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33573A - 数据记录介质,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编码方法和编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记录介质,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编码方法和编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33573A
CN1533573A CNA038006588A CN03800658A CN1533573A CN 1533573 A CN1533573 A CN 1533573A CN A038006588 A CNA038006588 A CN A038006588A CN 03800658 A CN03800658 A CN 03800658A CN 1533573 A CN1533573 A CN 15335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ymbol
data
connect
select
b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0065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11464C (zh
Inventor
����һ
佐古曜一郎
Ҳ
会田桐
猪口达也
ʷ
斋藤昭也
木原隆
佐野达史
金田赖明
三好义郎
古川俊介
碓水吉伸
先纳敏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Music Solutions Inc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Sony Disc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Sony Disc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335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335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146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146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7/00Conversion of a code where information is represented by a given sequence or number of digits to a code where the same, similar or subset of information is represented by a different sequence or number of digits
    • H03M7/30Compression; Expansion; Suppression of unnecessary data, e.g. redundancy reduction
    • H03M7/46Conversion to or from run-length codes, i.e. by representing the number of consecutive digits, or groups of digits, of the same kind by a code word and a digit indicative of that kin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00086Circuits for prevention of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r copying, e.g. pirac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4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self-clocking cod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4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self-clocking codes
    • G11B20/1403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self-clocking c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two levels
    • G11B20/1423Code representation depending on subsequent bits, e.g. delay modulation, double density code, Miller code
    • G11B20/1426Code representation depending on subsequent bits, e.g. delay modulation, double density code, Miller code conversion to or from block codes or representation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5/00Conversion of the form of the representation of individual digits
    • H03M5/02Conversion to or from representation by pulses
    • H03M5/04Conversion to or from representation by pulses the pulses having two levels
    • H03M5/14Code representation, e.g. transition, for a given bit cell depending on the information in one or more adjacent bit cells, e.g. delay modulation code, double density code
    • H03M5/145Conversion to or from block codes or representations thereof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65Control data, system data 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e. data used to access or process user data
    • G11B2020/1287Synchronisation pattern, e.g. VCO fiel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4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self-clocking codes
    • G11B20/1403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self-clocking c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two levels
    • G11B20/1423Code representation depending on subsequent bits, e.g. delay modulation, double density code, Miller code
    • G11B20/1426Code representation depending on subsequent bits, e.g. delay modulation, double density code, Miller code conversion to or from block codes or representations thereof
    • G11B2020/1457Code representation depending on subsequent bits, e.g. delay modulation, double density code, Miller code conversion to or from block codes or representations thereof wherein DC control is performed by calculating a digital sum value [DSV]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4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self-clocking codes
    • G11B20/1403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self-clocking c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two levels
    • G11B20/1423Code representation depending on subsequent bits, e.g. delay modulation, double density code, Miller code
    • G11B20/1426Code representation depending on subsequent bits, e.g. delay modulation, double density code, Miller code conversion to or from block codes or representations thereof
    • G11B2020/14618 to 14 modulation, e.g. the EFM code used on CDs or mini-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4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self-clocking codes
    • G11B20/1403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using self-clocking c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two levels
    • G11B20/1423Code representation depending on subsequent bits, e.g. delay modulation, double density code, Miller code
