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33506A - 厚料泵 - Google Patents

厚料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33506A
CN1433506A CN00818707.XA CN00818707A CN1433506A CN 1433506 A CN1433506 A CN 1433506A CN 00818707 A CN00818707 A CN 00818707A CN 1433506 A CN1433506 A CN 14335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unit
pump
thick matter
supercharging device
aspiration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081870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98996C (zh
Inventor
G·于代尔梅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ERG HUDELMAIER
Original Assignee
JUERG HUDELMAI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ERG HUDELMAIER filed Critical JUERG HUDELMAIER
Publication of CN14335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335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9899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899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15/00Pumps adapted to handle specific fluids, e.g. by selection of specific materials for pumps or pump parts
    • F04B15/02Pumps adapted to handle specific fluids, e.g. by selection of specific materials for pumps or pump parts the fluids being viscous or non-homogeneous
    • F04B15/023Pumps adapted to handle specific fluids, e.g. by selection of specific materials for pumps or pump parts the fluids being viscous or non-homogeneous supply of fluid to the pump by gravity through a hopper, e.g. without intake val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7/00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positively-driven valving
    • F04B7/0019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positively-driven valving a common distribution member forming a single discharge distributor for a plurality of pumping chambers
    • F04B7/0026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positively-driven valving a common distribution member forming a single discharge distributor for a plurality of pumping chambers and having an oscillating mov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17/00Pumps
    • Y10S417/90Slurry pumps, e.g. concre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厚料泵,它包括在至少两种运行模式、即泵送运行模式与抽吸运行模式之间交替的至少泵单元(1,2)。该泵包括泵送管线、抽吸管线以及用于在泵单元之间进行切换的换向阀,藉此该换向阀将处于泵送运行模式中的泵单元连接至泵送管线,并将处于抽吸运行模式中的泵单元连接至抽吸管线。本发明的目标在于改善抽吸运行模式期间泵单元的灌充水平。为此,在抽吸管线的区域内设置增压装置(17)。该装置独立于泵单元操作,以便有效地实现厚料的压缩。该增压装置(17)包括将抽吸管线部分(10)的挠性部分压制在一起的挤压件(15,16)。

Description

厚料泵
本发明涉及一种厚料泵,它包括轮流处于泵送和抽吸模式中的至少两个泵单元、输送管线、抽吸管线、以及用于在泵单元之间进行切换的切换阀,其中一个泵单元藉由切换阀以泵送模式连接至输送管线,并且另一个泵单元则以抽吸模式连接至抽吸管线。
