表面活性剂广泛使用外,还是一种重要润滑油添加剂原料,其制备方法包括热加合法和氯化法。热加合法是指直接将聚异丁烯与不饱和酸或酸酐进行热反应。由于在热加合反应过程中,会生成焦油状副产物,故需控制其在产物中的含量。现有技术主要采用加入甲基磺酸等添加剂来抑制、减少结焦。与此相关的技术US6156850,CN1072417中已有详细的叙述,也为行业内所熟知。氯化法则是指通过氯化聚异丁烯使氯化产物与不饱和酸或酸酐相连。由于在处理含氯添加剂时易产生环境污染的问题,一般不主张在合成中使用氯。
US5883196公开了一种制备单取代聚异丁烯丁二酸酐的方法,其特点在于先将聚异丁烯氧化,再与马来酸酐反应,从而抑制聚异丁烯上双取代产物的生成。采用该方法即使聚异丁烯与马来酸酐的摩尔比达到1∶3.0,聚异丁烯的取代度仍为1。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取代聚异丁烯丁二酸酐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聚异丁烯丁二酸酐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端烯含量大于70%的活性聚异丁烯在氧气的存在下升温至100~160℃,恒定温度至红外光谱出现C-O-O键特征峰,即用氮气置换保护。
2)在150~180℃,按聚异丁烯与马来酸酐1∶0.3~0.6的摩尔比加入马来酸酐反应,反应至端烯转化率大于30%时,再加入余量的马来酸酐,使聚异丁烯与马来酸酐的最终摩尔比达到1∶1.2~3.0。
3)升高温度至190~225℃,继续反应至端烯转化率大于95%,则将温度升至230~250℃,反应至马来酸酐在聚异丁烯上的取代度大于1.2。
4)在氮气的存在下,抽空脱除未反应的马来酸酐,得到透明无结焦的聚异丁烯丁二酸酐。
本发明提供的聚异丁烯丁二酸酐的制备方法的具体过程如下:
1)将端烯含量大于70%的活性聚异丁烯在氧气的存在下升温,升至100~160℃,优选120~150℃,恒定温度至产物的红外光谱出现C-O-O键特征峰,即开始置换氮气进行保护。按照傅利业红外光吸收光谱测定法,C-O-O键特征峰位置在1230cm-1。该步反应可在与空气直接接触的敞口反应器中进行,也可以采取向密闭反应器中通入空气或氧气的方法进行。
2)在150~180℃,优选160~170℃,按聚异丁烯与马来酸酐1∶0.3~0.6,优选1∶0.4~0.5的摩尔比在反应瓶中加入马来酸酐,此温度下反应至端烯转化率大于30%时,则加入余量的马来酸酐使最终聚异丁烯与马来酸酐的摩尔比达到1∶1.2~3.0,优选1∶1.4~2.5。
3)将反应温度升至190~220℃,优选200~210℃继续反应,至端烯转化率大于95%,则将反应温度升至220~250℃,优选225~235℃至马来酸酐在聚异丁烯上的取代度大于1.2。
4)在氮气存在的情况下,抽空脱除未反应的马来酸酐,得到透明无结焦的高取代的聚异丁烯丁二酸酐。
所说活性聚异丁烯是指端烯含量大于70%的聚异丁烯,即通常所说的高活性聚异丁烯,端烯转化率通过13C核磁或红外光谱法测定,此检测方法已为业内所熟知。
所说取代度系指聚异丁烯上马来酸酐的平均数。
本发明提供的聚异丁烯丁二酸酐的制备方法,其特点在于通过测定碳氧健的生成来控制聚异丁烯的氧化深度,同时通过测定聚异丁烯端烯含量的变化,来决定烃化反应温度和时间,从而得到无需过滤精制的高取代烯酐。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100克高活性聚异丁烯Glissopal-1000加入到带搅拌的250ml反应釜中,密闭系统后升温至140℃,维持温度2小时后,测定聚异丁烯出现1230cm-1的红外吸收峰。氮气置换,升温至150℃,按聚异丁烯与马来酸酐为1∶0.4的摩尔比加入3.92克马来酸酐。维持此温度5小时,测定聚异丁烯端烯转化率为30%。加入余量马来酸酐10.78克,使最终聚异丁烯与马来酸酐的摩尔比达到1∶1.5。将反应温度升至190℃继续反应8小时,至端烯转化率大于95%升至235℃反应2小时,抽空吹氮5小时得到取代度为1.2的聚异丁烯基丁二酸酐。产品透明无明显结焦。
实施例2
将100克高活性聚异丁烯Glissopal-1300加入到带搅拌的250ml反应釜中,密闭系统后升温至120℃,维持温度2小时后,测定聚异丁烯出现1230cm-1的红外吸收峰。氮气置换,升温至160℃,按聚异丁烯与马来酸酐为1∶0.5的摩尔比加入3.77克马来酸酐。维持此温度4小时,测定聚异丁烯端烯转化率为30%。加入余量马来酸酐9.8克,使最终聚异丁烯与马来酸酐的摩尔比达到1∶1.8。将反应温度升至210℃继续反应4小时,至端烯转化率大于95%升至235℃反应4小时,抽空吹氮5小时得到取代度为1.4的聚异丁烯基丁二酸酐。产品透明无明显结焦。
实施例3
将100克高活性聚异丁烯Glissopal-2300加入到带搅拌的250ml反应釜中,密闭系统后升温至130℃,维持温度3小时后,测定聚异丁烯出现1230cm-1的红外吸收峰。氮气置换,升温至170℃,按聚异丁烯与马来酸酐为1∶0.6的摩尔比加入2.56克马来酸酐。维持此温度5小时,测定聚异丁烯端烯转化率为30%。加入余量马来酸酐6克,使最终聚异丁烯与马来酸酐的摩尔比达到1∶2。将反应温度升至220℃继续反应4小时,至端烯转化率大于95%升至235℃反应3小时,抽空吹氮5小时得到取代度为1.6的聚异丁烯基丁二酸酐。产品透明无明显结焦。
