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08757A - 图像输入装置及其ui控制方法和图像输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输入装置及其ui控制方法和图像输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08757A
CN1508757A CNA031496296A CN03149629A CN1508757A CN 1508757 A CN1508757 A CN 1508757A CN A031496296 A CNA031496296 A CN A031496296A CN 03149629 A CN03149629 A CN 03149629A CN 1508757 A CN1508757 A CN 15087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mage output
image
picture
output fun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4962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71956C (zh
Inventor
�ɱ߼���
渡边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5087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087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7195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7195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7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printing apparatus, e.g. a laser beam prin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8Indicating an illegal or impossible operation or selection to the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91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925Inhibiting an op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13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connected apparatus by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15Control of imag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connected apparatus, e.g. signalling capability
    • H04N2201/0027Adapting to communicate with plural different types of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34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e.g. connector, interface
    • H04N2201/0048Type of connection
    • H04N2201/0049By wire, cable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4Digital still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33Mode signalling or mode changing; Handshaking therefor
    • H04N2201/33307Mode signalling or mode changing; Handshaking therefor of a particular mode
    • H04N2201/33314Mode signalling or mode changing; Handshaking therefor of a particular mode of reading or reproducing m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Reco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Printing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Editing Of Facsimile Originals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输入装置,具有将数字图像直接发送给图像输出装置的功能,从图像输出装置取得与图像输出装置具有的修剪图像输出功能有关的性能信息,基于该取得的信息来判定图像输出装置是否具有修剪图像输出功能,当判定为不具有修剪图像输出功能时,在UI画面上不显示与修剪图像输出功能有关的项目,或者将该项目设成不能设定进行显示。

Description

图像输入装置及其UI控制方法和图像输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将数字图像直接发送给例如打印机等图像输出装置的功能的图像输入装置(数字照相机)及其UI控制方法和图像输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经提出了在数字照相机与打印机之间用电缆直接进行连接,通过该电缆将数字照相机的数字图像发送给打印机并使其打印的系统(以下,称为光电直接打印系统)。
但是,在以往的光电直接打印系统中,将打印机可处理的修剪打印方式的种类通知给数字照相机的功能的打印机、和具有提供适用于打印机可处理的修剪打印方式的用户界面的功能的数字照相机却没有被提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提供一种提供对应于图像输出装置具有的输出功能的用户界面的图像输入装置及其UI控制方法。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将可进行处理的修剪输出方式的种类通知给数字照相机等图像输入装置的功能的图像输出装置。
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具有将数字图像直接发送给图像输出装置的功能的图像输入装置,具有:显示用户界面用的画面的UI显示装置;从上述图像输出装置取得与上述图像输出装置具有的图像输出功能有关的信息的取得装置;以及基于由上述取得装置所取得的上述信息来变更在上述UI显示装置上进行显示的内容的UI变更装置。
