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94266B - 带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汽车五挡自动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带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汽车五挡自动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94266B
CN106594266B CN201710015082.0A CN201710015082A CN106594266B CN 106594266 B CN106594266 B CN 106594266B CN 201710015082 A CN201710015082 A CN 201710015082A CN 106594266 B CN106594266 B CN 1065942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brushless
centrifugal globe
traffic control
line traff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1508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94266A (zh
Inventor
曲金玉
王吉华
郭政斌
张攀
任传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1001508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5942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5942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942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942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942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26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of movements for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s
    • F16H61/28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of movements for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s with at least one movement of th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being caused by a non-mechanical force, e.g. power-assist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comprising elements moved by electrical or magnetic force
    • F16H63/304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comprising elements moved by electrical or magnetic force comprisin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26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of movements for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s
    • F16H61/28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of movements for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s with at least one movement of th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being caused by a non-mechanical force, e.g. power-assisted
    • F16H2061/2853Electromagnetic soleno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26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of movements for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s
    • F16H61/28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of movements for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s with at least one movement of th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being caused by a non-mechanical force, e.g. power-assisted
    • F16H2061/2892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of movements for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s with at least one movement of th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being caused by a non-mechanical force, e.g. power-assisted other gears, e.g. worm gears, for transmitting rotary motion to the output mechanis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comprising elements moved by electrical or magnetic force
    • F16H2063/30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comprising elements moved by electrical or magnetic force using electromagnetic soleno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47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five forward spee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ars, Ca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汽车五挡自动变速器。在各挡输入齿轮与各挡主动齿轮之间设有一个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通过控制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接合与分离,实现带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汽车五挡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本发明具有结构紧凑、可动力性换挡、无机械或液压换挡部件、运行能耗低等优点。

Description

带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汽车五挡自动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传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自动变速器,更确切的说是一种带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汽车五挡自动变速器。
背景技术
自动变速器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动汽车、工程机械等各种车辆。现有自动变速器主要有液力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T)、金属带式无级自动变速器(CVT)、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DCT)四大类型。上述四类自动变速器的换挡过程控制均采用电控液压伺服装置实现,液压伺服装置由液压泵、多个液压阀、多个液压离合器、多个制动器等组成,结构复杂、成本高,运行过程能耗高。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汽车网络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汽车线控技术已成为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汽车线控(X-By-Wire)技术是由电线、电子控制器和线控执行器来代替机械和液压系统,将驾驶员的操纵动作经过传感器变成电信号,输入到电控单元,由电控单元产生控制信号驱动线控执行器进行所需操作。因此,开发新型的线控自动变速器,有利于减少其零部件的数量、降低成本和降低运行能耗,提高传动效率。