    • G11B20/1426Code representation depending on subsequent bits, e.g. delay modulation, double density code, Miller code conversion to or from block codes or representations thereof
    • G11B2020/1469Code representation depending on subsequent bits, e.g. delay modulation, double density code, Miller code conversion to or from block codes or representations thereof modulation code with one or more merging bits between consecutive codeword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33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by adding special lists or symbols to the coded information
    • G11B2020/1836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by adding special lists or symbols to the coded information using a Reed Solomon [RS] code
    • G11B2020/18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by adding special lists or symbols to the coded information using a Reed Solomon [RS] code using a cross-interleaved Reed Solomon [CIR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将m-位数据转换为其行程长度受限的n-位(其中n>m)数据,并将转换后的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记录方法,该记录方法包括步骤:根据紧前面n-位数据,紧跟其后的第一n-位数据,和紧跟其后的第二n-位数据,来选择第一n-位数据,以使单位时间的DC成分累积值变小。

Description

数据记录介质,数据记录方法, 数据记录装置,编码方法和编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应用于例如光盘的数据记录介质,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编码方法和编码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如CD(紧致盘,Compact Disc)和CD-COM(光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 Only Memory)的光盘易于操作,且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从而将其广泛应用于存储数据的记录介质。近年来,已出现了在其上可一次记录数据的CD-R盘(可记录光盘,Compact Disc Recordable)和能够重复记录的CD-RW(可重复记录光盘,Compact Disc ReWritable)。从而,可将数据简单地记录在这些可记录光盘上。因此,符合CD-DA盘(数字音频光盘,Compact Disc Digital Audio),CD-ROM盘,CD-R盘,和CD-RW盘的CD标准的光盘已经成为数据记录介质的主流。此外,近年来,音频数据是按照MP3(MPEG1音频第3层,MPEG1 Audio Layer-3)和ATRAC(自适应传输声音编码,Adaptive TRansformAcoustic Coding)3进行压缩,且记录在CD-R盘,CD-RW盘等之上。
然而,由于已经出现CD-R盘和CD-RW盘,可容易地将记录在CD盘上的数据拷贝到这些盘上。从而,导致关于版权保护的问题。这样,当将内容数据记录到CD盘时,有必要采取措施来保护内容数据。
作为用来防止从CD-ROM盘到CD-R盘或CD-RW盘拷贝数据的传统防拷贝技术,已提出了使用例如摇摆坑(wobble pit)使光盘物理变形的方法。然而,在物理变形的方法中,如果原盘为CD-R盘或CD-RW盘,则不能实现防拷贝。
另外,为防止拷贝操作,已经提出了用于对内容数据加密的方法。然而,即使已经将内容数据加密,也能制作在之上记录与原盘数据相同的光盘。
为保护记录在符合CD标准的CD盘上的内容数据,存在一种用于判定盘是否为原CD或已经从原CD拷贝其数据的CD(这种CD称为拷贝CD)的方法。当该盘为原CD时,可允许其拷贝操作。当盘为已经从原盘拷贝其数据的盘(该盘成为拷贝盘)时,可禁止其进一步的拷贝操作。
为确定盘是否为原盘或拷贝盘,已经提出了在主盘(masterdisc)制作阶段中在盘上设置缺陷,在再现(reproduction)期间从盘上检测缺陷,并基于所检测的缺陷判定该盘是否为原盘的方法。然而,在该方法中,原盘可能包含这样的缺陷。另外,根据缺陷的类型,其本身可能会被拷贝。从而,不能防止将原盘的内容数据拷贝到CD-R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无需对介质物理变形或有意在其上设置缺陷实现防拷贝的数据记录介质,数据记录方法,和数据记录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权利要求1为一种用于将m-位数据转换为n-位(其中n>m)数据符号,且其行程长度(run length)受限并在m-位数据符号后添加连接位,以使每单位时间的DC成分累积值变小的记录方法,该记录方法包括步骤:根据在紧前面数据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第一数据符号之间所能添加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位,以及根据在第一数据符号和紧跟其后的至少一个第二数据符号之间所能添加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位,从多个连接位选择所要添加到紧前面数据符号的第一连接位;将所选的第一连接位添加到紧前面的数据符号,以生成记录数据;和将所生成的记录数据记录于记录介质上。
本发明权利要求4为一种用于将m-位数据转换为n-位(其中n>m)数据符号,且其行程长度受限并在m-位数据符号后添加连接位以使每单位时间的DC成分累积值变小的记录方法,该记录方法包括步骤:当紧前面的数据符号为专用数据符号时,根据在紧前面数据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第一数据符号之间所能添加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位,以及根据在第一数据符号和紧跟其后的至少一个第二数据符号之间所能添加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位,从多个连接位选择所要添加到紧前面数据符号的第一连接位;将所选的第一连接位添加到紧前面数据符号,以生成记录数据;和将所生成的记录数据记录于记录介质上。
本发明权利要求9为一种用于将m-位数据转换为n-位(其中n>m)数据符号,且其行程长度受限并将转换后的数据记录于记录介质上的记录方法,该记录方法包括步骤:根据紧前面n-位数据,紧跟其后的第一n-位数据,和紧跟其后的第二n-位数据,来选择第一n-位数据,以使单位时间的DC成分累积值变小。
本发明权利要求19为一种记录装置,它包括,编码处理部件,用于执行对输入数据的编码处理;转换部件,用于根据紧前面n-位数据,紧跟其后的第一n-位数据,和紧跟其后的第二n-位数据,通过选择第一n-位数据,以使单位时间的DC成分累积值变小,将来自编码处理部件输出的m-位数据转换为行程长度受限的n-位(其中n>m)数据;和记录部件,用于将从转换部件输出的数据记录于记录介质上。
本发明权利要求29为一种记录介质,在该记录介质上,当将m-位数据转换为行程长度受限的n-位(其中n>m)数据时,根据紧前面n-位数据,紧跟其后的第一n-位数据,和紧跟其后的第二n-位数据来选择第一n-位数据,以使单位时间的DC成分累积值变小,并在紧前面n-位数据之后记录所选的第一n-位数据。
本发明权利要求39为一种数据转换方法,它包括步骤:当将m-位数据转换为行程长度受限的n-位(其中n>m)数据时,根据紧前面n-位数据,紧跟其后的第一n-位数据,和紧跟其后的第二n-位数据来选择第一n-位数据,以使单位时间的DC成分累积值变小。
附图说明
图1的方块图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主盘制作装置(mastering apparatus)的结构示例。
图2A和图2B的示意图显示在盘上所记录的专用模式的示例。
图3的示意图描述CD的EFM帧格式。
图4的示意图描述CD的子码块。
图5的示意图描述子码的Q通道。
图6A和图6B的示意图描述子码的数据。
图7的示意图显示出EFM转换表。
图8的示意图显示出EFM转换表。
图9的示意图显示出EFM转换表。
图10的示意图显示出EFM转换表。
图11的示意图显示出EFM转换表。
图12的示意图显示出EFM转换表。
图13A至13D的示意图描述用于选择合并位(merging bits)的方法。
图14A,图14B,和图14C的示意图显示出DSV不收敛(converge)的专用模式的示例。
图15A,图15B,和图15C的示意图显示出DSV不收敛的专用模式的另一示例。
图16A,图16B,和图16C的示意图显示出DSV不收敛的专用模式的又一示例。
图17A至图17E的示意图显示出,当仅根据紧前面码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控制DSV时,在EFM调制中DSV不收敛的专用模式的示例。
图18的示意图描述,当仅根据紧前面码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控制DSV时,在EFM调制中DSV不收敛的专用模式的示例。
图19的流程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调制器所执行的合并位选择处理。
图20A和图20B的示意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调制器所执行的合并位选择处理。
图21的方块图显示CD再现装置的示例。
图22的流程图描述由传统调制器所执行的合并位选择处理。
图23A和图23B的示意图描述由传统调制器所执行的合并位选择处理。
图24的方块图描述盘拷贝处理的流程。
图25的方块图显示当执行盘拷贝处理时再现程序部分的大致过程。
图26的方块图显示当执行盘拷贝处理时记录程序部分的大致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此示例中,使用专用模式实现拷贝限制,该专用模式为,当在EFM调制(8到14调制,eight to fourteen modulation)中选择连接位(connection bits,以后称之为合并位)时,根据紧前面码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控制DSV(数字求和变化,Digital Sum Variation)时所选择的合并位,不同于根据那个码符号与另外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控制DSV时在EFM调制中所选择的合并位。
