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48780A - 光学器件 - Google Patents

光学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48780A
CN1448780A CN03109080A CN03109080A CN1448780A CN 1448780 A CN1448780 A CN 1448780A CN 03109080 A CN03109080 A CN 03109080A CN 03109080 A CN03109080 A CN 03109080A CN 1448780 A CN1448780 A CN 14487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system
lens drum
housing parts
distribution cable
optic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31090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03473C (zh
Inventor
蛭沼谦
舩津刚治
金子敦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nta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enta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ntax Corp filed Critical Penta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48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487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0347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347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6Focusing binocular pai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3/00Telescopes, e.g. binoculars; Periscopes;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Viewfinders; Optical aiming or sighting devices
    • G02B23/16Housings; Caps; Mountings; Supports, e.g. with counterweight
    • G02B23/18Housings; Caps; Mountings; Supports, e.g. with counterweight for binocular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Telescopes (AREA)
  • Cameras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hotographic Or Optical Apparatu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光学器件包括一个透镜筒和一个壳体。该壳体由两个可以相对移动的壳体部分组成。壳体内部有一贯穿于壳体部分之间的分布电缆并。分布电缆松散地缠绕在透镜筒上,由壳体部分之间相对移动引起的分布电缆的移动被分布电缆的松散缠绕部分吸收缓解。

Description

光学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器件,其具有一个承载光学系统的透镜筒以及安放透镜筒的壳体。该壳体由两部分组成,他们之间是可以相对移动的,并且在两个壳体部分之间有一个分布电缆。
现有技术
该光学器件的一个例子是一种滑动型双筒望远镜,它的壳体由两个彼此滑动配合在一起的壳体部分构成,以便在左右两个方向上伸缩,而且在每个壳体内各自有一个观察光学系统。两个壳体可相互移动,使得两个壳体部分的相互瞳孔距离可以调节。这是双桶望远镜的一个必要功能。虽然在双桶望远镜中,电子控制器件不是必须的,如果需要提供自动调焦功能或者电子照相功能,那么应当提供电子控制器件。
该光学器件的另一个例子是电子相机,也就是采用固态成相器件的数码相机。对于数码相机,体积紧凑且便于携带是很重要的,因此壳体的一部分能够相对于壳体主要部分伸缩。即,当携带数码相机时,壳体的一部分藏在壳体的主要部分内,以便减小主体的整体尺寸,在进行照相操作时,藏在主体内部的部分可以被拉出来。当然,电子控制器件是数码相机的关键部分。
在上面描述的光学器件中,为电子器件提供电源的电池和供电电路板是必须的。也就是说,设置在电源电路板上的电源电路接受供电,并将预定的电源电压提供给在电子控制器件内的电子元件。
如果电池和电源供给电路板被安放在分开的位置,或者在双桶望远镜或数码相机的相对面,就必须用供电电缆将电池以及供电电路连接起来。供电电缆跨接在可以相互移动的两壳体部分之间。这样,为了保证两个壳体之间的相互移动,电源电缆应当足够长。也就是说,电源电缆应当足够松或柔软并根据两个壳体部分的相对移动平滑地改变形状。在这种情形下,电源线的移动是受限的以便于不对双桶望远镜或数码相机内的机械部分形成影响。然而为合理地限制供电电缆的移动而提供的限制机构将增加成本以及双桶望远镜或数码相机的体积。因此,不是优先选择的。