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接收从图像输入装置发送的数字图像并进行打印的图像输出装置,具有:在通信过程建立后,将与该图像输出装置具有的修剪图像输出功能有关的信息发送给上述图像输入装置的发送装置;以及基于由上述图像输入装置根据与上述修剪图像输出功能有关的信息所设定的图像输出条件对图像进行图像输出的图像输出机构。
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具有将数字图像直接发送给图像输出装置的功能的图像输入装置中的UI控制方法,具有:显示用户界面用的画面的UI显示步骤;从上述图像输出装置取得与上述图像输出装置具有的图像输出功能有关的信息的取得步骤;以及基于在上述取得步骤中所取得的上述信息来变更在上述UI显示步骤中进行显示的内容的UI变更步骤。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以及优点,通过以附图为参照的下面的说明将会弄明白。其中,在附图中对相同或相似的结构附加相同的参照标号。
附图说明
附图包含在说明书中,构成其一部分,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式,并与说明书的记述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实施例中PD打印机的概观斜视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PD打印机的操作面板的斜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例中涉及PD打印机的控制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例中PD打印机的ASIC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例中将PD打印机与数字照相机进行连接的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例中PD打印机以及数字照相机安装的NCDP(New Camera Direct Print)系统的协议组的图。
图7是说明NCDP系统中的通信过程的概要的图。
图8是说明NCDP系统中的命令的图。
图9是说明NCDP系统的“基本过程”中的打印过程的图。
图10是说明NCDP系统的“推荐过程”中的打印过程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例中数字照相机的构成的框图。
图12是说明本实施例的NCDP系统中修剪打印的过程的图。
图13是说明涉及本实施例的数字照相机的UI显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按照附图来说明涉及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本实施例中安装作为直接打印系统的NCDP(New CameraDirect Print)系统的光电直接打印系统(以下称为PD打印机)1000的概观斜视图。PD打印机1000备有从主计算机(PC)接收数据并进行打印的作为通常的PC打印机的功能,和直接读取在存储卡等存储介质中所存储的数字图像并进行打印或接收来自数字照相机的数字图像并进行打印的功能。
在图1中,构成本实施例的PD打印机1000的外壳的主体具有壳体M1001、上外壳1002、入口盖1003和排纸盘1004的外置部件。下外壳1001形成PD打印机装置1000的大致下半部,上外壳1002形成主体的大致上半部,通过两个外壳组合形成具有在内部容纳后述的各机构的容纳空间的中空体结构,在其上面部和前面部上分别形成开口部。此外,排纸盘1004其一端自由旋转地保持在下外壳1001上,并可通过该旋转使形成在下外壳1001的前面部上的开口部开合。因此,在使记录动作执行时,通过使排纸盘1004向前面侧旋转使开口部打开,就可从这里排出记录纸(sheet),同时可依次堆叠所排出的记录纸。另外,在排纸盘1004中事先容纳2块辅助纸盘1004a、1004b,并根据需要向跟前拉出各纸盘,据此就可使用纸的支承面积3级地进行扩大缩小。
入口盖1003其一端自由旋转地保持在上外壳1002上,并可使形成在上面上的开口部开合,通过打开该入口盖1003就可更换在主体内部所容纳的记录头盒(未示出)或墨盒(未示出)等。尽管这里虽特别图示,但当开合入口盖1003时,在其里面所形成的突起使盖开合杆旋转,通过用微动开关等检测该杆的旋转位置,就可检测出入口盖的开合状态。
在上外壳1002的上面设置有电源键1005。在上外壳1002的右侧设置有液晶显示部1006和备有键开关等的操作面板1010。该操作面板1010的结构将参照图2在后面详细进行说明。1007是自动供纸部,自动将记录纸向装置主体内进行送给。1008是纸间隔选择杆,是用于调整打印头和记录纸之间的间隔的杆。1009是卡插槽,在这里插入可安装存储卡的适配器,通过该适配器可直接取入在存储卡中所存储的数字图像并进行打印。作为该存储卡(PC),例如有压缩闪速存储器、智能介质、存储器棒等。1011是观察器(液晶显示部),可在该PD打印机1000的主体上拆装,在从在PC卡中所存储的图像中检索想打印的图像等情况下,用于显示每1画面的图像和索引图像等。1012是用于连接后述的数字照相机的USB端子。在该PD装置1000的后面上设置有用于连接个人计算机(PC)的USB连接器。
图2是本实施例中PD打印机1000的操作面板1010的概观图。
在图2中,液晶显示部1006在其左右显示用于设定各种与所打印的项目相关的数据的菜单项目。作为在这里所显示的项目,例如有:想打印的范围的起始照片序号、指定画面序号(开始画面指定/打印画面指定)、已结束打印的范围的最后的照片序号(结束)、打印份数(份数)、打印中使用的用纸(记录纸)种类(用纸种类)、1张用纸上打印的照片的张数设定(布局)、打印的品质指定(品质)、是否打印所摄取的日期的指定(日期打印)、是否校正照片进行打印的指定(图像校正)、打印所需要的用纸张数的显示(用纸张数)等。这些项目使用光标键2001进行选择或指定。2002是模式键,每当按下该键,就可切换打印种类(索引打印、全部画面打印、1画面打印等),并依照此点亮LED2003的对应的LED。2004是维护键,是用于进行打印头的清洗等打印机的维护的键。2005是打印开始键,在指示打印开始时或确立维护的设定时被按下。2006是打印中止键,在使打印中止时、和指示维护中止时被按下。
