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63865A - 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 - Google Patents

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63865A
CN1463865A CN 02124728 CN02124728A CN1463865A CN 1463865 A CN1463865 A CN 1463865A CN 02124728 CN02124728 CN 02124728 CN 02124728 A CN02124728 A CN 02124728A CN 1463865 A CN1463865 A CN 14638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load
group
motors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0212472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25295C (zh
Inventor
杨泰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B0212472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325295C/zh
Publication of CN14638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638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2529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529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通过一组电机组或由第一及第二两组电机组或两组以上电机组与引擎或其他回转动能装置的结合,以及借一组或一组以上离心式离合器组及单向传动装置或输出离合器或相关传动装置及人工控制介面、中央控制器、储放电装置,借上述相关单元的选择及驱动控制装置的控制,以构成特定控制模式进而产生特定复合动力功能的运转。

Description

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系统,尤其是一种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
发明背景
申请人先前申请中国发明专利ZL 96112760.0为由引擎结合单一电机组,本发明包括由引擎结合第一电机组以及与传动装置作再创新的新功能,以及包括进一步结合第二电机组以产生创新功能,以补中国发明专利ZL 96112760.0设计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为借一组电机组或由第一及第二两组电机组或两组以上电机组与引擎或其他回转动能装置的结合,以及借一组或一组以上离心式离合器组及单向传动装置或输出离合器或相关传动装置及人工控制介面、中央控制器、储放电装置,借上述相关单元的选择及驱动控制装置的控制,以构成特定控制模式进而产生特定复合动力功能的运转;其主要构成的单元如下:
——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为单独由一组离心式离合器FC101所构成或由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两组离心式离合器呈套合或呈一体共同结构构成,或两组独立离心式离合器组经传动元件相互耦合的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其结构为具有内层、中层及外层的三层结构,其中内层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内层为结合于输出轴而互相牵动,中层为与引擎结合具有内侧环磨擦耦合面,外侧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以和外层的内环磨擦耦合而构成一输出离合器的功能,外层结构亦与输出轴结合,以在引擎处于低速时暂时切断与负载的连结;
——单向传动装置SWC101:为由各种习用可作单向传动的机构装置所构成,供直接或供与其他传动装置共同设置于第一电机组E101与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之间,使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对第一电机组E101转部构成于选定回转方向作传动功能,反之则呈空转的中断动力传输,如引擎ICE101呈顺时针方向(CW)驱动时可对第一电机组E101作动力传输,而于引擎ICE101作反时针方向驱动则为中断动力传输;而于第一电机组E101作反时针方向(CCW)驱动时,供逆向驱动引擎ICE101,而在第一电机组E101作顺时针方向(CW)运转时则为中断逆向动力传输;依单向传动装置SWC101方向的选择,其引擎ICE101与第一电机组E101的回转方向与传动或中断传动的关系可依需要选定;
此项单向传动装置SWC101可为单独设置或与离心式离合器FC101同时设置,而使系统呈不同的复合动力特性;单向传动装置SWC101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相对设置位置,可依需要选择为将离心式离合器FC101设置于近引擎ICE101转轴S103侧,而单向传动装置设置于近第一电机组E101或离心式离合器组侧;或离心式离合器FC101与单向传动装置SWC101,为设置于引擎ICE101转轴S103与第一电机组转部之间,而离心式离合器FC101与单向传动装置SWC101可为分离结构或共构的型态;
——第一电机组E101:主要作为电动机功能兼具发电机的副功能,为具有随负荷愈小速度愈高电机特性的串激或助复激型辅助电机,或可作电流值控制(含恒流控制)的交流或直流有刷或无刷机,以供输入电能产生随负荷加大而增加扭力性能的回转机械动能,或其他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内转子或外转子回转电机所构成;
——第二电机组E102:主要作为发电机功能兼具电动机的副功能,为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能将回转机械动能转为电能的内转子或外转子回转电机所构成;
——引擎ICE101:为由习用各种内燃引擎及相关起动及操作的控速装置及燃料系统、进排气系统、引燃系统、冷却系统等周边介面装置所构成,以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转轴S103;
——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为由各种习用的同轴或不同轴传动装置,如齿轮组或皮带轮组或链轮组或磨擦轮组构成的固定速比或有段或无段变速的传动装置,此项传动装置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1、T102、T103:为由选定速比的齿轮组、链条链轮组、磨擦轮组、游星轮组、或其他无段或有段、手动排档或自动排档等供作为变换速比或转向功能的传动结构所构成;此项装置为依需要可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输出离合器CL101、CL301:为由人力、机力、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串设于负载倒转轴S104与负载间的输出离合器所构成;此项装置为依需要可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差动轮组DG:为由齿轮或磨擦轮所构成的差动轮组以由一转轴S105输入回转动能,以驱动可差动的两转轴S105R及S105L;此项装置为依需要可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储放电装置ESD101:为由可充放电二次电瓶或超级电容等可储放电装置所构成;
——中央控制单元CCU101:为由机电或固态电子元件所构成,或由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件所构成的数字或模拟中央控制电路,以接受人工操作介面M101的操作及设定,以控制系统的运作;
——驱动控制装置CD101:为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及中央控制器CCU101的控制,以操作两组电机组分别作为马达功能作启动、停止、变速或正反转运作及扭力的控制,或作为发电机功能而控制其发电电压、电流、频率及功率等性能,以及控制输入储放电装置ESD101的充电电能,及控制储放电装置ESD101的输出电能;
——人工操作介面M101:为由机电或固态电子电路所构成的数字或模拟人工操作介面,供接受人工操作以经由中央控制单元CCU101控制系统的运作。
由上述各种装置的结合及系统运作,以构成下列各种运转功能或部份功能,包括:
(1)由第一电机组作为驱动马达进而牵动离心式离合器的致动侧,使离心式离合器闭合而启动引擎;
(2)由第二电机组作为启动马达供启动引擎;
(3)引擎启动后可借离心式离合器或由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所控制的磨擦式或流力耦合式离合器的控制以驱动负载;
(4)引擎运转时除供驱动负载外并继续牵动第二电机组作为发电机功能运转以供驱动第一电机组以共同驱动负载或供对储放电装置ESD101充电;
(5)引擎运转供驱动负载,而第一电机组同时借由储放电装置ESD101的电能作电动机运转驱动以共同驱动负载;
(6)第一电机组停止状态,由引擎运转供驱动第二电机组作发电机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ESD101充电或对其他负载输出电能;
(7)引擎供驱动第二电机组以产生发电功能,以驱动第一电机组以驱动负载或同时对电瓶组充电或对其他负载输出电能;
(8)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经驱动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电机组作低速驱动负载而引擎为停止运转的状态;
(9)电能驱动状态含由第一或第二电机组或两同时作发电制动,若滑行速度超过设定值则离心式离合器将闭合牵动引擎作为制动阻尼;
(10)或其他上述系统结构所构成的相关功能。
本发明借离心式离合器FC101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的各种实施例,除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外,其主要运作模式如A1~A3所示,含:
A1:系统待机时引擎为静止状态;而于人工控制介面M101对系统作启动加速时,第一电机组E101被启动作低速驱动运转以驱动负载,而于人工控制介面M101对第一电机组E101加速至离心式离合器FC101动作闭合时,借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牵动以启动引擎,此时第二电机组E102可依需要作发电输出或停止发电的状态;
当人工控制介面M101对引擎作加大油门的加速操作时,若系统设有离心式离合器FC102,则离心式离合器FC102动作闭合,以牵动负载侧转轴S104进而驱动负载;或借呈闭合的离心式离合器FC101牵动负载侧转轴S104进而驱动负载;
当人工控制介面M101更进一步再加大油门的操作时,则引擎转速进一步提升以增加驱动负载的功率,而第一电机组E101可为停止送电或转为作发电机运转,或输入电能作电动机运转以供对引擎ICE101提供并联助动的动能。
A2:系统待机时引擎为低速待机运转状态或驱动周边负载如空调装置或辅助气泵等,而第二电机组E102可为作发电输出或停止发电;
当人工控制介面M101对系统作启动加速时,第一电机组E101被启动作低速驱动运转以驱动负载;
当人工控制介面M101控制储放电装置ESD101的电能,或控制发电机的电能对第一电机组E101作加速驱动时,人工控制介面M101同步对引擎作加大油门的加速,若系统设有离心式离合器FC102,则于引擎转速升高至离心式离合器FC102动作闭合,以牵动负载侧转轴S104进而驱动负载,或于第一电机组E101加速至离心式离合器FC101动作闭合时,与引擎并联以驱动负载;
当人工控制介面M101更进一步再加大油门的操作时,则引擎转速进一步提升以增加驱动负载的功率,而第一电机组E101可依需要选择为停止送电或转为作发电机运转,或输入电能作电动机运转以供对引擎提供并联助动的动能。
A3:系统待机时引擎为恒速待机运转以驱动周边负载装置如空调装置或辅助气泵等,而第二电机组可为作发电输出或停止发电;
当人工控制介面M101对系统作启动加速时,借控制储放电装置ESD101的电能,或借控制发电机的电能对第一电机组E101作加速驱动时,人工控制介面M101同步对引擎作加大油门的加速,若系统设有离心式离合器FC102,则于引擎转速升高至离心式离合器FC102动作闭合,以牵动负载侧转轴S104进而驱动负载,或于第一电机组E101加速至离心式离合器FC101动作闭合时,与引擎并联以驱动负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借离心式离合器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一;
图2为本发明借离心式离合器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二;
图3为本发明借离心式离合器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三;
图4为本发明借离心式离合器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四;
图5为图4实施例进一步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1实施例设有可控制离合器的实施例;
图7为本发明图6实施例设有输出离合器的实施例;
图8为图7实施例进一步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呈相反作用方向设置离心式离合器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一;
图10为本发明呈相反作用方向设置离心式离合器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二;
图11为本发明呈相反作用方向设置离心式离合器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三;
图12为本发明呈相反作用方向设置离心式离合器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四;
图13为图12实施例进一步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图9实施例设有可控制离合器的实施例;
图15为本发明图14实施例设有输出离合器的实施例;
图16为图15实施例进一步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17为图9实施例中第一电机组与负载侧转轴呈共构结构例;
图18为图17实施例加设与引擎转轴直接耦合或借传动装置相互传动的第二电机组实施例;
图19为图17实施例进一步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的实施例;
图20为图18实施例进一步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的实施例;
图21为本发明引擎与驱动轴间设有自动变速传动装置的实施例;
图22为图1实施例借离心式离合器的被动牵动侧加串单向传动装置供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一;
图23为图2实施例借离心式离合器的被动牵动侧加串单向传动装置供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的之二;
图24为图3实施例借离心式离合器的被动牵动侧加串单向传动装置供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三;
图25为图4实施例借离心式离合器的被动牵动侧加串单向传动装置供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四;
图26为图25实施例进一步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图22实施例设有可控制离合器的实施例;
图28为本发明图27实施例设有输出离合器的实施例;
图29为图28实施例进一步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30为图22呈相反作用方向设置离心式离合器,以及经选定运作转向的单向传动装置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一;
图31为图23呈相反作用方向设置离心式离合器,以及经选定运作转向的单向传动装置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二;
图32为图24呈相反作用方向设置离心式离合器,以及经选定运作转向的单向传动装置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三;
图33为图25呈相反作用方向设置离心式离合器,以及经选定运作转向的单向传动装置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四;
图34为图33实施例进一步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35为本发明图30实施例设有可控制离合器的实施例;
图36为本发明图35实施例设有输出离合器的实施例;
图37为图36实施例进一步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38为图1实施例改为引擎与离心式离合器的被动牵动侧结合的转轴,与离心式离合器主动牵动侧所结合的输出轴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一;
图39为图2实施例改为引擎与离心式离合器的被动牵动侧结合的转轴,与离心式离合器主动牵动侧所结合的输出轴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二;
图40为图3实施例改为引擎与离心式离合器的被动牵动侧结合的转轴,与离心式离合器主动牵动侧所结合的输出轴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三;
图41为图4实施例改为引擎与离心式离合器的被动牵动侧结合的转轴,与离心式离合器主动牵动侧所结合的输出轴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四;
图42为图41实施例进一步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43为本发明图38实施例设有可控制离合器的实施例;
图44为本发明图43实施例设有输出离合器的实施例;
图45为图44实施例进一步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46为图38实施例呈相反作用方向设置离心式离合器经依选定运作转向设置的单向传动装置供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一;
图47为图39实施例呈相反作用方向设置离心式离合器经依选定运作转向设置的单向传动装置供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二;
图48为图40实施例呈相反作用方向设置离心式离合器经依选定运作转向设置的单向传动装置供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三;
图49为图41实施例呈相反作用方向设置离心式离合器经依选定运作转向设置的单向传动装置供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四;
图50为图49实施例进一步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51为本发明图46实施例设有可控制离合器的实施例;
图52为本发明图51实施例设有输出离合器的实施例;
图53为图52实施例进一步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54为本发明借负载侧转轴与引擎动力源间设置单向传动装置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一;
图55为本发明借负载侧转轴与引擎动力源间设置单向传动装置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二;
图56为本发明借负载侧转轴与引擎动力源间设置单向传动装置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三;
图57为本发明借负载侧转轴与引擎动力源间设置单向传动装置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四;
图58为图57实施例进一步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59为本发明图54实施例设有可控制离合器的实施例;
图60为本发明图59实施例设有输出离合器的实施例;
图61为图60实施例进一步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的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依前述基本架构与运转功能的应用,而就本发明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列举数种实施例以及说明如下:
A、如图1~8为本发明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中借离心式离合器FC101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
图1所示为本发明借离心式离合器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一,其主要构成为于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与负载侧转轴S104间,设置供控制转轴S103与负载侧转轴S104两者作传动耦合或中断传动的离心式离合器FC101,其中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即在负载侧转轴S104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牵动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负载侧转轴S104为供驱动负载,并可于负载侧转轴S104设置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T102,供与第一电机组E101相互传动;
——负载侧转轴S104:可为直接输往负载,或可选择性设置由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再输往负载,或依需要可选择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再经转轴S105作单轴输出,或选择性设置差动轮组DG所构成的传动装置,而经两组差动转轴S105R及S105L作差动输出;
——引擎ICE101:为由习用各种内燃引擎及相关起动及操作的控速装置及燃料系统、进排气系统、引燃系统、冷却系统等周边介面装置所构成,以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转轴S103;
——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为由各种习用的同轴或不同轴传动装置,如齿轮组或皮带轮组或链轮组或磨擦轮组构成的固定速比或有段或无段变速的传动装置,此项传动装置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第一电机组E101:主要作为电动机功能兼具发电机的副功能,为具有随负荷愈小速度愈高电机特性的串激或助复激型辅助电机,或可作电流值控制(含恒流控制)的交流或直流有刷或无刷机,以供输入电能产生随负荷加大而增加扭力性能的回转机械动能,或其他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内转子或外转子回转电机所构成;第一电机组E101为借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耦合于负载侧转轴S104,及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主动牵动侧;
——第二电机组E102:主要作为发电机功能兼具电动机的副功能,为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能将回转机械动能转为电能的内转子或外转子回转电机所构成;第二电机组E102为借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1耦合于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及离心式离合器F0101的被动牵动侧,或由第二电机组E102直接耦合于引擎转轴S103;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2所示为本发明借离心式离合器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二,其主要构成为于引擎ICE101的转轴S103与驱动负载侧转轴S104之间,依序串设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0101及F0102,上述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为由两组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套合成三层结构,或整体制成具有内层、中层及外层的三层结构,其中内层与中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1,内层为结合于负载侧转轴S104而互相牵动,并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中层外侧与外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2,中层为与引擎所驱动的转轴S103耦合,其内侧具有环状磨擦耦合面,中层的外侧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以和外层的内侧环状磨擦耦合面,进而构成输出离合器的功能,外层结构亦供与负载侧转轴S104结合,以在引擎处于低速时暂时切断与负载的连结,其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即在负载侧转轴S104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牵动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并可选择性于负载侧转轴S104设置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供与第一电机组E101相互传动;
——负载侧转轴S104:可为直接输往负载,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经转轴S105作单轴输出,或选择性设置差动轮组DG所构成的传动装置,经两组差动转轴S105R及S105L作差动输出;
——引擎ICE101:为由习用各种内燃引擎及相关起动及操作的控速装置及燃料系统、进排气系统、引燃系统、冷却系统等周边介面装置所构成,以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转轴S103;
——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为由各种习用的同轴或不同轴传动装置,如齿轮组或皮带轮组或链轮组或磨擦轮组构成的固定速比或有段或无段变速的传动装置,此项传动装置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第一电机组E101:主要作为电动机功能兼具发电机的副功能,为具有随负荷愈小速度愈高电机特性的串激或助复激型辅助电机,或可作电流值控制(含恒流控制)的交流或宜流有刷或无刷机,以供输入电能产生随负荷加大而增加扭力性能的回转机械动能,或其他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内转子或外转子回转电机所构成;第一电机组E101的转轴S101为借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耦合于负载侧转轴S104,负载侧转轴S104则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结合;
——第二电机组E102:主要作为发电机功能兼具电动机的副功能,为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能将回转机械动能转为电能的内转子或外转子回转电机所构成;第二电机组E102为借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1,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转轴S103,并与引擎ICE101的输出轴互相传动,或由第二电机组E102直接耦合于引擎转轴S103,以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人工操作介面M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
借中央控制器CCU101、人工控制介面M101、电机组的驱动控制装置CD101、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构成的系统,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3所示为本发明借离心式离合器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三,其主要构成为可将图2实施例中所设有的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与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内环磨擦耦合面及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2的外环磨擦耦合面,共同结合于中间转轴S102,上述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为由两组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套合而构成具有内层、中层及外层的三层结构,其中内层与中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1,内层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内层为结合于中间转轴S102而互相牵动;中层外侧与外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2,中层为与引擎所驱动的转轴S103耦合,其内侧具有环状磨擦耦合面,中层的外侧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以和外层的内侧环状磨擦耦合面,进而构成一输出离合器的功能,外层环状结构亦与中间转轴S102结合,以在引擎处于低速时暂时切断与负载的连结;其中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及结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而中间转轴S102供结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即在中间转轴S102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牵动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
——中间转轴S102:可为直接输往负载,或可选择性设置由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301,再经负载侧转轴S104输往负载,或依需要可选择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再经转轴S105作单轴输出,或选择性设置差动轮组DG所构成的传动装置,经两组差动转轴S105R及S105L作差动输出;前述可选择性加设的输出离合器CL301,可为设置于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的内环磨擦耦合面,及外环磨擦耦合面所牵动的中间转轴S102与负载侧转轴S104之间;
——引擎ICE101:为由习用各种内燃引擎及相关起动及操作的控速装置及燃料系统、进排气系统、引燃系统、冷却系统等周边介面装置所构成,以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转轴S103;
——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为由各种习用的同轴或不同轴传动装置,如齿轮组或皮带轮组或链轮组或磨擦轮组构成的固定速比或有段或无段变速的传动装置,此项传动装置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第一电机组E101:主要作为电动机功能兼具发电机的副功能,为具有随负荷愈小速度愈高电机特性的串激或助复激型辅助电机,或可作电流值控制(含恒流控制)的交流或直流有刷或无刷机,以供输入电能产生随负荷加大而增加扭力性能的回转机械动能,或其他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内转子或外转子回转电机所构成;第一电机组E101为借定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耦合于中间转轴S102,中间转轴S102则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结合;
——第二电机组E102:主要作为发电机功能兼具电动机的副功能,为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能将回转机械动能转为电能的内转子或外转子回转电机所构成;第二电机组E102为借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1,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引擎ICE101的转轴S103,或由第二电机组E102直接耦合于引擎转轴S103;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当输出离合器CL301闭合时,其功能与图2实施例相同,当输出离合器CL301切离时,则相对增加功能,及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4所示为本发明离心式离合器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四,其主要构成为电机组E101与负载侧转轴S104呈共轴结构,而电机组E101与引擎ICE101之间设置前述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其内层及外层结构供结合于第一电机组E101输出轴所联结的负载侧转轴S104,其中层则与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相联结,上述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为由两组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0102套合而构成具有内层、中层及外层的三层结构,其中内层与中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1,内层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内层为结合于负载侧转轴S104而互相牵动;中层外侧与外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2,中层为与引擎所驱动的转轴S103耦合,中层内侧具有环状磨擦耦合面,外侧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以和外层的内侧环状磨擦耦合面构成输出离合器的功能,外层环状结构亦与负载侧转轴S104结合,在引擎处于高速时耦合驱动负载,低速时切断与负载的连结;其中引擎ICE101可为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及结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结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即在负载侧转轴S104到达设定转速时,可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牵动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
