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33952A - 折叠式容器 - Google Patents

折叠式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33952A
CN1533952A CNA2004100058348A CN200410005834A CN1533952A CN 1533952 A CN1533952 A CN 1533952A CN A2004100058348 A CNA2004100058348 A CN A2004100058348A CN 200410005834 A CN200410005834 A CN 200410005834A CN 1533952 A CN1533952 A CN 15339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wall
operating unit
gusset
engaging
ver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0583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40457C (zh
Inventor
山内寿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K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5339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39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4045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4045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igid Containers With Two Or More Constituent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折叠式容器,其解除邻接的侧壁(2、3)之间的闭锁状态的闭锁解除机构由一对推出杆(4)和1个操作部件(5)构成,在上述操作部件上形成有上述推出杆的嵌合短轴(4b)嵌合的凸轮槽(5e)和使上述操作部件具有向上方弹压的弹性板条片(5c),而且,在安装上述操作部件的侧壁上形成有放置上述弹性板条片的卡合筋板(3h),仅仅通过操作部件的一次操作(一次动作),就能解除邻接的侧壁之间的闭锁状态,因此,提高了闭锁状态的解除作业的可操作性。

Description

折叠式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围底部配设的侧壁能与底部重叠地折叠的折叠式容器。
背景技术
以往,众所周知,折叠式容器由长侧壁和短侧壁构成,长侧壁通过铰接部件连接在平面形状制成大致长方形的底部的对峙的长边部上,同样,短侧壁通过铰接部件连接在上述底部的对峙的短边部上,通过使长侧壁和短侧壁立起大致与底部垂直,能组装成箱型,另外,在折叠时,像是重叠在底部上一样,折叠长侧壁和短侧壁,在被组装成箱型的状态下,用闭锁机构相互闭锁,以使长侧壁或短侧壁不会向底部方向倒下,闭锁机构具有在长侧壁或短侧壁上形成的、前端形成有卡合突部的悬臂状的卡合弹性片,在组装成箱型的状态下,通过使在卡合弹性片上形成的卡合突部抵在未形成有卡合弹性片的一个侧壁的内壁面上,而使侧壁不会向底部方向倒下。
上述的具有在组装成箱型的状态下,通过使在卡合弹性片上形成的卡合突部抵在未形成有卡合弹性片的侧壁的内壁面上,而使侧壁不会向底部方向倒下的闭锁机构的折叠式容器,是本发明人先前申请的在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2-240822号所公开的专利。
在解除上述闭锁机构时,必须分别操作配设在长侧壁的两端部的一对解除闭锁部件,因此,存在闭锁解除机构的作业的操作性不好的问题。
另外,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在解除闭锁部件上形成的复位用的弹性条片露在组装成箱型的折叠式容器的外侧,所以容易破损,而且,折叠式容器的外观方面也不雅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的折叠式容器所具有的问题。