接着参照图3说明本实施例中涉及PD打印机1000的控制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其中,在该图3中,与前述附图共通的部分附加相同的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在图3中,3000表示控制部(控制基板)。3001表示ASIC(专用定制LSI),其结构将参照图4的框图在后面详细进行说明。3002是DSP(数字信号处理处理器),内部有CPU,负责后述的各种控制处理和从亮度信号(RGB)向浓度信号(CMYK)的变换、缩放比例(scaling)、γ变换、误差扩散等的图像处理等。3003是存储器,具有存储DSP3002的CPU的控制程序的程序存储器3003a和用作存储执行时的程序的RAM区、存储数字图像等的工作区的存储区。3004是打印机引擎,这里,装载使用多色的彩色墨水打印彩色图像的喷墨打印机的打印机引擎。3005是作为用于连接数字照相机(DSC)3012的端口的USB连接器。3006是用于连接观察器1011的连接器。3008是USB集线器(USB HUB),在该PD打印机装置1000基于来自PC3010的数字图像进行打印时,使来自PC3010的数据原样通过,经USB3021输出到打印机引擎3004。由此,所连接的PC3010就可与打印机引擎3004直接进行数据、信号的交换并执行打印(用作一般的PC打印机)。3009是电源连接器,由电源3019输入从商用AC变换来的直流电压。PC3010是一般的个人计算机,3011是上述的存储卡(PC卡),3012是数字照相机。
此外,该控制部3000和打印机引擎3004之间的信号交换经上述的USB3021或IEEE1284总线3022进行。
接着参照图4,说明ASIC3001的结构。
在图4中,4001是PC卡接口部,读取在所安装的PC卡3011中存储的数字图像或进行向PC卡3011的数据的写入等。4002是IEEE1284接口部,与打印机引擎3004之间进行数据交换。该IEEE1284接口部4002是打印数字照相机3012或PC卡3011中所存储的数字图像时所使用的总线。4003是USB接口部,与PC3010之间进行数据交换。4004是USB主接口部,与数字照相机3012之间进行数据交换。4005是操作面板接口部,输入来自操作面板1010的各种操作信号,或者向显示部1006输出显示数据的等。4006是观察器接口部,控制向观察器1011的数字图像的显示。4007是控制各种开关和LED4009等之间的接口的接口部。4008是CPU接口部,进行与DSP3002之间的数据交换的控制。4010是连接这些各部件的内部总线(ASIC总线)。
图11是说明本实施例中安装作为直接打印系统的NCDP系统及其用户界面的数字照相机3012的结构的框图。
在图11中,31是控制数字照相机3012的动作的CPU,32是存储有CPU31的处理过程(固件)的ROM。(其中,固件假定进行适当的版本升级,由可写入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闪速存储器构成)。33是作为CPU31的工作区来使用的RAM,34是包含进行各种操作的开关群的操作部。35是液晶显示器,用来确认所拍摄的图像,或者显示进行各种设定时的菜单。这些34、35,当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直接打印系统实现其功能的情况下,作为系统整体起到作为用户界面的作用。36是光学单元,主要由透镜及其驱动系统构成。37是CCD元件,38是在CPU31的控制下对光学单元36进行控制的驱动器。39是用于连接存储介质40(压缩闪速(compact flash注册商标)存储器卡、智能介质等)的连接器,41是用于与PC或者本实施例中的PD打印机1000进行连接的USB接口(USB的从属侧)。
以上是本实施例中PD打印机1000以及数字照相机3012的结构的说明。下面说明基于有关结构的动作概要。
<通常PC打印机模式>
这是基于从PC3010送来的打印数据来打印图像的打印模式。
该模式中,当来自PC3010的数据经USB连接器1013(图3)被输入时,就经USB集线器3008、USB3021直接送到打印机引擎3004,基于来自PC3010的数据进行打印。
<从PC卡的直接打印模式>
当PC卡3011在卡插槽1009上安装或在拆下时产生中断,由此,DSP3002就可检测到是安装还是拆下(取下)PC卡3011。当安装PC卡3011时,读入在该PC卡3011中存储的被压缩的(例如JPEG压缩)数字图像并存储到存储器3003中。然后,把该被压缩的数字图像解压缩并再次保存到存储3003中。接着当使用操作面板101指示该保存了的数字图像的打印时,通过,执行从RGB信号向YMCK信号的变换、γ校正、误差扩散等并变换成可由打印机引擎3004打印的记录数据,并经IEEE1284接口部4002输出到打印机引擎3004来进行打印。
<从照相机的直接打印模式>
图5是说明本实施例中将PD打印机1000和数字照相机3012进行连接的状态的图。
在图5中,电缆5000备有与PD打印机1000的连接器1012连接的连接器5001,和用于与数字照相机3012的连接用连接器5003进行连接的连接器5002,数字照相机3012构成为可把保存在内部存储器中的数字图像经连接用连接器5003进行输出。作为数字照相机3012的结构可采用在内部备有作为存储装置的存储器、和备有用于安装可拆卸的存储器的插槽等各种结构。这样,通过经图5所示的电缆5000连接PD打印机1000和数字照相机3012,就可直接发送来自数字照相机3012的数字图像由PD打印机1000进行打印。
这里当如图5所示,数字照相机3012被连接到PD打印机1000上,且协商的结果为,向直接打印模式转移的情况下,在操作面板1010的显示部1006上只显示照相机标记,操作面板1010上的显示及操作变成无效,向观察器1011的显示也成为无效。从而,由于在此以后仅数字照相机3012的键操作和向数字照相机3012的显示部(未图示)的图像显示有效,所以用户能够使用该数字照相机3012进行打印指定。另外,还能够防止因同时操作数字照相机3012和PD打印机1000的控制部而引起的错误。
图6是表示本实施例中PD打印机1000以及数字照相机3012安装的NCDP系统的协议组的图。此外,本实施例中的NCDP系统,如图6所示,是不依赖于通信接口的种类的系统。
在图6中,600表示利用USB的接口,601表示利用蓝牙(Bluetooth)的接口。602表示构筑利用NCDP的系统时所装入的应用层。603是用于执行现有协议和接口的层,这里安装有PTP(PictureTransfer Protocol)、SCSI和蓝牙的BIP(Basic Image Profile)、USB接口等。NCDP系统的前提是安装了这样的协议层等的架构,并在其上作为应用进行安装。这里,把PD打印机1000规定为USB主设备,照相机3012规定为USB从设备,如图6所示,分别为相同的结构。
细节在后进行叙述,但使用NCDP系统的优点在于,当PD打印机1000与数字照相机3012相互向NCDP系统转移时以及在转移之后,在相互进行信息交换的情况下,生成以脚本记述了一系列的信息、一系列的动作过程的文件(例如文本文件),并将其发送给对方设备,在接收侧解释并处理接收到的脚本。当在欲将此结果或信息传送给对方时,当该信息由多个要素构成的情况下,能够减少用握手来交换一个个的要素,就不会有涉及信息传输的开销,能够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例如,当在数字照相机3012侧,存在多个欲进行打印的图像时,随意选择欲进行打印的图像并对每个图像设定打印条件的情况下,就可将该一系列的处理过程作为脚本进行记录并通知给PD打印机1000。在PD打印机1000侧,解释并处理接收到的脚本。
图7是说明NCDP系统中PD打印机1000与数字照相机3012之间的通信过程的流程的图。