在上面描述的光学器件里,解释了电池和电源电路板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在另一光学器件里两个壳体各自有自己的控制电路板,那么在两个壳体之间需提供信号电缆,因此产生上面提及的相同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标是提供一个光学器件,当两个壳体做相互移动时,分布电缆可以被合理地控制,而且达到此目的并不增加额外的制造成本。
依据本发明提供一光学器件,光学器件包括一个透镜筒,壳体和分布电缆。透镜筒里装有光学系统。透镜筒安装在壳体中。课题中有两个可相互移动的壳体部分。分布电缆在两个壳体部分之间延伸,松散地缠绕在棱镜周围,由于壳体之间的相互移动引起的分布电缆的移动被松散缠绕部分缓解吸收掉。
一对透镜筒可以装在壳体部分中,在这种情况下,分布电缆缠绕在该对透镜筒的其中一个上。并且,在此情形下,可以提供一对功能为双桶望远镜的观测光学系统,而且至少部分观测光学系统由该对透镜筒支撑。两个壳体部分也可以相对移动来调整观测该对光学系统的瞳孔间距。此外,该情况下,两个壳体部分可以线性地相对移动以便于该对观测光学系统的光轴在预定的平面内移动,结果是观测光学系统对的瞳孔间距能够得以调节。
该对观测光学系统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一个物镜光学系统,垂直光学系统和目镜光学系统,只有物镜光学系统被放置在透镜筒内,垂直光学系统和目镜光学系统可以相对于物镜系统做前后移动来达到调焦的目的。最优地,壳体部分之一具有调焦机构以及一个用来通过操作调焦机构来达到调焦目的的旋转轮,分布电缆缠绕在放置在另一壳体部分中的透镜筒上。最优地,旋转轮是一个加工在旋转轮柱体外表面上的环形突起,照相光学系统安装在圆柱体上。可选地,电池放置在一个壳体部分的外侧,供电电源电路板放在另一壳体部分的外侧,分布电缆用来连接电池和电源电路板。
分布电缆优先有松松地绕在透镜筒上的回环部分,分布电缆的移动被回环部分的直径的变化吸收。当壳体部分被相对放置使回环部分的直径达到最大时,回环部分能够保持回环的形状而不接触壳体的内壁。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从下面的描述我们将更好地了解本发明的目标和优点:
图1是依据本发明的一个具有照相功能的双桶望远镜的实施例的水平剖视图,其中可移动壳体部分处于收缩状态;
图2是图1沿II-II线得到的剖视图;
图3是类似于图1的水平剖视图,可移动壳体部分处于最大拉伸位置;
图4是类似于图2的水平剖视图,可移动壳体部分处于最大拉伸位置;
图5是放置在双筒望远镜壳体内的安装支撑板的平面视图;
图6是放置在安装支撑板上的左右安装片的平面视图;
图7是图6上沿VII-VII线方向观察的纵向视图;以及
图8是图1上沿VIII-VIII线方向观察的纵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中的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
图1显示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的光学器件的内部结构,光学器件是一种具有照相功能的双筒望远镜。图2是图1沿II-II线的剖视图。双筒望远镜的壳体10具有盒子形状,并由一个主壳体10A和一个可移动壳体10B组成。
一对望远镜光学系统(即观测光学系统)12R和12L在壳体10内。该望远镜光学系统对(即观测光学系统)12R和12L是对称结构的,并作为右望远镜光学系统和左望远镜光学系统。右望远镜光学系统12R被安放在主壳体部分10A上,并包含一个物镜系统13R,一个垂向三棱镜系统14R和一个目镜系统15R。在主壳体部分10A的前壁上形成观察窗16R,并且和物镜系统13R对齐。左物镜光学系统12L被安放在可移动壳体部分10B上,并包含一个物镜系统13L,一个垂向三棱镜系统14L和一个目镜系统15L。在主壳体部分10B的前壁上形成观察窗16L,并且和物镜系统13L对齐。
注意,为了解释的简单化,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对于望远镜光学系统12R和12L,前和后分别定义为物镜棱镜系统的一侧和目镜棱镜系统一侧。当面对目镜系统15R和15L时,右和左分别定义为右侧和左侧。
可移动壳体部分10B是以滑动方式和主壳体部分10A结合在一起的,使得可移动壳体10B可相对于主壳体部分10A移动。也就是说,可移动壳体部分10B是可以在收缩位置和最大拉伸位置之间移动,图1和图2显示的是收缩位置,图3和图4为可移动壳体部分10B从收缩位置拉出来的最大拉伸位置。适当的摩擦力作用在壳体部分10A和10B的滑动表面上。因此在可移动壳体部分10B能够从主壳体部分10A拉出或者收缩到10A之前,需对可移动壳体部分施加一定的拉伸或收缩力。这样,由于作用在壳体部分10A和10B上的适当的摩擦力,可移动壳体部分10B有可能保持或静态处于完全收缩位置(图1和图2)和最大拉伸位置(图3和图4)之间的某个光学位置。
从图1,图2和图3,图4的比较中可以明白,当可移动壳体部分10B从主壳体部分10A中拔出来时,左望远镜系统12L随同可移动壳体部分10B一起移动,而右望远镜光学系统12R保持在主壳体部分10A中。这样,通过将可移动壳体部分10B处于相对于主壳体部分10A的任意拉伸位置,目镜棱镜系统15R和15L光轴之间的距离,亦即瞳孔间距得以调整。当相对于主壳体部分10A,把可移动壳体部分10B设置在收缩位置时,望远镜光学系统12R和12L之间的距离变得最小(图1和图2),当相对于主壳体部分10A,把可移动壳体部分10B设置在最大拉伸位置时,望远镜光学系统12R和12L之间的距离变得最大(图3和图4)。