2015年1月21日,中国专利公布了申请号为 CN201410469568.8的多挡环形布置式线控自动变速器专利和申请号为CN201410468564.8的双级线控多挡自动变速器专利;2015年3月4日,中国专利公布了申请号为CN201410469720.2的电动汽车三挡线控自动变速器专利和申请号为CN201410471726.3的电动汽车多挡线控自动变速器等专利;2015年10月28日,中国专利公布了申请号为CN201520311494.5的多挡线控自动变速器专利。上述公布的各专利中,各挡传动齿轮常啮合,无液压换挡元件,各挡传动路线上分别设置电磁离合器,电控单元控制各挡电磁离合器的接合和分离实现线控换挡过程。但是,上述各专利技术中,实现线控换挡过程所采用的电磁离合器体积大、转速低,且电磁离合器所需要的耗电功率大,因此使线控自动变速器体积大、转速低且运行能耗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各种自动变速器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实现动力换挡,又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和运行能耗低的新型的带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汽车五挡自动变速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汽车六挡自动变速器,包括输入轴、输出轴、输入齿轮、一挡输入齿轮、二挡输入齿轮、三挡输入齿轮、五挡输入齿轮、倒挡输入齿轮、一挡主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三挡主动齿轮、五挡主动齿轮、倒挡主动齿轮;所述输入齿轮固定安装在输入轴上;所述输入齿轮沿齿轮周向外侧分别与一挡输入齿轮、二挡输入齿轮、三挡输入齿轮、五挡输入齿轮和倒挡输入齿轮常啮合。
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六个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一挡无刷电磁铁、二挡无刷电磁铁、三挡无刷电磁铁、四挡无刷电磁铁、五挡无刷电磁铁和倒挡无刷电磁铁共六个无刷电磁铁。
所述每个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包括推力压盘、从动内花键毂、线控驱动盘、预压弹簧、离心球臂空心轮盘、离心球臂销、离心球臂、离心球、导磁传力盘、离心球窝、主动轴。所述离心球臂空心轮盘通过轴承滚动支撑安装在主动轴上,所述离心球臂空心轮盘一端的外圆周面上设有离心球臂空心轮盘外花键槽;所述线控驱动盘通过其内花键槽套装在离心球臂空心轮盘外花键槽上,所述预压弹簧设置在离心球臂空心轮盘外花键槽的末端与线控驱动盘的内侧端面之间;所述线控驱动盘设有摩擦驱动端面;所述离心球臂空心轮盘另一端设有多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离心球臂支座,所述每个离心球臂支座上固定安装一个离心球臂销;所述离心球臂的一端通过其光滑承孔套装在离心球臂销的中间轴颈上,所述离心球臂可绕离心球臂销自由转动;所述离心球臂的另一端设有一个离心球窝,所述每个离心球窝内安装有一个离心球,所述每个离心球在离心球窝内可自由滚动。
所述推力压盘的一端面为光滑面;所述每个离心球抵靠在推力压盘的光滑面上;所述推力压盘的外圆周面上还设有外花键槽,所述推力压盘的外花键槽与从动内花键毂的内花键槽二者轴向滑动接合。
所述导磁传力盘通过导磁传力盘中心内毂承孔固定安装在主动轴的轴颈上;所述导磁传力盘设有导磁传力盘外盘。
所述一挡输入齿轮与一挡主动齿轮之间设有一个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作为一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所述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主动轴的一端与一挡输入齿轮连接;所述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与一挡输入齿轮之间设有一挡无刷电磁铁。
所述二挡输入齿轮与二挡主动齿轮之间设有一个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作为二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所述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主动轴的一端与二挡输入齿轮连接;所述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与二挡输入齿轮之间设有二挡无刷电磁铁。
所述三挡输入齿轮与三挡主动齿轮之间设有一个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作为三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所述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主动轴的一端与三挡输入齿轮连接;所述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与三挡输入齿轮之间设有三挡无刷电磁铁。
所述输入齿轮与输出轴之间设有一个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作为四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所述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主动轴的一端与输入轴的一端连接;所述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与输入齿轮之间设有四挡无刷电磁铁。
所述五挡输入齿轮与五挡主动齿轮之间设有一个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作为五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所述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主动轴的一端与五挡输入齿轮连接;所述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与五挡输入齿轮之间设有五挡无刷电磁铁。
所述倒挡输入齿轮与倒挡主动齿轮之间设有一个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作为倒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所述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主动轴的一端与倒挡输入齿轮连接;所述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与倒挡输入齿轮之间设有倒挡无刷电磁铁。
所述一挡无刷电磁铁、二挡无刷电磁铁、三挡无刷电磁铁、四挡无刷电磁铁、五挡无刷电磁铁、倒挡无刷电磁铁均通过非导磁材料固定安装在变速器壳体上。
所述一挡无刷电磁铁的磁极端面与作为一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导磁传力盘外盘的相对端面始终保持一定的空气隙;所述一挡无刷电磁铁在不通电的状态下,所述作为一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线控驱动盘的摩擦驱动端面与作为一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导磁传力盘外盘的一端面在作为一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预压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保持一定的空气隙;所述一挡无刷电磁铁在通电的状态下,所述作为一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线控驱动盘的摩擦驱动端面与作为一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导磁传力盘外盘的一端面克服作为一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预压弹簧的弹力作用接合在一起。
所述二挡无刷电磁铁的磁极端面与作为二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导磁传力盘外盘的相对端面始终保持一定的空气隙;所述二挡无刷电磁铁在不通电的状态下,所述作为二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线控驱动盘的摩擦驱动端面与作为二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导磁传力盘外盘的一端面在作为二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预压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保持一定的空气隙;所述二挡无刷电磁铁在通电的状态下,所述作为二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线控驱动盘的摩擦驱动端面与作为二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导磁传力盘外盘的一端面克服作为二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预压弹簧的弹力作用接合在一起。