本发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具有底部和通过铰接部件连接在底部上的4个侧壁,而且,能使侧壁重叠在底部上进行折叠的折叠式容器,第1,解除邻接的侧壁之间的闭锁状态的闭锁解除机构由一对推出杆和1个操作部件构成,在上述操作部件上形成有上述推出杆的嵌合短轴嵌合的凸轮(カム)槽和使上述操作部件向上方弹压的弹性板条片,而且,在安装上述操作部件的侧壁上形成有放置上述弹性板条片的卡合筋板(係止リブ),第2,至少用操作部件的板状翼部覆盖配设在上述操作部件上的弹性板条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折叠式容器被组装成箱型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折叠式容器组装到一半时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折叠式容器的折叠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折叠式容器的短侧壁转动到中间的状态的折叠式容器的局部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折叠式容器组装成箱型的状态的角部附近的局部水平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折叠式容器的短侧壁的局部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配设在折叠式容器的短侧壁上的闭锁解除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的折叠式容器的短侧壁和闭锁解除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配设有闭锁解除机构的状态的本发明的折叠式容器的短侧壁的局部立体图。
图10是配设有闭锁解除机构的状态的本发明的折叠式容器的短侧壁的主视图。
图11是与图5同样的本发明的折叠式容器组装成箱型的状态的角部附近的局部水平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只要不超出本发明的意思,任何一点都不是本实施例所限定的。
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由底部1、铰接在底部1上的对峙的长侧壁2、同样铰接在底部1上的对峙的短侧壁3构成,从组装成图1所示的箱型的状态,首先,如图2所示,将短侧壁3放倒,重叠在底部1上,接着,将长侧壁2放倒,重叠在与底部1重叠着的短侧壁3上,由此,如图3所示,能将折叠式容器折叠成高度小的紧凑形式。另外,从图3所示的状态,通过使长侧壁2立起成大致垂直,接着使短侧壁3立起成大致垂直,如图1所示,能将折叠着的折叠式容器组装成箱型。
首先,主要用图2、图4和图5对长侧壁2进行说明。
长侧壁2具有横向长的近似长方形的板状部2a,在长侧壁2的两垂直端,形成有大致与板状部2a垂直且向长侧壁2的内壁面方向延伸的纵向长的卡合框(係合枠)2b,在卡合框2b上、上下方向隔规定的间隔形成有适当个大致与板状部2a平行的嵌合孔2b1(在本实施例形成有3个嵌合孔2b1)。
在长侧壁2的板状部2a的上部两角部附近,分别形成有“コ”字形的切口2c,通过形成“コ”字形的切口2c,用切口2c包围的部分形成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悬臂状的卡合弹性片2d。在卡合弹性片2d的内壁面一侧的前端突设有卡合突部2d1,卡合突部2d1的卡合框2d一侧形成有大致与卡合框2b的内壁面一侧的面2b2平行的垂直面2d2,而且,在卡合突部2d1上形成有从垂直面2d2向长侧壁2的内壁面倾斜的倾斜面2d3。另外,制成卡合弹性片2d的卡合突部2d1,使其前端从长侧壁2的内壁面突出规定的量。
以下,用图4~图6对短侧壁3进行说明。
短侧壁3具有横向长的近似长方形的板状部3a,在板状部3a上,沿板状部3a的上下端边以及左右端边设置有与板状部3a的面垂直的、向外侧延伸的周边筋板3b。在形成周边筋板3b的大致垂直的侧部3b1的外侧,形成有纵向长的伸出部3c,在伸出部3c上沿侧部3b1形成有适当个嵌合突部3c1(在本实施例与在上述卡合框2b上形成的3个嵌合孔2b1相对应,形成有3个嵌合突部3c1)。构成嵌合突部3c1,使其能插入到在上述长侧壁2的卡合框2b上形成的嵌合孔2b1中。
