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83252A - 无线基站、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及发送功率控制程序 - Google Patents

无线基站、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及发送功率控制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83252A
CN1483252A CNA028033620A CN02803362A CN1483252A CN 1483252 A CN1483252 A CN 1483252A CN A028033620 A CNA028033620 A CN A028033620A CN 02803362 A CN02803362 A CN 02803362A CN 1483252 A CN1483252 A CN 14832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wireless base
transmitted power
terminal
downstream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8033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35355C (zh
Inventor
β
中尾正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4832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832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3535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535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3Downlink powe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0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8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comparing all antennas before re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2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in systems with time, space, frequency or polarisation divers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存在包含有分集终端的多个终端的移动通信系统中,自适应阵列基站(1000)控制下行发送功率波形,使得在测定芯片天线的接收电平的定时减小对所连接的终端的发送功率,在测定发送天线即鞭状天线的接收电平的定时提高发送功率。从而,在分集终端中,可提高选择鞭状天线作为接收用天线的可能性,改善下行接收性能。

Description

无线基站、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及发送功率控制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基站、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及发送功率控制程序,具体地说,涉及在包含分集终端的多个终端与自适应阵列无线基站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改善分集终端中的下行信号的接收性能的无线基站、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及发送功率控制程序。
背景技术
近年,急速发展的移动通信系统(例如,Personal HandyphoneSystem:个人手持电话系统,以下称为PHS)中,为了提高电波的频率利用效率,提出了PDMA(Path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径分多址)方式,通过空间分割同一频率的同一时隙,可将多用户的无线终端装置(终端)与无线基站(基站)空分多路连接。
该PDMA方式中,现在采用自适应阵列技术,来自各用户终端的天线的上行信号由基站的阵列天线接收,通过自适应阵列处理,伴随着接收指向性而被分离并抽出。另一方面,从基站到该终端的下行信号伴随着对终端的天线的发射指向性,从阵列天线发射。
这样的自适应阵列处理是周知的技术,例如菊间信良著的「阵列天线的适应信号处理」(科学技术出版)的第35页~第49页的「第3章MMSE自适应阵列」中进行了详细说明,因而这里省略其动作原理的说明。
另外,以下的说明中,采用这样的自适应阵列处理执行对终端的下行的发射指向性控制的基站称为自适应阵列基站。
另一方面,作为终端,已知有采用多个天线进行选择分集接收(以下,分集接收)的终端。这样的终端一般内置所谓鞭状天线及芯片天线的2个天线,以下这样的终端称为分集终端。另外,不执行分集接收的1个天线的终端称为通常终端。
通常,这样的分集终端在发送时固定将一方的天线(一般是鞭状天线)作为发送天线,在接收时,从鞭状天线及芯片天线中选择接收电平高的天线作为接收天线。
这样的传统的分集终端,与所连接的对方的基站是执行发射指向性控制的自适应阵列基站、或者是其他的无指向性的基站无关,执行上述的分集接收。
图9是终端和基站的连接状态的一例的示意图,具体地说,表示分集终端及通常终端通过自适应阵列处理而与自适应阵列基站空分多路连接的状态的示意图。
参照图9,分集终端2在发送时,用固定作为发送天线的鞭状天线2a发送上行信号,自适应阵列基站1用阵列天线1a接收。
另一方面,通常终端3在发送时,用1根天线3a发送上行信号,自适应阵列基站1用阵列天线1a接收。
相对地,从自适应阵列基站1用以实线表示的指向性(与发送功率电平相当)对分集终端2发送下行信号,用以虚线表示的指向性(与发送功率电平相当)对通常终端3发送下行信号。
对分集终端2的发射指向性,其射束向着发送分集终端2的上行信号的鞭状天线2a,其零点向着成为干扰源的通常终端3的天线3a。