所述三挡无刷电磁铁的磁极端面与作为三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导磁传力盘外盘的相对端面始终保持一定的空气隙;所述三挡无刷电磁铁在不通电的状态下,所述作为三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线控驱动盘的摩擦驱动端面与作为三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导磁传力盘外盘的一端面在作为三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预压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保持一定的空气隙;所述三挡无刷电磁铁在通电的状态下,所述作为三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线控驱动盘的摩擦驱动端面与作为三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导磁传力盘外盘的一端面克服作为三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预压弹簧的弹力作用接合在一起。
所述四挡无刷电磁铁的磁极端面与作为四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导磁传力盘外盘的相对端面始终保持一定的空气隙;所述四挡无刷电磁铁在不通电的状态下,所述作为四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线控驱动盘的摩擦驱动端面与作为四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导磁传力盘外盘的一端面在作为四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预压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保持一定的空气隙;所述四挡无刷电磁铁在通电的状态下,所述作为四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线控驱动盘的摩擦驱动端面与作为四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导磁传力盘外盘的一端面克服作为四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预压弹簧的弹力作用接合在一起。
所述五挡无刷电磁铁的磁极端面与作为五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导磁传力盘外盘的相对端面始终保持一定的空气隙;所述五挡无刷电磁铁在不通电的状态下,所述作为五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线控驱动盘的摩擦驱动端面与作为五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导磁传力盘外盘的一端面在作为五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预压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保持一定的空气隙;所述五挡无刷电磁铁在通电的状态下,所述作为五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线控驱动盘的摩擦驱动端面与作为五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导磁传力盘外盘的一端面克服作为五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预压弹簧的弹力作用接合在一起。
所述倒挡无刷电磁铁的磁极端面与作为倒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导磁传力盘外盘的相对端面始终保持一定的空气隙;所述倒挡无刷电磁铁在不通电的状态下,所述作为倒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线控驱动盘的摩擦驱动端面与作为倒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导磁传力盘外盘的一端面在作为倒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预压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保持一定的空气隙;所述倒挡无刷电磁铁在通电的状态下,所述作为倒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线控驱动盘的摩擦驱动端面与作为倒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导磁传力盘外盘的一端面克服作为倒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预压弹簧的弹力作用接合在一起。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是:
(1)本发明的带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汽车五挡自动变速器取消了传统自动变速器的液压系统和换挡机构,采用了带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由电控单元采用线控方式控制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电磁线圈的电流的通断实现换挡,结构简单,成本低,且运行过程的能耗低;
(2)本发明所采用的各挡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利用高速运行时其各挡离心球臂产生的巨大离心力推动摩擦片与钢片的摩擦接合,传递扭矩大、转速高,接合过程无冲击,换挡平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带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汽车五挡自动变速器的各挡输入齿轮位置分布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带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汽车五挡自动变速器的一挡、三挡和四挡的结构示意图(图1的A-A截面)。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带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汽车五挡自动变速器的二挡、四挡和倒挡的结构示意图(图1的B-B截面)。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带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汽车五挡自动变速器的四挡和五挡结构示意图(图1的C-C截面)。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各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一挡为例)。
图中:1.输入齿轮 1Z.输入轴 1WT.一挡无刷电磁铁 2WT.二挡无刷电磁铁3WT.三挡无刷电磁铁 4WT.四挡无刷电磁铁 5WT.五挡无刷电磁铁 7WT.倒挡无刷电磁铁 2A.一挡从动齿轮 2B.二挡从动齿轮 2C.三挡从动齿轮 2E.五挡从动齿轮 2R.倒挡从动齿轮 2Z.输出轴 10.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 10a.带内花键槽摩擦片10b.带外花键槽钢片 10c.推力压盘 10ca.光滑面 10d.从动内花键毂 10e.从动内花键毂端盖 10f.止动盘 10g.线控驱动盘 10ga.摩擦驱动端面 10i.预压弹簧 10j.离心球臂空心轮盘 10ja.离心球臂空心轮盘外花键槽 10k.离心球臂销 10l.离心球臂10m.离心球 10p.离心球臂回位弹簧 10q.导磁传力盘 10qa.导磁传力盘中心内毂10qb.导磁传力盘外盘 10r.离心球窝 10Z.主动轴 11.一挡输入齿轮 12.二挡输入齿轮 13.三挡输入齿轮 15.五挡输入齿轮 17.倒挡输入齿轮 21.一挡主动齿轮 21P.一挡轴连接盘 21Z.一挡轴 22.二挡主动齿轮 22P.二挡轴连接盘 22Z.二挡轴 23.三挡主动齿轮 23P.三挡轴连接盘 23Z.三挡轴 24P.输出轴连接盘 25.五挡主动齿轮25P.五挡轴连接盘 25Z.五挡轴 27.倒挡主动齿轮 27P.倒挡轴连接盘 27Z.倒挡轴28.倒挡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的带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汽车五挡自动变速器,包括输入轴1Z、输出轴2Z、输入齿轮1、一挡输入齿轮11、二挡输入齿轮12、三挡输入齿轮13、五挡输入齿轮15、倒挡输入齿轮17、一挡主动齿轮21、二挡主动齿轮22、三挡主动齿轮23、五挡主动齿轮25、倒挡主动齿轮27;输入齿轮1固定安装在输入齿轮轴1Z上;输入齿轮1沿齿轮周向外侧分别与一挡输入齿轮11、二挡输入齿轮12、三挡输入齿轮13、五挡输入齿轮15和倒挡输入齿轮17常啮合;它还包括六个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一挡无刷电磁铁1WT、二挡无刷电磁铁2WT、三挡无刷电磁铁3WT、四挡无刷电磁铁4WT、五挡无刷电磁铁5WT和倒挡无刷电磁铁7WT共六个无刷电磁铁。
如图5所示,每个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包括带内花键槽摩擦片10a、带外花键槽钢片10b、推力压盘10c、从动内花键毂10d、从动内花键毂端盖10e、止动盘10f、线控驱动盘10g、预压弹簧10i、离心球臂空心轮盘10j、离心球臂销10k、离心球臂10l、离心球10m、离心球臂回位弹簧10p、导磁传力盘10q、离心球窝10r、主动轴10Z。