在构成短侧壁3的周边筋板3b的上端水平部3b2的下方,隔规定的间隔形成与上端水平部3b2平行的上部水平筋板3d,连接对峙的侧部3b1。位于构成周边筋板3b的对峙的侧部3b1一侧的上端水平部3b2和上部水平筋板3d,用一对侧部侧垂直筋板3e连接,在侧部侧垂直筋板3e上穿设有后述的操作杆能插入的透孔3e1。另外,在侧部侧垂直筋板3e的靠近中央部附近,同样形成有连接上端水平部3b2和上部水平筋板3d的一对中间垂直筋板3f,在中间垂直筋板3f上也穿设有能插入后述的操作杆的透孔3f1。再有,在中间垂直筋板3f的靠近中央部附近,同样形成有连接上端水平部3b2和上部水平筋板3d的一对靠近中央的垂直筋板3g,在靠近中央的垂直筋板3g上也穿设有能插入后述的推出杆的透孔3g1,而且,在靠近中央的垂直筋板3g的对峙的侧面上形成有向纵向延伸的遮檐部3g2。再有,在位于上端水平部3b2和上部水平筋板3d之间的侧部3b1上,也穿设有能插入后述的推出杆的透孔3b1′。而且,在由构成周边筋板3b的上端水平部3b2和对峙的靠近中央的垂直筋板3g及上部水平筋板3d围成的板状部3a的中央部区域R1,配设有后述的操作部件,在该中央部区域R1隔规定间隔突设有一对卡合筋板3h。
上述一对侧部侧垂直筋板3e隔着短侧壁3的中央垂直线成线对称配置,另外,一对中间垂直筋板3f也隔着短侧壁3的中央垂直线成线对称配置,再有,靠近中央的垂直筋板3g也隔着短侧壁3的中央垂直线成线对称配置。另外,在侧部侧垂直筋板3e上穿设的透孔3e1、在中间垂直筋板3f上穿设的透孔3f1、在靠近中央的垂直筋板3g上穿设的透孔3g1和在位于上端水平部3b2和上部水平筋板3d之间的侧部3b1上穿设的透孔3b1′,在从周边筋板3b的侧部3b1看的情况下,配置成相互重叠。
接着,主要用图7和图8,对构成闭锁解除机构的推出杆4和操作部件5进行说明。
推出杆4具有杆部4a和嵌合短轴4b,杆部4a能插入到在连接上述短侧壁3的上端水平部3b2和平行的上部水平筋板3d的侧部侧垂直筋板3e上穿设的透孔3e1、在中间垂直筋板3f上穿设的透孔3f1和在靠近中央的垂直筋板3g上穿设的透孔3g1中,而嵌合短轴4b在杆部4a的一端,突设成大致与杆部4a垂直、起凸轮推杆的作用。推出杆4用合成树脂制成一体。
操作部件5具有箱形状的中央把手部5a,中央把手部5a由以下部分构成:顶板5a1;底板5a2;内板5a3;连接顶板5a1和底板5a2的两端部的对峙的侧板5a4。与内板5a3大致平行且具有与侧板5a4大致相同的高度的方形的板状翼部5b从构成中央把手部5a的侧板5a4的前端开始延伸,在板状翼部5b的下端形成有与中央把手部5a的底板5a2并排设置、而且与侧板5a4大致相同宽度的下部水平框5b1。另外,在板状翼部5b的前端形成有大致与中央把手部5a的侧板5a4平行且宽度比侧板5a4窄的垂直框5b2。另外,在构成操作部件5的中央把手部5a的侧板5a4的上端形成有其前端仅与侧板5a4连接同时向下方倾斜的弹性板条片5c。
在板状翼部5b的、延伸设置有下部水平框5b1和垂直框5b2的面上,形成有从垂直框5b2的上端部向中央把手部5a的侧板5a4的下端部方向延伸的、相互平行的一对凸轮(カム)条片5d,在相互平行的凸轮条片5d之间,沿板状翼部5b的一个对角延伸形成有能插入上述推出杆4的嵌合短轴4b的凸轮槽5e。另外,在于板状翼部5b的前端形成的垂直框5b2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形成有卡合部件5f,该卡合部件5f其卡合突起5f1超过板状翼部5b的前端位于外侧。而且,5g是与位于上方的凸轮条片5d的中间连接且与短侧壁3的板状部3a连接的垂直加强筋板,具有加强凸轮条片5d的功能。
由上述中央把手部5a和夹持中央把手部5a配置的板状翼部5b构成的操作部件5的横向宽度,制成与由构成周边筋板3b的上端水平部3b2和对峙的靠近中央的垂直筋板3g以及上部水平筋板3d围成的板状部3a的中央部区域R1的横向宽度大致相同,另外,操作部件5的高度制成比中央部区域R1的高度低。因此,如后述的那样,在操作部件5安装在短侧壁3的中央部区域R1上时,虽然操作部件5不能在中央部区域R1向左右方向(水平方向)移动,但却能向上下方向移动。另外,如后述的那样,在操作部件5安装在短侧壁3的中央部区域R1上时,形成有板状翼部5b的下部水平框5b1和垂直框5b2以及凸轮条片5d等的面(内面)5b′面向短侧壁3的板状部3a的外面(在将折叠式容器组装成箱型时位于外侧的面)。而且,在安装在短侧壁3的中央部区域R上时,在位于外侧的板状翼部5b的面(外面)上,未形成有突出来的部件,制成平坦的形状,另外,由顶板5a1、底板5a2、内板5a3和对峙的侧板5a4形成的中央把手部5a的凹部位于外侧。
具有上述结构的操作部件5与上述推出杆4同样,用合成树脂制成一体。