在这里,如图5所示那样,当检测到由USB电缆5000连接PD打印机1000和数字照相机3012时,就可这些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由此,执行在这些设备上所安装的应用并开始向NCDP系统中的过程701转移。702表示NCDP系统的初始状态,这里判断彼此的机型可否执行NCDP系统,如果可能,则转移到NCDP系统的过程701。如果这里是数字照相机3012未安装NCDP系统的情况,则不执行NCDP系统中的通信控制。这样在转移到NCDP系统后,如703所示那样,当从数字照相机3012指示“基本过程”中的数字图像的传送/打印时,则转移到从数字照相机3012对PD打印机1000传送图像文件并进行打印的简易打印模式。另外如704所示那样,当从数字照相机3012指示“推荐过程”中的数字图像的传送/打印时,则在数字照相机3012和PD打印机1000之间进行各种协商并决定其打印条件后,转移到从数字照相机3012对PD打印机1000传送图像文件并进行打印的更多彩的打印模式。另外在由数字照相机3012进行705的“扩展过程”中的指示时,设定以例如DPOF、XHTML-print、SVG等高级排版功能和按各公司销售商特有规格进行打印的模式。此外,关于该“扩展过程”中的详细规格,由数字照相机的制造商各个公司的扩展规格说明书所规定,因此这里不特别进行说明。此外,关于这些“基本过程”和“推荐过程”中的图像打印,将参照图9到图11在后面进行说明。
图8是说明在NCDP系统中所规定的命令的图。
在图8中,“对应模式”对应从数字照相机3012指示的,上述“基本过程”、“推荐过程”和“扩展过程”。由于相对于在“推荐过程”中可使用全部的命令,“基本过程”是简易打印模式,故仅可使用向NCDP系统的转移和其结束、向“基本过程”、“推荐过程”和“扩展过程”的各模式的转移命令、来自照相机3012的数字图像的取得以及来自照相机3012的打印命令。此外,尽管在“扩展过程”中,记载为仅可使用向NCDP系统的转移和其结束、向“基本过程”、“推荐过程”和“扩展过程”的各模式的转移命令,但不言而喻也可以如上述那样,依照各公司的规格使用其他命令。
图9是说明NCDP系统的“基本过程”中的打印过程的图。该“基本过程”只是从数字照相机3012对PD打印机1000传送1个图像文件并进行打印的简易打印模式,作为对应的图像格式,设为VGA大小(640×480像素)的RGB图像、VGA大小(640×480像素)的JPEG图像,数字照相机3012以PD打印机1000支持的图像格式进行发送。在此情况下,不执行错误处理。
首先在900中,从PD打印机1000对数字照相机3012发送指示向NCDP系统转移的命令(NCDPStart)。这里如果数字照相机3012安装有NCDP系统,则返回OK(901)。
当这样确认彼此都安装有NCDP系统时,从PD打印机装置1000对数字照相机3012发送命令(ProcedureStart)以转移到打印模式(902)。相对于此在903中,当从数字照相机3012发送来作为简易打印模式的“基本过程”时,在此以后转移到“基本过程”中的打印模式。在此情况下,当通过数字照相机3012中的操作,选择欲进行打印的图像并指示打印时,指示打印开始的命令(JobStart)就从数字照相机3012发送到PD打印机1000(904)。由此PD打印机1000就成为简易打印模式,对数字照相机3012发送命令(GetImage)并请求数字图像(905)。由此,从数字照相机3012将数字图像发送到PD打印机1000(906),开始PD打印机1000中的打印处理。这样,当所指示的图像的打印结束时,表示打印作业的结束的命令(JobEnd)就从PD打印机1000发送到数字照相机3012(907)。相对于此,当从数字照相机3012返回肯定应答(OK)时(908),该“基本过程”中的打印处理就完成。
这样由于从照相机3012指定打印模式,就是从指定打印操作的装置指定打印模式,所以就能够指定符合操作照相机3012的用户的意图的打印模式。
图10是说明NCDP系统的“推荐过程”中的打印过程的图。此外,在图10中对与图9共通的过程附加相同的序号,并省略其说明。在该“推荐过程”中,可设定以PD打印机1000和数字照相机3012之间的协商为前提的“更多彩的打印”模式,可进行多张的照片打印和排版打印。另外也可执行错误处理。
在图10中,与图9的情况同样,在确认了彼此都安装有NCDP系统后,在此情况下,从数字照相机3012指示“推荐过程”(910)。首先,PD打印机1000生成包括关于PD打印机1000具备的功能的信息的性能(Capability)信息,并将其发送给数字照相机3012(911)。在此性能信息中包含有,关于由PD打印机1000处理的打印用纸的种类以及用纸尺寸、关于打印品质的信息、关于可由PD打印机1000处理的图像格式的信息、可否进行日期打印、可否进行文件名打印、关于可由PD打印机1000处理的打印布局的信息、无边框打印功能的有无、可否进行图像校正等。另外,在此性能信息中还包含有,关于可由PD打印机1000处理的修剪打印方式的种类、关于可修剪打印的打印范围的形状及修剪尺寸。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来记述性能信息,以使扩充性及移植性提高。
接收到PD打印机1000的性能信息的数字照相机3012能够判断使用该PD打印机装置1000所具备的功能内的哪一个来进行打印。然后,数字照相机3012,作为UI画面在显示部35上进行显示以向用户提示与此结果相应的菜单。由此用户就能够操作操作按钮34来选择欲进行打印的图像,另外从在该UI上所显示的PD打印机1000具备的功能(打印条件)中选择并决定该图像的打印条件。这样,当这样决定欲进行打印的图像以及打印条件等并指示开始打印时,打印命令(Job Start)就被发送到PD打印机1000。由此从PD打印机1000发出请求该数字图像的命令(GetImage xn)(912),对其进行应答后从数字照相机3012将对应的数字图像以PD打印机1000可接收的图像格式(Tiff、JPEG、RGB等)的进行发送(913)。在这里,通过命令(GetImage xn)中所包含的“xn”就能够对一张的图像打印发送多张(这里是n)的数字图像。这是因为例如在指定2×2等的布局打印的情况下,需要对一张打印纸发送4张量的数字图像。这样,当所指定图像的打印结束时,表示打印作业结束的命令(JobEnd)就从PD打印机装置1000发送给数字照相机3012(907)。当相对于此从数字照相机3012返回肯定回答(OK)时(908),就再次转移到此「推荐顺序」中的下一个图像的选择·打印处理。
接着,参照图12对依照可由PD打印机1000处理的修剪打印方式的种类来变更数字照相机3012的用户界面的过程进行说明。此外,此过程由数字照相机3012的CPU31来进行控制。
首先在步骤S1201中,判定用户是否选择了欲进行修剪打印的数字图像。在用户选择了欲进行修剪打印的数字图像的情况下则进入步骤S1202,分析PD打印机1000的性能信息,检测可由PD打印机1000处理的修剪打印方式的种类。此性能信息能够在NCDP系统的“推荐顺序”中进行接收。接着进入步骤S1203,判定PD打印机1000是否安装有作为修剪打印方式之一的“无边框修剪打印”功能。此“无边框修剪打印”是指扩大或缩小由数字照相机3012所设定的打印范围内的数字图像,在打印纸的整个面上无边框地进行打印的修剪打印方式。此外,设在“无边框修剪打印”中可设定的打印范围的形状对应于打印用纸的高宽比,其尺寸可变。这里在PD打印机装置1000安装有此功能的情况下则进入步骤S1205,否则进入步骤S1204。
在步骤S1204中,判定PD打印机1000是否安装有作为修剪打印方式之一的“自动修剪打印”功能。此“自动修剪打印”是指将由数字照相机3012所设定的打印范围内的数字图像以由PD打印机1000自动地决定的尺寸以及形状进行打印的修剪打印方式。其中,设由数字照相机3012所设定的打印范围内的数字图像必须进行打印。此外,在此“自动修剪打印”中可设定的打印范围,表示用户希望必须进行打印的最小范围,其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型,心型等,其尺寸可变。