右望远镜光学系统12R的物镜棱镜系统13R被安放在透镜筒17R里,透镜筒17R相对于主壳体部分10A被安放在一个固定位置;而且相对于物镜棱镜系统13R,垂直棱镜系统14R和目镜棱镜系统15R可以前后移动,以便于右望远镜光学系统12R可以调焦。同样地,左望远镜光学系统12L的物镜棱镜系统13L被安放在透镜筒17L里,透镜筒17L相对于主壳体部分10B被安放在一个固定位置;而且相对于物镜棱镜系统13L,垂直棱镜系统14L和目镜棱镜系统15L可以前后移动,以便于右望远镜光学系统12L可以调焦。
透镜筒17R有一个圆柱部分18R,内部有物镜棱镜系统13R,圆柱部分18R下部的安装座19R与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安装座19R有从圆柱部分18R朝壳体10的中心方向延伸的内安装部分19R’和一个从圆柱部分18R朝壳体10的外侧方向延伸的外附着部分19R”。内侧安装座部分19R’是一个侧块部分并具有相对大的厚度,如图2和图4所示。而外侧安装座部分19R”是一个扁平部分。
同样地,透镜筒17L有一个圆柱部分18L,内部有物镜棱镜系统13L,圆柱部分18L下部的安装座19L与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安装座19L有从圆柱部分18L朝壳体10的中心方向延伸的内安装部分19L’和一个从圆柱部分18L朝壳体10的外侧方向延伸的外附着部分19L”。内侧安装座部分19L’是一个侧块部分并具有相对大的厚度,而外侧安装座部分19L”是平坦的。
为了能够进行上面描述的瞳孔间距调整和调焦操作,在壳体10的底侧提供了一个支撑板20,如图5所示。注意到,在图1和图3中,为了画图简便起见忽略了支撑板20。
支撑板20由固定在主壳体部分10A上的矩形板20A和一个固定到可移动壳体10B并位于矩形板20A上能够滑动的滑板组成。滑板20B有一个和矩形板20A宽度近似的矩形部分22以及一个延伸部分24,延伸部分24和矩形部分22集成在一起并从矩形部分22向右向延伸。透镜筒17R的安装座19R固定在矩形板20A上的预定位置,而透镜筒17L的安装座19L固定在矩形板20B上的矩形部分22的预定位置。注意到,在图5中,透镜筒17R的安装座19R的固定位置由双点画线25R包围的区域所指示,透镜筒17L的安装座19L的固定位置由双点画线25L包围的区域所指示。
在滑板20B的方形部分22里形成一对导向槽26,并且在延伸部分24中形成另一个导向槽27。与导向槽26以滑动方式啮合在一起的导向脚26’以及与导向槽27以滑动方式啮合在一起的导向脚27’被固定在矩形板20A上面。导向槽26和27是相互平行的而且以相同长度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导向槽26和27的长度是与可移动壳体部分10B相对于主壳体部分10A的可移动距离相一致的,也就是可移动壳体部分10B(图1和图2)收缩位置和可移动壳体部分10B的最大拉伸位置(图3和图4)之间的距离。
在滑板20B的矩形部分20上加工有一对导向槽26,延伸部分24上加工有另一对导向槽27。一对与导向槽26滑动配合的导向销26’和一对与导向槽27滑动配合的导向销27’固定在矩形板20A上。导向槽26和27相互平行,并且在左、右延伸相同的长度。每一导向槽的长度对应于可移动壳体部分10B相对于主壳体部分10A的可移动距离,即可移动壳体部分10B的收缩位置(图1和图2所示)与可移动壳体部分10B的最大拉伸位置(图3和图4所示)之间的距离。
从图2和图4中可看出,位于壳体10并与其底部分开的支撑板20在那里形成一个空间。矩形板20A固定到主壳体部分10A上,而滑板20B固定到可移动壳体部分10B。注意到,为了将滑板20B固定到可移动壳体部分10B上,提供了一个沿矩形部分22左侧边沿延伸的法兰28,并固定在可移动壳体部分10B形成的区域29上。
图6和图7显示的是右安装片30R和左安装片30L。右安装片30R用来安装右望远镜光学系统12R的垂直三棱镜系统14R,而左安装片30L用来安装左望远镜光学系统12L的垂直三棱镜系统14L。在右安装片30R和左安装片30L后部外侧有垂向板32R和32L。如图1和图3中所示,右目镜系统15R安装在垂向板32R上而左目镜系统15L安装在垂向板32L上。
如图6和图7中所示,右安装板30R上具有固定在其右侧边沿附近下部的导轨34R。如图7中所示,导轨34R上加工有槽36R,槽36R可滑动承载矩形板20A的右侧边沿。同样地,左安装板30L上具有固定在其左侧边沿附近下部的导轨34L。导轨34L加工有槽36L,槽36L可滑动承载矩形板20B的右侧边沿。
注意到既然图7是图6中沿VII-VII线获得的剖视图,在图7中就不该标示支撑板组件20。然而,为了解释简单起见,在图7中支撑板20标示为图5中沿VII-VII线形成的截面,而且在剖视图中标示了导轨34R和34L。
如在图6和图7中所示,右安装板30R沿其左侧边缘有一个侧壁38R,并在侧壁38R的下半部形成一个膨胀区域40R,40R有一个通孔用来可滑动承载导杆42R。导杆42R的前端插入孔42R里并固定之,孔42R是由安装座19R的内安装部分19R’形成的。导杆42R的后端插入到孔45R里并固定,孔45R是由垂向片44R形成的,垂向片44R与矩形板20A的后边缘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参见图5)。注意到,在图5中,垂向片44R标示为剖视图以便于能够看到孔45R,在图1和图3里,导杆42R的后端被插进到垂向片44R的孔45R当中。