——引擎ICE101:为由习用各种内燃引擎及相关起动及操作的控速装置及燃料系统、进排气系统、引燃系统、冷却系统等周边介面装置所构成,以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转轴S103;
——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为由各种习用的同轴或不同轴传动装置,如齿轮组或皮带轮组或链轮组或磨擦输组构成的固定速比或有段或无段变速的传动装置,此项传动装置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第一电机组E101:主要作为电动机功能兼具发电机的副功能,为具有随负荷愈小速度愈高电机特性的串激或助复激型辅助电机,或可作电流值控制(含恒流控制)的交流或直流有刷或无刷机,以供输入电能产生随负荷加大而增加扭力性能的回转机械动能,或其他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内转子或外转子回转电机所构成;第一电机组E101为借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负载侧转轴S104,负载侧转轴S104可为直接输往负载,或依需要可选择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经转轴S105作单轴输出,或选择性设置差动轮组DG所构成的传动装置,经两组差动转轴S105R及S105L作差动输出;
——第二电机组E102:主要作为发电机功能兼具电动机的副功能,为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能将回转机械动能转为电能的内转子或外转子回转电机所构成;第二电机组E102为借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1,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与引擎ICE101的转轴S103,或由第二电机组E102直接耦合于引擎输出轴;
——输出离合器CL101:为可依需要选择性加设于第一电机组E101输出侧与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之间,此项输出离合器CL101为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人工操作介面M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5所示为图4实施例进一步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的实施例示意图;其主要构成为于图4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机组E101由两组独立的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所替代,其中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而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负载侧转轴S104,可为直接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选择配置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再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而上述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为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作等速或可差动的驱动控制。
图6所示为本发明图1所示实施例设有可控制离合器的实施例,为图1实施例进一步可将离心式离合器FC101,与可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所控制的磨擦式或流力耦合式可控制离合器CL102,设置于引擎转轴S103及负载侧转轴S104之间,以对引擎转轴S103及负载侧转轴S104两者作动力耦合或中断的操作,使系统具有磨擦式或流力耦合式的可控制离合器CL102及引擎油门,以获得由引擎回转动力驱动负载的另一特定的功能,其中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即在负载侧转轴S104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牵动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前述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可控制离合器CL102可为独立结构或呈共构体;
——引擎ICE101:为由习用各种内燃引擎及相关起动及操作的控速装置及燃料系统、进排气系统、引燃系统、冷却系统等周边介面装置所构成,以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转轴S103;
——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为由各种习用的同轴或不同轴传动装置,如齿轮组或皮带轮组或链轮组或磨擦轮组构成的固定速比或有段或无段变速的传动装置,此项传动装置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第一电机组E101:主要作为电动机功能兼具发电机的副功能,为具有随负荷愈小速度愈高电机特性的串激或助复激型辅助电机,或可作电流值控制(含恒流控制)的交流或直流有刷或无刷机,以供输入电能产生随负荷加大而增加扭力性能的回转机械动能,或其他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内转子或外转子回转电机所构成;第一电机组E101的转轴S101为借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负载侧转轴S104;
——第二电机组E102:主要作为发电机功能兼具电动机的副功能,为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能将回转机械动能转为电能的内转子或外转子回转电机所构成;第二电机组E102为借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1,耦合于引擎ICE101侧的转轴S103,并与离心式离合器FC101互相传动,或由第二电机组E102直接耦合于引擎传轴S103;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操作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雹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7所示为本发明图6实施例设有输出离合器的实施例,为图6实施例加设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此项输出离合器CL101为设置于第一电机组E101所驱动的负载侧转轴S104与负载之间,当其闭合时,其功能与图6实施例相同,当输出离合器CL101切离时,则其增加功能含与负载隔离而由引擎ICE101同时驱动第一电机组E101及第二电机组E102作发电机功能运转,或单独驱动第一电机组E101作为发电机功能的运转,而第一电机组E101则为设置于输出离合器CL101与可控制离合器CL102之间;及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8所示为图7所示实施例进一步可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的实施例示意图,其主要构成为在于图7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机组E101由两组独立的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所替代,其中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而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负载侧转轴S104可为直接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选择配置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再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而上述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为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作等速或可差动的驱动控制,其功能与图7实施例相同。
B、如图9~21为前述图1~8的各种实施例进一步可将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与负载侧转轴S104间的各种离心式离合器呈相反作用方向设置,以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
图9所示为本发明借呈相反作用方向设置离心式离合器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一,其主要构成为于引擎ICE101的转轴S103与负载侧转轴S104间,设置供控制转轴S103与转轴S104两者作传动耦合或中断传动的离心式离合器FC101,其中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0101的主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即在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转轴S103,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牵动负载侧转轴S104;负载侧转轴S104为供驱动负载,并可于负载侧转轴S104设置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供与第一电机组E101相互传动;
——负载侧转轴S104:可为直接输往负载,或可选择性设置由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再输往负载,或依需要可选择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再经转轴S105作单轴输出,或选择性设置差动轮组DG所构成的传动装置,而经两组差动转轴S105R及S105L作差动输出;
——引擎ICE101:为由习用各种内燃引擎及相关起动及操作的控速装置及燃料系统、进排气系统、引燃系统、冷却系统等周边介面装置所构成,以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转轴S103;
——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为由各种习用的同轴或不同轴传动装置,如齿轮组或皮带轮组或链轮组或磨擦轮组构成的固定速比或有段或无段变速的传动装置,此项传动装置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第一电机组E101:主要作为电动机功能兼具发电机的副功能,为具有随负荷愈小速度愈高电机特性的串激或助复激型辅助电机,或可作电流值控制(含恒流控制)的交流或直流有刷或无刷机,以供输入电能产生随负荷加大而增加扭力性能的回转机械动能,或其他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内转子或外转子回转电机所构成;第一电机组E101的转轴S101为借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耦合于负载侧转轴S104,及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
——第二电机组E102:主要作为发电机功能兼具电动机的副功能,为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能将回转机械动能转为电能的内转子或外转子回转电机所构成;第二电机组E102为借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1耦合于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及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或由第二电机组E102直接耦合于引擎转轴S103;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10所示为本发明呈相反作用方向设置离心式离合器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二,其主要构成为于引擎ICE101的转轴S103与驱动负载侧转轴S104间,依序串设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上述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为由两组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套合成三层结构,或整体制成具有内层、中层及外层的三层结构,其中内层与中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1,内层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内层为结合于引擎ICE101侧转轴S103而互相牵动,中层外侧与外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2,中层为与负载侧转轴S104耦合,其内侧具有环状磨擦耦合面,中层的外侧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以和外层的内侧环状磨擦耦合面,进而构成输出离合器的功能,外层结构亦与引擎ICE101侧转轴S103结合,以在引擎处于低速时暂时切断与负载的连结,其中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即在引擎ICE101侧转轴S103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以驱动负载侧转轴S104;并可选择性于负载侧转轴S104设置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供与第一电机组E101相互传动;
——负载侧转轴S104:可为直接输往负载,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经转轴S105作单轴输出,或选择性设置差动轮组DG所构成的传动装置,经两组差动转轴S105R及S105L作差动输出;
——引擎ICE101:为由习用各种内燃引擎及相关起动及操作的控速装置及燃料系统、进排气系统、引燃系统、冷却系统等周边介面装置所构成,以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转轴S103;
——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为由各种习用的同轴或不同轴传动装置,如齿轮组或皮带轮组或链轮组或磨擦轮组构成的固定速比或有段或无段变速的传动装置,此项传动装置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第一电机组E101:主要作为电动机功能兼具发电机的副功能,为具有随负荷愈小速度愈高电机特性的串激或助复激型辅助电机,或可作电流值控制(含恒流控制)的交流或直流有刷或无刷机,以供输入电能产生随负荷加大而增加扭力性能的回转机械动能,或其他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内转子或外转子回转电机所构成;第一电机组E101的转轴S101为借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耦合于负载侧转轴S104,及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与离心式离合器FC102的主动牵动侧;
——第二电机组E102:主要作为发电机功能兼具电动机的副功能,为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能将回转机械动能转为电能的内转子或外转子回转电机所构成;第二电机组E102为借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1,耦合于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及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与离心式离合器FC102的被动牵动侧,或由第二电机组E102直接耦合于引擎转轴S103;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11所示为本发明呈相反作用方向设置离心式离合器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三,其主要构成为可将图10实施例中引擎ICE101侧转轴S103,与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0101的主动牵动侧与离心式离合器FC102的被动牵动侧之间,可选择性设置由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301,并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当输出离合器CL301闭合时,其功能与图10实施例相同,当输出离合器CL301切离时,则相对增加功能,及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12所示为本发明借呈相反作用方向设置离心式离合器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四,其主要构成为电机组E101与负载侧转轴S104呈共轴结构,而电机组E101与引擎ICE101间设置前述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其中层结构供结合于第一电机组E101输出轴共构的负载侧转轴S104,其内层及外层则与引擎转轴S103相联结,上述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为由两组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套合而构成具有内层、中层及外层的三层结构,其中内层与中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1,内层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内层为结合于引擎转轴S103而互相牵动;中层外侧与外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2,中层为与第一电机组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耦合,中层内侧具有环状磨擦耦合面,外侧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以和外层的内侧环状磨擦耦合面构成输出离合器的功能,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与引擎ICE101侧转轴S103结合,以在引擎处于高速时耦合驱动负载,低速时切断与负载的连结;其中引擎ICE101可为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及离心式离合器FC102的被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及离心式离合器FC102的主动牵动侧,即在负载侧转轴S104到达设定转速时,可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2闭合,进而牵动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或在引擎ICE101侧转轴S103到达设定转速时,可使离心式离合器F0101闭合,进而牵动负载侧转轴S104以驱动负载;
——引擎ICE101:为由习用各种内燃引擎及相关起动及操作的控速装置及燃料系统、进排气系统、引燃系统、冷却系统等周边介面装置所构成,以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转轴S103;
——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为由各种习用的同轴或不同轴传动装置,如齿轮组或皮带轮组或链轮组或磨擦轮组构成的固定速比或有段或无段变速的传动装置,此项传动装置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第一电机组E101:主要作为电动机功能兼具发电机的副功能,为具有随负荷愈小速度愈高电机特性的串激或助复激型辅助电机,或可作电流值控制(含恒流控制)的交流或直流有刷或无刷机,以供输入电能产生随负荷加大而增加扭力性能的回转机械动能,或其他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内转子或外转子回转电机所构成;第一电机组E101为借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负载侧转轴S104,负载侧转轴S104可为直接输往负载或依需要可选择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经转轴S105作单轴输出,或选择性设置差动轮组DG所构成的传动装置,经两组差动转轴S105R及S105L作差动输出;
——第二电机组E102:主要作为发电机功能兼具电动机的副功能,为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能将回转机械动能转为电能的内转子或外转子回转电机所构成;第二电机组E102为借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1,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与引擎ICE101的转轴S103,或由第二电机组E102直接耦合于引擎输出轴;
——输出离合器CL101:为可依需要选择性加设于第一电机组E101输出侧与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之间,此项输出离合器CL101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人工操作介面M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操控,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13所示为图12实施例进一步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的实施例示意图;其主要构成为在于图12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机组E101由两组独立的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所替代,其中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而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负载侧转轴S104,可为直接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选择配置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再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而上述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为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作等速或可差动的驱动控制。
图14所示为本发明图9所示实施例设有可控制离合器的实施例,为图9实施例进一步可将离心式离合器FC101,与可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所控制的磨擦式或流力耦合式可控制离合器CL102,设置于引擎转轴S103及负载侧转轴S104之间,以对引擎转轴S103及负载侧转轴S104两者作动力耦合或中断的操作,使系统具有磨擦式或流力耦合式的可控制离合器CL102及引擎油门,以获得由引擎回转动力驱动负载的另一特定的功能,其中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即在引擎ICE101侧转轴S103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负载侧转轴S104牵动;前述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可控制离合器CL102可为独立结构或呈共构体;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图1实施例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操作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15所示为本发明图14所示实施例设有输出离合器的实施例,为图14实施例加设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此项输出离合器CL101为设置于第一电机组E101所驱动的负载侧转轴S104与负载之间,当其闭合时,其功能与图14实施例相同,当输出离合器CL101切离时,则其增加功能含可与负载隔离而由引擎ICE101同时驱动第一电机组E101及第二电机组E102作发电机功能运转,或单独驱动第一电机组E101作为发电机功能的运转;及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16所示为图15所示实施例进一步可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的实施例示意图,其主要构成为在于图15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机组E101由两组独立的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所替代,其中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而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负载侧转轴S104可为直接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选择配置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再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而上述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为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作等速或可差动的驱动控制,其功能与图15实施例相同。
图17所示为图9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电机组与负载侧转轴呈共构结构例,为前述图9实施例进一步可将第一电机组E101与负载侧转轴S104,制成共轴的共构结构以供驱动负载;其主要构成为于引擎ICE101的转轴S103与负载侧转轴S104间,设置供控制转轴S103与转轴S104两者作传动耦合或中断传动的离心式离合器FC101,其中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即在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远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转轴S103,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牵动负载侧转轴S104;负载侧转轴S104为供驱动负载,并可与第一电机组E101呈共轴结构;
——负载侧转轴S104:可为直接输往负载,或可选择性设置由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再输往负载,或依需要可选择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再经转轴S105作单轴输出,或选择性设置差动轮组DG所构成的传动装置,经两组差动转轴S105R及S105L作差动输出;
——引擎ICE101:为由习用各种内燃引擎及相关起动及操作的控速装置及燃料系统、进排气系统、引燃系统、冷却系统等周边介面装置所构成,以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转轴S103;
——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为由各种习用的同轴或不同轴传动装置,如齿轮组或皮带轮组或链轮组或磨擦轮组构成的固定速比或有段或无段变速的传动装置,此项传动装置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第一电机组E101:主要作为电动机功能兼具发电机的副功能,为具有随负荷愈小速度愈高电机特性的串激或助复激型辅助电机,或可作电流值控制(含恒流控制)的交流或直流有刷或无刷机,以供输入电能产生随负荷加大而增加扭力性能的回转机械动能,或其他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内转子或外转子回转电机所构成;第一电机组E101为与负载侧转轴S104呈共轴结构,及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0101的被动牵动侧;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18所示为图17所示实施例加设与引擎转轴直接耦合或借传动装置相互传动的第二电机组实施例,为图17所示实施例依需要选择性加设供与引擎ICE101转轴S103直接耦合或借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1作相互传动的第二电机组E102,以作为发电机或电动机功能或兼具发电机及电动机的功能;其中:
——第二电机组E102:主要作为发电机功能兼具电动机的副功能,为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能将回转机械动能转为电能的内转子或外转子回转电机所构成;第二电机组E102可为借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1,耦合于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及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或由第二电机组E102直接耦合于引擎转轴S103;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17及图18所示实施例进一步可将第一电机组E101由两组独立的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所替代,其中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而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负载侧转轴S104,可为直接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选择配置输出离合器CL101再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而上述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为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作等速或可差动的驱动控制。
图19所示为图17进一步可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的实施例。
图20所示为图18进一步可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的实施例。
此外,前述引擎ICE101与驱动轴S103间可依需要设置选定的自动变速传动装置T1040,以配合性能的需求或结构空间的需求;图21所示为本发明引擎与驱动轴间设有自动变速传动装置实施例,其主要构成如下:
——引擎ICE101与转轴S103之间设有由自动变速皮带轮组(CVT)或其他习用自动变速传动元件所构成的自动变速传动装置T1040,转轴S103与负载侧转轴S104间,设置供控制转轴S103与负载侧转轴S104两者作传动耦合或中断传动的离心式离合器FC103,其中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供驱动自动变速传动装置T1040,再由自动变速传动装置T1040的输出端结构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0103的主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3的被动牵动侧,即在自动变速传动装置T1040的输出端结构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3闭合,进而牵动负载侧转轴S104;
——负载侧转轴S104:负载侧转轴S104与第一电机组E101所构成的输出结构型态包括:
1、负载侧转轴S104与第一电机组E101之间为呈直接共轴结构,以由负载侧转轴S104共轴结构直接驱动负载;或
2、依需要可选择在负载侧转轴S104与第一电机组E101之间,设置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再由第一电机组E101的输出端直接驱动负载;或