当在此步骤S1204中,判定为PD打印机1000是既没有安装“无边框修剪打印”功能也没有安装“自动修剪打印”功能的打印机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206,选择第1用户界面,并将其显示在显示器35上(S1207)。此第1用户界面是利用“无边框修剪打印”的打印和利用“自动修剪打印”的打印都不能进行操作的用户界面。
这样,通过数字照相机3012的第1用户界面来通知用户不能进行利用自动修剪的打印。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204中,判定为PD打印机1000是虽然没有安装“无边框修剪打印”功能,但却安装有“自动修剪打印”功能的打印机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208,选择第2用户界面,并将其显示在显示器35上。此第2用户界面是可以操作利用“自动修剪打印”的打印的用户界面。接着进入步骤S1209,通过数字照相机3012的第2用户界面来通知用户可以进行“自动修剪打印”,同时向用户询问打印范围。由此,用户使用操作部34来操作第2用户界面,并设定打印范围的位置,尺寸以及形状。这样进入步骤S1210,将数字图像和关于修剪打印的信息发送给PD打印机1000。在此关于“修剪打印”的信息中包含有,关于打印范围的信息(包括关于由用户所设定的打印范围的位置,尺寸以及形状的信息)。
由此PD打印机1000按照此关于打印范围的信息,取出打印范围内的数字图像,将该取出了的数字图像扩大或缩小成由PD打印机1000自动地决定的尺寸,将该扩大或缩小了的数字图像打印在打印用纸上。由此就可进行利用“自动修剪打印”的打印。
另一方面,当在上述的步骤S1203中,PD打印机1000安装有作为修剪打印方式之一的“无边框修剪打印”功能的情形,进入步骤S1205,与上述步骤S1204同样,判定PD打印机1000是否安装有“自动修剪打印”功能。在没有安装此“自动修剪打印”功能时,进入步骤S1211,选择第3用户界面,并将其显示在显示器35上。此第3用户界面是可以操作利用“无边框修剪打印”的打印的用户界面。
接着进入步骤S1212,通过数字照相机3012的第3用户界面,来通知用户可以进行“无边框修剪打印”,同时向用户询问打印范围。用户使用操作部34来操作第3用户界面,设定打印范围的位置以及尺寸。此外,打印范围的形状根据打印纸自动地进行决定。然后进入步骤S1213,将数字图像和关于修剪打印的信息发送给PD打印机1000。在此关于“修剪打印”的信息包含有,关于打印范围的信息(包含关于由用户所设定的打印范围的位置及尺寸的信息)。由此PD打印机1000按照关于打印范围的信息,取出打印范围内的数字图像,将该取出了的数字图像扩大或缩小成适合于打印用纸的尺寸,在打印用纸的整个面上打印扩大或缩小了的数字图像。由此就可进行利用“无边框修剪打印”的打印。
另外当在步骤S1205中,PD打印机1000安装有“自动修剪打印”功能的情况下则进入步骤S1214,选择第4用户界面,并将其显示在显示器35上。此第4用户界面是既可操作利用“无边框修剪打印”的打印也可操作利用“自动修剪打印”的打印的用户界面。然后进入步骤S1215,通过数字照相机3012的第4用户界面来通知用户“无边框修剪打印”和“自动修剪打印”的哪一个都可进行,同时向用户询问打印范围。由此用户使用操作部34来操作第4用户界面,选择“无边框修剪打印”或“自动修剪打印”。然后,在选择了“无边框修剪打印”的情况下,使用操作部34来设定打印范围的位置及尺寸,在选择了“自动修剪打印”的情况下,使用操作部34来设定打印范围的位置、尺寸及形状。接着进入步骤S1216,将数字图像和关于修剪打印的信息发送给PD打印机1000。在此关于“修剪打印”的信息中包含有,表示修剪打印方式的种类的信息(在本实施例中为表示“无边框修剪打印”或“自动修剪打印”的信息)、关于打印范围的信息(包括关于由用户所设定的打印范围的位置,尺寸及形状的信息)。
在“自动修剪打印”的情况下,PD打印机1000按照关于打印范围的信息,取出打印范围内的数字图像,将该取出了的数字图像扩大或缩小成由PD打印机1000自动地决定的尺寸,在打印用纸上打印该扩大或缩小了的数字图像。由此,就可进行利用“自动修剪打印”的打印。
另一方面,在“无边框修剪打印”的情况下,PD打印机1000按照关于打印范围的信息,取出打印范围内的数字图像,将该取出了的数字图像扩大或缩小成适合于打印用纸的尺寸,在打印用纸的整个面上打印该扩大或缩小了的数字图像。由此就可进行利用“无边框修剪打印”的打印。
图13是表示在涉及本实施例的DSC3012的显示部35上所显示的UI画面的显示例的图。
在图13中,表示能够如130所示那样进行无边框修剪的开/关设定,如130所示的自动修剪的开/关设定的UI画面例。其相当于上述的第4用户界面(S1214)的情况下的UI显示例。
相对于此例如,在不具有这些“无边框修剪打印”及“自动修剪打印”的任何一个功能的第1用户界面(S1206)的情况下,使130、131所示的项目完全不显示,或者灰色显示使在光标132不能移动到该项目的设定位置。进而,在第2用户界面(S1208)或第3用户界面(S1211)的情况下,仅显示可由打印机1000设定的项目,或仅使该项目能够设定。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中的数字照相机3012,由于能够向用户提供可由PD打印机1000处理的功能,例如在此例中为适合于修剪打印方式的种类的用户界面,所以直接打印系统中的易使用性就提高。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中的PD打印机1000,就能够将可由PD打印机1000处理的功能直接通知给数字照相机。
此外,尽管在本实施例中,设为将PD打印机1000和数字照相机3012之间通过遵循USB(Universal Serial Bus)标准的数字接口直接进行连接,但并不限于此。PD打印机1000和数字照相机3012之间,也可以通过遵循Bluetooth标准、IEEE802.11标准的无线接口直接进行连接。
此外,本实施例,也能够不用DSC3012而用具有与其同样的功能的其他的图像输入装置来实现,另外也能够不要上述的PD打印机1000而用具有与其同样的功能的其他的图像输出装置来实现。
此外,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由多个设备(例如主机、接口、阅读器、打印机等)构成的系统,也可以适用于由单个设备形成的装置(例如,复印机、传真装置等)。
另外无需赘言,本发明的目的也可以这样达到,就是通过将记录了实现上述实施形式的功能(照相机侧进行的处理、打印机侧进行的各种打印处理)的软件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或者记录介质)提供给系统或者装置,该系统或者装置的计算机(或者CPU、MPU)读出并执行保存在存储介质中的程序代码。这种情况下,就成了从存储介质读出的程序代码自身将实现上述的实施形式的功能,存储该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就构成了本发明。另外无需赘言,不仅包含通过执行计算机所读出的程序代码,上述的实施形式的功能得以实现的情况,也包含根据该程序代码的指示,在计算机上运转的操作系统(OS)等进行实际处理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通过该处理前面所说的实施形式的功能得以实现的情况。