图1显示出制作根据本发明的数据记录介质的主盘制作装置的结构示例。数据记录介质例如为符合如CD(紧致盘)标准的光盘。主盘制作装置具有,可为气体激光器(例如,氩离子激光器,He-Cd激光器,氪离子激光器)或半导体激光器的激光光源1;声光效应类型或电光类型的光调制器2,对发自激光光源1的激光进行调制;和光拾取器3,光拾取器3具有物镜,用于收集已通过光调制器2的激光,并将所收集的光照射到盘状玻璃主盘4的光致抗蚀剂表面,在该玻璃主盘4上覆盖有作为光敏材料的光致抗蚀剂。
光调制器2根据所提供的记录信号对发自激光光源1的激光进行调制。主盘制作装置将调制后的激光照射到玻璃主盘4上。从而制作出记录有数据的主盘。另外,主盘制作装置具有伺服部分(未显示出)。伺服部分执行用于控制光拾取器3和主盘4的相对位置以及主轴电动机5转动驱动操作控制的跟踪控制。主轴电动机5以例如恒定的线速度来驱动玻璃主盘4的转动。
从EFM调制器12向光调制器2提供记录信号。从输入终端6部分提供所要记录的主数字数据(main digital data)。主数字数据为例如双通道(two-channel)立体声数字音频数据。当然,除数字音频数据外,主数字数据还可为静止图像数据,视频数据,或CD-ROM数据。主数字数据也可为按照MP3,ATRAC等压缩后的数字音频数据。为保护数据,主数字数据可以为压缩后的数据。
从输入终端7提供根据当前CD标准的通道P至W的子码(sub code)。对输入终端9提供帧同步(frame sync)。
此外,从输入终端8提供专用模式数据(special patterndata)。在专用模式中,当根据紧前面的码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码的关系控制DSV时在EFM调制中所选择的合并位,不同于当根据那个码符号与另外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控制DSV时在EFM调制中所选择的合并位。事实上,如图2A和图2B所示,专用模式为在一个帧中子码数据“00h(其中,h表示十六进制符号)”或“40h”跟随有数据符号“90h”,跟随有交替重复的数据符号“B9h”和“9Ah”的模式。当根据EFM表将子码数据“00h”和“40h”进行转换时,分别获得码符号(01001000100000)和(01001000100100)。这些码符号的低两位为(00),占据2T或更多。后面将会描述EFM转换表。应该注意到,上述模式仅作为示例。
通过开关电路11,将从输入终端6提供的主数字数据和从输入终端8提供的专用模式数据提供给CIRC(交叉-交织里德/索洛蒙码,Cross-Interleaved Reed-Solomon Code)编码器17。根据区控制电路16的输出按预定定时对开关电路11进行开关,以便在主数字数据的预定位置放置专用模式数据。CIRC编码器17执行用于添加纠错奇偶校验数据等的纠错码编码处理和扰码处理。换而言之,将一个采样或一个字的16位分为高8位和低8位的两个符号。在一个符号的单元中,执行用于添加例如CIRC纠错奇偶校验数据等的纠错码编码处理和扰码处理。
通过子码编码器10,将从输入终端7提供的子码数据转换成具有子码EFM帧格式的子码数据。
CIRC编码器17的输出和子码编码器10的输出提供给多路复用器13。多路复用器13将从CIRC编码器17和子码编码器10输出的数据按预定的顺序进行设置。多路复用器13的输出数据提供给EFM调制器12。EFM调制器12根据转换表将8位的符号转换成14通道位的数据。帧同步提供给EFM调制器12。
结合EFM调制器12,对合并位选择部分14和DSV控制部分15进行处理。合并位选择部分14和DSV控制部分15选择满足行程长度限制条件(Tmin=3T和Tmax=11T)以及DSV趋近于“0”的合并位(000),(001),(010),或(100)。合并位选择部分14和DSV控制部分15不仅根据紧前面的码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码的关系,而且还根据那些符号与预读取的另外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执行合并位选择处理。
EFM调制器12的输出提供给光调制器2。EFM调制器12生成CD EFM帧格式的记录信号。该记录信号提供给光调制器2。通过使用经光调制器2调制的调制激光,对玻璃主盘4上的光致抗蚀剂曝光。对玻璃主盘4进行显影处理和电镀处理,并以这样的方式将数据记录在主盘4上。从而,制成金属主盘。使用金属主盘,制成母盘(mother disc)。利用母盘,制成压模盘(stamper)。利用压模盘,通过压模(compression molding)方法,注模(injectionmolding)方法等方法制成用于光盘的基底。在制成的盘基底上形成铝等制成的反射层。在反射层上,形成保护层。从而,制成光盘。
图3显示出CD格式的一个EFM帧的数据结构。在CD格式中,各为4个符号的奇偶校验Q和奇偶校验P是由总共为12个采样(24个符号)的双通道数字音频数据构成。1个符号的子码数据加上总共32个符号所获得的33个符号(264数据位)视为一个块。换而言之,经EFM调制的一个帧包括,1个符号的子码数据,24个符号的数据,4个符号的Q奇偶校验,和4个符号的P奇偶校验。
在EFM调制系统中,将每个数据符号(8数据位)转化成14通道位的码符号。各在两个14通道位的码符号之间放置3位的合并位。此外,在帧的开始部分添加帧同步模式。若通道位的时期为T时,帧同步模式为11T,11T和2T相继的模式。由于根据EFM转换原则,不会出现这样的模式,从而可使用这种专用模式检测帧同步。一个EFM帧的总位数为588通道位。帧频率为7.35kHz。
如图4所示,98个EFM帧的块称为子码帧(或子码帧)。98个帧相继设置的子码帧由同步模式部分,子码部分,以及数据和奇偶校验部分组成,同步模式部分标识子码帧的开始。子码帧相当于传统CD 1/75秒的再现时间。
子码部分由98个EFM帧组成。在子码部分开始处的两个帧为子码帧的同步模式S0和S1以及作为不符合EFM原则的模式。子码部分的各个位构成P,Q,R,S,T,U,V,和W通道。
尽管R通道至W通道可用于如静止图像或称为卡拉OK录音的辅助字幕显示的特殊用途,但它们通常不被使用。P通道和Q通道用于在对盘上所记录的数字数据进行再现期间对拾取器的跟踪位置控制操作。
P通道用于记录在所谓导入区(lead-in area)中其电平为“0”的信号,和在所谓导出区(lead-out area)中其电平在“0”和“1”之间以预定时期交替变化的信号,导入区为盘的内周部分(innerperipheral portion),导出区为盘的外周部分(outer peripheralportion)。P通道还用于,在盘导入区和导出区之间所形成节目区中记录音乐节目之间电平为“1”的信号,和在其他区电平为“0”的信号。对记录在CD上的数字音频数据再现期间,使用P通道来检测每个音乐节目的开始。
提供Q通道用于在再现期间更敏感地控制在CD上所记录的数字音频数据。Q通道的一个子码帧由控制位部分,地址位部分,数据位部分和CRC(循环冗余校验)位部分组成,如图5所示。
这样,在节目区(除音乐节目之间的区之外)中,子码部分中的数据符号为“00h”或“40h”,如图6A和图6B所示。换而言之,R至W的通道未被使用,而使用了P通道和Q通道。在音乐节目之间的区,P通道为“0”。当Q通道的数据为“0”时,如图6A所示,在子码部分中的数据符号为“00h”。当Q通道的数据为“1”时,如图6B所示,在子码部分中的数据符号为“40h”。
根据此实施例,专用模式按这样一种方式设置,当根据紧前面的码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码的关系控制DSV时在EFM调制中所选择的合并位,不同于当根据那个码符号与另外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控制DSV时在EFM调制中所选择的合并位。下面,将描述这种专用模式。
如上所述,在CD格式中,使用EFM调制作为用于记录数据的调制系统。在EFM调制中,将8数据位(有时称为数据符号)转换成14通道位(有时称为码符号)。此外,当连接14位的码符号时,在其中设置合并位以满足行程长度限制条件并保持DC平衡。
图7至图12显示出将8位数据位转换为14位通道位的EFM转换表的示例。在图7至图12中,数据符号以十六进制符号(00至FF),十进制符号(0至255),和二进制符号(d1...,d8)表示。码符号的“1”表示波形发生反转。EFM调制的最小时间长度(在记录信号的两个1之间,0的数量变为最小的时间长度)Tmin为3T。EFM调制的最大时间长度(在记录信号的两个1之间,0的数量变为最大的时间长度)Tmax为11T。相当于T的坑长度为最短的坑长度。如图7至图12所示的所有码符号都满足最小时间长度为3T和最大时间长度Tmax为11T的原则(以后将它们称之为行程长度限制条件)。
各在两个14位的码符号之间,设置3个合并位,以满足上述的行程长度限制条件以及保持DC平衡。作为合并位,具有四种类型的模式“000”,“001”,“010”,和“100”。在合并位的四种模式之间,选择满足最小时间长度Tmin为3T和最大时间长度Tmax为11T的行程长度限制条件,以及DSV(数字和变化)趋近于“0”的一个模式。
下面,将参照图13A至图13D描述使用合并位连接各14位码符号。下面的示例在由Ohm-Sha出版公司于2001年3月25日在日本出版的“Book on Compact Disc(Version 3)[翻译题目;原文为日文]”中有所描述。
如图13A所示,将考虑这样的情形,前面14位的模式以“010”结尾,且紧跟其后的数据符号为“01110111”(以十六进制符号表示为“77h”,  以十进制符号表示为“119”)。根据图7至图12所示的转换表,将该数据符号转换为14位的码符号(00100010000010)。在图13A至13D中,在时刻t0之前,14位的码符号结束。在合并位时期之后的时刻t1,紧跟随的14位码符号开始。在时刻t2,另一跟随的14位码符号开始。波形在“1”处发生反转。
当前面14位的模式以“010”结尾,且紧跟其后的14位码符号转换为(00100010000010)时,若使用上述四个模式的合并位(100),则不满足Tmin=3T的条件。因此,不能使用合并位(100)。从其余合并位模式(000),(010),和(001)中选出减小DSV的一个模式。
DSV为累积值,该累积值当波形处在高电平时计入“+1”,当波形处在低电平时计入“-1”。作为示例,假设在时刻t0的DSV为(-3)。
图13B显示出使用“000”作为合并位的情形。图13C显示出使用“010”作为合并位的情形。图13D显示出使用“001”作为合并位的情形。
如图13B所示,当使用(000)作为合并位时,在时刻t0,DSV为“-3”。在时期(t0至t1),DSV为“+3”。在时期(t1至t2),DSV为“+2”(+2-4+6-2=+2)。这样,在时刻t2,DSV为(-3+3+2=+2)。
如图13C所示,当使用(010)作为合并位时,在时刻t0,DSV为“-3”。在时期(t0至t1),DSV为“-1”(+1-2=-1)。在时期(t1至t2),DSV为“-2”(-2+4-6+2=-2)。这样,在时刻t2,DSV为(-3-1-2=-2)。
如图13D所示,当使用(001)作为合并位时,在时刻t0,DSV为“-3”。在时期(t0至t1),DSV为“+1”(+2-1=+1)。在时期(t1至t2),DSV为“-2”(-2+4-6+2=-2)。这样,在时刻t2,DSV为(-3+1-2=-4)。
从而,当前面的14位模式以“010”结尾,且紧跟其后的14位码符号转换为(00100010000010)时,满足行程长度限制条件(Tmin=3T和Tmax=11T)的合并位为(000),(010),和(001)。当使用(000)作为合并位时,DSV变为“+2”。当使用(010)作为合并位时,DSV变为“-6”。当使用(001)作为合并位时,DSV变为“-4”。这样,选择使DSV在时刻t2变得最趋近“0”的合并位(000)作为在时期(t0至t1)的合并位。