3、前述第1项更进一步同时在第一电机组E101输出端与负载之间,可选择设置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或差动传动装置T105,再依需要选定输出端以驱动负载;或
4、由负载侧转轴S104与第一电机组E101的共轴结构与所驱动负载之间,设置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再于第一电机组E101的输出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设置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或差动传动装置T105,再依需要选定输出端以驱动负载;其中:
——引擎ICE101:为由习用各种内燃引擎及相关起动及操作的控速装置及燃料系统、进排气系统、引燃系统、冷却系统等周边介面装置所构成,以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转轴S103;
——自动变速传动装置T1040:为由各种习用的同轴或不同轴的自动变速传动装置所构成,如齿轮组或皮带轮组或链轮组或磨擦轮组或流力耦合装置,或电磁耦合装置构成的有段变速或无段变速的自动变速传动装置所构成,此项传动装置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第一电机组E101:主要作为电动机功能兼具发电机的副功能,为具有随负荷愈小速度愈高电机特性的串激或助复激型辅助电机,或可作电流值控制(含恒流控制)的交流或直流有刷或无刷机,以供输入电能产生随负荷加大而增加扭力性能的回转机械动能,或其他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内转子或外转子回转电机所构成;第一电机组E101为直接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牵动侧,或依需要可选择性设置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再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所驱动的负载侧转轴S104,而第一电机组E101可直接驱动负载,或依需要可选择性设置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的传动装置,或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或差动传动装置T105再驱动负载;
——第二电机组E102:主要作为发电机功能兼具电动机的副功能,为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能将回转机械动能转为电能的内转子或外转子回转电机所构成;第二电机组E102为借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1,耦合于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及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或由第二电机组E102直接耦合于引擎转轴S103;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C、如图22~29为前述图1~8的各种实施例中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加串单向传动装置SWC101供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
图22所示为图1实施例离心式离合器的被动牵动侧加串单向传动装置供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一,其主要构成为于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与负载侧转轴S104间,设置供控制转轴S103与负载侧转轴S104两者作传动耦合或中断传动的离心式离合器FC101,以及经选定运作转向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其中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供经依选定运作转向设置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再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即在负载侧转轴S104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牵动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负载侧转轴S104为供驱动负载,并可于负载侧转轴S104设置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供与第一电机组E101相互传动;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图1实施例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23所示为图2实施例离心式离合器的被动牵动侧加串单向传动装置供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二,其主要构成为于引擎ICE101的转轴S103与驱动负载侧转轴S104之间,依序串设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以及经选定运作转向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上述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为由两组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套合成三层结构,或整体制成具有内层、中层及外层的三层结构,其中内层与中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1,内层为结合于负载侧转轴S104而互相牵动,并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中层外侧与外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2,中层为经依选定运作转向设置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再与引擎所驱动的转轴S103耦合,其内侧具有环状磨擦耦合面,中层的外侧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以和外层的内侧环状磨擦耦合面,进而构成输出离合器的功能,外层结构亦供与负载侧转轴S104结合,以在引擎处于低速时暂时切断与负载的连结,其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即在负载侧转轴S104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牵动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并可选择性于负载侧转轴S104设置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供与第一电机组E101相互传动;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图2实施例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电机组的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撰控;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24所示为图3实施例借离心式离合器的被动牵动侧加串单向传动装置供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三,其主要构成为可将图23实施例中设有的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与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内环磨擦耦合面及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2的外环磨擦耦合面,共同结合于中间转轴S102,上述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为由两组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套合而构成具有内层、中层及外层的三层结构,其中内层与中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1,内层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内层为结合于中间转轴S102而互相牵动;中层外侧与外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2,中层为经依选定运作转向设置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再与引擎所驱动的转轴S103耦合,其内侧具有环状磨擦耦合面,中层的外侧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以和外层的内侧环状磨擦耦合面,进而构成一输出离合器的功能,外层环状结构亦与中间转轴S102结合,以在引擎处于低速时暂时切断与负载的连结;其中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及结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而中间转轴S102供结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即在中间转轴S102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牵动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
——中间转轴S102:可为直接输往负载,或可选择性设置由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301,再经负载侧转轴S104输往负载,或依需要可选择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再经转轴S105作单轴输出,或选择性设置差动轮组DG所构成的传动装置,经两组差动转轴S105R及S105L作差动输出;前述可选择性加设的输出离合器CL301,可为设置于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的内环磨擦耦合面,及外环磨擦耦合面所牵动的中间转轴S102与负载侧转轴S104之间;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图3实施例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当输出离合器CL301闭合时,其功能与图23实施例相同,当输出离合器CL301切离时,则相对增加功能,及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25所示为图4实施例离心式离合器的被动牵动侧加串单向传动装置供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四,其主要构成为电机组E101与负载侧转轴S104呈共轴结构,而电机组E101与引擎ICE101间供设置前述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以及经选定运作转向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的内层及外层结构,供结合于第一电机组E101输出轴所联结的负载侧转轴S104,其中层则与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相联结,上述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为由两组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套合而构成具有内层、中层及外层的三层结构,其中内层与中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1内层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内层为结合于负载侧转轴S104而互相牵动;中层外侧与外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2,中层为经依选定运作转向设置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再与引擎所驱动的转轴S103耦合,中层内侧具有环状磨擦耦合面,外侧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以和外层的内侧环状磨擦耦合面构成输出离合器的功能,外层环状结构亦与负载侧转轴S104结合,在引擎处于高速时耦合驱动负载,低速时切断与负载的连结;其中引擎ICE101可为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结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结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即在负载侧转轴S104到达设定转速时,可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牵动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输出离合器CL101为可依需要选择性加设于第一电机组E101输出侧与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之间,此项输出离合器CL101为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图4实施例中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人工操作介面M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26所示为图25实施例进一步可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的实施例示意图;其主要构成为于图25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机组E101由两组独立的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所替代,其中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而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负载侧转轴S104,可为直接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选择配置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再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而上述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为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作等速或可差动的驱动控制。
图27所示为本发明图22实施例设有可控制离合器的实施例,为图22实施例进一步可将离心式离合器FC101,与可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所控制的磨擦式或流力耦合式可控制离合器CL102,设置于引擎转轴S103及负载侧转轴S104之间,以对引擎转轴S103及负载侧转轴S104两者作动力耦合或中断的操作,使系统具有磨擦式或流力耦合式的可控制离合器CL102及引擎油门,以获得由引擎转动力驱动负载的另一特定的功能,其中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即在负载侧转轴S104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牵动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前述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可控制离合器CL102可为独立结构或呈共构体;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操作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28所示为本发明图27所示实施例设有输出离合器的实施例,为图27实施例加设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此项输出离合器CL101为设置于第一电机组E101所驱动的负载侧转轴S104与负载之间,当其闭合时,其功能与图27实施例相同,当输出离合器CL101切离时,则其增加功能含与负载隔离而由引擎ICE101同时驱动第一电机组E101及第二电机组E102作发电机功能运转,或单独驱动第一电机组E101作为发电机功能的运转;及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29所示为图28所示实施例进一步可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的实施例示意图,其主要构成为于图28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机组E101由两组独立的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所替代,其中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而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负载侧转轴S104可为直接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选择配置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再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而上述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为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作等速或可差动的驱动控制,其功能与图28实施例相同。
D、如图30~37为前述图9~16的各种实施例进一步将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与负载侧转轴S104间的各种离心式离合器呈相反作用方向设置,以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
图30所示为本发明图22借呈相反作用方向设置离心式离合器,以及经选定运作转向的单向传动装置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一,其主要构成为于引擎ICE101的转轴S103与负载侧转轴S104间,设置供控制转轴S103与负载侧转轴S104两者作传动耦合,或中断传动的离心式离合器FC101,其中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经依选定运作转向设置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再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即在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傅动装置T104驱动转轴S103,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牵动负载侧转轴S104;负载侧转轴S104为供驱动负载,并可于负载侧转轴S104设置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供与第一电机组E101相互传动: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图9实施例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31所示为本发明图2 3借呈相反作用方向设置离心式离合器,以及经选定运作转向的单向传动装置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二,其主要构成为于引擎化ECE101的转轴S103与驱动负载侧转轴S104间,依序串设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0101及FC102,上述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为由两组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套合成三层结构,或整体制成具有内层、中层及外层的三层结构,其中内层与中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1,内层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内层为结合于引擎ICE101侧转轴S103而互相牵动,中层外侧与外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2,中层为与负载侧转轴S104耦合,其内侧具有环状磨擦耦合面,中层的外侧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以和外层的内侧环状磨擦耦合面,进而构成输出离合器的功能,外层结构亦与引擎ICE101侧转轴S103结合,以在引擎处于低速时暂时切断与负载的连结,其中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经依选定运作转向设置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再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即在引擎ICE101侧转轴S103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以驱动负载侧转轴S104;并可选择性于负载侧转轴S104设置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供与第一电机组E101相互传动;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图10实施例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32所示为本发明图24借呈相反作用方向设置离心式离合器,以及经选定运作转向的单向传动装置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三,其主要构成为可将引擎ICE101侧转轴S103,与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与离心式离合器FC102的被动牵动侧之间,可选择性设置由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301;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图11实施例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当输出离合器CL301闭合时,其功能与图31所示实施例相同,当离合器CL301切离时,则相对增加功能,及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33所示为本发明图25呈相反作用方向设置离心式离合器,以及经选定运作转向的单向传动装置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四,其主要构成为电机组E101与负载侧转轴S104呈共轴结构,而电机组E101与引擎ICE101间设置前述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其中层结构供结合于第一电机组E101输出轴共构的负载侧转轴S104,其内层及外层则与引擎转轴S103相联结,上述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为由两组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套合而构成具有内层、中层及外层的三层结构,其中内层与中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1,内层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内层为结合于引擎转轴S103而互相牵动,中层外侧与外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2,中层为与第一电机组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耦合,中层内侧具有环状磨擦耦合面,外侧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以和外层的内侧环状磨擦耦合面构成输出离合器的功能,离心式离合器FC101主动牵动侧与引擎ICE101侧转轴S103结合,以在引擎处于高速时耦合驱动负载,低速时切断与负载的连结。其中引擎ICE101可为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及离心式离合器FC102的被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经依选定运作转向设置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再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及离心式离合器FC102的主动牵动侧,即在负载侧转轴S104到达设定转速时,可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2闭合,进而牵动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或在引擎ICE101侧转轴S103到达设定转速时,可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牵动负载侧转轴S104以驱动负载;输出离合器CL101为可依需要选择性加设于第一电机组E101输出侧与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之间,此项输出离合器CL101为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图12实施例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人工操作介面M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34所示为图33实施例进一步可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的实施例示意图;其主要构成为在于图33中的第一电机组E101由两组独立的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所替代,其中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而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负载侧转轴S104,可为直接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选择配置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再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而上述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为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作等速或可差动的驱动控制。
图35所示为本发明图30所示实施例设有可控制离合器的实施例,为图30实施例进一步可将离心式离合器FC101,与可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所控制的磨擦式或流力耦合式可控制离合器CL102,设置于引擎转轴S103及负载侧转轴S104间,以对引擎转轴S103及负载侧转轴S104两者作动力耦合或中断的操作,使系统具有磨擦式或流力耦合式的可控制离合器CL102及引擎油门,以获得由引擎回转动力驱动负载的另一特定功能,其中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即在引擎ICE101侧转轴S103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负载侧转轴S104牵动;前述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可控制离合器CL102可为独立结构或呈共构体;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图30实施例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操作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36所示为本发明图35所示实施例设有输出离合器的实施例,为图35实施例加设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此项输出离合器CL101,为设置于第一电机组E101所驱动的负载侧转轴S104与负载之间,当其闭合时,其功能与图35实施例相同,当输出离合器CL101切离时,则其增加功能含可与负载隔离,而由引擎ICE101同时驱动第一电机组E101及第二电机组E102作发电机功能运转,或单独驱动第一电机组E101作为发电机功能的运转;及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37所示为图36所示实施例进一步可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的实施例示意图,其主要构成为在于图36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机组E101由两组独立的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所替代,其中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而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负载侧转轴S104可为直接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选择配置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再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而上述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为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作等速或可差动的驱动控制,其功能与图36实施例相同。
E、如图38~45为前述图1~8各种实施例中的引擎ICE101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结合的转轴S103,与离心式离合器FC101主动牵动侧所结合的输出轴S104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SWC101的应用系统实施例:
图38所示为图1所示实施例改为引擎与离心式离合器的被动牵动侧结合的转轴,与离心式离合器主动牵动侧所结合的输出轴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一,其主要构成为于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与负载侧转轴S104间,设置供控制转轴S103与转轴S104两者作传动耦合或中断传动的离心式离合器FC101以及经选定运作转向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其中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即在负载侧转轴S104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牵动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负载侧转轴S104为供驱动负载,并可于负载侧转轴S104设置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供与第一电机组E101相互传动;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图1实施例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I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39所示为图2所示实施例改为引擎与离心式离合器的被动牵动侧结合的转轴,与离心式离合器主动牵动侧所结合的输出轴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二,主要构成为于引擎ICE101的转轴S103与驱动负载侧转轴S104之间,以及经选定运作转向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依序串设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0102,上述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为由两组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套合成三层结构,或整体制成具有内层、中层及外层的三层结构,其中内层与中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1内层为结合于负载侧转轴S104而互相牵动,并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中层外侧与外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2,中层为与引擎所驱动的转轴S103耦合,其内侧具有环状磨擦耦合面,中层的外侧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以和外层的内侧环状磨擦耦合面,进而构成输出离合器的功能,外层结构亦供与负载侧转轴S104结合,以在引擎处于低速时暂时切断与负载的连结,其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即在负载侧转轴S104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牵动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并可选择性于负载侧转轴S104设置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供与第一电机组E101相互传动;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图2实施例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中央控制器CCU101、人工控制介面M101、电机组的驱动控制装置CD101、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40所示为图3所示实施例改为引擎与离心式离合器的被动牵动侧结合的转轴,与离心式离合器主动牵动侧所结合的输出轴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三,其主要构成为可将图39实施例中所设有的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与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内环磨擦耦合面及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2的外环磨擦耦合面,共用结合于中间转轴S102,上述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为由两组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套合而构成具有内层、中层及外层的三层结构,其中内层与中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1,内层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内层为结合于中间转轴S102互相牵动;中层外侧与外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2,中层为与引擎所驱动的转轴S103耦合,其内侧具有环状磨擦耦合面,中层的外侧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以和外层的内侧环状磨擦耦合面,进而构成一输出离合器的功能,外层环状结构亦与中间转轴S102结合,以在引擎处于低速时暂时切断与负载的连结。其中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及结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转轴S103与中间转轴S102之间设有经选定运作转向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而中间转轴S102供结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即在中间转轴S102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牵动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