进而无需赘言,也包含当从存储介质读出的程序代码,被写入到插入计算机的功能扩展卡和/或连接到计算机的功能扩展单元上所具备的存储器以后,根据该程序代码的指示,该功能扩展卡和/或功能扩展单元上所具备的CPU等进行实际处理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通过该处理前面所说的实施形式的功能得以实现的情况。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形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和修正。因此,为了公开本发明的范围,附加以下的权利要求项。

Claims (17)

1.一种图像输入装置,具有将数字图像直接发送给图像输出装置的功能,其特征在于具有:
显示用户界面用的画面的UI显示装置;
从上述图像输出装置取得与上述图像输出装置具有的图像输出功能有关的信息的取得装置;以及
基于由上述取得装置所取得的上述信息来变更在上述UI显示装置上进行显示的内容的UI变更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UI变更装置对显示内容进行变更以显示去除了与上述图像输出装置不具有的图像输出功能的用户界面项目的UI画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取得装置通过通用接口与上述图像输出装置之间执行数据的收发,并以文本信息取得与上述图像输出功能有关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UI变更装置,在上述图像输出装置不具有修剪图像输出功能的情况下,对显示内容进行变更以显示不能设定与该修剪图像输出功能有关的项目的UI画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UI变更装置,在上述图像输出装置不具有修剪图像输出功能的情况下,对显示内容进行变更以显示不包含与该修剪图像输出功能有关的项目的UI画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UI变更装置,在上述图像输出装置不具有无边框图像输出功能的情况下,对显示内容进行变更以显示不能设定与该无边框图像输出功能有关的项目的UI画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UI变更装置,在上述图像输出装置不具有无边框图像输出功能的情况下,对显示内容进行变更以显示不包含与该无边框图像输出功能有关的项目的UI画面。
8.一种图像输入装置,具有将数字图像直接发送给图像输出装置的功能,其特征在于具有:
显示用户界面用画面的UI显示装置;
从上述图像输出装置取得与上述图像输出装置具有的修剪图像输出功能有关的信息的取得装置;
基于上述取得装置所取得的上述信息来判定上述图像输出装置是否具有上述修剪图像输出功能的判定装置;以及
当由上述判定装置判定为不具有上述修剪图像输出功能时,将在上述UI显示装置上显示的上述用户界面用画面中与上述修剪图像输出功能有关的项目设成不能设定进行显示的UI变更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判定装置,进而基于上述信息来判定上述图像输出装置是否具有上述无边框图像输出功能;
当由上述判定装置判定为不具有上述无边框图像输出功能时,上述UI变更装置,将在上述UI显示装置上显示的上述用户界面用画面与上述无边框图像输出功能有关的项目设成不能设定进行显示。
10.一种图像输出装置,接收从图像输入装置发送的数字图像并进行打印,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通信过程建立后,将与该图像输出装置具有的修剪图像输出功能有关的信息发送给上述图像输入装置的发送装置;以及
基于由上述图像输入装置根据与上述修剪图像输出功能有关的信息所设定的图像输出条件对图像进行图像输出的图像输出机构。
11.一种UI控制方法,是具有将数字图像直接发送给图像输出装置的功能的图像输入装置中的UI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显示用户界面用的画面的UI显示步骤;
从上述图像输出装置取得与上述图像输出装置具有的图像输出功能有关的信息的取得步骤;以及
基于在上述取得步骤中所取得的上述信息来变更在上述UI显示步骤中进行显示的内容的UI变更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UI变更步骤中对显示内容进行变更以显示去除了与上述图像输出装置不具有的图像输出功能的用户界面项目的UI画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取得步骤中通过通用接口与上述图像输出装置之间执行数据的收发,并以文本信息取得与上述图像输出功能有关的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UI变更步骤中,在上述图像输出装置不具有修剪图像输出功能的情况下,对显示内容进行变更以显示不能设定与该修剪图像输出功能有关的项目的UI画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UI变更步骤中,在上述图像输出装置不具有修剪图像输出功能的情况下,对显示内容进行变更以显示不包含与该修剪图像输出功能有关的项目的UI画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UI变更步骤中,在上述图像输出装置不具有无边框图像输出功能的情况下,对显示内容进行变更以显示不能设定与该无边框图像输出功能有关的项目的UI画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UI变更步骤中,在上述图像输出装置不具有无边框图像输出功能的情况下,对显示内容进行变更以显示不包含与该无边框图像输出功能有关的项目的UI画面。
CNB031496296A 2002-08-05 2003-08-04 图像输入装置及其用户界面控制方法和图像输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195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28027A JP2004072350A (ja) 2002-08-05 2002-08-05 デジタルカメラおよびプリンタ
JP228027/2002 2002-08-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08757A true CN1508757A (zh) 2004-06-30
CN100371956C CN100371956C (zh) 2008-02-27

Family