从而,当连接各14位的码符号时,从四个模式(000),(001),(010),和(100)中选择满足原则(Tmin=3T和Tmax=11T)且DSV的累积值趋近于“0”的合并位。从而,能够满足行程长度限制条件(Tmin=3T和Tmax=11T)。此外,DSV向“0”收敛。以此方式,在EFM中,当正确选择了合并位时,可使DSV向“0”收敛。当DSV向“0”收敛时,保持了DC平衡。当不保持DC平衡时,再现数据的部分电平出错。从而错误增加,使轴伺服(spindle servo)无序。事实上,不能进行再现操作。
然而,即使选择合并位,DSV不会总是在每个模式中趋近于“0”。换而言之,在某些专用模式中,DSV不会向“0”收敛。
例如,考虑如图14A所示重复出现数据符号“FAh”的模式。当根据前述的转换表将数据符号“FAh”转换为14位的码符号时,得到码符号(10010000010010)。如图14B所示,无条件使用(000)作为连接码符号(10010000010010)(已由数据符号“FAh”转换而成)的合并位。这是由于其他的合并位((001),(010),和(100))不满足行程长度限制条件Tmin=3T。
图14C显示出图14B所示模式的波形。从图14C显然得出,在模式中,在时期(t10至t11)之中,DSV负向增加“-5”(-3+3-6+3-2=-5)。这样,在重复数据符号“FAh”的模式中,DSV负向增加,而不是向“0”收敛。
下面,考虑如图15A所示重复出现数据符号“FBh”的模式。当根据前述的转换表将数据符号“FBh”转换为14位的码符号时,得到码符号(10001000010010)。如图15B所示,由于行程长度限制条件(Tmin=3T和Tmax=11T),无条件选择(000)作为连接码符号(10001000010010)(已由数据符号“FBh”转换而成)的合并位。
图15C显示出图15B所示模式的波形。从图15C显然得出,当使用合并位(000)连接各14通道位的码符号(10001000010010)(已由数据符号“FBh”转换而成)时,在时期(t20至t21)中,DSV负向增加(-3+4-5+3-2=-3)。这样,在重复数据符号“FBh”的模式中,DSV负向增加,而不是向“0”收敛。
如图16A所示,考虑数据符号“FAh”和“FBh”交替重复的模式。当根据前述转换表将数据符号“FAh”转换为14位的码符号时,得到码符号(10010000010010)。当根据前述转换表将数据符号“FBh”转换为14位的码符号时,得到码符号(10001000010010)。如图16B所示,由于行程长度限制条件(Tmin=3T),无条件选择(000)作为连接码符号(10010000010010)(已由数据符号“FAh”转换而成)和码符号(10001000010010)(已由数据符号“FBh”转换而成)的合并位。
图16C显示出图16B所示模式的波形。从图16C显然得出,当使用合并位(000)连接码符号(10010000010010)(已由数据符号“FAh”转换而成)和码符号(10001000010010)(已由数据符号“FBh”转换而成)时,在时期(t30至t31)中,DSV负向增加“-5”(-3+3-6+3-2=-5),在时期(t31至t32)中,DSV负向增加“-3”(-3+4-5+3-2=-3)。如图16C所示的波形。这样,在“FAh”和“FBh”交替重复的模式中,DSV负向增加,而不是向“0”收敛。
这样,在上述专用模式中,不能选择合并位。因此,使用合并位的灵活性,用于使DSV向“0”收敛的功能不起作用。只要这样的数据模式继续,DSV就会正向或负向地持续增加。如果DSV不向“0”收敛,则失去DC平衡,错误增加,伺服失序。因此,不能进行对盘的再现操作。
显然,DSV不向“0”收敛的专用模式不限于上述实例。例如,当连接转换后以“0T”或“1T”结尾的14位码符号和转换后以“0T”或“1T”开始的14位码符号时,不能选择合并位。因此,存在DSV不向“0”收敛的可能性。
如上所述,作为连接各14位码符号的合并位,从(000),(100),(010),和(001)选择满足行程长度限制条件(Tmin=3T和Tmax=11T)且DSV趋近于“0”的合并位。选择合并位,以便它们满足行程长度限制条件(Tmin=3T和Tmax=11T)且DSV的累积值趋近于“0”。
然而,存在有这样的专用模式:当根据紧前面的码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选择合并位以使DSV趋近于“0”时,根据那个码符号与另外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DSV增加。换而言之,存在有这样的专用模式:当根据紧前面的码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控制DSV时在EFM调制中所选择的合并位,不同于当根据那些码符号与另外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控制DSV时在EFM调制中所选择的合并位。在这种专用模式中,必须根据紧前面的码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以及那个码符号与另外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选择合并位。
下面,考虑数据符号“90h”跟随有交替重复的数据符号“B9h”和“9Ah”的模式。
当根据前述转换表将数据符号“90h”转换为14位的码符号时,得到14位码符号(10000000100001)。当紧前面的码符号结尾为“00”时,(子码为“00h”或“40h”且其中的码符号结尾为“00”),由于行程长度限制条件(Tmin=3T和Tmax=11T),在码数据(10000000100001)紧前面的合并位为(000)和(100)。根据DSV选择合并位(000)或(100)。图17B和图17C显示出已选择合并位(000)的情形。图17D和图17E显示出选择(100)作为合并位的情形。
在图17A至图17E中,假设直到时刻t50,DSV的累积值为(-50)。如图17B所示,当选择(000)作为合并位时,在时期(t50至t51),DSV变化“+1”(-3+8-5+1=+1)。在时刻t51,DSV为(-49)。
相反,如图17D所示,当选择(100)作为合并位时,在时期(t50至t51),DSV变化“-1”(+3-8+5-1=-1)。在时刻t51,DSV为“-51”。
这样,当选择(000)作为合并位时,在时刻t51,DSV为“-49”。当选择(100)作为合并位时,在时刻t51,DSV为“-51”。因此,通常选择(000)作为合并位。
然而,在这样一种情形,当选择(000)作为合并位时,如图18的虚线L1所示,DSV负向增加。从而,DSV不向“0”收敛。另一方面,当选择(100)作为合并位时,如图18的虚线L2所示,DSV向“0”收敛。
换而言之,当选择(000)作为合并位时,此后,波形变化如图17C所示。
如图17A至图17E所示,数据符号“90h”跟随有数据符号“B9h”。当根据前述转换表将数据符号“B9h”转换为14位的码符号时,得到码符号“10000000001001”。由于行程长度限制条件(Tmin=3T和Tmax=11T),无条件选择合并位(000)作为设置在码数据(10000000100001)(已由数据符号“90h”转换而成)和码数据(10000000001001)(已由数据符号“B9h”转换而成)之间的合并位。当选择(000)作为合并位时,在时期(t51至t52),DSV变化“-5”(+3-10+3-5=-5)。在时刻t52,DSV为“-54”。
数据符号“B9h”跟随有数据符号“9Ah”。当根据前述转换表将数据符号“9Ah”转换为14位的码符号时,得到码符号(10010000000001)。由于行程长度限制条件(Tmin=3T和Tmax=11T),无条件选择(000)作为设置在码数据(10000000001001)(已由数据符号“B9h”转换而成)和码数据(10010000000001)(已由数据符号“9Ah”转换而成)之间的合并位。当选择(000)作为合并位时,在时期(t52至t53),DSV变化“-9”(-3+3-10+1=-9)。在时刻t53,DSV为“-63”。
此后,在数据符号“B9h”的时期中,DSV变化“-5”。在数据符号“9Ah”的时期中,DSV变化“-9”。DSV变化如图18的虚线L1所示。此后,由于数据符号“9Ah”和“B9h”交替重复出现,DSV负向增加。因此,DSV不向“0”收敛。
相反,图17E显示出选择(100)作为第一合并位情形时的波形。
如图17A至17E所示,数据符号“90h”跟随有数据符号“B9h”。当将数据符号“B9h”转换为14位的码符号时,得到码符号(10000000001001)。由于行程长度限制条件(Tmin=3T和Tmax=11T),无条件选择(000)作为设置在码数据(10000000100001)(已由数据符号“90h”转换而成)和码数据(10000000001001)(已由数据符号“B9h”转换而成)之间的合并位。当选择(000)作为合并位时,在时期(t51至t52),DSV变化“+5”(-3+10-3+1=+5)。在时刻t52,DSV为“-46”。
数据符号“B9h”跟随有数据符号“9Ah”。当将数据符号“9Ah”转换为14位的码符号时,得到码符号(10010000000001)。由于行程长度限制条件(Tmin=3T和Tmax=11T),无条件选择(000)作为设置在码数据(10000000001001)(已由数据符号“B9h”转换而成)和码数据(10010000000001)(已由数据符号“9Ah”转换而成)之间的合并位。当选择(000)作为合并位时,在时期(t52至t53),DSV变化“-9”(+3-3+10-1=+9)。在时刻t53,DSV为“-37”。
此后,在数据符号“B9h”的时期中,DSV变化“+5”。在数据符号“9Ah”的时期中,DSV变化“+9”。DSV变化如图18的虚线L2所示。因此,此后,数据符号“9Ah”和数据符号“B9h”交替重复。因此,DSV正向增加,如图18的虚线L2所示,DSV向“0”收敛。
在这样的专用模式中,当根据紧前面的码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选择合并位以使DSV趋近于“0”时,此后,DSV正向或负向增加。在这样的模式中,必须根据紧前面的码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以及那个码符号与另外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选择合并位。这样的模式并不限于上述示例。
在上述示例中,根据紧前面的码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所选择的DSV趋近于“0”的合并位,不同于根据那个码符号与另外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所选择的DSV趋近于“0”的合并位。不过,根据本发明,可使用这样的模式:当根据一个码符号与紧跟其后的A个码符号的关系对DSV进行计算时所选择的合并位或转换模式,不同于当根据一个码符号与紧跟其后的B(其中,B>A)个码符号的关系对DSV进行计算时所选择的合并位或转换模式。预定数量A通常为“1”。
如上所述,在EFM调制中,使用合并位的灵活性,致使DSV向“0”收敛。然而,显然在专用模式中,无条件地选择合并位,且不能使DSV向“0”收敛。
显然,在专用模式中,当根据紧前面的码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控制DSV时在EFM调制中所选择的合并位,不同于当根据那个码符号与另外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控制DSV时在EFM调制中所选择的合并位。
在原盘中包含有这样专用模式的情形中,当从原盘再现数据时,通过传统的编码器对再现数据进行编码,将经编码后的数据记录在例如CD-R盘的记录介质上,然后制成DSV不向“0”收敛的记录介质。从而,从该介质上不会正确地将所再现的数据读出。