另一方面,对通常终端3的发射指向性,其射束向着发送通常终端3的上行信号的天线3a,其零点向着成为干扰源的分集终端2的鞭状天线2a。
结果,与从自适应阵列基站1到该通常终端3的下行信号电平(虚线)相比,从自适应阵列基站1到分集终端2的下行信号电平(实线)相对较小,通常终端3的天线3a接收的信号成为干扰分量小的信号,即所谓DU(Desired user`s power:Undes ired user`s power(用户期望功率:用户不期望功率))比高的信号。
另外,与从自适应阵列基站1到该分集终端2的下行信号电平(实线)相比,从自适应阵列基站1到通常终端3的下行信号电平(虚线)相对较小,分集终端2的鞭状天线2a接收的信号也成为DU比高的信号。
如上所述,分集终端中,在发送时,固定鞭状天线作为发送天线,在接收时,从鞭状天线及芯片天线中选择接收电平高的天线作为接收天线。
这里,注意分集终端2的芯片天线2b,该天线不用于上行信号的发送,对通常终端3的发射指向性(虚线)的零点不向着该天线。
因而,分集终端2的芯片天线2b中,除了接收对该分集终端2的发送功率(实线),还接收对通常终端3的发送功率(虚线),芯片天线2b中的接收电平超过鞭状天线2a中的接收电平,因而产生选择芯片天线2b作为接收用天线的可能性。
若选择芯片天线2b作为接收用天线,则与从自适应阵列基站1到该分集终端2的下行信号电平(实线)相比,从自适应阵列基站1到通常终端3的下行信号电平(虚线)相对较大,成为干扰分量大、DU比低的信号。
分集终端2中,即使想解调这样的DU比低的接收信号,也会在解调信号的帧中发生错误,无法进行正确的解调。
这样,包含分集终端的多个终端与自适应阵列基站连接的传统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分集终端中的下行接收信号的DU比降低,因干扰波而导致其接收性能的劣化。进而,有分集终端不能维持空分多路连接的问题。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在包含分集终端的多个终端与自适应阵列基站连接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分集终端中的接收性能无劣化的无线基站、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及发送功率控制程序。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可以与进行选择分集接收的分集终端装置通信的无线基站,分集终端装置至少具有第1及第2天线,总是采用第2天线向无线基站发送上行信号,测定用规定的第1定时中的第1天线接收来自无线基站的下行信号的接收电平及用规定的第2定时中的第2天线接收来自无线基站的下行信号的接收电平,采用接收电平高的天线接收来自无线基站的下行信号。无线基站具备信号处理单元和发送功率控制单元。信号处理单元通过自适应阵列处理与多个终端装置分别进行信号的收发。发送功率控制单元控制对多个终端装置中正在与无线基站通信的终端装置的发送功率,使得下行信号的第2定时中的发送功率大于第1定时中的发送功率。
最好发送功率控制单元控制对正在与无线基站通信的终端的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使得第1定时中的发送功率减小且第2定时中的发送功率增大。
最好发送功率控制单元控制对正在与无线基站通信的终端的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使得第1定时中的发送功率减小。
最好发送功率控制单元控制对正在与无线基站通信的终端的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使得第2定时中的发送功率增大。
最好发送功率控制单元,在对正在与无线基站通信的第1终端的下行信号的第1定时和对正在与无线基站通信的第2终端的下行信号的第2定时重叠时,控制发送功率,使得对第1终端的下行信号在第2定时中的发送功率增大,且对第2终端的下行信号在第1定时中的发送功率减小。
最好发送功率控制单元控制发送功率,使得对正在与无线基站通信的第1终端的下行信号的第1定时中,对正在与无线基站通信的第2终端的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减小。
最好发送功率控制单元控制发送功率,使得对正在与无线基站通信的第1终端的下行信号的第2定时中,对正在与无线基站通信的第2终端的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增大。
本发明的其他方面是可以与进行选择分集接收的分集终端装置通信的无线基站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分集终端装置至少具有第1及第2天线,总是采用第2天线向无线基站发送上行信号,测定用规定的第1定时中的第1天线接收来自无线基站的下行信号的接收电平及用规定的第2定时中的第2天线接收来自无线基站的下行信号的接收电平,采用接收电平高的天线接收来自无线基站的下行信号。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包括:通过自适应阵列处理与多个终端装置分别进行信号的收发的步骤;控制对多个终端装置中正在与无线基站通信的终端装置的发送功率,使得下行信号的第2定时中的发送功率大于第1定时中的发送功率的步骤。
最好发送功率控制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控制对正在与无线基站通信的终端的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使得第1定时中的发送功率减小且第2定时中的发送功率增大。
最好发送功率控制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控制对正在与无线基站通信的终端的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使得第1定时中的发送功率减小。
最好发送功率控制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控制对正在与无线基站通信的终端的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使得第2定时中的发送功率增大。
最好发送功率控制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在对正在与无线基站通信的第1终端的下行信号的第1定时和对正在与无线基站通信的第2终端的下行信号的第2定时重叠时,控制发送功率,使得对第1终端的下行信号在第2定时中的发送功率增大,且对第2终端的下行信号在第1定时中的发送功率减小。