——中间转轴S102:可为直接输往负载,或可选择性设置由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301,再经负载侧转轴S104输往负载,或依需要可选择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再经转轴S105作单轴输出,或选择性设置差动轮组DG所构成的传动装置,经两组差动转轴S105R及S105L作差动输出;前述可选择性加设的输出离合器CL301,可为设置于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的内环磨擦耦合面,及外环磨擦耦合面所牵动的中间转轴S102与负载侧转轴S104之间;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图3实施例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当输出离合器CL301闭合时,其功能与图39实施例相同,当输出离合器CL301切离时,则相对增加功能,及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41所示为图4所示实施例改为引擎与离心式离合器的被动牵动侧结合的转轴,与离心式离合器主动牵动侧所结合的输出轴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四,其主要构成为电机组E101与负载侧转轴S104呈共轴结构,而电机组E101与引擎ICE101间设置前述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其内层及外层结构,供结合于第一电机组E101输出轴所联结的负载侧转轴S104,其中层则与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相联结,上述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为由两组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套合而构成具有内层、中层及外层的三层结构,其中内层与中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1,内层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内层为结合于负载侧转轴S104而互相牵动;中层外侧与外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2,中层为与引擎所驱动的转轴S103耦合,中层内侧具有环状磨擦耦合面,外侧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以和外层的内侧环状磨擦耦合面构成输出离合器的功能,外层环状结构亦与负载侧转轴S104结合,在引擎处于高速时耦合驱动负载,低速时切断与负载的连结;其中引擎ICE101可为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及结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转轴S103与负载侧转轴S104之间设有经选定运作转向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结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即在负载侧转轴S104到达设定转速时,可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牵动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输出离合器CL101为可依需要选择性加设于第一电机组E101输出例与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之间,此项输出离合器CL101为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图4实施例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人工操作介面M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42所示为图41实施例进一步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的实施例示意图;其主要构成为在于图41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机组E101由两组独立的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所替代,其中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而离心式离合例转轴S104,可为直接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选择配置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再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而上述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为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作等速或可差动的驱动控制。
图43所示为本发明图38所示实施例设有可控制离合器的实施例,为图38所示实施例进一步可将离心式离合器FC101,与可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所控制的磨擦式或流力耦合式可控制离合器CL102,设置于引擎转轴S103及负载侧转轴S104之间,以对引擎转轴S103及负载侧转轴S104两者作动力耦合或中断的操作,使系统具有磨擦式或流力耦合式的可控制离合器CL102及引擎油门,以获得由引擎回转动力驱动负载的另一特定的功能,其中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即在负载侧转轴S104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牵动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前述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可控制离合器CL102可为独立结构或呈共构体;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图38实施例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操作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44所示为本发明图43所示实施例设有输出离合器的实施例,为图43实施例加设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此项输出离合器CL101为设置于第一电机组E101所驱动的负载侧转轴S104与负载之间,当其开合时,其功能与图43实施例相同,当输出离合器CL101切离时,则其增加功能含与负载隔离,而由引擎ICE101同时驱动第一电机组E101及第二电机组E102作发电机功能运转,或单独驱动第一电机组E101作为发电机功能的运转;及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45所示为图44所示实施例进一步可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的实施例示意图,其主要构成为在于图44所示中的第一电机组E101由两组独立的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所替代,其中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而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负载侧转轴S104可为直接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选择配置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再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而上述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为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作等速或可差动的驱动控制,其功能与图44实施例相同。
F、如图46~53为前述图38~45的各种实施例进一步可将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与负载侧转轴S104间的各种离心式离合器及单向传动装置SWC101呈相反作用方向设置,以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
图46所示为图38所示实施例呈相反作用方向设置离心式离合器经依选定运作转向设置的单向传动装置供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一,其主要构成为于引擎ICE101的转轴S103与负载侧转轴S104间,设置供控制转轴S103与转轴S104两者作传动耦合或中断传动的离心式离合器FC101,其中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引擎ICE101所驱动的驱动转轴S103与负载侧转轴S104之间,经依选定运作转向设置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即在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转轴S103,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牵动负载侧转轴S104;负载侧转轴S104为供驱动负载,并可于负载侧转轴S104,设置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供与第一电机组E101相互传动;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图38实施例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47所示为图39所示实施例呈相反作用方向设置离心式离合器经依选定运作转向设置的单向传动装置供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二,其主要构成为于引擎ICE101的转轴S103与驱动负载侧转轴S104间,依序串设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0101及FC102,上述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为由两组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套合成三层结构,或整体制成具有内层、中层及外层的三层结构,其中内层与中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1,内层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内层为结合于引擎ICE101侧转轴S103而互相牵动,中层外侧与外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2,中层为与负载侧转轴S104耦合,其内侧具有环状磨擦耦合面,中层的外侧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以和外层的内侧环状磨擦耦合面,进而构成输出离合器的功能,外层结构亦与引擎ICE101侧转轴S103结合,以在引擎处于低速时暂时切断与负载的连结,其中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引擎ICE101所驱动的驱动转轴S103与负载侧转轴S104之间,经依选定运作转向设置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即在引擎ICE101侧转轴S103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以驱动负载侧转轴S104;并可选择性于负载侧转轴S104设置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供与第一电机组E101相互传动;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图39实施例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48所示为图40所示实施例呈相反作用方向设置离心式离合器经依选定运作转向设置的单向传动装置供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三,其主要构成为将图40实施例中引擎ICE101侧转轴S103,与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与离心式离合器FC102的被动牵动侧之间,可选择性设置由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301;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图40实施例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当输出离合器CL301闭合时,其功能与图47所示实施例相同,当输出离合器CL301切离时,则相对增加功能,及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49所示为图41所示实施例呈相反作用方向设置离心式离合器经依选定运作转向设置的单向传动装置供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四,其主要构成为电机组E101与负载侧转轴S104呈共轴结构,而电机组E101与引擎ICE101间设置前述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其中层结构供结合于第一电机组E101输出轴共构的负载侧转轴S104,其内层及外层则与引擎转轴S103相联结,上述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为由两组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套合而构成具有内层、中层及外层的三层结构,其中内层与中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1,内层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内层为结合于引擎转轴S103而互相牵动;中层外侧与外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2,中层为与第一电机组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耦合,中层内侧具有环状磨擦耦合面,外侧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以和外层的内侧环状磨擦耦合面构成输出离合器的功能,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与引擎ICE101侧转轴S103结合,以在引擎处于高速时耦合驱动负载,低速时切断与负载的连结;其中引擎ICE101可为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及离心式离合器FC102的被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及离心式离合器FC102的主动牵动侧,引擎ICE101所驱动的驱动转轴S103与负载侧转轴S104之间,经依选定运作转向设置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即在负载侧转轴S104到达设定转速时,可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2闭合,进而牵动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或在引擎ICE101侧转轴S103到达设定转速时,可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牵动负载侧转轴S104以驱动负载;输出离合器CL101为可依需要选择性加设于第一电机组E101输出例与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之间,此项输出离合器CL101为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图41实施例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人工操作介面M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50所示为图49实施例进一步可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的实施例示意图;其主要构成为在于图49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机组E101由两组独立的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所替代,其中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而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负载侧转轴S104,可为直接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选择配置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再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而上述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为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作等速或可差动的驱动控制。
图51所示为本发明图46所示实施例设有可控制离合器的实施例,为图46实施例进一步可将离心式离合器FC101,与可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所控制的磨擦式或流力耦合式可控制离合器CL102,设置于引擎转轴S103及负载侧转轴S104之间,以对引擎转轴S103及负载侧转轴S104两者作动力耦合或中断的操作,使系统具有磨擦式或流力耦合式的可控制离合器CL102及引擎油门,以获得由引擎回转动力驱动负载的另一特定的功能,其中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即在引擎ICE101侧转轴S103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负载侧转轴S104牵动;前述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可控制离合器CL102可为独立结构或呈共构体;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图46实施例相同;
借著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操作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52所示为本发明图51所示实施例设有输出离合器的实施例,为图51实施例加设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此项输出离合器CL101为设置于第一电机组E101所驱动的负载侧转轴S104与负载之间,当其闭合时,其功能与图51实施例相同,当输出离合器CL101切离时,则其增加功能含可与负载隔离而由引擎ICE101同时驱动第一电机组E101及第二电机组E102作发电机功能运转,或单独驱动第一电机组E101作为发电机功能运转;及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53所示为图52所示实施例进一步可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的实施例示意图,其主要构成为在于图52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机组E101由两组独立的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所替代,其中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而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负载侧转轴S104可为直接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选择配置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撰控的输出离合器CL101再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而上述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为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作等速或可差动的驱动控制,其功能与图52实施例相同。
G、如图54~61为本发明负载侧转轴与引擎动力源之间设置单向传动装置SWC101或进一步结合离心式离合器FC102以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
图54所示为本发明负载侧转轴与引擎动力源间设置单向传动装置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一,其主要构成为于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与负载侧转轴S104间,设置单向传动装置SWC101,而在负载侧转轴S104转速高于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时,单向传动装置SWC101呈空转而不传输回转动能时,而在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所驱动的转轴S103转速高于负载侧转轴S104时,转轴S103的回转动能借单向传动装置SWC101传输至负载倒转轴S104;负载侧转轴S104为供驱动负载,并可于负载侧转轴S104设置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供与第一电机组E101相互传动;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图1实施例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55所示为本发明借负载侧转轴与引擎动力源间设置单向传动装置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二,其主要构成为于引擎ICE101的转轴S103与驱动负载侧转轴S104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SWC101,以及离心式离合器FC102,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所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2的主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2的被动牵动侧,即在负载侧转轴S104转速高于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时,单向传动装置SWC101呈空转而不传输回转动能时,而在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所驱动的转轴S103转速高于负载侧转轴S104时,转轴S103的回转动能借单向传动装置SWC101传输至负载侧转轴S104;而在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所驱动的转轴S103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2闭合,进而牵动负载侧转轴S104;并可选择性于负载侧转轴S104设置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供与第一电机组E101相互传动: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囫2实施例相同;
借中央控制器CCU101、人工控制介面M101、电机组的驱动控制装置CD101、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构成的系统,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56所示为本发明借负载侧转轴与引擎动力源间设置单向传动装置作主动控制应用系统实施例之三,其主要构成为可将图55实施例中所设有的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与离心式离合器FC102的被动牵动侧外环耦合面,共同结合于中间转轴S102,其中层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中层为与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耦合,其内侧设有选定运作转向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供与中间转轴S102耦合,以在引擎处于停止或低速时切断与负载的连结;其中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结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2的主动牵动侧,而中间转轴S102供结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2的被动牵动侧,即在中间转轴S102转速高于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时,单向传动装置SWC101呈空转而不传输回转动能时,而在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所驱动的转轴S103转速高于中间转轴S102时,转轴S103的回转动能借单向传动装置SWC101传输至中间转轴S102;中间转轴S102可为直接输往负载,或可选择性设置由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301,再经负载侧转轴S104输往负载,或依需要可选择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再经转轴S105作单轴输出,或选择性设置差动轮组DG所构成的传动装置,经两组差动转轴S105R及S105L作差动输出;前述可选择性加设的输出离合器CL301,可为设置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2的外环磨擦耦合面所牵动的中间转轴S102,与负载侧转轴S104之间;
——中间转轴S102:可为直接输往负载,或可选择性设置由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301,再经负载侧转轴S104输往负载,或依需要可选择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再经转轴S105作单轴输出,或选择性设置差动轮组DG所构成的传动装置,经两组差动转轴S105R及S105L作差动输出;前述可选择性加设的输出离合器CL301,可为设置于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的内环磨擦耦合面,及外环磨擦耦合面所牵动的中间转轴S102与负载侧转轴S104之间;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图3实施例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当输出离合器CL301闭合时,其功能与图55实施例相同,当输出离合器CL301切离时,则相对增加功能,及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57所示为本发明负载侧转轴与引擎动力源间设置单向传动装置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实施例之四,其主要构成为电机组E101与负载侧转轴S104呈共轴结构,而第一电机组E101与引擎ICE101间设置离心式离合器FC102,离心式离合器FC102的被动牵动侧供结合于第一电机组E101输出轴所联结的负载侧转轴S104,离心式离合器FC102的主动牵动侧则与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相联结,转轴S103与负载侧转轴S104之间设有选定运作转向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主动牵动侧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以和被动牵动侧的内侧环状磨擦和合面构成输出离合器的功能,引擎ICE101可为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结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结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即在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的转速高于负载侧转轴S104时,借单向传动装置SWC101的传动,由引擎ICE101的回转动驱动负载侧转轴S104,或在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到达设定转速时,可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2闭合,进而耦合引擎ICE101及负载侧转轴S104;输出离合器CL101为可依需要选择性加设于第一电机组E101输出侧与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之间,此项输出离合器CL101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图4实施例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人1操作介面M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58所示为图57实施例进一步可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的实施例示意图;其主要结构构成为于图57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机组E101由两组独立的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所替代,其中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而可控制离合器CL102所驱动与第一电机组E101共轴的负载侧转轴S104,可为直接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选择配置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再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而上述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为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作等速或可差动的驱动控制。