带内花键槽摩擦片10a通过其内花键槽套装在主动轴10Z的外花键槽上;带外花键槽钢片10b通过其外花键槽套装在从动内花键毂10d的内花键槽上;推力压盘10c的一端面为光滑面10ca,推力压盘10c的另一端面为粗糙摩擦面;推力压盘10c的外圆周面上还设有外花键槽,推力压盘10c的外花键槽与从动内花键毂10d的内花键槽二者轴向滑动接合;离心球臂空心轮盘10j通过轴承滚动支撑安装在主动轴10Z上,离心球臂空心轮盘10j一端的外圆周面上设有离心球臂空心轮盘外花键槽10ja,线控驱动盘10g通过其内花键槽套装在离心球臂空心轮盘外花键槽10ja上,线控驱动盘10g设有摩擦驱动端面10ga;离心球臂空心轮盘10j的另一端设有多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离心球臂支座,每个离心球臂支座上固定安装一个离心球臂销10k;离心球臂10l的一端通过其光滑承孔套装在离心球臂销10k的中间轴颈上,离心球臂10l可绕离心球臂销10k自由转动,离心球臂10l的另一端设有一个离心球窝10r,每个离心球窝10r内安装有一个离心球10m,每个离心球10m在离心球窝10r内可自由滚动;导磁传力盘10q通过导磁传力盘中心内毂10qa承孔固定安装在主动轴10Z的轴颈上;导磁传力盘10q设有导磁传力盘外盘10qb。
如图2至图5所示,一挡输入齿轮11与一挡主动齿轮21之间设有一个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作为一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主动轴10Z的一端通过花键与一挡输入齿轮11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与一挡轴21Z的前部轴颈连接;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从动内花键毂10d靠近一挡输入齿轮11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从动内花键毂端盖10e,远离一挡输入齿轮11的一端与一挡轴连接盘21P固定连接;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与一挡输入齿轮11之间设有一挡无刷电磁铁1WT;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止动盘10f与一挡无刷电磁铁1WT通过非导磁材料固定安装在变速器壳体上;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导磁传力盘外盘10qb与一挡无刷电磁铁1WT的磁极端面始终保持一定的空气隙;一挡无刷电磁铁1WT在不通电的状态下,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线控驱动盘10g的摩擦驱动端面10ga与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导磁传力盘外盘10qb的一端面在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预压弹簧10i的作用下保持一定的空气隙;一挡无刷电磁铁1WT在通电的状态下,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线控驱动盘10g的摩擦驱动端面10ga与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导磁传力盘外盘10qb的一端面接合在一起。
二挡输入齿轮12与二挡主动齿轮22之间设有一个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作为二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主动轴10Z的一端通过花键与二挡输入齿轮12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与二挡轴22Z的前部轴颈连接;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从动内花键毂10d靠近二挡输入齿轮12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从动内花键毂端盖10e,远离二挡输入齿轮12的一端与二挡轴连接盘22P固定连接;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与二挡输入齿轮12之间设有二挡无刷电磁铁2WT;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止动盘10f与二挡无刷电磁铁2WT通过非导磁材料固定安装在变速器壳体上;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导磁传力盘外盘10qb与二挡无刷电磁铁2WT的磁极端面始终保持一定的空气隙;二挡无刷电磁铁2WT在不通电的状态下,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线控驱动盘10g的摩擦驱动端面10ga与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导磁传力盘外盘10qb的一端面在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预压弹簧10i的作用下保持一定的空气隙;二挡无刷电磁铁2WT在通电的状态下,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线控驱动盘10g的摩擦驱动端面10ga与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导磁传力盘外盘10qb的一端面接合在一起。
三挡输入齿轮13与三挡主动齿轮23之间设有一个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作为三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主动轴10Z的一端通过花键与三挡输入齿轮13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与三挡轴23Z的前部轴颈连接;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从动内花键毂10d靠近三挡输入齿轮13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从动内花键毂端盖10e,远离三挡输入齿轮13的一端与三挡轴连接盘23P固定连接;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与三挡输入齿轮13之间设有三挡无刷电磁铁3WT;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止动盘10f与三挡无刷电磁铁3WT通过非导磁材料固定安装在变速器壳体上;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导磁传力盘外盘10qb与三挡无刷电磁铁3WT的磁极端面始终保持一定的空气隙;三挡无刷电磁铁3WT在不通电的状态下,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线控驱动盘10g的摩擦驱动端面10ga与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导磁传力盘外盘10qb的一端面在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预压弹簧10i的作用下保持一定的空气隙;三挡无刷电磁铁3WT在通电的状态下,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线控驱动盘10g的摩擦驱动端面10ga与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导磁传力盘外盘10qb的一端面接合在一起。
输入齿轮1与输出轴2Z之间设有一个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作为四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主动轴10Z的一端通过花键与输入齿轮1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与输出轴2Z的前部轴颈连接;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从动内花键毂10d靠近输入齿轮1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从动内花键毂端盖10e,远离输入齿轮1的一端与输出轴连接盘24P固定连接;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与输入齿轮1之间设有四挡无刷电磁铁4WT;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止动盘10f与四挡无刷电磁铁4WT通过非导磁材料固定安装在变速器壳体上;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导磁传力盘外盘10qb与四挡无刷电磁铁4WT的磁极端面始终保持一定的空气隙;四挡无刷电磁铁4WT在不通电的状态下,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线控驱动盘10g的摩擦驱动端面10ga与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导磁传力盘外盘10qb的一端面在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预压弹簧10i的作用下保持一定的空气隙;四挡无刷电磁铁4WT在通电的状态下,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线控驱动盘10g的摩擦驱动端面10ga与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导磁传力盘外盘10qb的一端面接合在一起。