最好发送功率控制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控制发送功率,使得对正在与无线基站通信的第1终端的下行信号的第1定时中,对正在与无线基站通信的第2终端的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减小。
最好发送功率控制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控制发送功率,使得对正在与无线基站通信的第1终端的下行信号的第2定时中,对正在与无线基站通信的第2终端的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增大。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是可以与进行选择分集接收的分集终端装置通信的无线基站的发送功率控制程序,分集终端装置至少具有第1及第2天线,总是采用第2天线向无线基站发送上行信号,测定用规定的第1定时中的第1天线接收来自无线基站的下行信号的接收电平及用规定的第2定时中的第2天线接收来自无线基站的下行信号的接收电平,采用接收电平高的天线接收来自无线基站的下行信号。发送功率控制程序使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通过自适应阵列处理与多个终端装置分别进行信号的收发的步骤;控制对多个终端装置中正在与无线基站通信的终端装置的发送功率,使得下行信号的第2定时中的发送功率大于第1定时中的发送功率的步骤。
最好发送功率控制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控制对正在与无线基站通信的终端的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使得第1定时中的发送功率减小且第2定时中的发送功率增大。
最好发送功率控制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控制对正在与无线基站通信的终端的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使得第1定时中的发送功率减小。
最好发送功率控制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控制对正在与无线基站通信的终端的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使得第2定时中的发送功率增大。
最好发送功率控制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在对正在与无线基站通信的第1终端的下行信号的第1定时和对正在与无线基站通信的第2终端的下行信号的第2定时重叠时,控制发送功率,使得对第1终端的下行信号在第2定时中的发送功率增大,且对第2终端的下行信号在第1定时中的发送功率减小。
最好发送功率控制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控制发送功率,使得对正在与无线基站通信的第1终端的下行信号的第1定时中,对正在与无线基站通信的第2终端的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减小。
最好发送功率控制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控制发送功率,使得对正在与无线基站通信的第1终端的下行信号的第2定时中,对正在与无线基站通信的第2终端的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增大。
根据本发明,通过配合用于分集终端装置中的选择分集动作的下行信号电平测定定时,控制来自无线基站的下行发送功率波形,可提高选择分集终端的发送时使用的天线作为接收用天线的可能性,从而可防止分集终端中的接收性能的劣化。
图面的简单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发送功率控制的基本原理的模式概念图。
图2是说明2用户空分多路连接时的本发明的发送功率控制的一个形式的时序图。
图3是说明2用户空分多路连接时的本发明的发送功率控制的其他形式的时序图。
图4是说明2用户空分多路连接时的本发明的发送功率控制的其他形式的时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自适应阵列基站的构成的概略方框图。
图6是表示图5所示用户信号处理部50的构成的功能方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功率控制执行定时的时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对分集终端及通常终端的自适应阵列基站的下行发射指向性的模式概念图。
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以下,参照图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另外,图中同一或相当部分附上同一符号,不重复其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发送功率控制的基本原理的模式概念图。
更特定地说,图1是表示PHS的帧格式的一部分的模式图。
PHS的发送信号的帧,首先以2个符号的斜坡R、R为开端,后续为1个符号的启动符号SS,3个符号的报头PR、PR、PR,8个符号的唯一字UW、UW、UW(图中,为了便于图示,仅显示了3符号的唯一字UW)。后续为通话信道,由于与本发明的发送功率控制无直接关系,因而省略了图1中的图示。
接着,参照图1,说明分集终端中的选择分集动作。如上所述,分集终端在接收时,从鞭状天线(发送用的天线)及芯片天线中选择接收电平高的天线作为接收天线。
现状的PHS中,例如,分集终端在来自基站的下行信号的启动符号SS(图1的竖线块)的定时测定芯片天线的接收电平,在报头PR的第2符号(图1的横线块)的定时测定鞭状天线的接收电平。
结果,若芯片天线的接收电平高,则采用与发送上行信号时的天线(鞭状天线)不同的天线接收下行信号,导致前述的问题点(接收性能的劣化)。另一方面,若鞭状天线的接收电平高,则采用与发送上行信号时相同的天线接收下行信号,不会导致前述的问题点。