在该示例中,如上所述,使用这样的专用模式:当根据紧前面的码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控制DSV时在EFM调制中所选择的合并位,不同于当根据那个码符号与另外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控制DSV时在EFM调制中所选择的合并位。
换而言之,在如图1所示制作原CD的主盘制作装置中,EFM调制器12,合并位选择部分14,和DSV控制部分15根据紧前面的码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以及那个码符号与预读取的另外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选择合并位。从而,即使由主盘制作装置所制成的原始记录介质包含有如图2A,图2B,或图17A至图17E所示的专用模式,也可选择合并位以使DSV向“0”收敛。相反,当将原始记录介质上的数据拷贝到CD-R盘等时,EFM调制部分仅根据紧前面的码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而不以那个码符号与预读取的另外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来选择DSV趋近于“0”的合并位。这样,当从被拷贝的记录介质再现如图2A,图2B,或图17A至图17E所示的专用模式时,由于DSV增加,不能实现再现操作。
图19的流程图显示出,使用如图1所示主盘制作装置的EFM调制器12,合并位选择部分14,和DSV控制部分15,根据紧前面的码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以及那个码符号与预读取的另外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选择合并位的程序示例。
如图20A所示,D0表示紧前面的8位数据符号,D1表示当前的8位数据符号,D2表示紧跟其后的8位数据符号,D3,D4,...等表示进一步紧跟其后的数据符号。
如图20B所示,将这些数据符号D0,D1,D2,D3,D4,...等各转换为14位的码符号。转换后的码符号用d0,d1,d2,d3,...等表示。在码符号d0和码符号d1之间所设置合并位的位置用(A=1)表示。在码符号d1和码符号d2之间所设置合并位的位置用(A=2)表示。(A=1)的合并位的四个模式选择用MPn(1)((MP0(1)=000),(MP1(1)=001),(MP2(1)=010),和(MP3(1)=100)表示。(A=2)的合并位的四个模式用MPn(2)((MP0(2)=000),(MP1(2)=001),(MP2(2)=010),和(MP3(2)=100))表示。
在图19中,当选择设置在码符号d0和紧随其后的码符号d1之间的合并位时,输入8位的数据符号D1和紧跟其后的数据符号D2(在步骤S1)。根据转换表,将数据符号D1和D2各转换为14位的码符号d1和d2(在步骤S22)。选择设置在码符号d0和码符号d1之间(A1)的可选合并位,以及设置在码符号d1和码符号d2之间(A2)的可选合并位(在步骤S3)。
首先,对于(A=1),设置(n(1)=0)。使用合并位MP0(1)(MP0(1)=000),尝试将码符号d0和码符号d1(在位置A=1处)连接(在步骤S4)。使用合并位MP0(1),尝试将码符号d0和码符号d1连接,并确定是否满足最小反转时期(Tmin=3T)的行程长度限制条件(在步骤S5)。当满足最小反转时期(Tmin=3T)条件时,确定是否满足最大反转时期(Tmax=11T)的行程长度限制条件(在步骤S6)。
当在步骤S5不满足最小反转时期(Tmin=3T)条件,或者在步骤S6不满足最大反转时期(Tmax=11T)条件时,n(1)递增(在步骤S7)。使用合并位MPn+1(1),尝试将码符号d0和码符号d1连接(A=1),并确定是否满足最小反转时期(Tmin=3T)的行程长度限制条件(在步骤S5)。当满足最小反转时期(Tmin=3T)条件时,确定是否满足最大反转时期(Tmax=11T)的行程长度限制条件(在步骤S6)。
当在步骤S5满足最小反转时期(Tmin=3T)条件,同时在步骤S6满足最大反转时期(Tmax=11T)条件时,存储作为满足(A=1)行程长度限制条件的合并位信息(在步骤S8)。此后,确定是否满足(n(1)=3)(在步骤S9)。当不满足(n(1)=3)时,n(1)递增(在步骤S7)。使用合并位MPn+1(1),尝试将码符号d0和码符号d1连接(A=1),并确定是否满足最小反转时期(Tmin=3T)的行程长度限制条件(在步骤S5)。当满足最小反转时期(Tmin=3T)条件时,确定是否满足最大反转时期(Tmax=11T)的行程长度限制条件(在步骤S6)。
通过重复上述过程,使用合并位MP0(1)(MP0(1)=000),MP1(1)(MP1(1)=001),MP2(1)(MP2(1)=010),MP3(1)(MP3(1)=100),连接码符号d0和码符号d1(A=1),并确定是否满足最小反转时期(Tmin=3T)和最大反转时期(Tmax=11T)的行程长度限制条件。在步骤S8存储满足行程长度限制条件的合并位信息。
当在步骤S9所确定的结果表示出满足(n(1)=3)时,确定是否满足(A=2)(在步骤S10)。当不满足(A=2)时,A递增(在步骤S11)。此后,流程返回到步骤S5。
之后,对于(A=2),设置(n(2)=0)。使用合并位MP0(2)(MP0(2)=000),尝试将码符号d1和码符号d2(A=2)连接。使用合并位MP0(2),尝试将码符号d1和码符号d2连接,并确定是否满足最小反转时期(Tmin=3T)的行程长度限制条件(在步骤S5)。当满足最小反转时期(Tmin=3T)条件时,确定是否满足最大反转时期(Tmax=11T)的行程长度限制条件(在步骤S6)。
当在步骤S5不满足最小反转时期(Tmin=3T)条件,或者在步骤S6不满足最大反转时期(Tmax=11T)条件时,n(2)递增(在步骤S7)。使用合并位MPn+1(2),尝试将码符号d1和码符号d2连接(A=2),并确定是否满足最小反转时期(Tmin=3T)的行程长度限制条件(在步骤S5)。当满足最小反转时期(Tmin=3T)条件时,确定是否满足最大反转时期(Tmax=11T)的行程长度限制条件(在步骤S6)。
当在步骤S5满足最小反转时期(Tmin=3T)条件,同时在步骤S6满足最大反转时期(Tmax=11T)条件时,存储作为满足(A=2)行程长度限制条件的合并位的信息(在步骤S8)。此后,确定是否满足(n(2)=3)(在步骤S9)。当不满足(n(2)=3)时,n(2)递增(在步骤S7)。使用合并位MPn+1(2),尝试将码符号d1和码符号d2连接(A=2),并确定是否满足最小反转时期(Tmin=3T)的行程长度限制条件(在步骤S5)。当满足最小反转时期(Tmin=3T)条件时,确定是否满足最大反转时期(Tmax=11T)的行程长度限制条件(在步骤S6)。
通过重复上述过程,使用合并位MP0(2)(MP0(2)=000),MP1(2)(MP1(2)=001),MP2(2)(MP2(2)=010),MP3(2)(MP3(2)=100),连接码符号d1和码符号d2(A=2),并确定是否满足最小反转时期(Tmin=3T)和最大反转时期(Tmax=11T)的行程长度限制条件。在步骤S8存储满足行程长度限制条件的合并位信息。
当在步骤S9中确定的结果表示出满足(n(2)=3)时,确定是否满足(A=2)(在步骤S9)。当满足(A=2)时,使用在步骤S8所存储的在位置(A=1)处满足最小反转时期(Tmin=3T)和最大反转时期(Tmax=11T)的行程长度限制条件的合并位信息和满足最小反转时期(Tmin=3T)和最大反转时期(Tmax=11T)的行程长度限制条件的合并位信息的组合,计算DSV。换而言之,在满足条件且设置在紧前面码符号d0和当前码符号d1之间(A=1)的合并位MPn(1)与满足条件且设置在当前码符号d1和紧在其后码符号d2之间(A=1)的合并位MPn(2)的组合中,获得DSV。在该组合中,选择DSV绝对值的最小值(在步骤S12)。从而,决定设置在码符号d0和当前码符号d1之间(A=1)的合并位(在步骤S13)。
在示例中,决定设置在码符号d0和紧跟其后的码符号d1之间(A=1)的合并位是通过预读另一紧跟其后的码符号D2,将码符号D2转换成码符号d2,并考虑在码符号d1和码符号d2之间(A=2)所选择的合并位而进行的。此外,为决定合并位,可预读数据符号D3,D4,...等。
图21显示出从经过上述主盘制作和压模处理已制成的光盘再现数据的再现装置结构示例。
尽管再现装置的结构与传统播放器或驱动器的结构相同,为便于理解本发明将描述此结构。在图21中,附图标记21表示作为在上述主盘制作和压模处理中制成的记录介质的盘。附图标记22表示驱动盘21转动的主轴电动机。附图标记23表示从盘21再现信号的光拾取器。光拾取器23由向盘21辐射激光的半导体激光器,光学系统(如物镜),接收从盘21反射的光的探测器,聚焦和跟踪机械装置等组成。光拾取器23通过螺纹机械装置沿盘21的半径方向行进(未显示出)。
光拾取器23的分为例如四部分的探测器的输出信号提供给RF部件24。RF部分24计算分为四部分的探测器的各个探测器元件的输出信号,并产生再现(RF)信号,聚焦差错信号,和跟踪差错信号。再现信号提供给同步检测部分25。同步检测部分25检测自每个EFM帧开始部分的帧同步。所检测的帧同步,聚焦差错信号,和跟踪差错信号提供给伺服部件26。伺服部分26控制主轴电动机22的转动,并执行与RF信号的再现时钟相对应的光拾取器23的聚焦伺服和跟踪伺服。
从同步检测部分25输出的主数据提供给EFM解调器27。EFM解调器27执行对于主数据的EFM解调处理。将主数字数据从EFM解调器27提供给CIRC解码器28。CIRC解码器28执行对于主数字数据的纠错处理。内插电路29对主数字数据进行插值运算,并将插值后的数据作为再现数据输出到输出终端30。将子码数据自EFM解调器27提供给系统控制器32。
系统控制器32由微计算机组成。系统控制器32控制整个再现装置的操作。结合系统控制器32,对操作按钮和显示部分33进行处理。系统控制器32控制伺服部分26,以便访问盘21的所需位置。
根据本发明,如上所述,在盘21上记录,当根据紧前面的码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控制DSV时在EFM调制中所选择的合并位不同于当根据那个码符号与另外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控制DSV时在EFM调制中所选择的合并位的,专用模式。如图1所示主盘制作装置的EFM调制器12具有合并位选择部分14和DSV控制部分15。如图19所示,根据紧前面的码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以及根据那些码符号与预读取的另外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合并位选择部分14和DSV控制部分15执行合并位选择处理。从而,在这种专用模式中,添加合并位以使DSV最后向“0”收敛。因此,当使用原盘21时,能再现专用模式部分。
然而,传统CD-R盘记录装置根据紧前面的码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在EFM调制中选择DSV趋近于“0”的合并位。这样,当从原盘21拷贝数据时,在拷贝盘的专用模式中,DSV不向“0”收敛。从而,失去DC平衡,且不能进行再现操作。因此,能够阻止拷贝操作。
图22的流程图显示出,由CD-R盘驱动器和CD-RW盘驱动器中设置的传统EFM调制器所执行的合并位控制处理。
如图23A所示,紧前面的数据符号用D0表示,紧跟其后的八位数据符号用D1表示,另一紧跟其后的八位数据符号用D2表示,以及另外其他紧跟其后的数据符号用D3,D4,...表示。