图59所示为本发明图54所示实施例设有可控制离合器的实施例,为图54实施例进一步可将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所控制的磨擦式或流力耦合式可控制离合器CL102,以及经选定转向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设置于引擎转轴S103及负载侧转轴S104之间,以对引擎转轴S103及负载侧转轴S104两者作动力耦合或中断的操作,使系统具有磨擦式或流力耦合式的可控制离合器CL102及引擎油门,以获得由引擎回转动力驱动负载的另一特定的功能,即在负载侧转轴S104转速高于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时,单向传动装置SWC101呈空转,而于转轴S103转速高于负载侧转轴S104时,则由引擎ICE101驱动输出转轴S104;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图54实施例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操作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60所示为本发明图59所示实施例设有输出离合器的实施例,为图59实施例加设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此项输出离合器CL101为设置于第一电机组E101所驱动的负载侧转轴S104与负载之间,当其闭合时,其功能与图59实施例相同,当输出离合器CL101切离时,则其增加功能合与负载隔离而由引擎ICE101同时驱动第一电机组E101及第二电机组E102作发电机功能运转,或单独驱动第一电机组E101作为发电机功能的运转;及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前述(1)~(10)项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前述运作模式A1~A3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图61所示为图60所示实施例进一步可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的实施例示意图,其主要构成为在于图60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机组E101由两组独立的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所替代,其中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而可控制离合器CL102所驱动的负载侧转轴S104可为直接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选择配置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再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而上述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为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作等速或可差动的驱动控制,其功能与图60实施例相同。
此外,此项系统中,前述图1~8、图22~27、图39~61所示实施例亦可由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供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再输出驱动负载,而原所揭示负载侧转轴S104,供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耦合于第一电机组E101;而另外负载侧转轴S104所驱动的输出离合器CL101、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差动轮组DG等负载侧装置可选择部份或全部保留,或选定为不设置。
又,前述图1~图61所示实施例中,各实施例可由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供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再驱动负载,并由引擎ICE101驱动第一电机组E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或借储放电装置ESD101的电能、或引擎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1,所驱动的第二电机组E102发电的电能,经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驱动控制装置CD101的驱动控制,使第一电机组E101作电动机功能的运转,供启动引擎ICE101或单独驱动负载或和引擎ICE101共同驱动负载。
综合上述,此项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为揭示由控制引擎ICE101与控制第一电机组E101及第二电机组E102作为电动机或发电机功能的运转,以及配合第一离心式离合器FC101、或第二离心式离合器FC102及单向传动装置SWC101及其他周边装置的选配,以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驱动控制装置CD101的控制以产生多元性的运转功能,创意新颖、具实用性。

Claims (64)

1、一种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为借一组电机组或由第一及第二两组电机组或两组以上电机组与引擎或其他回转动能装置的结合,以及借一组或一组以上离心式离合器组及单向传动装置或输出离合器或相关传动装置及人工控制介面、中央控制器、储放电装置、借上述相关单元的选择及驱动控制装置的控制,以构成特定控制模式进而产生特定复合动力功能的运转;其特征是:其主要构成的单元如下:
——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为单独由一组离心式离合器FC101所构成或由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两组离心式离合器呈套合或呈一体共同结构构成,或两组独立离心式离合器组经传动元件相互耦合的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其结构为具有内层、中层及外层的三层结构,其中内层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内层为结合于输出轴而互相牵动,中层为与引擎结合具有内侧环磨擦耦合面,外侧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以和外层的内环磨擦耦合而构成一输出离合器的功能,外层结构亦与输出轴结合,以在引擎处于低速时暂时切断与负载的连结;
——单向传动装置SWC101:为由各种习用可作单向传动的机构装置所构成;供直接或供与其他传动装置共同设置于第一电机组E101与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之间,使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对第一电机组E101转部构成于选定回转方向作传动功能,反之则呈空转的中断动力传输,如引擎ICE101呈顺时针方向(CW)驱动时可对第一电机组E101作动力传输,而于引擎ICE101作反时针方向驱动则为中断动力传输;而于第一电机组E101作反时针方向(CCW)驱动时,供通向驱动引擎ICE101,而在第一电机组E101顺时针方向(CW)运转时则为中断通向动力传输;依单向传动装置SWC101方向的选择,其引擎ICE101与第一电机组E101的回转方向与传动或中断传动的关系为可依需要选定;
此项单向传动装置SWC101可为单独设置或与离心式离合器FC101同时设置,而使系统呈不同的复合动力特性;单向传动装置SWC101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相对设置位置,为可依需要选择为将离心式离合器FC101设置于近引擎ICE101转轴S103侧,而单向传动装置设置于近第一电机组E101或离心式离合器组侧;或离心式离合器FC101与单向传动装置SWC101,为设置于引擎ICE101转轴S103与第一电机组转部之间,而离心式离合器FC101与单向传动装置SWC101可为分离结构或共构的型态;
——第一电机组E101:主要作为电动机功能兼具发电机的副功能,为具有随负荷愈小速度愈高电机特性的串激或助复激型辅助电机,或可作电流值控制(含恒流控制)的交流或直流有刷或无刷机,以供输入电能产生随负荷加大而增加扭力性能的回转机械动能,或其他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内转子或外转子回转电机所构成;
——第二电机组E102:主要作为发电机功能兼具电动机的副功能,为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能将回转机械动能转为电能的内转子或外转子回转电机所构成;
——引擎ICE101:为由习用各种内燃引擎及相关起动及操作的控速装置及燃料系统、进排气系统、引燃系统、冷却系统等周边介面装置所构成,以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转轴S103;
——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为由各种习用的同轴或不同轴传动装置,如齿轮组或皮带轮组或链轮组或磨擦轮组构成的固定速比或有段或无段变速的传动装置,此项传动装置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1、T102、T103:为由选定速比的齿轮组、链条链轮组、磨擦轮组、游星轮组、或其他无段或有段、手动排档或自动排档等供作为变换速比或转向功能的传动结构所构成;此项装置为依需要可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输出离合器CL101、CL301:为由人力、机力、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串设于负载侧转轴S104与负载间的输出离合器所构成;此项装置为依需要可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差动轮组DG:为由齿轮或磨擦轮所构成的差动轮组以由一转轴S105输入回转动能,以驱动可差动的两转轴S105R及S105L;此项装置为依需要可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储放电装置ESD101:为由可充放电二次电瓶或超级电容等可储放电装置所构成;
——中央控制单元CCU101:为由机电或固态电子元件所构成,或由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件所构成的数字或模拟中央控制电路,以接受人工操作介面M101的操作及设定,以控制系统的运作;
——驱动控制装置CD101:为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及中央控制器CCU101的控制,以操作两组电机组分别作为马达功能作启动、停止、变速或正反转运作及扭力的控制,或作为发电机功能而控制其发电电压、电流、频率及功率等性能,以及控制输入储放电装置ESD101的充电电能,及控制储放电装置ESD101的输出电能;
——人工操作介面M101:为由机电或固态电子电路所构成的数字或模拟人工操作介面,供接受人工操作以经由中央控制单元CCU101控制系统的运作;
借由上述各种装置的结合及系统运作,以构成下列各种运转功能或部份功能,包括:
(1)由第一电机组作为启动马达进而牵动离心式离合器的致动侧,使离心式离合器闭合而启动引擎;
(2)由第二电机组作为启动马达供启动引擎;
(3)引擎启动后可借离心式离合器或由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所控制的磨擦式或流力耦合式离合器的控制以驱动负载;
(4)引擎运转时除供驱动负载外并继续牵动第二电机组作为发电机功能运转以供驱动第一电机组以共同驱动负载或供对储放电装置ESD101充电;
(5)引擎运转供驱动负载,而第一电机组同时由储放电装置ESD101的电能作电动机运转驱动以共同驱动负载;
(6)第一电机组停止状态,由引擎运转供驱动第二电机组作发电机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ESD101充电或对其他负载输出电能;
(7)引擎供驱动第二电机组以产生发电功能,以驱动第一电机组以驱动负载或同时对电瓶组充电或对其他负载输出电能;
(8)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经驱动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电机组作低速驱动负载而引擎为停止运转的状态;
(9)电能驱动状态含由第一或第二电机组或两同时作发电制动,若滑行速度超过设定值则离心式离合器将闭合牵动引擎作为制动阻尼;
(10)或其他上述系统结构所构成的相关功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除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外,其主要运作模式含:
A1:系统待机时引擎为静止状态;而于人工控制介面M101对系统作启动加速时,第一电机组E101被启动作低速驱动运转以驱动负载,而于人工控制介面M101对第一电机组E101加速至离心式离合器F0101动作闭合时,借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牵动以启动引擎,此时第二电机组E102可依需要作发电输出或停止发电的状态;
当人工控制介面M101对引擎作加大油门的加速操作时,若系统设有离心式离合器FC102,则离心式离合器FC102动作闭合,以牵动负载侧转轴S104进而驱动负载;或呈闭合的离心式离合器FC101牵动负载侧转轴S104进而驱动负载;
当人工控制介面M101更进一步再加大油门的操作时,则引擎转速进一步提升以增加驱动负载的功率,而第一电机组E101可为停止送电或转为作发电机运转,或输入电能作电动机运转以供对引擎ICE101提供并联助动的动能;
A2:系统待机时引擎为低速待机运转状态或驱动周边负载如空调装置或辅助气泵等,而第二电机组E102可为作发电输出或停止发电;
当人工控制介面M101对系统作启动加速时,第一电机组E101被启动作低速驱动运转以驱动负载;
当人工控制介面M101控制储放电装置ESD101的电能,或控制发电机的电能对第一电机组E101作加速驱动时,人工控制介面M101同步对引擎作加大油门的加速,若系统设有离心式离合器FC102,则于引擎转速升高至离心式离合器FC102动作闭合,以牵动负载侧转轴S104进而驱动负载,或于第一电机组E101加速至离心式离合器FC101动作闭合时,与引擎并联以驱动负载;
当人工控制介面M101更进一步再加大油门的操作时,则引擎转速进一步提升以增加驱动负载的功率,而第一电机组E101可依需要选择为停止送电或转为作发电机运转,或输入电能作电动机运转以供对引擎提供并联助动的动能;
A3:系统待机时引擎为恒速待机运转以驱动周边负载装置如空调装置或辅助气泵等;而第二电机组可为作发电输出或停止发电;
当人工控制介面M101对系统作启动加速时,控制储放电装置ESD101的电能,或控制发电机的电能对第一电机组E101作加速驱动时,人工控制介面M101同步对引擎作加大油门的加速,若系统设有离心式离合器FC102,则于引擎转速升高至离心式离合器FC102动作闭合,以牵动负载侧转轴S104进而驱动负载,或于第一电机组E101加速至离心式离合器FC101动作闭合时,与引擎并联以驱动负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借离心式离合器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其主要构成为于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与负载侧转轴S104间,设置供控制转轴S103与负载侧转轴S104两者作传动耦合或中断传动的离心式离合器FC101,其中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即在负载侧转轴S104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牵动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负载侧转轴S104为供驱动负载,并可于负载侧转轴S104设置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T102,供与第一电机组E101相互传动;
——负载侧转轴S104:可为直接输往负载,或可选择性设置由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再输往负载,或依需要可选择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再经转轴S105作单轴输出,或选择性设置差动轮组DG所构成的传动装置,而经两组差动转轴S105R及S105L作差动输出;
——引擎ICE101:为由习用各种内燃引擎及相关起动及操作的控速装置及燃料系统、进排气系统、引燃系统、冷却系统等周边介面装置所构成,以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转轴S103;
——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我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为由各种习用的同轴或不同轴传动装置,如齿轮组或皮带轮组或链轮组或磨擦轮组构成的固定速比或有段或无段变速的传动装置,此项传动装置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第一电机组E101:主要作为电动机功能兼具发电机的副功能,为具有随负荷愈小速度愈高电机特性的串激或助复激型辅助电机,或可作电流值控制(含恒流控制)的交流或直流有刷或无刷机,以供输入电能产生随负荷加大而增加扭力性能的回转机械动能,或其他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内转子或外转子回转电机所构成;第一电机组E101为借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耦合于负载侧转轴S104,及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主动牵动侧;
——第二电机组E102:主要作为发电机功能兼具电动机的副功能,为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能将回转机械动能转为电能的内转子或外转子回转电机所构成;第二电机组E102借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1耦合于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及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或由第二电机组E102直接耦合于引擎转轴S103;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离心式离合器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其主要构成为于引擎ICE101的转轴S103与驱动负载侧转轴S104之间,依序串设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上述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为由两组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套合成三层结构,或整体制成具有内层、中层及外层的三层结构,其中内层与中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1,内层为结合于负载侧转轴S104而互相牵动,并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中层外侧与外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2,中层为与引擎所驱动的转轴S103耦合,其内侧具有环状磨擦耦合面,中层的外侧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以和外层的内侧环状磨擦耦合面,进而构成输出离合器的功能,外层结构亦供与负载例转轴S104结合,以在引擎处于低速时暂时切断与负载的连结,其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即在负载侧转轴S104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牵动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并可选择性于负载侧转轴S104设置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供与第一电机组E101相互传动;
——负载例转轴S104:可为直接输往负载,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经转轴S105作单轴输出,或选择性设置差动轮组DG所构成的传动装置,经两组差动转轴S105R及S105L作差动输出;
——引擎ICE101:为由习用各种内燃引擎及相关起动及操作的控速装置及燃料系统、进排气系统、引燃系统、冷却系统等周边介面装置所构成,以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转轴S103;
——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为由各种习用的同轴或不同轴传动装置,如齿轮组或皮带轮组或链轮组或磨擦轮组构成的固定速比或有段或无段变速的传动装置,此项传动装置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第一电机组E101:主要作为电动机功能兼具发电机的副功能,为具有随负荷愈小速度愈高电机特性的串激或助复激型辅助电机,或可作电流值控制(合恒流控制)的交流或直流有刷或无刷机,以供输入电能产生随负荷加大而增加扭力性能的回转机械动能,或其他交流或宜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内转子或外转子回转电机所构成;第一电机组E101的转轴S101借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耦合于负载侧转轴S104,负载侧转轴S104则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结合;
——第二电机组E102:主要作为发电机功能兼具电动机的副功能,为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能将回转机械动能转为电能的内转子或外转子回转电机所构成;第二电机组E102借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1,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转轴S103,并与引擎ICE101的输出轴互相传动,或由第二电机组E102直接耦合于引擎转轴S103,以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人工操作介面M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
借中央控制器CCU101、人工控制介面M101、电机组的驱动控制装置CD101、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构成的系统,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借离心式离合器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其主要构成为可将权利要求4中所设有的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与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内环磨擦耦合面及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2的外环磨擦耦合面,共同结合于中间转轴S102,上述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为由两组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套合而构成具有内层、中层及外层的三层结构,其中内层与中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1,内层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内层为结合于中间转轴S102而互相牵动;中层外侧与外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2,中层为与引擎所驱动的转轴S103耦合,其内侧具有环状磨擦耦合面,中层的外侧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以和外层的内侧环状磨擦耦合面,进而构成一输出离合器的功能,外层环状结构亦与中间转轴S102结合,以在引擎处于低速时暂时切断与负载的连结;其中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及结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而中间转轴S102供结合于离合式离合器F0101的主动牵动侧,即在中间转轴S102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0101闭合,进而牵动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
——中间转轴S102:可为直接输往负载,或可选择性设置由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301,再经负载侧转轴S104输往负载,或依需要可选择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再经转轴S105作单轴输出,或选择性设置差动轮组DG所构成的传动装置,经两组差动转轴S105R及S105L作差动输出;前述可选择性加设的输出离合器CL301,可为设置于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的内环磨擦耦合面,及外环磨擦耦合面所牵动的中间转轴S102与负载侧转轴S104之间;
——引擎ICE101:为由习用各种内燃引擎及相关起动及操作的控速装置及燃料系统、进排气系统、引燃系统、冷却系统等周边介面装置所构成,以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转轴S103;
——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为由各种习用的同轴或不同轴传动装置,如齿轮组或皮带轮组或链轮组或磨擦轮组构成的固定速比或有段或无段变速的传动装置,此项传动装置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第一电机组E101:主要作为电动机功能兼具发电机的副功能,为具有随负荷愈小速度愈高电机特性的串激或助复激型辅助电机,或可作电流值控制(含恒流控制)的交流或直流有刷或无刷机,以供输入电能产生随负荷加大而增加扭力性能的回转机械动能,或其他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内转子或外转子回转电机所构成;第一电机组E101为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耦合于中间转轴S102,中间转轴S102则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结合;
——第二电机组E102:主要作为发电机功能兼具电动机的副功能,为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能将回转机械动能转为电能的内转子或外转子回转电机所构成;第二电机组E102为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1,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引擎ICE101的转轴S103,或由第二电机组E102直接耦合于引擎转轴S103;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当输出离合器CL301闭合时,其功能与权利要求4相同,当输出离合器CL301切离时,则相对增加功能,及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借离心式离合器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其主要构成为电机组E101与负载侧转轴S104呈共轴结构,而电机组E101与引擎ICE101间设置前述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其内层及外层结构,供结合于第一电机组E101输出轴所联结的负载侧转轴S104,其中层则与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相联结,上述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为由两组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套合而构成具有内层、中层及外层的三层结构,其中内层与中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1,内层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内层为结合于负载侧转轴S104而互相牵动;中层外侧与外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2,中层为与引擎所驱动的转轴S103耦合,中层内侧具有环状磨擦耦合面,外侧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以和外层的内侧环状磨擦耦合面构成输出离合器的功能,外层环状结构亦与负载侧转轴S104结合,在引擎处于高速时耦合驱动负载,低速时切断与负载的连结。其中引擎ICE101可为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及结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结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即在负载侧转轴S104到达设定转速时,可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牵动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
——引擎ICE101:为由习用各种内燃引擎及相关起动及操作的控速装置及燃料系统、进排气系统、引燃系统、冷却系统等周边介面装置所构成,以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转轴S103;
——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为由各种习用的同轴或不同轴传动装置,如齿轮组或皮带轮组或链轮组或磨擦轮组构成的固定速比或有段或无段变速的传动装置,此项传动装置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第一电机组E101:主要作为电动机功能兼具发电机的副功能,为具有随负荷愈小速度愈高电机特性的串激或助复激型辅助电机,或可作电流值控制(含恒流控制)的交流或直流有刷或无刷机,以供输入电能产生、随负荷加大而增加扭力性能的回转机械动能,或其他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内转子或外转子回转电机所构成;第一电机组E101为借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负载侧转轴S104,负载例转轴S104可为直接输往负载,或依需要可选择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经转轴S105作单轴输出,或选择性设置差动轮组DG所构成的传动装置,经两组差动转轴S105R及S105L作差动输出:
——第二电机组E102:主要作为发电机功能兼具电动机的副功能,为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能将回转机械动能转为电能的内转子或外转子回转电机所构成;第二电机组E102为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1,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与引擎ICE101的转轴S103,或由第二电机组E102直接耦合于引擎输出轴;
——输出离合器CL101:为可依需要选择性加设于第一电机组E101输出例与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之间,此项输出离合器CL101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人工操作介面M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可进一步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其主要构成为于权利要求6中的第一电机组E101由两组独立的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所替代,其中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而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负载侧转轴S104,可为直接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选择配置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再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而上述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为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作等速或可差动的驱动控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进一步可将离心式离合器FC101,与可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所控制的磨擦式或流力耦合式可控制离合器CL102,设置于引擎转轴S103及负载侧转轴S104之间,以对引擎转轴S103及负载侧转轴S104两者作动力耦合或中断的操作,使系统具有磨擦式或流力耦合式的可控制离合器CL102及引擎油门,以获得由引擎回转动力驱动负载的另一特定的功能,其中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主动牵动侧,即在负载侧转轴S104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牵动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前述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可控制离合器CL102可为独立结构或呈共构体;
