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53887A - 钮扣型电池用电池座 - Google Patents
钮扣型电池用电池座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53887A CN1453887A CN03136770A CN03136770A CN1453887A CN 1453887 A CN1453887 A CN 1453887A CN 03136770 A CN03136770 A CN 03136770A CN 03136770 A CN03136770 A CN 03136770A CN 1453887 A CN1453887 A CN 145388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 button cell
- battery
- interarea
- battery tr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钮扣型电池用电池座。在安装于基板的电池座中,进一步降低高度,改善电池座的成型性。该电池座具有壳(2)、接触件(28)和接触件(50)。在壳(2)中形成上下贯通的容纳部(22),不形成底壁,形成开口(9)。电池容纳于容纳部(22),利用接触件(28)的爪(38)和容纳部(22)的凸部(26),电池被保持在电池座(1)中,同时与接触件(28的弹簧片(30)和接触件(50)的接触片(54)电气连接。由于形成无底壁的上下方向贯通的开口(9),所以电池座(1)的高度降低,并且由于没有薄底壁,所以提高了成型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钮扣型电池用电池座,特别是涉及便携式电话、游戏机、便携式信息终端等小型电子设备内使用的钮扣型电池用电池座。
背景技术
这种钮扣型电池用电池座,例如安装在便携式电话等小型设备内配置的印刷电路基板(以下简称为基板)上使用。一般,安装这种电池座的设备内的空间非常狭小。因此,要求尽可能地降低在基板安装时从基板突出的高度。
作为这种电池座的一个例子,已知有特开平10-188932号公报公开的电池座。该电池座具有接受硬币型电池即钮扣型电池的容纳部,同时具有与构成钮扣型电池一个电极的侧面接触的接触件,和与构成另一个电极的钮扣型电池的主面接触的另一接触件。并且,当钮扣型电池装在容纳部内时,形成接住钮扣型电池的底壁。利用与座的安装部一体成型的树脂制臂前端的保持爪和电池座的底壁,将电池保持在容纳部内。
作为其它的已有技术,已知有特开2000-164188号公报中公开的钮扣型电池座。该电池座具有容纳电池的电池容纳部,同时沿该电池容纳部的内周,在多个位置设置有弹键。该弹键构成为与电池配置在容纳部时向外侧露出的主面接合,与容纳部的底壁协同保持电池。
在上述两种已有技术中,在座的上部闩锁电池,通过减薄电池容纳部的底壁,在底部构成高度低的电池座。但是,底壁越是减薄,成型时树脂就越是难以向薄的底壁部分流动,所以成型性劣化。因此,底壁必须有一定程度以上的厚度,所以减薄底壁、降低高度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降低高度,树脂成型时的材料流动良好,成型性优异的钮扣型电池用电池座。
本发明的钮扣型电池用电池座,包括:第一接触件,与钮扣型电池的侧面接触,所述钮扣型电池具有构成一个电极的侧面和构成另一个电极的主面;第二接触件,与主面接触;绝缘壳,具有容纳钮扣型电池的容纳部,同时保持第一和第二接触件;其特征在于,第二接触件配置在绝缘壳的容纳部与主面对应的位置,同时在所述位置形成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开口。
最好在所述容纳部的侧壁形成凸部,以便先从主面将钮扣型电池容纳于容纳部时,能够支持钮扣型电池。该凸部可以沿容纳部的内周形成为环状,也可以离散地突出多个。
而且,第二接触件最好具有从平面来看以钮扣型电池主面中心成点对称配置的接触片。“点对称”除了严格的点对称之外,还包括稍微偏离对称关系的情形。
而且,至少一个第一接触件最好构成为,在钮扣型电池的另一个主面上具有沿另一个主面延伸的爪,利用该爪阻止拔出被容纳的钮扣型电池。
再有,第二接触件可以构成为具有在开口露出的平板状基部,利用该基部支持钮扣型电池的主面。并且,在该基部设置高度比接触片低的多个突起,接受钮扣型电池的主面。
而且,构成钮扣型电池的电极的主面附近具有弯曲面,容纳部的侧壁的凸部最好具有互补形的弯曲接受面,以便在所述钮扣型电池的主面向下被接受时,从下方支持钮扣型电池的弯曲面。
本发明的钮扣型电池用电池座,由于在绝缘壳的容纳部的与钮扣型电池的主面对应的位置配置第二接触件,同时在该位置形成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开口,所以具有如下的效果。
亦即,由于没有底壁,所以不必担心与钮扣型电池的主面的干扰,能够降低高度。并且,由于没有薄的底壁,所以树脂成型时的材料流动良好,能够获得成型性优异的钮扣型电池用电池座。
在容纳部的侧壁形成凸部,以便先从主面将钮扣型电池容纳于容纳部时,能够支持钮扣型电池,在这种情形,可以由该凸部确实支持钮扣型电池。
而且,第二接触件具有从平面来看以钮扣型电池主面中心成点对称配置的接触片,在这种情形,由于在多个力点与钮扣型电池接触,所以电气连接的可靠性高。而且,可以在第二接触件的中心部配置吸附面。
而且,至少一个第一接触件构成为,在钮扣型电池的另一个主面上具有沿另一个主面延伸的爪,利用该爪阻止拔出被容纳的钮扣型电池,在这种情形,由于爪由金属制成,所以不会因表面安装时的热量导致材料劣化。因此,提高了钮扣型电池的保持可靠性。