厚料泵在许多情况下用于输送混凝土,但也可用该泵单元来输送相似类型的材料。具体地讲,已知的是这种泵的配置,其中泵单元由经由管闸轮流连接至输送管线或抽吸管线的柱缸/活塞泵所构成。存在着这种泵的配置,其中管闸设置在供料容器内,并且在抽吸模式中,柱缸/活塞泵直接从供料容器中抽吸厚料。该供料容器在多数情况中向上开口,以便能重新灌充厚料。
在其它的泵结构中,抽吸管线终止于供料容器的下端,厚料通过该抽吸管线排出。从而还可在供料容器中设置一输送单元、例如螺旋桨,用以确保较佳的灌充度。从供料容器中引出的抽吸管线部分的另一端紧接一管闸壳体,该壳体确保泵单元与泵单元的连接件之间适当的切换,或者切换至输送管线或者切换至抽吸管线。
在具备所有这些不同的泵结构的情况下,试图形成一种不论管闸的切换操作而尽可能连续的泵流。
在DE19735091A1中揭示的一种普通结构中,采用一种众所周知的泵单元致动方法来与设置在供料容器外部的管闸装置一起使用。在这种已知的方法中,柱缸/活塞泵在抽吸模式中的运行要比在泵送模式中的运行迅速,藉此其中一个泵单元的抽吸运行已经完成,而另一个泵单元的泵送运行仍在继续。随后,与第一泵单元相接触的厚料灌充物借助同样已知的滑动件与供料容器相分离。该厚料随后由第一泵单元的输送活塞预先压缩,直到建立所需的压力为止。同时,第二泵单元仍然处于泵送模式中。这仅仅在施加了预加载压力之后管闸才转接。管闸的一端永久性地接触从供料容器中引出的抽吸管线部分,而输送管线则永久性地与管闸壳体的腔室相连通。被预加载的厚料此时与管闸壳体内的加压厚料相接触。由于预加载较佳地处于输送管线的压力水平上,并且厚料柱体因此不会在输送管中塌落,因而这种操作不会在输送柱体中引起任何振动。一旦第二泵单元已完成其泵送操作,则第一泵单元就接过泵送操作。随后,第二泵单元借助管闸、并通过使该管闸打开而连接至供料容器。然后用轮换的泵单元再次开始该循环过程。
其中管闸永久性地与输送管线相连通、并且抽吸管线部分通向管闸壳体的结构也可用这样一种方法、即采用对应的滑动件的方法来运行。例如,请参见DE19641771A1中的结构。
然而,该结构具有因该预加载操作而浪费了泵单元的部分输送体积的缺点。这就是为什么泵单元的尺寸必须大于必要尺寸的原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允许泵单元作改进设计的上述类型的厚料泵。
为此,根据本发明,在抽吸管线的区域中设置可独立于泵单元操作的增压装置,用于有效地实现厚料的预先压缩。
这就意味着,无论是独立于泵单元、还是支持泵单元,设有从抽吸管线的方向压制厚料以提供预先压缩的一分离的装置。当采用柱缸/活塞泵时,可缩短预先压缩的必要路径,或者在增压装置完全地取代了预先压缩操作的情况下,根本就不再需要该路径。因此,泵单元无须输送供预先压缩所需的恰好的体积。这样就减小了泵单元的尺寸。此外,这样还产生了进一步的积极作用。多亏增压装置对厚料的有效的压制,泵单元和抽吸管线才能分别以改进的方式来灌充。迄今为止,柱缸/活塞泵的开口的横截面的尺寸为例如供混凝土专用,以便可通过负压作用来高度灌充柱缸。由于增压装置连续供给厚料,因而现在可减小该开口的大小。然而,这样还具有使泵单元可更靠拢地设置,由此可例如通过采用管闸来显著缩短切换时间的作用。紧随在开口之后的部件、例如管闸等的尺寸也可减小,这样因厚料压力对于作用在系统中的力是尤为有利的。在增压装置的协助下还可泵送难以抽吸的厚料,而不会带来任何问题。此外,由于抽吸动作中的损耗可由增压装置来补偿,因而泵单元可在抽吸模式中以更快的步速运行。分离的增压装置极佳地适用于对现有厚料泵的后天改造。当保留现有泵单元、且当现在根据本发明另外使用独立作用的增压装置时,因泵单元在抽吸模式中较佳的灌充而可使泵送效率提高高达20%。
在一种有利的实施例中,抽吸管线包括可弹性变形部分,并且增压装置包括挤压件,抽吸管线的可弹性变形部分可由挤压件压缩,用以增加压力。有利地,该可变形部分可连接至供料容器。适当的挤压件于是将确保用随后所建立的压力来使可弹性变形部分关闭。由于厚料相对较弱的可压缩性的缘故,必须大体上克服空气含量。因此,可变形部分变形至在抽吸管线中获得所建立的所需的压力的程度。这也可在多个挤压件的协助下进行。此外,挤压件的形状可被设计成使其功能一步操作即可发生。
此外,还可使转动支承的挤压件首先压缩可变形部分,由此使抽吸管线关闭,然后朝着泵单元移动。该过程借助软管泵提醒媒质输送。这就是为什么根据一种变化形式,当抽吸管线的可弹性变形部分是软管时额外有利的原因。可抵抗相对高的压力的软管在已有技术中是众所周知的。软管泵已使用在用于输送混凝土的部件中,从而可在现有技术中找到关于材料的选择和软管的加固方面的足够的例子。有效地,该软管可借助适当的连接件插入到抽吸管线中,在修理和磨损的情况下,它允许迅速的更换,并且还允许更灵活的安排。用于此类挤压目的的适当的软管具有相当长的使用寿命。
在增压装置的另一种变化形式中,该装置包括一隔板。一方面,隔板的一侧可由极为不同的媒质加压,从而引起可获得所需的预先压缩和压制效果的膨胀。
在一种特别坚固且低保养的设计中,增压装置包括柱缸/活塞单元。该单元可例如被构成为与泵单元一致或者类似,较佳地具有较小的尺寸,并且例如横向终止于到抽吸管线中。
当增压装置的泵送容量大于泵单元的其中之一的抽吸容量时,该额外的优点在于,增压装置可在已进行的抽吸操作过程中、具体地讲在末尾阶段中开始其预先压缩操作,并与其重叠。抽吸操作和预先压缩过程可彼此以最优的方式匹配,以使这两个过程同时结束。
较佳地,增压装置可包括用于调节厚料压缩的调节装置。有利地,为此可确定例如将挤压件紧压到软管上的力。因而,即使未在厚料管线中进行直接的压力测量,也能由此推断出那里的压力占优势。通过调节压力可使用于减小泵的冲击的泵的行为最优。不同的预先压缩压力可适合于不同的厚料。
为了避免对厚料泵的损害,增压装置可包括用于限制厚料的最大预先压缩的过载保护器。在发生阻塞或切换故障等的情况下,尤其是为了保护抽吸管线的可弹性变形部分,这样是极为有利的。
增压装置可独立运作,或者可直接与泵单元的驱动器相耦合。根据一种变化形式,当增压装置的挤压件可藉由液压装置来操作时,这是很有利的。用于挤压件的液压回路可直接与用于泵单元的液压回路相耦合,从而是直接相关的。然而,所有其它可能的致动结构也是可能的。