ID=31185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4962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1956C (zh) 2002-08-05 2003-08-04 图像输入装置及其用户界面控制方法和图像输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636173B2 (zh)
JP (1) JP2004072350A (zh)
CN (1) CN100371956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99201B2 (en) 2006-02-02 2012-06-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system, printing apparatus,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07052B2 (ja) * 2002-05-07 2007-11-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制御データ更新装置
JP2006014289A (ja) * 2004-05-27 2006-01-1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送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送信プログラム
WO2005125173A1 (ja) * 2004-06-15 2005-12-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印刷装置
KR100601709B1 (ko) * 2004-11-22 2006-07-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털 카메라의 트리밍 장치 및 방법
JP4683642B2 (ja) * 2006-02-20 2011-05-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供給装置、画像印刷装置及びそれらからなる画像印刷システム
JP2008158785A (ja) * 2006-12-22 2008-07-10 Toshiba Corp デバイスの接続方法、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デバイス接続用プログラム
US7813316B2 (en) * 2007-06-26 2010-10-12 Cisco Technology, Inc. Load balancing for mobile IP home agents
JP2009152847A (ja) * 2007-12-20 2009-07-09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WO2012095978A1 (ja) * 2011-01-13 2012-07-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選定支援方法
JP5814281B2 (ja) * 2013-02-22 2015-11-1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ートトレイ、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給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読取装置
TWI818356B (zh) * 2021-11-16 2023-10-1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連接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61564A (ja) * 1982-03-19 1983-09-26 Canon Inc 複写伝送装置
JPH04149658A (ja) * 1990-10-08 1992-05-22 Canon Inc 情報処理装置
JPH04149642A (ja) * 1990-10-08 1992-05-22 Canon Inc 情報処理装置
JPH0522497A (ja) * 1991-07-09 1993-01-29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63346A (ja) * 1994-08-25 1996-03-08 Canon Inc プログラム編集方法とその装置
US5832298A (en) * 1995-05-30 1998-11-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daptive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a network peripheral
US6115137A (en) * 1996-12-06 2000-09-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digital camera, and printing apparatus
EP0859326A3 (en) * 1997-02-14 1999-05-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7212229B2 (en) * 1997-04-04 2007-05-01 Eastman Kodak Company Digital camera providing image processing for an attachable printer
JPH10304187A (ja) * 1997-04-28 1998-11-13 Canon Inc 印刷制御装置及び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JP3566513B2 (ja) * 1997-09-05 2004-09-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印刷設定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
US20020085223A1 (en) * 1998-03-27 2002-07-04 Michael J. Bigi Dynamic stapling
JP3697114B2 (ja) * 1998-08-28 2005-09-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した記憶媒体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を送出する送出装置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製品