类似地,左安装板30L沿其右侧边缘有一个侧壁38L,并在侧壁38L的下半部形成一个膨胀区域40L,40L有一个通孔用来容纳可滑动的导杆42L。导杆42L的前端插入孔43L里并固定之,孔43L是加工在安装座19L的内安装部分19L’上的。导杆42L的后端插入到孔45L里并固定之,孔45L是加工在垂向片44L,垂向片44L与矩形板20B的后边缘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参看图5)。注意到,在图5中,与垂向片44R相似,垂向片44L标示为剖视图以便于能够看到孔45L,在图1和图3里,导杆42L的后端被插进到垂向片44L的孔45L当中。
右望远镜光学系统12R的物镜棱镜系统13R被安放在右安装片30R前端的固定位置,因此当右安装板30R沿导杆42R前后移动时,物镜棱镜系统13R和垂向三棱镜系统14R之间的距离得以改变,所以能够进行右望远镜光学系统12R的调焦。类似地,左望远镜光学系统12L的物镜棱镜系统13L被安放在左安装片30L前端的固定位置,因此当左安装板30L沿导杆42L前后移动时,物镜棱镜系统13L和垂向三棱镜系统14L之间的距离得以改变,所以能够进行左望远镜光学系统12L的调焦。
为了能够同时沿导杆42R和42L移动右安装片30R和左安装片30L以便于可以改变左、右安装片30R和30L之间的距离可,左、右安装片30L和30R通过一个可扩展的耦合器46互连,如图5和6所示。
特别地,可扩展的耦合器46包括一个方块状部件46A和一个可滑动接受46A的叉状部件46B。方块状部件46A牢牢地固定在侧壁38R前端的膨胀区域40R的下面,并且叉状46B牢牢地固定在侧壁38L前端的膨胀区域40L的下面。46A和46B的长度大于可移动壳体部分10B的移动距离,其移动距离是收缩位置(图1和图2)和最大拉伸位置(图3和图4)。也就是说,即使可移动壳体部分10B从收缩位置伸展到最大拉伸位置,可滑动配合却保持在46A和46B中间。
参照图8,其示出图1中沿VIII-VIII线形成的垂直剖视图。从图2,4和8中可以看出,壳体10内部有个内框架48,其固定到主壳体部分10A和矩形板20A上。内框架48包括一个中心区48C,一个从中心区48C向右延伸的右翼部分48R和一个从右翼部分48R右侧外部向下延伸形成的垂直壁48S以及从中心区48C向左延伸的左翼部分48L。
如图8所示,在中心区48C的前端形成孔50,并和主壳体部分10A前壁上形成的圆窗51对齐,在中心区48C的后部形成凹槽52,并在凹槽52底部形成矩形开口54。在主壳体部分10A的顶部有个开口用来露出凹槽52,开口可以用可移开的盖板55盖上。
当盖板55被移开后,圆筒组件56可以安装到凹槽52上。圆筒组件56包括一个可旋转的转轮圆柱体57和一个以同轴方式放置在转轮圆柱体57的透镜筒58。轮状圆柱体57可被旋转支撑在凹槽52当中,透镜筒58可沿中心轴方向移动而透镜筒58保持静止以确保不沿中心轴旋转。在安装好圆筒组件56后,盖板55被固定来盖住凹槽56,旋转轮60安放在旋转轮圆柱57上。旋转轮60在旋转轮圆柱57的外表面形成一个环状凸体而且旋转轮60通过在盖板55上形成的开口62使主壳体部分10A的顶部裸露在外面(62是在3月11日加上去的)。
螺旋体64是在旋转轮圆柱体57外表面上形成的,一个环形件66通过螺纹固定在螺旋体64上。也就是说,与转轮圆柱体57的螺旋体64啮合在一起的一组突起形成在环形件66的内壁上并且等间隔分布。一个平面在环型件66的外部形成并和盖板55的内壁以滑动方式配合,也就是说,当转轮圆柱体57旋转时,由于该平面与盖板55的内壁的配合,环形件66不旋转并且保持在非旋转状态。这样,当转轮圆柱体57旋转时,由于通过螺纹和螺旋体64接触,环形件66沿转轮圆柱体57的中心轴移动,转轮圆柱体57的旋转方向决定其运动方向。
突出物67从环形件66中伸出来并处于环型件66的平面的另一侧。如图8中所示,突出物67从中心区48C的矩形开口54中突伸出来并被插进杆件46A上的孔47中。因此,当使用者用手指接触旋转轮60的裸露区域来转轮圆柱体57时,例如,环型件66沿旋转轮圆柱体57的中心轴方向移动时,如前所述,安装片30R和30L沿望远镜光学系统12R和12L的光轴方向移动。这样,旋转轮60的转动被转化成垂向三棱镜系统14R和14L以及目镜系统15R和15L的线性运动,使得望远镜光学系统12R和12L能够聚焦。
在本实施例中,一种望远镜光学系统对12R和12L被设计出来,例如,采用如下方式,当每一垂向三棱镜14R和14L以及目镜棱镜系统15R和15L到每一物镜棱镜系统13R和13L的距离最短时,望远镜光学系统对12R和12L能够对位于双筒望远镜前面40米到无穷远处之间的物体进行聚焦。而且当观察位于双筒望远镜前面2米到40米范围内的物体时,垂向三棱镜系统和目镜系统能够同物镜分开以便于聚焦这个物体。也就是说,当将垂向三棱镜系统离开物镜系统到最大距离时,望远镜光学系统对能够对处于双筒望远镜前面大约2米处的物体进行聚焦。
透镜筒58内部有个照相光学系统,透镜筒58以同轴方式放置在转轮圆柱体57上。照相光学系统具有第一棱镜组68A和第二棱镜组68B。电路板70安装在主壳体部分10A的后壁内表面上。固态成相器件如CCD 75安放在电路板70的上面,CCD 72的光接收面与照相光学系统68对齐。在内框架48的中心区48C后部形成有开口,此开口与照相光学系统68的光轴对齐。在开口处安放一个光低通滤波器74,这样本实施例的双筒望远镜具有和数码相机一样的照相功能,因此照相光学系统获得的物象形成在CCD 72的光接收表面上。
在图1到图4中,照相光学系统68的光轴由参考序号OS标示,左右望远镜光学系统12R和12L的光轴由参考序号OR和OL标示,光轴OR和OL相互平行,并和照相光学系统68的光轴OS平行。如图2和4所示,光轴OR和OL确定一个平面P,此平面P与照相光学系统68的光轴平行。左、右望远镜光学系统12R和12L可以作平行于平面P的移动使得光轴OR和OL,即瞳孔间距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
当照相光学系统68被制造成能够进行全焦点照相时,这时照相光学系统68能够对处于双筒望远镜前面预定距离的近物体以及位于无穷远处的物体同时聚焦。而且照相操作只是在全焦点照相模式进行的,而并不需要在透镜筒58上安装调焦机械装置。然而,当双筒望远镜要对位于双筒望远镜前小于2米处的物体照相时,类似于普通相机情况,那么需要在透镜筒58上安装调焦机械装置。