五挡输入齿轮15与五挡主动齿轮25之间设有一个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作为五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主动轴10Z的一端通过花键与五挡输入齿轮15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与五挡轴25Z的前部轴颈连接;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从动内花键毂10d靠近五挡输入齿轮15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从动内花键毂端盖10e,远离五挡输入齿轮15的一端与五挡轴连接盘25P固定连接;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与五挡输入齿轮15之间设有五挡无刷电磁铁5WT;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止动盘10f与五挡无刷电磁铁5WT通过非导磁材料固定安装在变速器壳体上;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导磁传力盘外盘10qb与五挡无刷电磁铁5WT的磁极端面始终保持一定的空气隙;五挡无刷电磁铁5WT在不通电的状态下,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线控驱动盘10g的摩擦驱动端面10ga与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导磁传力盘外盘10qb的一端面在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预压弹簧10i的作用下保持一定的空气隙;五挡无刷电磁铁5WT在通电的状态下,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线控驱动盘10g的摩擦驱动端面10ga与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导磁传力盘外盘10qb的一端面接合在一起。
倒挡输入齿轮17与倒挡主动齿轮27之间设有一个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作为倒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主动轴10Z的一端通过花键与倒挡输入齿轮17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倒挡轴27Z的前部轴颈连接;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从动内花键毂10d靠近倒挡输入齿轮17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从动内花键毂端盖10e,远离倒挡输入齿轮17的一端与倒挡轴连接盘27P固定连接;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与倒挡输入齿轮17之间设有倒挡无刷电磁铁7WT;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止动盘10f与倒挡无刷电磁铁7WT通过非导磁材料固定安装在变速器壳体上;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导磁传力盘外盘10qb与倒挡无刷电磁铁7WT的磁极端面始终保持一定的空气隙;倒挡无刷电磁铁7WT在不通电的状态下,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线控驱动盘10g的摩擦驱动端面10ga与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导磁传力盘外盘10qb的一端面在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预压弹簧10i的作用下保持一定的空气隙;倒挡无刷电磁铁7WT在通电的状态下,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线控驱动盘10g的摩擦驱动端面10ga与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导磁传力盘外盘10qb的一端面接合在一起。
一挡轴21Z上固定安装有一挡主动齿轮21与一挡轴连接盘21P,一挡主动齿轮21与一挡从动齿轮2A常啮合;二挡轴22Z上固定安装有二挡主动齿轮22与二挡轴连接盘22P,二挡主动齿轮22与二挡从动齿轮2B常啮合;三挡轴23Z上固定安装有三挡主动齿轮23与三挡轴连接盘23P,三挡主动齿轮23与三挡从动齿轮2C常啮合;输出轴2Z上固定安装有输出轴连接盘24P;五挡轴25Z上固定安装有五挡主动齿轮25与五挡轴连接盘25P,五挡主动齿轮25与五挡从动齿轮2E常啮合;倒挡轴27Z上固定安装有倒挡主动齿轮27与倒挡轴连接盘27P,倒挡还设有倒挡齿轮28,倒挡齿轮28通过轴承支撑安装在变速器壳体上,倒挡齿轮28与倒挡主动齿轮27、倒挡从动齿轮2R常啮合。
一挡从动齿轮2A、二挡从动齿轮2B、三挡从动齿轮2C、五挡从动齿轮2E、倒挡从动齿轮2R均固定安装在输出轴2Z上。
下面结合实施例以一挡线控传动为例,进一步说明带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汽车五挡自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
一挡传动时,一挡无刷电磁铁1WT的电磁线圈通电,作为一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工作,同时,其余各挡无刷电磁铁的电磁线圈都断电;在一挡无刷电磁铁1WT的电磁线圈通电后,一挡无刷电磁铁1WT产生的电磁吸力经作为一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导磁传力盘10q传递给作为一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线控驱动盘10g,使作为一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线控驱动盘10g克服作为一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预压弹簧10i的弹力作用向一挡无刷电磁铁1WT方向移动,从而使作为一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线控驱动盘10g的摩擦驱动端面10ga与作为一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导磁传力盘10q的一端面接合,在二者接合产生的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作为一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离心球臂空心轮盘10j旋转,作为一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离心球臂空心轮盘10j带动作为一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各离心球臂10l旋转,同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作为一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各离心球臂10l绕作为一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离心球臂销10k向外张开,使设有作为一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离心球窝10r的一端带动作为一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离心球10m沿作为一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推力压盘10c的光滑面10ca向外作圆周运动,从而使作为一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离心球臂10l连同作为一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离心球10m产生离心力,该离心力沿作为一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离心球臂空心轮盘10j的中心轴方向的分力推动作为一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推力压盘10c产生远离作为一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离心球臂空心轮盘10j的轴向移动,从而使作为一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推力压盘10c将作为一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各带外花键槽钢片10b与作为一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各带内花键槽摩擦片10a相互压紧,依靠作为一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各带外花键槽钢片10b与作为一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各带内花键槽摩擦片10a之间的摩擦力实现作为一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从动内花键毂10d连同作为一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主动轴10Z同步旋转,使作为一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主动轴10Z与一挡轴21Z同步旋转,从而实现一挡传动。