对于诸如混凝土之类的厚料,具备输送活塞的输送柱缸证明是尤其适用作为泵单元;那就是根据一种实施例为什么较佳地采用这些的原因。输送混凝土所需的压力可借助此类泵单元来施加,以便获得极高的输送高度。
此外,由于具备枢转管本体的管闸证明是对所要泵送的媒质相当不敏感,因而上述的管闸证明是适用作为这种用途的切换阀。一种变化形式供一种对应的应用之用。
本发明也可与设置在供料容器中的管闸一起使用。然而,根据一种特殊的发展,该管闸包括围绕至少以一段距离位于诸部分中的枢转管本体的壳体,形成在壳体与枢转管本体之间的腔室系输送管的一部分,并且可在泵单元之间切换的枢转管本体系抽吸管线的一部分。此类配置不会在枢转管本体(特殊的S管)和板上产生任何密封问题。此外,只有轻微的、或者没有反作用力作用在枢转管本体(特殊的S管)及其轴承上。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管闸包括围绕至少处于一段距离的枢转管本体的壳体,形成在壳体与枢转管本体之间的腔室系抽吸管的一部分,并且可在泵单元之间切换的枢转管本体系输送管线的一部分。在此种变化形式中占优势的状态从标准构造中是充分已知的,并可被控制。此外,在枢转管本体的切换期间,由于壳体也经受到由增压装置所施加的压力,因而与其它实施例中相同这同样的压力占优势。
由于壳体的内壁与厚料永久性地接触,并且枢转管本体沿着内壁的诸部分滑动,因而根据一种变化形式,该壳体的内壁的至少一部分至少设置在具备耐磨件的诸部分中。这些耐磨件因而可被更换。
还有意义的是,根据一种实施例,壳体包括至少一个可关闭的保养或清洁的开口。
较佳地,抽吸管线的一端可连接至供料容器。最终,可将切换阀以挠性方式设置在例如混凝土搅拌车上。抽吸管线的灌充也可由该配置来支持,这是因为来自供料容器的厚料的全部压力可作用于其上。
有利地,供料容器是垂直可调且可枢转的。尤其在其中切换阀不是直接设置在供料容器自身中的实施例中,这是毫不费力的。垂直调节还增加了抽吸管线的灌充压力。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如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的厚料泵的抽吸/泵送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将输送管线连接至第一泵单元;
将抽吸管线连接至第二泵单元;
将第一泵单元切换至泵送模式;
将第二泵单元切换至抽吸模式;
独立于第一泵单元,借助执行压缩操作的增压装置来预先压缩且压制抽吸管线中的厚料,直到在第二泵单元中获得理想的预先压缩或灌充量为止。
因此,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借助于增压装置、且独立于施加压力的泵单元发生预先压缩。由于预先压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增压装置的独立操作,因而泵单元以相当简单的方式来致动。因此,该方法提供了连续输送流。在用于相应的其它泵单元的切换操作(第一泵单元处于抽吸模式中,第二泵单元处于泵送模式中)之后进行权利要求18所述的诸步骤,直到该循环重新开始为止。独个加工步骤的顺序部分同时发生或者以重叠方式发生。尤其,预先压缩和压制操作可在抽吸模式完成之后以与抽吸模式重叠的方式、或者在完成同时在抽吸模式期间发生。
当第一泵单元在藉由增压装置的预先压缩步骤中处于停止状态、或者终止于抽吸模式时,可获得最简单的构造。接着通过增压装置确定泵单元的最优灌充。这样将接着同时对应于可能的最高灌充水平,藉此,泵单元的效率可增大至相当可观的程度。
该方法的另一种变化形式为,在第二泵单元的抽吸模式的末尾阶段中,增压装置以重叠第二泵单元的抽吸模式的容量被致动。该末尾阶段将主要由将压制厚料的增压装置所限定。然而,与此同时,第二泵单元完成其抽吸模式,而呈现其最大灌充位置。在该整个过程期间,尽管第二泵单元尚未完全完成其抽吸模式,但可已获得所需的厚料压缩。
有利地,在这种情况中,在预先压缩且压制操作的同时,第二泵单元终止于抽吸模式。这意味着:一旦第二泵单元结束其抽吸模式,藉由切换至泵模式就可将已被预加载的厚料柱压入到输送管线之中。因而,预先压缩操作不会产生时间损耗。
根据一种变化形式,其中通过预先压缩在抽吸管线内建立一压力,该压力与在泵送模式期间输送管线内的压力大致一致,可减少输送流中的不规则性,尤其是至输送管线中的厚料柱的回落。在从一个泵单元切换至另一个泵单元的过程中,被预先压缩的厚料与输送管线中的厚料相接触。由于两者具有大致相同的压力,因而不会在厚料柱中产生振动。
对于另一种最优的切换操作而言,另一种实施例提供了这样一种操作,其中在从第一泵单元切换至第二泵单元的切换操作期间,泵单元均以泵送模式中的体积流的一半进行操作。由此可补偿在例如因切换阀的切换操作期间发生的重叠。尽可能恒定的输送流也是切换过程中的结果。
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诸实施例,在这些附图中:
图1a-1d示出了两柱式厚料泵的泵送操作的示意性流程图;以及
图2a-2i示出了两柱式厚料泵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中仅仅示意性地示出了泵的构造。然而,对于某些子配件而言,可从已有技术中找到足够的例子来知道它们的详细构造,因而可参考该已有技术。
图1a-1d中所示的厚料泵主要用于输送混凝土。该泵包括第一泵单元1和第二泵单元2。这两个泵单元1和2系借助于可纵向往复式移动的活塞3和4来抽吸或泵送厚料的柱缸/活塞泵。活塞3和4藉由适当的液压控制装置来致动,以便可施加适当的泵压。泵单元1和2的横截面呈圆形,以便在其一端上相应地设置圆形开口5和6。圆形开口终止在管闸壳体7中,彼此隔开。该管闸壳体7包括一沿大致垂直于图示平面的方向的另一个圆形开口8,一输送管段(未更详细地示出)连接在该开口8上。于是,该输送管段与管闸壳体7的内腔直接连通。相对于泵单元1和2在管闸壳体7中设有另一个开口9,该开口9与抽吸管线部分10相连通。