因此,在转轮圆柱体57的内壁形成了一个螺母,在透镜筒58的外侧壁上有一螺栓用来和该螺母配合。透镜筒58的前端被插进孔50中,前端的底部加工有刻槽76,其从透镜筒58的前端沿纵向方向延伸一预定长度。在内框架48前端的底部形成一个孔,销子78插入到孔中与刻槽76配合。这样,通过刻槽76和销子78的配合从而避免透镜筒58的转动。
因此,当通过转动旋转轮60而使转轮圆柱体57旋转时,透镜筒58沿照相光学系统58的光轴方向移动。这样,由转轮圆柱体57的内壁形成的螺母和由透镜筒58的外侧壁形成的螺栓共同构成移动-转换机构,其将转轮57的旋转运动转化为透镜筒58的线性移动或聚焦动作。
形成于转轮圆柱体57外侧壁的螺旋体64和形成于转轮圆柱体57内侧壁的螺母向相反的方向相互倾斜,使得当转轮圆柱体57旋转使得垂向三棱镜系统14R和14L以及目镜系统15R和15L离开物镜棱镜系统13R和13L时,透镜筒58与CCD 72分开。由于这种原因,近物体影象能够在CCD 72的光接收面上聚焦。依据望远镜光学系统12R和12L以及照相光学系统68的光学特性,螺旋体64和内侧壁螺母的间距是不同的。
如图1到4所示,在主壳体部分10A的右端部具有供电电路板80。由于包括变压器在内的电子部件安装在电源电路板80上,电源电路板80的重量较大。如图2,4和8所示,在主壳体部分10A底部和支撑板组件20之间有个主控电路板82,其被固定在底部。电子元件如微计算机和存储器安装在主控电路板82上,而电路板70和电源电路板80都通过柔软的扁平缆线连接到主控电路板82(未示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4和8所示,液晶显示器84安放在主壳体部分10A的顶壁的上表面。液晶显示器84呈扁平的矩形片状。液晶显示器84以下述方式放置,其前侧和后侧相对安放并和照相光学系统68的光轴垂直,而且液晶显示器84沿前侧方向提供的旋转轴86旋转。平时液晶显示器84通常是折叠或合起来的,如图8中的实线所示。在这种条件下,既然液晶显示器84的显示面面对着主壳体部分10A的上表面,我们是看不到显示面的。相反地,当用CCD 72进行照相操作时,液晶显示器84旋转,从折叠位置提高到显示位置,如图8中的虚线所示,以便于我们能够从目镜系统15R和15L侧面看到液晶显示器84的显示面。
可移动壳体部分10B的左端部被分界线29分开,形成一个电池室88,电池92放置其中。如图2和4所示,在电池室88的底部有个盖子90,通过打开盖子90,可以将电池放入电池室中或从其中将电池取出。盖子90是可移动壳体部分10B的组成部分,通过如图2和4所示的适当的配合机构固定在关闭位置。
如上面描述,电源电路板的重量较大,类似地,电池92的重量也较大。在本实施例中,两个重量比较大的组件分别被放置在了壳体10两端。因此,具有照相功能的双筒望远镜的重量平衡得以提高。
如图1和3所示,电池室88的前后部分都有电极片94和96。电池92在电池室88内平行放置,而且相邻电池相反放置是为了和电极片94和96正确接触。电极片94是由导电材料构成的,使其中一个电池92的正电极和另一电池92的负极连接在一起,使得电池92串联地接在一块。相反地,电极片96由绝缘材料构成的,并提供两个导电部分96A和96B,如图2和4所示。导电部分96A连接到上部电池92的负极,而导电部分96B连接到下部电池92的正极。
电池供给的电能通过主壳体部分10A和可移动壳体10B之间的分布电缆98(或供电电缆)供给电源电路板80。也就是说,分布电缆98沿垂直于光轴OR和OL的瞳孔间调节方向延伸。如图2和4所示,供电电缆98是通过缠绕包覆金属线的两个电极端子98A和98B构成,端子98A和98B焊接在导电部分96A和96B上。
区域方向延伸到前端。电源电缆98被引到右侧而且松散地缠绕在物镜系统13L的透镜筒17L上。电源电缆98穿过内框架48中心区域98C的底部以及物镜棱镜系统13R的透镜筒17R,并与电源电路板80上提供的连接器100结合在一起。当电源电路板接收由电池92供给的电能时,具有预定电压的电能通过电源电路板80供给安装在CCD72上的每一电子元件如微计算机和存储器等。
当为了调节瞳孔间距而相对于主壳体部分10A移动可移动壳体部分10B时,电源电缆98应当足够长以确保他们的相对移动。因此,电源电缆98松散地缠绕在透镜筒17L上并形成环路。
从图1和2与图3和4之间的比较可以看出,当可移动壳体部分10B被设置在相对于主壳体部分的收缩位置时(图1和2)时,电源电缆98沿透镜筒17L绕成松散的环路。沿透镜筒17L缠绕的电源电缆98的环路部分的大小应当略小于双简望远镜内部空间的厚度,亦即,环路部分的大小几乎和壳体10内部空间的厚度差不多且不和壳体10的内表面接触,以便于在近似保持圆型的情况下,不受到来自内侧壁的外力。
也就是说,当壳体部分10A和10B相对放置以使得环路直径最大时,环路确能保持它们的形状。这样,电源电缆98部分要求在调整瞳孔间距时,其聚集或保持缠绕在透镜筒17L上而不变形或弯折。
电源电缆98受恢复力的影响,这个恢复力常常增大环路的直径。这种力是由包覆电缆98的乙烯基包装引起的。基于这个原因,当可移动壳体部分10B在收缩位置和最大拉伸位置之间移动时,环路部分经常缠绕在透镜筒17L上,而不需要提供专门机制来压制或引导环路部分。也就是说,当可移动壳体部分10B从主壳体部分10A移到最大拉伸位置时(图3和4),环路部分的直径绕透镜筒17L逐渐地缩小并压挤,但却保持环路的形状。相反地,当将可移动壳体部分10B从最大拉伸位置回收到收缩位置时,环路直径逐渐地增加但并不改变环路的形状。