在其余各挡无刷电磁铁的电磁线圈断电后,在作为其余各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预压弹簧10i的弹力作用下,使作为其余各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线控驱动盘10g与作为其余各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止动盘10f接合,作为其余各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止动盘10f通过非导磁材料固定在壳体上固定不动,因此作为其余各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线控驱动盘10g与作为其余各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止动盘10f接合后二者之间的摩擦力使作为其余各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线控驱动盘10g连同作为其余各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离心球臂空心轮盘10j的转速为零,在作为其余各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离心球臂回位弹簧10p的扭转作用下,使作为其余各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离心球臂10l连同作为其余各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离心球10m向内收拢,这样作为其余各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不传递动力。
一挡无刷电磁铁1WT通过非导磁材料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一挡无刷电磁铁1WT与作为一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导磁传力盘10q始终保持固定的空气隙,因此上述一挡传动过程可实现无刷线控传动。同时,由于一挡无刷电磁铁1WT的电磁线圈通电所产生的电磁力经作为一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导磁传力盘10q、线控驱动盘10g只控制作为一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离心球臂空心轮盘10j转动,因此一挡无刷电磁铁1WT耗电功率小,降低了作为一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运行能耗。
其余各挡线控传动的工作原理与一挡线控传动的工作原理相同。
下面结合图2、图3、图4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带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汽车五挡自动变速器的各挡动力传递路线。
一挡的传动路线:作为一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通电接合,发动机的扭矩通过输入轴1Z传递给输入齿轮1,输入齿轮1将扭矩传递给一挡输入齿轮11,一挡输入齿轮11将扭矩传递给作为一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再通过作为一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将扭矩进一步传递给一挡轴连接盘21P,再由一挡主动齿轮21和一挡从动齿轮2A的啮合将动力传递至输出轴2Z,实现一挡减速传动。
二挡传动路线为:作为二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通电接合,发动机的扭矩通过输入轴1Z传递给输入齿轮1,输入齿轮1将扭矩传递给二挡输入齿轮12,二挡输入齿轮12将扭矩传递给作为二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再通过作为二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将扭矩进一步传递给二挡轴连接盘22P,再由二挡主动齿轮22和二挡从动齿轮2B的啮合将动力传递至输出轴2Z,实现二挡减速传动。
三挡传动路线为:作为三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通电接合,发动机的扭矩通过输入轴1Z传递给输入齿轮1,输入齿轮1将扭矩传递给三挡输入齿轮13,三挡输入齿轮13将扭矩传递给作为三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再通过作为三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将扭矩进一步传递给三挡轴连接盘23P,再由三挡主动齿轮23和三挡从动齿轮2C的啮合将动力传递至输出轴2Z,实现三挡减速传动。
四挡传动路线为:作为四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通电接合,发动机的扭矩通过输入轴1Z传递给输入齿轮1,输入齿轮1通过作为四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进一步将扭矩传递给输出轴2Z,实现四挡传动。
五挡传动路线为:作为五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通电接合,发动机的扭矩通过输入轴1Z传递给输入齿轮1,输入齿轮1将扭矩传递给五挡输入齿轮15,五挡输入齿轮15将扭矩传递给作为五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再通过作为五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将扭矩进一步传递给五挡轴连接盘25P,再由五挡主动齿轮25和五挡从动齿轮2E的啮合将动力传递至输出轴2Z,实现五挡加速传动。
倒挡传动路线为:作为倒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通电接合,发动机的扭矩通过输入轴1Z传递给输入齿轮1,输入齿轮1将扭矩传递给倒挡输入齿轮17,倒挡输入齿轮17将扭矩传递给作为倒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再通过作为倒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将扭矩通过倒挡轴连接盘27P传递给倒挡轴27Z,再由固定安装在倒挡轴27Z上的倒挡主动齿轮27将扭矩传递给与倒挡主动齿轮27啮合的倒挡齿轮28,最后通过与倒挡齿轮28啮合且固定安装在输出轴2Z上的倒挡从动齿轮2R将扭矩传递至输出轴2Z,实现倒挡减速传动。
空挡:作为各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均处于断电不工作状态,实现空挡。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7)

1.一种带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汽车五挡自动变速器,包括输入轴(1Z)、输出轴(2Z)、输入齿轮(1)、一挡输入齿轮(11)、二挡输入齿轮(12)、三挡输入齿轮(13)、五挡输入齿轮(15)、倒挡输入齿轮(17)、一挡主动齿轮(21)、二挡主动齿轮(22)、三挡主动齿轮(23)、五挡主动齿轮(25)、倒挡主动齿轮(27);所述输入齿轮(1)固定安装在输入轴(1Z)上;所述输入齿轮(1)沿齿轮周向外侧分别与一挡输入齿轮(11)、二挡输入齿轮(12)、三挡输入齿轮(13)、五挡输入齿轮(15)和倒挡输入齿轮(17)常啮合;其特征在于:
它还包括六个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一挡无刷电磁铁(1WT)、二挡无刷电磁铁(2WT)、三挡无刷电磁铁(3WT)、四挡无刷电磁铁(4WT)、五挡无刷电磁铁(5WT)和倒挡无刷电磁铁(7WT)共六个无刷电磁铁;
所述每个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包括推力压盘(10c)、从动内花键毂(10d)、线控驱动盘(10g)、预压弹簧(10i)、离心球臂空心轮盘(10j)、离心球臂销(10k)、离心球臂(10l)、离心球(10m)、导磁传力盘(10q)、离心球窝(10r)、主动轴(10Z);所述离心球臂空心轮盘(10j)通过轴承滚动支撑安装在主动轴(10Z)上,所述离心球臂空心轮盘(10j)一端的外圆周面上设有离心球臂空心轮盘外花键槽(10ja);所述线控驱动盘(10g)通过其内花键槽套装在离心球臂空心轮盘外花键槽(10ja)上,所述预压弹簧(10i)设置在离心球臂空心轮盘外花键槽(10ja)的末端与线控驱动盘(10g)的内侧端面之间;所述线控驱动盘(10g)设有摩擦驱动端面(10ga);所述离心球臂空心轮盘(10j)另一端设有多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离心球臂支座,所述每个离心球臂支座上固定安装一个离心球臂销(10k);所述离心球臂(10l)的一端通过其光滑承孔套装在离心球臂销(10k)的中间轴颈上,所述离心球臂(10l)可绕离心球臂销(10k)自由转动;所述离心球臂(10l)的另一端设有一个离心球窝(10r),所述每个离心球窝(10r)内安装有一个离心球(10m),所述每个离心球(10m)在离心球窝(10r)内可自由滚动;
所述推力压盘(10c)的一端面为光滑面(10ca);所述每个离心球(10m)抵靠在推力压盘(10c)的光滑面(10ca)上;所述推力压盘(10c)的外圆周面上还设有外花键槽,所述推力压盘(10c)的外花键槽与从动内花键毂(10d)的内花键槽二者轴向滑动接合;
所述导磁传力盘(10q)通过导磁传力盘中心内毂(10qa)承孔固定安装在主动轴(10Z)的轴颈上;所述导磁传力盘(10q)设有导磁传力盘外盘(10qb);