开口9不终止在管闸壳体7的内腔中,但系S形枢转管本体11的一部分。枢转管本体11的枢转或旋转轴线同时是开口9的中心轴线。该枢转管本体11的相对端在一系管闸壳体7的一部分的板12上滑动。该相对端可被制造成与第一泵单元1的开口5或者第二泵单元2的开口6相适应。因此,根据枢转管本体11的切换位置,抽吸管线部分10与泵单元1相连通(如图1a所示),或者一在另一个切换位置中-与泵单元2相连通(如图1d所示)。
抽吸管线部分10的另一端与其中充有厚料的供料容器或者充料箱13相连接。在混凝土的情况中,该材料是例如藉由搅拌机传送带来灌充的。
从图中可看到,枢转管本体11的内腔系抽吸管线的一部分,并且形成在管闸壳体7的内部与枢转管本体11的外部之间的腔室14系输送管线的一部分。
抽吸管线部分10的至少一部分由可弹性变形的软管所构成。如已在输送厚料用的软管泵中所使用的,这是较佳地设有加强件的高强度弹性软管。在抽吸管线部分1的外部上设有挤压件15、16,它们可在至少一个地方上移动,并可径向压缩抽吸管线部分10。这些挤压件、较佳地压辊藉由可耦合在泵单元1和2的驱动器上的液压驱动器来致动。也可只有一个挤压件作用在已设置在抽吸管线部分10上的一固定挡块上。另外,挤压件15、16还可相对于抽吸管线部分10离开它们的径向操作方向轴向移动。然后,它们将绕着位于其表面上的轴、尤其沿着泵单元1和2的方向滚动。
下面将参照图1a-1d来详细描述厚料泵的操作。
首先,将厚料、尤其混凝土灌充到供料容器13中。此时,增压装置17的挤压件15、16处于其打开的状态中。由于厚料自身的重量、并且供料容器13通常置于较高的高度上,因而该厚料至少部分地流入到抽吸管线部分10中。此时,枢转管本体11位于图1a所示的位置中,并将抽吸管线部分10连接至泵单元1。起初,泵单元1的活塞3位于开口5附近。在该位置中,泵单元1的抽吸模式开始且活塞3回缩。由于负压的缘故,厚料被抽吸通过抽吸管线部分10和枢转管本体11进入到泵单元1中。
第一次动作中的空气量当然会略大于抽吸模式期间的空气量。由于应更详细地介绍厚料泵在正常操作期间的功能,因而下面将描述采用标准空气量和已被灌充的输送管线的正常灌充。
在泵单元1的活塞3已到达其终点位置之后或者接近该位置时,增压装置17被致动。为此,挤压件15和16相向移动,从而一同压制挠性抽吸管线部分10,直到该部分在挤压点处关闭为止。由于该操作,厚料经由枢转管本体11被同时压入到抽吸管线部分10和泵单元1中,从而进行预先压缩。由于厚料本身是较难压缩的,并且百分含量小得多的空气量必须被大体上压缩,因而通过抽吸管线部分10较小的变形可使厚料压力显著增加。倘若在挤压件15、16的协助下不能实现抽吸管线部分10单纯的径向变形,则这两个挤压件可仍旧沿轴线方向移动,从而使压力进一步增加。
由于厚料被压入到泵单元1中,因而在活塞3的完全回缩状态中存在着最优灌充。该状态如图1c所示。在整个预加载操作期间,泵单元2的活塞4将厚料输送到输送管线中,由于活塞4朝着管闸壳体7向前移动,因而置于其中的厚料被压入到腔室14中,并从开口8压入到置于该处的输送管线部分。抽吸管线中的厚料较佳地被以与借助活塞4压出厚料的压力相同的压力来预加载。随后,根据图1d,枢转管本体11枢转,以使泵单元1经由开口5与管闸壳体7的腔室14相连通,并使泵单元2连接至抽吸管线。一旦枢转管本体11已全部枢转到其第二位置,增压装置17就通过使挤压件15和16回缩而打开(参见图Id)。一旦在从图1c的位置切换至图1d的位置时枢转管本体11与开口5负重叠,泵单元1的预加载内容物就立即与管闸壳体7中同样被加压的厚料相连通。由于因厚料由此已经被预加载而致使输送压力此时已被施加,因而泵单元1中的厚料不会发生压缩。
对于切换操作,至少存在两种致动变化形式。活塞3只有在枢转管本体11已完全枢转至另一个泵单元2之后才开始其泵送动作,或者活塞3和4均以切换操作期间的输送速率的一半来实施泵送动作。在第二种情况中,这意味着当活塞4刚刚完成其泵送动作时,活塞3已开始移动。
在图1d所示的切换完成之后,活塞3接着将以其全速移动,而活塞4则开始其抽吸动作,并经由抽吸管线部分从供料容器13中抽吸厚料。然后,该泵送操作将由泵单元轮换进行。
多亏实现了泵单元在抽吸模式中的最优灌充、以及藉由增压装置17的额外的预加载,泵单元1和2的容量可被完全利用。通过与其中是由活塞3或4自身来实施压缩的相似类型的泵单元相比较发现,这样可使效率提高高达20%。
现在将参照图2a-2i来更详细地描述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变化形式。主要区别在于厚料泵的致动以及根本不同的结构。
由于采用了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的构造件,所以将采用相同的标号,并将参考上述描述。
根据图2a,泵单元1处于抽吸模式中,并且泵单元2处于泵送模式中。增压装置17是打开着的,以便材料可从供料容器13抽吸到泵单元1之中。随后,增压装置17被朝着根据图2b和2c的抽吸模式的末端致动,以便泵单元1被完全灌充,并且因压力增加而存在预加载。当活塞4继续其输送动作时,枢转管本体11切换到中心位置。与此同时,活塞4的输送速率被等分,并且活塞3以输送速率的一半开始其泵送操作。因此,活塞3和4同时输送,但具备与以前相同的体积流。
在该中间位置中,搁置在板12上的枢转管本体的末端不与泵单元1或2的开口5或6相连通。增压装置17因挤压件15和16的径向移离而打开。根据图2e,活塞4完成其泵送动作,并以与板12大致共面的形式结束,从而使开口6关闭。一旦活塞4停止其泵送动作,活塞3就将继续以正常输送速率移动,以便保持被压出开口8的体积流。随后,枢转管本体11完全切换或枢转至其第二位置,其中它使抽吸管线部分10与泵单元2相连。泵单元2接着将通过使活塞4回缩而开始抽吸模式。由于活塞4可防止枢转管本体11与管闸壳体7之间的任何短路现象,因而从图2e的位置至图2f的位置的切换操作不会影响输送流。
朝着根据图2g-2h的抽吸模式的末端,增压装置17将重新开始其操作,用相应的预加载来确保泵单元2的完全灌充。此时,预加载压力还应与输送管线、尤其管闸壳体7中的输送压力大致一致。