再有,第二接触件构成为具有在开口露出的平板状基部,利用该基部支持钮扣型电池的主面,在这种情形,最终可以进一步降低高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钮扣型电池用电池座的第一实施例,(a)是电池座的平面图,(b)是沿图1的线1b-1b的剖面图。
图2是图1所示钮扣型电池用电池座的透视图,(a)是从上方看的透视图,(b)是从下方看的透视图。
图3表示在钮扣型电池用电池座中装入钮扣型电池的状态,(a)是从上方看的透视图,(b)是沿图3(a)的线3b-3b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钮扣型电池用电池座的第二实施例,(a)是电池座的平面图,(b)是沿图4(a)的线4b-4b的剖面图。
图5(a)是图4的钮扣型电池用电池座从上方看的透视图,(b)是从下方看的透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钮扣型电池用电池座的第三实施例,(a)是电池座的平面图,(b)是从上方看的透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电池座,(a)是电池座从上方看的透视图,(b)是沿图7(a)的线7b-7b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钮扣型电池用电池座(以下简称为电池座)予以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电池座的第一实施例,(a)是平面图,(b)是沿图1的线1b-1b的剖面图。图2是图1所示电池座的透视图,图2(a)是从上方看的透视图,图2(b)是从下方看的透视图。以下参照图1和图2进行说明。
电池座1具有绝缘壳(以下,简称为壳)2。壳2是利用模具由绝缘性树脂一体成型的。壳2基本上是矩形的,形成具有贯通孔6的安装部4,用于在四角安装后述的接触件。在沿壳2纵向的各侧壁8形成缺口10。而且,在壳2纵向的两端部中央,形成用于安装后述的接触件(第一接触件)28的安装部12。
在安装部12,与基板90(图1(b))垂直的安装沟14,从壳2的底面16侧贯通至上面20。安装沟14形成为在垂直于壳2纵向的方向延伸的槽缝。安装部12的上面18,形成为从壳2的上面20(图1(b))向基板90侧下降的台阶。而且,在壳2的中央部,形成容纳钮扣型电池(以下,简称为电池)80的(图3)圆形容纳部22。在容纳部22的侧壁24的下部形成环状凸部26,该凸部具有与电池80的外径形状吻合的弯曲接受面26a。容纳部22构成从壳2的上面20贯通至底面16的大致圆形的贯通孔,在下部形成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圆形开口9,其直径比后述的电池80的主面86稍大。插入的电池80被该凸部26所支持,对其的详细说明见后。
以下参照图3说明接触件。图3展示了电池80装入电池座1的状态,图3(a)是从上方看的透视图,图3(b)是沿图3(a)的线3b-3b的剖面图。而且,对于接触片54展示了无负载的自由状态。接触件(第一接触件)28是用一块金属板通过冲压、弯折而形成的,具有沿构成电池80一个电极的侧面82(图3)配置的弹簧片30、和经弯曲部32弯折成为反U字状的固定部34。接触件28使用两个相同的部件。
固定部34的前端形成为与基板90平行地弯折的尖端部36,突出到固定部34的外侧,以便能够锡焊于基板90上。弹簧片30的前端部在不高出壳2的上面20的位置,在容纳部22侧与基板90大致平行地、即与电池80的上侧主面84大致平行地弯折,形成为沿主面84延伸的爪38。爪38的前端40形成为与容纳部22的内径、即电池80的外形吻合的曲面。由于弹簧片30的弯曲部32位于壳2的底面16附近,所以弹簧片30的高度与壳2的高度基本相等,具有足够的弹性。
在反U字状的各固定部34的与安装沟14对应的位置,在接触件28的材料主面内反向突设一对翼42(图1(a))。固定部34盖在壳2的安装部12,从上方压住,安装在壳2的安装部12。此时,翼42压入安装沟14,接触件28固定在安装部12。由于在该翼42处形成未示出的刺,所以与安装部12干涉接合,确实固定。而且,在与安装部12的弹簧片30对应的部分,形成上下贯通并且与安装沟14连通的空间44,构成为接触件28的弹簧片30被容纳于空间44内。因此,接触件28安装在安装部12时,弹簧片30在空间44内获得可与容纳部22接触分离的挠性。
而且,如图3所示,如果电池80装入容纳部22,一对爪38相互协同,从构成电池80一个电极的侧面82侧压住电池80上侧的主面84,阻止电池80从容纳部22被拔出。另一方面,在壳2的底面16侧,所述凸部26的弯曲接受面26a支持电池80。在图3中,电池80从其侧面82直到上侧主面84形成一个电极。弹簧片30与其侧面82接触。
以下,参照图1到图3说明与另一个电极即主面86接触的接触件(第二接触件)50。由一块金属板通过冲压弯折形成接触件50,接触件50具有平板状的基部52,在该基部52的大致中央部冲起的接触片54,和用于安装在壳2的四个固定片56。该接触件50具有比壳2的纵向方向尺寸更长的全长,宽度比壳2的宽度更窄。
接触件50形成在壳2的底面16,配置在比接触件50更宽的凹处58(图2(b))。在接触件50的纵向方向的两端部中央,分别形成缺口60(图2(b)),由此,在接触件50的两端部,分别形成两个锡焊于基板90的尖端部62。而且,在尖端部62附近的与所述贯通孔6对应的位置突设固定片56。尖端部62具有对尖端部62冲压形成的凹部62a,与基板90隔离。利用该凹部62a,在与基板90之间形成间隙,在将电池座1锡焊在基板90之时,阻止焊锡和焊锡助剂进入壳2和接触片54内。