为了将构成闭锁解除机构的推出杆4和操作部件5安装在短侧壁3上,首先,将推出杆4的杆部4a插入在侧部侧垂直筋板3e上穿设的透孔3e1、在中间垂直筋板3f上穿设的透孔3f1、在靠近中央的垂直筋板3g上穿设的透孔3g1和在位于上端水平部3b2和上部水平筋板3d之间的侧部3b1上穿设的透孔3b1′。接着,配置操作部件5,将在推出杆4的杆部4a的一端突设的嵌合短轴4b插入到在操作部件5的板状翼部5b上形成的、在相互平行的凸轮条片5d之间形成的凸轮槽5e中,然后,将操作部件5压入由构成周边筋板3b的上端水平部3b2和对峙的靠近中央的垂直筋板3g以及上部水平筋板3d围成的板状部3a的中央部区域R1,由此将在操作部件5的板状翼部5b的垂直框5b2上形成的卡合部件5f的卡合突起5f1嵌合在于靠近中央的垂直筋板3g的对峙的侧面上形成的遮檐部3g2上。这样一来,虽然将推出杆4和操作部件5安装在短侧壁3上,但在将推出杆4和操作部件5安装在短侧壁3上时,从构成操作部件5的中央把手部5a的侧板5a4的上端延伸的弹性板条片5c的前端放置在突出到短侧壁3的板状部3a的中央部区域R1的卡合筋板3h的上面,操作部件5由于弹性板条片5c的弹性力而具有向上方弹压。
以下,对安装构成上述闭锁解除机构的推出杆4和操作部件5的折叠式容器的组装作业和折叠作业进行说明。
为了将折叠式容器从图3所示的折叠状态,组装成图1所示的箱型,首先,使大致水平状态的长侧壁2向垂直方向转动,如图2所示,立起成大致垂直。接着,若使折叠成与底部1重叠的短侧壁3从大致水平的状态向垂直方向转动,则如图4所示,短侧壁3的伸出部3c朝向在长侧壁2上形成的卡合框2b接近,若进一步使短侧壁3向垂直方向转动,则短侧壁3的伸出部3c的端部垂直面3c2与从长侧壁2的内壁面突出来的卡合弹性片2d的倾斜面2d3接触,同时推压卡合突起2d1,使卡合弹性片2d反抗卡合弹性片2d的弹性向外侧方向弯曲。若进一步使短侧壁3向垂直方向转动,则在短侧壁3的伸出部3c上突出设置的嵌合突部3c1插入到在长侧壁2的卡合框2b上形成的嵌合孔2b1中。在于该短侧壁3的伸出部3c上突出设置的嵌合突部3c1插入到在长侧壁2的卡合框2b上形成的嵌合孔2b1中的过程中,在长侧壁2上形成的卡合弹性片2d的卡合突起2d1离开短侧壁3的伸出部3c的端部垂直面3c2,卡合弹性片2d靠其弹性返回到如图5所示那样的原来的位置,卡合弹性片2d的垂直面2d2抵着或接近短侧壁3的伸出部3c的背板部3c3。因此,即使想要使短侧壁3向底部1方向转动,短侧壁3的伸出部3c也抵在于长侧壁2上形成的卡合弹性片2d的卡合突部2d1上,阻止向底部1方向转动,因此,即使从外侧向短侧壁3上施加负荷,也不会向底部1方向倒下。同样,使另一个短侧壁3从大致水平状态向垂直方向转动,将折叠式容器组装成箱型。
如以上所述,在折叠式容器组装成箱型的状态下,如图9所示,从构成操作部件5的中央把手部5a的侧板5a4的上端延伸的弹性板条片5c的前端,放置在突出到短侧壁3的板状部3a的中央部区域R1的卡合筋板3h的上面,操作部件5由于弹性板条片5c的弹性力而具有向上方弹压,抵着或接近构成短侧壁3的周边筋板3b的上端水平部3b2。另外,在该状态下,突设于推出杆4的杆部4a的一端的嵌合短轴4b位于在操作部件5的板状翼部5b上形成的、在相互平行的凸轮条片5d之间形成的凸轮槽5e的下方,推出杆4的前端超过位于上端水平部3b2和上部水平筋板3d之间的侧部3b1,不会向伸出部3c一侧突出。
在折叠能组装成箱型的折叠式容器时,将手指放入操作部件5的由顶板5a1、底板5a2、内板5a3和对峙的侧板5a4形成的中央把手部5a的凹部,将手指放在底板5a2上,反抗想要使操作部件5向上方移动的弹性板条片5c的弹性力,使操作部件5下降。通过该使操作部件5下降的操作,如图10所示,在推出杆4的杆部4a的一端突设的嵌合短轴4b沿在操作部件5的板状翼部5b上形成的、相互平行的凸轮条片5d中的位于上方的凸轮条片5d向凸轮槽5e的上方移动,因此,一对推出杆4向相互离开的方向水平移动,推出杆4的前端超过位于上端水平部3b2和上部水平筋板3d之间的侧部3b1,突出到伸出部3c一侧,如图11所示,推出杆4向脱离短侧壁3的伸出部3c的方向、即向外侧方向推压在长侧壁2上形成的卡合弹性片2d的卡合突起2d1,使长侧壁2的卡合弹性片2d反抗其弹性力而弯曲。在长侧壁上形成的卡合弹性片2d的卡合突起2D1脱离短侧壁3的伸出部3c时,使短侧壁3向底部1方向转动,使一对对峙的短侧壁3与底部1重叠。接着,通过使一对对峙的长侧壁2重叠在已重叠在底部1上的一对对峙的短侧壁3上,能折叠能组装成箱型的折叠式容器。而且,通过使手离开操作部件5,由于想要使操作部件5向上方移动的弹性板条片5c的弹性力,操作部件5上升,返回到图9所示那样的原来的位置。
如以上所述,由于仅仅通过在板状部3a的中央部区域R1内使操作部件5向下运动的一次操作(一次动作),就能完成长侧壁2和短侧壁3的解除闭锁作业,提高了闭锁机构的解除作业的可操作性。