接着,图2i示出了至另一个方向的切换操作,等效于图2e。然后,活塞3和4均各自以一半速度处于泵送动作中。
这种方法也可使用在这样一个实施例中,其中枢转管本体11不与抽吸管线部分持续连通,而与输送管线相连通。在该实施例中,抽吸操作是经由管闸壳体来进行的。在上述实施例中,可增设调节装置以调节增压装置,以便能够调节厚料的不同压缩。此外,还可设置用于限制厚料的最大压紧力、且用于避免厚料泵的过载的过载保护器。
本发明厚料泵的独特设计还极好地适用于翻新现有的泵系统。甚至是可根据图2a-2i的变化形式被致动的、不具备任何泵单元的厚料泵也可在晚些时候设置增压装置,从而引起同样这样情况中的连续输送流。这就意味着,甚至是形式最为简单的厚料泵也可用于较大的输送高度。较大的输送高度会由于不连续的输送流引起振动,而该振动担当了一个极重要的角色。具体地讲,切换操作期间由在泵单元中对厚料体积的突然压缩所引起的压缩动作由预加载来消除。
根据其它的变化形式,增压装置例如可设有一隔板、或者由柱状活塞单元所形成。此外,增压装置的泵送容量也可大于泵单元的其中之一的抽吸容量。可获得一种有利的壳体在于,该壳体的内壁的至少一部分可至少在诸部分中设有耐磨件。此外,在一种变化形式中,壳体可包括至少一个可关闭的用于维修或清洁的开口。一垂直可调且可枢转的供料容器也提供一种变化形式中的某些优点。
该方法还可补充一个附加步骤,其中在泵单元的其中之一的抽吸模式的末尾阶段中,增压装置以重叠该泵单元的抽吸模式的容量被致动。具体地讲,第二泵单元可同时用预先压缩和压制操作来结束抽吸模式。

Claims (23)

1.一种厚料泵,包括轮流处于泵送和抽吸模式中的至少两个泵单元(1,2)、输送管线、抽吸管线、以及用于在所述泵单元(1,2)之间进行切换的切换阀(11),其中一个泵单元(1,2)藉由所述切换阀(11)以泵送模式连接至所述输送管线,并且另一个泵单元(1,2)则以抽吸模式连接至所述抽吸管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抽吸管线的区域中设有独立于所述泵单元(1,2)操作的增压装置(17),用于有效地实现厚料的压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厚料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管线包括可弹性变形部分(10),并且所述增压装置(17)包括挤压件(15,16),所述抽吸管线的所述可弹性变形部分(10)可由所述挤压件压缩,用以增加压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厚料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管线的所述可弹性变形部分(10)系软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厚料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装置包括隔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厚料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装置包括柱缸/活塞单元。
6.如权利要求1-5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厚料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装置的泵送容量大于所述泵单元(1,2)的其中之一的抽吸容量。
7.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厚料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装置(17)包括用于调节厚料的预先压缩的调节装置。
8.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厚料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装置包括用于限制厚料的最大预先压缩的过载保护器。
9.如权利要求1-8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厚料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装置(17)的所述挤压件(15,16)可借助于液压装置来操作。
10.如权利要求1-9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厚料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单元(1,2)系包含有输送活塞的输送柱缸。
11.如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厚料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阀系包含有枢转管本体(11)的管闸。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厚料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闸包括围绕至少以一段距离位于诸部分中的所述枢转管本体(11)的壳体(7),形成在所述壳体(7)与所述枢转管本体(11)之间的腔室(14)系所述输送管的一部分,并且可在所述泵单元(1,2)之间切换的所述枢转管本体(11)系所述抽吸管线的一部分。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厚料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闸包括围绕至少处于一段距离的所述枢转管本体(11)的壳体(7),形成在所述壳体(7)与所述枢转管本体(11)之间的腔室(14)系所述抽吸管的一部分,并且可在所述泵单元(1,2)之间切换的所述枢转管本体(11)系所述输送管线的一部分。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厚料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7)的内壁的至少一部分至少设置在具备耐磨件的诸部分中。