沿接触件50的纵向方向、并且通过接触件50的中心,在与纵向方向延伸的未图示的轴线偏离的位置形成接触片54。利用这种位置偏离,形成在基部52的中央部的大区域部52a和小区域部52b(图1(a))。将组装的电池座1安装在基板90时,未图示的组装用机械臂的真空吸附部,与该大区域部52a对接,把电池座1吸起,移送到预定位置。即该大区域部52a起到组装用机械臂吸附的吸附面的作用。
沿着接触件50的纵向,从槽缝64成悬臂梁状地冲压形成接触片54。并且,在接触片54的前端部,通过冲压形成与电池80接触的接点66(图3(b))。正如图3(b)最佳所示,斜向突设接触片54,向着电池80的主面86,以便与电池80对接时提供负荷,如果装入电池80,则构成为接点66与电池80的主面86接触。
在图3所示的电池80的装入位置,利用弹簧片30的爪38阻止电池80向上移动,沿电池80主面86附近的圆周方向的弯曲面88(图3(b)),保持在与弯曲接受面26a对接的状态。此时,由于没有与主面86对置的壳2的底壁,所以主面86非常接近接触件50,至此能够减小壳2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在设置底壁的已有技术的情形,为了降低电池座的高度,必须减薄底壁的厚度,但是如果考虑成型时材料的流动性,则难以减薄到一定限度以下。与此相反,由于电池座1无底壁,所以能够降低高度,并且由于没有必要形成薄的底壁,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树脂成型。在图3(b)中,电池80的主面86位于开口9内,明确地展示了开口9接受主面86的状态。
再有,由于电池80是由金属制的接触件28的爪38保持的,所以不受锡焊时的热量影响。换言之,由树脂部分支持电池80时,存在树脂材料受热劣化,保持力降低的危险,但是不必担心。因此,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采用不含铅的焊锡材料(熔点高),适合锡焊。
从壳2的缺口10插入螺丝刀等工具(未示出),由此撬起取出图3所示装入的电池80。而且,所述凸部26不仅支持电池80,而且使电池80向容纳部22内倾斜,具有防止构成电极的侧面82与接触件50的基部52接触短路的功能。在本实施例中,沿容纳部22的内周形成环状凸部26,但是也可以形成离散的多个。
而且,为了保持电池80,对向配置具有爪38的一对接触件28,但是可以将一个接触件28例如置换为壳2的一部分。亦即,也可以在主面84上突出壳2的一部分,将主面84挡住在突出的部分,装配电池80。
以下,参照图4和图5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图4(a)是第二实施例的电池座100的平面图,图4(b)是沿图4(a)的线4b-4b的剖面图,图5(a)是从上方看图4的电池座100的透视图,图5(b)是从下方看的透视图。以下,参照图4和图5予以说明。相应于说明,对同一部件给以相同的参考标号予以说明。
在第二实施例中,使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壳2和接触件28。接触件(第二接触件)150与第一实施例同样地通过冲压弯折形成,但是在具有两个接点166这一点上不同。在接触件150的中央部形成两个接触件150的接触片154。亦即,相对于接触件150的基部152的中心,在沿着通过中心并且在接触件150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轴线相互分离的位置,形成接触片154,使其形成向外侧的圆弧,点对称地在彼此相反方向延伸出。在接触片154的各个前端部,形成与接触件50同样的接点166。
在接触件150的情形,通过在与接触片154之间形成的圆弧状槽缝164,在中央部构成中心区域170,该中心区域170成为上述的组装机械臂的吸附面。插入电池80时,按与上述图3所示状态同样的状态保持电池80,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在此第二实施例,由于按以电池80的中心为点对称地配置两个接点166,所以提高了接触时的电池80的稳定性,同时通过两点接触,提高了接触的可靠性。而且,由于可以在中心(重心)配置吸附面,所以能够稳定地进行吸附作业。接触片154也可以是三个以上。而且,在此实施例中,接触件150的尖端部162在纵向方向的片侧形成两个力点,但是在相反侧不形成。根据用途,而且根据基板90的电路(未图示)设计,该尖端部162可以考虑各种形式。
以下,参照图6说明本发明的电池座的第三实施例。图6展示了第三实施例的电池座200,图6(a)是平面图,图6(b)是从上方看的透视图。以下参照图6(a)、(b)进行说明。
电池座200具有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类似的接触件(第一接触件)228、与第二实施例类似的接触件(第二接触件)250、和由两个壳半体202a、202b构成的壳202。接触件228与接触件28不同之处在于,尖端部236比接触件28大,即在接触件228的纵向方向延长形成。爪238与第一实施例的接触件28相同。接触件250具有由一块金属板冲压成的平板状基部252,在基部252的纵向方向的两端,形成与第二实施例的缺口60相同的缺口260,由此形成四个尖端部262。
接触件250的中央部形成为圆板状,在此圆板状部分形成通过槽缝264冲切起的接触片254。在这些接触片254的前端部形成接点266。接触片254形成为与第二实施例同样地成点对称圆弧状延伸的形状,但是不同之处在于基部252还向接触片254的外侧延伸。而且,在这些基部252,突设与第一实施例的固定片56同样的固定片256。在组装电池座200之后,上述圆板状的部分为接触件250提供刚性,以便抵抗向电池座200产生的弯曲或扭曲。