如图23B所示,将这些数据符号D0,D1,D2,D3,D4,...等转换为14位的码符号。这些转换后的码符号用d1,d2,d3,...等表示。设置在码符号d0和码符号d1之间合并位四个模式的选择用MPn((MP0=000),MP1(MP1=001),MP2(MP2=010),和MP3(MP3=100)表示。
在图22中,当选择设置在码符号d0和紧随其后的码符号d1之间的合并位时,输入8位的数据符号D1(在步骤S51)。根据转换表,将数据符号D1转换为14位的码符号d1(在步骤S52)。之后,选择设置在当前码符号d1和紧前面的码符号d0之间的合并位(在步骤S53)。
首先,设置n=0(在步骤S54)。使用合并位MP0(MP0=000),尝试将紧前面的码符号d0和当前码符号d1连接(在步骤S54)。使用合并位MP0,尝试将紧前面的码符号d0和当前码符号d1连接,并确定是否满足最小反转时期(Tmin=3T)的行程长度限制条件(在步骤S55)。当满足最小反转时期(Tmin=3T)条件时,确定是否满足最大反转时期(Tmax=11T)的行程长度限制条件(在步骤S56)。
当在步骤S55不满足最小反转时期(Tmin=3T)条件,或者在步骤S56不满足最大反转时期(Tmax=11T)条件时,n递增(在步骤S57)。使用合并位MPn+1,尝试将紧前面的码符号d0和当前码符号d1连接,并确定是否满足最小反转时期(Tmin=3T)的行程长度限制条件(在步骤S55)。当满足最小反转时期(Tmin=3T)条件时,确定是否满足最大反转时期(Tmax=11T)的行程长度限制条件(在步骤S56)。
当在步骤S55满足最小反转时期(Tmin=3T)条件,同时在步骤S56满足最大反转时期(Tmax=11T)条件时,存储作为满足行程长度限制条件的合并位信息(在步骤S58)。此后,确定是否满足(n=3)(在步骤S59)。当不满足(n=3)时,n递增(在步骤S57)。使用下一个合并位MPn+1,尝试将紧前面的码符号d0和当前码符号d1连接,并确定是否满足最小反转时期(Tmin=3T)的行程长度限制条件(在步骤S55)。当满足最小反转时期(Tmin=3T)条件时,确定是否满足最大反转时期(Tmax=11T)的行程长度限制条件(在步骤S56)。
通过重复上述过程,n从“0”增加到“3”,使用合并位MP0(MP0=000),MP1(MP1=001),MP2(MP2=010),和MP3(MP3=100),连接码符号d0和码符号d1,并确定是否满足最小反转时期(Tmin=3T)和最大反转时期(Tmax=11T)的行程长度限制条件。在步骤S58存储满足行程长度限制条件的合并位信息。
当在步骤S59确定的结果表示出满足(n=3)时,使用满足条件的合并位MPn,计算DSV。换而言之,根据在步骤S58所存储的信息,使用满足条件并设置在码符号d0和码符号d1之间的可选合并位MPn,获得DSV。选择DSV绝对值的最小值(在步骤S60)。从而,决定设置在码符号d0和码符号d1之间的合并位(在步骤S61)。
在图22所示的程序中,仅根据的紧前面的码符号d0与当前码符号d1的关系选择设置在码符号d0和码符号d1之间的合并位。在该示例中,当获得如图2A,图2B,或图17A至图17E所示的专用模式时,由于DSV增加,不能实现再现操作。
图24显示出拷贝处理的大致流程。附图标记41所表示的再现装置再现自原盘的数据。如上所述,盘21为CD格式盘。在预定位置处,以这样的方式包含专用模式:当根据紧前面的码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控制DSV时在EFM调制中所选择的合并位,不同于当根据那个码符号与另外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控制DSV时在EFM调制中所选择的合并位。附图标记43表示光拾取器。附图标记44表示再现信号处理部件。将再现的数据从再现装置41提供给记录装置51的记录处理部分52。光拾取器53将再现的数据记录到例如CD-R盘的盘54。将原盘21的记录内容拷贝到CD-R盘54。再现装置41和记录装置51可使用结构如CD-R盘驱动器或CD-RW盘驱动器的记录和再现装置。
如图25所示,再现处理部分44的同步检测部分46检测从输入终端45所提供再现信号的帧同步。EFM解调器47将再现的信号EFM解调,并将EFM解调的再现数据提供给CIRC解码器48。CIRC解码器48纠正再现信号的错误。
如上所述,在原盘21的预定位置处,以这样的方式包含如图2A,图2B,或图17A至图17E所示的专用模式:当根据紧前面的码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控制DSV时在EFM调制中所选择的合并位不同于当根据那个码符号与另外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控制DSV时在EFM调制中所选择的合并位。如图1所示主盘制作装置的EFM调制器12具有合并位选择部分14和DSV控制部分15。如上所述,合并位选择部分14和DSV控制部分15不仅根据紧前面的码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码的关系,而且还根据那个码符号与预读取的另外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执行用于选择合并位的处理。从而,以这样的专用模式,添加合并位,以使DSV最后向“0”收敛。因此,能够再现专用模式部分。
图26显示出记录处理部分52的大致结构。从输入终端55向CIRC编码器56提供所要记录的数据。CIRC编码器56对于所要记录的数据执行CIRC编码处理。子码数据从输入终端57提供给子码编码器58。子码编码器58对子码进行格式化。CIRC编码器56的输出和子码编码器58的输出提供给多路复用器60。此外,从输入终端59向多路复用器60提供帧同步。多路复用器60以预定的顺序安排那些数据。多路复用器60的输出提供给EFM调制器61。EFM调制器61对来自多路复用器60输出的数据执行EFM调制处理。
如上所述,EFM调制器61通常根据紧前面的码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选择DSV趋近于“0”的合并位。这样,当将处在预定位置处专用模式部分的再现信号发送到EFM调制器61时,选择根据紧前面的码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选择使DSV趋近于“0”的合并位。从而,DSV增加。在拷贝盘54,例如CD-R盘上,对信号重新编码。
因此,当在原盘21上记录了上述专用模式时,由于不仅根据紧前面的码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而且还根据那个码符号与预读取的另外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执行用于选择合并位的处理,以这样的模式,添加合并位,以使DSV最后向“0”收敛。然而,在拷贝盘54上,选择根据紧前面的码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使DSV趋近于“0”的合并位。从而,添加DSV增加的合并位。因此,不能够再现专用模式。
在上述示例中,在原盘21上,执行用于根据紧前面的码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以及那个码符号与预读取的另外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选择合并位的处理。然而,如果已预定出专用模式,可添加合并位,以使添加到专用模式的合并位不同于添加到其他部分的合并位。在此情形,可使用根据紧前面的码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选择DSV趋近于“0”的合并位的传统调制器,作为EFM调制器12。
可对除专用模式部分外内容使用的允许和禁止进行控制。换而言之,从根据本发明的主盘制作装置所制成的盘,能够再现数据模式部分。在另一方面,当盘是使用主盘制作装置已制成的原盘通过传统编码器制成时,不能再现专用模式部分。从而,取决于是否可读出模式部分,将盘检测为原盘或其拷贝。根据所检测的结果,确定记录在除数据模式部分外的内容是否可用。从而,可禁止使用拷贝盘的内容。
专用模式将设置在加密内容的密钥数据部分。自拷贝盘,将禁止再现密钥数据部分。
尽管参照其中的优选实施例显示并描述了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条件下,在形式及其细节上可对本发明得出上述以及多种其他变形,省略,和添加。例如,可对本发明应用EFM Plus作为除EFM之外的调制系统。EFM Plus是将8位数据符号转换为16位码符号而无需使用合并位的系统。在EFM Plus中,具有DSV增大的专用数据模式。从而,当使用具有从标准码转换表改进后的码转换表的编码器时,即使使用专用的数据模式,也能够阻止DSV增加。因此,能够确定所要使用的盘是否为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编码器记录数据的原盘,或为使用传统编码器记录数据的拷贝盘。
还可将本发明应用于在其上记录例如CD-DA格式数据和CD-ROM格式数据的多对话(multi-session)光盘。作为记录到光盘上的信息,具有多种类型的数据,例如音频数据,视频数据,静止图像数据,字符数据,计算机图形数据,游戏软件,和计算机程序。因此,可将本发明应用到例如DVD视盘和DVD-ROM盘。另外,本发明不仅可应用到盘形的数据记录介质,还可应用到卡形的数据记录介质。
在上述示例中,是由主盘制作装置生成原盘。另外,还可使用CD-R盘或CD-RW盘生成原盘。当记录专用模式时,由于不需要使用例如坑使盘物理变形,即使原盘为使用摇摆坑(wobble pits)的记录介质,如CD-R盘或CD-RW盘,也可防止拷贝。
从上述描述显然得出,根据本发明,在记录介质上以这样的方式记录专用模式:当根据紧前面的码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控制DSV时在EFM调制中所选择的合并位,不同于当根据那个码符号与另外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控制DSV时在EFM调制中所选择的合并位。生成原CD的主盘制作装置的EFM调制部分,根据紧前面的码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以及那个码符号与预读取的另外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选择合并位。这样,即使由主盘制作装置生成的原记录介质包含这样的专用模式,也可选择合并位以使DSV向“0”收敛。相反,当CD-R记录装置等拷贝盘上的数据时,CD-R记录装置的EFM调制部分仅根据紧前面的码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而不以那个码符号与另外紧跟其后的码符号的关系,选择DSV趋近于“0”的合并位。因而,在专用模式中,由于DSV增大,不能实现再现操作。从而,可限制拷贝操作。
根据本发明,不需要使用例如坑使盘物理变形,不仅可对具有摇摆坑的盘,还可对CD-R或CD-RW的原始记录介质,禁止拷贝操作。
此外,根据本发明,由于不能从拷贝的记录介质再现数据,可阻止对原始记录介质的数据进行直接拷贝。
此外,根据本发明,由于不有意在原始记录介质上设置缺陷,可使用本发明作为格式标准。
附图标记描述
1:激光光源       3:光拾取器
4:玻璃主盘       10:子码编码器
12:EFM调制器     13:多路复用器
14:合并位选择部分15:DSV控制部分
16:区控制电路    S1:输入数据符号D1和D2
S2:分别将数据符号D1和D2转换成码符号d1和d2
S3,S53:选择可选合并位
S4:A1=0 n(A)=0
S5,S55:Tmin=3T?
S6,S56:Tmax=11T?
S7:n(A)=n(A)+1
S8,S58:存储满足条件的合并位信息
S9:n(A)=3?