15.如权利要求12-14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厚料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7)包括至少-个可关闭的保养或清洁的开口。
16.如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厚料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管线的一端连接至供料容器(13)。
17.如权利要求1-16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厚料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容器(13)是垂直可调且可枢转的。
18.如权利要求1-11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厚料泵的抽吸/泵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将所述输送管线连接至第一泵单元(1);
将所述抽吸管线连接至第二泵单元(2);
将所述第一泵单元(1)切换至泵送模式;
将所述第二泵单元(2)切换至抽吸模式;
独立于所述第一泵单元(1),借助执行压缩的增压装置(17)来预先压缩且压制所述抽吸管线中的所述厚料,直到在所述第二泵单元(2)中获得所要求的预先压缩或灌充量为止。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泵单元(1,2)在藉由所述增压装置(17)的预先压缩步骤中处于停止状态、或者终止于抽吸模式。
20.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泵单元(2)的所述抽吸模式的末尾阶段中,所述增压装置以重叠所述第二泵单元(2)的抽吸模式的容量被致动。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预先压缩且压制操作的同时,所述第二泵单元(2)终止于抽吸模式。
22.如权利要求18或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预先压缩在所述抽吸管线中建立一压力,所述压力与在泵送模式期间在所述输送管线中占优势的压力大致一致。
23.如权利要求18-22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第一泵单元(1,2)切换至所述第二泵单元(1,2,)的切换操作期间,泵单元(1,2)均以泵送模式中的体积流的一半进行操作。
CNB00818707XA 1999-11-29 2000-11-29 厚料泵及其泵送/抽吸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899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9957337A DE19957337A1 (de) 1999-11-29 1999-11-29 Dickstoffpumpe
DE19957337.9 1999-11-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33506A true CN1433506A (zh) 2003-07-30
CN1298996C CN1298996C (zh) 2007-02-07

Family

ID=7930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81870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8996C (zh) 1999-11-29 2000-11-29 厚料泵及其泵送/抽吸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793467B2 (zh)
EP (1) EP1235982B1 (zh)
CN (1) CN1298996C (zh)
AU (1) AU2361001A (zh)
DE (2) DE19957337A1 (zh)
ES (1) ES2262556T3 (zh)
WO (1) WO2001040649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64873C (zh) * 2005-05-26 2009-12-02 兵神装备株式会社 容器内贮存液体的汲出方法及其装置
CN104769281A (zh) * 2012-08-28 2015-07-08 格茨·于代尔迈尔 用于产生连续的高浓物质流的高浓物质泵以及用于运行用于产生连续的高浓物质流的高浓物质泵的方法
CN107355358A (zh) * 2017-08-04 2017-11-17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隧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无间隙连续泵送的活塞式泵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0043438A (zh) * 2019-05-24 2019-07-23 徐州徐工施维英机械有限公司 糊状物料输送装置和工程车辆