所述一挡输入齿轮(11)与一挡主动齿轮(21)之间设有一个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作为一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所述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主动轴(10Z)的一端与一挡输入齿轮(11)连接;所述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与一挡输入齿轮(11)之间设有一挡无刷电磁铁(1WT);
所述二挡输入齿轮(12)与二挡主动齿轮(22)之间设有一个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作为二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所述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主动轴(10Z)的一端与二挡输入齿轮(12)连接;所述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与二挡输入齿轮(12)之间设有二挡无刷电磁铁(2WT);
所述三挡输入齿轮(13)与三挡主动齿轮(23)之间设有一个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作为三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所述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主动轴(10Z)的一端与三挡输入齿轮(13)连接;所述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与三挡输入齿轮(13)之间设有三挡无刷电磁铁(3WT);
所述输入齿轮(1)与输出轴(2Z)之间设有一个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作为四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所述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 的主动轴(10Z)的一端与输入轴(1Z)连接;所述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与输入齿轮(1)之间设有四挡无刷电磁铁(4WT);
所述五挡输入齿轮(15)与五挡主动齿轮(25)之间设有一个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作为五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所述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主动轴(10Z)的一端与五挡输入齿轮(15)连接;所述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与五挡输入齿轮(15)之间设有五挡无刷电磁铁(5WT);
所述倒挡输入齿轮(17)与倒挡主动齿轮(27)之间设有一个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作为倒挡动力传动接合装置,所述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主动轴(10Z)的一端与倒挡输入齿轮(17)连接;所述该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与倒挡输入齿轮(17)之间设有倒挡无刷电磁铁(7WT);
所述一挡无刷电磁铁(1WT)、二挡无刷电磁铁(2WT)、三挡无刷电磁铁(3WT)、四挡无刷电磁铁(4WT) 、五挡无刷电磁铁(5WT)、倒挡无刷电磁铁(7WT)均通过非导磁材料固定安装在变速器壳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汽车五挡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挡无刷电磁铁(1WT)的磁极端面与作为一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导磁传力盘外盘(10qb)的相对端面始终保持一定的空气隙;所述一挡无刷电磁铁(1WT)在不通电的状态下,所述作为一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线控驱动盘(10g)的摩擦驱动端面(10ga)与作为一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导磁传力盘外盘(10qb)的一端面在作为一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预压弹簧(10i)的弹力作用下保持一定的空气隙;所述一挡无刷电磁铁(1WT)在通电的状态下,所述作为一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线控驱动盘(10g)的摩擦驱动端面(10ga)与作为一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导磁传力盘外盘(10qb)的一端面克服作为一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预压弹簧(10i)的弹力作用接合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汽车五挡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挡无刷电磁铁(2WT)的磁极端面与作为二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导磁传力盘外盘(10qb)的相对端面始终保持一定的空气隙;所述二挡无刷电磁铁(2WT)在不通电的状态下,所述作为二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线控驱动盘(10g)的摩擦驱动端面(10ga)与作为二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导磁传力盘外盘(10qb)的一端面在作为二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预压弹簧(10i)的弹力作用下保持一定的空气隙;所述二挡无刷电磁铁(2WT)在通电的状态下,所述作为二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线控驱动盘(10g)的摩擦驱动端面(10ga)与作为二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导磁传力盘外盘(10qb)的一端面克服作为二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预压弹簧(10i)的弹力作用接合在一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汽车五挡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挡无刷电磁铁(3WT)的磁极端面与作为三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导磁传力盘外盘(10qb)的相对端面始终保持一定的空气隙;所述三挡无刷电磁铁(3WT)在不通电的状态下,所述作为三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线控驱动盘(10g)的摩擦驱动端面(10ga)与作为三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导磁传力盘外盘(10qb)的一端面在作为三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预压弹簧(10i)的弹力作用下保持一定的空气隙;所述三挡无刷电磁铁(3WT)在通电的状态下,所述作为三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线控驱动盘(10g)的摩擦驱动端面(10ga)与作为三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导磁传力盘外盘(10qb)的一端面克服作为三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预压弹簧(10i)的弹力作用接合在一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汽车五挡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四挡无刷电磁铁(4WT)的磁极端面与作为四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导磁传力盘外盘(10qb)的相对端面始终保持一定的空气隙;所述四挡无刷电磁铁(4WT)在不通电的状态下,所述作为四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线控驱动盘(10g)的摩擦驱动端面(10ga)与作为四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导磁传力盘外盘(10qb)的一端面在作为四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预压弹簧(10i)的弹力作用下保持一定的空气隙;所述四挡无刷电磁铁(4WT)在通电的状态下,所述作为四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线控驱动盘(10g)的摩擦驱动端面(10ga)与作为四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导磁传力盘外盘(10qb)的一端面克服作为四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预压弹簧(10i)的弹力作用接合在一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汽车五挡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