另外,由于通过使手离开操作部件5,操作部件5由于想要使其向上方移动的弹性板条片5c的弹性力,操作部件5上升、返回到原来的位置,所以,推出杆4的前端不会保持超过位于上端水平部3b2和上部水平筋板3d之间的侧部3b1、突出到伸出部3c一侧的状态。因此,能防止推出杆4伸出,给组装折叠式容器的作业带来一些麻烦之类的情况。
再有,如以上所述,由于闭锁解除机构由用合成树脂制成一体的一对(2个)推出杆4和同样用合成树脂制成一体的1个操作部件5仅仅总共3个很少的部件构成,所以,提高了组装闭锁解除机构和向短侧壁3上安装的作业的可操作性,而且,提高了折叠式容器本身的组装作业的可操作性。
再有,在将操作部件5安装在短侧壁3的中央部区域R1上时,由于使操作部件5向上方弹压的弹性板条片5c被构成操作部件5的板状翼部5b覆盖着,未露出在外侧,所以,能防止损伤其前端仅与侧板5a4连接、强度小的弹性板条片5c。
而且,还有,在将操作部件5安装在短侧壁3的中央部区域R1上时,从外侧看的操作部件5,仅仅是构成操作部件5的板状翼部5b的平坦的面和中央把手部5a的凹部,由于从外侧看不见板状翼部5b的下部水平框5b1和垂直框5b2以及凸轮条片5d等突设部件,所以,折叠式容器在外观方面很美观,能提高折叠式容器的商品价值。
本发明由于具有以上说明的结构,所以具有以下所记载的效果:
由于解除邻接的侧壁之间的闭锁状态的闭锁解除机构由一对推出杆和1个操作部件构成,在操作部件上形成有推出杆的嵌合短轴嵌合的凸轮槽和使操作部件具有向上方弹压的弹性板条片,且在安装操作部件的侧壁上形成有放置弹性板条片的卡合筋板,所以,仅通过操作部件的一次操作(一次动作)就能解除邻接的侧壁之间的闭锁状态,因此,提高了闭锁状态的解除作业的可操作性。
另外,由于闭锁解除机构由一对(2个)推出杆和1个操作部件仅仅总共3个很少的部件构成,所以,提高了组装闭锁解除机构和向侧壁上安装的作业的可操作性,而且,提高了折叠式容器本身的组装作业的可操作性。
由于配设在操作部件上的弹性板条片至少由操作部件的板状翼部覆盖着,所以,能防止损伤其前端仅与操作部件的侧板连接、强度小的弹性板条片。

Claims (2)

1.一种折叠式容器,具有底部和通过铰接部件连接在底部上的4个侧壁,而且,能使侧壁重叠在底部上进行折叠,其特征是:解除邻接的侧壁之间的闭锁状态的闭锁解除机构由一对推出杆和1个操作部件构成,在上述操作部件上形成有上述推出杆的嵌合短轴嵌合的凸轮槽和使上述操作部件向上方弹压的弹性板条片,而且,在安装上述操作部件的侧壁上形成有放置上述弹性板条片的卡合筋板。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折叠式容器,其特征是:用上述操作部件的板状翼部至少覆盖配设在上述操作部件上的弹性板条片。
CNB2004100058348A 2003-03-28 2004-02-20 折叠式容器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4045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89742/2003 2003-03-28
JP2003089742A JP3919690B2 (ja) 2003-03-28 2003-03-28 折り畳みコンテナ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3952A true CN1533952A (zh) 2004-10-06
CN100340457C CN100340457C (zh) 2007-10-03

Family

ID=33403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058348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40457C (zh) 2003-03-28 2004-02-20 折叠式容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919690B2 (zh)
CN (1) CN100340457C (zh)
HK (1) HK1068857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0190B (zh) * 2005-06-16 2012-02-01 三甲株式会社 折叠集装箱
CN104417827A (zh) * 2013-08-29 2015-03-18 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收容箱
WO2022252703A1 (zh) * 2021-06-03 2022-12-08 深圳市固达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箱