CN110757641A (zh) * 2019-10-25 2020-02-07 苏师大半导体材料与设备研究院(邳州)有限公司 一种陶瓷浆料的泵送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59217A1 (de) * 1999-12-08 2001-06-13 Putzmeister Ag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m Betonieren von vertikalen Schächten
DE10240256A1 (de) * 2002-08-31 2004-03-11 Hudelmaier, Gerhard, Dr. Dickstoffpumpe
DE102004009362B4 (de) * 2004-02-26 2008-01-24 Schwing Gmbh Kolben-Dickstoffpumpe
WO2007111689A2 (en) * 2005-11-08 2007-10-04 Good Earth Tools, Inc. Sealing rings for abrasive slurry pumps
DE102009008517B4 (de) * 2009-02-11 2018-01-04 Götz Hudelmaier Hydraulischer Antrieb einer Dickstoffpumpe mit Ladedruckeinrichtung
DE102009056689B4 (de) * 2009-12-02 2015-10-15 Prometal Rct Gmbh Beschichter für eine Rapid-Prototyping-Anlage
CN101832259B (zh) * 2010-04-16 2012-07-04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混凝土泵用分配阀及混凝土泵
CN102536788A (zh) * 2012-01-31 2012-07-04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配阀、物料输送系统及工程机械
WO2016181405A1 (en) * 2015-05-08 2016-11-17 Amit Arun Gokhale A reciprocating piston concrete pump having a force multiplier cum automatic overload protection & disengaging device separate from its drive mechanism
DE102018208121A1 (de) * 2018-05-23 2019-11-28 Putzmeister Engineering Gmbh System zur Erfassung und zur Lösung einer teilweisen oder vollständigen Dickstoffverstopfung in einer Dickstoffförderleitung
DE102018208125A1 (de) * 2018-05-23 2019-11-28 Putzmeister Engineering Gmbh System zur Vermeidung einer Dickstoffverstopfung in einer Dickstoffförderleitung beim Anpumpen von Dickstoff in der Dickstoffförderleitung
DE102021100981B3 (de) * 2021-01-19 2022-04-28 Putzmeister Engineering Gmbh Dickstoffventil und Verfahren zum Betätigen eines Dickstoffventil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737900A (fr) * 1932-05-31 1932-12-17 Refouleur-transporteur de bétons, mortiers ou matériaux analogues
FR42578E (fr) * 1932-08-16 1933-08-23 Refouleur transporteur de bétons, mortiers ou matériaux analogues
US3327641A (en) * 1965-03-08 1967-06-27 Air Placement Equipment Co Inc Concrete pump
US3704967A (en) * 1969-12-22 1972-12-05 Luigi Tarulli Reciprocating pump for concrete
DE2040400A1 (de) * 1970-08-13 1972-02-17 Bors Heinz J Vorrichtung zum Foerdern diekfluessiger Stoffe
US3663129A (en) * 1970-09-18 1972-05-16 Leon A Antosh Concrete pump
US3854694A (en) * 1970-10-01 1974-12-17 M Coone Apparatus for an aggregate pump
US3682575A (en) * 1970-12-10 1972-08-08 Karl Guddal Concrete pump