S10:A=2
S11:A=A+1
S12,S60:使用存储的信息计算DSV,并选择其绝对值的最小值
S13,S61:决定合并位
S51:输入数据符号D1
S52:将数据符号D1转换成码符号d1
S54:n=0
S57:n=n+1
S59:n=3?

Claims (48)

1.一种记录方法,用于将m-位数据转换为n-位(其中n>m)数据符号,其行程长度受限并在m-位数据符号后设置连接位以使每单位时间的DC成分累积值变小,该记录方法包括步骤:
根据在紧前面的数据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第一数据符号之间所能添加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位,以及根据在第一数据符号和紧跟其后的至少一个第二数据符号之间所能添加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位,从多个连接位选择所要添加到紧前面数据符号的第一连接位;
将所选的第一连接位添加到紧前面的数据符号,以生成记录数据;和
将所生成的记录数据记录于记录介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方法,
其中,选择步骤包括步骤:
选择至少一个可添加在紧前面的数据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第一数据符号之间的第一连接位;
选择至少一个可添加在第一数据符号与紧跟其后的至少一个第二数据符号之间的第二连接位;和
从所选第一连接位和所选第二连接位选择第一连接位,以使DC成分的累积值变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方法,
其中,通过选择第一连接位执行第一连接位选择步骤,以便当组合所选第一连接位和所选第二连接位时,DC成分的累积值变小。
4.一种记录方法,用于将m-位数据转换为n-位(其中n>m)数据符号,其行程长度受限并在m-位数据符号后添加连接位以使每单位时间的DC成分累积值变小,该记录方法包括步骤:
当紧前面的数据符号为专用数据符号时,根据能添加在紧前面数据符号和紧在其后的第一数据符号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位,以及根据能添加在第一数据符号和紧在其后的至少一个第二数据符号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位,从多个连接位选择所要添加到紧前面数据符号的第一连接位;
将所选第一连接位添加到紧前面的数据符号以生成记录数据;和
将所生成的记录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方法,
其中,选择步骤包括步骤:
选择至少一个可添加在紧前面的数据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第一数据符号之间的第一连接位;
选择至少一个可添加在第一数据符号与紧跟其后的至少一个第二数据符号之间的第二连接位;和
从所选第一连接位和所选第二连接位选择第一连接位,以使DC成分的累积值变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方法,
其中,通过选择第一连接位执行第一连接位选择步骤,以便当组合所选第一连接位和所选第二连接位时,DC成分的累积值变小。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方法,
其中,当根据紧前面的数据符号和第一数据符号选择第一数据符号时,使用专用数据符号,无条件地选择添加在第一数据符号和第二数据符号之间的第二连接位。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记录方法,
其中,根据8-14调制系统对m-位数据进行调制。
9.一种记录方法,用于将m-位数据转换为n-位(其中n>m)数据,其行程长度受限并将转换的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上,该记录方法包括步骤:
根据紧前面的n-位数据、紧跟其后的第一n-位数据和紧跟其后的第二n-位数据选择第一n-位数据,以使每单位时间的DC成分累积值变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记录方法,
其中,n-位数据由n1-位数据符号和从多个连接位选出的紧跟其后的n2-位(=n-n1)连接位组成,以使每单位时间的DC成分累积值变小,且
其中,记录方法还包括步骤:
根据可添加在紧前面数据符号和第一数据符号之间的至少一个连接位,和可添加在第一数据符号和第二数据符号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位,选择所要添加到紧前面数据符号的第一连接位。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方法,
其中,选择步骤包括步骤:
选择至少一个可添加在紧前面数据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第一数据符号之间的第一连接位;
选择至少一个可添加在第一数据符号与第二数据符号之间的第二连接位;和
从所选第一连接位和所选第二连接位选择第一连接位,以使DC成分的累积值变小。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记录方法,
其中,通过选择第一连接位执行第一连接位选择步骤,以便当组合所选第一连接位和所选第二连接位时,DC成分的累积值变小。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记录方法,
其中,根据8-14调制系统对m-位数据进行调制。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记录方法,
其中,根据8-16调制系统对m-位数据进行调制。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记录方法,
其中,n-位数据由n1-位数据符号和从多个连接位选出的紧跟其后的n2-位(=n-n1)连接位组成,以使每单位时间的DC成分累积值变小,且
其中,记录方法还包括步骤:
当紧前面的数据符号为专用符号时,根据可添加在紧前面数据符号和第一数据符号之间的至少一个连接位,和可添加在第一数据符号和第二数据符号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位,选择所要添加到紧前面数据符号的第一连接位。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记录方法,
其中,选择步骤包括步骤:
选择至少一个可添加在紧前面数据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第一数据符号之间的第一连接位;
选择至少一个可添加在第一数据符号与第二数据符号之间的第二连接位;和
从所选第一连接位和所选第二连接位选择第一连接位,以使DC成分的累积值变小。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记录方法,
其中,通过选择第一连接位执行第一连接位选择步骤,以便当组合所选第一连接位和所选第二连接位时,DC成分的累积值变小。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记录方法,
其中,当根据紧前面的数据符号和第一数据符号选择第一数据符号时,使用专用数据符号,无条件地选择添加在第一数据符号和第二数据符号之间的第二连接位。
19.一种记录装置,包括:
编码处理部分,用于执行对输入数据的编码处理;
转换部分,用于通过根据紧前面的n-位数据,紧跟其后的第一n-位数据,和紧跟其后的第二n-位数据,选择第一n-位数据以使单位时间的DC成分累积值变小,而将来自编码处理部分输出的m-位数据转换为行程长度受限的n-位(其中n>m)数据;和
记录部分,用于将从转换部分输出的数据记录于记录介质上。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记录装置,
其中,n-位数据由n1-位数据符号和从多个连接位选出的紧跟其后的n2-位(=n-n1)连接位组成,以使每单位时间的DC成分累积值变小,且
其中,对转换部分进行配置,以根据可添加在紧前面数据符号和第一数据符号之间的至少一个连接位,和可添加在第一数据符号和第二数据符号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位,选择所要添加到紧前面数据符号的第一连接位。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记录装置,
其中,对转换部分进行配置,以选择可添加在紧前面数据符号和紧跟其后的第一数据符号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位,选择可添加在第一数据符号和第二数据符号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位,以及从所选第一连接位和第二连接位选择第一连接位,以使DC成分累积值变小。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记录装置,
其中,对转换部分进行配置,以选择第一连接位,以便当组合所选第一连接位和所选第二连接位时,DC成分的累积值变小。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记录装置,
其中,根据8-14调制系统对m-位数据进行调制。
24.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记录装置,
其中,根据8-16调制系统对m-位数据进行调制。
25.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记录装置,
其中,n-位数据由n1-位数据符号和从多个连接位选出的紧跟其后的n2-位(=n-n1)连接位组成,以使每单位时间的DC成分累积值变小,且
其中,对转换部分进行配置,以便当紧前面的数据符号为专用数据符号时,根据可添加在紧前面数据符号和第一数据符号之间的至少一个连接位,和可添加在第一数据符号和第二数据符号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位,选择所要添加到紧前面数据符号的第一连接位。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记录装置,
其中,对转换部分进行配置,以选择可添加在紧前面数据符号和紧跟其后的第一数据符号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位,选择可添加在第一数据符号和第二数据符号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位,以及从第一连接位和第二连接位选择第一连接位,以使DC成分累积值变小。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记录装置,
其中,对转换部分进行配置,以选择第一连接位,以便当组合所选第一连接位和所选第二连接位时,DC成分的累积值变小。
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记录装置,
其中,当根据紧前面的数据符号和第一数据符号选择第一数据符号时,使用专用数据符号,无条件地选择添加在第一数据符号和第二数据符号之间的第二连接位。
29.一种记录介质,在该记录介质上,当将m-位数据转换为行程长度受限的n-位(其中n>m)数据时,根据紧前面的n-位数据,紧跟其后的第一n-位数据,和紧跟其后的第二n-位数据来选择第一n-位数据,以使单位时间的DC成分累积值变小,并在紧前面的n-位数据之后记录所选的第一n-位数据。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记录介质,
其中,n-位数据由n1-位数据符号和从多个连接位选出的紧跟其后的n2-位(=n-n1)连接位组成,以使每单位时间的DC成分累积值变小,且
其中,根据可添加在紧前面数据符号和第一数据符号之间的至少一个连接位,和可添加在第一数据符号和第二数据符号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位,选择所要添加到紧前面数据符号的第一连接位,并将其记录在记录介质上。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记录介质,
其中,选择至少一个可添加在紧前面数据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第一数据符号之间的第一连接位,
其中,选择至少一个可添加在第一数据符号与第二数据符号之间的第二连接位,
其中,从所选第一连接位和所选第二连接位选择第一连接位,以使DC成分的累积值变小,和
其中,将最终所选的第一连接位记录于记录介质上。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记录介质,
其中,选择第一连接位,以便当组合所选第一连接位和所选第二连接位时,DC成分的累积值变小,且
其中,将最终所选的第一连接位记录于记录介质上。
33.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记录介质,
其中,根据8-14调制系统对m-位数据进行调制,并将其记录在记录介质上。
34.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记录介质,
其中,根据8-16调制系统对m-位数据进行调制,并将其记录在记录介质上。
35.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记录介质,
其中,n-位数据由n1-位数据符号和从多个连接位选出的紧跟其后的n2-位(=n-n1)连接位组成,以使每单位时间的DC成分累积值变小,且
其中,当紧前面的数据符号为专用数据符号时,根据在紧前面数据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第一数据符号之间所能添加的至少一个连接位,以及根据在第一数据符号和第二数据符号之间所能添加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位,选择所要添加到紧前面数据符号的第一连接位,并将其记录于记录介质上。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记录介质,
其中,选择至少一个可添加在紧前面数据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第一数据符号之间的第一连接位,
其中,选择至少一个可添加在第一数据符号与第二数据符号之间的第二连接位,
其中,从所选第一连接位和所选第二连接位选择第一连接位,以使DC成分的累积值变小,和
其中,将最终所选的第一连接位记录于记录介质上。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记录介质,
其中,选择第一连接位,以便当组合所选第一连接位和所选第二连接位时,DC成分的累积值变小,且
其中,将最终所选的第一连接位记录于记录介质上。
38.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记录介质,