因而,本发明中,在基站中控制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波形,使得在分集终端测定芯片天线的接收电平的SS的定时,下行信号的电平减小(波形A),在测定鞭状天线的接收电平的PR的第2符号的定时,下行信号的电平增大(波形B)。
即,若在SS的定时,接收电平变低,在PR的第2符号的定时,接收电平变高,则两者的接收电平差变大,选择鞭状天线作为接收天线的可能性变高。
发送功率波形的振幅变动一般有上下限,在其范围内,如图1所示,最好通过在SS的定时减小发送功率且在PR的第2符号的定时增大发送功率,可有效获得大的接收电平差。但是,若允许的上限或下限足够大,则通过在SS的定时充分减小发送功率,或在PR的第2符号的定时充分增大发送功率,可提高选择鞭状天线作为接收天线的可能性。
另外,本发明的自适应阵列基站中,不管正在通信的终端是否分集终端,总是进行图1所示的发送功率控制。
另外,与该自适应阵列基站是否空分多路连接了多个用户无关,在连接单一用户的情况下也执行图1所示的发送功率控制。这是因为,与空分多路连接的有无无关,只要该单一用户是分集终端,就可根据本发明防止来自自适应阵列基站的下行信号的接收性能的劣化。
图2是说明2用户的终端(不管是否分集终端)与自适应阵列基站空分多路连接时、采用图1所示原理进行的发送功率控制的一个形式的时序图。
一般地说,自适应阵列基站与用户1及用户2的终端连接时,基站对2个终端的发送定时不一致(图2的例中,用户1的发送定时比用户2的发送定时延迟了与3.5个符号相当的时间)。
如上所述,本发明中,与基站所连接的各终端是否分集终端无关,对各基站执行图1所示的发送功率控制。
从图2可以明白,对用户2进行控制,使得在SS的定时减小发送功率(向下箭头),并且在PR的第2符号的定时增大发送功率(向上箭头)。
同样,对用户1进行控制,使得在SS的定时减小发送功率(向下箭头),并且在PR的第2符号的定时增大发送功率(向上箭头)。
另外,用户1的SS的定时对用户2来说是PR的第3符号和UW的第1符号的边界,本来不是使发送功率变化的定时,但是最好控制用户2的发送功率也在与用户1相同的定时减小,则可以更有效地减小用户1的芯片天线中的接收电平。
同样,用户1的PR的第2符号的定时对用户2来说是UW的第2符号和第3符号的边界,本来不是使发送功率变化的定时,但是最好控制用户2的发送功率也在与用户1相同的定时增大,则可以更有效地增大用户1的鞭状天线中的接收电平。
通过图2的发送功率控制,用户1及用户2的双方中,鞭状天线的接收电平变得比芯片天线的接收电平高,从而选择鞭状天线作为接收用天线的可能性变高。
接着,图3是说明2用户的终端(不管是否分集终端)与自适应阵列基站空分多路连接时,采用图1所示原理进行的发送功率控制的其他形式的时序图。
图3的例中,用户2的发送定时比用户1的发送定时延迟2符号。结果,用户1的SS的定时即测定芯片天线的接收电平的定时和用户2的PR的第2符号的定时即测定鞭状天线的接收电平的定时重叠。
该场合,在上述的重叠定时中,用户1及用户2都不执行发送功率的控制。这是因为有相反方向的变化的影响,不能获得充分的效果。在这样的场合,若能够获得足够的用户1的鞭状天线的测定定时(即PR的第2符号)中的发送功率的增大幅度,及用户2的芯片天线的测定的定时(即SS)中的发送功率的减小幅度,则选择鞭状天线作为接收用天线的可能性变高。
接着,图4是说明2用户的终端(不管是否分集终端)与自适应阵列基站空分多路连接时,采用图1所示原理进行的发送功率控制的其他形式的时序图。
图4所示例中,对用户1及用户2的发送定时相同。现状的PHS中,通常象先前的说明例一样,发送定时互不一致,但是通过变更规格也可以使对用户1及用户2的发送定时相同,因而与图2的情况一样,对于用户1及用户2,若分别采用图1所示的发送功率波形,则2个用户中,也可以提高选择鞭状天线作为接收用天线的可能性。
图5是表示执行图1~图4所说明的发送功率控制的本发明实施例的自适应阵列基站1000的构成的概略方框图。
参照图5,自适应阵列基站1000具备多根天线,例如天线11、12组成的阵列天线。
天线11、12分别与无线部21、22连接。无线部21及22具有完全相同的构成,因而仅图示说明无线部21的构成。
无线部21具备开关110、发送部111、接收部112、D/A变换机113、A/D变换机114。
在接收时,切换开关110,使天线11所接收的信号提供给接收部112。提供给接收部112的接收信号执行放大、频率变换等的各种的模拟信号处理,由A/D变换机114变换成数字信号,提供给用户信号处理部50。
用户信号处理部50通过后述的自适应阵列处理,分离并抽出各用户的信号。分离并抽出的各用户的接收信号提供给通常的调制解调部60及基带处理及TDMA/TDD处理部70,执行必要的解调处理及分时处理,恢复成原来的信号并供给公众线路网90。
另一方面,在发送时,公众线路网90提供的发送信号提供给基带处理及TDMA/TDD处理部70及调制解调部60,执行必要的分时处理及调制处理后,提供给用户信号处理部50。
如后述,在用户信号处理部50中,控制下行发射指向性,用无线部21的D/A变换机113变换成模拟信号。
变换成模拟信号的发送信号在发送部111中执行放大、频率变换等无线发送所必要的各种的模拟信号处理。
在发送时,切换开关110,使发送部111和天线11连接,在发送部111中无线处理的发送信号从天线11发送。
经由无线部22也执行同样的处理。
另外,图5的自适应阵列基站1000具有本发明的特征部分的控制部80,根据来自调制解调部60和基带处理及TDMA/TDD处理部70的信息,判定对各用户的发送定时,并将结果提供给用户信号处理部50。控制部80的动作将后述。
实际上,图5所示用户信号处理部50及控制部80的处理可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用软件实现。
图6是表示图5所示用户信号处理部50的构成的功能方框图。用户信号处理部50由用户A信号处理部50a和用户B信号处理部B构成。
用户A信号处理部50a及用户B信号处理部50b具有完全相同的构成,因而仅图示说明用户A信号处理部50a的构成。
从图5的天线11所对应的无线部21的接收部112经由A/D变换机114提供的数字接收信号及从天线12所对应的无线部22的未图示的接收部经由未图示的A/D变换机提供的数字接收信号,共同提供给用户A信号处理部50a及用户B信号处理部50b。
以下,说明提供给用户A信号处理部50a的这些数字信号的处理。如图6所示的功能方框图,通过基站1000的未图示的DSP,对提供给用户A信号处理部50a的这些信号以软件方式执行自适应阵列处理。
参照图6,由无线部21、22提供给用户A信号处理部50a的2系统的数字接收信号组成的接收信号矢量分别提供给乘法器MR1、MR2的一个输入端,同时提供给接收加权矢量计算机52a。