这样,由可移动壳体部分10B和主壳体部分10A之间的相对移动引起的电源电缆98的移动被松散地缠绕在透镜筒17L上的环路所吸收,也就是说,通过环路直径的变化来吸收的。因此,避免了电源电缆98大的变形,而且电源电缆98的移动受到限制以保证环路保持在透镜筒17L上的缠绕状态。因此,电源电缆98不对安装在主控制电路板82上的电子元件以及在壳体10内的各种机械装置产生干扰。并且,既然环路近似保持圆环形状,环路能够随着可移动壳体部分10B的移动平稳移动。
如在图1到4中所示,有可能在电源电路板80上提供一个视频输出终端102,例如,作为外部连接器,在这种情形下,主壳体部分10A的前壁上形成开口104,以便于外部连接器能连接到视频输出终端102上。并且,如图2和3所示作为活动存储卡的CF卡的卡舱106可以放置在主壳体部分10A下部的主控制电路板82上。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电源电缆98缠绕在左透镜筒17L上,但电源电缆98也可以缠绕在右透镜筒17R上。进而电源电缆可以同时缠绕在左右透镜筒17R和17L上,在本实施例中,松散的电源电缆98均匀地分散在透镜筒17R和17L上。
进一步地,本发明除了可以应用到具有照相功能的双筒望远镜上外也可以应用到其它光学器件上,亦即,数码相机,其中部分壳体是可移动的。在这种情形下,分布电缆如贯穿主壳体部分和可移动壳体部分之间的电源电缆或信号电缆,缠绕在数码相机的照相光学系统上的透镜筒上。
虽然这里是参照所附图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然本领域专业人士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前提下,是可以进行变化和改进的。

Claims (10)

1.一种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透镜筒,其装载一个光学系统;;
一个壳体,其容纳所述的透镜筒,所述壳体具有两个可以相对移动的壳体部分;而且
一根分布电缆,其贯穿所述壳体部分,所述分布电缆松散地缠绕在透镜筒上,这里由于所述的壳体部分的相对移动而引起的所述的分布电缆的移动可以被缠绕在透镜筒上的分布电缆的松散部分所缓解吸收掉。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的透镜筒安装在所述的壳体部分里,而且所述的分布电缆缠绕在所述的透镜筒对的其中之一上。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对双筒望远镜功能的观察光学系统对,而且至少所述的部分观察光学系统盛装在透镜筒对里,所述的两个壳体部分可以相对移动来调节该对观测光学系统的瞳孔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壳体部分以线性方式做相对移动,所述的观测光学系统对的光轴在预定平面内移动,其结果是观测光学系统对的瞳孔间距得以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3的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光学系统对中的每一个都包括一个物镜光学系统,一个垂向光学系统和一个目镜光学系统,只有所述的物镜光学系统放在透镜筒中,所述的垂向光学系统和目镜系统可以相对于物镜系统做前后移动来达到聚焦的目的。
6.根据权利要求3的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的壳体部分具有聚焦机构和一个用来操作所述调焦机构进行调焦的旋转轮以及一个分布电缆,此分布电缆缠绕在所述的透镜筒上,透镜筒装在另外一个壳体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的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轮是一个形成于转轮圆柱体外表面上的环状突起,照相光学系统安装在旋转轮圆柱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一个电池放在所述壳体部分之一的外侧,电源电路板装在所述另一壳体部分的外侧,作为电源电缆用途的分布电缆起到连接电池和电源电路板的作用。
9.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布电缆具有一个环路,其松散地缠绕在透镜筒上,所述的分布电缆的移动通过上述环路直径的变化来吸收缓解。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光学器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壳体部分做相对布置在使回环部分的直径达到最大时,所述的回环部分在不碰到壳体内壁的情形下还要保持环型。
CNB03109080XA 2002-04-02 2003-04-02 光学器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347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00045 2002-04-02
JP2002100045A JP3843034B2 (ja) 2002-04-02 2002-04-02 光学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48780A true CN1448780A (zh) 2003-10-15
CN1303473C CN1303473C (zh) 2007-03-07

Family

ID=19193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0908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3473C (zh) 2002-04-02 2003-04-02 光学器件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771434B2 (zh)