对比实施例1
将100克高活性聚异丁烯Glissopal-1000加入到带搅拌的反应釜中,经氮气置换后,按聚异丁烯与马来酸酐为1∶1.5的摩尔比加入马来酸酐14.7克。加热至230℃反应6小时后,抽空吹氮5小时得到取代度为1.1的聚异丁烯基丁二酸酐。产品不透明有明显结焦。
对比实施例2
将100克高活性聚异丁烯Glissopal-2300加入到带搅拌的反应釜中,经氮气置换后,按聚异丁烯与马来酸酐为1∶1.5的摩尔比加入马来酸酐6.4克。加热至230℃反应6小时后,抽空吹氮5小时得到取代度为1.2的聚异丁烯基丁二酸酐。产品不透明有明显结焦。
通过对比可知,本发明制备方法可得到高取代无结焦的产品。
Claims (5)
1.一种聚异丁烯丁二酸酐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端烯含量大于70%的活性聚异丁烯在氧气的存在下升温至100~160℃,恒定温度至红外光谱出现C-O-O键特征峰,即用氮气置换保护;
2)在150~180℃,按聚异丁烯与马来酸酐1∶0.3~0.6的摩尔比加入马来酸酐反应,反应至端烯转化率大于30%时,再加入余量的马来酸酐,使聚异丁烯与马来酸酐的最终摩尔比达到1∶1.2~3.0;
3)升高温度至190~225℃,继续反应至端烯转化率大于95%,则将温度升至230~250℃,反应至马来酸酐在聚异丁烯上的取代度大于1.2;
4)在氮气的存在下,抽空脱除未反应的马来酸酐,得到透明无结焦的聚异丁烯丁二酸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120~150℃下恒定温度至红外光谱出现C-O-O键特征峰。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傅利业红外光吸收光谱测定法,C-O-O键特征峰位置在1230cm-1。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160~170℃,按聚异丁烯与马来酸酐1∶0.4~0.5的摩尔比在反应瓶中加入马来酸酐,反应至端烯转化率大于30%时,再加入余量的马来酸酐,使最终聚异丁烯与马来酸酐的摩尔比为1∶1.4~2.5。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200~210℃反应至端烯转化率大于95%,将反应温度升至225~235℃至马来酸酐在聚异丁烯上的取代度大于1.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3121157 CN1226314C (zh) | 2003-03-28 | 2003-03-28 | 聚异丁烯丁二酸酐的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03121157 CN1226314C (zh) | 2003-03-28 | 2003-03-28 | 聚异丁烯丁二酸酐的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34049A true CN1534049A (zh) | 2004-10-06 |
CN1226314C CN1226314C (zh) | 2005-11-09 |
Family
ID=34285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03121157 Expired - Lifetime CN1226314C (zh) | 2003-03-28 | 2003-03-28 | 聚异丁烯丁二酸酐的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226314C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68781B (zh) * | 2007-04-27 | 2012-06-20 | 巴斯夫欧洲公司 | 借助微波辐射制备烯加合物的方法 |
CN106008760A (zh) * | 2016-05-12 | 2016-10-12 | 葛洲坝易普力湖北昌泰民爆有限公司 | 一种乳化炸药用脂类高分子乳化剂合成方法 |
CN112280498A (zh) * | 2020-10-29 | 2021-01-29 | 杭州福斯特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伏用透明丁基胶 |
-
2003
- 2003-03-28 CN CN 03121157 patent/CN1226314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68781B (zh) * | 2007-04-27 | 2012-06-20 | 巴斯夫欧洲公司 | 借助微波辐射制备烯加合物的方法 |
CN106008760A (zh) * | 2016-05-12 | 2016-10-12 | 葛洲坝易普力湖北昌泰民爆有限公司 | 一种乳化炸药用脂类高分子乳化剂合成方法 |