接收加权矢量计算机52a通过后述的自适应阵列算法,算出各天线的加权组成的加权矢量,分别提供给乘法器MR1、MR2的的另一输入端,与来自对应的天线的接收信号矢量分别进行复数乘法。由加法器AD1获得该复数乘法结果的总和即阵列输出信号。
上述的复数乘法之和的结果即阵列输出信号,通过解调及错误判定部51a解调成比特数据及执行了错误判定后,作为来自用户A的分离并抽出的接收信号,提供给图2的调制解调部60。同样,对于用户B信号处理部50b,来自用户B的分离并抽出的接收信号提供给调制解调部60。
接收加权矢量计算机52a中,使用RLS(Recursive LeastSquares:递归最小二乘方)算法和SMI(Sample Matrix Inversion:抽样矩阵反演)算法等的自适应阵列算法。
这样的RLS算法和SMI算法是自适应阵列处理的领域中周知的技术,由于在如前述的菊间信良著的「阵列天线的适应信号处理」(科学技术出版)的第35页~第49页的「第3章MMSE自适应阵列」中有详细说明,因而这里省略其说明。
另一方面,来自图5的调制解调部60的发送信号由发送信号调制部53a进行调制,经由用来自图5的控制部80的信号控制的发送波形整形电路55a,分别提供给乘法器MT1、MT2的一个输入端子,用接收加权矢量计算机52a计算的接收加权矢量在发送加权矢量计算机54a中复制,根据情况进行补正处理,并作为发送加权矢量分别施加到乘法器MT1、MT2的另一个输入端子。
这样,分别在用户A信号处理部50a及用户B信号处理部50b中,通过与发送加权矢量的复数乘法而加权的2系统的数字发送信号被合成,分别提供给无线部21、22。
提供给无线部21、22的数字发送信号分别经由天线11、12发送。
经由与接收时相同的天线11、12而发送的信号与接收信号一样,通过将特定的终端作为目标的加权矢量执行了加权,因而,这些天线发送的电波信号,伴随着将该特定的终端作为目标的发射指向性而发射。
这里,图5所示控制部80根据来自调制解调部60及基带处理及TDMA/TDD处理部70的信息,检测对各用户的发送信号的各帧的符号定时,将用于控制在图1~图4所示定时对各用户的发送功率波形的信号,提供给图5的各用户信号处理部的发送波形整形电路55a,发送波形整形电路55a响应该信号,在图1~图4所示定时改变对应的终端的发送功率。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功率控制执行定时的时序图。更具体地说,图7表示自适应阵列基站和终端(不管是否分集终端)之间的信号交换。
参照图7,从想连接到基站的终端向基站发出链接信道LCH确立请求。基站根据该请求执行LCH分配。
接着,从终端向基站发送上行同步突发信号,对应地,从基站向终端发送下行同步突发信号。
在这些步骤之后,终端和基站之间确立通话信道,通话开始。
然后,基站中,开始图1~图4所说明的发送功率控制。然后,即使是在通话继续中,也在图1~图4所示的定时,对各终端的下行发送信号的各帧继续进行发送功率波形的控制。
图8是为了实现图1~图4所示本发明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由自适应阵列基站1000的DSP(与图5的控制部80及用户处理部50(尤其是图6的发送波形整形电路55a)相当)执行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8,多个用户(用户A及其他用户)与自适应阵列基站空分多路连接。另外,不管各用户是否分集终端。
首先,自适应阵列基站的控制部80中,判断对通话中的用户A的下行发送信号的各帧的符号(步骤S1)。
然后,若判断对用户A的下行发送信号是在SS的定时(步骤S2),则判断其他用户中是否有在下行发送信号的PR(第2符号)的定时的用户?(步骤S3)。
若判断存在PR的其他用户,则如图3所述,2用户的SS和PR(第2符号)变成重叠,不执行该定时中的发送功率波形的整形(功率的增减的控制)(步骤S4)。
另一方面,步骤S3中,若判断在其他用户中没有在下行发送信号的PR(第2符号)的定时的用户,则如图2的用户1,在该SS的定时控制发送功率波形,使得对用户1的发送功率减小(步骤S5)。
步骤S2中,若判断对用户A的下行发送信号不是在SS的定时,则判断对用户A的下行发送信号是否在PR(第2符号)的定时(步骤S6)。
然后,若判断对用户A的下行发送信号是在PR(第2符号)的定时(步骤S6),则判断其他用户中是否有在下行发送信号的SS的定时的用户(步骤S7)。
若判断存在SS的其他用户,则如图3所述,2用户的SS和PR(第2符号)变成重叠,不执行该定时中的发送功率波形的整形(功率的增减的控制)(步骤S8)。
另一方面,步骤S7中,若判断其他用户中没有在下行发送信号的SS的定时的用户,则如图2的用户1,在该PR(第2符号)的定时控制发送功率波形,使对用户1的发送功率增大(步骤S9)。
步骤S6中,若判断对用户A的下行发送信号不是在PR(第2符号)的定时,则判断对其他用户的下行发送信号是否在SS的定时(步骤S10)。
用户A既不是在SS的定时(步骤S2),也不是在PR(第2符号)的定时的(步骤S6)场合,若判断其他用户中有在下行发送信号的SS的定时的用户(步骤S10),则如图2所示,在用户1的SS的定时进行控制,使对用户2的发送功率减小(步骤S11)。
另一方面,其他用户若不是在SS的定时,则不进行发送功率波形的控制(步骤S12)。
但是,虽然图8未显示,若又判断其他用户不是在SS的定时、而是在PR(第2符号)的定时的场合,则如图2所示,在用户1的PR(第2符号)的定时进行控制,使对用户2的发送功率增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通过配合分集终端中的选择分集动作的下行信号电平测定的定时,控制来自自适应阵列基站的下行发送功率波形,可提高选择分集终端的发送时使用的天线作为接收用天线的可能性,从而可防止分集终端中的接收性能的劣化。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通过控制下行发送功率,可防止分集终端的接收性能劣化,因而,适用于选择分集终端和无线基站进行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

Claims (21)

1.一种无线基站(1000),可以与进行选择分集接收的分集终端装置(2)通信,
所述分集终端装置至少具有第1及第2天线(2b,2a),总是采用所述第2天线(2a)向所述无线基站发送上行信号,测定用规定的第1定时中的所述第1天线接收来自所述无线基站的下行信号的接收电平及用规定的第2定时中的所述第2天线接收来自所述无线基站的下行信号的接收电平,采用接收电平高的天线接收来自无线基站的下行信号。
所述无线基站具备:
信号处理单元(50),通过自适应阵列处理与所述多个终端装置分别进行信号的收发;