五挡无刷电磁铁(5WT)的磁极端面与作为五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导磁传力盘外盘(10qb)的相对端面始终保持一定的空气隙;所述五挡无刷电磁铁(5WT)在不通电的状态下,所述作为五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线控驱动盘(10g)的摩擦驱动端面(10ga)与作为五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导磁传力盘外盘(10qb)的一端面在作为五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预压弹簧(10i)的弹力作用下保持一定的空气隙;所述五挡无刷电磁铁(5WT)在通电的状态下,所述作为五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线控驱动盘(10g)的摩擦驱动端面(10ga)与作为五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导磁传力盘外盘(10qb)的一端面克服作为五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预压弹簧(10i)的弹力作用接合在一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汽车五挡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倒挡无刷电磁铁(7WT)的磁极端面与作为倒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导磁传力盘外盘(10qb)的相对端面始终保持一定的空气隙;所述倒挡无刷电磁铁(7WT)在不通电的状态下,所述作为倒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线控驱动盘(10g)的摩擦驱动端面(10ga)与作为倒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导磁传力盘外盘(10qb)的一端面在作为倒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预压弹簧(10i)的弹力作用下保持一定的空气隙;所述倒挡无刷电磁铁(7WT)在通电的状态下,所述作为倒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线控驱动盘(10g)的摩擦驱动端面(10ga)与作为倒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导磁传力盘外盘(10qb)的一端面克服作为倒挡动力传动装置的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10)的预压弹簧(10i)的弹力作用接合在一起。
CN201710015082.0A 2017-01-09 2017-01-09 带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汽车五挡自动变速器 Active CN1065942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15082.0A CN106594266B (zh) 2017-01-09 2017-01-09 带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汽车五挡自动变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15082.0A CN106594266B (zh) 2017-01-09 2017-01-09 带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汽车五挡自动变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94266A CN106594266A (zh) 2017-04-26
CN106594266B true CN106594266B (zh) 2018-05-01

Family

ID=58583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15082.0A Active CN106594266B (zh) 2017-01-09 2017-01-09 带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汽车五挡自动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59426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47799A (en) * 1996-11-12 2000-04-11 Luk Getriebe-Systeme Gmbh Emergency facilities for influencing defective constituents of power trains in motor vehicles
CN1463865A (zh) * 2002-06-25 2003-12-31 杨泰和 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
KR20130110032A (ko) * 2012-03-27 2013-10-08 변동환 무단 변속기
CN104389958A (zh) * 2014-09-15 2015-03-04 山东理工大学 电动汽车多挡线控自动变速器
CN105090385A (zh) * 2015-07-23 2015-11-25 山东理工大学 电动指销接合装置式三档电动汽车自动变速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47799A (en) * 1996-11-12 2000-04-11 Luk Getriebe-Systeme Gmbh Emergency facilities for influencing defective constituents of power trains in motor vehicles
CN1463865A (zh) * 2002-06-25 2003-12-31 杨泰和 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
KR20130110032A (ko) * 2012-03-27 2013-10-08 변동환 무단 변속기
CN104389958A (zh) * 2014-09-15 2015-03-04 山东理工大学 电动汽车多挡线控自动变速器
CN105090385A (zh) * 2015-07-23 2015-11-25 山东理工大学 电动指销接合装置式三档电动汽车自动变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94266A (zh) 2017-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63736A (zh) 带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汽车六档自动变速器
CN206361139U (zh) 带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汽车六档自动变速器
CN106545651A (zh) 带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电动汽车三挡自动变速器
CN206361138U (zh) 带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电动汽车三档自动变速器
CN105485262A (zh) 一种电动汽车两挡变速器
CN106594266B (zh) 带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汽车五挡自动变速器
CN206377260U (zh) 带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汽车四档自动变速器
CN106641123B (zh) 带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电动汽车二挡自动变速器
CN106763737B (zh) 带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汽车四挡自动变速器
CN106523691B (zh) 带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电动汽车二档自动变速器
CN206377261U (zh) 带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电动汽车自动变速器
CN106545624B (zh) 电动汽车线控二档自动变速器
CN206377264U (zh) 带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电动汽车二档自动变速器
CN106678289B (zh) 电动汽车无刷线控二档自动变速器
CN107044539A (zh) 带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汽车四档自动变速器
CN106763543B (zh) 电动汽车线控三档自动变速器
CN106678290B (zh) 电动汽车无刷线控三档自动变速器
CN106763735A (zh) 带无刷线控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电动汽车自动变速器
CN105090386B (zh) 锁止磁粉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CN106763288B (zh) 汽车无刷线控电磁离合器
CN106545654A (zh) 带离心球臂接合装置的电动汽车二档自动变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