由于壳半体202a、202b在左右相反方向使用同一部件,所以只对片侧的壳半体202a予以说明。壳半体202a具有与电池80的侧面82(图3(b))相辅的侧壁224,在沿接触件250的纵向方向的两侧,形成大小空间244、274。在这些空间244、274之间形成安装部212,接触件228的固定部234安装在安装部212。而且,接触件228的弹簧片230在空间244内,可以沿接触件250的纵向方向弹性地挠曲。而且,在侧壁224形成具有弯曲接受面226a的凸部226,该弯曲接受面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功能。
在壳半体202a的两端部,形成插入上述接触件250的固定片256的贯通孔206。如果壳半体202a、202b与接触件250组装,则四个侧壁224构成接受电池80的容纳部222。在容纳部222的底部,形成上下方向贯通的开口209,构成电池80的主面86的退刀槽(逃げ)。
在此第三实施例中,重要的是,壳半体202a、202b的宽度,即与接触件250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外形尺寸,设定成与接触件250的圆板状部分的直径相同的程度。由此,电池座200的宽度尺寸可以非常之小。结果,电池座200的宽度可以比装载的电池80的直径还小,在有限的基板90上的安装面积得以降低。而且,基部252的中央区域270成为组装机械臂的吸附面。
以下,参照图7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图7展示了第四实施例的电池座300,图7(a)是从上方看电池座的透视图,图7(b)是沿图7(a)的线7b-7b的剖面图。第四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壳302具有与图1所示壳2的容纳部22不同形状的容纳部322。即在容纳部322的侧壁324,不形成第一实施例的凸部26那样的凸部。在壳302底部形成的开口309具有与壳302的上面320侧相同的直径。接触件使用与第一实施例的接触件28和第二实施例的接触件150略有不同的接触件350。通过这种构成,电池80的构成为,如图7(b)所示,电池80的主面86被接触件(第二接触件)350的基部352直接支持。
此时,在接触件350的基部352突设多个微小突起372,由该微小突起372接受电池80的主面86。由于接触片354与电池80接触时提供预定的接触压力,所以微小突起372的高度设定为比接触片354的高度相当地低。而且,如果按点对称、等间距地配制多个微小突起372,则可以稳定地接受电池80的主面86。在第四实施例中,由于电池座300的高度设定为在电池80的高度、即2.15-2.2mm上追加接触件28、350的板厚,所以成为高度极低的结构。
并且,在上述实施例中,接触件被压入壳,但是也可以在壳中嵌入成型。
Claims (5)
1.一种钮扣型电池用电池座,包括:第一接触件,与钮扣型电池的侧面接触,所述钮扣型电池具有构成一个电极的所述侧面和构成另一个电极的主面;第二接触件,与所述主面接触;绝缘壳,具有容纳所述钮扣型电池的容纳部,同时保持所述第一和第二接触件,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件配置在所述绝缘壳的所述容纳部与所述主面对应的位置,同时在所述位置形成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钮扣型电池用电池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纳部的侧壁形成凸部,以便先从所述主面将所述钮扣型电池容纳于所述容纳部时,能够支持所述钮扣型电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钮扣型电池用电池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件具有从平面来看以所述钮扣型电池的所述主面中心成点对称配置的接触片。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意一项的钮扣型电池用电池座,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接触件构成为,在所述钮扣型电池的另一个主面上具有沿该另一个主面延伸的爪,利用该爪阻止所容纳的所述钮扣型电池被拔出。
5.根据权利要求1的钮扣型电池用电池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件构成为具有露出所述开口的平板状基部,利用该基部支持所述钮扣型电池的所述主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2121127A JP2003317690A (ja) | 2002-04-23 | 2002-04-23 | ボタン形電池用電池ホルダ |
JP121127/2002 | 2002-04-23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53887A true CN1453887A (zh) | 2003-11-05 |
Family