WO2023284300A1 (zh) * 2021-07-15 2023-01-19 深圳市固达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17189B2 (ja) * 2009-03-05 2013-10-16 三甲株式会社 フラップ付きコンテナ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37951B2 (ja) * 2001-02-16 2006-01-25 三甲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コンテナー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80190B (zh) * 2005-06-16 2012-02-01 三甲株式会社 折叠集装箱
CN104417827A (zh) * 2013-08-29 2015-03-18 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收容箱
WO2022252703A1 (zh) * 2021-06-03 2022-12-08 深圳市固达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箱
WO2023284300A1 (zh) * 2021-07-15 2023-01-19 深圳市固达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068857A1 (en) 2005-05-06
JP2004292030A (ja) 2004-10-21
JP3919690B2 (ja) 2007-05-30
CN100340457C (zh) 2007-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48925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connector, connector assembling construction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m
CN100540406C (zh) 折叠容器
US20070149030A1 (en) Lock structure for box
CN100468592C (zh) 电气开关
CN2667724Y (zh) 具加强装置的电连接器
JP2002352907A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CN100340457C (zh) 折叠式容器
CN108091262A (zh) 曲面调节机构及背光模组
JP4852493B2 (ja) 折り畳みコンテナー
JP3078523U (ja) コンピュータケース
US6530797B2 (en) ZIF socket
JP4919824B2 (ja) 緩衝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テレビ装置
US11548421B2 (en) Headrest locking device
CN217919186U (zh) 一种全折叠式料框
CN1248267C (zh) 开关
CN1924687A (zh) 滑动式相机保护盖装置
JP4577764B2 (ja) 組立式合成樹脂製容器
CN2593259Y (zh) 折叠式键盘
JP2005343505A (ja) 折り畳みコンテナー
CN217275040U (zh) 冷柜
JPH067540U (ja) 脚折りたたみ式机
JPH0545735Y2 (zh)
JP2604140Y2 (ja) 折り畳みコンテナーにおける側板上下板の係合構造
JP3212557B2 (ja)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CN1640774B (zh) 折叠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6885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6885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003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