JP (1) JP3843034B2 (zh)
KR (1) KR100565859B1 (zh)
CN (1) CN1303473C (zh)
DE (1) DE10315085B4 (zh)
GB (1) GB2387918B (zh)
TW (1) TWI2242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66481B2 (en) 2006-02-14 2008-12-16 Mccabe Timothy Lee Binocular with disparate fields of view
AT522470B1 (de) 2019-07-19 2020-11-15 Swarovski Optik Kg Fernoptisches Gerät mit Bilderfassungskan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67027A (en) 1976-08-31 1978-01-03 Asia American Industries Ltd. Binocular telescope containing a camera
USD259569S (en) 1978-05-30 1981-06-16 J. Gerber and Co., (Japan) Ltd. Combined camera and binoculars
USD262632S (en) 1979-02-27 1982-01-12 Ajia Amerikan Boueki Kabushiki Kaisha Combined binoculars and detachable camera
USD265479S (en) 1979-05-23 1982-07-20 Ajia Amerikan Boueki Kabushiki Kaisha Combined binocular and detachable camera
DE3943675C2 (de) * 1988-06-01 1994-11-03 Asahi Optical Co Ltd Nockenanordnung für ein Varioobjektiv
DE4244161A1 (en) 1991-12-26 1993-07-01 Asahi Optical Co Ltd Automatic focus field glasses - have lens which can be moved in direction of optical axis for sharp adjustment and lenses movable along optical axis for varying refractory force
JPH0730546B2 (ja) 1992-06-17 1995-04-05 株式会社タイヨー パイル内セメント抜取用具
JP3563773B2 (ja) 1993-06-03 2004-09-08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双眼鏡
JP3653773B2 (ja) * 1995-02-24 2005-06-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3344193B2 (ja) * 1996-01-31 2002-11-11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多段繰り出し鏡胴
US5963369A (en) 1996-06-03 1999-10-05 Steinthal; Gregory Digital solid-state binoculars
US6088053A (en) 1996-07-15 2000-07-11 Hammack; Jack C. Digital record and replay binoculars
US5930035A (en) 1996-08-20 1999-07-27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Binocular with a movable unit including an erecting system and an eyepiece system
JPH1164743A (ja) 1997-08-18 1999-03-05 Asahi Optical Co Ltd デジタルカメラ付き双眼鏡
JP3511898B2 (ja) * 1998-06-15 2004-03-2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位置検出装置およびレンズ鏡筒
JP2000028897A (ja) 1998-07-10 2000-01-28 Minolta Co Ltd ズームレンズ鏡胴を備えたデジタルカメラ
EP0991040B1 (en) * 1998-09-04 2008-11-05 Videotec S.P.A. A scanning and cleaning device for an explosion-proof casing for monitoring apparatus, in particular for a surveillance television camera operating in an explosive environment
JP2000267148A (ja) * 1999-03-17 2000-09-29 Canon Inc 可動レンズ保持装置、レンズ鏡筒および光学機器