发送功率控制单元(80),控制对所述多个终端装置中正在与所述无线基站通信的终端装置的发送功率,使得下行信号的所述第2定时中的发送功率大于所述第1定时中的发送功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功率控制单元控制对正在与所述无线基站通信的终端的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使得所述第1定时中的发送功率减小且所述第2定时中的发送功率增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功率控制单元控制对正在与所述无线基站通信的终端的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使得所述第1定时中的发送功率减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功率控制单元控制对正在与所述无线基站通信的终端的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使得所述第2定时中的发送功率增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功率控制单元,在对正在与所述无线基站通信的第1终端的下行信号的所述第1定时和对正在与所述无线基站通信的第2终端的下行信号的所述第2定时重叠时,控制发送功率,使得对所述第1终端的下行信号在所述第2定时中的发送功率增大,且对所述第2终端的下行信号在所述第1定时中的发送功率减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功率控制单元控制发送功率,使得对正在与所述无线基站通信的第1终端的下行信号的所述第1定时中,对正在与所述无线基站通信的第2终端的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减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功率控制单元控制发送功率,使得对正在与所述无线基站通信的第1终端的下行信号的所述第2定时中,对正在与所述无线基站通信的第2终端的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增大。
8.一种无线基站(1000)发送功率控制方法,所述无线基站可以与进行选择分集接收的分集终端装置(2)通信,
所述分集终端装置至少具有第1及第2天线(2b,2a),总是采用所述第2天线(2a)向所述无线基站发送上行信号,测定用规定的第1定时中的所述第1天线接收来自所述无线基站的下行信号的接收电平及用规定的第2定时中的所述第2天线接收来自所述无线基站的下行信号的接收电平,采用接收电平高的天线接收来自无线基站的下行信号。
所述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具备:
通过自适应阵列处理与所述多个终端装置分别进行信号的收发的步骤;
控制对所述多个终端装置中正在与所述无线基站通信的终端装置的发送功率,使得下行信号的所述第2定时中的发送功率大于所述第1定时中的发送功率的步骤。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功率控制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控制对正在与所述无线基站通信的终端的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使得所述第1定时中的发送功率减小且所述第2定时中的发送功率增大。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功率控制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控制对正在与所述无线基站通信的终端的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使得所述第1定时中的发送功率减小。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功率控制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控制对正在与所述无线基站通信的终端的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使得所述第2定时中的发送功率增大。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功率控制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在对正在与所述无线基站通信的第1终端的下行信号的所述第1定时和对正在与所述无线基站通信的第2终端的下行信号的所述第2定时重叠时,控制发送功率,使得对所述第1终端的下行信号在所述第2定时中的发送功率增大,且对所述第2终端的下行信号在所述第1定时中的发送功率减小。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功率控制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控制发送功率,使得对正在与所述无线基站通信的第1终端的下行信号的所述第1定时中,对正在与所述无线基站通信的第2终端的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减小。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功率控制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控制发送功率,使得对正在与所述无线基站通信的第1终端的下行信号的所述第2定时中,对正在与所述无线基站通信的第2终端的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增大。
15.一种无线基站(1000)发送功率控制程序,所述无线基站可以与进行选择分集接收的分集终端装置(2)通信,
所述分集终端装置至少具有第1及第2天线(2b,2a),总是采用所述第2天线(2a)向所述无线基站发送上行信号,测定用规定的第1定时中的所述第1天线接收来自所述无线基站的下行信号的接收电平及用规定的第2定时中的所述第2天线接收来自所述无线基站的下行信号的接收电平,采用接收电平高的天线接收来自无线基站的下行信号。
所述发送功率控制程序使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