ID=29267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03136770A Pending CN1453887A (zh) | 2002-04-23 | 2003-04-23 | 钮扣型电池用电池座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03317690A (zh) |
CN (1) | CN1453887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06268A (zh) * | 2013-11-11 | 2016-06-22 | 株式会社电装 | 纽扣型电池用终端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080615A (ja) * | 2005-09-13 | 2007-03-29 | Union Machinery Co Ltd | 電池ホルダ |
JP2008010301A (ja) * | 2006-06-29 | 2008-01-17 | Iriso Denshi Kogyo Kk | 電池ホルダ |
KR101130055B1 (ko) | 2007-12-14 | 2012-03-28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조립식 보호회로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
-
2002
- 2002-04-23 JP JP2002121127A patent/JP2003317690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3
- 2003-04-23 CN CN03136770A patent/CN1453887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06268A (zh) * | 2013-11-11 | 2016-06-22 | 株式会社电装 | 纽扣型电池用终端 |
CN105706268B (zh) * | 2013-11-11 | 2018-01-26 | 株式会社电装 | 纽扣型电池用终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3317690A (ja) | 2003-11-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477640B2 (ja) | コネクタ | |
US9577379B2 (en) | Connector | |
CN1282277C (zh) | 触点及装有该触点的电连接器 | |
US8177587B2 (en) | Connector with movable-side contact and fixed-side contact | |
US8523615B2 (en) | Compression connector configured with two housing liminted contacts therebetween | |
JP3755879B2 (ja) | コネクタ | |
JP3360178B2 (ja) | 一体的支持構造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 | |
KR101274338B1 (ko) | 회로 기판용 전기 커넥터 | |
WO1995022182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EP1895823B1 (en) | Circuit Board Housing Structure | |
KR20140096943A (ko) | 메모리카드용 커넥터 | |
JP4381432B2 (ja) | 両面接続型コネクタ | |
TWI804876B (zh) | 連接器組件 | |
US10522929B2 (en) | Connector to provide reliable electrical connection | |
CN109428187A (zh) | 连接器 | |
CN1320702C (zh) | 尺寸小并且结构简单的连接器 | |
CN1453887A (zh) | 钮扣型电池用电池座 | |
US6554634B1 (en) | Electrical contact for ZIF socket connector | |
US7473110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JP4772892B2 (ja) | 両面接続型コネクタ | |
EP2065983A2 (en) | Contact member, holding structure of contact membe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00514756C (zh) | 表面安装底座组件 | |
WO2021060431A1 (ja) | 電子部品ユニット、その製造方法、電子部品ユニットを備えた電子機器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実装部材 | |
CN101325134A (zh) | 复合操作型输入装置 | |
JP2021057420A (ja) | 電子部品ユニット、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実装部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