JP2001169156A (ja) * 1999-12-09 2001-06-22 Aiwa Co Ltd 撮影装置
WO2001052531A1 (en) 2000-01-07 2001-07-19 Hammack Jack C Digital record and replay binoculars
JP4612755B2 (ja) * 2000-02-21 2011-01-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光学機器
JP2001281555A (ja) 2000-03-31 2001-10-10 Nikon Corp 撮像機能付き双眼鏡
JP2003172868A (ja) * 2001-09-28 2003-06-20 Pentax Corp 自動合焦機構を備えた撮影機能付観察光学装置
TW594046B (en) 2001-09-28 2004-06-21 Pentax Corp Optical viewer instrument with photographing function
JP3887242B2 (ja) * 2001-09-28 2007-02-28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撮影機能付観察光学装置
JP2003107369A (ja) 2001-09-28 2003-04-09 Pentax Corp 撮影機能付双眼鏡
US6754010B2 (en) * 2001-11-01 2004-06-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tak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control program
TWI249621B (en) * 2002-02-12 2006-02-21 Pentax Corp Structure for assembly of binocular telescope with photographing function
JP2003233014A (ja) * 2002-02-12 2003-08-22 Pentax Corp 双眼鏡
JP2003241112A (ja) * 2002-02-14 2003-08-27 Pentax Corp 撮影機能付双眼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315085A1 (de) 2003-10-16
TW200402543A (en) 2004-02-16
US20030184879A1 (en) 2003-10-02
JP2003295067A (ja) 2003-10-15
JP3843034B2 (ja) 2006-11-08
KR20030079729A (ko) 2003-10-10
GB2387918A (en) 2003-10-29
CN1303473C (zh) 2007-03-07
TWI224204B (en) 2004-11-21
KR100565859B1 (ko) 2006-03-30
GB0307639D0 (en) 2003-05-07
GB2387918B (en) 2005-03-16
US6771434B2 (en) 2004-08-03
DE10315085B4 (de) 2010-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54469B (zh) 透镜镜筒及成像装置
WO2018012733A1 (ko) 휴대단말기용 카메라 모듈
US20090322931A1 (en) Digital camera module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13301230B (zh) 兼具影像补偿与自动对焦功能的摄像装置
CN1303473C (zh) 光学器件
KR20180007841A (ko) 휴대단말기용 카메라 모듈
US8134636B2 (en) Autofocusing optical system using tunable lens system
KR20030027857A (ko) 촬영기능을 가진 쌍안경
KR20030027853A (ko) 촬영기능을 가진 관찰광학장치
US11899508B2 (en) Camera and terminal device
CN1438508A (zh) 具有照相功能的双筒望远镜
CN1284021C (zh) 用于具有拍照功能双筒望远镜的组装结构
US5907439A (en) Zoom lens apparatus with shared cam groove
CN213990763U (zh) 多摄像头模组及终端
CN1304869C (zh) 光学器件
CN100345023C (zh) 具有照像功能的双筒望远镜
CN214045760U (zh) 一种移轴摄影装置
JP2007171329A (ja) レンズ鏡筒
CN1253742C (zh) 光学单元的光学位置调整装置
CN1272648C (zh) 双筒望远镜
CN1453633A (zh) 便携装置
US9465200B2 (en) Lens positioning structure for zoom lens
WO2024016355A1 (en) Camera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device
CN1450379A (zh) 具有照相功能的光学观测器件
KR20110070385A (ko) 카메라 렌즈 어셈블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