US6711637B2 (en) * 2000-01-11 2004-03-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US7327387B2 (en) * 2000-02-21 2008-02-05 Fujifilm Corporation Image pick-up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system and remote control method for an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system
JP3855149B2 (ja) * 2000-03-21 2006-12-06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送信装置及びプリントシステム
US7027172B1 (en) * 2000-08-15 2006-04-11 Eastman Kodak Company Color digital printer having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displaying and selecting images for local and remote printing
JP4464000B2 (ja) * 2001-01-18 2010-05-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およびデータ処理方法
US20030002072A1 (en) * 2001-06-29 2003-01-02 Berkema Alan C. Print by reference communication methods for portable wireless device printing
US20030043204A1 (en) * 2001-08-31 2003-03-06 Aguilera Jeffrey T. User interface for simultaneous duplicator scheduling
US6748183B2 (en) * 2002-02-22 2004-06-08 Xerox Corporation Printer driver user interface and system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99201B2 (en) 2006-02-02 2012-06-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system, printing apparatus,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CN101379813B (zh) * 2006-02-02 2013-10-30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系统、打印设备、图像传感设备和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072350A (ja) 2004-03-04
US7636173B2 (en) 2009-12-22
CN100371956C (zh) 2008-02-27
US20040021901A1 (en) 2004-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6596C (zh) 数字照相机及打印机
CN1272742C (zh) 打印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照片直接打印装置
CN1310129C (zh) 数字照相机以及打印机
CN1471046A (zh) 摄影装置、打印系统及其打印控制方法
CN1298549C (zh) 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KR100491286B1 (ko) 화상 장치와 화상 장치 및 인쇄 장치를 갖는 시스템과, 그제어 방법
EP1524124A1 (en) Printing system
CN1497425A (zh) 打印系统、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JP2004015234A (ja) プリント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リントシステム
CN100371956C (zh) 图像输入装置及其用户界面控制方法和图像输出装置
CN1738345A (zh) 图像供给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打印系统
CN1248126C (zh) 图像收发系统、图像发送装置以及图像接收装置
CN1551618A (zh) 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其控制设备
JP2004013348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リントシステム
JP2004502394A (ja) 一体化された図形ユーザ・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を備えたプリンタ装置及びそれを使用する方法
EP1370060A1 (en) Image sensing apparatus, printing system, and print control method
CN1758718A (zh) 数字照相机及打印机
KR100670214B1 (ko) 기록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04070610A (ja) プリンタ装置、デジタルカメラおよびデジタルカメラ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6168079A (ja) 記録システム及びその記録方法、画像供給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記録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JP2006086588A (ja) 画像供給デバイス及び該デバイスの制御方法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JP2005066987A (ja)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6260423A (ja) プリントシステム
JP2006086587A (ja) 画像供給デバイス及び該デバイスの制御方法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JP2008206190A (ja) 画像供給デバイス及び該デバイスの制御方法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27

Termination date: 202008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