——引擎ICE101:为由习用各种内燃引擎及相关起动及操作的控速装置及燃料系统、进排气系统、引燃系统、冷却系统等周边介面装置所构成,以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转轴S103;
——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为由各种习用的同轴或不同轴传动装置,如齿轮组或皮带轮组或键轮组或磨擦轮组构成的固定速比或有段或无段变速的传动装置,此项传动装置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第一电机组E101:主要作为电动机功能兼具发电机的副功能,为具有随负荷愈小速度愈高电机特性的串激或助复激型辅助电机,或可作电流值控制(含恒流控制)的交流或直流有刷或无刷机,以供输入电能产生随负荷加大而增加扭力性能的回转机械动能,或其他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内转子或外转子回转电机所构成;第一电机组E101的转轴S101为借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对负载侧转轴S104;
——第二电机组E102:主要作为发电机功能兼具电动机的副功能,为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能将回转机械动能转为电能的内转子或外转子回转电机所构成;第二电机组E102为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1,耦合于引擎ICE101例的转轴S103,并与鸡心式离合器FC101互相传动,或由第二电机组E102直接耦合于引擎转轴S103;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操作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进一步可加设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此项输出离合器CL101设置于第一电机组E101所驱动的负载侧转轴S104与负载之间,当其闭合时,其功能与权利要求8相同,当输出离合器CL101切离时,则其增加功能含与负载隔离而由引擎ICE101同时驱动第一电机组E101及第二电机组E102作发电机功能运转,或单独驱动第一电机组E101作为发电机功能的运转,而第一电机组E101则为设置于输出离合器CL101与可控制离合器CL102之间;及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进一步可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其主要构成为在于权利要求9中的第一电机组E101由两组独立的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所替代,其中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而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负载侧转轴S104可为直接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选择配置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再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而上述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为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作等速或可差动的驱动控制,其功能与权利要求9相同。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呈相反作用方向设置离心式离合器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其主要构成为于引擎ICE101的转轴S103与负载侧转轴S104间,设置供控制转轴S103与转轴S104两者作传动耦合或中断传动的离心式离合器FC101,其中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即在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转轴S103,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牵动负载侧转轴S104;负载则转轴S104为供驱动负载,并可于负载侧转轴S104设置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供与第一电机组E101相互传动;此系统所配置的负载侧转轴S104、引擎ICE101、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第一电机组E101、第二电机组E102其相互结合关系则与权利要求3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呈相反作用方向设置离心式离合器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其主要构成为于引擎ICE101的转轴S103与驱动负载侧转轴S104间,依序串设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上述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为由两组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套合成三层结构,或整体制成具有内层、中层及外层的三层结构,其中内层与中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0101,内层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内层为结合于引擎ICE101侧转轴S103互相牵动,中层外侧与外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2,中层为与负载侧转轴S104耦合,其内侧具有环状磨擦耦合面,中层的外侧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以和外层的内侧环状磨擦耦合面,进而构成输出离合器的功能,外层结构亦与引擎ICE101侧转轴S103结合,以在引擎处于低速时暂时切断与负载的连结,其中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即在引擎ICE101侧转轴S103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以驱动负载侧转轴S104;并可选择性于负载侧转轴S104设置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供与第一电机组E101相互传动;此外系统所配置的负载侧转轴S104、引擎ICE101、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第一电机组E101、第二电机组E102其相互结合关系则与权利要求4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呈相反作用方向设置离心式离合器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其主要构成为可将权利要求12中引擎ICE101侧转轴S103,与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与离心式离合器FC102的被动牵动侧之间,可选择性设置由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301,并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当输出离合器CL301闭合时,其功能与权利要求12相同,当输出离合器CL301切离时,则相对增加功能,及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呈相反作用方向设置离心式离合器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其主要构成为电机组E101与负载侧转轴S104呈共轴结构,而电机组E101与引擎ICE101间设置前述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0101及FC102,其中层结构供结合于第一电机组E101输出轴共构的负载侧转轴S104,其内层及外层则与引擎转轴S103相联结,上述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为由两组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套合而构成具有内层、中层及外层的三层结构,其中内层与中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1,内层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内层为结合于引擎转轴S103而互相牵动;中层外侧与外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2,中层为与第一电机组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耦合,中层内侧具有环状磨擦耦合面,外侧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以和外层的内侧环状磨擦耦合面构成输出离合器的功能,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与引擎ICE101侧转轴S103结合,以在引擎处于高速时耦合驱动负载,低速时切断与负载的连结;其中引擎ICE101可为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0101的主动牵动侧,及离心式离合器FC102的被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及离心式离合器FC102的主动牵动侧,即在负载侧转轴S104到达设定转速时,可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2闭合,进而牵动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或在引擎ICE101侧转轴S103到达设定转速时,可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牵动负载侧转轴S104以驱动负载:此外系统所配置的引擎ICE101、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第一电机组E101、第二电机组E102、输出离合器CL101其相互结合关系则与权利要求5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人工操作介面M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进一步可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其主要构成为在于权利要求14中的第一电机组E101由两组独立的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所替代,其中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而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负载侧转轴S104,可为直接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选择配置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再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而上述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为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作等速或可差动的驱动控制。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进一步可将离心式离合器F0101,与可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所控制的磨擦式或流力耦合式可控制离合器CL102,设置于引擎转轴S103的负载侧转轴S104之间,以对引擎转轴S103及负载侧转轴S104两者作动力耦合或中断的操作,使系统具有磨擦式或流力耦合式的可控制离合器CL102及引擎油门,以获得由引擎回转动力驱动负载的另一特定的功能,其中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即在引擎ICE101侧转轴S103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负载侧转轴S104牵动;前述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可控制离合器CL102可为独立结构或呈共构体;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权利要求3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操作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进一步可加设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此项输出离合器CL101为设置于第一电机组E101所驱动的负载侧转轴S104与负载之间,当其闭合时,其功能与权利要求16相同,当输出离合器CL101切离时,则其增加功能含可与负载隔离而由引擎ICE101同时驱动第一电机组E101及第二电机组E102作发电机功能运转,或单独驱动第一电机组E101作为发电机功能的运转;及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进一步可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其主要构成为在于权利要求17中的第一电机组E101由两组独立的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所替代,其中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而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负载侧转轴S104可为直接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选择配置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再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而上述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为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作等速或可差动的驱动控制,其功能与权利要求17相同。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进一步可将第一电机组E101与负载侧转轴S104,制成共轴的共构结构以供驱动负载,其主要构成为于引擎ICE101的转轴S103与负载侧转轴S104间,设置供控制转轴S103与转轴S104两者作传动耦合或中断传动的离心式离合器FC101,其中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即在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转轴S103,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牵动负载侧转轴S104;负载侧转轴S104为供驱动负载,并可与第一电机组E101呈共轴结构;
——负载侧转轴S104:可为直接输往负载,或可选择性设置由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再输往负载,或依需要可选择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再经转轴S105作单轴输出,或选择性设置差动轮组DG所构成的传动装置,经两组差动转轴S105R及S105L作差动输出;
——引擎ICE101:为由习用各种内燃引擎及相关起动及操作的控速装置及燃料系统、进排气系统、引燃系统、冷却系统等周边介面装置所构成,以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转轴S103;
——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为由各种习用的同轴或不同轴传动装置,如齿轮组或皮带轮组或链轮组或磨擦轮组构成的固定速比或有段或无段变速的传动装置,此项传动装置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第一电机组E101:主要作为电动机功能兼具发电机的副功能,为具有随负荷愈小速度愈高电机特性的串激或助复激型辅助电机,或可作电流值控制(含恒流控制)的交流或直流有刷或无刷机,以供输入电能产生随负荷加大而增加扭力性能的回转机械动能,或其他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内转子或外转子回转电机所构成;第一电机组E101为与负载侧转轴S104呈共轴结构,及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进一步依需要选择性加设供与引擎ICE101转轴S103直接耦合或借定远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避星式传动装置T101作相互传动的第二电机组E102,以作为发电机或电动机功能或兼具发电机及电动机的功能;其中:
——第二电机组E102:主要作为发电机功能兼具电动机的副功能,为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能将回转机械动能转为电能的内转子或外转子回转电机所构成;第二电机组E102可为借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1,耦合于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及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或由第二电机组E102直接耦合于引擎转轴S103;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21、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进一步可将第一电机组E101由两组独立的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所替代,其中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而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负载侧转轴S104,可为直接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选择配置输出离合器CL101再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而上述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为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作等速或可差动的驱动控制。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其引擎ICE101与驱动轴S103间可依需要设置选定的自动变速传动装置T1040,以配合性能的需求或结构空间的需求,其主要构成如下:
——引擎ICE101与转轴S103之间设有由自动变速皮带轮组(CVT)或其他习用自动变速传动元件所构成的自动变速传动装置T1040,转轴S103与负载侧转轴S104间,设置供控制转轴S103与负载侧转轴S104两者作传动耦合或中断传动的离心式离合器FC103,其中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供驱动自动变速传动装置T1040,再由自动变速传动装置T1040的输出端结构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3的主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3的被动牵动侧,即在自动变速传动装置T1040的输出端结构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3闭合,进而牵动负载侧转轴S104;
——负载侧转轴S104:负载侧转轴S104与第一电机组E101所构成的输出结构型态包括:
(1)、负载侧转轴S104与第一电机组E101间为呈直接共轴结构,以由负载侧转轴S104共轴结构直接驱动负载;或
(2)、依需要可选择在负载侧转轴S104与第一电机组E101之间,设置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再由第一电机组E101的输出端直接驱动负载;或
(3)、前述第1项更进一步同时在第一电机组E101输出端与负载之间,可选择设置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或差动传动装置T105,再依需要选定输出端以驱动负载;或
(4)、由负载侧转轴S104与第一电机组E101的共轴结构与所驱动负载之间,设置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再于第一电机组E101的输出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设置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或差动传动装置T105,再依需要选定输出端以驱动负载,其中:
——引擎ICE101:为由习用各种内燃引擎及相关起动及操作的控速装置及燃料系统、进排气系统、引燃系统、冷却系统等周边介面装置所构成,以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转轴S103;
——自动变速传动装置T1040:为由各种习用的同轴或不同轴的自动变速传动装置所构成,如齿轮组或皮带轮组或链轮组或磨擦轮组或流力耦合装置,或电磁耦合装置构成的有段变速或无段变速的自动变速传动装置所构成,此项传动装置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第一电机组E101:主要作为电动机功能兼具发电机的副功能,为具有随负荷愈小速度愈高电机特性的串激或助复激型辅助电机,或可作电流值控制(含恒流控制)的交流或直流有刷或无刷机,以供输入电能产生随负荷加大而增加扭力性能的回转机械动能,或其他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内转子或外转子回转电机所构成;第一电机组E101为直接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牵动侧,或依需要可选择性设置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再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所驱动的负载例转轴S104,而第一电机组E101可直接驱动负载,或依需要可选择性设置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的传动装置,或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或差动传动装置T105再驱动负载;
——第二电机组E102:主要作为发电机功能兼具电动机的副功能,为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能将回转机械动能转为电能的内转子或外转子回转电机所构成;第二电机组E102为借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1,耦合于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及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或由第二电机组E102直接耦合于引擎转轴S103;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2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可借离心式离合器的被动牵动侧加串单向传动装置供作主动控制,其主要构成为于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与负载侧转轴S104间,设置供控制转轴S103与负载侧转轴S104两者作传动耦合或中断传动的离心式离合器FC101,以及经选定运作转向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其中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供经依选定运作转向设置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再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即在负载例转轴S104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牵动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负载侧转轴S104为供驱动负载,并可于负载侧转轴S104设置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供与第一电机组E101相互传动;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权利要求3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24、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可借离心式离合器的被动牵动侧加串单向传动装置供作主动控制,其主要构成为于引擎ICE101的转轴S103与驱动负载侧转轴S104之间,依序串设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以及经选定运作转向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上述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为由两组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套合成三层结构,或整体制成具有内层、中层及外层的三层结构,其中内层与中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1,内层为结合于负载侧转轴S104而互相牵动,并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中层外侧与外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2,中层为经依选定运作转向设置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再与引擎所驱动的转轴S103耦合,其内侧具有环状磨擦耦合面,中层的外侧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以和外层的内侧环状磨擦耦合面,进而构成输出离合器的功能,外层结构亦供与负载例转轴S104结合,以在引擎处于低速时暂时切断与负载的连结,其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即在负载侧转轴S104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牵动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并可选择性于负载侧转轴S104设置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供与第一电机组E101相互传动;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权利要求4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电机组的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2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可借离心式离合器的被动牵动侧加串单向传动装置供作主动控制,其主要构成为可将权利要求24中设有的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与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内环磨擦耦合面及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2的外环磨擦耦合面,共同结合于中间转轴S102,上述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为由两组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套合而构成具有内层、中层及外层的三层结构,其中内层与中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1,内层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内层为结合于中间转轴S102而互相牵动;中层外侧与外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2,中层为经依选定运作转向设置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再与引擎所驱动的转轴S103耦合,其内侧具有环状磨擦耦合面,中层的外侧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以和外层的内侧环状磨擦耦合面,进而构成一输出离合器的功能,外层环状结构亦与中间转轴S102结合,以在引擎处于低速时暂时切断与负载的连结;其中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及结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而中间转轴S102供结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即在中间转轴S102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牵动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
——中间转轴S102:可为直接输往负载,或可选择性设置由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301,再经负载侧转轴S104输往负载,或依需要可选择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再经转轴S105作单轴输出,或选择性设置差动轮组DG所构成的传动装置,经两组差动转轴S105R及S105L作差动输出;前述可选择性加设的输出离合器CL301,可为设置于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的内环磨擦耦合面,及外环磨擦耦合面所牵动的中间转轴S102与负载侧转轴S104之间;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权利要求5相同;
借著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当输出离合器CL301闭合时,其功能与权利要求24相同,当输出离合器CL301切离时,则相对增加功能,及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26、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可借离心式离合器的被动牵动侧加串单向传动装置供作主动控制,其主要构成为电机组E101与负载侧转轴S104呈共轴结构,而电机组E101与引擎ICE101间供设置前述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以及经选定运作转向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的内层及外层结构,供结合于第一电机组E101输出轴所联结的负载侧转轴S104,其中层则与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相联结,上述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为由两组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套合而构成具有内层、中层及外层的三层结构,其中内层与中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1,内层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内层为结合于负载侧转轴S104而互相牵动;中层外侧与外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2,中层为经依选定运作转向设置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再与引擎所驱动的转轴S103耦合,中层内侧具有环状磨擦耦合面,外侧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以和外层的内侧环状磨擦耦合面构成输出离合器的功能,外层环状结构亦与负载例转轴S104结合,在引擎处于高速时耦合驱动负载,低速时切断与负载的连结:其中引擎ICE101可为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结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而负载例转轴S104供结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即在负载侧转轴S104到达设定转速时,可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牵动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输出离合器CL101可依需要选择性加设于第一电机组E101输出侧与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之间,此项输出离合器CL101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权利要求6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人工操作介面M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进一步可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其主要构成为于权利要求26中的第一电机组E101由两组独立的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所替代,其中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而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负载侧转轴S104,可为直接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选择配置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再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而上述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为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作等速或可差动的驱动控制。