CN106008760B (zh) * | 2016-05-12 | 2018-12-21 | 葛洲坝易普力湖北昌泰民爆有限公司 | 一种乳化炸药用脂类高分子乳化剂合成方法 |
CN112280498A (zh) * | 2020-10-29 | 2021-01-29 | 杭州福斯特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伏用透明丁基胶 |
CN112280498B (zh) * | 2020-10-29 | 2021-12-31 | 杭州福斯特应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伏用透明丁基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26314C (zh) | 2005-11-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ang et al. | " Living"/controlled radical polymerization. Transition-metal-catalyz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a conventional radical initiator | |
CA2275224C (en) | Process for making a polyalkenyl derivative of an unsaturated acidic reagent | |
Maria da Conceição et al. | The effect of additives on the thermal degradation of cellulose acetate | |
US3912764A (en) | Preparation of alkenyl succinic anhydrides | |
WO2024146158A1 (zh) | 一种抗氧剂3052的制备方法 | |
CN1167655C (zh) | 全氟链二烯的制备方法 | |
CN1534049A (zh) | 聚异丁烯丁二酸酐的制备方法 | |
JPH05500684A (ja) | 新規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3614468B2 (ja) | リビング重合開始剤及びそれを用いる重合方法 | |
JPS63230710A (ja) | エチレンを重合又は共重合するための触媒系、その製法、エチレンを重合又は共重合する方法、得られた重合体及びそのような重合体より成る物品 | |
JPH06511035A (ja) | 高温エチレン重合における触媒の活性化 | |
US4145526A (en) | Process for depolymerizing hydroxycarboxylic polymers | |
JPH0520444B2 (zh) | ||
EP0283375B1 (fr) | Procédé de préparation de polychlorophosphazène | |
JP2523359B2 (ja) | 置換された無水コハク酸の製造方法 | |
CN1102570C (zh) | 低浊度烯基丁二酸酐的制备方法 | |
EP0561230A2 (de) | Polymethacrylimide mit hoher Wärmeformbeständigkeit | |
JPH02215812A (ja) | エチレンとアルケンカルボン酸またはアルケンカルボン酸誘導体またはその混合物とからの共重合体 | |
Narupai et al. | Low‐Temperature, Rapid Copolymerization of Acrylic Acid and Sodium Acrylate in Water | |
CN115806314B (zh) | 一种三氯氧钒的制备方法 | |
CA2355322A1 (en) | Method for reducing hydrogen chloride emissions from air-blown asphalt | |
CN1035437C (zh) | 一种柴油流动改进剂的制备方法 | |
EP0554139B1 (fr) | Procédé de polymérisation de l'éthylène permettant d'obtenir un polymère de distribution large de masses moléculaires, procédé de traitement de la composante catalytique | |
JPS61233639A (ja) | 1.2‐ジクロロエタンの連続クラツキング法 | |
CN1302024C (zh) | 烯烃在气相中的(共)聚合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1109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