通过自适应阵列处理与所述多个终端装置分别进行信号的收发的步骤;
控制对所述多个终端装置中正在与所述无线基站通信的终端装置的发送功率,使得下行信号的所述第2定时中的发送功率大于所述第1定时中的发送功率的步骤。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送功率控制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功率控制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控制对正在与所述无线基站通信的终端的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使得所述第1定时中的发送功率减小且所述第2定时中的发送功率增大。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送功率控制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功率控制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控制对正在与所述无线基站通信的终端的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使得所述第1定时中的发送功率减小。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送功率控制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功率控制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控制对正在与所述无线基站通信的终端的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使得所述第2定时中的发送功率增大。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送功率控制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功率控制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在对正在与所述无线基站通信的第1终端的下行信号的所述第1定时和对正在与所述无线基站通信的第2终端的下行信号的所述第2定时重叠时,控制发送功率,使得对所述第1终端的下行信号在所述第2定时中的发送功率增大,且对所述第2终端的下行信号在所述第1定时中的发送功率减小。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送功率控制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功率控制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控制发送功率,使得对正在与所述无线基站通信的第1终端的下行信号的所述第1定时中,对正在与所述无线基站通信的第2终端的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减小。
2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送功率控制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功率控制步骤包括以下步骤:控制发送功率,使得对正在与所述无线基站通信的第1终端的下行信号的所述第2定时中,对正在与所述无线基站通信的第2终端的下行信号的发送功率增大。
CNB028033620A 2001-08-24 2002-08-12 无线基站及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535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54639/01 2001-08-24
JP254639/2001 2001-08-24
JP2001254639A JP3540784B2 (ja) 2001-08-24 2001-08-24 無線基地装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送信電力制御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83252A true CN1483252A (zh) 2004-03-17
CN1235355C CN1235355C (zh) 2006-01-04

Family

ID=19082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0336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5355C (zh) 2001-08-24 2002-08-12 无线基站及发送功率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398098B2 (zh)
JP (1) JP3540784B2 (zh)
CN (1) CN1235355C (zh)
TW (1) TW567685B (zh)
WO (1) WO20030198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17043B2 (ja) * 2002-09-20 2009-01-28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アダプティブアレイ無線通信装置、受信レベル表示方法、受信レベル調整方法、受信レベル表示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受信レベル調整プログラム
US7200391B2 (en) * 2002-12-06 2007-04-03 Airvana, Inc. Capacity enhancement schemes for forward and reverse links of distributed cellular base stations
US7864661B2 (en) * 2004-01-12 2011-01-0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Time-switched preamble generator, method of generating and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 employing the generator and method