28、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进一步可将离心式离合器FC101,与可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所控制的磨擦式或流力耦合式可控制离合器CL102,设置于引擎转轴S103及负载侧转轴S104之间,以对引擎转轴S103及负载例转轴S104两者作动力耦合或中断的操作,使系统具有磨擦式或流力耦合式的可控制离合器CL102及引擎油门,以获得由引擎回转动力驱动负载的另一特定的功能,其中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和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即在负载侧转轴S104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牵动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前述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可控制离合器CL102可为独立结构或呈共构体;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操作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进一步可加设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此项输出离合器CL101为设置于第一电机组E101所驱动的负载侧转轴S104与负载之间,当其闭合时,其功能与权利要求28相同,当输出离合器CL101切离时,则其增加功能含与负载隔离而由引擎ICE101同时驱动第一电机组E101及第二电机组E102作发电机功能运转,或单独驱动第一电机组E101作为发电机功能的运转;及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进一步可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其主要构成为于权利要求29中的第一电机组E101由两组独立的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所替代,其中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而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负载侧转轴S104为直接输往差动轮DG的转轴S105,或可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选择配置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再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而上述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为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作等速或可差动的驱动控制,其功能与权利要求29相同。
31、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可借呈相反作用方向设置离心式离合器以及经选定运作转向的单向传动装置作主动控制,其主要构成为于引擎ICE101的转轴S103与负载侧转轴S104间,设置供控制转轴S103与负载侧转轴S104两者作传动耦合,或中断传动的离心式离合器FC101,其中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经依选定运作转向设置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再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即在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转轴S103,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牵动负载侧转轴S104;负载侧转轴S104为供驱动负载,并可于负载例转轴S104设置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供与第一电机组E101相互传动;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权利要求11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32、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可借呈相反作用方向设置离心式离合器以及经选定运作转向的单向传动装置作主动控制,其主要构成为于引擎ICE101的转轴S103与驱动负载例转轴S104间,依序串设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上述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为由两组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套合成三层结构,或整体制成具有内层、中层及外层的三层结构,其中内层与中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1,内层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内层为结合于引擎ICE101侧转轴S103而互相牵动,中层外侧与外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2,中层为与负载侧转轴S104耦合,其内侧具有环状磨擦耦合面,中层的外侧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以和外层的内侧环状磨擦耦合面,进而构成输出离合器的功能,外层结构亦与引擎ICE101侧转轴S103耦合,以在引擎处于低速时暂时切断与负载的连结,其中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经依选定运作转向设置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再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即在引擎ICE101侧转轴S103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以驱动负载侧转轴S104;并可选择性于负载侧转轴S104设置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供与第一电机组E101相互传动: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权利要求12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33、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可借呈相反作用方向设置离心式离合器,以及经选定运作转向的单向传动装置作主动控制,其主要构成为可将引擎ICE101侧转轴S103,与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与离心式离合器FC102的被动牵动侧之间,可选择性设置由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301;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权利要求13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标控;当输出离合器CL301闭合时,其功能与权利要求32相同,当离合器CL301切离时,则相对增加功能,及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34、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可借呈相反作用方向设置离心式离合器,以及经选定运作转向的单向传动装置作主动控制,其主要构成为电机组E101与负载侧转轴S104呈共轴结构,而电机组E101与引擎ICE101间设置前述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其中层结构供结合于第一电机组E101输出轴共构的负载侧转轴S104,其内层及外层则与引擎转轴S103相联结,上述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为由两组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套合而构成具有内层、中层及外层的三层结构,其中内层与中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1,内层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内层为结合于引擎转轴S103而互相牵动,中层外侧与外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2,中层为与第一电机组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耦合,中层内侧具有环状磨擦耦合面,外侧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以和外层的内侧环状磨擦耦合面构成输出离合器的功能,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与引擎ICE101侧转轴S103结合,以在引擎处于高速时耦合驱动负载,低速时切断与负载的连结;其中引擎ICE101可为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及离心式离合器FC102的被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经依选定运作转向设置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再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及离心式离合器FC102的主动牵动侧,即在负载侧转轴S104到达设定转速时,可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2闭合,进而牵动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或在引擎ICE101侧转轴S103到达设定转速时,可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牵动负载侧转轴S104以驱动负载;输出离合器CL101可依需要选择性加设于第一电机组E101输出侧与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之间,此项输出离合器CL101为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权利要求14相同;
借著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人工操作介面M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进一步可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其主要构成为在于权利要求34中的第一电机组E101由两组独立的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所替代,其中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而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负载侧转轴S104,可为直接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选择配置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再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而上述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为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作等速或可差动的驱动控制。
36、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进一步可将离心式离合器FC101,与可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所标控的磨擦式或流力耦合式可控制离合器CL102,设置于引擎转轴S103及负载侧转轴S104之间,以对引擎转轴S103及负载侧转轴S104两者作动力耦合或中断的操作,使系统具有磨擦式或流力耦合式的可控制离合器CL102及引擎油门,以获得由引擎回转动力驱动负载的另一特定的功能,其中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即在引擎ICE101侧转轴S103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负载侧转轴S104牵动;前述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可控制离合器CL102可为独立结构或呈共构体;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权利要求31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操作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可加设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此项输出离合器CL101,为设置于第一电机组E101所驱动的负载侧转轴S104与负载之间,当其闭合时,其功能与权利要求36相同,当输出离合器CL101切离时,则其增加功能含可与负载隔离,而由引擎ICE101同时驱动第一电机组E101及第二电机组E102作发电机功能运转,或单独驱动第一电机组E101作为发电机功能的运转;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进一步可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其主要构成为在于权利要求37中的第一电机组E101由两组独立的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所替代,其中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而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负载侧转轴S104可为直接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选择配置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再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而上述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为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作等速或可差动的驱动控制,其功能与权利要求37相同。
3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可改为引擎与离心式离合器的被动牵动侧结合的转轴,与离心式离合器主动牵动侧所结合的输出轴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的应用系统,其主要构成为于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与负载侧转轴S104间,设置供控制转轴S103与转轴S104两者作传动耦合或中断传动的离心式离合器FC101以及经选定运作转向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其中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即在负载侧转轴S104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牵动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负载例转轴S104为供驱动负载,并可于负载侧转轴S104设置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供与第一电机组E101相互传动;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权利要求3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4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可改为引擎与离心式离合器的被动牵动侧结合的转轴,与离心式离合器主动牵动侧所结合的输出轴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的应用系统,主要构成为于引擎ICE101的转轴S103与驱动负载侧转轴S104之间,以及经选定运作转向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依序串设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上述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为由两组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套合成三层结构,或整体制成具有内层、中层及外层的三层结构,其中内层舆中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1,内层为结合于负载侧转轴S104而互相牵动,并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中层外侧与外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2,中层为与引擎所驱动的转轴S103耦合,其内侧具有环状磨擦耦合面,中层的外侧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以和外层的内侧环状磨擦耦合面,进而构成输出离合器的功能,外层结构亦供与负载侧转轴S104结合,以在引擎处于低速时暂时切断与负载的连结,其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即在负载侧转轴S104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牵动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并可选择性于负载侧转轴S104设置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供与第一电机组E101相互传动;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权利要求4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中央控制器CCU101、人工控制介面M101、电机组的驱动控制装置CD101、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标控;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4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标控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可改为引擎与离心式离合器的被动牵动侧结合的转轴,与离心式离合器主动牵动侧所结合的输出轴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的应用系统,其主要构成为可将权利要求40中所设有的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与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内环磨擦耦合面及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2的外环磨擦耦合面,共用结合于中间转轴S102,上述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为由两组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套合而构成具有内层、中层及外层的三层结构,其中内层与中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1,内层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内层为结合于中间转轴S102而互相牵动;中层外侧与外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2,中层为与引擎所驱动的转轴S103耦合,其内侧具有环状磨擦耦合面,中层的外侧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以和外层的内侧环状磨擦耦合面,进而构成一输出离合器的功能,外层环状结构亦与中间转轴S102结合,以在引擎处于低速时暂时切断与负载的连结;其中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及结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转轴S103与中间转轴S102之间设有经选定运作转向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而中间转轴S102供结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即在中间转轴S102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牵动引擎ICE101所驱动M转轴S103;
——中间转轴S102:可为直接输往负载,或可选择性设置由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301,再经负载侧转轴S104输往负载,或依需要可选择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再经转轴S105作单轴输出,或选择性设置差动轮组DG所构成的传动装置,经两组差动转轴S105R及S105L作差动输出;前述可选择性加设的输出离合器CL301,可为设置于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的内环磨擦耦合面,及外环磨擦耦合面所牵动的中间转轴S102与负载侧转轴S104之间;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权利要求5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当输出离合器CL301闭合时,其功能与权利要求40相同,当输出离合器CL301切离时,则相对增加功能,及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4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可改为引擎与离心式离合器的被动牵动侧结合的转轴,与离心式离合器主动牵动侧所结合的输出轴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的应用系统,其主要构成为电机组E101与负载侧转轴S104呈共轴结构,而电机组E101与引擎ICE101间设置前述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其内层及外层结构,供结合于第一电机组E101输出轴所联结的负载例转轴S104,其中层则与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相联结,上述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为由两组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套合而构成具有内层、中层及外层的三层结构,其中内层与中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1,内层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内层为结合于负载侧转轴S104而互相牵动;中层外侧与外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2,中层为与引擎所驱动的转轴S103耦合,中层内侧具有环状磨擦耦合面,外侧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以和外层的内侧环状磨擦耦合面构成输出离合器的功能,外层环状结构亦与负载侧转轴S104结合,在引擎处于高速时耦合驱动负载,低速时切断与负载的连结;其中引擎ICE101可为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而结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转轴S103与负载侧转轴S104之间设有经选定运作转向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结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即在负载例转轴S104到达设定转速时,可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牵动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输出离合器CL101可依需要选择性加设于第一电机组E101输出侧与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之间,此项输出离合器CL101为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权利要求6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人工操作介面M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进一步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其主要构成为在于权利要求42中的第一电机组E101由两组独立的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所替代,其中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而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负载侧转轴S104,可为直接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经定速比我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选择配置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再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而上述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为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作等速或可差动的驱动控制。
44、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进一步可将离心式离合器FC101,与可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所控制的磨擦式或流力耦合式可控制离合器CL102,设置于引擎转轴S103及负载侧转轴S104之间,以对引擎转轴S103及负载侧转轴S104两者作动力耦合或中断的操作,使系统具有磨擦式或流力耦合式的可控制离合器CL102及引擎油门,以获得由引擎回转动力驱动负载的另一特定的功能,其中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而负载例转轴S104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即在负载侧转轴S104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牵动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前述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可控制离合器CL102可为独立结构或呈共构体;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权利要求39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操作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标控;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可加设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此项输出离合器CL101为设置于第一电机组E101所驱动的负载侧转轴S104与负载之间,当其闭合时,其功能与权利要求44相同,当输出离合器CL101切离时,则其增加功能合与负载隔离,而由引擎ICE101同时驱动第一电机组E101及第二电机组E102作发电机功能运转,或单独驱动第一电机组E101作为发电机功能的运转;及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46、如权利要求4 5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进一步可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其主要构成为在于权利要求45的第一电机组E101由两组独立的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所替代,其中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而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负载侧转轴S104可为直接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选择配置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再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而上述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为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作等速或可差动的驱动控制,其功能与权利要求45相同。