US3829251A (en) * 1971-02-11 1974-08-13 F Schwing Squeeze pumps for delivering concrete
US3771561A (en) * 1972-03-14 1973-11-13 J Santamaria Valve
AU492344B1 (en) * 1973-05-02 1975-11-06 Hubert Jozef Sangen Concrete pumping apparatus
EP0297281B1 (de) * 1987-06-27 1990-12-27 Putzmeister-Werk Maschinenfabrik Gmbh Zweizylinder-Dickstoffpumpen
US4884594A (en) * 1987-10-07 1989-12-05 Marlen Research Corporation Compact twin piston pump
DE3738359A1 (de) * 1987-11-12 1989-05-24 Putzmeister Maschf Dickstoff-pumpe
DE19641771A1 (de) 1996-10-10 1998-04-16 Schwing Gmbh F Dickstoffpumpe
DE19735091B4 (de) 1997-08-13 2006-03-02 Schwing Gmbh Zweizylinder-Dickstoffpump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64873C (zh) * 2005-05-26 2009-12-02 兵神装备株式会社 容器内贮存液体的汲出方法及其装置
CN104769281A (zh) * 2012-08-28 2015-07-08 格茨·于代尔迈尔 用于产生连续的高浓物质流的高浓物质泵以及用于运行用于产生连续的高浓物质流的高浓物质泵的方法
CN107355358A (zh) * 2017-08-04 2017-11-17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隧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无间隙连续泵送的活塞式泵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0043438A (zh) * 2019-05-24 2019-07-23 徐州徐工施维英机械有限公司 糊状物料输送装置和工程车辆
CN110757641A (zh) * 2019-10-25 2020-02-07 苏师大半导体材料与设备研究院(邳州)有限公司 一种陶瓷浆料的泵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8996C (zh) 2007-02-07
US6793467B2 (en) 2004-09-21
EP1235982A1 (de) 2002-09-04
WO2001040649A1 (de) 2001-06-07
DE19957337A1 (de) 2001-05-31
AU2361001A (en) 2001-06-12
US20030143089A1 (en) 2003-07-31
ES2262556T3 (es) 2006-12-01
EP1235982B1 (de) 2006-04-12
DE50012582D1 (de) 2006-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8996C (zh) 厚料泵及其泵送/抽吸方法
CN1042258C (zh) 具有输送缸的泥浆泵
US6973780B2 (en) Controller for a hydraulic press and method for the operation thereof
CN1174170C (zh) 蠕动流体泵
US20060008362A1 (en) Multi-piston pump/compressor
CN1968800A (zh) 致动器
CN1980783A (zh) 注射成型机
CN1104558C (zh) 双缸稠料泵
CN105934585A (zh) 液压装置
CN108779767B (zh) 用双活塞泵传送或输送流体或半流体材料的方法及其双活塞泵
CN1626392A (zh) 车辆的转向控制装置
CN1871440A (zh) 传动装置
CN1191507A (zh) 液压机的高速安全回路
CN114320803A (zh) 一种低压压盘泵
CN201621027U (zh) 一种柱塞变量泵
US5562026A (en) Method for the hydraulic control of an articulated or toggle-lever press and articulated or toggle-lever press having a control adapted for carrying out the method
CN102720671B (zh) 膏状体物料高压输送方法和膏状体物料高压输送泵
CN101798999B (zh) 一种柱塞变量泵及其启动方法
US741085A (en) Oscillating cotton-press.
CN210290089U (zh) 一种通过电磁阀与阀芯联动的换向阀同步机构
CN217129956U (zh) 一种混凝土湿喷机泵送系统、混凝土湿喷机
CN1155771C (zh) 液压操作的配件及具有这种配件的系统
CN110230612A (zh) 一种简易的混凝土泵单泵双循环系统
CN1789714A (zh) 一种三柱塞泵双作用泵头总成
CN220784317U (zh) 一种陶瓷注浆恒压输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207

Termination date: 20171129