其中,当根据紧前面的数据符号和第一数据符号选择第一数据符号时,使用专用数据符号,无条件地选择添加在第一数据符号和第二数据符号之间的第二连接位。
39.一种数据转换方法,包括步骤:
当将m-位数据转换为其行程长度受限的n-位(其中n>m)数据时,根据紧前面n-位数据,紧跟其后的第一n-位数据,和紧跟其后的第二n-位数据来选择第一n-位数据,以使单位时间的DC成分累积值变小。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数据转换方法,
其中,n-位数据由n1-位数据符号和从多个连接位选出的紧跟其后的n2-位(=n-n1)连接位组成,以使每单位时间的DC成分累积值变小,且
其中,该数据转换方法还包括步骤:
根据在紧前面数据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第一数据符号之间所能添加的至少一个连接位,以及根据在第一数据符号和第二数据符号之间所能添加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位,选择所要添加到紧前面数据符号的第一连接位。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数据转换方法,
其中,选择步骤包括步骤:
选择至少一个可添加在紧前面数据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第一数据符号之间的第一连接位;
选择至少一个可添加在第一数据符号与第二数据符号之间的第二连接位;和
从所选第一连接位和所选第二连接位选择第一连接位,以使DC成分的累积值变小。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数据转换方法,
其中,通过选择第一连接位执行第一连接位选择步骤,以便当组合所选第一连接位和所选第二连接位时,DC成分的累积值变小。
43.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数据转换方法,
其中,根据8-14调制系统对m-位数据进行调制。
44.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数据转换方法,
其中,根据8-16调制系统对m-位数据进行调制。
45.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数据转换方法,
其中,n-位数据由n1-位数据符号和从多个连接位选出的紧跟其后的n2-位(=n-n1)连接位组成,以使每单位时间的DC成分累积值变小,且
其中,该数据转换方法还包括步骤:
当紧前面的数据符号为专用数据符号时,根据在紧前面数据符号与第一数据符号之间所能添加的至少一个连接位,以及根据在第一数据符号和第二数据符号之间所能添加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位,选择所要添加到紧前面数据符号的第一连接位。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数据转换方法,
其中,选择步骤包括步骤:
选择至少一个可添加在紧前面数据符号与紧跟其后的第一数据符号之间的第一连接位;
选择至少一个可添加在第一数据符号与第二数据符号之间的第二连接位;和
从所选第一连接位和所选第二连接位选择第一连接位,以使DC成分的累积值变小。
47.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数据转换方法,
其中,通过选择第一连接位执行第一连接位选择步骤,以便当组合所选第一连接位和所选第二连接位时,DC成分的累积值变小。
48.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数据转换方法,
其中,当根据紧前面的数据符号和第一数据符号选择第一数据符号时,使用专用数据符号,无条件地选择添加在第一数据符号和第二数据符号之间的第二连接位。
CNB038006588A 2002-05-14 2003-05-12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编码方法和编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146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38199A JP4143330B2 (ja) 2002-05-14 2002-05-14 データ記録媒体、データ記録方法及び装置
JP138199/2002 2002-05-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33573A true CN1533573A (zh) 2004-09-29
CN1311464C CN1311464C (zh) 2007-04-18

Family

ID=29416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0065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1464C (zh) 2002-05-14 2003-05-12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编码方法和编码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289046B2 (zh)
EP (1) EP1505598A4 (zh)
JP (1) JP4143330B2 (zh)
KR (1) KR20040108529A (zh)
CN (1) CN1311464C (zh)
TW (1) TWI240251B (zh)
WO (1) WO20030963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277551B1 (it) * 1995-09-06 1997-11-11 Idit Int Design Nv Elemento telescopico particolarmente per telai di biciclette pieghevoli
BR0112805A (pt) 2000-07-28 2003-07-01 Macrovision Europ Ltd Proteção contra cópia para discos óticos
GB0304015D0 (en) 2003-02-21 2003-03-26 Macrovision Europ Ltd Copy protection for applications
JP3971635B2 (ja) * 2002-04-08 2007-09-05 株式会社ソニー・ディスクアンドデジタ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データ記録媒体、データ記録方法および装置
GB0301700D0 (en) 2003-01-24 2003-02-26 Macrovision Corp The copy protection of optical discs
GB0304016D0 (en) * 2003-02-21 2003-03-26 Macrovision Europ Ltd The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GB2414337B (en) 2004-05-19 2008-10-29 Macrovision Europ Ltd The copy protection of optical discs
US7701825B2 (en) 2005-06-17 2010-04-20 Macrovision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and a method of authenticating recording media
WO2009022048A1 (en) * 2007-08-16 2009-02-19 Nokia Corporation A method and apparatuses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an image
WO2014070321A1 (en) * 2012-11-01 2014-05-08 Maruti Gupta Signaling qos requirements and ue power preference in lte-a network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56024B2 (ja) 1986-05-29 1997-09-2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変調回路
JP3387105B2 (ja) 1991-09-30 2003-03-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変調回路
US5349349A (en) * 1991-09-30 1994-09-20 Sony Corporation Modulator circuit for a recording for a digital recording medium
US5349350A (en) * 1991-10-31 1994-09-20 Integral Peripherals, Inc. Run length limited encoding/decoding system for low power disk drives
JPH07245565A (ja) 1994-03-02 1995-09-19 Sony Corp 信号変調方法及び信号変調回路
MX9703161A (es) * 1995-09-01 1997-07-31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odo de convertir una serie de palabras de informacion de bits m a una señal modulada, metodo de producir un portador de registro, dispositivo de codificacion, dispositivo, dispositivo de registro, señal, asi como un portador de registro.
US5699434A (en) * 1995-12-12 1997-12-16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thod of inhibiting copying of digital data
TW538372B (en) * 1999-10-02 2003-06-21 Mediatek Inc Zero digital sum value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BR0112805A (pt) * 2000-07-28 2003-07-01 Macrovision Europ Ltd Proteção contra cópia para discos óticos
JP2004518241A (ja) * 2001-02-02 2004-06-17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一連のmビットの情報ワードを被変調信号に変換する方法
KR100669623B1 (ko) * 2001-03-12 2007-01-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지털 데이터 변환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143330B2 (ja) 2008-09-03
US20050117491A1 (en) 2005-06-02
EP1505598A4 (en) 2009-09-16
TW200407855A (en) 2004-05-16
CN1311464C (zh) 2007-04-18
US7289046B2 (en) 2007-10-30
JP2003331534A (ja) 2003-11-21
WO2003096344A1 (fr) 2003-11-20
KR20040108529A (ko) 2004-12-24
TWI240251B (en) 2005-09-21
EP1505598A1 (en) 2005-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3303C (zh) 含多个数据格式的数据记录/重放装置和方法
CN100345205C (zh) 音频信号的编码方法及记录重放方法
CN1133157C (zh) 光盘和信息记录/再现装置
CN1214386C (zh) 记录方法、记录装置、再生方法、再生装置以及记录介质
CN1975904A (zh) 替换处理方法
CN1154095C (zh) 光盘、光盘读取设备、再生方法、记录方法和设备
CN1507624A (zh) 数据记录介质、方法及装置、数据再现方法及装置、数据传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CN1311464C (zh)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编码方法和编码装置
CN1515007A (zh) 数据记录介质、数据记录方法及其装置
CN1145951C (zh) 记录和再现设备、再现设备、记录和再现方法及再现方法
CN1547209A (zh) 用于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再现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463433A (zh) 记录介质的记录方法和记录装置以及记录介质的再现方法和再现装置
CN1263011C (zh) 信息记录盘、记录和/或再现器件和方法
CN100351937C (zh) 信息记录设备和方法,信息再现设备和方法
CN1145954C (zh) 数据记录方法、记录装置和重放装置
CN1292433C (zh) 数据记录方法及装置
CN1373559A (zh) 数据编码方法、数据编码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290113C (zh) 数据再现方法和装置
CN1388959A (zh) 记录介质及从记录介质中重现数据的装置和方法
CN1477631A (zh) 数据记录介质,数据记录方法,和数据记录设备
CN1552074A (zh) 数据记录介质、数据记录方法和数据记录设备
CN1565029A (zh) 数据记录方法及设备
CN1461478A (zh) 记录方法、记录装置、再现方法以及再现装置
CN1617251A (zh) 记录介质、记录设备和记录方法
CN1881453A (zh) 用于记录介质的记录和/或再现的方法及其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418

Termination date: 2011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