47、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可借呈相反作用方向设置离心式离合器经依选定运作转向设置的单向传动装置供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其主要构成为于引擎ICE101的转轴S103与负载侧转轴S104间,设置供控制转轴S103与转轴S104两者作传动耦合或中断传动的离心式离合器FC101,其中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引擎ICE101所驱动的驱动转轴S103与负载侧转轴S104之间,经依选定运作转向设置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即在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转轴S103,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牵动负载侧转轴S104:负载侧转轴S104为供驱动负载,并可于负载侧转轴S104,设置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供与第一电机组E101相互传动;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权利要求39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48、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可借呈相反作用方向设置离心式离合器经依选定运作转向设置的单向传动装置供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其主要构成为于引擎ICE101的转轴S103与驱动负载侧转轴S104间,依序串设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上述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为由两组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套合成三层结构,或整体制成具有内层、中层及外层的三层结构,其中内层与中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1,内层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内层为结合于引擎ICE101侧转轴S103而互相牵动,中层外侧与外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2,中层与负载侧转轴S104耦合,其内侧具有环状磨擦耦合面,中层的外侧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以和外层的内侧环状磨擦耦合面,进而构成输出离合器的功能,外层结构亦与引擎ICE101侧转轴S103结合,以在引擎处于低速时暂时切断与负载的连结,其中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引擎ICE101所驱动的驱动转轴S103与负载侧转轴S104之间,经依选定运作转向设置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即在引擎ICE101侧转轴S103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以驱动负载侧转轴S104;并可选择性于负载侧转轴S104设置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供与第一电机组E101相互传动;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权利要求40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49、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可借呈相反作用方向设置离心式离合器经依选定运作转向设置的单向传动装置供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其主要构成为将权利要求41中引擎ICE101侧转轴S103,与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与离心式离合器FC102的被动牵动侧之间,可选择性设置由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301;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权利要求41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当输出离合器CL301闭合时,其功能与权利要求48相同,当输出离合器CL301切离时,则相对增加功能,及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50、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可借呈相反作用方向设置离心式离合器经依选定运作转向设置的单向传动装置供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其主要构成为电机组E101与负载侧转轴S104呈共轴结构,而电机组E101与引擎ICE101间设置前述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其中层结构供结合于第一电机组E101输出轴共构的负载侧转轴S104,其内层及外层则与引擎转轴S103相联结,上述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为由两组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套合而构成具有内层、中层及外层的三层结构,其中内层与中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1,内层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内层为结合于引擎转轴S103而互相牵动;中层外侧与外层内侧构成离心式离合器FC102,中层为与第一电机组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耦合,中层内侧具有环状磨擦耦合面,外侧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以和外层的内侧环状磨擦耦合面构成输出离合器的功能,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引侧与引擎ICE101侧转轴S103结合,以在引擎处于高速时耦合驱动负载,低速时切断负载的连结;其中引擎ICE101可为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引侧,及离心式离合器FC102的被动牵引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引侧,及离心式离合器FC102的主动牵引侧,引擎ICE101所驱动的驱动转轴S103与负载侧转轴S104之间,经依选定运作转向设置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即在负载侧转轴S104到达设定转速时,可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2闭合,进而牵动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或在引擎ICE101侧转轴S103到达设定转速时,可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牵动负载侧转轴S104以驱动负载;输出离合器CL101为可依需要选择性加设于第一电机组E101输出侧与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之间,此项输出离合器CL101为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权利要求42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人工操作介面M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51、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进一步可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其主要构成为在于权利要求50中的第一电机组E101由两组独立的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所替代,其中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引S105L,而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负载侧转轴S104,可为直接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选择配置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I01再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而上述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I01L,为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作等速或可差动的驱动控制。
52、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标控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进一步可将离心式离合器FC101,与可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所控制的磨擦式或流力耦合式可控制离合器CL102,设置于引擎转轴S103及负载侧转轴S104之间,以对引擎转轴S103及负载侧转轴S104两者作动力耦合或中断的操作,使系统具有磨擦式或流力耦合式的可控制离合器CL102及引擎油门,以获得由引擎回转动力驱动负载的另一特定的功能,其中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即在引擎ICE101侧转轴S103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1闭合,进而负载侧转轴S104牵动;前述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可控制离合器CL102为独立结构或呈共构体;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权利要求47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操作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53、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可加设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此项输出离合器CL101设置于第一电机组E101所驱动的负载侧转轴S104与负载之间,当其闭合时,其功能与权利要求52相同,当输出离合器CL101切离时,则其增加功能含可与负载隔离而由引擎ICE101同时驱动第一电机组E101及第二电机组E102作发电机功能运转,或单独驱动第一电机组E101作为发电机功能的运转;及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54、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进一步可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其主要构成为在于权利要求53中的第一电机组E101由两组独立的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所替代,其中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而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负载侧转轴S104可为直接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选择配置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再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而上述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为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作等速或可差动的驱动控制,其功能与权利要求53相同。
5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可为借负载侧转轴与引擎动力源间设置单向传动装置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其主要构成为于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与负载侧转轴S104间,设置单向传动装置SWC101,而在负载侧转轴S104转速高于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时,单向传动装置SWC101呈空转而不传输回转动能时,而在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所驱动的转轴S103转速高于负载侧转轴S104时,转轴S103回转动能借单向传动装置SWC101传输至负载侧转轴S104;负载侧转轴S104为供驱动负载,并可于负载侧转轴S104设置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供与第一电机组E101相互传动;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权利要求3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5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可为负载侧转轴与引擎动力源间设置单向传动装置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其主要构成为于引擎ICE101的转轴S103与驱动负载侧转轴S104之间,设有单向传动装置SWC101,以及离合式离合器FC102,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所驱动的转轴S103,供耦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2的主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和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2的被动牵动侧,即在负载侧转轴S104转速高于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时,单向传动装置SWC101呈空转而不传输回转动能时,而在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所驱动的转轴S103转速高于负载侧转轴S104时,转轴S103回转动能借单向传动装置SWC101传输至负载侧转轴S104;而在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所驱动的转轴S103到达设定转速时,将主动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2闭合,进而牵动负载侧转轴S104;并可选择性于负载侧转轴S104设置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我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供与第一电机组E101相互传动;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权利要求4相同;
借中央控制器CCU101、人工控制介面M101、电机组的驱动控制装置CD101、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构成的系统,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5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可为借负载侧转轴与引擎动力源间设置单向传动装置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其主要构成为可将权利要求56中所设有的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与离心式离合器FC102的被动牵动侧外环耦合面,共同结合于中间转轴S102,其中层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中层为与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耦合,其内侧设有选定运作转向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供与中间转轴S102耦合,以在引擎处于停止或低速时切断与负载的连结;其中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结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2的主动牵动侧,而中间转轴S102供结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2的被动牵动侧,即在中间转轴S102转速高于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时,单向传动装置SWC101呈空转而不传输回转动能时,而在引擎ICE101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所驱动的转轴S103转速高于中间转轴S102时,转轴S103回转动能借单向传动装置SWC101传输至中间转轴S102:中间转轴S102可为直接输往负载,或可选择性设置由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301,再经负载侧转轴S104输往负载,或依需要可选择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再经转轴S105作单轴输出,或选择性设置差动轮组DG所构成的传动装置,经两组差动转轴S105R及S105L作差动输出;前述可选择性加设的输出离合器CL301,可为设置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2的外环磨擦耦合面所牵动的中间转轴S102,与负载侧转轴S104之间;
——中间转轴S102:可为直接输往负载,或可选择性设置由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301,再经负载侧转轴S104输往负载,或依需要可选择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再经转轴S105作单轴输出,或选择性设置差动轮组DG所构成的传动装置,经两组差动转轴S105R及S105L作差动输出;前述可选择性加设的输出离合器CL301,可为设置于双动型离心式离合器FC101及FC102的内环磨擦耦合面,及外环磨擦耦合面所牵动的中间转轴S102与负载侧转轴S104之间;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权利要求5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当输出离合器CL301闭合时,其功能与权利要求56相同,当输出离合器CL301切离时,则相对增加功能,及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5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可为借负载侧转轴与引擎动力源间设置单向传动装置作主动控制的应用系统,其主要构成为电机组E101与负载侧转轴S104呈共轴结构,而第一电机组E101与引擎ICE101间设置离心式离合器FC102,离心式离合器FC102的被动牵动侧供结合于第一电机组E101输出轴所联结的负载侧转轴S104,离心式离合器FC102的主动牵动侧则与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相联结,转轴S103与负载侧转轴S104之间设有选定运作转向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主动牵动侧具有随离心力到达设定值时向外动作的主动磨擦片组,以和被动牵动侧的内侧环状磨擦耦合面构成输出离合器的功能,引擎ICE101可为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驱动的转轴S103,结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主动牵动侧,而负载侧转轴S104供结合于离心式离合器FC101的被动牵动侧,即在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的转速高于负载例转轴S104时,借单向传动装置SWC101的传动,由引擎ICE101回转动能驱动负载侧转轴S104,或在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到达设定转速时,可使离心式离合器FC102闭合,进而耦合引擎ICE101及负载侧转轴S104:输出离合器CL101为可依需要选择性加设于第一电机组E101输出侧舆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之间,此项输出离合器CL101为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权利要求6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人工操作介面M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59、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进一步可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其主要结构构成为于权利要求58中的第一电机组E101由两组独立的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所替代,其中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而可控制离合器CL102所驱动与第一电机组E101共轴的负载侧转轴S104,可为直接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选择配置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再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而上述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为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作等速或可差动的驱动控制。
60、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进一步可将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所控制的磨擦式或流力耦合式可控制离合器CL102,以及经选定转向的单向传动装置SWC101于引擎转轴S103及负载侧转轴S104之间,以对引擎转轴S103及负载侧转轴S104两者作动力耦合或中断的操作,使系统具有磨擦式或流力耦合式的可控制离合器CL102及引擎油门,以获得由引擎回转动力驱动负载的另一特定的功能,即在负载侧转轴S104转速高于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时,单向传动装置SWC101呈空转,而于转轴S103转速高于负载侧转轴S104时,则由引擎ICE101驱动输出转轴S104;其余构成系统的单元则与权利要求55相同;
借上述结构的结合以接受人工操作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及驱动控制装置CD101及储放电装置ESD101所控制;而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61、如权利要求60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可加设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此项输出离合器CL101为设置于第一电机组E101所驱动的负载侧转轴S104与负载之间,当其闭合时,其功能与权利要求60相同,当输出离合器CL101切离时,则其增加功能合与负载隔离而由引擎ICE101同时驱动第一电机组E101及第二电机组E102作发电机功能运转,或单独驱动第一电机组E101作为发电机功能的运转;由上述特定系统结构提供如权利要求1所述功能中的相关功能或提供特定功能,以及提供如权利要求2所述运作模式中的相关模式或提供特定运作模式。
62、如权利要求61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进一步可将第一电机组改由两组独立电机组分别设置于差动轮组两输出轴侧所取代,其主要构成为在于权利要求61中的第一电机组E101由两组独立的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所替代,其中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右侧转轴S105R,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可为直接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或可选择配置单向或双向离合器CLU再串设于差动轮组DG左侧转轴S105L,而可控制离合器CL102所驱动的负载侧转轴S104可为直接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或可选择配置借人力或机力或电磁力或流力或离心力所控制的输出离合器CL101再输往差动轮组DG的转轴S105,而上述右侧第一电机组E101R及左侧第一电机组E101L,为接受驱动控制装置CD101作等速或可差动的驱动控制,其功能与权利要求61相同。
63、如权利要求3、4、5、6、7、8、9、10、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S7、58、59、60、61或62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标控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进一步可由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供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再输出驱动负载,而原所揭示负载侧转轴S104,供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2耦合于第一电机组E101;而另外负载侧转轴S104所驱动的输出离合器CL101、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3、差动轮组DG等负载侧装置可选择部份或全部保留,或选定为不设置。
64、如权利要求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或62所述的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其特征是:进一步可由引擎ICE101所驱动的转轴S103供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4再驱动负载,并由引擎ICE101驱动第一电机组E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或借储放电装置ESD101的电能、或引擎所直接或经定速比或可变换速比或可变换转向传动装置或游星式传动装置T101,所驱动的第二电机组E102发电的电能,经人工控制介面M101、中央控制器CCU101、驱动控制装置CD101M驱动控制,使第一电机组E101作电动机功能的运转,供启动引擎ICE101或单独驱动负载或和引擎ICE101共同驱动负载。
CNB021247285A 2002-06-25 2002-06-25 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5295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21247285A CN1325295C (zh) 2002-06-25 2002-06-25 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21247285A CN1325295C (zh) 2002-06-25 2002-06-25 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63865A true CN1463865A (zh) 2003-12-31
CN1325295C CN1325295C (zh) 2007-07-11

Family

ID=29743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2472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5295C (zh) 2002-06-25 2002-06-25 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325295C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4058A (zh) * 2004-11-12 2013-07-17 杨泰和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CN103273836A (zh) * 2004-10-29 2013-09-04 杨泰和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CN106427512A (zh) * 2016-12-26 2017-02-22 苏州绿控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mt变速箱的双电机动力总成
CN106594266A (zh) * 2017-01-09 2017-04-26 山东理工大学 带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汽车五挡自动变速器
CN107923446A (zh) * 2015-08-20 2018-04-17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混合动力驱动系的离合器装置
CN108183540A (zh) * 2016-12-08 2018-06-19 杨青山 一种强磁磁悬智能电机组成的超级电容驱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81365A (en) * 1990-06-06 1992-01-14 Field Bruce F Electric hybrid vehicl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it
SE9101620L (sv) * 1991-05-28 1992-11-29 Bengt Fjaellstroem Vaexellaada innefattande en kombination av en planetvaexel och en rak kuggvaexel
US5327987A (en) * 1992-04-02 1994-07-12 Abdelmalek Fawzy T High efficiency hybrid car with gasoline engine, and electric battery powered motor
US5301764A (en) * 1992-04-13 1994-04-12 Gardner Conrad O Hybrid motor vehicle having an electric motor and utilizing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or fast charge during cruise mode off condition
GB2275309B (en) * 1993-02-22 1997-10-29 Yang Tai Her Differential coupling and compounding system
CN1071644C (zh) * 1996-05-24 2001-09-26 杨泰和 分配式差动耦合复合动力系统
CN1071645C (zh) * 1996-05-30 2001-09-26 杨泰和 分配式差动混合复合动力系统
CN1057880C (zh) * 1996-10-14 2000-10-25 杨泰和 藉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
JP3646964B2 (ja) * 1998-01-16 2005-05-11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73836A (zh) * 2004-10-29 2013-09-04 杨泰和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CN103273836B (zh) * 2004-10-29 2016-09-07 杨泰和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CN103204058A (zh) * 2004-11-12 2013-07-17 杨泰和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CN103204058B (zh) * 2004-11-12 2016-01-06 杨泰和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CN107923446A (zh) * 2015-08-20 2018-04-17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混合动力驱动系的离合器装置
US10865836B2 (en) 2015-08-20 2020-12-15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Clutch device for a hybrid drive system
CN108183540A (zh) * 2016-12-08 2018-06-19 杨青山 一种强磁磁悬智能电机组成的超级电容驱动装置
CN106427512A (zh) * 2016-12-26 2017-02-22 苏州绿控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mt变速箱的双电机动力总成
CN106594266A (zh) * 2017-01-09 2017-04-26 山东理工大学 带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汽车五挡自动变速器
CN106594266B (zh) * 2017-01-09 2018-05-01 山东理工大学 带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汽车五挡自动变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25295C (zh) 2007-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0702C (zh) 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CN1278883C (zh) 混合车辆的控制装置
CN1077952C (zh) 电能转储式差动耦合复合动力系统
CN1626851A (zh) 双离合器变速装置
CN1944134A (zh) 混合动力车辆的发动机启动控制装置
CN1701000A (zh) 复合驱动装置及搭载该装置的汽车
CN1091041C (zh) 动力输出设备及控制该设备的方法
CN1700999A (zh) 复合驱动装置及搭载该装置的汽车
CN1237688C (zh) 电动机、电动车辆和混合电动车辆
CN1834434A (zh) 缸内喷射式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CN1899900A (zh) 电动车辆驱动控制装置及电动车辆驱动控制方法
CN1927612A (zh)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发动机启动控制装置
CN101045451A (zh) 混合动力车辆的传动状态切换控制装置
CN1573087A (zh) 车辆驱动控制装置、车辆驱动控制方法及其程序
CN1428256A (zh) 混合驱动式车辆的运行控制装置及其车辆
CN1773194A (zh) 制冷设备及用于该设备的流体机械
CN1709743A (zh) 电动车辆驱动控制装置及电动车辆驱动控制方法
CN1793694A (zh) 自动变速装置的六速动力系
CN1202135A (zh) 动力输出装置、控制动力输出装置的方法和其中带有动力输出装置的驱动系统
CN1457408A (zh) 车辆用变速器
CN1651724A (zh) 内燃机的气门正时控制装置
CN1038825C (zh) 一种电力牵引车辆
CN1528045A (zh) 一种热电联产装置的控制系统
CN1918781A (zh) 电机驱动装置
CN1463865A (zh) 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711

Termination date: 2019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