JP4352414B2 (ja) * 2007-03-05 2009-10-2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タグ通信装置及びタグ通信システム
EP2520121B1 (en) 2009-12-29 2014-08-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ower control of a radio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52928B2 (ja) 1990-01-31 1996-11-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選択ダイバーシチ受信装置
WO1999034534A1 (en) * 1997-12-30 1999-07-08 Ericsson, Inc. A unified antenna diversity switching system for tdma-based telephones
JP2000022611A (ja) 1998-06-29 2000-01-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送信電力制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JP3167682B2 (ja) 1998-09-28 2001-05-2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送信指向性を有する無線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7139324B1 (en) * 2000-06-02 2006-11-21 Nokia Networks Oy Closed loop feedback system for improved down link performan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3019818A1 (fr) 2003-03-06
TW567685B (en) 2003-12-21
JP3540784B2 (ja) 2004-07-07
US7398098B2 (en) 2008-07-08
US20040235511A1 (en) 2004-11-25
JP2003069473A (ja) 2003-03-07
CN1235355C (zh) 2006-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974C (zh) 扩展频谱无线传送数字移动通信机
CN1119912C (zh) 无线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310440C (zh) 窄带时分双工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的功率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217499C (zh) 基站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62990C (zh) 无线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926785A (zh) 移动站装置以及移动站装置中的发送天线选择方法
CN1245623A (zh) 多时隙、多载波通信系统的自适应信道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555616A (zh) 无线终端装置及其接收操作控制程序
CN1640015A (zh) 无线装置、无线通信系统、空间通道控制方法及空间通道控制程序
CN101080939A (zh) 无线线路控制站、基站、移动站、移动通信系统以及移动通信方法
CN1706113A (zh) 在用于通信系统的业务和接入的信道上接收信号
CN101057421A (zh) 无线电设备、发送控制方法和发送控制程序
CN1164132C (zh) 改进移动通信系统中天线布置的方法
CN1158787C (zh) 基站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512808A (zh) 具有智能天线的移动终端及其方法
CN1494773A (zh) 无线基站系统及指向性控制方法
CN1913389A (zh) 移动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移动通信系统
CN1762108A (zh) 用于闭环发射分集的权重预测
CN1489317A (zh) 无线电通信方法、基站和移动台
CN1265662C (zh) 无线基站和移动台
CN1882157A (zh) 用于群覆盖的智能天线波束赋形方法及装置
CN1658526A (zh) 无线信道的下行波束赋形方法和装置
CN1306707A (zh) 通信装置
CN1756401A (zh) 移动终端及其数据接收方法
CN1534894A (zh) 发射方法和利用该方法的无线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ATSUSHITA ELECTRIC (AMERICA) INTELLECTUAL PROPER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NYO ELECTRIC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82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821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Sanyo Electric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104

Termination date: 2016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